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心相近|“把友谊的种子根植在心里”——习近平主席给阿联酋中小学生的复信架起友谊、理解与合作的桥梁

    “习爷爷的话语充满感情与智慧,深深打动了我。”“收到习爷爷的复信,我太自豪了!”27日上午,阳光洒满阿联酋阿布扎比哈姆丹学校校园,孩子们用中文表达着欣喜,脸上洋溢着快乐与兴奋。

    近日,阿联酋中文教学“百校项目”示范校哈姆丹学校和亚斯学校40名中小学生代表分别用中文致信习近平主席,表达对中国文化的向往和热爱,立志做中阿友好的使者。习近平主席在复信中勉励他们学好中文、了解中国,“把友谊的种子根植在心里,为开创中阿关系更加美好的明天贡献力量”。

    字字句句都是真情流露

    习近平主席在复信中表示,我读了你们每个人的信,从字里行间、画里画外感受到了大家对中国文化的热爱,对两国友好的期盼。

    阿联酋中文教学“百校项目”执行负责人法蒂玛·艾哈迈德·巴斯塔基在接受新华社记者采访时表示,孩子们在信中写下他们对阿中各领域友好合作的感受,表达对两国友谊长青的美好祝愿,“字字句句都是对中国的真情流露”。

    在精心制作、图文并茂的信笺里,孩子们一笔一划书写自己的心里话,童心与真情跃然纸上。

    有“小导游”热情邀请习爷爷到阿联酋,想带习爷爷品尝地道的阿联酋美食;有“体育迷”想和习爷爷一起踢场足球赛;有“太空迷”天真地询问习爷爷月亮上是不是住着嫦娥和小白兔;还有“大熊猫粉”希望能在阿联酋动物园看到大熊猫,“最好是两只,一只太孤单”,连名字都想好了,“我们会叫它们‘合合’‘美美’,寓意中国和阿联酋合作共赢,美美与共”。

    哈姆丹学校6年级的学生哈姆丹在信中写道:“今年,中国和阿联酋手拉手40年了。”他向习爷爷表达自己的心愿——将来“成为阿联酋驻华大使”。收到复信后,他特别激动和感动,“恨不得明天就去中国”。“如果未来我成为阿联酋驻华大使,我想促进阿联酋和中国在科技,特别是航天领域的交流和合作,希望我们两国的宇航员能一起探索宇宙。”

    习近平主席在信中鼓励孩子们长大后到中国读大学。中文名“朱婉儿”的12年级学生朱韦雷娅说,这更坚定了她去中国留学的想法。“我最想去北京,看长城、故宫和天安门,想和同龄人交流各自国家的文化和美食。”她还邀请习爷爷再次访问阿联酋,“我想给您当向导,带您去看一看阿联酋美丽的风景。”

    亚斯学校5年级学生穆罕默德在给习近平主席的信中说,自己的学校组织了春节等文化活动,他表演的打鼓受到好评。收到复信后,他的心愿更多了,“我想去中国爬长城,也希望有机会可以当面给习爷爷表演打鼓”。

    会中文带来“满满的成就感”

    “能用中文同习爷爷往来书信,这感觉太酷了,我很自豪!”哈姆丹学校12年级学生阿丽雅泽亚·卡姆齐告诉记者,习近平主席在复信中欢迎他们“来中国看熊猫、登长城”,她迫不及待想要和家人一起去中国旅行,去深入了解中国社会与文化。

    阿丽雅泽亚从幼儿园就开始学习中文。她在信中告诉习近平主席,自己参加了2022年“汉语桥”比赛,还拿了二等奖。她告诉记者,会中文给她带来了“满满的成就感”。

    11年级学生苏丹·拉希德·扎阿比在给习爷爷的信中讲述了自己在中国的旅行经历,“中国人民的勤劳和智慧给我留下深刻印象”,也表达了自己对中国文学的热爱,希望继续学好中文,读懂更多关于中国的书。

