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两部门印发通知 推进城乡道路客运与旅游融合发展

    两部门印发通知


    推进城乡道路客运与旅游融合发展


    本报讯记者朱宁宁为加快推进城乡道路客运与旅游融合(以下简称运游融合)发展,文化和旅游部、交通运输部近日联合印发《关于加快推进城乡道路客运与旅游融合发展有关工作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


    《通知》要求,提升“快进”交通网络衔接效能。各地交通运输部门要加密火车站、民航机场、汽车客运站等客运枢纽至重点旅游景区、旅游度假区的旅游客运直达线路。支持在国家旅游风景道开通旅游观光客运线路,在全国红色旅游融合发展示范区开通红色旅游主题客运线路。鼓励通过增设旅游客运专线、开行定制客运线路、优化客运线路布局和运行时间等方式,提升民族村寨、古村古镇、乡村旅游重点村镇等乡村旅游资源的可达性。





    《通知》提出,丰富旅游出行服务供给。重点围绕世界级旅游景区和度假区、国家级旅游休闲城市和街区、国际乡村旅游目的地、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镇、全国红色旅游融合发展示范区等资源,合作开发特色运游融合服务产品。在保障安全稳定的前提下,探索由同时获得出租汽车驾驶员从业资格和导游证的从业人员,在市域范围内依法依规向旅客提供运游融合服务。

    2023-03-28
  • 彩礼“降温” 为爱“减负”

    中央一号文件连续多年点名,各地大力推进婚姻领域移风易俗——


    彩礼“降温”为爱“减负”


    举行一场“不比彩礼比幸福”的集体婚礼,开展“抵制高价彩礼倡导文明新风”主题宣讲,向新人发放倡议书、签订移风易俗承诺书,培育农村妇女干部当倡导俭朴婚嫁的“新媒婆”……近期,多地发出倡议、组织活动,抵制高价彩礼。





    近5年,中央一号文件连续多次点名“高价彩礼”,从中央到地方,积极推动婚俗改革实验区建设,“低彩礼”“零彩礼”悄然成风,高价彩礼得到一定遏制,群众在婚嫁中的支出负担明显减轻,摒弃婚嫁陋俗正成为更多人的共识与行动。


    高价“礼”变味


    今年春节过后,踏上返岗归途,来自中部地区农村的王先生内心有些焦虑:年过30的他又被家里催婚了。


    “在老家,我确实是大龄青年了,可现在找对象、结婚也没那么容易。”王先生坦言,在当地,男方打算结婚,一般要备好房、车,还要出一笔彩礼。彩礼金额大致20万元,全部加起来至少六七十万元。


    王先生算了一笔账:每月打工挣6000多元,一年存下三四万元。如果仅靠自己打工,很难在短期内攒够这笔费用。


    生在北方某县城的小刘面临和王先生类似的烦恼。在小刘的家乡,彩礼数也在20万元上下,但当地很多人家有攀比心理。“对男方来说,如果谁家彩礼少,很没有面子;对女方而言,彩礼越高,就觉得嫁的闺女越厉害。”小王说,正是基于这种心理,彩礼超“行情”的情况并不少见。


    很长一个时期,一些地方的彩礼居高不下,甚至出现了越是偏远山区彩礼越高的怪象。个别地区还流行“万紫千红一片绿”“三斤三两”的说法:前者指1万张5元钞票、1000张100元钞票和1张50元钞票;后者指三斤三两的100元钞票。


    高价彩礼让“礼”变了味。“作为我国历史上长期存在的婚俗礼仪,彩礼有一定合理性,但‘高价’显然超出了人们的承受能力。”东南大学社会学系讲师赵浩指出,高价彩礼很可能使部分农村家庭“因婚致贫”“因婚返贫”,进而产生家庭纠纷和代际矛盾。


    “这是一种陋俗,也是对人的不尊重,与传统婚礼内含相悖。”清华大学人文学院教授彭林认为,“婚礼”的“礼”,是让人们对结婚有敬重之心,认真对待婚姻。“婚礼是一件严肃的事,高价彩礼把这层含义冲淡了。”


    高价彩礼为何难治?全国妇联副主席吴海鹰表示,首要问题在思想观念,“有些人认为,‘彩礼是女儿身价的标志,彩礼要得少会让人笑话’。”有关数据也佐证了这一观点。调查显示,54.2%的人认为“好面子、随大流”是索要高价彩礼的第一原因。


    农村适婚青年“男多女少”,则进一步抬高了彩礼。江西省宜春市高安市蓝坊镇魏家村村支书魏三忠介绍,嫁到城里的姑娘不少,到村里的却寥寥无几。目前,村里适婚青年中约七成都是男青年,面临一定的“娶妻难”问题。


    吴海鹰指出,“媒婆”等婚姻中介从彩礼中“抽成”也助推了彩礼金额走高。记者了解到,一些职业媒人为赚取中介费,怂恿女方父母索要“服装购置费”“离娘钱”“菜水钱”等,并从高价彩礼中抽成10%甚至更多。


    “低”“零”应提倡


    前不久,2023年中央一号文件发布,提出“扎实开展高价彩礼、大操大办等重点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治理”。这是中央一号文件5年内第4次点名“高价彩礼”。


    在江西省全南县,玉舍村党支部书记林太金结婚“零彩礼”这件事近日传开了,打动了不少因高额彩礼而迟婚恐婚的年轻人。


    “他多次在村中移风易俗宣讲会上说支持‘零彩礼’,这次更以实际行动为村里人树立了好榜样!”村民们说。


    “我和爱人相恋两年,都认为,两情相悦,能一起过好我们的小日子才是最大的幸福。”林太金表示。


    “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子女过得幸福快乐。”林太金的岳母说,“零彩礼”嫁女儿,也是希望小两口不要因为面子承担债务,轻装前行,用自己的双手创造幸福美好的生活。


    谈到最近的婚俗新风,山西省襄垣县付村村民王科和王靖深有体会。他们是村里第一对“零彩礼”夫妻。


    2017年,由于父亲重病,王科家里花光积蓄还欠了一笔外债。2019年夫妻俩准备结婚时,正逢县里大力推动移风易俗。


    “过去女方要十几万元的彩礼很普遍。”王靖说,但现在农村女性和男性一样,有工作,能挣钱,况且两人感情好是彩礼换不来的。婚后,两人到县城打拼,如今不但还清了欠债,还有了不少积蓄。


    近年来,各地根据中央精神,对彩礼“限高”,“低彩礼”“零彩礼”渐成新风,治理取得一定成效——


    河北省河间市,2021年4月至今年1月,全市共办理新婚登记4726对,其中“低彩礼”“零彩礼”占比88%,每桩婚事花费比从前平均减少7万元至15万元;


    甘肃省定西市,2022年6月至今,70%的出嫁方彩礼控制在5万元以内,平均为4.9万元,比之前下降了10.9%;


    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移风易俗条例实施9个月内,制止10万元以上彩礼528起,彩礼从平均30万元降至10万元以内。


    河南省宁陵县倡导彩礼不高于3万元;宁夏泾源县明确彩礼不超过6万元,并逐年下降;山东省沂水县杨庄镇提倡不要彩礼或少要彩礼,一般不超过1万元;江西省萍乡市建议彩礼不超过3万元……


    很多地方还开展形式多样的活动,为高价彩礼“降温”,为爱“减负”。河南省杞县连续多年举办新风尚集体婚礼。一对参与过集体婚礼的新人说:“我们的婚姻没有高价彩礼的困扰,也没有细枝末节的烦琐,有的是余生白首、细水长流。”


    江苏省东台市紧抓重点人群,建立公职人员婚前廉政谈话、操办婚嫁事宜报告备案、违规操办婚嫁事宜歪风查办三项制度,引导党员干部带头做到婚事新办、简办、廉办。


    共建文明乡风


    陕西省宝鸡市金台区大槐树村村民张盼至今仍记得,自己曾因彩礼发过愁。根据习俗,彩礼金额一般在12万元至15万元之间。后来多亏当地红白理事会的调解、劝说,彩礼降至6万元。


    政策的不断落地实施,使高价彩礼在部分地区得到抑制,婚事花费也大幅降低,但高价彩礼在一些地方仍不同程度存在。如何建立治理高价彩礼的长效机制?


