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氢能源电池车大批量“上路” 或许只是时间问题

    氢能作为一种环保绿色新能源,越来越获得市场的认可。然而,氢气的制备和储存都还有着较大的探索空间。日前,我国科研人员的一项研究公开发布,通过搭建新型光热系统,让氢能的制备效率提高了6倍。未来的我们,也许还能开着氢能源私家车驶上高速公路。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杨甜子



    大显

    身手

    氢能源既可让载人客车跑起来

    也能“推动”火箭发射

    很多人概念里的“氢”真的很轻,只要充进气球里,气球就会立刻飘起来。但需要的时候,“氢”也能很“重”,可以让载人客车跑起来。南京航空航天大学能源与动力学院副研究员张凯告诉记者,在北京冬奥会上,绿色环保的氢能源“大显身手”,不仅主火炬燃烧使用的是氢能,就连赛场上的客车使用的也是氢燃料电池。数据显示,2022年北京冬奥会张家口赛区投入氢燃料电池汽车710辆。整个冬奥期间,共有1200多辆氢燃料电池车运行,在奥运史上是数量最多的,同时也是服务于冬季奥运会中数量最多的。

    “其实,在2008年北京奥运会和2010年上海世博会期间,氢燃料电池车就已开始‘上岗’。”张凯告诉记者。

    “在航天领域里使用,它甚至能‘推动’火箭的发射。”张凯告诉记者,“航天燃料中,液氢和液氧是重要组成部分,不仅环保,而且推力大,对于火箭发射来说是很好的推进剂。”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氢能也开始逐渐“落地”,“比如,在工业生产中,氢就是一种必不可少的原料。在农业、美容养生等多个领域,氢也能起到重要作用。”

    主要

    特点

    绿色环保,但制备成本太高

    张凯向记者展示了一组数据:作为宇宙中分布最广的物质,氢具有燃烧热值高的特点,是汽油的3倍,酒精的3.9倍,焦炭的4.5倍。氢燃烧的产物是水,因此它是世界上最干净的能源,资源丰富,可持续发展。氢能研究院执行院长、清华大学副教授王贺武曾对氢能的大面积使用做过解读:理想状态下,1公斤氢气能替代约5升柴油的消耗量,约减少15公斤的二氧化碳排放。与柴油、汽油等传统燃料相比,氢气杜绝了颗粒物、氮氧化物等污染物的排放。长期来看,对于减轻温室效应有不小影响。

    不过,张凯告诉记者,我国的氢能源目前更多的还是从化石原料中提取,存在高成本高能耗、技术瓶颈、缺乏可持续发展模式这三大“难关”。

    最新

    研究

    搭建新型光热系统

    氢能源制备效率提高6倍!

    此次河北大学科研人员的最新研究发现,便是在氢能的制备效率上有了突破。河北大学物理学院研究员李亚光团队最新在《自然通讯》上发表的一项研究成果显示,通过构建新型光热系统,6㎡正常光照面积日均产氢量可以达到23.27m3,有望实现规模化室外阳光驱动甲醇重整制氢。

    “科研人员搭建的新型光热系统,提高制备氢能效率的关键便在于一种特殊的膜。”张凯拿读者们最熟悉的太阳能热水器做了一个类比,“普通的太阳能集热管中,太阳光透过玻璃管被热水管外壁所涂的黑色薄膜吸收,进而转化为热量,但黑色薄膜自身还会在近红外波段发出长波辐射,导致所吸收的太阳能部分损失。”

    在这个新型的光热系统里,这张特殊的膜可以高效吸收太阳能并将其转化为热量,同时其近红外波段的辐射能力显著降低,从而大大提升了太阳能的转化利用,使系统在较低辐照下达到了很高的温度,加速了甲醇和水的裂解,实现了氢能源的高效制备。

    根据已经公开的数据,这种新型光热系统制备氢能的效率,是目前文献报道的光催化产氢效率的6倍。

    展望

    未来

    降低成本后,氢燃料电池车或将普及

    这样的画面完全可以畅想,未来的“加油站”即将升级成“加氢站”,市民开着氢燃料电池车进入“加氢站”,为新能源汽车的氢能高压气罐加满氢能源,一脚油门,再次上路。

    “目前,我国的科研工作者和部分汽车制造企业已经在氢燃料电池的研发上下了‘苦功’,未来,我们还要克服氢能制备的成本问题,成本一旦降低,氢燃料电池车真的有望走入寻常人家。”张凯说。

    2022-05-09
  • 新型骗局“试衣员”:衣服还在,钱没了

    编者按:这里是民生调查局,见人所未见,调查民生之变。关注你想关注的、你没关注的,调查你想看的、未看到的。



    中新财经5月7日电(记者吴涛)近日,一种新型诈骗浮出水面。“成为试衣员免费收各种快递”“免费收香水等各种化妆品小样”“时间自由月入上万”……在一些社交平台和短视频平台上,一股“试衣员”兼职风刮起来,天下真有这样的好事吗?

    极具诱惑,“试衣员”拍照就赚钱?

    记者经过“努力”通过初步考核,在某短视频平台联系上了一个招聘“试衣员”的工作人员沫沫(化名),据介绍,兼职“试衣员”很简单,就是拍照赚钱,单子主要有三种:佣金单、送拍单、寄拍单。

    佣金单需要兼职人员先从指定的电商平台下单,收到货后拍照出图给好评,然后再把快递寄回商家,商家给兼职人员结算佣金和垫付的资金。

    据介绍,佣金一般在40元至200元之间。“每天做的单子是没有数量上限的,而且每一单至少赚40元。”沫沫称。

    送拍单需要兼职人员下单收到货后出图给好评,商家返还兼职人员下单垫付的费用。该模式无佣金,但后续快递不需要寄回商家,商品直接送给兼职人员。

    寄拍单不需要兼职人员垫付商品费用,商家直接邮寄商品,出图给好评后把商品再寄回商家就行。

    记者注意到,这三种模式都需要兼职人员垫付资金,即便是寄拍单,往回邮寄商品时也得垫付邮费。

    多个套路,环环相扣

    值得一提的是,在正式成为“试衣员”之前,还要交入会费。

    据沫沫介绍,入会费350元,“这个费用算是正常的,如果入会费大于350元到400元的肯定是骗子,但天上也没有白掉的馅饼,入平台还是要交会费的。”

    记者追问:入会费交给谁?有没有收据,用不用签合同?

