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外媒看中国经济:“强劲的增长前景”

    在全球经济因地缘政治紧张、通货膨胀高企、供应链危机等因素而深陷衰退的背景下,中国经济也面临一些挑战和下行压力,但中国经济稳中向好、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改变,始终是全球繁荣发展的正能量。


    一些外媒近日在报道中还特别指出,中国近期持续优化疫情防控措施并出台稳经济一揽子政策和接续措施,释放出“稳经济”“促增长”的强烈信号,进一步增强了市场对中国经济的信心。


    “中国优化疫情防控的信号令人鼓舞”


    彭博社近日援引国际金融协会经济学家的报告称,明年全球经济的表现将像金融危机后的2009年一样疲软,但“推动全球经济增长的最大动力将是正在不断优化疫情防控措施的中国”。


    11月,中国人民银行、银保监会公布《关于做好当前金融支持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工作的通知》,推出的16条金融举措旨在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


    从宏观政策、经济活动到市场表现,外媒关注到中国经济发展韧性、潜力和活力的新一轮积极讯息,一些国际投行、经济学家上调对中国经济的关键预测。


    彭博社援引高盛集团的报告称,在持续优化疫情防控措施后,中国GDP增速可能会在2023年下半年加快,并在2024年延续这一势头。报道还援引澳新银行的预测,即对中国明年GDP的增长预期从此前的4.2%上调至5.4%。


    马来西亚《边缘周刊》日前援引新加坡华侨银行经济学家谢东明的分析称,中国优化疫情防控的信号令人鼓舞,房地产等领域面临的宏观经济风险也在明显改善。


    多家外媒12月5日报道称,随着中国多地开始优化疫情防控政策,作为经济“晴雨表”的股市近期出现明显上涨,对全球投资者的吸引力不断增强。


    香港《南华早报》12月5日援引瑞穗银行外汇市场分析师的话说,本周伊始,投资者对中国优化防疫政策的乐观情绪推动资本市场放量上涨。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报道称,摩根士丹利将中国股票的评级从“持平”上调至“增持”,为2021年1月以来首次。报道援引该行分析师报告说,多重积极进展以及优化疫情防控政策的明朗路径是上调评级和指数目标的理由。


    外媒指出,此前受疫情冲击较大的行业正在逐步摆脱负面影响,行业运行企稳回升,向好发展。彭博社12月5日报道称,航空业、餐饮业等有望直接受益于防疫措施优化的行业是此轮上涨的主要动力。美国消费者新闻与商业频道此前援引摩根大通的报告说,中国的国际航班活动自6月以来已经翻了一番,并有望在今年冬季到明年春季期间同比增长106%。


    在全球经济增长疲软的背景下,中国经济的韧性和中国市场的吸引力持续显现。路透社近日援引路孚特数据说,中国公司今年在境内外市场通过首次公开募股(IPO)筹集712亿美元,远高于美国公司的173亿美元和欧洲公司的164亿美元。


    持续稳定的经济增长被认为是外资青睐中国的根本所在;中国资本市场不断扩大对外开放,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国际投资者。


    路透社报道称,近期全球投资者因为波动加剧而退出风险较高的股票市场,但中国市场相对来说韧性较强。数据显示,自4月份以来,全球股票基金流出1440亿美元,而中国股票基金则流入213亿美元。


    报道还援引瑞银全球投资银行部中国区主管朱正芹的分析说,中国通胀较低,货币政策宽松,股市估值更具韧性。


    “以新的心态看待中国”


    多家外媒指出,中国向高质量发展转型将增强中国经济创新力和增长可持续性。


    彭博社在一篇评论中提示投资者不要误判中国。文章称,中国专注于通过产业政策实现更高质量的增长,而中国向制造更优质、更有价值的产品的转变被低估了。


    中国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1-10月份,中国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8.7%,高技术制造业投资同比增长23.6%,其中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投资增长近30%。


    彭博社援引瑞银集团近期对中国的首席财务官进行的一项调查称,中国企业对自身的资金投入更趋合理,将更多资金用于升级设备、研发、建立安全的供应链并提升技术水平。


    中国正在全力推动绿色低碳发展。外媒普遍认为,中国绿色发展新动能利好全球,中国在新能源领域的投资和发展为世界树立了榜样,向世界展示了希望,注入了新的发展动能。


    外媒关注到两组数据:2021年,中国在清洁能源方面的投资达3800亿美元,超过其他任何国家;2012年至2021年,中国以年均3%的能源消费增速支撑了平均6.6%的经济增长。


    《南华早报》援引资深业内人士的话说,中国大幅削减温室气体排放的努力,可能将成为未来30年经济增长新动力。


    外媒关注到,2022年上半年,中国共发行绿色债券4006.36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64.4%。按相关国际组织标准统计的绿色债券累计发行量及年度发行量计,中国均是全球第二大绿色债券市场。


    美国纳斯达克网站发表文章援引国际能源署数据说,自2011年以来,中国已经投资超过500亿美元用于新增太阳能光伏发电能力,并创造了30万个就业岗位。


    《南华早报》报道援引安联投资首席执行官托比亚斯·普罗斯观点——“投资者应该从长计议,以新的心态看待中国,不应视中国为‘风险地带’。”


    “中国经济发展的内生动力将不断增强”


    近年来中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消费需求扩大,消费结构优化,内需和消费对经济发展的基础性作用不断提升。


    今年以来,受疫情多点散发影响,中国消费市场在波动中恢复。一系列促消费政策落地显效,消费市场总体保持恢复增长态势。外媒普遍关注到,今年前三季度,中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超过32万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0.7%,其中,三季度增长3.5%。


    彭博社援引花旗集团报告称,即使其他主要经济体正在急剧放缓,“中国也可以提供一个有吸引力的国内需求驱动复苏的故事”。


    《日经亚洲评论》文章称,近年来日益增长的中国家庭财富一直是中国经济增长的主要驱动力之一,它维持了更强劲的消费支出、商业信心和资本投资。


    《南华早报》援引渣打银行的预计称,中国城镇家庭实际消费增速将在2023年达到7%。


    在另一篇报道中,《南华早报》援引摩根大通资产和财富管理首席执行官玛丽·埃尔多斯的话说,中国内地市场毫无疑问是世界上最大、增长最快的财富管理平台之一。


    美国消费者新闻与商业频道援引汇丰集团行政总裁诺埃尔·奎因(中文名祈耀年)的话说,随着中国不断优化防疫政策,中国经济势必迎来强劲反弹。“我们看到了强劲的增长前景。在未来十年中国将成为更加强劲的消费市场。”


