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北京明年起不再设置职工医保门诊最高支付限额

    新华社北京8月19日电(记者陈旭)记者从19日召开的北京市推进门诊共济保障机制改革新闻通气会获悉,为落实国家关于门诊共济保障机制改革的要求,北京市医疗保障局近日印发《关于调整本市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有关政策的通知》,明确自2023年1月1日起,不再设置职工医保门诊最高支付限额,降低职工大病起付标准。

    据悉,目前,北京市职工医保参保人员一个年度内发生的符合基本医保支付规定的门(急)诊费用最高支付限额为2万元,超出部分由个人负担。自2023年1月1日起,不再设置职工医保门诊最高支付限额,2万元以下报销比例不变,2万元以上在职职工报销60%,退休人员报销80%,上不封顶。



    北京市推进门诊共济保障机制改革新闻通气会现场。(新华社记者陈旭摄)

    为进一步减轻职工大病患者的医疗费用负担,自2022年度起,职工大病保障起付标准由39525元降至30404元。参保人员一个年度内门诊和住院累计的个人自付医疗费用,超过起付标准以上的,由城镇职工大病医疗保障“二次报销”。起付标准以上累计5万元以内部分报销60%,5万元以上报销70%,上不封顶。

    北京市医保局相关负责人介绍,门诊待遇不设封顶线,预计每年将惠及参保人员约17万人,为参保人员减负约10亿元。职工大病起付线降低后,预计每年将惠及参保人员约3.5万人,为参保人员减负约1.2亿元。

    自2022年9月1日起,改进个人账户计入办法,用人单位缴纳的基本医疗保险费全部计入统筹基金,在职职工缴纳的基本医疗保险费全部计入个人账户。个人账户资金实行记账管理,参保人员不可自由支取,实现定向使用,主要用于支付在定点医疗机构或定点零售药店发生的医疗费用。9月1日前已划入医保专用存折中的个人账户资金,参保人员今后仍可自由支取使用。

    2022-08-20
  • 李克强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

    李克强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


    部署推动降低企业融资成本和个人消费信贷成本的措施加大金融支持实体经济力度


    部署加大困难群众基本生活保障力度的举措兜牢民生底线


    确定支持养老托育服务业纾困的措施帮扶渡过难关恢复发展


    决定延续实施新能源汽车免征车购税等政策促进大宗消费


    新华社北京8月19日电国务院总理李克强8月18日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部署推动降低企业融资成本和个人消费信贷成本的措施,加大金融支持实体经济力度;部署加大困难群众基本生活保障力度的举措,兜牢民生底线;确定支持养老托育服务业纾困的措施,帮扶渡过难关、恢复发展;决定延续实施新能源汽车免征车购税等政策,促进大宗消费。


    会议指出,当前经济延续恢复发展态势,但仍有小幅波动。要贯彻党中央、国务院部署,有针对性加大财政、货币政策支持实体经济力度,进一步巩固经济恢复基础,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依法盘活地方专项债限额空间。完善市场化利率形成和传导机制,发挥贷款市场报价利率指导作用,支持信贷有效需求回升,推动降低企业综合融资成本和个人消费信贷成本。


    会议指出,保障基本民生是群众突出关切,是政府义不容辞的责任。受疫情、灾情等影响,困难群众增多。各地各有关部门强化困难群众基本生活保障,上半年全国财政累计支出低保等资金1200多亿元,同比增加7%。要进一步加大保障和兜底力度。一是全面落实低保扩围。加强动态监测,及时将符合低保标准的人口等纳入低保。向低保对象等困难群众增发的一次性生活补贴,要尽快发放到位。二是加大遇困群众救助力度,抓紧把发放一次性临时救助金的政策落到位。三是从今年9月到明年3月,阶段性调整价格补贴联动机制。在现行覆盖低保对象、孤儿等7类群体基础上,将领取失业补助金人员、低保边缘人口新增纳入保障。扩围后政策覆盖6700万人。将启动条件中的居民消费价格单月同比涨幅由3.5%降到3.0%。四是中央财政对地方因低保等救助扩围、价格补贴联动机制调整而增加的支出,按因素法给予一定比例的资金补助,地方先发放、中央财政后结算。五是压实地方责任,提高帮扶精准性及时性,坚决查处骗取和侵占挪用资金等行为。


    会议指出,养老托育服务业与群众生活息息相关,是解决“一老一小”问题的重要力量。这两个行业受疫情影响大、普遍经营困难,要实施一系列帮扶措施。主要包括:对养老托育中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承租国有房屋的,一律免除租金至今年底;有条件的地方要采取管用举措,支持非国有房屋出租人减免租金;对养老托育服务业增值税留抵税额一次性退存量、按月退增量;各地今年内顶格减免地方“六税两费”。


    为扩大消费、培育新增长点和促进新能源汽车消费、相关产业升级、绿色低碳发展,会议决定,一是将已两次延期实施、今年底到期的免征新能源汽车购置税政策,再延期实施至明年底,预计新增免税1000亿元。二是保持新能源汽车消费其他相关支持政策稳定,继续免征车船税和消费税,在上路权限、牌照指标等方面予以支持。三是建立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协调机制,坚持用市场化办法,促进整车企业优胜劣汰和配套产业发展,推动全产业提升竞争力。大力推进充电桩建设,纳入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支持范围。

    2022-08-20
  • “我们对东北振兴充满信心”——习近平总书记考察辽宁纪实

    新华社沈阳8月19日电题:“我们对东北振兴充满信心”——习近平总书记考察辽宁纪实

    新华社记者张晓松、朱基钗人民日报记者杜尚泽、刘成友

    对新时代东北振兴工作,习近平总书记始终念兹在兹:党的十八大以来,多次到东北考察调研,多次主持召开专题座谈会,谋划推进东北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



    8月16日至17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在辽宁考察。这是16日下午,习近平在锦州市东湖森林公园察看小凌河沿岸生态环境时,同正在休闲、进行文化活动的群众亲切交流。新华社记者燕雁摄

    初秋时节,习近平总书记再次踏上这片土地,深入辽宁锦州、沈阳等地,在回望历史中汲取智慧力量,在实地调研中倾听人民心声,在深切瞩望中为东北振兴再启新篇领航指向——

    “东北的地位很重要。在解放战争中,东北人民作出了巨大贡献。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中,东北是我们国家的一个重要基地。改革开放后,东北也作出了很大贡献。”

    “党中央高度重视东北振兴,党的十八大以来作出了一系列战略部署,取得了明显成效,党的二十大后还要作出新的部署。虽然东北遇到了一些现实的问题和困难,但前景是非常好的。我们对东北振兴充满信心、充满期待。”

    东北人民的巨大贡献:“千千万万先烈、英雄、人民打下了这个江山”

    锦州,西靠茫茫群山,东临滔滔大海,是连接华北和东北的交通要道,有东北“咽喉”之称。70多年前,解放战争三大战役的首场战役——辽沈战役曾在这里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16日下午,习近平总书记考察第一站,来到坐落在锦州的辽沈战役纪念馆。

    战史馆内,一封封曾经决胜千里的电文手稿,一个个展现战局演进的军事沙盘,一张张弥漫历史硝烟的史料照片……真实而震撼地展现着当年毛主席和党中央运筹帷幄的英明谋略和人民军队不畏牺牲的英雄气概。

    习近平总书记认真听取讲解,不时驻足观看,询问具体细节。

    “辽沈战役,这一战是决定命运的。攻克锦州,我们在这里进行了多么激烈英勇的战斗啊!”

