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呼和浩特:第二轮核酸日检测能力可达到35万管

    2月19日,记者从呼和浩特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新闻发布会获悉,在第二轮检测中,又增设126个采样点,增派采样医务人员934人,增调3个日检测能力2万管的PCR方舱和一个日检测能力5万管的气模实验室,日检测能力可达到35万管。

    截至2月19日14时,共采集核酸样本2626575人份。2月19日下午15时,呼和浩特市已启动第二轮重点区域核酸检测。

    为提高检测效率,在第一轮重点区域人员核酸检测中,呼和浩特市卫健委协调7家第三方检测机构,开启5个实验室,抽调5个PCR方舱,日检测能力达到24万管,按10:1混样检测,每天可满足240万人检测需求。

    在第二轮检测中,又增设126个采样点,增派采样医务人员934人,增调3个日检测能力2万管的PCR方舱和一个日检测能力5万管的气模实验室,日检测能力可达到35万管。由自治区抽调乌海市、赤峰市、通辽市、巴彦淖尔市、兴安盟、锡林郭勒盟6个盟市共90名核酸实验室检测人员支援呼和浩特市,最大程度提高检测能力。同时借助全员核酸检测信息系统,保证了信息录入和核酸检测“采、送、检、报”的快速准确和实时监测,实现了全流程动态管理和调度,确保了检测进度。(李艳红)

    2022-02-19
  • 呼和浩特新增本土确诊病例49例,现有确诊病例86例

    名城早报网消息(记者李艳红)2月19日,记者从呼和浩特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新闻发布会上获悉,2月18日14时至2月19日14时,呼和浩特市报告新增本土新冠肺炎确诊病例49例,其中新城区23例、回民区5例、玉泉区10例、赛罕区18例、土左旗9例、和林县3例、武川县18例。本轮疫情呼和浩特市累计报告本土新冠肺炎确诊病例86例,确诊病例多数是在隔离管控人员核酸检测中发现。

    目前,确诊病例均在内蒙古自治区第四医院接受隔离治疗,经专家会诊,20例为普通型,64例为轻型,2例重症。

    截至2022年2月19日14时,本轮疫情已累计排查出密切接触者2428人、次密切接触者1308人,已全部落实隔离管控措施。其中排查出最早发现3例确诊病例的密切接触者有125人。

    2022-02-19
  • 呼和浩特通报2起疫情防控工作作风不严不实问题

    新华网呼和浩特2月19日电2月18日,呼和浩特市纪委监委通报了2起疫情防控工作中干部作风不严不实的问题,具体如下:

    2月17日晚,内蒙古自治区纪委监委下沉督导发现,呼和浩特市新城区成吉思汗大街街道办事处封控小区“恒大二期”内,核酸采集医疗垃圾袋未扎紧封口、医疗垃圾散落堆放、核酸检测采样试管随意放置、无人看管,存在样本污染、试剂丢失、试管破碎等风险。作为负责该封控小区医疗卫生指导工作的区卫健委副主任师军柱,负责该封控小区疫情防控现场调度的成吉思汗大街街道办事处主任王雪冰,在组织核酸检测过程中,存在责任意识不强、工作不深不细、作风不严不实的问题。

    2月17日晚,呼和浩特市纪委监委疫情防控监督执纪组在赛罕区敕勒川路街道监督检查时发现,秋实知行广场疫情防控采样点的包联干部无一人在场。作为负责该采样点包联工作的赛罕区行政审批和政务服务局云瑞、潘贺、卢晓丹、金智广4名工作人员,擅自脱离岗位回家,存在作风松散、纪律松弛问题;区行政审批和政务服务局局长马俊升存在对包联干部管理不到位问题。

    通报指出,当前,呼和浩特市疫情防控面临严峻复杂形势,核酸检测、流调溯源、隔离管控等工作任务十分艰巨繁重,各级党员领导干部要站在一线、靠前指挥、亲自调度,层层传导压力、逐级夯实责任,坚决杜绝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真正做到闻令而动、严格履职。

    2022-02-19
  • 廿四节气 | 雨水:润泽竹生破土出,鲜笃时令,方知春滋味

    在冬奥会开幕式上,24节气倒计时的创意开场震撼全球。中国人的仪式感,简约而不简单,彰显着泱泱大国的浓厚历史文化与审美自信。


    第一秒钟始于“雨水”,最后一秒落定“立春”。一幅幅娓娓道来的,是中国式浪漫!





