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疫情防控】党建引领筑牢疫情防控“红色防线”

    在当前疫情防控形势严峻复杂处于切断疫情传播途径的紧要时刻,白云区深入贯彻落实省委、市委关于疫情防控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和安排部署,坚持党建引领,坚守政治担当,细化防控措施,加强督导检查,组织区、乡(镇、街道)、村(社区)三级党员干部等第一时间到岗履职,共同筑牢疫情防控的“红色防线”,全力守护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


    强部署促履职


    在接到市应对新冠肺炎疫情防控领导小组工作安排后,第一时间成立以区党政主要领导为双组长的工作领导小组作为抗“疫”战争指挥中心,迅速组织召开应对新冠肺炎疫情联防联控机制会议,结合白云区实际及时制定抗“疫”方案,划定责任片区、设置179个核酸检测点位,全面备战区域全员核酸筛查工作。针对核酸检测点位服务、防疫物资储备、保障群众日常生活等方面,向全区各级党组织、广大党员发出动员令,号召各级党组织和党员把辖区单位组织起来、党员群众动员起来、各类资源调动起来,团结带领人民群众众志成城,齐心抗疫。同时,由区委组织部牵头,成立12个工作督导组,由县级领导带队深入一线督导疫情防控工作,确保各个工作环节紧紧相扣,各项责任层层压实。


    亮身份作表率


    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自开展部分区域全员核酸筛查以来,在核酸检测点、高速收费站值守卡点等岗位上,全区党员干部、医务人员、乡(镇、社区)工作人员、青年志愿者闻令而动、迅速集结。172个临时党支部冲锋在先、勇毅前行,1670余名党员戴党徽、亮身份、当先锋、作表率,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在龚家寨铝兴社区采样点,党员志愿者钟兰同志全程帮助辖区内脚部受伤、搀扶拄拐老年群众完成核酸检测,受到在场群众的“点赞”。家住白云区恒大未来城的居民刘希萍表示,“我们一家三口都在社区当志愿者,昨晚得知启动全员核酸检测,我立马与丈夫号召小区居民参加志愿服务活动,儿子也随即响应。现在,小区共有60余名居民主动请缨,加入社区疫情防控志愿服务工作中”。这样的场景只是广大党员志愿者冲锋在白云区抗疫一线的缩影,真正做到了疫情出现在哪里,党员干部就战斗在哪里,志愿者就活跃在哪里,鲜红的党旗在疫情防控卡点迎风飘扬。


    稳市场保供应


    全区上下严格按照疫情防控的各项部署要求,维稳定、保运行、调资源、筹资金,做好防疫物资和生活物资的调运、储备、供应工作,全力保障市场供应,切实保障米面、粮油、蔬菜、肉蛋等各类生活必需品市场供应充足,货源渠道畅通,市场价格稳定,全力保障好百姓“菜篮子”,守好疫情防控“民生线”。目前防疫形势严峻,餐饮行业纷纷关门停业,云城街道商会会长、香辣园餐厅老板王小红考虑到战斗在防疫一线的工作人员生活用餐可能存在问题,估计无法在饭点吃上一口热饭,自愿为辖区防疫一线工作人员免费送餐500余份,默默地为全区疫情防控工作添一把力,让防疫一线人员暖胃更暖心。(贵阳市白云区人民政府网)

    2022-09-21
  • 我为群众办实事| 称多县人民法院疫情防控与审判执行两不误

    自玉树州疫情发生以来,称多县人民法院严格按照省、州、县委以及上级法院的要求,防疫、办案两手抓。最大限度减少人员流动,防止疫情传播扩散,利用指导网上立案、微信调处纠纷、视频商谈案件、网络查控执行等多种形式积极开展工作,确保审执工作“不打折”。





    疫情防控期间,称多县人民法院综合审判庭承办法官考虑到当事人不能到现场参加庭审,且当事人文化程度低而无法使用线上办案系统等因素,故9月15日称多县人民法院综合审判庭承办法官依托电话释法说理、“人民法院在线服务平台”等线上办案渠道有效办结了两件当事人在异地的民事纠纷案件。不仅为当事人提供极大便利,还有效避免了聚集性疫情的发生。9月13日、14日、16日分别到辖区各乡镇上门办理了12件民事案件,已办结8件、查询并送达4件。称多县人民法院在疫情面前“出实招出硬招”,确保诉讼服务“不打烊不断档”,充分保障了当事人在疫情防控期间的诉讼权利,全面服务保障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


    隔离不隔心,防疫不歇业,疫情防控期间,称多县人民法院将会继续加大线上办案和线下上门办案力度,齐头并进,在努力做好疫情防控工作的同时,切实维护好当事人的诉讼权利,保证正常诉讼秩序,为全面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提供有力司法服务和保障。

    2022-09-21
  • 海南督战结合推动筑牢防疫屏障

    8月以来,面对严峻复杂的疫情防控形势,海南省各级纪检监察机关把疫情防控监督作为当前政治监督的最紧要任务,督促各地区、各单位不折不扣落实落细各项疫情防控工作举措,广大纪检监察干部积极投身疫情防控志愿服务,迅速响应、主动作为,下沉一线、督战结合,为打赢疫情防控攻坚战提供纪律保障。


    统一部署,组建工作专班;印发方案,建立联动监督机制


    立即组建明查暗访组,精准纠治疫情防控中的不担当、不作为等作风问题,对涉“疫”问题线索优先处置、快查快办……8月7日,海南省纪委监委组建疫情防控作风保障工作专班,并召开动员部署会,向全省各级纪检监察干部发出火线“动员令”。


    “坚持令行禁止,严禁有令不行、有禁不止、自行其是、临阵退缩。坚持人民至上,严禁漠视群众合理诉求、侵害群众合法权益。坚持守土有责,严禁推诿扯皮、敷衍塞责、失职失责、失防失守。坚守纪法底线,严禁弄虚作假、借疫敛财、搞特殊耍特权、干扰疫情防控工作……”疫情防控作风保障工作专班成立当天,海南省纪委监委印发了《关于严明疫情防控纪律从严从实做好监督工作的通知》,要求全省各级党组织、纪检监察机关和广大党员干部坚决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中央和省委关于疫情防控工作的部署要求上来,全力打赢疫情防控攻坚战。


    同日,疫情防控作风保障工作专班制定印发《全省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作风保障工作方案》(以下简称《方案》),要求立足“监督的再监督”职责定位,紧盯重点区域、重点部门、重点环节,深入查找和纠治疫情防控工作中的不担当、不作为等作风问题以及违反疫情防控工作纪律和涉疫腐败问题。


    《方案》明确建立联动监督机制,采取“室地”联动、“室组”联动的方式,形成疫情防控监督合力。“具体而言,按照‘突出监督重点、分级分区负责’的原则,由省纪委监委各有关派驻纪检监察组和各市县纪委监委分别对驻在部门和本地区疫情防控工作进行监督。省纪委监委各监督检查室统筹协调所联系市县纪委监委和派驻纪检监察组采取‘室组地’联动方式提高监督检查的质量和效果。”疫情防控作风保障工作专班办公室主任王海坚介绍。