    回望这段历史,习近平总书记说:“锦州是连接华北和东北的‘扁担’,攻克锦州,就把国民党军队的这个‘扁担’给砸断了,形成‘关门打狗’的态势。解放了全东北,人民军队就势如破竹,淮海战役取胜、平津战役胜利,三大战役打完,全国解放的大局就定了。”



    8月16日至17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在辽宁考察。这是16日下午,习近平在锦州市考察辽沈战役纪念馆。新华社记者鞠鹏摄

    民心是最大的政治,决定事业兴衰成败。

    在东北解放战争和辽沈战役进程中,东北人民发出了“人民江山人民保”的呼声,掀起了保家保田、参军参战的热潮。

    参军160万人,民工313万人,担架20万副……支前馆里,一组“东北解放战争人民支前统计”数据吸引了总书记的目光。

    习近平总书记感慨:“我们的胜利是千千万万的人牺牲换来的,这里面更多的是靠老百姓啊。淮海战役胜利是老百姓用小车推出来的,渡江战役胜利是老百姓用小船划出来的,辽沈战役胜利是东北人民全力支援拼出来的。”

    全力支援,反映的是人心向背。

    英烈馆内,悬挂着一面“仁义之师”锦旗。锦旗背后的故事,习近平总书记十分熟悉——

    那是辽沈战役期间,锦州乡间的苹果已经熟了,行军路过的解放军战士虽然饥渴难耐,却一个都没有摘。共产党领导的人民军队用铁的纪律赢得了民心。

    “毛主席说‘不吃是很高尚的,而吃了是很卑鄙的,因为这是人民的苹果’。这样的苹果,我们现在也不能吃。”总书记的话语意味深长。

    东北人民为解放战争的胜利付出了巨大牺牲、为新中国的建设和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作出了巨大贡献,党和人民永远不会忘记。

    参观结束后,习近平总书记亲切会见了老战士老同志和革命烈士亲属代表。

    “能见到咱们这些老前辈,我感到很高兴。”总书记动情地说,“中国的解放来之不易,新中国成立来之不易啊。千千万万先烈、英雄、人民打下了这个江山。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要江山变色,人民绝不会答应!我们要守好这个江山,努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告慰革命先辈先烈。”



    8月16日至17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在辽宁考察。这是16日下午,习近平在锦州市考察辽沈战役纪念馆时,亲切会见老战士老同志和革命烈士亲属代表。新华社记者鞠鹏摄

    总书记的话语感动着在场每一个人。坐在前面的老战士老同志大多已年过九十,白发苍苍,眼中闪着泪光。

    习近平总书记接着说:“吃水不忘挖井人,你们是祖国的宝贵财富。衷心祝愿你们健康长寿、安享晚年,也希望你们给子孙后代多讲讲革命的故事、英雄的故事,讲讲共产党的光荣历史,让我们的红色江山后继有人、代代相传。”

    纪念馆里,回荡着浓浓暖意,激荡着深深力量。

    振兴东北的重要优势:“生态文明建设最能给老百姓带来获得感”

    拥有红色传统的锦州城,正经历着一场绿色嬗变。

    离开辽沈战役纪念馆,习近平总书记来到位于锦州市小凌河和女儿河交汇处北侧的东湖森林公园,考察当地生态环境修复保护情况。



    8月16日至17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在辽宁考察。这是16日下午,习近平在锦州市考察小凌河和女儿河环境综合整治情况,听取辽宁省防汛工作情况汇报,并就做好防汛工作、提高灾害防御能力作出重要指示。新华社记者燕雁摄

    秋高气爽,碧水蓝天。沿河道路两旁,绿树成荫,草坪青翠,市民健身步道、水上乐园、运动广场等设施一应俱全。

    习近平总书记实地察看生态环境,详细询问污染防治措施有哪些、河流水质如何、鱼类恢复得怎样。

    “过去这里脏乱差,是臭水沟,住在附近的居民,夏天不敢开窗户,怕有味,冬天也不敢开窗户,河水断流,河道裸露,刮起风来尘土飞扬。”当地负责同志介绍,2014年起,锦州市对两河进行环境综合整治,并沿河修建了10余公里绿化带,形成了滨河健身休闲带状公园。

    良好生态环境,是东北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宝贵资源,也是振兴东北的一个优势。

    从长白山下的美丽乡村,到三江平原的金色沃野,再到波光粼粼的查干湖边……一次次赴东北考察,总能留下绿色发展的清晰足迹,始终传递一以贯之的绿色发展理念: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冰天雪地也是金山银山。

    此刻,驻足小凌河畔,习近平总书记进一步强调:“从历史长河来看,如果说我们这一代人能留给后人点什么,我看生态文明建设就是很重要的一个方面。生态文明建设最能给老百姓带来获得感,环境改善了,老百姓体会也最深。北京的大运河、上海的苏州河、天津的海河等,改造后都很好,群众都很欢迎。像这样的公园要多建,给老百姓建、给大众建,为人民群众创造幸福生活。”

    天上白云朵朵,水上点点风帆。

    “我的祖国和我,像海和浪花一朵……”东湖文化广场上歌声飞扬,市民群众正在这里休闲娱乐。

    见到总书记来了,大家激动地鼓掌欢呼起来。

    “锦州,是一个很有文化气质、文化内涵的地方。我这次慕名而来,看了看,感到变化很大。”习近平总书记为锦州点赞,大家伙儿倍感自豪,掌声更加热烈。

    迎着绽放的笑脸,习近平总书记说:“中国式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目的是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

    饱含人民情怀的话语,激起更加热烈的掌声和欢呼声。

    爬坡过坎的动力所在:“为新时代东北全面振兴培育新动能、增添新活力”

    新时代东北全面振兴,动力何在?