    “习爷爷的复信亲切温暖,也给我们提供了宝贵建议。”苏丹告诉记者,“我希望能再去中国,希望自己将来从事和中国有关的工作。”

    6年级学生拉希德·阿里学中文不到一年。他说自己很喜欢这门语言,家人也鼓励他学好中文。在给习爷爷的信中,拉希德表达了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热爱。“我会继续学习中文,阅读更多关于中国方方面面的书籍,更好了解中国”。

    在即将到来的暑假里,拉希德计划和家人一起到中国旅行,“我要心里装着习爷爷的话去中国看看,认识更多中国朋友。这对我来说意义重大。”

    培养更多中阿交流的使者

    5年前,阿联酋中文教学“百校项目”由习近平主席同阿联酋现任总统穆罕默德共同启动。截至目前,阿联酋已有171所学校开设中文课程,7.1万名学生学习中文。

    在给孩子们的复信中,习近平主席表示,“如今看到‘学中文’在阿联酋已经成为一种新风尚,培养了一批像你们这样的中阿交流小使者,我很欣慰。”

    法蒂玛投身教育38年,长期致力于在阿联酋推动中文教学,是“百校项目”推动者、亲历者。法蒂玛介绍说,阿联酋教育界鼓励学生学习掌握中文,加深对中国文化的了解。近年来,每年约有400名阿联酋学生参加“汉语桥”比赛,很多人成绩不俗。

    “中文教学已经为阿联酋培养出一批精通中文的人才,结出的丰硕果实为阿中世代友好夯实了根基。”法蒂玛说。2016年,时任王储、现任总统穆罕默德提出进一步扩大中文教学规模的设想。中阿两国领导人共同推动实施“百校项目”,为阿联酋中文教育奠定良好基础。

    近年来,中国和阿拉伯国家持续扩大人文交往,许多国家将中文纳入国民教育体系,在高校开设中文院系,成立孔子学院。随着中文教学的推广,阿拉伯青年一代学习中文的热情日益高涨:阿联酋阿布扎比成立“汉语桥”俱乐部,通过语言、音乐课程和交流项目,为当地中文学习者提供了体验中国文化的新乐土;“唱响埃及”歌唱比赛中,既有《映山红》等中国经典歌曲,也有《夜空中最亮的星》等流行音乐……


    “随着阿拉伯地区汉语学习和中国阿拉伯语学习规模扩大,中阿文明交流合作的前景也越来越广阔。”埃及知名汉学家穆赫辛·法尔贾尼接受新华社记者专访说,“习近平主席的复信,为中国与阿拉伯国家架起友谊、理解与合作的桥梁。”(参与记者:姚兵,报道员:萨利姆·菲拉斯)

    2024-05-28
  • 外交部就习近平主席出席中阿合作论坛第十届部长级会议开幕式举行中外媒体吹风会

    5月27日,外交部就习近平主席出席中阿合作论坛第十届部长级会议开幕式举行中外媒体吹风会。外交部副部长邓励介绍有关情况并答问。

    邓励表示,本次会议将重点就落实领导人共识、拓展中阿各领域合作、加快推进中阿命运共同体建设进行深入探讨,研究具体举措。会议计划通过多份成果文件,将进一步凝聚中阿共识,规划下阶段合作,并就巴勒斯坦问题发出中阿共同声音。5月30日,习近平主席将同来华进行国事访问的巴林国王哈马德、埃及总统塞西、突尼斯总统赛义德、阿联酋总统穆罕默德四位阿拉伯国家元首共同出席开幕式并发表主旨讲话。这充分体现了中阿双方团结合作、推动中阿关系不断迈上新台阶的共同愿望。

