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多措并举提升师生国通语应用能力

    “‘腿长胳膊短,眉毛遮住眼。没人不吭声,有人它乱窜。’这是哪种动物?大象还是蚂蚱?”

    “蚂蚱。”

    期末考试前夕,赤峰市克什克腾旗经棚蒙古族小学语文教师塔娜带领学生进行猜谜游戏,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会“蚂蚱”这两个字的写法。

    “针对三年级的学生,我们通过拼字游戏或猜谜游戏,增加学习的趣味性,学生学习兴趣不断提高。我们还鼓励学生运用新学的字词写日记或短篇故事,更好地掌握汉字。”塔娜说。

    近年来,克什克腾旗经棚蒙古族小学针对不同年级学生特点采用不同教学方法进行语文教学,提高学生学习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积极性。

    “一年级、二年级的学生年龄比较小,想要让他们集中注意力,就需要语文教师能运用卡片、故事书让学生进行生字记忆,运用角色扮演小组活动加深学生对字词的理解。我们组织中高年级学生通过参加小组讨论、辩论赛、演讲比赛等方式,让学生在理解中学习并记忆。”克什克腾旗经棚蒙古族小学校长苏道说。

    提高学生学习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积极性的方法不只是采取不同语文教学方法。该校鼓励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在学校设立文化、科技、生活常识等不同主题的“语言角”,带领学生参观博物馆、科技馆,让学生在交流学习中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克什克腾旗经棚蒙古族小学还与克什克腾旗经棚第二小学、克什克腾旗经棚第三小学进行结对共建,通过采取教学研讨交流、听课、评课等多种方式,让学校教师共学、共悟,不断提升教师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育教学能力。

    “从2023年3月份开始,我校语文教师每周至少听一节结对学校语文教师的示范课,结对学校语文教师也会定期来学校听课、评课,进行教学研讨交流,现在,我校教师开展教学工作积极性很高。”苏道说。


    此外,克什克腾旗经棚蒙古族小学还引导教师用好“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组织教师积极参加“示范性种子教师”线上培训、语文教师培优辅差业务指导培训等,通过多元培训模式,让教师保持与时俱进的教育观念,从而提升教学质量。同时,学校还利用校园宣传栏、国旗下讲话等途径,号召全校师生人人讲普通话,个个写规范字。

    2024-07-24
  • 师生共学夯实语言文字基础

    “亲爱的同学你好,很高兴认识你,这是我第一次给人写信,我想为你介绍一下我的家乡科右中旗……”这是兴安盟科右中旗代钦塔拉中心校四年级一班的杜紫怡同学写给突泉县小朋友的信。

    近日,代钦塔拉中心校邀请了36名来自突泉县工农小学的优秀学生代表与本校师生共同开展了一场“民族团结手拉手石榴花开心连心”——科右中旗·突泉县各族青少年研学交流活动。

    活动中,两校学生通过一一结对的形式相互交换了书信。学生们将祝福倾注笔尖,用真挚的情感、朴实的话语,诉说生活的点滴、介绍美丽的家乡,邀请笔友来家乡做客。

    “为促进学校教育高质量发展,增进校际之间教育教学管理工作的学习和交流,我们学校经常开展这种研学交流活动。”代钦塔拉中心校校长金柱说,除了跨旗县的交流,学校还与科右中旗额木庭高勒中心校常态化开展国通语教学校际交流教研活动,不仅增强了学校与兄弟校之间的情谊,还架起了资源共享、互帮互助的桥梁,给教师和学生提供了一个更宽更广的成长平台。

    代钦塔拉中心校为原民族语言授课学校,自2020年秋季学期起推行使用国家统编教材后,逐步融入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学。为提升教师的国通语教学能力,该校每周五开设一节培训课,由普通话二级甲等以上的教师轮流领学,推动全体教师共同进步。