    岁月解读着时空数度与曲韵动态之信,蕴藏着天地自然之大美,以及人类对四时万物的洞察。

    正月中,天一生水。春始属木,然生木者必水也,故立春后继之雨水。且东风既解冻,则散而为雨矣。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若说立春仍处在乍暖还寒的倒春寒阶段,那么一场雨水过后,万物春意萌动,静享春雨润泽,春天的乐章即刻奏响。





    雨水三候,承载天地自然

    初候|獭祭鱼

    东风解冻后,河面的冰逐渐消融,立春第三候时有“鱼陟负冰”,水底的鱼随着阳气的上升向水面游动,到了此时水獭很容易将残冰打破来捕鱼。

    水獭捕鱼后,不会立刻吃掉,而是将鱼围着自己摆成一圈堆在岸边,将两只前爪拱在身前做祭拜状,还会自转一圈,亦有感恩自然、回馈天地之意。





    二候|候雁北

    大雁,是知时之候鸟,热归塞北,寒来江南。所谓“禽鸟得气之先”,天上飞的鸟类,是最早感受天地阴阳变化的。

    孟春时节,地面上的阳气虽微,但已有上升趋势。敏感的大雁感知春信,便陆陆续续向北方驻地飞返。





    三侯|草木萌动

    在雨水的滋润下,天地之气交而为泰,草木随地中阳气的升腾开始抽芽返青,这是农田准备耕耘的季节,亦是花信含苞次第绽放之时。

    雨水花信候:一候菜花,二候杏花,三候李花。金灿灿的油菜花,跟随阳光照耀大地,奠定了传统物候以花报信的时间点。



    现今雨水,历史实为启蛰

    追根溯源,从诸多史料记载,“雨水”与“惊蛰”在历史上的位置发生过多次变动。

    事实上,如今的雨水,在最早节气历法中,名为“启蛰”。蛰,是动物进入冬眠蛰伏的状态;启,开也,则是冬眠的虫类开启苏醒之意。





    启蛰之时与名的确定,与天文星宿的运动密切相关。每年启蛰之时,天东宫苍龙的龙宿星宿便会出现在东方的地平线上。

    尺蠖之屈,以求信也。龙蛇之蛰,以存身也。

    ——《周易·系辞》

    古代常以“龙蛇起陆”确立自然自然物候的变化。而蛟龙与蛇到了冬天都会有休眠的迹象,所以认为先启蛰龙腾,龙苏醒后才会兴云施雨,启蛰按理应在雨水之前。

    而更改雨水与启蛰的次序,并将启蛰更名为惊蛰,则是汉代所为。

    西汉太初元年,汉武帝为了避免其父“刘启”之名讳,则把启蛰之“启”改为“惊”。而惊蛰之“惊”容易误理解为“惊雷”之意。





    再说春雷始鸣,则要到古雨水(今惊蛰)之时。

    所以到了东汉元和二年,便将雨水移到惊蛰前面,这更符合当时人们对节气物候的既定观念。





    春笋初鲜,赏味腌笃鲜

    食过春笋,方知春滋味。

    经过漫长冬季的积蓄,一阵春雨初霁,春笋破土而出,露出尖尖角。





    在古代,食笋也被称作一件雅事。《尔雅》载:“笋,竹萌也”。会食笋者,一食其鲜,二食其嫩,三食其清。

    春笋,可谓素食第一鲜,素来便有“尝鲜无不道春笋”之赞。

    笋之鲜的奥秘,都藏在其游离氨基酸当中。

    氨基酸是构成蛋白质的基本单位,春笋的鲜味,主要来源于天冬氨酸、谷氨酸等18种人体必需的氨基酸,注定是人世间不可多得的山味之珍。





    若说笋之嫩,那春笋可就稍逊于冬笋。

    冬笋是冬天生长在地下的嫩茎,而春笋则是春后破土而出的幼芽。

    笋的嫩度,与其中的膳食纤维有较大关系:每百克冬笋约0.8克膳食纤维,春笋约有2.8克。