    邓励指出,中阿合作论坛成立二十年来成绩斐然,在双方领导人关心关怀下取得多方面重要成果,中国同许多阿拉伯国家关系从“伙伴关系”发展为“战略合作关系”,进而跃升为“战略伙伴关系”,实现跨越式发展。习近平主席两次出席论坛部长会开幕式,四次面向阿拉伯世界进行重要政策宣示,为中阿互信合作作出战略擘画。在2022年举行的首届中阿峰会上,中阿双方一致同意全力构建面向新时代的中阿命运共同体,中阿关系迈进全面深化发展的新时代。习近平主席出席峰会并发表主旨讲话,提炼了“守望相助、平等互利、包容互鉴”的中阿友好精神,规划了构建中阿命运共同体的路径方向。在双方共同努力下,中阿战略互信不断深化,务实合作切实惠及双方人民,人文交流进一步丰富,中阿命运共同体建设取得积极进展。

    邓励强调,中国和阿拉伯国家都是发展中国家重要成员,同为国际社会重要力量,肩负着实现民族振兴、加快国家建设的共同历史使命。中阿关系发展造福双方人民,也有利于促进中东地区的和平发展,为变乱交织的世界增添稳定性。中国将继续同阿拉伯国家以构建中阿命运共同体建设为目标,秉持中阿友好精神,在涉及彼此核心利益和重大关切问题上相互坚定支持,在共建“一带一路”框架下推进各领域合作,在文明交流互鉴中共创辉煌,携手努力推动国际秩序朝着更加公平合理的方向发展,打造发展中国家团结合作、自立自强的集体合作样板。


    邓励还就中阿关系和巴以冲突等答问。

    2024-05-28
  • 李强在出席第九次中日韩领导人会议时强调 开启中日韩合作新征程 为地区繁荣稳定作出更大贡献

    当地时间5月27日上午,国务院总理李强在首尔与韩国总统尹锡悦、日本首相岸田文雄共同出席第九次中日韩领导人会议。








    当地时间5月27日上午,国务院总理李强在首尔与韩国总统尹锡悦、日本首相岸田文雄共同出席第九次中日韩领导人会议。新华社记者庞兴雷摄


    李强表示,今年是中日韩合作机制建立25周年。在新的起点上,中日韩要坚守合作初心,坚持开放包容、互尊互信、互惠互利、交流互鉴,共同推动中日韩合作整装再发、换挡提速,迈向全面发展的新征程,为地区繁荣稳定作出更大贡献。

    李强就深化中日韩合作提出五点建议:一是推动合作全面重启,尊重彼此核心利益与重大关切,充分激活合作存量,稳步培育增量,形成双边关系和三国合作相互促进。二是深化经贸互联互通,维护产业链供应链稳定畅通,尽早恢复并完成中日韩自贸协定谈判。三是引领科技创新合作,加强协同创新和前沿领域合作。中方将在华建立“中日韩创新合作中心”,助力三国加快培育新动能。四是拉紧人文交流纽带,以举办中日韩文化交流年为契机,推动三国人民实现从“居相邻”到“心相通”。五是努力促进可持续发展,加强低碳转型、气候变化、老龄化和应对流行病等领域交流合作,发掘和开展更多“中日韩+X”合作项目。

    李强指出,当前朝鲜半岛局势持续紧张,各方要发挥建设性作用,致力于缓和局势,早日重启对话,推动半岛问题政治解决进程向前迈进,维护地区和平稳定。中日韩要用好各自发展优势,积极对接东盟等地区国家需求,打造区域合作新引擎。要携手提振东盟与中日韩(10+3)合作势头。中方愿同韩方、日方一道积极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携手维护地区和世界的长治久安。

    韩、日领导人表示,韩日中合作时隔四年多重启具有重要意义。希望三国以此次领导人会议为新起点,保持合作稳定性和连续性,不断深化人文、可持续发展、经贸、公共卫生、科技、救灾等六大领域合作,重启韩日中自贸协定谈判,共同促进东亚区域合作,携手应对气候变化等全球性问题,推动韩日中关系稳定发展,更好造福三国人民,为实现世界和平与繁荣作出更大贡献。

