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习近平接受哈萨克斯坦总统托卡耶夫授予“金鹰”勋章

    新华社努尔苏丹9月14日电(记者张继业华迪)当地时间9月14日下午,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努尔苏丹总统府接受哈萨克斯坦总统托卡耶夫授予“金鹰”勋章。





    当地时间9月14日下午,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努尔苏丹总统府接受哈萨克斯坦总统托卡耶夫授予“金鹰”勋章。新华社记者饶爱民摄


    大理石厅金碧辉煌,中哈两国国旗整齐排列,气氛庄重热烈。


    托卡耶夫致授勋辞。托卡耶夫表示,今天,伟大的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访问哈萨克斯坦,是哈方的莫大荣幸。习近平主席是一位真正的伟大领袖,得到中国人民的衷心拥护。在习近平主席卓越领导下,中国取得伟大发展成就,消除了绝对贫困,全面建成了小康社会,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入新征程。相信在习近平主席英明领导下,中国必将如期实现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宏伟目标。习近平主席提出共建“一带一路”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伟大倡议,为推动建设新型国际关系作出杰出贡献。习近平主席提出的全球发展倡议和全球安全倡议,对于解决当今世界面临的风险挑战具有重要战略意义。


    托卡耶夫高度赞赏习近平主席为巩固两国人民友谊和推动哈中关系发展发挥的历史性作用和作出的巨大贡献,表示习近平主席今天的访问必将载入哈中关系史册。哈方愿同中方一道努力,促进两国共同繁荣发展,增进两国人民福祉,携手迈向更加美好的未来。





    当地时间9月14日下午,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努尔苏丹总统府接受哈萨克斯坦总统托卡耶夫授予“金鹰”勋章。新华社记者饶爱民摄


    托卡耶夫向习近平授予“金鹰”勋章。两国元首合影留念。


    习近平致答辞。习近平指出,托卡耶夫总统向我授予“金鹰”勋章,体现了哈方对中哈关系的高度重视,以及哈萨克斯坦人民对中国人民的深厚情谊。建交30年来,中哈关系始终保持高水平运行。双方政治互信不断巩固,各领域合作蓬勃开展,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成果丰硕,在国际事务中密切协作,为双方发展振兴提供有力支撑,为地区和平稳定注入强劲动力。展望未来,两国世代友好、互利共赢、迈向繁荣的前景十分光明。我十分珍惜这枚象征两国人民友谊的勋章。相信在双方共同努力下,中哈关系将像金鹰展翅高飞,鹏程万里,更多造福两国人民。


    “金鹰”勋章是哈萨克斯坦最高荣誉,旨在表彰为哈萨克斯坦国家建设和对外友好关系作出重大贡献的人士。


    丁薛祥、杨洁篪、王毅、何立峰等参加授勋仪式。

    2022-09-15
  • 中国代表:“一带一路”是团结之路、共赢之路、希望之路

    中新社联合国9月14日电中国常驻联合国代表团同联合国经社部14日共同举行《携手合作,共享美好未来——“一带一路”倡议支持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的进展报告》发布会。中国常驻联合国代表张军在会上指出,“一带一路”是团结之路、共赢之路、希望之路。


    张军在主旨讲话中表示,落实2030年议程的时间表即将过半,但各国特别是发展中国家面临多重危机和挑战,可持续发展目标实施进展明显不及预期。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不仅需要坚定的承诺,更要靠切实的行动。2013年习近平主席提出“一带一路”倡议,是为落实2030年议程贡献的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在理念、目标和举措方面与2030年议程高度契合,为落实可持续发展目标提供有力支持、注入强大动力。


    张军指出,“一带一路”是构建全球伙伴关系的团结之路,是加强互联互通合作的共赢之路,是促进全球可持续发展的希望之路,已成为当今世界范围最广、规模最大的国际合作平台。深入推进“一带一路”建设,有利于各国合作应对挑战,共同抗击新冠疫情,推动全球经济复苏,维护全球供应链稳定,应对粮食、能源危机,是实现标本兼治的正确选择和途径。“一带一路”符合时代需要,符合各国人民的期待,符合各国共同利益。


    张军强调,共建“一带一路”不是中国一家的“独奏曲”,而是所有伙伴共同参与的“交响乐”。我们期待同所有合作伙伴一道,秉持共商共建共享原则,深化全方位合作,坚定不移推动“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为加快落实2030年议程、实现各国共同发展作出更大贡献。


    当天,联合国经社事务副秘书长李军华,联合国秘书长非洲问题特别顾问杜阿尔特,巴基斯坦、俄罗斯、哈萨克斯坦、埃及、埃塞俄比亚、印度尼西亚、老挝、希腊、塞尔维亚、匈牙利、阿根廷、智利等“一带一路”伙伴国大使,以及联合国经社部、开发计划署等机构代表也出席活动。


    李军华介绍报告时表示,当今世界面临诸多严峻挑战和不确定性,“一带一路”开创的伙伴关系和多边合作有力推动各国实现变革性的经济社会发展。该报告由古特雷斯秘书长倡导,用详实数据和事实阐明了“一带一路”倡议对落实2030年议程的重要促进作用,同时归纳了各国和联合国机构参与“一带一路”合作的成功项目和有益经验,将为发展中国家将其自身规划同可持续发展目标紧密结合、实现绿色和可持续发展提供重要借鉴。期待各方共同努力,践行多边主义,推动2030年议程重回正轨。


    与会各国大使和联合国机构代表一致祝贺报告发布,高度赞赏“一带一路”倡议有力促进各国消除贫困、经济发展和互联互通,坚信“一带一路”将为落实2030年议程发挥更大作用,认为深入推进“一带一路”合作正当其时,期待同中方深化务实合作,实现共同发展,共享美好未来。


    《“一带一路”倡议支持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的进展报告》由中国—联合国和平与发展基金发展子基金提供支持,通过案例研究、项目成果展示等方式,深入分析“一带一路”倡议对2030年议程的支持作用,详细介绍“一带一路”框架下双边、三边和多边合作的有益经验,对于各方深化“一带一路”互利合作、提升发展能力建设、加快落实2030年议程具有积极启示意义。(完)

    2022-09-15
  • 习近平对哈萨克斯坦共和国进行国事访问

    当地时间9月14日下午,国家主席习近平乘专机抵达努尔苏丹,开始对哈萨克斯坦共和国进行国事访问。





    当地时间9月14日下午,国家主席习近平乘专机抵达努尔苏丹,开始对哈萨克斯坦共和国进行国事访问。这是哈萨克斯坦总统托卡耶夫率政府副总理兼外长特列乌别尔季、努尔苏丹市市长库里吉诺夫等高级官员在机场热情迎接。新华社记者姚大伟摄


    哈萨克斯坦总统托卡耶夫率政府副总理兼外长特列乌别尔季、努尔苏丹市市长库里吉诺夫等高级官员在机场热情迎接。70余名礼兵分列两侧致敬,军乐团奏迎宾号角。两名盛装哈萨克斯坦女青年手捧鲜花,表达对习近平主席的热烈欢迎。


    习近平发表书面讲话,代表中国政府和中国人民向哈萨克斯坦政府和人民致以诚挚问候和良好祝愿。习近平指出,中哈两国是山水相连、命运与共的好邻居、好朋友、好伙伴。建交30年来,两国关系实现跨越式发展,达到永久全面战略伙伴关系的高水平。访问期间,我将同托卡耶夫总统举行会谈,共同擘画中哈全方位合作新蓝图。我相信,这次访问一定会为推动两国共同发展繁荣注入新的强劲动力。


    丁薛祥、杨洁篪、王毅、何立峰等陪同人员同机抵达。


    中国驻哈萨克斯坦大使张霄也到机场迎接。


    仲秋时节的努尔苏丹,金风送爽,云卷云舒。道路两旁的旗杆上,鲜艳的五星红旗高高飘扬。习近平乘坐的国宾车队在摩托车队护卫下抵达总统府。托卡耶夫总统在下车处热情迎接。两国元首共同步入总统府大厅。


    总统府大厅典雅庄重,灯光璀璨,礼兵英姿挺拔。


    托卡耶夫为习近平举行隆重欢迎仪式。两国元首共同登上检阅台,军乐团奏中哈两国国歌。习近平在托卡耶夫陪同下检阅仪仗队。


    欢迎仪式后,托卡耶夫邀请习近平共同参观“哈萨克斯坦-中国千年对话”艺术展。展览陈列了哈萨克斯坦国家艺术博物馆馆藏的中哈两国艺术珍品。一件件精美的中国绘画、瓷器,以及哈萨克斯坦丝织品、陶瓷制品,是中哈千年灿烂文化互学互鉴的生动写照,也是两国人民世代友好往来的历史见证。