    此外,海南省纪委监委还按照《方案》建立了协同配合机制,加强与各级疫情防控指挥部及各工作专班的工作对接和信息共享。建立监督情况报告机制,工作专班办公室每日汇总梳理问题,印发《每日工作专报》,综合分析监督检查发现的问题并提出整改意见建议,报送省疫情防控工作指挥部并发至各市县纪委监委和各明查暗访组,及时明确疫情防控监督工作方向和重点。同时,紧盯每日工作动态,立足监督职责及时发出工作提示,不断提高监督检查工作质效。


    明查暗访组直插基层,将监督覆盖疫情防控重点领域、关键环节


    9月10日,正值中秋佳节,上午9时,海南省纪委监委第五监督检查室的同志已经开完早会,准备外出开展当天的监督检查工作。截至当日,该室驻三亚明查暗访组跑遍了三亚5个区(含育才生态区)、150个村居,发现问题176个,督促立行立改65个、跟踪整改81个,并采取“室地”联动模式,联合三亚市纪委监委直查快处问题线索16件,立案3件6人。


    哪里问题最突出、哪里有群众反映强烈的烦心事操心事,哪里就有纪检监察干部的身影。


    据了解,海南省纪委监委累计向出现疫情的市县派出13个明查暗访组,坚持上下联动、深度融合,进一步强化对党员干部在疫情防控中履职尽责情况的监督检查。


    与此同时,省纪委监委统筹各级纪检监察机关力量,采取“四不两直”的方式,深入交通卡口、核酸检测点、社区、村镇、市场、车站等,联动开展明查暗访,将监督覆盖疫情防控的重点领域、关键环节。


    “今年的中秋节虽然不能和家人一起团聚,但为了早日战胜疫情,我们的辛苦付出是值得的!”省疫情防控工作指挥部作风保障工作专班儋州市明查暗访组组长、省纪委监委第六监督检查室副主任符健敏说。


    一个多月以来,儋州市明查暗访组冲锋在抗击疫情一线,对光村、峨蔓、白马井、新州、海头、干冲、排浦等全市主要的渔港渔村采取“查、问、访、督”等多种方式开展明查暗访,截至目前,共访谈干部、群众1000余人次,发现问题169个,督促立行立改问题160个,采取“室地联动、上查下处”方式发现问题19个,追责问责35人。目前,儋州已实现社会面清零。


    随着海南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进入收尾阶段,全省各级纪检监察机关加强对各市县各部门统筹疫情防控和复工复产情况的监督检查,以最大限度减少疫情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


    “涉疫市县货物运输车辆司机在符合核酸检测次数的情况下,却仍被要求现场进行抗原检测或绕行到指定防疫检查点,该行为影响了物流通行效率,请你们检查点立行立改。”9月6日上午,在海南省纪委监委第二监督检查室联合驻省交通运输厅纪检监察组“室组”联动物流保通保畅明查暗访专项工作小组监督检查现场,一辆来自陵水县的运送物资车辆在临高县福马大道防疫检查点通行受阻。经了解,该车辆通行手续符合最新物流保通保畅文件要求,司机核酸检测次数也符合要求,明查暗访组发现问题后,现场督促检查点立行立改。


    连日来,海南各级纪检监察机关直插基层,针对交通管控“层层加码”“一刀切”劝返等影响复工复产和农民增收的问题,开展专项监督检查,共发现问题220个,督促完成整改216个。截至目前,各明查暗访组聚焦不担当、不作为等监督重点共发现问题1574个,督促完成整改1222个,其中立行立改998个。


    严格执行疫情防控政策,建立复工复产协同机制,畅通省内外运输通道……9月16日,海南印发《海南省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恢复提振行动方案》,围绕九个方面提出了35项措施,推动疫情防控下的经济恢复与发展。


    从“监督员”到“志愿者”,纪检监察干部组成志愿者队伍奔赴一线,助力抗疫攻坚战


    “我是一名老党员,我有经验,让我来。”


    “我年轻,能吃苦,请组织派我到一线。”


    8月6日,海南省纪委监委在部署开展疫情防控监督保障工作的同时,积极响应省委号召,向机关党员干部发起志愿者报名工作。最终,72名青年干部组成志愿者队伍,分6批奔赴三亚,助力海南抗疫工作。


    源源不断的来电铃声,忙忙碌碌的接线身影,耐心细致的解释回答……8月7日,省纪委监委首批“蓝马甲”志愿者中有8人加入了荔枝沟社区服务团队,负责接听群众热线,在协调解决群众就医、物资采购等基本生活保障问题和完成涉疫人员报备登记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全力筑牢荔枝沟社区疫情防控“防火墙”。


    在省纪委监委机关示范引领下,各市、县纪检监察机关在履行好监督首要职责的同时,也迅速组建了志愿服务队伍,下沉一线投身疫情防控工作,发挥纪检监察干部的先锋模范作用。澄迈县纪委监委志愿者分别来到各个核酸采样点,引导群众遵守防疫要求,入户动员大家积极主动配合参加核酸检测,耐心为群众答疑解惑,协助维护现场秩序。五指山市纪委监委志愿者穿越几十公里山路,在乡镇与市区之间来回运送核酸检测样本,争分夺秒为样本检测转运跑出“加速度”……


    “我们是勇敢的志愿者,奉献着我们的情怀……”赵廉是来自省纪委监委的一名志愿者,在本轮疫情开始后,他一直坚守在三亚疫情一线。亲身经历了抗疫攻坚战后,赵廉谱写了一首献给海南抗疫中无数“逆行者”的歌曲——《为爱而来》。歌曲上线后,省内各大主流媒体纷纷转发,受到关注。


    目前,部分志愿者已根据统一安排分批次返回原单位。回忆起这异常繁忙的一个多月,海南省纪委监委志愿者戴素毓感慨万千:“这一个多月的忙碌是一份珍贵的回忆,疫情防控是对海南的一次考验,也是对每个人的一场历练。回到工作岗位后,我们会继续发扬不畏艰险不畏困难的精神,不忘初心使命,扛起纪检监察干部的责任担当。”


    严肃审慎追责问责,既严明纪律要求、推动责任落实,又严管厚爱结合、激励担当作为


    “9月9日,乐东县纪委监委对刘晓文、周然立案审查调查;对万冲、大安、志仲镇交通管制服务点存在索要槟榔收购商好处费行为的其他一般工作人员依规依纪依法作出处理和处置……”9月13日下午,海南省纪委监委公开通报乐东县万冲、大安、志仲3镇疫情防控交通管制服务点工作人员借“疫”敛财案件,引发关注。


    前不久,海南省各级纪检监察机关强化作风保障,严肃查处了一批疫情防控期间不担当、不作为的违纪违法和失职失责问题。截至目前,全省各级纪检监察机关累计查处不担当、不作为、乱作为等涉疫作风问题123起,立案27件,处理265人,其中给予党纪政务处分9人。


    为推动疫情防控期间涉疫问题线索快速启动处置、快速核查处理,省纪委监委专门建立了直查快办工作机制,对重点案件提级管辖、“提速”办理,并对典型案例及时通报曝光,回应社会关切。此前,省纪委监委公开通报一起违反疫情防控纪律典型问题,三亚市吉阳区热线电话接线员邢增添故意将电话设置为占线状态,从启动核查到对负有直接责任的人员作出处理、对负有领导责任的人员立案调查,仅用了4天时间。