    “我们的培训课讲练结合,从国通语的构成、等级、题型尤其是发音等进行了详细的讲解和示范,并带着全体教师着重练习。通过个别练习、跟读练习、集体练习等方式帮助老师们纠正发音中存在的弊端,进一步规范了教师的发音。”代钦塔拉中心校副校长钱志光说,学校里每一位教师都将朗诵练习变为生活常态,夯实语言文字基础,用语言去感染、影响每一位学生。

    从红色文学到近代文学,再到儿童文学,还有拼音书籍、人物传记、绘本……走进校园内的小蜗牛读书馆,面积70平方米的房间内摆满了各种书籍,为学生打造了一个高质量的阅读空间。

    “这个小蜗牛读书馆是在中宣部的积极推动下,由网易公益发起的一个公益项目,通过阅读这些藏书,师生们不仅拓宽了知识视野,还深刻感受到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代钦塔拉中心校教师乌力汗说,读书馆也为师生们提供了极佳的交流和学习场所,对于进一步推广普及国家通用语言文字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在代钦塔拉中心校,随处都是学习使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生动场景。近年来,该校不断改进和完善校园文化布置,全面做好校园文化建设。努力创建“书香校园”,开展汉字听写大会、朗诵比赛等活动共8场,鼓励学生学好国通语。


    与此同时,学校还利用校园“百灵鸟”广播站大力宣传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性,引导学生在耳濡目染中拓展知识、开阔眼界、启迪智慧、陶冶情操,丰富学生课余生活,不断锻炼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

    2024-07-18
  • 师生同努力 学好国通语

    近日,一场别开生面的软笔书法现场书写大赛在乌海市海勃湾区第四小学举行。活动中,全校师生齐上阵,在操场上展开比拼。

    书写中,老师和学生们坐姿端正,全神贯注,手握毛笔在宣纸上一笔一划认真临摹。不一会儿,一幅幅字迹工整,极具美感的书法作品一一呈现,在横平竖直、起承转合间诠释了汉字之美,既加深了学生对汉字的理解,也弘扬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海勃湾区第四小学校长王玉清介绍,平日里,学校通过组织开展书写大赛、篆刻“行走的非遗”“汉字的演变”等活动,让学生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智慧,在增强文化自信的同时,为他们更好地学习使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提供助力。

    近年来,为做好推广普及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工作,海勃湾区第四小学无论是在课程设置上、活动开展上,还是在校园环境打造中都下足了功夫。

    该校通过开展“青蓝工程骨干教师展示课”“课程思政之语文研讨课”“漫卷书香慧爱少年——最美教师推荐信评比”“葡萄娃娃讲故事”“石榴籽丛书读后感”等活动,将国家通用语言文字与语文课、思政课程建设、读书节、语言表达专题训练、主题阅读等活动紧密结合,为学生学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打下扎实基础。

    学校通过开展“中华民族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石榴花开心向党”“革命精神永不忘”等主题朗诵活动,让学生们在朗诵中字正腔圆,说好国通语。同时,组织开展了“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书信赛活动,学生以书信的方式,为祖国母亲、为党写一封信,以“最美教师推荐”“我身边的文明天使”为主题开展征文竞赛活动,引导学生锻炼写作能力,提升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运用水平。学校将书法、绘画、劳动、写作等多学科融合在一起,让学生在立体的学习中感受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魅力。

    每天下午上课前10分钟,学校还会让每个班级轮流参与“每日播报”特色展示活动,通过讲故事、朗诵、新闻播报等进行口语锻炼,引导学生正确规范有条理地表达。


    与此同时,学校将语言文字工作与校园文化建设相结合,学校教学楼上不仅贴有“堂堂正正做人,规规范范写字”的宣传语,教学楼廊道空间、教室门前也皆是“请写规范汉字”等宣传语,时时刻刻提醒全体师生要注意规范用语用字。学校还建设了“瑾悦斋书法艺术长廊”,长廊内集中展示着师生软硬笔书法作品,这些作品在促进学校语言文字规范化建设的同时,也成为了学校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2024-07-10
  • 科学课程不是“副科”

