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校园变身实践基地 北京高校多措提升劳动教育水平

    图为学生参与劳动课堂。北京市教委供图


    师生联合设计改造校内绿地、学习衣服收纳技巧、通过劳动为学校物业管理工作建言献策……记者从北京市教委获悉,近年来,北京各高校和职业院校通过多种途径开展劳动教育,让劳动精神在学生心中落地生根,让劳动教育在实践中枝繁叶茂。


    据了解,2021年,北京市教委印发《北京市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实施意见》,系统推进全市劳动教育工作,明确把劳动教育纳入人才培养全过程,贯通大中小学各学段,贯穿家庭、学校、社会各方面,与德育、智育、体育、美育相融合,让学生通过劳动接受锻炼、磨炼意志。


    2022年11月,北京市教委确定了15门课程为北京职业院校劳动教育优秀课程资源视频,15个案例为北京职业院校劳动教育典型案例,5所学校为北京职业院校首批中小学生职业体验中心(劳动教育基地),在劳动教育的关键环节上取得了实际性进展。


    在完善劳动育人格局方面,北京交通大学聘用后勤部门具有实践经验的专业技术人员担任兼职教师,采取“1+N”(1位后勤骨干教师+N位后勤技工)组队上课模式,夯实劳动教育师资力量;在北方工业大学,留学生通过“红马甲”志愿活动,参与校园低碳节能、绿色环保建设,担任校园垃圾分类的宣传员、示范员、监督员;北京舞蹈学院深入挖掘校内后勤公共服务场地,将学生公寓、师生食堂打造成优质的劳动实践基地,推动与一线劳动技师的“零距离”接触。





    图为学生参与劳动课堂。北京市教委供图


    在优化劳动教育途径方面,各高校和职业院校积极开设劳动教育必修课,普遍远超过不少于16学时和不少于32学时的要求。在日常教育中将劳动教育与学生的个人生活、校园生活和社会生活有机结合起来,将劳动习惯、劳动品质的养成教育融入校园文化建设之中。


    其中,中国农业大学深度融合后勤服务与院系教学,开展结合园艺学院课程实践工作营等共建项目,师生联合设计改造校内绿地成为学校“心灵花园”;首都师范大学让学生们在学生公寓管理员的视频课程指导下,学习衣服收纳技巧,掌握技能同时整洁自己的学习生活环境;北京林业大学充分发挥物业管理的专业优势,让学生将专业理论和劳动实践结合起来,通过劳动为学校物业管理工作建言献策,把书本知识转化为实践能力。


    在形成劳动教育特色方面,中国农业大学连续两年组织“点燃CAU的第一把火”供暖启动点火仪式,抽选学生担任点火大使,参与并了解冬季供暖原理,亲手开启校园供暖;北京林业大学特设中国传统菜肴及适合在加拿大烹饪的菜肴,让学生掌握基本的烹饪技术,前往加拿大留学后能够尽快适应当地生活;北方工业大学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文明就餐光盘行动”系列活动,定期组织学生化身“保洁员”参与室内外公共区域的环境打扫。


    据介绍,今年北京市教委将积极组织线下参观交流活动,推动地域相邻、专业相似、性质相近的高校在劳动教育工作方面携手,共同提升劳动教育水平;将上述职业院校劳动教育优秀课程资源视频、典型案例和劳动基地的评选工作,推及到全部高校,汇总各高校已积累的优质资源,推动劳动教育资源的共建共治共享。


    该委员会还将研究制定《北京市全面加强新时代劳动教育的评价标准》(高校版和中小学版),围绕劳动教育核心要求,科学设置指标体系及评估标准;推出《北京市高校劳动教育工作指引》,以案例汇编的形式,详细介绍各校的具体工作做法和关键环节。(记者徐婧杜燕)

    2023-05-06
  • 整理收纳师:让生活井然有序

    “您将需要整理收纳物品的照片和尺寸发给我,我们可以上门做‘空间诊断’,选择适合您的整理方式……”


    正在给客户打电话的是李曦,“80后”,毕业于墨尔本大学建筑管理学专业,如今是一名整理收纳师。


    随着中国城市化水平不断提高,人们收入稳步增长以及生活观念转变,整理收纳师这个职业被越来越多的人熟悉。2021年人社部公示的新职业目录中,“整理收纳师”被纳入“家政服务员”类别。


    拓展职业舞台


    李曦戴上手套,走进杂乱无章的房间,测量衣柜的尺寸,仔细清点衣物,按照衣物种类、长短、颜色、材质、季节等分类叠挂。忙碌了几个小时后,衣物摆放得整整齐齐,衣柜井然有序,令人感到舒适。


    “我是偶然刷短视频听说这个职业的。以前我也不太会整理房间。”李曦想,如果能把自己家收拾好也不错。于是,她报名参加了整理收纳师的初级课程。


    随着学习不断深入,李曦发现整理收纳师的工作并不只是叠、挂衣服那么简单,也不是单纯追求整齐,而是要让物品看得见、找得到,方便取用。因此,要做一名专业的整理收纳师,除了要掌握基本的收纳技巧,还要具备丰富的生活经验、较强的空间规划能力、改造能力、沟通能力以及良好的身体素质。


    “每位客户家里情况都不同,整理收纳师有很大发挥空间,还是很有挑战性的。”李曦说,印象最深刻的一次是帮一位客户整理酒柜。


    刚接到任务时,由于团队缺少经验,李曦找不到头绪,不知从哪里开始下手。她只好自己搜寻各类酒柜的样式和整理案例,与客户多次沟通,了解客户家中藏酒的数量、种类、大小等相关信息,再根据客户需求和习惯对柜体进行设计改造。


    李曦的留学经历让她对酒的种类有一定了解。在陈列时,李曦将年份最长、价值最高的酒放在中间,其余的根据品牌、种类、产地、年份、价格等分区域依次摆放,不仅整齐美观,还彰显了时尚品位,呈现效果超出客户预期。


    其实,整理收纳师的客户大多是普通家庭,有租房搬新家的“打工人”,有装修新房的新婚夫妻,还有需要整理住了几十年“老破小”的老人。


    随着整理经验越来越丰富,李曦明白了一个道理:物品往往承载着人的回忆和习惯,需要整理的不仅仅是物品,还有生活观念和方式。


    提升专业能力


    根据《2021年中国整理行业白皮书》调查数据,目前国内接受过职业整理收纳师培训总人数超1.8万人,2020年至2021年全国新增职业整理收纳师9800多人。


    “在一线城市,人们对整理收纳师的接受度和关注度越来越高。”2022年10月,李曦选择创业。她在社交平台开设账号,分享自己的整理经验和案例,包括如何设计衣柜、鞋柜,什么样的收纳箱、衣架最实用等。


    整理收纳师在整理前需要做“空间诊断”,了解房屋的面积、柜体大小和数量、物品数量种类以及居住人数及使用习惯等,按照具体要求定制、采购收纳工具。除此之外,还要了解包、服饰、手表、茶叶的品牌,这样服务客户才会更得心应手。


    “面对新职业带来的新要求,我要积极更新专业知识,努力积累经验,让每一位顾客满意。”李曦说,自己还整理了一本收纳笔记,依据笔记,整理收纳团队细分了搬家整理、行李箱整理、冰箱整理等更个性化、更精细的服务项目。


    创业以来,李曦和她的团队已经为50多个家庭营造出整洁舒适的居住环境,并与多家单位和机构开展以整理收纳为主题的交流活动。


    李曦还为曾有家政、销售、家装设计等从业经历的人给予指导。她们中有人为了提高自身技能,有人为了结合工作拓展业务,也有人为了创业。


    “现在越来越多的人看重家居生活体验,有学习专业整理收纳知识的想法,我计划开展整理师培训业务。”李曦说,整理收纳师比传统家政服务更具专业性,在家政市场竞争中也更具有优势。(记者樊楚楚)

    2023-05-06
  • 冰川飞行、海上“自驾” 年轻人追求特色出境游

    冰川飞行夜晚观星海上“自驾”


    年轻人追求特色出境游


    出境游重启后,中国游客的脚步踏访了多个目的地,有人长途跋涉抵达距离中国遥远的阿根廷,有人乘着跨国高铁轻松游览邻国老挝。这些出境游中的年轻游客有何特征?哪些目的地最受他们欢迎?他们的出境游又有哪些新玩法呢?





