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仅用一个多小时,警民联手抓获违法信息发布者

    名城早报记者张峰


    8月26日上午10点25分,山东滨州一名业主在小区群内违规发布了一条诈骗信息,群内社区民警赵警官及时提醒大家不要点击网络链接。最终警民联手,仅用一个多小时就将违法信息发布者抓获。











    这名业主在小区群发布了一条高薪招代加工人员的违法信息后,小区群里的滨州市公安局滨城分局彭李派出所社区民警赵警官立刻提醒这名业主将违法信息撤回,并提醒其他业主不要点击网络链接。











    群内其他业主立刻和发布违法信息的业主联系。经了解,这名业主在商场玩,是别人用她的手机操作的,而且这人还在商场附近。11点40分,违法信息发布者就被警民联手抓获。由于劝阻及时,群内业主没有遭受损失。










    赵警官提醒,手机是私人物品,一定注意不要交给陌生人操作,一旦用手机发布了违法信息并让其他人遭受损失,手机主人不知情也不能免责。




    责任编辑:程凯




    欢迎提供新闻线索(V:mingchengzaobao)

    2023-09-05
  • “黄牛”乱象几时休


    学生在陕西西安半坡博物馆参观。新华社发









    游客在海南三亚鹿回头风景区外扫码预约门票。新华社发










    北京鸟巢,大批买不到票的歌迷聚集在场外聆听演唱会。光明图片/视觉中国






    在天津数字艺术博物馆,学生们沉浸式参观艺术作品。新华社发


    “要票吗?要票吗?”

    这个暑假,随着大众积累的文旅需求集中迸发,居民生活水平、消费理念不断升级,旅游景点、文博场馆、演出市场等常出现“开售秒空、一票难求”的现象。据中国演出行业协会统计,2023年上半年,全国营业性演出(不含娱乐场所演出)场次19.33万场,同比增长400.86%;演出票房收入167.93亿元,同比增长673.49%;观众人数6223.66万人次,同比增长超10倍。与此同时,“黄牛”非法倒票现象又逐渐活跃起来。

    “最高档为1855元的门票,被‘黄牛’炒到18800元,价格是正常票价的10倍多”“游客约不到,‘黄牛’反而能约到,原本免费参观的博物馆却需要花钱才能进”“一个‘黄牛’、一场演唱会,一晚就赚了1万元”……网络上,只要搜索相关信息,就能看到网友们叫苦不迭。

    正规渠道求购不得,“黄牛票”却溢出天价——市场和消费者苦“黄牛”久矣。各类新闻、热搜的涌现,无不体现着“黄牛”倒卖行为对消费者正当权益的侵犯和对文旅市场良性发展的破坏,也警示、催促着我们:“黄牛”乱象,该花大力气整顿了。


    1.“你买不上,我有办法”


    利之所趋,人之所至。“黄牛”现象由来已久,在线下演出报复性增长、文旅市场火热的当下更甚。通过介绍,记者结识了专营文艺活动票务的“黄牛”晓凯(化名)。点开他的社交软件,赫然出现了“你有钱,我有票”的“霸气”个性签名。

    “代抢接起来!科技+人工命中率高,预算高的可以直接录信息。”“一轮开票命中率最高,需要的赶紧发信息!”“接代拍,特定活动邀请函可定,不拍要后悔了!”无论是抢票的各种渠道手段,还是驾轻就熟的焦虑渲染,都是“黄牛们”获利的“必杀技”。

    顺着晓凯发布的信息翻找下去,几乎可以看到各类演出活动的参加渠道、开票日期、抢票业务,以及有理有据的游说,俨然一副“买到就是赚到”的架势。随着票务活动逐渐网络化、电子化,“黄牛”抢票也有了技术加持,不断翻新花样。

    而在故事的另一面,某位歌手的粉丝丸子(化名),却对“黄牛”有着深深的无奈。

    “如果能买到正常票,谁会去买高价票呀。对于消费者而言,并没有太多的选择。”演唱会门票开票秒空,丸子万般无奈之下也从“黄牛”手中买过高价票,“有时候‘黄牛’甚至也不承诺有票,而只是保证‘能带进去’。或者一些场合压根不卖票、不开放,只有‘黄牛’有资源。在这种情况下去找‘黄牛’,似乎是我们唯一的选择。”丸子说。

    在晓凯晒出的聊天记录中,许多购票者难掩欣喜。“成功了,谢谢”“太靠谱了”,明明扰乱了正常售卖秩序,为何却收获了靠谱评价,非法倒卖怎么就成了一些消费者眼中的“良心生意”?

    “其实,‘黄牛’通过垄断渠道再肆意抬价的行为,无异于先剥夺消费者的正当权益,再让部分消费者以更高成本重新获取该权益,变相造成受侵害群体的内部分化和在心理上的双重依赖——这种倒错关系颇具讽刺意味,也是‘黄牛’倒卖现象带来的一种危害。”浙江大学经济学院教授肖文表示,“黄牛”现象已经影响了文艺活动市场培育和规范发展,成为阻碍公共文化服务的“绊脚石”。

    “对于普通消费者而言,需要花更高价格去购票,增加了额外经济负担;对于主办方而言,天价票的出现会扰乱其正常票务经营,同时也会招致社会舆论压力,不利于明星口碑建立和主办方企业的长足发展;对于地方发展而言,旅游经济已经成为一个重要领域,打击‘黄牛’倒卖现象,能够有效减少公共管理成本,更好发挥演唱会经济的辐射带动作用,促进地方文旅经济长远发展。”肖文表示。


    2.整顿“黄牛”难在哪儿


    屡禁不止、盘根错节、顽疾难治,“黄牛”凭啥这么“牛”?

