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菌种风险一查便知 科学大数据库守护食品安全

    10多年来,团队以“大数据—菌种基因—新靶标—控制关键技术”为主线,构建起中国食品微生物安全科学大数据库,有效解决了我国食品微生物安全的重要技术问题,显著提升了防控效率,使微生物污染率下降90%以上。该成果已推广至全国6000余家食品企业。

    “在影响食品安全的三大要素中,微生物是最重要的因素,60%以上的食物中毒都是由致命微生物引起的。”中国工程院院士、广东省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名誉所长吴清平一直潜心微生物学科研究,他深知微生物危害是食品安全的首要威胁。

    面对潜在的安全风险,10多年来,他带领科研团队深入研究,以“大数据—菌种基因—新靶标—控制关键技术”为主线,构建起中国食品微生物安全科学大数据库,有效解决了我国食品微生物安全的重要技术问题,显著提升了防控效率,使微生物污染率下降90%以上。该成果已推广至全国6000余家食品企业。

    近日,“中国食品微生物安全科学大数据库构建及其创新应用”项目获得2021年度广东省科技进步奖特等奖。

    建成全球最大的单库风险识别数据库

    核心种质和系统组学大数据缺乏、高毒力持留基因型(HVPG)危害与传播规律不清、高通量靶向HVPG检测和控制技术与装备亟须突破、不同食品行业的HVPG精准防控技术体系尚未建立……食品安全领域中,一系列尚未解决的关键问题,制约了我国食品安全体系建设。

    正是意识到微生物在食品安全领域的重要性,吴清平和团队致力于构建中国食品微生物安全科学大数据库,希望通过这一科学大数据库解决食品卫生安全的问题,实现对整个国家食品安全的风险识别。

    “我们按照东北区、华北区、华南区、中南区、西南区和西北区六大行政区,进行了全国范围内的采样以及综合分析。其中华南区还包括了澳门、香港。”据吴清平介绍,在此基础上,团队构建起了6个数据库:风险识别数据库、菌种资源数据库、分布数据库、全基因组数据库、条码指纹数据库、溯源追踪数据库。

    “通过数据库,可以呈现中国食品微生物安全整体风险水平,以及发现主要污染的致病微生物是什么。”他说,“原来我国是以菌种为识别单位的,这次深入到了基因型的水平进行识别,使得我们可以更加清晰地认知到我国面临的主要食品微生物安全风险。”

    在构建科学大数据库的基础上,科研人员可以进一步研究食品危害是如何形成的,把危害机理搞清楚,有助于未来对微生物的控制。“我们建成的单库风险识别数据库是全球最大的,菌种量是最多的,单库的测序量也是最大的。我们测序了2万多株实验性致病微生物,才找到它的基因型。并因此挖掘出了接近200个新的检测靶标,顺利实现了对实验性致病菌检测全覆盖。”吴清平介绍。

    科学大数据库的建立为进一步开展微生物研究与产业应用奠定了基础,团队开始推动从科学大数据库构建到产业防控应用的系统性探索,研发了食源性致病菌和病毒的高通量快速检测技术及检测芯片,推动相关产业实现检测全覆盖。

    微生物污染率下降了90%以上

    食品工业是我国第一大制造业,保障食品安全是食品工业发展的根本。吴清平介绍:“我们的系统探明了HVPG的主要型别,明确了我国食品安全防控的关键;阐明了主要HVPG持留和危害形成机制,实现了产业链中精准溯源。同时,创制了系列靶向HVPG高效控制技术,提高控制效率1—2倍。”

    科学大数据库构建后,针对不同的食品行业加工技术,团队与全国食品行业龙头企业开展深度合作研究,创建了不同行业的HVPG精准防控关键技术和体系,开创了应用科学大数据解决关键问题的新模式。“安全控制技术覆盖了我国主要的食品产业链,使微生物污染率下降了90%以上,为食品安全保障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吴清平说。

    “企业分离出任何一个菌种,对照我们的数据库,就可以知道它的危害性、分布情况和处理分离方式等。”吴清平表示,食品企业可以在生产加工链条中设置关键控制点,并在该点建立数据库。当企业数据库与中国食品微生物安全科学大数据库进行链接时,在线监控系统就能自动识别风险水平,为企业控制生产环节提供参考。

