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GDP增量反超广东江苏,山东何以表现不俗

    山东上半年的经济表现,离不开其近几年开展的新旧动能转换。





    6月26日,在山东正凯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工作人员在加工高端纱线。图/新华社


    这几天,各地2022年上半年经济数据陆续出炉,广东、江苏、山东继续保持全国“三强”的地位。上半年广东与江苏的GDP分别增长2.0%和1.6%,均未达到全国2.5%的平均水平,而山东为3.6%,高于粤苏两省,也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另一个数据是,山东上半年GDP增量为2810亿元,广东增量为2291亿元,江苏增量为1709亿元,这意味着,山东的GDP增量要高于广东和江苏,实现了多年来的首次反超。而山东上半年的财政收入也超过上海,位列全国省份第四。


    这一现象背后的原因是什么?将产生什么样的影响?


    资源大省锻其根基


    尽管二十多年前,山东人就尽量规避谈及“资源大省”,有专家认为要避免山东背上“资源大省”的包袱而裹足不前。但不可否认的是,正是因为山东的这种“资源大省”地位,锻造了其经济发展的根基,尤其是面临疫情等突发因素时,其意义则更加凸显出来。


    山东是我国的资源大省,其金、硫、石膏储量全国第一,石油、铪、金刚石、菱镁矿储量全国第二,滑石、石墨、锆石储量全国第三,有二十多种重要矿产储量位居全国前十。其资源禀赋高居东部省份首位,在全国也仅次于四川、陕西、山西、内蒙古、新疆等少数省份。


    从2021年开始,全球工业原材料价格大涨,平均涨幅在50%以上,山东作为资源大省,受益巨大。而2022年以来,全球石油、天然气、煤炭等商品继续价格猛涨,同样带动了相关企业的收入利润水平上升。山西、宁夏、陕西等资源大省(区),同样在2022年上半年的发展中增速较高。


    山东作为全国重要的工业大省,工业产值位居全国第三,尤其是在重化工业领域更是十分突出。而在基础工业方面,山东更是优势明显,2021年的数据显示,在18类工业原材料中,山东有13类进入全国前五。


    而未来全球工业原料价格将长期处于高位,山东在此方面获益可期。


    疫情防控措施得力


    众所周知,2022年疫情对经济的影响远超过去两年。3月份尤其是4月份以来,全国就业、工业生产、用电货运等指标明显走低,困难在某些方面和一定程度上比2020年疫情严重冲击时还大。这是5月25日召开的全国稳住经济大盘电视电话会议上中央对疫情影响经济的定调。


    因此,2022年上半年,地方经济格局的变化,如山东GDP增量首超苏粤等,背后都与上半年各地疫情情况的严重程度不同有关。由于邻近香港,深圳成为受疫情波及严重的城市,深圳经济受到的冲击也极大影响了粤港澳大湾区内的其他城市发展。


    4月份开始,因为上海疫情,长江三角洲一体化下的江苏省南京、苏州、无锡、南通等城市均受到不同程度的波及,而因为疫情管控导致的生活生产按下暂停键,对经济的冲击可想而知。


    今年以来,山东同样遭遇了疫情的冲击。截至目前,山东共举行了32场疫情防控新闻发布会。据报道,山东这波本土疫情持续了足足有两个多月。但与深圳、上海相比,山东的疫情属于多点散发、局部暴发,且防控措施得力,并未出现大面积的全域静态管控状态,从而保障了经济发展。


    新旧动能转换成果


    当然,山东上半年的经济表现,离不开其近几年开展的新旧动能转换。


    山东是我国新旧动能转换先行区,承担着探索产业转型,实现从传统制造向先进制造转型,从追求规模到追求科技创新的经济发展道路转型的探索任务。而今,山东迎来了其厚积薄发的阶段。


    一是,新旧动能转换的产能开始释放。从工业看,上半年高技术制造业增长15.5%,高于规上工业增加值10.7个百分点;新能源汽车、工业机器人、集成电路产量同比分别增长261.0%、33.1%、18.2%。从投资看,高技术产业投资增长19.5%,其中高技术制造业投资增长36.9%。


    高新技术相关数据的增长表明,山东的企业正在不断贡献其科技创新力量。数据显示:截至2021年年底,山东省上市公司数量上涨至269家,比2020年新增了40家,总市值突破4万亿元;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达到3424家,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达到362家。


    其次,转换带来了产业机构的变化,产业链、供应链优化升级行动,积极推动了山东传统制造业的智能化、绿色化转型。山东逐步融入全球产业链,从而带动了贸易结构的继续优化。从上半年出口数据看,机电产品出口增长20.3%,占出口总额的比重为41.8%。


    目前,山东已经打造了包括新能源材料、信息技术、生物技术、海洋装备等产业在内的13个省级战略新兴产业集群,其中7个战略新兴产业集群规模超过1万亿元。数据显示,2022年一季度,山东新能源汽车产业增加值增长超210%,集成电路增长超30%,工业机器人增长超210%。


    此外,转换带来的消费新模式新业态成为消费增长主引擎。从消费看,线上消费快速发展,范围和规模进一步扩大。数据显示,上半年,山东全省网上零售额3207.2亿元,同比增长11.3%。其中,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2868.2亿元,同比增长14.9%。


