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盐城市盐都区织密乡村防溺水安全网 筑牢水域安全屏障

    “要不是这根竹竿,我娃可能就没命了!”孩子母亲感激地说。


    7月27日下午,江苏省盐城市盐都区一名7岁男孩在河边玩耍时不慎落水,危急时刻,热心群众用警方布设的救援竹竿合力营救,成功将孩子拉上岸。


    “大家绑竹竿打结要注意保固安全,确保需要时一拉就能解开。”7月27日,顶着高温,盐城市公安局都分局大冈派出所所长陈连锋汗流浃背,正带领民警、辅警和网格员将贴有“溺水救援,请勿占用”蓝色警示标识的竹竿布设在冈沟河边的石栏上。


    河岸旁、桥头边、闸口上,小小竹竿发挥了大作用。盐城河网稠密,暑期气温持续走高,野泳、垂钓等活动增多,溺水风险明显增高。溺水救援有30秒黄金期,目击者不会游泳、没有适合的紧急救援设施,往往是贻误施救的重要原因。此时,一根触手可及的竹竿化身“救命竿”,不仅缩短等待救援的时间,更降低施救者溺水的风险。


    就地取材、低成本、简单易用的“土办法”发挥了意想不到的作用。7月以来,在辖区1622处重点部位布设救援竹竿,是盐都区警方的“统一动作”。救援竹竿规格统一,长约6米,直径3至5厘米,两端及表面都被打磨得光滑圆润,以避免在施救过程中造成二次伤害。同时,将救援竹竿逐一编号,布设点位一屏展示、一目了然,截至目前,已累计投放6000余根。


    谈到救援竹竿,村干部王荀利颇有感触。前不久,王荀利在下班途中发现富昌河内有小孩落水,情况危急,无奈自己不会游泳,只能站在岸边干着急,所幸小孩被安全救起。“现在河边都配置了救援竹竿,设置了警示牌,这样即使不会游泳也能第一时间救人。”王荀利说。


    除了救援竹竿,“一个救生圈、一股救援绳、一组救生衣、一个高音喇叭、一套急救物品”成了当地公安一线警车上必备的物品,溺水人员急救培训也纳入了全警实战轮训课程。


    从救援竹竿破题,到科技元素应用,再到全民齐心协力,一张防溺水的平安防护网越织越密。近年来,盐都区坚持“政府主导、公安牵头、网格主力、全民参与”,把防溺水摆上重要位置,不断创新思路,通过精准投放救援竹竿、无人机常态宣防喊话、水库防溺水智能报警系统、防溺水有奖举报、组建“盐都防溺水协作联盟”等形式,最大限度集聚多方力量,全面筑牢水域安全屏障。

    2022-08-18
  • 暑期溺水事故高发,如何严防?这些知识家长一定要牢记并讲给孩子!

    近日,


    河南驻马店泌阳县蛟龙救援队


    下乡发放应急物资途中,


    发现有家长带小孩在一处深水区玩耍。


    救援队队员立即上前劝阻,


    但对方置若罔闻。


    不料约20分钟后一男孩救生圈漏气溺水,


    男孩家长因不会游泳,


    手足无措。


    救援队队员立即下水将孩子救出,


    并借此机会将水中的群众全部劝离上岸。


    炎热的夏季是青少年儿童


    溺水事故高发期,


    无论是游泳或是其他水上娱乐活动,


    小朋友们在快乐玩水的同时


    一定要记得安全第一!


    暑期是溺水高发期


    如何预防孩子溺水?


    下面这些知识


    家长一定要牢记并讲给孩子


    这些情况容易导致溺水


    不了解水性,对自己的体力和游泳能力缺乏正确估计,进入水中便可能导致溺水。


    即使是习水性的人,由于未做充分准备活动,下水后突然遭受冷水的刺激,或者游泳的时间过长,体内的二氧化碳丧失过多等原因也会在水下出现四肢痉挛、抽搐,导致失去自主能力而下沉。


    安全意识淡薄,在非开放的水域游泳,四肢可能会被水底的水草缠绕而导致下沉,或者陷入泥沙而失去控制能力。


    在水中互相嬉戏、打闹,发生意外后又惊慌失措,导致溺水。


    警惕这些溺水高风险地点


    不同年龄段儿童溺水发生的高危地点不同:


    4岁以下儿童的溺水高发地点主要为家中蓄水容器,如水缸、浴盆等等。


    5-9岁儿童溺水高发地点会涉及水渠、池塘和水库等。


    10岁以上儿童活动范围更大,主要为池塘、湖泊和江河等。


    关于防溺水


    这些认识误区要避开


    游泳圈、充气的水上玩具可以很好地保护孩子?


