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呼和浩特10月21日电(刘艺琳)10月21日,据呼和浩特市疫情防控工作第58场新闻发布会消息,为有效防范疫情输入和扩散风险,即日起将进一步加强疫情防控期间隔离酒店以外的宾馆、酒店、民宿疫情防控工作。
一是严格酒店内部管理。各类宾馆、酒店、民宿要做好人员内部管理,所有工作人员必须严格落实闭环管理措施,严格按防控规定频次进行抗原、核酸检测。
二是严格登记报告。各类宾馆、酒店、民宿要严格落实实名登记入住规定,杜绝一证多住、用非本人证件登记、不登记进行入住以及其他错登、漏登等不如实登记问题。对入住人员及访客进行测量体温,扫青城码,查验身份证、24小时内核酸检测阴性证明,询问个人7天内有无中高风险地区和涉疫地区旅居史。
三是做好消毒消杀。各类宾馆、酒店、民宿要严格开展消毒工作,增加电梯、公共卫生间等公用设备设施和门把手、扶梯扶手等高频接触物体表面的清洁消毒频次。对不符合疫情防控要求的,进行停业整改,验收通过后方可恢复经营。
新闻发布会现场。冯岳摄
人民网呼和浩特10月21日电(刘艺琳)10月21日,呼和浩特市召开疫情防控工作第58场新闻发布会。发布会上,呼和浩特市医疗保障局党组书记、局长张蕾介绍医保部门保障参保人员就医、买药采取的相关措施。
在就医方面,10月6日,向定点医疗机构预拨3700万元医保基金用于疫情防控救治保障工作,确保患者不因费用问题影响就医,确保收治医院不因支付政策影响救治。
在买药方面,10月7日,在全市范围内开通1200多家定点零售药店门诊统筹结算,截至10月19日,为参保人员结算21316笔,医保统筹基金支付183.86万元,其中市四区定点零售药店结算7546笔,医保统筹基金支付73.04万元;五个旗县定点零售药店结算13770笔,医保统筹基金支付110.82万元。
张蕾表示,疫情期间,请广大市民尽快激活医保电子凭证,通过医保电子凭证就近买药,安全可靠、高效便捷,减少交叉感染的风险。我们对自治区本级和呼和浩特市两级医保经办机构认定的定点零售药店实行资格互认,零售药店无需同时向自治区、呼市两级医保经办部门提交申请。
此外,自疫情发生以来,呼和浩特市医疗保障局优化经办模式和服务流程,为市民及时办理各项常规业务提供便利。
一是常规事项“网上办”“掌上办”。城乡居民和统账结合的个体灵活就业人员连续参保人员,基本医疗保险费可通过微信、支付宝等渠道实现自主缴费。基本医疗保险单位核定缴费、医保关系转移、长期护理保险申请等多项医保业务可线上办理。广大市民可关注呼和浩特市医疗保障局微信公众号和官方网站搜索关键词,获取相关业务办理流程。
二是核定业务“延时办”。将2022年10月份、11月份的单位医疗保险核定缴费业务办理期限顺延至2022年11月30日。
三是急难事项“微信办”。组织业务科室负责人和业务骨干建立“呼市医保政策业务经办线上解答群”,参保人员进入微信群后可以咨询相关政策及办理程序。截至目前,通过微信群累计帮助参保群众解答问题及办理业务3000余条,受到参保群众的认可和好评。
四是门诊慢特病“及时办”。对患有恶性肿瘤放化疗、血液透析、腹膜透析和组织器官移植术后抗排异治疗的门诊特殊慢性病和特殊用药患者,协调定点医院及时为参保患者申请变更到非新冠定点医院进行治疗和购药,市本级和旗县医保经办机构工作人员及时线上审核,保障了慢特病和特殊用药患者的治疗和费用结算。
10月20日,在内蒙古革命历史博物馆方舱医院,呼和浩特市消防救援支队消防员正在做个人消杀。本轮疫情发生以来,该支队累计执行消毒消杀任务300余次,完成室内消杀近15万平方米、消防安全线上检查指导近500(家)次,为疫情防控贡献消防力量。记者怀特乌勒斯通讯员隆雪摄