    “去有海的地方”


    记者从多家旅行社了解到,“五一”假期出境游的消费者以年轻群体为主。马蜂窝近期发布的《第一批出国的年轻人都去哪儿了》海外旅行数据报告显示,90后成为第一批出境游客的主力军,占比超过57%。曾经的“背包客”“独行侠”开始倾向于结伴出行,77.7%的出境游客选择和家人、朋友、伴侣一起出游。


    一线城市依旧是出境游的主要客源地,北京、上海、广州和深圳的客源占比超过40%。在目的地游玩一周以上成为主流选择,占比达57.4%,其中选择15天以上的深度游占比达24.6%。近一半年轻人出境游的人均消费在1万元以上,他们愿意为更高品质的旅行产品、更深度的体验、更新奇的玩法埋单。


    东南亚国家是大多数年轻游客出境游的首站,自出境游重启至今,泰国是最热的出境游目的地之一。值得关注的是,中老铁路的开通进一步丰富了年轻游客出境交通方式的选择。“坐高铁去老挝”在马蜂窝站内的热度连日上涨,带动老挝的琅勃拉邦成为热度涨幅最高的境外目的地之一。


    年轻人热衷“去有海的地方”,海岛度假以绝对优势成为很多年轻游客“五一”假期的首选。景色迷人且度假体验丰富的滨海地区以及热带海岛对年轻游客颇具吸引力。旅游业发展成熟的普吉岛、芭提雅、巴厘岛、新加坡、马尔代夫等目的地备受年轻游客青睐。


    注重行程的品质


    出境游是跟团还是自由行?年轻人各有所好。记者从旅行社了解到,热度不断攀升的出境跟团游中,18至40岁的出境跟团游客占比近七成。除了参加常规跟团游,他们还喜欢根据自己和家人朋友的喜好来选择定制团,更加注重行程的品质,亲子游及陪伴父母的孝亲游上升趋势明显。


    携程最新数据显示,今年前几个月,年轻游客预订出境自由行订单量超过预订出境团队游订单量,自由行热门目的地为中国香港、中国澳门、泰国、日本、新加坡、马来西亚等,出游时长为3天以内的订单量占比87%。


    众信旅游集团媒介公关经理李梦然告诉记者:“如今,年轻游客对在境外目的地参团比较感兴趣,他们一般都是自己先做好旅游攻略,到达目的地后选择一日游或者旅拍等单项产品。”


    记者从综合性旅游服务平台飞猪了解到,在出境游方式上,自由行已占到一半以上。决策周期更短、形式更灵活的目的地一日游体验增长迅猛,预订量同比增长超15倍,其中泰国的普吉岛一日游、斯米兰岛一日游,马来西亚的沙巴亚庇红树林一日游、卡帕莱浮潜一日游等均为热门预订商品。


    休闲度假“兴趣使然”


    年轻人既喜欢享受悠闲度假,也热爱解锁新鲜玩法,他们的出境游要玩出新意,玩出个性。


    途牛旅游网相关负责人介绍,针对年轻游客的特点,新推出的新西兰产品行程紧凑,体验丰富,增加了库克山国家公园冰川徒步、乘直升机感受在冰川飞行、夜晚观星等活动。酒店大多安排在景区内,以便年轻游客有更好的观景和观星体验。团餐则涵盖了当地特色的观景餐厅。迪拜产品增加了适合年轻人的体验项目,如乘越野车体验沙漠冲沙、参观科技感十足的未来博物馆、在法拉利主题公园体验超快云霄飞车等。


    近年来,品质、体验、玩法已成为影响年轻人旅游消费决策的主要因素,这一趋势也表现在出境游上。去泰国清迈深入体验当地人生活,在泰国普吉岛来一次摩托艇海上“自驾游”,在法国的“圣詹姆斯之路”徒步……年轻人的出境旅行正变得愈发“兴趣使然”。


    除了出入境政策、签证、交通、酒店等,当地新兴玩乐、新晋网红打卡地等也成为年轻游客出境游时最关注的内容。马蜂窝北极星攻略负责人介绍:“要做出符合年轻人需求的好攻略,及时、准确、全面的信息是基础,新鲜的、小众的、个性化的玩法体验才是吸引他们的关键。在海外攻略社群里,每天有许多旅行爱好者将他们在旅行中的新发现分享给大家。”(人民日报海外版记者赵珊)

    2023-05-05
  • 网上“充电”:大学生在“冲浪”和“社交”中自学

    超九成受访大学生利用网络平台辅助学习,六成线上分享学习攻略或心得


    网上“充电”:大学生在“冲浪”和“社交”中自学


    在网上学习的过程,对鲁东大学的胡月而言,就像享用一顿大餐:先来点儿学习博主的短视频,作为开胃的“前菜”;再上“硬菜”——视频网站上的课程或纪录片;有必要时,还可以拿起“烹饪工具”——课堂速记软件或思维导图App,自制几道“助消化的小菜”。


    从靠短视频App打发时间,到在社交平台搜索考研攻略,再到自己搜集院校信息、整理攻略、上传到自己的社交媒体账号,河南牧业经济学院的李显完成了发掘社交平台多重功能的“三部曲”。如今的他已是一位考研学习博主,每天和前来他主页浏览、交流的网友一起学习,成了和上课一样寻常的事。


    通过网络乃至社交平台进行自学,已是一些大学生对日常学习进行补充的常见方式。近期,中国青年报·中青校媒面向全国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共回收来自167所高校学生填写的有效问卷3486份。调查结果显示,97.4%受访者曾利用网络平台辅助学习知识或技能,其中50.8%受访者基本每天都用社交网络学习,28.6%受访者每周使用三四次,11.7%每个月使用5-10次,8.9%每个月使用不超过5次。


    在网络学习中提升自学能力、养成终身学习习惯


    苏志杰就读于暨南大学,在一堂高数课后,老师向同学们介绍起他的教学新尝试:“我这门课也同步开设慕课,欢迎大家去学习打卡,作为课堂的补充。”苏志杰打开慕课App,发现原来他在全国还有近5万名“云同学”,在电子屏的另一端参与课堂。


    最初向网络寻求帮助,苏志杰是为了适应大学里和高中截然不同的学习模式。“由于课时安排有限,很多课程中,老师不会事无巨细地讲到每个要点,也不会通过反复练习帮助巩固。”全新的学习节奏中,苏志杰有时会感到没学透。在网上搜索不懂的知识点时,他发现网上有很多大学老师开的课程,打开了这个新世界的大门,他的网络学习之路一发而不可收。


    中青校媒调查显示,89.0%受访者已经将通过网络学习当作自己日常学习中的重要部分,最常见的是观看专家在社交网络平台发布的课程(70.6%),此外还有观看学习博主分享的学习经验(63.9%),检索绘画、摄影等特长型技能(38.4%),检索非本专业的知识(37.3%),检索做饭、人际交往等生活实用技能(37.1%),跟随学习博主一起线上自习(33.7%),等等。受访者观看最多的网络学习内容是视频类(84.4%),其次是图文类(63.0%),此外还有纯文字类(34.3%)、互动游戏类(17.6%)等。