    所以食春笋有赏味期,最好在其刚破土时就采摘,这时的纤维化最少,也是春笋最鲜嫩的时期。

    据说刚刚挖出的春笋,去皮即可生食,入口清嫩多汁,不需焯水亦无涩味,尝到第一口鲜美,才不负这自然春光。





    春笋之清,与这膳食纤维成分也是密不可分的。

    春笋,可是清肠减脂的一把好手。除了热量低外,膳食纤维含量丰富,可以增加饱腹感、调畅肠胃、消痰化积,特别适合痰湿壅盛、经常便秘的人群食用。

    春笋较冬笋的差异,还在于春笋得春气而入肝,有生发之性,所以能解肝郁。再加上其味甘入脾,性凉清热,还能清解春燥和肝火旺,透发痘疹。

    不过春笋的益处,也是其禁忌。

    若说清肠,那必然不好消化。所以小孩子、消化不良、产后虚弱、脾胃虚寒的人要少吃,食用时也当细细咀嚼。

    若说生发,则春笋是有发性的。那么有湿疹、过敏性鼻炎、荨麻疹等过敏性体质的人群不宜食用。





    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无肉令人瘦,无竹令人俗。

    ——苏轼《于潜僧绿筠轩》

    民间流传“笋有富贵病”,能与这股清香完美融合的唯有猪肉的油脂。

    李渔在《闲情偶寄》中写道笋的吃法——

    独宜于豕,又独宜于肥。肥非欲其腻也,肉之肥者能甘,甘味入笋,则不见其甘,但觉其鲜之至也。





    春笋清而不补,若想食得这至鲜至美之物,又有补宜之性,江南人的一道腌笃鲜,便将“笋炖肉”之鲜发挥得淋漓尽致。

    这里的“腌”指的是腌渍过的咸肉,“笃”是咕嘟慢炖的意思,“鲜”自当是鲜笋与鲜肉。

    腌笃鲜的精华,在这小火慢炖的醇厚浓汤之中,交织着笋的清香和肉的鲜咸,这是春天独有的自然馈赠。

    ↑“祛湿腌笃鲜”制作视频

    欢迎关注大家健康视频号,每周都有中医养生视频推送

    正宗的腌笃鲜,鲜肉是用肥瘦相间的猪五花,要以“好焐头”来煨笋,而我们特地选用猪小排来代替五花肉。

    相比于猪肉来讲,猪骨中的骨髓有滋阴、生肌、益髓之效,有益于生长发育,更适合春天食用。





    再加上春季风大,这段时间雨水较多,回南天的潮湿搞得脾胃思绪皆困倦重浊。

    所以我们在传统腌笃鲜的基础上,特别加入粉葛三仁茯苓汤的搭配,用以健脾利水、解肌散火、清补润燥。

    本馔食材中,茯苓、白扁豆利水祛湿,葛根配合赤小豆清热解毒,莲子与无花果收敛精气,健脾止泻,养心安神。

    诸物合烹,味道鲜香甘润、清补兼备,特别适合身感疲劳、易浮肿、心情烦躁、食欲不振、口舌生疮等人群食用。




    雨水导引,升阳气以养肝

    春天要养阳,要养肝,就需要一个气血通畅的身体。

    雨水节气,大自然阳气进一步升发。天人相应,人体的阳气也随之升发。





    但现代人因为缺少运动、饮食滋腻的缘故,往往形成湿气重、气滞血瘀的体质。

    若瘀堵得厉害,那人的气机就会郁住,郁而生热,出现如咽喉肿痛、耳鸣耳聋、双眼肿痛等症状,这些和三焦经不通有关。

    我们在雨水节气可以行导引功法,将郁在三焦经上的邪气泻掉——

    ↑雨水导引功法视频

    欢迎关注大家瘦官方视频号,每周都有中医养生视频推送

    01

    通过头颈上下、左右的运动,使肩、颈、背部肌肉、筋骨得到充分的锻炼,可以有效预防肩肘、颈椎疾病发生。

    02

    促进全身,特别是手臂、颈项部位的气血运行,驱散体内风寒湿气。

