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成都考古新发现或可揭秘古蜀文明重要缺环

    成都文物考古研究院25日公布,在成都市郫都区发现一处周代遗址——犀园村遗址,该遗址正好处在以三星堆、金沙为代表的早期蜀文化向晚期蜀文化过渡的关键节点上,或可进一步揭秘古蜀文明重要缺环。


    据发掘现场负责人熊谯乔介绍,2020年10月发现犀园村遗址,2021年3月至今进行了详勘和发掘。该遗址是成都平原少有的从西周中晚期至春秋时期连续发展的遗址,共清理出西周和春秋时期的墓葬80余座、房址10余座、灰坑60余个、灰沟3条、窑1座、灶1座等,出土了大量的青铜器、玉石器、陶器等遗物,青铜器主要有剑、鐁、带钩、印章、敦等,其中柳叶形剑、印章等都是典型的蜀文化器物。


    “这项考古发现对于复原历史文化面貌、重现社会组织形式、揭示丧葬习俗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是研究古蜀文化不可多得的材料。”熊谯乔说。


    由于文献记载的匮乏,考古工作对于四川先秦时期历史的构建具有非比寻常的意义。从目前考古材料看,古蜀文化的发展经历了宝墩文化、三星堆文化、十二桥文化、晚期蜀文化等几个阶段。


    熊谯乔告诉记者,该遗址正好处在以宝墩遗址、三星堆遗址和金沙遗址等为代表的早期蜀文化向以商业街船棺葬、新都马家木椁墓、双元村墓地等为代表的晚期蜀文化过渡的关键节点上,为构建和完善古蜀文化提供了重要材料。


    此外,本次发掘开展了植物考古、动物考古、环境考古等多项科技考古工作,在东周墓葬中发现了普遍随葬鹿骨的现象,鹿在古蜀社会有财富象征和祭祀的意义,同时也反映了当时狩猎业的发达。

    2021-08-26
  • 截至8月24日24时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最新情况

    8月24日0—24时,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报告新增确诊病例20例,其中境外输入病例16例(云南6例,上海4例,广东3例,天津1例,江苏1例,河南1例),本土病例4例(上海2例,江苏1例,云南1例);无新增死亡病例;新增疑似病例1例,为境外输入病例(在上海)。


    当日新增治愈出院病例79例,解除医学观察的密切接触者3690人,重症病例较前一日减少5例。


    境外输入现有确诊病例708例(其中重症病例6例),现有疑似病例1例。累计确诊病例8155例,累计治愈出院病例7447例,无死亡病例。


    截至8月24日24时,据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报告,现有确诊病例1575例(其中重症病例14例),累计治愈出院病例88496例,累计死亡病例4636例,累计报告确诊病例94707例,现有疑似病例1例。累计追踪到密切接触者1159477人,尚在医学观察的密切接触者31718人。


    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报告新增无症状感染者11例(均为境外输入);当日转为确诊病例3例(均为境外输入);当日解除医学观察23例(境外输入18例);尚在医学观察的无症状感染者476例(境外输入395例)。


    累计收到港澳台地区通报确诊病例28070例。其中,香港特别行政区12069例(出院11768例,死亡212例),澳门特别行政区63例(出院59例),台湾地区15938例(出院13621例,死亡829例)。

    2021-08-25
  • 复旦大学公布张文宏博士学位论文问题调查结果

    记者23日从复旦大学获悉,复旦大学学术规范委员会依据2017年《复旦大学学术规范实施条例(试行)》的有关程序开展调查核实工作,根据原上海医科大学1999年1月修订的《科研型博士研究生培养工作细则》,认定张文宏博士学位论文符合当年博士学位论文的要求,附录综述部分存在写作不规范,不影响博士学位论文的科研成果和学术水平,不构成学术不端或学术不当行为。(记者吴振东)

    2021-08-24
  • 湖南蓝山37座古墓考古成果“注释”800余年朝代变迁

    新华社长沙8月22日电(记者陈宇箫、阮周围)陶器“套装”组合、东汉“货币”铜钱、四叶纹青铜镜……记者22日从湖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获悉,今年1月-7月底,考古队在湖南省永州市蓝山县一项目建设用地抢救发掘战国末期至隋唐时期墓葬37座,时间跨度超800年,出土200余件文物标本。


    其中,有的墓葬出土了鼎、盒、壶等陶器组合,还有四叶纹青铜镜;有的出土了纪年铭文砖和铜钱、铜钵等铜器;有的出土了挖墓坑的工具……记者了解到,这些发掘的墓葬中,有的被盗痕迹明显,但是根据墓葬形制、出土器物和纪年铭文砖等特征,依然可以较为准确地判断墓葬年代。


    湖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蓝山考古队队长陈斌介绍,这37座墓葬年代明确,为湖南南部地区战国末期至隋唐时期墓葬分期、文化因素分析等提供了新的考古材料。这些处在同一地址,却分属不同朝代的墓葬从侧面反映了当地风土人情800余年间的变迁。

    2021-08-23
  • 为青少年营造清朗网络环境

    数据来源:《2020年全国未成年人互联网使用情况研究报告》


    为营造未成年人良好上网环境,中央网信办近期启动了“清朗·暑期未成年人网络环境整治”专项行动,聚焦解决7类网上危害未成年人身心健康的突出问题。其中一项重要内容就是防沉迷系统和“青少年模式”效能发挥不足问题。重点排查解决网站平台防沉迷系统问题漏洞,解决“青少年模式”入口不显著、识别不精准、专属内容不够丰富、应用效果不佳等问题,进一步优化模式效能,着力防止未成年人沉迷网络。


    那么,“青少年模式”主要有哪些形式?防沉迷系统和“青少年模式”在使用中还存在哪些问题?除了加强技术手段,还有哪些措施能帮助青少年合理使用网络?