    这样一个菌种保有量达12万株、单库体量国际最大的食品微生物安全与健康菌种资源库,真正构建起来又谈何容易。仅以采样为例,据吴清平介绍,从2007年开始组建超过200人的团队以来,团队成员采集的一手微生物样本接近4.5万余份,足迹遍布全国;随后的菌种分离鉴定工作量同样巨大。“采样、分离鉴定,这些都是非常基础的工作,需要有甘坐冷板凳的奉献精神。正是有了研究者的贡献和努力,我们才能建成。”吴清平说。

    该研究项目实现了我国多个首次:首次建成我国最大、具代表性和国际影响力的食品微生物安全科学大数据库,明确我国大宗食品及产业链中系统风险;首次建成具有代表性及组学信息特征的标准菌种资源库,打破了发达国家对于核心菌种的垄断。挖掘出特异性分子靶标184个,摆脱了对国外检测靶标的依赖,灵敏度提高5—10倍、检测时间缩短70%以上……

    成果已推广至全国6000余家食品企业

    据统计,此次获奖的“中国食品微生物安全科学大数据库构建及其创新应用”项目,其成果已推广至全国6000余家食品企业。在广东,近3年10家应用该成果的单位新增销售额109.09亿元,新增利润15.70亿元。

    “更重要的是,该项目全面提升了我国食品产业微生物安全保障水平,引领了国家食品微生物核心种质和科学大数据创制,领衔建立了国家微生物种业战略创新联盟,并在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吴清平强调,“只有将珍贵的资源库、核心关键数据掌握在自己手中,才能甩掉‘卡脖子’的手。”

    “其实现在也只是万里长征走完第一步。”吴清平告诉记者,“不仅要识别微生物的过去、现在,还要预测微生物未来的变化,在食品安全领域,我们将继续往全基因组进行研究。”

    吴清平透露,下一步,团队将继续完善食品微生物安全科学大数据库,将数据库进一步延伸到农业微生物、环境微生物、医药微生物、大气空间微生物、水生微生物、海洋微生物等领域。计划在未来5年将菌种保有量提升至20万株,10—15年提升至100万株,届时数据库菌种保有量将占全球总菌种量的30%左右。

    “推进中国微生物菌种基因的大科学装置建设,提升我国微生物科学研究和产业水平,立足于国际前沿,并吸引高端人才。”在吴清平的规划中,还将建立面向公众开放的微生物安全与健康网络平台,以丰富的科普内容向公众普及微生物安全健康知识。

    “现在是我国科学家做科研、创新最好的时期,国家将科技创新摆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这些年来,吴清平最大的感受是,国家的支持,使得科研人员能够专心、潜心进行创新,推进成果产业化。

    2022-06-01
  • 上海市场监管部门助力16451家食品经营企业“开炉灶”

    人民网上海5月30日电(龚莎)在当前上海全市统筹疫情防控和复工复产的关键阶段,上海市场监管部门通过培训指导、提醒告诫和督促自查,助力食品营业企业加快复工的脚步,已有16451家食品经营企业重开“炉灶”。

    督促企业落实开展自查45167户次

    5月1日至28日,上海全市市场监管部门检查覆盖复工复业食品经营单位16451户,“一家家”督促做好全面自查清理工作。重点查验食品的贮存条件、生产日期和保质期,对超过保质期食品、腐败变质食品主动进行清理,及时销毁或无害化处理。对超过保质期、腐败变质食品或者因回收的食品数量多无法及时处置的,要进行显著标示或者单独存放在有明确标志的区域,防止与正常食品混淆或者误将超过保质期食品再使用或销售。

    上门指导食品经营单位71084户次

    对准备复工的食品经营企业,上海市场监管部门主动上门指导,强化食品经营者对超过保质期食品的管理,要求做到四个“不得”: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使用超过保质期食品作为原料生产加工食品;不得使用更改生产日期、更改保质期或者改换包装等方式销售超过保质期食品和回收食品;不得将超过保质期食品销售给其他食品生产经营者;不得将超过保质期的食品和食品添加剂退回相关生产经营企业。食品生产经营者应当采取染色、毁形等措施,对超过保质期的食品和食品添加剂予以销毁,或者进行无害化处理,并记录处置结果。记录保存期限不得少于两年。)

