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游族网络创始人遭同事毒杀案”一审宣判:被告人许垚被判死刑

    上海一中法院消息,2024年3月22日上午10时,上海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以下简称上海一中院)依法公开宣判被告人许垚故意杀人、投放危险物质案,以故意杀人罪对被告人许垚判处死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以投放危险物质罪对被告人许垚判处有期徒刑六年,决定执行死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











    上海一中院经审理查明:被告人许垚因公司经营管理事宜与被害人林某产生矛盾,经预谋于2020年12月14日至15日间,在被害人林某食用物品中投毒,致林某中毒死亡。许垚还因工作上的原因与被害人赵某甲、赵某乙产生矛盾,经预谋于2020年9月至12月,在两人办公室内饮品等物品中投毒,致赵某甲、赵某乙等四人中毒。2020年12月18日18时40分许,许垚被公安机关抓获。










    上海一中院认为,被告人许垚故意杀人,致一人死亡,其行为构成故意杀人罪;投放毒害性物质危害公共安全,致四人中毒,其行为构成投放危险物质罪,依法应数罪并罚。被告人许垚系有预谋地以投毒方式故意杀人、危害公共安全,其犯罪动机极其卑劣,犯罪手段极其恶劣,危害后果特别严重,主观恶性极大,依法应予严惩。法院据此作出上述判决。

    公诉人、被告人及其辩护人、被害人的诉讼代理人到庭参加宣判。被告人家属、被害人及家属、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社会各界群众等50余人参与旁听。


    原标题:上海一中院一审公开宣判许垚故意杀人、投放危险物质案

    2024-03-22
  • 国防部:中国军队严阵以待,坚决反制南海侵权挑衅

    2月29日下午,国防部举行例行记者会,国防部新闻局副局长、国防部新闻发言人张晓刚大校答记者问。

    记者:近日,菲美在南海举行联合海上军演、联合空中巡逻,中国人民解放军南部战区同期在南海组织了海空兵力巡航,菲方声称不会在海洋主张上退缩。菲海岸警卫队发言人声称,中方船只违反《国际海上避碰规则》,近距离接近在黄岩岛巡逻的菲海警舰船。请问对此有何评论?

    张晓刚:近来,菲方拉拢域外国家搅局南海,组织所谓“联合军演”“联合巡逻”并公开炒作,严重违背《南海各方行为宣言》精神,危害地区和平与稳定,与地区国家致力于维护南海和平稳定的努力背道而驰。需要强调的是,美方不是南海问题当事国,应恪守在南海问题上不持立场承诺,停止插手干涉、拱火滋事的恶意行为。

    菲方有关言论纯属混淆是非、恶意炒作。菲海警船多次非法侵闯中国黄岩岛邻近海域,中方依法采取警告驱离、航路管制等措施,现场处置合理合法、专业克制。中方对黄岩岛及其邻近海域拥有无可争辩的主权。我们敦促菲方不要一意孤行、滋扰生事,中方将继续在管辖海域开展维权执法行动,坚决维护国家主权和海洋权益。


    南海是地区国家的共同家园。中方坚持同有关当事国通过对话协商管控分歧。对于一切侵权挑衅行径,中国军队始终严阵以待、坚决反制,坚定捍卫领土主权和海洋权益。

    2024-02-29
  • 停止土木工程专业招生?清华大学:系合并至大类招生

    2月26日,网上多个自媒体账号发布消息称“清华大学停止土木工程等专业招生”,引发广泛关注。


    对此,2月26日晚,清华大学党委宣传部相关负责人向澎湃新闻回应表示,这纯属误解。该负责人表示,清华自2017年起实施大类招生培养与管理,部分招生专业名称发生变化(详见清华大学本科招生网),原来的土木、水利以及工程管理等单一专业已合并使用“土木水利海洋工程”的大类专业名称,不再单独招生。这是教育改革中的正常专业更新。











    澎湃新闻注意到,网上不少自媒体发布消息称“清华大学停止土木工程等专业招生”,依据是一张内容为清华《2023—2024学年度专业设置、当年新增专业、停招专业名单》的截图。


