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WTT重庆冠军赛:王楚钦、孙颖莎夺冠

    新华社重庆3月16日电 16日,中国队选手王楚钦、孙颖莎分别夺得世界乒乓球职业大联盟(WTT)重庆冠军赛男、女单打冠军。

    女单决赛中,世界排名第一的孙颖莎以11:7、11:4、12:10、11:7击败队友陈幸同,成功卫冕。本场比赛,孙颖莎状态火热,在发球、进攻和相持等方面的表现都更胜一筹,始终掌握场上主动。








    3月16日,孙颖莎(左)在比赛中发球。新华社记者唐奕摄


    “我跟陈幸同非常熟悉,我们的水平在伯仲之间。今天能赢下这场比赛,主要在于赛前准备得很充分。”孙颖莎赛后说。

    男单决赛的对阵双方是世界排名前两位的林诗栋和王楚钦。首局比赛,王楚钦进入状态很快,以11:5先胜一局。第二局,林诗栋加强了进攻,以11:6扳回一局。王楚钦迅速做出调整,在第三局打出了一波7:0的高潮,以11:7获胜。接下来的比赛,王楚钦越战越勇,连胜两局,以大比分4:1夺冠。








    3月16日,王楚钦在比赛中回球。新华社记者黄伟摄



    王楚钦认为自己在这次WTT重庆冠军赛的整体发挥不错,他说:“跟林诗栋的这场比赛,赛前我没有去想过结果,保持了一个很好的心态。他在比赛中打出了很多好球,但我在心态上没有太多的波动和起伏,只专注于自己的技战术来应对比赛。”

    2025-03-17
  • 创造历史!中国队夺金

    北京时间3月14日,2025年国际滑联速度滑冰单项世锦赛男子短距离团体追逐赛,由宁忠岩、廉子文、薛智文组成的中国队以1分18秒13的成绩打破场地纪录夺冠。这也是中国队首夺该项目世锦赛冠军。











    荷兰、美国分获第二和第三名。











    好样的!

    2025-03-14
  • 内蒙古煤炭产量重回全国第一的背后

    在国家能源集团神东煤炭上湾煤矿超大采高智能综采工作面,综采一队煤机检修工正在检查煤机滚筒和截齿,确保设备正常运行。(企业供图)


    2024年,内蒙古原煤产量12.97亿吨,

    同比增长5.4%,高于全国增速4.1个百分点,

    跃居全国第一。

    2024年,内蒙古能源产业依旧高歌猛进,而最让人眼前一亮的是从2023年的10个全国第一递增为15个全国第一……新增的5个全国第一中其中一项为煤炭产量。这是时隔4年后,内蒙古煤炭产量重回全国第一。

    煤炭产量再次跃居全国第一的背后,意味着什么?

    连日来,记者走进鄂尔多斯市、锡林郭勒盟等区内煤矿主产地,只见各煤炭企业正开足马力忙生产,全力跑好2025年能源保供“第一棒”。

    距离地面220米的深井下,国家能源集团神东煤炭上湾煤矿8.8米超大采高智能综采工作面一派繁忙。伴随着采煤机巨大滚筒的持续旋转,一块块原煤顺势落入刮板运输机,再经过洗选加工、装车等环节后将被发往全国各地。

    “从这头到那头,我们叫‘一刀煤’。‘一刀煤’是2700吨,什么概念?可满足30万户居民一天的用电。”上湾煤矿综采一队队长刘建宇自豪地说,作为神东煤炭集团的主力矿井之一,上湾煤矿2024年完成保供煤生产任务超1500万吨。

    煤炭是我国能源安全保障的“压舱石”。2024年,内蒙古原煤产量12.97亿吨,同比增长5.4%,高于全国增速4.1个百分点,超过山西省跃居全国第一。

    煤炭产量跃居全国第一的背后,是保障国家能源安全的使命担当。

    能源保障和安全事关国计民生,是须臾不可忽视的“国之大者”。“持续深挖保供潜能,努力为国家提供更为稳定、更加安全、更加绿色的能源供给”,这是内蒙古的承诺,亦是内蒙古自觉践行“国之大者”、保障国家能源安全的职责使命。