    “其实‘黄牛’之间大多数都认识,大家谁卖出去算谁的。”丸子表示,“黄牛”不仅卖票,也会从他人手中收票再加价卖出去,门票在不同“黄牛”手里倒卖,“一般情况下,越是临近演出开场,票就越紧俏,价也越要越高,涨到150%的都有,但依然有人愿意买单。”

    今年4月,文化和旅游部办公厅发布的《关于进一步加强演出市场管理规范演出市场秩序的通知》中第五条明确规定,“督促演出举办单位、演出票务经营单位面向市场公开销售的营业性演出门票数量,不得低于核准观众数量的70%”。

    根据相关业内人士介绍,这近三成的不可售票,如工作票、赠票,依旧可能成为“黄牛”的票源。在公开抢票平台上,“黄牛”也可通过组建专门抢票团队、开发外挂程序等方式,在预约票务上强化人力、技术和信息上的优势,进一步垄断票源。

    对此,丸子有切身感受:“粉丝对‘黄牛票’的怨念并不仅仅局限在倒卖者本人,我们希望经纪公司、主办方、第三方平台能负起责任,从票务管理这个根本问题上守护好票源。”

    “‘黄牛’现象之所以滋生,深层原因还在供需关系的失衡。”中国政法大学光明新闻传播学院副教授刘双庆表示,“对一些人气艺人的演出,无论是运营宣传上的大力推送,还是观众‘看一场,少一场’的心态,都将正常演出拔高为‘必看演出’。与此同时,‘黄牛’的钻营则阻断了创演生产、出票情况和正常观演需求之间的通畅反馈,进一步让大热演出门票变为稀缺资源,在大肆牟利的同时挤占正常消费通道,整体上损害观演生态。”

    要让文化产品的供给与需求有效匹配起来,一方面需要提供更多更高质量的文化产品,另一方面也要优化管理、截堵疏漏。

    “在供给侧,关键要解决票的‘稀缺属性’,在尽可能根据市场反馈,保障观众喜闻乐见的热门演出、文化活动供给的同时,加强对正常票务渠道的严格把关,形成文化产品生产、交换、分配、消费等方面的平衡。在需求侧,更要通过长期引导,减少‘为了见偶像一面而不惜成本’的非理性消费风气,压缩‘黄牛’的市场。”刘双庆说。


    3.多措并举方能标本兼治


    于法理而言,“黄牛”肆意加价、疯狂倒票的操作,已涉嫌违反国家相关法律法规。

    “消费者依法有知情权、选择权、公平交易权,‘黄牛’的存在剥夺了这些合法权益,让消费者失去了平价购买商品的机会,扰乱了正常的购票秩序,显然触犯了治安管理处罚法相关规定。”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教授刘俊海谈道,“法律的惩戒震慑作用很重要,涉及违法犯罪的,司法部门需要根据情节、性质进行相应法律处罚,增加‘黄牛’牟利行为的违法成本。”

    去年10月,文化和旅游部出台《演出票务系统服务与技术规范》,提出统一全国演出票务的相关要求与全流程规范化服务,并要求各演出票务平台都要接入全国统一的票务信息采集与服务系统,为行业监管提供了便利。今年7月,文旅部再次发布通知,要求各地文化和旅游行政部门联合公安、市场监管、网信等部门,加大对“黄牛”、第三方平台违规囤票、倒票等行为的打击力度。

    以北京为例,今年4月起,北京文旅、公安、网信、文化执法、市场监管等部门齐出手,开展营业性演出票务市场“黄牛”倒票乱象专项整治工作,查获“黄牛”倒票人员143人。而在西安,仅8月份,西安警方就会同多部门组成专班开展打击整治工作,查获非法倒卖门票案件8起,各类证件门票86张,抓获涉票涉证违法犯罪人员58人,其中刑事拘留2人、行政处罚31人、批评教育25人。

    与此同时,一些活动的演出组织方和票务平台也从制度设计上纷纷发力,不断补齐漏洞。例如,通过贯彻“强实名制”等措施,做到“谁购票谁观看”,进而打击“黄牛”、维护市场秩序。

    所谓“强实名制购票”,指在电子票绑定身份信息的基础上,入场时再增加“扫本人身份证”和“人脸识别”环节,保证“人、证、脸”信息完全匹配方可入场,且不可转让,每笔订单最多购买1张、每个账号最多购买1张。这有利于对“黄牛”囤票转卖、挤占票源的行为形成有力压制,打击“黄牛”违法活动的嚣张气焰。

    这一点在和晓凯的交谈中也得到了印证。“以前虽然要求实名制购票,但因为是纸质票且可以转赠,也不要求入场时信息一致,所以倒卖难度不大。但在‘强实名制购票’规则下,只能靠提前拿到信息,再用刷票软件‘代预约’‘代抢’,或者靠内部渠道,这样命中率不一定像原先那么高,我们一般也会补一句‘抢不到退钱’。”晓凯说。

    而针对此类刷票软件的猖獗,也可以通过“更牛”的技术手段进行反制。根据业内人士透露,平台可以通过应用流量清洗等数字技术手段,构建基于账号信息、收货地址、购买行为等的系列属性监测识别模型,有效判断用户下单请求是否真实,形成事前监控预警、事中处置防控、事后评估优化的治理体系,提升恶意刷票行为拦截率。

    刘俊海认为,任何制度创新都不能一劳永逸,需要配套保障的不断细化。“就好比‘强实名制购票’,也面临着退票渠道不畅、过度收集数据等问题,要不断改进、不能‘一刀切’。”在他看来,演出活动主办方应进一步在票务管理上下苦功,不断优化售、检、验等各环节的防范技术与服务方式;监管部门也应当继续用好、用够、用足法律赋予的市场准入、行政监管、行政处罚和行政指导权限,加强前、中、后端精准打击。广大观众也应形成更加理性的消费观念,自觉抵制“黄牛”,对“黄牛”整治多加理解、支持与配合。

    “整治‘黄牛’倒卖现象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多方联动、强化源头治理。不断健全配套的法律法规,建立完整透明的票务市场机制,增强消费者的权益保护意识。由此才能形成合力、标本兼治,保障票务市场健康有序发展。”刘俊海说。


    (光明日报记者王禹欣)

    2023-09-05
  • 湖北红安:“不起诉+社会公益服务”助力社会治理现代化

    名城早报记者杨春章

    本报记者了解到,8月31日上午,湖北省红安县拟不起诉犯罪嫌疑人自愿参加社会公益服务试点工作会在该县综治中心召开,红安县委常委、统战部部长韩琼,红安县人民检察院党组书记、检察长占涛出席,县委政法委常务副书记、四级调研员郑桂元主持会议。县委宣传部、县委政法委、团县委以及检察院、公安局、民政局、司法局等单位主要负责人和各乡镇政法委员参加。








    社会公益服务试点工作会



    韩琼指出,开展拟不起诉犯罪嫌疑人自愿参加社会公益服务试点工作是助推社会治理现代化的一项创新举措,是全面准确贯彻宽严相济刑事司法政策、有效化解矛盾、助推社会治理现代化的需要。