    正确引导未成年人成长,防沉迷系统和“青少年模式”非常必要


    专家表示,“青少年模式”这一概念被人们所熟知,源自2019年由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牵头,主要短视频平台和直播平台试点上线的“青少年防沉迷系统”。后来行业内出现的“未成年人模式”“防沉迷模式”等,虽然叫法各不相同,但本质是同一类事物,即在使用时段、时长、功能和浏览内容等方面对未成年人的上网行为进行规范的系统,应用于短视频平台、社交平台、游戏平台等网络平台。


    今年6月1日起,我国新修订的未成年人保护法正式施行,增设的“网络保护”章节明确提出,网络游戏、网络直播、网络音视频、网络社交等网络服务提供者应当针对未成年人使用其服务设置相应的时间管理、权限管理、消费管理等功能。目前,各个网络平台推出或升级的“青少年模式”,就是典型的未成年人防沉迷系统。


    “青少年模式”虽然形态各异,但有着明显的共性特征。一是对使用时间的限制。例如,在抖音青少年模式下,系统默认开启时间锁,单日浏览超过40分钟,需要输入密码才可以继续使用,每日22时至次日6时,青少年也将被禁止使用抖音。二是对使用功能的限制,一些平台在“青少年模式”状态下,充值、信用卡、打赏等功能将不可使用。三是对浏览内容的限制。“青少年模式”下的新闻、视频多为各平台精选,过滤掉了不良信息,只保留适宜未成年人观看的内容。


    “作为家长,每到假期都会希望孩子能少玩一会儿手机。”北京市民周女士说,今年暑假12岁的女儿迷上了刷短视频。“原来只是搜索浏览感兴趣的动漫手办,没想到平台依托大数据和算法,给她推荐了大量相关内容。这孩子刷完一条接一条,两三个小时都不肯放下手机。”


    根据《2020年全国未成年人互联网使用情况研究报告》,2020年我国未成年网民达到1.83亿人,互联网普及率为94.9%,远远高于全国的互联网普及率。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副研究员赵霞表示,互联网伴随着青少年一路成长,与他们的生活、学习、娱乐、交友高度融合,已成为青少年重要的生活空间和活动场所。疫情防控期间,互联网在保障青少年“停课不停学”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但是,沉迷网络的情况的确容易在青少年群体中发生。”赵霞说,青少年有着旺盛的精力和好奇心,互联网文化的新鲜独特能够满足青少年对独立性、先锋性的需求,但也可能让自制力不强的孩子沉迷其中。更别说青少年在网络空间接触不良信息、遭遇网络欺凌、产生非理性消费等,对身心健康都是一种伤害。


    因此,正确引导未成年人成长,防沉迷系统和“青少年模式”非常必要。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储朝晖认为,可以把“青少年模式”比作一把锁,对一部分意志力不强的青少年,能起到一定程度上约束和规范的作用。


    各种“青少年模式”水平参差不齐,在精准识别、模式设定、应用效果等方面仍有完善空间


    记者采访中了解到,当前各大平台的“青少年模式”已拥有一定数量的用户群体。但是,在使用过程中仍然存在各种问题,有的还被家长质疑形同虚设。


    “不知道儿子怎么知道了我设置的密码,直接把手机游戏的‘青少年模式’取消了,还说有的同学直接从网上买到了破解这个模式的攻略。”广西南宁的陈先生很是无奈。


    打开家庭和教育论坛,类似的抱怨不少——“娃突然让我对镜头刷脸,后来才知道是登录账号”“拿了他外公身份证去重新注册”“模式里的内容太幼稚,孩子根本不爱看”……


    记者下载了几款热门的短视频平台、游戏和社交平台,体验后发现,“青少年模式”通过时长功能来约束青少年行为,的确能发挥一定作用。但是,也确实存在一些技术漏洞,模式水平参差不齐,仍有完善的空间。


    例如,有的社交平台输入登录密码,进行验证即可开启“青少年模式”。如需关闭该模式,只需要再次输入登录密码。有的短视频平台,尽管设置了“青少年模式”,但只要把APP卸载重新安装,就能够恢复成原始模式……


    专家分析,“青少年模式”设计得够不够好,重点在于两个因素。


    其一,“青少年模式”能否精准识别青少年用户。无论是未成年人盗用成年人登录名和密码,还是冒用成年人身份信息注册,或者是哄骗成年人刷脸应付验证,本质上都是抹掉自己的未成年人身份信息,令系统无法识别。


    其二,“青少年模式”内容能否符合青少年需求。如果切换成“青少年模式”,内容没有任何分级,给17岁孩子和给10岁孩子看的内容差不多,或者内容缺乏丰富性和趣味性,都很难吸引孩子的注意力,引发他们的排斥抗拒心理。


    针对“青少年模式”中的一些技术漏洞,中央网信办等部门不断加大监管力度,一些互联网企业围绕技术和内容这两个关键因素,也正在探究如何建立起行之有效的改进措施。如逐步推广注册实名制,据抖音相关负责人介绍,平台正在进行改革,14岁以下实名认证用户将在告知后直接进入“青少年模式”,该措施已于今年7月逐步放量实施。


    为了更好地确认用户身份,人脸识别技术也正在扩大应用。在“孩子冒用家长身份信息绕过监管”的痛点问题上,已有平台重设规则,当有人企图设置或重设未成年人保护模式时,会核实是否为家长本人,防止被孩子绕过家长私下修改。