    【专家视点】

    实现拔尖创新人才自主培养,是我国进入新时代的一项重大战略任务。近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为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等颁奖并发表重要讲话时指出,要深化教育科技人才体制机制一体改革,完善科教协同育人机制,加快培养造就一支规模宏大、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创新型人才队伍。实现这一目标,离不开科学教育。结合当前科学教育发展状况来看,我们必须更新观念、走出误区,科学理解科学教育的意义、内涵、实施路径,在教育“双减”中做好科学教育加法。

    充分认识科学教育的基础性作用

    科技是国之利器,国家赖之以强,企业赖之以赢,人民生活赖之以好。与之相应,科学教育是建设教育强国、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要基础,是一体化推进教育、科技、人才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抓手。

    做好科学教育加法,首先应高度重视科学教育本身的战略性功能和基础性地位。然而,从现实情况看,中小学及相关各界对科学教育重要性认识不足的情况仍普遍存在。例如,实施科学教育,需要配备既懂科学又懂教育、水平过硬、责任心强的科学教师,以保证科学教育落实见效。但当前我国中小学科学教师大多以兼任教师为主,无论是专业能力还是精力投入上均处于较低层次,无法保证科学教育的高质量开展。

    科学教育不是教育里的“备选项”,科学课程不是课程中的“副科”,不能轻忽对待。学校、师生、家长均应认识到:科学教育关乎学生能否得到全面发展、科技能否实现自立自强、人才大国能否最终迈向人才强国,需要高度重视、科学部署、切实推进。

    形成科学思维、夯实科学素养

    当前,我国科学教育已蓬勃开展起来,但实施中存在比较突出的应试教育倾向,学生的高阶思维能力尚未得到足够重视和有效训练,导致学生学了很多学科知识,却并不清楚“何为科学、科学何用、如何运用”。

    具备基本的科学素养,是当今时代发展对全社会提出的现实要求。科学素养主要是指学生在学习、理解、运用科学知识和技能等方面所形成的价值标准、思维方式和行为表现,特别强调的是科学态度、科学思维、科学探究等高阶思维及相关能力。批判质疑态度是科学高阶思维的显著标志,培养青少年的问题意识和批判精神,引导他们独立思考,多角度分析评估各种可能并最终做出科学决策是科学教育中高阶思维训练的一大重点。培养学生养成尊重事实、严谨求真、理性客观的科学思维也是科学教育的应有之义和内在要求。科学探究能力是科学素养的一大核心品质,要让学生通过科学教育理解科学并提高科学探究能力,激发其好奇心、想象力、探求欲,鼓励他们像科学家一样思考问题,培育具备科学家潜质的青少年。

    只有深刻理解科学教育的本质,才能在其实施过程中突破长久以来形成的应试教育观念。因此,科学教育的教学目标要强调促进学生以科学素养为核心的高阶思维能力的提升;教育过程要关注在生活情境中的真实体验,鼓励学生培养发散性思维,理解科学原理的呈现,激发科学探究兴趣,培养科学精神,从而产生思想、建构主张;教学范式要注重科学思维在各学科中的有机融入,并在教学过程中结合开放式讨论、探究式引导等策略方法实现思维培养的具体化和实效性。

    面向全体、多方协同,培厚科学发展土壤

    从根本上讲,科学教育既担当着培养科技创新人才的“专项任务”,又担负着提升全民科学素养的基础性重任。尤其在当今时代,科技发展与人们的日常生活联系日益紧密,科学素养已不再是科学研究者、科技工作者的“专属能力”,而是一种人人都应具备的基本素养。因此,科学教育应更加凸显面向全民的普及性质,在提高全民科学素养的基础上发现人才、培养人才,为科技创新集聚大规模的高素质后备力量。只有让科学教育真正面向全体、惠泽全民,才能让创新在全社会蔚然成风,不断培厚有利于科学发展的现实土壤。

