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盼城市无恙 等烟火寻常

    随着街道上的落叶枯枝被清理干净,






    共享单车清脆的铃声划破寂静,







    一些无疫小区和临街商铺有序放开,







    经过严格消杀的被“困”包裹陆续送达……







    我们的呼和浩特正在逐渐恢复生机。







    尽管无疫小区和商超正在有序放开,







    但目前首府疫情仍处于高位运行的态势,







    风险与挑战仍然存在。







    想要彻底“痊愈”,扫去疫情阴霾,







    仍需要我们齐心协力,共渡难关。







    越是战疫的关键时刻,







    越要保持冷静的思考。







    人生的艰难困苦我们无法选择,







    就如同我们无法抗拒疾病或意外,







    但是我们可以选择战胜困难的武器。







    疫情当前,我们都是“战友”,







    困难面前,我们都是“家人”。







    不要用情绪暴力伤害彼此,







    不要被网络节奏带离跑偏。







    万物皆有裂痕,







    但那是阳光照进来的地方。







    所以,相信温暖也将如期而至……







    盼城市无恙,等烟火寻常,







    让我们一起等待呼和浩特温暖归来!

    2022-11-17
  • 以“艺”抗“疫” :那束明亮的光 带给我们温暖和希望

    历时仅半个月的打磨,由心柔作词、刘武斌作曲和演唱的歌曲《黎明在前方》17日正式发布。


    自9月底以来,内蒙古自治区首府呼和浩特突发新冠疫情并快速蔓延,驻呼的各大高校也未能幸免,学生们的安保问题成为重中之重。此时此刻,老师们放下了粉笔,穿起了防护服,与各个岗位的教职员工一起,守护着学校里的每一位学生。








    10月27日,呼和浩特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新闻发布会上介绍,驻呼高校学生将有序分流返乡,首批次将安排无疫高校、无疫校区学生离校返乡。对于已经在校外隔离的学生,在完成集中隔离观察的基础上,由属地点对点转运至目的地,分批次尽快安排隔离学生安全回家。


    这一举措,让老师和同学们看到了希望。


    从黎明到深夜,在社会各界的守护下,一辆辆大巴、一列列高铁,载着一批批学子,迎着朝阳、踏着星辰,陆续返乡。而此时,家乡也早已做好准备,迎接学子们回家!








    心柔,是网络热播歌曲《姐就是女王》的词作者,至今已创作发行歌曲200余首。作为中国音乐著作权协会会员、中国散文学会会员、内蒙古作家协会会员的她,看到此情此景,就想要通过手中的笔,创作一首师生携手,各界互助,众志成城,抗击疫情的歌曲。


    她通过网络了解各个高校的情况,对那些奔波在一线的工作人员以及隔离在学校的学子们满心牵挂,她希望通过自己创作的作品,让那些隔离在校内的学子们,舒缓情绪,远离焦虑,感受到温暖,振奋起精神,齐心协力抗击疫情。


    恰巧此时,青年作曲家、内蒙古艺术学院青年教师刘武斌也找到心柔,提出想创作一首致敬抗疫一线工作人员的作品,两人一拍即合,就这样,《黎明在前方》在两个人的共同努力下完成了。


    心柔希望通过这首歌曲,向抗疫一线的工作人员致敬,也希望所有的同学们,能够在老师以及所有工作人员的关怀帮助下,感受到温暖,感受到关怀,感受到“天使”般的守护。








    心柔说,隔离于高校内的莘莘学子,是疫情之下每一个家庭、单位的缩影。那些日夜奔忙的老师,亦像服务在一线的每一位工作人员和志愿者一样,为我们带来温暖,带来关怀,带来希望。无论何时,我们都要相信党和政府,就像老师爱护学子一样,党和政府也永远爱护着我们。“总有天使守护在身旁”,所有服务在一线的工作人员都是“天使”,致敬感恩。


