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内蒙古进一步优化交通运输行业疫情防控工作

    近日,自治区交通运输厅印发《内蒙古自治区交通运输厅关于落实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二十条优化措施科学精准做好行业疫情防控工作的通知》(下称《通知》),科学精准优化交通运输行业疫情防控工作。

    《通知》明确了滞留人员疏运服务保障、高风险岗位一线从业人员防控隔离、取消中风险人员疫情防控、客运管控措施、配合“落地检”服务、滞留货车司机生活保障、精准出行管控政策、落实“白名单”制度、应急物资中转站建设等14条具体举措。

    据介绍,自治区交通运输厅将结合贯彻进一步优化疫情防控工作的二十条措施,强化《通知》执行落实。一方面利用12328、12345等服务热线和24小时投诉热线,确保投诉举报问题即报即办、即接即办,对于执行不到位、整改不彻底、多次投诉反映的问题,予以通报曝光。另一方面,组织开展实地督导、现场核实、三级督办,坚持督帮结合、一事一协调,确保执行到位,严防疫情通过交通运输渠道外溢传播,切实保障内蒙古交通物流网络畅通无阻。(记者高慧)

    -0001-11-30
  • 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坚决反对“一封了之”“一放了之”

    在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17日举办的新闻发布会上,国家卫健委新闻发言人、宣传司副司长米锋表示,要准确理解和把握优化防控工作的部署举措,坚决反对两种倾向,既要持续整治层层加码,防止“一封了之”,又要反对不负责任的态度,防止“一放了之”,保障好二十条措施不折不扣落地落实,保障好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


    不再判定密接的密接,会造成隐匿性风险吗?


    对于不再判定密接的密接是否会造成隐匿性风险的社会关注,国家疾控局副局长、中国工程院院士沈洪兵表示,这是基于感染风险大小提出的更加科学精准的防控措施,对这类人群不再集中隔离,是为了更有效地利用流调、隔离等防控资源和服务保障资源。


    他表示,当前,个别地方出现将密接的密接直接判定为密接,进行提级管控的情况,这没有必要。“对取消密接的密接判定的同时,各地对于密接者要做到快判定、快检测、快管控。一旦密接者核酸检测阳性以后,要在第一时间进一步开展密接者的调查和管控,这对工作要求反而更高了。”


    取消中风险区,是否会对精准防控造成影响?


    “为了尽可能减少对不必要的区域人员管控,二十条优化措施取消了对中风险区的判定。”中国疾控中心传防处研究员王丽萍表示,这是对各地疫情的处置工作提出了更高的标准,要求流调、风险研判更加精准高效。关于高风险区内的核酸检测和管控措施,仍是按照第九版的防控方案来实施,要求在实施封控后前3天进行核酸检测,后续检测的频次可以根据前三次检测结果确定。在解除管理前的24小时内,要完成一次区域的全员核酸检测。


    王丽萍强调,对于封控管理区域内的独居老人、未成年人、孕产妇、残疾人、行动不便人员、血透患者、精神疾病患者、慢性病患者,要做好摸排,为他们提供更好的生活物资和医疗物资保障。


    要求制定新冠肺炎分级分类诊疗方案,是否意味着以后对新冠肺炎患者的诊治要分级分类进行?


    国家卫健委医疗应急司司长郭燕红表示,二十条措施中很重要的一条就是要加强医疗资源建设,这也是结合当前疫情防控的实际,为了更快更好更高效地处置疫情所提出的具体要求,也是为了更好地统筹疫情防控和日常的医疗服务保障,坚持提高医疗服务质量的重要措施。


    郭燕红表示,疫情发生以来,我们从三个方面加强能力建设和对患者的分级分类救治。第一,要求各地指定综合能力强、救治水平高的医院作为定点医院。定点医院要根据当地的人口规模,配足配齐救治的床位,ICU床位要达到床位总数的10%。第二,加强方舱医院的建设。第三,要求二级以上医院设置发热门诊,做到应设尽设,应开尽开,而且要严格执行首诊负责制,一旦发现可疑的患者要尽快甄别,若是阳性感染者,要迅速转到定点医院或者方舱医院进行救治。


    对发生本土疫情后的区域核酸检测,是如何要求的?


    沈洪兵指出,如果当地疫情仅有零星的感染者,传播链条清晰,在没有社区传播风险的时候,一般不按行政区域开展全员核酸检测;当疫情存在扩散风险时,疫情所在的区可以根据风险评估结果,每日开展一次全员核酸检测,连续3次核酸检测没有社会面感染者后,间隔3天再开展一次全员核酸检测,无社会面感染者可停止全员核酸检测。


    “对于感染者活动频繁、停留时间长的其他区,可基于流调研判,划定一定区域开展全员核酸检测。”沈洪兵表示,原则上每日开展一次全员核酸检测,连续3次核酸检测无社会面感染者,可以停止全员核酸检测。


    跨省旅游经营活动不再与风险区实施联动管理,具体是如何规定的?


