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习近平回信勉励“银龄行动”老年志愿者代表

    在中华民族传统节日重阳节来临之际,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给“银龄行动”老年志愿者代表回信,对他们予以亲切勉励,向全国的老年人致以诚挚问候。

    习近平指出,多年来,大家积极参加志愿服务活动,利用所学所长服务基层、服务群众,向社会传递正能量,展现了新时代中国老年人的精神风貌。

    习近平强调,老年人是党和国家的宝贵财富。希望广大老年朋友保持老骥伏枥、老当益壮的健康心态和进取精神,既要老有所养、老有所乐,又要老有所为,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贡献“银发力量”。各级党委和政府要高度重视老龄工作,聚焦老年人的急难愁盼问题,完善政策举措,营造良好社会环境,把老年人生活保障好、作用发挥好、权益维护好。


    “银龄行动”是由全国老龄委于2003年发起的老年志愿服务活动,主要是组织各领域老专家、老教授支援欠发达地区。截至目前,全国参加“银龄行动”的老年志愿者累计有700余万人次,开展援助项目4000多个,“银龄行动”已成为促进老年人老有所为重要平台之一。近日,“银龄行动”老年志愿者代表给习近平总书记写信,汇报参加志愿服务情况,表达继续发挥专长、回报社会,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贡献力量的决心。

    2024-10-10
  • 习近平致电祝贺赛义德当选连任突尼斯总统

    10月9日,国家主席习近平致电凯斯·赛义德,祝贺他当选连任突尼斯共和国总统。


    习近平指出,中国同突尼斯传统友谊深厚。近年来,在我们共同引领下,两国关系健康稳定发展,各领域交流合作富有成效,传统友谊不断深化。2024年5月,你成功对中国进行国事访问,我同你共同宣布中突建立战略伙伴关系,推动两国关系迈上新台阶。我高度重视中突关系发展,愿同你一道努力,以今年两国建交60周年为契机,继续传承中突友好,深化各领域交流合作,推动中突战略伙伴关系行稳致远。

    2024-10-10
  • 李强在第27次中国-东盟领导人会议上的讲话(全文)

    在第27次中国-东盟领导人会议上的讲话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总理李强







    (2024年10月10日,万象)


    尊敬的宋赛总理,

    各位同事:

    很高兴在美丽的万象同大家再次相聚。感谢宋赛总理和老挝政府的周到安排。

    过去一年,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建设迈出新步伐,政治互信、传统友谊、务实合作进一步深化,实实在在惠及了双方人民。同时,世界经济仍然复苏乏力,保护主义抬头、地缘政治动荡等给发展带来的不稳定、不确定性上升,全球总需求不足的问题更加突出,市场成为当下经济发展中最稀缺的资源。

    中国和东盟作为有14亿多和6亿多人口的两大市场,总人口规模占全世界的1/4,市场资源是我们最突出的优势。更要看到的是,我们的市场正在全面升级,不论是产业数字化、绿色化转型,还是进出口结构的优化调整,都在创造着新的贸易投资机遇。我们的市场还在不断扩容,随着工业化、城镇化深入推进,中等收入群体日益壮大,各领域各层次的需求将持续快速释放。我们的市场仍在扩大开放,近年来一系列双边、多边自贸协定加快推进实施,有效提升了要素流动和配置效率。超大规模市场就是我们促进经济繁荣的最大依托,加强市场对接就是我们进一步合作的重要方向。

    相信中国、东盟两大市场更紧密更有机的融合联通,一定能形成更为显著的规模经济效应、产业集聚效应、发展外溢效应。今天,我很高兴地同东盟各国领导人共同宣布:中国-东盟自贸区3.0版升级谈判实质性结束。这一重要成果为我们共同建设超大规模市场提供了制度性保障,是我们共同引领东亚经济一体化的重大举措,也表明了我们坚定支持多边主义和自由贸易的鲜明态度。中国愿同东盟一道努力,在共建共享市场方面更多下功夫、想办法,为双方带来更强劲更长久的发展动力,也为地区乃至世界的共同繁荣提供更坚实支撑。

    各位同事:

    中国和东盟关系发展到今天,早已超越双边范畴,具有深远的亚洲意义和全球影响。习近平主席指出,中国将继续践行亲诚惠容理念,同地区国家携手构建和平安宁、繁荣美丽、友好共生的亚洲家园。中方愿同东盟一道团结奋进、并肩发展,共创一个更加美好的未来亚洲。

