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石家庄市长安区谈固街道办事处综合执法队 创建文明城 善举暖人心

    深秋十月,秋高气爽。在省会石家庄开展创城热潮之际,城市文明之花绽放,雷锋精神闪烁,互助暖流漾人心,发生在长安区谈固办事处综合执法队的善举暖人心。

    2021年10月17日晚19:30,谈固办事处执法队夜班队员正常巡查时,在和平路与兴宁寺街附近发现一名小男孩四处徘徊,不知所措。十月的深秋夜晚,天气寒凉,小孩焦急的表情显得格外让人担心。谈固办事处执法队员发现后,赶忙上前询问,得知小男孩8岁,下午跟着姥姥去银龙小区洗澡,出来后走散。经过耐心安抚,小孩情绪稳定后说出家长的电话号码,谈固办事处执法队员随即联系上家长。经过确认核实,考虑到天气寒凉,队员让家长在指定地点等候,开车把小孩送到指定位置,孩子家长表示万分感谢。执法队员一句“我们应该做的”既朴实又温馨,一股暖流让人感动。




    连日来,长安区谈固街道办事处在全力推进创城、规范市容市貌的同时,再一次用实际行动诠释了新时代城市文明创建的精神内涵。

    2021-10-19
  • 体育时评:面对“饭圈化”,运动员需多一些“人间清醒”

    17日,中国男子乒乓球队队员樊振东发文,呼吁公众只关注他在赛场上的表现,而不要去关注他的场外日常生活,以及窥探他的正常训练,并表示球迷会并非明星的粉丝后援团,“饭圈化”的表达不适用于运动员。此事经媒体报道后,网友称赞樊振东“人间清醒”。


    近年来,体育“饭圈化”现象曾多次引发舆论热议。9月30日,中国奥委会发布声明,号召社会各界尊重运动员个人权益,理性追星,避免不当言行,坚决杜绝“饭圈”乱象向体育领域蔓延。


    在“饭圈”文化中,粉丝可以“无条件支持”偶像,包容他们的所有不足,容不得质疑与批评,甚至强调非黑即白。这种话语体系并不适用于运动员,对他们而言,学会接受公众批评,并在这个过程中获得成长,是必修课。


    从这个维度来说,公众不应把“饭圈”文化的话语模式生搬硬套到体育圈,更应该学会做一个纯粹的体育迷,欣赏喜爱的运动员在赛场上的表现,容许他人对其提出质疑和批评,同时也切勿裹挟运动员。正如樊振东所言,关注比赛,就是对运动员最大的支持。


    但需要注意的是,随着社会经济和社交媒体的发展,知名运动员的商业价值也成了资本眼中的“香饽饽”,他们不可避免地获得了更多曝光。对于体育事业而言,这有助于体育项目的推广和发展,并非全是弊端。


    在这种情况下,运动员已不再可能回到曾经纯粹封闭的环境中,在训练、比赛和娱乐活动中找到平衡点,也是其综合能力的体现。这要求运动员在面对纷繁复杂的网络世界时,认清利与弊,坚守初心,保持“人间清醒”。

    2021-10-18
  • “绿化将军”张连印:青山写忠诚

    荒山、铁锹,风沙、日晒……


    塞北左云,雁门关下。年复一年,“老兵”用生命的年轮,把荒滩变为绿野——樟子松、云杉、杨树、沙棘,一排排、一行行,漫山遍野……





    张连印在山西大同左云县种下的“绿色长城”(9月29日摄)。新华社发(丁美宁摄)


    退休18年来,“老兵”带领乡亲们已为家乡种下200多万棵树。


    “老兵”名叫张连印,今年76岁,河北省军区原副司令员,少将军衔。


    他戎马一生,本可以选择安度晚年,却饮风咽沙、倾尽所有,身患癌症仍植树不已,在家乡建起了一道造福百姓的“绿色长城”。





    张连印在山西大同左云县张家场乡张家场村的苗木基地自学苗木知识(10月3日摄)。新华社发(步丰峰摄)


    共产党员的人生底色:“为党和人民做事不觉得辛苦,反而很快乐”


    “为何选择了这条千辛万苦的植树路?”有太多的人不解。


    “植树造林、防风治沙,利国利民,造福子孙。”张连印说。


    2003年,山西省左云县,张连印退休后返回家乡。


    出人意料,卸下钢枪的张连印竟扛起了铁锹。这位从张家场村走出的军队高级干部,退休后要回乡种树?!