    沫沫表示交给“平台财务”。沫沫称,“你先转我,然后我去转财务,线上算一个平台,线下就是一个公司,交给线下管理人员。”

    有网友在知乎上称,曾加入过“试衣员”平台,“交了400元会费让我去拉人头,拉一个人给我分230元。”

    此外,近日,还有媒体报道,5名女子兼职做“试衣员”,被骗58万元。

    你以为这就结束了?万万没想到这才是开始。

    记者注意到,多位自称受骗的人员称,“在‘试衣员’兼职过程中还会不断让下载各种APP,上传身份证正反面照片,个人信息被收集,甚至稀里糊涂开通了网贷。”

    还有的是话术骗局,“说好做够200元的佣金就结算,但最后变成做够200单起算,刷了几单后,进退两难。”

    如何预防?警惕炫耀“收入”账号

    某短视频平台5月6日发布警惕“试衣员”诈骗安全提示称,兼职需谨慎,凡是涉及刷单,都是诈骗。不法分子会先给受害人提供一些金额不大的任务,并会很快结算工资,博取受害人信任,但后续安排的任务涉及金额会越来越大,使受害人越陷越深。

    另外,不法分子还会在社交平台展现“试衣员”工作轻松、收入高的假象,吸引受害人主动询问兼职方式。

    例如,记者翻看沫沫朋友圈,基本全是“入账”截图,要不就是“收快递收到手软”,会员交流免费收到各种快递的信息。

    近期,随着“试衣员”骗局的曝光,目前在多个平台搜索“试衣员”,就会出现平台已上线的温馨提示:网络求职需谨慎,请勿轻信陌生人传递的兼职、副业信息,切勿掉入诈骗陷阱。(完)

    2022-05-07
  • 煤炭价格降了!供应保持高位,煤价调控保障能源安全

    煤炭价格降了!供应充足吗→



    近期,国家发改委先后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完善煤炭市场价格形成机制的通知》和2022年4号公告,明确在5月1日起实施。为确保相关政策落地见效,今天,国家发改委价格司召集重点煤炭和电力企业、行业协会、全国煤炭交易中心等机构召开专题会议,研究加强煤炭价格调控监管工作。

    国内煤炭价格回落供应保持高位

    记者了解到,受到煤炭价格调控措施的陆续出台、国内煤炭产能的加快释放,以及煤炭消费进入淡季等因素的影响,目前,国内煤炭价格已逐步回归到合理区间。

    4月份,秦皇岛港5500大卡下水动力煤中长期合同价格720元/吨,与3月份持平,此外,进入5月份之后,部分港口煤炭现货价格已经有所回落。

    国内某煤炭贸易企业负责人李群立:目前港口煤炭的现货成交价,包括坑口的成交价都已经回归到国家最高限价的范围内。举一个例子,北方港5000大卡的煤炭,3月中旬最高成交价到1650元/吨,现在回归到1000元左右,大概回调了600元/吨。

    据国家统计局数据,一季度规模以上企业原煤产量约10.8亿吨,同比增长10.3%;其中,3月份规模以上企业原煤产量3.96亿吨,同比增长14.8%,3月份日均产量1277万吨,创历史最高水平。

    国家发改委价格监测中心工业品处高级经济师陈林:煤炭的生产保持在一个相对高位水平,同时短期内煤炭的需求也属于相对的淡季,有利于为后期迎峰度夏来预留出一些库存来。

    根据要求,今年我国将新增煤炭产能3亿吨,同时,增量将进一步向晋陕蒙新地区集中。

    国际煤价居高不下国内调控煤价保障能源安全

    受俄乌局势影响,国际煤炭价格大幅上涨。如何通过合理调控来稳定国内市场,保障国家能源安全?

    今年以来,国际煤价大幅上涨。4月份印尼动力煤出口指导价288.4美元/吨,比3月份上涨41.6%,同比上涨232.7%;这也间接影响国内市场价格。

    国内某煤炭贸易企业负责人李群立:进口煤到中国的成本太高,可能会减量,从需求的角度来看,迎峰度夏的需求肯定比现在要好,但是我们也要看复工复产的一些情况。

    为了稳定煤炭市场价格,各部门正在落实2022年电煤中长期合同全覆盖,也就是煤炭企业和电力企业等用户签订的一年及以上期限的合同。

    全国煤炭交易中心指数部副总经理孟海:现在煤炭中长期合同在电煤这块已经实现了全覆盖,在整个煤炭资源端也达到了80%的覆盖,整个中长期合同已经成为中国煤炭供需的基本盘。

    目前,我国煤炭自给率已经达到93%,国家发改委也明确了煤炭中长期合同的合理价格区间和煤炭领域经营者哄抬价格行为认定标准,引导煤炭价格在合理区间运行。

    全国煤炭交易中心指数部副总经理孟海:之前我们更多提到的是中长期合同的价格引导,和中长期合同的上下区间管理和预期引导,这次又把现货进行价格预期引导,这样两块进行了统一和联通,这样更有利于形成统一的市场,来维护国家能源安全。

    2022-05-07
  • 疫情影响北京骑车出行骤增,共享单车如何共享安全

    14条地铁线路的62座地铁车站出入口封闭,百余条公交线路甩站绕行……5月5日,“五一”假期后的首个工作日,北京暂时延续“五一”假期社会面有关防控措施,朝阳、海淀、房山、通州所涉封控区、管控区、防范区和临时管控区的公共交通进行了运营调整。


    共享单车再成不少人出行首选

    尽管按照防疫政策要求,北京市朝阳全区及公共交通运营调整区域内工作或生活的人员,实行居家办公和“点对点”闭环管理,但也有一些企业要求员工正常上班。

    “我们这边的地铁公交都封了,但是只要小区不在封控状态,就得照常上班。”一名家住朝阳区,公司却在海淀区的上班族向中新财经表示。

    中新财经注意到,在朝阳区双桥地铁站站口,原本早高峰时会堆满共享单车的空地上,如今却空无一车。

    “一号线-八通线的地铁站都关闭了,这一带的人们想要坐地铁上班,就只能骑单车去六号线绕行。”因多座地铁站出入口封闭,不少市民选择骑共享单车到临近地铁站乘车出行。

    据媒体报道,5日,正常运行的六号线十里堡地铁站口因此被共享单车围成“孤岛”,不少运维人员提前上班清运。

    早高峰骑行量增幅近70%

    “路上的汽车和自行车都不多。”5日,正常上班的劭女士告诉中新财经,“但是相比之下,自行车道比机动车道更拥挤。”

    美团单车数据显示,5月5日6时至7时北京地区骑行量同比上周增长21.9%。其中,新村街道、卢沟桥街道、八里庄街道、花园路街道、紫竹院街道为骑行热点街道的前五。

    哈啰后台数据显示,在最直接受地铁临时封闭影响的朝阳区,5月4日早高峰骑行量相比前一日增加15%,而5月5日早高峰骑行量日增幅更是达到69.2%。

    此外,滴滴青桔5日早高峰骑行量周环比上涨近10%,对比5月4日最后一天假期,骑行量增长近50%。

    对此,有网友表示:“(骑行)有点晒,明天准备戴帽子眼镜,全副武装再骑行。”

    单车消杀成重点

    对于骑行共享单车出行,有网友表示了担忧:“这样也有隐患吧?记得多给共享单车消消毒。”多家共享单车企业已针对消毒问题作出了反应。

    据中新财经了解,滴滴青桔专门成立一个200人的消杀小队专门负责各个网格的车辆消杀工作,将原来3次/日的消杀,增加到6次/日,同时,各封控区、管控区周边,加大车辆消杀力度。

    美团单车北京运营负责人也表示,美团单车运维员对负责区域内的所有共享单车进行无差别消毒,并将加大运维力度保障市民出行。

    哈啰单车向中新财经表示,已对每辆共享单车在出库、入库、调运等环节中实施消毒,在重点景区、商圈、写字楼以及如北京站、王府井、崇文门、望京等轨道交通站点每日分早中晚三个时段进行无差别消杀。

