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兵伏枥 应急管理战线再立新功
更新时间:2022-06-14
——记原雄安新区应急管理局监管执法组组长马庆刚
人物介绍:马庆刚,男,中共党员,工学硕士,现任河北省应急管理厅应急指挥中心副主任。1997年在河北某部服役,期间多次被评为“优秀士兵”和“优秀班长”,荣立个人“二等功”1次、“三等功”5次。2003年在石家庄机械化步兵学院学习,连年被评为“优秀学员”和“优秀共产党员”,2010年转业到河北省安监局工作。2017年被选派到雄安新区管委会帮助工作。2019年荣获首届“雄安新区规划建设先进个人”称号,2021年荣立个人“二等功”。
似火般的六月,再一次迎来了全国的“安全生产月”活动。“遵守安全生产法,当好第一责任人”,这是我国第21个安全生产月新的主题,国务院安委会办公室联合应急管理部再次拉响了全国安全生产战线的“警钟”。
无论作为行业的监管者还是忙碌在一线的从业者,如何做到“少出事”、“不出事”,让“平安回家”成为每一位生产者的“常态”,更是每一位监管者肩负的“使命”!
今天我们走进新区,走进基层一线,来认识一位曾奋战在新区所辖三县安全生产战线上的一名“安监人”,看他是如何在自己的岗位践行“使命”。
2010年,作为安全生产战线的“新人”,马庆刚在脱下戎装简单梳理了一下“不太适应”的工作心情之后,便很快投入到新的岗位中。因工作需要,2017年马庆刚作为首批省直机关帮助工作人员被选派到我国重点建设新区------雄安新区负责新区安全监管局的初建和运行等工作。
作为国家重点新区的一名建设者、一名管理者,马庆刚深感压力重大,但作为一名新区建设的参与者,马庆刚又深感自豪。一千五百多个日夜,十余万公里基层调研,一尺多厚的工作日志,新区安全监管体系的完善,马庆刚为党和新区人民交上了一份满意的答卷。
遵守法规作为第一要务严格做到两个“落实到位”
一名安全生产法规的执行者,首先自身要从理论到实践贯彻落实到位。在雄安新区管理委会建设初期,马庆刚主动请缨参与安全监管局的初建和运行工作,先后担任安全监管局临时负责人、风险管控组组长和应急管理局监管执法组组长等职务。在熬过无数个深夜到黎明,马庆刚从书本到网络,从案例分析到专家咨询,从国家大法到地方的法规条例,字句斟酌、研读研判。根据新区当前工业结构和新区在建项目概况,制定出不同行业、不同岗位更严谨、细化的安全生产作业指导书,同时结合国家安全生产法律法规落实到所涉及的每一个企业,每一个岗位。四年多的时间,马庆刚通过日常理论与现场实践相结合、以“学中干,干中学”的工作姿态,总结了厚厚的7本工作日志,为推进雄安新区安全生产和应急管理工作打下了坚实基础。
作为一名安全生产法律法规的监督执行者,要让每一位操作人员、每一个车间现场落实到位。安全生产法律法规的落实要“严”而“细”,只要有生产就要“绷紧弦、拉满弓、铆足劲”。四年多的基层工作,马庆刚脑子里不但装着每一位企业负责人的身影,甚至每个重点企业关键设备是否正常运行也成了马庆刚日思所想。在企业,与每一位企业负责人在运行的设备设施旁反复研判,决不让其带着疑似隐患运行,这就是法律法规和操作规程的执行,这就是铁的纪律。在施工工地,与每一位参与施工者促膝长谈,从一顶安全帽到一根安全绳,从特殊操作岗位到企业自身监管岗,从安全操作规程细节入手,让每一位操作人员从“想到”到“做到”,从“要我安全”到“我要安全”,让这些法律法规和操作规程成为企业发展的命脉,真正做到安全监管和服务两手抓,让管者“懂得管”,违者“不敢违”,守护好企业每一分财产,保护好从业者的生命安全,这也是监管者的初心所在。
通过四年多的管理与实践,马庆刚协调新区管委会各部门、三县和雄安集团深度对接、紧密合作,参与并完成《雄安新区企业安全生产分级分类监督管理办法》《雄安新区安全生产重大事故隐患倒查问责制度》《雄安新区一般生产安全事故调查挂牌督办和统计核销工作管理办法》《安全生产标准化创建信息报送和公示制度》和《防范遏制建筑施工领域生产安全事故五条规定》等20余项制度建设,用实际行动和优秀成绩践行了服务“千年大计、国家大事”的初心和使命,得到了省和新区领导的充分肯定和高度赞扬。
盯紧第一责任人企业一线高筑生产安全事故防火墙
作为一名安全生产的监管者,有两“怕”,一是去事故现场,二是突然接到企业的电话。多年的戎装生涯,马庆刚深深懂得在困难和危险面前只有勇往直前,甘于奉献,在雄安新区四年多时间马庆刚的手机从不关机,有时在会场,有时在深夜,只要电话一响,无论大小事故,铃声就是命令,马庆刚立即“紧急集合”般冲向一线。在现场,马庆刚把“四不放过”变成“五不放”,无论什么原因,他首先“不放过”自己,看着企业化险为夷,他又给自己安排一项任务,就是举一反三,把这里当做今后排查的重点,亲自带专家同企业第一责任人共同开展全覆盖、地毯式隐患排查,不管多远,不管跑多少趟,隐患不除誓不罢休,确保不留空白、不留盲区、不留死角,为企业多长一双眼睛,多操一份心,即做企业安全培训的“辅导员”又做企业安全台帐的“监督员”。