    内蒙古煤炭资源丰富,分布广、储量大、埋藏浅、易开发、煤种全。煤炭资源探明储量7323亿吨,居全国第一位;远景储量1万亿吨,占全国远景储量的1/4。中国5大露天煤矿,内蒙古就有4个。

    依托丰富的煤炭资源,内蒙古坚决扛起能源保供的政治责任。

    2022年,内蒙古煤炭产量12.1亿吨,外送煤炭7.2亿吨,占全国跨省外送煤炭的1/3,覆盖全国25个省区;

    2023年,内蒙古煤炭产量12.2亿吨,完成国家电煤中长期合同任务9.45亿吨,占全国任务总量的36%,煤炭保供量和外运量均居全国第一;

    2024年,内蒙古煤炭产量12.97亿吨,占全国1/4,完成国家电煤中长期合同任务8.3亿吨,占全国的34.5%,保障了27个省份的用煤需求,煤炭保供量和外运量继续领跑全国。

    作为国家重要能源基地,内蒙古全力保障煤炭增产增供。近年来,内蒙古煤炭产量稳定在12亿吨以上,坚决筑牢能源保供“压舱石”。

    煤炭产量跃居全国第一的背后,更是多项政策和措施的强力支撑。

    近年来,内蒙古先后出台《内蒙古自治区煤炭管理条例》《内蒙古自治区建设国家重要能源和战略资源基地促进条例》等地方性法规,制定《关于促进全区煤炭工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及三年行动方案、《自治区煤炭产能稳定接续和有序开发方案》等政策制度,通过加快生产煤矿产能核增、新建项目核准、在建项目建设,保持全区煤炭产能稳定。

    一抓煤炭先进产能释放。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督促在产煤矿应产尽产、满产达产,加快在建煤矿建成投产。同时把产能核增作为生产煤矿释放有效产能的重要举措,同步加快保供核增产能煤矿手续办理,促进煤炭先进产能依法依规释放。

    二抓中长期合同签订履约。组织煤炭供需双方开展中长期合同签订工作,积极承担国家下达的煤炭保供任务。同时督促煤电供需双方严格执行中长期合同签订履约政策要求,不断提高履约水平,有力有效稳定煤炭供应基本盘。

    三抓电力安全稳定供应。加大电煤供应保障力度,强化电煤供应调度和库存监测,确保电厂存煤水平保持在合理区间。加快推进在建煤电项目和电网工程建设,提升电力供应能力。

    出“硬招”、亮“实招”,煤炭保供措施有力,产能大幅提高。2024年,内蒙古原煤主产区煤炭产量均创新高。其中,鄂尔多斯市原煤产量较上年增长6.7%,锡林郭勒盟较上年增长4.8%,两个盟市合计拉动全区原煤产量增长5个百分点。

    煤炭产量跃居全国第一的背后,还是以智能化煤矿建设提质效结出的丰硕成果。

    为给国家“能源饭碗”增添更多优质煤,内蒙古加快推动传统煤炭产业向高端、高质、高效迈进,不断推进智能化煤矿建设,提高煤炭开采效率和安全性。

    在黑岱沟露天煤矿,5层楼高、自重1200吨的WK55电铲回转于煤层和卡车厢斗之间,每铲装煤100吨,只需100多秒就能装满载重220吨的矿用卡车。

    黑岱沟露天煤矿核定年生产能力3400万吨,是目前我国产量最大的露天煤矿之一。在开采技术上,该矿采用高台阶抛掷爆破与吊斗铲倒堆工艺,作业效率高、生产成本低、生产能力强,资源回收率长期保持在98%以上。作为国家首批智能化示范煤矿,该矿以“减人、增安、提效”为目标,自主研发了无人驾驶系统,实现300吨级矿用卡车多编组无人驾驶。

    随着“智慧”与矿山相遇,现代化场景不断“上新”,煤矿正在向智能化蝶变。目前,全区已建成智能化煤矿205处,智能化掘进工作面280个,智能化煤矿数量占在产煤矿的69%,智能化煤矿产能占在产煤矿产能的88%。全区千万吨以上在产煤矿已全部完成智能化建设,煤矿生产效率进一步提高,煤炭产能显著增加。