    告诫提醒6种经营处置超保质期食品违法行为

    上门普法,告知6种违法违规经营和处置超过保质期食品的行为,包括生产经营超过保质期的食品、食品添加剂;用超过保质期的食品原料、食品添加剂生产加工的食品、食品添加剂;生产经营腐败变质、油脂酸败、霉变生虫、污秽不洁、混有异物、掺假掺杂或者感官性状异常的食品、食品添加剂;标注虚假生产日期、保质期的食品、食品添加剂;使用更改生产日期、更改保质期或者改换包装等方式销售超过保质期食品和回收食品;将超过保质期的食品和食品添加剂退回相关生产经营企业。截至5月28日,上海市场监管部门发现食品安全问题844户次,立案查处违法违规经营处置超保质期食品的案件90起。

    2022-05-31
  • 我省加强端午节期间食品安全监管

    本报讯(记者徐颖)5月30日,记者从省市场监管局获悉:日前该局印发通知,加强端午节期间食品安全监管工作,切实保障群众食品安全。

    省市场监管局指出,各级市场监管部门要确保疫情防控各项措施落实到位,进一步压实食品经营者食品安全主体责任,加强索证索票、进货查验管理,规范食品经营行为;要加强监督检查,强化隐患排查,加大对粽子和绿豆糕等节日食品,以及肉制品、进口冷链食品等重点品种的隐患排查力度,及时督促相关食品生产经营单位对食品安全风险隐患立查立改;要加大抽检力度,依法核查处置抽检不合格食品,并及时公布抽检结果;加强节日食品安全消费提示,普及食品安全知识,引导群众科学饮食消费;强化食品经营者的培训教育,提升食品经营者食品安全意识和技能;积极倡导分餐或使用公筷公勺。

    省市场监管局强调,各级市场监管部门要加强应急值守,畅通举报渠道,严格落实值班值守和重大事项报告制度,及时受理和处置消费者投诉举报,强化“早发现、早报告、早预警、早处置”的快速反应能力。

    2022-05-31
  • 黑龙江省友谊县开展食品安全监管人员业务学习

    中国质量新闻网讯5月26日,黑龙江省双鸭山市友谊县市场监督管理局组织召开食品安全监管人员学习今年3月15日开始新施行的《食品生产经营监督检查管理办法》,现场有16名监管人员参加学习并进行考试。

    友谊县市场监督管理局根据《开展食品安全制度落实年活动实施方案》中关于业务培训有关要求,结合实际制定了2022年度培训计划,内容包括《食品安全法》《食品安全法实施条例》《食品生产经营监督检查管理办法》《食盐质量安全监督管理办法》《网络食品安全违法行为查处办法》《网络交易监督管理办法》《黑龙江省食品安全条例》《食用农产品安全监督管理办法》等一系列食品安全相关法律法规。下一步将通过每月集中授课和个人自学等方式落实学习要求,做到内容、人员、考试全覆盖。切实提高食品安全监管人员业务水平。

    通过本次食品安全监管业务学习,进一步提升了食品安全监管人员依法行政意识,切实保证监督检查依法依规进行。

    2022-05-30
  • 甘肃省庄浪县市场监管局开展食品安全知识进校园活动

    中国质量新闻网讯为进一步加大食品安全宣传力度,增强公众食品安全消费的获得感、安全感。近日,甘肃省庄浪县市场监管局在水洛中学“法治进校园宣讲及法治安全教育大会”中,以“拒绝劣质食品,珍爱身心健康”为主题为全体师生进行了食品安全知识宣讲。

    活动现场,庄浪县市场监管局执法人员以深入浅出的方式、通俗易懂的语言、生动形象的案例,就常食垃圾食品危害、假冒伪劣食品辨识、就餐消费注意事项、投诉举报维权途径、健康饮食习惯、食品卫生安全误区、科学预防食物中毒等方面知识进行了详细讲解,并带领同学们朗读了“安全意识人人有,争当食品小卫士”的校园食品安全顺口溜,倡导同学们养成科学饮食、健康消费的良好习惯,自觉抵制校园周边流动摊贩,坚决不购买、不食用“辣条”等垃圾食品,监督和揭露社会危害食品安全的事件和不法分子,积极传播食品安全知识,主动参与国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创建活动。

    食品问题无小事,保障安全是大事。此次活动,增强了校园食品安全意识和同学们的自我防范能力,达到了“小手拉大手,共治共享食品安全”的宣传教育效果,得到了广大师生的好评和支持,为规范校园食品安全管理奠定了坚实基础。

    2022-05-30
  • 居家办公中的法律问题,如何才能实现“两全其美”?