    而对于有部分市民在网上反映“部分区域出现共享单车临时淤积的现象”,有共享单车企业负责人表示,已经在既有流程基础上临时增派人力和载具,及时调度“清淤”。

    2022-05-06
  • 大理阿华叔的“田园牧歌”

    每天早上6点半和下午4点半,是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洱源县三营镇永乐村最热闹的时候,村民们纷纷把家中饲养的奶牛赶出来,到机械化挤奶站集中挤奶。一头头奶牛往来于乡间小路上,颇有些“田园牧歌”的味道。


    今年58岁的“阿华叔”朱玉华,是村里的养殖大户,家中共有10头奶牛,其中5头能产奶,每天两趟下来,大约能有120公斤的“收成”。图为阿华叔(左)赶着奶牛到机械化挤奶站集中挤奶(摄于4月1日)。(新华网念新洪/文赵普凡/摄)





    大理是云南省主要的奶源生产基地,是我国南方重要的奶牛养殖、牛奶加工、乳制品外销基地。洱源县更有着“乳牛之乡”的美誉,2021年底的统计数据显示,全县奶牛存栏达3.2万头。奶牛养殖成为当地推进乡村振兴、促进农民增收致富的重要抓手。图为航拍视角下,一派“田园牧歌”景象的永乐村委会(摄于4月1日)。(新华网赵普凡/摄)





    阿华叔家一共养殖有10头奶牛,牛舍就建在离家不远的地方,方便喂食和照管。图为阿华叔在清理牛舍(摄于4月1日)。(新华网赵普凡/摄)





    图为牛舍里的3头小牛,它们是阿华叔“重点照顾”的对象。另外一头更小的“待遇”还要好一些,阿华叔直接把它们养在了家中的小牛圈里,一家人帮忙“照顾”(摄于4月1日)。(新华网赵普凡/摄)





    10头奶牛要消耗大量的饲草饲料,阿华叔每天都要到田里割牧草(摄于4月1日)。(新华网赵普凡/摄)





    随着科学化、规范化养殖的推广,阿华叔和老乡们在饲草饲料上也愈发讲究,种植了大量营养丰富的紫花苜蓿。图为阿华叔将收割的紫花苜蓿装进筐里(摄于4月1日)。(新华网赵普凡/摄)





    将牧草运回牛舍,勤快的阿华叔又清理起牛粪来。近年来为了保护洱海,减少面源污染,当地政府与一家环保企业合作,在洱海流域建起了多个牛粪收集站,按每吨100元左右的价格收购农户及合作社的牛粪,再加工成有机肥料(摄于4月1日)。(新华网赵普凡/摄)





    除饲草种植、牛粪收集的变化外,随着洱海保护的推进、乳制品质量安全的提升,机械化挤奶也在洱源县推广起来。据介绍,2008年以来,当地政府与云南新希望邓川蝶泉乳业有限公司合作,在全县范围内建了69座机械化挤奶站,逐步取代了手工挤奶。图为一名村民赶着奶牛到机械化挤奶站集中挤奶(摄于4月1日)。(新华网赵普凡/摄)





    阿华叔不仅是村里的养殖大户,还是机械化挤奶站的管理员。图为阿华叔在检查设备运行情况(摄于4月1日)。(新华网赵普凡/摄)





    阿华叔告诉我们,村里80%的人家都养牛,每天“光顾”机械化挤奶站的奶牛达110多头(摄于4月1日)。(新华网赵普凡/摄)





    作为机械化挤奶站的管理员,阿华叔以户为单位,记录下当天的产奶量。企业再根据阿华叔记录的数据,每月底按时给养殖户发放“奶款”(摄于4月1日)。(新华网赵普凡/摄)





    机械化挤奶站每天上午、下午各开放一次,每次结束“营业”后,阿华叔都要从牛奶中取样,进行药物残留检测。只有检测合格,这批牛奶才能进入冷库保存,并由乳企的冷链车运回工厂做进一步地检测,确定达标后,再进行生产加工(摄于4月1日)。(新华网赵普凡/摄)





    除了像阿华叔这样的散养户,近年来洱源县也发展起了标准化奶牛养殖基地,距离挤奶站不远处的云南新希望蝶泉有机示范牧场就是其中一个,占地400余亩的牧场,采用全混合日粮饲喂、自动脱杯机械化挤奶等,对1800多头奶牛进行标准化养殖(摄于4月1日)。(新华网赵普凡/摄)





    临近月底,阿华叔算了一笔账,家里的奶牛每天产奶120公斤左右,按每公斤3.4元来算,即使饲草饲料成本刨去一半,每个月也有6000多块的进账,再加上挤奶站开的2000多块的工资,“不用出去打工,每个月就有8千多块的收入,很满意了!”图为阿华叔在地里收割牧草(摄于4月1日)。

    2022-04-29
  • “粮袋子”有保障 稳价格有支撑—透视新形势下的中国粮

    受疫情防控、俄乌冲突、农资涨价、极端天气等因素影响,“粮袋子”问题广受关注。我国粮食生产供销形势如何,国际粮食市场动荡影响几何,百姓口粮价格能否稳得住?记者日前采访权威部门,近距离透视新形势下的中国粮。


    稳面积提产能:“粮袋子”有保障


    谷雨节气,正值关键农时。农民和农技人员在田间忙碌,抓紧防控小麦病虫害和春耕春播。在农业大省吉林,尽管由于疫情管控,3月备春耕进度放慢,但经过多方努力,水稻育秧接近尾声,前期耽误的进度基本抢回来了。


    放眼世界和国内,疫情散发多发、俄乌冲突给粮食市场带来不确定性,国内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稳住粮食“压舱石”极为重要。今年我国粮食生产面临不少新情况:


    ——夏粮的主体是冬小麦,夏粮约占全年粮食产量的五分之一,对于稳定预期意义重大。受去年秋汛影响,1.1亿亩冬小麦晚播,占总面积三分之一,一些地方反映苗情是“历年来最复杂的”。


    农业农村部种植业管理司司长潘文博说,几个月来,通过各地各部门加强保障和农民辛勤耕耘,目前冬小麦一、二类苗比例87.9%,比冬前提高17.4个百分点,长势与常年基本持平,夺丰收有了来之不易的基础。


    ——秋粮是粮食生产的大头。我国明确今年稳口粮、稳玉米,扩大豆、扩油菜。一方面,农资价格上涨,推高今年种粮成本;另一方面,根据气象预测,旱涝形势需要高度重视。





    2022年4月20日,江苏省海安市孙庄街道夏岔村一种植基地,村民驾驶植保机械在小麦田间作业(无人机照片)。新华社发(翟慧勇摄)


    去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着重强调了粮食安全:“要把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中国人的饭碗任何时候都要牢牢端在自己手中,我们的饭碗应该主要装中国粮”。


    围绕粮食安全,我国提出确保2022年粮食产量稳定在1.3万亿斤以上,聚焦关键环节全面部署——


    调动重农抓粮和种粮积极性。全面落实粮食安全党政同责,严格考核。主产区、主销区、产销平衡区都要保面积、保产量。很多省区市的书记、省长、市长,下基层搞调研、查苗情。国家提高小麦、稻谷最低收购价,三大谷物的种植收入保险和完全成本保险扩大到全国主产省820多个主产县。中央财政安排下拨200亿元对实际种粮农民发放一次性补贴。