    文化和旅游部日前印发的《关于进一步优化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措施科学精准做好文化和旅游行业防控工作的通知》明确,跨省旅游经营活动不再与风险区实施联动管理。对此,文化和旅游部市场管理司副司长李晓勇表示,文件还要求各地文化和旅游部门按照面向跨省流动人员开展“落地检”要求,积极引导跨省游客主动进行核酸检测。


    对于公共场所查验核酸检测证明的社会关注,沈洪兵表示,3岁以下婴幼儿等特殊人群可免予查验核酸检测阴性证明。跨区域流动人员凭48小时内核酸检测阴性证明乘坐飞机、高铁、列车、跨省长途客运汽车、跨省客运船舶等交通工具,抵达目的地后要按照属地要求进行“落地检”,入住宾馆酒店和进入旅游景区人员需要查验健康码和72小时内核酸检测阴性证明。


    各地整治“层层加码”问题专班发挥的作用如何?


    沈洪兵介绍,自二十条措施11日公布以来,从国家卫健委官方网站“落实疫情防控九不准公众留言板”信息数据上看,群众投诉量明显下降,由11日的3306条已经下降到16日的2014条,投诉量降幅达到39%。


    沈洪兵指出,问题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一是对来自低风险地区人员采取强制劝返、隔离等限制措施,占25%;二是随意将限制出行范围由高风险地区扩大到其他地区,占23%;三是随意扩大采取隔离、管控措施的风险人员范围,占18%。


    “截至17日12时,整治‘层层加码’问题专班已累计转各地群众投诉问题线索13万条,办结率为99%,应该说成效是非常显著的。”沈洪兵说。

    2022-11-18
  • 交通运输部修订发布六个疫情防控工作指南

    新华社北京11月17日电近日交通运输部根据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综合组印发的《关于进一步优化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措施科学精准做好防控工作的通知》《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防控方案(第九版)》有关要求,修订发布六个疫情防控工作指南。


    修订发布《客运场站和交通运输工具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指南(第九版)》,删除了中风险区防控有关内容。调整了开展入境人员、密切接触者转运的高风险岗位从业人员结束闭环作业疫情防控要求。将原则上暂停出现本土疫情的县级行政区跨城公交、跨城出租汽车服务调整为低风险区内的跨城公交、出租汽车查验乘客48小时核酸检测阴性证明。明确客运站经营者应当按照属地联防联控机制要求提供“落地检”场所,便利跨省出行乘客开展“落地检”。


    修订发布《道路货运车辆、从业人员及场站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指南(第六版)》,明确了从事跨省运输的货运车辆司乘人员应配合接受“落地检”。更新了出现本土疫情区域重点物资运输保障措施。根据风险区划分原则的变化,更新了出现本土疫情的县级行政区道路货运疫情防控要求。


    修订发布《国内游轮常态化疫情防控工作指南(第六版)》,调整了疫情防控风险区域划定要求,取消限制游客中风险区旅居史、游轮停靠中风险区等要求,并同步调整在船游客来源(途经)地疫情防控等级动态变化后,针对涉及“中风险区”游客实施的应急处置措施。取消了接到协查通报在船游客转为次密切接触者的应急处置措施。增加了乘坐跨省游轮的乘客还应持有48小时内核酸检测阴性证明,港口客运站及游轮运输企业应在游客进港及于始发港登轮时查验相应游客48小时内核酸检测阴性证明等相关要求。


    修订发布《港口及其一线人员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指南(第十一版)》,按照最新要求将港口高风险岗位人员封闭管理作业后的7天集中或居家隔离医学观察相关要求调整为:5天居家健康监测。5天居家健康监测期间,落实属地赋码管理要求,第1、3、5天各完成1次核酸检测,非必要不外出,确需外出的不前往人员密集公共场所、不乘坐公共交通工具。为尽量减少港口所在地区疫情对港口生产的影响,高效统筹港口疫情防控和保通保畅工作,增加“港口所在地区出现疫情,要加强形势研判,必要时提前安排作业人员进驻港口,实行封闭管理”,同时为保障进驻人员基本生活,要求相关单位进一步完善预案“做好提前应急进驻作业人员住宿等保障”。


