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两大力量”“两大市场”“两大文明”——习近平主席出访法国、塞尔维亚、匈牙利三国前瞻

    跨越辽阔的亚欧大陆,中国元首外交再启新程。

    应法兰西共和国总统马克龙、塞尔维亚共和国总统武契奇、匈牙利总统舒尤克和总理欧尔班邀请,国家主席习近平将于5月5日至10日对上述三国进行国事访问。

    此次访问是习近平主席时隔5年再度访欧。访问期间,习近平主席将同法国、塞尔维亚、匈牙利领导人为双边关系、中欧关系健康发展指引方向,为拓展深化互利合作注入动力。

    中欧是推动多极化的两大力量、支持全球化的两大市场、倡导多样性的两大文明。习近平主席此访将推动中欧关系持续稳定健康发展,为动荡的世界注入更多稳定性和确定性,为全球发展提供更多推动力。

    继往开来,中法携手面向新征程

    “今天的世界再次走到关键十字路口。面对何去何从的时代之问、历史之问,中法作为独立自主大国和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理应秉持建交初心,担负责任使命,共同开辟通向和平、安全、繁荣、进步的人类发展之路。”1月27日,中法建交60周年之际,习近平主席在给法国总统马克龙的贺电中这样寄语。

    中法关系的独特历史塑造了独立自主、相互理解、高瞻远瞩、互利共赢的“中法精神”。60年来,从第一个与中国建交的西方大国到第一个同中国建立全面战略伙伴关系的西方大国,从开通中国同西方国家间第一条直航航线到西方国家中最早同中国开展民用核能合作,中法两国关系创造多个“第一”,取得丰硕成果。

    此次访问是习近平主席第三次对法国进行国事访问。2014年3月,习近平主席首次访法,两国元首共同决定开创紧密持久的中法全面战略伙伴关系新时代。2019年3月,习近平主席再访法国,强调中法作为特殊的朋友、共赢的伙伴,将在共同发展的道路上继续并肩前行。


    在元首外交引领下,中法全面战略伙伴关系稳定健康发展,中法携手成为世界多极化、国际关系民主化的坚定推动者。“国家元首之间需要这样的交流,这能加深我们彼此之间的了解,有助于我们共同应对问题和挑战。”2023年陪同马克龙总统访华的法国国民议会法中友好小组主席阿洛泽说。











    2022年11月9日,在空客天津总装线,其首架空客A321飞机上线开始总装。新华社记者赵子硕摄


    60年来,从飞机、卫星、核电站到葡萄酒、奶酪、化妆品,中法合作既有“高精尖”,也能“接地气”。“从法国农场到中国餐桌”机制已成为中法合作的亮丽名片。中法双边贸易额增长800倍,2023年两国双边贸易额达789亿美元。中国是法国在亚洲第一大贸易伙伴,法国是中国在欧盟内第三大贸易伙伴和第三大实际投资来源国。








    2019年11月5日,第二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在上海国家会展中心开幕。这是参观者走过法国国家馆。新华社记者张玉薇摄


    在2019年举行的第二届进博会上,习近平主席同外国领导人共同巡馆时,马克龙总统热情邀请习近平主席在法国馆品尝法国红酒和牛肉食品。习近平主席表示,中国消费市场很大,可以满足不同层次的多样化需求,希望法国企业家展现长远眼光,同中国加强互利合作。今年,法国将担任2024年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和第七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主宾国。

    文化亲近感是中法关系的独特优势。在法国尼斯,习近平主席收到马克龙总统赠送的法文古籍《论语导读》。在中国广州,习近平主席邀请马克龙总统观景品茗,共赏千年古琴演奏的古曲《高山流水》。作为东西方文明的重要代表,中法两个文明大国不断拓展多领域的文化合作,是不同文明交流互鉴的生动例证。








    2023年12月14日,一名女子在法国巴黎风情园举办的“山海有灵”法国豫园灯会上拍照留念。新华社记者高静摄


    合作修复巴黎圣母院、共同保护西安秦始皇陵兵马俑,中法携手保护世界文化遗产;从互设文化中心到互办文化年、语言年,中法人文交流为世界文明互鉴作出表率;从中国宣布对法国实施单方面免签入境政策,到巴黎戴高乐机场宣布打造“中国游客友好机场”,中法多项措施加速双方人员往来。2024年是中法文化旅游年,从“凡尔赛宫与紫禁城”展览到巴黎奥运会“中国之家”,贯穿全年的数百项精彩活动陆续登场,两国民众相知相亲上演“双向奔赴”。

    铁杆情谊,中塞续写友谊新篇章

    在塞尔维亚首都贝尔格莱德和北部城市诺维萨德之间,往来穿梭着一列列靓丽的高速列车。这是中国与中东欧国家共建“一带一路”重点项目匈塞铁路塞尔维亚境内贝诺段。








    2024年3月12日,一列火车运行在匈塞铁路塞尔维亚境内贝诺段诺维萨德多瑙河大桥上(无人机照片)。新华社发(任卫云摄)


    匈塞铁路贝诺段的通车使塞尔维亚成为率先迈入“高铁时代”的中东欧国家。截至今年3月19日,匈塞铁路贝诺段已安全平稳运营满两周年,累计发送旅客超683万人次,有效提升了当地互联互通水平。

