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习近平在视察军委联合作战指挥中心时强调 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 全面加强练兵备战

    新华社北京11月8日电(记者梅常伟)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军委联指总指挥习近平8日视察军委联合作战指挥中心,表明新一届军委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全面加强练兵备战的鲜明态度。他强调,全军要全部精力向打仗聚焦,全部工作向打仗用劲,加快提高打赢能力,有效履行新时代我军使命任务。

    下午4时许,习近平来到军委联指中心,首先听取了军委联指中心有关情况汇报。

    随后,习近平亲切接见军委联指中心官兵代表,向军委联指中心全体指战员致以诚挚问候,并同大家合影留念。

    习近平强调,今天,我和军委一班人到军委联指中心来,就是要亮明新一届军委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全面加强练兵备战的决心态度。

    习近平指出,党的二十大从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全局出发,对国防和军队建设作出战略部署,强调要如期实现建军一百年奋斗目标。全军要认真贯彻党中央和中央军委部署要求,把党的二十大精神学习好、宣传好、贯彻好,确保党的二十大精神在部队落地生根,以实际行动开创国防和军队现代化新局面。

    习近平强调,当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我国安全形势不稳定性不确定性增大,军事斗争任务艰巨繁重。全军要贯彻新时代党的强军思想,贯彻新时代军事战略方针,坚持战斗力这个唯一的根本的标准,全部精力向打仗聚焦,全部工作向打仗用劲,加快提高打赢能力,坚决捍卫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完成好党和人民赋予的各项任务。

    习近平指出,军委联指中心是党中央和中央军委实施战略指挥的重要支撑,地位重要、责任重大。要牢记职责使命,加强国家安全形势研判,加强军事斗争现实应对,加强指挥运行实践创新,努力建设绝对忠诚、善谋打仗、指挥高效、敢打必胜的战略指挥机构,为全面加强练兵备战、有效履行新时代我军使命任务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张又侠、何卫东、李尚福、刘振立、苗华、张升民参加活动。

    2022-11-09
  • 共创开放繁荣的美好未来 ——论习近平主席在第五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开幕式上重要致辞

    “路就在脚下,光明就在前方。”在第五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开幕式上,习近平主席发表题为《共创开放繁荣的美好未来》的重要致辞。习近平主席站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高度深刻阐释开放的重要意义,强调要以开放纾发展之困、以开放汇合作之力、以开放聚创新之势、以开放谋共享之福,宣示中国推动各国各方共享机遇的一系列务实举措,为共同克服全球经济发展面临的困难和挑战、推动经济全球化朝着更加开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赢的方向发展注入了强大正能量。

    当前,世界之变、时代之变、历史之变正以前所未有的方式展开,世界进入新的动荡变革期。世纪疫情阴霾未散,局部冲突硝烟又起,冷战思维和集团政治回潮,单边主义、保护主义抬头,经济全球化遭遇逆流,和平赤字、发展赤字、安全赤字、治理赤字加重,世界经济复苏步履维艰,全球发展遭遇严重挫折,人类社会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世界向何处去?和平还是战争?发展还是衰退?开放还是封闭?合作还是对抗?是摆在我们面前的时代之问。站在历史前进的十字路口,我们应该认清世界大势,明确未来方向,解答时代课题。

    历史长河时而风平浪静,时而波涛汹涌,但总会奔涌向前。尽管国际形势风云变幻,但开放发展的历史大势不会变,携手合作、共迎挑战的愿望也不会变,各国人民对和平发展的期盼更加殷切,对公平正义的呼声更加强烈,对合作共赢的追求更加坚定。冲出迷雾走向光明,最强大的力量是同心合力,最有效的方法是和衷共济。过去两年多来,国际社会为应对新冠肺炎疫情挑战、推动世界经济复苏发展作出了艰苦努力。困难和挑战进一步告诉我们,人类是休戚与共的命运共同体,各国只有准确认识历史发展规律,顺应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时代潮流,凝聚更多开放共识,让开放为全球发展带来新的光明前程,才能共创开放繁荣的美好未来。

    世界经济发展面临的难题,没有哪一个国家能独自解决。习近平主席指出:“开放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动力,是世界繁荣发展的必由之路。”只有以更加开放的心态和举措,共同把全球市场的蛋糕做大、把全球共享的机制做实、把全球合作的方式做活,共同把经济全球化动力搞得越大越好、阻力搞得越小越好,共建开放合作、开放创新、开放共享的世界经济,才能推动世界经济早日走出危机阴影。发展是人类社会的永恒主题,只有共同凝聚促进发展的国际共识,共同营造有利于发展的国际环境,共同培育全球发展新动能,共同构建全球发展伙伴关系,共创普惠平衡、协调包容、合作共赢、共同繁荣的发展格局,共创繁荣发展新时代,才能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各国人民。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世界各国人民前途所在,只有共行天下大道,弘扬和平、发展、公平、正义、民主、自由的全人类共同价值,以文明交流超越文明隔阂、文明互鉴超越文明冲突、文明共存超越文明优越,共同应对各种全球性挑战,各国才能和睦相处、合作共赢,建设更加繁荣美好世界。

    乘历史大势而上,走人间正道致远。中国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坚定奉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不断以中国新发展为世界提供新机遇。中国坚持开放、不搞封闭,坚持互利共赢、不搞零和博弈,坚持主持公道、伸张正义,站在历史正确的一边,站在人类文明进步的一边,始终不渝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始终做世界和平的建设者、全球发展的贡献者、国际秩序的维护者。中国提出的全球发展倡议和全球安全倡议,对于解决当今世界面临的风险挑战具有重要战略意义,中国愿同国际社会一道努力落实。中国坚持对话协商,推动建设一个持久和平的世界;坚持共建共享,推动建设一个普遍安全的世界;坚持合作共赢,推动建设一个共同繁荣的世界;坚持交流互鉴,推动建设一个开放包容的世界;坚持绿色低碳,推动建设一个清洁美丽的世界。

    我们所处的是一个充满挑战的时代,也是一个充满希望的时代。世界各国携手同心、行而不辍,高扬互利共赢之帆、把稳团结合作之舵,在开放中创造机遇,在合作中破解难题,向着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正确方向勇毅前行,就一定能汇聚起合作共赢的磅礴伟力,战胜前进道路上的各种挑战,迎来人类更加美好的明天!