    红安县委常委、统战部部长韩琼作会议讲话



    韩琼强调,各相关单位要坚持高点站位,充分认识试点工作意义。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将该项工作作为践行习近平法治思想的实践载体,作为提升社会综合治理水平的重要抓手,认真贯彻落实。要狠抓任务落实,确保试点工作取得实效。县委政法委要加强对试点工作的领导和执行监督;检察院要扛起主体责任,充分发挥不起诉案件的教育和惩戒双向作用;相关职能部门及各乡镇要加强对犯罪嫌疑人的检查和监督,做好监管记录,打好志愿服务量化评分。要加强联动配合,凝聚试点工作合力。党委政法委要对各部门之间常态化沟通协调和监督管理职责进一步细化。检察院要不断丰富公益服务方案,加强指导、督导和经验总结;相关职能部门及各乡镇要强化联动、密切配合,合力打造红安品牌。











    红安县人民检察院党组书记、检察长占涛



    占涛在会上介绍了今年来红安县主要犯罪的类型及占比和拟不起诉犯罪嫌疑人自愿参加社会公益服务制度的设计背景、运行模式及预期成效,并提出,检察院将与各单位共同努力,能动履职促进诉源治理,实现惩罚犯罪与社会公益服务相结合的有机统一。











    红安县人民检察院党组副书记、副检察长郑勇解读工作方案


    郑桂元从提升认识、快速推进、确保实效三个方面提出要求,他希望各责任单位要充分认识到开展此项工作是有依据、有要求、有需求、有责任的,理解要透彻、职责要明晰、推进要快速、标准要高,做到勤指导、勤督办、勤纠偏、勤问责。


    会上,红安县人民检察院党组副书记、副检察长郑勇解读了《红安县人民检察院关于开展拟不起诉犯罪嫌疑人自愿参加社会公益服务的试点工作方案》,县检察院、县公安局、县民政局及部分乡镇结合工作实际分别作表态发言。








    责任编辑:程凯






    欢迎提供新闻线索(V:mingchengzaobao)

    2023-09-04
  • 基础教育普及水平大幅提高

    教育部8月30日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日前印发的《关于构建优质均衡的基本公共教育服务体系的意见》和《关于实施新时代基础教育扩优提质行动计划的意见》相关情况。

    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司长田祖荫表示,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基础教育办学条件明显改善。基础教育财政性经费支出占国家财政性教育总支出的70%。健全了城乡统一的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学前教育财政性经费近5年年均增幅超过15%,普通高中建立了不低于1000元的生均公用经费基本标准,特殊教育生均公用经费标准达7000元。相比10年前,生均教学用房面积提升了三分之一,生均仪器设备值增长了2倍,互联网接入率从25%提升至近100%,大班额、大通铺等问题基本解决。

    “双减”工作取得积极成效,作业总量和时长得到有效调控,课后服务基本实现全覆盖。规范民办义务教育稳步推进、免试就近入学、中小学“公民同招”全面落地,义务教育“择校热”明显降温。普惠性学前教育资源不断扩大,“入园难入园贵”问题有效缓解。家、校、社协同育人机制逐步形成,办学活力不断增强。

    我国基础教育普及水平总体已达世界中上行列,但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仍然比较突出,优质资源总体不足、配置不均,育人水平仍需进一步提升,必须持续深化改革,办好更加公平、更高质量的基础教育。

    《关于构建优质均衡的基本公共教育服务体系的意见》明确了基本公共教育服务的主要内容,并设立2个目标:一是到2027年,优质均衡的基本公共教育服务体系初步建立,供给总量进一步扩大,供给结构进一步优化,均等化水平明显提高;二是到2035年,义务教育学校办学条件、师资队伍、经费投入、治理体系适应教育强国需要,适龄学生享有公平优质的基本公共教育服务,总体水平步入世界前列。

    构建优质均衡的基本公共教育服务体系,关键在于全面保障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当前,义务教育面临着城乡、区域、校际、群体的四大差距,要着力完善政策措施,推进基本公共教育服务均等化,促进教育公平。

    对此,《关于实施新时代基础教育扩优提质行动计划的意见》致力于深化基础教育供给侧改革,提出了学前教育普惠保障、义务教育强校提质、普通高中内涵建设、特殊教育学生关爱、素质教育提升、高素质教师队伍建设、数字化战略、综合改革攻坚共8项具体措施,以进一步做大优质教育资源“蛋糕”,加快构建幼有优育、学有优教的高质量基础教育体系。

    例如,在义务教育强校提质上,主要解决义务教育阶段优质教育资源总量不足、城乡校际差距大问题。一是推进优质学校挖潜扩容,对有条件的、办学水平和群众认可度较高的学校,“一校一案”合理制定挖潜扩容工作方案,进一步扩大优质学位供给。二是促进新优质学校成长,制定区域优质学校成长规划,倾斜支持帮扶有一定基础的学校,使之加快成长为优质学校,办好老百姓家门口的每所学校。三是加强寄宿制学校建设,优化城乡教育资源配置和学校布局,以提高质量为前提,因地制宜适当整合小、散、弱的乡村小规模学校,着力加强标准化寄宿制学校建设。

    在特殊教育学生关爱上,主要解决特殊教育资源不足、适宜性不强的问题。一是扩大特殊教育资源,鼓励20万人口以上的县办好一所达到标准的特殊教育学校,20万人口以下的县因地制宜设立特教班;推动省会城市、计划单列市及较大城市,加快建设孤独症儿童特殊教育学校。二是推进普惠融合发展,积极发展学前教育和高中阶段特殊教育。推动特殊教育与普通教育、职业教育、医疗康复和信息技术等相结合,加强融合教育资源建设。

    2023-08-31
  • 国家发展改革委增加安排5亿元投资支持6省市灾后应急恢复重建

    新华社北京8月15日电国家发展改革委15日发布消息称,国家发展改革委当日增加安排中央预算内投资5亿元,支持河北、北京、黑龙江、吉林、福建、重庆6省市受灾严重地区基础设施和基本公共服务设施应急恢复重建。

    今年入汛以来,我国多地遭遇持续强降雨,引发洪涝和次生地质灾害,造成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据了解,加上前两批已经安排的2亿元,国家发展改革委今年已累计安排7亿元,专项用于受灾严重地区灾后应急恢复重建。

    2023-08-16
  • 感觉高铁票越来越难买了?12306网站客服回应

    原标题:总感觉高铁票越来越难买了






    火车票一开售就秒光,







    为何多个车次只剩候补票?







