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一观察丨习近平主席倡导“上海精神”的深意



    “上海合作组织走在时代前列,秉持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弘扬‘上海精神’,构建上海合作组织命运共同体”。

    7月4日,习近平主席在北京以视频方式出席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元首理事会第二十三次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再次讲到“上海精神”。

    自2013年以来,习近平主席每一年都出席上合组织峰会并发表重要讲话,每一次都会谈到“上海精神”。

    习近平主席为何如此重视“上海精神”?面向未来,上合组织又当如何弘扬“上海精神”,答好时代之问?

    (一)凝聚合作力量

    2001年6月,上海黄浦江畔,上合组织成员国国家元首签署《“上海合作组织”成立宣言》,宣告一个全新的国际组织诞生。宣言明确了以“互信、互利、平等、协商、尊重多样文明、谋求共同发展”为基本内容的“上海精神”。

    20多年来,上合组织始终高举“上海精神”旗帜,开创了不同社会制度和发展道路的国家团结协作、开放共赢、包容互鉴的全新合作模式。

    在2018年峰会上,习近平主席指出,上海合作组织始终保持旺盛生命力、强劲合作动力,根本原因在于它创造性地提出并始终践行“上海精神”。

    此次峰会正式接收伊朗为上合组织成员国,并批准关于签署白俄罗斯加入上海合作组织义务备忘录,上合组织成员国数量增至9个。

    “越来越多国家申请加入‘上合大家庭’,充分表明上海合作组织的理念深入人心,发展前景被广泛看好。”习近平主席指出。

    谈及上合组织的初心使命,习近平主席援引印度诗人泰戈尔名言:“信念鞭策着人们,勇敢面对未知的前途”,意味深长。

    (二)解答时代之问

    当今世界变乱交织,百年变局加速演进,人类社会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团结还是分裂?和平还是冲突?合作还是对抗?

    “时代之问”再次摆在我们面前。习近平主席在峰会讲话中给出鲜明有力的回答:“各国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追求,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时代潮流不可阻挡。”

    讲话中,习近平主席强调要“把牢正确方向,增进团结互信”。在当前国际地区形势下,这样的主张无疑有着很强的现实针对性。

    一方面,上合组织内部要以对话消弥分歧、以合作超越竞争,切实尊重彼此核心利益和重大关切,坚定支持彼此实现发展振兴;另一方面,在同外部世界互动时,要从地区整体和长远利益出发,独立自主制定对外政策,同时要高度警惕外部势力在本地区煽动“新冷战”、制造阵营对抗,坚决反对任何国家以任何理由干涉内政、策动“颜色革命”,把本国发展进步的前途命运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

    习近平主席指出:“我们要肩负起时代赋予的重任,牢记初心使命,坚持团结协作,为维护世界和平与发展注入更多确定性和正能量。”

    国际形势越是变乱交织,各成员国越要坚定携手同行。秉持“上海精神”,就是把握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时代潮流,站在历史正确一边,站在各国人民共同利益一边。

    (三)照亮未来之路

    10年前,习近平主席面向世界提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5年前,“确立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共同理念”被写入上合峰会青岛宣言,成为上合组织最重要的政治共识和努力目标。

    在“上海精神”正确指引下,上合组织在国际风云变幻中不断深化各领域合作,走出了一条符合地区实际、契合各方需求的合作与发展道路,为构建新型国际关系作出了重要探索,推动“人类命运共同体”从理念转化为行动、从愿景转变为现实。

    新形势下,如何引领上合组织这个世界上人口最多、幅员最为辽阔的地区合作组织实现更大发展?习近平主席深入阐释全球发展倡议、全球安全倡议、全球文明倡议和全人类共同价值。一系列中国主张、中国方案为“上海精神”增添了新的时代内涵。

    在各方共同努力下,以“上海精神”为旗帜,上合组织必将不断实现新跨越新发展,加快构建更加紧密的上合组织命运共同体,开创地区合作新的更大的辉煌。

    2023-07-06
  • “中国与世界:携手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国际研讨会在京举行 李书磊出席并发表主旨演讲

    新华社北京7月5日电(记者王宾)7月5日,“中国与世界:携手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国际研讨会在北京举行。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宣部部长李书磊出席并发表主旨演讲。

    中外嘉宾认为,当今世界,百年变局加速演进,习近平主席深刻把握世界各国紧密联系、全球命运休戚与共的发展大势,着眼凝聚国际社会求和平、谋发展、促合作的最大公约数,鲜明提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10年来,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顺应时代潮流和各国人民期待,思想内涵不断丰富,实践成果日益丰硕,产生广泛而深刻的国际影响。中外嘉宾表示,破解当今世界发展难题,需要汇聚国际社会各方智慧和力量,共同推进全球发展倡议、全球安全倡议、全球文明倡议,携手探索现代化之路;期待深入地开展学术和智库交流合作,推进文明互学互鉴,增进人民相知相亲,共同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迈出新步伐。

