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法制

  • 共同筑牢网络安全防线——党的十八大以来网络安全发展成就综述

    10月11日至17日,以“网络安全为人民,网络安全靠人民”为主题的2021年国家网络安全宣传周将在全国范围内统一举办,大力营造全社会共筑网络安全防线的浓厚氛围。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没有网络安全就没有国家安全,就没有经济社会稳定运行,广大人民群众利益也难以得到保障。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网络强国的重要思想,特别是关于网络安全工作“四个坚持”重要指示指引下,我国网络安全工作进入快车道,国家网络安全保障体系日益完善,网络安全防护能力显著提升,网络安全工作取得瞩目成就,广大人民群众在网络空间收获了满满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依法治网,确保互联网在法治轨道上健康运行


    8月20日,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十次会议表决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信息保护法》。这部和人们数字生活息息相关的法律,回应了一系列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为进一步筑牢网络安全之基提供了强大法治保障。


    网络空间不是“法外之地”。党的十八大以来,网络安全顶层设计和总体布局不断强化,网络安全“四梁八柱”基本确立。如今,从个人信息保护到关键信息基础设施安全保护,从网络安全审查到大数据安全管理,一批涵盖网络安全各个领域的重要制度相继建立并不断完善。


    ——法治思维贯穿网络安全工作的始终。近年来,从网络安全法、数据安全法、个人信息保护法等重要法律的人大立法,到《国家网络空间安全战略》《关键信息基础设施安全保护条例》等战略规划、法律法规的制定出台,再到《网络安全审查办法》《云计算服务安全评估办法》《汽车数据安全管理若干规定(试行)》等部门规章和规范性文件的发布实施,网络安全法律法规体系基本建立。


    ——网络安全国家标准体系日益完善。截至目前,制定发布322项国家标准,共有12项包含我国技术贡献和提案的国际标准发布。如今,相关标准在指导和规范网络安全工作、提升国际竞争力等方面的作用显著提升。


    ——网络安全应急能力建设不断加强。国家网络安全应急体系不断健全,与《国家网络安全事件应急预案》有效衔接,金融、能源、通信、交通等行业领域制修订本行业领域网络安全应急预案,安全防护体系不断完善,应急响应处置能力持续提升。


    ——健全网络安全审查制度。组织开展对关键信息基础设施采购网络产品和服务活动的网络安全审查,对滴滴、运满满、货车帮、BOSS直聘等启动网络安全审查,有效防范采购活动、数据处理活动以及国外上市可能带来的国家安全风险。


    ——健全云计算服务安全评估制度。组织对面向党政机关和关键信息基础设施服务的云平台开展安全评估,加强云计算服务安全管理,防范云计算服务安全风险。截至目前,已有56家云平台通过云计算服务安全评估,同时对已通过评估的云平台开展持续监督。


    依法管网、依法办网、依法上网,确保互联网在法治轨道上健康运行,如今我国互联网治理能力的法治化、科学化水平不断提升,网络安全治理格局日渐完善,网络安全防线不断筑牢。


    网络安全为人民、网络安全靠人民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国家网络安全工作要坚持网络安全为人民、网络安全靠人民。


    互联网通达亿万群众,连接党心民心,网信事业发展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始终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广大人民群众在网络空间的合法权益,作为网络安全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非法利用摄像头偷窥个人隐私画面、交易隐私视频、传授偷窥偷拍技术等侵害公民个人隐私的行为,人民群众深恶痛绝。今年5月以来,摄像头偷窥等黑产集中治理工作深入推进,截至8月,查获非法控制的网络摄像头使用权限2.5万余个,收缴窃听窃照器材1500余套,清理相关违规有害信息2.2万余条,下架违规产品1600余件,对存在隐私视频信息泄露隐患的14家视频监控APP厂商进行了约谈。


    利用手机卡开卡环节恶意注册、出售网络账号的违法犯罪活动,往往成为下游电信网络诈骗、网络赌博等的源头。对此,今年以来“净网2021”专项行动重拳出击,截至9月,共抓获违法犯罪人员1.6万余名,对其中6700余人采取刑事强制措施。2019年以来,相关部门围绕网络黑产中的黑卡(手机卡、物联网卡)、黑号开展重点打击,网上黑卡数量连续两年降幅超50%。


    强制授权、过度索权、超范围收集个人信息……在小小手机APP上,大量存在的违法违规收集使用个人信息问题的危害不可小觑。2019年以来,APP违法违规收集使用个人信息专项治理在全国范围内开展,对问题较为严重的APP进行了公开曝光,APP运营者履行个人信息保护责任义务的能力和水平明显提升。