    一是构建立体联通网络,为未来亚洲打通发展脉络。高效的互联互通、顺畅的经济循环是保持快速发展的重要基础。中国愿同东盟积极推进铁路、港口等基建合作,加快签署和实施3.0版自贸协定,加强对接跨境支付系统,扩大本币结算规模。中方愿探讨面向东盟国家实施单边开放等举措,逐步迈向更高水平的双向开放,助推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

    二是扩大新兴产业合作,为未来亚洲增强发展后劲。中国愿同东盟携手抢抓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机遇,深挖数字经济、绿色发展等领域合作潜力。我们要推动构建可持续、包容性的数字生态系统,推动产业加快数字化转型。中国将面向东盟实施人工智能赋能发展科技能力提升行动,愿同东盟打造蓝色经济伙伴关系,共建清洁能源合作中心。

    三是深化人文领域交流,为未来亚洲厚植友好基础。民相亲、心相近是中国东盟合作的独特优势。我们要办好“中国-东盟人文交流年”,加强文旅、青年、媒体等交流合作,推动全球文明倡议在地区落实落地。中方支持未来5年中国-东盟菁英奖学金名额翻番,欢迎更多东盟青年赴华学习。中方也将继续向中国-东盟合作基金增资。

    相信在中国、东盟共同努力下,双方友好合作将不断行稳致远,为促进亚洲和平稳定、繁荣发展发挥更大作用。


    谢谢大家!

    2024-10-10
  • 李强出席第27次中国-东盟领导人会议

    当地时间10月10日,国务院总理李强在老挝万象出席第27次中国-东盟(10+1)领导人会议。东盟轮值主席国老挝总理宋赛、文莱苏丹哈桑纳尔、柬埔寨首相洪玛奈、印尼副总统马鲁夫、马来西亚总理安瓦尔、菲律宾总统马科斯、新加坡总理黄循财、泰国总理佩通坦、越南总理范明政、缅甸外交部常秘昂觉莫、东盟观察员东帝汶总理夏纳纳与会。东盟秘书长高金洪出席。

    李强指出,过去一年,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建设迈出新步伐,实实在在惠及了双方人民。当前世界经济复苏乏力,全球总需求不足问题更加突出,市场成为经济发展最稀缺的资源。中国和东盟作为有14亿多和6亿多人口的两大市场,市场资源是我们最突出的优势。我们的市场正在全面升级、不断扩容、扩大开放,加强市场对接是进一步合作的重要方向。中国-东盟自贸区3.0版升级谈判实质性结束,这为双方共同建设超大规模市场提供了制度性保障,是我们共同引领东亚经济一体化的重大举措。中国愿同东盟在共建共享市场方面更多下功夫、想办法,为双方带来更强劲更长久的发展动力,为地区乃至世界的共同繁荣提供更坚实支撑。

    李强表示,中国和东盟关系已超越双边范畴,具有深远的亚洲意义和全球影响。习近平主席指出,中国将继续践行亲诚惠容理念,同地区国家携手构建亚洲家园。中方愿同东盟一道努力,共创亚洲更加美好的未来。一是构建立体联通网络,积极推进基建合作,加快签署和实施3.0版自贸协定。二是扩大新兴产业合作,深挖数字经济、绿色发展等领域合作潜力,推动产业加快转型。三是深化人文交流,推动全球文明倡议在地区落实落地。李强表示,中方将一如既往坚定支持东盟一体化和共同体建设,坚定支持东盟战略自主。中方愿同东盟各国一道推动中国东盟全面战略伙伴关系不断迈上新台阶。

    与会东盟国家领导人高度评价东盟中国全面战略伙伴关系强劲发展势头,表示东盟同中国互为最大贸易伙伴,各领域合作成果丰硕,有力增进地区人民福祉。欢迎东盟同中国实质性结束自贸区3.0版升级谈判,愿同中方以此为契机,加强同共建“一带一路”倡议对接,持续推进区域经济一体化,深化贸易、投资、农业、互联互通、应对气候变化等领域合作,拓展人工智能、数字经济、绿色经济等新兴领域合作,继续办好人文交流年活动,构建更为紧密的东盟-中国命运共同体,为维护地区和平、稳定与繁荣作出贡献。


    会议通过《中国-东盟关于实质性结束中国-东盟自贸区3.0版升级谈判的联合声明》《中国-东盟关于打击电信网络诈骗和网络赌博的联合声明》《中国-东盟关于促进智慧农业发展的联合声明》《中国-东盟关于推动建立可持续和包容性的数字生态合作联合声明》《中国-东盟关于深化人文交流合作的联合声明》等成果文件。