    03

    身体左右拧转的练习,可使身体两侧胁肋筋骨得到充分锻炼,进而有效调节肝气的运行,而头的俯仰练习则使体内气机得以升降和畅。





    此导引法能扶助阳气、调理气血,以调理因三焦经感受外邪所引起的咽喉肿痛、耳聋、易出汗及外眼角疼痛等病症。

    同时对胃肠感受寒凉等邪气引起的时时欲呕之症,以及急慢性咽炎等都有一定的调理效果。





    雨落纷纷,感恩自然纯粹的馈赠

    洗涤千尘,激荡春的润泽与温暖

    万物肆意生长,邂逅春风化雨的乐章

    2022-02-19
  • 内蒙古昨日新增本土确诊病例46例 现有78例

    2月18日0—24时,内蒙古自治区报告新增本土确诊病例46例,其中呼和浩特市42例(新城区4例、玉泉区2例、回民区4例、赛罕区10例、土默特左旗2例、武川县17例、和林格尔县3例),包头市4例(昆都仑区3例、达尔罕茂明安联合旗1例)。无新增疑似病例和无症状感染者。新增本土确诊病例具体情况如下:

    呼和浩特市:

    确诊病例27至32、34、41、43:通过对密接人员核酸检测呈阳性,经复核呈阳性,经专家组会诊,诊断为新冠肺炎确诊病例。

    确诊病例33、35至37:通过重点区域人员核酸检测呈阳性经复核呈阳性,经专家组会诊,诊断为新冠肺炎确诊病例。

    确诊病例38、39、47、63、68:通过主动就诊核酸检测呈阳性,经复核呈阳性,经专家组会诊,诊断为新冠肺炎确诊病例。

    确诊病例40、42、44至46、50、54、56、57、59、62、64至67:通过重点人群核酸检测呈阳性,经复核呈阳性,经专家组会诊,诊断为新冠肺炎确诊病例。

    确诊病例48、49、51、52、60、61:通过集中隔离核酸检测呈阳性,经复核呈阳性,经专家组会诊,诊断为新冠肺炎确诊病例。

    确诊病例53:通过封控区核酸检测呈阳性,经复核呈阳性,经专家组会诊,诊断为新冠肺炎确诊病例。

    确诊病例55、58:通过管控区核酸检测呈阳性,经复核呈阳性,经专家组会诊,诊断为新冠肺炎确诊病例。

    包头市:

    确诊病例2至5:通过对密接人员核酸检测呈阳性,经复核呈阳性,经专家组会诊,诊断为新冠肺炎确诊病例。

    目前,以上人员均已转运至定点医院隔离治疗,相关流调、排查等工作正在进行中。

    截至2月18日24时,内蒙古自治区现有本土确诊病例78例,其中呼和浩特市68例(新城区15例、玉泉区5例、回民区5例、赛罕区17例、土默特左旗5例、武川县18例、和林格尔县3例),包头市5例(昆都仑区4例、达尔罕茂明安联合旗1例),呼伦贝尔市5例(均在满洲里市)。境外输入无症状感染者1例(在通辽市科尔沁区)。均在定点医院隔离治疗,所有密切接触者均在指定场所集中隔离医学观察,严防疫情扩散蔓延。(皇利华)

    2022-02-19
  • 呼和浩特累计报告新冠肺炎确诊病例37例

    名城早报网站讯(记者李艳红)2月18日,记者从呼和浩特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新闻发布会上获悉,从2月17日15时起,呼和浩特市组织开展了重点区域核酸检测工作。截至2月18日14时,本轮疫情呼和浩特市累计报告本土新冠肺炎确诊病例37例,其中新城区11例、回民区1例、玉泉区3例、赛罕区7例、土左旗5例、武川县10例;累计报告确诊病例中绝大部分是在隔离管控人员核酸检测中发现的。