2022-10-21国庆假期,内蒙古多地突发疫情,原本热闹繁华的城市突然间“静”了下来。当城市按下“暂停键”,抗疫却跑出“加速度”。在这场无声的战役中,内蒙古司法行政系统闻令而动、“疫”不容辞,主动奔赴疫情防控一线,用实际行动诠释了司法为民的责任与担当,书写了不平凡的战“疫”故事。
自治区司法厅党委迅速动员党员干部职工主动联系居住地社区党组织和网格员,在做好自身防护的同时,义无反顾地参与居住地小区疫情防控志愿服务。
自治区司法厅组织物资主动向对口包联的河西社区捐赠蔬菜2300余斤。这批蔬菜将由社区提供给辖区困难群众,确保疫情期间困难群众的正常生活。
全区司法行政系统各单位积极响应自治区司法厅党委号召,以实际行动助力疫情防控。
呼和浩特市司法局组织全体党员干部分组排班参与包联社区志愿服务,全力做好封控小区以及辖区小区群众的“服务员”“宣传员”和“守护者”。同时,在包联的金园社区高风险小区组建临时党支部,带领全体党员开展抗击疫情阻击战。
兴安盟司法局紧急成立了疫情防控特遣队,全力以赴投入到包联社区开展疫情保障工作,助力社区全员核酸检测和疫情期间封控出口值班工作。
呼伦贝尔市司法局全体党员干部职工火速下沉至抗疫一线,建立“24小时在线”党员服务岗,与社区及小区物业共同构筑起疫情防控的严密防线。
鄂尔多斯市康巴什区司法局组织全体党员干部下沉到包联社区,全面承担起社区全员核酸检测工作任务。
包头市青山区司法局干部职工第一时间到岗,主动亮身份、作表率,协助社区人员布置场地,开展检测工作。
鄂尔多斯市公证协会组织公证人员在做好本职岗位疫情防控工作的同时,积极投身于抗疫第一线,参与防疫消杀志愿服务。
呼和浩特市各律师事务所积极行动起来到疫情防控最需要的地方去,同时积极响应号召,向呼和浩特市抗疫一线捐款、捐助抗疫物资若干。(内蒙古司法厅供稿)
新闻发布会现场。冯岳摄
人民网呼和浩特10月19日电(寇雅楠)10月19日,呼和浩特市召开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第56场新闻发布会。在发布会上,呼和浩特市卫生健康委二级调研员刘院君针对如何有效预防病毒通过气溶胶传播等相关问题进行了解答。
据刘院君介绍,目前,可以确定的新冠肺炎传播途径主要为直接传播(飞沫传播)、气溶胶传播和接触传播。气溶胶指的是由大小在0.001~100微米的固体或液体悬浮在气体中形成的分散体系,固体的气溶胶常被称为烟,而液体的多被称为雾。病原微生物附着在大气或其他环境中存在的气溶胶上,由他人吸入呼吸道后引起感染。气溶胶除了可通过排水、排风系统传播外,其最重要的传播环境还是在空气中。
新冠肺炎疫情下,居家生活相对较多,家庭环境相对密闭,而且居家的时间也相对较长,疫情期间要注意防范新冠病毒通过气溶胶传播。做到以下四点,可以有效预防病毒通过气溶胶传播。
一是开窗通风不能少。家中通风每日上午下午至少各一次,每次通风时间不少于30分钟,空气流通可以有效消除气溶胶在密闭空间内的传播。如果家中有空调,记得打开新风模式。二是下水管道和烟道要当心。下水道过于干燥或没有回水弯,就失去了防护,下水道公共管道中的气溶胶就可能随着气流进入到同单元上下楼的家中。及时保证回水弯存水,水会封住管道,有效防止气溶胶进入。家里的下水道口,记得每天注水2次以上,每次不少于350毫升。用一个塑料袋灌水然后扎紧,放在地漏上就是最好的封堵盖。坐便器冲水时,要先盖上马桶盖,避免气溶胶飞溅至马桶外。做饭开油烟机时记得一定要开窗通风,避免烟道气流串流。排烟道如有止回阀,则可以不必开窗。三是家里也要勤打扫。每天至少进行一次湿式清扫,必要时进行消毒。尤其是卫生间和厨房,更要保持清洁。四是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疫情期间,不管在哪种环境下都要坚持勤洗手、戴口罩、常通风、少聚集、保持安全距离等措施,做好自我防护。