    温暖千座城、点亮万家灯。

    如今,乘着“双碳”政策东风,内蒙古守牢能源安全底线,不断探索传统能源与新能源多能互补、深度融合,积极推进煤炭与新能源耦合发展,统筹煤炭与新能源开发利用,在露天煤矿排土场、采煤沉陷区布局新能源项目,探索建立绿电、绿氢耦合煤化工完整产业链,推动煤化工产业向低碳、零碳转型。


    “发挥煤炭煤电兜底保障作用,确保全区煤炭在产产能稳定在12亿吨以上、煤炭产量保持在12亿吨以上。”2025年伊始,内蒙古吹响“以更大力度提升能源安全供应保障能力”的冲锋号,如今,全区能源系统正锚定这一目标奋力冲刺。

    2025-03-03
  • 内蒙古健儿韩梅亚冬会狂揽3金2银

    2月11日,哈尔滨亚冬会速度滑冰进入收官日争夺,内蒙古健儿韩梅收获女子1000米和女子团体追逐两枚金牌。至此,韩梅用3金2银的优秀战绩为自己本届亚冬会之旅画上圆满句号。

    在当天先进行的女子1000米比赛中,韩梅充分发挥后程优势,进入最后一个弯道时,成功赶超同组的韩国选手金旼善,率先冲过终点。韩梅夺冠成绩为1分15秒85,中国队另一名选手殷琦以0.23秒之差摘银。

    在随后进行的女子团体追逐中,由韩梅、杨滨瑜、阿合娜尔·阿达克组成的中国队以2秒77优势力压日本队,获得金牌。在2月8日进行的速度滑冰女子1500米对决中,韩梅发挥出色,实力夺金。由此,韩梅与中国速度滑冰队高亭宇、宁忠岩三人最终均以三金收官,并称“三冠王”。此外,韩梅还获得速度滑冰女子3000米银牌和女子短距离团体追逐银牌。

    赛后,韩梅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本届亚冬会我们速度滑冰队取得的成绩可以说是历届之最,要恭喜我们所有运动员。但是我们还是要保持谦逊的态度,这次的比赛是一次很好的练兵,我们还要去迎战更多更强大的对手。”


    作为从内蒙古走出去的优秀运动员,内蒙古越来越好的冰雪运动氛围也让韩梅倍感欣慰。韩梅说:“我很骄傲能够参与到内蒙古冰雪运动的发展当中,特别是‘十四冬’在内蒙古举办后,我真正感受到冰雪运动在内蒙古的推广普及越来越深入,期待能看到更多内蒙古青少年运动员参与到冰雪运动中。”

    2025-02-12
  • 赞!中国速度滑冰队第9金

    哈尔滨亚冬会速度滑冰女子1000米决赛,中国选手韩梅夺得金牌,殷琦获得银牌。祝贺!

    2025-02-11
  • 王楚钦“零封”对手,梁靖崑险胜!国乒两小将遗憾出局

    2月4日,WTT新加坡大满贯展开第二轮争夺。国乒当日有7名单打选手登场,取得5胜2负。此外,混双头号种子林诗栋/蒯曼也收获了首胜。

    在当日比赛中,男单头号种子王楚钦以11比7、11比7、11比8战胜持外卡参赛的东道主选手冯耀恩。赛后王楚钦直言自己打得比较拘谨,没有很好地释放,而对手的发挥非常好,“他的前三板给了我很大威胁,整体质量非常高,命中率也很高,发球也很有特点。我今天能赢下来还是因为在场上比较冷静,控制住了节奏。”

    下一轮,王楚钦将与瑞典选手卡尔伯格争夺8强席位。去年底身处低谷时,王楚钦曾在WTT法兰克福冠军赛中以0比3不敌对手。“这次争取赢一局吧,全力以赴。”王楚钦表示,每次比赛都是新的开始,不用在意此前的胜负,“做好一个挑战者的身份,向他挑战吧。”

    在当日其他场次比赛中,国乒主力梁靖崑、王曼昱、陈幸同和新秀蒯曼皆单打取胜。其中4号种子梁靖崑再次上演“让二追三”的戏码,逆转淘汰德国老将奥恰洛夫,其中决胜局双方各丢三个赛点,梁靖崑才以15比13险胜。赛后“大胖”表示,自己刚上场时调动和感觉都差一些,好在落后时没有放弃,一分一分咬了回来。