    34.1%受访者认为通过网络学习效果很好,学习了很多知识或技能;57.0%受访者认为学习效果还可以,优势大于劣势;7.9%受访者认为网络学习虽然也有用,但效果一般,劣势大于优势;还有1.0%的受访者认为用处不大。


    在受访者看来,通过网络自学最重要的优势在于可以利用碎片化时间(72.2%),此外还有学习的时间不受限制(65.2%)、网上检索学习资源的过程简便(50.2%)。网络平台里汇聚了不同学校课程的精华部分,课时较短,满足了苏志杰碎片化学习的需求。临近期末周的图书馆里,苏志杰环顾四周,发现身边很多同学都戴着耳机、观看在线课程,笔下飞速地记着要点。“在网络平台学习很便捷,随时随地打开设备就能自学。”


    网络空间信息丰富、资源多(66.6%),网上学习的形式有趣(56.9%)等,也是受访者喜欢网络学习的原因。就读于河南一所高校的杨紫琳最近被中国政法大学政治系教授李筠在视频平台开设的账号吸引了。李筠陆续发布了很多领读的视频,“李老师会串联着举例子,介绍书中讲到的生活背景、一些书本之外的历史事件。他还会联系现实,讲解一些举措对后世、甚至对我们现在生活的影响。”同样学习政治学的杨紫琳被这个好玩儿、能听故事、能互动的线上读书课抓住了眼球,有趣的历史故事和对生僻哲学名词的形象解读她都很愿意听,“不管你是不是政治学专业学生,听了都会有长进。”


    中青校媒调查结果显示,85.6%受访者认同通过网络学习可以养成自学的习惯和能力,培养自己终身学习的习惯。正在攻读计算机专业博士学位的卢嘉昊也对此表示认同,认为利用社交网络平台进行自学能够更加激发他学习的自主性。书籍只是单向的输出,但社交网络平台的“评论”“弹幕”等功能增强了互动性。“每当我看到他人的反馈,会产生一种我是在和很多人一起学习知识的感觉,能让我更好地坚持下去。如果是一个人在啃‘天书’,我会感到孤立无援,可能很容易就放弃了。”


    在社交平台找到学习伙伴


    中青校媒调查显示,60.0%受访者曾通过网络平台发布自己的学习攻略或心得。受访者希望通过这种方式,把自己的专业所学或课外学习成果分享给更多人(36.6%),自我表达、展示学习成果(18.1%),和他人线上交流学习、促进自己进步(17.2%)等。


    英语六级考了669分的高分后,张静怡萌生了把经验分享给更多人的想法。她开通了社交媒体账号,分享的第一篇笔记就是六级备考经验。贴满整墙的单词记忆卡、练习用什么App等“干货”和技巧,让这篇笔记收获了过万点赞和收藏。后来,她顺利保研至清华大学,也更新了多篇夏令营心得,“这也是紧张的考试过程中的一个情绪‘出口’”。


    调查显示,83.8%受访者喜欢和网友交流讨论的学习氛围。能在和网友的交流中帮助别人、互相学习,也是张静怡最在意的。她会回复每一条留言,看到有粉丝评论“想知道你怎么考专业第一的”,她就细致地梳理了自己的学习规划和研究生申请过程。还有一位粉丝最初在小红书上和她互动很多,两人互加了微信,成了很好的朋友,经常互相探讨学习经验。


    李显也把自己的学习生活记录下来,剪辑成短视频发到社交平台,有时候也会开着直播自习,来促进自己学习。“以前我在桌前坐半个小时就坐不住了,总想‘摆烂’,但想到有很多双眼睛隔着屏幕‘监督’我,自然就会更专注了,现在我能连续坐着学习六七个小时。”


    除了分享学习经验、隔空“云伴读”,李显还会在早上五六点在研友群里叫研友起床,建立多人线上自习室。他发布的视频里,也经常展现早睡早起、勤锻炼的优良作息。“总能收到很多想跟我一起学习打卡的留言,能够激励大家一起上进真的很开心。”


    虽然没有系统地发布过自己的学习心得,但苏志杰也非常喜欢在视频课程的评论区和“云老师”“云同学”展开讨论。“在讨论帖里能看到其他人对于抽象计算公式、化学结构的不同分析思路,可以对我自己的理解和思考进行补充。”苏志杰认为,大学学习是一个寻找开放性答案的过程。有一次,苏志杰也在评论区留下了自己的思考,讲课的老师还对苏志杰的回答进行了点评。


    考研时,就读于河南一所高校的杨紫琳也曾参与到网上学习讨论中。看完一位学习博主总结的考研资料,她又按照自己的思路整理了一遍,发到相关话题下。“因为我按照自己整理的逻辑,记知识点会更快,所以分享给大家。”一些网友在她的帖文下讨论,有人认为原博主的思路更好,也有人觉得杨紫琳整理的更好记,就知识点记忆的方式探讨了一番。


    大学生网络学习,能高效利用也能理性看待


    社交平台上的信息几乎“用之不竭”,让杨紫琳觉得既方便又困扰。“输入一个关键词,能搜索出来的信息太多了。有时候打开平板电脑,从8点坐到12点,才选好我要看哪一个。感觉这一上午自己好努力,但其实什么也没干。”信息筛选的时间成本不可避免,杨紫琳也想了一些办法来规避,“可以去看权威的信息来源,比如我比较愿意看‘加V’大学教授的发布。


    在中青校媒的调查中,受访大学生也指出了通过网络进行学习的一些劣势,64.9%受访者认为注意力容易被分散,54.5%受访者认为一些学习内容质量不高,50.6%受访者认为找到合适的学习内容需要花费很多时间,37.9%受访者认为学习效率不高,23.1%受访者认为有些平台提供太多便利、甚至被用作在学习中投机取巧。


    胡月发现,社交网络平台就像她“肚子里的蛔虫”,随着她播放学习视频的增多,算法为她推荐到主页的视频越来越合胃口。“但我们需要有自己的主观能动性,避免被大数据推送带偏,不能对网络信息一股脑全盘接收。”


    调查结果显示,89.0%受访者认同社交网络中的内容有优有劣,需要仔细筛选;89.5%受访者认同网络学习是一种有益补充,而传统学习形式同样重要。


    对于这一点,杨紫琳深以为然。在读本科时的一门课上,杨紫琳的老师曾布置一项用计算机算法给照片去雾的作业。杨紫琳曾在一则视频上看过关于深度学习的科普,课堂外的涉猎和课堂上的知识点擦出火花,她决定用这种方法试试看。“有些这个专业的博士、硕士在视频平台上传相关的科普视频,让我可以初步了解深度学习到底是什么,可以去看哪些文献,用哪些方法解决问题。”但真正开始学,她才发现深度学习比想象中难得多。在网上的视频引领下入了门,又有老师提供的大量帮助,她才磕磕绊绊写完了给图片去雾的代码,“不过还很粗糙,能应用的图片很少。”


    这次经历也让杨紫琳意识到,社交网络学习很生动、有趣,对于刚入门的阶段非常友好,让人不会被陌生的名词、庞大的知识体系吓退,“但想要深入研究,还是得去看那些看似枯燥的书籍、论文。”