    “天使”一词,在心柔的眼里是良善、正直的,是所有在这次疫情中默默付出的人,他们是医护人员、老师、志愿者、外卖骑手……他们是一个个鲜活的个体,他们是在维持着这个“生病”的城市继续运转的人。


    心柔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要特别感谢刘武斌老师在词曲创作过程中的诸多建议。刘武斌老师既是中国音乐著作权协会会员,也是中国音乐家协会电子音乐学会理事和内蒙古音乐家协会理事,同时兼任呼和浩特市音乐家协会副主席,在音乐创作方面极具天赋,没有刘武斌老师的层层把关和所有在幕后为这首歌付出的工作人员,也不可能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将作品完美呈现。


    就像歌词中写的,“夜晚再黑,总有黎明在前方,深秋再冷,也总会有阳光,让眼泪闪烁出坚强的光芒,总会有天使守护在身旁……”








    相信“黎明在前方”,致敬依然守护在一线的“天使”们,愿疫情早散,山河无恙,国泰民安。

    2022-11-17
  • 追“阳”,追阳!

    追“阳”


    夜晚22:00


    “新城区XX小区发现混管阳性,请一组准备出发,二组待命!”


    备管、录入信息、穿戴防护装备、人员集结完毕,一支由采样员、消杀员、公安干警、司机组成的“夜行突击队”再次踏着夜幕出发了。








    他们就是很多人并不知道其存在的“追阳专班”。


    自9月28日呼和浩特市爆发新冠肺炎疫情以来,由各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成立并派出的“追阳专班”工作人员,已经连续工作了四十多天,完成数千单“追阳”任务。


    从混检管内检测发现阳性那一刻起,他们的工作就开始了:尽可能在2小时内完成“找人—稳控—复采—送检”流程,用最短时间确定阳性感染者,切断疫情传播链条。








    在我们谈“阳”色变、拼命躲“阳”的时候,他们却要迎“阳”而上、奋力追“阳”,用自身安全与病毒对抗,在暗夜里守护着城市居民的生命和健康。


    暗夜


    凌晨1:00


    “嘭……嘭……嘭……”急促的敲门声打破了村子的宁静。被撕掉封条的门应声而开,一位头发花白的老奶奶颤巍巍探出头。


    当得知来者是新城区“追阳专班”的采样员时,老人家禁不住双腿一软跪到了地上。原来,照顾老两口的大儿子一家3天前核酸检测呈阳性,被送去方舱治疗,留下家里一对年逾八十的老夫妻,老爷爷还是位瘫痪在床的聋哑人。


    “门封了好几天了,没法给我老头子做核酸,总算是等到你们来了……”老奶奶声泪俱下地念叨着。采样员看着老人家中的情况,无奈又心酸,只得一遍遍轻声安慰着老人,然后冒着极大的感染风险爬到炕上给老爷爷采集了核酸,又用有限的设备给老人家里做了简单的消杀。


    “看着老人的样子,我心里说不出地难受,因为想起了家里的姥姥,也已经八十多岁了。”说起那次任务,采样员还是忍不住黯然,“后来老爷爷确诊了,送到方舱接受治疗,老奶奶也由社区妥善照顾,我也稍稍安心了。”


    逆光


    凌晨3:00


    今夜,呼和浩特降温降雨,空气湿度骤然增大,为采样带来了很大难度。








    “因为防护服不透气,我们出汗量又特别大,一爬楼梯就气喘吁吁的,面罩上都是雾气,再加上下雨,能见度就更低了。”隔着防护面罩和雨雾,记者甚至看不清采样员的脸。


    “有一次为居民采集鼻拭子,我找不到人家的鼻孔,后来还是被采样的大哥拨了拨棉棒,才放到自己鼻孔里,现在想起来还挺好笑的,哈哈哈……”小伙子说起采样时的一个小细节,忍不住笑了起来。“后来我们走的时候,大哥跟我们说‘谢谢你们,辛苦啦!’,当时我特别感动,觉得自己的工作特别崇高。”二十出头的大小伙子,即使面对危险,也满是青春蓬勃的朝气,和乐观向上的正能量。