    加快技术升级步伐。面对家长苦恼的“退出卸载后重新进入就会令模式失效”,有的平台开始调整,假设未成年人已在“青少年模式”状态下,当使用同一账号登录不同终端设备、不同操作系统时,会强制进入“青少年模式”。假如卸载软件重新下载,一旦重新使用同一账号再次登录,会强制进入“青少年模式”等。


    不难发现,围绕“青少年模式”的技术设置正在变得愈发复杂与精细,但无论如何,将其真正落到实处才是关键。专家指出,当前显然还有部分网络平台没有处理好商业目标和社会责任之间的关系,在“青少年模式”上被动应付、敷衍了事。同时,在推广防沉迷技术过程中,精准识别青少年身份更要严格保护好个人隐私,充分尊重用户权益。


    防沉迷不能只依靠技术层面,相关部门、企业、学校、家长等各方需要形成合力


    受访专家呼吁,网络服务提供者要勇于承担社会责任,主动完善“青少年模式”相关的技术手段。南京师范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副教授陈楚洁认为,不同网络场景适用不同未成年人保护模式,适合短视频平台的“青少年模式”也并非适合所有产品。各产品形态下对青少年保护的有效方式也有所区别,应当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专家指出,在内容上,平台也应该积极配备青少年教育和研究方面的专业人才,切实提高优化“青少年模式”的内容供给,让网络空间成为适合青少年的成长空间。


    “但是,再厉害的技术也有可能被破解,解决未成年人沉迷网络问题,不能只依靠技术层面。”陈楚洁表示,互联网是一个动态发展的领域,相关部门、企业、学校、家长还需要共同发力,促进完善未成年人网络保护机制,更好地帮助青少年养成文明、健康、有益的网络使用习惯。


    未成年人的网络保护,家长的引导至关重要。赵霞提出,在青少年接触网络时,家长应该及时履行网络教育职责,安装过滤软件、控制上网时间,也要培养自身良好的上网习惯,避免给孩子带来不良示范。“家长要怀着开放的心态,和青少年一起学习新科学、新技术。”


    学校的网络素养教育更是不可或缺。专家认为,学校和老师要引导学生提升网络信息获取、辨别、分析、批判、学习等各种能力,这是互联网时代青少年获取知识、培养技能所必须具备的能力素养。


    储朝晖认为,之所以有些未成年人沉迷网络,还在于他们的课余生活不够丰富,只能靠网络排解情绪。无论是家长还是老师,要引导孩子培养广泛的兴趣爱好,学会合理安排时间,让网络成为有利于自己健康成长的助手。


    针对当前“青少年模式”存在的一些共性问题,专家建议,整个行业内部需要形成自律准则,以弥补现有强制性规定的不足。行业协会可以牵头制定建立可操作性的评价指标,及时发现“青少年模式”的问题。赵霞表示,还可以引入第三方审查机构,对各平台“青少年模式”进行定期或不定期审查,建立“黑名单”制度并及时更新。在各方的共同努力下,为青少年营造清朗的网络环境,让他们健康成长。(刘诗瑶制图:沈亦伶)

    2021-08-20
  • 记者调查医疗美容行业乱象 3支水光针里可能只有1支是正品

    ●2020年中国注射针剂的医美用户中,34%的用户接受过水光针注射。但目前市面上流通的针剂正品率只有33.3%,也就是1支正品针剂背后通常可能伴随着至少2支非法针剂的流通

    ●在合法医美机构中,仍有超2000家机构存在超范围经营的现象,非法经营的医美机构店铺数量超过8万家。非法机构规模较小,藏身在生活美容和住宅区中,隐蔽性强,较难予以打击

    ●在非正规机构注射水光针,使用来历不明的水光针,都可能对自身健康造成影响,甚至致伤致残

    对美的渴望是没有止境的。

    身高164厘米,体重48公斤,皮肤白皙,鹅蛋脸,双眼皮,还有美人尖,可邱莹觉得自己仍然不够美。过去3年里,这位23岁的湖南姑娘通过频繁注射水光针让自己的面部肌肤变得更加水润,“每隔几个月打一次,效果还不错,这几年花的钱应该有几万元了”。

    安徽姑娘林蕾就没有这么幸运了。她从网上购买了水光针,收到货后便迫不及待地往自己的脸上注射。几天后,她的脸上竟然长满了痘痘。

    水光针主打补水美白,是当下医美市场上的“明星产品”。目前,市场上的水光针主要分为“注射水光针”和“无针水光针”两种。前者是将透明质酸等保湿养分通过注射的方式注入皮肤深层;后者则是通过类似带有气泵的装置,运用气压将保湿营养液喷射渗入皮肤基底层。

    《法治日报》记者近期调查发现,像林蕾这样网购水光针和注射器等辅助用品,根据网上“教程”进行自打的爱美者不在少数。此外,一些美发店、SPA馆、养生馆等不具备医美资质的机构也在提供注射水光针服务。

    受访专家提醒,在非正规机构注射水光针,使用来历不明的水光针,都可能对自身健康造成影响,甚至致伤致残。

    颜值焦虑带来市场水光针风靡医美圈

    “我原先一直信奉自然老去才是最美的,挺排斥借用医美手段整容或者延缓衰老。但是随着年龄增长,皱纹多了,皮肤也暗沉了,加上周围一些朋友通过注射水光针,确实收获了比较明显的效果,我就心动了。”

    7月3日,记者在北京市西城区一咖啡店里见到了李楠。她即将满30岁,谈到年龄话题,她双手捧起咖啡杯无措地摩挲了两下:“都说‘三十而立’,但在我看来,30岁是个坎儿。我深切地感受到自己不再年轻了,尤其是上网刷视频和图片时,看到其他年轻漂亮身材好的女生,心里特别羡慕。”