    同时,科学教育必须理性、稳健地扎实推进,要不得半点浮夸和功利。如果只是用“出成绩”“展成果”“拿奖项”等传统指标作为衡量标准,科学教育就会徘徊在“精英教育”“应试教育”的漩涡中,难以真正产生效果。只有在不断试错中引导学生思考问题、调整方向、继续探索,才能取得进步、迈向未来,让学生真正领略科学的奥妙与魅力。


    科学教育不仅仅是“校园里的教育”,更不只是“课堂上的教育”。作为国家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科学教育是一个由多主体多要素构成的有机整体。除了学校,科学教育还涉及家庭、政府、企业、科研机构、各类场馆等主体类型以及不同教育环节所包含的各个要素。因此,为助力科学教育做好加法,必须加强系统观念,重视统筹协调,完善关于科学教育的顶层设计和配套保障,避免只有学校甚至只有任课教师、科学课程单打独斗、孤军奋战的局面。要打破传统主体、要素间的边界,强调不同主体、要素为共同目标协同配合,整合功能发挥各方优势,从而达成整体协同效应、提高创新能力。要秉持系统观念,统筹兼顾、系统谋划、综合施策,以确保各个主体有效协同、各个环节高效运行。既要加强大中小学纵向一体化布局,体现科学教育贯穿教育链全学段的理念,又要构建多元主体横向协同育人格局,充分调动校内外力量多方参与;同时,实现教师、课程、资源、评价等各教学要素之间的紧密联系、联动部署、全面升级,构建协同育人的“大科学教育”新格局。






    2024-07-09
  • 【推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走深走实】“一校一品一特色”模式赋能学生成长

    每天上午的大课间,通辽市科尔沁区南门小学的学生们都在操场上做校本操,舞蹈的柔美与武术的铿锵相结合,再融入丰富的肢体动作,形成了南门小学别具韵味的校本操。

    南门小学党支部副书记闫红说:“学校自编操的特点就是民族舞与武术操相融合,一柔一刚,并加入了很多民族元素,同学们在做操的过程中,不仅陶冶了情操,也锻炼了身体。”

    南门小学的这种融合教学最出彩的地方在于,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融入校园生活,并将其渗透到德智体美劳教育教学过程中。在实践探索中,该校深入挖掘教材中蕴含的民族团结进步教育知识点和民族文化内容,通过课堂讲授让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根植于学生心中。同时,通过开展版画、剪纸、刮画等各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系列文体活动,让民族文化互通共融浸润孩子们的心灵,激发各族少年儿童一起团结奋斗。

    在施介小学民族团结故事会的班会上,同学们担任小小讲解员,将《永远做草原上的“红色文艺轻骑兵”》《草原英雄小姐妹》两个故事娓娓道来,每一个故事都充满了温情和感动。

    “听完故事,我的感想是,我们的国家有56个民族,只有大家团结起来,心往一起想,劲往一处使,才能让我们的国家更加繁荣富强。”学生李舒瑶激动地说。

    施介小学的“石榴籽”校园文化活动,不仅为孩子们提供了一个学习了解中华民族灿烂多元文化的平台,更在潜移默化中培养了他们的民族自豪感和归属感。在“石榴籽”劳动教育基地,同学们团结协作,一起体验农业生产劳动;通过“石榴籽”文化墙和“石榴籽”文化长廊,同学们可以了解56个民族的特色风格,感受民族团结的正能量;在“石榴籽”棋社,同学们可以切磋棋艺、增进友谊,一起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


    近年来,科尔沁区紧紧围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这条主线,通过“一校一品一特色”创建模式,充分挖掘教育阵地育人功能,以南门小学弘扬百年文化自信、施介小学红色革命教育、莫力庙民族学校推广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建国中心小学劳动实践等教育为典型,推动学校民族团结进步教育高质量发展。