    破晓


    凌晨5:00


    “追阳专班”抵达发现“混管阳”的小区,却发现大门紧闭,怎么也联系不上社区的工作人员。这样的情况时有发生,因为“追阳”的时间大多集中在夜间,有时不能及时联系到物业开门,有时进了小区,却敲不开熟睡居民的家门。


    “没办法了,咱们翻墙进去!”时间就是军令,特殊情况下,采样员和消杀员顾不得规矩,手脚并用爬上大铁门,蜘蛛侠似的翻到小区里,小跑着奔向任务单元……如果某天夜里,睡不着的你看到两个动作笨拙、翻墙爬门的“大白”,请不要疑惑,这只是他们的无奈之举。








    “不行了哥,让我歇一会儿再走……”4个小时,终于做完10户单采的“蜘蛛侠”们,互相搀扶着一屁股坐到地上,气喘得说不出完整话来。一趟任务上上下下地爬了几十趟楼梯,防护服里的衣服已经被汗湿得能拧出水来。


    在夜晚零下十几度的呼和浩特,他们外头一身冰、里头一身汗,哪怕穿的还是离家时薄薄的秋装。


    被问到现在最希望干什么时,他们说的不是“疫情结束”,也不是“回家睡觉”,而是“希望下次任务能分到有电梯的小区,这样就能少爬几次楼,哈哈哈……”还是暗夜里熟悉的笑声,还是充满阳光朝气的正能量。


    还好,天就快亮了。


    追阳


    清晨8:00


    连着下了几天雨,久违的太阳在呼和浩特的清晨露出了头,金灿灿的阳光洒满街道,仿佛阴霾从未出现过。








    结束了一夜任务的“追阳专班”踏着疲惫的步子收队。已经连续多日超负荷工作的他们,终于能回去小睡三四个小时了。等到几个小时核酸检测结果出来以后,他们又将踏上披着星光的征程。


    “如果黑夜不黑暗,美梦又何必向往,破晓会是坚持的人最后获得的奖赏;如果黑夜太黑暗,我们就闭上眼看,希望若不熄灭就会亮成心中的星光……”这首叫作《星光》的歌,或许是他们最好的注脚。


    当被记者问到“害怕感染吗”的时候,采样员本能地往后退了两步,跟记者隔开一些距离。“您得离我远一些,我们感染的几率很大。”沉默了一会儿,他又说,“怎么能不害怕呢?我们也是普通人啊……”但是因为使命所在,在危险来临时,他们选择了直面而上,把慌张留给了自己。


    这些看不清面容和年龄的“夜行者”,这些为人父母、为人子女的“追阳人”,连同无数医务工作者、社区工作人员、后勤保障人员……是青城人的英雄。


    是你们,点燃黑夜的星光,为呼和浩特追来了明日的朝阳。

    -0001-11-30
  • 重庆51.7万名志愿者参与抗疫

    当志愿者这样报名


    1打开手机的应用市场


    2搜索下载“重庆文明实践”App


    3点击“志愿服务”,即可报名成为志愿者


    本报讯(记者李珩张凌漪)16日,市政府新闻办举行第141场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新闻发布会,市委宣传部副部长、市文明办主任马岱良介绍,这次疫情歼灭战打响以后,市委宣传部、市文明办迅速启动“疫情要防住·文明在行动”志愿者专项行动,发动1.6万个志愿服务组织,动员党员干部、居家市民、“雷锋的士”、快递小哥等51.7万名志愿者,参与核酸检测、联防联控、物资配送、文明劝导、心理疏导等志愿服务。


    “社区是疫情防控的第一线,是我们志愿服务的主战场。党员要带头到社区报到,参与志愿服务活动,市级部门已有3万余名党员干部积极到社区报到,有序参加活动。”马岱良说,社区要做好供需对接,让想当志愿者的找得到服务岗位,让有需求的群众找得到志愿者。