    ——错!没有任何设备可以代替成人监护。


    溺水时,一定会拼命拍水或大喊,能被及时发现?


    ——错!很多溺水都是悄无声息发生的,而且发生得非常迅速。


    会游泳就不会溺水?


    ——错!呛水、抽筋、过度疲劳等都可能导致会游泳的人溺水。


    溺水自救的正确做法


    01保持冷静最重要,屏住呼吸,放松全身,这时,身体会自然上浮。


    02尽量把头向后仰,使口鼻露出水面。


    03把身上的重物尽量甩掉,比如书包、鞋子。


    04身边的任何漂浮物都要尽量抓住,如木板、树枝等,借住它们的浮力浮在水面,寻找机会抓住建筑物、大树等固定的物体。


    同伴落水的施救方法


    01大声呼救,向周围人求救,有条件的立刻拨打“110”报警。


    02就地取材,看周围有没有救生圈、竹竿、木板等工具,将其抛向落水同伴,让他攀扶,将其拖拽上岸。拖拽时要伏地降低重心,避免被拉入水中。


    03将溺水者救上岸后,立即清除口鼻内污物,让溺水者仰头,抬起下巴打开气道,同时拨打“120”急救电话。


    04如果溺水者呼吸、心跳微弱或者都已停止,应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和胸外心脏按压。不要轻易放弃抢救,特别是低体温情况下,应抢救更长时间,直到专业医务人员到达现场。


    05脱下溺水者的湿外套,擦干溺水者的身体,盖上其他干燥衣物,避免失温。


    家长有哪些责任


    当假期孩子自己出门玩耍时,家长一定要做到“四知”:


    知道孩子去哪里


    知道孩子跟谁一起去玩


    知道孩子玩什么


    知道孩子什么时候回来


    当家长带着孩子游泳戏水时,也要做到四点:


    01不冒险:去正规的游泳场所,如游泳池,避免让孩子独自游泳和戏水。


    02不分心:在孩子玩水时,家长要时刻看护。


    03不远离:一定要对孩子进行接触式的看管,确保孩子在自己的身边和周围。


    04不大意:提前对孩子做好安全教育,下水前熟悉环境。

    2022-08-17
  • 防溺水安全课来到蓼河沿岸

    为有效预防溺水事故的发生,近日,曲阜市陵城镇妇联组织辖区内青少年儿童开展“快乐过暑假安全不放假”防溺水安全教育。


    巾帼志愿者带领20余名青少年走进蓼河,在蓼河沿岸为大家上了一堂生动的防溺水安全教育课程。活动中,志愿者首先讲解了防溺水安全知识,讲述了近些年发生的多起中小学生溺水身亡事件,用一个个鲜活的案例告知中小学生防溺水的重要性。通过讨论、知识抢答等多种方式,带领孩子们共同学习如何预防溺水,以及发现、发生溺水事件时应如何处理和自救,告诫孩子们不要独自到河边玩耍、游泳。

    为丰富孩子们的暑假生活,提升阅读兴趣,陵城镇还开展了“少年儿童心向党”红色故事会,20余名家长、儿童参加了阅读活动。暑假期间,陵城镇辖区内各村开展各类阅读活动近30余场,参与人次500余人。

    2022-08-17
  • 当历史城市遇上文化遗产



    钟鼓楼广场前跳绳的儿童。朱云霞摄来自“2021北京中轴线文化遗产传承与创新大赛优秀摄影作品展”



    荷花市场前抖空竹的老人。吴超英摄来自“2021北京中轴线文化遗产传承与创新大赛优秀摄影作品展”



    雨后的太和殿广场。闫立军摄来自“2021北京中轴线文化遗产传承与创新大赛优秀摄影作品展”

    主持人:本报记者郑娜

    嘉宾:李群(国家文物局局长)

    谈绪祥(北京市人民政府副市长)

    拉扎赫·伊伦都·阿索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中心主任)

    单霁翔(故宫学院院长、中国文物学会会长)

    吕舟(清华大学国家遗产中心主任)

    姜波(国际古迹遗址理事会副主席、山东大学教授)