    而两位19岁的国乒资格赛外卡选手,则都未能再进一步。其中,北京队新秀黄友政面对8号种子弗朗西斯卡,表现十分顽强,拼到决胜局末以两分之差惜败。陈垣宇虽以0比3不敌12号种子张禹珍,但三局均战至加分憾负,输得十分可惜。


    此外,国乒双打也于当日亮相。首轮轮空的混双头号种子林诗栋/蒯曼,在先失一局的情况下以3比1逆转卢森堡组合美拉德诺维奇/倪夏莲,晋级8强。

    2025-02-05
  • 国内外赛事中斩获153金160银173铜

    2024年内蒙古健儿成绩喜人






    国内外赛事中斩获153金160银173铜


    记者获悉,2024年,内蒙古自治区优秀运动队共有4072人次参加229场国际国内比赛,取得金牌153枚、银牌160枚、铜牌173枚。

    2024年,我区狠抓训练备战参赛,竞技体育综合实力实现新跨越。对标奥运会、全运会优化项目布局,重点巩固提升优势项目,加快培育潜优势项目,实施“强基计划”“突围计划”“育苗计划”,竞技体育核心竞争力进一步增强。

    在第十四届全国冬季运动会上,我区获得18枚金牌、17枚银牌、24枚铜牌,位居金牌榜第七名,实现了“办赛精彩、参赛争彩、服务出彩、群众喝彩、发展添彩”的目标。巴黎奥运会上,我区李倩、杨柳、牛广盛3名运动员获得1枚金牌、1枚银牌、1个第四名,创造历史最好成绩,为祖国赢得了荣誉,为内蒙古增添了光彩。赵丹在钢架雪车世界杯夺冠,李智超携手队友在泛大陆冰壶锦标赛夺冠,实现中国队两项赛事冠军零的突破。同时,以自治区出台推动曲棍球事业发展的意见为契机,全区10个盟市已经组建曲棍球青少年队;自治区男子曲棍球队包揽了2024年全国男子曲棍球冠军杯赛、锦标赛、联赛全部冠军;2024年男子曲棍球亚洲冠军杯赛在呼伦贝尔市莫力达瓦达斡尔族自治旗成功举办,我区7名队员入选的中国队夺得亚军。


    据了解,2025年,我区将全力备战第十五届全国运动会,力争取得竞赛成绩和精神文明双丰收。建立拳击、摔跤、柔道、曲棍球等重点项目“冠军模型”,引进高水平教练员团队,针对重点运动员制定个性化训练方案,强化指标监控和技战术分析,调整训练手段与方法。坚持“三从一大”科学训练原则,抓好冬训,提升夺金成功率。实施重点项目复合型团队建设试点,组建融科研、体能、康复、医疗、营养、心理等要素为一体的综合保障团队。强化科技创新、科技支撑,引进AI训练辅助系统、技战术分析系统,建立重点运动员数字化综合档案,提高科学化训练水平。

    2025-01-20
  • “天蓝蓝”哪家行?呼和浩特第一名!

    亚洲清洁空气中心日前在北京举办以“空气质量持续改善:目标升级协同发力”为主题的2024中国蓝天观察论坛,现场发布年度报告《大气中国2024:中国大气污染防治进程》。该报告记录并分析了2023年339个地级及以上城市的空气质量数据,回顾了2023年我国在大气污染防治方面的政策措施及实际进展情况,并对168个重点城市的空气质量管理能力进行了综合评估和排名。呼和浩特综合得分位列第一,PM2.5年均浓度已连续3年低于30μg/m³,3年滑动平均改善幅度达12%。

    为打赢蓝天保卫战,呼和浩特市多年来持之以恒不懈努力。2024年,《呼和浩特市重污染天气应急预案(2024年修订版)》印发,优化绩效分级应急减排清单,对1300家涉气企业再梳理,指导旗县政府和17个相关部门编制专项预案。大力实施清洁取暖工程,停用主城区燃煤锅炉31台,完成燃煤散烧治理4.94万户。实施17.6公里城市供热东环网,四大热源实现“互联互通”,主城区热电联产供热面积达到1.45亿平方米,形成“一网多源”供热格局。

