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春节能回家吗?如何看待新型变异毒株IHU?钟南山解读

    今天(1月6日)下午,“致敬战疫的青春”——首届钟南山青年科技创新奖主题分享会在广州举行。会后,中国工程院院士钟南山接受总台记者采访,就目前国内外疫情进行了分析解读。春节能否回家过年?如何看待新冠病毒变异毒株IHU?一起来看。


    钟南山:西安此轮疫情拐点已经出现

    钟南山院士表示,西安此轮疫情的拐点应该已经出现,最高时为一天170多例确诊病例,1月5日是63例,一直在往下降。西安采取了极严格的防控措施,现在看是奏效的。

    钟南山:目前不要过度解读新冠病毒变异毒株IHU

    针对新出现的新冠病毒变异毒株IHU,钟南山院士表示,目前不需要过度去解读它。它的变异位点比奥密克戎多,有46个,奥密克戎是35个,从理论上它对疫苗的免疫逃逸能力以及对一些抗体的抵抗力可能会强一些。

    但对于新的变异毒株,还有很多是未知的,现在需要进行比较严密的观察,一个是它的传播力会不会成为主流,另一个是它的致病率是否比较轻。

    钟南山:非封控区可以回家过年不需要完全停摆

    对于即将到来的春节,能否回家过年,钟南山院士认为,没有封控的地区,即低风险地区,市民可以在做好防控的前提下,有条件地回家过年,不需要完全停摆。

    2022-01-07
  • 31省份新增确诊病例91例 其中本土病例41例

    中新网1月5日电据国家卫健委网站消息,1月4日0—24时,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报告新增确诊病例91例。其中境外输入病例50例(上海17例,广西9例,福建7例,广东7例,天津5例,湖北2例,北京1例,山东1例,陕西1例),含3例由无症状感染者转为确诊病例(广东2例,广西1例);本土病例41例(陕西35例,均在西安市;河南4例,其中许昌市2例、郑州市1例、周口市1例;浙江2例,均在宁波市),含2例由无症状感染者转为确诊病例(均在河南)。无新增死亡病例。无新增疑似病例。


    当日新增治愈出院病例56例,解除医学观察的密切接触者3106人,重症病例较前一日增加1例。

    境外输入现有确诊病例921例(其中重症病例3例),现有疑似病例1例。累计确诊病例11376例,累计治愈出院病例10455例,无死亡病例。

    截至1月4日24时,据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报告,现有确诊病例3291例(其中重症病例31例),累计治愈出院病例95005例,累计死亡病例4636例,累计报告确诊病例102932例,现有疑似病例1例。累计追踪到密切接触者1438066人,尚在医学观察的密切接触者42454人。

    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报告新增无症状感染者71例,其中境外输入49例,本土22例(河南18例,其中郑州市9例、许昌市8例、周口市1例;上海4例,其中浦东新区3例、杨浦区1例);当日转为确诊病例5例(境外输入3例);当日解除医学观察22例(境外输入21例);尚在医学观察的无症状感染者632例(境外输入565例)。

    累计收到港澳台地区通报确诊病例29898例。其中,香港特别行政区12690例(出院12228例,死亡213例),澳门特别行政区79例(出院77例),台湾地区17129例(出院13742例,死亡850例)。

    2022-01-05
  • RCEP正式生效 各地紧抓新机遇推动开放合作

    零点刚过,青岛海关为青岛海湾集团有限公司签发了全国首份《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原产地证书,凭借这份证书,这批出口到日本2800余吨氯化钙税款减免达近万元。同日,重庆市贸促会为出口日本的化工原料等产品签发了重庆首批RCEP原产地证书,这些出口日本的产品第一年关税降幅为0.4%。


    随着1月1日RCEP的正式生效,面对其带来的巨大商贸和发展机遇,各地在第一时间紧抓机遇,全面推进与RCEP国家经贸合作。

    释放多重“红利”区域合作增添新动力

    RCEP是迄今为止全球规模最大的自由贸易协定,其总人口、经济体量、贸易总额均占全球总量的1/3,协定涵盖关税减免、贸易便利化、服务投资开放、知识产权保护等广泛领域,生效后,区域内90%以上的货物将逐步实现零关税。