    贾德·塔博特(阿拉伯国家建筑师和工程师协会会长)

    2022年是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制度建立40周年,也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通过《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50周年。日前,由北京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委员会办公室、北京市文物局、北京中轴线申遗保护工作办公室主办的“北京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对话会”举办,来自国内外相关领域的专家,围绕“历史文化名城与世界遗产保护”展开交流。

    如何看待历史城市与文化遗产之间的关系?目前保护工作面临着哪些挑战?中国在历史城市和文化遗产保护方面提供了哪些经验?备受关注的北京中轴线申遗,将给北京这座古城带来什么?针对这些热点问题,专家提供了有价值的观点、方法和思路。

    历史城市与文化遗产密不可分

    话题一:城市是人类聚居的场所,在漫长的生产生活中留下了众多历史文化遗产。如何看待历史城市与文化遗产之间的关系?

    阿索莫:非凡的城市往往拥有非凡的遗产。在《世界遗产名录》上的897个文化遗产项目中,136个是历史城市、历史中心和历史城镇,占世界文化遗产总数的15%以上。这说明文化遗产保护与历史城市保护密不可分。

    塔博特:历史城市是由一代又一代人共同缔造的,是人类文明发展的见证,是经济增长的引擎,是创新创造的核心,在人类文明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在《世界遗产名录》中,城市类世界遗产是最大的单一类别。历史城市的保护对于活态遗产的保护有着重要意义。

    话题二:当下,社会发展、人类活动给历史城市保护与文化遗产保护带来了哪些重大挑战和压力?该如何应对?

    阿索莫:即使有国际社会的高度关注和支持,许多国家的政府在保护重要遗产方面仍然面临巨大压力。例如有些遗产会随着时间推移,受到自然侵蚀。近几十年来,许多历史城市的人口密度大幅增加,人口结构改变、气候变化、旅游业增长和不可持续的开发等,都给保护工作带来极大影响。2011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通过《关于城市历史景观的建议书》,作为对《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缔约国遗产保护方式的补充。该建议书旨在帮助政府将建筑环境的保护政策和实践,纳入更广泛的城市发展目标,同时尊重不同文化背景的价值观传统和传承。在可持续的基础上,实现城市发展与生活质量之间的平衡。

    塔博特:随着全世界城市人口的持续增长及预期增长,历史城市面临的压力持续增加。一些历史城市正在失去其功能和传统作用,城市的特质感、结构完整性以及社区特性受到损害。为了应对这些挑战,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出了城市历史景观方法。这一方法从着重关注古迹、考古遗址,转向关注活态城市和文化景观、管理城市转型改造、整合有形和无形价值等多个方面,被认为是保护和管理历史城市及建筑群的重要工具,使政策制定者和管理者能够更有效地应对新的挑战,把握机遇。

    中国遗产呈现多样城市历史景观

    话题三:中国目前有140座历史文化名城,世界遗产总数达到56项。遗产与城市的双重结合,体现了怎样的城市历史景观?

    姜波:中国从南到北,从中原到边疆,从内陆城市到海港遗址,有许多遗产体现了丰富的城市历史景观。例如平遥古城是中国北方地区汉族聚居城市的典型代表;苏州园林是中国私家园林建筑艺术的杰作,体现了江南城市雅韵;丽江古城是处在民族交融地带的商业古镇;泉州是中国古代航海传统的见证;准备申遗的北京中轴线则是东方儒家文明的城市典范。

    话题四:北京中轴线已确定作为中国2024年世界文化遗产申报项目。作为北京城市的核心,北京中轴线有着怎样的突出价值?体现了哪些历史景观?

    姜波:轴线布局在中国的城市设计里面源远流长,到隋唐长安城的时候蔚为大观而成定制,南北轴线、东西对称、规矩方正,成为中国古代城市的一种样板。北京城就是在这样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大家可以看到北京中轴线上有一系列建筑的杰作,太和殿、太庙、天坛等等,都堪称中国建筑(4.960,0.04,0.81%)艺术的最高境界,它的设计、规格、布局都体现了中国儒家礼仪制度。祭天礼地、左祖右社等儒家礼仪原则,在北京城的设计里面都得到了非常生动的体现。北京城作为东方城市的代表,影响所及甚至远至日本列岛、朝鲜半岛和越南。

    吕舟:北京中轴线讲述了一个中华文明的故事,体现了我们五千多年文明不间断的传承,体现了国家多元一体格局的形成过程,体现了中华传统文化的审美观念。在北京中轴线上,可以看到儒释道多种信仰要素,可以看到上至帝王将相下至平民百姓的社会生活。它反映了中华文明的博大包容,呈现了具有中华文明特质的社会生活。

    历史景观要留“貌”更要留“神”

    话题五:今天,我们如何从文物保护、遗产保护走向城市历史景观保护?