    本次研讨会由中国社会科学院主办。会议设“重振全球发展进程”“建设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深化文明交流互鉴”“践行真正多边主义”平行分论坛,以及减贫与落实联合国可持续发展议程专题研讨会、治国理政经验交流专题研讨会。来自国外政界、国际组织、社会科学领域知名专家学者以及中外智库、媒体界代表共200余人与会。

    2023-07-06
  • 积极融入数字社会 我国多措并举推动“智享养老”

    新华社北京7月5日电题:积极融入数字社会我国多措并举推动“智享养老”

    新华社记者李恒

    面对2.8亿老年人,如何帮助他们跨越“数字鸿沟”?记者近日在调研中了解到,我国多部门多措并举开展“智慧助老”行动,让老年人在数字化时代“养老”变“享老”。

    鼓励公开出版发行的图书、报刊配备有声、大字、电子等无障碍格式版本,方便老年人阅读;鼓励社交通讯、生活购物、医疗健康、交通出行等领域的互联网网站、移动互联网应用程序,逐步符合无障碍网站设计标准和国家信息无障碍标准……刚刚表决通过的无障碍环境建设法,是我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迈出的重要一步。

    发布《关于切实解决老年人运用智能技术困难的实施方案》《互联网网站适老化通用设计规范》和《移动互联网应用(APP)适老化通用设计规范》,开展“智慧助老”行动……一系列文件及行动举措正在不断推进。

    为让老年人更好地适应并融入智慧社会,多地也出台相应措施。北京市加快推进网站、APP应用无障碍改造工作;上海市开展老年数字教育进社区行动,服务每一位有需求的老人,让老年人享受城市智能化、数字化带来的便利……

    在浙江乌镇居家养老服务照料中心,这里有具备一键呼救的智能设备,老人们跌倒后按下SOS按钮,工作人员就可以在乌镇互联网智慧养老服务平台实时定位到老人的位置,进行救助。

    “年龄愈长,对健康也愈发关注。”浙江乌镇老人胡晖说。去年,当地社区给胡奶奶配备了智能手环,可以随时随地贴身监测。



    2020年12月9日,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工作人员在帮助老年人使用自助机查询号源。新华社记者陈钟昊摄

    6月底,北京养老服务网正式上线运行,网站汇集北京市574家备案养老机构、1469家养老服务驿站等,方便老年人了解“家门口”的养老服务资源。

    近年来,随着我国适老化改造及信息无障碍服务成效的逐渐显现,不少老年人开始融入数字社会。

    今年3月,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发布的第51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22年12月,我国网民规模为10.67亿,互联网普及率达75.6%。其中,60岁及以上群体占比显著提升,达到14.3%。

    为保障老年人运用智能技术解决就医需求,一些医院也在不断创新实践。比如,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掌上阜外医院”推出关爱版,推出大字体、大图标、高对比度文字等优化,保留业务核心功能,精简用户操作流程。

    国家卫生健康委老龄健康司有关负责人介绍,面对亿万老年人的现实需求,各地区、各部门正在加强工作协同和信息共享,形成统筹推进、分工负责、上下联动的工作格局,加快建立解决老年人面临“数字鸿沟”问题的长效机制。同时,不断完善法规规范,切实保障老年人使用智能技术过程中的各项合法权益,将促进老年人融入智慧社会作为人口老龄化国情教育重点,弘扬尊重和关爱老年人的社会风尚。

    2023-07-06
  • 习近平给南京审计大学审计专业硕士国际班的留学生回信

    新华社北京7月5日电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习近平7月4日给南京审计大学审计专业硕士国际班的留学生回信,鼓励他们为深化国家间友谊与合作积极贡献力量。

    习近平在回信中说,得知你们到中国留学后,通过课堂学习和实地走访,提升了专业素养,深化了对中国的审计制度、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国共产党的认识,我为你们学有所获感到高兴。

    习近平指出,中国一直很重视发挥审计在国家治理中的重要作用,经过多年探索,建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审计制度,初步形成了集中统一、全面覆盖、权威高效的审计监督体系。希望你们与中国同行加强交流、互学互鉴,通过审计这个窗口了解中国、读懂中国,为深化国家间友谊与合作积极贡献力量。



    南京审计大学审计专业硕士国际班于2016年设立,已累计为76个“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审计机关培养了280余名专业人才。近日,该班37名留学生给习近平写信,讲述在华学习深造的体会,表示将永不忘记在中国的经历,永远珍藏与中国的感情,努力做增进中国与所在国家友谊的使者。

    2023-07-06
  • 为世界注入更多确定性和正能量——国际社会高度评价习近平主席在上合组织成员国元首理事会第二十三次会议上的重要讲话

    国家主席习近平7月4日下午在北京以视频方式出席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元首理事会第二十三次会议并发表题为《牢记初心使命坚持团结协作实现更大发展》的重要讲话。


    国际社会普遍认为,习近平主席的重要讲话将促进上合组织成员国增进团结互信、维护地区和平、聚焦务实合作、加强交流互鉴、完善全球治理,推动上合组织不断发展壮大,为维护世界和平与发展注入更多确定性和正能量。