“没想到给税务局打一个电话就把事办了!在近期疫情形势严峻的情况下,我抱着试试看的心理给鄂尔多斯市东胜区税务局纳税服务热线打了一个电话,没想到事情就顺利的办了。作为一个外省人,我非常感动,为内蒙人的热忱感动,为内蒙的税务干部感动。税务局能有这么热心、敬业的税务干部,说明咱们税务局领导带领得好。”来自江苏南通的严爱萍女士十分激动地说着。
10月13日,东胜区税务局收到12345市长热线的表扬工单。严女士从南通到鄂尔多斯办理房产过户手续,因疫情无法到税务局办理,于是给东胜区税务局纳税服务热线8162366打了电话,当时接电话的值班人员王东同志了解到严女士因疫情已被隔离了一星期、又因家中老人突然离世需要返回的急切心情,立即向局领导汇报了此事。该局负责人要求在严格执行疫情防控措施的情况下,开通绿色通道、特事特办,确保静默期疫情防控“不松懈”,优质服务“不打烊”,非接触办税解民忧,纳税人无需到现场即可办理。该局工作人员为严女士出具了相关文件,又主动与康巴什不动产中心对接,让严女士顺利地办理了过户手续。
东胜区税务局积极响应纳税人缴费人的疑问和需求,畅通涉税咨询、投诉建议新渠道,以提高服务质效为核心,持续加大“非接触式”网上办税力度,积极推广电子税务局、i税平台号、税企微信群等渠道及时发布网上办税教程,精准对接纳税人缴费人需求,引导纳税人缴费人足不出户办理涉税业务。(鲍伟华)
人民网呼和浩特10月18日电(寇雅楠)10月18日,呼和浩特市召开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第55场新闻发布会。在发布会上,内蒙古自治区疾控中心专家姜晓峰针对中低风险区为什么还一直执行非常严格的管控政策等相关问题进行了解答。
据姜晓峰介绍,中低风险区、无疫小区早日实现有序流动、恢复以前的正常生活,是我们共同的愿望,但目前还不是放开、有序流动的最佳时机。
就疫情发展趋势来看,一是近段时间以来,虽然呼和浩特市新增的新冠病毒感染者人数在下降,且主要来自集中隔离点、高风险区和重点人群中,但仍然不断有少量感染者从中风险区、低风险区和无疫小区检出的情况。据此,我们可以判断,呼和浩特市社区传播的风险还没有彻底阻断,我们依然面临着疫情反弹的巨大风险。二是大家都知道,奥密克戎BF.7变异株与以往的任何毒株,传播能力更强、传播速度更快、隐匿性也更强、传播风险更大,更加需要我们保持高度警惕。在疫情爆发前期,短时间内迅速波及学校、平房区、商场、饭店、工地等人群密集场所,基于病毒本身的特性,目前引发聚集性疫情的风险依然较高。这个时间一旦放开流动,过去这些天的努力很可能付之东流。
姜晓峰表示,随着疫情防控措施的持续推进,目前全市的高风险区域在逐渐减少,证明我们前期的工作是卓有成效的。为了实现“无疫小区”创建由点及面连接成片不断扩大,在坚决守住无疫阵地防线的基础上,我们必须紧紧织密无疫阵地防护安全网,严守人员“出入关”,严把物资“进入关”,严防人员聚集、随意流动,牢牢守住无疫楼栋、无疫小区、无疫片区防线,严防无疫区发生新的疫情,坚决阻断疫情传播链,不断将无疫阵地防线向前推进。
为了进一步巩固防控成果,目前呼和浩特采取的是“限制流动+核酸筛查+抗原筛查”的策略,对中、低风险区的居民还要继续落实严格的管控要求,以提高社会面动态清零的效率和效果,尽快阻断传播,早日实现社会面清零。
“总的来看,呼和浩特市本轮疫情防控取得了阶段性成效,但还远未到达胜利的彼岸。现在正处在一个关键的时期。当前,我们更加需要统一思想,更加需要团结一致,更加需要坚定信心。坚持才能胜利,坚持定能胜利,信心比黄金更重要。我们相信,通过全体市民的步调一致,齐心努力,我们一定能尽早实现社会面清零的目标,尽快恢复常态的生产生活和工作秩序。”姜晓峰说。
新闻发布会现场。冯岳摄
