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北京市通州区人民检察院立足犯罪结构变化和区域社会治理需要,将检察履职更深融入社会治理,依法能动履职推进轻罪治理体系建设,以高质效办好每一个轻罪案件为核心,紧紧依托法律监督和社会治理两条主线,一体推进轻罪治理程序现代化,逐步形成“治罪”向“治理”延伸的轻罪诉源治理“通州模式”。
注重涉案人员分层处理,让司法办案有力度更有温度。相较于重罪,轻罪案件的数量更多,但个案的主观恶性和社会危害性相对轻微。围绕轻罪案件特点,通州区检察院通过制定常见罪名捕诉标准、共同犯罪“先分类再分层”工作法等方式在个案中充分落实宽严相济刑事政策,针对犯罪情节轻微依法作出不起诉的案件,通过及时训诫、公开宣告、赔礼道歉等方式,督促犯罪嫌疑人改过自新,对主观恶性较深、认罪悔罪态度较差甚至逃避法律追究的犯罪嫌疑人,加大法律惩处力度,实现司法办案既有力度又有温度。
深入推进诉源治理,多措并举提升检察建议效能。通州区检察院不断探寻具体个案背后隐藏的深层次社会治理问题,以检察建议的形式促“抓前端、治未病”,推动区域社会治理现代化。一是紧抓监督质效,强化检察建议刚性。不断强化分析研判,提高检察建议质量,及时落实回头看,提升法律监督质效。二是紧抓监督重点,提升精准监督效能。切实找准治理重点,在制发检察建议前,深入调查分析,确保建议精准可行。三是紧抓普法宣传,延伸社会治理效能。通过公开宣告送达、针对性普法等方式,扩大检察建议的影响力,增强社会公众对检察建议的认同感和支持度。
大数据赋能法律监督,激发轻罪检察“新活力”。用好大数据开展法律监督,是检察机关全面提升法律监督质效,更深参与社会治理的必由之路。通州区检察院主动顺应大数据时代发展要求,增强大数据战略思维,进一步转变办案理念,充分挖掘轻罪检察工作大数据应用需求,推动大数据与社会危险性评估、类案监督线索发现等工作的深度融合,积极构建犯罪嫌疑人社会危险性量化评估模型、安全生产领域监督模型等大数据模型,科学评估轻罪案件犯罪嫌疑人的社会危险性,拓展区域安全生产领域案件监督线索,以数字检察促进更高水平轻罪治理。
责任编辑:谢婷
版权声明: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本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471-31306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