    “我们企业在对外贸易中,将享受到新增降税的收益。”位于重庆北碚的神驰机电股份有限公司外贸部负责人肖洪说。这家主要从事小型发电机、通用动力及其终端应用产品的研发、制造和销售的公司,目前已在RCEP区域12个国家直接或间接实现销售。

    近几年,重庆与RCEP成员国进出口贸易规模就不断扩大,从2016年的1270亿元增加到2020年的2043亿元,年均增长率达12.6%。去年1—10月,重庆与RCEP成员国进出口额1907.2亿元。RCEP成员国在渝投资兴办企业年均达到50家以上,每年实际利用外资均超过9亿美金。而重庆对RCEP成员国投资占比也稳步提升,从2016年的3%增加至2020年的5.8%。

    在RCEP生效当日,青岛市税务局受理了青岛纺联集团进出口有限公司提交的206万元出口退税申请,这是RCEP生效后青岛税务机关受理的首笔出口退税申请,让外贸企业享受到出口退税带来的“真金白银”。

    东盟已成为青岛第一大贸易伙伴。截至目前,RCEP成员国在青投资企业累计达1.7万家,去年前11个月青岛与RCEP国家进出口2919.8亿元。

    “RCEP将显著降低区域内企业的经营成本,带动企业重构区域内的供应链和价值链,优化区域内的商品流动、技术流动、服务流动、资本流动,中国和东盟各国将大步走向更大范围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崭新时代。”广西商务厅厅长杨春庭说,作为与东盟开放合作的前沿和窗口,广西与包括东盟在内的RCEP各成员国的开放合作也将迎来更大发展机遇、激发更多发展红利。

    紧抓开放机遇推动高质量开放合作

    商务部副部长任鸿斌日前在国新办发布会上表示,RCEP实施是中国对外开放“新的里程碑”,将成为中国连接国内国际双循环的纽带和桥梁,使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更加紧密相连。

    作为“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的连接点,重庆在深化与RCEP成员国合作中具有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重庆市商务委相关负责人介绍,重庆将进一步打造RCEP高水平对接平台,建设RCEP经贸合作先行区,着力发挥中新互联互通项目、全市6个综合保税区的示范作用、先行作用;将构建联通RCEP的国际物流枢纽,建设RCEP成员国在中国西部的物流集散中心;加快在航空领域、铁路领域与RCEP成员国联通,提升与RCEP国家的贸易集散能力……

    2021年12月30日,广西成立了RCEP企业服务中心。杨春庭表示,广西将加快构建面向东盟特色优势跨境产业链,充分利用RCEP优惠关税和原产地累积规则,立足与东盟产业合作密切有利条件,加强与RCEP成员国产业合作,推动形成电子信息、化工新材料、中药材加工、汽车和新能源汽车、东盟特色产品加工等领域跨境产业链供应链价值链。强化产业链协同创新,加强与境外经贸合作园区上下游产业链互动,不断优化产业链供应链布局。

    而在2020年12月1日,青岛就率先提出建设以国际邮轮港区为核心区的RCEP青岛经贸合作先行创新试验基地,此次生效后,青岛将利用好上合示范区、自贸试验区等平台,持续深化与RCEP成员国在国际贸易、航运物流、现代金融、科技创新、现代海洋等多领域的合作,加快打造贸易便利、服务开放、投资自由,监管安全高效、辐射带动作用强的RCEP经贸合作示范城市。

    2022-01-04
  • 31省份新增确诊病例195例 其中本土病例166例

    中新网12月31日电据国家卫健委网站消息,12月30日0—24时,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报告新增确诊病例195例。其中境外输入病例29例(上海9例,天津4例,广东3例,广西3例,四川3例,湖南2例,云南2例,辽宁1例,浙江1例,福建1例),含3例由无症状感染者转为确诊病例(天津1例,广东1例,四川1例);本土病例166例(陕西165例,其中西安市161例、咸阳市2例、延安市2例;山西1例,在运城市),含1例由无症状感染者转为确诊病例(在山西)。无新增死亡病例。新增疑似病例1例,为境外输入病例(在上海)。