    …………


    党的十八大以来,针对网络安全领域特别是数据安全、个人信息保护、新技术新应用风险防范等各界关注、百姓关切的热点问题,相关部门切实回应焦点、打通堵点、解决难点,有力地维护了国家网络安全和人民群众合法权益。


    维护网络安全也是全社会共同的责任。在如今的网络安全宣传教育过程中,网上宣传的理念、内容、形式、方法、手段等不断创新。自2014年举办首届国家网络安全宣传周以来,各地区各部门多措并举、扎实推进,以百姓通俗易懂、喜闻乐见的形式,宣传网络安全理念、普及网络安全知识、推广网络安全技能,广泛开展网络安全进社区、进农村、进企业、进机关、进校园、进军营、进家庭等活动,有力推动了全社会网络安全意识和防护技能的提升,在全国范围内形成了共同维护网络安全的良好氛围。


    筑牢数字安全屏障,让数字文明造福各国人民


    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方兴未艾。随着大数据、人工智能、物联网、下一代通信网络等新技术新应用快速发展,我国网络安全技术产业发展日新月异、网络安全保障能力不断增强,同时也积极推进全球互联网治理体系变革,为筑牢数字安全屏障,让数字文明造福各国人民,作出中国贡献、体现大国担当。


    网络空间的竞争,归根结底是人才竞争。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坚持网络安全教育、技术、产业融合发展,形成人才培养、技术创新、产业发展的良性生态。


    近年来网络安全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明显加快。2016年6月,中央网信办、发改委、教育部等6部门联合印发《关于加强网络安全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的意见》,推动开展网络安全学科专业和院系建设,创新网络安全人才培养机制。中央网信办、教育部实施了一流网络安全学院建设示范项目,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等11所高校入选。


    与之相应,网络安全技术产业快速发展,每年以20%以上速度增长,产业增速全球领先。《中国网络安全产业白皮书(2020年)》显示,2019年我国网络安全产业规模达到1563.59亿元。如今,通过建设国家网络安全人才与创新基地,开展国家网络安全教育技术产业融合发展试验区建设,网络安全人才培养、技术创新、产业发展的良性生态正在加速形成。


    网络安全是全球性挑战,没有哪个国家能够置身事外、独善其身,维护网络安全是国际社会的共同责任。


    不久前,浙江乌镇再聚世界目光——来自全球96个国家和地区的2000多名嘉宾采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共聚2021年世界互联网大会乌镇峰会。自2014年起,世界互联网大会已连续成功举办8届,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全球互联网发展治理的“四项原则”“五点主张”“四个共同”赢得国际社会广泛赞同,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理念深入人心。


    强化互联网国际治理和网络安全国际交流合作,推动建立多边、民主、透明的国际互联网治理体系。从《网络空间国际合作战略》的发布,到《全球数据安全倡议》的提出,今天的中国,不仅为推进全球网络安全治理体系变革提供“中国方案”,更以实际行动为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贡献中国力量,让互联网发展成果更好造福世界各国人民。

    2021-10-11
  • “康养”项目成“采石场”:挖山采石600余万吨,周边山体严重滑坡

    功能定位为“生态保护治理”的康养旅游项目,却长期实施挖山采石,将大片山地挖得千疮百孔、面目全非,开采矿石达600余万吨。


    中央第三生态环境保护督察组在湖北发现,位于三峡库区水土保持生态功能区的宜昌市长阳土家族自治县,为推进项目建设放任企业非法挖山采石。“大开大挖”引发地质灾害,2021年4月和5月,项目建设场地周边山体多次出现严重滑坡和开裂。


    挖山采石600余万吨


    9月中旬,中央第三生态环境保护督察组接到举报,称长阳县有企业以康养旅游项目为幌子非法开采矿石,导致生态环境遭到严重破坏。


    长阳县地处鄂西南山区、长江重要支流清江中下游,属三峡库区水土保持生态功能区范畴。按照相关规划,该区域主体功能定位为国家重要的水土流失防治生态功能区,是确保三峡库区生态安全的重要屏障。


    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督察人员连夜驱车赶赴长阳县龙舟坪镇黄家坪村。


    “新华视点”记者随督察组在现场看到,砂石料堆积如山,碎石遍地。光秃秃的山体突兀地矗立在绿水青山之间。半灰半绿的山体像是被剃了个“阴阳头”:一边被大面积开挖形成陡坡,另一边则是依然生长的林木。现场采石作业被闻风暂时叫停,但山下仍停着多辆挖掘机。





