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兴和县推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学习提质增效

    每周开展“国旗下演讲会”;在校园文化艺术节上,组织学生开展“读国学、诵经典”活动;开展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各类培训……2023年,乌兰察布市兴和县坚持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不断创新学习方式方法,统筹资源、多措并举,推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学习提质增效。

    通过开展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各类培训,重点提升基层干部、教师、青壮年劳动力等重点人群的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应用水平。选派40名农村牧区基层干部、教师和青壮年劳动力参加自治区普通话应用能力提升培训。

    加强国家通用语言文字规范化达标校(园)创建工作。各中小学、幼儿园除新成立的学校尚未经过达标验收外,所有学校(幼儿园)都已通过达标验收,其中12所学校(幼儿园)被命名为市级示范校,33所学校(幼儿园)被命名为县级达标校,20所民办幼儿园被命名为县级达标校。

    同时,加强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宣传、推广工作。将推广普及国家通用语言文字作为实施素质教育的组成部分,将语言文字规范化渗透到教育教学的各个环节。把提高学生语言文字规范意识和语言文字的规范应用纳入学生的培养目标。


    此外,各学校不定期组织开展汉字听写比赛、软硬笔书法比赛、诵读比赛、主题演讲比赛、童语童音诗歌朗诵打卡等形式丰富的活动,将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育寓教于乐,贯穿基础教育全阶段。

    2024-01-24
  • 固阳县推广使用国通语实现3个100%

    包头市固阳县中小学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充分发挥教育主阵地作用,全面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和《内蒙古自治区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办法》,实现全县中小学、幼儿园语言文字达标校创建率、教师持普通话等级证书上岗率、教师普通话合格率3个100%,让学校成为讲好普通话和写好规范字的标杆单位。

    2021年,包头市教育局开始对各级各类学校国家通用语言文字规范化达标校进行评估验收。固阳县18所中小学、幼儿园(含民办5所)对照国家中小学语言文字工作指导标准,强化制度建设、能力建设、教育教学、宣传普及、科学发展各项工作,把创建工作融入学校日常工作,促进师生讲好普通话写好规范字。

    如今,讲好普通话、写好规范字成为固阳县学校新入职教师必须进行的岗前培训教育,是学校听评课必须点评的规定动作,经典诵读、汉字听写大赛、规范汉字书法展示等成为各学校常态化活动,让推广使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与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联袂”,推动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更好地落实。

    固阳县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将用粉笔书写规范字和讲好普通话这两项基本功抓紧抓实。固阳县新世纪小学等学校开展教师基本功素养大赛,比赛写好粉笔字、讲好普通话,提高青年教师基本功素养。2021年以来,固阳县累计引进、招聘教师210名,不仅普通话合格率达到了100%,而且都要通过用粉笔写好规范汉字的考核。

    全县中小学广泛开展推广普通话宣传周活动,举办10场讲好普通话写好规范字活动。推进民族团结进步示范校创建,全县创建市级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学校6所,文化路小学成为自治区民族团结进步教育示范学校。

    2022年,固阳县被教育部确定为开展语言文字使用情况调查试点工作样本县,全县40名调查员参加了工作培训,圆满完成了600户入户调查任务。2023年,固阳县被列为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推广基地自治区对口乡村振兴重点帮扶旗县。建立了“1+1”长效建设模式,由内蒙古警察职业学院(牵头)联合包头市少年宫作为推广基地,对固阳县开展“经典浸润乡土”特色帮扶。


    3年来,固阳县中小学以国家通用语言文字达标校创建为突破口,牢牢把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线,将使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工作与教师基本素养提升、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民族团结进步教育、乡村振兴特色帮扶与教育教学紧密结合,促进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落实,不断提高固阳教育质量。到2025年,全县普通话普及率预计达到90%以上,语言文字规范化、标准化、信息化水平进一步提高,切实发挥语言文字服务经济社会各项事业发展的推动作用。