    2024-10-10
  • 全国政协十四届常委会第九次会议举行全体会议 王沪宁出席

    政协第十四届全国委员会常务委员会第九次会议10日上午举行全体会议。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国政协主席王沪宁出席。

    刘家义、方光华、曹卫星、张裔炯、李龙熙、邓蓉玲、赖明、蒋建国、户思社、朱生岭、杨振斌、周忠和、李群、张复明等14位政协常委作大会发言。

    政协常委们一致表示,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成立75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深刻阐明人民政协的鲜明中国特色和显著政治优势,深刻阐述全面发展协商民主的本质特征和实践要求,对做好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人民政协工作作出全面部署,为新时代新征程推动人民政协事业高质量发展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要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完整、准确、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人民政协工作的重要思想,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坚持人民政协性质定位,更好发挥专门协商机构作用,推进协商民主广泛多层制度化发展,在凝聚人心、汇聚力量上用心发力,画好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最大同心圆,以高质量履职更好服务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

    政协常委们在发言中围绕“推进文化自信自强,铸就社会主义文化新辉煌”建言献策。大家表示,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聚焦中共二十届三中全会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机制改革的重大任务,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切实担负起新时代的文化使命;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广泛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高全社会文明程度;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提高公共文化服务质效,繁荣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推进全媒体传播体系建设,巩固壮大主流思想舆论;加强和改进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善用“大思政课”培育时代新人;构建大科普工作格局,提高全民科学文化素质;建立健全以文物资源为核心的文化遗产保护传承体系,推动文明交流互鉴,增强中华文明传播力影响力。

    全国政协副主席何报翔主持会议。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全国政协副主席石泰峰,全国政协副主席胡春华、沈跃跃、王勇、周强、何厚铧、梁振英、巴特尔、苏辉、邵鸿、高云龙、陈武、穆虹、咸辉、王东峰、王光谦、秦博勇、朱永新、杨震出席会议。

    2024-10-10
  • 《习近平关于治水论述摘编》出版发行

    中共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编辑的《习近平关于治水论述摘编》一书,近日由中央文献出版社出版,在全国发行。

    水是万物之母、生存之本、文明之源。治水对中华民族生存发展和国家统一兴盛至关重要。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站在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和国家长治久安的战略高度,从全局角度寻求新的治理之道,坚持民生为上、治水为要,明确“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的治水思路,统筹推进水灾害防治、水资源节约、水生态保护修复、水环境治理,全面提升水安全保障能力,不断书写中华民族治水安邦、兴水利民的新篇章。习近平同志围绕治水发表的一系列重要论述,立意高远,内涵丰富,思想深刻,对于新时代新征程统筹水灾害、水资源、水生态、水环境治理,保护好传承好弘扬好水文化,促进“人水和谐”,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提供有力的水安全保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论述摘编》分6个专题,共计297段论述,摘自习近平同志2012年12月至2024年8月期间的报告、讲话、演讲、致辞、回信、指示、批示等130多篇重要文献。其中部分论述是第一次公开发表。

    2024-10-09
  • 习近平致信中国红十字会第十二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

    习近平致信中国红十字会第十二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强调






    聚焦高质量发展提高人道服务能力







    为强国建设民族复兴和人类和平与进步事业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韩正出席开幕式并会见全体代表


    在中国红十字会第十二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召开之际,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致信大会,向全国广大红十字工作者、会员、志愿者致以诚挚问候,并对做好红十字工作提出希望。

    习近平在信中指出,中国红十字会是党和政府在人道领域联系群众的桥梁和纽带。新时代新征程,中国红十字会要坚持党的全面领导,聚焦高质量发展,进一步深化改革创新,增强政治性、先进性、群众性,加强公信力建设,提高人道服务能力,积极参与和支持国际人道主义事业,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和促进人类和平与进步事业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习近平强调,各级党委和政府要加强对红十字工作的领导和支持,为红十字会依法履职创造良好环境和条件。希望全国广大红十字工作者、会员、志愿者牢记初心使命,勇担时代重任,在矢志奋斗中书写中国红十字事业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中国红十字会第十二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9日在京开幕,会上传达习近平致信。国家副主席韩正出席开幕式并会见全体代表。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刘国中在开幕式上代表党中央、国务院致辞并参加会见。他说,中国红十字会第十一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红十字事业取得显著成绩。新时代新征程,中国红十字会要深入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加强党的全面领导,确保正确政治方向。强化“三救三献”本职工作,持续提升业务能力,协助党和政府织密织牢民生兜底保障网。深入推进红十字会改革,增强服务意识,锤炼过硬作风,深化国际交流合作,为推动红十字事业高质量发展作出新贡献。