    修订发布《公路水路进口冷链食品物流新冠病毒防控和消毒技术指南(第六版)》,更新了结束闭环作业的高风险岗位从业人员的健康监测及核酸检测要求,由“7天集中隔离或7天居家隔离”,调整为“5天居家健康监测,第1、3、5天各开展1次核酸检测,非必要不外出,确需外出的不前往人员密集公共场所、不乘坐公共交通工具”。明确了从事进口冷链食品跨省运输的司乘人员应配合接受“落地检”。


    修订发布《公路水路进口高风险非冷链集装箱货物预防性消毒工作指南(第三版)》,对于结束闭环作业的高风险岗位从业人员,补充了“开展5天居家健康监测,第1、3、5天各开展1次核酸检测,非必要不外出,确需外出的不前往人员密集公共场所、不乘坐公共交通工具”相关内容。

    2022-11-18
  • 呼和浩特市逐步恢复交通运输服务 发布公路、铁路、民航最新消息

    人民网呼和浩特11月17日电(刘艺琳)11月17日,据呼和浩特市疫情防控工作第76场新闻发布会消息,依据交通运输部关于《客运场站和交通运输工具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指南(第九版)》,结合呼和浩特市疫情防控实际,拟于近期逐步恢复交通运输服务,主要安排如下:


    一、公路方面


    从本周起,将逐步恢复市域内旗县际和旗县境内道路旅客运输服务,客运站聚集旅客控制在设计容量的50%以内,客车载客率控制在50%以内。


    接下来,将逐步恢复盟市际、省际道路旅客运输服务,积极与客运班线终到、停靠地市客运站对接,同意后按照上述要求有序恢复运输服务,条件成熟一条恢复一条。


    根据群体出行用车需求,向符合要求的旅游包车发放道路客运包车牌,助力外省市滞留呼和浩特市人员有序返乡。


    二、铁路方面


    为满足广大旅客出行需求,经与铁路部门积极协调,铁路部门加大了客运列车的恢复开通力度,11月17日又恢复开通了2趟旅客列车,截至目前已开行19趟列车。11月18日还将恢复开通西安—呼和浩特东D778次。11月19日恢复开通呼和浩特东—西安D777次。


    接下来,还将按日逐步开通更多车次,直至恢复到疫情前的水平,请大家及时关注12306售票信息,也可通过12306铁路服务热线咨询。


    三、民航方面


    为满足广大旅客出行需求,经与民航部门积极协调,在做好疫情防控工作的同时,加大了航班的恢复开通力度,畅通“空中通道”。


    11月18日计划执行普通航班29班。其中,区内航班12班,将恢复海拉尔、乌兰浩特等8个通航点。区外航班17班,将主要恢复哈尔滨、石家庄、天津等10个通航点。


    11月19日计划执行航班45班。其中,区内航班20班,区外航班25班。将恢复二连浩特、沈阳等地航班,并加密通辽、赤峰、海拉尔航班量至3班及以上,锡林浩特、乌兰浩特航班量至2班及以上。


    11月20日计划执行航班68班。其中区内航班29班,恢复满洲里、太原、兰州等地航班,并加密上海、哈尔滨、杭州、三亚、深圳航班量至3班及以上,武汉、海口、济南、天津航班量至2班及以上。


    接下来,还将按日逐步增加航班数量,直至恢复到疫情前的状态,市民可关注民航售票信息,同时,可以通过96777机场服务热线咨询。

    2022-11-18
  • 5万余名干部奋战防控一线 落实“三进”解决“两问题”

    新闻发布会现场。呼和浩特市委宣传部供图


    人民网呼和浩特11月17日电(刘艺琳)近日,自治区机关干部下沉到了呼和浩特市社区一线,为社区疫情防控工作充实了力量。11月17日,在呼和浩特市疫情防控工作第76场新闻发布会上,呼和浩特市委组织部常务副部长宝力高介绍,目前全市共有50269名干部奋战在疫情防控第一线。近期,市委组织部围绕包联干部“进院、进群、进场”,主要做了以下工作。


    一是针对“人员力量不足”问题,抓好组织动员。每天跟进了解基层情况,精准掌握一线人员需求,建立供需台账,及时调整优化。截至11月16日,自治区、市、旗区三级累计选派包联蹲点干部6762名,动员在职党员3.6万名,有效缓解了基层人员力量不足问题。自治区进一步加大对呼和浩特市的支援力度,从厅局选派287名干部直插138个小区,帮助推进清零工作。同时,呼和浩特市本级也紧急从市直单位抽调525名干部到隔离酒店、重点小区,集中兵力全力攻坚。