    在理性认识网络学习的基础上,一些受访者也给出了网络学习的建议,72.2%受访者认为可以选择权威信源推出的学习内容;61.8%受访者认为可以对比不同来源的信息,选择更为优质的内容;48.5%受访者认为可以多去浏览,多看有益;44.9%受访者认为可以和同学、朋友交流有哪些优质学习资源。


    卢嘉昊认为,社交网络平台对于年轻人学习的作用是利大于弊的,“不过还需要得到一些正确的引导。比如老师在布置作业的时候可以充分利用好社交网络的学习属性,让学生对通过检索社交网络获得的内容进行一些分析,或是做一些信息的整合,以及进行更加深度的思考。”


    关于如何利用好社交网络和传统形式的学习,杨紫琳有自己的心得。“当你想学一个新东西,但又不知道从何学起,就可以先去社交网络上看看。平台上博主的介绍是一种知识的拆解和浅化,会帮你找到方向,而不是像无头苍蝇一样乱撞,等初步了解了,再想去深入,就可以去查更专业的书籍、文献,同时还可以把社交媒体上相关的素材作为辅助。”在不知不觉之中,这个“套路”已经深入了杨紫琳的自学体系之中。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毕若旭实习生陈宇龙范子菁来源:中国青年报

    2023-05-05
  • “中国乡村旅游1号公路”亮相贵州侗乡

    中新社贵州黎平5月1日电(记者张伟)“中国乡村旅游1号公路——侗乡传统村落精品旅游环线”启动仪式1日在贵州黎平肇兴侗寨举行。“千人自驾侗乡传统村落旅游精品环线首发团”正式发团,200多辆自驾车辆缓缓驶出肇兴侗寨,1000多名游客开启“中国乡村旅游1号公路”体验之旅。





    图为活动启动仪式现场。活动主办方供图


    “中国乡村旅游1号公路——侗乡传统村落精品旅游环线”包含以肇兴为核心的侗乡传统村落旅游精品环线,和以西江为核心的苗岭传统村落旅游精品射线,由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委、州政府和《中国国家地理》杂志社联合推出。该线路串联起锦绣黔东南“三山三江”的自然名片,民族文化的生态人文名片,和中国现象级的“村BA故乡”名片。





    图为活动启动仪式现场。活动主办方供图


    据介绍,线路全长135公里,沿线传统村落众多,民族风情浓郁,文化原生性保存完好,有中国最大的千户侗寨——肇兴、中国侗族大歌之乡——小黄、中国挪威共建侗族生态博物馆——堂安等10个传统村落。


    黔东南州文体广电旅游局局长常海表示,黔东南州将环线沿线的传统村落串珠成链,沿途合理镶嵌了文创驿站、生态民宿、微度假营地、网红打卡观景台等配套设施,让游客沉浸式体验民族文化、生态文化、康养文化、农耕文化等。(完)

    2023-05-04
  • 从捡鱼工到互联网招聘师 小伙一年帮1万名蓝领找到工作

    从捡鱼工到互联网招聘师90后小伙一年帮1万名蓝领找到工作


    直播带岗蓝领主播为求职工友搭桥


    一排女工在生产线上埋头工作时,一名留着寸头、穿着深蓝色工作服的男子笑容满面地在车间里摇摆起舞姿,这是“互联网招聘师”吉良元的短视频中常见的一幕。


    9年前,吉良元是一名蓝领工人,有过迷茫,但他从未想过“躺平”。如今,他用直播招聘架起工人和工厂之间的“桥梁”。


    一直以来,封闭的就业获取渠道让蓝领群体成为劳动力市场上求职最困难的群体之一。但他们仍然希望能依靠自己的双手拥有一份满意的工作,“直播带岗”正在为他们带来更多的可能。


    蓝领工人成长为“车间里的舞者”


    1992年,吉良元出生在江苏盐城。18岁那年,他辍学参加工作,“没啥事情做,就和母亲在家附近捞捞死鱼,卖了赚点钱。”吉父不支持妻儿以捞死鱼谋生,家人因此发生争执,吉良元于是想出去走走看看。


    2012年,吉良元从老家来到江苏昆山,那里作为首个GDP突破5000亿的县级市,拥有众多劳动密集型企业,每年能吸引上百万人前来就业。


    吉良元最终通过劳务中介进入一家工厂工作。可不到三个月,他就因工资发放不规范离职。这也是劳动密集型企业通过传统招聘渠道招工的顽疾之一:前期信息不透明或存在虚假信息,或是务工者需求与企业用工需求间匹配度低,都会导致企业留不住工人。


    2014年,吉良元再次来到昆山,这次他通过亲戚介绍得到一份电镀工的工作,合同期五年,他正式成为一名蓝领。那时,吉良元每天的工作是把螺丝表面的锈迹洗掉,再给螺丝镀上锌等金属。电镀车间没空调,要穿橡胶靴,戴围裙、手套、口罩和护目镜,夏天高温难耐,汗水时常沁透衣衫,冬天又冻得让人忍不住跺脚。虽然枯燥、重复,还带有一定危险性,但农村出来的吉良元坦言:“真没有觉得累。”


    凭着一股韧劲儿,他很快当上班长,工资从4000元涨到6000元。


    2017年,短视频平台流行开来,这给吉良元打开一扇新世界的大门,“看到有粉丝的主播直播能赚钱,我觉得自己也能试试。”一次,吉良元带着同事在工厂里拍的跳舞视频意外“火了”,得到30块钱打赏,这让他大受鼓励,从此更加努力,“我记得很清楚,那是男厕所的第三个门,跳完出来,浑身都是汗。”


    凭着创意和努力,吉良元逐渐积累到100多万粉丝,平台上的打赏越来越多。从一名蓝领到网络主播,吉良元所代表的蓝领群体也在经历着代际更换,90后新生代蓝领群体“接棒”成长为蓝领劳动力市场的主力军。


    蓝领工人吉良元成为短视频主播后,不只收入有所提升,还改善了与父亲的关系。他在短视频里呈现出的搞怪性格,让家人收获欢乐。


    直播间里细心的互联网招聘师


    2021年前,吉良元给自己的定位还是一名“蓝领娱乐主播”。在那年之后,他彻底转换赛道,成为一名“互联网招聘师”。


    当年6月,偶然的一次机会,厂领导建议他利用自己的流量来帮厂里招工,想着如果成功,也是为企业增加一种招聘渠道,于是吉良元开始第一次直播招聘。


    当时,有三家人力资源公司同时为工厂招人,但用工缺口还是不小。连续半个月,吉良元利用自己的视频号说明详细介绍岗位职责、待遇薪酬,还在直播中拍摄工厂的住宿环境、食堂、园区情况等,“半个月就招进来70多人,效果明显。”他自己因此获得丰厚的奖金。


    之后的一个月,虽然没有再直播,但仍有30余位求职者前来询问,这让吉良元开始琢磨,自己是不是可以全职做直播带岗?