    外媒采访的一些学者和工商界人士认为,虽然中国经济短期内承压,但长期的增长趋势不变。


    必和必拓首席执行官迈克·亨利(中文名韩慕睿)日前出席路透社举办的一场会议时表示,中国具备未来20年经济持续增长所需的所有基本要素。他预计,中国经济发展的内生动力将不断增强。


    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迈克尔·斯宾塞此前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虽然中国经济短期面临较大挑战,但中国仍在做正确的事,继续大力投资有利于发挥潜力建设现代经济的领域,因此中长期前景仍然看好。

    2022-12-07
  • 新时代新征程新伟业丨守住为乘客服务的初心 当好百姓的“专职司机”

    11月11日上午,湖北襄阳城区一处公交车停车场内,不时响起掌声——党的二十大代表、襄阳市公交集团驾驶员熊会萍正利用工作间隙,向同事宣讲党的二十大精神,气氛热烈。


    “回顾新时代这十年,我每天开着公交车穿梭在大街小巷,真真切切感受到车外的巨大变化,路更宽了、楼更多了、公交线路更密了……”熊会萍翻着手中的红色文件夹,里面是在北京参加党的二十大期间写下的近万字随感,整理后便成了她的宣讲“课件”。


    参加党的二十大回来后,熊会萍已深入机关、校园、社区进行了十余场宣讲。


    值班待命的驾驶员、结束任务的修理工、值班调度的后勤人员……大家坐在一起细细聆听。


    “我们要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采取更多惠民生、暖民心举措,着力解决好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健全基本公共服务体系,提高公共服务水平”……熊会萍从工作实际出发,将党的二十大报告中自己感触最深的内容一一分享,也把思考的问题抛了出来——提高公共服务水平,我们能做些什么?


    27路公交的驾驶员张辉立马接过话说:“城市公交是公共服务产品,也是城市文明的窗口,我们的落脚点应该放在不断提升服务质量上。”


    张辉还记得,由于线路复杂、车况不佳等问题,27路曾经常被乘客投诉。近些年,车辆更新换代,线路不断优化,无障碍设施、移动支付设备等陆续“上车”,乘客的抱怨少了、表扬多了。


    “细小的变化,见证了乘客实实在在的获得感。要守住为乘客服务的初心,当好百姓的‘专职司机’。”熊会萍补充道。


    熊会萍的引导,打开了大家的话匣子。


    “服务乘客要细心,也要耐心,车辆起步慢一点、进站靠边近一点、行车时间均一点、复杂路况稳一点、斑马线上让一点。”


    “要专注做好每一次车辆检修,让出行更安全。”


    “公交线路、站点布局更优化,更精准对接市民出行需求。”


    ……


    你一言我一语,大家畅谈如何将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转化为自己的实际行动。


    也有人提出心中的困惑。“我工作时间不长,有时怕自己没达到乘客的要求,该怎么把工作做得更好?”入职不到两年的驾驶员熊春雨说。


    “为方便老年乘客上下车,我用尺子量出30厘米是最佳停靠距离,就在站台边的路面做好标记,每次进站都瞄准了停。”从业20余年的熊会萍用自己的经历举例子。她说:“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在全社会弘扬劳动精神、奋斗精神、奉献精神、创造精神、勤俭节约精神’,这正是我们工作的根本遵循。”





    图为熊会萍在工作(3月16日摄)。(受访者供图)


    公交是传统行业,但在科技赋能下正加快向信息化、智能化转型。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关于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内容,让襄阳市公交集团维修厂星火路维修车间主任田伟备受鼓舞。


    “乘客用手机能提前规划最优出行路线、查询车辆到站时间、车辆拥挤度。传统的维修车间变为自动化车间、智能化车间……”对于未来的“智慧公交”,田伟充满期待。


    10年前,襄阳市区的公交线路只有64条,线网长度300公里。如今,公交线路已达95条,线网长度752公里。道路越来越畅通,交通体系越来越完善。


    “除了改善服务,城市公交还能做什么?”驾驶员朱俊德抛出一个问题。


    “报告里有很多内容为我们的工作指明了方向。”熊会萍举例说,“报告中多次提到‘绿色低碳’,全市新能源公交车数量近年来不断增加,从10年前的60台左右增加到现在的1260台,这就是在践行绿色低碳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也是我们需要继续努力的方向……”


    一个多小时的宣讲在意犹未尽的讨论中结束,大家陆续回到工作岗位。冬日暖阳下,一辆辆公交车缓缓驶出停车场,融入川流不息的车流中。

    2022-12-07
  • 习近平将出席中国-阿拉伯国家峰会、中国-海湾阿拉伯国家合作委员会峰会并对沙特进行国事访问

    外交部发言人华春莹12月7日宣布:应沙特阿拉伯王国国王萨勒曼邀请,国家主席习近平将于12月7日至10日赴沙特利雅得出席首届中国-阿拉伯国家峰会、中国-海湾阿拉伯国家合作委员会峰会并对沙特进行国事访问。

    2022-12-07
  • 江泽民同志追悼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 习近平致悼词

    江泽民同志追悼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


    习近平致悼词


    李克强栗战书汪洋李强赵乐际王沪宁韩正丁薛祥李希王岐山参加追悼大会蔡奇主持大会





    12月6日,中共中央、全国人大常委会、国务院、全国政协、中央军委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江泽民同志追悼大会。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在追悼大会上致悼词。新华社记者庞兴雷摄


    新华社北京12月6日电我党我军我国各族人民公认的享有崇高威望的卓越领导人,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军事家、外交家,久经考验的共产主义战士,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杰出领导者,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的核心,“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主要创立者江泽民同志与世长辞,在全国各族人民心中引起无限悲痛。6日上午,中共中央、全国人大常委会、国务院、全国政协、中央军委在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江泽民同志追悼大会。习近平、李克强、栗战书、汪洋、李强、赵乐际、王沪宁、韩正、蔡奇、丁薛祥、李希、王岐山等参加大会。大会通过全国广播电视、新闻网站现场直播。举国上下,各族人民沉痛悼念江泽民同志。





