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生命周期碳排放受关注,车企“碳”寻绿色未来
 来源:法治日报·法治周末  更新时间:2023-07-20

随着中国经济步入高质量发展的阶段,特别是在“双碳”奋斗目标与共同富裕国家战略日益突出的背景下,ESG(环境、社会、治理)得到了各方面越来越多的关注与重视。

汽车行业上市公司作为劳动密集型产业,车企上、中、下游关联公司在环境、社会、治理方面肩负重任,积极践行ESG理念对于保持经济的平稳增长、稳定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具有重要的意义。

汽车行业发展低碳产业、绿色转型、履行社会责任是ESG发力的重点。截至目前,《法治周末》记者梳理发现,包括吉利汽车、理想汽车、塞力斯等上市车企均已发布2022年度环境、社会和管治(ESG)报告。而未发布ESG报告的车企,包括广汽集团、比亚迪、长城汽车、福田汽车、长安汽车、一汽解放等也通过社会责任报告体现碳排放治理成效。

《法治周末》记者分别选取新能源车企和传统车企的ESG报告进行分析总结,作为传统车企的吉利汽车提出了较为具体的碳中和实现路径,此外所有车企均围绕车辆全生命周期进行碳减排行动,以推动建设全价值链碳减排。

全生命周期高效降碳

据公安部统计,2022年全国汽车保有量达3.19亿辆,比2021年增加1752万辆,以目前增长速度计算,预计到2030年汽车保有量将达到4.5亿辆;机动车驾驶人达5.02亿人,其中汽车驾驶人4.64亿人;2022年人均汽车拥有率达到22%,到2030年人均汽车拥有率将达到30%。

传统燃油车尾气排放中的二氧化碳、一氧化碳、氮氧化物等有害物质不仅会对健康产生危害,还对气候变化影响举足轻重。

国际能源署数据显示,2022年,全球与能源相关的二氧化碳排放量达到368亿吨以上,比上年增加3.21亿吨,增幅为0.9%。

工业和信息化部原部长、中国工业经济联合会会长李毅中在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论坛(2023)上表示,我国汽车产销量、保有量居全球之首,道路交通全年二氧化碳排放量8亿吨,约占全国7%。2022年,我国汽车保有量约3.2亿辆,其中燃油车占96%,年消耗汽柴油约2.6亿多吨。

李毅中表示,从全生命周期碳排放分布来看,在车辆周期中,电动车占46.2%,燃油车占24%,所以也应重视制造、使用、报废、回收全生命周期的减碳减排。

汽车生产制造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生产制造销售等多个环节,如何实现从生产、制造到使用全生命周期零排放已成为企业共识。

以吉利汽车为例,2022年吉利汽车单车全生命周期碳排放为35.2吨二氧化碳,分别较2020年和2021年下降8.1%和5.6%,同时,吉利汽车承诺,到2025年单车全生命周期碳排放减少25%以上,到2045年实现碳中和。

吉利汽车在产品生命全周期融入低碳理念,全方位制定制造端、供应端、使用端降碳路径。

使用端减碳方面,吉利汽车持续提升新能源车型比例,开发高效动力系统。2022年,吉利星越L、领克09、第四代帝豪获国家级绿色设计产品称号,博越L、极氪009获中国生态汽车(C-ECAP)白金牌认证。全年使用端平均排放较2020年减少11.5%,新能源车型销量占比达23%。通过加速新能源转型,新能源汽车销量增加300%。

制造端减碳方面,吉利汽车聚焦节能降耗和清洁能源替代,2022年打造了国内汽车品牌企业首个零碳工厂——西安工厂。此外,9个整车基地获评“国家级绿色工厂”通过可再生能源建设,2022年光伏发电装机容量提升179%,达307兆瓦,整车基地电力使用的可再生电力占比达到36%。整车基地温室气体排放量较2020年减少了24.8%,能耗下降12.1%。

供应链减碳方面,吉利汽车建立供应链可持续发展体系,大力发展循环经济。目前已开发13种低碳材料,其中25个车型使用了循环材料,如极氪001车身采用了15%可再生钢板材料和25%的可再生铝合金。此外,通过循环材料和动力电池减排,已实现单车碳排放降低0.38吨。吉利汽车还发起了供应链“光伏清洁用电”发电计划,截至目前,使用可再生电力的一级供应商占比30%,约有10%的一级核心供应商实现100%可再生电力使用。