    山东还有哪些优势


    事实上,这并非山东第一次在增速和增量上表现出如此好的成绩。


    2021年1-9月,山东GDP名义增速15.81%,超过了广东(12.26)、江苏(15.02%)和浙江(15.33%),这是最近十多年来山东首次经济增速领跑四大经济强省。


    但要想在GDP总量上超越苏粤,山东尚需努力。


    一个很明显的比较是,用电量被广泛作为地方经济的晴雨表来看待。山东省的用电量依然高居全国首位,高于苏粤。这与GDP的排名不相符合。其背后其实是山东产业结构中,能耗企业比例更高,导致其出现用电量较高、GDP总量却低于苏粤。当然,这也正是山东进行新旧动能转换的重要原因。


    对于山东来说,有一个好消息是,人口外流现象得到了遏制。根据第七次人口普查显示,2010-2020期间,山东人口净增加573.44万,增量仅次于广东(2169万)、浙江(1014万)和江苏(608.7万)。而未来的经济发展很大程度上也是人口的竞争,这是山东发展的优势之一。


    另外,山东省是地方发展较为均衡的省份。如今,山东正在构建”一群、两心、三圈“的城镇空间总体布局。其中,“一群”指的是将山东省所有城市都纳入进来,“两心”指的是以济南、青岛两市为核心。


    其目的,是统筹推进各城市的生产、生活、生态和安全建设,推动山东半岛的区域性均衡发展。同时要实施“强省会”战略,支持济南建设国家中心城市,带动全省新旧动能转换率先实现突破;还要全面支持青岛建设全球海洋中心城市,形成双核布局。通过济南、青岛的双核作用带动全省提质增速,拉近与江苏和广东的距离。


    上半年经济表现亮眼,山东这个经济强省的发展值得期待。

    -0001-11-30
  • 「每日一习话」推动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

    习近平:要推动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健全现代文化产业体系和市场体系,推动各类文化市场主体发展壮大,培育新型文化业态和文化消费模式,以高质量文化供给增强人们的文化获得感、幸福感。


    这段话出自2018年8月21日习近平总书记出席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并发表的重要讲话。


    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党的十八大以来,在政策引导、资金扶持、技术迭代、人才创新等多重因素影响下,我国文化产业快速发展,总量规模稳步增长,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市场主体发展壮大,在促进社会经济结构转型升级和提质增效、满足人民精神文化生活新期待、巩固和坚定文化自信、增强中华文化影响力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当前,我国文化产业已经进入经济建设的主战场,成为经济增长的新动能、新引擎。2021年,全国规模以上文化及相关产业企业实现营业收入119064亿元,比上年增长16%;可穿戴智能文化设备制造、互联网搜索服务、数字出版、动漫、游戏数字内容服务等数字文化新业态特征较为明显的16个行业小类实现营业收入39623亿元,比上年增长18.9%;新闻服务、出版发行与版权服务等九大文化行业营业收入与上年相比均实现两位数增长。但是,我国文化产业的规模、结构等还有待进一步提升和完善。


    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市场主体多样化,才能满足人民多样化的精神文化需要。随着数字文化产业的迅速崛起,新的文化消费群体和消费模式也如雨后春笋般发展起来。大数据、互联网、云计算、5G、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数字技术已成为促进文化产业网络化、智能化、数字化转型的重要引擎,数字内容、动漫游戏、视频直播、视听载体、手机出版等基于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的新兴文化业态已成为文化产业发展的新动能和新增长点。因此,要抓住数字化机遇推动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引导文化领域新群体成为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有生力量。


    高质量的产品产出和服务供给是文化产业的发展方向。要通过不断加强文化产业建设,创造思想精深、艺术精湛、制作精良的文化产品,不断丰富人民精神文化生活,增强精神力量,从而不断提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整体实力和竞争力。

    -0001-11-30
  • 近镜头丨“一定要深深扎根于中国的文化沃土”

    湘江之畔,湖南大学校园内,岳麓书院历经千载依然弦歌不绝。


    2020年9月17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这里考察调研。


    “那天下着蒙蒙细雨,但是书院的前面还是站满了同学。”回忆起当时的情景,岳麓书院硕士研究生于淼漪记忆犹新。


    听说习近平总书记来了,师生们纷纷从实验室、图书馆、教室、寝室赶来,聚集在岳麓书院对面的湖南大学大礼堂前坪上,现场爆发出一阵阵热烈的掌声和欢呼声。


    习近平总书记微笑着对同学们说:“见到你们很高兴,让我想起岳麓书院的两句话‘惟楚有才,于斯为盛’。”


    “你们这个年纪正当其时,20至30岁,我们第二个百年到2050年,还有30年,你们应该是这个时代接过接力棒的骨干力量。”


    面对莘莘学子,习近平总书记深情地说:“希望同学们不负青春、不负韶华、不负时代,珍惜时光好好学习,掌握知识本领,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系好人生第一粒扣子,走好人生道路,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聪明才智。”


    此次考察中,习近平总书记还走进思政课堂,谆谆嘱托同学们成长成才,对同学们传承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提出期望。


    “办好思政课就是思维要新,创新课堂教学;情怀要深,培养一批具有家国情怀的青年。思政教学要把课堂教学与实践教学有机结合起来。”


    “我们要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其中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当代学生在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过程中一定要进一步坚定文化自信!”