    澎湃新闻查询清华官网发现,2023年11月22日,清华官网确实发布了《2023—2024学年度专业设置、当年新增专业、停招专业名单》。清华上述名单内容显示,2023—2024学年度,本科专业总数91个,41个主修专业面向全日制在校生开放辅修学位修读。新增专业:教育学、体育教育、地球系统科学。停招专业:水利水电工程、土木工程、水利科学与工程、工程管理、交通工程、微机电系统工程、电子信息工程、电子科学与技术、生物技术、行政管理、金融学、会计学、新闻学、政治学与行政学、广告学。名单后注:我校自2017年起实施大类招生培养与管理,部分招生专业名称发生变化,详见清华大学本科招生网。

    停止土木工程专业招生?清华大学:系合并至大类招生

    清华官网发布的《2023—2024学年度专业设置、当年新增专业、停招专业名单》。

    对于上述名单中停招的专业,清华党委宣传部相关负责人向澎湃新闻表示,这是教育改革中的正常专业更新。清华自2017年起实施大类招生培养与管理,有些单一专业合并到某些大类了,不再单独招生;有些专业改名了;也有个别专业确实停招了。其中如上述名单中的水利水电工程、土木工程、水利科学与工程、工程管理等单一专业已合并使用“土木水利海洋工程”的大类专业名称,不再单独招生;会计学、新闻学的本科专业清华已于2020年起停招;而金融学则是专业名称改为经济与金融了。

    2024-02-27
  • 杭州常住人口连续9年两位数增长,与经济增长同步

    浙江省统计局2月26日发布2023年该省人口主要数据公报,其中去年末杭州常住人口达1252.2万。

    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注意到,作为浙江人口最大市,杭州常住人口占全省比重已达18.9%。同时,杭州已连续9年实现常住人口的两位数增长。

    2019年末,杭州全市常住人口破千万,是浙江首个人口超千万的城市、中国第16座千万人口城市,也是长三角城市群中继上海、苏州之后第三个人口达到千万规模的城市。2016年至2021年,杭州的人才净流入率连续5年居全国第一。2019年~2023年该市分别引进35岁以下大学生21.2万人、43.6万人、48.3万人、36.4万人、39.7万人。

    澎湃新闻梳理发现,杭州的人口“虹吸效应”始于将“大力发展信息经济、推动智慧应用”定义为“一号工程”后的2015年:2011年~2014年杭州常住人口分别净增长3.76万、6.4万、4.2万和4.8万,2015年猛增12.6万,2016年净增17万,2017年增28万,2018年增量达到33.8万,2019年和2020年的增量分别达到55.4万和57.6万,2021年、2022年、2023年又分别增长26.8万、17.2万、14.6万。

    杭州常住人口快速增长的近10年,也是杭州调整产业结构、发展以电子商务为代表的互联网新经济的转型升级期,与地方经济的快速增长同步。

    2015年前,杭州的发展与许多城市一样,面临经济结构性矛盾没有根本改变,持续增长、转型升级、协调发展压力加大,经济结构、资源要素、环境容量制约加剧等挑战。对此,2014年7月,杭州市委召开十一届七次全会,作出发展信息经济的战略部署,将“大力发展信息经济、推动智慧应用”定义为“一号工程”。此后,杭州加速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互联网+”创新创业中心,剑指“全国数字经济第一城”,数字经济成为其新旧动能转换的主引擎。

    2015年,杭州首次进入“万亿GDP城市俱乐部”,去年全市经济总量上新台阶,实现从“1万亿方阵”到“2万亿方阵”的大跨越,成为中国大陆第八个经济总量破2万亿的城市。同时,G20杭州峰会、杭州亚运会等重大会议和赛事的带动,以及围绕建设“全球人才蓄水池”目标频出的人才新政,也吸引越来越多人涌入杭城。

    常住人口连续增加的同时,杭州城区人口也在不断扩容。去年,该市城区人口突破千万,实现从特大城市到超大城市的跨越。2015年,杭州首次跻身特大城市。8年来,通过高质量发展与城市内涵式提升持续带动产业、人口、创新集聚,去年城区总人口达1002.1万,成为10个超大城市之一。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倍差缩小至1.67,连续17年获评“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