    2024-01-23
  • 阿盟国通语规范化达标校创建率达100%

    自2021年阿拉善盟启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规范化达标校创建以来,全盟各级各类学校深入贯彻落实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工作方针政策和法律法规,扎实有序开展语言文字规范化建设,校园语言文字工作整体水平持续提升。目前,阿拉善盟已实现各级各类学校国家通用语言文字规范化达标创建工作全覆盖,创建率达100%。

    以加强组织领导、加大宣传力度为举措,该盟成立由阿拉善盟语委办主任任组长的“国家通用语言文字规范化达标校建设”工作领导小组,组建“国家通用语言文字规范化达标校评估委员会”开展评估工作;制定《阿拉善盟国家通用语言文字规范化达标校建设工作方案》,各校成立达标校创建工作专班,进一步分解任务,明确目标,落实责任,形成国家通用语言文字达标校创建工作层层有人抓、事事有人管的良好局面;同时要求各校通过召开教职工大会、班团队会等形式,广泛开展《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等法律法规宣传教育活动,营造推广普及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浓厚氛围;组织开展“推广普通话,奋进新征程”第26届全国推广普通话宣传周活动,为语言文字规范化达标学校进行授牌,各行业代表以诗歌朗诵的形式进行中华经典诵读表演。

    为强化业务指导,该盟将推广普通话、推行规范汉字教育纳入各校培养目标和教学常规管理,渗透到德智体美劳各项教育教学活动中;指导各校组织开展语文有声早读、晚诵、课堂朗读等活动,提升学生听、说、读、写能力。同时,以民族团结进步活动月、推普周等活动为契机,组织各校开展中华经典诵读大赛、汉字书写等活动,大力营造说普通话、写规范字的良好氛围。

    阿拉善盟以严格创建国家通用语言文字规范化达标校为重点,指导各校对本校(园)语言文字工作情况进行全面总结,采取上下联动、属地为主的方式开展评估认定。各校按照相关指导标准对标对表、逐项落实创建要求。旗(区)达标评估委员会通过实地查看、听取汇报、查阅档案、交流座谈、推门听课、测查师生等方式开展评估验收,报盟级达标评估委员会审核,经复审公示无异议后,授予“国家通用语言文字规范化达标学校”称号。


    与此同时,该盟持续开展达标复验“回头看”工作,推动各校语言文字工作常抓常新。组织专项复验国家通用语言文字达标学校12所,将各校达标创建中的问题与短板作为复验重点内容,对发现的问题限期整改。会同宣传部等7个部门组成社会宣传阵地专项检查组,深入学校、行业部门开展规范使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专项检查,针对检查发现的问题要求限时整改,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

    2024-01-22
  • 乌审旗扎实推进语言文字规范化建设

    虽然天气寒冷,但鄂尔多斯市乌审旗嘎鲁图学校的操场上却是热气腾腾,同学们正在表演《千字文》武术操:“天地玄黄,宇宙洪荒……”读《千字文》,练武术操,一招一式之间,将传统文化与运动完美融合,尽显新时代好少年满满的精气神。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在学校的社团活动中,三年级的同学们正在吟诵古诗文。学生卜艺杋说:“以前我觉得背古诗特别难,现在老师教给我们吟诵的方法,让我们在轻松的吟诵中学会了一首首古诗……”

    学校语言文字工作负责人张宇欣老师说:“吟诵已经走进小学古诗教学课堂,有效提升了学生的古诗词鉴赏能力。”

    乌审旗嘎鲁图学校将语言文字规范化与校园文化、精神文明建设、书香校园建设、教育教学有机融合,稳步有序推进语言文字规范化工作,助力教育教学的高质量发展。校长郑永平说:“学校做好语言文字工作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必然要求,是强化学生能力培养的重要内容,语言文字应用能力的培养要从小抓起,良好的口语、书面语表达水平和语言综合运用能力,在个人成长成才过程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乌审旗各学校结合实际开展了各具特色并受广大学生喜欢的经典诗文诵读、古诗文吟诵、演讲与口才及书法等社团活动,丰富了校园的文化生活,厚植了国家通用语言文字规范意识。近期,该旗全面完成了国家通用语言文字达标校的验收工作,目前全旗39所学校、幼儿园已全部通过国家通用语言文字达标建设验收,达标率为100%。