    二是针对“有效发挥作用”问题,全程加强工作指导。对包联干部,制定下发《工作指南》,明确核酸采样、生活保供、特需关爱等7项职责,逐项优化规范流程,帮助他们精准高效履职。对社区干部,建立“1+8+N”小区疫情防控作战体系,要求按职责分工进“内场”工作,特别是将关注特殊困难群体生活状况作为重要任务,做好关心关爱、生活保障、心理疏导等工作。对报到党员,制定下发《指导规范》,对岗位职责及操作流程进行了细化说明,推动党员更好发挥先锋模范作用。


    三是针对“解决群众诉求”问题,全面开展包联干部“三进”、解决“两问题”活动。按照区市指挥部部署要求,11月15日对“三进”工作进行了专门部署。“进院”方面,要求包联单位“一把手”必须下沉一线、靠前指挥,包联干部全面进驻小区、“点位”内场。目前,市区两级包联单位3335名党员干部已进驻小区院内开展工作。“进群”方面,要求所有包联干部、下派干部、突击队员建立工作群,加强沟通协作,提高工作效率;同时进入网格群、楼栋群、居民群,虚心接受群众批评,主动听取群众意见。截至11月16日,2330名干部已完成“进群”。“进场”方面,加强对隔离酒店、企业园区、建筑工地、农贸市场、交通卡口、福利院等重点场所和重点人群的指导服务,已下派3380名干部进场蹲点包联。活动开展以来,共发现问题573个,解决问题558个,问题解决率达到97.4%。

    2022-11-18
  • 对遗传密码“下手” “可编程分子剪刀”有助对抗新冠

    科技日报北京11月17日电(记者张梦然)英国剑桥大学科学家利用合成生物学创造了人工酶,这些人工酶被编程为靶向新冠病毒的遗传密码并能摧毁该病毒,该方法可用于开发新一代抗病毒药物。发表在16日《自然·通讯》杂志上的研究,报告了研究团队如何使用这项技术成功地“杀死”活的新冠病毒。


    2014年的一项研究发现,人工遗传物质XNA——自然界中未发现的RNA和DNA的合成化学替代品,可用于制造世界上第一种全人工酶XNAzyme。


    XNAzyme经过精心设计,在细胞内更加稳定和高效。这些人工酶可切割长而复杂的RNA分子,而且非常精确,如果目标序列仅存在一个核苷酸的差异,它们就会意识到不去切割。这意味着它们可被编程为攻击与癌症或其他疾病有关的突变RNA,而让正常的RNA分子不受干扰。


    简而言之,XNAzyme是分子剪刀,可识别RNA中的特定序列,然后将其切碎。虽然可对这些人工酶进行编程以识别特定RNA序列,但XNAzyme的催化核心,也就是操作“剪刀”的机器不会改变。


    科学家已知新冠病毒具有进化和改变其遗传密码的能力,这是它产生新变种的根源,而疫苗对这些变种的有效性较低。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此次研究人员不仅瞄准了病毒RNA中突变频率较低的区域,而且还设计了3种XNAzyme以自组装成切割病毒基因组不同部分的“纳米结构”。


    新研究针对了多个序列,因此病毒要逃避治疗,就必须同时在几个位点发生突变。原则上,还可将许多XNAzyme组合在一起制成“鸡尾酒”。


    而即使出现了能够绕过“鸡尾酒”的新变种,因为已有了催化核心,也可快速制造新的酶来保持领先地位。


    研究团队的下一步目标是制造更加特异和强大的XNAzyme,允许它们在体内停留更长时间,并以更小的剂量作为更有效的催化剂。


    【总编辑圈点】


    你可以把XNAzyme想象成一把整体设计保持不变的剪刀,但能根据要剪裁的材料,不断更换刀片或手柄。这也意味着,科学家们创建新的XNAzyme所需的时间,将远远少于开发抗病毒药物通常所需的时间。与此同时,XNAzyme也可作为新冠药物使用,譬如保护已经暴露于新冠病毒的人群免受感染,或者直接对感染者进行治疗,清除其体内的病毒,对于因免疫系统减弱而难以自行清除病毒的患者,这种方法可能尤为重要。

    2022-11-18
  • 中国如何不折不扣落实优化调整疫情防控二十条措施?

    中国优化调整疫情防控的二十条措施发布近一周以来,各地正在迅速落实,在隔离转运、核酸检测、人员流动、医疗服务等方面采取更为精准的措施。


    措施调整是否造成防控漏洞?“层层加码”问题有无改善?核酸检测供需怎样平衡?如何不折不扣、科学精准地落实优化调整疫情防控二十条措施?11月17日的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新闻发布会对相关问题作出了解答。


    不再甄别次密接会否造成防控漏洞?


    二十条措施作出的一项重要调整便是不再判定密接的密接。措施一经发布,多地随即调整防控举措,不再判定次密接人员,并对正在隔离的次密接解除了管控。这是否意味着中国国内再度发生聚集性疫情后,只有密切接触者才会接受集中隔离?