    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重点要做好几项工作:要组织志愿者下沉社区参加志愿服务。要关爱重点人群,面向独居老人、困境儿童、孕产妇、基础病患者等,开展点对点志愿服务,畅通就医、生活物资配送“最后一米”。要关注群众心理健康,专业志愿者要开展心理疏导和人文关怀,使其缓解焦虑情绪,增强抗疫信心。要倍加呵护未成年人,开通心理咨询热线,开设心理健康线上微讲座,引导他们疏解心理问题,增强抗压能力。要突出重点区域,聚焦公租房小区、老旧小区和方舱医院等地方,统筹调配志愿服务力量,切实解决实际困难。要关心关爱志愿者,为他们提供口罩、防护服、消毒剂等,指导他们做好个人防护。


    “重庆是一座英雄的城市,从来不缺众志成城、守望相助的精神。让我们万众一心、团结互助,大力弘扬重庆人民灭山火、战高温的精神,用‘志愿红’守护群众的‘健康绿’,坚决打赢这场疫情歼灭战!”马岱良说。

    2022-11-17
  • 两江新区开展“无疫小区”“无疫社区”创建

    11月16日,两江新区出台《无疫小区、无疫社区创建方案》(简称《方案》)。重庆日报记者获悉,《方案》提出常态化推进无疫小区、无疫社区创建。创建成功的小区、社区,可根据疫情形势适当调整核酸检测方式,减少检测频次,在降低核酸检测对居民生活带来的不便的同时,优化调配防疫力量,推动全区疫情“动态清零”。


    根据《方案》,申报无疫小区、无疫社区,须在申报创建前7天内无新增确诊病例或无症状感染者,同时还要符合“作用发挥到位”“防控管理严格”“环境消杀彻底”“服务保障有力”四方面条件。


    “作用发挥到位”,要求小区、社区必须抓好党组织建设,将辖区内党政机关、事业单位、国有企业、非公企业、社会组织、自治组织、群团组织、志愿服务组织、居民群众各方面力量和资源有效整合起来,扎实做好群众服务保障工作。


    “防控管理严格”,主要是居民需严格履行疫情防控个人责任。


    “环境消杀彻底”,要求小区、社区应做到核酸检测点、居民健身器材、小区广场、游乐设施、步行廊道、小区主干道、垃圾房等公共环境彻底消杀,生活垃圾和医疗废物分类转运、分类处置、“日产日清”。


    “服务保障有力”的要求,最重要的是对高龄老人、独居老人、孕产妇、残疾人员等特殊人群,提供相关服务。


    两江新区疫情防控指挥部负责人介绍,开展“无疫小区”“无疫社区”创建,可以调动小区、社区居民积极参与疫情防控工作。在此基础上,两江新区可以将防疫资源集中投放到高风险区,以及疫情严重的工业企业、施工工地等重点区域,逐步推动全区疫情“动态清零”。


    据悉,第一轮创建工作今日开启。“无疫小区”创建期为7天,“无疫社区”创建期为1个月。两江新区将坚持优中选优、动态调整,成熟一批、推出一批,对入选后防控工作出现松懈、不再符合创建标准的,也将及时进行调整。(记者王天翊)