    “铁杆情谊”,是中塞关系的关键词。2023年10月,习近平主席会见来华出席第三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的塞尔维亚总统武契奇时说:“塞尔维亚是中国的铁杆朋友,两国关系经受住国际风云变幻考验,堪称中国同欧洲国家友好关系的典范。”武契奇总统表示,我们对塞中铁杆友谊感到自豪。








    这是2020年3月21日,在塞尔维亚首都贝尔格莱德,前来迎接的塞尔维亚总统武契奇(左)与中国援助塞尔维亚抗疫医疗专家组成员“碰肘”致意。新华社记者石中玉摄


    人们不会忘记,中塞两国深厚传统友谊和特殊友好感情是用鲜血和生命铸就的。人们不会忘记,在面对一次次困难和挑战之时,中塞两国人民始终患难与共,彼此支持。

    2008年5月,汶川地震发生后,塞尔维亚政府获悉中国地震灾区急需帐篷等物资,从军队储备中调集一批帐篷驰援灾区,并在外包装印上“致中国人民”。2020年2月,在中国人民全力抗击新冠疫情的关键时刻,一场主题为“塞尔维亚人民永远和中国兄弟在一起”的音乐会在贝尔格莱德举行,到场的塞尔维亚各界人士用中文高喊“中国加油”。同年3月,新冠疫情肆虐全球之时,中国政府向塞尔维亚派遣抗疫医疗专家组帮助塞尔维亚应对疫情,武契奇总统亲自到机场迎接并亲吻五星红旗,如此场景至今温暖人心……

    “朋友是时间的果实。”在2016年访塞前夕,习近平主席在发表的署名文章中引用这句塞尔维亚谚语。在那次访问期间,中塞建立全面战略伙伴关系。8年来,在两国元首战略引领下,中塞双边关系实现跨越式发展,两国高层交往日益紧密,政治互信不断加深,为各领域合作提供坚实政治基础。








    这是2023年9月13日在塞尔维亚乌布附近拍摄的由中企承建的塞尔维亚E763高速公路路段。新华社发(王韡摄)


    由中企承建的E763高速公路新贝尔格莱德-苏尔钦段、贝尔格莱德绕城高速公路路段去年相继通车,波扎雷瓦茨至戈卢巴茨快速路建设稳步推进……共建“一带一路”倡议同塞方再工业化和“塞尔维亚2025愿景”国家战略对接持续深化,硕果累累。








    这是2023年5月5日在河钢集团塞尔维亚斯梅代雷沃钢厂拍摄的成品钢卷。新华社记者任鹏飞摄


    在河钢集团塞尔维亚斯梅代雷沃钢厂,两国员工正为建设在欧洲具有竞争力的钢铁企业共同努力;在塞尔维亚西部城市瓦列沃,中国海信集团投资建厂,所生产的冰箱销往欧洲多国……中塞两国产业合作持续升温,不断释放新的活力,带来显著经济社会效益。








    2023年11月6日,身着传统服饰的演职人员在上海进博会国家展塞尔维亚展台迎接参观者。第六届进博会国家展全面恢复线下举办,洪都拉斯、塞尔维亚、越南、南非、哈萨克斯坦作为本届进博会主宾国在国家展亮相。新华社记者方喆摄





    “与中国分享我们最好的”是第四届进博会塞尔维亚国家馆的醒目标语。塞尔维亚已连续6年参加进博会,精酿啤酒、特色红酒、农产品等逐渐被中国消费者熟知。2023年10月,中国与塞尔维亚签署自贸协定,这成为中国与中东欧国家签署的第一个自贸协定。随着两国务实合作不断向更广领域拓展,中塞在共同迈向现代化的道路上携手同行,将书写两国友谊的新篇章。

    携手同行,中匈打造交往新典范






    这是2022年4月12日在匈牙利布达佩斯拍摄的切佩尔港物流园内的中欧班列集装箱货柜。新华社发(弗尔季·奥蒂洛摄)


    在位于匈牙利首都布达佩斯的切佩尔港物流园,工作人员正在忙碌处理从集装箱卸下的大批货品。不少货物都是经中欧班列陆运或“空中丝绸之路”航空货运自中国发运而来,由机器人放置在智能库房,经过短暂存储后发往欧洲多国。共建“一带一路”推动物流合作发展,大大节省中国商品到达欧洲消费者手中的时间。

    匈牙利是首个同中国签署“一带一路”合作文件的欧洲国家。2023年10月,习近平主席在会见来华出席第三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的匈牙利总理欧尔班时说:“中方愿同匈方继续做彼此信赖、合作共赢的好朋友、好伙伴,以明年建交75周年为契机,推动中匈全面战略伙伴关系不断迈上新台阶,续写中匈友好合作关系的新篇章。”

    建交75年来,中匈两国始终相互尊重、相互理解、相互支持、相互信任,树立了新型国际关系的良好典范。2017年首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期间,习近平主席与欧尔班总理共同宣布两国建立全面战略伙伴关系,中匈关系进入“换挡提速”的历史新阶段。