    新一轮疫情防控形势严峻复杂,为尽快遏制疫情传播风险,不少地区倡导居家办公。5月23日,北京市新冠疫情防控新闻发布会就进一步规范疫情期间居家办公管理作出规定,要求人力资源部门、劳动仲裁机构、各级工会进一步加大对企业用工管理的指导,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妥善解决工作时间、劳动报酬、休息休假等相关问题。

    居家办公既能节省通勤时间,又能灵活安排一天的工作和生活,对于很多上班族来说本是件好事。但是,有的企业以绩效考核不便为由单方降薪,有的企业变工作“8小时在线”为“24小时在线”,有的企业推出不合理的考勤制度……为了厘清居家办公期间的一些法律问题,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实现劳动者居家与办公“两全其美”,记者采访了多位劳动者、公司管理者和相关专家。

    工作量认定不一致,企业能否单方降薪?

    居家办公的第3天,陈洁收到了公司降薪30%的通知。

    在北京从事互联网营销的陈洁,5月初收到公司居家办公的通知。3天后,公司再次下发通知,将工资整体下调30%。陈洁的月薪为1万元左右,降薪后在7000元左右,她认为自己的工作量较居家办公之前并无太大变化。

    作为一名公司管理者,杨诚认为,居家办公期间难以对职工的工作时间和工作状态进行考核。杨诚在北京经营一家家装设计公司,受疫情影响,公司4月底开始居家办公。他表示,如果居家办公的状态一直持续,他将考虑与员工协商降薪事宜。

    劳动者和企业对居家办公的工作量认定不一致。那么,企业是否可以以此为由单方面降低劳动者薪资呢?

    “无论居家办公还是到单位上班,只要劳动者完成劳动合同约定的义务便能获得相应报酬。受疫情影响,用人单位可能出现财务困难,这时应与劳动者协商,通过民主程序进行协商达成一致意见后,可以降薪。否则,用人单位单方面降低劳动者薪资属于违法行为。”上海市金山区人民法院法官助理张涛说。

    对于杨诚提及的“难以对居家办公职工进行考核”,上海市总工会法律顾问、上海七方律师事务所主任李华平建议,在居家办公情况下,用人单位的考勤方式可以更灵活,例如以劳动者完成的工作内容进行相应的绩效考核。

    工作长时间“在线”,加班费怎么算?

    赵阳是北京一家保险公司的保险规划师。居家办公以后,他每天7点30分起床、洗漱、吃早餐,8点30分在工作群里打卡后,就是视频会议和各项工作的对接,一直要忙到晚上八九点才能结束工作。

    “原以为居家办公会自由宽松一些,没想到成了24小时在线。”赵阳说。

    “24小时在线”带来的一个问题便是“居家办公期间能否主张加班费以及如何认定”。

    张涛认为,法律对工作时间的规定并未区分工作场所。因此,如果用人单位在劳动者居家办公期间安排劳动者加班,劳动者可以主张加班费。但是,居家办公比较灵活,加班时间难以确定,因此,劳动者在加班之前应与用人单位提前确认。

    北京会友律师事务所律师刘建波则表示,居家办公期间双方均是线上交流,劳动者比较容易留存加班证据。但是从调查反馈看,部分用人单位认为居家办公期间,劳动者在工作时间难免从事家务或其他私事,事实与法律证据之间可能存在不一致,需从法律源头对“居家办公加班费如何认定”进行明确。

    赵阳则希望公司能明确一些管理细则,比如居家办公的上下班时间,或者根据工作量适当认定加班报酬,而不是把居家办公时的加班视作理所当然。

    每5分钟抓拍监控,劳动者隐私权如何保护?

    隔着电脑手机屏幕,不少公司高管或负责人常常会觉得没有安全感——职工毕竟不在视线范围内,如果不够自律,拿着工资在家“摸鱼”怎么办?