    “植树可以防风固沙,改善家乡自然环境。我没有万贯家财,植树造林是最现实的选择,有多少钱种多少树。”反复琢磨,张连印选定了这条路。


    当时,冲着他的名望,企业纷纷抛来橄榄枝,“想要赚钱很容易”。


    可张连印心里,通透如镜:“我只想用有限的时间、有限的精力、在有限的范围内为家乡人民做点事。”


    乡亲,在张连印心中的分量很重。他4岁时父亲去世,6岁时母亲改嫁,抚养他长大的奶奶爷爷也在他13岁和16岁时相继去世。


    “吃百家饭、穿百家衣,我才能长大,乡亲们对我的恩情一辈子也忘不了。”他记得,小时候有时穷得连鞋子都没有。


    57年前的那个早晨,张连印终生难忘——


    村里锣鼓喧天,这个19岁的青年要去当兵了!


    戴红花、骑大马,乡亲们把炒好的瓜子、煮熟的鸡蛋塞满他的口袋……


    “你们为我戴红花,我把决心来表达,到了部队听党话,党叫干啥就干啥!”欢送会上,作为新兵代表的张连印即兴创作了快板。


    这句话,他记了一辈子,也做了一辈子。


    参军第二年,由于表现优异,他光荣入党,此后,一路从普通一兵成长为高级领导干部。


    戎马倥偬40载,每个岗位张连印都成绩斐然——


    当战士,他年年是“五好战士”;当连长,他被评为北京军区“四好连队”优秀代表;他从团长、副师长,干到师长、副军长、省军区副司令员,被授予少将军衔。


    2003年3月,张连印退休了。他认真地对老伴说:“我是退休了,没职务了,可我的党员身份还在,这是我一辈子的职务。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也是我一辈子的义务。”


    张连印的家乡左云县张家场村,位于毛乌素沙地边缘地带,属于京津风沙源治理区。全村土地超过一半都是荒山荒坡,风起沙扬。





    张连印在山西大同左云县摩天岭土长城眺望苗圃、山林(6月13日摄)。新华社发(丁美宁摄)


    几十年过去,乡亲们虽然从原先的土坯房搬进了砖瓦房,但光秃秃的荒山野坡却没有改变。


    “绿化家乡、造福乡亲,就是我‘人生最后一个战场’。”当年10月,张连印带着妻子王秀兰回到家乡,打响了植树事业的“第一战”。


    但,创业的艰难始料未及。


    左云土地贫瘠,树木成活率低。第一年,张连印从右玉买了1万棵樟子松苗,结果第二年全死了;再栽,6000棵树,又死了……


    “祖宗三代都栽不活,你回来就栽活了?”“发小”胡万金,看着他气不打一处来。


    树全死了,老汉伤心了,但更不甘心。他购书自学,上门请教专家,还跑去外地的林场学习,每遇到一个会种树的人,就拉着人家打破砂锅问到底。


    栽了死、死了再栽……和他一起回乡种树的妻子记得,种树的头几年,脸和耳朵常常被风吹得掉皮,嘴上起水泡肿得老高,有时水泡裂开,鲜血就顺着嘴唇流下来。


    一次大女儿回乡看望,竟没认出迎面走来的父母,看着被风沙吹打得“面目全非”的两位老人,心疼得直流泪。


    而张连印有自己的“苦乐观”:“我种树,为党和人民做事不觉得辛苦,反而很快乐。”