    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成为双方合作持续升级的重要抓手。双方推动共建“一带一路”倡议与匈牙利“向东开放”战略紧密对接。郑州、宁波至布达佩斯货运直航成功开通,合肥、石家庄、赣州等城市至布达佩斯中欧班列高效运行,“空中丝绸之路”、中欧陆海快线在亚欧大陆之上密织交通网线,有力提升匈牙利地区交通枢纽地位。








    2022年7月29日,合肥至匈牙利布达佩斯的中欧班列从合肥北站物流基地驶出,标志着合肥中欧班列通往匈牙利布达佩斯的线路正式开通。新华社发(席静玉摄)


    匈牙利谚语说,结伴才能走得更远。在两国领导人亲自关心和战略引领下,中匈互联互通不断深化,务实合作蓬勃发展。中国3月宣布对匈牙利等6国试行免签政策,匈方迅速回应,对中国实施签证便利化安排;匈牙利的牛肉、托卡伊葡萄酒等优质农产品走入中国千家万户;匈牙利公司开发的“魔墙”互动技术应用在故宫博物院、上海博物馆和国家会展中心等大型场馆;来自中国的蔚来、比亚迪等新能源汽车行驶在匈牙利的大街小巷,中企投资建设的光伏项目助匈牙利实现可再生能源发展目标,中企在匈建成欧洲首个5G智慧铁路港……两国在旅游、农业、科技、清洁能源等领域的合作不断造福两国民众。








    这是2021年5月27日在匈牙利考波什堡拍摄的100兆瓦光伏电站。当日,由中国通用技术集团所属中国机械进出口(集团)有限公司投资兴建的匈牙利考波什堡100兆瓦光伏电站项目在考波什堡市举行投运启动仪式。新华社发(弗尔季·奥蒂洛摄)


    中匈都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两国人民传统友好,人文交流日益密切。2023年,习近平主席复信匈牙利匈中双语学校学生,鼓励匈牙利青少年更多了解中国,做传承发展中匈友好事业的使者。匈中双语学校成立于2004年9月,是中东欧地区第一所使用中文和所在国语言教学的公立全日制学校,是两国文化和教育合作的典范。在匈牙利,中文已被纳入国民教育体系,并作为高考科目,“中文热”持续升温,了解中国文化的热情不断高涨。








    2023年2月24日,在匈牙利首都布达佩斯的匈中双语学校,中国教师指导学生们学习书法。新华社记者连漪摄


    此次访问是习近平主席作为国家元首首次对匈牙利进行国事访问。匈牙利马蒂亚斯·科尔维努斯学院国际关系学院负责人莫尔迪茨·乔鲍说,匈中关系发展“非常好”,相信习近平主席的访问必将为两国发展带来更多机遇。

    正确定位,推动中欧关系持续稳定健康发展

    中国始终坚持以战略视野看待中欧关系,视欧洲为多极世界中的重要一极和合作伙伴,主张双方坚持全面战略伙伴关系的正确定位,以建设性对话增进理解、妥处分歧,共同做多边主义的践行者、开放发展的倡导者、文明对话的推动者。

    放眼未来,国际形势深刻演变,中欧之间需要架更多的“桥”。英国48家集团俱乐部名誉主席斯蒂芬·佩里表示,相信习近平主席此访将进一步促进欧中交往。他认为,欧盟需要排除干扰,“以更理性、友善的态度对待中国”,通过更积极、务实的合作,推动欧中关系持续发展。

    2023年12月,习近平主席在会见欧洲理事会主席米歇尔和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时强调,双方要多做加法,以更深入、更广泛合作拉紧中欧利益共同体的纽带。

    中欧班列2023年开行1.7万列,联结欧洲25个国家219个城市,在动荡世界中构筑起一条安全畅通的产供链生命线。中方给予欧洲多国免签待遇,便利双方人员和经贸往来。匈塞铁路、希腊比雷埃夫斯港、克罗地亚佩列沙茨跨海大桥等中欧合作共建“一带一路”重点项目持续造福沿线民众。中欧互为第二大贸易伙伴,成为中欧“合作远大于竞争,共识远大于分歧”的真实写照。

    克罗地亚前总统伊沃·约西波维奇对新华社记者表示,共建“一带一路”合作项目不断落地,欧洲国家在交往中感受到中方本着相互尊重原则携手共进的真诚愿望,期待习近平主席此次访问为双方进一步发展经济关系、深化友谊注入新动力。

    强化在联合国等多边机制下协调,携手应对气候变化、生物多样性、粮食安全、公共卫生、数字治理等全球性挑战……法国巴黎法中友好协会副主席利亚齐德·本哈米表示,欧洲和中国拥有共同利益,互相尊重、寻求双赢应是欧中合作的主基调。双方多对话、多合作,才能为共同应对和平、气候、环保等全球性挑战作出贡献。

    中欧关系健康稳定发展增益的是双方和世界人民福祉。“习近平主席提出的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强调各国同舟共济、命运与共,得到许多欧洲国家和人民的认同。”德国智库席勒研究所专家斯特凡·奥森科普说,相信习近平主席此次访问欧洲,双方将继续发出主张世界多极化、共同应对挑战的合声,为促进世界的和平、稳定、繁荣凝聚共识和力量。