    近日有市民反映,







    济南发往常州的高铁列车







    每天有30多趟车次,







    之前几乎可以随买随走,







    现在提前一周都买不到票,







    几乎全是候补状态。







    网上类似的吐槽层出不穷,







    “12306全是候补票”一度登上热搜。







    高铁票真的更难买了吗?







    为啥会这样?







    01







    “12306”上火车票一开售就秒光


    中国铁路12306网站一般是提前15天预售车票,乘客可以在每天的14时购买第15天的车票。

    8月9日,有记者在中国铁路12306网站,试图购买8月23日济南前往其他地区的票。

    以“济南-常州”为例,记者提前两分钟,不断刷新购票页面,到14时整,当页面被刷新出来时却发现,42趟车次中,只有16趟可预订车票;余下26趟车次显示没有余票,需要候补,比例高达62%。

    在可预订车票的车次中,只剩11趟车次余票还算充足。

    15时,即一个小时后,余票充足的就只剩9趟车次。

    而未来14天,该路段只有中间的4天(即14日至17日),尚有十余趟车次余票充足。其他日子里,余票充足的车次均为个位数,超过20多趟车次完全无票。

    上述情况并非孤例。在14时,即刚开始预订车票的那一刻,就已经有大量车次没有余票,或余票很少:

    济南去上海的列车共67趟车次,已有11趟车次显示没有余票、13趟车次的余票已经不足。

    济南去北京的列车有132趟车次,62趟车次显示没有余票,26趟车次余票不足。

    济南去天津的列车共122趟车次,68趟车次没有余票,22趟车次余票还算充足。在未来7天,都只有三四十趟车次的余票还算充足。

    济南去青岛的火车共169趟车次,31趟车次显示没有余票,20趟车次余票较少,只有138趟车次显示可以预订车票。


    02






    长距离的火车票好买?





    北京发往上海的列车车票,可在提前14日的那一天12时30分开始预订。

    于是,记者在8月9日12时30分刷新购票页面,试图购买8月23日北京发往上海的列车车票,发现绝大部分车次余票充足。

    一般而言,长距离列车的车次较少。

    在42趟“济南-常州”的车次中,有37趟“济南-(常州)-上海”的车次,有22趟“北京-(济南-常州)-上海”的车次。

    8月9日14时,记者发现,在“北京-(济南-常州)-上海”路段的22躺车次中:

    济南到常州,剩4趟车次二等座余票充足;

    济南到上海,剩13趟车次二等座余票充足;

    北京到上海,绝大部分车次余票充足,仅个别车次商务座余票较少。

    乍看之下,似乎距离越远,余票充足的车次就越多。


    03






    “12306”网站:







    优先满足长途旅客购票需求


    记者分别针对济南发往常州、天津的多数列车,车票一开售就售罄的问题,拨打中国铁路12306网站客服进行询问,均得到了类似的回答:

    客服人员表示,刚开售就没票的,一般都是路过济南前往常州或天津的列车。

    “济南属于列车的中途停站,中途停站的车票预留数量很少,一个车站的预留车票3张、6张、9张等,不会再多。绝大部分车票在始发站,要保证它(该趟列车)的长途旅客有足够的车票可以购买,济南始发的列车都还有票。”

    这也就解释了为何同一班次的列车,“济南-常州”显示无票,“济南-上海”却显示余票充足。

    对于提前刷新购票页面,在14时仍然抢不到票的问题,客服人员表示,“网速、操作速度等等这些因素都可能会影响到最终购票的结果。”

    “铁路不可能把票都留起来,不放给旅客,让空车跑,那也不现实。”客服人员向记者解释道。

    对于“为什么会出现全程有票、中途站无票的情况?”12306官方微信公众号曾发文解释:

    因为节假日运输需求“扎堆”、造成运能阶段性紧张。在这种情况下,铁路部门会把长途列车的票额,优先满足从始发站乘车到终点站的长途旅客,实现运力资源利用的最大化。

    当然,也会兼顾短途旅客需求,在长途票额充足时,会根据需求变化动态调整票额投放,自动分时段将部分票额转移到沿途各站,满足短途旅客需求。

    那么,为什么长途直通列车不能敞开出售沿途各站车票?

    12306官方微信公众号解释称,如果短途票敞开出售,会直接挤占长途旅客的票额,有刚性需求、选择面本身就小的长途旅客购票机会就少了。

    同时,长途车票随机分段出售,必然会造成部分区段席位闲置,运力得不到充分利用。

    2019年,中国铁路12306网站推出了“候补购票”功能,平均兑现率达到70%左右。

    你觉得高铁票比以前难买了吗?

    2023-08-11
  • 青海省西宁市减少政府服务环节,压缩等待时间—— 统一窗口办事,让群众少跑路

    核心阅读

    青海省西宁市改进工作方法,将多方职能融合,设立统一窗口,节省群众办事时间。同时,实施帮办代办、延时服务等举措,进一步优化服务环境,让群众办事流程更加便捷高效。

    担心“网约车运输证”办理需要“重复跑”,青海省西宁市市民韩笑天起个大早,提前排队。没想到,“一件事一次办”窗口内,工作人员笑意盈盈,把材料一股脑儿收齐核实后,不到半天,他就领了证。“听说之前至少要20个工作日,如今流程优化,时间压缩,上午申请,下午就能出车赚钱。”他满意地说。

    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开展以来,青海省持续推动作风建设走深走实,着力优化政务服务环境,坚持便民目标和问题导向,努力解决群众反映的突出问题,让办事流程更便捷,服务更高效。

    记者在西宁采访时发现,当地通过推行“一件事一次办”改革,实施帮办代办、延时服务等便民举措,狠抓政务服务便利化工作。同时,开展线上评议、线下巡查,形成监督合力,营造风清气正的服务环境,让群众办事省心省力。

    优化流程、一次办成

    减轻群众负担

    今年4月,西宁市民程女士计划办理不动产登记,但一上午没办成。“得先到登记窗口查档,再到税务窗口核税、缴税、开票,最后再到受理窗口领证,每个窗口前都排着长队,一上午硬是没办完,办事最怕‘重复跑’。”程女士叹道。