    会后,三国领导人共同会见记者。

    李强表示,面对新挑战、新机遇,中日韩合作要展现新担当、新作为。中方愿以此次领导人会议为契机,同韩方、日方一道,推动中日韩合作行稳致远。

    三方发表《第九次中日韩领导人会议联合宣言》《中日韩知识产权合作十年愿景联合声明》《关于未来大流行病预防、准备和应对的联合声明》,一致同意致力于落实第八次领导人会议通过的《中日韩合作未来十年展望》,推动中日韩三国合作机制化,在东盟与中日韩等多边框架内保持密切沟通合作,共同维护世界和平稳定与发展繁荣。三方同意将2025-2026年定为中日韩文化交流年。


    吴政隆出席上述活动。

    2024-05-28
  • 习近平复信阿联酋中文教学“百校项目”学生代表

    近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复信阿联酋中文教学“百校项目”学生代表,勉励他们学好中文、了解中国,为促进中阿友好贡献力量。

    习近平表示,我读了你们每个人的信,从字里行间、画里画外感受到了大家对中国文化的热爱,对两国友好的期盼。5年前,我同穆罕默德总统共同启动阿联酋中文教学“百校项目”,如今看到“学中文”在阿联酋已经成为一种新风尚,培养了一批像你们这样的中阿交流小使者,我很欣慰。

    习近平指出,你们在信中说,中国和阿联酋“手拉手”40年了,希望中阿永远是好朋友,中国人民也抱有同样的愿望。青少年代表着中阿友好关系的未来。欢迎你们来中国看熊猫、登长城,长大后到中国读大学,也欢迎更多的阿联酋青少年学习中文、了解中国,同中国的青少年交流交心、互学互鉴,把友谊的种子根植在心里,为开创中阿关系更加美好的明天贡献力量。


    2019年7月,在习近平主席和时任阿联酋阿布扎比王储穆罕默德共同见证下,中阿双方在北京签署备忘录,正式启动阿联酋中文教学“百校项目”。截至目前,阿联酋已有171所学校开设中文课程,7.1万名学生学习中文。近日,阿联酋“百校项目”示范校哈姆丹学校和亚斯学校40名中小学生代表分别用中文致信习主席,表达对中国文化的向往和热爱,立志做中阿友好的使者。

    2024-05-27
  • 习近平将出席中国—阿拉伯国家合作论坛第十届部长级会议开幕式并发表主旨讲话

    外交部发言人华春莹26日宣布:经中阿双方共同商定,中国—阿拉伯国家合作论坛第十届部长级会议将于5月30日在北京举行。国家主席习近平将出席会议开幕式并发表主旨讲话。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外交部长王毅将同阿方主席、毛里塔尼亚外长马尔祖克共同主持会议。阿拉伯国家外长或代表及阿盟秘书长将出席会议。

    2024-05-27
  • 《习近平关于全面加强党的纪律建设论述摘编》出版发行

    中共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编辑的《习近平关于全面加强党的纪律建设论述摘编》一书,近日由中央文献出版社出版,在全国发行。

    加强纪律建设是全面从严治党的治本之策。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定不移全面从严治党,把纪律建设纳入党的建设总体布局,强化政治纪律和组织纪律,带动各项纪律全面从严、一严到底,坚持纪严于法、执纪执法贯通,深化运用“四种形态”政策策略,党的纪律规矩鲜明地立起来、严起来,从根本上扭转了管党治党宽松软状况。习近平同志围绕全面加强党的纪律建设发表的一系列重要论述,立意高远,内涵丰富,思想深刻,对于全面加强党的纪律建设,把严的要求贯彻到党规制定、党纪教育、执纪监督全过程,引导党员干部学纪、知纪、明纪、守纪,真正把纪律规矩转化为政治自觉、思想自觉、行动自觉,确保全党目标一致、团结一致、步调一致,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论述摘编》分10个专题,共计329段论述,摘自习近平同志2012年11月至2024年4月期间的报告、讲话、说明、文章、指示等130多篇重要文献。其中部分论述是第一次公开发表。

