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能多领一笔钱?这些新规3月实行!

    中新网北京3月1日电3月起,新修订的《国家以工代赈管理办法》正式实行,新办法强调向参与工程建设的群众发放劳务报酬。同时,医疗、食品、环保等领域也有一批新规值得关注,将影响大家的生活。





    资料图杨宗盛摄


    以工代赈新办法施行


    国家发改委对2014年颁布实施的《国家以工代赈管理办法》进行全面修订,3月1日起施行。《管理办法》强调向参与工程建设的群众发放劳务报酬、开展技能培训等政策目标,进一步完善了以工代赈投资计划、专项资金项目管理、监督检查等方面具体要求,并新增了政府投资的重点工程项目实施以工代赈和农业农村基础设施建设领域推广以工代赈方式等内容。


    新版国家医保药品目录实施


    国家医保局、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印发的《国家基本医疗保险、工伤保险和生育保险药品目录(2022年)》,自2023年3月1日起正式实施。新版国家医保药品目录新增111个药品,谈判和竞价新准入的药品价格平均降幅达60.1%。新版国家医保药品目录内药品总数达到2967种,其中西药1586种,中成药1381种;中药饮片未作调整,仍为892种。


    明确产品质量安全追溯、标签标识管理等制度


    市场监管总局发布《食品相关产品质量安全监督管理暂行办法》,自2023年3月1日起施行。《办法》规定了食品相关产品生产者、销售者的主体责任及生产全过程控制的具体要求,食品相关产品生产者要建立原辅料控制、生产关键环节控制、检验控制以及运输交付控制等制度,销售者要建立食品相关产品进货查验制度。同时明确了食品相关产品质量安全追溯制度、召回管理制度、标签标识管理制度。


    化妆品抽样检验应重点关注儿童化妆品


    国家药监局组织制定了《化妆品抽样检验管理办法》,自2023年3月1日起施行。化妆品生产经营者应当依法接受负责药品监督管理的部门组织实施的化妆品抽样检验,不得干扰、阻碍或者拒绝抽样检验工作,不得提供虚假信息,化妆品抽样检验应重点关注儿童化妆品等。


    我国将对14类新污染物进行重点管控


    生态环境部会同有关部门印发《重点管控新污染物清单(2023年版)》,于2023年3月1日起施行。新污染物是指排放到环境中的具有生物毒性、环境持久性、生物累积性等特征,对生态环境或者人体健康存在较大风险,但尚未纳入管理或者现有管理措施不足的有毒有害化学物质。根据有毒有害化学物质的环境风险,结合监管实际,经技术可行性和经济社会影响评估,清单明确了全氟辛基磺酸及其盐类和全氟辛基磺酰氟、全氟辛酸及其盐类和相关化合物、十溴二苯醚等14类重点管控新污染物及其禁止、限制、限排等环境风险管控措施。


    信息技术产品使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应符合规范


    教育部颁布《信息技术产品国家通用语言文字使用管理规定》,于2023年3月1日起施行。《管理规定》要求信息技术产品使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应当符合国家颁布的语言文字规范标准。数字和网络出版物使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应当符合汉语拼音、普通话语音、规范汉字、现代汉语词形、标点符号和数字用法等语言文字规范标准。需要使用汉语方言、繁体字、异体字的,应当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相关规定。同时,突出服务导向,要求相关产品应当为用户提供语言文字信息提示、意见反馈等功能,强调面向残疾人、老年人、少年儿童的产品应当照顾其特殊需求。(完)

    2023-03-01
  • 手机沉迷催生乡村“新问题少年” 导致体质下滑等问题

    武汉大学一项针对农村留守儿童的万人调查显示:近七成孩子用手机看短视频,三分之一用来玩游戏


    手机沉迷催生乡村“新问题少年”


    春节刚过,青少年沉迷智能手机的话题再度引发关注。武汉大学中国乡村治理研究中心夏柱智副教授课题组将目光聚焦于农村留守儿童。不久前,该课题组对外发布的报告显示,在调研的中部省份中,有九成农村留守儿童长期使用专属手机或者长辈的手机玩耍,其中,近七成孩子用手机看短视频,三分之一用来玩手机游戏。


    ——————————


    “在农村,一些中小学留守儿童放假回家后,‘盯着手机不离手’成为常态。沉迷手机已经严重影响他们的身心健康,有的孩子为此面临‘精神和身体的双重冲击’。”该课题组呼吁,政府应当将通过积极干预、防止严重的手机沉迷作为关心与服务留守儿童工作的重中之重。


    沉迷手机低龄化“仿佛掉进手机里去了”


    2021年以来,夏柱智课题组分赴河南、湖北、湖南、江西4省共10县(区)展开专题调研。调查显示,在中部省份的农村,留守儿童比例较高,部分占比超过50%,学校及家长普遍反映手机管理难,而对留守儿童群体使用手机的管理难度很大。


    课题组面向河南、湖北、湖南三省九县(简称“三省调查”)中小学生家长开展了留守儿童手机管理问卷调查,共回收有效问卷13172份。调查显示,40.4%的留守儿童有专属手机,49.3%的留守儿童使用长辈的手机。


    看短视频和玩游戏已成为留守儿童主要的上网娱乐方式,占比分别是69%、33.1%。与此同时,67.3%的家长认为自己孩子出现了手机沉迷的趋势,其中21.3%的家长认为孩子“严重沉迷手机,事态已十分严重”。


    这份题为《农村留守儿童手机沉迷问题调查与对策建议》的调研指出,玩手机时间增多、触网年龄提前的情况,在留守儿童中正“愈演愈烈”。


    课题组在贵州一所乡镇中学调研时发现,有的留守孩子为了打游戏连续5天5夜不睡觉。江西省某县六年级教师掌握的一份数据显示,全班学生中,周末在家玩手机10个小时以上的超过了一半。


    夏柱智老家位于湖北鄂东地区的一个山村。令他意外的是,一次走访中,一名尚在读小学六年级的留守儿童已经开始“通宵”玩手机,放假了经常约同学整夜玩手机游戏。当地一位小学教师反映,假期里,不少男学生扎堆儿成群玩手游,玩到凌晨两三点,第二天起床继续玩。


    课题组在湖南、湖北的部分乡村中小学进行班级统计后发现,几乎没有学生“从没接触过手游”,而每天玩超过两小时的占50%以上。


    “10-15岁,成为留守儿童沉迷手机的危险年龄段,主要为小学四年级至初中三年级学生。”夏柱智介绍。


    与此同时,沉迷手机的现象正在走向低龄化。


    在湖北省阳新县枫林镇,课题组到当地家访,看到这个家中一个5岁的小孩一直盯着手机屏幕玩游戏,“眼圈发黑,却十分精神”。当被问及擅长哪些游戏时,他热情地展示起自己手机上的6款游戏App。


    在一些农村地区,课题组经常看到,四五岁的儿童也能熟练下载和操作手机游戏,或者不断滑动屏幕观看短视频,“这些手机软件对低龄儿童来说非常有吸引力,而且进入门槛非常低。”


    有受访家长对课题组表示,如今在农村,智能手机对孩子们的吸引力异乎寻常,只要家里有Wifi(无线网络),孩子们放学回到家拿上手机可以大门不出,“仿佛已经掉进手机里去了”。