    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何维出席上述活动。


    大会开幕式由中国红十字会会长陈竺主持。红十字国际委员会代表、红十字会与红新月会国际联合会代表分别致辞。中华全国总工会书记处第一书记徐留平代表群众团体致辞。会议表彰了32个全国红十字会系统先进集体和10名先进工作者。

    2024-10-09
  • 中共中央全国人大常委会国务院全国政协讣告吴邦国同志逝世

    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沉痛宣告: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党员,久经考验的忠诚的共产主义战士,杰出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党和国家的卓越领导人,中国共产党第十四届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书记处书记,第十五届中央政治局委员,第十六届、十七届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原副总理,第十届、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委员长吴邦国同志,因病医治无效,于2024年10月8日4时36分在北京逝世,享年84岁。

    吴邦国同志1941年7月生,安徽肥东人。他青少年时期就热爱祖国,刻苦学习,追求进步。1960年至1967年在清华大学无线电电子学系电真空器件专业学习。1964年4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67年起历任上海电子管三厂技术员、技术科科长、党委副书记、革委会副主任、副厂长、厂长,上海市电子元件工业公司副经理,上海市电真空器件公司副经理,上海市仪表电讯工业局党委副书记。

    “文化大革命”期间,他坚持党性原则,实事求是,以实际行动进行抵制。

    1983年3月至1991年3月,吴邦国同志历任上海市委常委兼市委科技工作党委书记、上海市委副书记。

    1991年3月至1994年9月,吴邦国同志任上海市委书记。1992年10月在中共十四届一中全会上当选为中央政治局委员。他积极宣传贯彻邓小平同志南方谈话精神,坚决落实党中央关于开发开放浦东的重大战略决策,大力推动经济体制改革,注重产业结构战略性调整,着力推进民生保障和市政建设,推动上海开创对内对外全方位开放新局面。他重视坚持党的领导和加强党的建设,着力加强干部队伍建设,更好为改革开放和经济建设服务。

    1994年9月,吴邦国同志在中共十四届四中全会上增补为中央书记处书记。1995年3月,任国务院副总理。其间,兼任国务院三峡工程建设委员会副主任、中央大型企业工委书记、中央企业工委书记等。他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方向,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推动国有大中型企业改革和脱困三年目标如期基本实现,加快现代企业制度建设,从战略上调整国有经济布局和改组国有企业,加强再就业工作和社会保障体系建设,为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他高度重视基础设施建设,大力推进三峡工程和铁路、公路、港口、邮电通信建设,集中力量建成一批关系全局的重大基础设施项目,切实增强我国经济发展后劲。

    2002年11月,吴邦国同志在中共十六届一中全会上当选为中央政治局委员、常委。2003年3月,在十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上,他当选为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委员长,同月任全国人大常委会党组书记。2007年10月,他在中共十七届一中全会上再次当选为中央政治局委员、常委。2008年3月,在十一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上,他再次当选为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委员长,同月任全国人大常委会党组书记。他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坚持正确政治方向,依法履行职责,不断增强工作实效,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理论和实践,为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健全社会主义法制作出重要贡献。

    吴邦国同志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法治建设的重要领导者。在党中央领导下,他将立法工作作为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的首要任务,坚持科学立法、民主立法,适应新形势制定修改相关法律,集中开展法律清理工作。他担任中央宪法修改小组组长,组织起草了宪法修正案草案,并由十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通过。他主持制定修改反分裂国家法、物权法等一系列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具有重大影响的法律,为推动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作出重要贡献。他强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是动态的、开放的、发展的,必须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的发展而发展。他强调人大工作必须坚持党的领导。人大各项工作都要有利于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有利于巩固党的执政地位。这一点在任何时候都不能动摇。他坚持在新的起点上继续加强和改进立法工作,探索开展立法后评估,不断提高立法质量,推动宪法和法律有效实施。他高度重视人大监督工作,明确提出“围绕中心、突出重点、讲求实效”的监督工作思路,完善监督工作方式方法,有力推动了党中央重大决策部署贯彻落实。他高度重视人大对外交往工作,坚持人大对外交往服从服务于国家外交大局,注重发挥人大对外交往的特点和优势,全面加强与各国议会及多边议会组织的友好关系,推动形成人大对外交往新局面。他十分重视发挥人大代表作用,领导研究制定关于进一步发挥全国人大代表作用、加强全国人大常委会制度建设的若干意见,支持和保障代表依法履职,进一步推进代表工作制度化,更好发挥代表参与管理国家事务作用。他强调要加强人大及其常委会自身建设,发挥专门委员会作用,加强法制宣传教育,不断提升依法履职能力和水平。