    9年前,习近平总书记赴辽宁考察调研,在走访了一批企业后明确提出,要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为振兴老工业基地增添原动力。

    4年前,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东北三省,从黑龙江到吉林再到辽宁,一路走过三个省。在沈阳主持召开的深入推进东北振兴座谈会上,总书记强调,要以培育壮大新动能为重点,激发创新驱动内生动力,推动新时代东北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

    这次考察辽宁,“创新”仍然是关键词。

    17日下午,习近平总书记来到沈阳新松机器人自动化股份有限公司,重点考察了企业自主创新情况。



    8月16日至17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在辽宁考察。这是17日下午,习近平在沈阳新松机器人自动化股份有限公司展厅,察看辽宁先进科技产品集中展示。新华社记者鞠鹏摄

    企业负责人告诉总书记,依靠核心技术、核心零部件、核心产品,企业五大系列、上百种机器人产品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能够为全球3000多家跨国企业提供产业服务。

    “‘卡脖子’的技术难题还多吗?”总书记问。

    “原来有一些,现在我们已基本解决了。”企业负责人说。

    装配调试车间内,移动机器人自动行驶并主动避让障碍物,红色机械手臂在程序驱动下往复运动,柔性机器人扭动着“身躯”……习近平总书记不时停下脚步仔细察看。

    听说新松公司生产的机器人已广泛应用于汽车生产领域,总书记十分高兴:“过去我们要解决的是能不能造汽车的问题,接着又解决了能不能造好车的问题,现在我们正在解决能不能生产造好车的装备问题。这就是创新驱动发展。”

    几名技术人员正在现场调试设备,习近平总书记同他们亲切交流,询问他们的毕业院校、所学专业和技术专长。

    “都很年轻,将来大有作为。”总书记称赞道。

    企业负责人告诉总书记,像这样的研发人员,全公司有4000多人。

    总书记点点头:“你们是一个朝气蓬勃、充满活力的年轻企业,体现了中国速度、中国水平。下一步,要扎扎实实、步步为营,在自主创新中实现产业升级。”

    车间外,企业员工们热情向总书记问好。

    习近平总书记对大家说:“党中央为什么要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因为只有走这条道路,才能不断提升我国产业水平和实力,从经济大国、制造大国向经济强国、制造强国转变。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必须走自主创新之路。”

    共产党人的共同心愿:“老百姓在新时代东北振兴中过上更加幸福、更加美好的生活”

    这次在辽宁考察,习近平总书记专门看了一个改造后的老旧小区,“看看老小区有什么新模样”。



    8月16日至17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在辽宁考察。这是17日下午,习近平在沈阳市皇姑区三台子街道牡丹社区考察时,同社区居民群众亲切交流。新华社记者燕雁摄

    牡丹社区位于沈阳市皇姑区三台子街道,始建于1983年,居住着3000多户居民,是典型的老旧小区。近年来,经过改造,已成为远近闻名的基层治理示范社区。

    展板上,一幅幅照片直观展现着这里的旧貌新颜。“路平了,灯亮了,各项设施完善了,休闲健身设施也建起来了,小区‘颜值’高了,大家伙儿的心里也亮堂了。”社区党委书记王晖自豪地说。

    沈阳市负责同志汇报,全市共认定老旧小区1723个,涉及77万多户居民,去年已改造了126个小区,今年计划完成475个,争取在未来两到三年全面完成改造。

    习近平总书记表示肯定:“老旧小区改造直接关系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是提升人民生活品质的重要工作。基础设施要齐全、安全,水、电、气、暖等要改造好,让大家住着夏天凉爽、冬天温暖,要确保安全,决不能发生安全事故。”

    硬件改善了,软件要跟上。

    习近平总书记走进社区群众活动中心。幸福教育课堂内,孩子们正在上模拟飞行课。



    8月16日至17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在辽宁考察。这是17日下午,习近平在沈阳市皇姑区三台子街道牡丹社区群众活动中心,同幸福教育课堂的孩子们亲切交流。新华社记者申宏摄

    9岁的栾嘉瑞在这里学了半年,此时正对着电脑屏幕操纵摇杆,全神贯注“驾驶飞行”。

    “好,着陆成功,这技术还是挺高的!”总书记带头鼓起掌来。

    “谢谢爷爷!”

    “长大后有什么志愿?”

    “我想当一名飞行员,保卫祖国的海空。”

    “很好,有志气!”

    “看看现在的孩子们,现代意识强,多才多艺。”望着可爱的未来一代,总书记勉励道,“祝你们好好成长,利用这个暑假多学些东西。”

    正是晚饭时间,社区养老服务中心里饭菜飘香,一些老人正在用餐。



    8月16日至17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在辽宁考察。这是17日下午,习近平在沈阳市皇姑区三台子街道牡丹社区老年餐厅,同正在用餐的老人们亲切交流。新华社记者鞠鹏摄

    “我来看看,大家都吃些什么菜。”总书记笑着同大家打招呼。

    今晚的主食是米饭、花卷,配了三菜一汤。

    “很丰盛啊!这要是市场价,可不便宜吧?”总书记问。

    “60岁以上一顿10块,80岁以上8块。”“在家哪能吃这么多花样,方便实惠。”大家你一言我一语,幸福洋溢在脸上。

    “确实是方便了,你们办得不错,这是一个方向。”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针对老年人多的小区,服务要到位,鼓励有条件的地方尽量把这些事情办好。

    在居民李水家,总书记同一家人拉起家常。谈起这些年小区大变样,一家人有说不完的话:“过去是脏乱差,现在既安全又整洁,住在这里,感到幸福、知足、高兴。”

    “随着时代发展,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也不断发展,我们就是要不断满足大家的合理需求。”总书记回应道。

    小区广场上,居民们送别总书记,掌声、欢呼声此起彼伏。

    习近平总书记同大家谈起人们普遍关切的“一老一幼”问题:“我国已进入老龄化社会,老人们越来越长寿了。要抓好老龄事业、老龄产业,有条件的地方要加强养老服务设施建设,积极开展养老服务。孩子们现在都是宝,要加强对下一代的养育、培养,确保身心健康。”

    千头万绪的事,归根到底是千家万户的事。

    “我们党是为人民服务、为人民造福的党。把老百姓关心的事一件件办好,是共产党人的共同心愿。社区党组织要牢记党的宗旨,加强和改进社区工作,要让老百姓体会到,中国共产党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党始终在人民身边。”总书记的话语饱含深情。

    “祝沈阳市、辽宁省的老百姓在新时代东北振兴中过上更加幸福、更加美好的生活!”

    2022-08-20
  • 长征系列运载火箭连续发射成功次数创新高

    新华社北京8月20日电(记者胡喆)记者从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获悉,8月20日,长征二号丁运载火箭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遥感三十五号04组卫星。这标志着中国长征系列运载火箭实现连续103次发射成功。

    执行此次发射任务的火箭和卫星均由航天科技集团研制。从1996年10月20日长征二号丁运载火箭成功发射第17颗返回式卫星,至2011年8月6日长征四号乙运载火箭成功发射海洋二号卫星,长征系列运载火箭连续102次发射成功,历时15年。然而,航天事业的高风险特质意味着风险与挑战时刻存在,随后的几次发射失利为航天人敲响了警钟。为此,航天全线认真开展全面质量复核复查、举一反三,全力守牢生产质量底线、红线。

    经过不懈努力,自2020年5月5日至今,长征系列运载火箭创下了103次新的连胜纪录,而完成这一纪录仅历时2年3个月。其间,长征系列运载火箭先后将包括中国空间站天和核心舱和问天实验舱、嫦娥五号月球探测器、天问一号火星探测器、神舟载人飞船、天舟货运飞船、北斗三号导航卫星等在内的200多个航天器安全送入太空。