    12月6日,中共中央、全国人大常委会、国务院、全国政协、中央军委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江泽民同志追悼大会。习近平、李克强、栗战书、汪洋、李强、赵乐际、王沪宁、韩正、蔡奇、丁薛祥、李希、王岐山等参加大会。新华社记者鞠鹏摄


    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在追悼大会上致悼词时强调,我们爱戴江泽民同志,怀念江泽民同志,是因为他把毕生心血和精力都献给了中国人民,为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幸福鞠躬尽瘁、奋斗终身。特别是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以后13年党和国家取得的巨大成就,同江泽民同志的雄才大略、关键作用、高超政治领导艺术是分不开的。江泽民同志为党和人民建立了不朽功勋,赢得了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衷心爱戴和国际社会广泛赞誉。


    今天,全国下半旗志哀,停止一切公共娱乐活动。追悼大会在人民大会堂大礼堂举行。会场庄严肃穆。主席台以银灰色为底色,台口上方悬挂黑底白字横幅:“江泽民同志追悼大会”。主席台正中悬挂着江泽民同志的巨幅彩色遗像。江泽民同志的骨灰盒安放在遗像前的鲜花翠柏丛中,骨灰盒上覆盖着鲜红的中国共产党党旗。江泽民同志的夫人王冶坪率全家敬献的花篮摆放在江泽民同志的骨灰盒前。6名礼兵持枪肃立,守护在两旁。





    12月6日,中共中央、全国人大常委会、国务院、全国政协、中央军委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江泽民同志追悼大会。新华社记者丁海涛摄


    主席台两侧摆放着习近平、李克强、栗战书、汪洋、李强、赵乐际、王沪宁、韩正、蔡奇、丁薛祥、李希、王岐山、胡锦涛等同志和中共中央、全国人大常委会、国务院、全国政协、中央军委、中央纪委国家监委、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敬献的花圈。


    大礼堂二楼眺台悬挂的黑底黄边白字横幅上写着:“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衷心爱戴的江泽民同志永垂不朽!”三楼眺台悬挂的黑底黄边白字横幅上写着:“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下,继承江泽民同志的遗志,把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推向前进!”


    主席台下两侧摆放着中央和国家机关各部门、各人民团体、解放军各单位和武警部队,中管金融机构、中管企业,各民主党派中央、全国工商联,各省区市党委、人大、政府、政协,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澳门特别行政区政府,以及江泽民同志家乡、生前友好等敬献的花圈。


    追悼大会由蔡奇主持。上午10时整,追悼大会开始。全场肃立,默哀3分钟。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乐团奏起低回的哀乐,哀乐声通过现场直播传遍大江南北。神州大地,举国同悲,亿万人民肃立默哀。汽车、火车、轮船等汽笛齐鸣,防空警报响彻云霄。


    默哀后,人民大会堂奏响庄严的国歌。雄壮的旋律,表达着亿万人民共同意志: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奋勇前进,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团结奋斗。





    12月6日,中共中央、全国人大常委会、国务院、全国政协、中央军委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江泽民同志追悼大会。新华社记者殷博古摄


    在全场凝重的气氛中,习近平致悼词。习近平在悼词中高度评价了江泽民同志光辉的一生和建立的丰功伟绩。他指出,从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到党的十六大的13年中,国际形势风云变幻,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程波澜壮阔。在国际国内十分复杂的形势下,江泽民同志带领党的中央领导集体,高举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紧紧依靠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坚定不移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江泽民同志深刻洞察世界新军事变革的发展趋势,主持制定了新时期军事战略方针,强调要推进中国特色军事变革,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的精兵之路,加强人民军队革命化、现代化、正规化建设。在江泽民同志亲自领导和大力推动下,我国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江泽民同志集中全党智慧创立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进一步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创造性回答了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问题,深化了我们对新的时代条件下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加强党的建设的规律的认识,以新的思想、观点、论断,继承、丰富、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


    习近平指出,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以后13年中,江泽民同志领导我们从容应对一系列关系我国主权和安全的国际突发事件,战胜在政治、经济领域和自然界出现的困难和风险,特别是领导我们成功抵御亚洲金融危机冲击、战胜1998年特大洪涝灾害等,保证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航船始终沿着正确方向破浪前进。


    习近平强调,江泽民同志在长期革命实践中锤炼出来了鲜明的革命精神和革命风范。江泽民同志的革命精神和革命风范永远铭刻在我们心中,永远教育和激励我们前进。


    习近平指出,江泽民同志的逝世,对我党我军我国各族人民是不可估量的损失。党中央号召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化悲痛为力量,继承江泽民同志的遗志,以实际行动表达我们的悼念,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不断谱写党和国家事业发展新篇章。


    习近平强调,马克思主义是我们立党立国、兴党兴国的根本指导思想。新征程上,我们一定要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不断回答中国之问、世界之问、人民之问、时代之问,始终保持马克思主义的蓬勃生机和旺盛活力。


    习近平指出,中国共产党领导是党和人民事业风雨无阻向前进的根本保证。新征程上,我们一定要保持“赶考”的清醒和坚定,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弘扬伟大建党精神,不忘初心使命,勇于推进自我革命,确保党在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进程中始终成为坚强领导核心。


    习近平强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当代中国大踏步赶上时代、引领时代发展的康庄大道。新征程上,我们一定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坚持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方略,坚持自信自强、守正创新,在自己选择的正确道路上昂首阔步走下去,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习近平指出,人民是决定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根本力量。新征程上,我们一定要坚持人民至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始终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始终同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推动人的全面发展、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


    习近平强调,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前途命运的关键一招。新征程上,我们一定要准确识变、科学应变、主动求变,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全面推进改革开放,不断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不断赢得优势、赢得主动、赢得未来。


    习近平指出,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世界的繁荣也需要中国。新征程上,我们一定要坚持胸怀天下,高举和平、发展、合作、共赢旗帜,弘扬全人类共同价值,推动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推动建设新型国际关系,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同世界上一切进步力量携手前进。


    习近平强调,敢于斗争、敢于胜利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不可战胜的强大精神力量。新征程上,我们一定要保持只争朝夕、奋发有为的奋斗姿态和越是艰险越向前的斗争精神,掌握历史主动,增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志气、骨气、底气,不信邪、不怕鬼、不怕压,全力战胜前进道路上各种困难和挑战。


