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绝“赋蓝码”建议,不给“码上加码”留空间

    据7月31日观察者网报道,近日,关于广东省一位人大代表“对未履行疫情防控个人责任如核酸应检未检人员、疫苗未全程接种人员的健康码赋予蓝码管理”的建议,广东省卫健委回复称,按照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综合组印发的有关规定,健康码作为便利化出行措施,各地要严格健康码功能定位,不得扩大应用范围,切实防止“码上加码”。


    上述建议一出,便引发了普遍关注,也招来普遍反对。对此,当地职能部门不仅作出了积极回应、亮明了态度,并且给出了四点掷地有声的理由,一则,目前国家暂无相关政策支持;二则,会对公民正常活动造成不便,导致群众对政策的不理解、不支持、不配合;三则,会加大基层负担;此外,难以实现精准赋码,可能会造成赋码错误。这说出了公众的心声,重申了反对任性加码的态度,也维护了健康码作为疫情防控重要载体的严肃性、权威性。


    事实上,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早已明确了健康码的使用管理、运行保障和信息安全等各项规定,也再三强调各地应根据不同疫情风险等级对相关人员进行精准赋码,不得“一刀切”“码上加码”,不得擅自扩大应用范围,绝不允许因疫情防控之外的因素对群众进行健康码赋码变码;同时,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国家标准委就此发布系列国家标准,要求健康码对个人信息访问遵循“最小授权”原则……


    如此现实语境下,如果某地能轻易地将健康码由绿变蓝甚至变红,进而影响一部分人的正常出行,显然是值得警惕的。这种试图以行政力量来强制公众做核酸或接种疫苗的苗头,不但有悖健康码赋码原则和政策,而且会影响健康码的公信力、影响整个疫情防控大局。无论如何,这样的想法都应被及时遏制。


    广东回绝“赋蓝码”的建议,传递出科学精准执行国家统一疫情防控政策,严格落实疫情防控“九不准”要求的强烈信号,既做到了避免误伤公众的合法权益,也表明了精准施策、让疫情防控不“跑偏”的态度与决心。这对不时面临“码上”焦虑的公众而言,堪称一颗定心丸。


    换个角度看,此番舆论场上的虚惊一场也是一剂“预防针”,提醒各地,不要私自变通、肢解中央防疫政策,要努力做到全国防疫“一盘旗”,要保持赋码等防疫手段的制度初衷,用实际行动诠释精准防疫。

    -0001-11-30
  • 中国核电世界第一方阵 除了发电,核能还有这么多用途

    近日,国家能源局发布1-6月份全国电力工业统计数据。上半年,全国发电装机容量约24.4亿千瓦,其中核电5553万千瓦,约占2.3%,同比增长6.5%。作为清洁能源的核电,正在中国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


    中国核电发展虽然起步晚,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形成了高水平的工业创新链和产业链,其技术水平和综合实力已经跻身世界第一方阵。近年来,除了生产电力外,核能还应用于城市供暖、工业供汽、海水淡化、合成燃料等诸多场景。


    中核集团旗下中国核电核能开发事业部副总经理于开治接受本报采访时表示,核裂变过程释放出大量热能,可以较好匹配工业生产过程中对高温工艺热参数的需求。核能综合利用,就是契合各类应用场景,或将热能转化为电能或直接提供高温工艺热,通过能量的梯级利用,实现科学用能,有助于提高能源利用效率。未来,核能将从“单一型选手”转向“全能型辅助”,为绿色低碳发展贡献更多“核”力量。


    为工业供汽安全又节能


    用核能烧开水发电,一直是许多网友对核电的有趣比喻,而这种类比也从本质上道出了核电站的发电原理。于开治解释,核电站发电主要是依靠核裂变释放能量,将水加热转化为蒸汽,从而驱动汽轮机发电。这其中,蒸汽不光可以用来发电,在工业生产中同样大有用途。


    5月27日,经过3个月桩基施工建设,第一罐混凝土在田湾核电蒸汽供能项目能源站正式浇筑,标志着全国首个工业用途核能供汽工程——中核集团田湾核电蒸汽供能项目全面拉开建设帷幕。该工程由江苏核电有限公司、连云港市徐圩新区石化基地联合开展,采用中核集团田湾核电3、4号机组蒸汽作为热源,将蒸汽输送至连云港石化产业基地进行工业生产利用,预计2023年底投产供汽。项目建成后年供汽量达480万吨,可实现每年减少燃烧标准煤40万吨。


    “高温高压蒸汽是化工生产不可或缺的要素。目前我国化工行业的工业蒸汽主要来自燃煤电厂或自备燃煤锅炉,采用核能供汽将有效降低能耗、减少碳排放。”中核集团江苏核电维修总经理、工程负责人刘永生说。


    不少人关注,核能供汽的安全性如何保证?刘永生介绍,加热的工业蒸汽经由独立隔离回路输送,从设计源头上确保了核能供汽清洁的安全。整个过程中,只有热量交换,不存在介质的连通,保障核能供汽清洁安全可靠。而且,通过管道预制架空蒸汽保温方案等措施,能控制每公里温度损失小于2℃、压降0.03兆帕(Mpa)以内,有效控制蒸汽长距离传输过程中温度和压力的损失,满足连云港石化产业基地工业用汽需求。


    不只是石化产业,工业用热或蒸汽有着广泛需求。例如,在造纸行业,纸张生产中一些化学药品的加热溶解需要使用蒸汽,加工成型等程序也离不开蒸汽。在纺织印染行业,不论是染色、烘干还是浆纱、印染等步骤,都离不开蒸汽的支持和配合。在橡胶行业,橡胶的压延、硫化、干燥等工艺都要使用蒸汽。在制药行业,制药时需要用大量的工业蒸汽和纯蒸汽对原材料、器械和设备进行高温灭菌,干燥、压片、制粒等工艺也需要蒸汽支持。在有色金属行业,新能源锂电池的制造,同样需要使用蒸汽以保证反应温度。