    当日新增治愈出院病例42例,解除医学观察的密切接触者7449人,重症病例与前一日持平。

    境外输入现有确诊病例779例(核减1例)(其中重症病例4例),现有疑似病例2例。累计确诊病例11083例(核减1例),累计治愈出院病例10304例,无死亡病例。

    截至12月30日24时,据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报告,现有确诊病例2714例(核减2例)(其中重症病例15例),累计治愈出院病例94733例,累计死亡病例4636例,累计报告确诊病例102083例(核减2例),现有疑似病例2例。累计追踪到密切接触者1420758人,尚在医学观察的密切接触者46232人。

    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报告新增无症状感染者29例(均为境外输入);当日转为确诊病例4例(境外输入3例);当日解除医学观察20例(境外输入19例);尚在医学观察的无症状感染者512例(境外输入484例)。

    累计收到港澳台地区通报确诊病例29697例。其中,香港特别行政区12630例(出院12196例,死亡213例),澳门特别行政区79例(出院77例),台湾地区16988例(出院13742例,死亡850例)。

    2021-12-31
  • 邯郸磁县 工地致人死亡事故被举报 举报人信息被泄露遭威胁

    2020年8月11日上午6时左右,磁县幸福城·紫玥项目工地发生一起物体打击伤害事故,导致一名工人死亡。

    据了解,大货车司机李某驾驶重型半挂车(豫E*P05),在该项目工地(邯郸玖悦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运送脚手架,8月10日晚10点左右抵达磁县该工地。11日早上6点12分左右,李某开始解车上固定绳等待卸车,在解车上固定绳过程中,整捆钢管滑落,李某被砸,当场死亡。事后责任方与李某亲属达成私下赔偿协议,赔偿金额100万元。据查证,邯郸、磁县等政府公开平台未对此次事故进行披露。

    2021年12月29,将上诉情况反映给磁县相关部门,12月30日下午,一位自称南通建工的人联系我单位工作人员称:“见面把该事件的调查情况当面解释一下”。见面后,自称当事单位4名身份不明人员情绪激动,先是对该事情矢口否认,后有情绪激动的限制我单位工作人员人身自由达40分钟之久。

    一个普通的举报,怎能惹来涉事单位如此的狂躁,矢口否认真的能掩饰事情的本质吗?又是谁泄露了举报人的个人信息呢?如此“简单”的工作方式是失误还有“伞”存在?此事件望相关部门介入调查,公开事故的调查结果,严肃泄露举报人信息行为,对此,将继续关注。

    2021-12-30
  • 昨日新增本土确诊病例156例,其中陕西155例

    12月29日0—24时,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报告新增确诊病例207例。其中境外输入病例51例(上海17例,广东10例,天津4例,福建4例,广西4例,云南4例,浙江3例,北京1例,山东1例,湖北1例,四川1例,陕西1例),含2例由无症状感染者转为确诊病例(天津1例,四川1例);本土病例156例(陕西155例,均在西安市;广西1例,在防城港市)。无新增死亡病例。新增疑似病例2例,均为境外输入病例(均在上海)。


    当日新增治愈出院病例59例,解除医学观察的密切接触者3882人,重症病例较前一日增加1例。

    境外输入现有确诊病例770例(其中重症病例3例),现有疑似病例2例。累计确诊病例11055例,累计治愈出院病例10285例,无死亡病例。

    截至12月29日24时,据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报告,现有确诊病例2563例(其中重症病例15例),累计治愈出院病例94691例,累计死亡病例4636例,累计报告确诊病例101890例,现有疑似病例2例。累计追踪到密切接触者1418221人,尚在医学观察的密切接触者51144人。

    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报告新增无症状感染者27例,其中境外输入26例,本土1例(在上海浦东新区);当日转为确诊病例2例(均为境外输入);当日解除医学观察14例(境外输入13例);尚在医学观察的无症状感染者507例(境外输入477例)。