    2022-11-08
  • 国际竹藤组织成立二十五周年志庆暨第二届世界竹藤大会在京举行

    从国家林业和草原局获悉,7日,国际竹藤组织成立二十五周年志庆暨第二届世界竹藤大会在北京举行。本届大会以“竹藤——基于自然的可持续发展解决方案”为主题,旨在推动竹藤产业健康发展、助力实现碳中和目标,探索竹藤发展新机遇,打造竹藤对话新平台。大会开幕式上启动了“以竹代塑”倡议,大会期间还将举办大使对话、特邀报告和36场平行会议。

    中国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局长关志鸥在致辞中指出,中国政府历来高度重视竹藤事业的发展,尤其是近十年来,在竹藤资源培育、竹藤生态保护、产业发展、文化繁荣等方面取得长足发展。党的二十大对推进绿色发展、应对气候变化、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等作出了新的战略部署,为中国新时代竹藤事业可持续发展指明了方向,也为促进世界竹藤事业发展注入了强劲活力。中国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将继续秉持生态文明理念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要求,认真落实“以竹代塑”倡议,充分发挥竹藤促进绿色增长作用;与国际竹藤组织及其各成员国携手一道,凝聚广泛共识,深化交流合作,再创竹藤事业发展新辉煌。

    据悉,国际竹藤组织成立于1997年,是第一个总部设在中国的政府间国际组织,也是全球唯一一家专门致力于竹藤可持续发展的国际机构,2017年成为联合国大会观察员。目前,有49个成员国和4个观察员国,广泛分布在非洲、亚洲、美洲和大洋洲,总部设在中国北京,在喀麦隆雅温得、厄瓜多尔基多、埃塞俄比亚亚的斯亚贝巴、加纳阿克拉和印度新德里设有5个区域办事处。

    中国是世界上竹资源最丰富、竹产业规模最大的国家。党的十八大以来,围绕生态文明建设、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中国政府大力培育竹资源、发展竹经济、弘扬竹文化、推动竹产业高质量发展,在改善民生、保护生态、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等方面发挥了独特作用。目前,中国竹林面积达701万公顷,有竹类植物39属837种,占世界竹子种类1642种的51%。截至2020年年底,中国竹产业总产值近3200亿元,竹产品进出口贸易总额22亿美元,占世界竹产品贸易总额的60%以上,居世界首位。

    2022-11-08
  • “更懂中国”的海外华商如何抢占“先机”?

    中新社上海11月7日电(记者范宇斌)海外华商对中国市场到底有多爱?在第五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上,自称进博会“忠实粉丝”的泰国华人青年商会会长、泰国永泰珠宝集团董事长李嘉淳告诉记者,“绝对是真爱无疑!”

    11月7日,忙着参展进博会的李嘉淳专门抽出一个上午的时间,专心致志地听了一场有关于中国市场的高峰论坛:“侨连五洲·沪上进博”——2022华侨华人与中国市场高峰论坛。

    这场由中国侨联主办的高峰论坛吸引了来自38个国家和地区的华侨华人和侨商代表齐聚一堂。与此同时,还有众多华侨华人和广大网友通过中新网直播“云”听论坛。有网友评论道:“巨大的中国市场是不容错失的世界大机遇。”

    多位海外华商接受采访时说:“中国大市场是每个企业和品牌都不愿意放弃的一块‘大蛋糕’,大家都想要,但是华侨华人更懂中国,更了解中国市场,就更能够抢占先机,吃到‘蛋糕’、尝到甜头。”

    出生在菲律宾的第三代华人、上好佳(中国)有限公司董事长施学理在高峰论坛上分享了上好佳在中国发展的成功之道。他介绍:“上好佳在改革开放初期进入中国,是中国打开国门的受益者。扎根中国近30年来,上好佳如今在中国各地有12家全资公司,在全球11个国家设立了30家企业。”

    这一切,施学理首先归功于他父亲的远见:“我父亲施恭旗很早就频繁来中国考察,因为他已经预见了中国改革开放带来的机遇。”

    至今日,施学理还要把“功勋章”归功于进博会:“进博会覆盖面很广、国际影响力很大,能够把商业、贸易、零售、投资、政府、媒体以及社会组织等都聚集在一个平台上,通过向世界开放中国市场,传递包容、合作等价值观,正是这些价值观带给上好佳在海内外市场发展的新机遇。”

    参加进博会总是有惊喜。“在首届进博会上,我们结识了乌兹别克斯坦副总理带队的政府代表团,让我们下决心推动和加快在中亚地区的投资。这样的机遇真是可遇而不可求。”施学理说。

    在施学理看来,进博会作为一个国际平台,让他们洞察世界各地的最新趋势,保持开放的心态,就会有意想不到和意料之外的机会,“这就是我们继续参加进博会的重要理由”。

    连日来,记者探馆进博会,不难发现“掘金”中国市场的海外华商还有很多,不少海外商协会五年来纷纷“组团”参展进博会。

    “中总(马来西亚中华总商会)连续五届参展进博会,风云不改,设立‘中总馆’,表达了坚持不缺席进博会的立场。”马来西亚中华总商会总会长卢成全说,“每年的进博会,中总以展会友,邀请马中政府及企业负责人出席中总馆开幕式,许多中国及海外团体也在进博会期间到访‘中总馆’。中总从中结交了许多新朋友,一起推动贸易往来及人文交流,共商共赢。”

    “进博会是世界各国共享中国大市场和发展机遇、实现互利共赢的大舞台,为推动全球经济复苏和产业链供应链稳定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泰国中华总商会主席林楚钦在高峰论坛上视频发言时说,华侨华人始终与中国同呼吸共命运,将一如既往发挥好侨胞华商的桥梁和纽带作用,讲好中国故事,做中国式现代化的参与者和推动者,促进中外文明互鉴互联互通。

    海外华商抢占中国市场先机也离不开自身的努力奋斗。施学理谈及,无论在中国还是海外,所有华侨华人都是通过共同努力和奋斗,以实干和坚持,实实在在地为社会创造财富和价值,并朝着更高的目标不断前进。“正是这些创造着让世界刮目相看的奇迹,也实现了包容性的共同发展。”(完)

    2022-11-08
  • 从“互联互通”到“共建共创”——2022年世界互联网大会乌镇峰会即将启幕

    11月7日清晨,乌镇景区3甲民宿的李立民推开临河木窗,水乡清凉湿润的空气扑面而来。除了家家尽枕河的古镇风光,各类新锐互联网元素举目可见。“在这里生活工作十多年,见证了世界互联网大会从首届至今,感受到大国小镇触网后的迅速蝶变,也感知到数字时代的智慧生活。”李立民说。

    作为大会的永久举办地,水乡乌镇不断浸润互联网发展新机遇,已成为全球互联网发展样本和全球互联网行业交流合作的重要平台。从2014年第一届的“互联互通共享共治”,到本届峰会的“共建网络世界共创数字未来”,大会主题在变,但中国拥抱数字世界的开放态度,以及携手共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让数字文明更好造福全球民众的决心从未改变。