    “今后在国内发生聚集性疫情的时候,只有密接人员才会集中隔离。”在当天的发布会上,国家疾病预防控制局副局长、中国工程院院士沈洪兵对此给出了肯定答案。


    他表示,取消对密接的密接的判定和管理,是基于感染风险大小提出的更加科学精准的防控措施。对这类人群不再集中隔离,是为了更加有效地利用流调、隔离等防控资源和服务保障资源。


    不再甄别、管控次密接,是否会造成疫情防控漏洞,进一步加大隐匿传播的风险?对此,沈洪兵指出,取消次密接判定的同时,各地对于密接者要做到快判定、快检测、快管控。一旦密接者核酸检测阳性,要在第一时间进一步开展密接者的调查和管控,一环紧扣一环。“因此,对工作要求反而更高了。”


    “层层加码”问题整治情况如何?


    二十条措施发布后,民众关心的“层层加码”问题是否得到进一步整治?沈洪兵指出,从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官方网站“落实疫情防控九不准公众留言板”信息数据来看,民众投诉量明显下降,由11月11日的3306条降至16日的2014条,投诉量降幅达到39%。


    据发布会介绍,截至11月17日12时,整治“层层加码”问题专班已累计转各地民众投诉问题线索13万条,办结率为99%。


    6月26日凌晨,检测人员正在对检测样本进行加样处理。为应对北京核酸检测工作,北京金域医学实验室在端午节成立多个班次,昼夜轮替加速处理来自朝阳区的大规模街道社区筛查样本。班次中,有10名检验员是此前曾参与过武汉、广州、吉林、黑龙江等地抗疫的“老兵”。另据介绍,该实验室团队目前已配备超过100人的专业团队、几十台PCR扩增仪,日核酸检测产能可达约3万例。








    资料图:检测人员正在对检测样本进行加样处理。中新社记者崔楠摄


    沈洪兵指出,目前,各地整治“层层加码”问题专班发挥主导作用,指导各方面进一步提升疫情防控的科学性、精准性,及时纠正违反“九不准”等突出问题;及时纠正庸政懒政,不作为、乱作为行为;及时纠正“一封了之”“扩大赋码”等简单粗暴做法。


    国家卫健委新闻发言人米锋也指出,要坚决反对两种倾向,既要持续整治“层层加码”,防止“一封了之”,又要反对不负责任的态度,防止“一放了之”,保障好二十条措施不折不扣落地落实。


    如何缓解核酸检测供需矛盾?


    开展核酸检测也要“既不能层层加码,也不能随意减码”。沈洪兵指出,没有发生疫情的地区要严格落实对风险岗位、重点人员的核酸检测要求,做到应检尽检,确保高质量、符合频次要求的核酸检测,“不得随意不检、漏检,也不能擅自扩大核酸检测范围”。


    二十条措施发布后,不少地方减少了核酸检测点,也有多地出现了民众排长队做核酸的情况,核酸检测的供需矛盾有待缓解。


    国家卫健委医疗应急司司长郭燕红指出,核酸检测点的布局是常态化疫情防控的一种安排,是方便民众愿检尽检和应检尽检的安排。


    她表示,要优化采样点布局,对采样点实施网格化管理,覆盖辖区内的服务人群。各地要做好采样点供需情况的监测,密切关注民众检测的需求,针对人口密度较大、人流量较高的社区和场所,通过增设采样点位、增加采样人员等方式,扩大采样服务的供给。(完)

    2022-11-18
  • 盼城市无恙 等烟火寻常

    随着街道上的落叶枯枝被清理干净,






    共享单车清脆的铃声划破寂静,







    一些无疫小区和临街商铺有序放开,







    经过严格消杀的被“困”包裹陆续送达……







    我们的呼和浩特正在逐渐恢复生机。







    尽管无疫小区和商超正在有序放开,







    但目前首府疫情仍处于高位运行的态势,







    风险与挑战仍然存在。







    想要彻底“痊愈”,扫去疫情阴霾,







    仍需要我们齐心协力,共渡难关。







    越是战疫的关键时刻,







    越要保持冷静的思考。







    人生的艰难困苦我们无法选择,







    就如同我们无法抗拒疾病或意外,







    但是我们可以选择战胜困难的武器。







    疫情当前,我们都是“战友”,







    困难面前,我们都是“家人”。







    不要用情绪暴力伤害彼此,







    不要被网络节奏带离跑偏。







    万物皆有裂痕,







    但那是阳光照进来的地方。







    所以,相信温暖也将如期而至……







    盼城市无恙,等烟火寻常,







    让我们一起等待呼和浩特温暖归来!