    2013年3月,吴邦国同志不再担任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职务。从领导岗位上退下来以后,他坚决拥护和支持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认真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关心党和国家事业的发展,坚定支持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

    吴邦国同志的一生,是革命的一生、光辉的一生、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一生,是为共产主义理想、党和国家事业不懈奋斗的一生。他的逝世,是党和国家的重大损失。我们要化悲痛为力量,学习他的革命精神、崇高品德和优良作风,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全面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坚定信心、同心同德,踔厉奋发、勇毅前行,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而团结奋斗。


    吴邦国同志永垂不朽!

    2024-10-09
  • 习近平给中国传媒大学全体师生回信强调 突出办学特色深化改革创新 努力培养更多高素质新闻传播人才

    近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给中国传媒大学全体师生回信,在中国传媒大学建校70周年之际,向全校师生员工、广大校友致以祝贺和问候。

    习近平强调,新时代新征程,希望你们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聚焦新闻舆论工作需要,突出办学特色,深化改革创新,不断提高教学科研水平,努力培养更多高素质新闻传播人才,为党的宣传思想文化事业发展作出新的贡献。

    中国传媒大学的前身是创建于1954年的中央广播事业局技术人员训练班,2004年由北京广播学院更名为中国传媒大学。近日,中国传媒大学全体师生给习近平总书记写信,汇报建校70年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的办学成果,表达更好地服务党的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凝心聚力的决心。








    新华社发

    2024-09-27
  • “深学笃行阐释习近平经济思想2024年会”在京举办

    在即将迎来新中国成立75周年之际,为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深学细悟笃行习近平经济思想,9月25日,由国家发展改革委主办、习近平经济思想研究中心承办的“深学笃行阐释习近平经济思想2024年会”在北京举行。

    国家发展改革委党组书记、主任,习近平经济思想研究中心理事会理事长郑栅洁作开场发言指出,要做到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与学深悟透习近平经济思想融会贯通,牢牢把握党的全面领导这一根本保证,牢牢把握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目标指向,牢牢把握新时代经济发展的理念原则,牢牢把握新时代经济工作的战略举措,牢牢把握正确的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发展改革工作者要认真履行宏观管理和经济综合协调部门职责,进一步抓好经济分析和政策研究,加大宏观调控力度;进一步抓好中长期规划和年度计划落实,坚定不移完成全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任务;进一步抓好投资管理和项目建设,加快推进“两重”建设和“两新”工作;进一步抓好改革和创新,营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系统谋划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顶层设计和实施路径;进一步抓好综合统筹和综合平衡,统筹区域和城乡发展,统筹经济和社会发展,统筹发展和安全。各方面要加强组织谋划、协同联动,在加强系统性梳理、学理化研究、全方位应用和立体式宣传等方面,共同凝聚形成深学笃行阐释习近平经济思想的强大合力。

    中央财经委员会办公室分管日常工作的副主任韩文秀在发言中指出,学习贯彻习近平经济思想,推动高质量发展,要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是非观、政绩观,把握好令行禁止的正面清单和负面清单。一方面,必须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推动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高质量发展包括质的规定性和量的规定性,要充分体现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提高质量效益,推动结构优化升级,又要使宏观调控的主要指标长期保持在合理区间,实现合理的经济增长、充分的就业、稳定的物价、基本平衡的国际收支。另一方面,必须防止错误倾向和做法。要坚持因地制宜,防止一哄而上;坚持统筹好发展和安全,防止顾此失彼;坚持国内大循环和国内国际双循环,防止搞封闭割裂的自我小循环;坚持发展实体经济,防止脱实向虚;坚持求真务实,防止形式主义、做表面文章。

    人民日报社总编辑于绍良在发言中指出,习近平经济思想是新时代经济领域党的理论创新的最重要成果,也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创新发展的最新成果。作为新闻媒体,要学思想、明方向,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经济思想,不断提高经济宣传和舆论引导水平;要稳预期、强信心,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经济思想,积极唱响中国经济光明论;要改文风、求实效,生动宣传阐释习近平经济思想,着力讲好中国经济发展故事。人民日报社将持续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经济思想,充分发挥新闻报道、评论理论文章和全媒体传播优势,做好经济宣传和舆论引导,唱响中国经济光明论,为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舆论支持,为凝聚起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的磅礴力量作出积极贡献。