    西安交通大学公共政策与管理学院教授靳小怡认为,对高价彩礼的治理应是综合性的,既要从婚宴、彩礼金额的规定性政策入手,也要在促进家庭和谐、保护女性权益、树立正确的奋斗观与爱情观上下功夫。


    吴海鹰表示,要广泛开展移风易俗宣传教育,培树一批群众身边自觉抵制高价彩礼的家庭典型,并大力宣扬“不要彩礼要幸福”“婚后共同奋斗”的婚恋观,形成抵制高价彩礼的强大舆论氛围。她还建议制订具体约束性标准,鼓励有条件的地方出台相关地方性法规。


    “乡村的情况非常复杂,不能一概而论,需要进行广泛而深入的调查研究。”赵浩说,“天价彩礼”,或与村里男女比例失衡有关,或与养老关系密切,“我们只有找到每个地区高价彩礼盛行的具体原因,才能真正解决它”。


    “在经济欠发达地区,经济来源比较少,彩礼起着家庭经济保障等多重作用。”中国社科院社会学研究所副研究员马春华指出,要重视高价彩礼背后的经济逻辑,建议进一步缩小城乡差距,推动养老、就业和医疗卫生等公共服务均衡化,减轻家庭经济负担。


    “要优化服务举措,完善相关激励机制。”吴海鹰建议:搭建公益婚介平台,为未婚男女提供免费婚介服务;完善婚嫁新风礼遇激励机制,为“低彩礼”“零彩礼”者提供集体婚礼、免费体检、创业担保贷款等暖心支持服务;支持村委会继续用好“红黑榜”“积分超市”等治理方式,激发村民参与乡风文明建设内生动力。


    “治理高价彩礼,需要我国传统婚礼道德精神的回归。”彭林认为,高价彩礼盛行反映了部分家庭精神文化的匮乏。他相信,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全面推进、人们对中华优秀婚姻家庭文化有更多的认识和了解,高价彩礼等婚嫁陋俗终会得到全面有效遏制。(记者史志鹏)

    2023-03-27
  • 4月20日起北京种植牙费用将大幅降低

    新华社北京3月26日电(记者陈旭)北京市医疗保障局会同市卫生健康委、市人力社保局近日出台《关于开展全市口腔种植医疗服务收费和耗材价格专项治理工作的通知》,将于4月20日起同步实施口腔种植医疗服务收费、种植体集中带量采购、牙冠限价挂网“三位一体”综合治理。届时,口腔种植类医疗服务项目、种植体及牙冠价格将大幅降低。


    北京市医保局有关人员26日介绍,口腔种植的整体费用主要由医疗服务和医用耗材两部分组成。此次共整合规范了15个口腔种植相关医疗服务项目,价格水平较调整前平均下降72%,将显著减轻群众医疗服务费用负担。


    除降低项目价格外,同步对“单颗常规种植牙”医疗服务总费用进行调控,区分不同等级、不同属地医疗机构以及国家口腔医学中心等情况分别设立了4档调控目标,具体为:北京全市二级及以下公立医疗机构4300元,非城六区三级公立医疗机构4500元,城六区三级公立医疗机构5000元,国家口腔医学中心(北京大学口腔医院)5450元。


    据介绍,北京全市医保定点医疗机构,无论公立还是民营机构,均按照上述政策执行。非医保定点的民营医疗机构可参照上述政策确定本机构具体调控目标,并对社会公开。


    为进一步降低口腔种植耗材价格,国家医保局统一组织了口腔种植体集中带量采购,大幅降低种植体价格,平均降幅55%。比如集采前价格较高的士卓曼、登士柏、诺保科种植体系统从原采购中位价5000元左右降至1850元左右,市场需求量大的奥齿泰、登腾种植体系统从原采购中位价1500元左右降至770元左右,目前北京市正在开展种植体中选结果落地工作。


    据介绍,北京市也将对种植牙过程中配套使用的牙冠耗材开展限价挂网,进一步降低牙冠产品价格。为确保群众享受到全流程降价成果,上述耗材集采结果将与医疗服务价格政策同步执行。

    2023-03-27
  • 全国民航26日起执行夏秋航季航班计划

    新华社北京3月24日电(记者周圆)3月26日至10月28日,全国民航将执行2023年夏秋航季航班计划。记者24日从民航局获悉,今年夏秋航季,共有169家国内外航空公司计划每周安排客货运航班117222班,国际客运航班计划量较2022年夏秋航季有明显增长。


    国内航线航班方面,41家国内航空公司计划每周安排国内(不含港澳台地区)航班99057班,其中,客运航班每周96561班。在新开辟航线方面,38家航空公司在新增的国内726条独飞航线(含独飞航段)上每周共安排6659个航班运营。港澳台航线航班方面,36家航空公司计划每周安排客货运航班共3463班,同比2022年夏秋航季增长30.83%。其中,香港航线方面,27家航空公司计划每周安排客货运航班共1716班,同比增长35.44%;澳门航线方面,12家航空公司计划每周安排821个客运航班,同比增长32.85%;两岸航线方面,21家航空公司计划在大陆33个航点与台湾桃园等4个航点间每周安排客货运航班共926班,同比增长21.52%。


    国际航线航班方面,国内外航空公司计划每周安排国际客货运航班14702班。国际客运方面,国内28家航空公司计划每周安排国际定期客运航班6772班,通航国家和地区55个,通航城市101个;国外共有88家航空公司从47个国家和地区的79个城市飞往我国,计划每周安排定期客运航班3808班。


    民航局运输司相关负责人表示,今年夏秋航班换季主要呈现两个特点。一是国内航空市场方面,重视发挥航班计划的源头调控作用,在做好安全保障能力评估的基础上,科学有序平稳恢复航班。二是在国际航空市场方面,按照新型冠状病毒“乙类乙管”总体方案,民航局及时发布相关工作方案措施,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推进国际客运航班稳妥有序恢复。

    2023-03-25
  • 团队游引领老年旅游市场

    初春的北京乍暖还寒,此时并非传统的旅游旺季,不过,各大景区的客流人数并不少。人群之中,扎堆出现的旅行团分外显眼。


    在过去三年时间里,传统团队游是受疫情影响最大的旅游业务板块之一。如今,各地争相回归的旅行团似乎在高调宣布:旅游市场的热闹和春天一起回来了。





    回归的旅行团


    “目前团队游业务恢复确实比较快,我们公司从北京出发的团队人数一个月能达到3000人到4000人左右,和疫情前的2019年相比,数量上已经差不了太多。”玉屏旅游集团执行总裁汤佩玄说。


    “从春节开始,团队游恢复的形势一直很喜人。北京的地接业务已经达到2019年的水平,从北京出发的团队跨省游也正在有序恢复,其中海南、云南的线路比较受欢迎。”北京春秋旅行社总经理杨洋对市场作出了相似判断。


    “我们公司的客群以50岁至70岁为主。旅游对于很多老年人来说,已经成为一种刚性需求。”汤佩玄认为,城镇老年人退休后拥有稳定的退休收入,又没有住房、教育等方面的支出压力,业余生活很空闲,特别愿意四处走走。“疫情三年,很多老年人的出游计划暂时搁浅了,现在开始慢慢释放。”


    中国旅游研究院(文化和旅游部数据中心)总统计师、统计调查所所长马仪亮注意到,不光是大城市的老年人,现在老年旅游市场的客源梯度逐步下沉,越来越多中小城市、乡镇甚至农村地区的老年人加入到旅游行列。“特别是第一批外出务工人员逐渐超过60岁,他们长期在外工作,对家乡以外的世界充满期待,进入老年生活后更愿意出去旅游。”


    从出游方式来说,团队游依然是很多人特别是老年群体的重要选择。“老年人对旅行社有依赖感,他们在出游时对健康和安全等方面的考虑更加谨慎,需要旅行社为他们提供全方位服务。”杨洋表示。


    “受体力下降等因素影响,老年人旅游自驾出游的比例不高,多乘坐公共交通工具,参团的比例比较高。”马仪亮提供了一组数据,65岁以上城镇国内游客中,参团比例达20.8%,约为全年龄段平均水平的5倍。


    “由于老年人对健康和安全更加敏感和看重,疫情以来老年旅游市场占比略有下滑。”马仪亮说。不过,随着疫情防控形势的改变,老年人经过一段时间观望后,出游活动变得活跃起来,一些人甚至开始重拾出境游。


    变化的消费观


    举着小旗、戴着小帽,大巴一开上车睡觉、大巴一停下车照相,土特产、纪念品买上一堆……这是很多人对旅行团的固有印象。


    “如今,这样的出游方式已经很难满足老年人的需求,单纯的低价越来越难以构成吸引力。”杨洋说,现在团队游的相当一部分主力是刚刚退休的“年轻”老人,他们身体好,积蓄不少,消费观念很新,消费能力很强,越来越需要品质化的团队游产品。


    汤佩玄观察,老年人的需求可以分为两类,一类喜欢慢节奏的度假型产品,在一个目的地待的时间长一些,慢慢走、慢慢看,另一类“活力”老人,则喜欢一网打尽所有知名景点。两种需求有一个共同之处:老年人对旅游品质有了更多期待,希望能住得好一点,尝尝特色菜,再安排一些康养项目等。“老年人生活一般比较简朴,不愿意浪费,但是我们发现,在旅游这件事上他们是舍得花钱的,因为能让自己快乐。”汤佩玄说。