    就在7月15日,浙江海盐核能供热示范工程(二阶段)工业供热项目顺利开工,预计今年8月底建成,可提供24小时热能供应保障,年工业供热约28.8万吉焦。此举相当于节约标准煤约1万吨,减排二氧化碳排放约2.4万吨,将实现产业发展和节能降碳双赢。今后,越来越多行业将用上核能供的蒸汽。


    为居民供热清洁又温暖


    与为工业提供蒸汽的原理相似,核能也为居民在冬日送去暖气。浙江海盐核能供热示范工程的一阶段便是民用供暖工程。事实上,在去年冬天,中国一南一北两座小城——浙江海盐、山东海阳都已经用上了核能供暖。


    2021年11月9日,海阳提前进入供暖季,新老城区居民用上了核能供热,供热面积达450万平方米。依靠“暖核一号”提供的清洁热量,海阳市告别了延续多年的燃煤取暖历史,成为全国首个零碳供暖城市。


    作为全国首创,核能供热项目并没有现成的经验可以参考,技术攻关的每一步都是在创造历史。“清洁电”能否产出“清洁热”?为积累经验、打造样板,山东核电凝聚了中国核能行业协会、清华大学、电力规划设计总院等“大咖级”专家队伍,对工程可研报告进行评审,经过紧张的质询、讨论,技术方案获得专家一致认可。


    2019年7月10日,海阳核能供热一期项目正式开工,工程内容包括核能供热换热首站建设和15公里主管网铺设,当年9月30日全部完工。2019—2020年的供暖季,海阳市临港、度假区和核电产业园70万平方米共7757户用上了核能供热,整个供暖季运行平稳顺畅,状况良好,用户室温适宜,受到广大用户和社会各界的好评。2020年,山东核电又开启了推进大规模长距离供热的研究工作。2021年11月9日,核能综合利用带来的暖流输送到海阳市的千家万户。


    “刚供暖,家里温度就达到了23℃。”海阳金阳海岸花园小区居民成京增说。有了核能供热,居民住宅的供暖费也由原有的22元/平方米降到21元/平方米。


    紧接着,在2021年12月3日,全国南方首个核能供暖项目——浙江海盐核能供热示范工程一阶段正式投运,供暖面积达46万平方米。海盐核电新村、核电南苑、枫叶新村3个小区的近4000户居民率先“尝鲜”,用上了零碳、清洁、高效的“核暖气”。这也意味着中国南方开启了核能供暖的历史,从此过冬抗寒再也不靠“抖”。


    截至2022年4月,示范项目完成首个供暖季任务,持续安全稳定为近4000户居民供热100天,在供热质量提升的同时,供热价格较过去降低了约1/3。据测算,到“十四五”末,项目全部建成投运后,能够满足海盐约400万平方米供暖需求,相对于南方地区的电取暖方式,每年可节约电能消耗1.96亿度。


    核能供暖不仅清洁,还很安全。“核能供暖是从核电机组抽取部分蒸汽,通过换热站进行多次加热,整个过程只有蒸汽加热水、水加热水两个步骤。”秦山核电党委书记、董事长黄潜说,核电站与用户之间有多道回路隔离,每个回路间只有热量的传递,没有水的交换,更不会有放射性物质进入暖气管道,热水也只在小区内封闭循环,与核电站层层隔离,没有任何接触。


    在秦山核电总经理邹正宇看来,核能供热项目利用秦山核电基地机组冬季剩余热功率,在不影响机组原有发电量和安全性能的前提下,向海盐县公建设施、居民小区及工业园区提供大规模安全、零碳、经济的核能供暖,真正实现了当地居民、地方政府、核电企业及生态环保的多方共赢。


    创新远不止于此。在泳池式研究堆50多年安全稳定运行基础上,中核集团针对北方城市供暖自主开发了一种安全经济、绿色环保的堆型产品——“燕龙”泳池堆。于开治介绍,“燕龙”泳池堆具有固有安全性高、清洁环保、管网适配性强等突出特点。一座400兆瓦的“燕龙”低温供热堆,供暖建筑面积达2000万平方米,可覆盖20万个家庭。


    目前,“燕龙”泳池式低温供热堆示范工程已列入吉林省“十四五”规划。专家表示,在附近没有核电站的一些地区,泳池式低温供热堆非常适合,它的安全系数较高,可以满足一定范围内的供热需求,还可以解决散煤供热带来的大气污染问题。


    多领域应用注入核能力量


    前不久,全球首批商用堆碳-14辐照生产靶件,在中核集团旗下中国核电控股的秦山核电三厂2号重水堆机组入堆,开始商用堆生产碳-14同位素,预计将在2024年开始向市场供货,产量可满足国内需求。这是核能综合利用的又一重要突破。


    什么是碳-14?它可以用来干什么?和我们的生活又有什么关系?原来,自然界中存在的碳,比如常见的石墨、钻石、铅笔芯等,都是碳-12。此外,它还有一些同位素“兄弟”,比如碳-11、碳-13以及碳-14,它们的原子核里都有6个质子,而中子数却不同。碳-12很稳定,碳-14则具有放射性。


    “利用碳-14的放射性进行标记和检测,可以检测幽门螺杆菌、开展药物代谢动力学研究。”中核集团秦山核电高级工程师孟智良介绍,碳-14常常被用作标记物,广泛应用于农业、化学、医学、生物学等领域。比如在农药中加入碳-14,后期通过检测农作物上碳-14的含量,就可以判断出农药的残留量。