    搭建平台群贤毕至

    “国际社会越来越成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命运共同体。发展好、运用好、治理好互联网,让互联网更好造福人类,是国际社会的共同责任”……11月7日发布的《携手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白皮书这样指出。

    回顾历届大会,无不是一场联通全球、群贤毕至的盛会。2022年乌镇峰会期间,将有来自120余个国家和地区的各国政府、国际组织、行业机构、互联网企业、高校智库的近2000位代表,以线下或线上形式展开交流,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建设献智献策;也将有数十位外国政府高级别代表,就共同关注的热点议题展开深入交流。

    开放是开展网络空间合作的前提,也是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的重要条件。“世界互联网大会强调开放合作,既显示我们的自信,也彰显了中国对全球互联网发展的态度和贡献;大会既是互联网发展趋势的风向标,也是促进网络空间国际合作的平台。”中国工程院院士邬贺铨说。

    世界互联网大会秘书长任贤良表示,八年来,世界互联网大会平台不断凝聚各方智慧共识,持续深化数字领域合作,成为全球互联网共享共治和数字经济交流合作的高端平台;同时,大会已形成成熟模式,建成完善设施,取得积极成果,成为国际互联网领域公认的重要平台。

    聚焦主题引领行业

    “历年大会主题设置见证了行业发展变迁,论坛议题也紧贴行业变化,围绕全球网络空间焦点热点展开。”作为历次大会参会嘉宾,奇安信集团总裁吴云坤满怀期待。

    本届大会将围绕合作与发展、技术与产业、人文与社会、治理与安全四大板块展开,分论坛数量达20个。“在保留企业家高峰论坛、‘一带一路’互联网国际合作论坛等传统特色论坛基础上,还将聚焦数字基础设施、全球发展倡议、弥合数字鸿沟、互联网关键资源等新热点议题。”任贤良说。

    “HarmonyOS鸿蒙操作系统”“北斗全球卫星导航系统建设和应用”“800G超高速光收发芯片与引擎技术研发”……这些前沿名词,都是历次世界互联网领先科技成果发布活动的重要发布。作为大会“经典节目”,成果发布具有持续聚焦全球互联网前沿技术与应用发展、关注互联网基础理论创新和技术应用创新等特点。

    “直通乌镇”全球互联网大赛已经演变为聚焦数字经济、贯穿全年的国际性赛事;《中国互联网发展报告》《世界互联网发展报告》蓝皮书也逐渐成为亮点。值得一提的是,自2021年以来,大会推出“携手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精品案例”发布展示,讲述网络空间国际交流合作的生动故事。

    携手共建共谋福祉

    近年来,大会围绕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这一主线,发布概念文件、行动倡议等,不断提升国际社会在网络空间的命运共同体意识。2015年发表的《乌镇倡议》成为国际互联网发展和治理领域的重要成果;2016年启动“乌镇进程”,为全球互联网治理提供中国视角;2017年发布《乌镇展望》,推动全球互联网发展治理迈出坚实一步……大批成果彰显互联网治理的“中国智慧”与“中国担当”。

    2022年7月12日,世界互联网大会国际组织成立,这标志着世界互联网大会将转型为国际组织年会。作为国际组织成立后的首届年会,本届峰会将与国际各方积极搭建全球互联网高端对话平台。

    俯瞰乌镇,密布的河网联结着枕水人家,犹如一张承载“互联互通”寓意的网络。夜幕降临,皎洁的月光洒在青石白瓦、小桥流水上,这座“互联网小镇”宛如披上一层银辉。一桥之隔的云舟宾客中心与互联网国际会展中心灯火斑斓、交相辉映,这座小镇正静待世界互联网盛会启幕。

    2022-11-08
  • 习近平向国际竹藤组织成立二十五周年志庆暨第二届世界竹藤大会致贺信

    新华社北京11月7日电11月7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向国际竹藤组织成立二十五周年志庆暨第二届世界竹藤大会致贺信。







    习近平指出,国际竹藤组织成立以来,致力于竹藤资源保护、开发与利用,为促进全球生态环境保护、推动可持续发展发挥了建设性作用。中国政府同国际竹藤组织携手落实全球发展倡议,共同发起“以竹代塑”倡议,推动各国减少塑料污染,应对气候变化,加快落实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







    习近平强调,中国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积极践行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发展理念,愿继续同各方携手努力,构建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共同为子孙后代建设一个清洁美丽家园。







    国际竹藤组织成立二十五周年志庆暨第二届世界竹藤大会当日在北京开幕,主题为“竹藤——基于自然的可持续发展解决方案”,由国家林业和草原局与国际竹藤组织共同举办。

    2022-11-08
  • 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各国人民 ——习近平主席在第五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开幕式上的致辞引发热烈反响

    大国担当,计利天下。黄浦江畔,宾客云集。如约而至的第五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再次吸引了世界目光。

    习近平主席在11月4日举行的第五届进博会开幕式上发表致辞时强调,我们要以开放纾发展之困、以开放汇合作之力、以开放聚创新之势、以开放谋共享之福,推动经济全球化不断向前,增强各国发展动能,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各国人民。

    习近平主席的话语铿锵有力、意蕴深远,展现了开放自信的大国气度,引发知识界热烈反响。专家纷纷表示,习近平主席的致辞向世界传递出中国将更加坚定推动高水平对外开放、共享中国大市场机遇的决心与信心,让人充分感受到中国推动建设开放型世界经济、推动世界经济复苏的大国风范。

    共享中国大市场机遇

    第五届进博会是党的二十大后我国举办的首场重大国际展会。

    习近平主席在致辞中指出,现在,进博会已经成为中国构建新发展格局的窗口、推动高水平开放的平台、全球共享的国际公共产品。

    “习近平主席在致辞中提出了进博会三大定位的世界意义。”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首席研究员张燕生说,一是构建新发展格局的窗口,即确定国内大循环的主体地位,实施双循环战略,由此产生巨大需求,培育国际合作竞争新优势;二是推动高水平开放的平台,包括高标准制度型开放等平台;三是全球共享的国际公共产品。求同存异、和而不同、包容共享,成为进博会取得成功的重要原因和合作基础。

    中国社会科学院财经战略研究院市场流通与消费研究室主任依绍华表示,进博会既是中国作为负责任大国的担当,也是中国在对外经贸活动中积极承担国际责任的重要体现,有力推进贸易自由化和经济全球化的进程,促进世界各国经贸合作和人文交流,推动开放型世界经济建设。中国始终坚持举办进博会,有力宣示了中国持续推进经济全球化进程、维护多边贸易机制的决心和主动作为,将为推动世界经济复苏贡献中国力量。