人民网呼和浩特10月18日电(寇雅楠)10月18日,呼和浩特市召开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第55场新闻发布会。在发布会上,呼和浩特市卫生健康委二级调研员刘院君针对健康码赋码和转码的流程作了相关介绍。
赋红码表示处于高风险状态,有下列情形之一的,赋红码:一是有中、高风险地区的旅居人员;二是确诊病例、疑似病人和无症状感染者;三是正在实施集中或居家隔离医学观察的密切(次密切)接触者、入境人员;四是核酸检测阳性人员和其他要纳入高风险人员管理的人员。
“健康码被定义为高风险的人员,并非指您一定是核酸检测阳性人员或密切(次密切)接触者,请勿紧张,只是提醒您正处于或曾经到访过高风险地区,待该区域风险等级调整为低风险后自动转为绿码。”刘院君强调。
赋黄码表示处于中风险状态,有下列情形之一的,赋黄码:一是正在实施居家健康监测的确诊病例出院(出舱)人员、无症状感染者出舱人员;二是区域协查数据中经多源比对后确定的风险人员;三是未按要求参加核酸检测人员;四是其他需要纳入中风险人员管理的人员。
常规转码的几种情况。第一种是健康码“红码”人员转码。红码人员待出院(出舱)、解除隔离、排除风险或所在区域调整为低风险后(风险等级以公告为准),健康码会自动转为绿码。第二种是健康码“黄码”人员转码。如果属于风险人员或未按规定做核酸检测的重点人员,需在24小时内进行第1次核酸检测,第3天进行第2次核酸检测,两次核酸检测结果均为阴性的,自动转为绿码。正在实施居家健康监测的确诊病例、无症状感染者出院(舱)人员,在居家健康监测第7天进行一次核酸检测,核酸检测结果为阴性后自动转为绿码。对排除区域协查风险人员,未参加核酸检测人员完成核酸检测,达到当地全员核酸检测要求的人员,可申请人工转码。第三种是被误赋红(黄)码的人员转码。由所在社区(街道)或工作单位出具证明(盖章)并提供近三日内两次核酸检测阴性证明,经所属旗县区疾控中心核实后进行集中转码。
在本土疫情严峻的情况下,参加保障社会基本运行的关键岗位人员,如公安、消防、医疗、社区工作者、机关事业单位中直接对公众提供服务的相关人员等;维持社会正常生产、生活运行的人员,如水、电、暖、煤、气相关人员等;社会基本运行服务人员,如交通、物流、养老、环卫、殡葬、通讯相关人员等。持有所在旗县区疫情防控指挥部出具的证明(盖章)并完成3天3检,全部为阴性的情况下,报送至所属旗县区疾控中心审核后进行集中转码。转码后闭环参加社会保障工作(不得与人群接触)。
“按照‘谁赋码,谁转码’的原则,健康码红(黄)码被呼和浩特市以外地区标记的均由赋码地进行转码。如果市民有健康码转码方面的问题,可以拨打各旗县区疾控中心热线电话或市疾控中心热线电话进行咨询,咨询电话详见市疫情防控工作指挥部10月17日发布的第101号公告,即《关于健康码赋码转码的公告》。”刘院君说。
新闻发布会现场。冯岳摄
人民网呼和浩特10月15日电(寇雅楠)10月15日,呼和浩特市召开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第53场新闻发布会。在发布会上,呼和浩特市卫生健康委二级调研员刘院君针对新冠肺炎感染者需满足什么条件后可出院(出舱)的问题作出了解答。
据介绍,新冠肺炎感染者经专家组研判符合出院标准规定后,即可办理交接手续。各定点医院、方舱医院要提前将出院(出舱)人员信息,包括姓名、性别、联系电话、身份证号等,推送至属地旗县区,由各旗县区负责分流至乡镇(街道)、社区(村),做好接收和居家健康监测前的各项准备。各旗县区按照属地原则,指定专人,安排公交或大巴等交通工具将出院人员集中接回,在集散地分流后由所住地社区、乡镇安排专人、专车点对点转回家中,全程闭环管理。出院(出舱)人员在呼和浩特市辖区内有多个住址分属不同旗县区的,原则上遵循本人意愿。属于外地的新冠肺炎出院(出舱)人员,如在呼和浩特市没有居住地,由医院(方舱)所在旗县区疫情防控指挥部向患者居住地发函,属地安排专人、专车闭环送至机场或车站返家,由居住地进行管理,返京人员暂缓。