    中核集团秦山核电正高级工程师樊申介绍,此前,中国曾采用过用于实验研究的小型反应堆来生产碳-14,但是产量小,生产不连续,无法形成稳定的供应。此次使用商用核电机组,可以长期保持高功率稳定运行,连续生产碳-14。


    “就拿幽门螺杆菌的诊断与追踪来说,目前我国每年的幽门螺杆菌检测需求超过3000万人次,市场不容小觑。”于开治表示,中核集团在医用同位素生产方面取得的重大突破,将有效解决和缓解国内碳-14同位素供给问题,为建立稳定自主的医用同位素供应保障体系、提升人民健康水平作出新的贡献。


    除了充分利用现有核电机组开展核能综合利用外,中核集团还通过科技创新,积极研发先进核能系统,拓展更多核能综合利用的新场景。例如,2021年7月13日,中核集团海南昌江多用途模块式小型堆科技示范工程正式开工建设,成为全球首个开工的陆上商用模块化小型堆。


    于开治介绍,“玲龙一号”(ACP100)技术,是中核集团通过10余年自主研发并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多功能模块化小型压水堆堆型,特点是小型化、模块化、一体化、非能动,可以作为清洁的分布式能源,在供电的同时可满足海水淡化、区域供暖、工业供热(冷)等多个领域应用需求。


    在中国核学会理事长王寿君看来,核能既具有可再生能源的零碳排放特性,又延续了化石能源不间断稳定服役的特点,贴合大宗制造工艺的能源需求,应充分发挥大型压水堆、高温气冷堆、模块化小堆、低温供热堆等各自优势,紧密结合用户侧综合能源消费需求,建立集供电、居民供暖、工业供汽、制氢、海水淡化、同位素生产等为一体的多能互补、多能联供的区域综合能源系统,为未来中国绿色低碳发展注入核能力量。

    -0001-11-30
  • 为灵活就业者织密社保安全网

    近日,媒体报道了一位音乐教育专业学生,毕业后成为一名在线钢琴陪练,一次小手术花费了万余元,让没有医保又刚毕业的她顿时捉襟见肘。更早些时候,还有新闻报道了从事外卖配送的骑手,在送单时发生交通事故,由于没有缴纳社会保险,高昂的医药费也让该骑手的家庭陷入困境。


    外卖配送员、快递员、网约车司机、互联网营销师……近年来,随着平台经济的迅速发展,催生了大量新行业新业态新商业模式,这些领域的劳动者数量大幅增加。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我国灵活就业人员已超2亿人,群体十分庞大。然而,从社会保障方面来说,灵活就业人员由于缺乏固定、正式的用人单位,因而大多没有签订正式的劳动合同,在社保参保方面还存在诸多限制,许多人仍徘徊在职工社会保障体系之外。


    社保是劳动者工作生活的安全绳。随着社会就业形态的多样化,灵活就业人群快速增长,“支流”逐渐壮大为“主流”,如何维护这个群体的社保权益,不仅是一个理论问题,更是一个现实难题。在今天的中国,每个城市的道路上都能见到风尘仆仆的外卖配送员,每个小区都活跃着快递小哥的忙碌身影,他们风里来,雨里去,不仅辛苦,而且往往面临更大的安全隐患。只有为他们织密社会保障网,灵活就业的“新赛道”才能更有吸引力,这也是一个更有包容性的社会保障体系的题中应有之义。


    灵活就业是吸纳就业的“蓄水池”,在经济形态大调整、劳动者就业观念大变革的时代下,灵活就业未必就低人一等。但从社会保障的维度看,灵活就业欠的账还不少,该补的课还有很多。比如,传统行业中用人单位为劳动者分担了一部分社保缴费,灵活就业者在参加社保时这部分缴费是该由个人承担还是由平台分担?如果由个人承担,这无疑将加剧灵活就业者的社保负担,进而会降低参保积极性;但若由平台分担,因各种平台商业模式之间的差异性又很难做到统一。


    对灵活就业群体而言,各种不同职业之间的社保侧重点也有不同。快递员、外卖配送员、网约车司机等工作流动性强,工作期间的交通意外风险大,亟需社保覆盖范围进一步扩大。


    当前,海南省已经率先允许用工灵活、流动性大的基层快递网点优先单险种参加工伤保险,将基层快递网点中不完全符合确立劳动关系但企业对劳动者进行管理的,从事快递收寄、分拣、运输、投递、查询等服务的从业人员,纳入工伤保险保障范围。这正是纾解了相关行业从业者的燃眉之急。


    灵活就业与新经济相伴相生,新经济前景无限,灵活就业就注定会葳蕤蓬勃。我们要多渠道强化对灵活就业的社会保障网覆盖,同时引导和鼓励平台企业通过购买人身意外、雇主责任等商业保险,提高灵活就业者的劳动保障水平,这是对每一个劳动者的担当和负责。

    -0001-11-30
  • “新时代的兵”有多飒?光明网、科普中国推出国防教育系列动画

    陆军特战队“牛”在哪儿?什么是“蓝盔部队”?住在“龙宫”的潜艇兵如何生活?在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95周年之际,光明网、科普中国联合推出《我是新时代的兵》国防教育系列动画,通过一个个鲜活的新兵种形象,讲述新时代中国军人的故事。


    《我是新时代的兵》系列动画选取了陆军特种兵、空降兵、海军航空兵、装甲兵、空军航空兵、地空导弹兵、潜艇部队、雷达兵、维和部队、工程兵等10个独具特色、备受关注的新兵种。他们能战于天、善攻于地、潜行于海,通过系列动画,广大青少年可以全方位、多角度了解人民军队的最新发展情况。