    今年的杭州市政府工作报告指出,将突出功能品质,全力破解超大城市治理难题。坚持系统思维,强化数智赋能,加快城市有机更新,深入探索符合超大城市特点和规律的治理新路子。优化城市空间格局。聚焦城市性质和核心功能定位,增强城市辨识度,加快战略性重点区块发展。推进引领性重大项目建设,实施新一轮基础设施能级跃升行动,实施城市更新三年行动,新建配售型保障性住房6000套,筹集保障性租赁住房6万套(间),实施城中村改造项目59个,完成老旧小区改造200个,积极探索以自主更新为特点的老旧小区拆改结合新模式。完善城市治理体系,统筹推进城市大脑2.0和数字孪生城市建设,构建超大城市治理操作系统。深化“匠心提质绣杭城”行动,开展道路易堵路段专项整治,提升群众顺畅出行体验感。

    2024-02-26
  • 广州南沙“船撞桥”事故原因初步查明

    记者从22日举行的广州沥心沙大桥突发事件新闻发布会上获悉,该事故共造成5人死亡,事故原因初步查明为“船员操作失当”,造成船身和船头先后触碰沥心沙大桥的桥墩,导致通航孔上的桥面断裂。

    2月22日5时30分左右,一艘集装箱船“良辉688”空载从佛山南海开往广州南沙途中,航经洪奇沥水道时,触碰沥心沙大桥桥墩,致该桥桥面断裂。

    广州海事局副局长尹强介绍,因船员操作失当,“良辉688”轮左舷船身触碰沥心沙大桥下行通航孔18号桥墩,随后船头再次触碰下行通航孔19号桥墩,致使该通航孔上的桥面断裂。

    经核实,事故造成4辆车和1辆电动摩托车从断裂处坠落,其中1辆空载中巴车、1辆货车和1辆电动摩托车坠落到船舱内,2辆小货车掉落水中。

    该事故造成5人死亡,包括空载中巴车驾驶员1人、电动摩托车驾驶员1人、落水小货车3人。

    记者获悉,有3名受伤人员被送往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南沙院区接受治疗。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显微创伤手外科副主任郑灿镔介绍,目前收治的伤员中有2名为高空坠落伤,包括不同程度的骨折、软组织挫伤等,目前生命体征基本平稳。

    尹强说,广东海事局已成立事故调查组开展调查取证,海事部门也已会同公安部门对肇事船责任人进行控制。

    广州市交通运输局总工程师邹小江介绍,被撞受损的沥心沙大桥19号桥墩倾斜严重,存在进一步失稳风险。为避免发生次生灾害,需进一步拆除19号至20号桥墩跨梁,消除安全隐患。

    沥心沙大桥是南沙区三民岛对外连通的主要通道。该岛占地面积14908亩,户籍及外来人口约9100人。广州南沙开发区管委会秘书长欧阳刘兵介绍,事故发生后,南沙全力做好三民岛居民生活保障工作。在出行方面,立即协调两条轮渡船保障居民和货物运输,并将增加渡轮班次、调配公交车接驳,加快修建临时码头,全力确保村民出行。

    事故发生后,通往三民岛的供水管道断裂。22日上午,南沙区已组织10台送水车提供岛内居民用水,并加快修复供水设施,同时分批次将矿泉水、米、油、水果蔬菜等物资供应上岛。


    欧阳刘兵介绍,鉴于此次事故,南沙将对辖区内桥梁开展全面安全排查。

    2024-02-23
  • 广州南沙一大桥被船只撞断 有车辆落水

    记者从广州市南沙区及广州海事部门获悉,2月22日,广州市南沙区万顷沙镇沥心沙大桥被船只撞击,桥体断裂,有桥上车辆落水,目前伤亡情况正在核实。事发道路已实行交通管制,相关部门正在现场处置。