    2024-05-27
  • 李强会见日本首相岸田文雄

    当地时间5月26日晚,国务院总理李强在首尔出席第九次中日韩领导人会议期间会见日本首相岸田文雄。

    李强表示,去年11月,习近平主席同岸田首相在旧金山举行会晤并达成重要共识,重新确认全面推进两国战略互惠关系,为双边关系发展提供了重要政治引领。希望日方与中方一道更多相向而行,落实好两国领导人达成的重要共识,不断巩固互信,深化合作,妥善管控分歧,努力构建契合新时代要求的建设性、稳定的中日关系。历史、台湾问题是事关中日关系政治基础的重大原则问题,也是基本的信义问题。台湾问题是中国核心利益中的核心,也是一条红线。希望日方重信守诺,为两国关系不断发展营造积极氛围。

    李强指出,中日的发展对彼此都是重要机遇。中日经济已形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局面,为两国人民带来实实在在的福祉。中日经济互补优势将长期存在,在科技创新、数字经济、绿色发展、开拓第三方市场等方面还有巨大合作潜力。双方应当相互成就,共同维护产业链供应链稳定畅通和全球自由贸易体系。中方愿同日方持续开展多领域、多渠道、多层级友好交流,进一步便利人员往来,积极开展青少年交流,不断夯实中日友好合作的民意基础。

    李强表示,日本福岛核污染水排海问题事关全人类健康、全球海洋环境和国际公共利益。中方是主要利益攸关方,中国政府和人民对此高度关切。希望日方在长期国际监测安排等问题上进一步拿出诚意和建设性态度,认真对待国内外正当合理关切,切实履行自身责任和义务。

    岸田文雄表示,日中关系保持积极发展势头不仅有利于两国,也有利于世界。日方愿同中方一道,落实两国领导人达成的重要共识,保持高层交往,加强绿色经济、医疗康养、第三方市场等领域合作,便利人员交流,深化区域合作,共同应对气候变化等全球性问题,积极构建建设性、稳定的日中关系,全面推进日中战略互惠关系,推动两国关系行稳致远。日方在台湾问题上坚持1972年《日中联合声明》所确定的立场,这一点丝毫没有改变。

    双方同意加强各层级对话沟通,适时召开新一轮中日经济高层对话、高级别人文交流磋商机制会议,在既有进展基础上继续推进福岛核污染水排海问题相关磋商对话,并就国际和地区事务保持沟通协调。

    双方还就共同关心的国际和地区问题交换了意见。


    吴政隆参加会见。

    2024-05-27
  • 丁薛祥出席2024年全国科技活动周暨北京科技周主场活动时强调 大力弘扬科学家精神 为建设科技强国汇聚智慧和力量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丁薛祥26日在京出席2024年全国科技活动周暨北京科技周主场活动。他强调,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大力弘扬爱国、创新、求实、奉献、协同、育人的科学家精神,营造尊重科学、崇尚创新的社会环境,为建设科技强国汇聚智慧和力量。








    5月26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丁薛祥在北京出席2024年全国科技活动周暨北京科技周主场活动。这是丁薛祥在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科学家精神展厅参观。新华社记者张领摄


    上午10时,主场活动在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举行。丁薛祥来到著名科学家钱学森、郭永怀生前工作过的办公室,认真察看科研手稿、工作笔记等珍贵资料;走进科学家精神展厅,在科学家事迹展板前,仔细观看图片视频、实物展品等,了解老一辈科学家矢志报国、艰苦奋斗的感人事迹;步入材料力学性能测试实验室,询问重大科研任务进展,与在场科研人员亲切交谈。丁薛祥指出,科学成就离不开精神支撑。科学家精神的灵魂是爱国。老一辈科学家在极端困难的条件下能够取得辉煌成就,最重要的是深怀爱国之心、报国之志。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征程上,需要大力弘扬科学家精神,需要更多新时代的钱学森、郭永怀,需要更多科研人员担当起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使命和责任。他希望广大科研人员厚植家国情怀,传承精神火炬,勇攀科学高峰,把人生理想融入国家使命,为中国式现代化建功立业。