    “游戏大神”比“学习尖子”更受追棒


    根据夏柱智的观察,近5年来,留守儿童沉迷手机现象愈发凸显。


    “首先是互联网快速发展,在广大农村上网正越来越方便。”夏柱智注意到,以前在老家,安装无线网络的人家并不多,一些孩子常常寻找有Wifi的地方,挤成一排“蹭网”玩手机。近几年在部分村庄,几乎家家户户都安装了无线网络,留守儿童很难不触网。


    其次是家庭管理缺位,导致留守儿童长时间使用手机。


    调研发现,这些家庭祖辈大都没有能力或意识引导留守的孙辈正确使用手机。在农村,一些老人需要做农活儿或其他工作,很难全程看护孙辈。有的老人就将手机当作“电子保姆”给孙辈玩,缺乏对孙辈沉迷手机可能带来的危害的认识。


    “真不知道当初我主张家里安装Wifi是对还是错。”在鄂西一个山村,66岁的蔡开梅(化名)陷入迷茫。


    蔡开梅的儿子儿媳常年在外务工,2006年孙子出生后一直跟着她和老伴生活。2018年前,家里没Wifi,孙子就拿着手机去有网的堂哥家玩游戏。担心给亲戚家带来不便,她家也安装了Wifi,此后孙子假期就在家玩手机,常常是快开学时再赶作业。孙子手机一玩就到凌晨一两点,早上起不来,老人就把早饭送到床头,吃午饭、晚饭时,孙子也是边吃边继续打游戏。


    “这年代,别的小孩都在玩手机,他要玩我们做爷爷奶奶的也管不住。现在的小孩又敏感,我们也不敢管太多,万一出个啥事,咱做老人的心里也承受不住。”蔡开梅坦言。


    在湖南省汨罗市某乡镇,一名带孙子的老人告诉课题组,家里安装有视频监控,一旦小孩子哭闹,“儿媳妇就会过问,孙子要是向他妈妈告状,事情搞复杂了,我们对孙子的辛苦付出就无法体现出来了,还会产生矛盾。”


    “父母可以管教子女,但爷爷奶奶往往做不到,加上祖辈‘隔代亲’,当孙辈出现不当行为时,爷爷奶奶反而倾向于妥协或纵容。”夏柱智分析说,正是这些原因,导致缺乏约束的留守儿童更加肆无忌惮地畅游在网络当中。


    此外,来自同辈的群体示范,也导致“玩手机”在当下的留守儿童中成为一种“新潮流”。


    “为了能够合群,留守儿童大多会特别关注身边同辈人关心的事物。”河南省某县一所学校的心理教师告诉课题组,一次现场测验学生们喜欢什么时,班级里的男生异口同声地回答“游戏”。一些受访教师反映,男生们聚在一起最喜欢讨论的也是手机游戏。


    课题组发现,与二三十年前不同,在如今的一些农村中小学,同辈中的“大牛”已不是“学习尖子”,而是“游戏大神”,即游戏技术高超或者拥有很多稀有游戏装备的同学。


    手机上瘾导致体质下滑等问题


    让蔡开梅无奈的是,因为沉迷手机,原本读小学时在班上名列前茅、全家寄予厚望的孙子,学习成绩一路下滑,中考时只考上了当地的普通高中。这个春节,已经读高二的孙子依旧每天玩手机到深夜,临近开学才赶寒假作业。“不运动,也不爱走亲戚,被大人要求去拜年也是带着手机玩,全家去附近的景点旅游他也不去,就想留在家玩手机。”


    这与夏柱智在鄂东老家的观察如出一辙。春节里,夏柱智去拜年,亲戚家十多岁的孩子一直待在卧室玩手机,“也不出来会客”。


    “沉迷手机对留守儿童的危害是多方面的,一些孩子体质出现下滑。”课题组了解到,湖北某县一所中学2021年例行体检,初一年级30%的学生视力呈重度不良,初三年级一个班有三分之二的学生戴眼镜。在附近小学,学生有五六百度近视眼已不是新鲜事。


    与之相伴随的是学生体力下降。这个班体育课组织学生引体向上,最多能做两个,普遍一个都拉不上去,“基本没啥臂力”。


    值得注意的是,课题组认为,手机游戏包含暴力色彩,一些短视频有软色情等不良内容,会对留守儿童带来严重心理问题。课题组调研了解到,在华中地区的一个山区县,近3年曾发生两起学生因手机被没收而跳楼自杀的极端案例。


    在湖南汨罗一所乡镇小学,一位教三年级的教师告诉课题组,一名女学生用爷爷奶奶的手机给在外打工的母亲发信息威胁如果不给她买手机就“自杀”。这名母亲为此专门赶回家处理此事,后不得不将小孩送去治疗网瘾,并留在家专门照看她。


    “网络主导下,留守儿童的社会交往与价值观念部分也来源于网络。”课题组调查发现,网络宣传的娱乐化、游戏化价值观念,比如人生苦短及时行乐、物质至上拜金攀比等潜移默化影响着留守儿童的“三观”。“在他们看来,网上说的都是对的,现实中的老师和家长什么也不懂。”


    湖北某县一名初中教师向课题组介绍,一些学生通过手机建了“网上表白墙”,“这一定程度上助长了早恋风气。”


    假期里熬夜玩手机,上学时精神不振,成为当下一些乡镇中小学课堂上部分学生的“常态”。


    “抗拒正常课堂学习,少数人甚至自我放弃。”课题组调查显示,58.5%的家长认为手机对学习成绩有负面影响,22.6%的家长认为负面影响严重。许多教师向课题组反映,不少学生的学习状态就是“周末回家熬两天,在学校瞌睡、浑浑噩噩‘混’5天,无心向学,这对教学效果造成严重冲击”。


    课题组成员易卓分析,这一方面与手机成瘾大量占用留守儿童的课外时间、无心完成作业、影响课堂效率有关,也与“削弱学生的上进心和学习兴趣”有关。“相比需要耐心与复杂逻辑思考的学业任务,手机游戏或短视频通过增加黏性与算法推荐等设计,能让人产生一种即时性的心理满足和消遣感、获得感,从而让少年儿童愈加不愿在学习上多花功夫。”


    在湖北省阳新县一所重点高中,夏柱智了解到,一名学生曾以优异成绩进校,在2020年春疫情网课期间迷上手机游戏,返校后因无法再次适应课堂,不得不退学。


    在湖北省荆门市某村,课题组一名成员说起00后堂妹也是忧心忡忡。“每次见她都是捧着手机入迷,走到哪里都在玩手机,学习一点不上心。”父母建议她学医,将来考医师资格证,她嫌太辛苦不愿意学。


    “大好青春年华沉迷手机,政府及社会各方亟须对这些乡村‘新问题少年’重视起来。”这名课题组成员说道。

    2023-02-28
  • 公务员招考热度不减,年轻人“考公”更看重什么?