    “新时代的兵”有多飒?光明网、科普中国推出国防教育系列动画


    值得一提的是,系列动画搜集了大量资料,以各兵种有代表性的强军人物为原型,用第一人称的方式,再现中国军人本色,重温属于他们的珍贵时刻。其中,有被表彰为陆军“四有”新时代革命军人标兵的刘近、“雷神”突击队原队长史建强、在岩层深处书写“掘进人生”的沙子呷等强军路上的尖兵……无论是在大漠高原、雪域边疆,还是蔚蓝深海、万里长空,英勇的人民军队踏平坎、踏破荆棘,从高空纵跃、在泥沼鏖战,凭借不可磨灭的意志,汇聚成了一股不可战胜的力量。


    九十五载峥嵘岁月如歌,九十五载征途气势如虹。光明网科普顾问、中国军网原主任编辑费伯禹表示,用动画介绍、宣传我军军兵种部队强军模范人物,融国防教育与科学普及于一体,是一种新形式、好形式。广大青少年读者通过对强军模范人物的学习和了解,可以有效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将强军模范人物塑造为人生偶像并追随,改变他们的人生志向和轨迹。


    “希望通过这种宣传,使广大读者特别是青少年读者认识到,好男儿志在军营,志在沙场,一个国家的繁荣和安宁离不开强大国防力量的支撑,了解军队、献身国防是每一个青年的法定义务和责任担当。”费伯禹说。

    -0001-11-30
  • 为烈士寻亲为天地铸魂——井冈山市委市政府、井冈山报社与光明日报联合启动神山村烈士寻亲活动

    五百里井冈,翠竹英挺!井冈山市茅坪镇神山村就坐落在莽莽竹海里。


    村头一座草木葳蕤的小山包上,无名野花静静绽放,微风中轻轻摇曳着。你知道吗?野花丛中,长眠着井冈山斗争时期牺牲的7位红军烈士。


    像革命年代的很多英烈一样,他们没有留下姓名、籍贯……但留下了口口相传的故事,留给了乡亲们最为珍视的红色记忆。


    7月21日,光明日报头版头条推出长篇报道《神山村三日》,其中关于7位无名烈士的内容,牵动了无数读者的心!


    为了告慰烈士英灵,让忠魂找到回家的路,唤起全社会对革命先烈的尊崇与热爱,井冈山市委市政府、井冈山报社、光明日报社于近日联合启动“为烈士寻亲,为天地铸魂”活动。


    我们走访了神山村多位村民、查阅了多种史料、并请教了井冈山数位党史专家,可大致还原当年烈士牺牲时的情形——


    1927年10月上旬,毛泽东率部抵达茅坪。随着战斗日趋激烈,部队伤病员逐渐增多。在边界地方党组织的帮助下,工农革命军在茅坪攀龙书院建立了红军医院,来自神山村的“中草药医生”赖章达、赖文邦、赖干华、赖光庭等参加了医院工作。


    为保证医院有效运转,红军在神山村清水庵设立了储存药材的机构,被百姓们称为“红军药库”。清水庵药库的设立,不但供给了药材,也为伤病员们提供了暂时的治疗、休养场所。


    1929年1月初,湘赣两省国民党军对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发动第三次“会剿”。在激烈的反“会剿”战斗后,很多红军战士受了伤。


    据《宁冈苏区志》记载:“团县委率一个武装班,迅速赶到源头,相机营救在黄洋界遭重围的脱险人员……陆陆续续在桃寮、神山等地找到失散红军50余人。”


    红军来到神山村后,将伤病员安置在当地祠堂和一栋民宅中。据这栋民宅主人的孙辈赖福洪回忆,奶奶告诉他,那时“祠堂地上躺满了伤病员,家里也住满了。村民们都很关心这些战士,时不时会来探望,送些吃的”。


    偏僻的小山村缺衣少食,又处于国民党严密的经济封锁中,药品、医疗器械十分紧缺。在村民们的悉心照料、赖章达等人的尽心医治下,大部分伤病员渐渐康复,但其中7位重伤员,不幸牺牲。


    村民们竭尽所能地将烈士体面安葬——凑齐最好的木板,为7位烈士制了棺材,安葬在村里一座小山上……


    93年过去了,今日的中国,海晏河清,人民安康。神山村一座座新农舍、一辆辆小轿车和村民们一张张笑脸,告慰着先烈们的英灵。抚今追昔,饮水思源,那些为我们洒下热血、献出青春的先烈,无时无刻不让人萦心牵怀!


    近日,在掩埋烈士遗骨的山岗下,为烈士们新建的陵墓已经落成。灰色大理石石碑庄严肃穆,上书“红军烈士之墓”六个金色大字;墓碑前的黑色石板上,镌刻着7位烈士的事迹简介。


    为了进一步查明这些烈士的身份,井冈山市开展了大量史料查证、考察研究工作。由于参加第三次反“会剿”战役的大部分战士来自平江起义的红五军、莲花县独立团以及铜鼓、安福农军和附近赤卫队,查找范围大致可以圈定。


    为国捐躯终不悔,追思先贤有后人。我们热切期望,各界热心人士、公益组织等加入“为烈士寻亲,为天地铸魂”的队伍中来,为我们提供线索、和我们一起找寻,让英烈之魂得以归根,让红色血脉赓续不断……

    -0001-11-30
  • 国际奥委会主席巴赫致函总台台长 祝福总台员工中秋快乐

    央视网消息:在中华民族传统节日中秋佳节到来之际,国际奥委会主席巴赫向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发来亲笔信函,感谢总台对奥林匹克运动的支持与承诺,并以中文和英文祝福总台全体员工节日快乐!