    目前,确诊病例均在内蒙古自治区第四医院接受隔离治疗,经专家会诊,11例为普通型,25例为轻型,1例为重症。截至2022年2月18日14时,本轮疫情已累计排查密切接触者1631人,次密切接触者989人,已全部落实隔离管控措施。相关排查、检测、溯源工作正在有序进行中。

    2022-02-18
  • 巴赫与志愿者共度元宵佳节

    2月15日,国际奥委会主席巴赫来到国家雪车雪橇中心观赛,并与场馆团队、志愿者和运动员共同度过了一个难忘的元宵佳节。

    这已经是巴赫第三次来到国家雪车雪橇中心场馆,受到了场馆主任和场馆团队热情、友好的接待。



    巴赫首先来到场馆顶部的出发区1平台。在了解到当天是中国传统元宵佳节后,他与大家一同赏月并远眺延庆冬奥村。看到夜晚的延庆冬奥村如星星般闪耀,他称赞道:“场馆的设计和选址实在是太巧妙了。从这个角度看奥运村,简直太漂亮了。”随后,巴赫一行进入出发区1右侧观看席,亲切慰问了意大利、特立尼达和多巴哥等多个代表队的成员,并与国际雪车联合会(IBSF)主席、场馆负责人一起观看了男子双人雪车比赛,不时为运动员鼓掌加油。

    在现场,巴赫与志愿者代表亲切交流,志愿者们向他赠送了红色的中国结,并介绍道:“中国结寓意团圆美满、幸福吉祥,这也是我们送给冬奥会的祝福。”巴赫当场表示会将其带回家珍藏,同时向志愿者们回赠了五环徽章。他称赞道:“感谢你们,你们很棒,你们的工作非常重要。如果我在闭幕式上挥手,那就是在向你们挥手,我要向你们致敬。”

    巴赫最后来到位于场馆结束区的大家庭休息室,会见了IBSF官员和德国队官员,并对他们表示祝贺。在用晚餐时,志愿者给巴赫推荐了中国传统美食饺子。巴赫开心地说:“我非常喜欢吃饺子,很美味。”席间,他还请志愿者帮忙拿来醋和酱油。此后,他与志愿者们在大家庭休息室里一同观看比赛,度过了中国传统的元宵佳节。

    2022-02-18
  • 官方:带动三亿人参与冰雪运动是北京冬奥会第一块“金牌”

    中新社北京2月17日电(记者李纯)“中国‘带动三亿人参与冰雪运动’目标的实现,是北京冬奥会给予全球冬季运动和奥林匹克运动的最为重要的遗产,可以说是2022年北京冬奥会的第一块‘金牌’。”中国国家体育总局宣传司司长涂晓东17日在北京如是说。



    当天,北京冬奥会带动三亿人参与冰雪运动专场新闻发布会在2022北京新闻中心举行。涂晓东在发布会上指出,“带动三亿人参与冰雪运动”的郑重承诺,既是中国为国际奥林匹克运动作出重大贡献的大国担当展现,也是根据中国经济水平和全民健身需求做出的群众性运动的战略部署。

    他表示,发展冰雪运动是建设体育强国的必然要求,中国要通过冰雪运动跨越式发展来推动体育强国建设,实现夏季项目与冬季项目协调发展。然而,中国冰雪资源南北分布不均,同时冰雪资源多位于高海拔地区,冰雪产业设施和配套服务等也并不完善。

    “与其他冰雪强国相比、和我国的夏季项目相比,中国冰雪运动也存在竞技水平不高、群众参与面不广、产业基础薄弱等问题。”涂晓东指出,要想实现“带动三亿人参与冰雪运动”的目标,中国必须创新走出一条中国特色的冰雪运动发展之路。

    涂晓东表示,不久前,国家体育总局委托国家统计局开展的“带动三亿人参与冰雪运动”统计调查报告公布。数据显示,中国已实现“带动三亿人参与冰雪运动”的目标,全国冰雪运动参与人数达到3.46亿人,居民参与率达到24.56%,全国已有654块标准冰场,803个室内外各类滑雪场。