    记者采访了解到,近来,一些企业为防止职工在居家办公期间“摸鱼”而发明的管理方式屡见不鲜:“监控软件每5分钟自动截屏一次,一天抓拍截屏少于89次即算旷工”“全天让会议软件处于开启状态并打开摄像头,1小时内未回复工作消息或未按时参加远程会议做当日缺勤处理”“周报变日报,精确到每小时做了什么”……五花八门的线上考勤制度让不少劳动者心生抵触。

    北京中银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杨保全表示,通过频繁抓拍来“监视”职工,没有考虑职工上洗手间、喝茶倒水等人体基本生理需求,是不合理的。另外,高频率抓拍也可能侵犯到职工的生活隐私与个人信息,涉嫌违法。

    “企业在制定居家办公的管理制度时要注意合理、合法、合情。”杨保全建议,可以通过职工完成工作的时间效率、成果质量,对职工居家办公的工作进行管理。另外,企业在制定居家办公考核制度时要征询职工的意见,或与工会协商,通过民主程序确定并进行公示。

    2022-05-30
  • 《冬奥里的河北市场监管力量》系列报道之二 以“极致”的细节 筑牢冬奥食品安全之堤

    近日,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河北省·北京冬奥组委总结表彰大会在石家庄举行,大会表彰了北京2022年冬奥会、冬残奥会河北省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一批市场监管系统集体和个人榜上有名。

    冬奥7年艰辛,奋斗铸就辉煌。2016年以来,河北省市场监管系统履职尽责、攻坚克难,圆满完成了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食品安全、药品安全、特种设备安全等市场监管领域服务保障任务,为冬奥会、冬残奥会如期顺利举办提供了坚实保障。

    接下来,请跟随人民网一起走进河北省市场监管系统,去见证助力冬奥成功的市场监管力量,去了解这一群抛家舍业、守得住寂寞、耐得住孤独,崇尚奥林匹克精神的市场监管人。

    今天,推出《冬奥里的河北市场监管力量》第二篇——食品安全篇。

    食品安全直接关系广大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关系国家形象和国际影响,关系我们能否成功举办一届有特色、高水平的冬(残)奥会。身肩重任,河北省市场监管局选派一批优秀的工作人员组成张家口冬奥村属地驻点食品安全保障组。从食材的选购到后厨的加工制作,从食品的留样到绿叶菜如何更好地保鲜,他们用“细致”“精致”与“极致”的做事态度筑牢了冬奥食品安全之堤。

    据统计,赛事运行期间,河北省市场监管系统选派食品安全驻点、巡查、检验人员300余名,对冬奥村、竞赛场馆、食材周转仓、签约饭店、工作人员驻地等近50个点位开展全封闭驻点保障。运行高峰期间,每日开展食品安全快检500余批次、监督食品留样1500余份、保障了冬奥会、冬残奥会参加人员的餐饮安全。

    北京冬奥组委运动会服务部专题致函感谢食品安全“坚强支撑”,张建东执行副主席给予北京市和河北省市场监管系统冬奥会、冬残奥会食品安全“零问题、零风险、零投诉”的高度评价。

    肯定的背后,是全省市场监管人员责任在肩、全力以赴的信心和决心。

    靠前指挥建立完善保障体系

    制定《省冬奥住宿餐饮保障分指挥部食品安全赛时运行指挥实施方案》,构建统一高效赛时省级食品安全保障运行指挥机制;制定《张家口赛区食品安全全流程运行保障工作方案》,压紧压实属地责任和部门指导责任,确保各环节保障措施无缝衔接……河北省市场监管局主动对接北京市对口部门,共享17项冬奥会和冬残奥会食品安全相关标准规范,涵盖“从农田到餐桌”全领域,为食品安全保障工作提供明确政策依据。

    为实现省、市、区三级市场监管部门和全部保障点位实时连线,赛时运行期间,河北省市场监管局每日开展指挥调度,参加省、市各类调度会议170余次,印发市场监管领域工作简报88期、召开工作动员部署会议20余次、下发工作督办提醒函11件,有效发挥协调督导职责,确保及时发现并解决问题。

    此外,在实施视频监控全覆盖方面,河北省市场监管局利用“互联网+明厨亮灶”信息化系统,安装涉奥点位食品安全监控摄像头236个,实现冬奥会、冬残奥会保障酒店、前置周转仓等食品安全保障点位视频监控全覆盖,接入张家口市域范围内1617家、崇礼区全部296家社会面餐饮服务单位视频监控,保障社会运行层面平稳有序。

    “做好疫情防控工作是我们面临的一个十分重大的任务。”据河北省市场监管局重大活动食品安全保障处处长,2022年冬奥会、冬残奥会河北省先进个人吴少卿表示,为实现赛时“零感染”,河北省市场监管局制定涉及食品安全相关领域疫情防控措施和规范;监督企业主体严格遵守冬奥会、冬残奥会疫情防控通用政策,定期开展清洁消毒,合理优化就餐流线,避免病毒交叉传播;对全部食材实行核酸检测、诺如病毒和食品安全常规检测“一物三检”,累计检测人、物、环境样本5027个,结果全部为阴性。