    单霁翔:我想举大运河的例子。过去从来没有一个连接着35座城市的巨型的、线性的文化遗产,所以大运河申遗成功对于沿线城市来说意义重大。大运河体现了丰富的城市景观,有自然景观、建筑景观、交通景观、河道景观、街区景观、园林景观、商业景观、民居景观、艺术景观等。这些丰富的景观告诉我们,文化遗产的保护不但要保护自然要素,还要保护文化要素;不但要保护古代的,还要保护20世纪的、当代的;不但要保护静态的,还要保护动态的;不但要保护点面,还要保护文化线路、文化廊道;不但要保护宫殿、寺庙,还要保护传统民居、老字号、工业遗产;不但要保护物质遗产,还要保护非物质遗产。

    吕舟:中国的历史文化名城经历了40年的保护,经历了从文物环境到历史街区、到整体风貌保护的一个过程。但是不是这样就够了?从我们今天的社会需求来讲,显然还不够。无论是物质遗存还是街区风貌都是“貌”,“神”在哪儿?我们要怎么保护“神”?去年,中办、国办印发了《关于在城乡建设中加强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传承的意见》特别提到,所有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最终都要落到“全方位展现中华民族悠久连续的文明历史、中国近现代历史进程、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不懈奋斗的光辉历程、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与发展历程、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征程”。一言以蔽之,就是要讲好中国历史的故事,讲好中国当代的故事。

    以北京中轴线申遗推动老城保护

    话题六:作为世界著名古都和全国文化中心,北京是首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也是中国拥有世界遗产时间最早、数量最多的城市。在历史城市与文化遗产保护的双向联动中,北京提供了哪些经验?

    吕舟:在全国的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中,北京一直发挥着示范作用。1990年,北京把历史文化名城划定了25片历史文化街区,紧接着编制了25片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规划。几年后,在整体保护上,北京又提出了历史文化名城的风貌保护问题。

    谈绪祥:北京是首批历史文化名城,目前拥有7处世界遗产。40年来,北京始终坚持文物保护利用和文化遗产活化传承,统筹协调文物保护和城市发展,在全国起到示范带头作用。在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和文化遗产保护方面,北京有三个做法可以分享:首先,以保护为先做好文化遗产典范城市;其次,以文化遗产保护带动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第三,以中轴线申遗保护牵引老城整体保护。

    话题七:北京中轴线申遗对老城保护有着重要意义。北京该如何以此为契机,进一步带动历史文化名城的整体保护?

    李群:近年来,北京以中轴线申遗为抓手,推动老城整体保护,出台《中轴线文化遗产保护条例》,推进首都功能核心区文物腾退保护利用,促进大运河、长城、西山永定河三条文化带保护发展,创建博物馆之城、三山五园国家文物保护利用示范区取得积极成效。在申遗过程中,我们要坚持保护第一,全面保护文物建筑、肌理格局和景观风貌,探索历史文化遗产系统性保护,更好凸显北京历史文化的整体价值。要坚持以人为本,既要改善人居环境,又要保护历史文化底蕴,让历史文化和现代生活融为一体。要鼓励社会参与,让文物和文化遗产真正活起来,让文物保护利用成果惠及广大人民群众。

    吕舟:北京中轴线对北京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的促进作用,体现在它构建了一个串联覆盖整个老城区各类历史文化遗存的体系,构建了一个既能表达中华文明的宏大叙事,又能反映丰富多样的社会生活的价值阐释构架。这里不仅仅有大度雍容,还有礼乐交融,同样也有柴米油盐,有老百姓(31.990,-0.20,-0.62%)的现实生活。可以通过推动公众对中轴线文化遗产保护的参与,促进北京中轴线、北京老城所承载的深厚传统的传承弘扬和当代创新,促进北京文化(4.250,0.05,1.19%)遗产保护的法治建设。通过北京中轴线的保护,深化社会对于中华文明精神和价值观的认知、市民对文化身份的认同,从而形成巨大的社会凝聚力,推动整个历史文化名城的保护。