    2021年12月,吉良元成立一家人力资源公司,开始专职从事直播招聘。他觉得,相对于传统的招聘模式,直播带岗更透明,信息更对称,“企业有用工缺口找到我,对接后我会实地调研拍摄,然后再通过直播和短视频的形式展示给求职者。大家还可以在直播间实时提问,我在线解答。”


    吉良元的直播招聘追求“有一说一”,但每次讲到工资待遇,他总会说得比实际低一点。吉良元告诉北青报记者,根据他的经验,用工企业急需用人时,劳务公司迫于“限时招满人”的压力,常会虚报工资,所以少说点更稳妥。


    “工人到岗发现与前期企业承诺的大相径庭便会离开,行业称这种情况为‘7天流失困境’。”所以吉良元除实地考察外,还会留意一些工友们关心的细微问题,比如厂区宿舍是否有夫妻房、上班是坐着还是站着……


    吉良元认为,直播招聘能起到一定的“场外监督”的作用,如果工人有纠纷或有诉求,可以直接在直播间连麦,自己也能实时解决问题,“但凡事无绝对,也会有一些不良中介不清不楚地招人,片面化呈现工作环境,甚至拉黑一些敢于直言的粉丝。”


    “我只想做到诚信,诚信第一!”吉良元在短视频介绍页这样写道。“除去三四个月的(招工)淡季,今年应该能帮一万多人找到工作。”如今,吉良元在昆山已经有七八家固定的合作企业。忙的时候,他一天要做两场招聘直播。他对今年的行情充满信心,打算再招30名到50名业务员,培养3名到5名主播。


    新生代蓝领求职更注重自我需求


    无需投递简历、留下联系方式即可报名的便捷式求职流程,降低求职的门槛,提高劳动力供需匹配效率,为更多蓝领劳动者成功求职提供可能,真正实现工作“触屏可及”。


    从未离开过家乡的杨福,因眼睛有先天残缺,自童年起便遭受许多异样的对待和嘲笑,他因此将自己封闭起来,变得越来越自卑。小学没有毕业,他就选择到邻近的县城工地打零工,下班以后他会去捡破烂,农忙时帮父母干活,但每个月却只能得到八九百块钱的收入。


    2018年,杨福的父母接连病倒,生活的重担一次性压到他的身上,家里糟糕的经济状况让没正式工作过的杨福萌生外出打工的想法。在姐姐的帮助下,杨福与招聘主播取得联系。面对厂里不同的目光,杨全福内心满是焦虑,但在主播的鼓励下,他勇敢迈出了第一步,最终成功入职了光伏厂。现在他一个月有6000多元工资,比过去一年的收入还要多。


    北青报记者注意到,在吉良元的直播间里,蓝领求职者很关心“工作会不会枯燥”“是不是坐着干活”等问题。其中,最多被问及的是自身安全问题。例如,当材料厂等进行招聘时,就会有“需不需要穿防尘服”等问题出现。年轻的蓝领群体对这类问题更加敏感。


    食宿环境是影响蓝领群体是否继续留下来工作的因素之一。当代的“厂弟厂妹”不单只追求高工资,他们变得更在乎自身的生活质量。还有很多年轻求职者,想要在工作的地方解决婚姻大事,与异性建立情感联系,这其中以男性求职者居多。


    有相当一部分求职者会在意工头的态度,他们更希望在自身吃苦耐劳工作的同时能获得企业和上级主管的尊重与认可。


    此外,蓝领群体希望通过自身技能谋求一份体面工作,希望能够获得职业发展,如职位晋升、技能提升等。在直播间和短视频留言中,有不少求职者关心企业“有没有技术培训”。有一定学历和技能的求职者更希望能够获得职级晋升的机会,会提出“专科成为正式工后会不会成为管理层”“正式工可以去管理岗位吗”等问题。


    中国新就业形态研究中心主任、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劳动经济学院副教授张成刚告诉北青报记者,新生代蓝领相比第一代,他们依然很努力,没有多少“躺平”的,只不过更注重生活和工作的平衡,“时代给了他们更多选择的机会”。(北京青年报文/本报记者朱健勇实习生田璐瑶)

    2023-05-04
  • 中国铁路“五一”小长假运输启动 预计发送旅客1.2亿人次

    中新社北京4月27日电(记者刘文文)记者从中国国家铁路集团有限公司(下称“国铁集团”)获悉,铁路“五一”小长假运输27日全面启动。自4月27日至5月4日,为期8天,全国铁路预计发送旅客1.2亿人次,较2019年同期增长20%,超历史同期最高水平,日均发送旅客1500万人次。4月29日为客流最高峰日,预计发送旅客超过1900万人次,超历史最高峰日10%以上。





    4月27日,江西南昌站,旅客从站台上走过。中新社记者刘力鑫摄


    国铁集团客运部负责人介绍,国家优化调整疫情防控措施以来,铁路客流增长势头强劲。今年“五一”小长假,旅客出行需求旺盛,从“铁路12306”预售情况来看,预计长假首尾长途客流为主、中间短途客流为主。


    国铁集团最新统计显示,截至27日8时,已售出“五一”小长假运输期间火车票6908万张,其中,北京至上海、成都至西安、武汉至上海、北京至沈阳、北京至青岛、深圳至长沙、广州至长沙、武汉至长沙、北京至呼和浩特、广州至南宁等方向客流量较大。


    上述负责人表示,铁路部门将最大限度挖掘运输潜力增加运力投放。一方面,实行高峰列车运行图,进一步优化运输组织,日均开行旅客列车10800余列,较日常增加1800余列,较2019年同期增长21%,其中最高峰日安排开行列车超过11300列。另一方面,统筹高铁和普速铁路能力运用,增开普速旅客列车490余列,同时在各枢纽地区安排一定数量的备用动车组和普速客车底,全力做好服务提升出行体验。(完)

    2023-04-28
  • 上班族“小饭桌”能否成新商机?运营需取得营业资质

    上班族的“小饭桌”能否成新商机?【青春派潮流有调研显示因价位和选择单一前景并不看好且运营前需取得营业资质】


    单位没食堂、没时间做饭、常吃外卖不健康,上班族的一日三餐到底如何解决?前不久,“90后女子不想做饭,花700元吃托管班小饭桌”的新闻引发热议。


    北京青年报记者发现,不少人已经从打工族吃饭难的痛点中嗅出商机,在自家办起了“成人小饭桌”。这种经营模式如何?实际经营中又有哪些问题?这样的模式能否真正解决一部分上班族吃饭难的问题?为解开这些疑问,我们做了一些采访调查。


    运营


    60岁公公掌勺成主厨


    周一:鸡翅(红烧/奥尔良/番茄),蚝油生菜;周二:宫保鸡丁,糖醋藕片……主食有米饭和馒头。备忘录上,小艺(化名)详细记录下“小饭桌”一周菜单及所用食材。


    北京青年报记者采访时是小艺试运营“成人小饭桌”的第二周,由于家中有老人和小孩,难以实现小饭桌家庭化就餐,因此,餐食目前还只能配送或自提。


    “成人小饭桌”的主厨是小艺60岁的公公,由于闲暇时酷爱研究各种美食,熟人都对他的手艺赞不绝口,于是老人主动承担起了掌勺的工作。


    通常,小艺上午会带孩子出门玩,顺便去菜市场采购食材,中午将菜送给住在同一小区的公公。老人家午休后就开始进厨房忙活,五点左右,饭菜就会备好、分好并等待配送。


    负责配送的是小艺的老公,晚上下班后,他会先直奔父亲家,拎起打包好的盒饭步行到家门口的地铁站,等候几位客人前来取走还是温热的盒饭。


    小艺家的“成人小饭桌”一份一荤一素的家常菜定价为18元,如果长期订购还可以享受优惠,“并不是说订30次就得一个月吃完,哪天想吃提前一天打招呼就行。”小艺说,最初定价时,她本打算“凑个整”,每份卖20元。但考虑到“小饭桌”除了购买食材、调味品,以及水电和煤气费,成本并不高,“所以干脆薄利多销”。


    小艺告诉北青报记者,目前,小饭桌的常客有四五位,所以他们的经营压力不算大,“现在平均每天也就比往常家里做饭多出一点,用小炒锅炒两次就行。”