    如今,昔日的荒山,已松涛阵阵。





    张连印(右)与老伴王秀兰、儿子张晓斌在山西大同左云县张家场乡北梁山坡一起浇水(8月16日摄)。新华社发(丁美宁摄)


    冲锋陷阵的军人本色:没有战胜不了的困难


    山坡上,张连印干完活便席地而坐,讲起话来中气十足。很难想象,他曾徘徊在生死线上。


    2011年,得知自己身患肺癌,张连印只说了句“冷静面对,科学治疗”。手术前,他默默地把这些年种树欠下亲朋的钱一一还清,甚至去照相馆拍好了遗照。


    只是,树还没有种完。手术后的张连印实在等不及,第二年正月就拉着妻子回乡了。


    一如往常,他们没有找人接送,老两口从石家庄坐火车睡一晚,早上五点多到大同,又坐客车到张家场村。


    “要是我不回来,这摊事就散了。”他压根儿没有想过自己的身体,满脑子都是种树。


    回到植树的基地,张连印立马装上树苗和铁锹,坐着他的“专车”上山了——这辆不到5万元买来的面包车,6年间跑了近20万公里,“拉工人、拉工具、拉树苗,出沟入岭,都是他那车。”左云县委组织部副部长池恒广说。


    左云县的绿荫不断扩大,他体内的癌细胞也在疯狂生长。2014年,他的肺癌出现骨转移。这次,住院一个月后,他又一次回乡种树了。


    “癌症要科学治疗,种树也要坚持到底。”张连印坚定地说。


    有人说,何必这么较劲?可军人出身的张连印就是这样,一如他的微信签名:坚强、坚韧、坚毅——


    如今,植树成活率达到了95%以上,他带领乡亲们为家乡种下200多万棵树。


    如今,张连印依然走路飞快、精神抖擞。


    华夏大地上,创造奇迹的又何止张连印!


    60万米高空上的卫星,忠实记录下绿色合围中逐渐“消失”的毛乌素沙地——


    一个坑一个坑种树、一锹一锹铺设沙障固沙,人们前赴后继,用一个甲子的岁月,在昔日的不毛之地播下乔、灌、草科学配置的绿色屏障,让绝大部分沙化土地得到治理,使之成为全球荒漠化防治的典范。


    “千千万万个张连印,创造了从‘沙进人退’到‘绿进沙退’的生态奇迹。”审计署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审计司高级审计师罗涛感慨地说,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共产党人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成功实践,闪耀着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精神密码”。


    “30年是我的‘目标’,种树要种到88岁!”张连印说:“每天和树打交道,和老百姓在一起,心情好身体就好。”


    在他的带动下,山西省左云县林木覆盖率由2003年的38.6%上升到现在的45.03%,增长了6.43个百分点,张连印被群众称为“绿化将军”。





    张连印在山西大同左云县张家场乡北梁山坡种树时搬运树苗(7月16日摄)。新华社发(丁美宁摄)


    心系群众的“公仆”角色:永不忘这一方水土一方乡亲


    秋日的午后,松涛阵阵。站在张家场村山头的小亭子里,张连印远远近近地望着,放声唱起了他最爱的歌——


    “不管你多富有,不论你官多大,到什么时候也不能忘咱的妈……”


    18年间,就在这片脚下的土地,他带领乡亲们植树1.8万亩,其中6000亩是义务植树,1.2万亩是京津风沙源治理工程。


    200余万棵树,他分文不取,签下协议:“一不要林权,二不要地权,30年后无偿交还集体。”


    创业初期,张连印拿出了全部30万元积蓄,大女儿张晓梅用房子抵押贷款20万元,儿子张晓斌拿出积蓄10万元,小女儿张晓花将3万元转业费和订婚时公婆给的2万元垫入。后来张连印又两次向银行贷款。


    然而,村子里张连印自家的老屋,却坍塌得不像样子。


    本族的老人劝他:连印啊,你就不想想自家?你家的老屋还是花些钱翻盖一下吧。


    张连印却说:“我还是把有限的资金用在绿化荒山上吧!”