    秉持“上海精神”一路前行


    巴基斯坦伊斯兰堡政策研究所主任哈立德·拉赫曼说,习近平主席在讲话中系统总结了过去10年来上合组织在各个领域合作与发展。上合组织为动荡世界注入确定性和正能量,而中国日益增长的国际影响力和给世界带来的发展机遇极大增强了上合组织的吸引力。


    习近平主席发表讲话的前一天,在巴基斯坦东部旁遮普省拉合尔,“默蒂亚里-拉合尔(默拉)直流输电项目庆祝中巴经济走廊启动10周年暨项目成功带电运行1000天”仪式举行。从10年前严重电力短缺到如今安全稳定供电,走廊项下的众多能源项目顺利完成。在拉赫曼看来,这既是两国友好合作的见证,也是“上合大家庭”成员在振兴道路上守望相助、同舟共济的见证。


    从安全与经济合作的“双轮驱动”到“四个共同体”多轨并进,上合组织探索出一条互利共赢、共同繁荣之路。沙特阿拉伯国际问题专家阿卜杜勒·阿齐兹·沙巴尼说,上合组织已成为区域国际组织为世界和平与发展作出积极建设性贡献的典范,并形成强大向心力。


    “践行共同、综合、合作、可持续的安全观”“秉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坚持文明平等互鉴、对话包容”。习近平主席的重要论述令《哈萨克斯坦实业报》总编辑科尔茹姆巴耶夫印象深刻。“事实证明,上合组织已成为践行多边主义、完善全球治理和推动构建更加公平国际体系的重要平台,为促进地区安全稳定和经济发展发挥积极作用。”


    科尔茹姆巴耶夫说,作为创始成员国和世界主要经济体,中国始终弘扬“上海精神”,秉持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在上合组织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为促进上合组织发展、加强各国之间经贸合作、推动构建上合组织命运共同体作出重要贡献。


    从最初6个成员国,到如今越来越多国家申请加入“上合大家庭”,俄罗斯高等经济大学欧洲与国际综合研究中心主任瓦西里·卡申非常认同习近平主席有关“扩大本组织‘朋友圈’”的论述。“越来越多国家申请成为上合组织成员国和对话伙伴国,说明上合组织在国际舞台上具有广泛吸引力,在维护地区安全和促进共同发展方面作出切实贡献。”


    让发展成果惠及更多国家和人民


    “促进经济增长是地区国家的共同任务”“中方愿同各方一道落实全球发展倡议”……习近平主席在讲话中指出,要加强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同各国发展战略和地区合作倡议对接,并欢迎各方参加中方将举办的第三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共同把这条造福世界的幸福之路铺得更宽更远”。


    见证着连通中国、过境本国的多条跨国公路铁路项目积极推进,憧憬着乌兹别克斯坦从“陆锁国”转变成“陆联国”的美好前景,乌兹别克斯坦政治分析人士库尔班诺夫对习近平主席在讲话中“造福世界的幸福之路”相关论述感触很深。


    库尔班诺夫说,在共建“一带一路”合作下,亚洲、欧洲与非洲众多国家的基础设施不断改善,贸易与经济往来愈发紧密,中亚地区国家也开启了新的发展前景。对乌方来说,这一倡议能够为该国推动地区协作、拓展交通走廊、促进人文交流合作带来新机遇。


    “今年是‘一带一路’倡议提出10周年,也是中巴经济走廊启动10周年,中国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提供的经验和专业知识具有巨大价值。”拉赫曼亲历了10年间中巴经济走廊的蓬勃发展,他对习近平主席在讲话中有关落实全球发展倡议、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的论述有着强烈共鸣。


    拉赫曼认为,习近平主席提出的全球发展倡议关注经济发展包容性和社会可持续发展,将极大增强地区联通性、促进地区经济一体化,特别是共建“一带一路”集中体现中国对推动地区共同繁荣发展的承诺,包括巴基斯坦在内的“上合大家庭”成员都能从中受益。


    在白俄罗斯战略研究所分析师阿夫多宁看来,通过落实全球发展倡议、共建“一带一路”,中国已为当前世界经济复苏作出重要贡献,白方愿不断加强与中方合作。


    对于习近平主席提出的“扩大本组织国家本币结算份额”“建立本组织开发银行”等建议,巴基斯坦伊斯兰堡南亚与国际研究中心执行主任马哈茂德·哈桑·汗说,上合组织成员国对于建立本组织开发银行可谓期待已久,它体现了上合框架下金融业合作的深化,对于促进本组织国家经济社会的繁荣发展将是重要利好。


    科尔茹姆巴耶夫认为,上合组织为区域经济发展起到积极作用,而中国在其中发挥不可或缺的作用。“通过全球发展倡议,中方推动各国加强沟通协调,对接各国发展战略,进一步强化区域合作,”科尔茹姆巴耶夫说,“中方做法符合中亚国家利益,符合中亚人民期盼,为当今世界和平与发展注入强大动能。”