    在给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台长慎海雄的信函中,巴赫主席说,在这个秋高气爽的收获时节,中国人民即将迎来中秋佳节,请允许我借此机会对中央广播电视总台长期以来给予奥林匹克运动的支持与承诺表示衷心感谢,祝愿总台每一位员工中秋快乐、万事如意。

    中秋节前夕,慎海雄台长向巴赫主席致以佳节问候,并表示总台将继续以更富创新性的制播技术和传播理念,展现奥运魅力和体育风彩,为奥林匹克运动的发展和奥运精神的弘扬作出更大贡献。



    此前,国际奥委会主席巴赫致函祝贺总台成为2024年巴黎奥运会赛事制作机构。总台将承担羽毛球等4项赛事信号制作,成为巴黎奥运会上承担公用信号制作项目最多的国家广播电视台。

    2022-09-11
  • 喜迎二十大 | 内蒙古:奋力建设北疆亮丽风景线

    金秋时节,地处祖国北疆内蒙古自治区的各族干部群众感恩奋进,热切期盼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鲜红的党旗、牧民的笑声……近日,在乌拉特草原深处的一顶蒙古包里,气氛温馨而热烈,乌拉特后旗呼和温都尔嘎查党支部正在开展“喜迎二十大永远跟党走”主题党日活动,党员和牧民们围坐在一起,畅谈今年的飞播造林成果,部署秋冬季的草原保护工作。



    2021年7月11日拍摄的内蒙古乌拉特草原。新华社记者李云平摄

    “喜迎二十大,关键在行动。这几年,嘎查每年恢复草场两三万亩;保护草原生态,我们还要继续努力。”蒙古族牧民孟克毕力格说,“黄沙变绿是汗水换来的,作为一名党员,我会继续守好这片草原。”

    从茫茫林海到辽阔草原,从山峦碧波到戈壁荒漠,横跨“三北”的内蒙古生态环境明显好转,实现了“沙进人退”向“绿进沙退”的重大历史转变,全区草原综合植被盖度达到45%,比2012年提高5个百分点。



    2022年7月25日,打草机在呼伦贝尔草原上打草(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彭源摄

    “筑牢祖国北方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建设国家重要能源和战略资源基地”“巩固发展民族团结大局”“把祖国北疆这道风景线建设得更加亮丽”……习近平总书记的一系列重要指示,始终激励着内蒙古各族干部群众团结一心,苦干实干,以实际行动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2022年7月7日拍摄的内蒙古满归贝尔茨河国家湿地公园夏日风光(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贝赫摄

    中秋节当天,科尔沁右翼前旗科尔沁镇上的“番茄集市”热闹非凡,农户们吆喝着售卖沙果月饼、番茄、葡萄、笨鸡、山货等产品。



    2021年8月31日,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松山区临潢家园社区的一名居民(右二)为民族技艺传承班学员讲解编织技巧。新华社记者贝赫摄

    不久前开业的这个集市由蒙古族返乡创业大学生齐晓景创办,为当地包括300多户脱贫户和低保户在内的农户们搭建了农产品自产自销的平台,来自汉族、蒙古族、满族、达斡尔族等5个民族的农户互帮互助,共同为创造幸福生活而努力。

    “赶在这个时间开张,也是想在党的二十大召开前夕,为各民族乡亲过上更加富裕的生活增添一个新的平台。”齐晓景说。

    习近平总书记要求,坚定不移走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导向的高质量发展新路子。近年来,内蒙古各地以新发展理念为指引,纷纷探索适合本地实际的高质量发展新路子。



    2022年8月2日,工人在内蒙古乌兰察布市运达风电有限公司厂房里检查产品质量。新华社记者李志鹏摄

    在伊金霍洛旗,内蒙古首家零碳产业园的施工现场,塔吊林立、马达轰鸣,一派繁忙景象,现场立着“攻坚一百天,献礼二十大”的宣传板。

    今年4月,这家产业园的一期项目投产,已有隆基、华景等一批新能源项目落地,未来将实现风电、光伏和氢能的互补,最终达到100%的零碳能源供给。



    2021年7月13日在内蒙古鄂尔多斯市伊金霍洛旗拍摄的天骄绿能50万千瓦光伏发电项目(无人机照片)。该项目是采煤沉陷区生态治理光伏发电的示范项目。新华社记者刘磊摄

    项目负责人范奉斗说:“我们要以实实在在的行动为内蒙古打造绿色新能源基地作出贡献,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入秋,内蒙古大兴安岭林区叠翠流金,这是我国面积最大的国有林区。晨曦中,内蒙古森工集团根河森工公司乌力库玛林场巡护员耿洪广爬上一处山坡,望着起伏的松涛,他的心情特别愉悦。

    随着生态养殖、种植、旅游、碳汇等产业蓬勃发展,茫茫林海正日益成为“金矿”“银库”,带动林场职工收入水涨船高。“去年公司为一线管护人员每月增加了400余元收入,管护站也进行了修缮,配备了电视等生活用品。”



    2022年7月29日在内蒙古自治区旅游那达慕开幕式上拍摄的马队。新华社记者王泽聪摄

    “党的二十大快召开了,工友们都很振奋。相信林区的山山水水会变金变银,我们将与全国人民一道共同努力,奔向现代化,实现共同富裕。”耿洪广对未来充满憧憬。

    2022-09-11
  • 我在草原守边关

    10日一早,听到由远及近的马达声,移民管理警察格日乐吐和李阳就知道,这是牧民护边队的护边员来了。

    格日乐吐、李阳是内蒙古自治区阿拉善盟额济纳边境管理大队温图高勒边境派出所的民警,他们的老家都在千里之外的地方。中秋节假期,他俩都将在苏海尚德抵边警务室的值班工作中度过。

    苏海尚德抵边警务室很“孤独”,方圆20公里内无人居住。





    苏海尚德抵边警务室。(受访者供图)


    每日巡查边境,是在这个警务室值班最重要的工作。整理警服、检查装备、发动汽车,一支由移民管理警察和牧民护边员组成的4人小组开始了巡查工作。在一处重点巡查区域,车辆停下,车后的滚滚黄尘立即尾随而来。“前面没路了,这个区域必须徒步巡查,巡查完了回来再继续赶路。”格日乐吐边走边说。