    2022-11-17
  • 青城抗疫全景|探访疫情下的呼和浩特街头巷尾

    11月14日,车辆在呼和浩特市新华大街上行驶。新华网徐红梅摄


    连日来,呼和浩特市部分无疫小区有序解封,沿街一些商铺陆续恢复营业,许多市民开始走上街头巷尾。





    11月16日,市民在呼和浩特市赛罕区一家便民市场门前排队购物。新华网杨腾格尔摄





    11月16日,呼和浩特市新城区一家商铺门前,市民正在选购牛羊肉。新华网杨腾格尔摄





    11月16日,汽车行驶在呼和浩特市回民区通道南路上。新华网杨腾格尔摄





    11月14日,环卫工人在呼和浩特市呼伦贝尔路清扫落叶。新华网徐红梅摄

    2022-11-17
  • 一次说清“吸入式”新冠疫苗的5个问题

    11月16日下午,在北京市丰台区成寿寺街道疫苗接种点内,不少居民通过预约前来接种吸入用新冠疫苗。


    什么是吸入用新冠疫苗?和注射式疫苗有什么不同?记者探访吸入用新冠疫苗接种现场,了解吸入用疫苗接种情况。


    【一】什么是吸入用新冠疫苗?


    【同期】铁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保健科医生陈利红


    吸入性疫苗,就是将疫苗进行雾化,直接进入到呼吸道黏膜和肺泡,然后起到免疫效果。


    【二】和注射式疫苗有什么不同?


    【同期】铁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保健科医生陈利红


    吸入性的(疫苗)就是提供三重保护,一个是细胞免疫,一个体液免疫,还一个黏膜免疫。它比之前注射类的要多一种免疫,就是黏膜免疫。呼吸道黏膜免疫。剂量是0.1毫升,就是比肌肉注射的0.5毫升要少,通过呼吸道直接到达呼吸道的黏膜和肺泡,直接起到免疫效果。


    【三】如何使用吸入用新冠疫苗?


    【同期】铁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保健科医生陈利红


    一呼二吸三憋气。一呼,就是深深地呼一口气,不要对着那个瓶口,第二步就是直接吸,只要看到它里边雾化(颗粒)已经清晰,就说明已经吸到你的肺里了,然后再憋气5秒钟就可以了。


    【同期】居民


    我觉得整个吸入的这个疫苗就是甜甜的,微甜的感觉,在口腔里边就是微甜的感觉。然后吸进去以后其他的不适感什么的都没有。最大的优点就是它更方便快捷了,然后第二就是吸入的时间很快,像冬天,我不用脱衣服,不用撸胳膊挽袖子,直接坐在那吸入一下就结束了。


    【四】什么条件可以接种吸入用新冠疫苗?


    【同期】铁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保健科医生陈利红


    接种人群就是满18周岁以上,与前剂间隔大于6个自然月。基础免疫接种的是(国药)中生或者是北京科兴中维的人群可以选择吸入性的(疫苗)。还有一种,接种的是康希诺肌肉注射的腺病毒的新冠疫苗,可以选择吸入式的(疫苗)。总的原则就是,这款疫苗只适用于加强免疫,不适用于基础免疫。


    【五】哪些人群不适宜接种?


    【同期】铁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保健科医生陈利红


    忌禁接种人群就是比如说有肺气肿的,肺部炎症的,还有就是慢性疾病的急性发作期,还有急性的疾病。还有一个是对疫苗成分过敏或者是发生过严重的过敏反应,这些人群是不适宜接种的。

    2022-11-17
  • 党员干部下沉助力疫情防控

    记者从自治区党委直属机关工委获悉,按照自治区党委常委会会议暨自治区应对疫情工作领导小组会议要求,自治区党委直属机关工委迅速行动,精心组织,有效运用“双报到”我为群众办实事载体,抽调党组织关系隶属于工委的138家有包联社区任务的自治区直属机关、中央驻区单位和企业的289名党员干部下沉包联社区(小区)开展疫情防控工作。


    据了解,自治区党委直属机关工委及时印发了《关于组织自治区直属机关各单位进一步协助呼和浩特市做好疫情防控工作的通知》,要求区直单位派出政治素质高、协调能力强、群众工作熟的处级干部迅速下沉到包联社区(小区),协助开展疫情防控工作。为加强对抽调人员的组织管理工作,及时建立了区直机关包联社区(小区)疫情防控派驻党员干部人员信息台账,并按照呼和浩特市行政区划,分新城、回民、玉泉、赛罕四个区进行统一管理,做到底数清、情况明、数据准。