    当地时间9月14日下午,国家主席习近平乘专机抵达努尔苏丹,开始对哈萨克斯坦共和国进行国事访问。托卡耶夫总统为习近平主席举行隆重欢迎仪式。这是习近平在托卡耶夫陪同下检阅仪仗队。新华社记者殷博古摄


    习近平指出,中哈建交30年来,两国关系经受住了国际风云变幻考验,内涵不断丰富,水平持续提升,成果更加丰硕。两国率先解决边界问题,率先铺设跨境油气管道,率先开展国际产能合作,率先建立永久全面战略伙伴关系,创造了多项“第一”。中方高度重视对哈关系,坚定支持哈方维护国家独立、主权、领土完整,坚定支持哈方为维护国家稳定和发展采取的改革举措。中国永远是哈萨克斯坦值得信赖、倚重的朋友和伙伴,中方愿同哈方做彼此发展振兴的坚强后盾,助力彼此实现发展繁荣。中哈友好牢不可破,有助于世界积极力量和进步力量发展,也有利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习近平强调,中哈合作基础扎实、潜力巨大、前景广阔。双方要用好总理定期会晤、政府间合作委员会等现有机制,深化战略对接,发挥互补优势,将两国合作提升至全新规模和水平。双方要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扩大经贸、产能、互联互通、抗疫等领域合作,拓展大数据、人工智能、数字金融、跨境电商、绿色能源、绿色基建等创新合作。要增进民心相通,促进两国人民友好往来和相互理解。


    习近平强调,中方支持中亚国家维护政治安全和社会稳定,支持中亚国家加强一体化合作,愿同哈方保持密切沟通,妥善应对各类新问题新挑战,反对外部势力干涉中亚国家事务,共同维护本地区长治久安。双方要加强在上海合作组织、亚信、“中国+中亚五国”等多边机制框架内合作,共同支持办好上海合作组织撒马尔罕峰会,为本组织下阶段发展注入新动力。双方要加强国际协作,践行真正的多边主义,为构建更加公正合理的全球治理体系作出“中哈贡献”。


    托卡耶夫热烈祝贺中国在习近平主席领导下取得伟大发展成就,预祝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圆满成功。托卡耶夫表示,习近平主席在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首次出访即选择哈萨克斯坦,又恰逢哈中建交30周年,这充分彰显了哈中之间的高度互信和哈中永久全面战略伙伴关系的高水平。我们将共同签署联合声明,表明双方坚定致力于开辟哈中关系新的黄金30年,这在当前动荡复杂的国际形势下具有特殊重要意义,相信习近平主席此访必将成为哈中关系发展史上的一个新的里程碑,为哈中永久全面战略伙伴关系发展注入新的内涵和动力。哈方将继续坚定奉行一个中国政策,做任何情况下中国都可以依赖的好伙伴、好朋友。明年是习近平主席提出“一带一路”倡议10周年,共建“一带一路”已经成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引擎,哈方将继续积极支持和参与。感谢中方为哈方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和经济建设提供宝贵支持,哈方希望同中方加强发展战略对接,密切各层级交往,深化经贸、基础设施、能源、制造业、科技、旅游、人文等各领域合作。哈方愿同中方一道,落实好全球发展倡议和全球安全倡议,在上海合作组织、亚信、“中国+中亚五国”等框架内密切协调和配合,共同维护地区安全稳定,促进共同发展。





    当地时间9月14日下午,国家主席习近平乘专机抵达努尔苏丹,开始对哈萨克斯坦共和国进行国事访问。习近平主席同托卡耶夫总统举行正式会谈。这是会谈前两国元首合影。新华社记者饶爱民摄


    两国元首签署并发表《中华人民共和国和哈萨克斯坦共和国建交30周年联合声明》,宣布为中哈构建世代友好、高度互信、休戚与共的命运共同体目标和愿景而努力。


    两国有关部门签署经贸、互联互通、金融、水利、新闻媒体等领域多项双边合作文件。双方决定,将在西安、阿克托别互设总领事馆。


    会谈后,习近平出席托卡耶夫举行的欢迎宴会,就共同关心的问题深入交换意见。


    宴会结束后,习近平结束对哈萨克斯坦共和国的国事访问,乘专机离开努尔苏丹赴撒马尔罕。托卡耶夫率政府高级官员到机场送行。


    托卡耶夫表示,习近平主席此访虽然短暂,但内容丰富,成果丰硕。我们达成很多重要共识,将指引哈中关系发展到更高水平。习近平指出,我这次访问是中哈关系新的起点,相信在双方共同努力下,未来中哈关系将取得更大发展。两国元首约定,将通过多种方式继续保持密切交往。


    丁薛祥、杨洁篪、王毅、何立峰等参加有关活动。

    2022-09-15
  • 习近平抵达撒马尔罕 开始对乌兹别克斯坦共和国进行国事访问并出席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元首理事会第二十二次会议

    当地时间9月14日晚,国家主席习近平乘专机抵达撒马尔罕,开始对乌兹别克斯坦共和国进行国事访问并出席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元首理事会第二十二次会议。





    当地时间9月14日晚,国家主席习近平乘专机抵达撒马尔罕,开始对乌兹别克斯坦共和国进行国事访问并出席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元首理事会第二十二次会议。这是乌兹别克斯坦总统米尔济约耶夫、政府总理阿里波夫、外长诺罗夫、撒马尔罕州州长图尔济莫夫等高级官员在机场热情迎接。新华社记者鞠鹏摄


    乌兹别克斯坦总统米尔济约耶夫、政府总理阿里波夫、外长诺罗夫、撒马尔罕州州长图尔济莫夫等高级官员在机场热情迎接。





    当地时间9月14日晚,国家主席习近平乘专机抵达撒马尔罕,开始对乌兹别克斯坦共和国进行国事访问并出席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元首理事会第二十二次会议。这是乌兹别克斯坦总统米尔济约耶夫、政府总理阿里波夫、外长诺罗夫、撒马尔罕州州长图尔济莫夫等高级官员在机场热情迎接。新华社记者李学仁摄


    米尔济约耶夫在机场为习近平主席举行盛大欢迎仪式。近百面中乌两国国旗迎风飘扬,百米长毯两侧,礼兵英姿飒爽。两国元首登上乌兹别克斯坦民族特色观礼台。乌兹别克斯坦传统长喇叭乐器奏响迎宾号,当地青年身着民族服装,载歌载舞,用最欢快的节奏迎接最尊贵的客人。


    习近平发表书面讲话,代表中国政府和中国人民向乌兹别克斯坦政府和人民致以诚挚问候和良好祝愿。习近平指出,中乌两国和两国人民的友谊跨越千年历史长河,不断焕发出勃勃生机和活力。中乌全面战略伙伴关系发展驶入快车道,不仅造福两国人民,也有力促进了地区和平稳定和繁荣发展。我将同米尔济约耶夫总统就深化两国合作及共同关心的国际和地区问题深入交换意见,共同擘画中乌关系发展蓝图。我期待着出席上海合作组织撒马尔罕峰会,同各方一道弘扬“上海精神”,深化互利合作,促进本组织健康稳定发展。





    当地时间9月14日晚,国家主席习近平乘专机抵达撒马尔罕,开始对乌兹别克斯坦共和国进行国事访问并出席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元首理事会第二十二次会议。这是乌兹别克斯坦总统米尔济约耶夫、政府总理阿里波夫、外长诺罗夫、撒马尔罕州州长图尔济莫夫等高级官员在机场热情迎接。新华社记者李学仁摄


    米尔济约耶夫陪同习近平穿过机场贵宾楼。电子屏幕上呈现习近平主席巨幅照片,同时用中乌两种语言显示“热烈欢迎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习近平阁下对乌兹别克斯坦共和国进行国事访问”。


    习近平和米尔济约耶夫在上车处道别,约定明天举行正式会谈,就推进中乌友好深入交换意见。


    丁薛祥、杨洁篪、王毅、何立峰等陪同人员同机抵达。


    中国驻乌兹别克斯坦大使姜岩也到机场迎接。

    2022-09-15
  • 彪炳史册的人间奇迹——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脱贫攻坚成就举世瞩目