    新华社总编辑、党组副书记吕岩松在发言中指出,作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习近平经济思想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中国化时代化的最新理论成果,是中国共产党不懈探索社会主义经济发展道路形成的宝贵思想结晶,是指引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科学行动指南。习近平经济思想内涵极为丰富,为破解全球发展难题贡献中国智慧。作为党的新闻舆论工作重镇,新华社高度重视学习宣传阐释习近平经济思想,深刻领悟习近平经济思想“美”“实”“效”“协”“共”的鲜明特征,深刻领悟习近平经济思想的精髓要义、实践方略和世界意义,持续推出一大批在海内外产生广泛影响的重磅力作,全面展现习近平经济思想的强大真理力量和实践伟力。

    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党组成员王昌林在发言中指出,要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的重要论述和指示要求,秉持家国情怀、经世济民的精神,加快构建中国经济学自主知识体系。在研究对象上,要结合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从发展生产力的角度研究生产关系。在逻辑主线上,要把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发展新质生产力、实现共同富裕、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作为中国经济学自主知识体系的主线。要坚持以习近平经济思想为指导,坚持历史和逻辑相统一,坚持学理性和实践性相统一,丰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理论体系。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党组成员、副台长王晓真在发言中指出,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以马克思主义政治家、思想家、战略家的宏大视野,紧紧围绕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创造性提出了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在实践中形成并丰富发展了习近平经济思想,开辟了21世纪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新境界。作为党的意识形态重镇和新时代非凡历程的亲历者、记录者、参与者,总台充分发挥党的宣传报道主力军压舱石重要作用,深化提升总台“头条工程”,持续推动习近平经济思想春风化雨、“飞入寻常百姓家”。发挥全媒体品牌资源优势,持续深化“思想+艺术+技术”融合传播,服务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发挥强大国际传播效能,有理有据唱响中国经济光明论,有力有效引导国际舆论。

    会议由国家发展改革委秘书长伍浩主持。中央政策研究室、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全国人大财经委、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有关司局的负责同志,高校院所、高端智库、企业和国际组织的代表,国家发展改革委副秘书长,各司局、委属单位主要负责同志等参加了会议。


    本次年会还设四场专题研讨会,主题分别是“更好发挥国家发展规划战略导向作用”“以习近平经济思想为指导全面深化经济体制改革”“激发经营主体活力提振民营企业信心”“深入推进能源革命加快规划建设新型能源体系”。

    2024-09-27
  • 王沪宁会见乌兹别克斯坦最高会议参议院主席纳尔巴耶娃

    全国政协主席王沪宁26日在京会见乌兹别克斯坦最高会议参议院主席纳尔巴耶娃。

    王沪宁表示,在习近平主席和米尔济约耶夫总统的战略引领下,中乌关系发展进入了新阶段,各领域合作成果丰硕。中方愿同乌方一道,以两国元首重要共识为引领,推动中乌关系行稳致远。中国全国政协愿同乌方加强交流合作,更好服务各自国家建设和双边关系发展。

    纳尔巴耶娃祝贺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成立75周年并表示,在习近平主席领导下,中国取得举世瞩目发展成就。乌方恪守一个中国原则,愿同中方加强相互支持和发展战略对接,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借鉴中国脱贫攻坚成功经验,推动两国关系取得更大发展,造福两国人民。


    石泰峰、王东峰等参加会见。

    2024-09-27
  • 丁薛祥会见尼泊尔副总理兼财政部长鲍德尔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丁薛祥26日在北京会见尼泊尔副总理兼财政部长鲍德尔。

    丁薛祥表示,中尼两国山水相连、世代友好,是大小国家平等相待、合作双赢的典范。2019年,习近平主席对尼泊尔进行历史性访问,两国关系提升为面向发展与繁荣的世代友好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中方愿同尼方一道,在两国领导人战略引领下,深入推进各领域交流合作,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夯实两国友好民意基础,推动中尼关系迈向更高水平。


    鲍德尔表示,尼方坚定恪守一个中国原则,坚定支持中方维护核心利益,希同中方加强治国理政经验交流,深化各领域务实合作。

    2024-09-27

  • 首 页  上一页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下一页    尾 页  

    版权声明: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本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471-3130680

    蒙公网安备 15010502001696号 蒙ICP备16001043号-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