    李宇彤是6人游旅行网的一名旅游定制师。定制游是近年来新兴的一种出游方式,特点是可与自己的亲朋好友组成小规模的团队,根据自己的偏好设计线路等,不过,旅游成本相对较高。“找我们咨询和报名的老年人确实有增多的趋势,他们有两个特点,一是愿意为体验花钱,二是很‘懂’玩,特别喜欢挑自然风光优美又小众的目的地。”


    马仪亮也发现了老年旅游需求的变化,特别是经历了三年疫情,人们对健康更为关注,对康养旅游的需求进一步升级——很多老年人会减少一次出游过程中游憩目的地的个数,选择在每一个目的地停留更多的时间,参与到当地的风土人情当中,养身的同时养心,甚至有不少人会选择到山清水秀、气候宜人的地方旅居上一段时间;“轻休闲、慢体验”的旅游需求更加显著,更愿意将旅游与养老、养生、轻体育、教育等结合在一起,通过旅游提高生命质量。


    重置的吸引力


    “我国老年人群体的数量越来越大,人均预期寿命越来越长,针对老年人的社会保障体系不断完善,老年人在隔代养育上的时间和精力投入减少,各方面因素都决定了老年旅游市场前景广阔,旅游将成为提高老年人生活质量的重要方面。”马仪亮说。


    “对我们做团队游的传统旅行社来说,老年人是一定要抓住的目标消费群体。”杨洋坦言,“现在的问题是,旅行社针对老年人的很多旅游产品是‘过时’的,不能适应老年人新需求的产品是没有意义的。”


    他举了一个例子。以前公司推出过一款印度游产品,双飞一周左右的行程,价格只有几千块钱,但这款产品卖得一直不尽如人意。“后来我们仔细研究了一些印度游攻略,发现90%的游客并不是玩了一周就回来,而是用十几天的时间把印度几个有特色的城市都走到。”根据这个发现,公司重新设计了线路,推出了一款12天到15天行程的产品,价格在2万元左右,没想到市场反馈反而很好。


    “这说明,光有单纯的价格吸引并不够。要做好老年旅游产品,必须重视研究老年出游需求、行为特点、消费习惯等。”杨洋说,过去设计团队游产品时,主要受资源驱动,“在哪个目的地有什么资源,可以安排什么酒店,包哪个时间的航班,总是优先考虑资源和价格,再反推产品设计。”现在,这个套路慢慢行不通了,需要向需求驱动转型,从目标消费群体的需求出发。


    “老年人喜欢更多人际互动,更多融入目的地生活。当前的旅游产品大多只是在常规旅游产品上做适当改造,在老年优待、社区互动、培训教育、当地公共文化活动参与等方面的深度结合远远不够。”马仪亮认为,很多“年轻”老人能且愿意参与在目的地的徒步、骑行、露营、登山等轻体育项目,也喜欢参与到乐器演奏、非遗体验、旅游纪念品制作等活动中,从看景为主逐步转向融入当地人文风情,由此,“轻休闲”类的旅游产品可以更加丰富。


    在汤佩玄看来,除了产品设计要按需定制,在推广引流渠道上也需要与时俱进。“以前我们主要通过报纸、电视等渠道营销,现在老年人获取信息的方式改变了,我们要重视短视频、直播等渠道。”马仪亮也提到这一点,“老年人无论在旅行前还是旅行中都更关注人际互动,更愿意接受与自己相似的人的推荐,通过社群进行产品和口碑裂变的营销效果可能更好。”(记者张雪)

    2023-03-25
  • 新场景、新业态促进新消费 从重庆“国际消费中心城市首选区”看消费升级

    老旧居民小区“变身”文创街区、废弃厂房改造成音乐餐吧、大型商圈提档升级……在重庆市江北区,传统商圈和老城区不断涌现“新花样”,众多消费新场景、新业态带动客流量、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等数据持续攀升。


    江北区是重庆市中心城区之一,长江、嘉陵江在此汇聚。2021年,重庆成为全国率先开展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培育建设的5个城市之一。近年来,江北区抓住机遇,凭借产业优势和两江交汇的城市景观,加快打造重庆“国际消费中心城市首选区”。


    新场景、新业态不断涌现


    下午2点,北仓文创街区的咖啡馆里座无虚席。“这里有很多有意思的小店,很有‘文艺范’,是感受本地文化和休闲聚会的好去处。”游客李女士对记者说。


    北仓文创街区位于江北区观音桥街道,2016年由一座老纺织仓库以及周边老旧居民小区改造而成。街区内既有各种潮品文创商店和特色餐饮小店,也有公共图书馆、文化展厅等多种商业业态,是文艺青年的“打卡地”。


    “今年以来,北仓文创街区的日均客流量超过1万人次,同比增加约50%,基本恢复到疫情前水平。”该街区投资方负责人陈芸莹说。


    晚上10点,走进同样是位于观音桥街道的“九街”,车水马龙、灯火辉煌,街头艺人的歌声、酒吧的音乐与改建后的老街道相得益彰,这里是首批国家级夜间文化和旅游消费集聚区、国家级旅游休闲街区。“我们有170多个座位,现在每天晚上接待消费者约300人,生意越来越好!”“九街”某酒吧工作人员告诉记者。


    九街文化产业集团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介绍,“九街”由老旧街道改造而成,经过多次升级,已成为重庆“夜经济”的名片。目前店铺处于满租状态,今年以来客流量恢复明显,周末达到8万人次,同比增加2万多人次。


    全新的消费场景不断激发重庆这座老工业城市的消费潜能。在“九街”取得成功后,江北区又联合企业将一座废弃国企厂房改造成“九街有个单位”文创产业基地。“九街有个单位”项目不仅盘活了城市中心闲置土地、展示了重庆工业遗址文化,还保留历史风貌建筑20余栋,形成了开放式集市、机车展、音乐餐吧等新业态,带动就业约5千人。


    “我们希望通过植入文化艺术元素,为年轻消费群体提供更新潮、有趣的消费体验。”九街文化产业集团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说。


    传统商圈提档转型


    中心城区土地资源紧缺,江北区结合城市更新做好存量土地“文章”,围绕“文、商、体、游、购、娱”做大消费场景,升级商贸产业。江北区去年集中启动9个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首选区重大项目,总投资约700亿元。


    始建于2003年的观音桥商圈是江北区的传统老牌商圈,拥有5家主力百货、10家大型购物中心、2500余个国内外知名品牌,凭借其地理位置和丰富业态等,是重庆人气最旺、业态最时尚的核心商圈之一。


    为了进一步扩大商圈知名度、影响力,近年来观音桥商圈也在大力转型。商圈内的中環万象城项目正在紧张施工,该项目负责人梁磊介绍,中環万象城将联合多家国际知名消费品集团,打造重庆首家百亿级顶级商业综合体,成为国际消费新地标。


    观音桥商圈管理办公室主任李秋说,江北区正围绕国际化、品质化、场景化、特色化大力推进百货商场、购物中心发展沉浸式消费、推广线上平台、开展首展首秀首演活动,不断增强江北消费辐射力、带动力。目前观音桥商圈日均人流量已超过50万人次、节假日达到80万人次,经第三方出行数据统计,观音桥商圈跻身全国城市商圈热度榜前列。


    营商环境优化提质,激活市场活力


    聚集商贸产业离不开良好的营商环境。江北区建立“百千万”联系服务市场主体全覆盖机制,区党政领导干部联系100余家重点企业,相关部门联系服务1000家“四上”企业,各园区、商圈等通过服务专员联系超过10万家市场主体,让餐饮小店也能找到服务专员。


    同时,江北区积极推行营商服务数字化改革,打造“小江都能办”品牌,助力营商服务提质增效。“企业营业执照申办、税务登记、申领发票、员工参保……这些流程过去耗时短则三五天,长则十天半月,而现在根本不需要跑路,自己在家就可以通过电脑完成。”江北区行政服务中心工作人员告诉记者。


    商铺等房产过户、抵押也是不少商贸企业常遇到的事情。江北区不动产登记中心主任张斌介绍,通过电子政务、房产和电力账户一起过户等措施,让群众少跑腿,企业不动产登记时长从过去的平均3天减少到现在的30分钟左右。