    2022-11-17
  • 以“艺”抗“疫” :那束明亮的光 带给我们温暖和希望

    历时仅半个月的打磨,由心柔作词、刘武斌作曲和演唱的歌曲《黎明在前方》17日正式发布。


    自9月底以来,内蒙古自治区首府呼和浩特突发新冠疫情并快速蔓延,驻呼的各大高校也未能幸免,学生们的安保问题成为重中之重。此时此刻,老师们放下了粉笔,穿起了防护服,与各个岗位的教职员工一起,守护着学校里的每一位学生。








    10月27日,呼和浩特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新闻发布会上介绍,驻呼高校学生将有序分流返乡,首批次将安排无疫高校、无疫校区学生离校返乡。对于已经在校外隔离的学生,在完成集中隔离观察的基础上,由属地点对点转运至目的地,分批次尽快安排隔离学生安全回家。


    这一举措,让老师和同学们看到了希望。


    从黎明到深夜,在社会各界的守护下,一辆辆大巴、一列列高铁,载着一批批学子,迎着朝阳、踏着星辰,陆续返乡。而此时,家乡也早已做好准备,迎接学子们回家!








    心柔,是网络热播歌曲《姐就是女王》的词作者,至今已创作发行歌曲200余首。作为中国音乐著作权协会会员、中国散文学会会员、内蒙古作家协会会员的她,看到此情此景,就想要通过手中的笔,创作一首师生携手,各界互助,众志成城,抗击疫情的歌曲。


    她通过网络了解各个高校的情况,对那些奔波在一线的工作人员以及隔离在学校的学子们满心牵挂,她希望通过自己创作的作品,让那些隔离在校内的学子们,舒缓情绪,远离焦虑,感受到温暖,振奋起精神,齐心协力抗击疫情。


    恰巧此时,青年作曲家、内蒙古艺术学院青年教师刘武斌也找到心柔,提出想创作一首致敬抗疫一线工作人员的作品,两人一拍即合,就这样,《黎明在前方》在两个人的共同努力下完成了。


    心柔希望通过这首歌曲,向抗疫一线的工作人员致敬,也希望所有的同学们,能够在老师以及所有工作人员的关怀帮助下,感受到温暖,感受到关怀,感受到“天使”般的守护。








    心柔说,隔离于高校内的莘莘学子,是疫情之下每一个家庭、单位的缩影。那些日夜奔忙的老师,亦像服务在一线的每一位工作人员和志愿者一样,为我们带来温暖,带来关怀,带来希望。无论何时,我们都要相信党和政府,就像老师爱护学子一样,党和政府也永远爱护着我们。“总有天使守护在身旁”,所有服务在一线的工作人员都是“天使”,致敬感恩。


    “天使”一词,在心柔的眼里是良善、正直的,是所有在这次疫情中默默付出的人,他们是医护人员、老师、志愿者、外卖骑手……他们是一个个鲜活的个体,他们是在维持着这个“生病”的城市继续运转的人。


    心柔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要特别感谢刘武斌老师在词曲创作过程中的诸多建议。刘武斌老师既是中国音乐著作权协会会员,也是中国音乐家协会电子音乐学会理事和内蒙古音乐家协会理事,同时兼任呼和浩特市音乐家协会副主席,在音乐创作方面极具天赋,没有刘武斌老师的层层把关和所有在幕后为这首歌付出的工作人员,也不可能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将作品完美呈现。


    就像歌词中写的,“夜晚再黑,总有黎明在前方,深秋再冷,也总会有阳光,让眼泪闪烁出坚强的光芒,总会有天使守护在身旁……”








    相信“黎明在前方”,致敬依然守护在一线的“天使”们,愿疫情早散,山河无恙,国泰民安。

    2022-11-17
  • 追“阳”,追阳!

    追“阳”


    夜晚22:00


    “新城区XX小区发现混管阳性,请一组准备出发,二组待命!”


    备管、录入信息、穿戴防护装备、人员集结完毕,一支由采样员、消杀员、公安干警、司机组成的“夜行突击队”再次踏着夜幕出发了。








    他们就是很多人并不知道其存在的“追阳专班”。


    自9月28日呼和浩特市爆发新冠肺炎疫情以来,由各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成立并派出的“追阳专班”工作人员,已经连续工作了四十多天,完成数千单“追阳”任务。