    记者:赵嫣、张代蕾、唐霁、石中玉、陈浩、金晶、乔本孝、李学军、单玮怡、张远

    编辑:乔继红、陈杉、孙浩、陈波、马震、王建生、林立平、程昊、姜子炜


    统筹:王洁、曹江涛

    2024-04-30
  • 王沪宁主持召开全国政协主席会议

    政协第十四届全国委员会第十八次主席会议29日在北京召开。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国政协主席王沪宁主持并讲话。








    4月29日,政协第十四届全国委员会第十八次主席会议在北京召开。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国政协主席王沪宁主持并讲话。新华社记者刘卫兵摄


    会议传达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近期重要讲话精神。王沪宁表示,要组织引导政协委员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新时代推动西部大开发的重要讲话精神,充分认识西部地区在全国改革发展稳定大局中的重要作用,围绕重点工作、关键环节和新问题,深入一线调查研究,积极协商议政、献计出力,为新时代推动西部大开发贡献政协智慧和力量。要深刻认识巡视工作对坚持和加强党对政协工作全面领导的重要作用,做好全国政协党组第一轮专项巡视和机关党组第一轮巡视有关工作,扎实开展党纪学习教育,引导政协委员和机关干部把严守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放在首位,学纪、知纪、明纪、守纪,推动全国政协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

    会议审议通过了政协第十四届全国委员会常务委员会第七次会议议程(草案)和日程,决定6月4日至6日在北京召开全国政协十四届常委会第七次会议。

    会议审议通过了《政协全国委员会关于开展主席会议成员学习调研活动的意见》,强调开展主席会议成员学习调研活动,是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人民政协工作重要思想的实际行动,要通过学习调研提高履职建言水平,加强同政协委员联系交流,推进政协工作、更好服务大局。

    会议还审议通过了关于撤销唐一军政协第十四届全国委员会委员资格的决定,提请全国政协十四届常委会第七次会议追认。

    主席会议举行了2024年第二次集体学习,主题是贯彻落实习近平文化思想,积极推动新时代中国美术发展。全国政协副秘书长、中国美术馆馆长吴为山应邀作报告。

    全国政协副主席巴特尔、陈武、蒋作君、何报翔围绕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近期重要讲话精神作了发言。全国政协副主席兼秘书长王东峰等分别就有关议题作了说明。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全国政协副主席石泰峰,全国政协副主席胡春华、沈跃跃、王勇、周强、何厚铧、梁振英、苏辉、邵鸿、高云龙、穆虹、咸辉、王光谦、秦博勇、朱永新、杨震出席会议。

    2024-04-29
  • 习近平将对法国、塞尔维亚、匈牙利进行国事访问

    外交部发言人华春莹4月29日宣布:应法兰西共和国总统马克龙、塞尔维亚共和国总统武契奇、匈牙利总统舒尤克和总理欧尔班邀请,国家主席习近平将于5月5日至10日对上述三国进行国事访问。

    2024-04-29
  • 《习近平谈“一带一路”(2023年版)》英文版出版发行

    新华社北京4月28日电中共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翻译的《习近平谈“一带一路”(2023年版)》一书英文版,近日由中央编译出版社出版,面向海内外发行。

    《习近平谈“一带一路”(2023年版)》由中共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编辑,收入习近平总书记2013年9月至2023年11月期间关于共建“一带一路”的重要文稿78篇。全书系统反映了习近平总书记对共建“一带一路”指导原则、丰富内涵、目标路径等的深刻阐述,全面呈现了共建“一带一路”从中国倡议走向国际实践,从理念转化为行动,从愿景转变为现实,从谋篇布局的“大写意”到精耕细作的“工笔画”,取得实打实、沉甸甸的成就,成为深受欢迎的国际公共产品和国际合作平台的发展历程。


    该书英文版的出版发行,有助于国外读者深入了解共建“一带一路”的理念、举措、目标和成果,对于进一步增进国际社会的认识理解,深化“一带一路”国际合作,推进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让“一带一路”惠及更多国家和人民,具有重要意义。

    2024-04-29
  • 李强在2024北京国际汽车展览会调研时强调 大力发展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 促进汽车产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升级

    新华社北京4月28日电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李强4月28日在2024北京国际汽车展览会调研。他强调,要深入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推动汽车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指示精神,大力发展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坚持以科技创新引领产业创新,深化拓展开放合作,促进汽车产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升级,更好满足和创造市场需求。








    4月28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李强在2024北京国际汽车展览会调研。新华社记者刘彬摄


    以“新时代新汽车”为主题的2024北京国际汽车展览会在北京中国国际展览中心举行。李强来到展馆,参观了东风、比亚迪、智己、极越、宝马、吉利、小米、赛力斯、小鹏等多家汽车品牌展区,察看参展车型和技术展示,与相关企业负责人交流,详细询问研发、生产、销售等情况。