    这是彪炳史册的人间奇迹:现行标准下9899万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我国历史性告别绝对贫困。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脱贫攻坚摆在治国理政的突出位置,作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底线任务,组织开展了气壮山河的脱贫攻坚人民战争,攻克了一个又一个贫中之贫、坚中之坚,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


    从打赢脱贫攻坚战到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新时代的中国,正在合力描绘更加美好的时代画卷。


    “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


    金秋时节,太行山深处的河北阜平一派丰收景象。


    成熟的果子挂满枝头,果农们采摘、装箱、搬运上车,脸上洋溢着增收的喜悦。


    村里建起一座座崭新民居,水泥路四通八达,群山之间一排排蘑菇大棚鳞次栉比。


    10年间,阜平变了个模样。


    阜平是党的十八大后习近平总书记地方扶贫考察的首站。在这里,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在农村、特别是在贫困地区。没有农村的小康,特别是没有贫困地区的小康,就没有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引领下,脱贫攻坚战在新时代中国大地上打响——


    习近平总书记以不停歇的脚步丈量着贫困角落,从塞北高原到乌蒙山区,从秦岭腹地到湘西大山,从南疆绿洲到林海雪原……走遍14个集中连片特困地区,考察调研了20多个贫困村。


    脱贫攻坚的每个重要节点和重大关头,习近平总书记都亲自挂帅、亲自出征、亲自督战,召开7次脱贫攻坚座谈会,多次主持召开会议研究部署脱贫攻坚工作。


    在习近平总书记的部署下,全国22个省区市向党中央立下“军令状”,形成省市县乡村“五级书记抓扶贫”的工作格局:25万多个驻村工作队,300多万名县级以上单位派出的驻村干部,做到户户有责任人,村村有帮扶队。


    实施东西部扶贫协作,东部9个省、14个市结对帮扶中西部14个省区市,全国支援西藏和新疆,东部343个经济较发达县市区与中西部573个贫困县开展携手奔小康行动;党和国家集中力量解决贫困群众基本民生需求,优先保障脱贫攻坚资金投入:2012年到2020年,各级财政专项扶贫资金累计投入1.6万亿元,扶贫再贷款累计发放6688亿元。


    8年艰苦卓绝,8年攻坚拔寨。


    “我国脱贫攻坚战取得了全面胜利,现行标准下9899万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832个贫困县全部摘帽,12.8万个贫困村全部出列,区域性整体贫困得到解决,完成了消除绝对贫困的艰巨任务,创造了又一个彪炳史册的人间奇迹!”


    2021年2月2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上向全世界宣告中国举世瞩目的减贫成就。


    “脱贫攻坚,精准是要义”


    刚过去的暑假,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花垣县十八洞村村民杨正邦每天都很忙。


    “暑假是旅游旺季,平均一天要招待400多个客人,毛收入2000元。”


    10年间,全村形成了旅游、山泉水、劳务、种养、苗绣五个产业,去年人均收入20167元,村集体经济收入268万元,实现从深度贫困村到小康示范村寨的“华丽转身”。


    2013年11月3日,正是在十八洞村,习近平总书记首次提出“精准扶贫”概念。他说,“发展是甩掉贫困帽子的总办法,贫困地区要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把种什么、养什么、从哪里增收想明白,帮助乡亲们寻找脱贫致富的好路子。”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对扶贫工作作出一系列重要论述,创造性地提出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基本方略,推动了扶贫减贫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


    这是史无前例的精准到人,明确“帮扶谁”:8年时间,近2000万人次进村入户,开展贫困人口动态管理和信息采集工作。


    这是举世罕见的精准组织,明确“谁来帮”:25万多个驻村工作队,300多万名县级以上单位派出的驻村干部,做到户户有责任人,村村有帮扶队。


    这是实事求是的精准施策,明确“怎么帮”:根据不同致贫原因实施“六个精准”“五个一批”,因地制宜、因人施策。


    这是审慎科学的精准评估,明确“如何退”:明确“时间表”,引入第三方,聚焦内生力和发展力……创新构建最严格考核评估体系,确保脱贫成果经得起历史检验。


    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指示和党中央决策部署,化为各地各部门扎实深入的实践,最终如期成功兑现庄严承诺,实现历史跨越,取得举世瞩目减贫成就——


    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贫困人口收入水平显著提高,贫困地区自来水普及率从2015年的70%提高到2020年的83%,全部实现“两不愁三保障”;


    贫困地区发展步伐显著加快,经济实力不断增强,基础设施建设突飞猛进,社会事业长足进步,行路难、吃水难、用电难、通信难、上学难、就医难等问题得到历史性解决;


    “三区三州”深度贫困地区的许多乡村,实现特色产业“从无到有”的历史跨越。全国72%的贫困户与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建立利益联结关系,70%以上的贫困户接受了生产指导和技术培训;


    ……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事实充分证明,精准扶贫是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制胜法宝,开发式扶贫方针是中国特色减贫道路的鲜明特征。”


    无论是雪域高原、戈壁沙漠,还是悬崖绝壁、大石山区,脱贫攻坚的阳光照耀到了每一个角落,人们的命运因此而改变,人们的梦想因此而实现。


    “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


    秋日中午,车辆行驶在通往化屋村的旅游公路上,目光所及一派生机:路两旁多彩的花卉,远处一些低缓的山丘上正在平场施工,老乡刚从地里干完活儿收工回家……


    “脱贫了还不能歇脚,在面向乡村振兴的发展过程中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贵州黔西市新仁乡党委副书记、化屋村党支部书记许蕾说,化屋村目前面临发展空间受限等挑战,打算以成立联村党委的形式,与其相邻的村“抱团”发展。


    脱贫之后,乡村如何振兴,习近平总书记念兹在兹。


    2021年2月3日,春节前夕,习近平总书记来到贵州毕节市黔西县新仁苗族乡化屋村考察调研,殷切嘱托当地干部群众:“要接续推进乡村振兴,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希望乡亲们继续努力奋斗,把乡村产业发展得更好,把乡村建设得更美。”


    早在2020年3月6日召开的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就为打赢脱贫攻坚战后的乡村发展擘画方向,“接续推进全面脱贫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


    乘势而上,接续奋斗,向着新的胜利进发。


    政策保障日趋完善——


    在西海固,一株株葡萄藤在贺兰山下破土,一朵朵小蘑菇在宁夏大地上绽放,肉牛养殖形成产业链条……山海情不断,福建和宁夏接续共同携手书写乡村振兴的时代画卷。


    对脱贫县设立五年的过渡期,在过渡期内,主要帮扶政策保持稳定并不断完善,要“扶上马、送一程”。


    各地保持政策的连续和稳定,坚持和完善驻村第一书记和工作队等制度。截至今年上半年,全国18.6万名驻村第一书记、56.3万名工作队员全部选派到位,新老交接有序推进。


    中央确定160个国家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强化政策倾斜,加强监测评估。今年前8个月,农发行向160个国家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投放贷款443.49亿元,同比多投放125.64亿元,增加39.5%。


    发展基础不断夯实——


    具备条件的乡镇和建制村全部通硬化路、通客车、通邮路。脱贫地区农网供电可靠率达到99%,大电网覆盖范围内脱贫村通动力电比例达到100%,脱贫村通光纤和4G比例均超过98%。


    脱贫地区教育、医疗、文化、社会保障等基本公共服务水平大力提升,实现贫困人口学有所教、病有所医、老有所养、弱有所扶,发展基础更实、后劲更足。


    精神面貌愈发昂扬——


    既富“口袋”也富了“脑袋”。脱贫群众的精神世界在脱贫攻坚中得到充实和升华,信心更坚、脑子更活、心气更足,发生了从内而外的深刻改变。


    脱贫地区文明程度显著提升,艰苦奋斗、苦干实干、用自己的双手创造幸福生活的精神在广大脱贫地区蔚然成风。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脱贫攻坚伟大斗争,锻造形成了‘上下同心、尽锐出战、精准务实、开拓创新、攻坚克难、不负人民’的脱贫攻坚精神。”“全党全国全社会都要大力弘扬脱贫攻坚精神,团结一心,英勇奋斗,坚决战胜前进道路上的一切困难和风险,不断夺取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的更大的胜利。”


    勠力同心,继续前进。


    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全党全国众志成城、团结奋进,以更有力的举措,汇聚更强大的力量,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步伐,促进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

    2022-09-14
  • 推动上合组织稳步发展 深化中哈、中乌友好合作——多国人士期待习近平主席出席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元首理事会第二十二次会议并对哈萨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进行国事访问