    为了度过这个“坎儿”,李楠计划近期找个时间去尝试一下水光针项目,“尽可能挽留自己的青春”。

    和李楠有一样想法的女性并不少。近年来,随着“颜值经济”崛起,对许多人而言,医美消费从可选变成刚需,这也给了许多产品广阔的市场,主打补水美白的美容产品——水光针就这样逐渐流行起来。

    据天津某整形美容医院刘医生介绍,水光针具有基础补水和淡斑抗衰等功效,一支价格从数百元到数千元不等,一个疗程一般需注射3至4次。

    不过,水光针并不是付了钱就可以随便开始按疗程注射的。

    北京永成魅力整形美容外科主任、中国医师协会美容与整形医师分会会员陈志泉告诉记者,打水光针并不像网上说的那样简单,首先应该判断皮肤是否适合,其次还要判断使用的水光针是否为正品。

    “既然是侵入性治疗,就会存在排异反应,而人体面部的神经和血管分布十分复杂。当消费者使用非正品水光针或自行注射水光针时,很容易导致皮肤溃烂,甚至导致血管栓塞、眼睛失明等悲剧。”陈志泉说。

    而根据艾瑞咨询发布的《2020年中国医疗美容行业洞察白皮书》(以下简称《白皮书》),2020年中国注射针剂的医美用户中,34%的用户接受过水光针注射,且有58.8%男性医美用户曾接种水光针。但目前市面上流通的针剂正品率只有33.3%,也就是1支正品针剂背后通常可能伴随着至少2支非法针剂的流通。

    据陈志泉介绍,水光针的主要成分是玻尿酸,在我国按照三类医疗器械进行管理,生产和经营此类产品须取得相关资质。

    《医疗器械监督管理条例》规定,进口的医疗器械应当有中文说明书、中文标签;没有中文说明书、中文标签或者说明书、标签不符合本条规定的,不得进口。但在网购平台上,记者发现,一些不符合相关规定的水光针还是能够轻易购买到。

    虚假宣传非法经营医美市场乱象丛生

    “女人最好的投资就是变美。”

    “能让肌肤喝饱水的水光针,能让前男友回头的水光针!”

    “水光针,锁住你的美!”

    来自安徽省宿州市的程橙是一家美容工作室的老板,她经常在朋友圈发文推广医美产品,水光针是她推广的主要产品。

    记者给程橙发微信咨询注射水光针的相关情况,程橙热情地介绍,在她的工作室打水光针,价格比去医院便宜三分之一。记者再次询问货源是否靠谱时,程橙说:“进货渠道属于商业秘密,不便透露,但保证没问题;工作室的医生都是我从医院请来的,来我这做医美的还从没有出过问题。”但当记者询问其工作室是否具有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时,程橙却避而不谈。

    《中华人民共和国执业医师法》第十四条规定,医师经注册后,可以在医疗、预防、保健机构中按照注册的执业地点、执业类别、执业范围执业,从事相应的医疗、预防、保健业务。未经医师注册取得执业证书,不得从事医师执业活动。

    由此可见,执业医师应当在其执业范围和执业注册地点内执业,医生接私活属于违法行为;且医美机构必须具有相应的执业许可证。“同样,注射水光针也需要取得医师资格证。”陈志泉说。

    实际上,水光针乱象只是医美市场乱象的冰山一角。

    中国非公立医疗机构协会法务部主任、中国整形美容协会美容医学教育与管理分会副主任委员李岑岩告诉记者,水光针乱象背后折射的是整个医美行业的乱象,主要包括机构无资质或超范围经营,医生无资质或超范围执业,药品和器械质量参差不齐,虚假宣传产品四个方面。

    《白皮书》显示,2019年,我国具备合法医疗美容资质的机构约1.3万家,其中医院类占29.1%、门诊部类占32.9%、诊所类占38%;在合法医美机构之中,仍有超2000家机构存在超范围经营的现象,非法经营的医美机构店铺数量超过8万家,非法机构规模较小,藏身在生活美容和住宅区中,隐蔽性强,较难予以打击。

    据中消协统计,自2015年至2019年,我国医美行业相关投诉大幅增加,2019年医美行业投诉6138件,是2015年投诉数量的近13倍。

    为了变美去做医美项目,如果遇到不规范行医或者医美乱象中的任何一个问题,那么对求美者造成的影响或许就是不可逆的。

    2020年10月,一名21岁的女孩在江苏常州慕妍医疗整形机构先后做了3个手术,分别是唇部塑形(M唇)、假体隆胸及隆鼻手术。10月3日22时许,在做最后一个鼻梁整形手术时,女孩的血压、心率开始下降,美容机构做了相应的急救措施后,将其送往常州市武进人民医院急救,但最终抢救无效死亡。

    在陈志泉看来,许多医美广告的宣传具有导向性,只是一味强调只要做了某项目就会变美,对其中的风险却只字不提。铺天盖地的宣传加剧了人们的容貌焦虑。“为瘦腿进行小腿肌肉阻断术切断腿部神经,为成‘精灵耳’在耳朵上打玻尿酸……这些另类的整容项目对身体的伤害是不可逆的,也不会让人真正变美,正规医美机构也不会开展这些项目。”

    加大监管惩处力度营造良好合规环境

    医美市场为何乱象频出?