    推动建设更加美好的世界


    “过去20多年,我们为经常看到阿富汗人因战乱伤亡而悲伤。目前阿富汗安全形势依旧紧张,亟需国际社会的支持。”阿富汗国际关系学者贾拉勒·巴兹万百感交集。他说,中方一贯主张通过政治谈判实现阿富汗长治久安,习近平主席此次在讲话中也强调要继续发挥阿富汗邻国协调合作机制等平台作用,“期待上合组织在帮助阿富汗实现和平、稳定和发展方面继续发挥积极作用”。


    俄罗斯学者卡申说:“在中国不懈推动下,上合组织正朝着更为全面的方向发展,在地区和国际舞台上肩负着更加广泛和重要责任,在加强稳定和安全、打击恐怖主义、发展经济合作及能源伙伴关系、深化科学和文化合作等方面发挥作用。”


    “要弘扬全人类共同价值”“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在不断促进权利公平、机会公平、规则公平的共同努力中推进人类社会现代化”……柬埔寨皇家科学院国际关系研究所所长金平表示,习近平主席的讲话号召国际社会共同努力,推动全球治理朝着更加公正合理的方向发展,共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中国提出的全球发展倡议、全球安全倡议和全球文明倡议,对于促进和平合作、多边主义、团结互信、文明交融,对于应对地区和全球性挑战、促进共同利益至关重要。”金平说。


    在土耳其外交政策分析师古尔鲁·盖泽尔看来,世界正在经历一个动荡期,各国在相互尊重和相互信任的基础上进行对话尤其重要。“习近平主席的重要讲话凸显增进团结互信、加强沟通协调、支持彼此发展的重要意义,中国在支持全球包容性发展方面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


    “当今世界,不稳定性、不确定性日益增加,习近平主席在讲话中提出的主张对促进世界各国互信互利将起到非常重要作用。”吉尔吉斯斯坦国家战略研究所外事顾问舍拉迪尔·巴克特古洛夫说,中国致力于促进世界各国和平相处、互利合作,落实全球发展倡议、全球安全倡议和全球文明倡议,相信在各方共同努力下,上合组织将迎来更大发展,世界各国人民将携手创造更加美好的未来。

    2023-07-05
  • 纪念钱正英同志诞辰100周年座谈会在京举行 王沪宁出席

    新华社北京7月4日电纪念钱正英同志诞辰100周年座谈会4日在京举行。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国政协主席王沪宁出席座谈会,并在会前会见了钱正英同志亲属。


    钱正英同志是我国水利和电力战线的杰出领导人,中国工程院资深院士,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七届、八届、九届全国委员会副主席。


    全国政协副主席胡春华主持座谈会并讲话,缅怀了钱正英同志光辉的一生,强调我们要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全面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钱正英同志一生对党赤胆忠心的政治品格,全心全意服务人民的宗旨意识,实事求是坚持真理的科学精神,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团结奋斗。(讲话全文见第六版)


    全国政协副主席兼秘书长王东峰出席座谈会。

    2023-07-05
  • 习言道|要虚心用心,甘当“小学生”

    7月1日出版的第13期《求是》杂志发表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的重要文章《努力成长为对党和人民忠诚可靠、堪当时代重任的栋梁之才》。他指出——

    2023-07-05
  • 习近平对防汛救灾工作作出重要指示 要求加强统筹协调 强化会商研判 做好监测预警 切实把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放到第一位 努力将各类损失降到最低

    新华社北京7月4日电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对防汛救灾工作作出重要指示。


    习近平指出,近日,重庆等地遭遇强降雨,一些河流发生超警以上洪水,引发山洪和泥石流等地质灾害,造成重大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习近平强调,当前全国即将进入“七下八上”防汛关键期,七大江河流域将全面进入主汛期,长江、淮河、太湖及松辽等流域存在洪涝灾害风险。国家防总、应急管理部、水利部等有关部门要加强统筹协调,强化会商研判,做好监测预警,精准指导重点地区做好中小河流洪水、中小水库出险和城市内涝等灾害防范工作,全力抢险救灾。


    习近平要求,各级党委和政府要全面落实防汛救灾主体责任,各级领导干部要加强应急值守、靠前指挥,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守土有责、守土负责、守土尽责,切实把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放到第一位,努力将各类损失降到最低。

    2023-07-05
  • 习近平出席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元首理事会第二十三次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

    习近平出席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元首理事会第二十三次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





    强调牢记初心使命,坚持团结协作,为维护世界和平与发展注入更多确定性和正能量


    新华社北京7月4日电(记者郑明达)国家主席习近平7月4日下午在北京以视频方式出席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元首理事会第二十三次会议并发表题为《牢记初心使命坚持团结协作实现更大发展》的重要讲话。


    7月4日下午,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北京以视频方式出席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元首理事会第二十三次会议并发表题为《牢记初心使命坚持团结协作实现更大发展》的重要讲话。新华社记者李学仁摄