    此外,随着冰雪运动普及程度的提高、冰雪运动文化的广泛传播,大众对冰雪运动的喜爱程度逐步提升,冰雪运动自发参与率也逐步提高。相关调查数据显示,有92.64%的大众通过个人自发的方式参与到冰雪运动之中。

    涂晓东还介绍说,随着冬奥会的临近和开幕,民众关注、参与冰雪运动等全民健身赛事活动的热情日益高涨。据不完全统计,自2021年11月以来,各地共举办线上线下与冬奥相关的群众性赛事活动近3000场次,参与人数超过1亿人次。

    “2015年成功申办冬奥会以来,冰雪运动正在成为中国老百姓的一种时尚生活方式,‘带动三亿人参与冰雪运动’的愿景和目标也一步步地转化为现实,”涂晓东说,“‘带动三亿人参与冰雪运动’这一伟大实践,将成为北京冬奥会最重要的遗产。”(完)

    2022-02-18
  • 1.8万余名赛会志愿者服务北京冬奥会

    中新网北京2月17日电(记者陈杭)北京冬奥组委志愿者部部长滕盛萍17日在发布会上表示,志愿者是北京冬奥会和冬残奥会的重要服务保障力量。北京冬奥会共录用了赛会志愿者1.8万余人。北京赛区占比63%,延庆赛区占比12%,张家口赛区占比25%。35岁以下的青年人占比94%,是志愿服务的主力军。志愿者服务地点涵盖了体育竞赛、场馆管理、语言服务、新闻运行等41个业务领域。

    滕盛萍表示,1.8万余名志愿者就像一朵朵热情洋溢的小雪花,在各自岗位上展现开放、阳光向上的风采。

    2022-02-18
  • “做冬奥志愿者,是我能回馈中国的最美好的事”

    这场北京冬奥新闻发布会

    主角不是争金夺银的赛场英雄

    而是赛场内外的一群

    “无名英雄”

    17日,北京冬奥组委志愿者部

    部长滕盛萍介绍

    共有18000余名志愿者

    投入到这场盛会中

    35岁以下的青年人占比94%

    成为冬奥会不可或缺的坚实保障

    而在这其中

    有很多操着不同语言

    拥有不同肤色的留学生志愿者

    他们也是冬奥闭环里

    一道靓丽的风景线2

    来自韩国的留学生志愿者严雅琳

    你总能在延庆冬奥村健身中心看见她

    她为中国和韩国朋友们

    做着细致翻译

    她觉得跟各种各样的人沟通

    听他们的故事

    是一件幸运的事

    在她看来

    这个特殊的时期举办冬奥会和冬残奥会

    难免面临着一些挑战

    但是在现场感受到

    所有的志愿者和访客都很活跃,热情

    当然,她也想到了自己的国家

    她说想见到韩国运动员

    为他们加油

    乌克兰小姐姐李遐

    是北京冬奥会主媒体中心唯一的外籍志愿者

    负责对接中外媒体的采访需求

    她所具备的中、英、俄多国语言的技能

    在这个岗位发挥得淋漓尽致

    她笑着说

    自己与北京冬奥会有着特别的缘分

    谁能想到,八年之前

    这位叫“Nika”的一句中文都听不懂

    8年间,她已经彻底融入中国

    爱吃川菜、粤菜,喜欢汉服和打麻将

    如今不仅说得一口标准的普通话

    四川话也不在话下

    甚至能熟练地运用时下热门的网络用语

    “李遐”是她给自己起的中文

    “‘遐’有远方的意思,我来自遥远的乌克兰”

    她希望自己讲述、记录的“中国故事”

    能“闻名遐迩”

    津巴布韦小哥路修远

    面对镜头有些腼腆

    他说来中国学习是从小的梦想

    学校给他提供了很多发展机会

    “做冬奥志愿者

    是我能够回馈中国的最美好的事情

    冬奥会是世界瞩目的体育盛会

    我会用细致耐心的服务为冬奥会尽一份力”

    他用自己的行动表达对中国的爱

    他所在的接待与访客中心

    在工作中会面对高风险国家或地区过来的人员

    路修远说自己一点也不害怕

    “随行老师告诉我们如何正确防护

    各方面培训做得很好

    最重要的是,2020年疫情刚开始的时候

    我和同学都选择留在中国

    学校把我们保护的很好

    中国人很配合疫情防控工作

    我待在中国心里一直是踏实、安全的”