    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服贸所研究员高宝华表示,5年来,进博会依托我国超大规模市场优势,发挥自身国际采购、贸易投资促进、人文交流和开放合作等功能,深挖我国生产、分配、流通、消费等各大环节的内需潜力,吸引了全球跨国公司、资金、技术、人才等资源要素来华聚集,有力推动了贸易投资合作质量和水平进一步提升。本届进博会共有284家世界500强和行业龙头企业参展,数量超过上届,回头率近90%,将进一步推动各国各方共享中国大市场机遇。

    共享制度型开放机遇

    开放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动力,是世界繁荣发展的必由之路。

    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研究员、经济学教研部教授董小君表示,中国将推动各国各方共享制度型开放机遇,稳步扩大规则、规制、管理、标准等制度型开放,这将为各国各方带来新机遇。

    “制度型开放顺应了经济全球化趋势。”董小君说,中国拥有14亿多人口和4亿以上中等收入群体,市场规模巨大。中国推动制度型开放,将为世界提供新机遇,也将推动建设开放型世界经济。制度型开放符合贸易中心转移特点。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以来,国际经贸形势呈现“东升西降、南起北落”的变化,以金砖五国为核心的新兴市场国家呈现群体性梯次崛起态势,特别是中国对世界经济增长贡献率连续多年超过30%。伴随贸易中心转移,新的贸易中心已不能再局限于过去长期的商品和要素流动型开放,要向制度型开放转变,不断提升全球开放的质量。

    董小君表示,制度型开放遵循对外开放演变逻辑。对外开放遵循一定的规律,即从量变到质变,再到新的量变和质变的螺旋上升循环。党的十九大以来,中国对外开放迈上新台阶,对世界经济的贡献开始由量增到质变,对全球治理的贡献由硬实力向软实力转变,推动制度型开放成为一种必然。

    “习近平主席的致辞向全世界鲜明地宣告了中国坚持高水平对外开放,将推动各国各方共享制度型开放机遇。”上海财经大学上海国际金融中心研究院研究员秦焕梅表示,上海自贸试验区要继续当好改革开放排头兵、创新发展先行者,推进金融业高水平双向开放,更主动地把握机遇,更创造性地探索实践,在金融科技中心建设和数字金融发展方面将发挥重要的带头引领作用,以推动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便利化,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

    共享深化国际合作机遇

    当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世界经济复苏动力不足。

    南开大学经济研究所教授钟茂初表示,面对经济全球化受到各种因素冲击的国际经贸环境,中国将坚持对外开放、坚持全球化方向、坚持推动构建开放型世界经济秩序,努力以中国发展实绩和改革举措为世界经济及各主体提供复苏和增长机遇。

    “习近平主席的致辞增强了全球各经济体对于中国进一步发展改革、进一步扩大开放的信心,增进了全球经济主体对于中国努力维护和推进全球化多边经济体系的理解与认同,坚定了各经济体对于中国发展改革和扩大开放将给全球带来新的发展红利的信念,让全球经济合作主体有稳定的预期。”钟茂初说。

    华东政法大学政府管理学院教授胡志平表示,高水平开放是全球趋势。当今世界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一荣俱荣、一损俱损,开放合作和共同发展成为全球共识,贸易保护主义损害全球共同利益,必然不得人心。连续五年举办进博会有力展现出中国坚定不移扩大开放之决心,以开放谋共享之福,推动经济全球化不断向前,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共同应对各种全球性挑战。

    “高水平开放是世界发展的新机遇。”胡志平说,中国是世界最大的市场,2021年,中国进口总额2.69万亿美元,特别是随着中国的发展和国内居民消费转型升级,中国的进口拉动各国国内投资和生产,从需求侧促进世界经济增长。中国进一步开放国内市场将给世界带来新的发展机遇。

    2022-11-07
  • 第五届世界顶尖科学家论坛开幕

    新华社上海11月6日电(记者杨有宗、温竞华)主题为“科学向新共创未来”的第五届世界顶尖科学家论坛6日在上海开幕。论坛旨在搭建科学国际交流平台,各国顶尖科学家共同探索科技前沿,增进科技合作,让科技更好造福人类。

    据介绍,本届论坛紧扣基础科学的最新动态和人类面临的共同挑战,引领广大科技人才不断交流科学新突破,凝聚合作新共识,构建科学新生态,激发科创新力量,共创未来新图景。

    论坛设置“碳大会”“国际联合实验室系列论坛”“粮食与可持续农业发展论坛”“卓越工程师论坛”“青年科学家论坛”“她论坛”“科学T大会”等21场活动,来自2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60位顶尖科学家以线上或线下形式出席论坛,其中包括27位诺贝尔奖得主。

    论坛开幕式上还举行了首届世界顶尖科学家协会奖颁奖典礼。智能科学或数学奖得主、美国计算机科学与统计学家迈克尔·I·乔丹,生命科学或医学奖得主、德国生物化学家迪尔克·格尔利希分别被授予奖章、证书和1000万元人民币奖金。

    据介绍,世界顶尖科学家协会奖旨在表彰全球范围内做出开拓性工作、推动所在学科理论发展、开辟新的重大研究领域或促进科技转化并改善人类生活的研发人员与技术先锋,以期支持全球科技进步,更好地应对全人类面临的共同挑战。

    第五届世界顶尖科学家论坛由世界顶尖科学家协会、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主办。

    2022-11-07
  • 党的二十大闭幕不到一周,习近平总书记带领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瞻仰延安革命纪念地,宣示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赓续红色血脉、传承奋斗精神,在新的赶考之路上向历史和人民交出新的优异答卷的坚定信念—— 踏上新征程,向着新的奋斗目标,出发!