    山下停着的挖掘机。新华社记者舒静摄


    督察组进一步调查发现,这里的非法挖山采石行为已持续多年。


    被挖山体紧靠一些村民房屋。记者来到几户村民家中。村民均反映,开山采石造成严重污染。还有村民拉着记者到家里,称采石作业动静很大,新装修的房子连“踢脚线都被震掉了”。


    在山体旁边有三栋孤零零的别墅建筑,挂着“清江花香水岸康体养生项目一期工程项目部”的牌子。房内空空如也,墙边散落着不少碎石。





    清江花香水岸康体养生一期工程项目部。新华社记者舒静摄


    在现场,长阳县相关负责人承认,该项目实际开挖量约97万立方米,超出工程方案设计的31万立方米。但督察人员进一步调查发现,项目实际开采量远不止于此。


    综合企业多年来的销售合同并梳理相关文件后,督察组发现,从2017年6月开始,该项目在未办理采矿许可证和用地手续不全的情况下,对位于黄家坪村的山体“大开大挖”。截至2021年5月,企业共非法开采建筑石料用白云岩矿600余万吨,对外销售592万吨。


    记者从长阳县自然资源和规划局的一份调查报告中看到,2018年7月26日,现场勘测查明,已开采建筑石料用白云岩矿96.9275万吨。经价格认定中心鉴定,价值约969万元。


    该项目2019年10月的一份砂石料销售合同显示,约22.58万吨的“碎石”按照53元/吨的价格出售,总价款为1196万多元。


    群众多次举报无果,以“排险”“场平”之名大肆采挖


    康养项目缘何演变为挖山采石?又为何能持续多年?


    记者了解到,2015年,长阳县政府与湖北长丹红木业有限公司签订清江花香水岸康体养生项目招商合同,项目功能定位是“生态保护治理、文化休闲旅游、休闲农业观光、康体养生度假”。


    然而,此次督察发现,规划中的康养项目基本没有进展,却以“排险”及“场平”名义非法挖山采石。


    长阳县自然资源和规划局的一份调查报告显示,早在2017年6月30日,该局执法人员在黄家坪村巡查时就发现,长丹红木业有限公司未经批准擅自开挖山体。





    长阳县龙舟坪镇黄家坪村开挖的山体紧靠村民房屋。督察组供图


    此后,长阳经济开发区管委会致函该局,称因该项目用地范围内出现滑坡险情,拟同意项目业主进行排险清理,以消除隐患,请予以支持。其出示的一份地质调查报告称,应先对存在或可能存在滑坡的地带进行有效治理,消除安全隐患,再进行工程建设。


    2017年12月,开发区管委会又与长丹红木业有限公司签订花香水岸项目排险工程建设协议。其中规定,施工范围按照委托设计单位的排险工程设计图纸要求,以最大限度进行排险清理,最终以确保消除险情为准。“工期于2017年7月25日进场施工至排险结束为止”。


    督察发现,开发区管委会在签订排险工程建设协议时,没有规定排险结束时间,为公司以“排险”为名非法挖山采石开了口子。


    开发区管委会主任欧阳劲松在接受询问时也承认,排险工作没有做具体方案,存在管理失职。“当时让项目方搞工程图纸,但一直没有正规的设计图纸。”


    除“排险”外,企业开挖的另一理由是做“场平”工程,依据是2018年9月10日开发区管委会的一份委托施工函。这份文件中称,为加快推进项目建设,促进丹水新区发展,委托公司进行“项目用地附着物清表及场平施工”。


    因为有“排险”“场平”之名,所以,尽管曾下达责令停止违法行为通知书、移交公安部门,也曾被群众多次举报,但挖山采石行为始终未能停止。





    督察组供图。


    督察发现,针对2018年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回头看”期间的群众举报,长阳县回复称,现场实施的是花香水岸项目排险及场平工程,否认有采石场和破坏山体行为。接到本轮督察信访转办件后,相关部门在上报的调查报告中仍声称,花香水岸项目“不存在非法开采行为”。


    山体多次严重滑坡开裂,生态环境底线不能任意突破


    挖山采石对周边环境造成严重影响。2021年4月,接到滑坡险情报告后,湖北省宜昌地质环境监测保护站进行应急调查。调查简报中称:滑坡区属丘陵地貌,原始地形坡度约20°,原为农田及林地,现状因项目建设开挖形成陡坡,坡度约70°。