    “对在疫情防控中出现失误错误的党员领导干部开展追责问责,既要严明纪律要求,推动责任落实,又要严管厚爱结合,严格落实‘三个区分开来’要求,对疫情防控工作中符合容错情形的失误和错误,依规依纪依法予以容错纠错,激励担当作为。”海南省纪委监委相关负责人介绍,8月21日,省纪委监委通报一起对疫情防控一线干部容错纠错案例,树立鲜明导向。三亚、乐东等市县纪委监委也先后发出通知,要求在疫情防控工作中做好容错纠错工作,激励党员干部主动担当作为,为凝心聚力打好疫情防控攻坚战提供作风保障。

    2022-09-21
  • 隔离治疗与防疫制度:近代中国的视角

    在瘟疫与人类相伴的历史中,隔离治疗由来已久。中国古代“养内避外”的防疫观念即蕴含了通过隔离来阻断外界感染的思想。欧洲14世纪“黑死病”爆发,此后以鼠疫为代表的烈性传染病的威胁始终存在,针对流行病的防护被认为非常重要,隔离制度即为其中一项。防疫隔离制度的目标在于让传染病患者和疾病易感人群受到照料,从而在疫病流行期间防控病菌传播,重构社会和空间秩序。近代中国将隔离治疗作为防疫制度之一种,始于清末东北鼠疫。在防疫制度的法制化进程中,隔离治疗构成了传染病法规的重要原则,其强制性特征通过防疫警察、专业医生等执行者得以实现。隔离机构也逐渐摆脱临时应急场所的定位,进而成为公共卫生的空间和物质象征之一。


    一、清末东北鼠疫:隔离制度的近代开端


    1910年10月,东北爆发鼠疫,且波及关内许多地区,至1911年4月疫情渐熄。清末东北鼠疫造成六万余人死亡,死亡率极高,人们闻鼠疫而色变,交通中断更直接导致市井萧条,商业不振。面对这场灾难,清政府及各地方当局采取各种防疫应对措施,包括组建各级防疫组织,颁布各种防疫法规,推行火葬,制定严格的疫情报告制度和查验隔离制度等。同时,为了加强与世界各国的防疫合作,召开了著名的万国鼠疫研究会。以伍连德为代表的中外鼠疫专家们确定了此次鼠疫是通过飞沫传播的肺鼠疫型鼠疫,然而当时中西医界对于鼠疫治疗皆无有效技术手段,只能依靠隔离病人和阻断交通等强制措施来控制疫情传播。


    当时东北涉疫各地均设立隔离医院或疑似病院,如哈尔滨、安东(今丹东)、海拉尔、齐齐哈尔等处均设有隔离机构。以《奉天防疫事务所章程》为例,第一条即规定:“本所之宗旨专为患疫之家族避疫而设,其隔离期限必须七天,方可放归。”隔离所内分男女两房,隔离医官每天诊断两次,判断隔离者的健康状态,无论何种病患皆送入“休养室”,发热者的样本直接送入微生物试验部检验,如果确诊为鼠疫则直接送入“避病院”,并对其住处严行消毒(《盛京时报》1911年2月16日)。由于疫情多沿铁路或水路传播,各口岸亦设立“隔离所”,派人严查。如安东为预防疫情,预先在太平沟、安子山等口岸设立隔离所,“无论汽船、帆船抵口所装客人一律送入隔离所诊视,如有病者即送医院调治,以期痊愈,无病者留验七日,再行放行到埠”(《盛京时报》1911年3月7日)。


    左右两图分别为清末东北鼠疫时期哈尔滨傅家甸第一时疫医院和第二疑似病院


    1911年4月3日至28日,万国鼠疫研究会在奉天召开。会议明确了此次东北鼠疫的病源地和病源物、传播途径、病状诊断,认定了国际通行防疫方法的有效性和权威性,最终通过了决议条款45项,其中提出的种种举措确定了此后防疫制度的基本原则,即隔离病人与阻断交通(《东三省疫事报告书》,奉天全省防疫总局1911年)。如第十一项甲“患疫者、疑似病者及病者周围之人,皆使之隔离,其不从者,则强迫之。又患疫者、疑似病者及病者周围之人,皆使之带合法之呼吸囊,以免传染”。对于隔离机构的类别亦有详细规定,如第十三项规定预先建造接收确诊病人的疫病院,第十四项关于接收疑似病人的疑似病院,第十五项为接触疫病者的留验所。疫病院、疑似病院和留验所三种隔离机构,针对不同防疫对象而设,体现出当时隔离治疗的细分化与科学化趋势,只是在当时的防疫过程中,这些隔离机构大都临时征用房屋而建。


    隔离治疗被确定为疫病发生时的基本原则之一,但有论者意识到强制隔离治疗在现实中可能遇到的困境。如谭其濂肯定了万国鼠疫研究会决议条款中隔离概念的重要性,但同时也建议稍作改变。西医已经证明肺鼠疫的传播媒介乃病人痰中之飞沫,却无法施治,染病者无异于被宣告死刑。此时若对病人隔离治疗,令其举目无亲,每日面对身着防护衣、面戴口鼻罩的防疫人员,病人很可能因悲伤情绪而致病情轻者变重,病情重者变危。因此,谭其濂建议隔离医院“不妨准病者亲属入院探视,如其为幼孩,须人保抱,亦不妨准其所亲一人留院侍疾,惟须严订院章,使其不至害及他人”;他甚至还建议病人可自行延聘合格的医生入院协助治疗。其目的在于消除病人及其家属的顾虑,使其主动上报病情并接受隔离(谭其濂:《癙疫》,商务印书馆1918年)。


    1918年1月初,山西爆发鼠疫,蔓延七十余日,至3月中旬乃扑灭。时山西督军兼省长阎锡山迅速在太原成立山西防疫总局。与谭其濂类似,阎锡山参考了《东三省防疫纪事》及《万国鼠疫研究会条款》,虽然接受了隔离病人和断绝交通的原则,但是对于隔离所的设置仍有疑虑:“若设所隔离,不特人民之疑惑滋多,致生谣喙。且父病不令子侍,夫病不令妻侍,大反乎家族主义。揆诸风俗习惯,甚难实行,强而行之,终恐激成事变,致生反动,愈难着手矣。”(周成:《地方自治讲义》第一册,泰东图书局1925年)强制隔离治疗有悖于家族主义和风俗习惯,很难为民众所接纳。解决之道在于允许家人进入隔离病室陪护,只要侍病者戴上口罩即可。进而论之,无疫区只需断绝交通并执行七天隔离,以度过潜伏期;有疫区只需佩戴口罩,以切断病菌进入口鼻的路径。不论是医生谭其濂还是督军阎锡山,都采取了一种折中式的隔离思想,吸收了戴口罩阻隔飞沫传播的新医学防疫思想,同时,试图将生疏的隔离环境转化为家庭式的隔离情境,强调亲友照护与陪伴。在他们看来,这种折中主义更能鼓励民众主动报告疫情,从而实现“防”疫之目标。