    生态改善后,乡亲们感念张连印的事迹,自发筹钱建了一座凉亭,想取名叫“将军台”,却被张连印制止,后来立起来的是“张家场乡万亩小流域综合治理工程纪念碑”。


    2015年,儿子张晓斌离开部队选择自主择业,回村跟着父亲种树。


    有人不解:“难道您就没想过利用自己的资源让儿子在部队获得更好的发展吗?”


    张连印回答:“百姓的认可、良好的家风,就是我留给子女最好的‘财富’。晓斌和乡亲待在一起,做这样一件有意义的事情,很好。”


    他和群众打成一片,吃农家饭、干农家活、说农家话,谁家有个家长里短,都请他出面主持。在他资金短缺时,3位村民贷款30万元借给他,连借条都不用打。





    张连印(右)与儿子张晓斌在山西大同左云县张家场乡北梁山坡巡查树木生长情况(9月28日摄)。新华社发(丁美宁摄)


    多年来,张连印吃的是土豆白菜豆腐,最喜欢穿的就是一身旧款迷彩服;逢年过节,他都要买东西去看看村里的困难户……


    村民们都说他,“从来不摆谱,看不出是个将军。”


    而妻子王秀兰最明白他,“如果乡亲们觉得他和他们一样,他就高兴。”


    在张连印的日记本上,记录着一些点滴小事——


    “拿完药,在医院门口点了一碗面,自己来了个光盘行动!”


    “从左云去大同,坐了公交车,又一次低碳出行。”


    ……


    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


    如今,张连印的植树基地成了右玉干部学院的教学点,最初被命名为“将军林”绿化基地,他把“将军”二字换成了“清风”。


    党和国家大大小小的提倡和要求,他悉数践行,理由只有一个,朴素而炽热:


    “是党把我从一个孤苦的放牛娃培养成一名将军,是乡亲们让我过上现在的日子。永不忘这一方水土一方乡亲,党组织是我的家,家乡父老是我的母亲。”

    2021-10-18
  • 65周岁的广交会,这些亮点值得一看!

    线上举办三届之后,为期5天的第130届广交会近日线下重启。


    本届广交会有诸多“首次”,如首次线上线下融合举办,首次以促进国内国际双循环为主题,首次全面邀请境内采购商参与,首设乡村振兴展区、首次举办珠江国际贸易论坛等。


    记者在现场看到,整个展馆被红色扮靓,到处都是“广交世界互利天下”的展牌。展馆内人流如织,众多境内采购商、参展商穿梭于各个展区间,65周岁的广交会人气不减。其中,载人级自动驾驶飞行器、“宇宙厨房”等产品颇为引人注目。


    作为疫情下全球规模最大的实体展会,本届广交会线下展览面积40万平方米,按16大类商品设置51个展区,有超过7700家企业参展,此外有2.6万家企业和全球采购商线上参展。

    2021-10-18
  • 神舟十三号航天员顺利进入天舟三号

    据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消息,在顺利进驻空间站天和核心舱后,北京时间2021年10月17日9时50分,神舟十三号航天员乘组成功开启货物舱舱门,并顺利进入天舟三号货运飞船;接下来,航天员乘组还将开启天舟二号货运飞船货物舱舱门。后续,航天员乘组将按计划开展货物转运等相关工作。





    10月17日在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拍摄的神舟十三号航天员乘组进入天舟三号货运飞船的画面。新华社发(赵玉良摄)





    10月17日在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拍摄的神舟十三号航天员乘组进入天舟三号货运飞船的画面。

    2021-10-18
  • 长征胜利八十五周年

    血战湘江、强渡乌江、飞夺泸定桥、爬雪山、过草地……85年前,中国工农红军冲破敌人的围追堵截,完成了一次开创新局的伟大远征。作为民族奋进的精神火炬,长征精神激励着每一代人。红军丰碑不朽,长征精神永恒!