    接到反馈后,税务、不动产登记等部门多次召开联席会议,商讨解决办法。“关键是优化办事环节。”西宁市不动产登记服务中心主任陈建强开门见山,“建议将交易核查、核缴税费、登记领证等窗口的职能深度融合,设立统一窗口,实现‘一次受理,一次办结’。”

    “整合窗口容易,但该有的审核程序一个也不能少。”有工作人员提醒说。“建立数据共享平台,资料扫描成电子数据,各部门线上审核,让‘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腿’。”陈建强表示。

    如何进一步缩短等待时间?“税务部门开通了线上缴税服务,群众只需在家等短信通知,按时交费,不动产权证书就会寄送到家,真正实现‘即来即办,即办即走’。”国家税务总局西宁市税务局第二税务分局局长侯晓芸说。

    据了解,新模式推广以来,西宁累计办理不动产登记业务2842件,办理平均时长由70分钟缩减至20分钟。目前,西宁已开通“一件事一次办”事项21件,群众办事更加便捷高效。

    2022年以来,西宁还利用银行在网点、人员、设备等方面的优势,积极推动政务服务窗口向银行网点延伸。目前已与中国建设银行、中国工商银行等签订合作协议,建成服务站49处,涉及人社、民政、公安等部门的95项政务服务事项已进驻,15分钟政务服务圈逐步形成,群众办事实现了“最多跑一次”到“就近跑一次”的转变。

    从“重复跑”到“最多跑一次”再到“就近跑一次”,如今,随着“互联网+政务服务”建设的不断推进,越来越多政务服务事项实现了“指尖办、网上办”,再也“不用跑”。

    今年6月,市民李秋菊在青海省经营主体登记全程电子化平台上提交了企业开办材料,2分钟后,系统审核通过并生成了电子营业执照。不到2个小时,纸质版营业执照及企业印章便已邮寄上门。“足不出户就能办证,服务越来越好,更要撸起袖子加油干了。”李秋菊信心满满。

    延时服务、帮办代办

    满足群众需求

    中午时分,西宁市政务服务中心内依旧人来人往。青海众祥大药房有限公司经办人员韩女士来到西宁市行政审批服务局医药卫生科窗口,很快办好了医疗器械经营备案凭证。“真没想到中午还能办事,要不又得请假过来,现在方便多了。”

    得益于西宁大力推行的“中午不断岗、周六9时至12时不打烊”工作模式,群众“上班没空办事、下班没处办事”的问题得到有效解决。“群众虽然满意,但部分职工却不理解。”行政审批服务局政策法规科科长杨姗姗坦言。周末有的公交车停运,上下班不便;餐厅停办,没地方吃饭……职工纷纷向她诉苦。

    “延时服务可以满足群众多样化的办事需求,这不仅事关服务能力,更体现服务态度。”杨姗姗说得干脆。在深入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她从职工心理入手,教育大家增强为民服务的主动性。

    随后,行政审批服务局积极与市公交公司对接,定制公交路线,便利职工上下班的同时,也方便了群众办事;同时主动与餐厅协调,延长营业时间;还制定颁布了实施细则,周六值班的职工可在工作日任选半天灵活调休……一系列措施下来,职工满意,群众舒心。据介绍,仅周六上午3个小时,便可满足1000余名市民的办事需求。

    不仅是延时服务,走进政务服务中心,最显眼的莫过于“综合帮办代办专区”几个大字。“围绕不动产登记、建设项目审批等重点事项,中心开设了‘招商引资’‘不动产登记’‘建设项目’‘爱心帮办’4个帮办代办服务窗口和‘办不成事’反映窗口,为老弱病残等特殊群体提供全流程的贴心服务,协调化解办事过程中的堵点。”杨姗姗表示。

    今年8月,市民张成福初次办理不动产登记,因对流程不熟悉,便请求帮办代办服务窗口工作人员协办。“窗口设置‘AB’岗,确保随时有人在岗。”工作人员华媛第一时间受理,将原规定在3个工作日内办结的证件仅用1个工作日就交到了张成福手中。“群众让我们办事是相信我们,不能辜负了这份信任。”华媛告诉记者。

    此外,有市民反馈,由于西宁地处青藏高原边缘,海拔较低,夏天气候温润,省内其他市州有群众退休后习惯搬到西宁居住,但办事还得回到原籍地,费时费力。“协调各方后,政务服务中心设置了市州综合服务办事窗口,实现了70余项高频政务服务事项‘异地可办’。”行政审批服务局副局长王海斌介绍,“只要是群众需要的,我们竭尽全力做好贴心服务。”

    线上评议、线下巡查

    形成监督合力

    在西宁各个政务服务办事窗口前,一个个二维码或悬挂或张贴在显眼位置。拿起手机扫描,“西宁评议”系统映入眼帘。“服务好不好,群众说了算。”西宁市纪委副书记、监委副主任乜国莉说。

    近年来,西宁持续推动作风建设走深走实,成立作风建设领导小组,上线“西宁评议”系统。“系统纳入全市3000多个具有审批权、执法权等的窗口单位、基层站所,横向到部门,纵向到乡镇,实现了全覆盖。”小组办公室综合协调组副组长高照华介绍。

    系统界面上,“满意”“基本满意”“不满意”3个选项十分醒目,市民还可留下意见和建议。“接连多次被群众评为‘不满意’且整改不到位,会被评为年度‘十差’单位,单位负责人还将面临调整,以此倒逼政务服务质效提升。”高照华表示。

    此前,西宁市公安局交通警察支队四大队因为民服务不细致、解答问题不耐心被评为“十差”单位。四大队立即开展了为期10天的纪律作风整顿活动,并实施“首位接待责任制”,引导群众快速办理案件,群众满意度不断提升,自此再未收到类似投诉。据了解,今年上半年,“西宁评议”系统累计收到群众评议29.19万人次,满意率达99.97%。

    除了线上评议,还有线下巡查。西宁组建了10个作风巡查组,长期驻扎在各区县、部门,围绕为民服务、干部作风等开展专项巡查。

    今年4月,负责巡查西宁城北区的第四巡查组发现,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并未开通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参保登记等2件跨省通办事项,随即下发督办函,区人社局一周内便整改到位。

    “作风建设是一项基础性、长期性的工作,线上线下并行,群众监督与巡查监督有机结合,建立长效机制,才能形成监督合力。”第四巡查组组长马万福说,今年以来,10个巡查组共发现问题287个,已整改266个,整改率为93%。