    李强表示,看了车展感到很受鼓舞,我国的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发展势头强劲,特别是依托完备的产业体系、持续的创新投入,在市场竞争、开放合作中形成了领先优势,要继续努力,把这一优势保持住、发展好。他指出,当今的汽车产品与过去已大不一样,已经不是一个单纯的交通工具,而是各种技术综合运用的复合系统。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堪称是集机械、电子、计算、感知、视听、储能等多项技术为一体的“大号终端”,成为汽车产业转型升级的主要方向,有十分广阔的发展前景。希望广大车企以创新为动力、以需求为导向、以品质为根本,加快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强化产业链协同,提升智能制造水平,同时加强前瞻性技术研发布局,推动汽车产业不断提质升级,为全球绿色低碳转型作出积极贡献。

    李强强调,当前中国和全球新能源汽车市场都在持续增长,具有巨大的需求空间。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一定程度上也是全球产业合作的产物,未来发展更加需要各方发挥优势、深化分工协作。中国将进一步推进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继续放宽市场准入,推进贸易投资自由化便利化,一视同仁对待内外资企业,促进中外车企在资本、技术、管理、人才等方面开展更广泛交流合作,共享中国市场机遇,在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中共同发展、互利共赢。








    4月28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李强在2024北京国际汽车展览会调研。新华社记者刘彬摄





    李强指出,当前我国正在开展新一轮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要更好发挥汽车产业在扩投资、促消费方面的带动作用,让更多优质汽车产品进入居民生活。要落实好支持购买使用政策,加快构建充电基础设施网络体系,多措并举优化消费环境、激发消费热情,更大程度释放汽车等大宗商品消费潜力。


    吴政隆参加调研。

    2024-04-29
  • 纪念任弼时同志诞辰120周年座谈会在京举行 蔡奇出席并讲话

    新华社北京4月28日电纪念任弼时同志诞辰120周年座谈会28日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书记处书记蔡奇出席座谈会并讲话。会前,蔡奇等领导同志会见了任弼时同志亲属。








    4月28日,纪念任弼时同志诞辰120周年座谈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书记处书记蔡奇出席座谈会并讲话。新华社记者燕雁摄


    任弼时同志是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杰出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组织家,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卓越领导人,是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中国共产党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的重要成员。

    蔡奇在讲话中回顾了任弼时同志的生平业绩和卓越贡献。他说,任弼时同志在青年时代就树立起救国救民的革命理想,始终站在革命斗争最前沿,为中华民族独立和中国人民解放事业奋斗了一生,奉献了一生。任弼时同志是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党的主要领导人之一,他的革命生涯同中国共产党的建立、发展、壮大,同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全部历史紧密地联系在一起。

    蔡奇指出,任弼时同志勇于推进理论探索,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相关问题作出了深刻阐述;高度重视党的建设,对维护和加强党的领导提出了许多真知灼见;富有政治远见,对领导和开展经济建设工作进行了前瞻性思考;注重培养新的领导方法和工作作风,对丰富和发展党的群众路线进行了不懈努力。任弼时同志在毕生奋斗中展现出来的崇高精神品德,为全党树立了光辉典范,被大家形象地誉为“骆驼精神”,滋养和激励了一代代中国共产党人。

    蔡奇指出,新征程上,我们要更加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大力弘扬党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坚定信心、开拓进取,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而不懈奋斗。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组织部部长李干杰主持座谈会。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军委副主席何卫东出席座谈会。


    座谈会上,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院长曲青山、湖南省委书记沈晓明先后发言。有关部门负责同志和干部代表,任弼时同志亲属和家乡代表等出席座谈会。

    2024-04-29
  • 总书记重庆行|记者手记:山城何以“跨越山海”

    “蜀道三千,峡路一线。”山城重庆,山地丘陵占市域面积90%以上,群山环绕、蜀道崎岖、峡江湍急,却始终拥有登高临远、通江达海的胸怀气魄。

    主城以西,夹在中梁山和缙云山两条山脉之间的一片平缓槽谷地带,重庆国际物流枢纽园区坐落于此。

    4月22日下午,正在重庆考察的习近平总书记第一站就来到这里。

    10年前,2014年3月29日,德国杜伊斯堡港。习近平总书记见证一列满载货物的中国列车缓缓驶入。该列车正是从这个园区始发的。

    雨后初霁,园区内一派繁忙。龙门吊起降不停、运转货车往来穿梭、各色集装箱层层叠放、火车汽笛声不时响起……

    总书记乘车驶入园区内的重庆铁路集装箱中心站,下车走过铁轨,走到集装箱堆场深处。

    现场有两列火车,正在进行作业。

    中心站常务副总经理王海翔告诉总书记:“左边这列,是发往广西钦州的西部陆海新通道班列,装载的是汽摩配件和纯碱等化工品;右边这列,是发往德国杜伊斯堡的中欧班列,装的主要是新能源汽车和笔记本电脑。”

    2009年建站伊始,王海翔就扎根于此,兢兢业业,一干就是15年。

    “从默默无闻的四等小站到现在颇有名气的铁路一等大站,真正享受到了‘一带一路’带来的红利。”见证站区巨变的王海翔,满是自豪。

    正是从这里出发,2011年,我国第一趟中欧班列“渝新欧”鸣笛西行;正是从这里出发,2017年,我国第一列西部陆海新通道班列一路向南。

    如今,中欧班列已累计开行超8.7万列,通达欧洲25个国家222个城市;西部陆海新通道已覆盖121个国家和地区503个港口。

    站区里,总书记同货车司机、列车司机、装卸工人、场站管理人员等亲切交流。

    身穿蓝色制服,头发已经花白,重庆机务段电力机车司机江彤举起手自报家门:“总书记好,我是火车司机江彤,也是中欧班列的首发司机。”