    ……


    习近平总书记列举了“小康”“人类命运共同体”等大家熟知的概念,指出这些概念都是从文化经典中来,源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导同学们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一定要深深扎根于中国的文化沃土,坚定文化自信。


    “总书记的激励,让我坚定了留校深造的选择。”岳麓书院2021级中国哲学博士研究生鲁晓聪说,“我要在未来的学习和研究中,不断继承前辈的优良传统,努力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独特思想内涵,把自己的命运与祖国联系在一起,真正为国家发展贡献一份力量。”

    -0001-11-30
  • 西安生殖保健院不孕不育医院:多囊怀孕后为何容易流产?

    西安的不孕医院哪家好?多囊怀孕后为何容易流产?西安生殖保健院不孕不育科主任介绍:和普通女性不同,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怀孕后的流产率较高,甚至可能到40%左右,这个比例很高了,为什么会这样呢?能预防吗?

    先说一个问题,为何多囊容易流产,有3个原因:

    1、多囊患者有许多卵子质量差,这样受精卵质量也会不好,就增加了胎停流产率。

    2、多囊发病原因复杂,考虑和免疫有关,而免疫异常是会增加胎停率的。

    3、不少多囊患者子宫内膜薄,受容性不好,就像土壤不肥沃,种子再好也容易长不好庄稼。



    那多囊易胎停流产,能积极预防吗?是可以的。

    ①多囊患者促排卵后的2~3天,不管有没有怀上,都要及时服用黄体酮。如果怀孕了就继续用。

    ②注意产检,监测血HCG、孕酮,及监测胎儿B超情况,有异常要及时保胎。

    ③就是心情也要舒畅,避免内分泌紊乱而影响胎儿发育。

    多囊患者不仅积极治疗争取早日怀孕,在怀孕后也要按我说的方法检查、调理。

    西安生殖保健院是一所专心于不孕不育疾病相关研讨与治疗的医院,设备完全,竭诚为不孕不育疾病患者供给专属的治疗。医院实力铸就了质量口碑,也赢得很多不孕不育疾病患者连连称赞。作为不少女性共同推荐的不孕不育医院,医院重视女性生殖健康,在数年的临床治疗中,以丰厚的临床治疗经历不断突破传统不孕不育治疗的禁闭,以中西结合的治疗方式打造标本兼治的全面治疗,致力于打造专科性高、孕育质量好、抱娃数量高的品牌化特色不孕不育专科医院。

    2022-07-20
  • 28省份2021年平均工资出炉:8地非私营超10万元 北京最高

    据不完全统计,除上海、湖北、西藏外,28省份已披露2021年城镇单位就业人员年平均工资,整体看,城镇非私营单位就业人员平均工资高于城镇私营单位。





    8地非私营超10万元


    2021年全国城镇非私营单位就业人员年平均工资为106837元,对比“全国平均线”,北京、天津、浙江、广东、江苏、青海6省份平均工资超过全国。此外,宁夏、重庆两省份城镇非私营单位就业人员年均工资也跨过10万元关口,分别为105266元、101670元。


    分区域看,上述8个“10万+”省份中,青海、宁夏、重庆处西部地区,其余5省份均在东部地区。


    北京城镇非私营单位就业人员(在岗职工、劳务派遣人员及其他就业人员之和)年平均工资暂居第一,达194651元!按行业门类划分,北京金融业城镇非私营单位在岗职工平均工资最高,为395402元;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位居第二,年平均工资为291864元;文化、体育和娱乐业名列第三,为227040元。


    北京金融公司众多,Wind数据显示,按证监会行业分类标准,A股现有126家金融公司,北京独揽22家,数量名列第一,因此吸引大量金融人才。加上2021年金融业行情转好,金融机构业绩回暖,部分证券公司、投资公司薪酬增加,金融业平均工资水涨船高。


    值得一提的是,2020年城镇非私营单位就业人员平均工资前三省份,依次为北京178178元、上海171884元、西藏121005元。截至目前,上海仅公布2021年全口径城镇单位就业人员平均工资,为136757元;西藏则尚未公布相关数据。


    7地私营超6万元


    对比城镇私营单位平均工资,北京、广东、浙江、江苏、天津、福建、海南7省份就业人员2021年平均工资超6万元,即月均工资超5000元。分区域看,上述7省份均在东部地区。


    北京城镇私营单位从业人员以100011元的年平均工资水平暂居第一,约合8334.25元/月;其次为广东,以73231元/年暂居第二,约合6102.58元/月;浙江紧随其后,年均69228元,约合5769元/月。


    以广东省为例,分行业门类看,年平均工资最高的分别是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140251元,金融业133540元,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86978元;从增长速度看,年平均工资增速最高的三个行业门类依次为采矿业,金融业和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分别增长35.6%、24.9%和17.8%。


    国家统计局人口和就业统计司司长王萍萍日前解读指出,随着信息化发展,近几年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工资水平与增速一直维持在较高水平,加之疫情防控需要,在线消费需求旺盛,带动了互联网和相关服务行业平均工资的增长。


    为啥总感觉“拖后腿”“被平均”?


    国家统计局分析,公众对工资收入的感觉往往是依据拿到手的实发工资,但统计部门统计的工资是税前工资。其次,平均工资不等于个人工资,不能简单拿个人工资与总体平均工资进行直接比较。


    国家统计局指出,工资和收入一般呈现正偏态分布,平均值往往偏离并高于一般水平,即大多数个体数据低于平均值。


    既然如此,平均工资到底有啥用?和“我”有啥关系?