感染者出院(出舱)前要签署《知情告知书》,一式三份,一份留医院存档,一份交患者居住地社区,一份由患者携带。出院(出舱)人员持《知情告知书》向社区报备。出院(出舱)后要实行7天居家健康监测,于出院(出舱)后第7天开展一次核酸检测。社区要指导出院人员做好健康监测,跟踪了解出院人员健康状况,做好必要的康复指导。居家健康监测期间不外出,如就医等特殊情况必须外出时需做好个人防护,规范佩戴N95/KN95口罩,避免乘坐公共交通工具。
对出院(出舱)人员健康码一律赋黄码,核酸检测阴性后及时转绿码。对于合并严重基础性疾病的出院人员,可根据医院出具的出院(出舱)意见和患者病情需要,由属地卫生健康行政部门联系转相关医院或留院继续治疗(新冠疫情期间可暂时留院治疗)。呼和浩特市辖区的所有医疗机构均为新冠康复者基础疾病治疗医院,属地卫健部门可根据患者的治疗需求和意愿选择合适的医院转院,各医疗机构对此类患者不得以任何理由推诿拒收。
新华社北京10月14日电(记者顾天成、李恒)近期,我国内地首次检测出新冠病毒奥密克戎变异株BF.7亚分支。国家卫生健康委、中国疾控中心有关专家表示,病毒变异是常见的自然规律,在新冠病毒持续变异的情况下,坚持现有防控策略,坚持“动态清零”总方针,才能守住不发生规模性疫情的底线。
当前,全球疫情仍处于高位运行,我国多地发生本土聚集性疫情。10月1日,内蒙古呼和浩特市通报当地疫情的感染病毒为奥密克戎BF.7亚分支。目前,该亚分支在全球占比已从9月下旬的约3.5%增加到上一周的约11%,是否会成为下一阶段全球优势毒株还需要进行观察。
2022年3月22日,在呼和浩特市公主府公园新冠疫苗接种点,一位老人在接种疫苗。新华社记者刘磊摄
中国疾控中心病毒学首席专家董小平介绍,研究发现,自奥密克戎毒株出现以来,新冠病毒的变异速率明显加快。奥密克戎BF.7亚分支本质上是奥密克戎BA.5变异株的进化分支,该进化分支在致病力方面没有明显改变,呈现出较强的传播能力。
“总体来看,我国疫情防控取得了阶段性成效,看到了胜利的曙光,但还没有达到胜利的彼岸,要继续努力做好相应的防控工作。”国家卫生健康委疫情应对处置工作领导小组专家组组长梁万年说,新冠病毒持续变异,防疫“躺平”不可取,坚持“动态清零”总方针,严格落实第九版防控方案是非常重要的。
我国人口总数大,老年人口比例高,同时还有大量基础病患者,这些人是新冠肺炎病毒感染的高危人群。梁万年表示,继续推进重点人群新冠疫苗接种,特别是老年人的疫苗接种,依然十分关键。
董小平说,经过几个月的实践证明,在不出现病毒致病力明显改变、现有疫苗保护效力明显下降的前提下,现行的第九版防控方案仍然可以满足我国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的需求。
当前,全球疫情仍处于高位运行,我国本土聚集性疫情呈现点多、面广、频发的特点,防控形势依然严峻复杂。在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13日举行的关于科学精准做好疫情防控有关情况的发布会上,国家卫健委新闻发言人米锋指出,要毫不动摇坚持“外防输入、内防反弹”总策略和“动态清零”总方针,以快制快,阻断疫情传播,牢牢守住不发生规模性疫情的底线,最大程度减少疫情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
就社会关注的问题,国家疾控局传防司司长、一级巡视员雷正龙,国家卫健委疫情应对处置工作领导小组专家组组长梁万年,中国疾控中心病毒学首席专家董小平等给予了回应。
记者:病毒的致病性持续下降,为何付出相当多的力量来坚持“动态清零”总方针?