    2024-07-08
  • 让好的家庭教育照亮孩子成长路

    发出家庭教育责任告知书提示书、家庭教育指导令2376份,对1545名父母或其他监护人开展家庭教育指导1912次……北京市高级人民法院日前发布的一组数据引发广泛讨论,“依法带娃”等家庭教育话题再次进入舆论视野。

    家庭教育关乎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和家庭的安宁幸福,是家事也是国事。自2022年1月1日起,《中华人民共和国家庭教育促进法》施行,这是我国第一部关于家庭教育的法律,标志着我国全面开启“依法带娃”新时代。同年1月6日,湖南长沙天心区人民法院发出该法公布实施后的国内首份家庭教育令。2023年5月,最高人民法院、全国妇联发布《关于开展家庭教育指导工作的意见》,进一步明确了家庭教育指导的情形、要求等。家庭教育促进法实施两年多来,家庭教育指导落地生根,不断趋细趋实,促进监护人依法履行家庭教育职责、维护未成年人合法权益,法律政策的引导和示范效应日益显现,“依法带娃”不断成为社会共识,推动未成年人安全网织密织牢。

    推动家庭教育促进法深入实施,让未成年人健康成长,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需要我们协同共育,绵绵用力、久久为功。

    “依法带娃”是父母的必修课。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要学习、掌握科学的家庭教育理念和方法,充分认识到孩子是独立的个体,尊重孩子的权益、尊严,关注孩子的个性差异和内心需求,挖掘孩子的内在动力和发展潜能,支持孩子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父母也是孩子最坚实的依靠,要和孩子形成深度而亲密的共情,建立良好的沟通,进入孩子的内心世界,倾听孩子的真实想法,不断增进亲子关系,让家成为孩子最坚固、最温馨的心灵港湾。正所谓“言传不如身教,身教不如境教”,家长要注重以身作则,努力营造和谐的家庭氛围,让孩子在健康、积极的环境中成长。

    在目前的实践中,司法机关的家庭教育指导工作,大多针对的是存在失责行为的父母,要求其纠正错误。事后追责当然必不可少,但如何加强事前沟通和指导也同样重要。比如,广西壮族自治区桂林市人民法院探索通过“课前调查+法庭授课+不定期回访”三步走方式进行家庭教育指导,不断提高家庭教育指导的覆盖面和效果。还有的地方依法为离婚纠纷案中有未成年子女的夫妻双方提供家庭教育指导,切实维护未成年人在家庭教育领域的合法利益。对没有失责行为的父母,采取发放家庭教育提示书等柔性形式,传递出保护未成年人的信号。

    强化未成年人保护,离不开协同共育,应持续健全家校社协同育人机制,构建全方位、多层次的家庭教育指导服务体系。司法、教育等部门以及妇联等群团组织都各自具有专业优势和资源,能够实现更好的资源联动和行动协调,为家庭教育指导服务体系的进一步完善和优化注入更多力量。各地可探索建立专门的家庭教育指导机构,聚焦家庭教育新情况、新问题展开研究,参与推广科学教育方法,培养专业家庭教育指导师,以满足不同家庭个性化、精准化的家庭教育服务需求。学校作为教育主阵地也责无旁贷,应畅通途径加强家校沟通,通过家长课堂、专家讲座等方式,助力提升家长的家庭教育素养与能力水平。


    (作者:李娜,系黑龙江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黑龙江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讲师)

    2024-06-27
  • 赛罕区多措并举提升学生国通语应用能力

    “借助学前智能助教系统,我们幼儿园每学期至少开展3次普通话水平动态监测,实时掌握全园幼儿的普通话水平。”呼和浩特市赛罕区第八幼儿园副园长曹蕾介绍,在该园举行的自治区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应用能力提升项目赛罕区项目校(园)生幼监测推进会上,曹蕾对学前儿童普通话能力跟踪监测系统使用、跟踪监测实施办法及监测过程中的注意事项等进行了详实的解读,并现场指导监测系统的操作。