    该报告认为,“项目建设是本次滑坡变形的主要诱发因素”。该滑坡现状处于欠稳定状态,后期在降雨及其他因素影响下,再次发生变形的可能性非常大。主要威胁上部村级公路及过往行人车辆、下部施工作业人员的生命财产安全。


    此前的2018年8月9日,由湖北冶金地质研究所(中南冶金地质研究所)编制的报告也显示,非法采矿活动改变了原始地形地貌,使山坡坡度变陡。整个采矿活动破坏了周围的森林植被,并可能产生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对环境破坏较为严重。





    挖山采石导致山林被毁,引发新的隐患。新华社记者舒静摄


    督察认为,长阳县发展观错位,没有把保护生态放在重要位置,为推进项目建设放任企业非法挖山采石,严重影响群众生产生活。


    督察发现,在企业以排险为名非法挖山采石期间,长阳县仍多次召开会议为项目提供保障服务,积极为项目补办用地占林等手续。长阳县有关部门在明知企业存在违法行为情况下对其听之任之,长阳经济开发区管委会甚至致函原国土资源等部门,请其支持企业“排险”工作。


    记者了解到,针对督察组发现的问题,地方已成立花香水岸项目整改指挥部,对项目开发过程中造成的生态破坏明确责任单位,结合实际开展整改,并将加强生态环境修复工作。


    长阳县相关负责人表示,将开展生态环境保护专项排查整治工作,建立督办检查、监管执法、追责问效和整改销号制度,确保类似事件不再发生。

    2021-10-11
  • 今年以来公安机关侦破非法经营医保药品案件300余起

    公安部8日召开新闻发布会通报,据统计,2021年以来,各地公安机关食药侦部门共侦破非法经营医保药品案件300余起,抓获犯罪嫌疑人1000余名,涉案金额11.6亿余元。


    公安部食品药品犯罪侦查局二级巡视员许成磊介绍,一些不法分子在利益驱使下,采取多种手法,从事非法经营医保回收药品犯罪活动。针对此类犯罪特点,全国公安机关始终保持对药品犯罪特别是非法经营医保回收药品犯罪高压态势,实施“全要素、全环节、全链条”依法打击,集中侦破了一批大要案件,有力震慑了此类犯罪活动,维护了药品安全和医保基金安全。


    许成磊表示,下一步,公安机关将会同相关行政主管部门密切协作联动,加强行刑衔接,深入推进专项整治打击行动,不断健全完善打击防范违法犯罪的长效机制,有力维护国家医保基金安全和药品管理秩序。

    2021-10-09
  • 国庆假期全国刑事警情同比下降5.5%

    公安部8日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国庆假期期间,全国公安机关和广大公安民警全力以赴投入防风险、保安全、护稳定各项工作。全国刑事警情同比下降5.5%,3800余个重点旅游景区秩序良好,537场大型活动安全顺利,未发生重特大道路交通事故,未发生大范围长时间交通拥堵,一次死亡5人以上道路交通事故同比下降50%。


    各地公安机关全面启动公安武警联勤武装巡逻一级勤务,累计投入社会面巡逻防控力量245万人次,组织群防群治力量1440万人,严密落实“1、3、5分钟”快速响应机制,全力强化城市广场、机场车站、繁华商圈等重点部位安全防控,有力维护了良好的社会治安秩序。


    公安交通管理部门,铁路、民航、港航公安机关加强安全监管,狠抓各项安全管理防范措施的落实,确保了节日期间群众出行的安全顺畅。全国移民管理部门和云南等地公安机关持续强化口岸边境管控,坚决防止疫情输入和传播蔓延。


    国庆期间,广大公安民警、辅警坚守岗位、连续奋战、勇于担当、不辱使命,有的献出了宝贵的生命。10月1日以来,公安部先后接报9名民警、辅警牺牲在工作岗位上。

    2021-10-09
  • 组织“买手”、平台撮合、出售套现……斩断虚拟货币“洗白”赃款的“黑手”

    近日,中国人民银行等十部门发文,进一步防范和处置虚拟货币交易炒作风险。今年以来,公安部门打掉了多个利用虚拟货币洗钱的团伙,犯罪分子组织“买手”、平台撮合、出售套现……在这条黑色产业链上,非法所得资金先变为虚拟货币,再“洗白”成法定货币资金。





    虚拟货币到底是如何一步步沦为洗钱工具的?又该如何打击这种新型洗钱犯罪?


