驻村真体验:宁波大学生给新农村画像
作者:李剑平  来源:中青报·中青网  更新时间:2023-09-05
  “故乡,还是儿时的景象与味道吗?”今年暑假,浙江省宁波市文明办、市农业农村局、团市委以及宁波晚报社,联合宁波10多所高校发起了一项驻村调研实践活动,150多名大学生与媒体记者一道驻村,用手中的笔与镜头描绘和记录新时代乡村的变迁。

  来自五湖四海的青年组成一个志愿者“大家庭”,便是浙江万里学院大学生程毓琳连续5天在宁波市鄞州区邱隘镇回龙村驻村实践给出的新画像。

  邱隘镇回龙村北邻宁波市东部新城核心区,南接东钱湖板块,地理位置优越,流动人口集聚,如何提高他们的归属感?村里给每位新回龙人写的公开信说,“来了回龙,就是回龙人,就当志愿者!”这已成为新回龙人的自觉行动。

  一支由回龙村外来流动人口组成的志愿者团队,从最初的20余人发展到现在的480人。他们按照江西、贵州、安徽、河南、四川等不同省域,推荐出16名联络人,负责老乡志愿者日常动态管理和活动组织发布。新回龙人积极参与村里的公共志愿服务,主动融入当地生产生活,让村里78岁的励翠英老人感到欣慰。她说:“村里青年人这么灵光,要得、要得!”

  被誉为“中国进士第一村”的鄞州区姜山镇走马塘村,则迎来95后、00后青年赓续文脉与创新。在明清时期,该村出了进士76名、官吏152人,村里至今还保留众多古建筑,石雕花窗饰图有“八仙”中的张果老、蓝采和、吕洞宾等。但让浙江大学宁波科创中心驻村青年章亦文感到困惑的是,古村业态少,村集体经营性收入一年只有45万元。

  如何让重教的传统文化成为IP,激发古村文旅发展潜能?走马塘村通过梳理、整合村庄闲置资源与发展空间,积极引入优秀市场主体和返乡创业青年。让年轻人印象最深的是“荷塘”咖啡,驻村咖啡师是来自云南省的24岁青年胡继元。他说:“走马塘山清水秀,不同于城市里的车水马龙,第一次走进这里就喜欢上了。”驻村青年章亦文说,走马塘村借助社会各方力量,深度挖掘历史资源,把人文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发展优势,在美丽富裕乡村建设中脱颖而出。

  同样是新农村,宁波市奉化区东山村却带给青年大学生困惑与深思。

  东山村民宿业主徐小风和村民们对驻村的大学生格外热情。浙江万里学院驻村大学生吴儒璇从与村妇女主任张玉芳交谈中了解到,东山村有一二十年没见到那么多年轻人。村民的平均年龄在70岁左右,最年轻的妇女主任50岁。村里有漂亮风景、精品民宿,年轻人为什么不愿意来?

  吴儒璇等驻村大学生调研后发现:这里地处半山腰,没有外卖;村里唯一的小卖部只卖“四大金刚”,即矿泉水、冰红茶、雪碧和火腿肠。他们向乡镇建议,东山村与宁波高校开展长期合作,让年轻人持续参与村庄建设,比如宣传民宿、建设文旅项目等,为东山村注入源源不断的新鲜血液与活力。

  宁波市海曙区古林镇茂新村是新时代的“样板村”。宁波财经学院驻村大学生钱林巧说,茂新村有宁波家风馆、御史中丞第、稻田小火车、太空农业体验中心等多个“网红”打卡点,到村里来的旅客流量大。茂新村党总支书记林忆聂说,他们村属于平原,没有得天独厚的山水资源,村两委班子四处取经,在2018年、2020年引入1∶1模拟空间站和太空农业体验中心,将航天技术与现代农业相融合,推出“太空农业”农文旅融合项目,科技感、未来感十足,人气一下子就“火”了。

  茂新村成功“试水”后,又从上海铁路局引进八节双层火车,打造“遇见·茂新”火车咖啡,开辟露营场地和乡村花园,推出亲子互动、研学等项目,在2022年实现产业创收120余万元。现在,茂新村把核酸检测亭改建“二十四节气商铺”,打造集小吃、饮品、文创、农产品的“一条街”,不仅壮大村集体经济,还吸引年轻人返乡创业,给村里劳动力提供一批就业岗位。

责任编辑:程凯

版权声明: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本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85 8629 6259

蒙公网安备 15010502001696号 蒙ICP备16001043号-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