    逐个品种抓牢抓好。我国先后召开全国春季农业生产暨加强冬小麦田间管理工作会议、扩种大豆油料工作推进电视电话会议、全国玉米水稻生产工作推进电视电话会议,逐个品种部署。农业农村部派出100多名机关干部和200名技术人员,包省包片下沉一线,并开通热线电话解决农民实际困难。相关部门印发工作导则,统筹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春季农业生产。


    春争日,夏争时。今年春播粮食意向种植面积9.4亿亩,比上年有所增加。目前春播粮食完成意向面积的28.8%,其中,早稻栽插过九成、春小麦播种过七成、薯类过五成、春玉米近三成、大豆过一成,进度均略快于上年。


    潘文博表示,现在距小麦大面积收获约有40天,农业农村部将加强监测预警,指导各地抓好中后期麦田管理,会同有关部门落实措施,高质量完成春播任务。


    口粮自给有保障:进口主要是调剂品种


    田间生产在努力,百姓餐桌有保障,仓储物流是关键。


    农业农村部种植业管理司副司长刘莉华表示,我国水稻和小麦两大口粮作物连年丰收,加上库存充裕,进口主要是一些调剂品种,两大口粮自给有保障。


    国家粮食和储备局有关负责人表示,通过藏粮于地、藏粮于技,仓满廪实外,我国粮油加工能力很强,如果按每人每天吃1斤粮测算,一天加工出来的米面够全国人民吃2天。


    口粮绝对安全之外,其他粮食作物呢?大豆和玉米是我国粮食进口主要品种。玉米是重要的饲料粮,进口大豆主要用于饲料和食用油消费。农业农村部提出,今年千方百计稳定玉米生产,要以南补北、以单产补面积、以建设补短板,启动实施国家大豆和油料产能提升工程,利用好两个市场两种资源。





    2022年4月22日,在辽宁省台安县达牛镇十四家子村大豆基地,农机手驾驶农机对农田进行翻耕。新华社记者姚剑锋摄


    目前,2021年收获秋粮的收购接近尾声。截至20日,主产区粮食企业累计收购中晚稻、玉米和大豆1.81亿吨。今年以来,全国累计销售政策性粮食1190万吨,满足了市场消费需求。粮食供应较为充足、价格平稳,粮食安全总体有保障。


    据了解,我国粮食综合生产能力较强,2021年全国粮食产量连续7年保持在1.3万亿斤以上。粮食库存较为充足,防范市场风险能力增强。


    “人是铁饭是钢,一顿不吃饿得慌”。国家、省、市、县四级粮食应急预案体系已建立,全国共有粮食应急加工企业6000家、粮食应急供应网点52983个。各地创新物流运输方式,加强城市、社区、城际、农村配送有效衔接,形成由都市区“1小时”、周边城市“3小时”、城市群“5小时”构成的“全国粮食135应急保障圈”。


    在疫情防控常态化情况下,国内粮食市场始终保持平稳运行良好态势,为应对全球粮食危机风险,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提供了坚实基础。


    据介绍,国家粮食和储备系统将强化市场监测预警,密切关注国内外粮食市场形势变化,加大对重点地区、品种和时段的监测力度,及时发现并妥善处置有关问题,切实维护良好市场秩序。


    关注输入性因素:稳价仍有较好支撑


    近段时间以来,受俄乌冲突等影响,国际粮价大幅上涨。3月粮农组织谷物价格指数环比上涨17.1%。小麦、玉米价格环比上涨超过19%,玉米、大麦和高粱价格攀升至1990年以来最高点。


    去年我国进口的玉米、大麦近三成来自乌克兰。俄乌冲突引发国际粮食市场动荡,带动国内部分粮食价格小幅上涨。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一季度中国粮食价格同比上涨1.7%,其中3月涨幅略有扩大,升至2%。3月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同比上涨1.5%,涨幅虽比上月扩大0.6个百分点,但低于国内3%左右的预期目标。





    2022年4月26日,在吉林省吉林市昌邑区孤店子镇红卫村春新生态家庭农场拍摄的水稻苗。新华社记者张楠摄


    粮价为百价之基。专家认为,尽管存在国际输入性因素影响,当前中国粮食价格仍总体保持稳定。从走势看,中国应对全球粮食危机风险、保持粮价总体稳定仍有较好支撑。


    国家发展改革委新闻发言人孟玮说,我国粮食综合生产能力较强,36个大中城市主城区及市场易波动地区的地方成品粮油储备达到15天及以上。有关部门将坚持综合施策、精准调控,保障粮食市场供应。合理安排政策性粮食销售,引导农民适时适价售粮、企业均衡有序收粮。


    “农业农村部将继续会同有关部门和单位,密切关注农资市场形势,推动企业提高产能利用率,发挥储备调节作用,畅通运输配送通道,切实服务好春耕农业生产,夯实全年粮食丰收基础。”农业农村部市场与信息化司一级巡视员陈萍说。

    2022-04-28
  • 中国3102个高速公路服务区已建充换电基础设施

    中新社北京4月26日电(记者周音)中国交通运输部公路局副局长周荣峰26日在交通运输部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披露,目前全国已有3102个高速公路服务区建设了充换电基础设施,共建成充电桩约13374个,主要集中在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等东部地区,西部及东北地区覆盖率相对较低。



    消息指,中国新能源汽车行业已进入爆发式增长阶段。2021年,中国新能源汽车销售完成352.1万辆,同比增长1.6倍,连续7年位居全球第一。但不少新能源车主出行时饱受充电问题困扰。2021年国庆假期期间,高速公路服务区充电桩“一桩难求”话题一度冲上社交媒体热搜。

    周荣峰表示,与新能源汽车的迅猛发展相比,公路沿线充电设施确实存在发展滞后,设置量不够、覆盖面不足等问题。

    周荣峰说,今年,交通运输部将加快推进公路沿线充电基础设施建设。近期,交通运输部已会同国家能源局等部门,研究起草了加快推进公路沿线充电基础设施建设行动方案,拟按照“桩站先行、以供促需,因地制宜、分类推进,广泛覆盖、适度超前,通用开放、智能高效”的原则,加快形成“固定充电设施为主体,移动充电设施为补充”的公路沿线充电设施网络,不断满足日益增长的电动汽车充电需求。

    周荣峰透露,目前,行动方案正在征求各地意见。交通运输部将根据反馈意见修改完善后,尽快印发各地实施,推动公路沿线充电基础设施网络有效覆盖。(完)

    2022-04-27
  • 上海保供物资有质量问题?最新调查和企业回应来了

    近日,上海发现部分免费发放给居民的保供物资疑似存在质量问题。


    对于疫情期间相关违法行为,上海市场监管部门表示,将坚持“从严从快”的原则,发现一起、查处一起。如果市民发现这类问题,请及时拨打电话12315或12345投诉举报。


    4月21日,截至解放日报·上观新闻记者发稿时,部分疑似问题所在区的监管部门公布了最新调查进展,一些涉事食品生产经营者也给予了回应。


    闵行:粉丝生产企业已注销?