    二、防疫法制化:隔离法规与防疫警察


    以清末东北鼠疫和1918年山西鼠疫为代表的传染病防治的地方经验,显示出疫病“预防”的重要性。防疫制度作为国家卫生治理的重要手段,自民国初年开启了法制化的进程。1916年3月,北洋政府内务部颁布《传染病预防条例》,这是民国时期第一部全国性的传染病法规。其规定了八种法定传染病,即虎列剌(霍乱)、赤痢(痢疾)、肠窒扶斯(伤寒)、天然痘(天花)、发疹窒扶斯(斑疹伤寒)、猩红热、实扶的里(白喉)、百斯脱(鼠疫),以及总体的防疫原则与措施。1928年9月国民政府卫生部颁布的《传染病预防条例》与1916年的条例几乎如出一辙,只是在1930年9月修订时增加了流行性脑脊髓膜炎(脑膜炎)为第九种法定传染病。“隔离”构成了中国近代几部传染病法规的关键词之一,涉及隔离对象、隔离场所以及疫情报告制度等内容。


    《传染病预防条例》,1930年


    在隔离对象和场所方面,1928年的条例第三条规定:“人口稠密各地方应设立传染病院或隔离病舍”,传染病院为常设机构,隔离病舍为临时机构;第十条“凡经该管官署认为传染病预防上之必要,得使患传染病者入传染病院或隔离病舍”,第四条“当传染病流行或有流行之处时,地方行政长官得置检疫委员使任各种检疫预防事宜;于舟车执行检疫时凡乘客及其执役人等有患传染病之疑者,得定相当之时日扣留之;于舟车执行检疫时发见传染病人得使就附近各地方设立之传染病院或隔离病舍治疗”,这两条分别指向确诊病人和疑似病人。


    在疫情报告制度方面,对于确诊病人或死者,医生须在12小时内上报辖区官署;对于疑似病人或病人接触者应延聘医生诊断,医生负责指示清洁及消毒法,并于24小时内上报。医生诊断病人或检查尸体后,不上报官署或报告不实者,处以5至50元罚款;其他病患不上报、报告不实或妨害他人报告者,处以2至20元罚款。


    在这里,法律条文关于隔离病人及其家属以及阻断交通的规定具有相当程度的强制性,时人在解释传染病条例时指出:“虽制限个人之自由,妨害公众之利益,亦所不惜。”(周成:《卫生行政讲义》,泰东图书局1925年)由于个人并不具备使传染病人与社会隔绝的权力,因此,当有传染病发生时,不得不依赖国家的公权力,必要时执行强制隔离,以预防并制止传染病的流行。防疫警察因此被赋予合理性与合法性。


    所谓“防疫警察”是卫生警察之一种,“乃为保护公众身命安全,而预防扑灭有传染性之疾病的警察作用也”。其职责在于执行《传染病预防条例》等卫生法规中要求地方官署施行的各项防疫举措,比如在急性传染病方面,令患传染病者入传染病院或隔离病舍接受治疗;对传染病死者尸体施行消毒,经医生检查及官员认可后于24小时内殓葬;对传染病患者同居之人或其他疑似受感染者,施行清洁并消毒,并可强制其入隔离病舍;对传染病患者之家属或近邻,可隔断交通等(张恩书:《警察实务纲要》,中华书局1937年)。


    卫生行政是现代国家权力的实践方式之一,具体表现为卫生与警察两个部门的分合轨迹。防疫警察的设置在某种程度上即是“卫生”由保卫个人生命的传统意涵向国家卫生现代性转变的表征。传染病法规付诸实践的强制性通过防疫警察的职能得以实现,专业医生则依据医学细菌学的实验结果确定了特定传染病的隔离时间,从而进一步促成了防疫隔离的制度化和标准化。每种传染病的具体隔离时间并未写入《传染病预防条例》中,如1930年的条例只是在施行细则中规定了感染者同居之人或其他疑似病人按照条例规定进入隔离病舍消毒并隔离数日(最短为白喉3日,最长为伤寒15日),感染者及其接触者的实际隔离时间大都由卫生部门或隔离医院自行规定。1934年3月,上海工部局公布了各种传染病症的最少隔离时长,提醒学生家长、工人雇主予以注意:


    表格中诸如天花、猩红热、白喉、脑膜炎等传染性极强、死亡率较高的传染病,原则上要求病人入院隔离,其他传染病则可采取居家隔离的方式隔离数周,接触者亦须居家隔离,只是时间较短。此外,对于某种传染病的隔离时间并无定论。以猩红热为例,进入隔离医院后一般须住满五周,而学生、医护、机关或公司职员等日常与大众接触者,则须住满六周。时人另有隔离四周或八周的说法,不过隔离期限并非唯一考量,应以耳鼻喉部位的炎症是否消退、皮疹是否脱尽为标准(天津《益世报》1934年3月13日)。最少隔离时长的规定亦呈现出隔离治疗某种程度上的强制性特征,并促成防疫法制化的进一步完善。


    三、隔离之所:设想与困顿


    中国古代已有各种疫病隔离机构,如南北朝时期的六疾馆、唐代的疠人坊或疠所、宋代的病坊和安济坊等。欧洲近代以后逐渐出现一些永久性的防疫医院,通常建在乡村里或岛屿上。城市近代化带来人口增长与聚居,医学细菌学进一步证实了传染病的发生机制,这些都使得隔离医院成为市政建设和公共卫生的重要组成部分。1928年10月国民政府编印的《全国防疫计画书》中,规定各市县至少建立一所传染病医院,医院至少可容纳二百人,内部应包括消毒室、门诊室、隔离病室、诊断实验室、医护住宅等设施。建筑可暂用旧式公有房屋加以改造。


    以上海而论,上海近代早期的西医院大都设有隔离病房。较早的专门隔离医院有1904年成立的工部局隔离医院、1910年的中国公立医院(即红十字会时疫医院)、1914年的工部局华人隔离医院等。1930年的《工部局卫生示谕》描述了隔离病人的基本流程:凡感染疾疫危险病症者,皆可租借工部局的病人运送车(汽车),送至工部局华人隔离医院,接受免费治疗。病人运送车免费运送隔离病人,每次运送病人后皆消毒。传染病患者住处亦可请求卫生处免费消毒。


    上海工部局病人运送车,1923年


    华人隔离医院分为“通房间”和“包房间”两种:通房间每间病床八至十张不等,除血清注射外,其余医药费全部免除;包房间每间病床两张,准许带仆役一人,收费较高。病人入院后先行消毒,特别是病人衣物的消毒,而后根据病情给予治疗。隔离病室按传染病主要分为四类,即猩红热、白喉、天花和脑膜炎前述这四种要求强制入院隔离治疗的传染病。院中有主任医师一人、看护十四名、女看护长三人(皆为西人)。每天下午二时至五时,为家属探望病人时间。家属站在病房外的走廊上,不准进病房,只许隔着窗子说话(《同济医学季刊》第3卷第1期,1933年)。