    2024-02-22
  • 河南河北山西多地下“霰”六预警齐发!多地进入雨雪最强时段

    2月21日,中央气象台今早06时再次发布了多个气象预警,包括冰冻黄色预警、暴雪黄色预警、寒潮橙色预警、大雾黄色预警、大风蓝色预警以及强对流天气蓝色预警。










    “山河四省”河南、河北、山西、山东仍是重点关注区域之一。

    气象台连续发布6个预警,预警内容涉及霰、暴雪和冻雨等多种降水形式。


    近日,许多地区迎来了暴雪、冻雨,甚至下起了颗粒状小雪,被网友戏称为“干燥剂”或“洗衣粉”。










    据了解,这种降水形式为霰雪,在不同地区有不同称谓如米雪、雪霰、雪子、雪糁、雪豆子等。

    霰雪由白色不透明的近似球状或圆锥形的雪状结构冰相粒子组成,直径在2~5mm之间,质地坚硬,易碎。

    专家指出,霰雪通常是暴风雪的前兆之一。气象台报道称,河南、河北、山西等地区出现了“霰雪”,形状类似米粒大小。

    霰雪是在高空中水蒸气遇冷凝结后降落的固态降水,直径约2~5mm,质地松脆易碎。


    在雨雪天气中,市民应尽量穿着防滑鞋,缓慢行走,避免滑倒。

    2024-02-21
  • 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发布中国农历新年致辞

    当地时间2月6日,联合国发布秘书长古特雷斯的中国农历新年致辞。古特雷斯表示,在龙年到来之际,谨向大家致以最亲切的问候。龙象征着活力、智慧、守护、吉运。正是人类应对当今全球挑战所需要的特质。

    古特雷斯说,今年联合国的庆祝尤其不同:农历新年首次登上联合国节庆日历。感谢中国和中国人民对联合国、多边主义和全球进步的坚定支持。只要我们携手共进,就能实现一个可持续、公正与和平的未来。


    古特雷斯最后表示,祝大家在新的一年里身体健康、幸福美满、兴旺发达。

    2024-02-07
  • 中国足协原主席陈戌源受贿案29日一审

    新华社快讯:1月29日上午,中国足协原主席陈戌源受贿案将在湖北省黄石市中级人民法院一审公开开庭审理。

    2024-01-29
  • “帝国第一陪葬墓”秦始皇帝陵1号陪葬墓取得重大考古收获

    记者1月26日从秦始皇帝陵博物院获悉,从2011年开始,秦始皇帝陵博物院对秦陵外城西侧展开详细的考古勘探工作,发现9座大、中型墓葬,整齐有序,东西一字排列。从2013年开始,对其中的1号墓进行了持续发掘。目前已经基本完成了墓道、墓室和3座车马陪葬坑的发掘,取得重大考古收获。











    1号墓位于秦始皇帝陵园外城西侧约440米处,平面呈“中”字形,坐南面北,由南、北墓道与墓室三部分组成。墓道两侧有三座车马陪葬坑。墓内出土大量陶器、铜器、玉器、铁器以及金银质地的小型明器。陶器器形有茧形壶、缶、罐、豆、盆等。青铜器有鼎、豆、钫、壶、盘、甑、灯以及编钟、琴轸等。玉器有玉圭、玉璧及小玉鼎等。兵器有铁剑、铁甲、带廓铜弩机、铜戈等。小型明器有金银骆驼、舞袖俑、吹奏俑、百戏俑、马俑、骑马俑、猎犬、银盒等。另有金带钩及数量较多的铜半两。










    在北墓道清理出一辆四轮独辀木车,木车遗迹保存完整。木车总长约7.2米,上带有完整方形彩绘车盖,东西宽2.6米,南北长4.2米,红色鲜艳,保存完好,已清理出铜质盖弓帽19个,均套于盖弓上,盖弓遗迹保存较好;车盖下压有方形木架,当为车舆。上有曲尺形、圆柱形铜构件。车舆两侧共有4个车轮,附有大型铜质车軎。车衡与车辕十字相交,衡上有两个车轭,均保存完整。


    陪葬坑埋藏5组车马,其中一组为羊车,包括独輈木车4辆,双辕木车1辆。羊车为六羊,并列一排,骨骼保存完整。身上装饰有类似于驾马的铜节约、带扣、铜环等青铜马具,显示出处于驾车状态——当为羊车。羊骨身后车辆被破坏。











    考古人员初步认为,1号墓为一座大型中字形竖穴土圹木椁墓,是目前已发掘的规模最大、等级最高、保存最好的秦代高等级贵族墓葬,填补了秦代高等级贵族墓葬考古的空白,是研究秦代高等级贵族丧葬制度乃至中国古代帝陵制度的极具价值的考古资料。此墓从属于秦始皇帝陵的特征显著,与秦始皇帝陵整体规划设计紧密相关,时代为战国晚期到秦统一;墓主等级极高,是帝陵规制下的“帝国第一陪葬墓”。它见证了夏商至战国晚期王陵“集中公墓制”的消亡,昭示了战国晚期到宋元明清帝陵“独立陵园制”的形成与确立,折射出中国古代中央集权制度由血缘政治到地缘政治的巨大历史变革,极大地丰富了对秦帝国统一前后物质文化以及所代表的制度文化的认识,具有非常重要的学术价值。