    幼儿园和小学是孩子们说好普通话、写好规范字的关键学段。呼和浩特市赛罕区抓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应用能力提升项目校(园)重点工作,动态提升孩子们的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应用能力。

    赛罕区项目园依托学前智能助教系统开展保育保教活动,为学前儿童营造规范的语言学习环境,提升他们的普通话应用能力;项目校开展学生国家通用语言文字能力提升专题学习,实现小学语文专题课堂和国家统编教材备授课系统在日常教学中的常态化应用,不断提升学生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应用能力。项目校依据教育部相关监测标准,依托小学语文专题课堂,对学生每学期开展不少于3次的监测工作,将课程标准和提升学生国家通用语言文字能力的目标落到实处;项目校(园)开展全体教师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应用常规培训,通过建立个人账号、定期学习打卡、模拟测试数据采集分析、定期考核监测、评优表彰等方式,督促鼓励教师定期参加学习、提升学习效果。项目校(园)对教师普通话达标及提升情况进行跟踪统计,形成以初始监测、任务学习、专家辅导、自主学习、模拟测试、阶段监测的系统化、常态化提升模式。项目校(园)教师每周应完成不少于60分钟的国家通用语言文字专题学习,每学期参加1次考核监测,学习和监测情况纳入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管理体系。


    “学校、幼儿园要常态化开展师生诵读、演讲、讲故事、阅读、书法、规范书写等社团、第二课堂训练,积极组织孩子们参加各级中华经典诵写讲活动,引领师生自觉规范使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不断提升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应用能力和水平。”呼和浩特市赛罕区教育教学研究中心主任、区语委办副主任王润锁说。

    2024-06-24
  • 让国通语教学更加立体丰富

    在高力板小学,《红高粱》情景短剧为朗诵与口才社团持续“吸粉引流”;在巴彦呼舒第二小学,学生和家长在红色经典亲子共读中“双向奔赴”;在巴彦呼舒第三中学,学生将话剧《雷雨》推向更高舞台,呈现独特韵味……

    近年来,兴安盟科右中旗教育系统以国家统编语文教材为载体,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学生学习生活全过程,创新活动形式,开展经典诵读、演讲比赛、互助学习等丰富多彩的活动,营造学习使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良好氛围。

    “我们学校精心组织并实施‘1×2×3读写工程’,通过明确的时间规划和科学的教学方法,有效培养学生良好的读写习惯。”高力板小学教导处主任包菲菲说,为逐步提升原民族语言授课学生的国家通用语言文字使用能力,高力板小学特别设置了“普通话互助互学岗”,由通用语言授课班级学生与原民族语言授课班级学生进行结对互助,在日常学习生活中,帮助原民族语言授课学生纠正发音、提高表达能力,促进各民族学生的和谐共融。同时,任课教师之间互帮互助,通过探讨授课方式、教学研讨等,提升自身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水平。

    在巴彦呼舒第五中学,经典节目、文艺作品的推动者,正是活跃在校园里的各个学生社团,学生们聚焦听、说、读、写、演等能力,让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学习和推广更加丰富立体。

    “我校注重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字素养,通过丰富多彩的语文读书活动和各种学科项目,让学生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掌握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精髓。”巴彦呼舒第五中学教导处主任冬梅说。

    眼下,随着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推广普及和国家统编语文教材改革的深入实施,科右中旗各中小学校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学习正从集体共学走向双向互助,从“大水漫灌”走向“精准滴灌”,从被动输入走向主动输出,从追求“字正腔圆”到呈现“博大精深”。

    蚂蚁社团在“儿童跳蚤市场”以“交易”促交流;原创书法绘画作品致敬经典;稚嫩童声唱响民族团结合奏曲;以红色故事讲述童心向党、爱我中华……近日,首场“北疆文化润家园暨石榴籽邻里文化大集”活动在法治广场火热开场。