    此外,江北区着力加强协调衔接、兑现相关政策,已帮助300余家企业申报市级商务发展专项资金,争取资金超1亿元。


    数据显示,2022年以来江北区新增市场主体2.47万户,去年完成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800亿元、同比增长4%,商品销售总额6259亿元、同比增长12%。“江北区将围着企业转、盯着项目干,不断更新消费业态、提升消费平台能级,全力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首选区。”江北区委书记滕宏伟说。(记者李勇、周凯、刘梓桐)

    2023-03-24
  • 学校不得安排未成年人参加商业活动

    原标题:北京市未成年人保护条例修订草案提交二审


    学校不得安排未成年人参加商业活动


    昨日(3月23日),市十六届人大常委会第二次会议召开,会议听取审议了《北京市未成年人保护条例(修订草案二次审议稿)》(以下简称“修订草案二审稿”)修改情况的报告。从突出未成年人身心健康保护、强化网络保护责任、健全工作体系等角度,修订草案二审稿对未成年人保护的具体工作进行了规定。比如,在学校保护方面,修订草案二审稿增加了学校、幼儿园不得安排未成年人参加商业性活动的规定,不得向未成年人及其监护人推销或者要求其购买指定的商品和服务。针对社会普遍关心的未成年人网络保护问题,修订草案二审稿针对未成年人所涉及的网络游戏、网络直播打赏、算法推荐、在线教育,以及预防网络暴力等问题均做出了细致规定。





    学校不得安排未成年人参加商业活动


    从整体上看,本次修订草案二审稿进一步准确把握了未成年人保护的目标、原则和方向,进一步突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责任主体、内容和目标,遵循未保法的原则和理念,补充处理涉及未成年人事项坚持的六项具体要求。修订草案二审稿提出,处理涉及未成年人事项,应当符合六项具体要求:给予未成年人特殊、优先保护;尊重未成年人人格尊严;保护未成年人隐私权和个人信息;适应未成年人身心健康发展的规律和特点;听取未成年人的意见;保护与教育相结合。


    修订草案二审稿积极回应社会关切,突出未成年人身心健康保护。修订草案二审稿提出,要细化监护人的家庭教育主体责任,采取科学方式方法,教育、影响和保护未成年人,鼓励共同生活的家庭成员学习家庭教育知识,参加家庭教育指导和实践活动。


    在学校保护方面,修订草案二审稿提出,学校、幼儿园应当建立健全校园安全管理制度,落实日常巡查、定期检查、技防监控等措施,加强安全保卫、场地设施、食品安全、校车运行、学生宿舍、文体活动等方面的管理。学校、幼儿园的教育教学和生活设施,卫生环境和条件,以及为未成年人提供的食品、药品、服装、教具、餐具、体育运动器材等学习、生活和活动用品,应当符合相关标准。


    为应对突发事件、防控学生欺凌,预防性侵害、性骚扰未成年人,修订草案二审稿提出,学校、幼儿园应当根据需要,制定应对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等突发事件和意外伤害的预案,配备相应设施并定期进行必要的演练。学校应当建立学生欺凌防控工作制度,对教职员工、学生等开展防治学生欺凌的教育和培训,及时制止、处理学生欺凌行为。学校、幼儿园应当建立预防性侵害、性骚扰未成年人工作制度,对遭受性侵害、性骚扰的未成年人,及时采取相关的保护措施。修订草案二审稿还增加了学校、幼儿园不得安排未成年人参加商业性活动的规定,不得向未成年人及其监护人推销或者要求其购买指定的商品和服务。


    对未成年人劳动保护,修订草案二审稿也进行了规范。其中包括,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招用未满十六周岁未成年人,国家另有规定的除外。营业性娱乐场所、酒吧、互联网上网服务营业场所等不适宜未成年人活动的场所不得招用已满十六周岁的未成年人。招用已满十六周岁未成年人的单位和个人应当执行国家在工种、劳动时间、劳动强度和保护措施等方面的规定,不得安排其从事过重、有毒、有害等危害未成年人身心健康的劳动或者危险作业。


    不得推送诱导不良嗜好的信息


    网络空间已经成为未成年人成长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调研中,人大代表和社会各方面对网络游戏、网络直播打赏、算法推荐、在线教育,以及预防网络暴力等问题高度关注,要求加强管理和规范,本次修订草案二审稿对未成年人的网络保护做出了多项具体规定。其中,修订草案二审稿增加了网信部门和相关部门的网络保护职责,以及学校和监护人的保护义务,为未成年人提供安全的网络环境。


    同时,修订草案二审稿对网络产品和服务提供者建立网络暴力预警预防机制、向未成年人提供算法推荐服务作出规定。例如,修订草案二审稿提出,要建立未成年人网络暴力预警预防机制,设立紧急防护功能,向未成年人提供算法推荐服务的,应当便利未成年人获取有益身心健康的信息,不得推送可能引发未成年人模仿不安全行为和违反社会公德行为、诱导不良嗜好等可能影响未成年人身心健康的信息。


    针对未成年人的上网行为,修订草案二审稿还细化网络游戏、网络直播、网络音视频、网络社交、在线教育等网络产品和服务提供者的未成年人保护义务。比如,修订草案二审稿提出,网络游戏服务提供者应当对游戏产品进行分类,作出适龄提示,并采取措施,不得让未成年人接触不适宜的游戏或者游戏功能。以未成年人为服务对象的在线教育网络产品和服务提供者应当遵守内容审核相关规定,不得插入网络游戏链接,不得推送广告等与教学无关的信息。线上直播类培训应当设置合理的时段、时长,保证未成年人休息时间。网络游戏、网络直播、网络音视频、网络社交等网络服务提供者应当完善网络社区规则和用户公约,引导规范未成年人的网络行为。不得违反规定向未成年人提供现金充值、在线支付等各类打赏服务。


    网络游戏服务提供者应当要求未成年人以真实身份信息注册并登录网络游戏,不得在每日22时至次日8时向未成年人提供网络游戏服务。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以任何形式向未成年人提供网络游戏账号租售交易服务。网络直播服务提供者不得为未满十六周岁的未成年人提供网络直播发布者账号注册服务;为年满十六周岁的未成年人提供网络直播发布者账号注册服务时,应当对其身份信息进行认证,并征得其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同意。


    将热线纳入接诉即办工作体系


    在健全工作体系方面,修订草案二审稿提出,未成年人保护关系千家万户,涉及部门多、领域广,要进一步统筹协调未成年人保护工作。同时,补充了市、区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保障校园内、外安全的职责。


    修订草案二审稿还增加了儿童友好型城市建设相关内容;增加培育和发展未成年人保护社会组织、加强未成年人社会工作专业队伍建设的措施,支持开展有利于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社会活动和服务;明确将未成年人保护热线受理的咨询、检举、控告和报告纳入本市接诉即办工作体系。(记者蒋若静)

    2023-03-24
  • 多地推出生育补贴,综合措施需配套发力

    近期,多地加快建立积极生育支持政策体系,在生育、养育、教育等方面拿出“真金白银”激励生育。“新华视点”记者梳理发现,各地新出台的生育支持政策聚焦降低育儿成本,呈现补贴力度大、涵盖范围广等新特征。





    新华社发徐骏作


    多领域补贴降生育、养育成本


    在此前的激励生育政策中,延长产假是出镜率最高的“统一动作”。近期这一轮激励生育政策中,多地拿出“真金白银”补贴,降低群众生育、养育成本。


    2021年起,一些中小城市开始探索为二孩、三孩家庭发放生育补贴。近期,多地加入发放生育补贴行列,城市数量增加、层级提高,其中大部分集中在省会城市,云南省是全国目前唯一在全省范围内统一发放生育补贴的省份。深圳、温州等城市的补贴细则近期已公开征求意见。


    在补贴范围上,哈尔滨、济南等大多数城市集中在二孩、三孩家庭,有的城市将补贴对象拓展到一孩,如深圳、温州在征求意见中均将一孩家庭纳入。部分城市对新生子女户籍做出规定,如杭州明确新出生子女的户籍登记在杭州的家庭可以申领。云南省对补贴时限做出规定,明确一次性生育补贴、育儿补助发放期限为2023年1月1日至2025年12月31日。


    在补贴额度上,各地大多呈现一孩、二孩、三孩补贴递进式增加的特点,不同城市符合条件的家庭累计可领到数千元直至上万元补贴。如针对二孩家庭,哈尔滨每孩每月发放500元育儿补贴,三孩家庭每月每孩发放标准为1000元。


    值得注意的是,多个省份还在医疗、住房保障等领域协同发力,为育儿家庭降低生育、养育成本。


    在医疗方面,江西省推动生育医疗服务项目纳入医保支付;济南规定,对今年1月1日以后出生的二孩、三孩,自出生之日起六个月内参加济南市居民基本医疗保险的,参保登记当年度个人缴费由财政予以全额补助。