    延展阅读

    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制度&《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

    今年是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制度建立40周年。1982年,国务院批转国家建委、文物局、城建总局“关于保护我国历史文化名城”的请示,公布北京等首批24座具有代表性、杰出性、公认性的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同年,《文物保护法》颁行,明确“保存文物特别丰富并且具有重大历史价值或者革命纪念意义的城市,由国务院核定公布为历史文化名城”。截至目前,国务院共公布了140座国家历史文化名城。

    今年也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通过《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50周年。1985年,中国加入《公约》。1987年,长城、北京故宫、莫高窟、秦始皇陵及兵马俑坑、周口店北京人遗址、泰山等首批6处遗产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截至目前,中国世界遗产总数达到56项,其中文化遗产38项,自然遗产14项,文化和自然双遗产4项,总量位居世界第二位。

    2022-08-17
  • 同心共筑防溺水 铸牢安全“防护墙”

    近日,浮梁县河长办联合浮梁县公安局水上派出所、蓝天救援队组织开展主题为“珍爱生命、远离溺水”的知识宣讲服务活动。


    本次防溺水宣讲活动通过“理论+实践”的方式,集知识讲解、应急演练于一体,运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向市民们讲解避免溺水等基本知识,并通过分享实事案例以及互动问答等多种形式,切实提高群众对防溺水的认识与突发事件应对处置能力,实现“幸福河湖、河湖安澜”。


    现场发放宣传手册500余份,队员们现场演练,手把手教群众演示,让市民亲身体会自救和科学救护,防溺水寓教于乐,切实维护该县和谐稳定环境。

    2022-08-16
  • 防溺水保安全|我县乡村防溺水志愿巡查劝导队 搭建起暑期“安全网”

    为有效预防


    青少年学生溺水事故发生


    我县各乡村成立志愿巡查劝导队


    巡查各河流山塘


    走村入户讲解防溺水知识


    搭建起学生暑期“安全网”





    丰州乡由爱心志愿者自发组成的巡查劝导队伍,每天到丰州乡村附近的河滩进行巡查、劝导,提高广大群众防溺水的安全意识,确保未成年人的人身安全。








    据了解,志愿巡查劝导队的志愿者们通过上户向家长和孩子宣传教育,提醒家长随时关注小孩去向。此外,志愿巡查劝导队还在河道旁采取轮流值守的方式,仔细检查有无私自下河游泳现象,并引导家长加强对孩子的安全监护,提高防溺水应急处置能力。

    2022-08-16
  • 城乡同设安全游泳区 湖南城步筑牢防溺水防护网

    中新网邵阳8月13日电(阳望春唐毅勇杨立果)“这里水质好、深度适中,又有家长陪同、专人值守,孩子们在这里游泳我放心。”8月12日,在湖南邵阳市城步苗族自治县儒林镇大桥村一处安全游泳点,30多名中小学生正在欢快地游泳,陪孩子前来游泳的杨先生也是很放松。


    为进一步加强全县学生防溺水工作,有效避免学生溺水事故发生,7月上旬以来,城步县牢树“生命至上、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理念,创新“疏”招、因地制宜、科学设点,在全县设立一批安全游泳区域,让学生享受清凉、欢乐度夏的同时,全面筑牢中小学生防溺水安全防护网。


    遵循原生态开发理念,城步县在城郊科学设立安全游泳点,县防溺水工作领导小组主动与湖南南山国家公园管理局两江峡谷片区衔接联系,在县城附近的两江峡谷国家森林公园儒林镇大桥村境内,将绵延2公里、地势平缓、水深适中、水流清澈的河道设为安全游泳区,建成安全游泳点4个、值守岗亭4个,安装防溺水警示牌8块,购置救生圈、救生杆、救生绳等救援设备10余套,聘请8名村干部、护林员、乡贤等为劝导员,全方位、全天候、全覆盖巡逻,防止溺水事件发生。





    城步县城1家向中小学生免费开放的游泳馆。城步宣传部供图


    城步县注重公益性开放原则,在县城免费开放正规游泳馆。此外,城步县立足农村大众化需求,在乡村合理布局安全游泳区。为满足农村群众、中小学生游泳需求,该县教育、农水、应急管理等部门及乡镇(场)工作人员深入调研、摸清实情后,因地制宜、因河制宜,选择交通便捷、人员集中、水质较好、水流平稳、水深可控的赧水河、五团河、梅溪河等河道水域设立安全游泳区15处,每个乡镇(场)均设1至2处,并安装防护设施,购买救援设备,安排专人值守。