    服务


    考虑顾客习惯定制菜品


    实际上,除了做饭和取餐两大流程外,“成人小饭桌”在经营中还有许多琐碎的细节需要注意。


    小艺家的客人中,就有一位女士对味道特别敏感。小艺会特别嘱咐公公,要改变过往的烹饪习惯,任何菜都不要放茴香、虾皮和香菜。


    有一次,客人把第一顿吃剩下的炒圆白菜放在冰箱,第二天再吃时竟有一股铁锈味。小艺和公公得知这一情况后,也是一头雾水,最终因为无法查找出原因,他们将这道菜从菜单中去除。


    除了忌口,有些客人还会提出特别要求。比如,一位在减脂期间的女士叮嘱小艺饭菜一定要少油少盐,且每次的米饭都要称重,只要100克。“我现在就专门做了个就餐情况备忘录,每位客人都有一栏,记下他们对饭菜的特殊要求。”小艺说。


    一周下来,公公总会时不时地问小艺大家的评价,好在目前为止客人们的整体反馈都还不错,这也令小艺一家人十分欣慰。那位口味敏感的客人最近常夸赞公公的手艺,并主动问起某道菜的做法。前几天,公公做了香浓四溢、肥而不腻的卤肉饭,当晚,就有客人来问小艺要教程。为此,小艺还单独在社交平台主页分享了一篇关于如何做卤肉饭的美食笔记。


    此外,成人小饭桌的盒饭分量很足,也是客人们认可的优点,“以往点外卖总是不够吃,现在盒饭却总能剩下,够吃第二顿。”一位客人这样给小艺反馈。


    调研


    卖点不足价位无竞争优势


    北青报记者发现,虽然网络上关于“成人小饭桌”的讨论一直没有停止,但像小艺这样,真正把想法落地、投入经营的却在少数。


    为了以最低成本调研“成人小饭桌”作为创业项目的可行性,来自南京的曾景前不久专门在小区群聊中发起了一次“成人小饭桌”的免费体验邀请。


    曾景制作的邀请海报上印有当日菜单,两荤一素分别为葱爆牛肉、西红柿炒鸡蛋和清炒时蔬。最终,三位在周边写字楼工作的人报名参与了这一活动。


    由于菜单并不复杂,食材采买和准备工作也相对轻松。前一天晚上,曾景将牛肉从冰箱拿出解冻,洗好青菜,其他菜品则从当天上午开始处理。从备菜到炒菜,仅耗时一个半小时,中午12点,三位体验者如约到来,大家准时开饭。


    考虑到人数不多,曾景没有将菜品分成独立的三份,而是完全按正常家庭用餐模式进行,每样菜盛一盘。


    曾景有11年的做菜经验,大家对他的菜品评价很高。但这顿饭的主题是探讨“成人小饭桌”的可行性,三位体验者都在饭桌上说出了自己的想法和意见。


    体验者们认为,是否倾向于吃“小饭桌”的一个重要因素取决于商业园区周边的环境。现在,多数写字楼附近可供选择的餐饮商家较多,相比小饭桌的取餐、就餐,外卖反而更加便利。


    令曾景稍感意外的是,体验者们还一致认为,中午吃饭的核心需求不是解决吃饭问题,而是遛弯散心。“她们想得更多的不是中午吃什么,而是如何利用午休时间出去透透气,顺便把午饭问题解决。”曾景告诉北青报记者,这也意味着,一部分打工族可能对目前“小饭桌”所打出的“卫生、健康”等卖点并不买账。


    “这次体验下来,在我看来‘成人小饭桌’可能不是一个很好的创业项目。”曾景认为,其中最主要的是成本问题,“我去市场买牛肉45块一斤,食材总成本大概在65元到70元钱。如果说每顿饭收费20元钱,其实也不怎么挣钱。”


    而在食材成本之外,曾景还觉得,如果真正投入运营,时间成本、人力成本、经营维护、推广和获客等成本都需要考虑,“‘成人小饭桌’这个事在逻辑上成立,但是一算账就不划算了。”


    因此,这次小调研的结论是:“小饭桌”价位并无明显竞争优势,家常菜的菜品又相较单调,打工族还有更多选择,所以对它的市场前景并不看好。


    关注


    新业态能否发展成新常态


    在社交平台上,搜索关键词“成人小饭桌”,弹出的页面会有花样繁多且诱人的菜品照片,并配以宣传文案:“主打的就是家的味道,保证食材新鲜,操作卫生,可配送自提。”这类帖子可谓一呼百应,不少网友在下方咨询价位和配送范围,甚至有留言:“打工人属实需要,建议在全国推广。”


    “没想到大家的积极性比预想中火爆得多。”小艺的帖子刚发出,私信就接连不断,多数人在评论区留下了自己的位置,等待小艺回复是否能配送。也有人当天就订了餐,毫无准备的小艺只得现去楼下餐馆点菜,这才顺便买了几个饭盒回来应急。


    与此同时,在各大社交平台上,广大网友对“成人小饭桌”这一新兴业态的讨论热情也日益高涨。但这样的新业态能否稳定发展为新常态,大家的观点却很不同。


    有人认为,“小饭桌”的家常菜干净卫生又健康,能避开外卖的“科技与狠活”,且价格不贵,如果距离家和单位近,可以同时满足物美、价廉和便利三重因素。


    也有网友提出质疑,“上班族饭点不一致,很难凑齐一起吃。”“餐馆这么多,真的有必要吗?”“出现食品安全问题怎么办?”“证件齐全吗?有健康证吗?”


    回应


    “小饭桌”应依法取得食品经营许可


    小艺坦言,不少网友好意提醒她,“成人小饭桌”和托管班的小饭桌一样,都需要资质。目前,她正准备着手办理营业执照和食品经营许可证。说到未来的发展模式,小艺也有顾虑和担忧,“一个家里如果人口流动大的话,卫生也是一项成本。客人万一感冒发烧,没有提前告知,也是一种风险。”


    对此,“成人小饭桌”是否合规?需要有什么资质?办理哪些手续?……就这些问题,北青报记者向有关部门进行了问询。


    据一位市场监督管理局的工作人员介绍,目前就食品经营行业来说,不存在“小饭桌”这一业态。该工作人员表示,针对未成年人的托管餐饮,如果取得托幼机构的主体资质,可以申请托幼机构的食堂。而针对成人的餐饮,应先取得含有餐饮服务经营范围的营业执照,并根据《食品经营许可管理办法》的相关规定,办理食品经营许可证。


    此外,针对“成人小饭桌”营业执照的办理问题,工作人员表示,办理营业执照需要有固定的营业场所,且房屋性质须为非住宅类,具体操作可登录北京市企业服务e窗通平台,按流程提交相关材料进行审核办理。


    另外,关于经营范围的选择可借助“经营范围规范表述查询系统”进行查询,涉及后置许可经营范围的,在办理营业执照后,须到相关部门审批,办理食品经营许可证。


    而关于“成人小饭桌”的合法性经营问题,河南泽槿律师事务所主任付建在接受北青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无论是“儿童小饭桌”还是“成人小饭桌”,都需要相应的监管,目前,部分地区也已经出台了《“小饭桌”服务管理暂行办法》。


    “过去一段时间,个别‘小饭桌’无证无照无资质经营,处于监管的灰色地带,有的甚至开在小区居民楼里,存在食品安全和消防安全隐患。”付建认为,“小饭桌”虽突出一个“小”字,但以营利为目的,对外开展经营活动,且具有一定的规模,性质上实际已经涉足餐饮行业的经营。根据《食品安全法》和《食品经营许可管理办法》的有关规定,从事餐饮服务活动,应当满足一定的条件,并依法取得食品经营许可。否则,“成人小饭桌”可能涉嫌非法经营。