    1929年春,上海脑膜炎流行。上海特别市卫生局发布通告,要求市民自动隔离,外出时可戴纱布口罩,不要聚集,停止集会(《民国日报》1929年4月13日)。工部局则规定,脑膜炎患者应即刻入院接受隔离治疗。然而,一位读者在5月19日的《民国日报》上撰文抨击工部局隔离医院竟然不收治脑膜炎病人,理由是病人是法租界居民。这名读者认为医院当局对于时疫等急症不应设有管辖区的限制,而应以救人生命为前提。事实上,由于当时脑膜炎疫情严重,工部局隔离医院已人满为患,因此只能接收公共租界的病人,来自法租界及华界的病人则一律拒绝。法租界病人原则上应送入广慈医院,闸北、南市病人则分别送入中国公立医院和上海医院(《时事新报》1929年4月8日)。当然,大部分脑膜炎患者会选择或者说只能居家疗治(《时事新报》1929年4月8日)。脑膜炎患者被医院拒收,虽然存在管辖区的问题,但背后乃是防疫隔离医疗资源不足所致。


    左:广慈医院隔离病楼,1930年;右:中国红十字会时疫医院,1914年


    时沪上西医庞京周指出:“上海市内尤感觉缺乏而急于要提倡的,乃是传染病医院。”当时可接收传染病人的医院主要就是上述几家隔离医院,大部分感染者或疑似患者皆居家治疗,其中一些人会延聘医生到家中。按照传染病法规的要求,医师有上报传染病的责任,但是实际却难以执行。庞京周认为,病家对于送医院去隔离都有毛骨悚然之感,医生对于病家有三种态度:热心的医生不管病家是否愿意,上报工部局把病人硬接去;略为消极的医生则顺从病人的要求,隐瞒不报,做着出诊的生意,冒险在病人家中施以治疗;最消极的医生则对病人完全放弃,“更不去管他们传染不传染”。而最为重要的是,即使所有病例全部按照要求送入隔离病院,上述几家隔离医院也无法全部收治(庞京周:《上海近十年来医药鸟瞰》,中国科学公司1933年)。


    鉴于此,按照医学科学的方法居家隔离就变得十分紧要。当时有关家庭卫生的书籍中有大量内容教授如何在家庭条件下设置防疫隔离环境。诸如猩红热等传染病一经发现,必须立即将病人隔离,“隔离之最妥方法,莫如住于医院,偶或不得住医院时,家中亦可勉行之”,“隔离之主要点,即病人住室须单独分开,与其他房屋无甚联络……问询者与送物者,均不得入内,只能在门口讲话或传递物件,以不接触屋内一人一物为要”(《国民卫生须知》,中国卫生社1935年)。居家隔离的重点在于开辟专供病人或护病者使用的独立空间,且须避免接触传染的发生:“病人所居的病室,除护病者外,无论何人,不准入内,谓之隔离室。室内用品,除可以煮沸、烧毁或洗擦者外,其他不相干的装饰品,一概移去。……室内空气,必须流通。最好接连病室处有浴室一间,及护病者的居室一间。此三室与他室不相交通,而专供病人与护病者的应用,实为最妥善的布置。”(葛成慧:《家庭医事》,正中书局1937年)


    隔离治疗作为防疫最为有效的手段之一,在近代防疫制度形成之初即被作为重要的经验与原则写入传染病法规之中,隔离场所的建设逐渐成为公共卫生与防疫制度的重要目标与实施途径。隔离治疗所蕴含的强制性特征通过防疫警察和专业医生来实现,但是隔离医疗资源不足确为现实中遭遇的困顿。即便是在上海这类医疗资源相对丰富的城市,在大规模疫情来临之际,隔离医院仍不敷应用。加上民众惧怕去隔离医院的心态,以及医生出于利益考量的瞒报,当时能够接受隔离治疗的病患比例相当之低。此外,由于基本卫生常识的缺乏,病人及其家属的居家隔离之做法,与阻断病菌传播之目标常常背道而驰(《时事新报》1936年2月7日)。


    防疫实为一项社会系统工程,涉及病患及其接触者、医护人员、卫生当局等各个方面,如何在多方互动关系中实现强制原则与折中主义、入院隔离与居家隔离的平衡,如何实现防疫医疗资源的充足准备与合理利用,如何在保障防疫事业有效进行的同时合理降低防疫隔离所带来的个人身体被剥夺感,这些始终是近代的防疫隔离制度制定者与实施者考虑的关键问题。

    2022-09-21
  • 胡忠雄:逐步有序恢复正常生产生活秩序 坚决守住来之不易的疫情防控成果

    贵阳网·甲秀新闻讯9月19日晚,省委常委、市委书记胡忠雄主持召开贵阳贵安疫情防控调度会,对下一阶段疫情防控重点工作进行再动员、再安排、再部署。他强调,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疫情防控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认真落实国家第九版防控方案和新冠肺炎疫情防控贵州工作组部署要求,逐步有序恢复正常生产生活秩序,坚决守住来之不易的疫情防控成果。


    市委副书记、市长马宁宇讲话。市政协主席石邦林,市委副书记陶平生,市委常委,市人大常委会、市政府、市政协和贵安新区有关领导同志参加。





    在认真听取贵阳市分级分类有序流动疫情防控工作方案介绍和有关区(市、县)落实情况汇报后,胡忠雄指出,经过全市人民齐心抗疫、持续攻坚,当前疫情防控取得阶段性成效,但仍容不得丝毫松懈,必须保持高度警觉。要坚决克服麻痹思想、厌战情绪、侥幸心理、松劲心态,稳扎稳打、步步为营,一刻不松加强分级分类管控,持续提升疫情防控工作科学性、精准度,真正把疫情防控工作做得更好、更细、更实。


    胡忠雄强调,要认真落实工作方案,全覆盖开展有关工作方案和政策措施解读工作,持续加强教育培训,真正把防控政策调整的具体要求、具体部署落实到基层一线,确保各项疫情防控措施在执行中不偏向、不变通、不走样。要认真履行工作职责,层层压实各区(市、县)、乡(镇、街道)、村(社区)责任,切实筑牢基层基础,真正做到政令畅通、落实到位。要认真组织核酸检测,常态化开展核酸检测工作,打通“采、送、检、报”各环节堵点,持续加强核酸检测能力,确保检测工作始终有力有序有效推进。要认真开展流调追阳,按照8小时工作机制要求,组织精兵强将,紧盯关键流程和时间节点,提高“追阳”效率,第一时间锁定和管住所有风险人员,快速阻断传播链条。要认真组织隔离管控,进一步强化集中隔离场所闭环管理,严格执行居家隔离各项措施,用心用力用情做好隔离点服务保障,让隔离管控工作更有力度更有温度。要认真加强群防群控,积极组织群众、团结动员群众,充分发挥群众的主体性作用,充分用好群众的智慧和力量,凝聚起疫情防控的强大合力。要认真开展物资保供,加大生活和医疗物资筹集、调度、接驳力度,强化对“足不出户”和“足不出区”区域的物资配送,让群众能够安心安稳安定。要认真回应群众关切,强化宣传引导,坚持线上线下互动,及时准确发布疫情信息,认真收集网络社情民意,最大程度争取群众对疫情防控工作的理解支持。要认真组织督查督办,直击疫情防控工作的痛点、难点,盯住不落实的人,督查不落实的事,找出不落实的原因,追究不落实的责任。