    累计收到港澳台地区通报确诊病例29660例。其中,香港特别行政区12618例(出院12191例,死亡213例),澳门特别行政区78例(出院77例),台湾地区16964例(出院13742例,死亡850例)。

    2021-12-30
  • 盘点2021:中国互联网朝着规范方向发展(网上中国)

    在江苏食品药品职业技术学院,师生体验“VR+党建”党课教育。
    王昊摄(人民图片)






    今年是“十四五”规划开局之年,中国互联网行业朝高质量发展,网络强国建设迈出坚实步伐。工信部相关负责人近日表示,今年以来中国信息通信业取得新成效,实现“十四五”良好开局。互联网行业发展的新空间进一步打开,数字技术与传统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各行业数字化转型步伐不断加快。与此同时,信息保护、反垄断等方面的立法监管不断完善,引导互联网企业走在健康规范发展的轨道。严监管、规范化、正能量,正成为中国互联网发展追求的目标。





    严监管


    今年网络信息安全保护监管力度加码,相关法律法规不断完善。例如,《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信息保护法》为保护个人信息权益、规范个人信息处理活动提供明确的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数据安全法》对数据安全保护的义务和相应法律责任进行规定;《关键信息基础设施安全保护条例》指出任何个人和组织不得实施非法侵入、干扰、破坏关键信息基础设施的活动。


    中国社会科学院财经战略研究院副院长杨志勇接受本报采访时说,互联网行业经历了“野蛮成长”,已经到了必须加以规范才能正常有序发展的时候,今年的一系列监管切实保护用户权益,有利于行业规范发展。


    “治理是为了推动数字经济健康发展。”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教授王炎龙说,今年发布的《网络交易监督管理办法》《网络直播营销管理办法(试行)》等,促进直播营销等新业态有序发展。平台经济发展如火如荼,但垄断、不正当竞争等现象亟须解决,加强互联网市场秩序监管力度是必要举措。


    围绕平台垄断、竞争失序等问题,一系列监管举措频频出台。2月,《国务院反垄断委员会关于平台经济领域的反垄断指南》发布;9月,工信部相关部门召开“屏蔽网址链接问题行政指导会”,要求限期内各平台必须按标准解除屏蔽。


    对此,清华大学互联网产业研究院副院长刘大成说,“反垄断”“反不正当竞争”是中国经济未来健康发展的必要基础,能有效保护用户权益,给中小微企业更多的生存空间,激发行业创新发展活力。走向“互通互联”,致力于精进技术、产品研发、完善服务、优化体验等是互联网行业高质量发展的必然选择。


    规范化


    “十四五”规划纲要提出,推进网络强国建设,加快建设数字经济、数字社会、数字政府,以数字化转型整体驱动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治理方式变革。


    在“十四五”规划纲要的指引下,今年发布的一系列互联网行业相关具体规划,如《“十四五”信息通信行业发展规划》《“十四五”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发展规划》《“十四五”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发展规划》《“十四五”电子商务发展规划》《“十四五”大数据产业发展规划》等,聚焦通信产业、软件产业、电子商务等重点领域,制定量化目标,将为建设制造强国、网络强国、数字中国提供坚实支撑。


    “这些具体规划与互联网行业未来发展直接相关,为行业的发展指明了方向,互联网企业需要按照这些规划,找准自身定位,有序发展。”杨志勇说。


    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发布的第48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21年6月,中国网民规模达10.11亿,较2020年12月增长2175万,互联网普及率达71.6%。工信部数据显示,目前建成开通5G基站超过130万个,5G终端用户达到4.97亿户。这为推动中国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强大内生动力,行业发展的新空间进一步打开,互联网赋能的范围继续延展。在刘大成看来,各行各业都需要通过数字科技实现突破、向前迈进。数字化、智能化可以实现供需的精准匹配,利用大数据、云服务、人工智能等,能有效提升生产效率,减少资源耗费,让中国制造、中国服务更具全球竞争优势。