    乌审旗将推广普通话、推行规范汉字教育纳入各级各类学校培养目标和教学常规管理,渗透到德智体美劳各项教育教学活动中。各学校均成立了语言文字工作领导小组,进一步明确任务目标,细化工作措施,强化职责分工,落实具体责任,形成国家通用语言文字达标校创建工作层层有人抓、事事有人管的良好局面。在语文课堂上,通过有声早读、晚诵、课堂朗读等活动提升学生听、说、读、写能力。同时,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以民族团结进步活动月、推普周等活动为契机,常态化组织广大师生开展中华经典诗文诵读比赛、“圣手杯”师生书法比赛、规范汉字听写大赛等。各示范校创建了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学习教育空间,打造了传统文化经典图书阅读角,通过阅读经典,聆听经典,积极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坚定理想信念,厚植爱国主义和家国情怀,全力引导青少年养成“爱读书、读好书、善读书”的良好习惯,加大了学校推广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工作的力度。


    乌审旗着眼于深化语言文字规范化体系建设,将持续开展国家通用语言文字达标复检“回头看”工作,加强对已达标学校的复查复验,适时开展专项指导,形成以点串线、以线连片、以片带面的工作格局,积极打造全市国家通用语言文字规范化示范校,推动各级各类学校语言文字工作水平再上新台阶。

    2024-01-22
  • 让说普通话写规范字成为校园常态

    “在东方,有一条腾飞的巨龙。在东方,有一个巨龙的民族。在东方,有横撇竖捺的方块字……”前不久,在乌海市海勃湾区委宣传部、海勃湾区教育局举办的“全民阅读·书香乌海”系列活动暨葡萄娃娃讲故事大赛复赛上,来自海勃湾区第八幼儿园的张靖怡凭借朗诵《读中国》获得了幼儿组的第一名。

    比赛中,张靖怡声音洪亮、字正腔圆,富有感染力的朗诵赢得了评委们的一致好评。张靖怡的家长告诉记者,成绩的取得得益于孩子平日里良好的阅读习惯,通过阅读,孩子的文字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都得到了提升,也为她更好地学习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提供了助力。

    据海勃湾区教育局相关负责人介绍,此次活动的举办,旨在提高少年儿童的阅读兴趣,提高语言表达能力,让孩子们学好用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更好地了解和传承中华民族的文化和历史,增强他们的文化自信和爱国精神。

    为让学生学好用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近年来,海勃湾区将说好普通话、写好规范字融入各学校教育教学、教师培训、校园文化建设的方方面面,并成为校园的常态。

    海勃湾区将打造“书香校园”作为学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重要抓手,各中小学、幼儿园充分融入“书香校园”建设理念,通过教师引领、典型带动、活动推进、环境优化等措施,激发师生读书兴趣,营造浓厚读书氛围。各学校还联合社区、草原书屋、图书馆开展“大手拉小手书香飘万家”主题阅读打卡、公益故事会、绘本之旅等亲子阅读活动,让孩子们从小养成阅读的习惯,体验阅读的快乐,让书香飘进千家万户。

    同时,海勃湾区积极通过举办系列主题活动持续深入做好做实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普及工作。去年,海勃湾区组织辖区45所中小学幼儿园深入开展了“我帮你说好普通话写好规范字”“中华民族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等一系列活动。该区489个班级通过班队会、升旗仪式、专题活动、板报、手抄报等多种形式进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和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宣传教育。


    为让学生在翰墨飘香中受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熏陶,练就一手漂亮的中国字,海勃湾区积极推进书法教育进校园、书法课程进课表、书法教学进课堂。为加强对教师队伍的培养和提升,海勃湾区教研室不断强化对课程、教学、作业和考试评价等育人关键环节的研究,在辖区范围内建立名师工作坊,形成促进本地教育发展的专家团队,充分发挥名师示范作用;加强对教师的培训力度,组织骨干教师参与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工作培训。海勃湾区各校(园)还着力加强校园文化建设,通过主题班会、制作创意手抄报、发放宣传海报等形式,打造良好的语言文字应用环境。