    徒步巡查的路上,经过一处制高点,李阳借着手机还有微弱的信号,给远在山东烟台的家人拨通了电话。“爸妈,晚上回到警务室,手机就没信号了,祝你们中秋节快乐。今年过节回不去家,你们照顾好自己。”

    “每逢佳节倍思亲,但守边护边没有节假日,边境管理区一天也不能没人巡查。”结束与家人时断时续的通话,李阳说,“守护好边境管理区,这是移民管理警察的重要使命。”

    内蒙古有着4200多公里的边境线。中秋正是团圆时,但在这八千里北疆,4000多名移民管理警察、1500多名护边员活跃在广袤草原、苍茫林海和大漠戈壁,用自己的实际行动为国守边。

    二连浩特口岸是中蒙最大的陆路口岸,在这里也有一群“守边人”,工作在铁路站场和沿线,保障出入境中欧班列畅通。

    今年中秋节,中国铁路呼和浩特局集团有限公司二连车站调度车间主任云志俊,又是在工作岗位上度过的。工作25年来,他已记不清有多久没在家过节了。“工作岗位特殊,我们要全力做好中欧班列的运行保障。”云志俊说。

    从负责列车调动的制动员、连接员,到指挥车辆调动的调车长,再到如今负责中欧班列运输组织的调度车间主任,云志俊几乎把二连车站与调车有关的工作全部干了一遍。同事说他“脑子里好像存着一幅完整的车站场站图”,车站里每一条线路、每一个作业场的情况都熟记于心。





    云志俊(左一)在盯控中欧班列运输组织。(受访者供图)


    “前段时间二连浩特市突发疫情,但对于中欧班列运行的保障工作一刻也没有放缓。”云志俊说,“我们一定会脚踏实地做好本职工作,让每一趟中欧班列都能高效装卸、快速通关。”

    云志俊和同事们的辛勤付出,让二连浩特铁路口岸出入境中欧班列的调度运行更加科学有序。如今,经由二连浩特铁路口岸出入境的中欧班列运行线路由2条增加至58条,连接德国、波兰、蒙古国等10多个国家的60多座城市。截至9月8日,二连浩特铁路口岸今年累计接发中欧班列1662列,呈稳步增长态势。

    距离二连浩特铁路口岸十几公里外的一家隔离酒店内,执勤民警董彬正在挨个房间为隔离人员配送食品和药品。“有的隔离人员肠胃不好,吃饭想换换口味,有的老人降压药吃完了,我们根据不同需要进行分类配送。”董彬说着话,防护眼镜内又爬满了水珠。

    从7月31日至今,董彬和同事们已连续40余天坚守在二连浩特市疫情防控一线。中秋前夕,他在朋友圈写下一段话:莫道一年久,月下又中秋,边城的每个人都在各自的岗位上坚守,于隔离点借一缕秋风,给大家送去问候。

    董彬说:“大家同心协力,一定能早日战胜疫情,早日回家团圆。”(记者张丽娜、刘懿德、朱文哲)

    -0001-11-30
  • 中央宣传部、教育部发布2022年“最美教师”先进事迹

    新华社北京9月9日电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发掘宣传基层优秀教师典型,展示广大教师时代风采,大力弘扬尊师重教良好风尚,在第三十八个教师节到来之际,中央宣传部、教育部向全社会公开发布2022年“最美教师”先进事迹。


    熊有伦、牛雪松、周荣方、李建国、何燕、蒙芳、陈炜、韩龙、祝响响、管延伟等个人和高校银龄教师支援西部计划教师团队,都是来自教育一线的教师和群体。他们中既有坚守在边远艰苦地区的乡村教师和支教教师代表,又有职业教育中达到国家技能大师水平的“双师型”教师典型;既有优秀退役军人到欠发达地区担任乡村教师代表,又有在体育教育领域默默奉献培育为国争光运动员的教师典型;既有深受大学生喜爱的思政课教师代表,也有致力于核心技术自主创新的高精尖教师典型……他们涵盖了高教、职教、基教、幼教、特教等各级各类教育,师德表现和教书育人实绩突出、事迹感人,具有广泛的代表性和示范性,充分展示了教师队伍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的良好精神风貌。


    发布仪式在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举行,现场播放了“最美教师”先进事迹的视频短片,从不同侧面采访讲述了他们的工作生活感悟。为宣传学习“太空授课”对广大青少年科技教育的重要意义,今年“最美教师”还推选了“最美太空教师”中国航天员中心王亚平航天员为特别致敬人物。中宣部、教育部负责同志为他们颁发“最美教师”证书。


    “最美教师”获得者表示,他们将不忘立德树人初心,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使命,自觉践行“四有”好老师标准,努力成为“经师”和“人师”相统一的“大先生”,着力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广大师生表示,这些“最美教师”扎根讲台默默奉献,把满腔热情和全部精力献给教育事业,彰显了新时代人民教师的理想情操、高尚师德和人格魅力,必将激励全体教师学习最美、争当最美,更好担起学生健康成长指导者和引路人的责任,努力培养出更多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为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作出新的更大贡献,以实际行动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2022-09-10
  • 当中秋遇上教师节

    中秋节与教师节时日相近——实际上,国庆节也与之相近;但今年两节重合,十分难得,据称这种“巧合”本世纪仅有三次。媒体编辑让我谈点想法,我马上想到了“天地君亲师”五个字,中秋关乎其中的“亲”,教师节关乎其中的“师”。


    古代家户多在中堂正中立一牌位,上书“天地君亲师”五个字。祖先牌位一般只在祭祀时才请出来,天地君亲师的牌位却是常年供奉的。民国建立,帝制改为共和,“君”字也就相应地替换为“国”字。前些年到南方,在一些老屋子的中堂,仍可看到其遗迹。