    类似的故事还有很多很多

    比如吉尼斯和森迪这对搭档

    面对镜头丝毫不怯场

    乌克兰和赤道几内亚是他们的故乡

    两个国家朋友的奇妙碰撞

    引导观众、清除积雪

    他们的一天充实而快乐

    志愿者毫无保留的奉献

    是北京冬奥会成功举办的重要保证

    外籍志愿者

    更是成为中外交流的使者和桥梁

    虽然他们肤色、相貌各异

    尽管不少人的中文说得还不够标准

    但他们的共同点是都怀着一腔热忱

    都为了奥林匹克精神的弘扬

    为了更快、更高、更强

    更团结

    2022-02-18
  • 独一无二的精彩 跟着总书记共襄冬奥盛会

    科技赋能让冬奥精彩炫酷、文化加持让冬奥圈粉无数……“双奥之城”北京正在为世界奉献一届简约、安全、精彩的奥运盛会。

    “我相信,在大家共同努力下,北京冬奥会一定会成为简约、安全、精彩的奥运盛会而载入史册。”申办成功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对成功举办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充满信心。

    在筹办阶段,总书记始终关注并践行“精彩办赛”之诺。他说:“我们不仅要办好一届冬奥盛会,而且要办出特色、办出精彩、办出独一无二来。”


    央视网《联播+》特梳理总书记关于精彩办赛的重要论述,与您一同学习领会。

    2022-02-18
  • 带动3亿人参与冰雪运动,冬奥助推职业体育和休闲体育市场提速发展

    2月15日,在北京冬奥会单板滑雪男子大跳台决赛中,中国选手苏翊鸣夺得金牌。这是中国代表团本届冬奥会的第六枚金牌,第十二枚奖牌,金牌数和奖牌数均已创造历史新高。此次北京冬奥会中国队优异的成绩离不开过去几年对于冰雪体育的重视。

    从2015年中国冬奥会申奥成功以来,竞技体育方面,中国持续大力推进冰雪运动的发展,一方面加紧冰雪运动场地及设施的完善;在运动员方面,也不断地探索实践培养与引进相结合的模式,快速发展壮大了中国冰雪运动人才储备。

    冰雪运动人才引进与培养相结合发展模式

    从这几年的人才引进来看,在冬季项目的规划运动员里,除了15岁就获得滑雪世界冠军的谷爱凌,还有短道速滑世界杯冠军选手林孝俊,花样滑冰选手朱易和林姗;2021年十月,多次获得奥运奖牌的前短道速滑运动员安贤洙正式担任中国短道速滑队教练。

    此外,为了加快本土冰雪运动员的培养和选拔,多个省份新增了各类冰雪运动协会和相关组织,增加了各类冰雪运动,如冰球,冰壶,拓展冰上运动种类,促进冰上运动体系的规范建设;多个地区还成立了冰雪运动相关院校,专门培养冰雪运动人才,扩大冰雪运动员储备。

    从2014年的索契冬奥会的参与48小项,至2022年北京冬奥会的104小项,基本达到全项参与,中国队在各类项目的参与广度大幅提升。随着设施和体系的完善和加强,相信未来冰雪运动的人才的数量将不断提升,冰雪运动人才的水平也会持续增强。

    北京冬奥会的成功申办推动了冰雪运动基础建设的完善

    在大力培养优秀冰雪运动人才的同时,中国也在积极建设冰雪运动设施和场地来营造健康发展的氛围。

    近年来,国家持续对冰雪场地、培训体系进行标准化、规范化的完善,为积极开展各类冰雪比赛,吸引国际赛事的到来提供了优质的场地基础,中国标准冰场和室内外各类滑雪场的数量不断提升,冰雪运动场地数量在2018年至2020年期间,从1,133个增长至1,888个,冰雪运动场地面积也在同期从约0.49亿平方米增加至约0.67亿平方米。