    9月14日至16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将出席在撒马尔罕举行的上海合作组织(上合组织)成员国元首理事会第二十二次会议,并应哈萨克斯坦共和国总统托卡耶夫、乌兹别克斯坦共和国总统米尔济约耶夫邀请对两国进行国事访问。多国人士对此充满期待,认为习近平主席出席本次峰会、访问哈乌两国必将进一步推动上合组织和地区合作再上新台阶。


    发挥上合独特作用携手应对挑战


    走过21个年头的上合组织,已成为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维护国际公平正义的重要力量。多国人士对习近平主席出席此次峰会表示期待,相信峰会将再次体现上合组织的独特作用,推动各国携手应对挑战、促进共同发展。


    乌兹别克斯坦政治评论员图兰拜·库尔班诺夫指出,上合组织已是最具影响力的新型国际组织之一,在建设新型国际关系中发挥着关键作用,是各国应对日益增长的共同威胁与挑战的重要平台。他认为,习近平主席提出的全球发展倡议、全球安全倡议等将对推动解决各国面临的共同问题发挥重要作用。


    印度孟买观察家研究基金会前主席库尔卡尼注意到,今年是上合组织宪章签署20周年和成员国长期睦邻友好合作条约签署15周年。他认为,这对上合组织来说,是重要的里程碑。上合组织影响力不断增强是全球秩序迅速变化的一个标志。


    哈萨克斯坦外交部对外政策研究所所长、上合组织前秘书长博拉特·努尔加利耶夫一直在密切关注着上合组织的发展与变化。在他看来,上合组织不断发展壮大,其吸引力就来源于互信、互利、平等、协商、尊重多样文明、谋求共同发展的“上海精神”。


    俄罗斯高等经济学院欧洲与国际综合研究中心主任瓦西里·卡申关注此次峰会上的经济议程。他认为,各国对包括能源、交通在内的合作越来越重视。在全球化遭遇挑战的背景下,欧亚地区迫切需要更多的协调与合作。


    巴基斯坦全球战略研究中心高级顾问阿赫塔尔·詹久阿期待在本次峰会上各方就维护和加强地区和平、安全与稳定,建立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秩序,促进各国经济社会发展,打击恐怖主义等展开讨论。


    伊朗沙希德·贝赫什提大学中国问题专家法尔哈德·贾万巴赫特·海拉巴迪认为,上合组织国家致力于加强经贸等各领域合作,致力于协调相关各国政策,为拓展多边主义奠定了重要基础。


    阿富汗喀布尔大学教授塔吉·穆罕默德·塔拉什说,“中国是上合组织的重要成员国之一,期待习近平主席出席本次峰会对推动上合组织各项议程发挥重要作用,促进上合组织成员国之间更加团结”。


    为中哈关系及各领域合作发展提供新动能


    今年是中国和哈萨克斯坦建交30周年。两国交往日益密切,合作驰而不息,共同走出了一条不平凡的发展道路。对哈萨克斯坦进行国事访问前夕,习近平主席13日在《哈萨克斯坦真理报》发表署名文章指出,我们要珍惜这来之不易的成果,踔厉奋发,不断将两国友好事业传承和发扬下去。哈萨克斯坦各界人士高度评价习近平主席署名文章并热切期待此次访问,相信此访将为两国关系及各领域合作发展提供新动能。


    “习近平主席的署名文章给我留下深刻印象。”《哈萨克斯坦实业报》总编辑谢里克·科尔茹姆巴耶夫说,习近平主席的署名文章思想深刻,为进一步巩固和发展哈中关系提供重要指引。


    从这篇署名文章中,哈萨克斯坦人民党主席叶尔穆罕默德·叶尔特斯巴耶夫感受到习近平主席的热情与真诚。叶尔特斯巴耶夫表示,2013年,正是在哈萨克斯坦,习近平主席提出共同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这一倡议为欧亚大陆的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强大动力。


    “时隔5年,习近平主席再次访哈,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哈萨克斯坦首任总统图书馆副馆长铁木尔·沙伊梅尔格诺夫说,相信此访将推动哈中进一步落实此前达成的共识,进一步促进双方共建“一带一路”合作。


    在哈萨克斯坦中国问题研究中心主任古丽娜尔·沙伊梅尔格诺娃看来,习近平主席此次访哈是重要的外交活动,体现了中方对发展两国关系的高度重视,将推动两国合作继续走深走实。


    努尔加利耶夫认为,习近平主席此次访哈对进一步发展两国永久全面战略伙伴关系具有非凡意义,将为两国关系及各领域合作发展提供新动能。


    携手开创中乌关系更加美好的明天


    今年是中国和乌兹别克斯坦建交30周年。30年来,中乌关系的大树愈发根深蒂固、枝繁叶茂。两国始终相互尊重、睦邻友好、同舟共济、互利共赢,各领域合作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果。乌兹别克斯坦各界认为,此访将推动加深两国政治互信、加强发展战略对接,开创乌中关系更加美好的明天。


    回忆起2016年习近平主席访乌期间的情景,撒马尔罕真丝地毯手工艺传承人富尔卡特·尼亚佐夫感慨万千。“至今我还记忆犹新,习近平主席给我留下非常深刻的印象。”


    尼亚佐夫说,习近平主席再次到访乌兹别克斯坦、再次来到撒马尔罕,必将为乌中两国人民友好关系的发展带来新气象,也必将为促进两国经贸、旅游等各领域合作注入新活力。


    习近平主席13日在乌兹别克斯坦《人民言论报》、乌兹别克斯坦国家通讯社等媒体发表署名文章。《人民言论报》副总编辑肯扎耶夫为该报刊载习近平主席署名文章深感自豪。肯扎耶夫说,习近平主席纵览乌中两千多年友好交往史,总结30年来双边关系发展成就,深入阐述对两国全面战略伙伴关系发展方向的愿景。


    乌兹别克斯坦社会政治问题专家阿卜杜瓦利·赛布纳扎罗夫说,他在署名文章中读到了期待的内容。他说,署名文章谈到了双方要扩大减贫扶贫合作,米尔济约耶夫总统也多次表示乌方将同中国加强该领域合作。“相信乌中两国在减贫领域合作的水平将不断提升,两国全面战略伙伴关系将得到更大发展。”


    加强乌中两国文化和人文交流是乌兹别克斯坦国立大学副教授古尔沙达·乌拉扎利耶娃关注的议题,她期待乌中两国在包括妇女交流等领域继续扩大合作。她认为,乌中两国应重视并加强文化和人文交流,为共建乌中两国人民美好未来贡献力量。


    【纠错】责任编辑:徐海知

    2022-09-14
  • 让人民群众切实感受到公平正义就在身边(领航中国)

    “微山湖环境污染过去都管又都管不住,我们受尽了苦。现在检察机关建立了公益诉讼制度,几省一盘棋治污把问题解决了,我们吃上了绿色发展饭,走上了乡村振兴路。”山东微山县张楼镇湖兴村党支部书记化红超说。


    包括微山湖在内的南四湖水域,泽及鲁苏豫皖四省,曾多年因多重污染交织,严重影响群众生产生活。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特别是习近平法治思想指引下,2021年,最高人民检察院“顶格”立案,助力地方政府携手治理,打响了一场迄今为止规模最大、难度最高、社情最为复杂的公益诉讼治污攻坚战。


    在检察公益诉讼的推动下,湖兴村迎来了蜕变。“现在不光村里污水收集池建起来了,生活垃圾统一清运,周边企业排污也逐步得到根治。”化红超说。


    微山湖上唱响了新时代法治护航“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动人歌谣。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从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全局和战略高度定位法治、布局法治、厉行法治,开辟了全面依法治国的新境界。在习近平法治思想的指引下,我国社会主义法治建设发生历史性变革、取得历史性成就,书写了法治中国前所未有的辉煌篇章,奠定了中华民族千秋伟业的法治基石。


    开辟全面依法治国新境界


    “法治兴则民族兴,法治强则国家强”


    2020年11月,第三个全国“宪法宣传周”迎来了一个新的主题——“深入学习宣传习近平法治思想,大力弘扬宪法精神”。从法律工作者走进社区更贴近百姓日常生活做普法宣讲,到“报、网、端、微、屏”等全媒体以大众话语更生动呈现,全国各地迅速掀起了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和宪法的热潮。


    2020年11月16日至17日,是中国法治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日子。


    中央全面依法治国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这是第一次以党中央工作会议形式研究部署全面依法治国。这次会议最重要的成果,就是顺应党心民心和时代要求,确立了习近平法治思想在全面依法治国中的指导地位。