    力学科普展馆以丰富的图文展示和互动展品,展现了力学发展中的实践探索、经典原理和典型应用。丁薛祥了解科普教育设施建设和科学教育实践开展情况,观看小学生科普实验演示并与他们交流。丁薛祥指出,青少年是创新的未来。科普工作不仅要传播科学知识,更要讲好科学故事,让科学家精神深入人心、光耀时代。他勉励小学生从小树立科技创新、强国有我的志向,保持探索兴趣,掌握科学知识,提高科学素养,给梦想插上科技的翅膀。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宣传部部长李书磊参加活动。


    2024年全国科技活动周以“弘扬科学家精神激发全社会创新活力”为主题,于5月25日至6月1日在全国各地举办。

    2024-05-27
  • 习近平主持召开企业和专家座谈会强调 紧扣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主题 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

    习近平主持召开企业和专家座谈会强调






    紧扣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主题







    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







    王沪宁蔡奇出席


    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5月23日下午在山东省济南市主持召开企业和专家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他强调,党的二十大擘画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宏伟蓝图,确立了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的中心任务。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要紧扣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这个主题,突出改革重点,把牢价值取向,讲求方式方法,为完成中心任务、实现战略目标增添动力。








    5月23日下午,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在山东省济南市主持召开企业和专家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新华社记者鞠鹏摄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国政协主席王沪宁,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办公厅主任蔡奇出席座谈会。








    5月23日下午,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在山东省济南市主持召开企业和专家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新华社记者谢环驰摄


    座谈会上,国家电力投资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党组书记刘明胜,深圳市创新投资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党委书记左丁,安踏体育用品集团有限公司董事局主席丁世忠,浙江传化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徐冠巨,德国博世(中国)投资有限公司总裁徐大全,香港冯氏集团主席冯国经,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教授周其仁,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院长黄汉权,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副所长张斌等9位企业和专家代表先后发言,就深化电力体制改革、发展风险投资、用科技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建立健全民营企业治理体系、优化外资企业营商环境、推动香港更好融入新发展格局、增强人民群众改革获得感、推动城乡融合发展、完善宏观经济治理体系等提出意见建议。发言过程中,习近平同大家深入交流,现场气氛热烈活跃。








    5月23日下午,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在山东省济南市主持召开企业和专家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这是习近平同参会的企业和专家代表亲切交流。新华社记者李涛摄


    听取大家发言后,习近平发表了重要讲话。他表示,党中央作出重大决策、制定重要文件,都深入调研,广泛听取各方面意见,这是我们党的一贯做法和优良传统。对大家提出的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意见和建议,有关方面要认真研究吸纳。








    5月23日下午,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在山东省济南市主持召开企业和专家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新华社记者谢环驰摄


    习近平指出,改革是发展的动力。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要锚定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这个总目标,紧扣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坚持目标导向和问题导向相结合,奔着问题去、盯着问题改,坚决破除妨碍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思想观念和体制机制弊端,着力破解深层次体制机制障碍和结构性矛盾,不断为中国式现代化注入强劲动力、提供有力制度保障。

    习近平强调,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要抓住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要坚持和发展我国基本经济制度,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健全宏观经济治理体系和推动高质量发展体制机制,完善支持全面创新、城乡融合发展等体制机制,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增强社会活力,推动生产关系和生产力、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更好相适应。推进经济体制改革要从现实需要出发,从最紧迫的事情抓起,在解决实践问题中深化理论创新、推进制度创新。其他领域改革也要聚焦全局性、战略性问题谋划改革举措,实现纲举目张。