    习近平指出,10年前,面对世界之变、时代之变、历史之变,我提出人类生活在同一个地球村,越来越成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命运共同体。10年来,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得到国际社会广泛认同和支持,正在从理念转化为行动、从愿景转变为现实。在这个过程中,上海合作组织走在时代前列,秉持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弘扬“上海精神”,构建上海合作组织命运共同体。我们秉承守望相助、同舟共济优良传统,坚定支持维护彼此核心利益,成为各自发展振兴道路上可信赖的伙伴;我们践行共同、综合、合作、可持续的安全观,照顾各方合理安全关切,统筹应对各类传统安全和非传统安全挑战,共同守护地区和平和安宁;我们秉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对接各国发展战略和区域合作倡议,促进各国经济协同联动发展;我们传承睦邻友好精神,坚持文明平等互鉴、对话包容,倡导不同文明和平共处、和谐共生;我们维护国际公平正义,反对霸权霸道霸凌行径,构建起对话不对抗、结伴不结盟的伙伴关系,壮大了维护世界和平稳定的进步力量。





    7月4日下午,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北京以视频方式出席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元首理事会第二十三次会议并发表题为《牢记初心使命坚持团结协作实现更大发展》的重要讲话。新华社记者申宏摄


    习近平强调,当今世界变乱交织,百年变局加速演进,人类社会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团结还是分裂?和平还是冲突?合作还是对抗?再次成为时代之问。我的回答是,各国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追求,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时代潮流不可阻挡。我们要肩负起时代赋予的重任,牢记初心使命,坚持团结协作,为维护世界和平与发展注入更多确定性和正能量。





    7月4日下午,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北京以视频方式出席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元首理事会第二十三次会议并发表题为《牢记初心使命坚持团结协作实现更大发展》的重要讲话。新华社记者申宏摄


    第一,把牢正确方向,增进团结互信。事实证明,只要我们胸怀大局,担起责任使命,排除各种干扰,就能够维护好、实现好各成员国安全和发展利益。要加强战略沟通和协作,倡导以对话消弥分歧、以合作超越竞争,切实尊重彼此核心利益和重大关切,坚定支持彼此实现发展振兴。从地区整体和长远利益出发,独立自主制定对外政策,把本国发展进步的前途命运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


    第二,维护地区和平,保障共同安全。中方愿同各方一道落实全球安全倡议,坚持通过对话协商化解国家间分歧矛盾,推动政治解决国际和地区热点问题,筑牢地区安全屏障。要提升本组织安全合作水平,严厉打击“东突”等“三股势力”、毒品走私、网络和跨国有组织犯罪,拓展数据安全、生物安全、外空安全等非传统安全领域合作。继续发挥阿富汗邻国协调合作机制等平台作用,推动阿富汗走上和平重建道路。


    第三,聚焦务实合作,加快经济复苏。中方愿同各方一道落实全球发展倡议,坚持经济全球化正确方向,反对保护主义、单边制裁、泛化国家安全概念,反对搞“筑墙设垒”、“脱钩断链”,努力把互利合作“蛋糕”做大,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各国人民。欢迎各方参加第三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共同把这条造福世界的幸福之路铺得更宽更远。中方建议扩大本组织国家本币结算份额,推动建立本组织开发银行。


    第四,加强交流互鉴,促进民心相通。中方欢迎各方一道落实全球文明倡议,推动不同文明包容共存,促进各国人民相知相亲。要继续深化教育、科技、文化、卫生、体育、媒体等领域合作。未来3年,中方将向本组织国家提供1000个国际中文教师奖学金名额和3000个“汉语桥”夏令营名额,邀请100名青年科学家来华参加科研交流。


    第五,践行多边主义,完善全球治理。要弘扬全人类共同价值,坚定维护以联合国为核心的国际体系和以国际法为基础的国际秩序,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推动全球治理朝着更加公正合理的方向发展,在不断促进权利公平、机会公平、规则公平的共同努力中推进人类社会现代化,共同做世界和平的建设者、全球发展的贡献者、国际秩序的维护者。





    7月4日下午,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北京以视频方式出席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元首理事会第二十三次会议并发表题为《牢记初心使命坚持团结协作实现更大发展》的重要讲话。新华社记者刘彬摄


    习近平指出,当前,中国人民正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我们愿以中国式现代化新成就,为包括上海合作组织国家在内的世界各国提供新的发展机遇,推动建设更加美好的世界。


    习近平最后强调,大道不孤,众行致远。上海合作组织顺应当今时代潮流、契合人类进步方向,一定能够在我们的共同努力下不断发展壮大。


    与会领导人积极评价上海合作组织发展取得的显著成就,欢迎伊朗正式加入“上合大家庭”,期待白俄罗斯尽快完成加入上海合作组织程序。各方表示,上海合作组织不断壮大,国际影响力不断提高,为深化睦邻友好、维护成员国共同利益、促进地区和世界持久和平与稳定、推动可持续发展作出重要贡献,成为相互信任、平等对话、互利合作的典范。应当进一步弘扬“上海精神”,增进相互理解与协作,推进地区经济合作,反对意识形态对抗,反对分裂和歧视。加强地区互联互通和大通道建设,支持“一带一路”倡议同欧亚经济联盟建设对接,深化经贸、金融、能源、科技、环保、数字经济、人文等领域合作,携手应对粮食、能源危机及气候变化等全球性挑战。共同打击恐怖主义等“三股势力”,筑牢地区安全屏障。秉持真正的多边主义,支持联合国发挥主导作用,加强全球治理。