    事实上,平均工资和每个人的钱包息息相关。例如,《社会保险法》规定,根据职工平均工资增长、物价上涨情况,适时提高基本养老保险待遇水平;《最低工资规定》指出,确定和调整月最低工资标准,应参考当地就业者及其赡养人口的最低生活费用、城镇居民消费价格指数、职工平均工资等因素;《非法用工单位伤亡人员一次性赔偿办法》明确,赔偿基数指单位所在工伤保险统筹地区上年度职工年平均工资……

    2022-07-20
  • 水利部:全力做好“七下八上”防汛关键期水旱灾害防御

    新华社北京7月18日电我国已进入“七下八上”(七月下半月至八月上半月)防汛关键期。国家防总副总指挥、水利部部长李国英18日强调,各级水利部门要在充分研究近期洪旱形势和前期汛情基础上,做好防汛关键期水旱灾害防御应对准备。


    李国英在水利部专题会商部署“七下八上”防汛关键期水旱灾害防御工作时指出,锚定人员不伤亡、水库不垮坝、重要堤防不决口、重要基础设施不受冲击“四不”目标,坚决守住水旱灾害防御底线。


    据预测,“七下八上”期间,松花江流域、淮河流域沂沭泗及山东半岛诸河、黄河支流大汶河、新疆阿克苏河等可能发生较大洪水,黄河中下游、淮河、辽河、海河南系、长江支流汉江和滁河、云南澜沧江等可能发生超警洪水,珠江流域、海河北系及滦河、太湖等可能发生区域性暴雨洪水。同时,江南南部、华南北部、西北大部、西南东北部、新疆等地可能出现阶段性旱情。


    李国英要求,各级水利部门要进入防汛关键期工作状态,全力做好各项防御工作:扎实做好预报、预警、预演、预案“四预”工作,全面检查和落实重点流域防洪工程体系应对准备,提前做好各类水库防垮坝工作和淤地坝防溃坝工作,提前做好山洪灾害防御工作和中小河流洪水防御工作。


    同时,提前做好抗旱工作,确保旱区群众饮水安全,保障在地农作物时令灌溉用水需求。紧盯每一次洪水和每一区域干旱防御工作,及时复盘检视和查漏补缺,全面提高水旱灾害防御能力。

    2022-07-20
  • 国家公路网将覆盖10万人以上市县

    左图山西省长治市平顺县虹梯关乡的高速公路旁边,是过去的“挂壁公路”。新华社记者曹阳摄


    “全国市地级行政中心和城区人口10万以上市县的县级行政中心30分钟上国家高速公路,所有县级行政中心15分钟上普通国道,便捷服务基本覆盖全国。”国家发展改革委基础设施发展司副司长周小棋在近日召开的《国家公路网规划》新闻发布会上表示,建成后的国家公路网将进一步加强对城市群和都市圈发展的支撑,更好服务于区域发展战略与新型城镇化。


    日前,国家发展改革委、交通运输部发布《国家公路网规划》,对国家公路网到2035年的建设进行整体布局。届时,全国公路总规模预计为46.1万公里,其中国家高速公路约16.2万公里(含远景展望线约0.8万公里),普通国道约29.9万公里;基本建成覆盖广泛、功能完备、集约高效、绿色智能、安全可靠的现代化高质量国家公路网。


    截至2021年底,我国国家高速公路已建成12.4万公里,基本覆盖地级行政中心;普通国道通车里程达25.8万公里,基本覆盖县级及以上行政区和常年开通的边境口岸。在科学规划与指导下,国家公路网建设有效解决了“走得了”的根本问题。


    然而,此前出台的规划大多聚焦公路网络自身,侧重解决公路基础设施供给公平的阶段性突出矛盾,在因地制宜提升国家公路布局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耦合性上考虑较少。具体表现为主通道能力还存在不足、城市群都市圈区域网络不够完善、路网覆盖深度不充分、路网韧性和安全应急保障能力还需提高、与其他运输方式统筹融合衔接不强、资源节约集约利用和绿色智慧发展水平不高等。


    “为补齐上述短板弱项,要求我们首先从规划层面入手,从国家长远发展需要出发,对国家公路网的布局进行优化完善,指导国家公路高质量建设。”国家发展改革委新闻发言人孟玮说。


    与2013版相比,此轮《规划》将公路总规模增加了约6万公里。“在新的布局下,国家高速公路网整体覆盖范围从城镇人口超过20万的中等及以上城市,进一步延伸到了城区人口10万以上的市县,普通国道进一步补强了地市间通道和对重要景区的连接。”周小棋指出,《规划》还将进一步支撑国家高水平对外开放,实现国家公路全面连接陆路边境口岸,与东北亚、中亚、南亚、东盟间形成多条便捷的公路国际运输大通道。


    基础设施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国家公路建设在其中成效突出。“十三五”以来,我国公路建设投资占GDP比重约为2.4%,国家公路建设投资占公路建设投资的比例基本稳定在36%左右,在稳投资、稳增长方面作用显著。


    周小棋介绍,从国家公路未来建设需求看,根据匡算,国家高速公路中仍有约2.8万公里待建路段,另有约3万公里繁忙路段需要扩容改造,普通国道中有约11万公里需要建设和改造,“未来建设任务仍然繁重,国家公路建设对于拉动有效投资将继续发挥关键作用,为稳住经济大盘提供有力支撑”。