    2025年1月1日,新修订的《呼和浩特市大气污染防治条例》将实施。这是一部符合新时代发展要求、体现首府特色的条例,内容包括建立呼包鄂乌联防联控联治机制、建立四市重污染天气应急联动机制、及时通报预警和应急响应、加强区域预警联动等。作为首个呼包鄂乌协同立法项目,该条例的修订为四市大气污染联防联治提供了重要的制度支撑,也必将进一步守护呼和浩特的蓝天碧水。


    追蓝逐绿、向美而行。如今的呼和浩特正展现着蓝天碧水的生态底气,人民群众享受着、热爱着共有的家园,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断增强。

    2024-12-27
  • 杨家玉获世界田联竞走巡回赛女子总冠军

    北京时间12月18日,世界田径联合会公布了2024年世界竞走巡回赛总积分冠军获奖者,内蒙古姑娘杨家玉获得女子总冠军。

    每一年世界田联的竞走巡回赛都会在各地举行,竞走选手参加这些巡回赛,会获得相应的积分。得分最高的男、女运动员将各获得2.5万美元。

    据了解,今年3月在江苏太仓举办的世界田联竞走巡回赛暨全国竞走大奖赛(第一站)中,杨家玉在女子20公里竞走的角逐中以1小时26分07秒收获第二名。两个月之后,她在西班牙拉科鲁尼亚站比赛中,以1小时27分27秒名列第六。接下来在巴黎奥运会女子20公里竞走比赛中,杨家玉以1小时25分54秒率先冲线,夺得中国田径队在本届奥运会上唯一金牌。这是她本人在2021年创世界纪录1小时23分49秒之后的个人最佳成绩。


    凭借全年度优异的表现,杨家玉在女子竞走今年的世界排名中以3998分位居榜首。中国姑娘马振霞和刘虹分列第六和第七。

    2024-12-20
  • 全国三跤总决赛我区健儿获5金5银3铜

    11月27日至30日,2024年全国三跤总决赛在广东省广州市增城区举行,来自全国32个省区市的269名运动员参加比赛,内蒙古健儿摘得5金5银3铜。

    本次赛事由国家体育总局举重摔跤柔道运动管理中心、中国摔跤协会主办,设置了男子自由式摔跤、女子自由式摔跤和男子古典式摔跤三个大项,共30个组别,吸纳了2024年全国国际式摔跤锦标赛和2024年全国国际式摔跤冠军赛前八名运动员参与。


    内蒙古派出35名运动员参加比赛。经过4天激烈角逐,在男子古典式摔跤项目中,董志勇获得130公斤级金牌。女子自由式摔跤项目中,张帅获得65公斤级金牌,淖古甘获得55公斤级银牌,丽丽获得62公斤级银牌,包玲玲获得65公斤级银牌。男子自由式摔跤项目中,海日获得79公斤级金牌,阿拉坦嘎力达获得97公斤级金牌,佈和额尔敦获得125公斤级金牌,登布日勒获得61公斤级银牌,套克敦巴雅尔获得65公斤级银牌,塞音吉雅获得70公斤级铜牌,巴音额日和图获得70公斤级铜牌,苏格拉获得86公斤级铜牌。此外,内蒙古队获得三跤总分团体第二名。

    2024-12-02
  • 内蒙古农信女篮客场憾负

    11月27日晚,WCBA联赛迎来第五轮争夺,内蒙古农信女篮客场以82:86不敌上海浦发银行女篮,连续3个客场比赛1胜2负。

    当晚比赛开始后,内蒙古农信女篮率先由王丽丽命中高难度抛投,随后上海女篮外援命中一记三分给予回应,并打出开场9:2的小高潮。内蒙古农信女篮暂停调整后,张绮芳连得5分,本节最后时刻随着孙梦然的两罚一中,双方战成20:22。

    第二节,内蒙古农信女篮逐渐掌控场上节奏,希德曼大幅度变向后的高难度“2加1”将比分反超,但很快上海女篮通过外线将比分扳平,双方进入快节奏拉锯战。上半场,内蒙古农信女篮以39:42暂时落后3分。