    中新网北京2月28日电(刘欢)20余省份2023年公务员招录考试笔试日前结束。多省份扩大公务员招录计划,招录政策向高校毕业生和基层一线进一步倾斜。梳理近年来招录和报名情况可见,公务员考试热度高居不下,国考、省考连年扩招,报名人数不断增长。


    “公考热”如今已是不争的事实。这届年轻人赶考,看重的还是“安稳”和编制吗?





    资料图:2023年国考北京一考点外,考生正在排队进入考场刘欢摄


    走上“考公”之路


    根据国家公务员局网站发布的消息,2023年国考计划招录3.71万人,相比2022年计划招录人数增加了18.7%。这也是国考招录连续第四年扩招。


    陈锦是这百万“考公大军”中的一员。


    她今年27岁,2022年6月在武汉一所双非一本院校拿到了研究生毕业证书。此前,陈锦已经参加了2022年国考、湖北省省考和武汉市的事业编考试。


    考试接连失利,看到身边的同龄人不少都已就业,工作没有着落的她不免有些焦虑。父母劝她不如继续备战公考,“毕竟,这份工作各方面还是比较稳定的。”父母说。


    思考再三,陈锦决定脱产备考,走上2023公务员赴考之路。新闻学专业出身的她,选择了武汉某海事局的基层岗位,“去年是应届生,报的岗位是税务局的,岗位多但是竞争激烈。今年这个岗位和专业也没有太大关系,但是竞争较小,报考限制也少。”


    1月8日,2023年国考开考,陈锦再次坐上国考考场。这一年有152.5万人实际参加考试,参考率约为78.3%,参加考试人数与录用计划数之比约为41:1。


    对于竞争比,苏州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教授钱玉英向中新网表示,近年来由于多种因素叠加,就业相对较难,考生越来越珍惜考试机会。“如果说从前的许多考生备考只是抱着试一试的心态,那现在则是‘破釜沉舟’的决心,因而更全力以赴地进行备考。”


    从地方招录来看,2023年多地省考也有扩招。其中,甘肃2023年计划招录4249名,较2022年增长约79.7%。


    兰州的考生魏木南结束了2022年12月底的研究生考试,就准备在2月25日再上甘肃省公务员考试的考场。25岁的她已参加了三次考研,一次省考和一次事业编考试。


    魏木南记得,在考研结束那天下午,随着视觉艺术的专业课考试结束铃声响起,魏木南就知道,自己这次可能又要遭遇“滑铁卢”了。


    “考的时候就觉得发挥不好。所以接下来的重心还是就业吧,省考和事业编都再试一次。”魏木南准备报考兰州市某单位的基层行政岗和事业单位的网络广播电视岗。


    为什么选择考公?


    在专家看来,魏木南的选择不无道理。


    华图教育研究院专家刘有珍认为,近年来无论是国考还是地方公务员考试都在扩招,尤其对于高校毕业生而言有诸多利好,同时竞争也比较激烈。加上考研的规模也越来越大,很多考生也会考公、考研多手准备。


    选择再次加入公考大军之前,陈锦了解了近年来招录的变化与政策,也反复问过自己,到底为什么要参加公务员考试?


    她熬夜读过一些讲述相关工作的书籍,浏览过许多篇公务员话题的帖子,想要了解公务员的工作究竟什么样。


    “我参加了这么多政策性岗位的考试,和专业、理想关系都不大,那我是不是只是为了一张录取通知书呢?”陈锦说。


    31岁的马扬在2014年离开大学校园,在更换了多个工作之后,他还是选择继续试试公考,求一份稳定且体面的工作。


    正式工作之后,他说:“其实这份工作和其他岗位没有什么太大不同,有人奋斗也有人懈怠。相较而言,公务员具体工作要求更细,基层岗位面对的社会情况也比较多样。”


    刘有珍也指出,近年来公务员招录虽然不断扩招,但从招录公告来看,各层级单位对人岗匹配度的要求越来越高,进一步细化了专业要求。


    对于大学生毕业后是否应该选择考公,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组织与人力资源研究所教授刘昕向中新网表示,考生在选择之前,应该考虑清楚自己是否能够适应具体单位或岗位的环境,同时思考这份工作是否能够实现个人的职业发展期望。


    “公务员所处的是一个复杂的行政系统,在不同地区、类型和不同层级党政机关中工作的公务员的工作要求以及所处的工作环境实际上差别很大。”刘昕指出,事实上公务员工作较为繁杂,一些突发情况应对起来并不轻松。


    现在的考生,选择公务员看重的是什么?


    谈及原本的理想职业,陈锦说,自己儿时起就对大自然的动植物很感兴趣,“刚毕业的时候,家里有位阿姨问我想去哪里工作,我就开玩笑地说动物园或者农场,她听完就笑了。因为没有具体的规划,了解的也不深入,在很多人看来,这确实是个不切实际的想法。”


    而在了解更多公务员岗位情况后,陈锦则认为这份工作或许可以成为锻炼自己的机会。


    “公务员是对接群众和政府的一线联络员,工作确实会比较繁杂,但对于我这样缺乏社会经验的年轻人来说,这是一份生活的肥料,能够帮助我更深入了解社会,提升解决问题的能力。”


    她希望在考上公务员之后不断提升自己,将基层工作的经历作为素材,帮助她进一步了解更多领域的情况。


    钱玉英也指出,从前,固定编制和薪资待遇是多数考生选择报考公务员时考虑的两大因素。现在,随着全国公务员福利待遇、管理模式等改革,部分岗位可能由终身制变为合同制。


    “所以,现在的考生看重的不仅是安稳,还有自己的理想抱负与职业发展前景。”钱玉英说。(应受访者要求,文中部分人名为化名)(完)

    2023-02-28
  • 积极推进城镇老旧小区改造——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扎实推动落实代表委员建议提案

    加装电梯、划出停车位、拆除违建、改造路面、新增绿化……近年来,城镇老旧小区改造在各地全面推进,不断打通痛点堵点,破除机制障碍,畅通民心民意,提升了群众获得感。





    2022年4月29日,在云南玉溪,“墙画师”们受邀为实施城镇老旧小区改造的小区墙面作画。新华社记者胡超摄


    2020年全国政协十三届三次会议期间,全国政协委员周岚提交了关于鼓励市场力量参与城镇老旧小区改造的提案,提出了在城镇老旧小区改造中建立居民参与投入机制,推动“建管一体化”改革等建议。


    “各地在推进老旧小区综合整治改善中积累了经验,但也存在市场参与难度大、改造后管理难等现实问题。这些问题成为全国两会上代表委员关心的话题,也是相关部门的工作重点。”周岚说。


    收到提案,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积极组织力量对相关问题进行了调研,回复表示:将积极引导社会力量参与城镇老旧小区改造,培育规模化实施运营主体,探索可持续改造运营模式,尽早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经验。


    自2018年起,城镇老旧小区改造连续五年写入政府工作报告。五年来,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收到关于城镇老旧小区改造的建议提案共100多件,代表委员在建议提案中呼吁加大老旧小区改造力度,加大资金支持力度,推动有条件的楼栋加装电梯,开展无障碍建设、适老化改造等惠民项目。


    记者了解到,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党组高度重视建议提案办理工作,建立了部党组统一部署、部领导分工负责、承办司局具体落实、办公厅协调督办的工作机制,部领导加强对分管领域建议办理质量的审核把关,确保办理质量和效率。