    2011年3月19日,这是江彤永远铭记的一天。

    那天一早,他接到发车指令,鸣长笛、松刹车,推动前进手柄,列车缓缓启动……“这是我无上的光荣。以前这里发出的列车最远开到广州,真没想到有一天可以直接发往一万多公里外的欧洲。”江彤说。

    时光流转,车轮滚滚。

    广袤的大陆腹地,“钢铁驼队”穿山越岭、穿过戈壁大漠;无垠的碧蓝深海,巨轮劈波、昼夜星驰。古老的丝绸之路重焕生机。

    面对眼前这些投身伟大事业的平凡劳动者,总书记勉励:

    “大家在物流一线,也是在对外开放一线,通过你们的辛勤劳动,很多商品跨越山海、走向世界,你们的工作很有意义。推动西部大开放、促进西部大开发,物流很重要,大家要继续努力,不断创造新的业绩,作出新的贡献。”

    山城重庆,何以“跨越山海”?

    在西部陆海新通道重庆无水港运营调度中心,总书记在一张巨大的数字地图前驻足。

    屏幕上,以重庆为坐标点,不同颜色的箭头四向辐射,象征着一条条国际物流大通道向外延伸——

    向西,中欧班列直达欧洲;向南,西部陆海新通道连接东南亚;向东,随着长江黄金水道奔涌入海;向北,“渝满俄”班列纵贯南北……

    正如“无水港”这一形象的字眼,不靠海、不沿边的重庆将港口“搬到”山区,从内陆腹心挺进开放前沿。

    由此,天堑变通途。

    新时代的重庆,担负起“努力在西部地区带头开放、带动开放”的重大使命,“奋力打造新时代西部大开发重要战略支点、内陆开放综合枢纽”。

    一个支点,撬动的是更大的版图。山城“跨越山海”,正是西部地区开放发展的生动缩影。

    这次来重庆,习近平总书记专门主持召开新时代推动西部大开发座谈会,这是党的二十大以来总书记主持召开的第8场区域协调发展专题会议。

    新时代如何推进西部大开发形成新格局?总书记以六个“坚持”,给出了清晰指引。其中之一,正是:“坚持以大开放促进大开发,提高西部地区对内对外开放水平。”

    “30多次到西部调研,而且每次都有针对性地提出一些要求”,座谈会上,谈及党的十八大以来的西部考察调研足迹,总书记说。

    从全局谋划一域、以一域服务全局。单从开放这一维度,我们就能感受到既从大处着眼又坚持因地制宜的把脉定向——

    去年12月在广西考察,鲜明指出“做活广西高质量发展这盘棋,棋眼就在扩大开放上”,叮嘱“解放思想、创新求变,向海图强、开放发展”;

    去年7月在四川考察,创造性地提出“新时期、新时代还是有一个大后方的概念的”,寄望“构筑向西开放战略高地和参与国际竞争新基地”;

    前年7月在新疆考察,思虑深远:“过去是内陆的一个省份,现在有了‘一带一路’就不同了。这里不再是边远地带,而是成为一个核心地带,成为一个枢纽地带。”

    把时间的维度再拉长:从在县域层面的创新谋划,到在960多万平方公里大地上的谋局落子,这种洞察之力、战略之思,磨砺于一路走来的从政实践——

    在正定,把握紧邻省城区位特征,探索“半城郊型”经济发展新路;在福建,指出“福州的出路在于江海”,部署“海上福州”战略;在浙江,以“地瓜理论”作喻,强调“必须跳出浙江发展浙江”;从浙江到上海,以极富前瞻性的眼光,积极推动长三角区域合作发展……

    理念一变天地宽,登高望远自开阔。只有“善于从战略上看问题、想问题”“用战略思维去观察当今时代,洞悉当代中国”,才能赢得发展的主动、赢得历史的主动。

    万里长江,以不可阻挡之势从世界屋脊奔腾而下,和嘉陵江激荡相拥,塑造出山城重庆的万千气象。


    “江流自古书巴字,山色今朝画巨然。”两江交汇处,朝天门码头,重庆地标性建筑“朝天扬帆”宛若巨轮起航,以奋楫之姿,向着更远的远方。

    2024-04-28
  • 锻造支撑强军胜战的过硬保障能力——习近平主席视察陆军军医大学时的重要讲话为全军卫勤力量建设注入强劲动力

    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4月23日到陆军军医大学视察,强调要深入贯彻新时代强军思想,全面落实新时代军事教育方针,面向战场、面向部队、面向未来,提高办学育人水平和卫勤保障能力,努力建设世界一流军医大学。全军特别是卫勤系统官兵深刻体悟、认真学习领会讲话精神,表示要牢记统帅勉励嘱托,聚焦练兵备战,加快创新发展,全面提高卫勤保障能力,努力为打好实现建军一百年奋斗目标攻坚战、开创国防和军队现代化新局面提供坚强支撑。