    2023-08-11
  • 管理更规范 保障更有力

    编者按:为便利县乡保障范围之外的、公共交通不便地区的公务出行,安徽省芜湖市依托省公务用车管理信息平台,借助数字化、智能化技术,探索实行“信息化平台+精准货币化补贴”模式,既规范公务出行管理、减少浪费,又为干部下沉一线提供了保障。

    临近中午,走访完最后一户村民后,安徽省芜湖市南陵县许镇镇干部文雅平回到了自己的车上。拿出手机,在“公务用车易(安徽)”APP上,点击“到达目的地”,本次入村走访的行程订单便自动传到后台。

    点开电子订单,申请人、出发地、出行事由等基本信息清晰在列。“这趟跑了多远的路、能拿多少出行补贴,APP上一目了然。”系好安全带,文雅平向下个目的地驶去。

    公务出行管理更规范透明、方便快捷,得益于芜湖推行的“信息化平台+精准货币化补贴”模式。

    入户走访、服务群众……基层干部时常四处奔走,有时却面临“事多车少”的难题。2022年9月,在总结前期公务出行保障模式、经验的基础上,芜湖借助数字化、智能化技术,在安徽省公务用车管理信息平台上,新增“距离出行”模块,借助北斗定位系统智能测量出行公里数,自动计算每人每次出行的补助费用,促进基层公务出行更顺畅。

    旧模式新问题,干部报销不便,也存在虚报补助隐患

    “信息化平台+精准货币化补贴”模式推行之前,很长一段时间内,“分类包干法”是芜湖市保障基层公务出行的主要方式之一。

    什么是“分类包干法”?即乡镇领取公务交通补贴的公务员在县乡保障范围外和事业单位未领取公务交通补贴的工作人员,在未派遣车辆情况下,经申请自行选择交通工具,到所辖村、组开展公务活动,发放包干补贴。“补贴标准以乡镇政府办公大楼为起点,按照到所辖各村村委会的道路里程远近分类计算,距离越远,补贴越多。”南陵县机关事务管理局负责人章跃进说,但随着基层工作任务量增大、紧迫性提升,分类包干的弊端也逐渐显现。

    “最突出的缺点是补助标准不精细,有时候基层干部还要倒贴车费。”芜湖市机关事务管理局局长赵贤好说,“长此以往,影响大家的工作积极性与效率。”

    一次文雅平入村核查3户申请防止返贫监测的村民。由于居住地分散,她要从镇政府开车先后前往东三村、华林村、李村村。“一趟往返,少说也有五六十公里。”文雅平说。按照“分类包干法”,东三村、华林村只算途经地,并不纳入路程计算范围,补贴只能按照镇政府到终点李村村的距离来算。本应80元左右的出行补贴,她拿到手只有60元。

    “‘分类包干法’只计算到建制村村委会的距离,实际上入村工作,很少有只到村委会就能解决问题的。”许镇镇镇长朱兵解释,“以防汛工作为例,干部入村后,需要开车到各个河渠、水库、大堤上查看情况,虽然都在一个村里,但实际开车距离远超范围。”

    补贴方式粗放,实际操作、报销也不够便捷。“每次出行前,都要填写纸质公务用车审批单,并由相关领导签字。”文雅平说,“等从村里回来,填写报销单时,相同的流程又要再走一遍,十分繁琐。”

    补助发放前,乡镇党政办还要将所有审批单汇总,逐张核对出行信息、报销金额等,再按人建立报表,找镇长审核签字。“办公室人手本来就紧张,每月还要有一人专门负责此事,太费时费力。”南陵县许镇镇党政办主任郑贤胜介绍,此外,由于很难核实任务单的真实性,还存在一定的虚报补助隐患。

    创新保障机制,智能测量出行公里数,自动计算补助费用

    去年上半年,芜湖市机关事务管理局开始进行专题调研,多次征询相关部门和乡镇干部等多方意见,并在中科美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技术支持下,将“分类包干法”升级为“信息化平台+精准货币化补贴”模式,保障基层公务出行。

    “与此同时,我们的相关功能在‘公务用车易(安徽)’APP上同步更新。”中科美络副总经理李成好说。

    2022年9月,“信息化平台+精准货币化补贴”模式在南陵县许镇镇、工山镇同步试行,同年11月,许镇镇正式启用。

    早上8点多,文雅平开车带着两名同事去仙坊村、建福村走访。这一次,她没有填写公务用车审批单。打开“公务用车易(安徽)”APP,点击左下角的“距离保障”模块,用车时间:6月6日8点55分,出行事由:拟纳入监测户入户核实,用车类型:其他用车……根据实际情况,文雅平逐一填写电子申请单。选择起点和目的地后,手机自动转到电子地图页面,先后定位“许镇镇人民政府”和“建福村”。整套流程操作下来,只用几分钟。

    “现在无须等待审批,提交后就可以立即出行。”李成好补充道,“分管领导会在手机上收到审批提示,空闲时操作就好。”

    9点出头,文雅平一行开车到了仙坊村。“现在APP上有‘到达途经地’选项,每到一地,‘打卡’后系统会自动记录。行程结束后,系统会根据起点、途经点、终点智能匹配出行轨迹,显示出行距离,并以此为依据计算出行补贴。”文雅平说。

    从仙坊村离开后,文雅平得知建福村村民王发住到了镇里,只得临时改道。实际终点与报备终点不一致,不会影响系统计算吗?“这恰恰体现出该模式的灵活性,公务出行到哪里,系统会根据实际自动判断。”芜湖市机关事务管理局车辆管理科负责人汪怀生解释。

    在实际运行中,技术团队也会根据使用反馈不断优化功能。“以审批时间为例,最开始平台设置订单提交后,要先等5分钟,5分钟后如果领导还没有审批,才可以直接走。但大家普遍反映5分钟太长,有些事情十万火急。”李成好说,“后来我们索性取消,先出行、后审批,最大程度满足乡镇工作实际需求。”

    芜湖市机关事务管理局和平台技术团队,不定期到乡镇调研,听取使用反馈,持续优化用户体验。“过几天,会更新系统,解决局部地区定位偏差的问题。”李成好说。

    操作流程便捷,出行费用得到压减

    现在每月中旬,文雅平都会收到上个月的补贴。提交行程订单后,报销的事再也不用干部自己走流程了。

    “信息化平台+精准货币化补贴”模式的无纸化线上操作,优化了报销手续,也减轻了审核人员的工作负担。

    在许镇镇政府二楼的一间办公室里,郑贤胜正坐在电脑前忙碌着,当月他要负责出行补贴审核。输入账号、密码,登录管理平台,点击“出行补贴”,记录着申请人、预计出行补贴、实际出行补贴等信息的出行订单便出现在屏幕上。“审核的第一步就是筛选异常订单。”郑贤胜一边操作一边解释。