    马宁宇指出,要坚持解封不解防、防疫不放松,不折不扣落实分级分类有序流动管控措施,持续巩固来之不易的防控成果。要强化问题导向,聚焦便民核酸采样点设置、核酸检测能力建设、流调“追阳”速度提升、“场所码”推广、重点区域物资保障配送等关键环节,全面排查风险隐患,补齐短板漏洞,推动各环节紧密衔接、高效协同,坚决筑牢疫情严密防线。要严格规范隔离场所安全风险管理,完善隔离场所消防设施设备,配齐防院感专家,加强常态化检查监测,坚决防止交叉感染,确保隔离场所安全有序运行。要严格执行高中低风险区防控措施,持续抓好重点行业、重点场所和重点人群的常态化核酸检测等工作,压紧压实各方责任,奋力夺取疫情防控全面胜利。


    当日上午,胡忠雄还来到贵阳市疫情防控现场处置省市联动指挥部,仔细听取有关工作汇报。他要求有关工作组负责人,要分区合理调配物资保供力量,着力提升隔离场所数量、质量和安全性,及时跟进与现有疫情防控措施相匹配的交通组织方案,切实统筹好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


    贵安新区,贵阳市各区(市、县、开发区),贵阳贵安有关部门负责人参加。

    2022-09-20
  • 辽宁强化“三站一场一区”等重点场所疫情防控

    随着国庆节假期临近,人员流动性增加,新冠肺炎疫情通过交通运输输入和扩散的风险不断加大。近日,记者从省交通运输厅获悉,我省坚持问题导向,注重细节把控,围绕运输开始前、运输过程中和到达目的地3个阶段,坚持“人、物、环境”同防,筑牢入辽交通卡口防线。


    近期,我省先后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交通运输行业疫情防控工作的紧急通知》《关于防止新冠肺炎疫情通过交通运输传播的通知》等一系列文件,强化“三站一场一区”和行业重点人群管理,实施客运分区分级科学精准管控。全省72个二级以上客运站、5个省际水路客运站全部落实测温、验码、查验48小时核酸阴性证明要求,43个有省际客运线路的客运站对域外来返辽旅客实现“落地即检”。港口方面,督促企业落实落细港口通道、登船作业、进口冷链食品装卸、一线人员个人防护等港口关键环节疫情防控措施,高风险岗位人员严格实施每日1次核酸检测。


    防得住的同时,还要确保走得畅。我省严格落实“一断三不断”要求,坚持“应设即设、应撤尽撤”原则,严格实施交通防疫检查点动态调整、高速公路收费站口车辆拥堵预警疏解和服务区滞留车辆动态清零等管控机制,累计清理滞留车辆1706台次、危险化学品车辆43台次,保障重点企业、重大设施、重大项目正常运行。相关部门充分利用“一证一平台”,累计办理重点物资通行证25万余个,切实保障重点物资运输车辆通行顺畅,保障产业链供应链稳定。目前,全省高速公路货车通行量、铁路货物发送量、港口货物吞吐量,分别达到去年同期的78%、99%、108%。


    接下来,全省交通战线将在高速路口、火车站、公路水运客运站、机场等场所对域外来返辽人员严格落实“落地即检”。并强化行业重点人员防控,切实落实核酸检测和自身防护要求,确保从业人员不染疫。认真落实测温、验码、查验核酸阴性证明等要求,加强重点场所消杀,对重点部位加密消杀频次。(记者孙大卫)

    2022-09-20
  • 进一步提高 疫情防控消毒水平

    9月19日上午,扬州市举行新冠肺炎疫情重点场所消毒人员专业能力培训会,进一步提高重点场所从业人员的疫情防控意识和消毒水平,确保疫情防控各项工作落实落细,为筑牢疫情防控安全防线、维护人民群众健康安全提供有力保障。市政协副主席丁一参加活动。


    培训会采用“理论培训+现场实操”的形式,围绕大型商超、农贸市场、隔离场所三个重点场所的消毒进行规范讲解。专家详细讲解了常见消毒方法、个人防护、穿脱防护服注意事项等问题。来自农贸市场的两名消毒人员进行实操,专家“面对面”点评,对实操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时调整指导。


    本次培训会及时宣贯了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最新要求,内容紧贴实际,对提高疫情防控消毒处置的规范性和精准性具有重要意义。

    2022-09-20
  • 昌江加强疫情防控、社会经济发展双统筹,山海互通旅游公路全线贯通

    “王下的山,山高高;王下的路,路遥遥……”这首昌江黎族自治县王下乡群众口中哼唱的黎歌,简单的歌词中透露着王下乡的偏远。


    9月4日凌晨4时许,昌江山海互通旅游公路霸王岭至王下乡路段沥青摊铺完成,实现功能性通车,这标志着全长超80余公里的山海互通旅游公路实现全线贯通,人们去往“中国第一黎乡”王下乡更加便捷。


    山海互通旅游公路的贯通,是昌江坚持一手打伞、一手干活,努力实现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双统筹、双胜利的缩影,也为昌江打造海南西部一流旅游目的地,实现“春赏木棉红、夏品芒果香、秋游棋子湾、冬登霸王岭”全域全季全时旅游提供重要交通保障。


    ▶全面统筹打通一条路网


    昌江山海互通旅游公路升级改造工程起点棋子湾,终点王下乡,涉及路段包括棋子湾专道29.5公里、叉霸公路27公里、霸王岭至王下乡25.7公里,建设内容为路面改造、防护工程、排水工程、桥涵工程、交通安全设施升级改造、黄土裸露修复等,其中难度最大的路段为霸王岭至王下乡路段。


    该路段不仅是霸王岭景区内部的主要道路,更是王下乡群众进出霸王岭的唯一通道。


    昌江交通运输局制定了升级改造方案。2021年10月,该路段正式动工建设,但在建设过程中遇到重重困难,设计方案经过多次调整。


    昌江交通运输局局长卢维介绍:“由于该路段经过霸王岭国家森林公园,如果全封闭施工,王下乡群众正常进出只能绕道走核心保护区内的一条便道,这不符合生态保护要求。为最大程度保护生态环境,原先设计的观景台、步道等观赏性建设内容也取消了。”


    因此,在旅游公路的设计上,该局始终秉持着尊重自然、保护生态的理念,采用大树绕行、小树移栽的方法,最大程度保护自然环境。同时对霸王岭至王下乡沿线浆砌片石边沟统一拆除改造为盖板边沟,加宽路肩,既能行车又能排水。并依据现场实际情况新建78处错车道,最后对现有老路进行沥青路面加铺,改造完成后的路面约5.7米。


    “最初采取‘封闭干三天,开通一天’的策略施工,后期,为了加快进度,改用碾压混凝土工艺,优化施工流程。”昌江交通运输局副局长符日勇介绍。


    “山海互通旅游公路贯通,有助于达到串联一路风景、带动一片产业、造福一方群众的目标。工程的最后阶段遇上疫情,我们坚持‘一手打伞、一手干活’,在做好常态化疫情防控的前提下,昼夜施工,确保尽早实现功能性通车。”卢维表示,在不占用公益林的前提下,霸王岭至王下乡路段建设有3处停车道,兼顾观景台效果,游客在停车歇脚时可远眺俄贤岭、近观流水瀑布,下一步将完善旅游公路的功能,计划在十月田镇椰子村、叉河老洪桥处建设旅行驿站,丰富游客的体验。