    历史的进程,总有一些时刻烛照未来,总有一些节点彪炳史册——

    10月27日,党的二十大闭幕不到一周,习近平总书记带领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专程从北京前往陕西延安,瞻仰延安革命纪念地,重温革命战争时期党中央在延安的峥嵘岁月,缅怀老一辈革命家的丰功伟绩,宣示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赓续红色血脉、传承奋斗精神,在新的赶考之路上向历史和人民交出新的优异答卷的坚定信念。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弘扬伟大建党精神,弘扬延安精神,坚定历史自信,增强历史主动,发扬斗争精神,为实现党的二十大提出的目标任务而团结奋斗。

    党的十八大以来,新当选的中央领导集体进行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的宣示,这是第三次。

    第一次,是2012年11月29日,党的十八大闭幕不久,习近平总书记带领十八届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参观国家博物馆《复兴之路》展览。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并阐述“中国梦”,强调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

    第二次,是2017年10月31日,党的十九大闭幕不久,习近平总书记带领十九届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瞻仰上海中共一大会址和浙江嘉兴南湖红船,回顾建党历史,重温入党誓词。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只有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永远奋斗,才能让中国共产党永远年轻。

    时光是忠实的记录者,记录下每一次宣示的庄严豪迈;记录下为实现对人民的诺言而步履不停的坚实脚印;记录下中国共产党人信念坚如磐石,初心在胸中,使命在肩上,矢志不渝,精神昂扬,勇毅前行。

    宣示中国共产党人的光荣梦想

    “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巍巍宝塔山,滚滚延河水。

    延安是中国革命的圣地、新中国的摇篮。这里见证了我们党召开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开展延安整风运动,领导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如今,又见证了我们党新一届中央政治局常委前来瞻仰。

    昔日,老一辈革命家筚路蓝缕,披荆斩棘,从延安走到了北京。

    今天,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从北京来到延安,聆听历史的声音,面向未来宣示。

    10月27日,习近平总书记等集体前往延安革命纪念馆,参观《伟大历程——中共中央在延安十三年历史陈列》。

    “党的二十大制定了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党和国家的大政方针,描绘了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蓝图。让我们踏上新征程,向着新的奋斗目标,出发!”参观结束时,习近平总书记发表重要讲话。铿锵有力的话语从延安发出,激荡起全体中华儿女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豪情壮志。

    重要历史关头,需要思想的引领、智慧的启迪、前进的号角。

    2012年11月29日,在国家博物馆参观《复兴之路》展览时,习近平总书记满怀深情地说:“现在,大家都在讨论中国梦,我以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作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形象表达,中国梦为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注入新的精神内涵,成为凝聚中华民族团结奋斗的最大同心圆。

    2017年10月31日,在瞻仰上海中共一大会址和浙江嘉兴南湖红船时,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只有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永远奋斗,才能让中国共产党永远年轻。只要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一心、苦干实干,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巨轮就一定能够乘风破浪、胜利驶向光辉的彼岸。”

    初心不改,使命如一。从提出中国梦,到强调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再到谋划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共产党人把光荣梦想书写在自己的旗帜上,团结带领中国人民为实现这个光荣梦想而不懈奋斗。

    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强调的:“一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进行的一切奋斗、一切牺牲、一切创造,归结起来就是一个主题: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伟大梦想,指引伟大实践。忆往昔峥嵘岁月稠,一代代中国共产党人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一宏伟目标不懈奋斗。从长征的血战到抗日的烽烟,从建设的探索到改革的攻坚,从发展的事业到复兴的伟业,多少上下求索的追寻,多少千难万险的跋涉,多少执着坚定的前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号巨轮穿越重重险滩,朝着光明未来破浪前行。

    十年前,习近平总书记作出这样的重要论断:“现在,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有信心、有能力实现这个目标。”

    十年苦干实干,十年砥砺奋进。我们全面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全面贯彻党的基本路线、基本方略,采取一系列战略性举措,推进一系列变革性实践,实现一系列突破性进展,取得一系列标志性成果,经受住了来自政治、经济、意识形态、自然界等方面的风险挑战考验,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推动我国迈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

    数字为证:国内生产总值从54万亿元增长到114万亿元,我国经济总量占世界经济的比重达18.5%,提高7.2个百分点,稳居世界第二位;全国832个贫困县全部摘帽,近1亿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960多万贫困人口实现易地搬迁,历史性地解决了绝对贫困问题……非凡成就鼓舞人心,伟大变革蓄积力量。全民族的凝聚力、向心力、创造力得到极大激发,中国人民的志气、骨气、底气得到极大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焕发出蓬勃生机活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了更为完善的制度保证、更为坚实的物质基础、更为主动的精神力量。

    党的二十大庄严宣告——新时代十年的伟大变革,在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中华民族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中国共产党在革命性锻造中更加坚强有力,中国人民焕发出更为强烈的历史自觉和主动精神,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入了不可逆转的历史进程,科学社会主义在二十一世纪的中国焕发出新的蓬勃生机。

    中国共产党为了民族的新生而生,为了民族的复兴而兴。历史和人民选择了中国共产党,中国共产党也没有辜负历史和人民的选择。

    新征程已经开启,新蓝图已经绘就。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我们一定能赢得更加伟大的胜利和荣光,一定能实现中国共产党人百年来的光荣梦想。

    宣示中国共产党人的政治方向

    “把老一辈革命家开创的伟大事业继续推向前进”

    方向决定道路,道路决定命运。

    1938年,毛泽东同志在延安抗日军政大学回答“在抗大应当学习什么”时指出,“首先是学一个政治方向”。

    站在新征程的新起点上,2022年10月,习近平总书记来到延安,强调“全党同志要坚持正确政治方向,坚决贯彻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方略,坚决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把老一辈革命家开创的伟大事业继续推向前进。”

    百年大党始终本色不改,离不开政治上的时刻清醒坚定。对“坚持正确政治方向”,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

    2012年11月29日,在国家博物馆参观《复兴之路》展览时,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改革开放以来,我们总结历史经验,不断艰辛探索,终于找到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正确道路,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果。这条道路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2017年10月31日,在瞻仰上海中共一大会址和浙江嘉兴南湖红船时,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牢记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一步一个脚印向着美好未来和最高理想前进”。

    鞋子合不合脚,自己穿了才知道。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一个国家实行什么样的主义,关键要看这个主义能否解决这个国家面临的历史性课题。”坚持正确政治方向,源自中国共产党人的理想信念,也来自历史实践的检验和选择。

    一百多年来,中国共产党带领亿万人民,一步步在没有路的地方,走出了一条自己的路。在这条路上,中国共产党立足中国大地,高举社会主义旗帜,向着民族复兴行进,以一种新的社会实践、一种新的政治制度、一种新的发展方式,在历史中写下不朽传奇。实践充分证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符合中国实际、反映中国人民意愿、适应时代发展要求的,不仅走得对、走得通,而且走得稳、走得好”。

    实践没有止境,理论创新也没有止境。中国共产党人相信,中国的马克思主义者应该“从改造中国中去认识中国,又从认识中国中去改造中国”。

    面对中国之问、世界之问、人民之问、时代之问,中国共产党人用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作答。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党勇于进行理论探索和创新,以全新的视野深化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取得重大理论创新成果,集中体现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二十一世纪马克思主义,是中华文化和中国精神的时代精华,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的飞跃。这一科学理论以其耀眼的理论魅力、雄浑的精神伟力、强大的实践威力,引领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追梦之路。