    同时,多种形式、多种形制和多种用途的车辆,集中出土于一墓,极其罕见,对研究秦汉时期丧葬用车及陪葬用车提供了独一无二的资料。墓道中的四轮独辀车是目前考古所发现的唯一一辆埋藏于墓中的四轮车实物,初步判断,它与棺柩下葬密切相关,可能是下葬时运输棺柩的载柩车。就目前的考古发现来看,属于一种非常少见的丧葬现象。陪葬坑中出土的5组车马(含羊车),形式形制不同,用途迥异,集中反映了男性墓主生前出行的盛况,展现了秦帝国时期陪葬车马形制与组合的新变化、新形式,是中国车制变革和发展演变过程中极为重要的实物资料。同时,丰富了车马陪葬坑的内涵,对认识墓主的身份也提供了一定的参考。


    1号墓的发掘,是近年来秦始皇帝陵考古的一项重大收获。它反映了处于变革时代的秦的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包括制度上的变革、礼仪上的变革以及技术上的变革,是研究战国晚期乃至于秦时期的政治制度、丧葬制度、社会生活和文化交流的一个绝佳的范本。

    2024-01-26
  • 龙年不宜结婚?民政部回复……

    2024年是“寡妇年”吗?

    真的不宜结婚吗?




    近日,有网友在民政部官网上留言,建议民政部或其他部委联合发文,引导居民不受迷信影响龙年正常结婚。民政部社会事务司对此回应表示将予以关注。


    网友表示,“因2024年立春,处于农历2023年末,有民间传言,此年为‘寡妇年’,不适宜结婚等。此说法,严重背离了生活常识和科学常识。”网友建议,由民政部或其他部委联合发文,发表一篇面向全社会的普及宣传文章。引导广大居民在龙年正常结婚,不要受迷信、社会传言影响,应结尽结,为我国的人口发展事业贡献力量。


    1月22日,民政部社会事务司答复网友留言,表示网友建议将予以关注。










    什么是“寡妇年”呢?

    “寡妇年”来自于“寡年”,“寡年”也被称为“滑头年”“无春年”“盲年”,即整个农历年都没有“立春”的年份。百姓将没有“立春”的年份叫做“无春年”,又称为“寡年”,后来有人又根据“寡”字,演绎出了“寡妇年”。

    所谓的“无春年”在我国农历其实很常见,平均2至3年左右就会出现一次。比如2019年猪年、2021年牛年、2024年龙年、2027年羊年都是“无春年”。

    2023年由于“闰二月”的出现,出现了两个“立春”节气。2024年春节是2月10日,而立春是2月4日。2025年春节是2025年1月29日,而立春是2月3日,所以2024农历年整年都没有“立春”节气。

    古人将“立春”与生育联系起来,春不立,则生殖不旺。“无春”,等于“无子”“无后”,而结婚最忌“无子”,所以在“无春年”结婚就会被视为不吉利。民间流传“无春年不能结婚、双春年结婚要二婚”的说法,专家表示,“寡妇年”不宜结婚的说法是荒唐的,是一种迷信的说法,没有科学依据。“无春年”只是农历与阳历的巧合,有无立春只是由不同历法的时间差造成的,对个人生活和婚姻幸福不会造成影响。

    信寡妇年不结婚

    不如信自己的判断

    信实打实的爱情和婚姻

    都2024年了

    糊弄人的禁忌别再信

    也别再传了


    转发提醒身边的亲人和朋友

    2024-01-25
  • 两架波音飞机在芝加哥机场相撞

    中新网1月16日电据美国广播公司(ABC)报道,当地时间1月15日,美国联邦航空管理局发布消息称,芝加哥奥黑尔国际机场14日发生了两机相撞事故。











    图片来源:CBS报道截图


    报道称,当天18时30分左右(当地时间),日本全日空一架波音777飞机的左翼尖端撞上了达美航空波音717飞机的尾部,暂无人员伤亡的报告。


    联邦航空管理局表示将调查这起事件。报道指出,目前尚不清楚事故是否与飞机制造缺陷有关,波音公司方面也暂未就此事发表评论。

    2024-01-16

  • 首 页  上一页   3 4 5 6 7 8 9 10 11 12  下一页    尾 页  

    版权声明: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本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471-3130680

    蒙公网安备 15010502001696号 蒙ICP备16001043号-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