    目前,城步县共投资130余万元设立安全游泳区(点)21处,购买救援设备40余套,80余名劝导员强化巡逻守护,接纳游泳学生26余万人次,尚未发生1起学生溺亡事故,织密织牢了学生防溺水安全“防护网”。(完)

    2022-08-15
  • 【乐清·雁荡】真爱到家·爱苗工程:儿童防溺水宣传活动

    仁行乐清,人恒敬之





    乐清市雁荡镇大救助分中心(社工站、儿童之家)今天在松垟村展开“关爱青少年”防溺水宣传活动,在该村举行的大手牵小手活动中,社工向参加活动的少年儿童宣讲了夏季防溺水知识。


    8月13日,雁荡镇大救助分中心(社工站、儿童之家)在松垟村开展防溺水宣传活动,向社区儿童讲解野外水流存在的安全隐患,要求儿童们夏季溪河避暑要在大人的陪同出游,切记不能单独、小伙伴组成团体去溪河游泳、玩水。社工还列举最近我市野游发生的安全事故,告诫青少年一定要记得,溪河环境复杂,一些水面看起来风平浪静,实质存在暗涌让人防不胜防。


    为把“防溺水”宣传落实到位,社工们还来到困难家庭家里,叮嘱他们没有大人的带领下,不能去溪河里玩水和游泳。


    雁荡镇大救助分中心(社工站、儿童之家、爱心驿站)位于雁荡镇松垟村党群办。


    本中心以“党建引领、服务居民、打造亮点、助人自助、专业精神”为宗旨,以1168工程为导向,将老年人、妇女儿童及困难群体为主要服务对象,结合不同服务对象的实际需求,为居民提供多层次、全方位、多元化的专业社工服务。

    2022-08-15
  • 永定区桥头乡:防溺水安全教育宣传

    红网时刻张家界8月11日讯(通讯员:龚梓筠)为增强广大居民的安全责任意识,提高青少年儿童的防溺水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减少溺水事故发生,8月11日上午,永定区桥头乡政府志愿者在桥头村农贸市场开展防溺水宣传活动。





    活动现场,志愿者向群众发放有关儿童防溺水的宣传资料,跟居民们详细的讲解儿童防溺水注意事项和遇到问题时该如何自救和呼救。生活中家长对孩子防溺水教育对家庭、对社会有着极大的重要性,建议暑假期间要求小朋友不要到水边玩耍嬉戏,不私自下水游泳,不盲目下水施救,要求家长积极做好学生安全管理,严防溺水等安全事故发生。


    据悉,此次活动共发放宣传资料200余份,以通俗易懂的语言,深入浅出地讲述了防溺水工作的重要性。安全无小事,责任重如山。此次宣传活动的开展,为广大儿童平安健康成长创造了良好的环境,为桥头乡的建设贡献了力量。

    2022-08-12
  • 防溺水保安全|我县筑牢防溺水安全防线

    连日来,我县强化防溺水宣传与巡查力度,完善落实人防、物防、技防等措施,切实提高青少年安全防范意识,拧紧青少年防溺水“安全阀”,坚决防范溺水事故发生,全力守护未成年人的生命安全。





    关田镇


    在关田镇,关田派出所成立防溺水巡逻工作组,落实落细巡河工作,并展开防溺水安全演练。演练通过现场宣传讲解、实际操作演练的方式进行,民警现场传授海姆立克急救法、人工呼吸、心肺复苏等急救措施,详细讲解对溺水者的紧急救治处理方法,帮助大家掌握基本的急救技能。


    思顺乡


    在思顺乡,思顺派出所民辅警向群众发放防溺水安全宣传单,并在危险水域设置禁止游泳醒目标牌,放置救生圈、救生绳、长竹竿等救生物品,发现下河游泳人员立即进行劝阻,提醒大家注意人身安全。





    丰州乡


    连日来,丰州乡组织志愿者广泛开展防溺水志愿服务活动,筑牢防溺水“生命线”。





    活动中,志愿者们在丰州、古亭等河流流域地开展巡逻,对靠近水域的未成年进行提醒和劝导,并使用小喇叭提醒村民不要私自下水。同时向村民发放防溺水宣传资料,讲解防溺水的相关知识,叮嘱家长增强安全意识,看管好孩子,认真做好安全教育。