    习近平最后说,江泽民同志同我们永别了。他的英名、业绩、思想、风范将永载史册,世世代代铭刻在人民心中。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要更加紧密地团结在党中央周围,踔厉奋发、勇毅前行,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团结奋斗。


    习近平致悼词后,全场向江泽民同志深深三鞠躬。


    上午10时55分,追悼大会在雄壮的《国际歌》声中结束。随后,习近平等向江泽民同志的亲属表示深切慰问。


    参加追悼大会并送花圈的还有:中共中央、全国人大常委会、国务院、国家监委、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全国政协、中央军委领导同志和老同志,各民主党派中央、全国工商联主要负责同志和无党派人士代表等。江泽民同志治丧委员会委员,中央和国家机关各部门代表,解放军和武警部队官兵代表,首都各界群众代表,江泽民同志亲属、生前友好和家乡代表等,约5000人出席追悼大会。

    2022-12-07
  • 奥密克戎致病力如何?怎样救治?——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专家回应防疫热点

    随着奥密克戎病毒致病性的减弱、疫苗接种的普及、防控经验的积累,我国疫情防控面临新形势新任务。从近期一线救治情况看,奥密克戎导致的重症率高吗?感染了奥密克戎的高龄老人、基础病患者等,当前如何救治?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组织呼吸危重症专家、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副院长、北京市呼吸疾病研究所所长童朝晖作出专业解答。


    1.问:从近期一线救治情况看,奥密克戎导致的重症率高吗?


    答:随着病毒变异,以及疫苗接种的普及、防控经验的积累,奥密克戎导致的住院率、重症率、病死率都在大幅降低。从当前全国病例来看,感染奥密克戎后以上呼吸道症状为主,主要表现为嗓子不舒服、咳嗽等。无症状和轻型大约占了90%以上,普通型(出现肺炎症状)已经不多,重症(需要高流量氧疗或接受无创、有创通气)的比例更小。


    这与武汉保卫战期间新冠病毒原始株导致的症状有很大不同。当时,重症患者较多,一些青壮年患者的双肺也会呈白色,出现急性呼吸衰竭。但本轮疫情期间,从北京的定点医院救治情况看,真正因新冠肺炎导致要插管上呼吸机的患者只有少数几例。


    2.问:感染了奥密克戎的高龄老人、基础病患者等,当前如何救治?


    答:高龄老人,有心脑血管疾病、慢性呼吸道疾病等基础病的患者,正在进行放化疗的肿瘤患者,妊娠晚期孕妇等,免疫力较低,可归纳为脆弱群体。从目前救治情况看,他们感染新冠病毒后住进定点医院,大多数是因为原发疾病,但又因核酸阳性无法住进普通医院。这类患者的新冠肺炎症状不明显,治疗通常没有太大区别。


    对于CT影像等临床表现为典型新冠肺炎的少数患者,医务人员严格按照标准规范,进行救治。


    在北京的定点医院,对于部分有基础病的高龄患者,还会组织多学科专家进行会诊。经过治疗,如果患者的核酸检测已经转阴,也将逐步从定点医院分流到其他医院。

    2022-12-06
  • 新华时评:优化防控措施 树立抗疫自信

    随着奥密克戎病毒致病性的减弱、疫苗接种的普及、防控经验的积累,我国疫情防控面临新形势新任务。


    在与新冠病毒的较量中,我们始终把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主动识变应变,疫情防控不放松、不焦虑、不停步,树立了抗疫自信。近三年的抗疫实践表明,我们有基础、有条件、有能力打赢常态化疫情防控攻坚战。


    不放松,始终把握战“疫”主动权。应对世纪疫情,难在复杂,难在反复。从取得武汉保卫战、湖北保卫战的决定性成果,到成功控制住由德尔塔变异株引发的疫情,再到迎战奥密克戎变异株……我国经受住全球多轮疫情流行的冲击。实践充分证明,党中央确定的疫情防控方针政策是正确的、科学的、有效的。


    不焦虑,全面认识近三年抗疫实践成果。中国成为世界主要大国中新冠肺炎发病率最低、死亡人数最少的国家。医疗卫生和疾控体系经受住了考验,实现了全人群疫苗完全接种率超90%。最困难的时期已经走过,现在奥密克戎病毒致病力在减弱,我们的应对能力在增强,这为持续优化完善防控举措奠定了基础,提供了条件。


    不停步,因时因势优化完善防控措施。持续跟踪病毒变异,高效分析奥密克戎及其亚分支特点,我国不断提高对病毒的认识。动态总结疫情防控经验,从先后推行九版防控方案,到制定二十条优化措施,我国以防控战略的稳定性、防控措施的灵活性,有效应对疫情形势的不确定性。


    世界卫生组织12月2日表示,我们现在距离能够宣布新冠大流行紧急阶段结束的那一刻更近了,但我们还没走到那一步。


    疫情防控是一项系统工程,每一环都很重要。回归正常是我们的共同心愿,我们要完整、全面、准确地把握和执行防控措施,规范操作、不变形不走样,不断提升认识,加强治理能力,做好充分准备,推动防控措施持续优化。


    慎终如始、善作善成。坚持就是胜利,坚持必将胜利!

    2022-12-06
  • 在法治轨道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人民观点)

    把保障人民根本权益作为法治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积极回应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法治需求,进一步强化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法治保障


    牢牢坚持党的领导,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把体现人民利益、反映人民愿望、维护人民权益、增进人民福祉落实到法治体系建设全过程


    今日中国,法治贯穿于治国理政各个环节。强化反垄断和反不正当竞争执法司法,营造各类市场主体公平参与竞争、同等受法律保护的市场环境;加快形成系统完备的涉外法律法规体系,服务保障更高水平对外开放;全面实施检察公益诉讼制度,促进生态环境与资源保护;加大法治乡村建设力度,为乡村全面振兴增添法治亮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每向前推进一步,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建设就跟进一步。新时代十年,我国全面依法治国总体格局基本形成,人民群众法治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断增强。