    2024-01-22
  • 师生同努力 学好国通语

    “来,大家一起读,看是不是与春天看到的场景一样美。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期末考试前夕,赤峰市巴林右旗大板蒙古族实验小学的外聘古诗文指导教师刁春茹带领学生们学习古诗《春夜喜雨》。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古诗内容,刁春茹将古诗所描绘的画面以照片的形式进行投影,引导学生回忆生活中春雨的情景,并对古诗进行讲解。

    “要让学生在理解中会读诗、会背诗。”刁春茹说,语文是综合性、实践性的学科,从生活实际出发,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很有必要。

    教室里除学生外,该校的语文教师也在专心听课。“今后,我也将在教学中注意使用标准用语,学会启发学生。”四年级2班的语文教师敖日格勒说,学校还邀请巴林右旗大板实验小学教师通过观摩学习、集中研讨等方式,解决语文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存在的用语随意、讲述难分主次等问题。

    巴林右旗大板蒙古族实验小学将优秀教师引进来,在学习与交流中不断提升本校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此外,学校还利用晨读及每周安排两课时的“语文主题丛书”阅读,提高学生的阅读及语文核心素养能力;采取“先练习,后授课”模式,为1至6年级征订发放了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版数学质量测试卷,通过练习让学生学会转换思维,后期再使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授课,利于学生理解。

    该校的做法是巴林右旗教育系统积极推行使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育教学工作的一个缩影。近年来,巴林右旗教育系统深入开展业务学习培训,强化学科课程衔接,积极推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育教学,促进教师教育教学水平不断提高。

    2023年秋季学期,巴林右旗教育系统为原民族语言授课中小学1至8年级征订发放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版数学、地理、生物练习册和质量测试卷共8400册,推动了课堂教学的衔接补充;编印并发放5500册《中小学数学名词解释汇编》,每周组织师生学习1次;组织教师学习数学课程标准,熟悉相关教辅材料并使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备课;开展推广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及统编教材使用专题培训等。


    与此同时,巴林右旗建立区域专项研修队伍和“师带徒”“一对一”培养帮扶机制,为353名原民族语言授课教师每人聘请一名导师,全旗各中小学、幼儿园开展“结对共建”活动255次、3060人次,听课1784节,评课交流355次,切实提高了师资整体教育教学水平。

    2024-01-19
  • 多部门联合加强高校学生宿舍建设

    国家发展改革委、教育部等7部门18日对外发布《关于加强高校学生宿舍建设的指导意见》,从4方面提出11条政策措施。指导意见提出,引导高校通过新建、改扩建、修缮、装配化改造提升等多种方式,补齐高校学生宿舍短板。

    指导意见明确,支持宿舍面积缺口大、具备新建条件的高校,参照《普通高等学校建筑面积指标》(建标191-2018)新建一批学生宿舍。鼓励新建宿舍参照本科生四人间、硕士研究生两人间、博士研究生单人间的标准规划建设。引导地方政府优化利用闲置资源,为高校学生宿舍“拆旧建新”、改造翻新提供周转住房。指导资源缺口大且新建难度较大的高校,对校内招待所、培训中心等具备住宿功能的用房进行改造利用。鼓励高校通过购买、租赁学校周边的人才公寓、商住楼等社会用房,补充宿舍资源,并按照校内同等标准,加强配套服务管理。

    指导意见提出,合理调整宿舍收费标准。按照公益性原则及规定程序,综合考虑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学生家庭经济承受能力和高校学生宿舍维护运行成本等因素,稳妥推进高校住宿费标准动态调整,建立合理成本分担机制。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按规定落实好资助政策,保障基本学习生活需求。