    为了确保派驻干部真正沉下去、主动走进去、知职明职、担当尽责,自治区党委直属机关工委制定了《自治区直属机关包联社区(小区)派驻干部工作职责》,明确7项工作内容,同时对摸清摸透包联小区基本情况、组织动员和掌握了解包联(小区)内未返岗区直机关党员干部参与疫情防控志愿服务情况、协助包联社区(小区)解决防控物资、精准对接解决群众需求、组织发动群众群防群治等职责提出明确要求。


    为了加强对派驻人员的监督管理,真正把纪律规矩抓起来、立起来、挺起来、严起来,自治区党委直属机关工委还明确了疫情防控“七个严禁”的纪律要求。纪检监察工委建立纪律监督组,采取“四不两直”方式,对党员干部下沉包联社区(小区)开展疫情防控进行全程监督,对落实“点对点”闭环管理要求进行明察暗访,对发现的问题进行严肃监督执纪。同时,还成立了区直机关党员干部下沉社区疫情防控工作推进组,同步成立临时党委,确保包联工作延伸到哪里,党的建设就跟进到哪里。(记者崔楠)

    2022-11-17
  • 王莉霞:群防群控打造无疫小区无疫楼栋

    11月16日下午,王莉霞调度呼和浩特市疫情防控工作时强调防控要提速提质,划小单元、认真细致抓好核酸检测、居家隔离、日常保障等工作。要全面做好小区环境整治、消毒消杀、商超管控,确保小区管理有序、供应充足、环境安全。要组织更多干部下沉一线、深入社区,到群众身边、了解群众诉求、解决实际问题,群策群力、群防群控打造更多无疫小区、无疫楼栋。(内蒙古日报社融媒体记者宋爽)

    2022-11-17
  • 呼和浩特“20条”让我感到心里踏实

    最近有点忙。但是还是没忘了关注呼市疫情,毕竟与自己关联太重。

    我看到了几个关键词,“首府疫情总体可控,”这让我长吁一口气。不是太懂那些专业术语,就是觉得这次疫情“很严重”,过程很曲折,管控很辛苦,老百姓很焦虑。





    我还看到一句关键词,“形势依然严峻。”看了一下今天的新增数据,确实,73+1057例。连日出现这样数据,又让我的心里有些忐忑。

    接着看到“呼和浩特市保卫战”和“疫情防控20条”。是到了打保卫战的时候了。闭环上班40多天,看到铺天盖地的网络信息,心里多少有点茫然。我是爱这座城市的,我希望她越来越好。没有谁不爱自己的家乡不爱自己的家。





    说实话,我是不喜欢人们批评我的城市的,我的城市没有那么差。但是我没有办法,我不能去指责那些误解或者善意的批评,只好默默伤心,像极了一个受了委屈的孩子。我希望我的城市快点康复,希望城市的烟火气重新回来。

    我逐字逐句看了那“20条”,我觉得不太一样了。挑几条和老百姓最关心的重点说说吧。





    对隔离场所的要求是,确保房间干净整洁、消杀及时到位、饮食保质保量供应。这一条规定回应了网上的一些质疑和传闻,这样的场所去了才放心。

    对密接人员解隔的规定是,执行“5天集中隔离+3天居家隔离”措施,医学观察的第1、2、3、5天各开展1次核酸检测,核酸阴性及时解隔。这条规定缩短了隔离时间,减少了隔离期间的核酸检测次数。“20条”还调整风险区为“高和低”,并且以楼栋为单位进行划分,这些规定,强调了“精准”二字。