    2021-10-18
  • 2022年度“国考”今起报名,近七成招录计划专招应届生

    14日,国家公务员局网站发布《中央机关及其直属机构2022年度考试录用公务员公告》,公告显示,本次国考的报考者可于10月15日8:00至10月24日18:00期间登录考录专题网站进行报名并提交报考申请。


    笔试时间为2021年11月28日,上午9:00—11:00为行政职业能力测验,下午14:00—17:00为申论。


    从招录规模来看,此次招考共有75个部门、23个直属机构参加,计划招录3.12万人,相较2020年度的2.4万人、2021年度的2.57万人,本次国考的招录规模突破3万大关,增幅明显。


    近些年来,国考报名热度不断攀升,自2009年始,国考报名人数已经连续13年超百万,2021年度国考最热岗位报录比达三千比一。随着国考进一步扩招,国考的报名热度或将持续。


    政策向应届生和基层倾斜





    近七成招录计划专招应届生


    按照国家公务员局的介绍,本次国考录用计划和录用政策继续向重点人群、重点地区倾斜。其中,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扎实做好“六稳”工作、全面落实“六保”任务的有关决策部署,安排2.1万个计划专门招录应届毕业生,服务和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


    其实,近年来,无论是国考还是省考,公务员招录向应届毕业生倾斜的特征都比较明显。


    “从国考数据来看,招录计划中,仅面向应届生招录的比例,由2019年的39.17%上升到了2022年的67.3%,这一数据能看出,公务员招考政策鼓励应届毕业生到基层岗位干一番事业。”华图教育研究院专家郑文照说。


    除了向应届生倾斜,本次招录还继续坚持基层导向,有8700余个计划补充到西部和艰苦边远地区县(区)级及以下直属机构,并采取适当降低学历要求、放宽专业条件、不限制工作年限和经历等措施降低进入门槛,公务员招考政策鼓励应届毕业生到基层岗位干一番事业,鼓励引导人才向艰苦边远地区和基层一线流动。


    招考公告还明确,对于通过降低进入门槛等倾斜政策录用的人员,应当在所报考市(地、州、盟)辖区内的艰苦边远县乡机关最低服务5年(含试用期)。


    “这样做是为了帮基层留住人才,解决基层岗位招人难、留人难的问题。”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教授竹立家认为,这些年,国家的公务员招录政策一直在鼓励大学生到基层岗位建功立业,一方面为大学生提供更多元的就业选择,另一方面,也在不断提高基层公务员队伍的能力素质。


    精准选拔人才





    深入推进分类分级考试


    本次招考深入推进分类分级考试。公共科目笔试试卷将分为3类,即由以往的“中央机关及其省级直属机构职位、市(地)级及以下直属机构职位”变更为“中央机关及其省级直属机构综合管理类职位、市(地)级及以下直属机构综合管理类职位和行政执法类职位。”


    竹立家认为,将行政执法类岗位单列,目的是为了通过更有针对性的选拔考试,提高行政执法人员的法律素养和执法能力,为依法治国服务。


    郑文照分析,近年来,公务员招录选拔更加注重精准科学,进一步提高选人质量,推进分级分类考录,选拔科学性不断增强,让选拔做到人岗相适、人事相宜。


    按照国家公务员局的介绍,对中央机关及其省级直属机构综合管理类职位突出测评理论思维、综合分析等方面能力,对市(地)级及以下直属机构综合管理类职位突出测评贯彻执行、基层工作等方面能力,对行政执法类职位突出测评依法办事、公共服务等方面能力。


    此外,面试内容也将紧扣招录机关和招考职位的工作内容、性质、特点,注重反映不同部门、不同行业的不同用人需求。加强专业能力测查,将有10个部门在笔试阶段组织专业科目笔试、有52个部门在面试阶段进行专业能力测试。

    2021-10-15
  • 《中国可持续交通发展报告》发布

    第二届联合国全球可持续交通大会10月14日至16日在京召开。大会官方网站14日发布《中国可持续交通发展报告》。综合交通基础设施网络日益完善、科技创新水平持续提升、绿色低碳转型成效显著、国际交流合作持续深化、服务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中国交通为国民经济发展当好“先行官”,为促进全球可持续发展、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中国智慧、中国力量!