    资金异常牵出特别的洗钱案


    2020年11月,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西昌市某公司被诈骗团伙诈骗590万元。在案件侦破过程中,警方发现大量资金被犯罪嫌疑人在短时间内快速转移和“洗白”,于是迅速批量冻结了数百个涉案账户。不过,此时有一批账户提出解冻申诉,称只是在进行虚拟货币交易。


    真的是“误伤”吗?办案人员加大了追踪调查力度,一个利用虚拟货币为电信网络诈骗洗钱的团伙逐渐浮出水面。


    专案组民警侦查发现,该犯罪团伙成员在上家统一组织安排下,在湖南长沙、四川成都等地组织数十名“买手”。利用“买手”提供的火币网账户和银行卡账户,犯罪嫌疑人在各地的多个宾馆开设房间,接收上游涉案赃款,购买比特币等虚拟货币,转移电信网络诈骗赃款。


    在前期大量侦查掌握相关证据后,警方在多地开展抓捕行动。截至记者发稿,警方共抓获嫌疑人29人,其中涉虚拟货币交易洗钱的20人,涉案金额超过600万元。


    西昌市公安局刑事侦查大队民警蒋鹏飞告诉记者,自2020年10月公安机关在全国范围内开展“断卡行动”以来,一些犯罪分子改变了过去通过国内银行卡取现的传统洗钱方式,利用虚拟货币转移赃款、洗钱。


    无独有偶,江苏盐城建湖警方也成功破获了一起网络赌博案件,赌徒在赌博网站上一掷千金,均是使用虚拟货币下注,之后通过虚拟货币交易平台将不法收益套现为法定货币。2020年12月,警方经过一个多月的侦查,在上海、广州、安徽滁州等地抓获犯罪嫌疑人20余名,查扣涉案虚拟货币130余万个,价值2600余万元。


    中国人民银行反洗钱局局长巢克俭介绍,以比特币为代表的虚拟货币具有匿名、无国界、点对点等特点,不法分子将非法所得兑换为虚拟货币,利用匿名性掩盖犯罪资金的真实来源,在全球各地快速转移,给监管和执法部门追踪带来一定难度。





    虚拟货币如何一步步将赃款“洗白”?


    虚拟货币到底是如何突破法律法规,将赃款“洗白”的?分析已侦破的几起案件,可以大致摸清“洗白”过程。


    ——组织“买手”,线上培训虚拟货币买卖。记者从警方了解到,洗钱团伙往往通过微信、QQ群发布“刷单”“跑分”“提供账户就挣钱”等信息,在多地组织“买手”,要求他们下载虚拟货币交易平台手机应用软件,并利用个人和他人信息注册账户。随后犯罪嫌疑人将“买手”引导到加密聊天软件上进行线上培训,详细指导虚拟货币的买卖操作。


    ——非法资金转入“买手”账户,平台撮合场外交易。洗钱团伙将准备好的收款账户信息提供给上游犯罪嫌疑人,待诈骗、赌博等非法所得资金转入收款账户后,犯罪嫌疑人组织“买手”带好手机和银行卡进行线下操作。


    在虚拟货币交易平台撮合下,“买手”在平台上寻找到虚拟货币卖方,利用平台沟通信息,与卖方私下用微信、支付宝、银行账户等方式完成支付,再通过平台将虚拟货币提出到指定的钱包地址。


    ——逐级提转汇至境外,平台出售进行套现。为躲避侦查,犯罪嫌疑人会将获得的虚拟货币通过不同钱包地址账户逐级提转,有时利用在线“热钱包”,有时甚至利用离线“冷钱包”,最后汇至境外洗钱犯罪嫌疑人的钱包地址。


    在汇集大量“赃币”后,犯罪嫌疑人又将“赃币”转至境内负责变现的团伙钱包,在虚拟货币交易平台上交易出售进行套现。至此,洗钱团伙完成了非法所得资金到虚拟货币,再到法定货币的“洗白”过程。





    技术风控和制度监管需“双管齐下”


    我国相关部门早已注意到虚拟货币交易容易滋生非法跨境转移资产、洗钱等违法犯罪活动风险,多次出台相关文件要求各金融机构和支付机构不得开展、参与虚拟货币相关的业务活动,国内虚拟货币交易平台也被基本肃清。


    不过,斩断这条洗钱黑色产业链仍面临不小挑战。一方面,不少虚拟货币交易平台为躲避监管,把服务器放置在境外,撮合买卖双方点对点交易;另一方面,虚拟货币的钱包地址不需实名登记,交易过程相对复杂,不通过针对性的解析程序难以溯源。这些都加大了监测和防控难度。