吉利汽车积极践行环境保护责任,2022年所有整车基地实现废气、废水、固废100%达标处理及排放,整车基地水资源消耗密度下降超10%,工业用水资源循环利用率达到98.3%。为更好推进可持续发展,助力“双碳”目标实现,吉利再次重申并细化了碳减排目标,到2035年,单车全生命周期碳减排68%以上,到2025年新能源汽车销售占比50%,实现3个及以上零碳工厂。

传统车企和造车新势力共同赋能

“力争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这是我国对世界作出的承诺。对行业而言,为实现可持续的低碳经济模式,我国汽车产业通过新能源替代、低碳化改造等措施以推动生产制造向低碳转型;对于汽车企业而言,传统车企进一步降低燃油车能耗,加速向电动化过渡,实现高品质发展。

2022年,我国新能源汽车持续爆发式增长,产销分别完成705.8万辆和688.7万辆,同比分别增长96.9%和93.4%,连续8年保持全球第一。随着ESG评价体系逐渐走向主流,新能源汽车,尤其是纯电动汽车及燃料电池汽车提高产业核心竞争力,推动汽车工业全面升级,为助力提升ESG提供了机会。

不少传统燃油车在提升纯电动车比例的同时,也在通过节能减排、混合动力汽车方式等向低碳化过渡。

以广汽集团为例,其在ESG报告中披露,2022年产销分别为247.99万辆和243.38万辆,同比分别增长15.99%和13.5%;产销规模位列全国第四,其中新能源汽车和节能汽车累计销量76.2万辆。

值得一提的是,广汽集团与旗下企业坚持落实“GLASS 绿净计划”,助力实现“双碳”目标。燃油领域,发布了1.5L氢内燃机,发动机最高热效率有望达到44%,氢耗≤ 0.84kg/100km,已成功运转超过12000小时,不断降低燃油车的油耗水平。

2022年,广汽集团发布“钜浪混动模块化架构”,可衍生出4个类别、N种动力总成组合,兼容所有HEV、PHEV、REEV等车型。钜浪—氢混动系统可实现大幅减碳的同时,以混动技术保障系统的动力性,达到真正意义上的乘用车燃料的“碳中和”。

小鹏汽车的ESG报告显示,2022年,小鹏汽车搭建了碳排放测算体系,建立全量产车型碳足迹评估体系,对企业碳排放量和各车型生命周期碳排放量进行内部测算。其全年交付的电动汽车全生命周期减少172万吨碳排放(与传统燃油车相比),用户充电量实现3.226亿千瓦时,累计碳减排57.72万吨。光伏发电助力减少14188吨碳排放,全年充电量折合减碳量约57.72万吨,其中广东基地碳减排1103.5吨,肇庆基地一期光伏项目减少13085吨二氧化碳当量,碳减排贡献最大。

在绿色价值链打造上,小鹏在产品设计、生产制造、资源回收等多环节协同发展,降低车辆全生命周期碳排放。2022年已完成产线改造及铝板闭路循环回收利用,将工厂原生产线的冲压边角料100%回收,再通过系列工序重新应用到汽车上,降低了车身铝材料的碳排放。此外,小鹏汽车通过源头减排、过程控制、末端治理三头并进,促使制造工厂实现生产清洁化、废物资源化和能源低碳化,小鹏肇庆基地也获得工信部“绿色工厂”称号。

赛力斯汽车则致力于降低包装环节的环境污染,推行循环使用包装,涵盖塑料箱、料架、围板箱和托盘等配件,循环包装使用率达到98.1%。以AITO问界M5、M7为例,其在内饰用料上管控极为严苛,从材料上杜绝有害物质。在健康座舱相关测评中,AITO问界车型荣获多项健康认证,让新车无异味,守护用户健康。

理想汽车通过在产品设计、材料选取、零件回收阶段采用低碳创新技术,理想单车生产能耗为0.107吨标准煤/辆,单车生产水耗4.4吨/辆,均达到预期目标。此外,理想L9全生命周期二氧化碳排放值为295.8gCO2e/km,与同级别的SUV相比,使用端碳减排效果达到50%以上。