    2021-10-15
  • 我国正式步入“探日”时代,探测太阳有何意义?

    10月14日,我国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采用长征二号丁运载火箭,成功发射首颗太阳探测科学技术试验卫星“羲和号”。该星将实现国际首次太阳Hα波段光谱成像的空间探测,填补太阳爆发源区高质量观测数据的空白,提高我国在太阳物理领域研究能力,对我国空间科学探测及卫星技术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标志着我国正式步入“探日”时代。





    10月14日18时51分,我国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二号丁运载火箭,成功将太阳Hα光谱探测与双超平台科学技术试验卫星发射升空。卫星顺利进入预定轨道,发射任务获得圆满成功。新华社发(郑斌摄)


    “羲和号”全称太阳Hα光谱探测与双超平台科学技术试验卫星,运行于高度为517公里的太阳同步轨道,主要科学载荷为太阳空间望远镜。Hα是研究太阳活动在光球和色球响应时最好的谱线之一,通过对该谱线的数据分析,可获得太阳爆发时的大气温度、速度等物理量的变化,有助于研究太阳爆发的动力学过程和物理机制。


    国家航天局对地观测与数据中心主任、高分辨率对地观测重大专项工程总设计师赵坚表示,“羲和号”实现了我国太阳探测零的突破,标志着我国正式步入“探日”时代,将开拓我国太阳探测国际合作和交流的新局面,大幅提高我国在太阳物理领域研究的国际地位。


    卫星在轨运行期间,将观测太阳耀斑和日冕物质抛射的光球及色球表现,探究太阳爆发的源区动态特性和触发机制,同时探测太阳暗条形成和演化过程的色球表现,揭示其与太阳爆发的内在联系,还将获取全日面Hα波段多普勒速度分布,研究太阳低层大气动力学过程,为解决“太阳爆发由里及表能量传输全过程物理模型”等科学问题提供重要支撑。


    该卫星采用了超高指向精度、超高稳定度的“双超”卫星平台设计。平台将在轨应用磁浮技术,大幅提高载荷姿态指向精度和姿态稳定度。未来,双超平台技术还将在高分辨率对地详查、大比例尺立体测绘、太阳立体探测、系外行星发现等新一代航天任务中开展广泛应用,助推我国空间科学和空间技术跨越式发展。


    本次发射成功搭载了亚太空间合作组织的2颗政府间合作微小卫星:大学生小卫星-1、大学生小卫星-2A,此次任务是亚太空间合作组织成立以来首次发射卫星。此外,本次发射还搭载了8颗商业微小卫星。


    本次发射的“羲和号”卫星和执行本次任务的长征二号丁运载火箭均由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八院抓总研制,国家航天局负责卫星工程组织管理、重大事项组织协调和发射许可审批。


    在火箭高密度发射的今天,落区环境的安全成为大众关注的焦点。为缩小落区范围、保障落区安全,本次发射是栅格舵落区控制系统首次在长征二号丁运载火箭开展的性能验证试验,通过展开的栅格舵对一子级返回进行姿态控制,可达到一子级落区范围缩小80%以上的目标,让运载火箭落点更加精准可控,极大改善落区安全环境。


    发射前,国家航天局新闻宣传办公室、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八院、南京大学还联合组织发起了首颗太阳探测科学技术试验卫星征名活动,经过征集、遴选和专家推介三个环节,最终定名“羲和”。“羲和”为中国上古神话中的太阳女神与制定时历的女神,象征着中国对太阳探索的缘起与拓展。