    王下乡形象大门。昌江融媒体中心供图


    ▶连点成线串联一路风景


    山海互通旅游公路,山即为霸王岭,海则为棋子湾。近年来,昌江大力培育体育旅游、生态旅游、文化旅游、乡村旅游等业态,一条旅游公路将昌江散落四处的旅游资源相串联,成为琼岛西部靓丽的风景线。


    9月11日,时逢中秋假期,傍晚的棋子湾大角沙滩,水清沙白,海风轻柔,不少游客就地搭起帐篷,静享海边月色。


    “棋子湾这片海干净、宽阔、平静,浅蓝色与天相接,似乎看不到分界线。”来自河南的游客王女士趁着中秋和家人自驾从昌江县城来到这里。


    旅游公路沿线的叉河镇排岸民宿正积极完善基础设施,提高接待能力。作为木棉花观景点之一的排岸村,每年都以火车木棉、稻田木棉景观,吸引全国各地游客前来。


    “今年的客房进行了升级改造,在提高舒适度的同时,致力打造成富有黎族风情的‘金宿’。”排岸民宿负责人郑兴海对山海互通旅游公路贯通后旅游业的发展充满期待,希望昌江在公路贯通的利好条件下,深化旅游品牌建设,推动非遗文化产业与旅游业融合发展。


    “目前,排岸民宿正在全面升级为带产业的民宿风情街,将尽快建成游客中心、大型停车场;观光小火车、水上儿童乐园、亲子趣味互动区、采摘园、垂钓等项目也将在年底完工。”郑兴海说,将充分利用“春赏木棉红”这一旅游金字招牌,把排岸打造成农文旅一体化旅游度假村。


    昌江靠山面海,工业文化遗产和黎族文化特色鲜明,随着山海互通旅游公路的全线贯通,昌江将极大缓解县域内的道路交通压力,实现“交通+旅游”融合发展,为该县绿色可持续高质量发展提供强有力交通保障。


    ▶复工复产造福一方群众


    橡胶产业是王下乡群众的稳定收入来源。9月14日晚,王下乡大炎村村民韩坚丁来到橡胶林割胶,为此他已经等待了4个多月。


    “现在路修好了,橡胶有人收了,一天能有500多元收入。”王下乡大炎村村民韩坚丁说,他家里种了1500株左右的橡胶,家里种的益智、槟榔也都有了销路。


    昌江山海互通旅游公路还兼具着生产路的重要功能,它承载着一路风景,也关系着王下乡群众的民生福祉。


    在昌江电商公共服务中心负责人李志鹏看来,当前昌江正在积极创建国家级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目前已建成52个镇级和村级站点,各乡镇全覆盖。“过去道路交通不畅,农产品运输受阻,王下乡的电商站点没有盘活。”李志鹏说,今后王下乡的山兰酒、野生蜂蜜、黄碳寄生茶等农特产品可以通过公路运出山,打通电商运输的“最后一公里”。


    近年来,昌江依托王下乡国家“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打造“中国第一黎乡”王下乡·黎花里旅游品牌,形成乡村振兴示范样本。


    “通车前,进出王下乡的时间不定,遇到封路,从王下乡到县城两三个小时车程是正常的,现在一小时左右就到了。”王下乡洪水村时光里民宿有关负责人说。


    “迎接国庆黄金周到来,目前正趁着公路通畅的便利,加大对民宿和旅游基础设施的建设。国庆期间还将增加两个房车营地。此外,两个美丽乡村项目也在顺利施工中,争取在年底前完工。”王下乡党委书记杨荣辉说。


    昌江旅文局局长洪少明表示,山海互通旅游公路的贯通,将助推昌江旅游业的发展。下一步将邀请考古专家、文化研究专家,发掘王下乡古人类文化、黎族文化,邀请旅游规划专家对王下乡旅游资源整体设计,按4A以上标准设计打造王下乡大旅游景区。

    2022-09-20
  • 上海:国庆假期倡导本地过节,尽量减少跨省市出行

    人民网上海9月18日电(董志雯)9月18日下午,上海市政府新闻办公室组织召开上海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第238场新闻发布会。上海市卫生健康委一级巡视员吴乾渝、青浦区副区长张彦、上海市大数据中心副主任刘迎风介绍有关情况,并回答记者提问。


    吴乾渝介绍,近期国内多地出现本土疫情,后续还将迎来“国庆”长假,人员流动频繁,上海“外防输入、内防反弹”压力持续增大。针对来沪返沪人员,尤其是国庆长假来沪返沪人员,有如下建议:


    一是倡导国庆假期在本地过节,尽量减少跨省市出行。


    二是乘坐飞机、火车、长途客运汽车等交通工具时,严格遵守国家有关防疫要求,需持有48小时内核酸检测阴性证明。旅途中,要做好个人防护、手部消毒等。


    三是对国内涉疫区域的来沪返沪人员,应在抵沪后尽快且不得超过12小时向所在居村委和单位(或所住宾馆)报告。上海市对国内涉疫区域的来沪返沪人员落实相应的健康管理。如对7日内有疫情高风险区旅居史的来沪返沪人员,抵沪后实施7天集中隔离医学观察;对7日内有疫情中风险区旅居史的来沪返沪人员,抵沪后实施7天居家隔离医学观察(如不具备居家隔离医学观察条件,采取集中隔离医学观察);对7日内有低风险区旅居史的来沪返沪人员,抵沪后3天内完成2次核酸检测,做好健康监测。


    四是在沪期间,继续做好自我健康监测,后续如出现发热、干咳等可疑症状,及时就近前往具有发热门诊的医疗机构就诊,并主动告知近期旅行史。


    在此,也建议广大市民朋友,非必要不离沪、非必要不出境,可以在上海市内郊区乡村游、城市休闲游。对于国庆假期离沪的市民朋友,除牢记上述防疫要求外,建议预先合理规划出行路线,不前往疫情中高风险区等国内涉疫区域。在外游玩时,注意不扎堆、不拥挤,在人群聚集场所应佩戴口罩。出行期间做好个人行程记录。外出就餐时,应注意错峰用餐,建议使用公筷公勺。

    2022-09-19
  • 农发行西藏分行统筹抓好疫情防控和金融服务

    为支持西藏疫情防控工作,贡献农业政策性金融力量,日前,农发行西藏分行向拉萨市慈善总会捐款50万元,向日喀则市慈善总会捐款30万元。


    据悉,疫情发生后,农发行西藏分行党委坚决贯彻落实自治区党委、政府部署安排,严格落实属地防疫工作要求,把疫情防控和金融服务保障作为当前工作的重中之重,及时出台加强疫情防控、做好员工防护的一系列方案,组建驻行值守团队,全力保障区分行机关和林芝分行运行通畅,引导客户通过网上渠道办理支款、转款业务,确保金融服务“不打烊”。


    驻行工作人员克服困难,开启“5+2”“白加黑”工作模式,迅速启动支持防疫保供贷款绿色通道,架起线上办贷“高速公路”。其中,该行向拉萨市生活必需品应急保供重点企业审批投放贷款6000万元,及时解决物资采购资金短缺问题,有力保障了疫情期间群众农副产品供应。