    “长征系列运载火箭在高密度发射态势下,仍然能保持高成功率,是航天科技集团扎实推动各项措施落地,实施‘高质量、高效率、高效益’发展取得明显成效的体现。”航天科技集团董事长吴燕生介绍。

    目前,正在服役的长征系列运载火箭不仅能向高中低不同地球轨道发射卫星、空间站、载人和货运飞船,还具备发射无人深空探测器的能力。

    据悉,我国还正在研制新一代载人运载火箭和重型运载火箭,这些火箭未来将承担起载人登月、火星探测、木星探测和小行星探测等任务,支撑中国人探索太空的步伐走得更稳更远。

    航天科技集团一院运载火箭技术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龙乐豪表示,随着新一代长征火箭“家族”的不断服役、成熟和壮大,新老火箭将继续朝着高质量、高可靠和连续成功的方向发展,实现全面交替,继续高效、可靠地将各种航天器安全送入预定轨道。

    2022-08-20
  • 王莉霞主持召开自治区政府常务会议 传达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辽宁考察时的重要指示精神 安排部署贯彻落实工作

    8月19日,自治区党委副书记、自治区主席王莉霞主持召开自治区政府常务会议,传达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辽宁考察时的重要指示精神,安排部署贯彻落实工作。

    会议指出,习近平总书记在辽宁考察时的重要指示,为新时代东北全面振兴提供了行动指南,也为我区做好相关工作提供了重要遵循。各级各部门要深入学习领会,认真抓好贯彻落实。

    会议强调,要在推进党史学习教育常态化长效化上下功夫,积极挖掘红色文化资源,创新革命文物传播方式,坚持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进一步加强民族团结进步教育,让“三个离不开”、“五个认同”思想和“四个与共”理念在各族干部群众心中深深扎根。要在推进生态环境保护上下功夫,全力以赴推进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抓好“一湖两海”、乌海及周边地区等重点区域生态环境综合治理,持续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要在推进科技创新工作上下功夫,深入实施“科技兴蒙”行动,紧扣产业链部署创新链,聚焦稀土、乳业、种业等重点领域和产业集群,集中资源力量开展攻关,有针对性地培育和引进一批科技水平高、辐射带动力强的创新型头部企业,深入实施高新技术企业和科技型中小企业“双倍增”行动,打造一批科技创新平台。要在推进东北全面振兴上下功夫,扎实有力抓好重大项目建设和招商引资等重点工作,千方百计增强发展后劲,全力以赴把工作赶上来、指标提上来。要在推进民生事业发展上下功夫,深入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统筹做好“一老一幼”工作,推进我区养老产业快速、高质量发展,关注重点人群健康,确保民生领域各项改革任务平稳落地、顺利实施。要在推进防汛抗旱减灾上下功夫,加强天气监测预报预警联动,落实重点部位安全防范措施,加大巡查力度,高度警惕秋季草原森林火险,毫不放松抓好安全生产,坚决防止重特大事故发生。

    会议还研究了其他事项。

    2022-08-20
  • 展现活力和韧性 中国各省专精特新“小巨人”再扩容

    中新社北京8月18日电(记者刘育英)近日,中国各省份纷纷公示第四批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名单。面对不断加大的经济下行压力,专精特新企业表现突出,成为推动中小企业稳增长的主力军,展现出活力和韧性。


    据统计,各省公示的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名单达到4357家,加上此前三批获批的4700多家,二者合计已经超过9000家。


    今年,经济恢复之际,专精特新企业表现尤为突出。中国工业和信息化部的数据显示,1至5月份,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营业收入利润率10.8%,比规模以上中小企业高5.2个百分点。6月,有24.6%的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订单量比上月增加;有出口业务的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中,21.8%的企业出口订单比上月增加,充分展现了抵御市场风险的韧性。


    工信部副部长徐晓兰介绍,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中超六成属于工业的基础领域,超七成是深耕行业十年以上,超八成进入了战略性新兴产业链,超九成是国内外知名的大企业的配套专家。


    中国电子商会专精特新企业服务中心执行主任狄前防接受中新社记者采访时表示,在新冠肺炎疫情等国内外复杂形势下,这些企业能够畅通“大循环”,不断满足国内需求,不仅交出了一份满意的“答卷”,也保障了中国产业链供应链的安全稳定。


    专精特新企业的发展得到了政策的大力支持。今年6月,工信部发布了专精特新企业认定标准和认定程序,明确了包含创新型中小企业、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和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的梯度培育流程,并统一了梯度培育指标,建立了“有进有出”的动态培育管理机制。


    在资金安排上,狄前防介绍,工信部联合财政部从中央财政中小企业发展专项资金中安排100亿元(人民币,下同)以上奖补资金,支持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发展。各省市也纷纷出台专精特新企业资金支持政策,有数据显示,截止到4月份,全国累计19个省区市推出专项政策支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发展,资金支持超40亿元。


    除政策支持外,许多被投资的初创企业得到龙头企业在资金、订单、技术等方面的大力扶持,快速成长为专精特新。有关统计显示,近年来在产业投资领域最活跃的25家龙头企业,共计投出了近400家专精特新。


    例如联想创投多年来投资入股了135家企业,产生了39家国家级/省级专精特新,占比达29%;华为哈勃投资了62家企业,其中17家成为国家级/省级专精特新。


    “十四五”期间,培育专精特新企业仍是扶持中小企业的工作重点。工信部将进一步围绕强化梯度培育、加强政策支持、开展精准服务、优化发展环境、加强动态管理等方面加大培育措施,打造“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发展沃土。


    狄前防表示,进一步推进专精特新企业走向资本市场,是当下面临的重要工作。目前,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只有400多家上市,不到5%。下一步将结合北、沪、深交易所和新三板的市场定位,加强对这些优质中小企业的分类指导,推动更多符合条件的“专精特新”中小企业上市、挂牌融资。


    培育专精特新也需要培育生态,促进大中小企业融通创新发展。联想集团高级副总裁、联想创投总裁贺志强建议,鼓励大企业并购创新企业,打造生态;支持发展国产替代,许多国外的科技企业都是通过国产替代发展起来的。(完)

    2022-08-19
  • 国家医保局拟规定:引导种植牙牙冠形成合理价格

    中新网8月18日电18日,国家医疗保障局就《关于开展口腔种植医疗服务收费和耗材价格专项治理的通知(征求意见稿)》公开征求意见。


    其中指出,口腔种植领域收费不规范、费用负担重等问题长期存在,随着生活水平提高和人口老龄化程度加深,成为困扰群众的民生痛点。


    意见稿提出,引导种植牙牙冠形成合理价格。种植牙牙冠实行挂网采购,公立医疗机构根据临床需求自主选择,并按实际采购价格“零差率”销售。由四川省医疗保障局在省内对临床主流的全瓷牙冠组织竞价挂网,通过竞争形成合理市场价格,其他材质参照全瓷冠的价格挂网。国家医疗保障局指导其他省份实施价格联动,限价挂网,促进牙冠价格阳光透明。对于医疗机构自行加工制作种植牙牙冠的,由医疗机构以物料成本、加工服务等为基础,按照适当的成本回收率自主确定价格并挂网,与竞价挂网牙冠的比价关系保持在合理区间。