    据介绍,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主动与代表委员沟通,开展专题调研,将相关建议转化为深化改革、破解难题的政策措施,及时回应社会关切。同时,加强统筹协调,规范建议提案办理程序,启用信息化管理系统,实时掌握办理进度,限时督促办结,及时公开办理结果,主动接受社会监督。


    这些建议提案为完善相关政策措施发挥了重要作用。2019年以来,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每年会同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等部门印发专门文件,部署各地按照“实施一批、谋划一批、储备一批”原则,自上而下研究确定年度改造计划任务,加强要素保障,压茬推进实施。


    加装电梯、划出停车位、拆除违建、改造路面、新增绿化……近年来,城镇老旧小区改造在各地全面推进,不断打通痛点堵点,破除机制障碍,畅通民心民意,提升了群众获得感。


    2022年4月29日,在云南玉溪,“墙画师”们受邀为实施城镇老旧小区改造的小区墙面作画。新华社记者胡超摄


    2020年全国政协十三届三次会议期间,全国政协委员周岚提交了关于鼓励市场力量参与城镇老旧小区改造的提案,提出了在城镇老旧小区改造中建立居民参与投入机制,推动“建管一体化”改革等建议。


    “各地在推进老旧小区综合整治改善中积累了经验,但也存在市场参与难度大、改造后管理难等现实问题。这些问题成为全国两会上代表委员关心的话题,也是相关部门的工作重点。”周岚说。


    收到提案,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积极组织力量对相关问题进行了调研,回复表示:将积极引导社会力量参与城镇老旧小区改造,培育规模化实施运营主体,探索可持续改造运营模式,尽早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经验。


    自2018年起,城镇老旧小区改造连续五年写入政府工作报告。五年来,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收到关于城镇老旧小区改造的建议提案共100多件,代表委员在建议提案中呼吁加大老旧小区改造力度,加大资金支持力度,推动有条件的楼栋加装电梯,开展无障碍建设、适老化改造等惠民项目。


    记者了解到,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党组高度重视建议提案办理工作,建立了部党组统一部署、部领导分工负责、承办司局具体落实、办公厅协调督办的工作机制,部领导加强对分管领域建议办理质量的审核把关,确保办理质量和效率。


    据介绍,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主动与代表委员沟通,开展专题调研,将相关建议转化为深化改革、破解难题的政策措施,及时回应社会关切。同时,加强统筹协调,规范建议提案办理程序,启用信息化管理系统,实时掌握办理进度,限时督促办结,及时公开办理结果,主动接受社会监督。


    这些建议提案为完善相关政策措施发挥了重要作用。2019年以来,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每年会同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等部门印发专门文件,部署各地按照“实施一批、谋划一批、储备一批”原则,自上而下研究确定年度改造计划任务,加强要素保障,压茬推进实施。


    城镇老旧小区改造是重大民生工程和发展工程。数据显示,2019年至2022年,全国累计新开工改造城镇老旧小区16.7万个,惠及居民2900多万户,完成投资6600多亿元。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有关负责人表示,将一如既往重视全国两会代表委员关于老旧小区改造的建议提案,会同相关部门继续总结推广一批先行地区城镇老旧小区改造中动员群众参与、吸引社会力量参与、争取金融支持等方面的可复制经验做法和典型案例,不断完善政策机制,切实改善居民居住条件和生活环境。

    2023-02-27
  • 扫码开门、自助选购、一键结算 无人零售越来越多

    扫码开门、自助选购、一键结算……无人售货机的出现方便了大家的生活,在商场、车站、地铁、公园、办公楼等人员密集的地方四处可见,货品逐渐多元,有饮料、食品、鲜花、水果、蔬菜、咖啡等,这样简单的购物方式受到了越来越多消费者的青睐。





    即时满足需求


    夜深人静,刚写完一篇论文的北京大学生小高心满意足地伸了个懒腰,到宿舍楼下的自助咖啡机购买一杯咖啡犒劳自己。深夜的一杯热咖啡,是小高繁忙而充实的大学生活中不折不扣的“小确幸”。


    如今,无人售货机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在车站候车厅为旅客出售饮料、面包、方便面等便民商品;在学校宿舍楼内为学生提供零食饮料;在写字楼下自动售货机为白领提供早餐;居民在小区楼下的生鲜自动售货机买到新鲜水果……在不少开店空间有限但又有较大消费需求的地方,都能看到无人售货机。


    对消费者来说,无人售货机满足了随机性、即时性的消费需求。比如运动结束口渴难耐时,最近的便利店却在一公里外,近在咫尺的无人售货机自然成为大多数人的第一便捷选择。对于消费者来说,无人售货机迅速填补了生活中对快速购物的需求。


    与传统零售相比,无人零售兼具“开源”和“节流”两个优势:无人售货机的体积小、占地面积少,24小时售卖,房租和人工成本更低。其收益来源也不仅仅是商品,售货机自身同样是很好的传播媒介,在机身和屏幕上的广告也有收益。


    “无接触经济”走红


    无人零售近年的发展,离不开政策支持。2021年7月,商务部办公厅等印发《城市一刻钟便民生活圈建设指南》,鼓励发展智能社区商店、无人值守便利店、自助售卖机等;2021年12月,国务院印发《“十四五”数字经济发展规划》,支持实体消费场所建设数字化消费新场景,推广非接触式服务等应用,提升场景消费体验,培养全民数字消费意识和习惯;2022年8月,科技部等印发《关于加快场景创新以人工智能高水平应用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提出消费领域需积极探索无人货柜零售、无人超市等新兴场景。


    数字化建设被重视程度不断提高,为实体零售的数字化升级创造了有利的发展环境。无人零售行业在近年发展中“渗透”至更多城市、更多场景,“无接触经济”逐渐被消费者接受认可。


    专家认为,未来发展无人零售是促进新型消费、扩大内需的重要措施,也是实体零售应对消费需求结构调整、网络零售快速发展变局的重要手段。有大城市已将无人零售作为城市发展的重要部分,积极创新推进,促进智慧城市建设。无人零售作为零售业与人工智能、物联网等技术相结合的新业态模式,在消费规模不断壮大的背景下,将迎来广阔市场。


    “无感支付”拿了就走


    2022年10月,上海罗森便利店引入AI无人零售解决方案,无感支付智能门店开业。通过无需排队自动结算的方式,消费者可以快速、便利地选购商品。当被问及无感支付带来的体验时,有顾客连连表示:“很方便!尤其早晨去上班时很多传统便利店非常拥挤,无人零售不用排队。”


    顾客刷脸或扫码进店后,挑选完毕直接出店就能自动结算,整个过程只需短短数秒。消费者能在匆匆忙忙的工作日早晨快速买到一份营养早餐,快节奏的都市人群尽享日常购物的便利。


    无人零售兴起的背后,技术进步为行业优化带来不少新气象。曾经困扰无人售货的识别不准确、承载客流有限等问题,在AI、5G、物联网等技术的快速发展中得到有效解决。例如,基于3D机器视觉等技术,门店可对线下物理空间进行三维重建,实时追踪顾客的逛店轨迹、关注商品,识别拿放姿态、商品信息及数量等,无需通过自助结算台操作,AI系统也能随时掌握消费者购物习惯。


    传统便利店运营中,订货是个很“烧脑”的工作。经营者需要扫视所有栏位、了解销售情况、再逐一订货,对生鲜食品类还要分析过往几星期的销售数据并推测未来几天的订货量。现在,通过门店数智化管理系统,基于海量消费数据实现的顾客购物分析、商品销售分析、区域习惯分析、营销效果分析等,能帮助经营方高效、科学决策,轻松完成订货工作。(记者黄敬惟)

    2023-02-27
  • 月薪4万招人去非洲养鸡?企业回应 网友:有点心动!