    成员国领导人签署并发表《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元首理事会新德里宣言》,共同发表关于打击极端化合作的声明、关于数字化转型领域合作的声明,批准关于给予伊朗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地位、关于签署白俄罗斯加入上海合作组织义务备忘录、关于上海合作组织至2030年经济发展战略等一系列决议。


    会议决定,由哈萨克斯坦接任2023至2024年度上海合作组织轮值主席国。


    上海合作组织轮值主席国印度总理莫迪主持会议,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哈萨克斯坦总统托卡耶夫、吉尔吉斯斯坦总统扎帕罗夫、巴基斯坦总理夏巴兹、俄罗斯总统普京、塔吉克斯坦总统拉赫蒙、乌兹别克斯坦总统米尔济约耶夫,观察员国白俄罗斯总统卢卡申科、伊朗总统莱希、蒙古国总统呼日勒苏赫,主席国客人土库曼斯坦总统别尔德穆哈梅多夫,以及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上海合作组织秘书长、上海合作组织地区反恐怖机构执委会主任等国际和地区组织负责人出席。


    蔡奇、王毅等参加会议。

    2023-07-05
  • 总书记“公开课”|既要大胆讲政治,又要善于讲政治

    编者按: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新时代新征程开创事业发展新局面的根本要求。央视网《人民领袖习近平》专栏特别推出系列长图解《总书记“公开课”》,与您一起从总书记的“知”与“行”中汲取奋发进取的智慧和力量。


    “我们党作为马克思主义政党,讲政治是突出的特点和优势。没有强有力的政治保证,党的团结统一就是一句空话。”旗帜鲜明讲政治,是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的一个重大问题。这一期《总书记“公开课”》聚焦“讲政治”这门“必修课”,让我们一起学习。

    2023-07-04
  • 特稿:携手向亚欧大陆的美好未来进发——习近平主席推动构建上海合作组织命运共同体

    应印度共和国总理莫迪邀请,国家主席习近平将于7月4日在北京以视频方式出席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元首理事会第二十三次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


    上海合作组织是首个以中国城市命名的政府间国际组织,也是世界上人口最多、幅员最为辽阔的地区合作组织。多年来,习近平主席高度重视上合组织,始终强调坚定秉持和弘扬“上海精神”,为上合组织同舟共济凝心聚力,为上合组织发展壮大擘画蓝图,为构建上合组织命运共同体锚定前路航向。


    弘扬“上海精神”为上合组织发展培土夯基


    “我们要继续在‘上海精神’指引下,同舟共济,精诚合作,齐心协力构建上海合作组织命运共同体,推动建设新型国际关系,携手迈向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荣、开放包容、清洁美丽的世界。”


    五年前的黄海之滨,习近平主席在上合组织青岛峰会上提出构建上海合作组织命运共同体,“确立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共同理念”被写入青岛宣言,成为上合组织重要的政治共识和努力目标。


    “过去我们践行‘上海精神’取得巨大成功,未来我们还要秉持‘上海精神’一路前行。”


    一年前的古丝路重镇撒马尔罕,习近平主席总结上合组织的成功经验——坚持政治互信、坚持互利合作、坚持平等相待、坚持开放包容、坚持公平正义,为上合组织下一步发展指明了方向。


    面对复杂深刻演变的国际形势和重大全球性挑战,习近平主席以“中国方案”不断丰富和完善互信、互利、平等、协商、尊重多样文明、谋求共同发展的“上海精神”时代内涵。


    从提出中方的发展观、安全观、合作观、文明观、全球治理观,到构建“卫生健康共同体”“安全共同体”“发展共同体”“人文共同体”,再到阐述提出全球发展倡议、全球安全倡议的要旨所在……习近平主席始终倡导在“上海精神”下,在人类共同发展的宏大格局中推动上合组织行稳致远。


    亚欧大陆各国,交往历史悠长,发展任务相似,命运紧密相连,各国携手构建更加紧密的上合组织命运共同体,为上合组织发展注入蓬勃动力。


    从商签《上合组织贸易便利化协定》,到倡议制定《上合组织成员国长期睦邻友好合作条约》未来5年实施纲要,再到推动成员国元首发表关于维护国际能源安全、维护国际粮食安全、应对气候变化、维护供应链安全稳定多元化等重磅声明……习近平主席推动上合组织各领域合作内涵不断丰富,团结各方发出紧密合作、应对挑战、携手向前的时代强音。


    正如上合组织秘书长张明所言,上合组织将来自不同地区、有着不同文明传统、不同发展模式的国家凝聚在一起,这得益于“上海精神”。“上海精神”已成为本组织发展的生命之源和不竭动力。