    伟大时代孕育伟大思想,伟大思想领航伟大征程。


    十年来,中国法治建设创造了一个个历史性的“第一”——


    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专题研究全面推进依法治国,作出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这是我们党的历史上第一次专题研究、专门部署全面依法治国的中央全会。


    党的十九届三中全会决定组建中央全面依法治国委员会,这是我们党历史上第一次设立这样的机构。


    中共中央印发《法治中国建设规划(2020—2025年)》,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第一个关于法治中国建设的专门规划,是新时代推进全面依法治国的纲领性文件。


    …………


    ——全面依法治国,要守住“魂”。


    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之魂。


    2018年8月24日,中央全面依法治国委员会第一次会议召开,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党中央决定成立中央全面依法治国委员会,是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加强党对全面依法治国集中统一领导的需要”,以坚定有力的话语举旗定向。


    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


    亲自担任中央全面依法治国委员会主任,实现集中领导、高效决策、统一部署、统筹推进;多次对政法工作作出重要批示指示,作出一系列重大部署;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审议《中国共产党政法工作条例》,把党长期以来领导政法工作的成功经验转化为制度成果……


    定方向、定规划、定举措、抓落实,习近平总书记为新时代法治前行掌舵领航,把党的领导贯彻到全面依法治国全过程和各方面。


    ——全面依法治国,要走对“路”。


    “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必须走对路。如果路走错了,南辕北辙了,那再提什么要求和举措也都没有意义了。”习近平总书记的话意味深长,振聋发聩。


    翻开《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一条鲜明的红线贯穿全篇——坚持和拓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


    一张清晰的蓝图,需要旗帜鲜明回答法治建设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才能为法治建设廓清前进道路上的思想迷雾。这份全会决定的诞生来之不易:从文件起草组召开第一次全体会议到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开幕,习近平总书记为文件起草工作倾注了大量心血,对文件起草组上报的每一稿都认真审阅。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召开期间,在习近平总书记主持下,文件起草组对全会决定又两上两下进行多处修改。


    道路决定命运,道路开创未来。今天的中国呈现出“风景这边独好”的发展态势,说明我们的路走对了,我国国家制度和法律制度正越来越呈现出显著优越性和强大生命力。


    ——全面依法治国,要谋全局。


    全面依法治国涉及改革发展稳定、内政外交国防、治党治国治军等各个领域,必须立足全局和长远来统筹谋划。


    把全面依法治国纳入“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党的十九大描绘2035年基本建成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的宏伟蓝图;密集出炉《法治中国建设规划(2020—2025年)》《法治政府建设实施纲要(2021—2025年)》《法治社会建设实施纲要(2020—2025年)》,形成法治建设“一规划两纲要”的顶层设计……


    “法治兴则民族兴,法治强则国家强。”


    习近平法治思想蕴含着深远战略思维、鲜明政治导向、强烈历史担当、真挚为民情怀,以强大真理力量和巨大实践伟力,为奋力开启法治中国建设新征程提供了强大思想武器,在中华大地描绘出新时代法治中国建设的壮阔蓝图。


    法治为了人民、依靠人民


    “全面依法治国最广泛、最深厚的基础是人民”


    法治为了人民、依靠人民、造福人民、保护人民。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全面依法治国最广泛、最深厚的基础是人民”。领航法治中国前行的每一步,“人民”二字在总书记心中始终有着沉甸甸的分量。


    “通过!”


    几代人的夙愿,一朝变为现实。


    2020年5月28日,伴随着人民大会堂里经久不息的掌声,中国的民事权利保障开启崭新时代:新中国成立以来第一部以“法典”命名的法律——《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诞生了!


    仅仅才过一天,中共中央政治局就“切实实施民法典”举行第二十次集体学习。


    “民法典实施水平和效果,是衡量各级党政机关履行为人民服务宗旨的重要尺度。”“人民”是总书记最深沉的牵挂。


    民法典实施一年多来,从保护“头顶上的安全”到聚焦数字时代的人格权,从为见义勇为者免除后顾之忧到重视家庭家风,这部新时代的法典已走进千家万户,成为人民美好生活的强大法治保障。


    法治的根基在人民。


    在上海长宁区虹桥街道古北市民中心,展墙上的“彩虹桥”一头连着虹桥街道,一头通向最高立法机关——原来,这里有个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的基层立法联系点。


    2019年11月2日,临近傍晚,习近平总书记来到古北市民中心考察调研。总书记听取了社区开通社情民意直通车、服务基层群众参与立法工作等情况介绍,并同正在参加立法意见征询的社区居民代表亲切交流。


    “你们这里是全国人大常委会建立的基层立法联系点,你们立足社区实际,认真扎实开展工作,做了很多接地气、聚民智的有益探索。”习近平总书记的一席话,让大家备受鼓舞。


    如今,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已经设立了22个基层立法联系点,覆盖了全国2/3的省份,而且还带动省一级、设区的市一级人大建立了5500多个立法联系点,通过“问计于民”让立法工作更好接地气、察民情、聚民智、惠民生。


    公正是法治的生命线。


    “100-1=0”!


    习近平总书记心中的“法治公式”发人深省——


    “一个错案的负面影响足以摧毁九十九个公正裁判积累起来的良好形象。执法司法中万分之一的失误,对当事人就是百分之百的伤害。”


    “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习近平总书记念兹在兹。


    党的十八大以来,司法机关牢牢把握社会公平正义的价值追求,重点解决影响司法公正和制约司法能力的深层次问题,一批冤错案依法纠正,司法公信力不断提升,公平正义的阳光照进人民心田。


    当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更多向民主、法治、公平、正义、安全、环境等方面延展,新时代要求更积极回应人民群众新要求新期待——


    人民至上、生命至上。2020年,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疫情防控越是到最吃劲的时候,越要坚持依法防控,在法治轨道上统筹推进各项防控工作,保障疫情防控工作顺利开展。”


    司法为民,枝叶关情。实行立案登记制改革,长期困扰群众的“立案难”问题得到有效解决;线上线下融合共享,全国四级法院全部建成一站式诉讼服务中心,群众解纷成本显著降低;全面推开检察公开听证,是非曲直大家听,“法结”“心结”一起解……


    民之所望,施政所向。党的十八大以来,从保卫“舌尖上的安全”到蓝天保卫战、碧水保卫战、净土保卫战,从个人信息保护到整治电信诈骗,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重点领域执法司法力度不断加大,实实在在的法治成果为人民安居乐业保驾护航。


    治国凭圭臬,安邦靠准绳


    “全面依法治国是国家治理的一场深刻革命”


    宪法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


    2018年3月,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表决通过的宪法修正案中,“健全社会主义法制”,改为“健全社会主义法治”。


    从“制”到“治”,一字之变,意义重大。


    “全面依法治国是国家治理的一场深刻革命”。


    2018年3月17日上午,人民大会堂万人大礼堂。


    全票当选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的习近平,健步走到宣誓台前站立,左手抚按宪法,右手举拳,庄严宣誓——


    “我宣誓:忠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维护宪法权威,履行法定职责,忠于祖国、忠于人民,恪尽职守、廉洁奉公,接受人民监督,为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努力奋斗!”


    铿锵有力的宣誓声响彻人民大会堂。


    这是人民共和国历史上首次国家领导人宪法宣誓,现场近3000名全国人大代表共同见证这一神圣时刻。


    “法立于上,教弘于下。”


    领袖以身作则,带头尊崇宪法、执行宪法,将依宪治国、依宪执政的庄严承诺凝聚在铮铮誓言里,将对法治的真诚信仰熔铸在亿万人民心间。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法治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重要依托。”


    党的十八大以来,紧紧围绕“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这个总抓手,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科学研判、精准施策,在法治轨道上坚定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厉行法治,是为子孙万代计、为长远发展谋。


    2021年3月1日,首部全国性流域立法——长江保护法正式施行。制定长江保护法是习近平总书记亲自确定的重大立法任务,为长江永葆生机活力、中华民族永续发展提供法治保障。


    今年7月16日,全国人大常委会长江保护法执法检查组来到湖南株洲,了解贯彻落实长江保护法情况。当地的清水塘老工业区依长江重要支流湘江而建,曾是国家重点建设的老工业基地,一度烟囱林立、厂房鳞次栉比。为保护好一江碧水,当地在进行清水塘整体搬迁改造的同时,同步开展生态修复和环境治理,老工业区通过产业升级改造发生“蝶变”。当地老百姓兴奋地说,清水塘又“清”了!