    科右中旗教育局组织巴彦呼舒第二小学、第四小学、第七小学、中等职业学校4所中小学的师生代表,与满都拉社区、霍林郭勒社区的居民共赴一场文化大集。

    今年以来,科右中旗43所中小学(幼儿园)大力开展“小手拉大手学讲普通话”活动,扎根校园又不止于校园,通过处处搭舞台、月月有活动,累计开展相关活动586场次,覆盖47740人次。


    “科右中旗教育系统将持续加大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推广普及力度,进一步引导广大师生和家长主动学说普通话,规范使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以语言相通增进心灵相通、以文字相通增进文化相通,不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科右中旗教育局语言文字办公室主任李明说。

    2024-06-24
  • “结对共建”提升教师国通语教学水平

    “桃花源‘奇’在何处呢?请同学们以‘——奇,那是因为——’的句式进行阐述。”

    “山洞奇,那是因为仿佛若有光。”……

    初夏时节,在赤峰市克什克腾旗经棚蒙古族中学,语文老师苏都生动地讲述着《桃花源记》的内容,美丽的画面、引人入胜的故事深深地吸引着学生们。在提问互动环节,看着同学们争先恐后地回答问题,苏都脸上满是笑容。

    “这节课是我在‘智慧教室’通过线上观看结对学校语文老师的上课视频学到的,运用规定句式进行互动,能够增强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苏都说。

    近年来,克什克腾旗全力打造智慧教育建设项目,采购智慧设备7321台(套)、建设智慧教室170间,还配置了云门户管理系统、千万级体量资源库等,通过线上进行视频连线、资料查询等,让教育管理、教学质量实现数字化转型。依托该项目,克什克腾旗教师的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育教学能力进一步提升。

    “目前,克什克腾旗已被评为自治区‘互联网+教育’示范区,旗级智慧门户已服务原民族语言授课学校开展47次线上培训、8次质量分析、4次读书交流会。”克什克腾旗教育局局长孙晓飞说。

    在推进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育教学工作中,克什克腾旗纵向构建“党组(党委)—学校—年级—学生”四级包联体系,并选派14名干部深入7所原民族语言授课学校“面对面”指导工作;横向选派14所优质学校与7所原民族语言授课学校“结对共建”,严格落实一对一聘请导师、进行一次国家通用语言文字使用能力评估等《克什克腾旗“八个一”工作方案》要求的内容。

    “通过‘结对共建’,让教师取长补短、共同进步。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育教学过程中,语文教师的教学设计更加规范了。”孙晓飞说,2024年以来,克什克腾旗已开展各类共建活动近30场次。

    克什克腾旗还着力建设优秀教研员队伍,落实教研员每学年上一次示范课、做一次专题讲座等“六个一”制度以及名师工作坊、课题研修等工作机制,组织原民族语言授课学校开展专题培训、教研活动等67场次,通过承上连下、培强带弱,提升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学质量。


    “2023年以来,我们组织100名教师参加普通话培训测试,鼓励教师参加全国推广普通话宣传作品征集活动,4名教师获得自治区奖项。”孙晓飞介绍,如今,克什克腾旗教师队伍普通话水平和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育教学能力日渐增强。

    2024-06-19
  • 丰富载体提升师生国通语素养

    今年以来,鄂尔多斯市鄂托克前旗昂素小学通过丰富载体,不断提升师生规范使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意识与应用能力。

    昂素小学以“八个一工程”为载体,通过“两笔字”、板书设计、普通话朗诵、公开课展示等方式,锤炼教师基本功,不仅强化了教师的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应用能力,也为学生提供了更高质量的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学。