    在种植牙全流程价格调控方面,意见稿强调,各地医疗保障部门要以单颗常规种植为重点,明确全流程价格的调控目标,指导集中带量采购、规范医疗服务价格项目,以及加强口腔种植医疗服务价格调控等整治工作。单颗常规种植的“检查设计+种植体植入+牙冠置入+专用耗材”全流程价格****元以上的地区,要采取针对性措施,将全流程价格导入至每颗不超过****元的新区间,同时将全流程价格中种植体植入手术及牙冠置入价格占比控制在60%左右,检查设计价格占比控制在10%左右,突出体现整个种植牙服务中的技术劳务价值。


    针对民营医疗机构口腔种植价格监管和引导,意见稿明确,民营医疗机构口腔种植牙等服务价格实行市场调节,定价应遵循公平合法、诚实信用和质价相符的原则,并主动在明显区域公示价格水平,并保障公示信息的真实性、及时性、完整性。民营医疗机构应严格规范自身价格行为,不得以虚假的补贴或低价宣传等价格手段,诱骗欺诈患者。对于区域内种植牙集采报量率高、中选产品使用率高、口腔种植费用经济性优势突出、评价排名靠前的民营医疗机构,由各地医疗保障局在官方网站上展示价格和费用情况,为患者提供就医指引。(中新财经)

    2022-08-19
  • 多省份启动事业单位招聘 高校毕业生有更多利好

    中新网北京8月19日电(记者阚枫)近期,多个省份启动事业单位公开招聘工作。今年以来,各地加大政策类岗位的开发供给,不少地区明确将扩大事业单位招聘规模,招聘政策向高校毕业生和基层岗位倾斜。








    资料图:大学生在招聘单位展台前咨询。张娅子摄


    部分省份启动下半年事业单位招聘


    18日,陕西省委组织部微信公众号“陕西先锋”发布消息,陕西省部分市区和省属事业单位统一公开招聘工作人员工作将全面展开,本次招聘计划3944名。报名于8月25日至27日进行,笔试时间为9月17日。


    除了陕西,8月以来,已有安徽、甘肃等多个省份陆续启动今年下半年事业单位公开招聘工作。


    相较于公众熟知的公务员招录考试,近年来,事业单位的公开招考也愈发受到社会关注。2014年7月,国务院颁布的《事业单位人事管理条例》开始实施,条例明确,事业单位公开招聘工作人员需要的程序包括7个步骤:制定公开招聘方案;公布招聘岗位、资格条件等招聘信息;审查应聘人员资格条件;考试、考察;体检;公示拟聘人员名单;订立聘用合同,办理聘用手续。


    值得一提的是,对于本次事业单位招聘工作,一些省份此前已提出明确要求。例如,今年7月,陕西人社厅就明确,决定在2022年下半年在全省范围再开展一次事业单位公开招聘高校毕业生工作,力争2022年市县乡事业单位招聘人员数量比去年增加15%以上。


    招聘力度加大,高校毕业生有更多利好


    其实,今年以来,不少省份明确将扩大公务员、事业单位等政策性岗位的开发供给,拓宽高校毕业生的就业选择。


    今年5月,吉林省发布《关于积极应对疫情影响全力做好高校毕业生等重点群体就业工作的若干措施》。据介绍,今年吉林省的公务员和事业单位招录招聘人数约2.2万人,比去年增长10%。其中,事业单位招聘增加了2000名。


    今年6月,江西省人社厅召开的“赣就有位来”稳就业新闻发布会介绍,加大事业单位招聘高校毕业生的力度,挖掘国有企业的用人潜力,稳定升学规模,开发各类政策性岗位不少于4万个,落实面向应届高校毕业生招录岗位不得低于40%的要求。


    陕西对于下半年事业单位招聘的要求中也明确,国家和陕西省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以及艰苦边远县区可拿出一定数量岗位面向本县、本市或者周边县市户籍高校毕业生(或者生源)招聘。可面向脱贫家庭、低保家庭、零就业家庭以及有残疾的高校毕业生定向招聘。


    “近几年,公务员、事业单位等招录都加大了高校应届毕业生招录力度,单从国考招录的数据来看,招录计划中,仅面向应届生招录的比例,由2019年度的39.17%上升到了2022年度的67.3%。”华图教育研究院专家郑文照分析,面向应届生和基层岗位倾斜,这是近年来政策性岗位招录的显著趋势。


    招聘力度加大,高校毕业生有更多利好


    其实,今年以来,不少省份明确将扩大公务员、事业单位等政策性岗位的开发供给,拓宽高校毕业生的就业选择。


    今年5月,吉林省发布《关于积极应对疫情影响全力做好高校毕业生等重点群体就业工作的若干措施》。据介绍,今年吉林省的公务员和事业单位招录招聘人数约2.2万人,比去年增长10%。其中,事业单位招聘增加了2000名。


    今年6月,江西省人社厅召开的“赣就有位来”稳就业新闻发布会介绍,加大事业单位招聘高校毕业生的力度,挖掘国有企业的用人潜力,稳定升学规模,开发各类政策性岗位不少于4万个,落实面向应届高校毕业生招录岗位不得低于40%的要求。


    陕西对于下半年事业单位招聘的要求中也明确,国家和陕西省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以及艰苦边远县区可拿出一定数量岗位面向本县、本市或者周边县市户籍高校毕业生(或者生源)招聘。可面向脱贫家庭、低保家庭、零就业家庭以及有残疾的高校毕业生定向招聘。


    “近几年,公务员、事业单位等招录都加大了高校应届毕业生招录力度,单从国考招录的数据来看,招录计划中,仅面向应届生招录的比例,由2019年度的39.17%上升到了2022年度的67.3%。”华图教育研究院专家郑文照分析,面向应届生和基层岗位倾斜,这是近年来政策性岗位招录的显著趋势。

    2022-08-19
  • 稳经济,为何这6个经济大省挑大梁?

    8月16日召开的经济大省政府主要负责人座谈会要求,经济大省要勇挑大梁,发挥稳经济关键支撑作用。


    近期,经济大省多次被要求挑大梁。


    7月28日召开的中央政治局会议提出,经济大省要勇挑大梁,有条件的省份要力争完成经济社会发展预期目标。


    7月7日召开的东南沿海省份政府主要负责人经济形势座谈会提出,东南沿海5省市要继续挑起国家发展、稳经济的大梁,发挥保障国家财力的主力作用。


    2022年中国经济增长目标为5.5%左右,但在超预期冲击下,上半年经济增长2.5%,其中,6月份扭转了前两个月主要经济指标负增长的局面,7月份经济虽然延续恢复发展态势,但仍有小幅波动。


    “势要起而不可落”,在稳经济过程中,作为“主角”的经济大省,自然是能力越大,责任越大。


    为什么是这6个经济大省?