    引领务实合作为世界和平与发展注入动力


    多年来,上合组织从安全与经济合作的“双轮驱动”到“四个共同体”多轨并进,聚焦和平与发展,走出了一条互利共赢、共同繁荣之路。


    安全合作是上合组织的立足根基。从合作打击“三股势力”、共同遏制毒品传播,到举行联合反恐军演、确立各级别会晤机制,再到发挥“上海合作组织-阿富汗联络组”、阿富汗邻国协调合作机制等平台作用推动解决阿富汗问题,上合组织化解安全风险的能力不断提升。


    互利务实合作为上合组织发展提供稳定动能。2013年,习近平主席访问哈萨克斯坦时提出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倡议。十年来,上合组织已成为共建“一带一路”的重要平台,所涵盖地区的国家从项目合作迈向发展战略对接,从双边合作拓展到多边合作,区域经济活力得以激发,地区国家协同发展前景广阔。


    去年9月上合组织撒马尔罕峰会期间,习近平主席同巴基斯坦总理夏巴兹谈到为中巴经济走廊建设增添新动能,同俄罗斯总统普京、蒙古国总统呼日勒苏赫会晤探讨中蒙俄经济走廊建设,同乌兹别克斯坦总统米尔济约耶夫规划完善欧亚大陆运输大通道建设……在各国元首的顶层设计和战略引领下,“一带一路”倡议与上合组织发展理念深度融合,各国战略对接不断推进,亚欧大陆互联互通建设成果显著。


    中吉乌铁路建设加快推进,中国-中亚天然气管道和中哈、中俄原油管道建成运营,中欧班列常态化高效运行,上合组织区域内初步形成涵盖公路、油气管线和铁路的复合型基础设施网络,成员国间的纽带更加紧密。日前,首列中欧班列“上合快线”商品车整车专列从上合示范区多式联运中心发出,目的地为乌兹别克斯坦首都塔什干,亚欧大陆之上穿梭往来的“钢铁驼队”再添新员。


    践行多边主义树立新型国际关系典范


    签署关于伊朗加入上合组织义务的备忘录;启动接收白俄罗斯为成员国的程序;批准埃及、沙特、卡塔尔,同意巴林、马尔代夫、阿联酋、科威特、缅甸为新的对话伙伴……在去年9月举行的上合组织撒马尔罕峰会期间,上合组织迎来新一轮最大规模扩员,再次彰显出“上海精神”的生命力、凝聚力和吸引力。这次扩员也再次表明,上合组织不是封闭排他的“小圈子”,而是开放包容的“大家庭”。


    “越来越多国家申请加入‘上合大家庭’,充分表明上海合作组织的理念深入人心,发展前景被广泛看好。”习近平主席这样阐述上合组织扩员的重大意义。


    语言年、文化年、旅游年、青年节等活动相继举办,中亚地区首个鲁班工坊为塔吉克斯坦源源不断输送专业人才,上合组织人文合作之树枝繁叶茂。捐献“熊猫血”的鲁斯兰、一句“我是外国人,但不是外人”感动无数中国人的马文轩、二十多年如一日坚持在中国行医的哈萨克斯坦眼科医生卡培拉别科夫……这些故事无不证明上合组织是一个相知相亲、互美互鉴的温暖大家庭。


    从最初6个成员国,到如今涵盖26个国家,上合组织发展成为新型国际组织,超越意识形态、社会制度、发展道路差异,坚持平等相待,倡导多边主义,树立新型国际关系典范,为纷繁复杂的国际局势注入稳定性,为维护世界和平与安全发挥重要力量,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注入澎湃动力。


    面对新冠疫情这场席卷全球的公共健康危机,中国以实际行动凝聚起“同呼吸、共命运”的“上合力量”。在中方推动下,各国就加强在大数据、人工智能、绿色基建、应对气候变化、维护国际能源和粮食安全等领域合作达成一系列新共识。面对危机与挑战,中国推动上合组织不断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作出更多实践探索。


    凡益之道,与时偕行。中方愿同其他成员国一道,积极落实全球发展倡议、全球安全倡议和全球文明倡议,助力地区国家发展繁荣,推动构建更加紧密的上合组织命运共同体,携手开创亚欧大陆的美好未来。

    2023-07-04
  • 携手促进人类文明进步——习近平主席致第三届文明交流互鉴对话会暨首届世界汉学家大会贺信引发与会人士共鸣

    7月3日下午,第三届文明交流互鉴对话会暨首届世界汉学家大会在中国国家版本馆中央总馆开幕,习近平主席发来贺信。包括多国政党政要、汉学家等在内的约400位中外嘉宾,围绕习近平主席贺信和文明交流互鉴的中国主张展开热烈交流讨论。


    与会人士纷纷表示,习近平主席的贺信,指出了加强文明交流互鉴的重要意义,展现了中方促进人类文明进步、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真诚愿望,为更好融通中外文明、增进理解友谊合作指明了方向。各方愿共同落实全球文明倡议,携手绘就人类社会现代化新图景。