    陆军军医大学是我军医学类高等教育院校,是全军卫勤力量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有着光荣历史传承。近年来,大学坚持姓军为战,推进创新发展,出色完成军事斗争卫勤保障、新冠疫情防控等一系列重大任务。视察中,习主席深入了解有关情况,亲切接见官兵代表,对大学建设和完成任务情况给予肯定。

    “习主席亲临学校视察并发表重要讲话,为大学建设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陆军军医大学党委把学习贯彻讲话精神作为首要政治任务,第一时间召开党委常委会研究部署贯彻落实措施。党委一班人一致表示,将锚定建设世界一流军医大学目标,坚持不懈用党的创新理论铸魂育人,始终把准办学方向,推进特色医学科研创新,加强卫勤保障各项建设,坚持为战而医、为战而研,狠抓依法治校、从严治校,培养更多德才兼备的新时代红色军医,为强军胜战作出更大贡献。

    中国工程院院士、陆军特色医学中心研究员蒋建新,是视察当天汇报战场医疗救治重点学科建设发展情况的专家之一。他表示,要瞄准未来战争,聚焦服务强军打赢,加强科研攻关,突破战创伤医学领域前瞻性、颠覆性关键技术,打造我军新质卫勤保障力量,用更多优质科研成果,回报统帅关怀厚爱。

    “我和同学一起作了器材操作演示,习主席看得很细、问得很细,对基层战伤急救能力建设非常关心,还询问了我们的学习情况。我觉得很亲切很温暖,也感到肩上沉甸甸的责任。”陆军军医大学学员邓宇豪说,将利用在校的点滴时间,学好理论知识,练精救治本领,扎根一线,守护好官兵健康。

    嘱托殷殷,号令催征。这次视察,习主席就大力推进特色医学科研创新、加强卫勤保障各项建设等作出一系列重要指示,明确要求“有力服务部队战斗力,服务官兵身心健康”。从院校到部队,从高原到海岛,广大官兵表示,将结合岗位职能、融入正在开展的工作,把统帅重要指示转化为服务官兵、保障打赢实际行动。

    空军军医大学教授胡文东一行刚从基层调研回来,新一批师生又出发赴南部战区多支部队开展医疗巡诊服务,实地调研基层卫勤保障人才需求。大家表示,要聚焦航空卫勤保障前沿,加强航空航天医学领域核心技术科研攻关,紧贴未来战场培养人塑造人,确保专业医学人才从院校走向部队、走向战场。

    梳理充实高原病防治办法、向院校专家请教医疗救治技术……新疆军区某合成团军医张扬连续第5年担负高原驻训卫勤保障任务,在处置急性高原反应、高原肺水肿等方面积累了丰富经验。他表示,将想方设法把准备工作做得更充分,确保指战员的身体健康。

    北部战区陆军某海防旅军医皮浩驻守在黄海前哨上的苏山岛。由于远离陆地就医不便,战友们偶尔感冒发烧、不小心磕碰扭伤,都是由他第一时间处理。皮浩说,下一步将结合海岛环境特点,把急救设备和药品配得更齐全,经常普及医疗卫生知识,让大家以良好的身心状态守护祖国海疆。

    南部战区海军某驱逐舰支队聚焦海上卫勤保障重难点问题集智攻关;联勤保障部队第984医院携手军地知名专家,帮带基层部队医务人员提升战救技能;武警湖南总队医院深化战时紧急机动、野战医院开设等课目演练筹备;陆军某边防旅开展战场救护训练,重点提升火线救治能力和转运后送效率……


    联勤保障部队卫勤局勉闻光表示,贯彻习主席重要讲话精神,要按照平战一体、战训一致要求,完善应急应战方案,加强针对性训练演练,打造平时保健康、战时善救治的过硬人才队伍,持续深化行业整肃治理、纯正医德医风,不断提高服务官兵满意度、支撑打赢贡献率。

    2024-04-28
  • 王沪宁会见中国国民党民意代表参访团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国政协主席王沪宁27日在京会见傅崐萁率领的中国国民党民意代表参访团一行。他表示,我们将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坚持一个中国原则和“九二共识”,坚决反对“台独”分裂活动和外部势力干涉,持续推动两岸交流合作、融合发展,同台湾同胞一道,为两岸谋和平、为同胞谋福祉、为民族谋复兴。








    4月27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国政协主席王沪宁在北京会见傅崐萁率领的中国国民党民意代表参访团一行。新华社记者姚大伟摄


    王沪宁表示,两岸同胞同属中华民族,要秉持民族大义,携手共创民族复兴、共享盛世荣耀。我们把为两岸同胞谋福祉作为发展两岸关系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始终尊重、关爱、造福台湾同胞,愿同台湾同胞共享中国式现代化发展机遇,共创中华民族绵长福祉。希望中国国民党民意代表发挥积极作用,共同推动两岸关系发展。希望两岸同胞特别是青年一代,多参与到两岸交流交往中来,共同开创两岸关系美好未来。