    对于如何发挥公路交通对实体经济发展的带动作用,交通运输部综合规划司副司长王松波表示,建成后的公路网将与沿线旅游业、制造业、物流业、电子商务等关联产业深度融合发展,引导优化区域产业布局,促进产业链供应链畅通运转。此外,公路网的建设带来了“通道经济”,通过强化国家公路文化、旅游、休闲等服务功能,更好满足人们休闲旅游生活需求。


    对于关注度较高的建设资金问题,《规划》强调要严控地方政府债务风险,合理确定建设规模与节奏,建立健全高速公路债务风险监测机制,债务负担较重地区严格控制新开工项目规模。与此同时,提倡多渠道、多层次、多元化的投融资模式。(经济日报记者纪文慧)


    周小棋表示,“要在落实事权支出责任、强化财政资金保障的基础上,鼓励吸引社会资本参与国家公路建设,在高速公路领域稳妥开展基础设施领域不动产投资信托基金(REITs)试点,让存量资产得到充分盘活”。

    2022-07-20
  • “更好日子还在后头呢!”

    晋北小院,白墙飞檐。68岁的白高山正一边给小菜园浇水,一边逗着2岁多的孙子。


    菜园里,茄子、黄瓜、西葫芦、小葱长势正好,两棵苹果树已经挂满青色的果子。


    “习近平总书记上次来时,我把地里种的这些给他一一作了介绍,总书记笑着说‘这些果菜够你们一家吃了’。”


    白高山居住的山西大同市云州区西坪镇坊城新村,是一个易地扶贫搬迁村。他和200多户村民从世代居住的坡梁薄地、盐碱地上的土窑洞陆续搬到这里,生活从此变了模样。


    2020年5月11日,习近平总书记走进白高山家中,坐到炕沿上同白高山一家聊起了家常。


    白高山拿出一张老照片给总书记看,那是他搬进新村之前住了40多年的土窑洞。


    习近平总书记接过照片仔细端详,问道:“现在这房子住进来花了多少钱?”白高山告诉总书记,2019年在政府的支持下,只花了1万元就住进了新房。


    “搬出来后家里主要做什么?收入怎么样?”习近平总书记接着问。


    白高山的儿子白利军告诉总书记,搬到新村后,他在政府资助下上了职业培训学校,当起了电焊工,2019年收入4万多元。


    “现在外村姑娘都愿意往这嫁了吧?”习近平总书记笑着问。


    “可不是!如今生活好了,人家也愿意来了。”白高山笑得合不拢嘴,“盖房子,娶媳妇,这是我们庄户人家一辈子的大事。我们打心底感谢共产党!”


    习近平总书记问道:“你们往后还有什么打算?”


    “就是希望日子越过越好。”白高山说。


    “更好日子还在后头呢!”习近平总书记语气坚定。


    民之所盼,心之所向。


    当时,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已是胜利在望。


    习近平总书记着眼于亿万农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更高期待,部署推进更长远的发展战略——“要千方百计巩固好脱贫攻坚成果,接下来要把乡村振兴这篇文章做好,让乡亲们生活越来越美好。”


    白高山告诉记者,村里每年都有新变化:新建的黄花产业园已经开始运营,养老中心和幼儿园也建起来了。今年9月,小孙子就能进村幼儿园上学。


    2022年春节前,习近平总书记再赴山西考察时强调:“让人民群众过上幸福生活,是我们党百年来的执着追求,我们要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一代接着一代干。”


    “跟着习近平总书记,跟着中国共产党,更好日子一定在后头!”白高山说。

    2022-07-20
  • 稳字当头 稳中求进 持续改善民生 增进人民福祉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保障和改善民生没有终点,只有连续不断的新起点,要采取针对性更强、覆盖面更大、作用更直接、效果更明显的举措,实实在在帮群众解难题、为群众增福祉、让群众享公平。


    民生是人民幸福之基、社会和谐之本。民生稳,人心就稳,社会就稳。今年以来,各地区各部门统筹推进经济发展和民生保障,在医疗、养老、托幼、住房、教育等领域持续增进民生福祉,推出了一系列温暖人心的举措,不断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病有所医兜牢底线


    民之所盼,政之所向。今年以来,各地优化医疗卫生资源配置,加快优质资源扩容和区域均衡布局,完善分级诊疗体系,着力解决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兜住兜牢民生底线,努力实现病有所医。


    “盼了许多年,家门口也有了大医院!”家住河北省怀来县的李女士说,“我母亲病都看完了,还一直念叨着医院的设施条件真好。”


    7月1日,北京大学人民医院怀来院区正式开诊,标志着怀来县医院正式被北京大学人民医院托管。这是继北京大学人民医院石家庄医院揭牌后,区域医疗合作迈出的新步伐。


    目前,北大人民医院已派出20位专家入驻怀来院区,参与门诊、查房、手术、科室管理等工作,完成髋关节置换术、颅脑外科术等多项高难手术。北大人民医院派出心内科、神经内科、呼吸科、内分泌科等11个学科专家担任科室主任,采用常驻、定期出诊等形式,定期开展线下和线上查房、病例讨论等。