    下半场,上海女篮加快进攻节奏,内外线连续命中将分差拉开到12分。第四节,内蒙古农信女篮首先由张绮芳与希德曼贡献两记三分将比分改写为65:69。上海女篮暂停调整后继续加强内线进攻,将比分再次拉开,内蒙古农信女篮进攻沉寂一段时间后,由希德曼外线飙中精彩三分,将分差缩小到3分,王丽丽连续得到6分将比分再次反超,上海女篮则由队长黄静命中三分球。最后时刻,内蒙古农信女篮成功防成24秒,但进攻回合被对方成功断球,最终内蒙古农信女篮没能上演逆转奇迹,以82:86遗憾告负。

    本场比赛,希德曼拿下全场最高22分,孙梦然贡献17分,张绮芳拿下15分,王丽丽得到10分。


    本场比赛后,内蒙古农信女篮结束了连续3个客场比赛,将在12月1日回到主场迎战新疆天山女篮。

    2024-11-29
  • 中国4个领域研究前沿热度指数排名世界第一

    2024研究前沿报告发布——






    中国4个领域研究前沿热度指数排名世界第一


    27日,由中国科学院科技战略咨询研究院(以下简称“战略咨询院”)、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与科睿唯安联合举办的2024研究前沿发布暨研讨会在北京举行。会议发布了《2024研究前沿》报告和《2024研究前沿热度指数》报告。

    报告显示,综合11大学科领域整体表现,美国整体排名继续位列首位,在超过一半的研究前沿上排名第一;中国稳居第二,在超过30%的研究前沿上排名第一;英国、德国、法国保持前五。

    《2024研究前沿》以ESI数据库中的13318个研究前沿为基础,遴选展示了2024年在农业科学、植物学和动物学,生态与环境科学,地球科学,临床医学,生物科学,化学与材料科学,物理学,天文学与天体物理学,数学,信息科学,经济学、心理学及其他社会科学等11个高度聚合的大学科领域中较为活跃或发展迅速的110个热点前沿和15个新兴前沿,较为客观地反映了相关学科的发展趋势。

    “总体来看,在这11个主要学科领域的科学研究前沿,重大科学问题研究不断深入,颠覆性技术不断涌现,应用试验持续拓展。”战略咨询院战略情报研究所副所长杨帆在报告发布时说,新概念、新手段、新路径探索愈发活跃,学科交叉融合汇聚、理论应用互相促进的特点表现突出。

    《2024研究前沿热度指数》在《2024研究前沿》基础上,评估了中国、美国、英国、德国、法国和日本等在上述研究前沿中的表现。

    在11大学科领域的110个热点前沿和15个新兴前沿中,美国研究前沿热度指数排名第一的前沿数为71个,占全部125个前沿的56.8%;中国排名第一的前沿数为39个,占全部125个前沿的31.2%;英国有4个前沿排名第一;德国和法国分别有1个前沿排名第一。

    “中国有4个领域研究前沿热度指数得分排名世界第一,美国有7个领域研究前沿热度指数得分排名世界第一。”杨帆说,相对于美国,中国在化学与材料科学领域优势突出,农业科学、生态环境有望形成新高地,物理学、信息科学竞争激烈,地球科学、社会科学差距拉大,数学、生物科学、临床医学、天文学与天体物理学差距较大但呈稳步提升态势。

    今年是《研究前沿》系列年度报告发布的第十一年。会上,中国科学院党组副书记、副院长,中国科学院院士吴朝晖说:“中国科学院深入开展面向未来前沿的战略研究,从2014年开始,中国科学院战略情报团队与科睿唯安合作,持续十几年发布了《研究前沿》的系列报告,从世界科技的前沿出发,前瞻地分析未来可能影响世界发展格局的重大前沿科学突破,服务于国家科技创新的战略,有力地支撑了重大前沿领域、重大科学问题的研究和国际科技创新中心的建设等工作。”


    吴朝晖表示,中国科学院将恪守国家科学技术最高咨询机构的定位,秉持率先建成国家高水平智库的方针,紧紧围绕未来发展的趋势和制高点,进一步加强科技战略研究,持续推动重大原创成果的产出,为共同推动全球的科技进步、人类社会的发展,应对时代的挑战,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作出更大的贡献。

    2024-11-28

  • 首 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下一页    尾 页  

    版权声明: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本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85 8629 6259

    蒙公网安备 15010502001696号 蒙ICP备16001043号-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