    十年来,全面依法治国护航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不断开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更加广阔的发展前景,为应对各种风险挑战提供了更加完善的制度化方案。


    ——改革与法治如鸟之两翼、车之两轮。


    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凡属重大改革都要于法有据。”


    监察法的通过,意味着在法治轨道上深化监察体制改革、推动全面从严治党;面对单边主义、保护主义蔓延,中国对外开放没有止步,而是制定外商投资法、海南自由贸易港法,对外开放的大门越开越大;从修改土地管理法到制定乡村振兴促进法,以立法形式确认和巩固改革成果,筑牢人民幸福生活的法治之基……


    在法治下推进改革,在改革中完善法治。


    在习近平法治思想引领下,十年来,立法和改革开放保持“同频共振”,确保经济社会发展既生机勃勃又平稳有序,汇聚起推动保障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强大法治力量。


    ——建设平安中国,筑牢国泰民安的基石。


    治政之要在于安民。


    十年来,人民安居乐业、社会安定有序,续写了社会长期稳定奇迹。


    2018年伊始,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出《关于开展扫黑除恶专项斗争的通知》,一场涤荡黑恶污浊、扫出朗朗乾坤的攻坚战正式打响。


    云南孙小果案、湖南新晃“操场埋尸案”、海南昌江黄鸿发家族涉黑案……一起起陈年积案被侦破,一个个黑恶势力被铲除,一把把“保护伞”被拔掉,让城乡更安宁、群众更安全。


    法治既是建设平安中国的依凭,也是衡量平安成色的尺度。从新时代“枫桥经验”展现历久弥新的魅力,在服务群众、化解矛盾中稳固法治社会的基础,到坚持依法治网,不让网络成为“法外之地”,我国群众安全感由2012年的87.55%上升至2021年的98.62%,十年来始终保持高位,国际社会普遍认为中国是世界上最安全的国家之一。


    平安,已成为中国一张亮丽的国家名片。


    法治中国建设迈出坚实步伐


    “要坚持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


    经国序民,正其制度。


    2020年7月,习近平总书记到吉林考察,第一站就走进丰饶的黑土地:“一定要采取有效措施,保护好黑土地这一‘耕地中的大熊猫’,留给子孙后代。”


    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十五次会议表决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黑土地保护法》,把利国惠民的黑土地特殊保护措施以法律的形式固定下来。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坚持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


    党的十八大以来,国家安全、卫生健康、公共文化等重要领域的基础性、综合性、统领性法律相继制定出台,生态环境、教育科技等重要领域的法律系统全面修订,网络信息、生物安全等新兴领域立法取得突破,国内法治和涉外法治统筹推进……


    越是强调法治,越是要提高立法质量。


    从“大块头”到“小快灵”,统筹运用立改废释纂等多种立法形式,截至2022年6月底,制定修改法律行政法规730余件次,现行有效法律292件,行政法规598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日趋科学完善。


    立良法,更谋善治。


    “宪法的生命在于实施,宪法的权威也在于实施”——


    2019年9月29日,人民大会堂金色大厅。


    新中国成立70周年之际,习近平总书记为国家勋章和国家荣誉称号获得者一一颁授勋章奖章,并同他们亲切握手、表示祝贺,全场响起一阵阵热烈的掌声——这是现行宪法实施以来首次集中颁授国家勋章。


    设立国家宪法日,实施宪法宣誓制度,依法颁授国家勋章和国家荣誉称号,完善国旗法、国徽法、国歌法等国家标志法律制度,实施宪法规定的特赦制度,推进合宪性审查工作……十年来,实施宪法被摆在全面依法治国的突出位置,有力维护宪法法律权威。


    “用法治给行政权力定规矩、划界限”——


    推动“放管服”改革,有了一张张“权力清单”“责任清单”,权力边界清清楚楚,群众看得明明白白;深化行政执法体制改革,执法全过程记录让网友们纷纷为“教科书式执法”点赞,阳光成为最好的防腐剂;开展“减证便民”,推动各地方各部门清理证明事项,有效解决了“奇葩证明”“重复证明”等难题……


    党的十八大以来,法治政府建设扎实推进,人民群众法治获得感不断增强。


    “法治是最好的营商环境”——


    上海某科技企业因广告上一处“无心之失”被举报,最高可罚10万元。市场监管部门调查发现,该公司的行为属于“免罚清单”的相关类型,最终其免于处罚。“‘免罚清单’出台真是一场及时雨,督促我们更好落实合规审查。”该企业负责人表示。


    截至今年7月,上海已推出3份“免罚清单”,通过探索轻微违法行为容错纠错机制,为市场主体创造了更加包容、更加宽容的市场环境。


    依法平等保护各类市场主体产权和合法权益,让市场主体对制度保持预期、对市场保持底气、对事业充满信心;借助数字技术,越来越多的政务服务事项“一件事一次办”“网上办”“掌上办”“自助办”,推动行政机构职能、流程等的法治化再造;2020年1月,《优化营商环境条例》正式施行,标志着优化营商环境制度建设进入新阶段……我国的营商环境全球排名从2013年的第九十六位跃升至最新的第三十一位。


    “司法是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最后一道防线”——


    前不久,北京8家法院同一天集中对15件涉养老诈骗案件进行公开宣判,将一批犯罪分子绳之以法,为被骗群众挽回经济损失1100余万元。


    司法亮剑,公平正义就在群众身边。今年4月以来,为期半年的打击整治养老诈骗专项行动在全国各地迅速展开,有效震慑犯罪分子,让百姓养老钱更安全,让老年人的晚年更安心。


    从以审判为中心的刑事诉讼制度改革,让案件的事实证据经得起法律检验,确保有罪的人受到公正惩罚、无罪的人不受刑事追究,到互联网法院让当事人足不出户就能打官司,将现代科技手段和司法活动深度融合,中国在互联网司法上走在了世界前列,如今社会公平正义的法治保障更加有力。


    法安天下,德润人心。


    “安吉县的做法值得推广。”2020年3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浙江考察时,来到安吉县社会矛盾纠纷调处化解中心,了解群众矛盾纠纷一站式接收、一揽子调处、全链条解决模式运行情况。


    上医医国,“无讼”是中华文明跨越千年的社会理想。2020年11月,在中央全面依法治国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把脉开方:“法治建设既要抓末端、治已病,更要抓前端、治未病。”


    法治社会是构筑法治国家的基础。


    十年来,“七五”普法规划硕果累累,“八五”普法规划扎实推进,全社会法治观念明显提升;公共法律服务网络覆盖城乡,律师、公证员、司法鉴定人、仲裁员、人民调解员等法律服务队伍不断发展壮大,群众享受法律服务更加便捷;法治乡村建设全力推进,从下乡的村(居)法律顾问,到身边的“法律明白人”,村民遇事找法更加触手可及……


    如今,尊法学法守法用法成为全体人民共同追求和自觉行动,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


    德才兼备担重任


    “法律的生命力在于实施,法律的权威也在于实施”


    “人法兼资,而天下之治成。”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法律的生命力在于实施,法律的权威也在于实施。”


    一支什么样的队伍,才能挑起全面依法治国的历史重任?


    2014年年初的中央政法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曾提及一件往事,语重心长。


    上世纪80年代,海南省东方市公安局天安派出所原所长吴春忠不徇私情,亲手将涉嫌违法犯罪的多年好友抓捕归案。


    面对自己的好友,他说:“你是我最好的朋友,但人情大不过法律。公安机关如果不能秉公执法,还怎么取信于民?”


    面对前来为亲戚说情的领导干部,他说:“我要是放过他,就是说假话、办假案。你身为领导,怎么能提出这样的要求?”