    李岑岩分析称,这是多种因素交织导致的结果。近年来,医美行业发展迅速,快于国家对医美产品的合规审批,使得部分医美产品在我国的监管体系下成为“黑户”;行业门槛较低,各种医美机构、医美从业者的服务水平参差不齐;求美者对医美认知不清。“医美中的很多项目实际上属于医疗行为。注射水光针实际上就是一种医疗行为,而不仅仅是一次简单的美容护肤。如果求美者能以去医院问诊的心态接受医美服务,或许行业乱象不会这么严重。”

    在北京知音医疗美容门诊部院长李卓看来,很多非法从业者都是打游击战,或是有隐秘的销售网。即使被抓到,处罚也很轻,违法成本很低。这让许多违法者更加有恃无恐,也加大了监管的难度。

    针对市场上愈演愈烈的医美乱象,近日多部门出台相关规定,加强医美专项整治。

    6月22日,国家卫健委、中央网信办、公安部、海关总署、市场监管总局等八部委联合印发《打击非法医疗美容服务专项整治工作方案》,定于2021年6月至12月在全国范围内开展打击非法医疗美容服务专项整治工作,重点为严厉打击非法开展医疗美容相关活动的行为、严格规范医疗美容服务行为、严厉打击非法制售药品医疗器械行为、严肃查处违法广告和互联网信息。

    李卓说,这些举措体现了相关部门对医美行业监管的进一步收紧,显示出国家打击违法医美的决心,有利于行业健康发展。

    陈志泉则提出了自己的建议:在宣传方面,要加强正确引导。水光针可以打,但也要说明可能产生的危害。此外,对于市场中已有的从业人员,要定期进行职业道德培训;对尚未进入市场的从业人员和机构,要提高市场准入门槛。同时,要建立环环相扣的药物管理制度,产品的来源和去处也要进行登记,这样可以有效避免医院的产品流入市场,也有助于监管。

    李岑岩认为,想要消除医美行业乱象,医美机构和医美从业者要落实自我管理主体责任,将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放在首位,按照相关制度标准,规范医疗美容服务行为;各级医美行业组织要加强医美机构的自律引导和风险提示,督促提醒会员单位依法经营、规范经营,不得违法开展医疗美容业务;各地各部门监管机构要强化社会监督,探索建立医疗美容有奖投诉举报制度,拓宽投诉举报渠道,完善社会监督机制。(文中邱莹林蕾李楠程橙均为化名)(见习记者张守坤记者韩丹东)

    2021-07-08
  • 新华全媒+丨怎么“托” “管”什么——探访各地小学暑托班

    新华社北京7月5日电题:怎么“托”“管”什么——探访各地小学暑托班

    新华社记者吴振东、陈席元、王自宸、赵琬微

    各地暑假陆续开启,近期,多地教育等部门启动“官方”暑假托管班引发关注。暑托班怎么“托”?课程、场地、师资怎样?新华社记者在北京、上海、江苏、湖北等地做了探访。

    带娃难,多地启动小学暑托班

    “暑期孩子待在家里,家长挺‘头疼’的。”江苏泰州市姜堰区东桥小学家长义工孙媛媛说,“平时课后服务从下午4点半到6点,孩子留在学校写作业、做游戏,帮不少家长解决了后顾之忧。希望假期公益托管班办起来!”

    近期,多地暑假托管班启动,发愁暑期“看护难”家长纷纷表示,安全、可靠、实惠的“官方”托管服务大家很需要,“太暖心了”。

    北京市教委发布的通知显示,北京市基础教育系统将面向小学一年级至五年级开展托管服务。托管服务将由各区教委组织,适当收取费用,对家庭困难学生免收费用。

    北京市中小学将于7月15日正式放暑假。北京一位校长表示,目前正在收集学生托管需求,加紧制定具体方案。记者从西城区教委了解到,西城区教委将在每个街道安排1至2所小学作为暑期托管服务承办学校,为小学一年级至五年级家庭确有需要的学生提供暑期托管服务。

    5日,2021年上海市小学生爱心暑托班正式开班,数万名小学生将在全市543个办班点体验“快乐不简单”的暑托班生活。

    上海市教委介绍,暑托班共分两期,自7月5日开始,至8月13日结束,凡具有上海小学学籍的学生均可报名参加,每班招生一般不超过50人。在上海,小学生爱心暑托班已连续八年成为上海市为民办实事项目。除2020年受疫情原因停办之外,累计共开办暑托班2382个,服务小学生超18万人次,参与的大中学生志愿者超6万人。

    怎么“托”,课程、场地、师资如何

    “手抄报,可以写字也可以画画,关键是通过字、画要表达某一主题。”在武汉市武昌区秦园路社区青少年暑假社区托管室,50位小朋友正在学习制作手抄报。

    5日,武汉首批114间市级托管室正式对外开放。在秦园路社区,记者看到托管室依托社区青少年空间建成,200多平方米的托管室内配有课桌椅以及电子钢琴、投影仪等教学设备,由1位任课老师和4位工作人员负责现场管理。

    据了解,6月底,共青团武汉市委员会启动2021年青少年暑假社区托管项目,面向武汉学籍小学生开设200多间托管室,提供免费公益社区托管服务。托管课程设置包括国画书法、体能智能、播音主持等。优先接纳外来务工人员子女、中低收入双职工子女等青少年。

    在上海,小学生爱心暑托班由共青团上海市委、上海市教委等单位组织。漕河泾街道团工委副书记王骅表示,今年暑托班设置涵盖历史人文、手工制作、传统文化、科普知识、益智游戏等近60门课程,由高校师生和漕河泾街道共同打造,同时号召辖区内企事业单位参与,力求为孩子提供丰富课程。

    “大手牵小手”是上海市暑托班的另一特色。今年上海共招募超过12000名学生志愿者,以确保暑托班按师生比1:5配备相应带班工作人员。

    据北京市要求,托管服务内容主要包括提供学习场所,开放图书馆、阅览室,有组织地开展体育活动等。不组织学科培训和集体授课。同时,托管服务承办学校要做好学生安全工作,认真落实疫情防控各项要求,实行校园封闭管理。