    不要小看这个牌位,它简明而准确地体现了中国宗教的基本结构和根本精神。我新近出版的《中国之道:信仰、人生与制度》一书,通过解读经典和中西比较,对此进行了比较充分的讨论。作为应景文字,这里只简单谈谈“亲”与“师”。


    首先要从天、地说起。据经史典籍记载,五帝中的颛顼“绝地天通”、帝尧“钦若昊天”,奠定了中国宗教体系的中心——敬天。“唯天为大”,天的位置相当于西方多神教的主神,但没有人格。孔子对子贡说的一句话很好地说明了天的属性:“天何言哉?四时行焉,百物生焉,天何言哉?”天是在四时流转之中生生不已的万物之全体,这样的天当然没有人格,不说话——从而与西方的人格化神灵截然不同。


    天不言,人要把握天道,惟有“观乎天文”。所以,中国人最重视“天学”,帝尧时代就“历象日月星辰,敬授民时”,通过观测天象,把握“天时”。敬天,必须顺天而生,落实为依时而生,节日便由此而来。中国的节日,普遍根据天时确定,与西方节日有很大不同。中秋节即是如此:冬至、春分、夏至、秋分这四时把一年等分为四节,人们最早在秋分这一天祭月,后改为八月十五。








    安徽省阜阳市举办“祭月还古韵、铁花庆中秋”活动。翰墨摄


    敬天的宗教精神,也赋予中秋节以家人团圆之意。天生万物,其中包括人,人在天地之中生生不已,这是天道最为亲切的体现。因此,在中国文化中,家具有崇高的神圣性。如《孝经》所言:“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人的生命得自父母;孔子曰:“子生三年,然后免于父母之怀”,人生而弱小,必须由父母养育才能存活。父母是子女的创生者,不是相互算计的契约关系,也不是庸俗的养活与被养活的关系,而是生存本体论意义上的生命之源与流的关系。曾子说:“身也者,父母之遗体也”,父母的生命遗留在子女身上,三者构成了家。家人的生命连为一体,互为不分彼此的“亲”人,天然地相亲相爱。


    基于敬天的精神,中国古代圣贤肯定了“亲”这一点,将其确立为最基本的伦理规范。大多中国传统节日服务于这一大义,创造出家人团聚、相亲相爱的时机和礼仪,中秋是其中之一。分散在一年四季的节日,总是催我们回家,看望父母,祭祀祖先,与兄弟姐妹团聚,与亲人相亲相爱。


    子女的身体延续了父母的生命,当然“不敢毁伤”;父母希望孩子“立身行道”,因而重视子女教育——在世界各文明中,中国父母最为重视子女教育,自古如此。


    父母可以教给孩子生活常识,但人生和社会的“大道”还得靠“师”来教。师在中国社会中的角色类似于神教文明中的牧师、教士,获高度尊重。孔子被尊为“至圣先师”,自古以来受到官方、民间的广泛祭祀。从唐代开始,各地建立文庙祭祀孔子,并逐渐加上他的杰出弟子和后世最卓越的大儒,他们是天下人之大师。唐宋以来,每年仲春、仲秋上丁日的祭孔仪式最为隆重,相当于教师节。1985年确定9月10日为教师节,与夏历仲秋上丁日倒也相差不远。


    至于师之教化,可以用四个词概括:敬天、忠君、孝亲、成人。敬天、孝亲的重要意义,上文已解释了。忠君同样至关重要,因为“君者,群也”,其作用是合群,把无数相互离散之人组织成一个国家,并发挥领导作用,使成员避免相互战争的“丛林状态”,集体生产公共品,从而延续生命,改善境遇,且生生不已。看当今世界贫穷落后国家的情形就能明白,一个组织良好的国家对人民的生存和发展是何等重要。因此,忠君是人间至关重要的伦理规范——在今天就是爱国,维护社会政治秩序的稳定。一个人知道了敬天、爱国、孝亲的规范并身体力行,就逐渐成长为道德自主而勇于承担责任的人。


    这里倒是可以观察、思考一下,今天的师是否有如此角色意识?相信很多人不甚满意。这是我们面临的大问题。不过近些年情况有明显好转,尤其是在世界格局变化和美国相对衰落的背景下,西式教育的光环在世界范围内日趋暗淡,中国的教育体系快速地中国化,学校中的师将有越来越明确的文化自觉,教孩子敬天、爱国、孝亲、成人。


    按现在的法定节日安排,教师节、中秋节、国庆节是前后脚的,这是历史演变的偶然结果,也蕴含着深刻的文明意义,体现中国文明可大可久的根本规范:亲亲,爱国,尊师;三者又统于敬天。据此,人们的日常生活也有了神圣的意味:尊师而知“道”,可以“下学而上达”;家在国之中,国祚绵长,文明悠久,则家得以不朽;亲亲、孝亲、祭祀祖先、抚育后代,个体的生命就可生生不已于天地之中而不朽。(完)

    2022-09-10
  • 月亮上真的有“嫦娥”!中国首次发现月球新矿物

    这个新矿物是如何被发现的?为何被命名为“嫦娥石”?中新网记者近日采访了发现“嫦娥石”的核地研院科研团队,一探究竟。


    从14万个颗粒中发现月球新矿物


    2020年12月17日,我国嫦娥五号月球探测器携带1731克月球“土特产”成功返回地球,这是时隔40多年后人类再次采集月球样品,也使中国成为第3个成功采集月球样品的国家。