    “虚拟货币转移与境内金融体系的资金划转相分离,境内金融机构只能看到国内个人之间的人民币转账,虚拟货币交易的识别难度较大。已发现的虚拟货币洗钱案例主要是从上游犯罪调查后分析发现的。”巢克俭介绍,随着近期相关打击力度的加大,境内虚拟货币买卖的资金交易模式日趋分散化,隐蔽性进一步提升,追踪监测难度增大。


    蒋鹏飞说,技术的难题需要新的技术去破解,只有坚持技术风控与制度监管“双管齐下”,才能斩断虚拟货币洗钱黑色产业链。虚拟货币交易的实现有赖于买卖双方的信息发布和交流,可从信息流入手采取有效的监测和封堵措施。


    中国人民银行等十部门近日发布《关于进一步防范和处置虚拟货币交易炒作风险的通知》,提出了一系列工作举措,建立部门协同、央地联动的常态化工作机制。通知特别提出,加强对虚拟货币交易炒作风险的监测预警,继续深入开展“打击洗钱犯罪专项行动”,依法严厉打击利用虚拟货币实施的洗钱、赌博等犯罪活动。


    警方提醒广大群众,应妥善保管自己的身份证、银行卡、手机卡等,不要轻易出借、出售给他人;保管好自己银行卡账户、收款码等相关信息,避免被犯罪分子利用;增强风险意识,不参与虚拟货币交易炒作活动。

    2021-10-09
  • 市场监管总局依法对美团在中国境内网络餐饮外卖平台服务市场实施“二选一” 垄断行为作出行政处罚

    2021年4月,市场监管总局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垄断法》,对美团在中国境内网络餐饮外卖平台服务市场滥用市场支配地位行为立案调查。


    市场监管总局成立专案组,依法扎实高效推进案件查办,广泛开展调查取证,获取大量证据材料并全面深入分析,查明案件事实;组织专家反复深入开展研究论证;多次听取美团陈述意见,保障其合法权利;确保本案事实清楚、证据确凿、定性准确、处理恰当、手续完备、程序合法。


    经查,2018年以来,美团滥用在中国境内网络餐饮外卖平台服务市场的支配地位,以实施差别费率、拖延商家上线等方式,促使平台内商家与其签订独家合作协议,并通过收取独家合作保证金和数据、算法等技术手段,采取多种惩罚性措施,保障“二选一”行为实施,排除、限制了相关市场竞争,妨碍了市场资源要素自由流动,削弱平台创新动力和发展活力,损害平台内商家和消费者的合法权益,构成《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垄断法》第十七条第一款第(四)项禁止“没有正当理由,限定交易相对人只能与其进行交易”的滥用市场支配地位行为。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垄断法》第四十七条、第四十九条规定,综合考虑美团违法行为的性质、程度和持续时间等因素,2021年10月8日,市场监管总局依法作出行政处罚决定,责令美团停止违法行为,全额退还独家合作保证金12.89亿元,并处以其2020年中国境内销售额1147.48亿元3%的罚款,计34.42亿元。同时,向美团发出《行政指导书》,要求其围绕完善平台佣金收费机制和算法规则、维护平台内中小餐饮商家合法利益、加强外卖骑手合法权益保护等进行全面整改,并连续三年向市场监管总局提交自查合规报告,确保整改到位,实现规范创新健康持续发展。

    2021-10-09
  • 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投资者保护局原一级巡视员曾长虹接受监察调查

    据中央纪委国家监委驻中国证监会纪检监察组、湖南省监委消息: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投资者保护局原一级巡视员曾长虹涉嫌严重违法,目前正接受监察调查。





    曾长虹简历


    曾长虹,女,汉族,1961年1月生,湖南湘乡人,1990年6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82年8月参加工作,1998年12月调入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工作。


    1998年12月至2001年1月,任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稽查局干部、处长;


    2001年1月至2009年11月,任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发行监管部干部、处长、副巡视员;


    2009年11月至2016年12月,任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创业板发行监管部副主任、发行监管部副主任;


    2016年12月至2019年8月,任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投资者保护局巡视员、一级巡视员。


    (中央纪委国家监委驻中国证监会纪检监察组、湖南省纪委监委)

    2021-10-07
  • 长白山腹地多处矿区满目疮痍,生态修复为何久拖不决?