    近日,山东青岛一企业称月薪3-4万招聘养鸡场场长,工作地点在坦桑尼亚,一度登上热搜。





    招聘需求显示,任职需要具备丰富的蛋种或肉种鸡饲养管理经验,熟悉种鸡饲养及疾病防治的关键控制点;做为负责人,管理过5万套以上种鸡场3年以上或大型养鸡场5年以上;畜牧兽医相关专业毕业;具备良好的团队合作能力,熟悉各种鸡场各项操作,并能给工作人员进行培训和示范指导;愿意驻外,男女均可。年薪在30万到50万之间,另外还有绩效、年假、年底奖金和飞机票。


    据工作人员回应称,场长只要工作经验足够,是可以达到所说的工资标准的,但是该地的工作环境和国内还是有差别,比较艰苦,当地气候和国内不一样,有的人不适应当地的气候就不干了,不是所有人都可以适应的。“有很多发简历的,真正适合的不是特别多。”


    工作人员还表示,场长需要工作经验足的人担任,所以不考虑20岁以下的年轻人来应聘,年轻人若要应聘只能从基础做起。


    外交部官网显示,坦桑尼亚联合共和国面积94.5万平方公里,人口5910万(2018年),为联合国宣布的世界最不发达国家之一。经济以农业为主,平年粮食勉强自给。工业生产技术低下,日常消费品需进口。

    2023-02-24
  • 官方披露全国已有6亿栋房屋!关于房子是否过剩的话题再引热议

    “全国已有6亿栋房屋”?近日,这个庞大的数据掀起巨大波澜。


    不久前,在以全国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普查工作情况为主题的新闻发布会上,有关部门负责人对外披露,在过去三年里,“住房城乡建设行业获取了全国近6亿栋城乡房屋建筑数据以及80多万处市政设施数据”,而全国100%的乡镇、100%的社区(行政村)和7‰的家庭都参与了调查,住房和城乡建设系统动员了260多万人参与。





    这一组数据也被广泛解读为“首次回答了我国到底有多少房子”。但根据住建部自2022年末以来陆续对外披露的信息来看,“6亿栋”并不能作为这一问题的回答。


    根据《中国建设报》相关报道,由住建系统承担的房屋建筑和市政设施普查,涉及全国6.6亿栋城乡房屋建筑。其中,农村房屋量大面广,以栋数计占城乡房屋建筑总量90%以上,以面积计占一半;而城镇房屋则为4700多万栋,同时分为住宅与非住宅两大类。


    这也就意味着,看似庞大“6亿栋”中并不全是商品房。有房地产业内人士表示,“农村房屋在其中占了9成,城市中还有一栋栋厂房之类的建筑,总的算下来,住宅占比不会很大。”


    同策研究院研究总监宋红卫也向第一财经表示,普查小组给出的数据中除了商品住宅以外,还包括了大量的非商品住宅房屋,比如工厂、员工宿舍、酒店、长租公寓等,此次调研更重要的的意义是“数字化构建了全国建筑的楼盘字典”,这对于我国未来产业规划以及住房的规划具有重要的意义。


    这一数据引得广泛关注的关键在于,近年来关于我国房地产是否过剩的讨论不曾断绝,关于房屋空置率高企的话题也总是会吸引眼球。


    从目前各方面统计和研究的数据来看,我国当前人均居住空间并不小。据国家统计局发布的《中国人口普查年鉴2020》显示,截至2020年11月1日,我国家庭户人均住房建筑面积达41.76平方米。其中,乡村的家庭户人均住房建筑面积为46.8平方米,城市和镇的分别为36.52平方米、42.29平方米。


    但这其中存在着结构性问题。据上述普查年鉴,在拥有广州、深圳两大一线城市的广东省,其人均住房建筑面积约为29.59平方米、户均为72.06平方米,位列各省市之末;上海的人均和户均居住面积分别为30.58和73.86平方米,位列倒数第二;北京的则为33.41和77.64平方米,位居倒数第三。


    若假设得房率平均为80%,一线城市的人均套内面积则将低于27平方米。据中银证券研报显示,发达国家的这一指标普遍在30平方米以上,其中美国、英国、法国分别为52、40、37平方米,日本、韩国则分别为31、27平方米。该机构预计,每年由人均住房面积提升带来的新增住房需求仍将有约5亿平方米左右。


    另据任泽平团队在2023年1月发布的《中国住房存量研究报告》显示,1978-2020年中国城镇住宅存量从不到14亿平方米增至313.2亿平方米,城镇人均住房建筑面积从8.1平方米增至34.7平方米,城镇住房套数从约3100万套增至3.63亿套,套户比也从0.8增至1.09。


    “一般而言,套户比小于1,表明一国住房供给总体不足;套户比等于1,表明一国住房总体基本供求平衡;考虑到休闲度假需求、因人口流动带来的人宅分离等情况,成熟市场的套户比一般在1.1左右。”上述报告称,从国际看,美国、日本的套户比分别为1.15、1.16,德国为1.02,英国为1.03,中国城镇住房套户比接近1.1,表明住房供给总体平衡。


    但分城市等级来看,2010年一线、二线、三四线城市套户比分别为0.92、0.93、0.96,到2020年套户比分别为0.97、1.08、1.12,一线城市住房供给明显偏紧。


    另外,细看这些住房,期间存在着诸如房龄过高等一系列问题,仍有更新改善的需求存在。


    保利发展控股此前发布《保利2021-2022年房地产行业白皮书》(以下简称为“《白皮书》”)显示,住建部曾于2021年披露,我国2000年底前建成的城镇老旧小区有21.9万个。统计局2015年的人口抽样调查显示,全国城镇家庭有31%购买一二手商品房,有50%居住在公有住房、经适房、自建房等,19%为租房或住在工厂宿舍等;据楼龄统计,有48%家庭居住在2000年底前建成的房屋。


    《白皮书》预测,截至2020年,2000年底前建成的房屋仍有近100亿平方米。原公有住房、经适房及2000年底前建成的大量老旧住房,面积小、质量低、配套差、物业管理不足,居民仍有许多改善需求待释放。

    2023-02-24
  • 农行“连心贷”引热议,如何界定男女朋友?分手了咋办?

    2月22日,有市场消息称,农业银行近期针对雄安购房者推出新的商业贷款产品“连心贷”,主要以未婚男女朋友作为共同还款人。有工作人员表示,已有员工看到相关文件,但目前尚未出台具体操作细则。


    第一财经致电农行客服电话,一工作人员对此表示,确实有该产品。


    “连心贷”一出,立即引起了市场的热议,人们关注的焦点有二:一是如何界定男女朋友关系?二是万一两人“不连心”了,分手了之后怎么办?