梁万年:我国的“动态清零”总方针是基于“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抗疫理念所决定的,其核心是阻断疫情,而不是消灭病毒,要快速发现、快速扑灭,阻断疫情的持续性社区传播,防止疫情形成规模性流行或者规模性疫情反弹。
衡量疫情危害性大小有两个不同视角。首先是国际上通用的公共卫生视角,使用死亡率、超额死亡率等指标来衡量。奥密克戎变异株的病死率确实是在下降,但由于它的传播速度快、传播更隐匿、免疫逃逸现象在逐渐增强,较多的感染人数乘以个体病死率,死亡人数也会相对较多,群体死亡率就会高于流感,且不低于原始株和其他变异株,这一点恰是世界卫生组织、各个国家判断它的危害性的重要指标。其次是超额死亡率,也就是疫情出现后影响的不仅是感染了这种疾病的患者的重症和死亡,还可能导致医疗资源挤兑,因此可能导致一些不必要的在正常状况下的死亡的出现。
我国人口总数大,老年人口占比高,同时还有大量基础病患者,他们是新冠肺炎病毒感染的高危人群,感染以后得重症甚至发生死亡的概率比一般人群高。此外,加上前一段时间防控的效果,我国人群新冠病毒感染率总体较低,获得的自然免疫不强。尽管我们通过免疫接种获取了一定的免疫力,但新变异株对这种免疫力的逃逸在加强,所以如果我们放松防控,势必会造成大量感染,有可能造成大量重症乃至大量死亡。现在国际上,各国科学家非常关注和担忧感染新冠的后遗症问题,有研究表明有一定比例的感染者会出现诸如疲劳、呼吸困难、神经认知障碍等多种后遗症,对这种情况的致病机理、最终持续时间,科学上也不完全了解,还有很大未知,不像对一般流感和已知疾病那样。
记者:如何让防疫政策更加有利于复工复产,尽可能减少对普通民众的影响?
雷正龙:首先要不断提升疫情防控科学精准水平。各地加快精准做好流调工作,疫情防控不能简单化,不能过大范围划定风险区域,不能以“静默”代替管控。对风险区域外的学校、餐饮等单位要加强疫情监测,坚决避免“一关了之”。
要减少疫情防控对群众的影响,既要科学精准管控又要讲究温度,全力保障疫情期间群众的生活物资供应和就医需求。同时,要加强对各地疫情防控工作的指导,既要做到疫情防得住,又要保证行业运转正常发展。
记者:我国内地首次检测出奥密克戎变异株BF.7亚分支,其致病力和传播力是怎样的?
董小平:第一,病毒变异是非常常见的自然规律,这是病毒对外界压力的一种反应,新冠病毒的表现更加充分。新冠病毒虽然只出现两年多,但在有大量自然感染人群和更大量疫苗接种人群存在的情况下,其变异速率明显加快。第二,所谓BF.7亚分支,是BA.5.2.1.7的缩写,本质上是奥密克戎BA.5变异株的进化分支,在全球占比从9月下旬的3.5%左右增加到上一周的11%。第三,BF.7亚分支和其他的奥密克戎进化分支刚出现的时候非常相似,呈现出较强的传播能力,但是BF.7是否能成为下一阶段全球的优势毒株,还要进行观察。第四,BF.7的进化分支在致病力方面没有明显改变,也就是致病力没有明显增强。
记者:大家都期待疫情早日结束,尽快回归正常的生产生活,还需要多久,还需要做哪些充分的准备工作?
梁万年:我们都期盼疫情能够早日结束,能回归到像2019年以前那样正常的生活。现在总体来看,我们的疫情防控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效,看到了胜利的曙光,但还没有达到胜利彼岸。我们是否彻底战胜疫情,需要综合考虑新冠病毒的变异、疾病的感染谱、严重度的变化,以及卫生健康系统的抵抗能力,包括防控能力、救治能力、社会公共卫生的干预措施等方面要达到一个平衡的状态。
我们现在正处在这个窗口期,当前要坚定信心、统一思想,再坚持坚持才会胜利;要加强疫苗接种,特别是对老年人的疫苗接种,防止重症和死亡;加强防控、救治能力的建设和相应准备;发挥科技作用,在更有效的疫苗和药物的研发、生产、供应方面还要加大力度,目前在药物上已经看到了一些曙光。同时,要做好相应物资储备和保障,包括疫情防控物资的储备,也包括保证正常生产生活的物资储备;实行快速、精准的防控,防止“一刀切”和“层层加码”的现象。如此,我们一定能最终战胜疫情。
版权声明: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本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471-31306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