理想汽车目前已投产的制造基地实现了100%ISO14001环境管理体系认证,其中常州制造基地被评为省级“绿色工厂”,实现了废水氮磷零排放,北京研发总部二期项目通过可再生能源建设,可在50年周期使用中,碳减排30272.3吨。通过开展循环铝回收再利用开发,单车可应用循环铝材超80kg,单车碳减排超1000kg。开展生物废弃材料开发,可实现产品全生命周期碳排放量降低10%至30%。循环经济的发展,也促使循环包装体积及循环包装零部件比例分别提升至99.2%和86%。

比亚迪2022年已交付纯电动乘用车总旅程达到了194亿km,节省燃油达94亿吨,全年减少碳排放238万吨。能源管理方面,2022年各重点法人公司均已完成公司节能目标,能耗强度目标较2021年下降5%以上。新增大型生产技术工艺管理节能项目48个,综合节能效益为8248万吨标准煤,减少碳排放2.1万吨。

整体而言,传统车在节能降碳方面成效显著,其行动时间也是最长的,新能源车企起步时间相对较晚,碳中和规划仍处于起步阶段,全生命周期减碳见效迅速。

MSCI ESG评级是基于全球同业的相对结果,理想汽车连续两年MSCI ESG评级为AA级,小鹏汽车在MSCI ESG评级中为AA级,吉利汽车于今年首次发布ESG报告,ESG评级为A级。

创新研发与公司治理助力ESG

为实现减少碳排放,企业必须加大研发投入,扩大研发团队规模,2022年多数车企的研发投入均有上涨,传统车企已开始大举发力。其中,上汽集团以206.88亿元研发投入高居第一;比亚迪以202.23亿元研发投入紧随其后,其研发团队规模最大,研发人员近7万人;长城汽车以121.81亿元研发投入位居第三。

长城汽车依旧保持高研发投入,2022年和2023年一季度,公司研发费用分别为58.76亿元和14.54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3.17%和38.31%。长城汽车加速混动、纯电动、氢能等新能源领域的技术布局,着力在低功率大算力芯片、碳化硅等第三代半导体关键核心技术,人工智能等产业技术领域重点发力。

根据工信部公示的2022年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融合发展试点示范名单,长城汽车“数智化整车研发制造”项目成功入选首次提出的30个“数字领航”企业方向试点示范名单,标志着长城汽车在整车数智化研发制造领域的转型已处于领先地位,将快速引领行业向智能制造全面升级发展。

2022年,上汽集团设立“上汽集团创新研究开发总院”,聚力打造“七大技术底座”,包括“上汽星云”纯电专属系统化平台、“上汽珠峰”机电一体化整车架构、“上汽星河”氢能源专属架构三大整车技术底座,以及“蓝芯”动力总成系统、平台化“魔方”电池系统、“绿芯”电驱动系统、“银河”全栈智能车解决方案四大关键系统技术底座。

比亚迪于2023年1月正式发布“易四方”技术,以四电机独立驱动为核心,从感知、控制、执行三个维度围绕新能源汽车的特性进行全面重构,并在2023年正式发布全新百万级高端品牌“仰望”。

在新能源车企中,研发投入占比普遍高于传统车企。2022年,蔚来研发投入高达108.363亿元,占营收的21.99%;理想汽车、小鹏汽车、零跑汽车2022年研发投入分别为67.8亿元、52.15亿元、14.11亿元,占总营收比分别为14.97%、19.42%、和11.39%。

赛力斯始终将研发创新置于核心位置,公司坚持“软件定义汽车”理念,围绕新能源汽车行业的智能化、数字化的发展趋势,持续在前沿技术领域投入研发。2022年,赛力斯全年研发投入31.06亿元,AITO问界核心研发投入累计超120亿元,拥有超3000项核心技术专利,超过300项发明专利。

小鹏汽车在创新研发方面,2022年研发投入超过52亿元,占营业收入比例的19.2%。研发人员数量超过6000名,占比39.9%,新增694项专利。坚持“全栈自研与软硬件一体化快速迭代”作为激活科技创新的重要战略方向。