    参加8月16日会议的6个省份是广东、江苏、山东、浙江、河南、四川。为什么是它们?


    资料图:广东虎门大桥。<atarget=\'_blank\'href=\'/\'>中新社</a>发岳路建摄


    资料图:广东虎门大桥。中新社发岳路建摄


    中国人民大学中国资本市场研究院联席院长赵锡军对中新网“中国新观察”栏目表示,无论是经济规模和比重、吸收就业,还是对财政的贡献,6个经济大省对中国经济发展发挥的作用是非常大的。特别是当前面临着内外部压力,要想稳住经济,让下半年经济有更好的表现,经济大省有更多的资源和更强的能力来做到这一点。


    座谈会上透露的诸多数字可以说明6个经济大省的重要性——6个经济大省经济总量占全国的45%,是国家经济发展的“顶梁柱”。6省里4个沿海省在地方对中央财政净上缴中贡献超过6成,要完成财政上缴任务。6省市场主体数量占全国4成以上,贡献了40%以上的就业。6省进出口和利用外资都接近全国的6成。


    中新网“中国新观察”栏目注意到,从2021年GDP总量来看,排在前六位的省份就是广东、江苏、山东、浙江、河南、四川。其中,广东GDP超12万亿元,江苏GDP超11万亿元,山东GDP超8万亿元,浙江GDP超7万亿元,河南、四川GDP均超5万亿元。


    从2022年上半年财政收入来看,广东6730亿元排第一,浙江4984亿元排第二,江苏4639亿元排第三,山东3950亿元排第四,四川(2479亿元)和河南(2362亿元)分列第七和第八位。


    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研究员白景明对中新网“中国新观察”栏目表示,这6个经济大省总体上是两大板块,一个板块是沿海4省,广东、江苏、山东、浙江经济比较发达,高新技术产业比重相对比较高,而且经济发展基础条件好,回旋余地更大,家底厚实,再加上全国统一大市场的支撑,预计4个沿海省完成财政上缴任务问题不大,从而确保全国财力稳定和中央本级支出,实现区域财力均衡,保基本民生、保工资、保运转,实现全国一盘棋。


    白景明表示,另一个板块是和河南、四川,其中,河南是产粮大省,对于农业稳定发挥着重要作用。这两个省份后发优势较大,这两年发展速度较快。6个省份经济块头大,人口总量接近6亿,占全国人口比重超过40%,劳动力人口比重也比较高,所以,这些省份的发展对于全国保就业、保民生都有重要的作用。


    6个经济大省如何挑好大梁?


    事实上,近期多个经济大省已经表态要积极作为、勇挑大梁,并且提出了新的要求。例如,广东表示,全力以赴推动三季度经济有较好的上升,努力实现全年经济发展目标。


    浙江提出,下半年要确保GDP增长6%。四川提出“拼经济”,要求以“拼”的精神做好下半年各项工作,奋力冲刺完成全年目标任务,力争全年全省地区生产总值增速高于全国1个百分点左右。


    具体怎么发力呢?中新网“中国新观察”栏目注意到,上半年,在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中,出口表现相对较好,而投资、消费需要进一步提振。


    赵锡军认为,这几个经济大省要尽快把中央出台的一系列政策措施落实到位,这是非常重要的。同时,要加快推进相关的投资项目,在三季度形成更多实物工作量,也就是在投资方面要加码,要更快推进,成为下半年稳经济的一个重要支撑。另外,要给市场主体更大的支持,加大助企纾困力度,稳定就业和收入,从而进一步扩大消费,让下半年消费有更好的起色,促消费要抓住房产、汽车这两个重要的消费领域。


    积极扩大有效投资、大力促进消费,成为经济大省稳经济的发力点。


    在扩投资方面,广东要求,要把重大项目开工建设作为稳投资的重中之重。浙江近期要求,持续掀起重大项目建设热潮。要牢固树立“项目为王”“以项目看发展论英雄”理念,不遗余力推进一批打基础、利长远的重大项目建设。


    在促消费方面,江苏近期推出“促消费23条”。四川近期出台意见,要求把促进消费恢复回升作为当务之急。鼓励有条件的地方在撬动作用大的领域发放消费券,着力提振汽车、家电等大宗消费。


    白景明指出,要发挥中央和地方两个积极性,政策工具箱要用好,该出台的政策要及时出台,已经出台的政策要执行好。而且现有的政策空间要用足,比如当前地方专项债余额尚未达到债务限额,要依法盘活债务限额空间。也就是说,不搞“大水漫灌”,同时用好已出台的政策、增强政策实施时效并用好结构性政策。(完)

    2022-08-19
  • 习近平在辽宁考察时强调 在新时代东北振兴上展现更大担当和作为 奋力开创辽宁振兴发展新局面

    新华社沈阳8月18日电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近日在辽宁考察时强调,要贯彻党中央决策部署,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统筹发展和安全,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坚定不移推动高质量发展,扎实推进共同富裕,加快推进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深入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在新时代东北振兴上展现更大担当和作为,奋力开创辽宁振兴发展新局面,以实际行动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8月16日至17日,习近平在辽宁省委书记张国清、省长李乐成陪同下,先后来到锦州、沈阳等地,深入革命纪念馆、河湖治理工程、企业、社区等进行调研。


    16日下午,习近平在锦州市首先考察了辽沈战役纪念馆。70多年前,中国共产党指挥人民军队取得辽沈战役胜利。习近平依次参观序厅、战史馆、支前馆、英烈馆,回顾东北解放战争历史和辽沈战役胜利进程,追忆广大人民群众支援前线的感人事迹和革命先烈不畏牺牲的英雄事迹。习近平指出,辽沈战役的胜利,充分体现了毛泽东同志等老一辈革命家高超的战略眼光和战略谋划。解放战争时期我们党同国民党的大决战,既是兵力火力之战,更是民心向背之争。辽沈战役胜利是东北人民全力支援拼出来的,淮海战役胜利是老百姓用小车推出来的,渡江战役胜利是老百姓用小船划出来的。民心是最大的政治,决定事业兴衰成败。只要我们党始终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始终与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就能拥有战胜一切艰难险阻的强大力量。习近平强调,学习党史是每一位党员的义务。要推动党史学习教育常态化长效化,引导广大党员、干部把学习党史作为必修课和常修课。


    习近平亲切会见了老战士老同志和革命烈士亲属代表,向他们表示诚挚慰问。习近平指出,东北人民不仅为辽沈战役胜利和东北解放付出了巨大牺牲,也为新中国建设和抗美援朝战争胜利作出了巨大贡献,党和人民永远不会忘记。我们的红色江山是千千万万革命烈士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我们决不允许江山变色,人民也绝不答应。吃水不忘挖井人。新中国成立70多年来,经过一代又一代人艰苦奋斗,我们的国家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人民过上了全面小康生活,中华民族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我们要继续向前走,努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以告慰革命先辈和先烈。各级党委和政府要关心老战士老同志和革命烈士亲属,让老战士老同志享有幸福晚年,让烈士亲属体会到党的关怀和温暖。红色江山来之不易,守好江山责任重大。要讲好党的故事、革命的故事、英雄的故事,把红色基因传承下去,确保红色江山后继有人、代代相传。习近平祝愿老战士老同志健康长寿、生活幸福、事事如意!