    “明者防祸于未萌,智者图患于将来”。党的二十大报告全面分析了前进道路上面临的挑战——世纪疫情影响深远,逆全球化思潮抬头,单边主义、保护主义明显上升,世界经济复苏乏力,局部冲突和动荡频发,全球性问题加剧,世界进入新的动荡变革期。我国改革发展稳定面临不少深层次矛盾躲不开、绕不过,党的建设特别是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面临不少顽固性、多发性问题,来自外部的打压遏制随时可能升级。我国发展进入战略机遇和风险挑战并存、不确定难预料因素增多的时期,各种“黑天鹅”、“灰犀牛”事件随时可能发生。

    形势越是纷繁复杂、任务越是艰巨繁重,越是需要坚强引领。准备经受风高浪急甚至惊涛骇浪的重大考验,必须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自觉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坚定信仰者和忠实实践者,增强忧患意识,坚持底线思维,做到居安思危、未雨绸缪。

    万山磅礴看主峰。有习近平总书记作为党中央的核心、全党的核心掌舵领航,有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科学指引,有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一心、顽强奋斗,我们就一定能够战胜前进道路上出现的各种艰难险阻,一定能够在新时代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更加有力地推向前进。

    宣示中国共产党人的为民情怀

    “让现代化建设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

    2019年5月,随着最后两个贫困县延川、宜川脱贫退出,革命圣地延安告别绝对贫困,为中国减贫事业画上浓墨重彩的一笔。在脱贫攻坚战中,延安牢牢抓住苹果这个特色优势产业,苹果收入占到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27%,小小苹果成了延安老百姓的“致富果”,老乡们生活越来越红火。

    瞻仰延安革命纪念地时,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全党同志要站稳人民立场,践行党的宗旨,贯彻党的群众路线,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自觉把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贯穿到各项工作之中,扎实推进共同富裕,让现代化建设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

    人民,在习近平总书记心中重千钧。

    2012年11月29日,在国家博物馆参观《复兴之路》展览时,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历史告诉我们,每个人的前途命运都与国家和民族的前途命运紧密相连。国家好,民族好,大家才会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一项光荣而艰巨的事业,需要一代又一代中国人共同为之努力。”

    2017年10月31日,在瞻仰上海中共一大会址和浙江嘉兴南湖红船时,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全党同志必须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不断带领人民创造更加幸福美好的生活”。

    一个政党,一个政权,其前途和命运最终取决于人心向背。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能够得到人民拥护,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之所以能够得到人民支持,也正是因为造福了人民。

    延安时期,党提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并写入党章,强调共产党“这个队伍完全是为着解放人民的,是彻底地为人民的利益工作的”,要求党的干部“把屁股端端地坐在老百姓的这一面”,形成了“只见公仆不见官”的生动局面。

    2020年4月,陕西平利县一处茶园,春雨初歇。习近平总书记沿着泥泞小路,向正在劳作的茶农们走来。在总书记身旁,是省、市、县、村级书记。总书记这张照片一推出,在互联网瞬间刷屏。

    “一滴水里观沧海,一粒沙中看世界”,新时代延安的变化是中国变化的一个缩影。为了让全体人民过上小康生活,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举全党全国之力,以前所未有的力度和决心打响脱贫攻坚战,实现了中华民族从整体上消除绝对贫困的历史壮举。这是前所未有的组织动员:全国一盘棋,22个省区市向党中央立下“军令状”,25.5万个驻村工作队、300多万名第一书记和驻村干部冲锋一线……今天,中国人民彻底告别了缺衣少食、物质匮乏的年代,再无饥馑之年、冻馁之患,亿万人民真正过上了全面小康的幸福生活。

    新时代十年,我国人均预期寿命增长到78.2岁;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16500元增加到35100元;城镇新增就业年均1300万人以上;建成世界上规模最大的教育体系、社会保障体系、医疗卫生体系,教育普及水平实现历史性跨越,基本养老保险覆盖10.4亿人,基本医疗保险参保率稳定在95%;改造棚户区住房4200多万套,改造农村危房2400多万户,城乡居民住房条件明显改善……人民生活全方位改善,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共同富裕取得新成效。

    在二十届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同中外记者见面时,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一路走来,我们紧紧依靠人民交出了一份又一份载入史册的答卷。面向未来,我们仍然要依靠人民创造新的历史伟业。道阻且长,行则将至。前进道路上,无论是风高浪急还是惊涛骇浪,人民永远是我们最坚实的依托、最强大的底气。”

    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打江山、守江山,守的是人民的心。永葆为民造福的初心使命,激发“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担当,始终与人民风雨同舟、与人民心心相印,想人民之所想,行人民之所嘱,我们必能不断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变为现实。

    宣示中国共产党人的奋斗姿态

    “依靠顽强斗争打开事业发展新天地”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我们党作为世界上最大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要始终赢得人民拥护、巩固长期执政地位,必须时刻保持解决大党独有难题的清醒和坚定。”

    胜利时不骄傲,始终心存忧患意识、保持谦虚谨慎,这是中国共产党人的基因。

    1949年3月23日,在中国革命即将取得全国胜利之际,毛泽东同志等带领党中央离开西柏坡前往北平。毛泽东同志感慨地说:“今天是进京赶考的日子”“退回来就失败了。我们决不当李自成,我们都希望考个好成绩”。

    2013年7月11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西柏坡,在同县乡村干部和群众座谈时郑重指出:“当年党中央离开西柏坡时,毛泽东同志说是‘进京赶考’。60多年过去了,我们取得了巨大进步,中国人民站起来了,富起来了,但我们面临的挑战和问题依然严峻复杂,应该说,党面临的‘赶考’远未结束。”

    时光如梭,沧海桑田,中华大地早已换了人间。我们党取得的伟大成就彪炳史册,但“赶考”的清醒和坚定一以贯之。

    “赶考”,映照着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宗旨、初心使命,诠释着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状态、奋斗姿态,贯穿于新时代极不寻常、极不平凡的壮阔征程。

    中央领导集体三次宣示中,习近平总书记都强调中国共产党人以什么样的精神状态和奋斗姿态走好新的赶考路。

    2012年11月29日,在国家博物馆参观《复兴之路》展览时,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展望未来,全党同志必须牢记,要把蓝图变为现实,还有很长的路要走,需要我们付出长期艰苦的努力。”“空谈误国,实干兴邦。我们这一代共产党人一定要承前启后、继往开来,把我们的党建设好,团结全体中华儿女把我们国家建设好,把我们民族发展好,继续朝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奋勇前进。”