    2021-10-15
  • 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将于16日凌晨发射

    经空间站阶段飞行任务总指挥部研究决定,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将于16日凌晨发射,发射时间瞄准北京时间16日0时23分。飞行乘组由航天员翟志刚、王亚平和叶光富组成,翟志刚担任指令长。执行此次发射任务的长征二号F遥十三火箭于14日下午进行推进剂加注。





    据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消息,经空间站阶段飞行任务总指挥部研究决定,翟志刚(中)、王亚平(右)、叶光富3名航天员将执行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行任务,由翟志刚担任指令长。新华社发


    这是中国载人航天工程新闻发言人、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副主任林西强14日下午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宣布的。


    航天员翟志刚是中国首位出舱航天员,航天员王亚平执行过神舟十号载人飞行任务,航天员叶光富是首次执行载人飞行任务。


    林西强说,按计划,神舟十三号飞船入轨后,将采用自主快速交会对接模式,对接于天和核心舱径向端口,与天和核心舱及天舟二号、天舟三号货运飞船形成组合体。航天员进驻核心舱后,按照天地同步作息制度进行工作生活,约6个月后,搭乘飞船返回东风着陆场。对空间站关键技术验证阶段各项任务完成情况进行全面评估后,将转入空间站建造阶段。


    目前,天和核心舱与天舟二号、天舟三号组合体状态和各项设备工作正常,具备交会对接与航天员进驻条件。执行神舟十三号飞行任务的各系统已完成测试和综合演练,航天员飞行乘组状态良好,发射前各项准备工作已基本就绪。

    2021-10-15
  • 谈文艺工作,习近平这些话意义深远

    2021-10-15
  • 首次召开的中央人大工作会议,总书记强调这些大事

    制度稳则国家稳,制度强则国家强。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根本政治制度。13日至14日,一场高规格的重要会议——中央人大工作会议在京召开。以“中央人大工作会议”为名的会议,在党的历史上、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历史上都是第一次。


    如何在新时代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怎样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习近平总书记在会议上发表了重要讲话,作出重大论断,深刻回答新时代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这篇重要讲话是充满马克思主义真理力量的纲领性文献。





    10月13日至14日,中央人大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出席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新华社记者李响摄


    【重要时间节点召开的重要会议】


    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制度竞争是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方面,制度优势是一个国家赢得战略主动的重要优势。


    一个国家实行什么样的政治制度,选择什么样的发展道路,是关系国家前途和人民幸福的重大问题。


    在这次会议上,总书记深刻指出我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制度优势和对人类政治制度发展的重大意义: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符合我国国情和实际、体现社会主义国家性质、保证人民当家作主、保障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好制度。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们党领导人民在人类政治制度史上的伟大创造,是在我国政治发展史乃至世界政治发展史上具有重大意义的全新政治制度。


    60多年来特别是改革开放40多年来,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为党领导人民创造“两个奇迹”提供了重要制度保障,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展现出强大力量。





    7月1日上午,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在北京天安门广场隆重举行。新华社记者庞兴雷摄


    2021年,中国共产党迎来百年华诞,我国踏上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新征程。


    在这个重要时点,中央召开这个事关我国根本政治制度、新时代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重要会议,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踏上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新的赶考之路,就要汇集和激发起14亿人民的磅礴力量。正如总书记所强调,“要毫不动摇坚持、与时俱进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加强和改进新时代人大工作”“要继续推进全过程人民民主建设”。


    总书记的话语掷地有声:“我们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加强和改进新时代人大工作,不断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巩固和发展生动活泼、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


    【为新时代加强和改进人大工作指明方向】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支撑中国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根本政治制度。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始终高度重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从坚持和完善党的领导、巩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战略全局出发,继续推进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理论和实践创新,提出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要求。


    2014年9月,总书记在庆祝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成立60周年大会上发表重要讲话指出:“新形势下,我们要毫不动摇坚持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也要与时俱进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修改全国人大组织法,完善人大组织、运行等法律制度;修改选举法,适当增加县乡两级人大代表名额,夯实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基础;建立国务院向全国人大常委会报告国有资产管理情况制度等,完善人大监督制度和工作机制……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不断发展完善。