    在住房方面,甘肃酒泉市自今年3月9日起对多孩家庭给予购房优惠,对符合政策生育二孩家庭购买住房的,给予5万元的一次性购房补贴;三孩家庭给予10万元的一次性购房补贴。长沙市规定符合二孩及以上家庭购房政策认定条件的,可在原有家庭限购2套的基础上增加1套购房指标。


    有的地方已启动发放形式多样


    记者注意到,各地育儿补贴发放形式多样。有的一次性发放,如杭州市拟向符合条件的二孩家庭一次性发放补助5000元,向三孩家庭一次性发放补助20000元;有的按月发放,哈尔滨、济南的发放年限均为子女3周岁前。


    据杭州市卫健委介绍,按照2022年人口出生率测算,此次发放育儿补助总金额预计在1.4亿元左右,将覆盖2.5万个家庭。杭州市育儿补助将采取数字化方式发放。


    记者注意到,一些地方补贴发放工作已经启动。2021年7月,四川攀枝花市在全国率先出台政策,为生育二孩、三孩的攀枝花户籍家庭每月每孩发放500元育儿补贴金,直至孩子3岁。育儿补贴金一年一次发放,次年第一季度前发放到享受对象社保卡里。据攀枝花市政府介绍,当地2021年度兑现符合条件的650名新生儿育儿补贴金95万元。2022年享受育儿补贴金的家庭超过2000户,兑现育儿补贴金约1000万元。


    在云南,近期多个社区开始发布发放生育补贴的登记通知,明确领取生育补贴的二孩、三孩户口须在云南,且夫妻双方已依法办理婚姻登记,符合条件即可向(村)社区申报,社区收到申请后,按流程上报公示,补贴金额将统一发放。


    “办理时只需提供夫妻双方的户口本、身份证、结婚证,社保卡和孩子的出生证明,现场填写一张申请表就可以了。”35岁的云南省昭通市鲁甸县小寨镇大坪社区居民杨永东说,“养两个孩子有一定的经济压力,每个月有育儿补贴确实是一种帮助。”


    腾冲市腾越街道人口和计划生育服务中心主任李灵英说,每天都会接到群众的来电咨询,大家的申请意愿很高,预计首批补助资金将在今年4月发放。


    为支持三孩家庭解决住房困难问题,江西省规定,可根据未成年子女数量在户型选择等方面给予倾斜。截至去年4月,江西已通过公租房保障三孩家庭7927户,其中实物配租6813户,发放租赁补贴1114户。


    据了解,济南涉及二孩、三孩家庭的最新医保缴费政策已经实施,目前符合条件即可在家门口办理。


    支持生育还需配套发力


    受访群众普遍表示,生育、养育、教育的压力影响二孩、三孩出生率。期待持续提升政策可及性和可感度,通过进一步减轻相应负担来提升生育信心。


    受访专家指出,多地生育支持政策提速推出后,建议进一步细化现有政策措施,完善配套政策衔接。云南省腾冲市卫生健康局副局长赵绍霞表示,现阶段生育支持政策落实还处于起步阶段,需强化部门联动,才能加快构建生育友好环境,推动相关决策部署落地见效。


    上海金融与法律研究院研究员郭晓菁指出,除了一次性生育补贴,还需要一系列制度安排对生育家庭进行扶持和托举,比如,托幼体系的完善,生育假政策的优化,无障碍设施、母婴室的普及,月嫂、育儿嫂等紧缺人力资源的培养和规范等。


    记者注意到,各地一些配套措施正在探索。济南市对按政策生育二孩、三孩家庭的子女,协调支持符合入学条件的同一家庭不同年龄段子女同一学区入学,鼓励优先保障三孩入普惠性幼儿园。重庆市卫健委人口家庭处处长吴长文说,今年重庆将继续扩大服务供给,支持社会力量发展托育服务,确保实现每千人口达2.5个托位的目标。


    多位受访专家表示,出台生育支持政策需结合地方实际,综合考虑地方发展阶段、人口结构、财力等因素,深入分析研判各项政策的合理性和可行性,保障政策的延续性和持续性。

    2023-03-23
  • 大学生的设计将跟随火箭飞上天

    由四川美术学院研究生谭昊瑜设计的神舟十七号载人飞行任务标识被选中


    大学生的设计将跟随火箭飞上天





    谭昊瑜设计的神舟十七号载人飞行任务标识





    3月21日,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发布2023年度天舟六号飞行任务、神舟十六号载人飞行任务、神舟十七号载人飞行任务三次飞行任务标识。据了解,这是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历史上首次面向全社会公开征集任务标识。


    其中,神舟十七号载人飞行任务标识由四川美术学院研究生谭昊瑜设计,是此次公布的三个标识中唯一一个由高校学生执笔设计并被选用的投稿作品。


    22日,北京青年报记者联系到正在四川美术学院文化创意设计专业就读的谭昊瑜。对于自己设计的标识,她这样解读:标识中央展示了此次飞行任务中神舟十七号对接空间站的前向端口,并将神舟飞船发射时喷射的尾焰与数字“17”相结合,既突出了本次执行载人飞行任务的神舟十七号飞船,又寓意着我国载人航天事业蒸蒸日上、蓬勃发展。


    北青报记者注意到,“天舟六号飞行任务”标识的作者是笑傲天宫文化艺术(北京)中心,“神舟十六号载人飞行任务”标识的作者是北京空间科技信息研究所新媒体中心。谭昊瑜坦言,“没想到像我这样的学生设计的作品,可以跟着火箭上天。”得知自己的作品入选时,她感到难以置信,但又觉得“努力终于有了回报”。


    对话


    谭昊瑜:要考虑美观性,也要考虑传达载人飞行任务本身信息


    北青报:你如何了解到这场征集活动并决定参与的?


    谭昊瑜:我对航天比较关注,我父亲尤其喜欢看航天方面的消息,所以在微信上关注到这个活动就转发给我了。没想到航天飞行任务的标识也会面向社会征集,我就想自己动手尝试一下。学校特别支持我们参与这类活动,还成立了由专业老师组成的指导团队,带着我们一点一点分析过往作品,打磨设计细节。


    北青报:这件入选作品是如何打磨出来的,用了多长时间?


    谭昊瑜:征集活动从2月15日开始,到3月6日结束,准备时间只有两个多星期。这两个星期过得特别辛苦、特别紧张。


    首先,我们花了几天时间分析相关设计作品,从中确定大致的创意方向,之后不断迸发灵感,出了很多初创方案和草图,从中选择最有冲击力、有创新性的方案再不断细化。为了体现任务标识之间的连续性,我给今年计划发射的天舟六号、神舟十六号、神舟十七号都做了标识设计。


    在打磨作品时,我要考虑标识的美观性,也要考虑如何清晰明了地传达载人飞行任务本身的信息。之前,我对载人航天工程的认识可能还不太系统,但这次我们参考了很多飞船和火箭的模型、载人航天工程的具体规划和目标。比如,神舟十七号发射后将与空间站核心舱的前向端口对接,形成三舱三船组合体,需要在设计中体现构型的特殊性;“天舟”系列货运飞船和“神舟”系列载人飞船的形态也有区别。这就需要我不断把“硬核”的载人航天工程和创意设计结合起来。


    北青报:得知自己的作品是唯一入选的高校学生作品,心里感觉怎么样?


    谭昊瑜:完全没有想到自己能入选。我正在读研究生,所以要一边上课一边做设计,手上不仅要做这件作品,还要完成课程作业。到了提交的截止日期前,感觉特别急迫。当时我就想体验一下过程,看一看自己和优秀作品的距离,但没想到真的入选了。


    从公众号上得到自己入选的消息时,我完全不敢相信,感觉是一个很大的惊喜,也是一份荣誉。我马上就告诉了家人和朋友,尤其是特别关注航天工程的我爸爸。一想到自己设计的标识被采用了,今年就会跟着火箭上天、登上中国空间站,我都觉得非常激动。我还在想,自己能不能去发射现场看一看,亲眼看着自己的作品“飞天”。


    我觉得,像载人航天这样的“大国重器”工程能够让大学生参与进来,是一件特别光荣的事情。之后年轻人可能会更加踊跃地参与进来,更积极地关注航天事业。


    北青报:此次作品被选用对您的职业规划会有什么影响吗?