    “互联网企业必须增强社会责任感,走规范化之路,逐步推动产业升级,才会行稳致远。”业内人士指出,中国互联网行业应该充分发挥基础支撑、创新驱动、融合引领作用,聚焦制造强国和网络强国建设目标,推进新基建、技术攻关、乡村振兴、数字化转型和绿色低碳发展。


    正能量


    在线上党课、“云参观”革命纪念馆、观看党史微视频、用手机APP参与党史知识竞赛……今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一系列内容、形式、方法创新的党史学习教育活动在互联网平台进行;电视剧《觉醒年代》一经播出在网上广受好评,该剧讲述早期中国共产党人探寻真理、引领中华民族觉醒的奋斗历程,成为党史学习教育的生动教材;东京奥运会期间,中国运动员奋勇拼搏,在射击、跳水、举重、乒乓球等多个项目的突出表现,赢得全网喝彩……


    “互联网作为当前社会信息的重要来源渠道,也是社会动员的主要方式。正能量的内容传播,既能体现媒体公信力,也反映出网络引导价值观的传播效果。”王炎龙说。


    针对“流量至上”不良倾向、“饭圈”(粉丝圈子)部分极端非理性乱象、数位艺人出现失德违法问题、流量造假、网络水军等,今年多个部门出台一系列整治举措,对文娱行业的市场秩序进行整顿,要求压实平台责任,遏制不良网络风气,引导流量向上向善、积极发挥正能量。


    想要正本清源,必须探索长效整治和规范机制。9月公布的《关于加强网络文明建设的意见》提出加强网络空间文化培育、加强网络空间道德建设、加强网络空间行为规范、加强网络空间生态治理,打击网络乱象,清朗网络空间。11月,《提升全民数字素养与技能行动纲要》提出要丰富优质数字资源供给、构建终身数字学习体系等。


    王炎龙认为,互联网平台治理与网络正能量传播并行不悖、相辅相成,基于网络平台的党史学习、影视文化传播、体育精神的全网共鸣、网络文明建设的共识以及“饭圈”乱象的治理等,彰显了网络正能量传播的重要意义,有利于打造风清气朗、生态良好的网络空间。

    2021-12-29
  • 安徽:“一村一品”助力乡村振兴

    12月28日,安徽省阜阳市阜南县郜台乡刘店村农户在加工编织工艺品。


    近年来,为推动农村经济发展,安徽省各地在推动乡村振兴及美好乡村建设中积极实施“一村一品”强村工程。如今,“一村一品”乡村产业规模持续扩大,经营主体不断增多,产业形态更加丰富,特色品牌日益壮大,对促进乡村产业兴旺、农民脱贫致富发挥了重要作用。

    2021-12-29
  • 西安进一步强化疫情防控措施

    12月28日拍摄的西安市大雁塔周边区域(无人机照片)。


    12月27日零时起,西安市进一步强化疫情防控措施,所有居民除按要求参加核酸采样外,均不出户、不聚集。

    2021-12-29
  • 西气东输年输气量首超千亿立方米

    记者从国家管网集团获悉,西气东输管道系统今年已累计输送天然气突破1000亿立方米,这是此管道系统年输气量首次破千亿方。


    西气东输工程是党中央、国务院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标志性工程,也是国家管网集团运营管理的“全国一张网”骨干天然气管道。目前,国内干线天然气管网的一次入网量为每年1900亿立方米,西气东输管道系统输量占总量的50%以上。西气东输管道自投产以来,已累计输送天然气超7000亿立方米,惠及中国西部、长三角、珠三角、华中及中原地区的400多个城市、3000余家大中型企业和近5亿人口。据测算,7000亿立方米天然气折合替代标煤9.32亿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10.24亿吨、粉尘5.08亿吨。

    2021-12-29
  • 预计到2025年全国快递业务量将超1500亿件

    近日,国家邮政局、国家发展改革委、交通运输部联合印发《“十四五”邮政业发展规划》。据介绍,规划提出了规模实力、基础网络、创新能力、服务水平、治理效能5方面目标,设定了邮政业业务收入、建制村快递服务通达率等12项指标。预计到2025年,邮政业年业务收入超过1.8万亿元,邮政业日均服务用户超过9亿人次,快递业务量超过1500亿件,形成多个年业务量超过200亿件或年业务收入超过2000亿元的邮政快递品牌。