    这是9月22日拍摄的吉林省白山市通化钢铁集团板石矿业有限责任公司矿区。


    新华社记者张建摄

    2021-10-01
  • 央行、银保监会:维护住房消费者合法权益

    29日,中国人民银行、中国银保监会联合召开房地产金融工作座谈会。会议要求,金融机构要按照法治化、市场化原则,配合相关部门和地方政府共同维护房地产市场的平稳健康发展,维护住房消费者合法权益。


    会议认为,近年来,金融部门全面落实房地产长效机制,稳妥实施房地产金融审慎管理制度,保持房地产金融政策连续稳定,在服务实体经济、推动经济转型升级和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中发挥了积极作用。


    会议强调,金融部门要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围绕“稳地价、稳房价、稳预期”目标,准确把握和执行好房地产金融审慎管理制度,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定位,坚持不将房地产作为短期刺激经济的手段,持续落实好房地产长效机制,加快完善住房租赁金融政策体系。

    2021-09-30
  • 九部委发文加强互联网信息服务算法综合治理

    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中央宣传部、教育部、科学技术部、工业和信息化部、公安部、文化和旅游部、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国家广播电视总局等九部委近日印发《关于加强互联网信息服务算法综合治理的指导意见》,加强互联网信息服务算法综合治理,促进行业健康有序繁荣发展。






    近年来,互联网信息服务算法在加速互联网信息传播、繁荣数字经济、促进社会发展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同时,算法不合理应用也影响了正常的传播秩序、市场秩序和社会秩序,给维护意识形态安全、社会公平公正和网民合法权益带来挑战。对此,意见提出,利用三年左右时间,逐步建立治理机制健全、监管体系完善、算法生态规范的算法安全综合治理格局。


    意见明确,企业应强化责任意识,对算法应用产生的结果负主体责任。同时,将着力解决网民反映强烈的算法安全问题,对算法监测、评估、备案等工作中发现的,以及网民举报并查实的涉算法违法违规行为,予以严厉打击,坚决维护互联网信息服务算法安全。


    意见还要求,防范算法滥用风险。维护网络空间传播秩序、市场秩序和社会秩序,防止利用算法干扰社会舆论、打压竞争对手、侵害网民权益等行为,防范算法滥用带来意识形态、经济发展和社会管理等方面的风险隐患。

    2021-09-30
  • 强化“零容忍” 执法震慑 严打违法违规常态化

    中国证监会会同公安机关查获多起操纵市场重大案件,最高人民检察院驻证监会检察室揭牌成立,证监会牵头成立打击资本市场违法活动协调工作小组……《关于依法从严打击证券违法活动的意见》发布以来,监管部门加快健全证券执法司法体制机制,从严打击证券违法活动,形成高效打击证券违法活动的合力,“零容忍”上升新高度,严打违法违规常态化。


    业界反映,证券监管部门持续严打证券违法违规行为,聚焦执法重点,完善侦察手段,加大打击力度,实现立体追责,一批财务造假、内幕交易、市场操纵、逃废债等大案要案得以查处,形成强大执法震慑。


    扎紧篱笆法治供给形成闭环


    与全面推行注册制相衔接,资本市场法治建设蹄疾步稳,正在形成法治供给闭环。


    市场法治建设日臻完善。新证券法在确立证券发行注册制的同时,引入证券集体诉讼制度,大幅提高违法违规成本。证监会近期通报首批适用新证券法财务造假案件处罚情况,首批案件已进入事先告知阶段或作出行政处罚决定,最高拟处以近4000万元罚款。此外,刑法修正案(十一)大幅提高了欺诈发行、信息披露造假、中介机构提供虚假证明文件和操纵市场四类证券期货犯罪的刑事惩戒力度,夯实资本市场法治根基。


    以《意见》出台为契机,依法从严打击证券违法活动的执法司法体制机制建立健全。《意见》以体制机制改革为主线,以统筹行政与司法协调衔接为重点,着力打造“升级版”的中国特色证券执法司法体系,对依法从严打击证券违法活动进行了全面的有针对性的部署安排,成为今后较长一段时间内资本市场执法和司法工作的纲领性文件。


    跨境监管执法协作机制进一步加强。修改国务院关于股份有限公司境外募集股份及上市的特别规定,推动建立打击跨境证券违法犯罪行为的执法联盟,建立健全资本市场法律域外适用制度等政策,将为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提供法治保障。


    对于上述积极变化,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教授肖中华表示,资本市场正在形成“行政处罚+民事赔偿+刑事惩戒”的法治供给闭环,将进一步提高资本市场违法犯罪成本。“只有‘行民刑’责任规制体系相互衔接,才能力促资本市场治理出成效。”他说。


    筑牢防线监管执法“零容忍”