    近日,有居民反映闵行区虹桥镇发放的保障物资存在“粉丝生产企业于两年前注销”“其余带包装的食品都是山寨货”“酱油为不合格企业生产的”等问题。


    闵行区市场监管局4月21日表示,经查,虹桥镇上述保障物资的供应商为江苏宏信超市连锁股份有限公司,该公司涉嫌违反了《食品安全法》的相关规定,闵行区市场监管局已对其立案调查。


    江苏宏信超市连锁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江苏宏信)是2005年成立的一家连锁超市企业,在江苏扬州有400多家网点。


    4月21日,江苏宏信发布致歉信,向虹桥镇居民及虹桥镇政府致歉。江苏宏信承认对供应商资质把关不严,造成居民对该批物资中部分粉丝产品存疑。


    江苏宏信称,已启动调查程序,决定先行召回所有“河南省夏邑县汇龙食品有限公司”生产的粉丝产品,调换其他优质产品,并委托所在居委协助广大居民做好调换工作。


    此前,有闵行区虹桥镇的居民在网上爆料,称收到的保障物资中有一款河南省夏邑县汇龙食品有限公司生产的粉丝,但查询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发现该公司已在2020年6月28日注销。





    浦东、普陀:叫花鸡过期两个多月?


    近日,有浦东、普陀等区的居民反映,小区发放的免费生活物资中,有一款嘉兴三珍斋食品有限公司生产的叫花鸡,包装封口标示的生产日期为2022年4月13日,但扫描包装袋背部的“浙食链”(浙江省统一的食品安全追溯码),发现该产品实际生产日期为2021年8月31日,保质期6个月。


    按此算,发到居民手上的这款产品已过期两个月以上。


    居民称,居委接到居民反映的问题后,紧急通知暂停相关物资的发放,但已有居民拿到并食用,出现了不适。


    4月21日,嘉兴三珍斋食品有限公司就此发布声明,称公司十分重视,对给消费者带来的不愉快体验深表歉意,并表示已连夜展开自查和配合相关采购商展开调查。


    嘉兴三珍斋食品有限公司表示,市场监管部门已介入,公司将积极配合,及时还原事实,一定依法对自身产品负责,恳请各方监督。





    松江:猪肉质量不佳有异味?


    近日,有松江居民反映,拿到九里亭街道派发的物资,发现猪肉疑似是应当废弃的“奶脯肉”,且有异味。


    目前,松江区市场监管局和九里亭街道已展开调查。





    浦东:食用油生产日期存疑?


    近日,有浦东居民反映,小区发放的免费生活物资中,有一款山东企业生产的“龙金花”玉米胚芽油,其生产日期为2022年4月19日,质疑该油“刚下生产线便光速移动到了上海”。


    4月21日,山东省龙口市龙金花植物油有限公司发布关于网传龙金花食用油不实信息的澄清说明,表示经初步核实,相关信息为不实曲解,正在调查核实,敬请消费者放心使用,稍后将发布正式情况说明。





    浦东:物资大礼包有质量问题?


    近日,有网友反映浦东周浦发放的防疫物资大礼包存在质量问题。浦东新区市场监管局4月20日公布了初步调查情况。


    经查,该批生活物资礼包系周浦镇人民政府委托上海好趣多商贸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好趣多公司,注册地址:上海市浦东新区书院镇老芦公路1359号,持有有效食品经营许可证)集中采购。


    礼包由食品和生活用品组成,其中的食品有御良食德州扒鸡、荞妈九寨山珍蕨根粉丝、王文甫小白兔榨菜丝、桂花牌加碘精制盐;生活用品有隆力奇牙膏、隆力奇蛇胆柠檬香皂、万家优品抽纸、荟依洁洗衣液。


    上述食品和生活用品由好趣多公司分别从济宁善道商贸有限公司、杭州超玥电子信息科技有限公司采购。


    市场监管部门查见两家供应商证照齐备,并能提供所发放的食品、生活用品的生产厂家营业执照和相关产品生产许可证及合格证明。目前,浦东新区市场监管局已对上述食品和生活用品进行抽样送检。

    2022-04-24
  • 存在多项违规问题 郑州银行收8张罚单被罚295万元

    近日,因存在多项违规问题,郑州银行被河南银保监局开出8张罚单,罚单涉及郑州银行旗下6个支行,罚款金额合计295万元。统计显示,除这8张罚单外,2021年至今,郑州银行还被处罚了17次,这些处罚涉及问题印证了郑州银行2021年度业绩报告(A股)相关数据,该行内部控制机制被质疑。


    6个支行收8张罚单





    部分处罚信息截图


    2022年3月末,河南银保监局公布《行政处罚信息公开表》(以下简称“《公开表》”),其中,连续8张《公开表》(豫银保监罚决字〔2022〕2号—9号)集中显示了对郑州银行旗下6个支行的处罚,被处罚问题涉及贷款被违规使用或挪用、违规办理按揭贷款等。


    《公开表》(豫银保监罚决字〔2022〕2、3号)显示,郑州银行经济技术开发区支行,存在流动资金贷款用于缴纳土地出让金,违规办理首付资金不实的按揭贷款等问题,被罚款80万元。同时,该支行法人郭某对相关违法违规行为负责任,被警告并被罚款5万元。


    《公开表》(豫银保监罚决字〔2022〕4、5号)显示,郑州银行明理路支行,存在固定资产贷款用于缴纳土地出让金问题,被罚款50万元;同时,该支行工作人员葛某对相关违法违规行为负责任,被警告。


    《公开表》(豫银保监罚决字〔2022〕6号、7号)显示,郑州银行汝河路支行,存在抗疫专项贷款被用于监管套利问题,被罚款30万元;郑州银行纬五路支行,存在抗疫专项贷款资金长期滞留借款人账户等问题,被罚款30万元。


    《公开表》(豫银保监罚决字〔2022〕8号、9号)显示,郑州银行荥阳支行,存在违规向环保不达标项目发放贷款问题,被罚款50万元;郑州银行优胜北路支行,存在信贷资金被挪用归还本行存量融资问题,被罚款50万元。


    一年内曾被罚17次


    郑州银行官网资料显示,郑州银行成立于1996年,2015年在香港上市,2018年在深圳上市。截至2021年底,在河南省设有176家分支机构,管理中牟等7家村镇银行,在相关机构公布的《2021年全球银行1000强榜单》中,位列228位。


    统计显示,2021年,郑州银行旗下2个分行和5个支行共收到17张罚单,罚款金额合计380万元,被罚问题涉及贷后管理不尽职、面签核保不尽职、贷款被挪用等。


    2021年1月5日,郑州银行漯河分行收到河南银保监局漯河分局开出的“开年罚单”。罚单(漯银保监罚决字〔2021〕1号、2号)显示,郑州银行漯河分行,存在贷后管理不尽职,导致信贷资金回流借款人等主要问题,被罚款25万元。


    2021年10月25日,郑州银行旗下6个支行收到了河南银保监局集中开具的12张罚单。其中,农业路支行存在面签核保严重失职等问题,被罚款50万元;未来路支行,存在贷款三查严重不尽职等问题,被罚款50万元;西四环支行,存在面签核保严重失职等问题,被罚款50万元;花园路支行,存在面签核保严重失职等问题,被罚款50万元;嵩山南路支行,存在授信调查、面签核保不尽职等问题,被罚款50万元;正光路支行,存在贷前调查不尽职问题,被罚款50万元。