    王沪宁表示,大陆同胞对花莲地震灾区同胞深为关切,愿意为花莲灾区灾后恢复重建提供积极帮助。


    傅崐萁表示,两岸同胞同文同种同血脉同祖先,同属中华民族,是一家人。希望在国共两党共同政治基础上,促进两岸交流合作、同胞互相往来,共同维护台海和平,推动两岸关系重返和平发展正轨,增进两岸同胞利益福祉,共创美好未来。

    2024-04-28
  • 习近平会见美国国务卿布林肯

    4月26日下午,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会见美国国务卿布林肯。

    习近平说,今年是中美建交45周年。45年的中美关系历经风风雨雨,给了我们不少重要启示:两国应该做伙伴,而不是当对手;应该彼此成就,而不是互相伤害;应该求同存异,而不是恶性竞争;应该言必信、行必果,而不是说一套、做一套。我提出相互尊重、和平共处、合作共赢3条大原则,既是过去经验的总结,也是走向未来的指引。

    当前,世界百年变局正在深刻演进,国际形势更是变乱交织。中美双方加强对话、管控分歧、推进合作,不仅是两国人民的普遍愿望,也是国际社会的共同期待。我多次说过,地球足够大,容得下中美两国共同发展、各自繁荣。中方乐见一个自信开放、繁荣发展的美国。希望美方也能积极正面看待中国的发展。这个根本问题解决了,“第一颗纽扣”扣好了,中美关系才会真正稳下来、好起来、向前走。


    去年,我同拜登总统在旧金山会晤,开启了面向未来的“旧金山愿景”。过去几个月,双方团队落实两国元首共识,在各领域保持沟通,取得了一些积极进展,但还有不少需要解决的问题,还有进一步努力的空间。国务卿先生这次来访,是我同拜登总统几周前通话时定下来的,希望你不虚此行。

    2024-04-26
  • 习近平同坦桑尼亚总统哈桑就中坦建交60周年互致贺电

    新华社北京4月26日电4月26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同坦桑尼亚总统哈桑互致贺电,庆祝两国建交60周年。

    习近平指出,中坦传统友谊由两国老一辈领导人缔造。建交60年来,中坦关系历经国际风云变幻考验,历久弥坚。近年来,两国政治互信持续巩固,各领域合作成果丰硕,成为南南合作的典范。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我愿同总统女士一道努力,赓续中坦传统友谊,让中坦两国发展振兴的共同梦想和共建“一带一路”的壮丽画卷变为现实,不断丰富两国全面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内涵,为构建高水平中非命运共同体作出更大贡献。


    哈桑表示,坦中建交60年来,两国团结友谊和真诚合作不断深化,双方相互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在双多边事务中相互支持。坦方钦佩中国实现划时代的经济社会发展成就,对中国在发展领域给予的支持深表感谢,将坚定不移支持共建“一带一路”倡议、全球发展倡议等重大倡议,强化坦中全面战略合作伙伴关系。

    2024-04-26
  • 赵乐际同全国人大常委会会议列席代表座谈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赵乐际25日上午同列席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九次会议的全国人大代表座谈交流。他强调,全国人大代表要带头宣传好落实好习近平总书记在十四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期间的重要讲话和大会精神,找准在党和国家大局中的职责定位,依法履职尽责、发挥专业特长,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作出积极贡献。

    座谈会上,代表们围绕制定能源法、修改国防教育法等提出意见建议。赵乐际认真倾听,同大家深入交流。他说,全国人大代表肩负着党和人民的重托,代表人民的利益和意志依法参加行使国家权力。要坚持正确政治方向,把拥护“两个确立”、做到“两个维护”落实到一言一行中,把服从服务党和国家工作大局体现到履职尽责全过程。要持续深入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自觉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中央决策部署上来。要立足专业特长,把执行代表职务与做好本职工作有机融合起来,更好发挥代表的示范带头作用。今年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成立70周年,要结合履职实际,深入宣讲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特点优势和发展成效,推动国家根本政治制度深入人心。

    赵乐际指出,代表参与常委会工作,对于提高人大工作质量具有重要意义。要拓展参与常委会工作的广度和深度,围绕常委会工作要点和计划,提前深入调研,在参与相关立法、监督工作时提出真知灼见、良策实招。要继续推进常委会组成人员和专门委员会、工作委员会联系代表工作,认真听取和采纳代表的意见建议。完善好落实好代表参与经济工作监督、预算审查、国有资产管理监督、政府债务管理监督等工作机制。在人大对外交往中,鼓励代表用亲身经历生动讲述中国故事。

    赵乐际强调,密切联系人民群众,是人大工作活力之源和代表履职尽责之基。要更加扎实深入联系人民群众,围绕关系改革发展稳定和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重大问题,围绕人大立法、监督等重点工作,倾听群众呼声,反映群众愿望,在职责范围内做到民有所呼、我有所应。认真梳理研究群众反映的普遍性、倾向性问题,把民意民智体现到相关议案建议和审议发言中,从法律、制度层面推动解决问题、改进工作。要模范遵守宪法法律,弘扬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恪尽职守、廉洁自律、甘于奉献,树立人大代表良好形象。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李鸿忠主持座谈会。

    2024-04-26

  • 首 页  上一页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下一页    尾 页  

    版权声明: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本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471-3130680

    蒙公网安备 15010502001696号 蒙ICP备16001043号-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