    “这就是好样的!”习近平总书记用吴春忠的例子,为政法干警树立了“法不阿贵,绳不挠曲”的榜样。


    公平正义是执法司法工作的生命线。


    “由于多种因素影响,司法活动中也存在一些司法不公、冤假错案、司法腐败以及金钱案、权力案、人情案等问题。”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坚定不移深化司法体制改革,不断促进社会公平正义”。


    党的十八大以来,牵住司法责任制这个“牛鼻子”,司法体制改革啃硬骨头、涉险滩、闯难关,“做成了想了很多年、讲了很多年但没有做成的改革”,真正实现了“让审理者裁判、由裁判者负责”,保证法官、检察官做到“以至公无私之心,行正大光明之事”。


    2020年1月,习近平总书记对政法工作作出重要指示强调,“深入开展政法队伍教育整顿,努力建设一支党和人民信得过、靠得住、能放心的政法队伍”。


    凝心铸魂,淬火砺剑。在2020年开展试点并取得经验的基础上,2021年,一场触及灵魂的全国政法队伍教育整顿全面铺开,迅速掀起一场刮骨疗毒式的自我革命、激浊扬清式的“延安整风”、铸魂扬威式的主题教育。


    清除害群之马、整治顽瘴痼疾、推进建章立制……这次教育整顿标准之高、要求之严、力度之大前所未有,取得了重大成果,重塑了政法铁军忠诚干净担当的时代形象。


    这是人民警察队伍建设史上的里程碑——


    2020年8月26日,人民大会堂北大厅。红色背景板上,“中国人民警察警旗授旗仪式”字样格外醒目。300余名身着警礼服、特警战训服的人民警察身姿挺拔、精神抖擞,整齐列队。


    习近平总书记向中国人民警察队伍授旗并致训词,对人民警察队伍提出了对党忠诚、服务人民、执法公正、纪律严明的4点要求。


    闻令而动!时刻牢记总书记嘱托,人民警察队伍政治生态进一步优化、能力素质进一步提升、纪律作风进一步好转。


    这是广大法学学子心中难忘的记忆——


    2017年的五四青年节来临之际,习近平总书记来到中国政法大学,对青年们寄予厚望:


    “法治人才培养上不去,法治领域不能人才辈出,全面依法治国就不可能做好。”


    “法学教育要坚持立德树人,不仅要提高学生的法学知识水平,而且要培养学生的思想道德素养。”


    遵循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如今法学教育和法学理论研究进一步加强,培养造就一大批高素质法治人才及后备力量。党的十八大以来,共有102.9万人取得法律职业资格,德才兼备的高素质法治工作队伍日益壮大,汇聚起践行法治的强大力量。


    人不率则不从,身不先则不信。


    推进全面依法治国,习近平总书记紧抓领导干部这个“关键少数”。


    2015年2月,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贯彻十八届四中全会精神全面推进依法治国专题研讨班上,习近平总书记上了一堂生动的“法治课”——


    “之前,我们通常提的是学法尊法守法用法,在准备这次讲话时,我反复考虑,觉得应该把尊法放在第一位,因为领导干部增强法治意识、提高法治素养,首先要解决好尊法问题。只有内心尊崇法治,才能行为遵守法律。只有铭刻在人们心中的法治,才是真正牢不可破的法治。”


    特意把“尊法”放在最前面,习近平总书记格外看重“关键少数”对全党全社会的风向标作用。


    党的十八大以来,从党政主要负责人履行推进法治建设第一责任人职责,到建立领导干部干预司法活动、插手具体案件处理的记录、通报和责任追究制度等一系列制度安排……各级领导干部带头尊崇法治、敬畏法律,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的能力不断提高,带动全社会形成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的浓厚氛围。


    全面依法治国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和重要保障,事关我们党执政兴国,事关人民幸福安康,事关党和国家事业发展。


    砥砺十年,习近平总书记定纲指向、运筹帷幄,一笔一画描绘法治中国宏伟蓝图,带领党和人民筑法治之基、行法治之力、积法治之势,向历史和人民交出了一张优异的法治答卷。


    踔厉奋发,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在习近平法治思想的科学指引下,一砖一瓦建设法治中国坚实大厦,必将汇聚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磅礴力量!

    2022-09-14
  • 长征七号A运载火箭成功发射中星1E卫星

    9月13日21时18分,中国在文昌航天发射场使用长征七号改运载火箭,成功将“中星1E”卫星发射升空。卫星顺利进入预定轨道,发射任务获得圆满成功。该卫星主要用于为用户提供高质量的话音、数据、广播电视传输服务。图为长征七号改运载火箭点火瞬间。骆云飞摄


    中新社北京9月13日电(马帅莎)北京时间9月13日21时18分,中国在文昌航天发射场使用长征七号A运载火箭(简称“长七A火箭”或“长七改火箭”),成功发射“中星1E”卫星。该卫星主要用于为用户提供高质量的话音、数据、广播电视传输服务。


    长七A火箭由中国航天科技集团一院抓总研制,是中国新一代中型运载火箭的主力构型。它是在长征七号运载火箭和长征三号甲系列运载火箭三子级基础上、通过组合化设计形成的高轨三级液体捆绑式运载火箭,地球同步转移轨道运载能力不低于7吨,填补了中国运载火箭地球同步转移轨道5.5至7吨运载能力的空白,可适配直径4.2米和3.7米两种整流罩,具备一箭一星和一箭双主星发射能力。


    据一院长七A火箭主任设计师魏远明介绍,本次执行任务的长七A遥五火箭,采用整流罩直径4.2米的构型,全箭高度60.1米,与2021年3月12日发射的遥二火箭高度一致。


    长七A火箭作为中国首型采用助推器与芯一级集束式分离技术的捆绑火箭,相比通常先分离助推器、再分离芯一级的方式,减少了一次分离环节,使火箭捆绑连杆结构更加简化。同时,集束式分离也减少了一个助推器落区,整个组合体都在一个落区内,更加有利于控制火箭残骸落区。


    此次是长七A火箭第四次执行发射任务,火箭状态正在逐步固化,同时为进入高密度发射阶段提前准备。魏远明表示,型号队伍针对火箭技术设计进行了多项优化改进,将发射技术流程由32天缩减至26天。此外,根据高轨卫星整体发展态势,以及高轨卫星配置大尺寸天线的迫切需求,长七A火箭未来还将研制5.2米整流罩的新构型,进一步提高火箭的任务适应性。


    中星1E卫星由中国航天科技集团五院研制,是一颗通信广播卫星,可为用户提供高质量的话音、数据、广播电视传输业务。


    本次发射是长征系列运载火箭的第437次发射。(完)

    2022-09-14
  • 习近平在哈萨克斯坦媒体发表署名文章

    9月13日,在应托卡耶夫总统邀请对哈萨克斯坦共和国进行国事访问前夕,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哈萨克斯坦真理报》发表题为《推动中哈关系在继往开来中实现更大发展》的署名文章。文章全文如下:


    推动中哈关系在继往开来中实现更大发展


    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习近平


    在这美丽的金秋时节,应托卡耶夫总统邀请,我即将对友好的哈萨克斯坦进行国事访问。这是我时隔5年再次访哈,也是第四次踏上这片美丽的土地。哈萨克斯坦有广袤辽阔的草原、壮美巍峨的山河、热情好客的人民,我对这次访问充满期待。


    中国和哈萨克斯坦是山水相连、唇齿相依的好邻居、好朋友、好伙伴,两国人民有着数千年的友好交往史,共同谱写了古丝绸之路贯通东西的壮美诗篇。中国唐代高僧玄奘、明代外交家陈诚等都曾经到访哈萨克斯坦,“东方亚里士多德”阿里·法拉比、“诗圣”阿拜·库南巴耶夫等哈萨克斯坦历史文化名人在中国也为众人知晓,他们的故事至今在两国民间广为传颂。


    今年是中哈建交30周年。三十载风雨兼程,三十载携手同行。两国交往日益密切,合作驰而不息,共同走出了一条不平凡的发展道路。


    ——30年来,中哈关系阔步向前,实现了从睦邻友好到战略伙伴关系、再到永久全面战略伙伴关系的持续推进,树立了独一无二的双边关系定位,打造了相互尊重、睦邻友好、同舟共济、互利共赢的新型国家关系。双方始终在涉及国家主权、安全、领土完整等核心问题上坚定相互支持,始终尊重彼此自主选择符合本国国情的发展道路,始终乐见对方国家发展和民族振兴事业不断取得进步。两国是彼此信赖的朋友和相互倚重的伙伴,两国人民永远肩并肩站在一起。


    ——30年来,中哈合作成就斐然。中国近年来一直稳居哈萨克斯坦最主要贸易伙伴和投资伙伴地位。去年,双方克服新冠肺炎疫情不利影响,双边贸易额重返250亿美元大关,共同为世界经济复苏注入动力。中哈率先开展产能和投资合作,形成涵盖52个项目、总金额逾212亿美元的项目清单,已建成的札纳塔斯100兆瓦风电、江淮汽车生产线、奇姆肯特炼厂现代化改造等大型战略项目,为哈萨克斯坦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强大助力,实实在在造福了两国人民。