    今年以来,我国不断优化医疗资源配置,加快优质医疗资源扩容和区域均衡布局,国家医学中心和区域医疗中心建设取得新进展,缓解了群众看病难问题。


    “感谢医保政策,让我们的花费少了很多!”不久前,湖南省临澧县修梅镇观音洞村村民范艳红接受了人工关节置换术,耗材费用降低了八成。去年,国家医保局组织开展人工关节集中带量采购,中选产品平均降价82%。今年3月底,国家医保局、国家卫健委印发《关于国家组织高值医用耗材(人工关节)集中带量采购和使用配套措施的意见》,推动人工关节集中带量采购中选结果平稳实施。目前,这项惠民政策已在全国落地,有效降低了患者的医疗负担。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提高医疗卫生服务能力。居民医保和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人均财政补助标准分别再提高30元和5元,推动基本医保省级统筹。推进药品和高值医用耗材集中带量采购,确保生产供应。


    今年年底前,力争实现集采药品在每个省份平均达到350个以上,骨科耗材、药物球囊、种植牙等高值医用耗材分别在国家和省级层面开展集采,进一步降低患者医药负担,有效缓解群众看病贵问题。


    养老托幼补齐短板


    “一老一小”是民生保障的重点。各地区各部门增加针对养老、托幼的普惠性服务供给,不断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新期盼。


    今年以来,我国坚持补短板、增供给、提质量,大力发展互助养老和志愿服务,扩大养老服务社会参与。一系列新政策新举措让“老有所养、老有所依、老有所乐、老有所安”迈出坚实一步。


    公共服务关乎民生,连接民心。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加大社区养老、托幼等配套设施建设力度,在规划、用地、用房等方面给予更多支持。


    目前,全国养老服务机构和设施总数达34万个,床位817.2万张;县、乡、村三级农村养老服务体系建设进度显著加快,县级特困人员供养服务机构的护理型床位占比已达到64%;长期护理保险制度试点扩大至49个城市……


    今年,我国将完善三孩生育政策配套措施,将3岁以下婴幼儿照护费用纳入个人所得税专项附加扣除,多渠道发展普惠托育服务,减轻家庭生育、养育、教育负担,着力解决群众生育养育方面的急难愁盼问题。


    “价格实惠,老师们也很专业。”浙江省杭州市拱墅区和睦新村的吾啸丹说,两岁多的女儿在家对面的普惠托育中心得到细心照料,省心多了。


    2021年,我国支持建设了6.1万个普惠托位。国家卫健委对托育机构服务质量、安全提出具体要求和指导,保障婴幼儿安全健康成长。


    各地区各部门将降低生育成本、普惠托育、营造育儿友好环境等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努力实现幼有所育。河北提出开展孕妇无创产前基因免费筛查,打造160家省级婴幼儿照护服务示范机构;江苏提出健全普惠托育服务体系,加快发展公办和普惠性幼儿园;安徽计划新建、改扩建公办幼儿园300所,支持发展普惠性民办幼儿园。


    安居优居体现温度


    “十四五”期间,我国将继续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定位,努力实现全体人民住有所居。从安居到优居,民生保障更有温度。


    “在外面租房,月租2000元左右,对于刚毕业的年轻人来说有一定压力。这里房租只要1000元左右,减轻了我的负担。”今年初,在江苏省无锡市工作的宋铭拿到了首批保障性租赁住房——惠山区国际人才社区的钥匙。该项目总投资约2亿元,拥有小户型公寓1031间,配备健身房、公共客厅、共享厨房、咖啡吧等设施,可为1500名青年人才提供拎包式入住服务。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探索新的发展模式,坚持租购并举,加快发展长租房市场,推进保障性住房建设,支持商品房市场更好满足购房者的合理住房需求,稳地价、稳房价、稳预期,因城施策促进房地产业良性循环和健康发展。


    今年,住建部将大力增加保障性租赁住房供给,以人口净流入的大城市为重点,全年建设筹集保障性租赁住房240万套(间),预计可解决近700万人的住房困难。


    走进江苏省南京市秦淮区宏鹰花园小区,居民楼外搭起了脚手架,工人们正在忙碌。宏鹰花园小区已建成30余年,出现了一定程度的老化。根据改造方案,小区将以现代化宜居小区为改造标准,彻底解决屋面墙面渗漏、道路坑洼、绿化杂乱等问题,同时对小区内部停车设施等重新规划改造。目前,南京市128个小区改造工程已经全部进场施工。


    城镇老旧小区改造和棚户区改造加快推进。“十四五”时期,我国将基本完成2000年底前建成的、约21.9万个城镇老旧小区的改造任务。


    “终于有自己的新房子了!”广东省阳春市潭水镇高尧村村民欧成梅搬进了新房。去年,当地政府为欧成梅申请了危房改造指标和2万元改造资金,经过几个月的建设,一座宽敞明亮的砖混结构新房落成了。


    今年,住建部将实施乡村建设行动。以农房和村庄建设现代化为着力点,加快建设美丽宜居乡村。在样本县开展乡村建设评价,实现省级全覆盖。实施农房质量安全提升工程,持续实施危房改造和抗震改造,深入推进农村房屋安全隐患排查整治。


    办好教育夯实基础


    教育是民生之基。我国有2.9亿在校学生,要坚持把教育这个关乎千家万户和中华民族未来的大事办好。


    “双减”政策落地后的首个完整暑假即将到来。近日,教育部印发了《关于做好2022年中小学暑期有关工作的通知》,提出严格控制暑假书面作业总量,鼓励布置探究性和实践性作业,严禁个别地区、个别学校利用暑期组织集体补课、讲授新课或提前开学。