    习近平指出,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抓改革、促发展,归根到底就是为了让人民过上更好的日子。要从人民的整体利益、根本利益、长远利益出发谋划和推进改革,走好新时代党的群众路线,注重从就业、增收、入学、就医、住房、办事、托幼养老以及生命财产安全等老百姓急难愁盼中找准改革的发力点和突破口,多推出一些民生所急、民心所向的改革举措,多办一些惠民生、暖民心、顺民意的实事,使改革能够让人民群众有更多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习近平强调,改革有破有立,得其法则事半功倍,不得法则事倍功半甚至产生负作用。要坚持守正创新,改革无论怎么改,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坚持马克思主义、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坚持人民民主专政等根本的东西绝对不能动摇,同时要敢于创新,把该改的、能改的改好、改到位,看准了就坚定不移抓。改革要更加注重系统集成,坚持以全局观念和系统思维谋划推进,加强各项改革举措的协调配套,推动各领域各方面改革举措同向发力、形成合力,增强整体效能,防止和克服各行其是、相互掣肘的现象。改革要重谋划,更要重落实。要以钉钉子精神抓改革落实,既要积极主动,更要扎实稳健,明确优先序,把握时度效,尽力而为、量力而行,不能脱离实际。

    李干杰、何立峰出席座谈会,中央和国家机关有关部门负责同志,山东省负责同志,国有企业、民营企业、外资企业、港澳台资企业、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个体工商户和专家学者代表等参加座谈会。

    2024-05-24
  • 李强在河南调研时强调 扎实做好“三夏”工作确保夏粮丰收 推动农业创新发展夯实现代化产业体系根基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李强5月22日至23日在河南调研。他强调,要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推进农业现代化的重要指示精神,扎实做好“三夏”工作确保夏粮丰收,强化科技支撑和产业引领,推动农业创新发展,为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夯实根基。








    5月22日至23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李强在河南调研。这是5月23日,李强在新乡市平原示范区高标准农田调研。新华社记者王晔摄


    李强先后来到郑州市、新乡市,走进农田、育种基地、食品企业、科研机构等,调研相关工作。新乡市平原示范区高标准农田里,金色的麦浪起伏荡漾,小麦即将进入集中收获期。李强走到田间,察看麦穗长势,听取“三夏”生产和高标准农田建设汇报,与农业专家交流。李强指出,夏粮丰收,全年主动。要精心抓好夏收工作,加强跨区机收组织调度,保障及时烘干晾晒,统筹好夏粮田管、防灾减灾和夏播准备。要做好夏粮收储,发挥最低收购价托底作用,确保农民种粮有钱赚。要把更多符合条件的农田改造成高标准农田。他强调,国家支持粮食生产的政策只会加强,不会减弱。

    在国家生物育种产业创新中心,李强走进实验室、育种温室,了解技术攻关、科研力量配备等情况。在三全食品股份有限公司,李强察看原材料检测、产品开发和自动化生产等。他强调,农业现代化,种子是基础。要推进种业领域创新平台建设,加强重点品种前沿性研究,加快产业化步伐,培育更多良种,从源头上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现代农业发展越来越靠科技、靠人才,要加大对农业科研人员激励支持,鼓励更多青年学子学习农业,吸引更多优秀人才投身农业。李强指出,食品工业是最古老的行业,发展潜力巨大。要立足农业资源优势、工业制造优势,发挥龙头企业作用,带动全产业链上下联动、融合发展,提升品质、打响品牌,做优做强特色食品产业。要创新农业经营方式,培育壮大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多种形式适度规模经营,带动农民增收致富,提高农业发展质量效益,为推进乡村全面振兴提供支撑。








    5月22日至23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李强在河南调研。这是5月22日,李强在中原科技城河南省科学院调研。新华社记者王晔摄


    李强来到中原科技城河南省科学院,参观先进导体材料、激光先进制造、细胞与基因科学等研究中心,与科研人员座谈。他指出,深化科技体制改革、调动各方面积极性,是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关键举措。要在创新体制机制、贯通产学研用上勇于探索,搭建灵活高效的科研平台,推动创新成果不断涌现,更好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求。

