叮咚看两会 | 以医保促民生,既要尽力而为也要量力而行
 来源:九派健康  更新时间:2022-03-16
  听障人士面临困难——将助听器及人工耳蜗纳入医疗保险范畴;器官移植费用高昂——将器官移植费用全部纳入医保;不孕不育患者居高不下——将不孕不育诊疗部分项目纳入医保……

  观察近年来众多代表委员的建议提案,借助医保解决民生难题是一个重要思路,涉及养老、就医、生育等众多民生问题。

  福建省三明市第一医院的医保办工作人员(右)向前来咨询药品报销问题的居民讲解相关政策。图源:新华社

  代表委员“喜欢”向医保要钱,首先是医保民生工程深入人心的体现。“灵魂砍价”视频、种植牙耗材被纳入集采的消息一度引发热议,也让医保承担了更多公众期待。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居民医保增加30元,还明确推进药品和高值医用耗材集中带量采购、加强罕见病用药保障,进一步释放了推动医保惠及更多群众的政策信号。

  但医保扩围不宜突飞猛进,超越当前发展阶段,仍要在“保基本”界限内,实事求是确定保障范围和标准。需要看到,提升了多少医保待遇,就要跟上相应的筹资水平。近年来,随着医疗费用连年增长和保障水平不断提升,医保基金中长期支出压力加大。

  职工医保实行与个人工资挂钩的费率制,而居民医保采用财政补助与个人缴费相结合的定额筹资模式,尤其是农村居民等低收入群体缴费压力不断凸显。

  全国人大代表赵思学提到,居民医保费用“从开始的每人每年10元、20元、30元,涨到了2021年的每人280元”,超过了正常工资增长幅度,建议有关部门优化居民医保筹资制度。

  据财新报道,国家医保局目前已委托缴费基数、基准费率、宏观筹资负担比较等多个课题开展研究,国家层面也正在逐步建立个人缴费标准与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相衔接的机制。但当下,仍需考虑经济发展水平和基金承受能力,坚持稳健持续、防范风险。

  让医保惠及更多群众,需要“开源”“节流”,尽力而为、量力而行。

  一方面,探索与各方承受能力相匹配的筹资机制,确保资金增长的可持续性。另一方面,充分发挥医保基金战略性购买作用,不断提高基金使用效率和效益,使人民群众有更多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责任编辑:延菁菁

版权声明: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本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85 8629 6259

蒙公网安备 15010502001696号 蒙ICP备16001043号-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