    谭昊瑜:虽然兴奋劲还没过去,但这毕竟是一个代表国家工程的标识,我还要对方案做进一步的修改和完善。更远一点来说,我特别喜欢设计行业,把想要表达的信息用简洁巧妙的美术元素呈现出来,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这次作品入选,也让我更加坚定了自己的选择。(记者戴幼卿实习生侯翔宇供图/受访者提供)

    2023-03-23
  • 交通运输部:预计2023年沿海集装箱运价将有所回落

    中新网3月21日电交通运输部网站21日发布2022年水路运输市场发展情况和2023年市场展望。


    一、2022年水路运输市场发展情况


    2022年,我国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统筹发展和安全,加大宏观调控力度,应对超预期因素冲击,发展质量稳步提升,带动我国水路运输市场整体稳定向好发展,不同细分市场呈现出不同特点。


    (一)国内沿海航运市场总体平稳。


    1.干散货运输市场:市场运行总体平稳,运价波动下行。


    截至2022年底,全国共拥有沿海省际万吨以上干散货船2427艘、7982.4万载重吨,吨位同比增加6.5%。


    2022年,沿海散货运输市场行情总体平稳。春节前后,暖冬气温偏高,工业和居民用电量均低于预期水平,运输市场供需两弱,运价低位震荡。2月下旬开始,国内一系列稳价保供政策出台,煤炭供给趋于稳定,煤炭价格维持在合理区间,运价出现短期跳涨,但随着国际能源价格快速上涨,沿海散货需求回落,市场运价在3—4月重回下行通道。5月份开始,运输需求逐步回升,随着夏季到来,超高温天气一度拉升民用电需求,但在保供稳价政策下,长协保供协议扎实落地,下游煤炭库存长期保持在较好区间,沿海运价8月份后总体较为平缓。上海航运交易所发布的中国沿海(散货)综合运价指数全年平均值为1124.52点,较去年下跌13.5%。全年指数最高值为3月18日的1254.16点,较去年高点回落22.7%。


    2.液货危险品运输市场:运输需求总体平稳,运力供给相对稳定。


    截至2022年底,全国共拥有沿海省际运输油船1194艘、1142.2万载重吨,吨位同比增长2.5%。


    原油运输方面,国内二程中转原油上半年特别是三月起受国际油价暴涨、新冠疫情和炼油厂传统检修季等因素影响,运输需求减弱,下半年随着油价企稳、炼厂总体负荷逐步回升,运输需求陆续恢复,全年运输量有所增加;海洋油在油田产量提升的拉动下,全年运输量有所增加;管道油因航线、用户单一,运输量总体保持稳定。全年沿海省际原油运输量完成9100万吨,同比增长18.2%。成品油运输方面,上半年受疫情影响成品油社会库存上涨,运输市场需求整体偏弱;下半年受传统消费旺季及国际原油价格宽幅走高影响,市场活跃度提升,运输需求企稳回升。全年沿海成品油运量完成约8500万吨,同比增长约4.9%。总体上,2022年,沿海省际原油运输市场平稳,成品油运价先抑后扬。沿海省际原油运价指数平均值为1578点,同比上涨2.3%;沿海成品油运价指数平均值为1058点,同比上涨0.4%。


    截至2022年底,沿海省际化学品船(含油品、化学品两用船)287艘、139.9万载重吨,吨位同比增长8.5%。由于我国化工品生产和消费仍处于稳健增长期,沿海散装液体化学品船水运市场需求持续增长,全年沿海省际化学品运输量约4000万吨,同比增长约9.6%。沿海省际化学品船运价整体稳定,市场供需处于紧平衡状态,部分航线运价略有上涨。


    截至2022年底,沿海省际液化气船共80艘、28.8万载重吨,吨位同比增长8.2%。液化气船运输需求总体保持稳定,全年完成沿海液化气运量528万吨,同比增长0.06%。沿海省际液化气船运输价格水平回升,供需关系总体平衡。


    3.集装箱运输市场:运力小幅提升,运价同比上涨。


    截至2022年底,沿海省际运输700TEU以上集装箱船共计350艘、箱位数83.0万TEU,箱位数同比增长5.4%。受国际集装箱海运市场运价高位回落影响,部分内外兼营船舶由国际市场转移至国内市场,国内市场供给相对充足。全年内贸集装箱运价指数总体震荡下行,上半年国内市场延续高涨需求,市场运价保持强劲态势,下半年受国际市场需求低迷影响,沿海集装箱市场运价回落,由于年末我国防疫政策出现优化调整,12月份沿海集装箱运价回暖。2022年,新华·泛亚航运中国内贸集装箱运价指数平均值为1661点,同比增长13.1%。


    4.旅客运输市场:水路客运有待恢复。


    截至2022年底,渤海湾省际客滚船舶共22艘、32961客位、3156车位,琼州海峡省际客滚船舶共57艘、51612客位、2778车位。


    2022年,渤海湾省际客滚运输完成旅客和车辆运输量212万人次、114万台次,同比分别下降20.5%和增长12.9%;琼州海峡省际客滚运输完成旅客和车辆运输量1187万人次、372万台次,同比分别下降6.3%和1.3%。


    (二)内河航运市场:货运量稳中有升,客运量有待恢复。


    2022年,内河水路运输需求总体较为稳定,增速有所放缓。从细分市场看,干散货运输市场平稳增长,船舶运力仍供大于求,全年运价总体低位运行;集装箱运输市场呈现较快增长态势,集装箱铁水联运量同比增长超过六成;散装液体危险货物运输市场相对稳定;省际客运市场受疫情影响严重,省际旅游客船大部分时间停航,仅三季度有所恢复。


    2022年,长江水系省市完成水路货运量61.7亿吨,同比增长4.5%;长江干线港口货物吞吐量35.9亿吨,同比增长1.7%;三峡枢纽通过量1.6亿吨,同比增长6.1%。全年,长江干散货运价指数均值728.4点,同比下降4.1%;集装箱运价指数均值1012.1点,同比上升1.9%。


    2022年,珠江水系完成水路货运量13.90亿吨,同比下降4.8%;长洲枢纽过闸货运量1.55亿吨,同比增长2.0%。全年,珠江航运散货运价指数均值为1023点,同比下降3.2%;集装箱运价指数均值为894点,同比增长1.3%。


    (三)海峡两岸间航运市场基本稳定。


    2022年,两岸间海上直航完成货运量4723万吨,同比下降9.9%。散杂货、液体化学品、液化气运量分别为1478万吨、360万吨、71万吨,同比分别下降12.6%、下降18.4%、增长8.2%。集装箱运量完成229.8万标准箱,同比下降4.8%。2022年两岸间客运仍暂停运营。


    (四)国际航运市场:受疫情影响明显,市场波动剧烈。


    1.干散货运输:需求转弱,运力过剩,运价下滑。


    2022年,受乌克兰危机、疫情反复、通胀压力攀升等因素影响,国际干散货运输市场海运需求总体疲软。第三方机构数据显示,2022年全球干散货海运量下降2.7%,增速为2010年以来最低。运力增速进一步放缓,截至2022年底,全球干散货船舶运力9.72亿载重吨,较2021年增长2.8%;由于境外港口拥堵状况改善,且需求增速低于运力增速,干散货运力总体过剩,运价大幅下滑。


    2022年,远东干散货(FDI)综合指数平均值为1522点,同比下滑21.5%,运价指数1362.95点,同比下降7.3%,租金指数1760.69点,同比下降33.4%;波罗的海干散货指数BDI平均值为1934点,同比下滑34.3%。


    2.原油市场:运输需求改善,运价底部反弹。


    据第三方机构统计,2022年全球原油海运量约19.53亿吨,同比上升5.1%。运力方面,2022年底全球油轮(万吨以上)共5574艘、6.34亿载重吨,较年初增长3.5%;其中,VLCC为2.73亿载重吨,较年初增长4.3%。乌克兰危机导致石油贸易流向改变,美国墨西哥湾沿岸地区、巴西和西非至欧洲的原油运输里程增加,同时苏伊士和阿芙拉型船的运价上涨也带来VLCC市场需求上涨;随着全球石油供应风险的增加,同时受部分国家控制油价上涨以抗通胀有关政策影响,VLCC油轮美国墨西哥湾沿岸地区东向需求大幅受益。2022年原油现货运输市场运价上涨明显并创两年以来新高。


    2022年,中国进口原油运价指数(CTFI)年平均值为1132点,同比上涨93.6%。沙特拉斯坦努拉至中国宁波(CT1)航线运价年平均12.66美元/吨,同比上涨96.8%。


    3.集装箱市场:需求逐步回落,运价由高位运行到逐步恢复常态。


    据第三方机构2022年12月统计,全球集装箱船舶达到5690艘、2591万TEU,运力规模同比增长4.15%。在全球集装箱运输需求总体下滑、有效运力持续增长等因素影响下,2022年国际集装箱运价从高位持续回落。一季度,因境外港口拥堵和补库存需求,市场运价保持强劲态势,中国出口集装箱运价指数一季度均值为3444.33点,同比上涨75.6%,在2月11日达3587.91点,创下历史新高。此后随着境外港口拥堵缓解,有效运力持续释放,运价震荡下行。从三季度开始,欧美主干航线进口需求疲软,同时境外港口拥堵持续缓解,运价开始加速下行。