    时下,各地中小学陆续开启暑假模式。很多地方严格执行“双减”政策,让中小学生过一个快乐、有意义的长假。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玉泉区五塔寺东街小学开展“快乐迎暑期安全不放假”主题教育活动,提升学生的安全意识与防范危险能力;江苏省连云港市一些游泳馆为中小学生提供暑期游泳培训,让学生在提高身体素质的同时,度过快乐暑假;湖南省株洲市石峰区举办“快乐暑假科技实践”少年科技夏令营,对中小学生进行机器人、无人机编程教学及实践体验,激发学生对科技的兴趣……


    “我虽然看不见这个世界,但音乐是我心中的光。”前不久,全国第一名盲人声乐硕士——张晨从安庆师范大学研究生毕业。今年9月,她将回到曾经从教14年的安徽省安庆市特殊教育学校,继续执教,为更多“特殊”孩子带去音乐的快乐。


    党和国家高度重视残疾人教育。今年1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十四五”特殊教育发展提升行动计划》,提出到2025年,高质量的特殊教育体系初步建立,适龄残疾儿童义务教育入学率达到97%。改善特殊教育办学条件,加大特殊教育专业教师配备,增加财政投入。


    “感谢国家助学贷款,让我顺利完成了4年学业!”前不久,小李怀着无比激动的心情参加了中国人民大学的毕业典礼。小李来自贵州省偏远山区,2018年考入中国人民大学。由于父亲患重病,家庭负担重,小李申请了国家助学贷款,学费得到了解决。


    设立国家助学贷款,从制度上保障每一名学生不因家庭经济困难而失学。近年来,我国不断提升国家助学贷款的额度。2021年,全国脱贫家庭辍学学生数量持续保持动态清零。


    民生无小事,枝叶总关情。展望未来,更多的民生红利渐次释放,更美的民生画卷徐徐铺展,将温暖亿万人民的心田。我国在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弱有所扶上不断取得新进展,为人民生活安康托底,让老百姓的日子越过越红火!

    2022-07-20
  • 蓄势起航畅通“天空之路”——我国首个专业货运枢纽机场正式投运

    “鄂州花湖机场正式投运!”


    17日,湖北鄂州,一架顺丰全货机腾空而起。


    我国首个专业货运枢纽机场,从一纸蓝图变为现实。


    攻坚克难推开“空中大门”





    图为7月17日上午在鄂州花湖机场降落的顺丰航空全货机。新华社记者肖艺九摄


    即使已经在脑海中预演了无数遍,潘乐还是早早来到机场,作为湖北国际物流机场有限公司信息技术部主管,他期盼新机场“起航”这一刻已经太久。


    11时36分许,机场跑道上,一架顺丰航空波音767-300全货机引擎轰鸣,滑行、加速、起飞,直冲云霄,目的地深圳,这标志着新机场正式投运。


    长江中游南岸,鄂州燕矶江段。从2014年初步谋划到2022年建成投运,鄂州花湖机场建设历时8年。


    “为让机场尽早落地,我们优化审批服务,压缩审批时限。”鄂州市临空经济区管委会主任尹俊武回忆,原本需要一年半时间办理的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等20个证件,只用了半年。


    机场从项目可研批复到投运用时42个月,机场主体工程从正式动工到建成耗时21个月,机场转运中心完成钢结构吊装仅用6个月……“施工高峰期,进机场的路几乎每周都在变,因为施工速度太快了。”全程参与机场建设的潘乐说。


    2.3万平方米的机场货运站、近70万平方米的转运中心、124个机位及2条3600米长、45米宽跑道……一座新机场拔地而起,不只是要求建设速度,更有对质量的精细追求:场道工程“零返工”。


    “利用BIM(建筑模型信息化)技术,取代依靠二维图纸施工的传统模式,很多问题早在设计阶段就被解决了。”潘乐说。


    线上提前预演,线下精准施工。在实体机场建成之前,一个数字孪生机场就已诞生——工程师在电脑程序中用4000万个构件搭建起一个“所见即所得”的三维机场模型,数据量高达150G,细到直径为10毫米的钢筋都能在设计图中精准呈现。


    科技赋能打造“智慧航道”


    当飞机进入机位后,升降平台车如同算好时间一样来到飞机旁,自动完成升降对接;待货物被运送到地面后,看上去结构简单的平板车已经行驶到平台车前就位……未来,这一幕将在新机场成为常态。


    参与制定3项民航标准,申报专利、著作权70余项……鄂州花湖机场建设于我国民航业大力推进智慧机场之时,它在智能化方面的探索实践备受瞩目。


    走进新机场,干净整洁的跑道底下大有文章。


    “跑道上每一块道面板长5米、宽4.5米,均至少有一个传感神经元,共埋设了5万多个传感器,实现机场跑道全时、全域的信息感知。”武汉理工大学光纤传感技术与网络国家工程研究中心研究员李盛说。


    相比传统跑道的健康状态“后知后觉”,新机场跑道下面的传感器能够捕捉飞机滑行产生的振动波形,对跑道是否脱空、起鼓、错台等进行判定,同时也能感知到跑道上运行的物体,从而实现监控跑道入侵、记录运行轨迹等功能。


    登上空管塔台,近70万平方米的转运中心呈“工”字形出现在眼前。作为“多式联运”的核心,新机场97%的货物将在这里进行转运分拣,并实现无人化作业。


    顺丰集团湖北枢纽项目副总经理张浩说,转运中心投用后,输送设备总长约52公里,设备总量超过2.3万台,近期规划产能每小时28万件,远期规划每小时116万件。


    蓄势起航畅通“天空之路”