    2017年10月31日,在瞻仰上海中共一大会址和浙江嘉兴南湖红船时,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始终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不畏艰难、不怕牺牲”。

    这一次,回到生活劳动了7年的延安地区,回到父辈走出去的地方,习近平总书记满怀深情。十年来的伟大实践和一以贯之的思想相互辉映,赶考路上的中国共产党人无比清醒坚定。

    延安时期,由于敌人的军事包围和经济封锁,条件十分艰苦。延安军民积极响应毛泽东同志发出的“自己动手、丰衣足食”号召,开展了热火朝天的大生产运动,有力支持了抗日前线。

    新时代十年,防风险、化危机、强内功,我们党带领人民有效应对各种风险和考验,提出并贯彻新发展理念,着力推进高质量发展,推动构建新发展格局,实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制定一系列具有全局性意义的区域重大战略,我国经济实力实现历史性跃升。

    瞻仰延安革命纪念地时,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全党同志要大力弘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精神,无论我们将来物质生活多么丰富,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一定不能丢,脚踏实地、苦干实干,集中精力办好自己的事情,把国家和民族发展放在自己力量的基点上。

    延安时期,毛泽东同志等老一辈革命家住窑洞、吃粗粮、穿布衣,用“延安作风”打败了“西安作风”。

    新时代十年,查腐败、纠“四风”、正纲纪,我们党以“得罪千百人、不负十四亿”的使命担当祛疴治乱,持之以恒推进全面从严治党,深入推进新时代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

    延安时期,杨家岭是毛泽东居住时间最长的地方,著名的“窑洞对”就是在这里进行的。“窑洞对”的要义,是回答如何跳出治乱兴衰历史周期率、避免人亡政息、确保政权长期存在的问题。在“窑洞对”中,毛泽东同志给出了第一个答案,这就是让人民监督政府。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在全面从严治党的实践中给出了第二个答案,这就是党的自我革命。

    瞻仰延安革命纪念地时,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全党同志要把老一辈革命家和共产党人留下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传承好发扬好,勇于推进党的自我革命,坚定不移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始终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确保党始终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

    延安时期,党以顽强的斗争精神和高超的斗争本领,有力开展了抗击日本军国主义侵略的斗争,有力应对了西安事变、七七事变、重庆谈判等一系列重大挑战,有力领导和指挥了全国革命斗争,有力应对了国民党军队对陕甘宁边区的重点进攻,靠小米加步枪打开了中国革命新局面。

    新时代十年,应变局、保安全、敢斗争,我们党强调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发展安全两件大事,不信邪、不怕鬼、不怕压,知难而进、迎难而上,在因势而谋、应势而动、顺势而为中增强忧患意识,树立底线思维,在斗争中维护国家尊严和核心利益,牢牢掌握了我国发展和安全主动权。

    瞻仰延安革命纪念地时,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全党同志要发扬斗争精神、提高斗争本领,坚决战胜前进道路上的各种困难和挑战,依靠顽强斗争打开事业发展新天地。

    …………

    从参观国家博物馆《复兴之路》展览,到瞻仰上海中共一大会址和浙江嘉兴南湖红船,再到瞻仰延安革命纪念地;从提出“中国梦”,到发出“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永远奋斗”的号召,再到吹响“向着新的奋斗目标,出发!”的时代号角……党的十八届、十九届、二十届中央领导集体的三次宣示,向世界彰显着中国共产党人伟大崇高的光荣梦想、坚如磐石的政治方向、真挚深厚的为民情怀、始终如一的奋斗姿态。

    陕北高原的苹果红了,乡亲们的日子甜了。习近平总书记在延安考察时强调,中国共产党是人民的党,是为人民服务的党,共产党当家就是要为老百姓办事,把老百姓的事情办好。

    新征程是充满光荣和梦想的远征。全党要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始终同人民站在一起、想在一起、干在一起,弘扬伟大建党精神,牢记“三个务必”,坚定历史自信,增强历史主动,守正创新,团结奋斗,踏上新征程,向着新的奋斗目标,出发!

    2022-11-07
  • 习近平同马达加斯加总统拉乔利纳就中马建交50周年互致贺电

    新华社北京11月6日电11月6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同马达加斯加总统拉乔利纳互致贺电,庆祝两国建交50周年。

    习近平指出,建交50年来,无论国际风云如何变幻,中马关系始终健康稳定发展。近年来,两国建立全面合作伙伴关系,政治互信日益巩固,各领域交流合作卓有成效。我高度重视中马关系发展,愿同拉乔利纳总统一道努力,以两国建交50周年为契机,不断提升中马友好合作水平,造福两国和两国人民。

    拉乔利纳表示,建交半个世纪以来,马中各领域友好合作深入发展,取得丰硕成果。真诚友好、相互尊重、相互信任、相互支持已成为马中全面合作伙伴关系的显著特点。马方愿同中方共同努力,致力于构建更加紧密的马中命运共同体。

    2022-11-07
  • 元首外交|二十大后,习近平密集会晤多国领导人传递中国外交正能量

    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胜利闭幕后不久,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习近平在一周之内密集会晤四国领导人,为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写下浓墨重彩的新篇章。越共中央总书记阮富仲、巴基斯坦总理夏巴兹、坦桑尼亚总统哈桑、德国总理朔尔茨,四位来访客人跨越亚非欧,既有山水相连的近邻,也有跨越山海而来的外国领导人。中外领导人在北京共叙友好情谊,共商合作大计,达成一系列重要共识和成果,为变乱交织的世界带来共谋发展进步、共促和平稳定的正能量。



    10月31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同越共中央总书记阮富仲举行会谈。

    这一波密集会晤传递了中国外交正能量:

    第一,为双边关系发展提供战略指引。

    关于进一步发展中越关系,习近平指出,双方要坚持社会主义前进方向。对社会主义事业和中越关系而言,坚持正确政治方向是第一位的。两党中央领导集体要加强沟通交往,及时就双边关系重大问题交换意见。

    对于中巴关系,习近平指出,中方始终从战略高度和长远角度看待中巴关系,始终将巴基斯坦置于周边外交的优先方向,愿同巴方提升全方位战略合作水平,加快构建新时代更加紧密的中巴命运共同体,为中巴全天候战略合作伙伴关系注入新动力。

    在谈到中坦关系时,习近平强调,双方要以中坦全面战略合作伙伴关系为指引,统筹推进下阶段各领域友好合作。两国元首宣布,将中坦关系提升为全面战略合作伙伴关系。

    就中德关系,习近平指出,当前,国际形势复杂多变,中德作为有影响力的大国,在变局、乱局中更应该携手合作,为世界和平与发展作出更多贡献。关于中欧关系,习近平指出,形势越是复杂困难,中欧就越要坚持相互尊重、互利共赢、对话合作。一席话拨云见日,让国际社会更加清晰地看清中德、中欧关系排除干扰、行稳致远的正确方向。