    针对阳性人员转运方面,经综合研判后,转运到定点医院或方舱医院,做到“应转尽转”“日清日结”。这条强调了及时性,讲的是效率问题。

    对于入境人员转运的事儿就不说了,毕竟在这方面没有出过大问题。“20条”还强调,对各自为战、工作落实不力、相互推诿扯皮、“层层加码”“一刀切”等。这是强调纪律。





    我觉得着“20条”比较实在。但是,再好的政策也在于落实。现在,有一些低风险小区已经解封了,不少商铺开门了,街道上的车辆也多了起来,这座城市逐渐有了生气,我忽然感到心里很踏实。

    我还不能出去,只能站在窗前向外看一会儿,但是我已不再焦虑。再回到网上,看到群众的怨言也少了。我是了解大家的,我们都一样,都希望呼和浩特好,都愿意这座城健健康康。如今“20条”正在发挥作用,自己心里喊一句口号吧:我的城,一定行!


    2022-11-16
  • 内蒙古新增本土确诊病例82例 本土无症状感染者1194例

    内蒙古卫健委网站截图。


    人民网呼和浩特11月16日电(赵梦月)11月16日,据内蒙古卫健委通报,11月15日0—24时,内蒙古自治区报告新增本土确诊病例82例,其中呼和浩特市73例(含3例由无症状感染者转为确诊病例)、赤峰市5例(红山区3例、松山区1例、敖汉旗1例)、乌兰察布市1例(系无症状感染者转为确诊病例,在集宁区)、鄂尔多斯市3例(达拉特旗2例、准格尔旗1例)。


    当日新增本土确诊病例治愈出院222例,其中呼和浩特市219例、鄂尔多斯市3例(东胜区1例、达拉特旗1例、准格尔旗1例)。


    截至11月15日24时,内蒙古自治区现有本土确诊病例1161例,其中呼和浩特市1086例、包头市2例(昆都仑区1例、九原区1例)、兴安盟2例(均在科尔沁右翼前旗)、通辽市2例(均在科尔沁左翼中旗)、赤峰市31例(红山区13例、松山区10例、阿鲁科尔沁旗6例、克什克腾旗1例、敖汉旗1例)、锡林郭勒盟4例(锡林浩特市1例、二连浩特市2例、阿巴嘎旗1例)、乌兰察布市4例(集宁区1例、丰镇市3例)、鄂尔多斯市28例(达拉特旗20例、准格尔旗4例、伊金霍洛旗4例)、乌海市2例(均在海勃湾区)。


    当日无新增境外输入无症状感染者,新增境外输入确诊病例1例,由首都机场国际航班分流至呼和浩特白塔国际机场。现有境外输入确诊病例9例,无症状感染者5例。


    当日新增本土无症状感染者1194例,其中呼和浩特市1057例、包头市18例(昆都仑区6例、青山区6例、东河区2例、九原区4例)、呼伦贝尔市1例(在海拉尔区)、兴安盟1例(在突泉县)、通辽市45例(科尔沁区9例、霍林郭勒市3例、科尔沁左翼中旗3例、科尔沁左翼后旗7例、开鲁县23例)、赤峰市16例(红山区6例、松山区9例、敖汉旗1例)、锡林郭勒盟5例(锡林浩特市1例、二连浩特市1例、苏尼特右旗1例、太仆寺旗1例、乌拉盖管理区1例)、乌兰察布市33例(集宁区21例、丰镇市12例)、巴彦淖尔市2例(均在乌拉特前旗)、乌海市2例(均在海勃湾区)、阿拉善盟14例(阿拉善左旗1例、阿拉善右旗4例、额济纳旗9例)。


    当日解除医学观察的本土无症状感染者1310例,其中呼和浩特市1294例、通辽市2例(均在科尔沁区)、赤峰市2例(均在红山区)、锡林郭勒盟1例(在西乌珠穆沁旗)、乌兰察布市3例(均在集宁区)、鄂尔多斯市2例(均在杭锦旗)、巴彦淖尔市6例(乌拉特前旗2例、乌拉特后旗4例)。


