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两会地方谈】感知“两会”中的民生温度
 来源:苏州新闻网   更新时间:2022-03-16
  寒雪梅中尽,春风柳上归。2022年全国两会在初春时节如约而至,在日前召开的十三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上,政府工作报告再次聚焦民生这个“常青词”,重申“尽力而为,量力而行”的工作宗旨,释放出党和政府始终坚定不移“以人民为中心”的时代温度。

  为政之道,民生为本。一年前,我国作出了脱贫攻坚战取得全面胜利的庄严宣告,在消除绝对贫困的基础上,脱贫攻坚成果不断得到巩固和发展,社会保障力度日益加大、教育改革步伐持续加快。呼唤尽力而为,就是要以更大的力度、更实的举措让人民群众有更多获得感,进一步共享改革发展的最新成果。教育、医疗、公共服务等民生领域工作,不仅是一时一地之事,更是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全域布局。对某个群体或一个地区的政策扶持,将会辐射到其所属的家庭、社群,进而放大成整个社会的共同福祉。

  “一切为民者,则民向往之”,人民的幸福生活就是“国之大者”,尽管涵盖宽广,首要却是落实落细。目前,我国有2亿左右的灵活就业人口,两会之声聚焦其就业、职业教育、退休养老、生育政策等多种方面,提出“建议完善灵活就业人员社会保障”“建议加强技能人才培育和激励”等有现实意义的重要提案,事关个体生存、自由发展与价值体现。这体现出一个国家、一个政党实干兴邦的毅力与决心,更彰显着一份对人民的情怀和担当。在宏大叙事的背后,是无数民生实事的积累,我们的日常工作,就是要从大处着眼、小处着手,致广大而尽精微,善于倾听“千言万语”,发现好、解决好事关“千家万户”的急难愁盼,小事虽小,却足以由小见大。

  另一方面,在新时代高质量发展阶段,民生工作的成绩必然要依托于社会发展的质效,尤其在经济下行的压力下,更呼唤精细化、多元化,乃至个性化的高水平治理模式。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的“量力而行”,就是要统筹需要和可能,把保障和改善民生建立在经济发展和财力可持续的基础上。新时代的民生工作,将更加考验对“一盘棋”的统筹能力,以及如何处理好“广泛普惠”与“集约高效”之间的辩证关系,对精准施策、对症下药提出了更高要求。持之以恒下“绣花功夫”,织密民生保障的“安全网”,托举住14亿人“稳稳的幸福”,正是新时期需要我们答好的“时代之问”。

责任编辑:延菁菁

版权声明: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本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85 8629 6259

蒙公网安备 15010502001696号 蒙ICP备16001043号-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