    随后,习近平来到锦州东湖森林公园,考察当地加强生态环境修复情况。公园位于小凌河和女儿河交汇处北侧。2014年起,锦州市对两河进行环境综合整治,并沿河修建了10余公里绿化带,形成了滨河健身休闲带状公园。习近平察看小凌河沿岸生态环境。他强调,良好生态环境是东北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宝贵资源,也是振兴东北的一个优势。要把绿色发展理念贯穿到生态保护、环境建设、生产制造、城市发展、人民生活等各个方面,加快建设美丽中国。生态文明建设能够明显提升老百姓获得感,老百姓体会也最深刻。要坚持治山、治水、治城一体推进,科学合理规划城市的生产空间、生活空间、生态空间,多为老百姓建设休闲、健身、娱乐的公共场所。


    习近平现场听取了辽宁省防汛工作汇报。今年北方雨水偏多,辽宁入汛以来出现多轮强降雨过程,导致农作物受损、群众财产损失。辽宁省委和省政府在中央有关部门支持下,全力做好各项救灾救助工作,及时转移受灾群众近20万人,保证受灾群众有饭吃、有衣穿、有干净水喝、有临时安全住处、有病能及时就医,保持了社会大局稳定。习近平十分关心受灾群众的救援安置情况。他指出,8月仍是北方地区防汛关键期。各级党委和政府要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加强汛情监测,及时排查风险隐患,抓细抓实各项防汛救灾措施,妥善安置受灾群众,确保人民群众生命安全。要做好灾后恢复重建规划,帮助受灾群众尽早恢复正常生产生活。要健全体制机制,完善应对预案,加强对极端天气的预警和防范,提高洪涝地质灾害防御和应急抢险救援能力。当前,一些地方遇到严重干旱,要切实做好抗旱工作。


    东湖文化广场上,正在休闲、进行文化活动的群众看到总书记来了,纷纷向总书记问好。习近平亲切地对大家说,中国式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不能只是少数人富裕,而是要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中国式现代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要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用好红色文化,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丰富人民精神文化生活。党中央高度重视东北振兴。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实施深入推进东北振兴战略,我们对新时代东北全面振兴充满信心、也充满期待。锦州是一座英雄的城市,也是一座具有独特文化气质和深厚历史文化底蕴的城市。看到这里经过整治,生态环境、人居环境发生了巨大变化,感到很欣慰。希望大家增强保护生态、爱护环境的意识,共同守护好自己的家园。祝愿乡亲们今后生活更幸福更美好!


    习近平17日在沈阳市考察调研。当天下午,他来到沈阳新松机器人自动化股份有限公司。在企业展厅,习近平听取辽宁新时代东北振兴整体情况介绍,察看辽宁先进科技产品集中展示,并考察了新松公司生产经营、自主创新情况。企业生产车间内,工业机器人、协作机器人、特种机器人等正在进行测试。习近平向技术人员和企业职工询问企业开展核心技术攻关等情况,对企业自主创新和产业化发展取得的成绩予以肯定,表示新松公司体现了中国速度、中国水平。


    车间外,企业员工代表围拢在一起,习近平向大家挥手致意。习近平强调,党中央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格外重视自主创新,格外重视创新环境建设,努力提升我国产业水平和实力,推动我国从经济大国向经济强国、制造强国转变。当前,经济全球化遭遇逆流,保护主义抬头,但我们要坚持敞开大门搞建设。我国发展既要扎扎实实、步步为营,又要开放包容、互利共赢,积极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要坚持自力更生,把国家和民族发展放在自己力量的基点上,牢牢掌握发展主动权。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必须走自主创新之路。要时不我待推进科技自立自强,只争朝夕突破“卡脖子”问题,努力把关键核心技术和装备制造业掌握在我们自己手里。青年人朝气蓬勃、充满活力,是企业发展希望所在。各级党委和政府要营造良好环境,充分激发青年人创新创造活力,鼓励他们在各领域勇于创新、勇攀高峰,为推动新时代东北振兴作出更大贡献。


    习近平随后来到皇姑区三台子街道牡丹社区。该社区建于上世纪80年代,共有3000多户居民,近年来经过基础设施改造和服务改善,成为基层治理示范社区。习近平先后走进社区党群服务中心、群众活动中心和养老服务中心,向社区工作者、幸福教育课堂的师生和老年志愿者了解当地加强基层党建、改善人居环境、开展为民服务等情况。在老年餐厅,习近平向正在用餐的老人们询问饭菜价格贵不贵、社区服务好不好、生活上还有什么困难。


    习近平走进居民李水家中,察看厨房、卫生间、卧室等,之后在客厅落座并同一家人亲切交谈。大家告诉总书记,社区经过改造,冬天屋里暖和多了,道路积水的问题也解决了,环境好,心情也好。现在孩子上学有着落,老人看病有托底,邻里和睦就像一家人。看到他们日子和美兴旺,习近平十分欣慰。


    离开社区时,居民们热情欢送总书记。习近平对大家说,小康梦、强国梦、中国梦,归根到底是老百姓的“幸福梦”。中国共产党的一切奋斗都是为人民谋幸福。他指出,老旧小区改造是提升老百姓获得感的重要工作,也是实施城市更新行动的重要内容。要聚焦为民、便民、安民,尽可能改善人居环境,改造水、电、气等生活设施,更好满足居民日常生活需求,确保安全。要加强社区服务,提升服务功能。老人和小孩是社区最常住的居民,“一老一幼”是大多数家庭的主要关切。我国已经进入老龄化社会。要大力发展老龄事业和老龄产业,有条件的地方要加强养老设施建设,积极开展养老服务。未成年人健康成长事关国家和民族未来,事关千千万万家庭幸福安康。社区要积极开展各种公益性课外实践活动,促进未成年人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心灵健康。要加强社区基层党组织建设,加强和改进社区工作,推动更多资源向社区倾斜,让老百姓体会到我们党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党始终在人民群众身边。习近平祝愿大家在新时代东北全面振兴发展中生活一天比一天好。


    丁薛祥、刘鹤、陈希、何立峰和中央有关部门负责同志陪同考察。


    8月17日上午,习近平在沈阳亲切接见驻沈阳部队大校以上领导干部和团级单位主官,代表党中央和中央军委,向驻沈阳部队全体官兵致以诚挚问候,并同大家合影留念。张又侠陪同接见。