    如何保证宪法实施,怎样加强立法工作,如何用好宪法赋予人大的监督权……这次会议上,总书记从六个方面对新时代与时俱进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加强和改进人大工作提出明确要求。


    ·全面贯彻实施宪法,维护宪法权威和尊严。


    ·加快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以良法促进发展、保障善治。


    ·用好宪法赋予人大的监督权,实行正确监督、有效监督、依法监督。


    ·充分发挥人大代表作用,做到民有所呼、我有所应。


    ·强化政治机关意识,加强人大自身建设。


    ·加强党对人大工作的全面领导。


    总书记明确提出新时代加强和改进人大工作的指导思想、重大原则和主要工作,为新时代加强和改进人大工作指明方向。


    对各级人大及其常委会加强自身建设,总书记在讲话中提出了要成为“四个机关”的要求:成为自觉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政治机关、保证人民当家作主的国家权力机关、全面担负宪法法律赋予的各项职责的工作机关、始终同人民群众保持密切联系的代表机关。


    【对“全过程人民民主”进行深刻阐释】


    2019年11月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上海市长宁区虹桥街道古北市民中心明确指出:“我们走的是一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人民民主是一种全过程的民主”。


    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中,习近平总书记站在人民创造历史的高度,强调“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发出开辟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新征程的动员令。


    有别于西方形形色色的资产阶级民主,全过程人民民主是社会主义民主的本质特征,体现了国家一切权力属于人民的宪法原则,体现了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


    为什么说中国式民主是“全过程人民民主”?在这次会议上,总书记对全过程人民民主进行了深刻阐释——


    我国全过程人民民主不仅有完整的制度程序,而且有完整的参与实践。我国全过程人民民主实现了过程民主和成果民主、程序民主和实质民主、直接民主和间接民主、人民民主和国家意志相统一,是全链条、全方位、全覆盖的民主,是最广泛、最真实、最管用的社会主义民主。


    如何评价一个国家政治制度是不是民主的、有效的?总书记曾用8个“能否”深入阐明。一个国家民主不民主,用什么来衡量?总书记在这次会议上明确指出:“关键在于是不是真正做到了人民当家作主”,同时提出“四个要看、四个更要看”标准:


    ·要看人民有没有投票权,更要看人民有没有广泛参与权;


    ·要看人民在选举过程中得到了什么口头许诺,更要看选举后这些承诺实现了多少;


    ·要看制度和法律规定了什么样的政治程序和政治规则,更要看这些制度和法律是不是真正得到了执行;


    ·要看权力运行规则和程序是否民主,更要看权力是否真正受到人民监督和制约。


    民主是各国人民的权利,而不是少数国家的专利。一种政治制度的生长,与其扎根的土壤息息相关。鞋子合不合脚,只有穿的人才知道。


    “一个国家是不是民主,应该由这个国家的人民来评判,而不应该由外部少数人指手画脚来评判。”总书记的话沉稳有力,“用单一的标尺衡量世界丰富多彩的政治制度,用单调的眼光审视人类五彩缤纷的政治文明,本身就是不民主的。”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发生转化。在这种背景下,发展完善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发力点在哪里?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实现我国全过程人民民主的重要制度载体。坚持好、完善好、发展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就是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就是支持和保证人民当家作主。


    继续推进全过程人民民主建设,总书记从三个方面对“具体地、现实地”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提出了要求——


    “把人民当家作主具体地、现实地体现到党治国理政的政策措施上来,具体地、现实地体现到党和国家机关各个方面各个层级工作上来,具体地、现实地体现到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向往的工作上来。”

    2021-10-15

  • 首 页  上一页   239 240 241 242 243 244 245 246 247 248  下一页    尾 页  

    版权声明: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本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85 8629 6259

    蒙公网安备 15010502001696号 蒙ICP备16001043号-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