    2021年12月28日,郑州银行许昌分行也收到了河南银保监局许昌分局开具的3张罚单。罚单(许银保监罚决字〔2021〕13号、14号、15号)显示,郑州银行许昌分行,存在流动资金贷款被挪用于归还信托公司借款和承接他公司借款等问题,被罚款50万元;同时,工作人员邵某对相关问题承担主要管理责任,被警告并被罚款5万元。


    商业银行内部控制机制遭质疑


    3月31日,郑州银行披露2021年度业绩报告(A股)(以下简称“年报”)。郑州银行被处罚的问题主要集中在贷款业务和房地产领域,这些问题印证了郑州银行2021年度业绩报告(A股)中的相关数据。





    郑州银行2021年业绩年报关于不良贷款表述截图


    年报显示,在资产质量方面,截至2021年末,郑州银行不良贷款余额人民币53.45亿元,上年末约为49.44亿元,同比增长约为8.12%;不良贷款率1.85%,较上年末下降0.23个百分点。其中,不良贷款率虽比上年末降低,但余额绝对值在增加,郑州银行明显高于行业平均水平,与已经披露2021年报的其他上市城商行相比,郑州银行不良贷款率和不良贷款余额均处于行业前列。


    同时,年报显示,截至2021年末,郑州银行的不良贷款主要集中在批发和零售业、房地产业以及制造业,不良贷款率分别为4.17%、3.47%、3.57%。其中,截至去年末,郑州银行个人住房按揭贷款金额为408.42亿元,相应的不良贷款率由0.52%升至0.96%,上涨0.44个百分点;不良贷款余额由1.86亿元增至3.91亿元,增幅达110.59%。


    自2021年至今,不到一年半的时间,郑州银行收到了25个罚单,不良贷款余额也在不断攀升,其商业银行内部控制机制被公众质疑。

    2022-04-22
  • 高端市场的“敲门砖” 折叠屏手机市场增长快

    继OPPOFindN和荣耀MagicV之后,4月11日晚,vivo发布首款折叠屏手机XFold。至此,国内主流手机厂商基本入局折叠屏赛道。


    2021年被称为“折叠屏元年”。市场调研机构Omdia公布的《2021年第四季度智能手机型号市场追踪》报告显示,截至2021年末,全球折叠屏智能手机累计出货量达1150万台。从2021年下半年开始,折叠屏手机销量开始快速增长,2021年全年出货量达900万台,同比增长309%。专家认为,随着用户接受度的提高,以及行业内相关技术日趋成熟,2022年国内折叠屏手机市场或将迎来新一轮爆发,行业将迎来规模化的关键一年。

    高端市场的“敲门砖”

    折叠屏手机已成为高端的代名词。赛迪顾问数字经济产业研究中心总经理刘旭表示,现在除了高端芯片,其他技术早已在低端机型上普及应用,难以再支撑手机品牌“段位”的提高,于是,拥有折叠屏技术成为手机品牌“秀肌肉”的重要手段。加之折叠屏手机目前定价较高,自然成了“高端”的代名词。

    同时,折叠屏这一产品形态也是手机厂商突破手机外观和功能限制的一种尝试。在折叠屏下,手机功能被放大,有了更丰富的应用场景,满足了用户在视频、游戏等大屏应用对屏幕尺寸的需求,由此成为手机厂商寻求市场突围的重要“敲门砖”。

    赛迪智库无线电研究所高级咨询师钟新龙认为,尽管当前整体智能手机市场出货量走低,但折叠屏手机市场规模却增长迅速,说明消费者普遍接受了折叠屏手机的高溢价、高定位。

    推出折叠屏手机本质上是厂商冲击手机高端市场的行为。众诚智库高级分析师王彬认为,作为国内最后一个入局折叠屏手机市场的主流手机厂商,vivo此时入局出于两方面的考虑,一是去年各大手机厂商试水折叠屏手机市场后,提供了一些可供参考借鉴的宝贵经验,切入折叠屏手机市场的时机相对成熟;二是为了在高端市场的竞争中拥有足够“筹码”。如今要在手机高端市场占据一方天地,折叠屏手机已成为必备的“破局”手段。

    “vivo近几年在智能手机市场的表现可圈可点。2021年,vivo手机在国内市场占有率达21.5%,位居市场第一位。去年其X70Pro+售价接近7000元仍供不应求。可以说,vivo已经具备了价格上探的市场基础。vivoXFold的发布将助力vivo进一步冲击高端市场,拿下更多市场份额。”刘旭说。

    突破两大瓶颈

    “折叠屏手机受追捧与供应链和技术的进步有很大关系。折叠屏手机一直面临两大困境,一是屏幕材料,二是铰链工艺,用户大部分痛点都集中在屏幕折痕、显示故障、折裂等。目前,这两大瓶颈均有所突破。”刘旭说。

    比如此次发布的vivoXFold,浮动中板设计带来更平整、更耐用的折叠屏,采用超薄柔性玻璃和内外120赫兹双屏高刷技术,耐磨性、耐热性、透光性都更好。

    去年12月发布的OPPOFindN采用自研的精工拟椎式铰链,在实现贴合的同时可以多角度无级悬停,基本实现了无缝隐痕折叠效果;屏幕材料采用全新12层复合结构和超薄柔性玻璃,有更强的抗穿刺能力,耐用性增强。

    据王彬介绍,现有的折叠屏手机铰链采用的是多角度悬停折叠技术,能够灵活开合,其搭载的磁力支撑系统让设备在完全折叠时也确保安全;柔性屏的主要材料在耐磨性、耐热性到透光性方面都相比上代有质的飞跃,在提高屏幕可靠性的同时也能带来更好的显示效果。此外,近两年各大品牌折叠屏手机的软件适配程度也显著提升,交互操作和多任务处理均已实现。

    艾媒咨询集团CEO张毅认为,折叠屏手机技术还有上升空间:一是仍有不少用户反映在使用一年后出现屏幕折痕等问题,二是目前折叠屏手机价格总体仍偏高。

    “目前来看,苹果仍在观望,荣耀、vivo刚刚进入赛道,小米、OPPO市场份额尚小,三星、华为两大巨头还在不断提升技术和工艺,以克服用户体验痛点。”刘旭说。

    市场规模仍将扩大

    2021年,主流手机厂商陆续进入折叠屏赛道,除了早已入场的三星、华为等品牌,2021年3月,小米发布了折叠屏手机MIXFold。2021年12月,OPPO推出旗下首款折叠屏手机FindN。今年1月,荣耀发布折叠屏手机MagicV。加上此次发布的vivoXFold,安卓手机阵营齐聚折叠屏产品线,行业迎来规模化的关键一年。

    “随着硬件供应、交互能力、应用生态等方面的进步,2022年,折叠屏手机市场仍会是一片繁荣。预计2022年,全球智能折叠屏手机出货量或将超过1800万台,实现成倍增长。到2023年,折叠屏手机市场规模或将冲刺3000万台。虽然与整个手机市场的体量相比,折叠屏手机市场还微乎其微,但在三星、华为等品牌的引领下,折叠屏手机市场已经完成了消费者培育,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接受甚至追捧这一产品。”刘旭说。