    早已出现?


    第一财经发现,“连心贷”并不是新鲜事物,在农业银行的官网上,就曾刊发一篇名为《个人住房贷款“贷”出品质生活》的文章,该文章以男主人公郑志为例,其写到:郑志在农业银行咨询“家装贷”时,也了解到农业银行新推出了一种“连心贷”的房贷产品,可以加强贷款人的还款能力。未婚的男女朋友可以作为共有权人一起申请贷款,并一起作为新房的所有权人。这样的贷款产品,也可以让双方的权利和义务更加平等明晰,少了不少还款方面的压力。客观上,也能减少不少日后可能产生的矛盾。


    第一财经通过搜索显示,该篇文章最早的刊发时间为2014年7月8日。


    该文章称:“连心贷”指为明确婚前财产归属或增强还款能力,未婚男女朋友作为共有权人,由双方或者一方向农业银行申请的个人住房贷款。


    申请“连心贷”的房屋买卖合同中登载的买受人应为男女双方,所购住房应归属双方共有,既可由男女双方作为共同借款人申请贷款,也可由一方单独申请贷款。一方单独申请贷款的,另一方应作为连带责任保证人,在贷款存续期间承担连带责任保证担保。


    易居研究院研究总监严跃进认为,“连心贷”和近期讨论的“百岁贷”有相似性,其都涉及到房贷偿还存在多个还款人的情况。“若是夫妻或家庭成员作为共同还款人都可以理解,但是未婚男女朋友作为共同还款人,实际上还是很容易引起大家的顾虑和质疑的。”他说。


    存在争议


    第一财经发现,在搜索平台或网络问答社区平台上,也曾又人提问:婚前连心贷房产怎么分、离婚以后的婚前连心贷房产如何划分等问题。


    “尤其是未婚男女朋友作为共同还款人,若是对象分手或情感有问题,那么此类还款方面是有一定的问题的,关键是要防范中间产生了合同纠纷和违约的事件,最终使得贷款出现违约。这是包括‘连心贷’在内的各类信贷产品创新所需要注意的内容。”严跃进说。


    除了分手以外,还有一大争议的方向是如何界定未婚男女朋友关系?


    对此,上述农行客服工作人员表示,需要男女双方提供未婚书面声明和恋人关系书面声明,银行需要留档,具体需要咨询当地办理网点。


    严跃进认为,类似“连心贷”的出发点是好的,从一些购房者的角度看,也可以理解。年轻人一起购房的时候,肯定都希望多贷款。而且既然要购房了,未婚的男女朋友也一般有相应的经济能力,所以单纯从还贷的角度看,其也完全有能力和有意愿帮对方去还贷。


    “但从现实来看,如果某个购房者为了多贷款,那么是否就可以找中介或第三方来做共同还款人,对银行名义称是未婚的男女对象,这种风险并不是没有,如何证明是男女朋友关系,从我国家目前对于购房者婚姻状况的情况看,只有单身、结婚、离异等几种证明,男女朋友关系似乎是没有可查询渠道。即便是订婚,从法律层面上也是不存在的。”严跃进说。

    2023-02-23
  • 五一出境机票均价3022元 较去年同期下降51%

    中新网2月22日电虽然距离“五一”假期尚有时日,但不少游客已经开始筹划起长途游。旅行平台数据显示,年后首个出境游预订高峰已经到来,截至2月21日,本周国内出境机票订单量环比上周增长三成。预订“五一”期间出境的单程机票含税均价为3022元,较去年同期下降51%。(中新财经)

    2023-02-23
  • 老人不会网上预约怎么办?北京多场所推出“适老化”样本

    近日有网友反映,故宫博物院只能凭预约进入参观,不会网上预约的老人因此无法进入故宫游览。对此故宫博物院回应称,老人可到综合服务窗口咨询,若有余票,可办理当日票参观。





    新京报记者了解到,文旅部对此曾出台过明确规定,要求保留传统线下购票方式,并连续两年推出适老化案例。同时记者探访发现,北京多个文化场馆、公园景区已设置相应方案。如恭王府、香山公园等景点均为老年游客预留了线下门票。


    调查1


    老人参观可通过亲友代为预约


    近日,有网友反映故宫博物院只能提前在网上预约参观,此举令不会网上预约购票的老人“犯难”一事引发公众关注。2月21日,记者就此情况联系了北京市多个景点。


    故宫博物院一名官方客服告诉记者,游客进入故宫博物院确实需要提前在网上预约购票。而对于不会网上预约购票的老人,可由亲友代预订,或到故宫综合服务窗口咨询,如果有余票,可办理当日票参观。“但是线下并不保证会有余票,所以还是建议提前在网上预约。”上述工作人员称。


    八达岭长城景点同样只提供网上预约途径,但景区在线下设有咨询服务窗口,操作不便的老人可在现场工作人员的协助下,根据余票数扫码预约办理免费门票,预约流程和普通群众无异,均需身份证实名预约。


    同日下午,中国国家博物馆工作人员也向记者表示,国家博物馆只能接受游客提前1-7天网上预约,现场未设有预约窗口,如果老人需要参观,只能通过亲友代为预约的方式,现场刷身份证进入。


    调查2


    部分博物馆保留线下售票窗口


    恭王府景区安全管理处处长刘松涛告诉记者,自2019年实行全网售票后,由于考虑到老年人使用智能设备的困难,恭王府特意设置了老年人爱心服务窗口,60岁以上老人可在窗口购买半价票,不用预约,刷身份证参观,从而帮助老年人解决买不到票、进馆难的问题。


    “采取线上购票是为了更好地控制客流量,但也要考虑特殊情况,网上售票数有限额,但线下对老年人购票没有限额,为其预留了充足的票数。”刘松涛说。


    据刘松涛介绍,爱心窗口之外,恭王府景点还设置了综合服务窗口,针对不带或忘带身份证的游客,提供综合服务。“在执行网上售票限额时,不同景点有不同的管理规定,但我们始终秉承换位思考的理念,考虑游客从天南地北远道而来有诸多不易,景点应在控制客流量的基础上,尽量能够满足游客的需要,使其不留遗憾。”刘松涛称,目前,恭王府每天接待1万左右游客,周末甚至会达到2万左右,线下购票的老人每天大约有200-300名。


    记者同时咨询了几家北京市属博物馆,了解到有些博物馆保留了线下售票窗口,可以直接现场购票,如北京古代建筑博物馆、北京汽车博物馆、科举匾额博物馆;一些博物馆则表示,老年人观展无需预约,可凭老年证等证件直接进馆,如北京艺术博物馆、首都博物馆等。


    调查3


    多家公园为老年人预留游览名额


    北京市公园管理中心服务管理处相关负责人告诉新京报记者,为了游览安全和舒适,每个公园景区都设立了日最大承载量和瞬时承载量,实行每日总量控制和实时动态管理,确保每一位进入公园游客的游园安全和游览体验。自从2020年4月29日起,北京所有市属公园购票实现“网络实名预约、分时验票入园”。如此一来,既避免了园内拥挤,游客游园环境也更加安全舒适。60周岁以上老年人属政策性免票群体,为方便老年人入园游览,从政策实施一开始,各公园就采取了灵活的预约方式,在未达到游客限量的情况下,来到现场的老人都能直接刷身份证和老年卡入园,登记预约和验证入园可同步完成。