    2022年,中国出口集装箱运价指数年平均值为2792.14点,同比上涨6.8%。


    4.国际邮轮:因疫情影响,2022年进出我国境内港口的邮轮运输继续暂停。


    二、2023年航运市场展望


    (一)国内航运市场。


    1.沿海干散货不确定性增多,预计运价波动进一步放大。


    2023年,世界经济下行压力增大,国际市场需求不确定性增多。预计沿海煤炭运输市场整体船货较为平衡,随着“双碳”政策逐步推进,船舶更新换代可能提速,新老船舶能耗差异显现,对运价接受程度也逐渐异化,运价波动幅度将有所放大。


    2.沿海原油运输需求和运价水平有望企稳,成品油运输市场需求复苏势头明显。


    2023年,原油市场外部不确定性继续增强,预计油价维持高位运行,主营炼厂开工积极性较高,沿海原油运输市场稳中向好,供需总体保持平衡、运价稳定。成品油运输方面,由于炼化产业转型升级加快,民众出行需求加速释放,汽油、煤油需求呈现稳步回暖态势,运价随供需情况预计有所上升。


    3.沿海化学品和液化气运输需求持续增长,运力结构进一步优化。


    2023年,在沿海炼化新增项目投产带动下,散装液体化学品、液化气运输需求预计持续增加,但随着国内化工产业链布局日趋合理,区域内航线明显增加,使得船舶整体运距呈现缩短趋势,后续随着新增运力逐步投放市场,市场供需有望保持动态平衡,运力结构将进一步优化,运价保持基本稳定或总体需求带动运价温和上涨。


    4.沿海集装箱运价将有所回落。


    随着国内经济的恢复增长,“散改集”“陆转水”持续推进和多式联运的发展,预计沿海集装箱运输需求将保持稳定增长,与国际市场的需求放缓形成对比。预计2023年国际市场对于国内沿海集装箱运输的外溢作用有所降低,部分运力从国际市场回归国内沿海市场,沿海集装箱船舶运力供给总体有所增长,运价将有所回落。


    5.内河运输市场预计继续保持稳定运行。


    2023年,长江、珠江等内河水路运输预计恢复性增长,随着国内经济总体回升,对煤炭、矿石、建材等大宗商品运输需求构成稳定支撑;同时,生产和消费的逐步恢复,预计将进一步提振集装箱运输需求。长江干线旅游客运有望恢复到疫情前水平。


    (二)两岸航运市场。


    2023年,预计台湾海峡两岸间集装箱、散杂货、散货液体危险品运输量基本持平。


    (三)国际航运市场。


    1.干散货运输市场需求低速增长,运价或低位震荡。


    2023年,预计全球干散货海运量低速增长。其中,铁矿石海运量相对稳定,煤炭和粮食海运量增速有所上升。运力继续保持低速增长态势,但境外港口拥堵可能进一步改善,市场总体运力过剩,市场行情谨慎乐观。通胀压力、地缘政治风险、疫情等仍会对全球经济带来下行风险,市场仍存在一定不确定性。


    2.油轮运输需求继续回暖,外部不确定因素可能导致运价波动加剧。


    2023年,全球油轮运输需求继续反弹,运力订单及交付状况仍处于相对较低水平,运力过剩程度较2022年进一步下降3个百分点,预计市场运价平均水平好于2022年。同时,全球经济放缓、“欧佩克+”减产政策、地缘政治形势以及国际环保新规等,都将给油轮运输市场带来较大的不确定性。


    3.集装箱运输市场总体上将呈现降幅趋缓。


    在世界经济增长开始放缓和地缘政治影响下,预计2023年集装箱运输市场供需基本面转弱,市场运价面临下行压力。综合多家机构预测,运力增速高于需求增速,供过于求的态势相对明显,2023年集装箱运输市场运价可能呈现下降,但降幅趋缓。


    4.国际邮轮:适时开展国际邮轮运输试点复航。(中新财经)

    2023-03-22
  • 国家新闻出版署:开展“3·15”印刷复制质检活动

    中新网3月21日电据国家新闻出版署官方网站消息,为推动印刷复制业高质量发展,国家新闻出版署决定开展2023年“3·15”印刷复制质检活动,并对中小学重点教材印制和环保质量进行检查。


    国家新闻出版署官方网站21日发布关于开展2023年“3·15”印刷复制质检活动和中小学重点教材印制、环保质量检查的通知。


    通知明确,国家新闻出版署组织出版产品质量监督检测中心,省级出版主管部门、质检机构有关同志组成若干工作组,对全国不少于8个地区进行巡查和抽检。各地区在配合做好国家层面工作的同时,要结合工作实际,对本地区质检活动做好组织安排。抽样和检验工作应统筹安排、同步实施,做到抽样一批、检测一批、判定一批。针对发现的突出问题,及时发布质量安全风险警示信息。同时对相关质量舆情做好监测研判,快速核实、稳妥处置、及时报告。


    通知明确了工作范围:对2021—2023年出版的主题出版产品印刷复制质量进行抽检,包括党的创新理论研究阐释读物、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图书报纸期刊及光盘产品。同时要兼顾经济、历史、地理、体育、医药等其他类别出版产品。对2022—2023年出版的日历台历印制质量进行抽检,同时要通过质量检查,对非法印制问题日历台历的行为进行纠治。对2021—2023年出版的教辅和少儿读物印制质量进行抽检。对2023—2024学年秋季中小学重点教材印制和环保质量进行检查,包括1—9年级国家统编道德与法治、语文、历史教材,同时兼顾其他品种教材。


    通知要求,各地区要坚持正确方向导向,加强组织领导,结合本地区工作实际制定实施方案。2023年质检活动于3月15日启动,10月底结束,但质量管理要贯穿全年,贯穿印刷复制监管全过程。

    2023-03-22
  • 智能电视如何更便捷

    海量内容、大屏享受,智能电视正走进千家万户。然而,烦琐的操作、“套娃式”收费、层出不穷的广告插播等,让消费者对它既爱又恨——


    智能电视如何更便捷





    上海,中国家电及消费电子博览会上的游戏电视受到消费者关注。陈玉宇摄/光明图片





    广西融安县老乡家园融城易地搬迁小区,中国移动融安县分公司工作人员(右)为七年级学生讲解如何用电视学习网络课程。谭凯兴摄/光明图片





    江西瑞昌经济开发区智造小镇,工人在生产线上生产电视机显示屏。魏东升摄/光明图片


    前不久,“看个电视太费劲了”的话题登上热搜,引发众多网友共鸣与回应。在张欣(化名)家,智能电视大多数时间都是一台“闲置电器”。她开电视机的唯一理由,就是周末投屏看看喜欢的电影。


    最近,张欣父母的到来让看电视成了“刚需”,她才发现“看电视好难”。父母家中的电视寿命已经超过10年,开机就是卫视频道。为了帮父母找到想看的电视节目,她先是开通了有线电视,教他们学会使用对应机顶盒和电视机的不同遥控器,再从复杂的设置中一步步选出电视台模式。烦琐的操作让老人倍感困惑,无所适从。


    张欣购买了很多视频App的会员。最近电视剧《狂飙》话题度高,张欣想让父母也一起追剧,却发现电视端与手机端并不通用,只增加电视机一个终端的会员费要贵出将近50%。“用这种方法增加收费太不厚道了。”张欣无奈地说。


    多屏时代,如何以更丰富的内容、更优质的体验留住用户?记者就此展开了调查。


    智能化加速


    张欣想再添置一台和父母家一样的“传统”电视机,但不论是老牌的制造商如TCL、创维、长虹等,还是小米、华为、OPPO等手机品牌的产品,她逛遍了整个商城也没买到。在电商平台搜索也未能如愿。据专注于智慧家庭领域大数据的奥维云网统计,2022年中国彩电市场人工智能电视销量占比达70.5%。


    “虽然现在‘怀念’曾经的电视机,但实际上能够在电视上点播自己想看的内容,是传播模式的颠覆。”河南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高红波对电视融媒体产业进行了多年研究,他回顾,传统电视是一维线性传播,电视台播什么,受众就看什么。互联网发展带来的海量资源、自主选择体验,使得曾经作为第一媒介的电视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


    电视台与制造商都曾积极求变。有线电视最先升级为数字电视,除了画面更加高清,数字信号将电视台的直播节目变成了节目池,受众还可以回看、点播,实现了双向互动,只是仍然局限在电视专用的网络传送。此后受众较为可感的变化是IPTV的出现,即由广电机构提供内容,电信等通信运营商提供传输通道,受众安装电视盒子收看电视节目。“IPTV实现了内容上的极大丰富,还有了增值服务和付费频道,成为家中的‘第二台电视机’。”高红波说。