值得一提的是,吉利汽车在报告中提出了共荣发展概念,让消费者、行业、员工、社区共同受益于可持续发展。对商业伙伴,吉利汽车坚持打造可持续价值链。2022年,超过90%的一级供应商参与ESG培训并签署《供应商行为准则》;经销商管理制度覆盖率达100%。员工权益方面,吉利推行“共同富裕”计划,为所有员工及其家属提供全方位商业保险和健康安全保障,并提供完善的人才培养项目。全年员工满意度达88.4%。

盘古智库高级研究员江瀚认为,随着全球公众对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关注度不断提升,ESG对于车企的重要性也日益凸显。首先,环境保护是全球公众的共同需求,而车企作为能源消耗和排放的重点行业,更有责任和义务去推动低碳、环保的生产方式。其次,车企作为大型企业,其经营行为和社会责任也受到越来越严格的监管和审视,因此践行ESG理念也是车企合规经营的必要条件。最后,ESG理念也可以促进车企提升治理结构和经营效率,进而提高企业竞争力和品牌价值。

车企ESG生态圈建设

2022年4月,证监会发布的《上市公司投资者关系管理工作指引》明确提出,上市公司应将ESG信息纳入与投资者的沟通内容。在政策推动下,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迎来发展机遇期。新能源汽车已成为汽车行业践行ESG理念、实现“脱碳”目标的重要支柱,其在落地层面上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7月7日,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付炳锋在2023中国汽车论坛“助力汽车产业可持续发展,加速构建ESG生态体系”主题论坛上表示,近年来,中国汽车产业不断向上突破,取得了一些成绩,但是产业发展过程中也暴露出一些难点、短板和挑战。一是关键技术创新能力不强,产业链短板形成制约,逆全球化趋势加剧,制造业全球分工体系风险逐渐显现;二是产业转型下产能过剩及不平衡问题也进一步凸显;三是市场规模不断扩大与资源保障的矛盾有潜在制约风险,需要未雨绸缪,提前布局。这些问题是产业转型调整过程中的必然现象,相信未来在国家和行业共同努力下,会得到积极的推动和解决。当前,现代化产业体系助力汽车强国建设已形成共识。现代化产业体系是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战略选择,是顺应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大势的内在要求,也是建设汽车强国的关键路径,付炳锋建议,在国家层面应加强现代化产业体系顶层设计;在行业层面应携手解决共性问题,维护产业安全;在企业层面应建立自主可控的产品技术体系和长期打造优质品牌。

理想汽车副总裁李冠华表示,理想汽车已经连续两年发布了ESG报告并获得双A级评价,把可持续发展的理念一直根植于公司发展的战略、治理的体系、自身的管理水平里。从ESG的环境角度来讲,作为整车企业首先关注的是智能制造的工厂,通过引进可再生能源建设,包括自身工厂智能化水平的提升和能源管理的效率,形成减碳的规模化效应。

在李冠华看来,ESG的生态圈包含着很多方面,包括评价体系、监督机构、还有如中国汽车协会这样的倡议方和引导方、以及其他供应链企业、真正落地实践中的员工参与几个方向。

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新兴经济产业研究所副所长谢良鸿认为,在我国“双碳”目标的驱动下,助力企业可持续发展。但目前ESG存在披露标准不统一、ESG评级透明度较低的问题,导致公布信息有限,投资者因而很难对其进行准确评价。不同机构的ESG评价缺乏一致性,存在指标差异、权重差异及范围差异,这是亟待解决的关键问题。

江瀚表示,在ESG浪潮席卷全球的背景下,传统车企要想实现破局,需要从多个方面入手,比如,优化产品设计、提高生产效率、降低能源消耗等。此外,还需要注重社会责任,积极参与公益事业,建立良好的企业形象。一方面,随着环保意识的不断提高,消费者对汽车的要求越来越高,对ESG的重视程度也日益增强;另一方面,新技术不断涌现,如自动驾驶、智能交通系统等,为车企提供了更多的发展机遇,但同时也带来了新的挑战。


责任编辑:谢婷

版权声明: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本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85 8629 6259

蒙公网安备 15010502001696号 蒙ICP备16001043号-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