    ——30年来,中哈联通畅达四方。两国已成功搭建涵盖公路、铁路、航空、油气管道的全方位、立体化联通网络,正在致力于打造横贯欧亚、便捷高效的陆海多式联运“大动脉”。中哈全部5对公路口岸、2对铁路口岸均已恢复货运正常运行,双方正就增设铁路口岸事宜保持密切沟通。中哈连云港物流合作基地为哈萨克斯坦产品提供了从太平洋扬帆起航的出海口。途经哈萨克斯坦的中欧班列驰骋不息,并不断实现路径多元化,为保障全球产业链供应链稳定作出重要贡献。


    ——30年来,中哈友好深入人心。哈萨克斯坦建有5所孔子学院,中国4所高校设立了哈萨克斯坦研究中心、2所院校开设了哈萨克语专业,中国音乐家冼星海同哈萨克斯坦音乐家拜卡达莫夫的感人故事被搬上荧幕,哈萨克斯坦眼科专家卡培拉别科夫24年如一日在中国黑龙江大庆眼科医院接诊近20万名中国眼疾患者。中哈即将实现互设文化中心,哈萨克斯坦将建成传统医学中心和鲁班工坊,两国人文合作步子越迈越大,人民友好基础越来越牢。


    中哈关系历经风雨考验和岁月积淀,早已坚韧如磐。我们要珍惜这来之不易的成果,踔厉奋发,不断将两国友好事业传承和发扬下去。我此访期间将同托卡耶夫总统就更好发展中哈永久全面战略伙伴关系、推进中哈全方位互利合作深入交换意见,以构建中哈命运共同体为目标和愿景,就携手推进中哈关系作出部署和规划。


    第一,我们要持续发展睦邻友好。高度政治互信是两国关系行稳致远的基石。中方愿同哈方从战略高度和长远角度对双边关系进行顶层设计,保持高层密切交往,加强政府、立法机构、政党、地方各层级交流合作,发挥总理定期会晤机制、中哈合作委员会及各分委会作用,继续在涉及彼此核心利益和重大关切问题上相互给予坚定支持,不断夯实中哈关系政治基础。


    第二,我们要不断深化互利合作。明年是我2013年在哈萨克斯坦访问时提出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倡议10周年。共建“一带一路”从夯基垒台、立柱架梁到落地生根、持久发展,已成为开放包容、互利互惠、合作共赢的国际合作平台,是国际社会普遍欢迎的全球公共产品。中方愿同哈方着眼后疫情时代,继续做共建“一带一路”的先行者,提升投资和贸易便利化水平,充分释放口岸和跨境运输潜力,培育人工智能、大数据、数字金融、电子商务、绿色能源等领域新增长点,着力再打造一批高标准、可持续、惠民生的优质项目,推动双方合作再上一层楼,推动全球发展倡议落地走实,为助推世界经济复苏作出中哈贡献。


    第三,我们要坚定捍卫共同安全。面对错综复杂的国际和地区形势,唯有团结合作,才能共克时艰,破解安全治理难题。中方愿同哈方深化执法、安全、防务合作,以全球安全倡议为指引,践行共同、综合、合作、可持续的安全观,推动落实《“中国+中亚五国”数据安全合作倡议》。合力打击“三股势力”、贩毒和跨国有组织犯罪,保障两国油气管线等大型合作项目和人员安全。坚决反对外部势力干涉,共同致力于实现本地区持久和平和长期稳定。


    第四,我们要全面加强国际协作。双方要密切在联合国、上海合作组织、亚信、“中国+中亚五国”等多边机制内的通力协作,及时就国际治理、粮食安全、能源安全、产业链供应链稳定、地区热点等问题交换意见,反对单边主义和阵营对抗,共同推动国际秩序朝着更加公正合理的方向发展。


    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在即,这是中国共产党在进入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新征程的重要时刻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大会。我们高兴地看到,“新哈萨克斯坦”建设已经全面开启,哈萨克斯坦正在朝着“世界发达国家30强”迈进。中方愿继续同哈方共享发展成果,互鉴发展经验,中国对外开放和友好合作的大门永远向哈方敞开。


    哈萨克斯坦谚语讲,“友谊是永不枯竭的财富”。中方相信,只要双方继续秉持睦邻友好原则,深入开展全方位互利合作,中哈关系就一定会迎来更加辉煌的三十年。

    2022-09-14
  • 65个国家和国际组织将参加2022年服贸会

    本报北京8月1日电(记者贺勇)记者从2022年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倒计时一个月新闻发布会获悉:今年服贸会将进一步提升国际化水平,截至目前,已有65个国家和国际组织以国家名义或总部名义线上线下办展办会;联合国工发组织、世界气象组织等国际组织将设置展览展示、举办论坛会议。同时,组委会将邀请更多服务贸易30强国家和地区、世界500强和行业领军企业参展参会,进一步提升国际化率。


    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由商务部和北京市人民政府共同主办,是全球服务贸易领域规模最大的综合性展会。自2020年提质升级以来,服贸会已成为中国推出重大改革开放政策举措、凝聚全球合作共识、促进国际交流合作的重要平台,中国对外开放的重大展会平台。经批准,2022年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将于8月31日至9月5日在国家会议中心和首钢园区举办。今年服贸会主题为“服务合作促发展绿色创新迎未来”,作为服贸会重头戏,全球服务贸易峰会将邀请外国政要、国际组织负责人线上出席并演讲,交流政策经验,凝聚发展共识。


    2022年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新增国家会议中心二期展览场地,整体展览展示面积达到15.2万平方米。展览分为综合展和专题展,其中综合展设在国家会议中心,设置服务贸易成果专区、国别专区、省区市及港澳台专区,以及年度主题专区;专题展在上届8个专题的基础上,新设环境服务专题,集中展示环境服务领域各类解决方案,助力实现“双碳”目标。此外,今年服贸会还设置了元宇宙体验馆,展示元宇宙、新一代互联网等技术和应用。

    2022-08-03
  • 王勇在防汛抗旱救灾工作视频会议上强调 毫不松懈做好当前防汛抗旱救灾工作坚决守住汛期灾害事故安全底线

    新华社北京8月1日电国务委员、国家防总总指挥王勇1日到应急管理部调研应急值班值守情况并主持召开防汛抗旱救灾工作视频会议。他强调,要全面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防灾减灾救灾的重要指示精神,按照党中央、国务院部署要求,牢牢立足防大汛、抗大险、救大灾,毫不松懈做好当前防汛抗旱救灾各项工作,坚决守住汛期灾害事故安全底线,切实维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和社会大局稳定。


    王勇指出,当前正值“七下八上”防汛关键期,水旱灾害形势复杂严峻。各地区各级防总必须保持高度警醒、时刻严阵以待,严格落实逐级包保责任和巡查值守制度,持续加强监测预警,严密防范暴雨、台风等各类灾害天气,强化中小河流水库、山洪泥石流、城乡内涝、尾矿库淤地坝等薄弱环节安全防范,确保上下游、跨区域信息共享和联防联动,及时组织转移避险、救灾救助,统筹抓好抗旱减灾,最大限度减少因灾伤亡损失。压实抓细汛期安全生产责任措施,全面深入开展安全隐患排查和专项整治,严防各类重特大事故发生,为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营造安全稳定环境。

    2022-08-03
  • 每逢雨季出行难 辽宁庄河邀网友共商方案破解难题

    人民网沈阳8月2日电(孝媛)“每年到了雨季我们几户人家就犯愁,因为河水泛滥,孩子上不了学,大人上不了班……”日前,一位大连庄河的网友在人民网“领导留言板”上留言,反映雨季出行难的问题。


    数据显示,今年6月入汛以来,辽宁降水偏多6成,其中6月降水量为1951年以来历史同期最多,7月降水量为2014年以来历史同期最多。


    从网友提供的照片可以看出,河水已将道路淹没,无法出行。


    针对网友反映的情况,庄河市人民政府在回复中表示,经庄河市长岭镇核实了解,这个路段横穿排水沟,该处地势较低洼,平时可正常通行,当雨量较大时,河水会没过该路段。2022年,长岭镇已将该路段纳入2022年硬化路计划,将该路段设计为过水路面,现已完成前期设计和招投标工作,预计8月份开工,10月份完工,届时该路段通行条件将得到改善。


    为了把实事办到网友的心坎上,长岭镇政府工作人员还邀请网友共同前往该路段,商讨可行的解决方案,并与网友达成一致。对于施工方案,这位网友表示满意。

    -0001-11-30

  • 首 页  上一页   127 128 129 130 131 132 133 134 135 136  下一页    尾 页  

    版权声明: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本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85 8629 6259

    蒙公网安备 15010502001696号 蒙ICP备16001043号-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