    也就是说,颐和园、天坛公园、北海公园、中山公园、景山公园、香山公园、北京动物园、陶然亭公园、玉渊潭公园和国家植物园,每日为60周岁以上的老年人预留了游览名额,老人只需在查验一体机上刷身份证或北京通-养老助残卡,即可现场预约、验证入园。对于有购票需求、又不会使用手机的特殊群体,上述各公园门区的综合服务窗口可以提供代客下单或换发游览凭证等辅助服务。“这里需要注意的是,提前预约并非要提前一天,在有余票的情况下,所有人都可以现场预约。”


    相关负责人称,在平日绝大部分情况下,公园达不到最大承载量,预留给老年人现场预约登记的票量就充足,老年人可以直接现场刷身份证或老年卡登记入园。但需要注意的是,在玉渊潭樱花季、香山红叶观赏期等重点游览高峰时段,以及假日黄金周、重点节假日的颐和园等旅游热点公园,建议游客提前预约、错峰游览,由此更能保障大家的权益,防止出现未提前预约就到了现场,而公园已达最大承载量、无法入园的情况。


    探访


    部分老人仍需子女代为预约


    2月21日,新京报记者在中国工艺美术馆、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馆(简称工美馆)现场采访发现,不少老年人热衷到博物馆、美术馆、纪念馆等文化场馆参观,或是打发时间,或是充实生活。


    今年72岁的王先生对文化、历史、工艺、美术等领域的展览和展品都很感兴趣,退休后喜欢去各种文化场馆参观。他表示对工美馆内陈列的玉雕、木雕印象深刻。


    已是花甲之年的张女士昨天上午就到了工美馆,通过现场预约进馆。“我们老年生活不就是溜达溜达、到处转转,我觉得也不能老逛公园,这些地方也要来看看。”


    现场还有老人成双成对在参观。李女士和她先生都已经74岁,退休前就对雕刻和玉器感兴趣,也有一些收藏。“退休后凡是有新的展览和活动我都会去。我和我先生对各方面的新事物都能接受。”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对于一些能熟练使用智能机的老人来说,网上预约不是难事。但仍有一些老年人无法自己进行网上预约,需要他人代为预约。比如李女士告诉记者,她和爱人虽会使用智能机,但需要预约参观时,还是得求助孩子。


    记者从工美馆的工作人员处了解到,老年群体如果实在无法进行网上预约,可以在现场预约进入。来自河北石家庄的郭先生和王女士来北京游玩,昨天本来打算先去旁边的中国共产党历史展览馆,但因为不知道需要提前网上预约,所以没能进去。来工美馆得知能现场预约,两人就高兴地进来了。


    两位老人还提到,老年人在信息获取方面相对弱势,很可能不清楚哪些场馆需要提前预约和提前几天预约,所以他们才没能进入原本的目的地参观。


    关注


    多部门曾发文要求保留传统预约方式


    近年来,智能化越来越多地应用于社会生活,但与此同时“数字鸿沟”也成为横亘在老年人日常生活中的一道“坎”。为切实解决老年人在运用智能技术方面遇到的突出困难,2020年11月24日,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切实解决老年人运用智能技术困难的实施方案》,明确提出在各类日常生活场景中,必须保留老年人熟悉的传统服务方式。同年12月,文化和旅游部办公厅、国家文物局办公室发布关于落实《关于切实解决老年人运用智能技术困难的实施方案》的通知,明确文化场馆和旅游景区应为未能提前预约的老年人保留一定数量的免预约进入或现场购票名额。


    该通知关于整改工作安排的部分提出,确保各项传统服务兜底保障到位,解决老年人因运用智能技术困难不能进入文化场馆和旅游景区的问题。明确保留传统预约方式。需要提前预约的公共图书馆、博物馆、文化馆、美术馆、纪念馆、剧院等文化场馆和旅游景区,应保留人工窗口和电话专线,方便老年人进行现场预约和电话预约。同时,允许他人代为预约。文化场馆和旅游景区预约系统设计应允许老年人家人、朋友帮助代为预约,老年人可凭当日有效预约码、购票信息等的截图进入文化场馆和旅游景区。


    通知还特别提到,文化场馆和旅游景区入口处开辟绿色通道,为未能提前预约的老年人保留一定数量的免预约进入或现场购票名额,售票窗口保留现金购票方式。如遇场所内人流量达到限流峰值情形,应向老年人耐心做好解释工作,同时做好场所内的疏解导流工作,安排老年人稍晚进入。


    去年2月份,北京市文物局就关注到了部分博物馆对老年人不太友好的情况,发布了《北京市文物局关于进一步提高博物馆适老化服务水平的通知》,其中明确指出:“各馆应进一步提高对老年人的接待服务水平,进一步完善预约机制,在推行网络预约的基础上,保留人工窗口和电话专线,为老年观众保留一定数量的线下免预约进入或购票名额。”


    声音


    解决老年人预约购票难题离不开全社会的共同努力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旅游研究院院长邓爱民教授认为,在高科技时代,新技术层出不穷,智能化和数字化管理让我们的社会运转更加高效。但以“老年人线下购票难”问题为典型,解决老年人在数字时代“掉队”的问题已经成为文旅产业现阶段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之一,这也是实现中国式现代化与文旅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使命。


    面对老年人景点购票难的问题,邓爱民教授提出,有关部门需要加紧完善相关法律规定,切实解决老年人数字技术使用难的问题。同时,有关部门也要加强宣传、教育和指导工作,推广无障碍友好环境理念和无障碍文化,鼓励相关文旅场所为老年人提供专属的公共服务。


    同时,景区等相关文旅服务场所也要积极落实国家相关法律法规,为老年人推行便利化服务,设置方便老年人购票的设施设备,安排专人负责老年人的咨询引导服务,帮助老年人跨越“数字鸿沟”。“彻底解决‘老年人购票难’的问题,离不开全社会的共同努力,形成全社会无障碍的意识和文明。呼吁大家要对老年人多一些人文关怀,在遇见老年人‘购票难’的情况时,及时帮助老年人解决问题。在遇到老年人‘购票慢’的时候,多一些包容与理解。”

    2023-02-22
  • 上市后股价走低的张小泉,因“拍蒜刀断”再上热搜

    中新网2月21日电(中新财经刘阳禾)2月21日,“张小泉菜刀拍蒜断裂再现舆情风波”登上微博热搜。


    有媒体报道称,2月20日江苏徐州男子吐槽张小泉菜刀拍了一下蒜就断成两截。张小泉厂家回应称,视频中这个刀硬度比较高,能不能拍蒜看材质,硬度越大越脆越容易断,后面会提高产品质量。