    “托”起来,还要“管”得好

    针对暑期托管班,部分受访教委和学校负责人表示,办好暑托班离不开学校、家庭、社会的共同关心和支持。要结合各地实际,充分盘活各类资源,增强服务的针对性、精准性,真正解决群众的实际需求,服务于孩子健康成长。

    上海市教委德育处副处长江伟鸣表示,上海今年继续实现暑托班全市所有街道、乡镇全覆盖。同时,办班点还走进上海自贸试验区临港新片区、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示范区、五个新城等重点区域,各区也结合区域实际,盘活各类场地资源,在园区、商圈、楼宇周边开设办班点,服务在线新经济等行业青年人才的实际需求。

    “我们一手抓校外培训机构治理,一手抓校内课后服务供给,把家长从送学、陪学中解放出来。暑期,泰州市部分小学还将继续开展公益暑托班,用学生‘在校有为’打消家长‘托管真空’的顾虑。”泰州市委教育工委书记、市教育局局长万永良说。

    武汉自2009年起开办青少年寒暑假日间托管室,为青少年免费提供课业辅导、素质课程和活动空间,惠及青少年超过100万人次。武汉市青少年社会教育活动指导中心工作人员杨青告诉记者,不少家长希望托管室的课程设置更规范、更具延续性,还有家长希望增加餐饮服务。他们正在积极收集各方意见,进一步推进公益托管服务普及化、规范化和精准性。

    教育界人士也表示,暑期是孩子亲近自然、接触社会的好机会,家门口有了“托管班”,家长也不应“一托了之”。

    2021-07-06
  • 绵阳安州:“土地银行”杜绝土地撂荒




    图片来源/新华社

    ■中国经济时报记者唐平■张敏杜康唐巍

    2020年,一种以集中闲置土地,再以承包、租赁方式有序流转为特征的“土地银行”模式在四川省绵阳市安州区悄然兴起,其实际效果究竟怎么样?近日,中国经济时报记者前往安州进行了调查采访。

    “存”:搬不走的农田有了好去向

    “我们这个村地处川西北平原,土地肥沃,离中心城市又近,可以说占尽了天时。”站在河清镇金花村的田埂上,村支书薛兴全向记者介绍,占尽天时,却不占地利。该村3723名村民中,有700余名壮劳力长期外出务工,占全村壮劳力的三分之二。不少家庭选择在城里置业、居住。留在村里的,有60岁以上的老人1410人,占总人口的37.8%;16岁以下的少儿600余人,占总人口的16.1%;青壮年妇女540余人,占总人口的14.5%。

    乡镇行政区划调整后,所属河清镇与原永河镇、迎新镇三镇合一,成立了新的建制镇,与此同时,村级建制也做了相应调整。“精心梳理之下,发现土地问题尤为突出。”薛兴全介绍说,强劳力缺失,但田地还在。全村4886亩耕地,有约2000亩出产低,经济价值仅在每年每亩2000元左右,远未达到“饱和”状态,其中400余亩耕地长期处于隐性撂荒状态。

    2020年,金花村组建集体经济联合社,探索以农村土地整合为基础、现代农业园区建设规划为核心、土地分类利用为价值增长点的“土地银行”模式。根据自愿原则,先后将470余户村民家庭长期处于低产、低收状态,占全村总耕地面积41%的近2000亩耕地全部“存”入其中。

    存入“土地银行”的耕地,以每亩667元(每平方米1.00元)作为本金,收益全部归农户。“利息”则在“贷”出环节产生,每亩耕地根据肥力、水源、位置等因素,分别溢价200-320元(每平方米0.3至0.7元),这部分收益,由原土地承包人、村民小组、村集体按2∶3∶5的比例享有。

    “贷”:盘活土地产出高收益

    “开饭啰!”正午时分,一辆皮卡车沿水泥村道开过来,在距大棚不远处的空地停下,开车的土地承“贷”人千吁峰铺开塑料布,从车上的蒸笼里搬下热气腾腾的饭食、菜品,热情地招呼着忙碌的村民们歇工就餐。变身农工的村民纷纷走出大棚,脱下工装,在溪流里洗净尘埃,席地而坐。清新的空气中弥漫着食物的香气,一幅生动的农家野炊图展示在旷野间。

    “所‘贷’土地同‘土地银行’一次谈成,少了同每户农户的拉锯式谈判,平常遇事由‘银行’协调,不用扯皮。”千吁峰对记者说,2020年,他“贷”了近50亩地种植各类蔬菜、瓜果,自己参与劳作之外,不同的农时,雇请了数量不等的村民(主要是留守妇女)帮忙。长期用心打好农作物生长周期“牌”,轮种西瓜、辣椒、羊肚菌等农作物,“一亩土地最多可达到3万余元产值,高出传统种植10余倍。”

    与千吁峰类似,2020年至今,当地农业合作社、种植大户以或3年、或5年的周期将“土地银行”吸纳的耕地全部承“贷”,实行专业化、规模化种植。出产丰富的农产品,使该村先后为西瓜、蒜薹、葡萄、西红柿等近20个品种的蔬菜、水果贴牌,“魅力金花”的品牌准确对接市场,进一步提升了农产品“卖相”和附加值。人忙地不闲,田野生机盎然,彻底消除了土地撂荒的隐忧。

    “土地银行”也使村集体经济得到发展壮大。2018年之前,金花村的集体经济收益一直为零,2020年产生的“利息”(管理费)收益,使村集体经济增加了8万余元。“这笔钱派上了大用场。当年8.16洪灾所造成的沟渠、道路等基础设施损毁,维修加固费用全部用此款开支。”薛兴全说。