    只见他在“实际补贴与预估补贴差值”一栏中输入“20元”,点击“确认”,异常订单便显示出来。“在实际审核过程中,20元的差值能检测出绝大多数异常订单。我需要详细检查这类订单的出行轨迹,再结合出行事由作出判断。”郑贤胜说,如果情况合理,就发放补贴,极少数判断不了的再去找各方核实情况。

    等所有补贴确认完毕后,通过“全选”“导出”“下载”,自动生成统计表格,并在食堂门口公示。“如果有人恶意刷单,很容易就会被看出来。”郑贤胜说。

    便利之余,“信息化平台+精准货币化补贴”模式还让基层干部的补贴拿得更加合理。新模式下,目的地设置由建制村村委会细化到了自然村或农户家,平台能依据起点、途经点、终点自动计算公里数和补贴,减少人为因素带来的各种偏差。

    “各个乡镇可以根据当地交通、地形情况自定义补贴系数,例如工山镇多山区,许镇镇多圩区,前者每公里补贴费用就比后者高,计算出来的费用可弥补绝大多数普通车型的油耗和车损成本。”南陵县副县长许方震说。截至今年7月底,许镇镇公务出行订单月均费用4.38万元,而这一数字在实行“分类包干法”时为5.5万元。

    服务基层治理,防止“车轮上的腐败”

    前段时间,文雅平接到东联村村干部电话,称村民刘丽云(化名)申报成为防止返贫监测对象,但因情况复杂,一直没有结果。

    “按照相关规定,村民申报后,村里必须两天内完成信息核查等手续。”文雅平立马开车奔向村里。

    原来,刘丽云多年前与丈夫郑德才(化名)离婚后,便回到老家东三村居住。后来双方关系缓和,刘丽云又重新搬回东联村,但没有办理复婚手续。这两年,刘丽云因病就医吃药花了不少钱,家里入不敷出,于是主动申报成为监测对象。但考虑其没有复婚手续,且个人户籍和低保都在东三村,东联村村干部一时拿不定主意。

    了解情况原委后,文雅平建议东联村将郑德才家纳入监测对象。如今,郑德才一家享受了政府购买的“防贫保”,医疗费用支出明显减少,生活有了好转。

    每每提及此事,文雅平总是感慨:“有的工作必须到了现场才能更好地开展,而‘信息化平台+精准货币化补贴’模式考虑到了我们乡镇干部出行需要。现场能够到得了、到得快、到得早,及时解决老百姓遇到的问题,也会收获更多信任与支持,提升基层治理成效。”

    采访中,记者得到一组数据:许镇镇正式实行“信息化平台+精准货币化补贴”模式以来,月均公务出行1050.78单,人均32.73单。“这也反映出,大家往下跑的频率更高了。”郑贤胜说。

    “信息化平台+精准货币化补贴”模式电子化、智能化的特点,也为基层加强党风廉政建设,防止“车轮上的腐败”,提供了有效路径。

    “过去,如果有人填了单子,但突然有事没走成,就打个电话问问情况,并没有到现场。但是最后报销时也交了单子,因为单子量较大,很难一一核实清楚。”郑贤胜说,现在可以实时掌握出行事由、里程、费用等关键数据,全程以工作轨迹作为依据,基层公务出行监督管理更透明。

    截至今年7月底,“信息化平台+精准货币化补贴”模式已在芜湖市44个乡镇推广实行,4839名基层工作人员在使用,累计产生订单17580笔。“我们将不断完善相关功能和制度标准,坚持问题导向和目标导向,切实让基层公务出行保障工作成为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有效抓手,让群众有更多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赵贤好说。

    ■记者手记

    立足当地实际提升服务质效

    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乡镇工作任务多、责任大,各种重点工作、常规工作、专项工作等交织在一起。合理保障基层公务出行,关系着服务群众的实效和基层治理的成效。

    “信息化平台+精准货币化补贴”模式的出现是科技赋能、创新管理方式的有益尝试。它尊重基层工作任务多样性、人员多样性、需求多样性、工作紧迫性的实际,破解基层事多车少“下不去”的难题,畅通了走村入户的“最后一公里”。该模式实施后,提升了基层干部的服务质效,形成“高效便捷用车—保障工作需求—更好服务群众”的良性循环。

    2023-08-10
  • 四川雅安多人因河水突涨被冲走

    8月9日10时左右,在四川雅安雨城区一处叫鱼鳞坝的网红打卡点,10余人正在拍照打卡,突遇河道涨水。记者从相关部门初步了解到,有人员被冲走。目前,搜救工作仍在进行中。此前,雅安市水利局、雅安市气象局8月8日17时20分联合发布了山洪灾害气象风险黄色预警。

    2023-08-09
  • 应急送水、新辟水源、抢修设施……水利部多措并举确保农村饮水安全

    连日来,针对此次京津冀地区持续强降雨引发的洪涝和地质灾害,水利部加强组织调度,积极协调调配应急物资,指导各地供水单位采取有针对性措施保障供水,确保群众饮水安全。

    在河北灵寿县漫山和石猪口两村,强降雨导致当地的4座引泉井、5100米的饮水管道等饮水设施损毁严重。

    河北灵寿县石猪口村党支部书记郑书祥:我们村主要是饮用山泉水,这次由于强降雨,冲坏好多村民水管,只有八户能正常使用,全村人都到这八户里边取水,压力比较大。

    为保证受灾群众饮用水安全,当地水利部门立刻投入5辆大型送水车保障群众临时用水。并调配钩机22台,组织890人,对当地损毁的供水管道进行抢修。

    河北灵寿县水利局局长刘永勤:本次强降雨灵寿县农村供水设施损毁52处,通过昼夜奋战,目前抢修进度达到80%,剩余部分预计将在8月10日之前全部完成。

    针对河北石家庄、张家口等9市45个县出现的洪涝灾害,水利部指导当地及时启动应急响应,采取应急处置措施解决群众饮水困难,通过修复供水工程、设置集中供水点等措施解决了45.2万群众的饮水困难。