在马庆刚的心里,辖区内所有生产经营单位只要发现安全隐患、违规操作必须“零容忍、严执法”。监管的最终目的不是处罚,而是生产经营单位要深刻认识到问题的严重性并积极整改。工作之初某些经营单位确实不认可,以资金有限、人员认知差为借口推诿搪塞。马庆刚便搜集许多国内外类似行业的事故宣传片通过微信群、现场组织教学等向有关企业苦口婆心耐心宣讲,经过不懈努力使企业负责人转变意识,主动健全完善安全辅助设备和在线监控监测系统,消除安全隐患,一线岗位人员安全意识也得到很大提高。
在新区、三县及所辖乡镇联合组织的网格化管理培训时,马庆刚这样讲:作为生产经营企业,一线操作人员和安全辅助设备是事故的第一道屏障,而作为企业、政府的监管人员一定要冲在一线、指挥在一线,携手共筑事故的防火墙。
以科技促安全建设雄安新区安全发展新篇章
“安全工作只有起点,没有终点。”马庆刚在自己的日志中这样写到。
为了新区安全监管体系的完善,马庆刚积极推进建设安全生产在线监测监控体系,加快信息化进程,努力实现“人防+技防”,保障新区的安全稳定发展。在缺乏参考模式和可供借鉴经验的情况下,马庆刚通过实践破解诸多难题,实事求是地结合新区特点,摸清重大危险源,建立健全安全监管体系,构思新区安全生产工作“新”职能,大力推进个体工商户“人防+技防”建设。
高点站位“大安全”。按总局领导要求,下大力搞好社会资源调查,摸清辖区内危险源点、应急装备物资,绘制“一张图”。主动向总局办公厅和中国安科院发函,积极争取上级部门工作支持,国家安监总局复函并同意建立沟通联络机制,重点支持新区创新安全监管体制机制、构建城市安全风险防控体系和安全科技研究等方面工作,为打造“安全雄安”发挥了至关重要的带动作用。
笔者了解到“雄安有三座城,一座是地下城,一座是地上城,还有一座是‘云’上城。‘云’上城是数字之城,虽然肉眼看不到,但是却源源不断地在为雄安建设提供动力。”初到新区,马庆刚主动与总局办公厅欧广主任和中国安科院张兴凯院长进行交流,在新区安全生产监管范畴、监管机制、风险管控、应急管理等方面信息化和平台建设达成了共识,并起草了安全生产信息化建设专题情况报告,为推进“数字雄安”建设奠定了基础。
以社会力量为辅建设中国特色应急救援力量体系
组织力量保平安。雄安新区大面积开工建设,应急救援力量相对薄弱,为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马庆刚亲自组织打造了一支实用、高效的民间应急救援队伍,集安保、消防、救援于一体,整合力量,节约资源,统一调配,实现一人多能,自供自养,开创了雄安新区“安保+救援”的新模式。从一无所有到如今400多人的救援队,还新组建了雄安世寰智能无人机救援分队,为队伍的成长壮大付出了大量心血。建队30余人都是退役军人,实行军事化管理,其中有参加过利比里亚维和的,还有经验丰富参加过汶川地震的救援专家。救援队自成立以来,开展公益救援活动的同时,凝聚社会各界的爱心力量,积极推广和普及公共安全应急常识,提高全民防灾减灾意识及自救互救能力,在防火重点乡镇和村都设有站点,如遇突发事件仅几分钟内可直达现场。在新区“抗疫”一线,在2021年河南特大暴雨面前,在灾难面前,面对生死考验,救援队逆向而行,纵然千难万险依旧使命必达,体现了雄安应急力量勇往直前的精神。
摸清底数掌握实情筑牢企业安全生产首道防线
2017年9月13日,马庆刚的工作日志记录:“雄县辖6镇3乡223个行政村,103以上企业共477家,生产企业278家,事业单位199家,检查各类单位和场所1177家,隐患1873处,整改1870处,非法加油站取缔8处,当前监管人员、车辆、装备不足。”而这些数字,只是他每半月就要进行一次的排查摸底,摸清底数也是他日常工作的首要任务。
作为一名“安监人”永远心系生产一线,只有安全无险才能万家皆团圆。如今马庆刚虽重回省厅应急指挥岗位,但四年多的基层安监工作已不能忘怀,时常情不自禁给不放心企业的负责人或在建工地的项目经理打个电话,“新上的安全设备运行的怎么样,新到的工人培训的了吗,特种作业人员都持证上岗了吗,安全风险都辨识了吗......”问一问才觉得踏实了些。有时候厅里组织一些专家培训会,马庆刚总想方设法给新区多弄几个培训名额,让新区的企业多参加安全培训,顺便了解企业的安全。
四年多的时间,十余万公里的“跋涉”,千余次的执法检查和隐患排查,从企业车间到项目工地,从乡镇到农村,与管理者的耐心叮嘱到与从业者的细心攀谈。一名老兵在平凡的岗位树起“安监人”新的楷模,用一份敢于担当的责任心,守住了企业发展的长宁灯,捍卫了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