    主动担当分类实施精准保障

    食品安全无小事,食品安全工作没有主次之分,每一个环节都需要精准地把控。对于冬奥食品保障工作而言,食材验收是食品安全保障的第一道防线。为赶在天亮之前完成食材验收、检测,保证餐厅早餐供应,保障组全员第一时间进行收货查验、解封、快检。冬日的寒夜里,连续几小时的劳苦奔波和精细操作,没有一个人叫苦叫累。清晨,当各国代表团成员开始享用热腾腾的饭菜时,他们脸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

    据介绍,为了保障运动员安全用餐,河北省市场监管局派驻13名监管人员归入运行团队,全面构筑起“源头严防、检测严格、过程严控、人员严管”的保障体系,确保了冬奥村餐饮服务食品绝对安全。同时,河北省市场监管局对省内44家市场监管领域备选供应企业,建立“一品一策、一品一档”监管台账,确保供奥食材源头保障万无一失;派驻食品安全监管人员每天查验配送食材铅封、索证索票、抽样快检,监督食品加工制作、食品留样、录入追溯数据,监督从业人员及食材疫情防控措施落实等。

    针对其他签约酒店及工作人员驻地酒店食材自采情况,由食品安全驻点监管人员对食材供应来源进行资质审查,落实索证索票、进货查验制度,开展食品原材料批批快检,监督餐饮单位食品加工制作、食品留样、录入追溯数据等主体责任落实,有效防控各类食品安全风险,确保所有食品安全可靠。

    河北省市场监管局重大活动食品安全保障处一级调研员何同顺(张家口冬奥村(冬残奥村)餐饮经理)与食品经营安全监督管理处副处长赵俊锋,从去年9月24日起开始入驻冬奥村,一直到今年3月30号,只是在12月闭环管理前中间仅短暂地回过三次家。“我们的办公地点在一楼,住在三楼,距运动员餐厅直线距离50米。”何同顺说,那一段时间基本上都是24小时在岗,丝毫不敢有一丝懈怠。

    高强度的工作,极为认真负责的态度,是何同顺及其奋战在岗的同志们的真实写照。

    核心区的食品保障容不得半点马虎,核心区周边的食品安全监管也不能落下。赛事运行期间,河北省市场监管局着重加强核心区周边社会层面食品安全监管,畅通“12315”投诉举报渠道,全面排查整治风险隐患。据统计,累计检查食品生产企业567家次,食品经营单位6416家次,餐饮服务单位7545家次,对防疫措施落实不到位、违规生产经营等问题下达责令整改通知书62份,全部监督整改到位,坚守了食品安全底线。

    全面提升创新河北保障经验

    连续七个月的封闭管理,严格的工作要求,繁重的工作任务,对于河北省市场监管局这支食品安全保障队伍而言,是一个极大的挑战——

    所有驻点食品安全保障人员每天凌晨4点前即到岗、晚10点仍不能回驻地休息,每天超过18个小时穿梭于餐厅、后厨,无声无息工作在公众视野之外,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用泪水和汗水筑起食品安全最坚实的防线。

    但是,冬(残)奥会带来的不仅仅是一项前所未有的挑战,更是一次千载难逢的机遇。在保障冬奥会、冬残奥会顺利举办的过程中,河北省市场监管局也学习到了很多创新性的经验,这无疑是一笔巨大的精神财富——

    技术帮扶支持崇礼食品检验实验室资质认定许可,河北省食品检验院购获得食源性兴奋剂全部55项检测资质,推动食源性兴奋剂防控高标准、同质化目标实现。

    开展多种形式技能培训,不断提升冬奥保障“软实力”,培养了一大批食品安全保障人才队伍。

    ……

    “冬奥会、冬残奥会圆满结束,我们大家都感到很高兴也很有成就感。”赵俊锋表示,这次保障工作也让大家学习到了很多,积累了很多经验,这些经验可以用到接下来的食品安全保障工作中,对今后工作的开展也是十分有利的。