    从混检管内检测发现阳性那一刻起,他们的工作就开始了:尽可能在2小时内完成“找人—稳控—复采—送检”流程,用最短时间确定阳性感染者,切断疫情传播链条。








    在我们谈“阳”色变、拼命躲“阳”的时候,他们却要迎“阳”而上、奋力追“阳”,用自身安全与病毒对抗,在暗夜里守护着城市居民的生命和健康。


    暗夜


    凌晨1:00


    “嘭……嘭……嘭……”急促的敲门声打破了村子的宁静。被撕掉封条的门应声而开,一位头发花白的老奶奶颤巍巍探出头。


    当得知来者是新城区“追阳专班”的采样员时,老人家禁不住双腿一软跪到了地上。原来,照顾老两口的大儿子一家3天前核酸检测呈阳性,被送去方舱治疗,留下家里一对年逾八十的老夫妻,老爷爷还是位瘫痪在床的聋哑人。


    “门封了好几天了,没法给我老头子做核酸,总算是等到你们来了……”老奶奶声泪俱下地念叨着。采样员看着老人家中的情况,无奈又心酸,只得一遍遍轻声安慰着老人,然后冒着极大的感染风险爬到炕上给老爷爷采集了核酸,又用有限的设备给老人家里做了简单的消杀。


    “看着老人的样子,我心里说不出地难受,因为想起了家里的姥姥,也已经八十多岁了。”说起那次任务,采样员还是忍不住黯然,“后来老爷爷确诊了,送到方舱接受治疗,老奶奶也由社区妥善照顾,我也稍稍安心了。”


    逆光


    凌晨3:00


    今夜,呼和浩特降温降雨,空气湿度骤然增大,为采样带来了很大难度。








    “因为防护服不透气,我们出汗量又特别大,一爬楼梯就气喘吁吁的,面罩上都是雾气,再加上下雨,能见度就更低了。”隔着防护面罩和雨雾,记者甚至看不清采样员的脸。


    “有一次为居民采集鼻拭子,我找不到人家的鼻孔,后来还是被采样的大哥拨了拨棉棒,才放到自己鼻孔里,现在想起来还挺好笑的,哈哈哈……”小伙子说起采样时的一个小细节,忍不住笑了起来。“后来我们走的时候,大哥跟我们说‘谢谢你们,辛苦啦!’,当时我特别感动,觉得自己的工作特别崇高。”二十出头的大小伙子,即使面对危险,也满是青春蓬勃的朝气,和乐观向上的正能量。


    破晓


    凌晨5:00


    “追阳专班”抵达发现“混管阳”的小区,却发现大门紧闭,怎么也联系不上社区的工作人员。这样的情况时有发生,因为“追阳”的时间大多集中在夜间,有时不能及时联系到物业开门,有时进了小区,却敲不开熟睡居民的家门。


    “没办法了,咱们翻墙进去!”时间就是军令,特殊情况下,采样员和消杀员顾不得规矩,手脚并用爬上大铁门,蜘蛛侠似的翻到小区里,小跑着奔向任务单元……如果某天夜里,睡不着的你看到两个动作笨拙、翻墙爬门的“大白”,请不要疑惑,这只是他们的无奈之举。








    “不行了哥,让我歇一会儿再走……”4个小时,终于做完10户单采的“蜘蛛侠”们,互相搀扶着一屁股坐到地上,气喘得说不出完整话来。一趟任务上上下下地爬了几十趟楼梯,防护服里的衣服已经被汗湿得能拧出水来。


    在夜晚零下十几度的呼和浩特,他们外头一身冰、里头一身汗,哪怕穿的还是离家时薄薄的秋装。


    被问到现在最希望干什么时,他们说的不是“疫情结束”,也不是“回家睡觉”,而是“希望下次任务能分到有电梯的小区,这样就能少爬几次楼,哈哈哈……”还是暗夜里熟悉的笑声,还是充满阳光朝气的正能量。


    还好,天就快亮了。


    追阳


    清晨8:00


    连着下了几天雨,久违的太阳在呼和浩特的清晨露出了头,金灿灿的阳光洒满街道,仿佛阴霾从未出现过。








    结束了一夜任务的“追阳专班”踏着疲惫的步子收队。已经连续多日超负荷工作的他们,终于能回去小睡三四个小时了。等到几个小时核酸检测结果出来以后,他们又将踏上披着星光的征程。


    “如果黑夜不黑暗,美梦又何必向往,破晓会是坚持的人最后获得的奖赏;如果黑夜太黑暗,我们就闭上眼看,希望若不熄灭就会亮成心中的星光……”这首叫作《星光》的歌,或许是他们最好的注脚。


    当被记者问到“害怕感染吗”的时候,采样员本能地往后退了两步,跟记者隔开一些距离。“您得离我远一些,我们感染的几率很大。”沉默了一会儿,他又说,“怎么能不害怕呢?我们也是普通人啊……”但是因为使命所在,在危险来临时,他们选择了直面而上,把慌张留给了自己。