    高屋建瓴的洞察指引,对美好未来的共同擘画,让中外双向奔赴的意愿更加强烈、脚步更加有力。

    阮富仲在访问结束后表示,相信此访将为推动两党、两国和两国人民之间的关系继续健康稳定向前发展指明长期方向。夏巴兹说,巴中友谊将继续走深走实。哈桑表示,坦方愿同中方一道,以建立全面战略合作伙伴关系为契机,将坦中关系提升到新的高度。朔尔茨在会见中表达了进一步推动中德中欧关系发展的积极意愿。

    第二,为深化互利共赢合作注入新动力。

    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中国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坚定奉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不断以中国新发展为世界提供新机遇,推动建设开放型世界经济,更好惠及各国人民。”

    在新一轮中国主场外交活动中,习近平也多次阐明,中国愿以自身新发展为世界提供新机遇。中国与世界分享红利、共谋发展的真挚意愿与切实行动,为深化互利共赢合作注入新动力。

    连日来,关于互联互通的好消息接踵而至。中越同意加快推动商签两国政府间推进共建“一带一路”倡议和“两廊一圈”框架对接合作规划。在中巴经济走廊框架下,中国和巴基斯坦将加快推进瓜达尔港、一号铁路干线升级改造等项目。中坦将深化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合作,双方愿积极推动坦赞铁路升级改造。

    中德务实合作的更广阔前景令人期待。习近平指出,双方要继续做大共同利益的“蛋糕”,在拓展传统领域合作潜力的同时,激活新能源、人工智能、数字化等新领域合作活力。中国政府表示,愿同德方加强贸易投资、制造业、防疫等领域合作,积极推动建立应对气候变化合作机制,有序增加两国直航航班,更好便利双方人员往来。朔尔茨表示,德方反对“脱钩”,愿同中方继续深化经贸合作,支持两国企业相互赴对方开展投资合作。

    中国市场红利面向世界进一步释放。中方欢迎巴基斯坦扩大优质农产品对华出口,支持中国工业强省同巴方结对子推进产业合作;中方同意给予坦桑尼亚98%税目输华产品免关税待遇,将积极研究给予坦桑尼亚更多特色产品市场准入……坦桑尼亚《每日新闻》指出,随着中坦关系进一步深化,坦桑尼亚众多领域迎来大量发展新机遇。

    第三,为共促和平稳定带来更多正能量。

    “中方支持德方、欧方为劝和促谈发挥重要作用,推动构建均衡、有效、可持续的欧洲安全框架”“倡导核武器用不得、核战争打不得,防止亚欧大陆出现核危机”“维护真正的多边主义,维护国际公平正义,维护发展中国家共同利益,为世界提供确定性和正能量”“中越两党要坚持为人民谋幸福、为人类谋进步”……

    一句句掷地有声的话语,展现出习近平始终心系人类前途命运、坚持维护世界和平稳定、致力于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负责任大国领袖风范,让国际社会更加清晰地了解中国始终坚持“相互尊重、平等相处、和平发展、共同繁荣”的价值取向。

    党的二十大报告向世界宣告:“中国坚持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基础上同各国发展友好合作,推动构建新型国际关系,深化拓展平等、开放、合作的全球伙伴关系,致力于扩大同各国利益的汇合点。”

    从这一波密集会晤里,世界感受到一个清晰的讯息:踏上新征程的中国,始终秉持言行如一、说到做到的优良传统。面对动荡不安的世界,在习近平外交思想的科学指引下,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将继续开拓前行。中国将坚持对话协商,推动建设一个持久和平的世界;坚持共建共享,推动建设一个普遍安全的世界;坚持合作共赢,推动建设一个共同繁荣的世界;坚持交流互鉴,推动建设一个开放包容的世界。在这个充满挑战也充满希望的时代,中国人民愿同世界人民携手开创人类更加美好的未来!

    2022-11-07
  • 《新时代的中国北斗》白皮书:中国的北斗是世界一流的全球卫星导航系统

    中新社北京11月4日电(记者李纯)中国国务院新闻办公室4日发布《新时代的中国北斗》白皮书,介绍新时代中国北斗发展成就和未来愿景,分享中国北斗发展理念和实践经验。白皮书指出,中国的北斗,技术先进、设计领先、功能强大,是世界一流的全球卫星导航系统。


    白皮书约1.2万字,除前言、结束语外共包括六个部分,分别是北斗发展进入新时代、跻身世界一流的中国北斗、提高系统运行管理水平、推动应用产业可持续发展、提升现代化治理水平、助力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白皮书指出,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是中国着眼于国家安全和经济社会发展需要,自主建设、独立运行的卫星导航系统。经过多年发展,北斗系统已成为面向全球用户提供全天候、全天时、高精度定位、导航与授时服务的重要新型基础设施。


    白皮书说,中共十八大以来,北斗系统进入快速发展的新时代。从改革开放新时期到中国发展进入新时代,从北斗一号到北斗三号,从双星定位到全球组网,从覆盖亚太到服务全球,北斗系统与国家发展同频共振,与民族复兴同向同行。


    白皮书指出,中国立足国情国力,坚持自主创新、分步建设、渐进发展,不断完善北斗系统,走出一条从无到有、从有到优、从有源到无源、从区域到全球的中国特色卫星导航系统建设道路。


    白皮书说,面向未来,中国将建设技术更先进、功能更强大、服务更优质的北斗系统,建成更加泛在、更加融合、更加智能的综合时空体系,提供高弹性、高智能、高精度、高安全的定位导航授时服务,更好惠及民生福祉、服务人类发展进步。


    白皮书指出,中国北斗的建设发展,始终锚定世界一流目标,坚持创新引领、追求卓越,不断实现自我超越。中国的北斗,技术先进、设计领先、功能强大,是世界一流的全球卫星导航系统。


    针对这次发布的白皮书与六年前发布的首部北斗白皮书有何深化,中国卫星导航系统管理办公室主任、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新闻发言人冉承其在当天举行的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表示,今天发布的白皮书主要是向社会公众进一步阐明北斗全球系统开通服务后的最新系统状态,强调了北斗进入新时代,同时也强调了北斗系统要提升现代治理水平。(完)

    2022-11-05

  • 首 页  上一页   108 109 110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117  下一页    尾 页  

    版权声明: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本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85 8629 6259

    蒙公网安备 15010502001696号 蒙ICP备16001043号-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