    在北京市房山区西班各庄村,由于洪水侵袭,当地水源井被冲毁,230户村民出现饮水困难。当地水利部门立即派出应急送水车,同时集结勘探队、机械设备,用最快的速度更新水源。

    目前,房山区针对村庄供水系统受损程度的不同,已经派出超过30个工作组,近600人的抢修队伍,在各村与时间“赛跑”,全力保障供水安全。

    北京房山区水务局副局长于占成:我们要把整个灾后重建大幅度提升一个标准来做,但当前,我们主要还是抢通、抢险、保供水这么一个环节。

    目前,北京市水务局派出工作组30组、技术专家20余人,调配应急供水车70余辆,全力支持指导房山、门头沟等区开展农村供水抢修恢复工作。天津地区提前部署蓄滞洪区撤离人员返迁供水保障。下一步,水利部将进一步落实农村供水“三个责任”,做好应急供水保障和水质保障工作,千方百计确保农村饮水安全。

    水利部农水水电司农村供水处副处长李连香:下一步,我们将继续对供水单位进行分类指导。针对已经受到洪涝灾害影响的区域,通过应急拉水、送水、抢修供水设施、新辟水源、应急水处理措施等多个措施并举,来保障灾区的用水需求。

    2023-08-09
  • 齐心协力打赢防汛保卫战——天津防汛一线见闻

    新华社天津8月7日电题:齐心协力打赢防汛保卫战——天津防汛一线见闻

    新华社记者黄江林

    “我们调动了各方力量,昼夜赶工,总共11.6公里的东淀围埝应急加固工程在洪水到来之前顺利完工!”8月7日一早,天津市西青区水务局副局长张同龙就来到位于西青区辛口镇第六埠村子牙河两岸大堤上,与参与抢险工作的人员一道,对大堤开展巡护。

    7月底,京津冀等地出现极端降雨过程,海河发生流域性大洪水,子牙河、永定河、大清河先后发生编号洪水。随着降雨过程结束,目前洪水正在由上中游向下游演进,有着“九河下梢”之称的天津,防汛形势严峻。

    位于大清河、子牙河交汇处的第六埠村,有一部分位于东淀蓄滞洪区内,是天津防洪的第一线。8月6日22时,大清河洪水水头抵达这里,东淀蓄滞洪区水位持续上涨。为确保大清河安全行洪,天津市水务部门积极会同天津静海区、西青区组织人员和机械设备昼夜抢工,对东淀蓄滞洪区外围河道堤防进行加高加固,增强蓄滞洪区防御能力。

    “连日来,累计出动2237人次对大清河、子牙河、东淀蓄滞洪区围堤开展巡护,及时消除行洪安全隐患。”天津市水务局相关负责人介绍说,目前,抢险车辆、照明车辆、防汛片石等抢险物资已经运抵东淀蓄滞洪区一线,2000多人的应急抢险队伍和大量工程机械集结待命,随时做好抢险准备。

    早在永定河、大清河洪水来临前,为确保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天津就及时启动了永定河泛区、东淀蓄滞洪区、大黄堡蓄滞洪区的人员转移工作。

    从东淀蓄滞洪区内的辛口镇水高庄村率先转移出来的高树省、王玉华夫妇连日来就住在当地水高庄产业园安置点。

    “饭有人送,屋子里也有空调,吃住都挺好。”69岁的高树省感慨道。

    对安置点同样表示满意的,还有从大黄堡蓄滞洪区转移出来的88岁独居老人王春浦。“一日三餐都送到跟前,还有水果。”王春浦转移到天津市武清区职业教育中心安置点后,并没有感觉不习惯,“这里有医务室、警务室,工作人员既细心又有耐心,把我照顾得很好。”

    截至8月3日12时,天津东淀蓄滞洪区的3万余名群众全部完成安置转移。“加上此前永定河泛区、大黄堡蓄滞洪区的转移人员,此轮洪水经过,天津已安置转移8万余名群众。”天津市防汛抗旱指挥部办公室副主任、应急管理局副局长王勇说。

    巡查道路桥梁、加密水质检测频次、保障应急物资……在防汛抢险“后方”,天津多个部门也都迅速行动起来,齐心协力,全力应战。

    天津市南开区应急管理局组织了2700余人规模的防汛应急救援预备队,并抽调培训600名青年干部组建青年突击队,随时做好应急准备;天津水务集团增加了出厂水、管网水检测频次,确保水质达标,保障老百姓的饮用水安全;天津市公路事业发展服务中心加强了公路设施防洪排查,每天出动20余人巡查重点河流上的106座桥梁是否漫水、断交通,路基是否受损……

    汛情就是命令,防汛就是责任。记者从天津市防汛抗旱指挥部获悉,截至目前,驻津部队、天津市级专业队伍、国有企业队伍、社会应急力量等共计37支队伍,近2万人坚守防汛一线,全力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2023-08-08
  • 住房公积金个人证明事项将“亮码可办”

    住房城乡建设部日前印发通知,决定整合住房公积金个人证明事项,依托全国住房公积金小程序和全国住房公积金监管服务平台,在住房公积金缴存人申请开具职工缴存证明、异地贷款缴存使用证明、贷款结清证明等个人证明时,向其提供实时在线开具、后台自动查验等服务,以统一“电子码”代替原有3项纸质证明,实现住房公积金个人证明事项“亮码可办”。

    通知明确,各地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按照规范的表单样式,对目前使用的《职工缴存证明》《异地贷款缴存使用证明》《贷款结清证明》进行整合优化,统一调整为《住房公积金业务办理个人信息表》(以下简称《个人信息表》)。利用全国住房公积金小程序实现《个人信息表》网上申请、实时开具。

    缴存人出示“电子码”时,窗口工作人员应通过全国住房公积金监管服务平台查询“电子码”编号,实现对缴存人《个人信息表》相关信息的在线查验。

    根据通知,2023年8月底前,相关功能在全国住房公积金小程序和全国住房公积金监管服务平台上线运行,“亮码可办”推广使用,原有纸质证明及出具方式并行使用、同时有效,过渡期1年;2024年8月起,全面实行住房公积金个人证明事项“亮码可办”。

    2023-08-08

  • 首 页  上一页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下一页    尾 页  

    版权声明: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本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85 8629 6259

    蒙公网安备 15010502001696号 蒙ICP备16001043号-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