    2021-12-29
  • 这一年,重大工程建设结硕果

    “深海一号”能源站。
    中国海洋石油集团有限公司供图















    “华龙一号”示范工程第二台机组带核调试。
    新华社发















    12月24日,四川眉山国际铁路港正式开行中老铁路国际货运列车。
    蹇玮杰摄(人民视觉)















    6月25日,全长435公里、设计时速160公里的拉林铁路建成通车,西藏首条电气化铁路建成。图为试运行的“复兴号”列车行驶在西藏山南市境内。
    新华社记者觉果摄






    岁末将至,回首这一年,神州大地上,高大的拱坝横跨在金沙江两岸,电气化铁路在雪域高原上延伸;抬头望月,运载火箭完成了第400次发射,中国人在火星上首次留下印迹;低头看海,1500米超深水大气田日产天然气1000万立方米……


    一项项“上天入海”的重大工程,既是令全球瞩目的“国家大事”,也是行业领域的“关键突破”,见证了这一年来建设者的汗水和智慧,振奋了中国人的信心和底气。


    在新一年即将开始之际,让我们一起重温这一年来重大工程带来的惊喜,感受国之重器的累累硕果。





    【时间】:12月3日


    【重大工程】:中老铁路


    中老铁路通车


    12月15日,一列由昆明出发载有全棉梭织斜纹染色布、涤纶布、人造革、拉链等11个集装箱的国际货物列车,缓缓驶离云南磨憨铁路口岸驶向老挝,标志着经昆明海关所监管验放的中老铁路国际货物列车运载货物总值突破1亿元人民币。


    中老铁路全长1035公里,是一条连接中国云南省昆明市与老挝万象市的电气化铁路,是第一个以中方为主投资建设、共同运营并与中国铁路网直接连通的跨国铁路,是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的标志性工程,于12月3日开通运营。


    中老铁路打通了东南亚腹地,使中国与老挝、泰国、柬埔寨等国拥有了便捷陆运新通道。截至12月22日,累计开行货物列车203列,发送货物5.5万吨,呈稳步增长态势。其中,国内段累计开行货物列车161列,发送货物总量达2.8万吨;国外段累计开行货物列车42列,发送货物总量达2.2万吨,特别是自12月3日昆明站首发中老铁路国际货物列车后,山东、浙江、重庆、长三角等地相继发出中老铁路国际货物列车,目前共开行国际货物列车47列,累计发送货物总量达2.5万吨。


    中老铁路,还是牵动老挝民心的重大工程。老挝人民民主共和国国家主席通伦·西苏里说:“中老昆万铁路是老挝‘陆锁国’变‘陆联国’战略深入对接‘一带一路’倡议的纽带,是老挝现代化基础设施建设的一个重要里程碑,将极大促进老挝国家经济社会发展。”


    中老铁路的施工绝非易事。该工程需要“穿三山跨四水”,即穿越磨盘山、哀牢山、无量山,横跨元江-红河、阿墨江、把边江、澜沧江-湄公河,地形条件极为复杂。建设者们攻克了一个个难题,保证了工程顺利推进,使中老铁路成为“中国建造”的又一张闪亮名片。


    【时间】:9月7日


    【重大工程】:“深海一号”大气田


    “深海一号”全面投产


    在距三亚150公里的海面上,东西横向跨度50公里的“深海一号”大气田正在通气。


    “深海一号”大气田是中国自主开发的首个1500米超深水大气田,也是中国自主发现的平均水深最深、勘探开发难度最大的海上深水气田。2014年,中国海油在琼东南盆地成功钻获“深海一号”超深水大气田。


    今年1月24日,“深海一号”日产天然气1000万立方米,提前达到设计产量峰值,具备了每年产气30亿立方米的能力,标志着中国海洋石油工业全面掌握超深水气田的生产运维完整技术体系,同时也将成为海南自贸港、粤港澳大湾区能源保供的重要保障和南海万亿方大气区的“桥头堡”。