    据了解,下一步,农发行西藏分行将继续秉持农业政策性金融使命担当,始终与西藏人民心手相连、守望相助,坚持疫情防控不放松、金融服务不停歇,全力支持西藏疫情防控取得全面胜利。

    2022-09-19
  • 在疫情防控主战场高度体现党组织政治功能和组织力

    今年3月份以来,合肥市经历了疫情防控的严峻考验。市直机关工委先后组织上万名党员到一线增援,为全市打赢疫情防控攻坚战作出了重要贡献,涌现出了一大批先进党组织和优秀共产党员。





    支部设在一线


    强化组织引领,党员到一线下沉。3月上旬,疫情防控形势骤然紧张,市直机关工委紧急动员,从3月16日起,组织3500名党员第一时间奔赴一线;在常态化疫情防控形势下,6月18日,新抽调500名党员增援城区重要道口卡点;进入盛夏以来,又组织2100余名党员加入;各单位轮流上阵,在各高速道口开展“我与‘疫’线同志肩并肩”主题党日。夯实组织基础,支部在一线组建。通过单独组建、联合组建和挂靠组建等形式,市直各单位迅速在一线组建临时党组织,并成立了124个党员先锋队、突击队、党员攻坚小组,设立了243个党员责任区和289个党员先锋岗。发挥组织优势,作用在一线发挥。市直机关工委、各单位党组织、一线临时党支部和社区党组织做到组织共建、消息互通、工作互动、难题共解,强化思想引领,充分调动下沉一线的市直机关党员积极性。


    党建抓在一线


    党组织和党员“线联线”。市直机关工委优化党建云平台,坚持线上调度不松懈;市直各单位党组织利用“学习强国”APP和微信视频会议系统,在“云上”过好组织生活。党员和党员“肩并肩”。下沉一线的党员干部和所在区、街道、社区的广大党员每天肩并肩战斗,没有下沉的党员干部通过到一线过组织生活、看望慰问以及轮流值守等形式,让一线党员始终感受到组织的信任、重托和关怀,共同守好疫情防控“第一道防线”。党员和群众“心连心”。在值守中,市直单位下沉党员干部对不理解、不配合防疫工作的群众,耐心讲解引导;对遇到困难的群众,切实进行近距离服务。同时,各单位党组织积极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通过开展“一改两为支部/党员见行动”和“为民惠企争模范”等活动,为企业优化服务,为群众解决难题。


    战斗力体现在一线


    一线看带动力。在市防指统一部署下,市直机关工委既是“调度室”“督查办”,又是“战斗员”;既要做好下沉动员、轮班值守、调剂支援、有序撤回等调度工作,又要参加市疫情防控工作督导,在“疫”线看党建、看效能。一线看组织力。各单位党组织在工委统一调度下,组织工作井然有序。在各值守点,高高飘扬的是党旗,胸前佩戴的是党员徽章,到处都是党员责任区、党员示范岗。一线看凝聚力。各单位党组织通过在“疫”线为党员举办政治生日、为获得表彰的党员发放荣誉证书等形式,传承优良传统,凝聚抗疫精神。因受疫情影响血库告急,市直机关党组织连续三天组织无偿献血,共采血8.92万毫升。


    责任压实在一线


    统筹调度一盘棋。围绕“疫情要防住、经济要稳住、发展要安全”,各单位党委(党组)将“党建+疫情防控”有机融入日常工作,确保党建与疫情防控、中心工作深度融合。市委、市政府组建13个工作专班,在切实做到“疫情要防住”的同时,为企业纾困,为群众解难。责任传导一条线。坚决扛起政治责任,充分发挥党组织领导核心作用、党支部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形成“市直机关工委-单位党委(党组)-机关党委-党支部-党员”责任逐级传递链条,层层压实责任,提高防疫效能。上下拧成一股绳。市直机关工委充分发挥政治机关职能作用,各区(开发区)坚决落实“四方责任”,市直各单位协调配合,众志成城,齐心抗疫。同时,在微信公众号开设“党旗飘扬在疫情防控一线”“下沉一线战疫日记”等专栏,及时反映党员干部下沉疫情防控一线工作动态和体会感悟,将他们在疫情防控一线的表现,全方位、多角度、立体式展示到公众面前。

    2022-09-19
  • 假期出行不放松 疫情防控记心中

    国庆将至,不少人又开始安排假期出行计划,当前宿迁市疫情防控形势稳定向好,但国内疫情仍呈多点散发、多地频发态势,防控形势依然严峻复杂。疫情防控期间如何平安出行也成为大家普遍关心的问题。


    “由于工作要求,虽然疫情形势时松时紧,我一个月也有一半的时间都在出差。”在外企工作的市民刘勇对记者说,“这次中秋节我就去了苏州出差,因为是省内所以还算相对安全,为了自己和他人的健康安全着想,出差前后我做了好几次核酸检测。”刘勇说,这两年,之前同事都艳羡的“公费旅游”,却成了他最大的烦恼。“疫情防控期间出差充满了不确定性。有时候一个月前商议好的会议,因为疫情不得不取消,有的地方去的时候还好好的,快走了突然暴发疫情,就不得不被留下隔离观察。”虽然疫情防控期间出行手续繁多,但刘勇表示为了生命健康安全,这些都是应有之义,“我现在每天醒来第一件事就是关注全国的疫情情况,要不要核酸检测证明,到达后需不需要隔离,去哪都要提前了解。”


    跨省跨市出行是防疫的重中之重,在市内出行也不能有丝毫懈怠。“中秋节期间,我们一家都没出市,就带孩子在三台山国家森林公园、骆马湖这几个地方玩了玩。”谈到出行,李女士显得十分谨慎,“我觉得我们宿迁在疫情防控这一块做的还是相当到位的,除了一些常态化的扫码、测体温外,还有一些细节的地方。比如我带孩子去玩蹦床,提供的袜子和护具都是用酒精消过毒的。”李女士表示,在市内出入各个场所都要通过宿康宝扫码,个人所有的行动轨迹都有迹可循,令人放心。


    近期,宿迁市新冠肺炎疫情联防联控指挥部办公室多次发布有关通告,提醒市民在疫情防控期间要提前报备行程,非必要不前往高、中风险区或有本土疫情的地区,做好个人防护,注意旅途防疫和安全。要遵守防疫规定,乘坐公共交通工具和进入公共场所时,规范佩戴口罩、主动扫场所码及接受健康查验。乘坐飞机、高铁、跨省长途客运汽车、跨省客运船舶等交通工具时,需持有48小时内核酸检测阴性证明。跨省流动人员抵达目的地后,积极配合当地完成“落地检”。要减少不必要的聚集性活动,非必要不举办培训、会展、文艺演出等大型聚集性活动等等。


    疫情之下,每个人都是自己健康的第一责任人,要自觉遵循好公民防疫基本行为准则,外出时严守旅途疫情防控要求,坚决阻断疫情传播链条,做好个人防护,保护自己更是保护他人。(史雅琪)

    2022-09-19

  • 首 页  上一页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下一页    尾 页  

    版权声明: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本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85 8629 6259

    蒙公网安备 15010502001696号 蒙ICP备16001043号-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