    当全世界各地的运动员在交口称赞奥运村里的食物时;当餐厅里大家有序、安全而又满足地完成就餐时……所有的这些,都是对市场监管局这支食品安全保障队伍最好的认可。

    2022-05-27
  • 玉溪红塔开展风险排查 确保冷链食品安全

    当前疫情防控形势依然严峻复杂,为保障进口冷链食品安全,云南省玉溪市红塔区严格落实“111”风险排查机制,确保冷链食品全程可溯源、核酸检测全覆盖。

    日前,红塔区市场监管局对辖区内进口冷链食品企业进行随机抽查,仔细了解运输、仓储、销售等流程及防疫措施。

    “抽查主要是看证照是否齐全,是否设立进口食品专区。”红塔区市场监管局王志平介绍。

    为保障进口冻品的安全性,防止输入性新冠肺炎病毒通过冷链食品传播,红塔区严格落实“111”风险排查机制,做到每月对企业进行排查,每周进行从业人员核酸采样,对商品贮存环境进行核酸检测,做到底数清、台账明,同时对“五证一码”进行严格查验。

    此外,红塔区还严格落实赋码销售,对来源不明或自行分装销售不能证明其来源的进口冷链食品行为进行严厉查处。(姚奕君、李海东、杨宇、奉玉萍红塔区融媒体中心供稿)

    2022-05-27
  • 群策群力共创食品安全 共同参与齐筑美好家园

    为切实加大食品安全的宣传力度,积极营造良好的氛围,提高各族群众对食品安全知识的关注及认识,乌鲁木齐市水磨沟区正持续做好食品安全监管、宣传引导等工作。

    近日,“丝路明珠不夜城”活动正在水磨沟区会展中心如火如荼进行着,利用这一契机,水磨沟区市场监督管理局联合新疆驿路特色食品产业有限公司全面加强宣传引导和落实落地做好食品安全监管。通过播放宣传视频、组织开展“群策群力共创食品安全共同参与齐筑美好家园”的主题活动,邀请参观人员和会展工作人员共同观看创城宣传视频,对食品安全相关知识进行宣传,将食品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种”入人心,传播食品安全监管正能量。

    同时,采用街道(社区)线上线下同步宣传等多种形式,组织辖区内含有LED屏的单位进行滚动播放,并将视频转发至微信、钉钉、微信圈等交流群进行宣传,全方位、多角度扩大宣传面。组织食品安全员到辖区人口密集处设立食品安全宣传站,给来往群众发放食品安全宣传资料,并开展现场活动。尤其是夜间投影屏循环播放宣传视频,利用晚高峰的时间段,让每一个行车过往的市民都可以了解食品安全城市创建工作。此次活动对普及群众食品安全观念起到积极推动作用,让干部带领家人、群众更方便、更便捷地了解食品安全、食品检测等方面的知识。(乌鲁木齐市水磨沟区市场监督管理局)

    2022-05-27
  • 浦北县开展食品快检技能培训 助力创建食品安全示范城市

    为进一步推进钦州市浦北县食品安全示范城市创建工作,12月14至15日,浦北县市场监督管理局组织开展食品安全快速检测技能培训班,来自各镇(街道)市场监管所、农贸市场的食品安全快检业务人员共64人参加了本次培训。

    培训采用集体授课、现场教学培训、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式开展。授课老师对食品快检基本原理、操作规程、注意事项及农药残留快速检测、快速检测试剂、小型离心机、小型水浴锅等项目的快速检测方法进行详细讲解。理论学习结束后,现场为参训人员演示了蔬菜、肉类的具体快检检测步骤,参训人员现场操作,并就实际操作中存在的问题与授课老师进行交流,确保掌握快检技能及操作规范。

    通过培训学习,参训人员进行了相关项目的实操演练,有效掌握了样品前处理方法以及检测设备的使用,进一步提升了食品安全检测能力,加强了食品检验检测队伍建设,筑牢了食品安全防线,为全县创食安城食品安全监管工作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撑。

    下一步,浦北县市场监管局将继续加大对食品快检人员的培训力度,提高快检设备在日常监管中使用率,充分发挥食品快检的“防火墙”作用,为保障老百姓的饮食安全提供有效的技术支持,助力钦州市食品安全示范城市的创建提供坚强保障。(周启春吴少国)