    在开发过程中,项目组创新设计了全球首座十万吨级深水半潜式生产储油平台——“深海一号”能源站,实现了3项世界首创技术以及13项国内首创技术,带领中国海洋石油勘探开发能力全面进入1500米超深水时代。“深海一号”大气田生产采用的大量先进技术和设备在国内属首次应用,在缺少直接可借鉴经验的情况下,中国海油现场作业团队持续探索,深入攻关,解决了一系列深度调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最终总结出一套适用于深水气田的生产处理设备调试方案,为气田产能持续攀升奠定了基础。


    6月25日上午10时,“深海一号”西区投产通气。9月7日,随着东区最后一口生产井成功开井,中国首个自营1500米深水大气田“深海一号”实现全面投产。


    “‘深海一号’气田的成功达产,验证了我们自主创新设计的总体开发方案的可靠性,标志着我国在深水油气勘探开发领域跻身世界先进行列。”中国海油“深海一号”气田开发项目总经理尤学刚表示。


    【时间】:6月28日


    【重大工程】:白鹤滩水电站


    白鹤滩水电站发电


    白鹤滩水电站位于四川省宁南县和云南省巧家县交界的金沙江干流河段上,是实施“西电东送”的国家重大工程,总装机容量1600万千瓦,左右岸分别布置8台单机容量为100万千瓦的水轮发电机组。水轮机最优效率达到96.7%,发电机额定效率超过99%,是世界效率指标最高的水轮发电机组。


    6月28日,白鹤滩水电站首批2台机组投产发电。目前已投产的6台机组关键运行指标正常平稳,预计2022年7月前将实现全部机组投产发电目标。


    在建规模全球第一、单机容量世界第一、地下洞室群规模世界第一……白鹤滩水电站肩负多个“世界第一”。在建设中更是创造了多项世界纪录:地下洞室总长217公里,地下洞室群规模世界第一;拦河拱坝高289米,相当于100层楼高,为世界第三;最大泄洪量达到每秒42348立方米,6分钟即可灌满整个西湖,枢纽泄洪功率世界第三。


    作为全球单机容量最大功率百万千瓦的水轮发电机组,白鹤滩水电站核心技术均为自主研制,实现了中国高端装备制造的重大突破,标志着中国大型水电工程建设实现了从“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的历史性跨越。


    近日,白鹤滩水电站最后一台机组——9号水轮发电机组转轮顺利完成吊装。至此,白鹤滩水电站16台百万千瓦水电机组转轮全部吊装完成。2022年7月全部机组投产发电后,白鹤滩水电站将成为仅次于三峡水电站的世界第二大水电站。


    【时间】:6月25日


    【重大工程】:拉林铁路


    “复兴号”开进拉萨


    雪域高原上,一条电气化铁路不断延伸……6月25日,中国首条高原电气化铁路拉萨至林芝铁路正式开通运营,“复兴号”高原内电双源动车组同步投入运营。


    在雪域高原上修铁路,施工难度不言而喻。拉林铁路90%以上的线路都是在海拔3000米以上,16次跨越雅鲁藏布江,全线共有47座隧道、121座桥梁。


    拉林铁路林芝接触网作业队队长张新锋说:“这是中国铁路史上第一次将一条完整的电气化铁路建设在平均海拔3000米以上的高原,在这里工作不但没有可借鉴的施工经验,还要面对高寒缺氧、地质复杂、自然条件恶劣等一系列挑战。”


    早上顶着月亮出去,晚上顶着月亮回来,就这样过了6年,终于把电气化铁路首次修进了青藏高原。不仅让不少沿线藏族百姓首次体验到了舒适快捷的电气化列车,拉林铁路电气化建设还带动了电网发展,为沿线百姓提供了生产生活用电保障。