    2021-07-02
  • 记者调查:生猪供大于求,上涨动力不足

    在生猪出栏价格持续低迷数月之后,从6月25日开始,生猪价格较快回升。记者调查发现,虽然最近几天生猪、猪肉价格都明显回升,但是养猪仍然无利可赚,导致仔猪价格持续走低,部分养猪户对未来生猪养殖信心不足。

    猪肉价格回升了

    “从上周六开始,猪肉价格开始明显回升,平均每斤猪肉要上涨2、3元。”6月28日,记者来到合肥市望江西路合家福超市,在猪肉销售区,负责分割猪肉的张大伟告诉记者,今年清明节之后,猪肉价格持续走低,每斤比去年同期要低10元左右。这一趋势在6月26日终结,当天猪肉价格开始反弹,每斤价格上调3元左右。“以往夏天猪肉价格都是下降,但是最近几天确实反常,估计是前一段时间猪肉价格太便宜,养殖户亏本太多。”

    记者从猪肉批发市场获悉的消息也印证了这一观点。据合肥市周谷堆批发市场工作人员王萍介绍,6月28日当天猪肉的批发价格是每斤9元左右,比6月25日上涨了近2.3元。“这几天猪肉价格反弹特别明显,供应量也比较充足,因为夏季是猪肉消费的淡季,我们估计这一上涨势头很难长时间持续。”

    “对这次生猪价格回暖我感到很突然,一天涨一元,短短两三天,生猪价格就从每斤6.5元上涨到8.5元。”6月28日,金寨县白塔畈镇养猪户王为雄对目前的生猪行情感觉很反常,他说,从清明节之后,生猪价格迅速走低,一度低到每斤6.3元,出栏一头250多斤的生猪要亏本900元左右,由于亏本较多,王为雄调整了自己的养猪计划,缩减仔猪购买量。虽然这几天生猪价格回暖,但是出栏一头生猪仍然要亏本400元左右,王为雄还是没有信心去补栏。

    颍上县六十铺镇养猪户马芝鹏对记者说,从6月26日开始,生猪价格回升很快,6月28日已经从每斤6.4元涨到8.5元,上涨速度之快是近年来罕见的。“俺上月出栏一头肥猪亏本950多元,如果按照目前的价格可以少亏500多元。”虽然亏本额度减少,但是老马对未来的生猪市场仍是不放心,他还是不敢大规模购买仔猪。

    仔猪价格却创下新低

    生猪价格逆势上扬,仔猪价格是否有变化?面对记者的提问,歙县郑村镇养殖大户汪立春说,今年春节后,仔猪价格一路走低,目前14斤重的仔猪每头600元,30斤重的仔猪每头800元,均比去年同期跌了1200元左右。“因为生猪养殖亏本,大家对未来没有信心,所以补栏积极性差。”汪立春告诉记者,虽然这几天生猪价格回升很快,但是仔猪价格仍然稳定,很多养殖户还在观望,不愿意冒险补栏。

    安庆市皖河农场养殖户陈庆文这几天比较忙,他到处在打听仔猪的价格。“从上周六开始,生猪价格大幅回升,我觉得未来可能还要继续上涨,所以想在仔猪价格偏低的时候购进一批仔猪。”陈庆文向记者介绍,目前周围很多猪场的仔猪价格比较低,14斤重的仔猪每头600元左右,比去年同期低了1000多元。如果此时购进一批,经过5个多月的饲养,可以在冬季猪肉销售旺季出栏,利润可能要多一些。

    生猪价格大涨动力不足

    据安农大教授殷宗俊分析,非洲猪瘟疫情暴发后,我国生猪产能受到冲击,而随着各方的不懈努力,我国生猪产能快速恢复。根据农业农村部的数据,一季度末,全国能繁母猪存栏为4318万头,生猪存栏为4.16亿头,生猪产能已基本恢复至正常水平。2020年11月—2021年2月,非洲猪瘟疫情复发叠加仔猪冬季腹泻疫情,养殖端预期2021年5—7月可能出现存栏断档,市场看涨预期强烈,散养户纷纷收购标猪进行二次育肥。然而,在终端消费疲软的影响下,春节后猪价快速下滑,击穿外购育肥成本线,散养户被动压栏惜售,断档预期随之延后至7月。现阶段,国内生猪供应节奏被打乱,生猪复产增量和二次育肥增量并存。养殖利润跌破外购育肥成本线,散养户被挤出,而养猪企业集团基于夏季减重需求,按计划集中出栏,预计整体供应依然偏高。

    近期,国家发改委会同各部委印发的《完善政府猪肉储备调节机制做好猪肉市场保供稳价工作预案》(下称《预案》)引发市场关注。国家发改委发布公告称,6月5—11日国内猪粮比价为5.88,进入过度下跌三级预警级别区间,将会同相关部门或按《预案》落实储备调节工作。不过,以2020年国家多次抛储的经验来看,收抛储带来的影响更多侧重于稳定市场情绪。后续需要关注《预案》执行和政府调控生猪供应节奏的力度。短期而言,收储将启动的消息对盘面带来的利好有限。综上所述,生猪基本面仍维持供大于求的预期,加之养殖成本支撑较弱,进一步大涨的动力不足。

    2021-07-01
  • 治理停车霸位多求“技术解”

    出门难找充电桩是不少电动汽车车主的“心病”。下月起,北京将正式实施《停车场(库)运营服务规范》,明确要求停车管理员进行分类停车引导。《规范》首次提出,对于占用电动汽车泊位的燃油汽车和充电完成后仍不驶离的电动汽车,可采取阶梯式价格标准进行收费。