    全面依法治国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和重要保障,关系党执政兴国,关系人民幸福安康,关系党和国家长治久安。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强调“全面依法治国是国家治理的一场深刻革命”,提出“在法治轨道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这些重要论述凸显了法治建设事关根本的战略地位,明确了法治建设服务保障党和国家工作大局的战略任务。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必须把全面依法治国摆在全局性、战略性、基础性、保障性位置,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使党和国家各项事业始终在法治轨道上运行。


    法治兴则民族兴,法治强则国家强。当前,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入关键时期,我国发展面临新的战略机遇、新的战略任务、新的战略阶段、新的战略要求、新的战略环境,需要更好发挥法治固根本、稳预期、利长远的作用。改革发展稳定离不开法治护航,经济社会建设需要法治保护,百姓平安福祉要靠法治守卫,全面依法治国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必然要求。奋进新征程,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必须把保障人民根本权益作为法治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积极回应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法治需求,进一步强化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法治保障。


    “法者,治之端也”,法治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重要依托。全面加强宪法实施和监督,编纂民法典,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日趋科学完善;深化行政体制改革,全面推行行政执法“三项制度”,法治政府建设扎实推进;深化以司法责任制为重点的司法体制改革,推进以审判为中心的刑事诉讼制度改革,严格落实防止干预司法“三个规定”,司法公信力显著提升;开展扫黑除恶专项斗争,社会公平正义法治保障更加有力……党的十八大以来,全面依法治国取得历史性成就,我们党运用法治方式领导和治理国家的能力显著增强。坚持全面依法治国,是我国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的一大显著优势。着力固根基、扬优势、补短板、强弱项,推动各方面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必能更好发挥法治对国家治理现代化的促进作用。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一个错案的负面影响足以摧毁九十九个公正裁判积累起来的良好形象。执法司法中万分之一的失误,对当事人就是百分之百的伤害。”法治为了人民、依靠人民、造福人民、保护人民。从在全国各地设立基层立法联系点,问计于民汇集民意民智,到实行立案登记制改革,有效解决长期困扰群众的“立案难”问题,再到制定网络安全法、电子商务法,修改消费者权益保护法,有力保障人民群众各项权益,党的十八大以来,法治中国前行的每一步,都深深印刻着“人民”两个字。坚持法治体系建设正确方向,必须牢牢坚持党的领导,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把体现人民利益、反映人民愿望、维护人民权益、增进人民福祉落实到法治体系建设全过程。


    全面依法治国既是深刻的社会变革,也是长期而重大的历史任务。回顾过往,从“依法治国”到“全面依法治国”,从“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到“社会主义法治体系”,从“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到“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我国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思路越来越清晰,定位越来越精准,举措越来越到位。以习近平法治思想为指导推进法治中国建设,认真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提高全面依法治国能力和水平,就一定能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筑牢法治基石。

    2022-12-06
  • 缅怀功绩 继承遗志 团结奋斗(社论)

    2022年11月30日,我们敬爱的江泽民同志因病抢救无效在上海逝世。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满怀敬意和深情,深切悼念,极其悲痛。


    江泽民同志是我党我军我国各族人民公认的享有崇高威望的卓越领导人,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军事家、外交家,久经考验的共产主义战士,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杰出领导者,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的核心,“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主要创立者。江泽民同志的逝世,对我党我军我国各族人民是不可估量的损失。党中央号召,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化悲痛为力量,继承江泽民同志的遗志,以实际行动表达我们的悼念。


    我们缅怀江泽民同志的光辉业绩。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国际国内发生严重政治风波,世界社会主义出现严重曲折,我国社会主义事业发展面临空前巨大的困难和压力。在这个决定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重大历史关头,江泽民同志带领党的中央领导集体,紧紧依靠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捍卫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打开了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局面。从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到党的十六大的十三年中,国际国内形势十分复杂,以江泽民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坚持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确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和基本框架,确立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和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开创全面改革开放新局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成功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向二十一世纪。在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领导下,我们从容应对一系列关系我国主权和安全的国际突发事件,战胜在政治、经济领域和自然界出现的困难和风险,保证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航船始终沿着正确方向破浪前进。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以后的十三年,我们党和国家取得的巨大成就,同江泽民同志作为马克思主义政治家的雄才大略、关键作用、高超政治领导艺术是分不开的。江泽民同志担任中央军事委员会主席期间,深刻洞察和把握国内外形势的重大变化和世界新军事变革的发展趋势,对加强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提出了一系列新论断新举措,丰富和发展了毛泽东军事思想和邓小平新时期军队建设思想,创立了江泽民国防和军队建设思想,领导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江泽民同志高度重视事关党和人民事业的重大战略问题。从领导岗位上退下来以后,江泽民同志坚决拥护和支持党中央工作,关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坚定支持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


    我们缅怀江泽民同志的杰出理论贡献。江泽民同志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尊重实践,尊重群众,准确把握时代特征,科学判断我们党所处的历史方位,围绕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个主题,在改革发展稳定、内政外交国防、治党治国治军等各方面都提出了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为坚持和发展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基本经验作出了杰出贡献。特别是他集中全党智慧创立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实现了党在指导思想上的又一次与时俱进,体现了一位真正马克思主义者的巨大政治勇气和理论勇气。“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突出强调我们党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遵循了人类历史发展进步的普遍规律,顺应了时代发展潮流和我国社会发展进步要求,反映了全国各族人民利益和愿望,抓住了新形势下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巩固党的执政地位、完成党的执政使命的根本。“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最鲜明的特点和最突出的贡献,在于用一系列紧密联系、相互贯通的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进一步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创造性回答了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问题,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的继承和发展,深化了我们对新的时代条件下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加强党的建设的规律的认识。


    我们缅怀江泽民同志的优秀品格和高尚风范。江泽民同志目光远大、审时度势,总是从中国和世界发展大势、从党和国家工作全局出发观察和思考问题,不断推进理论创新和其他各方面创新。江泽民同志信念坚定、处事果断,总是把党和人民放在心中最高的位置,始终不渝坚持共产党人的理想信念,在关键时刻具有作出果敢决策的非凡胆略和进行理论创新的巨大勇气。江泽民同志尊重实践、与时俱进,总是紧紧把握时代发展脉搏和契机,坚持从党和人民活生生的实践出发总结经验、寻找路子,脚踏实地而又开拓进取推进党和国家各项工作。江泽民同志尊重群众、关心群众,总是高度关注人民群众安危冷暖,依据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来检验和推动工作。江泽民同志的优秀品格和高尚风范将永远教育和激励我们前进。