    作为在建川藏铁路的重要组成部分,拉林铁路的建成通车结束了藏东南地区不通铁路的历史,弥补了既有交通方式易受高原气候影响的短板,提升了交通运输的稳定性和通达性,实现了西藏各族群众“坐上动车去拉萨”的梦想,也标志着“复兴号”列车实现了31个省区市全覆盖。


    桃花饼、藏香猪肉等土特产被带出高原,来林芝旅游的人也更多了。运营首月,共发送旅客10.6万人次,日均约3500人次;开通近半年,累计运送旅客近60万人次。


    【时间】:5月15日


    【重大工程】:天问一号探测器


    天问一号探火星


    5月15日,浩瀚宇宙不断传来捷报——


    凌晨1时许,天问一号探测器在停泊轨道实施降轨,机动至火星进入轨道。


    4时许,着陆巡视器与环绕器分离,进入火星大气,经过约9分钟的减速、悬停避障和缓冲,成功软着陆于预选着陆区。


    两器分离约30分钟后,环绕器进行升轨,返回停泊轨道,为着陆巡视器提供中继通信。


    7时18分,天问一号着陆巡视器成功着陆于火星乌托邦平原南部预选着陆区,中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着陆火星取得圆满成功!


    5月22日,火星车驶离着陆平台,踏上火星大地进行巡视探测,开启火星“探险之旅”——天问一号实现了一次任务完成环绕、着陆、巡视的三大目标,迈出了中国行星探测征程的重要一步。


    在中国航天发展史上,天问一号实现了6个首次:首次实现地火转移轨道探测器发射,首次实现行星际飞行,首次实现地外行星软着陆,首次实现地外行星表面巡视探测,首次实现4亿公里距离的测控通信,首次获取第一手的火星科学数据。


    在世界航天发展史上,天问一号不仅在火星上首次留下中国人的印迹,而且首次成功实现了通过一次任务完成火星环绕、着陆和巡视三大目标,充分展现了中国航天人的智慧,标志着中国在行星探测领域跨入世界先进行列。


    不久前,再传捷报:中国国家航天局与欧洲航天局(欧空局)于11月开展的祝融号火星车与“火星快车”轨道器在轨中继通信试验,取得圆满成功。


    【时间】:1月30日


    【重大工程】:“华龙一号”核电机组


    “华龙一号”核电机组商业运行


    12月11日18时32分,中国第二台“华龙一号”核电机组——中核集团福建福清核电6号机组反应堆首次达临界顺利完成,标志着机组正式进入带功率运行状态,向建成投产迈出了重要一步。


    “华龙一号”是由中国核工业集团公司和中国广核集团研发的先进百万千瓦级压水堆核电技术,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三代压水堆核电创新成果,在安全性上满足国际最高安全标准的同时,所有核心设备均已实现国产化,首台套国产化率达到88%,完全具备批量化建设能力。既是中国核电创新发展的重大标志性成果,也是中国核电走向世界的“国家名片”。


    2015年5月7日,全球首个“华龙一号”示范工程在福建福清开工建设。6万多台设备、165公里管道、2200公里电缆,上千人的研发设计团队、近20万人先后参与……今年1月30日,全球第一台“华龙一号”核电机组——中核集团福建福清核电5号机组投入商业运行,标志着中国核电技术水平和综合实力跻身世界第一方阵。


    中核集团“华龙一号”总设计师邢继说:“实现百万千瓦级大型先进压水堆自主化一直是我国核工业人追求的目标,‘华龙一号’是三代核电人共同的心血,很幸运到我们这一代的时候把它变成了现实。”


    目前,“华龙一号”不仅在国内落地开工,而且为“一带一路”建设提供了有力支撑。今年5月19日,“华龙一号”海外首堆工程——巴基斯坦卡拉奇核电2号(K-2)机组完成100小时连续稳定运行验收,各项性能指标达标,正式进入商业运行。这标志着中国自主三代核电“走出去”第一站顺利建成,中国核电实现从“跟跑”到“并跑”。

    2021-12-29

  • 首 页  上一页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下一页    尾 页  

    版权声明: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本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471-3130680

    蒙公网安备 15010502001696号 蒙ICP备16001043号-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