    目前,vivo、OPPO等厂商已将折叠屏手机价格拉低至8000元左右,未来还有多大降价空间?刘旭预计,根据目前折叠屏手机的定价档位和电子产品的市场规律判断,降价是必然的,但不会很快,今年折叠屏手机仍以高端市场为主,中低端市场上可供选择的产品不会太多。目前折叠屏手机的量产规模还不够,技术也仍在探索,价格自然也相对较高。再经历1年至2年时间,随着柔性屏产能逐步释放、成本持续降低及技术不断成熟,折叠屏手机价格会迎来较大幅度下降。

    张毅则认为,目前来看,折叠屏手机的价格比较适合礼品市场,价格越坚挺越好卖,前提是产品的品牌和品质都要过关。预计明年下半年,折叠屏手机价格将会迎来一轮小幅下调。

    “今年的折叠屏手机市场仍将是小众市场,暂时还不能动摇直板手机的地位。但随着折叠屏手机科技含量的增加,大众用户对这类产品的认可度会逐渐提升,这也将进一步带动折叠屏手机产业链和供应链的完善。”王彬说。

    2022-04-15
  • 异地结算遭遇卡壳 异地就医结算“高速路”何时畅通?

    楚婷(化名)是在北京工作的黑龙江姑娘。去年父亲查出患肺癌后,她决定将父亲接到北京手术。


    然而,异地就医之路一波三折:备案开具转诊证明受阻,出院刷卡结算遭遇系统升级,入院备案被经办机构误删……虽然最终成功报销,但多次遭遇卡壳也让楚婷直呼心累。

    异地就医直接结算政策的初衷,是解决参保人“跑腿垫资”的难题。自2016年正式启动以来,按照“先住院、再门诊;先省内异地、再跨省异地”的思路分步实施,受惠面持续扩大。数据显示,全国住院和门诊费用跨省直接结算累计均已超过1000万人次。

    记者采访发现,异地就医直接结算的“高速路”已经铺好,但由于各地医保政策、基金收支、平台搭建等情况存在差异,异地就医在实际就诊和结算过程中仍存堵点。

    开具转诊证明一波三折

    2021年8月底,楚婷的父亲在当地县医院被诊断为患左肺鳞癌。楚婷随即开始办理赴京就医手续,却在转诊备案时遇到阻力。“县医院转诊到市医院,市医院又转到省级三甲医院,三甲医院坚称本院可以收治,不同意转到北京的医院。”

    按照当前的制度设计,参保人在办理异地就医直接结算时,一般遵循“先备案、选定点、持卡码就医”的流程。对于异地转诊人员来说,首次备案需经当地具有转诊转院资格的定点医疗机构出具转诊意见,并为之办理登记。

    楚婷咨询黑龙江省医保局后,得到回复,“医院会根据患者病情以及本院医疗技术水平,综合判断是否需要继续转诊。”

    而经过楚婷的了解,本地医院并不擅长肺癌治疗,“异地就医是刚需”。无奈之下,她只好返乡,带父亲辗转几家医院尝试,最终托关系才完成备案。

    医院为何对异地转诊“热情不高”?

    中国政法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副教授廖藏宜认为,异地就医多为欠发达地区向发达地区结算,参保地之所以严格审核转诊,是考虑到医保基金收支压力以及基金流出后的运行安全,也是为了防止“小病大看”,扰乱就医秩序。

    “这种担心有其合理性,但不完全符合实际。”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助理研究员朱凤梅曾对异地医疗成本和医保基金支出情况做过评估,从结果看,异地就医并不会加重参保地基金压力。“大医院诊疗过程更规范,为提高病床周转率,基本不会出现过度医疗现象,住院天数、次数、费用反而会少于本地医院。”

    “医保部门要转变思想,在引导分级诊疗的同时,对罹患重特大疾病的患者放开限制,实现‘应转尽转’。”朱凤梅说。

    异地结算遭遇卡壳

    在北京接受手术后,楚婷的父亲于2021年10月初出院,但由于系统故障,当天未能刷卡结算。楚婷被告知,这是黑龙江省医保系统升级所致,异地业务将于10月31日起再次开放。

    从11月到12月初,他们又多次尝试直接结算,系统始终无法读取患者信息,经办人员也找不出症结所在。

    楚婷再次与家乡医保局沟通,对方查询后表示,“系统更新期间,入院备案已被北京医保信息部门删除。”两地协调重新录入信息后,问题终于在12月27日得到解决。

    异地就医直接结算“刷卡难”并非孤例。

    在人民网“领导留言板”栏目,记者发现,多地网友都曾反映“异地就医无法结算”。从相关部门的回复来看,原因有“信息平台不稳定”“系统接口有问题”等,但更多时候无法确认出错环节,只能撤销登记,重走备案、结算流程。

    “这与各地经办系统与国家医保信息平台对接不畅有关。”廖藏宜说。

    廖藏宜分析称,2021年9月以来,国家医保局推动建设全国统一的医保信息平台,要求各地陆续进行转换对接。由于各统筹区的医保政策和结算标准差异较大,药品、耗材、诊疗项目的名称和编码也有不一致之处,与国家平台无法立即互通兼容。

    朱凤梅认为,目前医保基金统筹以市县为主,未来即便有国家平台做中介,仍需统筹区之间“点对点”结算,所以各地区、各部门之间的经办协同能力亟待加强。在医疗机构之间、医保技术部门之间均应建立起协调机制。

    廖藏宜建议,进一步优化全国医保信息平台建设,推进医保经办服务标准化;定点医疗机构和经办机构要做好运维保障,提升结算系统稳定性,定期对工作人员进行培训。

    两种报销方式存在“待遇差”

    拿到结算明细后,楚婷发现,报销额度高于自己的期待。

    楚婷咨询医生后得知,术中使用的吻合器等器械都是进口的,有的在黑龙江不能报,但在北京却可以。

    自政策实施以来,跨省异地就医一直按照“就医地目录、参保地政策”原则进行结算。廖藏宜解释称,“直接结算”按照就医地支付范围及标准进行报销,“手工报销”则以参保地目录为准,因两地目录可能存在差异,两种结算方式也会产生“待遇差”。

    不同于楚婷因“目录差异”而受益,在人民网“领导留言板”栏目,也有网友提出疑问,认为直接结算的报销比例较低。

    在海南省医保服务中心接到的一起申诉案例中,海南患者李某在四川做手术,总医疗费用为4.9万元,医保仅报销1.9万元,其余3万元均需个人支付。经海南省医保中心核对,高自费比例是由于患者使用了很多四川省医保目录外的医用耗材,但根据海南省目录,这些耗材可以多报销1万多元。

    李某知情后表示,如果事先知道两地报销待遇差异这么大,更愿回参保地零星“手工报销”。

    据了解,为增强参保人获得感,安徽、海南等省份已开展“待遇补差”试点探索。对确有明显“待遇差”的,启动待遇测算,给予补差报销,确保补差后的待遇水平不低于或接近于“手工报销”待遇水平。