    2022-05-27
  • 山西推行“12345工作法”引深食品安全“你点我检”活动

    人民网太原3月15日电(记者雷昊)今日,记者从山西省市场监督管理局获悉,为进一步回应公众关切,解决人民群众急难愁盼的食品安全问题,推进“你点我检”活动制度化、规范化、常态化,从3月起,省市场监管局在全省范围内推行“12345工作法”,进一步引深2022年食品安全“你点我检”活动。

    据介绍,“1”是落实一个标准。即省局《食品安全你点我检工作规范》(DB14/T2363—2021);“2”是采用二种方式。根据征集到的群众点检意见,统筹运用快速检测和实验室检验开展抽样检验;“3”是区分三个时段,3—5月,6—8月,9—11月。每个时段的第一个月线上线下集中征求群众意见,第二个月组织抽样检验,第三个月向社会公布抽检结果;“4”是强化四方协作。“政府主导、机构承办、媒体参与、群众互动”,四方同频发力,打造社会共治新格局;“5”是抓实五个环节。即“点、检、查、研、曝”五个环节前承后继,一气贯通,形成工作闭环。“点”是线上线下广泛征求民意;“检”是针对群众需求开展抽样和检验;“查”是依照法律法规进行核查处置;“研”是对抽检大数据分析研判形成消费警示;“曝”是曝光不合格食品及问题食品企业。

    下一步,山西省市场监管系统将按照“需求优先、问题导向、依法公正、公开透明”原则,积极发动社会各界踊跃参与,通过线上多渠道征集问卷调查,线下同步招募义务宣传志愿者、在重点场所张贴“你点我检”宣传海报、发放宣传资料等举措,推进“你点我检”活动持续走向深入,积极营造食品安全社会共治的良好氛围,以食品安全稳中向好态势服务山西省全方位推动高质量发展。

    2022-05-27
  • 过节啦,这些食品安全消费提示要牢记

    虎年春节将至,保健食品成了走亲访友、拜见长辈的优选礼品。消费者如何正确选择和科学食用保健食品,拉萨市食品安全委员会办公室发布消费提示。

    保健食品不同于保健品。“保健食品”具有明确的法律定位,其监管法律依据为《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产品属性为食品。而“保健品”没有明确的法律定义,一般是对人体有保健功效产品的泛称,诸多媒体报道中涉及的保健品,实为内衣、床垫、器械、理疗仪、饮水机等,而非食品或保健食品。

    保健食品不同于药物。保健食品是食品,不是药物,不能代替药物治疗疾病。消费者选购保健食品,特别是少年儿童、中老年人以及疾病患者选购保健食品时,要谨防虚假夸大宣传行为,更不能将保健食品用于治疗疾病。

    同时,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国家对保健食品等特殊食品实行严格监督管理,保健食品应依法取得注册证书或备案凭证。保健食品的标签、说明书不得涉及疾病预防、治疗功能,内容应当真实,与注册或者备案的内容相一致,载明适宜人群、不适宜人群、功效成分或者标志性成分及其含量等,并声明“本品不能代替药物”。

    消费者选购保健食品时,要认清认准产品包装上的保健食品“蓝帽子”标志和注册号/备案号,根据保健食品的保健功能、适宜人群、不适宜人群等信息科学选择,并按标签、说明书的要求食用,切忌盲目购买和使用。保健食品产品信息可在国家市场监管总局网站查询。

    此外,选购保健食品要到合法正规的店铺,销售保健食品的店铺应取得食品经营许可证,其经营范围应注明保健食品销售。消费者可通过超市、药店、专卖店等渠道购买保健食品,注意查看其食品经营许可证,并索要发票或销售凭据。网上选购保健食品,要通过正规的电商平台,仔细核对其食品经营许可证和保健食品注册证书或备案凭证信息。切勿轻信来源不明的朋友圈、朋友群、不明小程序等微商信息。

    跨境电商零售进口商品按个人自用进境物品监管,不执行有关商品首次进口许可批件、注册或备案要求。消费者应注意选购风险,购买前应当认真、详细阅读电商网站上的风险告知书内容,结合自身风险承担能力做出判断,同意告知书内容后方可下单购买。

    在此提醒,消费者一旦发现利用包括会议、讲座、健康咨询在内的任何方式对保健食品进行虚假宣传,或对所购买的保健食品质量安全存有疑问的,可拨打12315进行投诉举报。

    2022-05-27

  • 首 页  上一页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下一页    尾 页  

    版权声明: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本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85 8629 6259

    蒙公网安备 15010502001696号 蒙ICP备16001043号-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