    习近平主席在贺信中指出,在人类历史的漫长进程中,世界各民族创造了具有自身特点和标识的文明。不同文明之间平等交流、互学互鉴,将为人类破解时代难题、实现共同发展提供强大的精神指引。


    “习近平主席的贺信强调了不同文明之间交流互鉴的重要性,体现了对这一现代社会关键议题的深刻洞悉。”在开幕式现场聆听贺信的马来西亚民主行动党中央执委、国会下议院副议长刘强燕表示,人类真正的进步不在于同质化,而在于促进不同文明交流互鉴。要克服各类全球性挑战,共同走上现代化道路,必须尊重世界文明多样性及其对应的发展模式的多样性。


    从参加6月2日召开的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到参加这次文明交流互鉴对话会暨首届世界汉学家大会,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席范迪安感触颇深。他表示,习近平主席对文化文明的思考,一方面是充分看到中华文明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对人类文明作出的独特贡献,展现强烈的文化自信;另一方面着眼于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的时代课题,不断推动文明交流互鉴。这正是中国人所追求的“美美与共,天下大同”。


    “在全球文明倡议提出三个多月后,中方举办第三届文明交流互鉴对话会暨首届世界汉学家大会,习近平主席专门发来贺信,充分展现了中国促进世界文明交流互鉴、推动人类文明进步的决心。”中国国际交流协会副会长徐里表示,当今世界正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各种全球性挑战层出不穷。只有通过不同文明、不同国家间的坦诚交流和互学互鉴,才能让各个文明的智慧充分迸发出来,为解决当今世界面临的各种困难与挑战贡献力量。


    习近平主席在贺信中强调,中方愿同各方一道,弘扬和平、发展、公平、正义、民主、自由的全人类共同价值,落实全球文明倡议,以文明交流超越文明隔阂、文明互鉴超越文明冲突、文明包容超越文明优越,携手促进人类文明进步。


    2015年9月,在第七十届联合国大会一般性辩论上首次提出全人类共同价值;2023年3月,在中国共产党与世界政党高层对话会上郑重提出全球文明倡议……新时代以来,习近平主席不断丰富发展中国的文明理念,为繁荣世界文明百花园、推动人类文明永续发展贡献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世界上没有任何一种文明高于其他文明,沉溺于文明优越论势必会造成冲突。”中非共和国团结一心运动全国执行书记、国民议会议长萨兰吉表示,习近平主席在贺信中强调的“以文明交流超越文明隔阂、文明互鉴超越文明冲突、文明包容超越文明优越”,是非常重要且珍贵的观点。他提议现场所有人都为习近平主席贺信所表达的观点鼓掌,全场随即响起热烈的掌声。


    联合国文明联盟高级代表莫拉蒂诺斯说,感谢习近平主席一直以来对世界文明交流互鉴的高度重视与大力支持。“我十分赞同习近平主席提出的全球文明倡议,该倡议与联合国文明联盟的工作有许多相通之处。”他表示,相信这一倡议将有力推动不同文明之间的理解与对话。


    西班牙前首相萨帕特罗在视频致辞中表示,无论是过去还是现在,中国在国际事务中都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全球文明倡议具有重要意义。我们应当记住,全人类命运与共。只有各个民族、各个国家团结起来,人类才能共同进步。如果我们尊重所有的文明,就能共同建设以理解与和平为标志的人类文明。


    贺信中,习近平主席殷切希望各国汉学家作为融通中外文明的使者,为沟通中外文化、增进理解友谊合作作出更加积极的努力。


    “中国国家领导人对汉学家的工作高度重视,对我们而言意义重大。”过去半个多世纪一直在从事汉学研究的中国政府友谊奖获得者、澳大利亚联邦人文学院院士马克林说,中华文明是伟大的文明,中国的过去与现在都值得深入了解。尤为值得一提的是,中国用几十年时间取得了引人注目的现代化成就,其中所展现的独特智慧值得其他国家借鉴学习。


    现场聆听习近平主席对各国汉学家的亲切勉励,俄罗斯圣彼得堡国立大学教授罗季奥诺夫深受感动。近年来,他致力于中国现当代文学译介出版工作,在文化交流与文明互鉴中收获颇丰。他表示,学习汉语、研究中国,对汉学家来说不只是职业使然,更是一种神圣使命。他将继续促进中国人民与俄罗斯人民之间的相互了解,当好“融通中外文明的使者”。


    中国国家版本馆馆长刘成勇说:“作为国家版本资源总库和中华文化种子基因库,中国国家版本馆将以习近平主席贺信精神为指引,不断加强与各国汉学家人文交流合作,持续促进文明交流互鉴,推动中华文明为人类文明进步作出更大贡献。”(记者杨依军、冯歆然、温馨、曹嘉玥)

    2023-07-04

  • 首 页  上一页   97 98 99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下一页    尾 页  

    版权声明: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本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471-3130680

    蒙公网安备 15010502001696号 蒙ICP备16001043号-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