    这些看不清面容和年龄的“夜行者”,这些为人父母、为人子女的“追阳人”,连同无数医务工作者、社区工作人员、后勤保障人员……是青城人的英雄。


    是你们,点燃黑夜的星光,为呼和浩特追来了明日的朝阳。

    -0001-11-30
  • 重庆51.7万名志愿者参与抗疫

    当志愿者这样报名


    1打开手机的应用市场


    2搜索下载“重庆文明实践”App


    3点击“志愿服务”,即可报名成为志愿者


    本报讯(记者李珩张凌漪)16日,市政府新闻办举行第141场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新闻发布会,市委宣传部副部长、市文明办主任马岱良介绍,这次疫情歼灭战打响以后,市委宣传部、市文明办迅速启动“疫情要防住·文明在行动”志愿者专项行动,发动1.6万个志愿服务组织,动员党员干部、居家市民、“雷锋的士”、快递小哥等51.7万名志愿者,参与核酸检测、联防联控、物资配送、文明劝导、心理疏导等志愿服务。


    “社区是疫情防控的第一线,是我们志愿服务的主战场。党员要带头到社区报到,参与志愿服务活动,市级部门已有3万余名党员干部积极到社区报到,有序参加活动。”马岱良说,社区要做好供需对接,让想当志愿者的找得到服务岗位,让有需求的群众找得到志愿者。


    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重点要做好几项工作:要组织志愿者下沉社区参加志愿服务。要关爱重点人群,面向独居老人、困境儿童、孕产妇、基础病患者等,开展点对点志愿服务,畅通就医、生活物资配送“最后一米”。要关注群众心理健康,专业志愿者要开展心理疏导和人文关怀,使其缓解焦虑情绪,增强抗疫信心。要倍加呵护未成年人,开通心理咨询热线,开设心理健康线上微讲座,引导他们疏解心理问题,增强抗压能力。要突出重点区域,聚焦公租房小区、老旧小区和方舱医院等地方,统筹调配志愿服务力量,切实解决实际困难。要关心关爱志愿者,为他们提供口罩、防护服、消毒剂等,指导他们做好个人防护。


    “重庆是一座英雄的城市,从来不缺众志成城、守望相助的精神。让我们万众一心、团结互助,大力弘扬重庆人民灭山火、战高温的精神,用‘志愿红’守护群众的‘健康绿’,坚决打赢这场疫情歼灭战!”马岱良说。

    2022-11-17
  • 两江新区开展“无疫小区”“无疫社区”创建

    11月16日,两江新区出台《无疫小区、无疫社区创建方案》(简称《方案》)。重庆日报记者获悉,《方案》提出常态化推进无疫小区、无疫社区创建。创建成功的小区、社区,可根据疫情形势适当调整核酸检测方式,减少检测频次,在降低核酸检测对居民生活带来的不便的同时,优化调配防疫力量,推动全区疫情“动态清零”。


    根据《方案》,申报无疫小区、无疫社区,须在申报创建前7天内无新增确诊病例或无症状感染者,同时还要符合“作用发挥到位”“防控管理严格”“环境消杀彻底”“服务保障有力”四方面条件。


    “作用发挥到位”,要求小区、社区必须抓好党组织建设,将辖区内党政机关、事业单位、国有企业、非公企业、社会组织、自治组织、群团组织、志愿服务组织、居民群众各方面力量和资源有效整合起来,扎实做好群众服务保障工作。


    “防控管理严格”,主要是居民需严格履行疫情防控个人责任。


    “环境消杀彻底”,要求小区、社区应做到核酸检测点、居民健身器材、小区广场、游乐设施、步行廊道、小区主干道、垃圾房等公共环境彻底消杀,生活垃圾和医疗废物分类转运、分类处置、“日产日清”。


    “服务保障有力”的要求,最重要的是对高龄老人、独居老人、孕产妇、残疾人员等特殊人群,提供相关服务。


    两江新区疫情防控指挥部负责人介绍,开展“无疫小区”“无疫社区”创建,可以调动小区、社区居民积极参与疫情防控工作。在此基础上,两江新区可以将防疫资源集中投放到高风险区,以及疫情严重的工业企业、施工工地等重点区域,逐步推动全区疫情“动态清零”。


    据悉,第一轮创建工作今日开启。“无疫小区”创建期为7天,“无疫社区”创建期为1个月。两江新区将坚持优中选优、动态调整,成熟一批、推出一批,对入选后防控工作出现松懈、不再符合创建标准的,也将及时进行调整。(记者王天翊)

    2022-11-17

  • 首 页  上一页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下一页    尾 页  

    版权声明: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本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471-3130680

    蒙公网安备 15010502001696号 蒙ICP备16001043号-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