    2023-04-28
  • 2030年前我国在运核电装机规模有望成世界第一

    4月26日,中国核能可持续发展论坛2023年春季国际高峰会议召开,中国核能行业协会发布《中国核能发展报告(2023)》蓝皮书(以下简称“蓝皮书”)。





    蓝皮书显示,预计2030年前,我国在运核电装机规模有望成为世界第一,在世界核电产业格局中占据更加重要的地位。预计到2035年,我国核能发电量在总发电量的占比将达到10%左右,相比2022年翻倍。


    当前,全球能源格局加速重塑,低碳转型任务艰巨。国际原子能机构等权威组织再次上调了全球核电发展预期。多个国家调整核能政策,将发展核能纳入国家能源安全战略。我国明确提出“积极安全有序发展核电”。


    数据显示,目前,我国在建核电机组共24台,总装机容量约2681万千瓦,整体规模继续保持全球第一;中国大陆商用核电机组54台,总装机容量5682万千瓦,位居全球第三。核电总装机容量占全国电力装机总量的2.2%。


    核电建设稳步推进的同时,自主创新能力也显著增强。蓝皮书显示,“华龙一号”机组陆续投运,标志着我国实现了由二代向自主三代核电技术的全面跨越,同时,高温气冷堆、小型堆、聚变堆等一批代表着当今先进水平的核能工程也取得重大进展。


    “我国核电装备自主化和国产化能力进一步提升,主要核电堆型设备国产化率达到90%以上。”中国核能发展年度报告首席专家、国家原子能机构原副主任王毅韧介绍说,2022年国内核电主设备累计交付54台套,交付数量创近五年新高。“国和一号”湿绕组电机主泵和屏蔽电机主泵,示范快堆1号机组堆芯支承、热交换器、新组件装载机、提升机等一批首台套核电关键装备实现交付。


    蓝皮书预计,未来我国的核电装机规模有望进一步扩大,核能利用将扮演多重角色,核技术应用产业有望成为我国新的经济增长点。(王璐实习生祁航)

    2023-04-27
  • 守正治乱,共创优质“线上舞台” 三大协会共议规范直播行业发展

    最近,曾因“不倒翁小姐姐”火遍全网的西安,又有了新的网红打卡点。在大唐不夜城,“房玄龄”和“杜如晦”与游客的幽默互动,让“盛唐秘盒”迅速出圈;而在大唐芙蓉园,东仓鼓乐社生动再现千年前的音乐,让观众如临其境。


    线下火爆非凡,线上也异常热闹。在东仓鼓乐社直播间,笛、笙、管、鼓齐鸣,铙、锣、手梆子等小乐器此起彼伏,配合别具特色的舞台设计和表演形式,网友们仿佛穿越千年。


    然而,与很多传统演出一样,凭借直播走红的西安鼓乐,也面临传承人青黄不接的尴尬。如何让优秀传统文化收获更多观众,是演出行业、文艺从业者关注的话题。近日,中国网络视听节目服务协会、中国网络社会组织联合会及中国演出行业协会联合抖音直播,围绕行业规范化发展议题发布倡议,呼吁行业以共创线上舞台的方式,弘扬优质文化。


    近年来,线上直播给演艺行业带来了新机遇。中国演出行业协会的调研测算数据显示,2022年国内演出线上直播达1.21万场,线上观看达67.7亿人次,直播收入达1.568亿元。


    中国演出行业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潘燕认为,直播正在让传统演艺行业从单一的线下渠道向“线下+线上”双线传播模式转变。


    更值得注意的是,这种双线传播模式让从业者有了更多的获得感。截至2022年8月,仅抖音平台近一年内的演艺类直播场次就超过3200万场,同比上涨95%;场均观看超过3900人次,累计观看人次同比上涨85%,相当于每天有9万场中型规模线下演出。超过6万名才艺主播通过抖音直播月入过万。


    “观众在直播间付费‘点歌’,镜头前的演员们为大家带来高水平演出,双方形成了相互信任、欣赏的新型观演关系。”湖北省戏曲艺术剧院唢呐演奏员王肖磊认为,网络直播让演员们收获了精神与物质的双重认可,“大家对演艺事业的前景更有自信,演出时自然就会更有积极性”。


    平台方也在其中找到了更多发展的新机遇。大量优秀演艺人才涌入直播业,提升了主播群体的专业素质、作品质量。为了更好地将“流量”变“留量”,平台方也在积极通过各类扶持计划,共同培育线上演出的“第二舞台”。


    潘燕还表示,线上演艺是文化产业数字化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是与现场舞台艺术有迥异魅力的另一条演出“产品线”。她认为,行业要倡导以优质内容滋养直播平台生态建设,实现艺术院团等团体与直播平台的合作双赢,实现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不过,不容忽视的是,近几年在直播行业迅猛发展的过程中,由于准入门槛较低等原因,也出现了诱导打赏、恶意炒作等乱象。面对这些行业乱象,有关部门不断加强管理,充分彰显了推进行业规范发展的决心。


    近两年,文旅部、中央网信办、国家广电总局、国家市场监管总局等多部门下发一系列规范网络直播的措施和意见。行业相关方也积极加快构建全流程、全方位的管理体系。以抖音直播为例,平台在严禁未成年人消费等方面持续发力,上线了预防未成年人直播消费的巡航和拦截机制,截至2022年5月系统日均拦截疑似未成年用户消费账号超过12万个;平台还上线了主播和机构健康分管理体系,如出现不规范行为会进行扣分,并对违规者所在机构进行处罚。


    治理乱象,直播行业也在行动。本次发布的行业倡议,除了提出“共创线上舞台”的发展新思路外,还进一步强调了规范管理对于直播行业健康、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倡议重点围绕内容治理、特殊人群保护等多个方面,提出平台应该丰富直播内容、倡导理性消费、守护未成年人,同时加强对主播和机构的规范管理。


    值得注意的是,在此次发布的倡议中,各方呼吁要强化落实平台主体责任及义务。在中国网络视听节目服务协会副会长魏党军看来,网络视听直播机构坚守平台企业管理主体责任是应有之责。同时他建议,相关方要不断完善内部管理制度,尤其要加强主播等从业人员管理,引导网民理性消费,制止和抵制网络欺诈等各种不良行为。


    中国网络社会组织联合会副秘书长张勇也指出,强化行业自律、提升平台和主播等主体责任意识,理应成为促进直播业态健康有序发展、推动网络直播产业持续规范向好的重要共识。(记者薛园)

    2023-04-27
  • 新车“降价潮”对二手车市场影响几何?