    由于中国举办过冬奥会且场地具有比赛质量保障,随着中国冰雪竞技水平以及国民对冰雪体育关注度不断提升,预期有更多的国际赛事将会落地中国。

    政策的推进和消费升级的浪潮使得三亿人上冰雪的目标变为现实

    就群众体育而言,随着国家对于冰雪运动的推广,冰雪运动开始深入大众群体,在中国消费升级的浪潮之下,更多的参与者积极尝试参与冰雪运动。

    据国家体育总局委托国家统计局开展的《“带动三亿人参与冰雪运动”统计调查报告》,自冬奥会申办成功日起至2021年10月,参与过冰雪运动的居民数量已达3.46亿人,冰雪运动的参与率约24.6%,已经成功达成了当时设立的三亿人参与冰雪运动的目标。北京冬奥组委规划建设部部长刘玉民在2月11日发布会上就曾介绍道:“北京冬奥会最大的遗产成果就是实现了带动3亿人参与冰雪运动的目标。”

    在北京冬奥会上,由于中国队在冰雪赛事上的精彩表现;祖国作为冬奥主办方的国家荣誉感和多媒体、多平台的大力宣传,国民对于冰雪运动的关注与热情将会进一步高涨,将冰雪运动作为爱好的中高级爱好者和初次尝试冰雪运动的人群预期将同步增长。

    冰雪产业链的一体化发展带动冰雪运动行业的稳步增长

    近年来,随着冰雪场所设施和景点建设的不断完善和丰富,提供住宿、娱乐、冰雪运动、冰雪旅游等服务的冰雪小镇的数量也在稳步提升,其通过一站式、高用户体验价值的服务,持续吸引客流。

    冰雪旅游人数的不断增长也反映出大众对于冰雪相关活动的兴趣的持续增加。就滑雪运动而言,随着雪场设施和数量的提升,参与滑雪的人次在过去几年中明显增加,而对比滑雪运动较为成熟的欧洲国家,中国的滑雪参与率具有非常广阔的发展潜力,预期在未来的几年中,随着中国冰雪文化的积淀,环境氛围的提升,中国冰雪运动的参与率逐步向冰雪运动发达国家靠拢。

    随着线上平台的发展成熟,冰雪运动垂直类的平台不断涌现,随着数字媒介商业化的加深,高粘性的冰雪运动群体的持续增长也为冰雪运动的发展营造了积极氛围。

    冰雪运动硬件需求的不断增长推动了冰雪设备、装备的国产化

    自2015年北京冬奥会申奥成功以来,中国在冰雪体育产业上的积极建设,使得市场对于冰雪运动的场地设施和运动装备的需求持续提升。

    中国企业从一开始代理进口设备和为设备进行代工,逐步转向研发,生产出符合标准的国产设施;个人装备方面,不断涌现的国产品牌也通过国潮品牌,推出具有设计感和质量的滑雪装备。

    随着中国冰雪硬件的技术突破和冰雪运动装备市场在线上市场的持续推广,冰雪设备和冰雪运动装备预期短期内逐步国产化,并在长期来看,存在进军海外市场的可能性。

    冰雪运动全国拓展,季节性、地域性减弱,多样性增强

    作为一类季节性和地域性较强的运动,由于气候条件和场地质量原因,冰雪运动场地主要分布在中国的华北和西北地区,以黑龙江和新疆两个省份为代表。

    就户外冰雪运动而言,随着冰雪设备性能的提升,雪季得以延长,地域性逐渐降低;在中国,作为世界室内滑雪场排名第一的国家,随着室内冰雪运动的发展,人们可以在室内进行旱雪,滑冰,冰球等冰雪运动。

    未来伴随着AR/VR科技的不断进步和发展,虚拟现实滑雪将更身临其境,使得滑雪运动不再局限于季节和地域,在现有冰雪运动的项目之上,进一步丰富冰雪运动的形式,多样性增强。

    2022-02-17

  • 首 页  上一页   250 251 252 253 254 255 256 257 258 259  下一页    尾 页  

    版权声明: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本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471-3130680

    蒙公网安备 15010502001696号 蒙ICP备16001043号-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