    从制造商的角度来说,2009年时电视市场品牌强者如云,降价促销不断,硬件利润微薄,整个产业亟须新升级。与此同时乐视网、土豆网、56网、PPTV等相继上线,通过向用户提供免费服务,逐步积累了大量用户。完成电脑端的内容布局后,电视作为家庭娱乐的中心,成为视频网站新的争夺点。老牌电视厂商,长虹、创维等率先联合视频网站,甚至斥资聚合内容,由单纯制造电视硬件,升级为硬件制造+内容平台。


    然而真正大大加速了智能电视市场认知度和销量的,是互联网公司的入局。


    2013年前后,乐视网、小米、暴风影音等相继发布了自己的智能电视。为了在内容方面足够有竞争力,不同品牌各显神通:有的囤积了大量视听作品的版权,丰富了影视、纪录片等资源库;有的拿下西甲、英超、中超等顶级赛事,成为互联网电视体育内容平台。电视机逐渐演变为内容平台的延伸,成为众多内容呈现终端中的一端。


    多方博弈


    当智能电视的市场份额增大,考虑到电视作为影响力最广的传播媒介,2009年8月14日,原国家广电总局正式下发通知,要求向电视机终端用户提供视听节目服务,应当取得《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全国共有央视国际、百视通等7家机构取得了许可证。


    这7家拥有许可证的牌照方,对于此后智能电视的运行模式至关重要。


    据牌照方从业者安琪(化名)介绍,7家牌照方是集成服务平台,负责内容审核、资质认证等管理工作,相当于基础设施,可以看作是“机场”,每个电视机品牌都需要选择与其中一家进行合作。此后国家又向16家广电机构(包括7家集成服务平台在内)发放了内容服务牌照,观众所看到的网络影视节目都是由16家内容服务平台聚合的,相当于是“航空公司”。为了丰富智能电视的内容,政策规定,每个“机场”至少要为3家以上的“航空公司”提供接入服务。内容服务平台可以同时与多个牌照方合作,把自己的内容放到多个播控平台上,当然也需分别缴费,就像航空公司向机场缴纳费用一样。


    具体到内容制作方如腾讯、爱奇艺等,需要与内容服务平台合作,才能推出在电视端的内容。比如爱奇艺与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合作,推出了能够在电视端安装的App银河奇异果;优酷与中国国际广播电台合作,推出酷喵;腾讯视频与南方新媒体合作,推出云视听极光等。


    电视制造商除了要与牌照方合作外,也会自主选择与内容平台形成合作。比如创维集团就曾与腾讯视频和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旗下的中国互联网电视签署战略合作协议。


    复杂的合作机制,带来了智能电视产业链众多的参与者。


    传统电视的盈利模式一分为二,制造商赚取硬件利润,广告收入归电视台所有。但对智能电视来说,硬件已没有盈利空间,节目收费与广告运营成为各方都能盈利的重头。


    “在各方面经营压力都比较大的情况下,容易出现行业相互间博弈,以增加营收能力。比如产业链各主体争夺内容控制权,以付费运营等弥补亏损。”安琪总结。


    相比于经常更换的手机,家庭电视的使用年限更久,收看群体更固定,因此流量变现的效益非常可观。据广告从业人士统计,一台智能电视常见的广告位达15个之多。


    如果说在满足用户收视需求的情况下,广告尚且可以忍受,那么引爆用户的正是针对收视需求的不断收费。


    基于政策规定,互联网电视暂时不能开放电视频道直播。也就意味着想要看卫视频道节目必须购买机顶盒,付有线电视的费用,接入电视机调出相应模式后才可以看到。


    如果不付有线电视费用,只想看网络平台的内容,则会遇到更复杂的付费制会员系统,而且相比于手机端会员,电视会员明显更贵。


    一位从事智能电视生产的业内人士解释,手机端会员的影视资源属于公共互联网,而公共互联网内容不能直接在电视呈现,必须接入到前述集成平台上,因此大小屏幕终端的会员不共通。同时,电视会员的收入由几方分成,自然比手机端会员更贵。


    不仅仅是贵。消费者打开电视看到的密密麻麻的影视节目来自不同的内容服务平台,背后对应不同的会员体系,难以明晰更难以选择。因此造成的影视资源的重叠与浪费,最终由消费者买单。


    “行业其实也一直在思考,能不能将这些会员进行整合?但由于内容版权成本和宽带成本较高,如果把多家整合在一起,可能用户购买这种大会员时价格超过千元,这是否会引发新的用户不适应?所以行业也比较谨慎。”安琪解释。


    “‘终端+内容’的商业模式在其他设备上发展得很成熟,应该说消费者并不是排斥内容付费,而是反感一开机全是付费内容,且付费规则复杂。”高红波认为,需要有一个规则明晰的收费机制,同时电视本身具有公共文化属性,这一点不应该因呈现方式而改变。


    安琪同样认为,智能电视行业的规范发展,离不开政策引导与行业自律。应该明确各行业参与方的职责范围及边界,向用户提供“免费与付费合理结合”的内容体系,更大限度提升用户体验满意度。


    探索智慧生活更多可能


    从与手机无异的操作系统中不难看出,智能电视致力于将习惯在小屏幕消费内容的年轻人拉回到电视机前。


    这个愿景做到了吗?数据很难给出肯定答复。


    2022年,中国彩电市场人工智能电视销量占比达70.5%,但据TCL的数据,电视机的日均开机率却由3年前的70%下降到了2019年的30%。


    根据CSM(中国广视索福瑞媒介研究)电视收视监测数据,2013年全国观众平均每人每天收看电视为165分钟,此后该数据每年持续降低,2019年为124分钟,6年内人均收视时间减少了40分钟。2020年,因为疫情原因,时长才有所回升。


    在一片下滑之中,有一组数据在增长。据中国家电网《2022国内市场适老化电视调研报告》数据,65岁及以上群体的人日均收视时长从2013年到2019年大体呈现增长趋势,且观看时长远超其他年龄群体。


    由此可见,依赖电视的仍然是老年群体。虽然电视机新增了很多功能,但真正看电视的人“看”的需求未得到满足。


    “在个人属性更强的手机上,应用市场是中心,用户更多是从应用市场搜索安装,再进入App找想看的内容,给用户以自主选择的感觉。”安琪试着比较了手机端与电视端操作界面的区别,“在家庭属性更强的电视上,因为屏幕尺寸大和交互式体验差异,应用市场在电视上的角色并不突出,而是同一界面集合了大量内容向用户推荐。这里可能出现了信息冗余。”


    在经历种种“声讨”后,2023年2月初,中国网络视听节目服务协会互联网电视工作委员会联合7家互联网电视牌照方发布《关于规范智能电视收费行为的倡议书》,提出保障用户的基本公共文化服务;建立完善科学、公开、透明、诚信的收费公开制度,不断优化用户体验。


    市场主体也有所行动。虽然买不到适合父母“一键观看”的传统电视机,但张欣看到多个品牌的智能电视都推出了“长辈模式”“简易模式”。小米电视的工作人员介绍,“长辈模式”就是通过降低页面内信息密度,达到直观高效的视觉体验,让长辈轻松操作浏览。


    奥维云网《2022年度中国彩电市场总结报告》总结,更多的彩电企业选择打破使用场景边界,增加消费者对彩电的使用需求,将电视从传统的被动显示内容的终端,转变为满足多场景需求的娱乐中心。如海信电视增加了跟屏健身功能,华为智慧屏可以进行视频通话等。


    值得关注的一点是,上述报告同时指出,电视在家庭消费中的需求地位在不断下降,已从原来三大件的刚性需求消费转向家庭可选消费范畴。但市场规模竞争焦点也在发生转变,2022年彩电行业价格困境逐步缓解,企业目标变得更加理性。


    探底之后也许会有新的生机。


    高红波介绍,华为、小米等公司都将电视放置于智能家居生态中的控制管理中心和多设备交互中心位置。为了区别于传统的电视产品,荣耀的大屏产品系列就叫“智慧屏”,它将和智能手机一起,组成未来智能生活的双核心。而在一加的规划中,智能电视更重要的作用是为了探索智能生活场景的更多可能性。智能电视的市场争夺可谓面向未来的核心入口之争。


    目前仍在混乱和矛盾中前行的智能电视行业,将如何担此重任,规范完善起来,我们拭目以待。(记者陈慧娟)

    2023-03-21

  • 首 页  上一页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下一页    尾 页  

    版权声明: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本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85 8629 6259

    蒙公网安备 15010502001696号 蒙ICP备16001043号-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