    2022-08-19
  • 内蒙古父亲卖房难救患白血病5岁女儿,无奈发起水滴筹求助

    2022年5月18日,年仅5岁的小丽在中国医学科学院被诊断为: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随后住进医院接受治疗。为了给女儿筹集治疗费,其父赵恺两次通过水滴筹平台发起求助,在好心人的帮助下,共筹得近5万元的善款。





    据赵恺发出的求助信描述,他们一家来自内蒙古呼伦贝尔市阿龙山镇,小丽从小懂事乖巧,是一家人手中的掌上明珠。为了生活,赵恺和妻子远赴天津打工,留下小丽和年迈的母亲在家。今年5月份,奶奶发现小丽身上有出血点,止不住地流鼻血,便赶紧通知赵恺回家。


    听到消息的赵恺连忙赶回老家,先带着孩子到海拉尔医院检查,当地医生怀疑孩子是白血病,建议前往上级医院。赵恺便带着小丽辗转来到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病研究所,经过抽血、CT以及骨髓穿刺检查,确认小丽患上了白血病。


    拿着诊断书的赵恺感到一阵恍惚,浑身仿佛失去力气,瘫坐在地上。“可怜的孩子才5岁,怎么会生如此严重的病?”从未流过泪的赵恺,忍不住湿了眼睛。小丽妈更是控制不住情绪,抱着孩子大哭起来,并痛斥命运的不公。





    原来,在小丽3岁的时候,不小心掉进锅里造成了严重烫伤,当时在天津儿童医院治疗,花费了20万元。好在保住了性命,但是头发少了一块,头皮上也留下了一大块疤,赵恺还在攒钱准备给孩子植发。


    可如今,面对突如其来的白血病,保命成了首选。白血病不是一般的疾病,需要漫长的化疗甚至骨髓移植,治愈希望很大,但费用十分高昂。因为小丽没有医保,短短一个多月的治疗下来,就花费了近20万元。赵恺卖了家里的房子,也借遍了亲戚朋友,然而对他们这个普通家庭来说,治疗费宛如天文数字。


    有时候,赵恺也会幻想,如果小丽没有生病,她应该在幼儿园跟小朋友开心地玩耍。可如今赵恺只能看着小丽躺在冰冷的病床上,和病魔做生死搏斗。身为父亲的他,帮不了女儿身上的苦痛,就只能想办法去筹钱,小丽才能继续治疗。





    无奈之下,赵恺通过水滴筹发起两次求助。随后赵恺得到水滴筹平台工作人员的协助,对接上了具备公开募集资格的慈善组织,中华思源工程扶贫基金会通过水滴筹平台为小丽发起筹款,又筹得1万余元的善款。目前,小丽还在接受治疗,祝愿这位小天使早日康复。


    (以上涉及人名均为化名)

    2022-08-18
  • 国家电网:应对持续高温 全力保障川渝地区民生用电

    记者从国家电网了解到,入夏以来,持续的高温干旱给川渝地区的电力保障供应带来了巨大的考验,国家电网正多措并举,全力保障川渝地区民生用电。


    8月上旬以来,四川全省预计最大用电负荷将比去年同期增加25%。8月7日开始,四川迎来严峻的高温干旱灾害性天气,预计还将持续一周左右的时间,面临历史同期最高的极端高温、最少的降水量、最高的电力负荷叠加的局面。本轮高温干旱极端灾害天气,已造成全省15个市(州)严重受灾。


    国网四川电力调控中心副总工程师周剑:四川电力供应的80%来源于水电,今年我省遭遇60年罕见的高温干旱灾害,影响范围广,持续时间长,造成各大流域来水严重偏少,部分主力水电厂已见底,全省水电发电能力下降5成以上。


    目前四川已启动三级保供电调控措施,保障民生用电。第一步,启动主动错避峰措施,针对主动参与并有效执行主动错避峰负荷响应的电力用户,将在结算电费时予以返还其响应费用。第二步,针对当前情况,从8月14日至20日,对部分高载能企业实施停产让电于民的紧急调控,让出用电负荷约700万千瓦,全力缓解供电压力。第三步,要求各地立即通知企业做好生产调整,保障民生用电。


    重点输电通道设备的健康水平直接关系用电安全。在传统的火炉城市重庆,两名来自当地供电公司的工作人员正在解放碑地下环形电缆隧道里巡视。虽然没有直接感受地面60摄氏度以上的高温,但潮湿的隧道内更像一个大蒸笼。


    国网重庆市区供电公司输电运检中心员工魏鸿宇:解放碑环形隧道,是保障解放碑商圈和洪崖洞片区的主要核心电源。整个重庆已经连晴10多天的高温,我们已经从巡检5天一次缩短为1天一次。


    这条地下电缆隧道与地面的平均距离超过30米,最深处有47米;高温期间,隧道里的温度超过40摄氏度,湿度更是达到90%以上。像这样的电缆隧道,在重庆有300余条。每天都有超过150名电力员工待在这样的隧道里巡视电缆线路,一待就是10个多小时。


    电力工人坚守保电一线守护万家清凉


    入夏以来,国家电网5个区域电网和19个省级电网负荷屡创新高。近期,高温仍在持续,为了守护万家清凉,多地电力工人冒着高温酷暑奋战一线。


    在江苏,40摄氏度以上的高温已经持续了十几天。在用电负荷持续高位运行的情况,不少供电设施已经出现重载、满载情况。在常州武进区的花园街,当地供电公司正在更换一台为2幢居民楼和城中村供电的变压器。


    国网常州供电公司配电运检中心四级职员苏华:一方面由于气温的节节攀升,居民的空调负荷在激增,这台配电变压器目前已经在重载的状态。更换完成后,可以确保东方新村的居民平安度过这个炎热的夏天。


    在炎炎烈日下,不一会儿工作人员的衣服就被汗水紧紧贴在了身上。就是这样,他们坚持了4个多小时,将变压器顺利更换完毕,供电容量从200千伏安增容至400千伏安,提升了一倍。


    在山东潍坊,当地电力工作人员正通过带电作业的方式,对一条重点输电线路进行缺陷修补,以此确保输电通道“大动脉”的畅通。此时,户外环境温度超过40摄氏度,电力导线温度更是达到70摄氏度。


    国网潍坊供电公司带电作业三班副班长赵荣升:抓住导线的那一瞬间,即便隔着手套,还是很烫手。在15米的高空吊着作业,手里拿着工具一直举过头顶,胳膊没一会就麻了,这对体力是个非常大的考验。


    经过40分钟的紧张作业,作业人员顺利降落到地面。脱掉身上的装备和屏蔽服,衣服早已被汗水湿透。8月以来,像这样的带电作业,在山东已经开展了5200多次,消除各类隐患1000余处,兑现了“不停电就是最好的服务”。

    2022-08-18

  • 首 页  上一页   138 139 140 141 142 143 144 145 146 147  下一页    尾 页  

    版权声明: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本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85 8629 6259

    蒙公网安备 15010502001696号 蒙ICP备16001043号-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