    巾帼志愿者在雁湖村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开展“珍爱生命预防溺水”主题安全教育宣讲活动。志愿者用朴实的语言、典型案例,给孩子们上了一堂生动的防溺水安全教育课。通过活动的开展,使孩子们清醒地认识到防溺水的重要性,学会了在游泳时遇到危险如何自救,提高了孩子们的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

    2022-08-12
  • 汽车巡查、视频定点监控、无人机喊话 塘溪“空地一体化”防溺水

    “水深危险,禁止游泳,请配合工作,赶紧上岸。”昨天下午,塘溪派出所民警干磊通过无人机巡查,发现五溪路河道内有群众在游泳,当即通过无人机高空喊话,并安排队员到场,对游泳者进行批评教育。


    塘溪镇辖区内有好几座小型水库和山塘,每年夏季,尤其是暑期,总会有人来野游或者钓鱼。今年,塘溪派出所结合夏季治安打击整治“百日行动”,通过汽车、视频、无人机等每天巡查梅溪水库、梅溪河、大嵩江等水库,时间主要集中在晚上5时到8时。


    每天,塘溪派出所发动驻村辅警、网格员驱车前往水库、河道、山塘等地,全面开展排查工作,将排查出的较为危险水域作为巡逻必到点,明确巡查路线,并将必到点巡查照片每日打卡上传至“浙政钉”群内。


    同时,塘溪派出所还通过视频监控,不间断巡查辖区内经常出现野泳情况的水库、河流等。7月29日16时许,该所就通过综合指挥室视频监控发现,几名群众无视铁砂岭水库旁竖立着的“禁止游泳防止溺水”警示牌,跳入水中游泳。民警立即出警赶赴现场,督促野泳群众迅速返回,并对游泳者进行了批评教育。


    针对辖区内车巡、步巡难以到达的水域,塘溪派出所则定期开展无人机巡查,确保巡防无死角。“无人机实时生成巡河影像,有没有游泳或钓鱼人员一览无余,而且大大提高了夜间巡查的效率。”干磊介绍,巡查一条梅溪河,如果采用传统的人工巡查方式一般要1小时,而无人机巡查只要20分钟,且全程零盲区。


    截至目前,塘溪派出所已通过无人机巡河40次,劝返野泳人员20余人。

    2022-08-11
  • 同心县多措并举织密暑期防溺水安全网

    今年暑假刚开始,同心县第六幼儿园中班班主任马丽亚就穿上红马甲,化身防溺水安全宣传员,和同事到全班每个学生家中家访。在学生罗子瑄家,马丽亚叮嘱学生家长柳淑艳要看紧孩子,远离附近的景观湖、蓄水池、水渠。马丽亚每周还会在线召开一次“防溺水安全主题班会”,不定期在家长微信群里发布一些防溺水知识,有文字、图片、视频等多种形式。








    今年暑期,同心县在“千名教师进万家”大走访活动中,织密暑期防溺水安全网。全县各中小学、幼儿园教师入户家访,强化学生及家长暑期安全意识,远离水患。同心县教育局与相关部门密切合作,建立联防联控机制,坚决杜绝溺水事故发生。会同相关部门定期对河流、水塘等水域安全隐患进行排查,拉横幅设警示,建立家住水域附近、家长外出务工、孤儿等特殊人群花名册,保障学生人身安全。全县教育系统各学校组建防溺水志愿服务团队,教师和家长每天到水域边义务巡河,宣传防溺水知识,用脚步丈量河湖渠坝,细心为生命保驾护航。


    发出“暑期防溺水安全致家长的一封信”,特别介绍了“发生溺水的常见原因”“预防学生溺水的措施”等知识。通过制作防溺水宣传展板、开展宣讲活动、发放宣传资料、线上主题班会等方式,加强对学生和家长的警示提醒,落实学生家长的法定监护人责任,谨防学生脱管失事。各学校严格执行24小时校园暑期值班值守制度,监督掌握学生动向,确保防溺水行动开展见行见效。


    今年暑假以来,同心县未发生一起在校生溺亡事故。

    2022-08-11

  • 首 页  上一页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下一页    尾 页  

    版权声明: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本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471-3130680

    蒙公网安备 15010502001696号 蒙ICP备16001043号-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