    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中国共产党人接续奋斗,我国实现了从生产力相对落后的状况到经济总量跃居世界第二的历史性突破,实现了人民生活从温饱不足到总体小康、奔向全面小康的历史性跨越。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团结带领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统揽伟大斗争、伟大工程、伟大事业、伟大梦想,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如期实现,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推动我国迈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


    党的二十大制定了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党和国家的大政方针,描绘了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蓝图。新征程上,我们一定要更加自觉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坚持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方略,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持之以恒推进全面从严治党,深入推进新时代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以党的自我革命引领社会革命,使我们党坚守初心使命,始终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我们一定要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全面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勇于进行理论探索和创新,在新时代的伟大实践中不断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让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放射出更加灿烂的真理光芒。我们一定要坚定不移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坚持把国家和民族发展放在自己力量的基点上、把中国发展进步的命运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团结一心为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而努力,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我们一定要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树牢群众观点,贯彻群众路线,尊重人民首创精神,坚持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始终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始终同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我们一定要努力学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习江泽民同志的革命精神和革命风范,学习他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的科学态度和创造精神,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而团结奋斗。


    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事业,凝结了包括江泽民同志在内的一代又一代共产党人的心血和奋斗。前进道路上,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要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全面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弘扬伟大建党精神,坚定信心、同心同德,埋头苦干、奋勇前进,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团结奋斗。


    敬爱的江泽民同志永垂不朽!

    2022-12-06
  • 习近平等党和国家领导同志到医院为江泽民同志送别并护送遗体到八宝山火化

    12月5日,江泽民同志的遗体在北京火化。这是习近平、李克强、栗战书、汪洋、李强、赵乐际、王沪宁、韩正、蔡奇、丁薛祥、李希、王岐山、胡锦涛等到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为江泽民同志送别。新华社记者李学仁摄


    新华社北京12月5日电我党我军我国各族人民公认的享有崇高威望的卓越领导人,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军事家、外交家,久经考验的共产主义战士,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杰出领导者,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的核心,“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主要创立者江泽民同志的遗体5日在北京火化。习近平、李克强、栗战书、汪洋、李强、赵乐际、王沪宁、韩正、蔡奇、丁薛祥、李希、王岐山等到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为江泽民同志送别,并护送江泽民同志的遗体到八宝山革命公墓火化。胡锦涛也前往医院为江泽民同志送别。





    12月5日,江泽民同志的遗体安卧在鲜花翠柏丛中,身上覆盖着鲜红的中国共产党党旗。新华社记者谢环驰摄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告别室庄严肃穆。洁白的花朵、黑色的挽幛,寄托着人们深深的哀思。告别室上方悬挂着黑底白字横幅,上面写着:“江泽民同志永垂不朽”,横幅下方正中是江泽民同志的大幅彩色遗像。江泽民同志的遗体安卧在鲜花翠柏丛中,身上覆盖着鲜红的中国共产党党旗。4名礼兵持枪肃立,守护在两旁。江泽民同志遗体前摆放着江泽民同志的夫人王冶坪率全家敬献的花篮,花篮的缎带上写着:“你永远活在我们心中”。告别室内摆放着习近平、李克强、栗战书、汪洋、李强、赵乐际、王沪宁、韩正、蔡奇、丁薛祥、李希、王岐山、胡锦涛和中共中央、全国人大常委会、国务院、全国政协、中央军委、各民主党派和全国工商联、各人民团体、首都各界群众敬献的花圈。





    12月5日,江泽民同志的遗体在北京火化。这是习近平、李克强、栗战书、汪洋、李强、赵乐际、王沪宁、韩正、蔡奇、丁薛祥、李希、王岐山、胡锦涛等到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为江泽民同志送别。新华社记者谢环驰摄


    上午10时,在低回的哀乐声中,习近平、李克强、栗战书、汪洋、李强、赵乐际、王沪宁、韩正、蔡奇、丁薛祥、李希、王岐山、胡锦涛等,胸佩白花、臂戴黑纱缓步来到告别室,在江泽民同志的遗体前肃立。习近平等向江泽民同志的遗体三鞠躬,表达对江泽民同志的崇高敬意和深切缅怀。随后,习近平等向江泽民同志的夫人王冶坪和亲属表示深切慰问。





    12月5日,江泽民同志的遗体在北京火化。这是习近平向江泽民同志的夫人王冶坪和亲属表示深切慰问。新华社记者李学仁摄


    10时20分,8名礼兵荷灵,伴着哀乐缓缓走出告别室。习近平等护送江泽民同志的遗体上灵车。





    12月5日,江泽民同志的遗体在北京火化。这是习近平、李克强、栗战书、汪洋、李强、赵乐际、王沪宁、韩正、蔡奇、丁薛祥、李希、王岐山、胡锦涛等到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为江泽民同志送别,护送江泽民同志的遗体上灵车。新华社记者丁海涛摄


    10时30分,在习近平等党和国家领导同志,治丧委员会办公室成员和江泽民同志亲属的护送下,灵车徐徐驶向八宝山革命公墓。当灵车启动时,在场送别的同志悲痛肃立,向江泽民同志的灵车行注目礼。


    长街肃穆,万众同悲。从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到八宝山,首都各界群众纷纷来到沿途道路两旁,送别敬爱的江泽民同志,表达对江泽民同志的深切哀思。


    上午10时50分,灵车驶进八宝山革命公墓。在大礼堂,习近平等和江泽民同志亲属向江泽民同志作最后的诀别。


    今天到医院为江泽民同志送别的还有:中共中央、全国人大常委会、国务院、国家监委、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全国政协、中央军委领导同志和老同志,各民主党派中央、全国工商联主要负责同志和无党派人士代表,江泽民同志生前友好等。

    2022-12-06
  • 全军官兵深切悼念江泽民同志

    新华社北京12月3日电敬爱的江泽民同志逝世的噩耗传来,全军官兵满怀敬意和深情,深切悼念江泽民同志,缅怀江泽民同志的光辉业绩,颂扬江泽民同志的伟大情操和崇高品质,纷纷表示,江泽民同志的优秀品格和高尚风范将永远教育和激励我们前进,决心更加自觉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坚持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方略,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贯彻军委主席负责制,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团结奋斗。