    “拍蒜刀断”,中消协曾点名


    1月30日,中消协发布“2022年十大消费维权舆情热点”,其中便包括张小泉“菜刀不能拍蒜”争议警示企业须尊重消费者权益。


    2022年7月,知名老字号品牌张小泉因“消费者投诉菜刀拍蒜断裂”引发舆论热议。


    中消协认为,“拍蒜”本是公众做饭最常见的场景之一,张小泉作为以传统刀具闻名的老字号,客服一句“不建议使用这种菜刀拍大蒜、拍黄瓜”,让消费者的朴素情感无法理解。“不能拍蒜的菜刀还算菜刀吗”的质疑声之下,是人们对张小泉没有满足消费者消费需求的批评。


    “该事件也暴露出在消费升级的背景之下,一些商家强推性价比畸低的产品,再通过所谓‘消费者教育’完成收割闭环,让消费者花了冤枉钱,又有苦说不出的行业痛点。”


    中消协指出,舆论认为,作为有着消费者“情怀”加持的老字号,更应该在品牌和产品进化的同时,认清自身定位,瞄准市场需求,传递出对消费者习惯的尊重之情。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老字号品牌改良工艺流程、宣传新理念打造差异化产品以拓宽销路、提升利润的做法本无可厚非,但不能忽视消费者的知情权和选择权,更不能以所谓的“消费者教育”等营销手段,改变“产品创新是为了更好地服务消费者”这一初衷。


    上市后股价持续走低,市值减少近六成


    由于再次陷入舆情风波,有股民担心张小泉股价问题。对此,张小泉投资者关系负责人答复媒体时称,“目前股价稳定,根据去年经验看,舆情对股价影响不大”。


    截至2月21日收盘,张小泉报15.90元,跌幅0.93%。


    不过从更长时间来看,其股价相较于最高点已下跌约58%。目前张小泉总市值为24.8亿元,相比发行首日60亿元市值,缩水接近六成。





    张小泉股价走势图


    中新财经查询发现,尽管自2021年9月上市后,张小泉股价持续下行,但有特定股东进行了减持。





    张小泉公告截图


    2022年9月29日,张小泉发布关于特定股东减持股份预披露的公告称,持有本公司股份1158300股的股东万志美计划以集中竞价交易或大宗交易方式减持本公司股份合计不超过1158300股,占公司总股本比例0.74%。


    截至2023年1月6日,上述减持计划已实施完毕,套现1800多万元。本轮减持后,万志美不再持有张小泉公司股份。


    控股股东张小泉集团及二股东杭州嵘泉则通过质押的方式进行融资。





    张小泉公告截图


    2023年1月12日,张小泉发布关于控股股东部分股份质押的公告称,截至公告披露日,公司控股股东及其一致行动人累计质押股份数量为52926291股,占其所持股份比例为69.64%,占公司股份总比例达到33.93%。


    公告还显示,张小泉控股股东及其一致行动人未来半年内到期的质押股份累计数量为28756291股,占其所持股份的37.84%,占公司总股本的18.43%;未来一年内到期(不包括前述未来半年内到期)的质押股份累计数量为6670000股,占其所持股份的8.78%,占公司总股本的4.28%。(完)

    2023-02-22
  • 飞鹤奶粉屡遭投诉质量堪忧 作品侵权连连败诉 被多次赔偿

    据相关资料显示,黑龙江飞鹤乳业有限公司,成立于2002年,友鹏投资成员,位于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是一家以从事食品制造业为主的企业。企业注册资本4500万美元,超过了99%的黑龙江省同行,实缴资本4500万美元,并已于2019年完成了IPO上市,交易金额67.00亿港元。


    因奶粉中有“虫子”、“头发”等异物屡遭投诉


    据小红书账号“事事无绝对”2月21日发文称:“我是一名宝妈,孩子两岁多一点。从出生到现在一直喝的飞鹤奶粉,也是千挑万选最后选择了国产飞鹤。第一次出现这种情况,因为是晚上发现的,打了400应该是下班了。跟购买的店铺反馈,也是让我先打400,然后再去店铺沟通。在网上搜了一下官方多数给的回复就是把自己的流程讲解一遍,可我真的就是喝到了啊。请问各位朋友,遇到这样的事情应该怎么维权啊,真的第一次遇到,郁闷的不行。”





    据顶端新闻消息显示:“飞鹤奶粉中吃出蓝色异物,投诉了9个来月,却没能得到解决。消费者的投诉资料显示,2022年2月15日,他花费1260元,在湖南省怀化市经济开发区一母婴店购买了一箱飞鹤星飞帆3段奶粉(共6罐)。”


    据小红书账号“时尚帽行(专注批发)”发文称:“我在2.2号在某线下超市购买一罐900克飞鹤经典1962奶粉,2.4号早上已经打开喝了,盖子已经盖好的情况下2.5号晚上晚饭过后打算冲一杯,拿勺子挖第二勺发现有一块黑色长方形不明物质,随后立即拨打奶粉瓶上的电话投诉,客服让当地负责人与我联系,2.6号接到飞鹤个人电话,说黑色物质是奶粉生产过程中产生的碳物质,表示给我换一个新的,在这个期间飞鹤方对我没有任何道歉,奶粉中喝到黑色物质表示不好意思的话语,我表示不能接受,我提出根据中国食品法148条规定,在食品中吃出不明物质进行赔偿3-10倍,不到1000元的进行1000元赔偿,飞鹤方负责人表示不同意,让我将黑色物邮给他们,进行检测,这个费用让我个人拿,期间我俩的录音我也有,我想表达的是,首先1,我如果在2.4号早上没有喝第一口,我会同意他得处理结果(给我赔一罐新的)因为我已经喝了,而且2.5看到奶粉后有黑色物质后,我感到恶心,其次我想表达的是,我是一个成年人,如果这罐是刚出生的婴儿或者岁数大的眼睛不好的老年人喝了呢,他们的产品里面出现这类东西,他们没有表示愧疚,质量这一关他们自己就没有做到位,我希望得到作为一个中国公民应该受到国家赋予我们得权利,我觉得中国的食品安全法保护我们公民,同样也希望这些商家不要再遇到食品问题第一时间就想办法推脱”





    据微博用户“小屁孩儿987”发文称:“飞鹤星飞帆3段奶粉居然有虫子,希望有关部门能给处理一下,质检是怎么过关的?还明星代言呢,大过年的真是无语了,还好没喝到肚子里!”


    经简单梳理类似上述投诉多达数十起





    作品侵权连连败诉被多次赔偿


    据相关资料显示,蓝牛仔影像(北京)有限公司因“侵害侵害作品信息网络传播权纠纷”与黑龙江飞鹤乳业有限公司对薄公堂多达十余起,全部因为飞鹤乳业未经授权允许盗用蓝牛仔影像图片用于产品宣传,最终获赔十余万元。


    飞鹤乳业广告词:“想要吴京的体格,先从喝奶粉开始”,并在其宣传中使用吴京肖像被起诉,赔偿吴京5万元。





    作为上市企业,针对客户投诉应积极应对,在严控产品质量的同时,拿出相关的解决方案。


    编辑:延菁菁


    欢迎提供新闻线索:(V:mingchengzaobao)

    2023-02-21

  • 首 页  上一页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下一页    尾 页  

    版权声明: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本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85 8629 6259

    蒙公网安备 15010502001696号 蒙ICP备16001043号-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