    在法治供给持续优化的同时,从严监管也形成了常态化机制,持续释放“零容忍”强烈信号,筑牢防线,护航资本市场稳健运行。


    重大案件的查处力度不断强化。证监会7月通报了集中部署专项执法行动的情况,集中打击财务造假、资金占用、违规担保及操纵市场、内幕交易等严重违法行为,依法从严从快从重查办16起重大典型案件。严格执行退市制度,严肃市场纪律,证监会9月最新通报数据显示,2019年以来强制退市公司家数已是之前10年总和的3倍多,资本市场优胜劣汰、吐故纳新的常态化退市生态正在加速形成。


    对中介机构的“看门人”责任追究力度持续升级。ST中安5月公告了涉证券虚假陈述案二审判决结果,此案成为首例中介机构按比例承担连带赔偿责任的生效判决;瑞华会计事务所因康得新、华泽钴镍、千山药机等多起审计失败案件相继被证监会行政处罚或立案调查;广东正中珠江会计师事务所因在康美药业审计业务中违反相关法律法规,被证监会罚没5700万元。


    依法严厉打击债券市场违法违规行为的力度进一步加大。证监会9月17日公布数据显示,2019年以来,证监会累计采取相关行政监管措施152家次,查处债券市场违法违规案件19件。


    “监管部门近期处置了一批大案要案,对资本市场违法违规行为起到了强烈震慑作用。值得注意的是,一些违法违规行为越来越隐蔽,需要进一步加强监管系统性、科学性,逐步构建现代化监管执法新模式。除此以外,应重点防范输入性系统性风险,合理对量化交易和外资行为等进行规范。”川财证券首席经济学家、研究所所长陈雳说。


    形成合力立体化追责体系更完善


    专家认为,形成高效打击证券违法活动的合力,构建立体化追责体系是“十四五”期间完善资本市场法治体系建设的重要保障。以《意见》的发布为起点,资本市场的“零容忍”步入凝聚合力新阶段。


    监管部门联合执法近期动作频频,实现了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高效衔接,增强打击证券违法犯罪的合力。证监会会同公安机关查获多起操纵市场重大案件,相关人员涉嫌操纵“南岭民爆”“今创集团”“昊志机电”股票价格案取得重大进展;最高人民检察院驻证监会检察室9月18日揭牌成立,完善了证券案件检察体制机制;证监会牵头成立打击资本市场违法活动协调工作小组并于近期召开第一次工作会议,明确强化工作协同,落实各方责任,进一步畅通部际协作、央地联动的工作机制等内容。


    形成高效打击证券违法活动的合力正在形成制度预期,将进一步完善立体化追责体系。可以预期,在完善证券案件侦查体制机制,完善证券案件审判体制机制,加强办案、审判基地建设,强化地方属地责任等制度预期下,证券期货监督管理机构与公安、司法、市场监管等部门及有关地方的工作协同力度将持续增强。


    “今年以来,监管部门行政处罚力度显著加强,且与刑事执法司法合作强化,正在形成行政执法、民事追偿和刑事惩戒的立体追责体系,‘零容忍’正在形成强大震慑,不敢违规、不愿违规和不能违规的市场文化正在形成。”南开大学金融发展研究院院长田利辉说。


    对于下一步举措,武汉科技大学金融证券研究所所长董登新建议,动员全社会力量共同围剿证券违法犯罪行为,形成全链条打击、全方位追责体系,进一步提高震慑力。

    2021-09-28
  • 海关前8个月截获检疫性有害生物超4万种次

    海关总署27日对外发布,今年前8个月,全国海关共截获检疫性有害生物288种、4.16万种次。


    通报显示,前8个月,我国海关在邮件、快件、旅客携带物等渠道截获外来物种、种子苗木等禁止进境活体动植物5868批次。依据口岸截获情况,向外方发出违规通报974份,涉及50个国家或地区;依法退回或销毁不合格农产品377批,涉及33个国家或地区。


    为严防各类动物疫病输入,海关加强进口动物境外预检,严格源头检疫把关,确保进口种用动物安全卫生。持续加强非洲猪瘟、高致病禽流感、沙漠蝗等重大动植物疫情口岸防控工作,发布禁令公告21份,涉及18个国家或地区;发布警示通报14份,涉及13个国家或地区。

    2021-09-28

  • 首 页  上一页   160 161 162 163 164 165 166 167 168 169  下一页    尾 页  

    版权声明: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本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85 8629 6259

    蒙公网安备 15010502001696号 蒙ICP备16001043号-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