    军委机关各部委、军委各直属机构、军委联指中心、各战区、各军兵种、军委各直属单位、武警部队官兵通过各种形式收听收看告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书,大家表示要化悲痛为力量,把对江泽民同志的悼念转化为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实际行动,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贯彻习近平强军思想,贯彻新时代军事战略方针,全面加强人民军队党的建设,全面加强练兵备战,全面加强军事治理,巩固提高一体化国家战略体系和能力,提高捍卫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战略能力,有效履行新时代人民军队使命任务。


    在高寒驻训地,在边关哨所里,在大洋中的军舰上,在停机坪的战鹰旁,在高高矗立的发射架下,在远离祖国的维和营地……部队官兵收听收看告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书,认真学习《江泽民伟大光辉的一生》,以多种形式表达对江泽民同志的深切悼念。大家表示,江泽民同志集中全党智慧创立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实现了党在指导思想上的又一次与时俱进。“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的继承和发展,深化了我们对新的时代条件下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加强党的建设的规律的认识。江泽民同志对加强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提出了一系列新论断新举措,丰富和发展了毛泽东军事思想和邓小平新时期军队建设思想,创立了江泽民国防和军队建设思想,领导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


    广大官兵深情追忆江泽民同志在担任中央军事委员会主席期间,深刻洞察和把握国内外形势的重大变化和世界新军事变革的发展趋势,强调要坚持国防建设与经济建设协调发展的方针,加强人民军队革命化、现代化、正规化建设;按照政治合格、军事过硬、作风优良、纪律严明、保障有力的总要求,紧紧围绕打得赢、不变质两个历史性课题,全面推进人民军队建设;毫不动摇坚持党对人民军队的绝对领导,始终把思想政治建设摆在我军各项建设的首位,永葆人民军队性质、本色、作风;贯彻积极防御的军事战略方针,推进中国特色军事变革,按照建设信息化军队、打赢信息化战争的目标,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的精兵之路,实现我军现代化跨越式发展……大家深刻感到,这一切,对于加强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具有长远指导意义。


    广大官兵表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事业,凝结了包括江泽民同志在内的一代又一代共产党人的心血和奋斗。新时代新征程上,我们要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弘扬伟大建党精神,坚定信心、同心同德,埋头苦干、奋勇前进,奋力实现建军一百年奋斗目标,开创国防和军队现代化新局面,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战略支撑。

    2022-12-05
  • 夯实奋进新时代的宪法根基——党的十八大以来完善宪法维护宪法综述

    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是党和人民意志的集中体现。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推动宪法完善和发展,坚定维护宪法尊严和权威,把宪法实施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夯实奋进新时代的宪法根基,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根本法治保障。


    与时俱进,筑牢新时代新征程宪法之基


    “我国宪法同党和人民进行的艰苦奋斗和创造的辉煌成就紧密相连,同党和人民开辟的前进道路和积累的宝贵经验紧密相连。”


    2012年12月4日,北京人民大会堂。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出席首都各界纪念现行宪法公布施行30周年大会并发表重要讲话。


    2022年10月16日,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隆重开幕。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对完善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作出重要部署。


    宪法与国家前途、人民命运息息相关。


    现行宪法1982年颁布施行以来,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中紧跟时代前进步伐,有力推动和保障了党和国家事业发展。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宪法在治国理政中的重要作用。在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宪法与时俱进修改完善,宪法理论、制度和实践不断创新发展,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更加成熟完备。


    宪法只有不断适应新形势、吸纳新经验、确认新成果,才能具有持久生命力。作为国之根本、法之源泉,宪法修改关系全局,影响广泛深远。


    这是共和国宪法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时刻——


    2018年3月11日下午,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高票表决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如潮的掌声,在人民大会堂长时间响起。


    立足新的历史方位,着眼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形势新任务对宪法作出适当修改,是时代必然、实践必要、法治必需。


    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写入宪法,充实坚持和加强中国共产党全面领导的内容,调整充实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和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内容,增加有关监察委员会的各项规定……把党和人民在实践中取得的重大理论创新、实践创新、制度创新成果通过国家根本法确认下来,使之成为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遵循。


    严格依法按程序进行,坚持对宪法作部分修改、不作大改,充分听取各方面意见……宪法修改汇聚全党全国智慧,集中社会各界共识,反映党和人民共同意志,得到全党全国各族人民衷心拥护。


    各界普遍认为,这次修宪体现了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新成就新经验新要求,为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了有力宪法保障。


    法律是治国之重器,良法是善治之前提。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宪法为核心、与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进程相适应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不断完善发展。


    通过宪法修正案,制定民法典、外商投资法、国家安全法等法律,加强重点领域、新兴领域、涉外领域立法……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更加完善,夯实国家长治久安的制度根基。


    修改或制定全国人大组织法、地方组织法、全国人大议事规则、全国人大常委会议事规则、监察法、人民法院组织法、人民检察院组织法……推动与宪法实施密切相关的法律制度实现与时俱进、完善发展。


    “我们制定、修改的多部法律和法律问题的决定明确‘根据宪法’制定,这一方面体现了宪法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中的统领作用,另一方面也体现了通过完备的法律制度推动宪法实施的鲜明特点。”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发言人臧铁伟说。


    全面实施宪法,维护宪法权威


    2018年3月17日上午,人民大会堂国徽高悬、宪法庄严。


    这是人民共和国历史上首次国家领导人宪法宣誓。全票当选国家主席的习近平左手抚按宪法,右手举拳,宣读誓词:“我宣誓:忠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维护宪法权威……”


    恪守宪法原则,履行宪法使命,铿锵誓言彰显依宪治国、依宪执政的坚定决心。


    以法为纲,循法而治。


    十年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加强宪法实施和监督,健全保证宪法全面实施的制度体系,更好发挥宪法在治国理政中的重要作用,维护宪法权威。


    全国人大设立宪法和法律委员会,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成立宪法室,更有力推动宪法实施、加强宪法监督等;


    对立法法作出重要修改,赋予设区的市地方立法权;


    制定国歌法,修改国旗法、国徽法,维护宪法确立的国家重要象征和标志的尊严;


    制定实施香港特别行政区维护国家安全法,修改完善香港选举制度,确保“一国两制”事业行稳致远;