    学校启动了“星宝”读书行动,为学生打造随时阅读国通语的空间,提供丰富的图书,通过晨诵、午写、暮读系列活动,保障学生每天半小时的阅读时间。同时,举办读书分享会、朗诵比赛等活动,鼓励学生多读书、读好书,培养阅读习惯,拓宽学生视野,深培文学功底。


    在推普周期间,举办主题班会、演讲比赛、书法展览等活动,让学生们在参与中感受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文韵之美。利用校园广播站,播放新闻、故事、诗歌,传播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知识,让学生在轻松氛围中学习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同时,组织开展经典诵、写、讲比赛,提升语言表达能力,展示语言才华,增强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

    2024-06-18
  • 专家学者共商国家语言文字推广基地建设

    6月15日至16日,内蒙古自治区国家语言文字推广基地建设暨全区中华经典诵读工程实施工作研讨会在呼和浩特举行。

    本次研讨会由自治区教育厅主办,国家语言文字推广基地(内蒙古师范大学)、内蒙古师范大学文学院承办。会议主题为“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统筹联动,协作共建,推进内蒙古自治区语言文字事业高质量发展”。会上,来自区内外14所高校的专家学者、负责同志和部分盟市的语言文字工作者代表齐聚一堂,聚焦我区国家语言文字推广基地建设、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推广普及助力乡村振兴、深入实施中华经典诵读工程、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等展开交流研讨,共谋我区语言文字事业高质量发展的美好未来。来自西南大学、首都师范大学、宁夏大学、内蒙古大学、内蒙古师范大学、集宁师范学院、内蒙古艺术学院、呼和浩特职业学院的专家学者作主旨发言。


    据了解,自2019年教育部、国家语委启动实施国家语言文字推广基地建设工作以来,我区已有6家高校及单位被认定为国家语言文字推广基地。此次会议的召开,将进一步加强区内外国家语言文字推广基地交流互通,促进我区语言文字工作高质量发展,为完成好自治区两件大事贡献力量。

    2024-06-17
  • 学好国通语点亮多彩人生

    “我是中国人,我是五千年文明古国的子孙……”6月7日,走进通辽市科左中旗协代中心校四年级二班的教室里,语文老师金晶晶正在带领孩子们学习《我是中国人》这篇文章。课堂上同学们积极参与、踊跃发言,气氛热烈。

    四年级二班的卓拉告诉记者:“我很喜欢我们的传统文化,我的梦想是当一名历史研究工作者,研究我们中华五千年的文明史。”

    金晶晶是协代中心校的语文老师,在近几年的工作中,她不断提高和丰富自己的授课能力,根据孩子的学习特点,制作精美的课件,帮助学生理解掌握国家统编语文教材,将爱国主义情怀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厚植于孩子们的心中。

    “国家通用语言文字能让孩子更好地学习知识,对于孩子未来的发展也是有很大的帮助,帮助孩子们学好用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是我义不容辞的责任。”金晶晶说。

    据了解,自国家统编教材推行使用以来,为了让学生学业跟得上,科左中旗协代中心校经常组织教职工通过系统培训等方式不断提升教育教学理论素养和教学能力,确保学生掌握和使用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

    另一边,在科左中旗蒙古族中学举行的“时代旋律”诗朗诵汇演上,同学们用朗诵表达着家国情怀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我是国家通用语言朗诵组的队员。为了今天的演出,我们练了很久,今天在台上收获了很多掌声,我很开心,以后还会经常参加学校组织的朗诵活动。”学生特日格勒激动地说。

    据了解,为了让广大师生进一步学好用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科左中旗深入实施中华经典诵读工程,组织开展中华经典诵读大赛、规范汉字听写大赛、普通话挑战赛等活动,持续做好全面推行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工作。


    下一步,科左中旗将加大力度,持续推动全区语言文字工作高质量发展,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夯基固本。

    2024-06-17

  • 首 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下一页    尾 页  

    版权声明: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本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85 8629 6259

    蒙公网安备 15010502001696号 蒙ICP备16001043号-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