    2021年6月,嫦娥五号月球样品向全社会开放申请。核地研院是首批获得月球样品的13家研究机构之一,先后有3个课题获得批准,分别是“嫦娥五号月球样品聚变核能核素(3He)研究”、“嫦娥五号月球样品铀(钍)核能核素及同位素研究”以及“月球核能元素铀系核素研究及意义”;目标是开展自主月球裂变、聚变资源基础地质研究,为月球演化和月球资源评价提供重要基础数据。


    在对第一批获得的月壤粉末样品进行矿物学研究的过程中,核地研院科研团队发现了新矿物的线索。当时它是一个10微米左右的颗粒,和辉石交互共生在一起,无论实验手段还是后期的数据处理都没有办法把辉石剔除干净,因此一直没有获得理想的结构数据。


    在申请到第二个月壤样品后,科研团队统计了样品靶上14万个颗粒,找到了一些新矿物的踪迹,但有希望测到单晶结构的只有一颗,而这一颗还裂成了三小块。最终团队使用聚焦离子束电镜切出了一颗10*7*4微米的纯的单晶颗粒,也就是普通人头发丝平均直径十分之一不到的大小。


    科研人员随后将颗粒转移到单晶衍射仪上收集衍射数据,最后解译出新矿物的晶体结构。他们对新矿物进行了拉曼光谱分析、晶体光性描述、物理性质计算等,通过系统详尽的矿物学研究确定其为一种从未被发现过的新矿物。


    命名为“嫦娥石”致敬中国航天


    这个全新的月球矿物被命名为“嫦娥石”,其英文名为Changesite-(Y),由change(嫦娥的汉语拼音)+s+ite(英文后缀,表示矿物)+Y(特殊成分后缀)组成。


    “嫦娥石”发现于嫦娥五号月壤的玄武岩碎屑中,是新的磷酸盐矿物,属于陨磷钠镁钙石(Merrillite)族。理想化学式为(Ca8Y)□Fe2+(PO4)7,晶体结构属三方晶系,空间群R3c。颗粒约2~30微米,呈微小柱状,伴生矿物有铁橄榄石、单斜辉石、钛铁矿、钙长石、斜锆石、方石英、陨硫铁和玻璃等。


    核地研院科研团队撰写研究报告提交给国际矿物学会新矿物分类及命名委员会。2022年8月,国际矿物学会新矿物分类及命名委员会全票通过了嫦娥石研究报告并颁发批准函。





    经来自多个国家的20位矿物学家评审,由核地研院月壤研究团队申报的新矿物——嫦娥石(Changesite-(Y))于2022年8月3日获得国际矿物学会(IMA)新矿物分类及命名委员会(CNMNC)正式批准,批准号为IMA2022-023a。


    核地研院科研团队介绍,之所以命名为“嫦娥石”:一是纪念嫦娥工程首次取回样品;二是发音更加接近中文嫦娥石发音,对外国人发音也友好;三是“S”均是中文“石-Shi”和英文“石-Stone”开头的第一个字母,“石”通常是大众对“矿物岩石”的总称;四是名称Changesite可分成Change(嫦娥)和site(地址),可理解为嫦娥居住地,即月球,又可解释为嫦娥5号月球落地点;五是名称也可理解为Change(改变)和site(地址),可引申为此次落月地点与之前Apollo(美国)和Luna(俄罗斯)都不同。将新矿物命名为“嫦娥石”表达了科研团队对中国航天和中国深空探索事业的致敬。(完)

    2022-09-10
  • 中秋巧遇教师节,思念与感恩撞个满怀

    有一种团圆,叫“中秋”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有一种思念,叫“中秋”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当中秋节遇上教师节


    两样情怀,一轮明月


    在这个特殊的日子里


    祝大家中秋节快乐


    同时也对所有


    辛勤付出的老师们


    说一声


    教师节快乐,您辛苦了


    中秋节和教师节来临,巧合的是,两节同时出现在9月10日这一天。天文科普专家表示,这两个节日出现在同一天,这种“巧合”本世纪仅有三次,实属罕见。


    中秋节与教师节上演“喜相逢”,中国天文学会会员、天津市天文学会理事赵之珩解释说,依据太阳变化规律制定的历法称之为阳历,而根据月亮变化规律制定的历法称之为阴历,结合此二者所制定的历法即为阴阳历。我国传统的农历就属于阴阳历。中秋节是在每年的农历八月十五这天,是属于农历的节日。


    教师节是在1985年才开始设立的,日期固定在每年公历的9月10日。2022年9月10日是我国第38个教师节。天文年历显示,本世纪100年中,中秋节和教师节在同一天的年份仅有三次,分别是2022年、2041年和2079年。


    今年十五的月亮十五圆


    中秋赏月正当时


    天文科普专家介绍,今年中秋是“十五的月亮十五圆”,月亮最圆时刻为当天17时59分


    傍晚时分,一轮圆月升起,是赏月最佳时刻


    中秋夜晚,河南东部、东南部地区,云量较少,皓月当空,能够清晰地看到天空中“白玉盘”般的圆月;


    西部地区阴雨在线,圆月难觅;


    其他县市彩云相伴,月亮时隐时现,增添一份神秘感。


    中秋小长假,哪些地方会成为热门出行目的地?预计在全国热门赏月胜地中,杭州西湖、上海外滩和苏州周庄古镇排名前三。此外,舟山普陀山风景名胜区、佛山欢乐海岸PLUS、无锡太湖鼋头渚、五台山、湘西凤凰古城、泰山和北京的古北水镇也都是上佳的中秋赏月胜地。提醒市民及游客夜晚出行赏月,一方面要关注天气变化,注意保暖;另一方面要关注当地防疫政策,注意个人防护,出行佩戴口罩,保持安全距离。

    2022-09-10

  • 首 页  上一页   128 129 130 131 132 133 134 135 136 137  下一页    尾 页  

    版权声明: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本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85 8629 6259

    蒙公网安备 15010502001696号 蒙ICP备16001043号-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