    实行宪法宣誓制度,授予国家勋章和国家荣誉称号,实施宪法规定的特赦制度……


    宪法的生命在于实施,宪法的权威也在于实施。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提高党长期执政能力,宪法发挥的重要作用日益凸显。


    加强宪法实施监督、健全合宪性审查制度、提高备案审查工作质量,才能有效维护宪法尊严和权威、保障人民群众合法权益。


    全国人大宪法法律委、常委会法工委加强对法律草案等议案审议过程中合宪性、涉宪性问题研究,对监察法、人民法院组织法和人民检察院组织法、公职人员政务处分法、海警法、人口与计划生育法、审计法、英雄烈士保护法等制定修改中涉及宪法的有关问题进行合宪性审查研究,作出适当处理和安排,确保常委会通过的法律和作出的决定决议符合宪法规定、宪法精神的要求。


    党的十八大以来,立法机关不断增强备案审查制度刚性,就法规、司法解释等规范性文件中的合宪性、合法性、适当性等问题开展审查研究,对存在不符合宪法法律规定、明显不适当等问题的,督促制定机关予以改正。


    群众的声音能直抵全国人大常委会,备案审查制度成为中国特色宪法监督的“民意直通车”。


    十年来,全国人大常委会共接收公民、组织提出的审查建议19200多件,累计推动、督促制定机关修改、废止各类规范性文件2万余件,宪法法律尊严和国家法治统一得到有效维护。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加强宪法实施和监督,推进合宪性审查工作,维护宪法权威。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完善和加强备案审查制度。今年10月底提请全国人大常委会会议审议的立法法修正草案总结吸收宪法实施和监督工作的实践经验,加强合宪性审查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完善备案审查制度,用科学有效、系统完备的制度体系保证宪法实施。


    以良法促发展、保善治。新时代新征程,加强宪法监督、维护宪法权威,宪法的实施必将提升到更新的水平、更高的境界。


    增强宪法意识,弘扬宪法精神


    西子湖畔,制宪奠基。新中国第一部宪法的草案初稿,就诞生于杭州西湖边的一座青灰色小楼里。


    2016年12月4日,“五四宪法”历史资料陈列馆在这里开馆,用一件件珍贵的文物,一个个复原的场景,让人们追溯、感受法治力量。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设立“五四宪法”历史资料陈列馆,对开展宪法宣传教育、增强社会主义民主法治意识、推动尊法学法守法用法具有重要意义。开展宪法宣传教育是全面依法治国的重要任务。


    筑牢宪法根基,释放宪法伟力。


    尊崇宪法、学习宪法、遵守宪法、维护宪法、运用宪法,增强广大干部群众的宪法意识,使全体人民成为宪法的忠实崇尚者、自觉遵守者、坚定捍卫者。以宪法为核心和纽带,全面开展宪法学习宣传教育,成为贯彻实施宪法,推进全面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重要任务。


    2014年11月1日,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一次会议表决通过关于设立国家宪法日的决定。将12月4日设立为国家宪法日,以立法形式凸显宪法的地位和权威。


    “任何公民享有宪法和法律规定的权利,同时必须履行宪法和法律规定的义务……”


    2021年12月3日,山西农业大学太谷校区的大学生们在老师的带领下诵读《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条文,共同参与国家宪法日“宪法晨读”活动。


    开展宪法宣誓、组织宪法晨读、推出宪法主题专列、开设群众法治讲堂……依托国家宪法日开展的“宪法宣传周”活动,用主题突出、特色鲜明、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进一步推动宪法精神走进基层、走向百姓生活。


    法治兴则民族兴,法治强则国家强。一个繁荣富强的法治中国,必然是人人尊法守法、信法懂法的法治社会。


    2021年,中办、国办印发《关于加强社会主义法治文化建设的意见》,提出“通过不懈努力,宪法法律权威进一步树立,尊法学法守法用法氛围日益浓厚……”的总体目标,明确了社会主义法治文化建设的“时间表”“施工图”。


    此后,《关于开展法治宣传教育的第八个五年规划(2021—2025年)》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对“八五”普法工作作出全面部署。


    社会主义法治文化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建设的重要支撑。党的十八大以来,以宪法学习为契机,各地丰富形式,推动全民学法守法成为常态,充实法治中国的精神支撑。


    法安天下,德润人心。


    广泛开展宪法学习教育,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法律文化,在坚持和拓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上树立自信、保持定力。


    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法治进步足音铿锵有力。宪法精神在全体人民心中落地生根,必将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凝聚起磅礴伟力。

    2022-12-05
  • 神舟十四号载人飞船返回舱成功着陆

    本报北京12月4日电(记者余建斌、吴月辉、林渊)据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消息,北京时间12月4日20时09分,神舟十四号载人飞船返回舱在东风着陆场成功着陆,现场医监医保人员确认航天员陈冬、刘洋、蔡旭哲身体状态良好,神舟十四号载人飞行任务取得圆满成功。


    19时20分,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通过地面测控站发出返回指令,神舟十四号载人飞船轨道舱与返回舱成功分离。此后,飞船返回制动发动机点火,返回舱与推进舱分离。返回舱成功着陆后,担负搜救回收任务的搜救分队及时发现目标并抵达着陆现场。返回舱舱门打开后,医监医保人员确认航天员身体健康。


    神舟十四号载人飞船于6月5日从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随后与天和核心舱对接形成组合体。3名航天员在轨驻留6个月期间,先后进行3次出舱活动,完成空间站舱内外设备及空间应用任务相关设施设备的安装和调试,开展一系列空间科学实验与技术试验,在轨迎接2个空间站舱段、1艘载人飞船、1艘货运飞船的来访,与地面配合完成了中国空间站“T”字基本构型组装建造,与神舟十五号航天员首次完成在轨交接班,见证了货运飞船与空间站交会对接最快的世界纪录等众多历史性时刻,并利用任务间隙,进行了1次“天宫课堂”太空授课,以及一系列别具特色的科普教育和文化传播活动。


    陈冬成为中国首个在轨驻留时间超过200天的航天员。

    2022-12-05

  • 首 页  上一页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下一页    尾 页  

    版权声明: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本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85 8629 6259

    蒙公网安备 15010502001696号 蒙ICP备16001043号-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