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近日印发《中医养生保健服务规范(试行)》。根据规范,提供中医养生保健服务的机构及其人员不得从事诊疗活动,包括使用针刺、瘢痕灸、发泡灸、牵引、扳法、中医微创类技术、中药灌洗肠以及其他具有创伤性、侵入性或者危险性的技术方法;开具药品处方;给服务对象口服不符合《既是食品又是药品的物品名单》《可用于保健食品的物品清单》规定的中药饮片;开展医疗气功活动;国家中医药主管部门规定的其他诊疗活动等情形。(5月8日《人民日报》)
规范中医养生保健服务,禁止从事诊疗活动,这是保护消费者、患者的权益和健康的需要。
按理说,中医养生保健服务,仅仅主要包括中医健康咨询指导、健康干预调理、健康教育等,比如,为服务对象提供中医健康咨询服务;制定个性化中医健康干预调理方案;提供规范的中医特色健康干预调理服务;向服务对象介绍中医养生保健的基本理念和常用方法,以及常见疾病的中医养生保健知识等。然而不少中医养生保健机构从推拿按摩到刮痧拔罐,从针灸牵引到微创医疗,无所不包。有网友因此戏言:“经营者有多大胆,服务就有多广。”
按理说,提供中医养生保健服务的人员,应当具有中医药类相关专业背景,或者接受过中医养生保健专业培训并具备相关知识和技能,掌握从事中医养生保健服务相关技术操作规范和流程、技术风险防控方法、基本急救知识技能等。这也是此次印发的《中医养生保健服务规范(试行)》中所提到的。然而长期以来,从事中医养生保健服务的人员,不少并没有资质,原本在美容院、洗浴中心、足浴会所等从业的人,也可以做中医美容、按摩拔罐、经络疏通、刮痧排毒、针灸减肥等服务。真可谓“没有金刚钻,也敢揽瓷器活”。
在这种乱象之下,多年以来,养生保健“养”出伤病乃至死亡的悲剧,并不少见。中医有许多技术方法,虽然既可用于疾病治疗,也可用于养生保健,具有医疗与保健的双重作用。但是,其中一些技术具有风险性,比如针刺、瘢痕灸、发泡灸、牵引、扳法、中医微创类技术、中药灌洗肠、开具中药饮片处方等。有医师曾经介绍,中医养生馆搞推拿按摩,往往是客人哪里不适就推拿按摩哪里,不当操作可能会导致严重后果。
基于生命的唯一性和保障生命健康的重要性,这些年来,屡有有识之士呼吁:中医养生保健服务理应得到严格规范,让养生归养生,让医疗归医疗。此番,相关部门终于向中医养生保健乱象说“不”,明确提出,中医养生保健服务是在中医药理论指导下,运用中医药技术方法,开展保养身心、改善体质、预防疾病、增进健康的非医疗性活动,在养生保健与诊疗之间划出清晰界线,这无疑是公众的福音。
不过,有规范还得有严管。在规范出台之前,有关中医养生保健服务的规定,已在多个文件中提及,此次是针对整个行业的整体性规范。要让这个整体性规范发生威力,就要有严管严罚来作保障。比如,在审批养生保健服务机构的开办时,要严格执行相关规定,而非“不管注册成什么都可以干养生保健”,严厉打击虚假宣传,欺诈消费者,牟取不正当利益,以及违规“傍医”等行为,罚它个倾家荡产也在所不惜。还要面向公众进行科普,让他们区分养生和医疗,在接受养生保健服务时发现相关机构涉嫌非法行医,应向相关部门投诉举报。
责任编辑:春彰
版权声明: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本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471-31306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