    李强充分肯定河南经济社会发展成就,希望河南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新时代推动中部地区崛起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和关于河南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坚持改革创新,扎实推进工作,为谱写中部地区崛起新篇章作出更大贡献。


    吴政隆陪同调研。

    2024-05-24
  • 丁薛祥出席中国-海合会国家产业与投资合作论坛宣读习近平主席贺信并致辞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丁薛祥23日在厦门出席中国-海合会国家产业与投资合作论坛,宣读习近平主席贺信并致辞。








    5月23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丁薛祥在厦门出席中国-海合会国家产业与投资合作论坛,宣读习近平主席贺信并致辞。新华社记者燕雁摄


    丁薛祥在致辞中表示,习近平主席专门发来贺信,充分体现了对论坛的高度重视。中国同海合会国家有着近两千年的友好交往历史,中海是好兄弟、好朋友、好伙伴,双方关系持续健康发展,走出了一条团结协作、互相尊重、互利共赢的新路,成为构建新型国际关系的典范。中海发展优势高度互补,务实合作基础扎实、前景广阔。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深化中海合作有利于促进地区稳定与发展,将给双方人民带来巨大福祉。我们要弘扬“守望相助、平等互利、包容互鉴”的友好精神,秉持共商共建共享原则,携手推动产业与投资合作高质量发展,努力为中国和海合会国家繁荣发展注入新动力。

    丁薛祥就深化中国同海合会国家合作提出四点建议。一是加强顶层设计,深化战略对接。加强共建“一带一路”倡议同海合会国家发展战略和愿景规划对接,积极用好各领域合作机制,不断丰富双方战略合作内涵。二是加强务实合作,推动共同发展。认真落实《中海战略对话2023年至2027年行动计划》,巩固拓展油气、石化、基础设施等传统领域合作,积极开展清洁能源、数字经济等新兴领域合作,形成更多实实在在的合作成果。三是加强服务保障,优化营商环境。中国将稳步扩大制度型开放,为海合会各国企业来华投资提供更大空间、更多便利,希望海合会国家为中方企业前往发展创造良好条件。四是加强相互支持,促进利益融合。积极倡导平等有序的世界多极化和普惠包容的经济全球化,携手落实全球发展倡议、全球安全倡议、全球文明倡议,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科威特埃米尔米沙勒、沙特王储兼首相穆罕默德向论坛致贺信,阿联酋副总统、副总理兼总统办公厅主任曼苏尔发表视频致辞,沙特、卡塔尔、巴林、阿曼、科威特等国代表和海合会秘书长致辞。


    中国和海合会国家政府部门、行业企业、金融机构等各界代表共约600人参加论坛。

    2024-05-24
  • 韩正会见国际清算银行总经理卡斯滕斯

    国家副主席韩正23日在北京会见国际清算银行总经理卡斯滕斯。











    5月23日,国家副主席韩正在北京会见国际清算银行总经理卡斯滕斯。新华社记者姚大伟摄


    韩正表示,金融是国民经济的血脉,是国家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去年召开的中央金融工作会议上,习近平主席深刻阐释了走中国特色金融发展之路的基本要义,指明了建设金融强国的前进方向。国际清算银行是中国参与国际货币金融政策协调的重要平台,中方愿进一步深化与国际清算银行的交流与合作,深入参与全球经济金融治理,为共同应对全球经济挑战、维护全球金融稳定作出更大贡献。


    卡斯滕斯高度赞赏中国经济和金融市场发展成就,表示看好中国经济发展潜力和机遇,积极支持人民币国际化,愿进一步密切国际清算银行同中国金融业的交流与合作,为维护全球经济金融稳定发挥积极作用。

    2024-05-24

  • 首 页  上一页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下一页    尾 页  

    版权声明: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本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471-3130680

    蒙公网安备 15010502001696号 蒙ICP备16001043号-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