    2021年8月,国家医保局、财政部发布《关于建立医疗保障待遇清单制度的意见》。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也明确,完善跨省异地就医直接结算办法,实现全国医保用药范围基本统一。朱凤梅认为,这些举措将有力推动医保公共服务均等化,进一步缩小“待遇差”。

    此外,朱凤梅表示,一方面,可以对高值医用耗材加强管理,通过集采等方式挤出价格“水分”,使建立全国统一的医用耗材目录成为可能;另一方面,从异地就医患者构成上看,大部分需求可以通过“省内异地就医”满足,随着医保统筹层次提高,省级统筹得到落实,“待遇倒挂”问题也会大大缓解。

    2022-03-28
  • 今正药业:GMP十万级净化车间,严守产品质量生命线

    今正药业集团始创于2001年,是一家以医药健康产业为核心的多元化企业集团。旗下拥有12家全资子公司,主营业务涉及OTC品牌运营、大健康产业基地运营、互联网医院、医药连锁品牌运营四大领域。涵盖医药科研、OTC药品、保健食品、医疗器械、连锁药店、特种农业、电子商务、健康管理八大板块。



    如今的今正药业,经过二十多年的艰苦奋斗,已经是一个集线下药店、线上商城、互联网医院及客户服务中心四位一体的多元化企业,营销体系已辐射全国。

    今正药业之所以能够在我国医药健康行业久负盛名,一定程度上得益于原材料甄选与加工工艺的精益求精。下面就让我一起走进今正药业的GMP十万级净化车间。

    首先是十万级洁净度固体车间。这个车间承担生产硬胶囊、片剂、颗粒剂产品。

    原辅料或内包装材料经过脱外包,清洁消毒,空调缓冲自净进入洁净区原辅料暂存间、内包材暂存间。根据生产指令及工艺要求,按配方比例称量配料,经流化床沸腾制粒干燥机在密闭的料车内混料、制粒、干燥一步完成,避免了粉尘飞扬产生的交叉污染。

    根据工艺要求选择标准颗粒,经中间体取样检验合格后,根据产品形态分别进入高速旋转压片机压片、包衣或全自动胶囊填充机充填胶囊。检验合格后进入全自动铝塑罩袍包装机包装、电子自动数粒机瓶装或进行全自动颗粒分装机分装颗粒,制成半成品。

    按照质量标准进行全指标检验,合格后进入成品包装工序遵循《成品包装标准》包装。经质量部检查核实下发《成品检验报告合格单》入库。

    十万级洁净度软胶囊车间。这个车间专门承担生产软胶囊产品。

    原辅料或内包装材料经过脱外包,清洁消毒,空调缓冲自净进入洁净区原辅料暂存间、内包材暂存间。根据生产指令及工艺要求,按配方比例称量配料、过滤经分体式胶体磨研磨成质量及性质均一的内容物或(化胶罐)制成质量均一的胶液;内容物、胶液取样检验合格后进入软胶囊制丸机制丸、转笼除湿机干燥定型后,进一步用洁净对流空气进行干燥至工艺要求水分,用洗丸机洗去胶丸表面油污、再进行晾丸、拣选台拣丸,中间体检验合格后进入全自动铝塑罩袍包装机包装、电子自动数粒机瓶装制成半成品。按照质量标准进行全指标检验,合格后进入成品包装工序遵循《成品包装标准》包装,经质量部检查核实下发《成品检验报告合格单》入库。

    茶剂车间。在这里所出产的成品分为袋泡茶、方便食品及代用茶

    茶剂车间分为十万级净化区及一般区,

    一般区:先通过茶剂车间普区更衣间,包括换鞋、洗手、穿参观服,药食同源药材在这里经过拣选台拣选、洗药机清洗、切药机切制、双屝热风循环烘箱干燥、湿热灭菌流程前处理,成为净药材,在十万级洁净区收料包装。

    然后根据所生产产品形态,方便食品在十万级洁净区按照工艺要求的筛网目数用万能粉碎机进行粉碎,经取样检验合格后,罐装制成半成品。按照质量标准进行全指标检验,合格后进入成品包装工序遵循《成品包装标准》包装,经质量部检查核实下发《成品检验报告合格单》入库。

    代用茶在十万级洁净区按照产品形态要求及工艺,经取样检验合格后,罐装制成半成品。按照质量标准进行全指标检验,合格后进入成品包装工序遵循《成品包装标准》包装,经质量部检查核实下发《成品检验报告合格单》入库。

    袋泡茶在十万级洁净区按照工艺要求的筛网目数用万能粉碎机进行粉碎,袋泡茶挤压式制粒机制粒,热风循环烘箱干燥,摇摆式整粒机选粒,经取样检验合格后,用茶剂包装机制成半成品。按照质量标准进行全指标检验,合格后进入成品包装工序遵循《成品包装标准》包装,经质量部检查核实下发《成品检验报告合格单》入库。

    十万级洁净度化妆品车间。化妆品的膏霜乳剂。

    原辅料或内包装材料经过脱外包,清洁消毒,空调缓冲自净进入洁净区原辅料暂存间、内包材暂存间,根据生产指令及工艺要求,按配方比例称量配料、经乳化配制、静置完成,取样检验合格后进入膏液两用灌装机罐装制成半成品。按照质量标准进行全指标检验,合格后进入成品包装工序遵循《成品包装标准》包装,经质量部检查核实下发《成品检验报告合格单》入库。

    最后,按照GMP成品管理原则,保证产品在储存过程中质量符合标准。



    也就是说成品入库后,按照保健食品、sc食品、化妆品三大类进行分区、台账、货位卡管理、储存条件符合GMP成品管理原则,在各区域内细化待验、合格及不合格品区,合格品按照批次进行管理,并进行留样保存,确保产品质量复检及追溯,遵循先进先出的发货原则。确保产品质量在生产的最终环节得到有效控制。

    今正药业GMP十万级净化标准车间的设计符合药品GMP(生产质量管理规范:适用于制药、食品等行业的强制性标准,要求企业从原料、人员、设施设备、生产过程、包装运输、质量控制等方面按国家有关法规达到卫生质量要求)要求。为此,今正药业对GMP十万级净化标准车间的压差、风量、温度、湿度都有着严格的要求,车间的洁净程度更是接近于普通外科手术室。

    今正药业所有员工进入洁净区,必须严格遵守“七步洗手法”进行洗手、消毒,从头到脚换上洁净装备,全程禁止手、口等身体部位裸露在外,在接触物料时也必须穿戴一次性手套。



    在产品质检上,今正药业坚持关键安全指标双轨监测制度,坚持每批次产品全过程检验,从原材料、半成品到成品均经过公司内部检测室和政府验证机构的双重检测。多年来,今正药业旗下产品多次接受全国各地监管部门的抽检,不合格情况几乎为零,筑牢了产品质量生命线。

    如今,新冠肺炎疫情席卷全球,医药健康行业迎来了更大的挑战,今正药业也将继续秉承“传承爱、传承健康”的理念,不断完善全链条产业化管理模式,研发更多优质的健康产品为“健康中国”助力。

    2022-03-17

  • 首 页  上一页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下一页    尾 页  

    版权声明: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本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471-3130680

    蒙公网安备 15010502001696号 蒙ICP备16001043号-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