    从机场看远处,1.5小时飞行圈可覆盖包括长三角城市群、珠三角城市群在内的多个城市群。


    从远处看机场,百公里外便是武汉天河机场,数十公里内有三江港、杨叶港等众多港口码头,以及高速铁路和多条高速公路。


    这个机场以全货机航线为主、客运航线为辅。新机场已瞄准构建覆盖国内主要城市、全球主要贸易伙伴的轴辐式航线网络。


    今年,机场将逐步开通鄂州至北京、上海、深圳、厦门、重庆、成都、昆明、青岛、宁波等客运航线,鄂州至深圳、上海、法兰克福、大阪等货运航线。


    投运,只是起点。


    展开机场未来的“航线图”:到2025年,将开通国际货运航线10条左右、国内航线50条左右,货邮吞吐量达到245万吨。


    尹俊武说,围绕新机场正在建设的鄂州空港综保区和湖北自贸区武汉片区的联动创新区,已经吸引来自世界的目光,“日邮物流枢纽中心等项目已签约,德国、法国等不少国家的航空、物流公司也纷纷与我们对接。”


    探路长空,鄂州花湖机场静待四海宾朋。

    2022-07-18
  • 天舟三号货运飞船撤离中国空间站 将择机再入大气层

    中新社北京7月17日电(马帅莎)据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17日消息,天舟三号货运飞船完成全部既定任务,已于北京时间7月17日10时59分撤离空间站组合体。


    天舟三号货运飞船是中国空间站关键技术验证阶段发射的第二艘货运飞船,于2021年9月20日在中国文昌航天发射场发射入轨,对接于空间站天和核心舱后向端口,为空间站送去约6吨补给物资,包括航天员生活物资、舱外航天服及出舱消耗品、空间站平台物资、部分载荷和推进剂等。


    2022年4月20日,天舟三号货运飞船从空间站天和核心舱后向端口分离,绕飞至前向端口。在轨期间,天舟三号货运飞船先后迎来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天舟四号货运飞船、神舟十四号载人飞船“到访”空间站。


    据悉,目前,天舟三号货运飞船状态良好,后续将在地面控制下择机再入大气层。根据计划,中国将于7月在文昌航天发射场发射问天实验舱。(完)

    2022-07-18
  • 以水定产核量到户 优化配置精细管理

    轻轻点击手机软件,眼前的水闸缓缓升起,汩汩水流奔向农田——在宁夏回族自治区银川市贺兰县常信乡于祥村,村党支部书记周新社操作着智能节水设备。这条支渠上的60多座手提式闸门,如今都已换成可遥控闸门,实现水量控制智能化。


    贺兰县地处宁夏引黄灌区,通过推广应用滴灌喷灌、智能水闸等节水技术和设施,去年全县节约农业灌溉用水3110万立方米。


    宁夏现有引黄、扬黄灌区灌溉面积共840多万亩,灌溉用水长年占全区总耗水量的80%以上。灌区农业节水增效,是宁夏节水增效的重点领域。


    2019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座谈会时指出,要坚持以水定城、以水定地、以水定人、以水定产,把水资源作为最大的刚性约束,合理规划人口、城市和产业发展,坚决抑制不合理用水需求,大力发展节水产业和技术,大力推进农业节水,实施全社会节水行动,推动用水方式由粗放向节约集约转变。


    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宁夏于2021年11月发布《“十四五”用水权管控指标方案》,明确严守水资源总量控制红线、强化水资源节约集约利用、保障水资源刚性增长需求、促进水生态环境持续向好的配置原则和具体措施。


    以水定产,核量到户,节水成为宁夏灌区农业生产领域着力点。青铜峡市安装智能化计量设施,近800个斗渠的取水口全部实现农业取水定量供应;同心县农田滴灌取水用上一体化测控智能闸门,开关闸口、取水限量控制等均能通过手机操作。各大灌区将用水指标细化分解到各条灌溉水渠,由乡镇农民用水协会按指标分配到户,落实精细管理要求。


    定量分配实现精细管理,科学用水促进节水增效。“相比大水漫灌,使用滴灌技术每亩每年可节水上百立方米,而且水分直达作物根系,正好实施水肥一体。”在固原市原州区头营镇杨郎万亩瓜菜种植基地,负责人曹辉介绍,现在采用智能水表精确控制用水量,配合应用滴灌技术,甜菜心亩均增产可达300公斤。


    “节一份水,挣两份钱。”在于祥村,周新社的“水账”算得明明白白:村里去年节约农业灌溉用水133万立方米,折合水费近6万元;节余的用水指标在宁夏公共资源交易平台公开竞价,获得5万多元转让收益,用于维护节水设施。


    为促进水资源优化配置和高效利用,宁夏推动建立用水权交易平台,去年全区完成农业节余用水权交易85笔,交易水量3309万立方米,金额2.97亿元。


    目前,宁夏各地纷纷出台管理办法,明确用水权交易收益直补农业,充分调动用水户和基层用水管理组织节水积极性。“节水收益的稳定兑现,进一步调动了灌区节水的积极性。”宁夏回族自治区水利厅副厅长麦山表示。

    2022-07-18

  • 首 页  上一页   148 149 150 151 152 153 154 155 156 157  下一页    尾 页  

    版权声明: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本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85 8629 6259

    蒙公网安备 15010502001696号 蒙ICP备16001043号-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