    今年初,特斯拉高调宣布降价后引发了新能源汽车行业不小的“震动”。进入3月,“东风系”燃油车降价又掀起汽车行业的“降价潮”。如今,新车“降价潮”仍在持续,目前已有逾40个汽车品牌“参战”。


    新车降价,不可避免影响二手车保值率。因此,此次新车市场的价格波动很快传导到二手车市场,一些二手车商表示已经不敢随便收车了。


    3月本属市场旺季,随着天气转暖人们的出行需求也在增加,但市场实际情况却是一些消费者持币观望、二手车经销商收车更加谨慎。经调研,新车市场价格战导致3月二手车均价下降约5%。中国汽车流通协会数据显示,3月全国二手车市场交易量156.74万辆,环比增长7.4%,增速低于历史同期水平。


    不过,也有专家表示,新车价格战对二手车市场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准新车方面,车龄较长的二手车价格相对稳定,市场影响整体可控。在限时补贴结束之后,预计未来市场热度将逐步恢复。此外,相对于新车降价等外部因素,二手车行业内部因素造成的影响更大。


    长期以来,二手车市场“劣币驱逐良币”的柠檬效应一直是制约行业快速、高速发展的痛点。目前,国内二手车行业交易仍以传统二手车市场为主,仍以10多万家的中小微车商为主,但其经营规模、车况标准、交易方式、交易效率、售后服务水平参差不齐。


    今年2月,中国消费者协会发布的2022年全国消协组织受理投诉情况分析报告显示,二手车交易透明度低,如二手车中介故意隐瞒车辆真实行驶里程、维修记录、事故记录等信息,或未尽到核查义务,导致消费者权益受损。


    在业内人士看来,要破解这一痛点,二手车行业需加快转型,在服务方面持续提升,助力市场诚信建设。其中,规模化的数据积累至关重要,没有规模化二手车车况、交易以及维保类数据积累,就很难给消费者提供有保障的服务。


    目前,该行业也在苦练内功,消除消费者购买二手车的顾虑。例如,近日,瓜子二手车全面升级为第三方交易平台,携手全国一万认证商家为消费者带来全新购车服务,平台提供车况真实保障、交易保障及售后保障。


    在保障真实方面,该平台通过约束商家披露真实车况、监管商家1对1视频验车、免费提供理赔记录、发车前对车辆进行免费复检等方式,力求避免重大事故、火烧、泡水车辆。在交易保障方面,平台居间担保,试驾七天不满意无理由退车,满意后平台才将车款打给商家。在售后保障方面,平台承诺30天全面保修,1年/2万公里质保,重大事故、火烧、泡水车辆终身全额包退。


    值得一提的是,政策层面也在发力推动二手车行业健康发展。从2021年实行的二手车交易登记“跨省通办”、档案转递“电子化”,到去年落地的全国取消国五二手车限迁,再到从去年10月1日起实施的转移登记单独签注以及核发临时号牌等政策,形成了一套推动二手车行业发展的政策组合拳,打通了二手车全国市场大流通的关键堵点。


    业内人士指出,在政策推动与行业企业努力之下,二手车市场将逐渐改变消费者的刻板印象,实现与新车市场协调有机互动。另外,当新车“降价潮”退潮,二手车收、售价格会走低,其消费门槛也会相应降低。多方因素推动下,二手车销量有望呈现上涨态势,从而更好地促进消费增长。


    杨召奎

    2023-04-26
  • “氢”装上阵!运行成本降10% 氢能重卡突破3000辆

    在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等氢能示范城市群,已经能看到大批氢能公交、氢能网约车行驶在城市的道路上。与此同时,氢能重卡的数量也在快速增加,成为绿氢在物流领域应用的新场景。


    氢能重卡突破3000辆短途物流成应用新场景


    在浙江嘉兴,司机胡刚正驾驶一辆氢能重卡为港口运送货物。这是嘉兴港首批投运的氢能重卡,已经运行了半年时间,替代原来的柴油重卡。


    记者了解到,这批氢能重卡在获得政府补贴之后,运行的成本比柴油车低10%左右。


    在四川德阳的一个工业园区,分布式光伏设备发电制绿氢后,就近输送到加氢站给重卡加氢,服务园区内的短途运输。


    东方电气氢能公司副总经理张定海:氢的价格在27元/公斤、28元/公斤左右,使用成本能和柴油持平。一辆重卡车原价135万元,省里补50万元,市里再补50万元左右,用户买车的价格35万元左右,购置成本基本能和柴油车持平。


    记者了解到,2019年以前,市场上还没有氢能重卡销售。在国内氢能示范区支持政策的推动下,截至目前,氢能重卡保有量已经超过了3000台。


    浙江嘉兴港区经济发展部部长陈龙:到今年年底有100台氢能重卡会相继投入使用,到明年预计又会增加200台,到2025年末嘉兴港会有近1000台氢能重卡物流车跑动。


    氢能整车成本快速下降2025年有望大规模推广


    记者了解到,当前氢能重卡的高成本是制约大范围应用的关键因素。由于补贴额度较高,除了氢能示范城市群之外,其他区域还未大范围推广。氢能车辆的成本能否大幅降低,涉及哪些核心部件?


    总台央视记者平凡:在北京这家氢燃料电池的生产企业,从二月份开始,这里的生产线已经实现了满负荷生产,膜电极是氢燃料电池最基础的单元,每个月这里的产量达到5万片,能够让100多台物流车使用。


    氢燃料电池的核心零部件膜电极有四个主要部分,包括催化剂、质子交换膜、碳纸和辅材,目前成本都比较高。


    国氢科技关键材料事业部总经理周明正:这四个部分组成膜电极的主要成本,两年以后应该能降到现在一半的价格,膜电极每千瓦大概在500元到600元左右。


    以一辆氢能重卡为例,目前氢燃料电池系统的成本占到整车成本的近50%,随着氢能车辆保有量的增加,核心零部件量产,成本有望快速下降。


    重塑集团董事长兼总裁林琦:我们认为从今年开始是氢燃料电池成本下降的拐点。现在价格约是传统能源车的2倍,我们目标在2025年能够做到1.2倍左右。


    如果把氢燃料电池比作“心脏”,氢能车的运行还少不了为其提供“血液”的储氢瓶。而由于核心材料碳纤维的成本较高,储氢瓶的价格也居高不下。


    中材科技成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冯存江:目前我们公司具备10万只的产能。260公斤的氢气瓶,1只瓶子碳纤维成本要八九千元。


    在上海石化,大丝束碳纤维已经实现了国产化,下一步有望推广到储氢瓶的制造当中,降低相关成本。


    专家表示,氢燃料车辆成本有望在2025年大幅下降,在更多区域实现应用推广。


    “氢”风已至绿氢应用场景持续拓展


    氢燃料电池是氢能汽车最关键的零部件,氢气通过它产生电能,正是这个特性让氢燃料电池应用到全新的领域。除了为汽车提供动力,氢燃料电池还可以为工业园区和写字楼发电。稳定、持久的电力保障,为绿氢的应用拓展了更多的可能性。


    总台央视记者苏童:江苏无锡一处布置在工业园区的氢燃料电池组,有8台功率为5千瓦的固定式氢燃料电池,运行1小时可以提供40度电和冷热交换服务。


    这种固定式氢燃料电池占地面积小,与车载式氢燃料电池相比使用寿命更长,可以不受天气影响,持续稳定地为城市中楼宇、工厂,提供供电、换热等绿色能源需求,还可以和分布式光伏等其他绿电来源结合。


    松下电器中国东北亚公司新能源政策推进室总监侯梦霄:目前5000瓦氢燃料电池纯氢发电的效率是56%,再加上热效率综合利用,氢能源可以用到95%以上。未来,可以通过铺设管道或短途运输氢的形式,在加氢站的周围布局终端用户。


    在嘉兴港区,一个兆瓦级氢能分布式发电站正在利用园区内的氢气,就地转化成电能,满足高峰时期生产用电需求,每度电的成本可以控制在1元以下。一个发电站所用的核心设备,相当于10到20台重卡的氢燃料动力系统。


    重塑集团战略市场部总监刘一粟:储能市场的需求很大,同时它的装机量和车用的装机量相比有几何级数的增加,包括其他的固定式发电应用场景,有很大的增长空间。


    业内预计,国内燃料电池分布式发电系统可以为通信基站、医院、数据中心等场所提供电源保障,拓展新的应用场景。

    2023-04-26

  • 首 页  上一页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下一页    尾 页  

    版权声明: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本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85 8629 6259

    蒙公网安备 15010502001696号 蒙ICP备16001043号-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