    落实节能减排,减少环境污染,发展新能源汽车是大势所趋。从现实来看,电动汽车的最大优势在于“用电”,使用上的最大困扰也来自“用电”。相较于布局完备的加油站,目前城市中的充电桩密度仍不大,加之行驶里程受气温等因素影响较明显,电动汽车对充电车位的需求十分迫切。然而,放眼各大停车场,总有燃油汽车车主无视车位性质,见空就停;一些电动汽车车主只顾自己方便,充满电后趴窝不走。如此“不拘小节”,让本就供不应求的充电车位更加紧张。这种车位利用上的低效,也让电动汽车的使用体验打折,影响了车主购车用车的积极性。

    相关法规早已明确,非电动汽车不得占用电动汽车专用泊位,违反者相关部门可依法处罚。此番新政从加收停车费等角度,进一步充实了治理举措,无疑是一大进步。但要看到,“规范”在法律上还不具有强制力。对于停车管理员来说,无论是限制进场,还是进行罚款,都意味着与车主的直接交涉,很可能一言不合产生矛盾。尤其在单位、小区等内部停车场,管理员更是抹不开面子去制止约束。

    如何才能避免政策空停在纸面上?与其在人情上纠缠,不如多向技术求解。眼下,一些新建停车场安装了智能地锁,通过车牌识别系统区别车辆种类,充电车位只为电动汽车落锁;在充电汽车出库时,自助缴费系统可以判定是否超时。这些技术创新,不仅确保车辆“各归其位”,也避免了人为管理可能滋生的纠纷。这样的有益经验启示我们,在很多“事难办”的场景下,依靠技术可以显著提高效率、保证公允。放眼未来,相关部门还是要继续补齐充电车位缺口。这一过程中,应更多考虑技术革新,除了推广智能识别,还可以采用多接口充电桩等,最大程度把资源用好用足。

    截至去年,北京新能源车保有量已达40万辆左右,如今指标申请量仍在上涨。依靠技术升级缩短从“不便”到“顺心”之间的时间差,既是为新能源汽车发展铺平道路,也是在提高城市生活的获得感与幸福感。(关末)

    2021-06-30
  • 多部门联合排查运输生产安全

    行驶在道路上,很多司机最害怕的就是呼啸而过的重型大卡车,不论是渣土车、水泥搅拌车,还是双桥车,这些大型车辆在道路交通中是否做到了安全运输,关系着每一位市民的安全。而对这些特殊车辆的安全监管,也是一刻不得松懈。

    6月27日0点,看度记者跟随成华公安巡警大队和交警五分局民警,准备前往成华大道十里店路段设卡排查大型运输车辆的运输生产安全隐患。而此时,一辆停靠在路边的大型双桥车,引起了民警的注意。原本就只有两条车道通行的道路,在双桥车停靠后,一下子就显得特别拥挤,在晚上视线不良的影响下,存在极大的安全隐患。

    除了路面巡查外,成华公安巡警大队和交警五分局的民警,还设立了固定检查点和机动检查点,对辖区内各条运输车辆出现的路段,进行细致的安全运输检查。在检查过程中,渣土车是重点检查的对象。民警提醒,所有大型车辆在上路时,要严格遵守道法,严格履行安全生产主体责任,防患未然。

    2021-06-29
  • 穿梭历史的瞬间——沈阳举办系列展览让观众“触摸”历史

    新华社沈阳6月27日电(记者于也童)40余件珍贵档案资料在沈阳首次展出还原关键历史细节,经典电影海报、老式放映机还原激情燃烧的岁月……沈阳近日举办多项展览活动,以丰富、立体展览形式引观众“重回”历史现场、“触摸”历史瞬间。

    一场名为“百年历程兰台印记”的档案史料展25日在沈阳市档案馆开幕。沈阳市档案馆在数百份珍藏的档案资料中,筛选出40余件珍贵档案资料,以原始资料、原始面貌的方式展现历史细节,40余件珍贵档案资料均为首次面世。其中1931年“九一八”事变前,抗日将领黄显声下达发放枪支弹药指令的档案、《沈阳市第一个五年计划限额以上重点工程前三年计划执行情况及对提前完成的意见》《东北机器制造厂尉凤英同志事迹材料》等档案,对还原当时的时代背景,有着极其重要的价值。

    沈阳市档案馆还从馆藏中细致搜索,在3000余张相关图片中,筛选出300余幅珍贵图片进行展出,让观众感受祖国伟大发展成就来之不易。

    影视作品也是引导人们“重回”历史情境的向导。《铁道游击队》《青春之歌》《烈火中永生》《焦裕禄》……近日在沈阳市文联大厦,一张张经典电影海报呈现在参观者面前,带人重温激情燃烧的年代。

    这是由沈阳市文联主办,沈阳市电影电视家协会承办的“永远跟党走——红色经典电影海报讲述党史故事”活动。展览共精选了50幅经典电影海报展示。此外,相关老式放映机、电影胶片及众多电影道具,也在本次展览展出,更加立体地展现这些电影创作过程。

    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从事电影海报绘制工作的秦志顺,为此次展览提供了数十幅其父亲和自己绘制的海报手稿。

    “过去电影宣传主要靠海报。”秦志顺说,上了年纪的人看到这些海报会感到亲切,这些海报展现了电影的精华。“电影用光影记录时代瞬间,而海报则是这些瞬间的又一次浓缩。”

    沈阳市电影电视家协会秘书长郭克彬说,经典的、优秀的作品紧扣时代脉搏,是时代的记忆。

    2021-06-28

  • 首 页  上一页   77 78 79 80 81 82 83  下一页    尾 页  

    版权声明: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本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85 8629 6259

    蒙公网安备 15010502001696号 蒙ICP备16001043号-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