    截至11月15日24时,内蒙古自治区现有本土无症状感染者12008例,其中呼和浩特市11069例、包头市97例(昆都仑区22例、青山区20例、东河区16例、九原区17例、石拐区8例、土默特右旗14例)、呼伦贝尔市1例(在海拉尔区)、兴安盟1例(在突泉县)、通辽市198例(科尔沁区96例、霍林郭勒市3例、科尔沁左翼中旗15例、科尔沁左翼后旗30例、开鲁县45例、奈曼旗4例、扎鲁特旗5例)、赤峰市91例(红山区32例、松山区51例、阿鲁科尔沁旗6例、巴林左旗1例、敖汉旗1例)、锡林郭勒盟48例(锡林浩特市2例、二连浩特市35例、苏尼特左旗1例、苏尼特右旗3例、太仆寺旗2例、正蓝旗4例、乌拉盖管理区1例)、乌兰察布市157例(集宁区136例、丰镇市20例、兴和县1例)、鄂尔多斯市11例(均在杭锦旗)、巴彦淖尔市162例(临河区8例、五原县40例、乌拉特前旗82例、乌拉特后旗20例、杭锦后旗12例)、乌海市24例(海勃湾区22例、海南区2例)、阿拉善盟149例(阿拉善左旗13例、阿拉善右旗117例、额济纳旗19例)。


    以上人员均在定点医院接受治疗或方舱医院接受医学观察,所有密切接触者都在指定场所集中隔离医学观察,严防疫情扩散蔓延。

    2022-11-16
  • 首府严格执行二十条措施 确保疫情防控生产发展两不误

    当前,首府疫情总体可控,但形势依然严峻复杂,疫情防控工作处在最吃劲阶段。为打赢这场保卫战,呼和浩特全面贯彻落实自治区党委、政府有关工作部署,严格执行进一步优化疫情防控工作的二十条措施,统筹好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


    呼和浩特市副市长徐守冀介绍,呼和浩特对照二十条措施,在社会管控、密接人员判定、风险区划定、医疗救治、核酸检测、交通、工信、市场监管等方面已经及时优化调整了防控措施,重点围绕隔离场所挖潜扩容、规范化管理,阳性感染者应转尽转,解隔人员应解尽解,关心关爱隔离人员等四个方面,提升管理服务水平。“我们正在提速推进疫情防控各环节工作,紧盯检测快、隔离快、转运快、管控严‘三快一严’要求,把责任压实到每一名干部、每一个环节、每一个岗位,确保环环相扣、步步落实。”


    当前形势下,为确保工业企业以及工业园区疫情防控和安全生产两不误,呼和浩特也采取了一些行之有效的措施。


    呼和浩特市委、政府严格落实“疫情要防住、经济要稳住、发展要安全”的要求,高效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全面执行“严格闭环管理、严密值班值守、严控人车进出、严肃厂内管控、严厉督查督办”的“五个严”管理规程,有效采取“人车物全流程管理、产供销全链条管控”应对举措,实行机关干部驻厂包联、关键岗位轮岗备岗,积极打通员工返岗点对点专门渠道、大宗商品运输绿色通道。


    截至目前,全市共抽调48名处级领导和500余名干部下沉企业开展包联服务,累计为企业发放重点物资运输车辆通行证近2万张,统筹解决闭环酒店(住宿点)256个、15000张床位,组织符合返岗条件的2000余名企业员工到岗工作,在产的工业企业全部实现闭环管理,近90%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正常生产运行,10月份工业总产值同比增加12%左右。


    呼和浩特将坚定不移落实“外防输入、内防反弹”总策略,坚定不移贯彻“动态清零”总方针,严格执行二十条措施要求,统筹工业企业疫情防控和生产发展,坚决打赢打好疫情防控阻击战、企业生产保卫战。(记者陈春艳)

    2022-11-16

  • 首 页  上一页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下一页    尾 页  

    版权声明: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本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471-3130680

    蒙公网安备 15010502001696号 蒙ICP备16001043号-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