    指导意见明确,推动招生计划与宿舍面积挂钩。引导高校健全基本办学条件与发展规模相适应的长效机制,推动高校招生计划安排与宿舍面积达标挂钩,将高校学生宿舍达标情况作为招生计划安排的重要参考因素。对学生宿舍面积总量缺口大、学生反映强烈的高校,原则上不得新增安排招生指标,问题突出的要压缩招生指标。


    指导意见还提出,优化学生宿舍功能设置,加强空间共享和复合利用,将党建、学习、休闲、娱乐、健身、社团活动等空间与学生宿舍同步规划、同步建设,科学配置消防设施设备。

    2024-01-18
  • 学剪纸 迎新春

    春节临近,新疆昌吉市第五小学开展“学剪纸迎新春”社团活动,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学习传统剪纸技艺,感受传统年俗文化,迎接新春佳节。图为1月15日,老师给学生讲解剪纸作品的文化意蕴。(杨斌摄)

    2024-01-17
  • 滨州学院更名后,录取分数或将较大幅度上涨

    本报记者张峰

    随着上个月末滨州学院更名为山东航空学院,不仅这所学校的知名度增加,更多学生和家长更关心今年的录取分数是否会有大幅度上涨。

    滨州学院于上月27日正式更名山东航空学院。滨州学院的诞生可以追溯到1954年创建的北镇师范学校,后该校在1958年改建为北镇师范专科学校,其后在1983年更名为滨州师范专科学校,1999年至2003年间,滨州供销职工中等专业学校、滨州教育学院、滨州广播电视大学、惠民师范、博兴师范等先后并入滨州师范专科学校。其后在2004年改建为滨州学院,该校在2006年设置飞行技术专业,成为全国首家培养飞行员的地方普通本科高校,虽然手握优势特色专业航空航天专业类,但这些年受限于滨州的地理位置,考生的报考热情不高,整体分数线比较平淡,山东的最低录取分数线一直在490分徘徊,没有与省内其他学院层次高校拉开差距。

    但是,2023年一名学生家长咨询考研名师张雪峰时,滨州学院一下子被带火了,引发广泛关注,“因为滨州学院改名山东航空学院后,这个分数就上不了了”。

    通过对比2023年和2022年滨州学院在各省最低录取分数发现,滨州学院录取分数有小幅上涨,最能表现录取难度加大的则是各省的“最低位次”,以河南为例,2023年文理科最低位次是37150、149644,2022年则是46291、202992。


    山东省济南市某教育咨询机构常年专注于高考志愿填报的王老师从四个维度分析了滨州学院更名山东航空学院后录取分数或将出现较大幅度上涨的原因:一是专业特色提升,由于学校更名并突出航空航天工程等特色专业,那么相关专业的录取分数线可能会上涨;二是社会认知度提高,更名通常伴随着学校定位的升级和形象重塑,表现出更强的专业实力和更好的就业前景,吸引更多优质生源报考;三是政策支持与投入增加,更名往往是学校发展过程中的重要里程碑,往往会伴随着更多的教育资源倾斜、政策扶持以及科研经费投入,这些因素能够促进教学质量提高,间接影响到考生的报考意愿和最终的录取分数水平;四是市场需求变化,随着我国航空航天产业的发展,尤其是国产大飞机正式进入民航市场、人们的出行方式升级,对于相关领域人才的需求持续增长,分数线也将有可能较大幅度上涨。






    责任编辑:程凯





    欢迎提供新闻线索(V:mingchengzaobao)

    2024-01-17
  • 中小学国防教育示范学校新增2431所

    日前,教育部、中央军委政治工作部印发通知,新增2431所中小学为国防教育示范学校。这是自公布认定2687所以来,中小学国防教育示范学校矩阵再次扩容。


    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全民国防教育的重要指示精神,切实提高青少年学生国防素养和爱国情怀,2021年教育部、中央军委政治工作部印发《关于进一步做好中小学国防教育示范学校创建活动的通知》,2687所示范学校名单于2023年2月正式公布,并于7月启动新一批创建工作。自创建工作启动以来,经学校申报、县(市、区)考察、地级市初审、省级评审,教育部、中央军委政治工作部组织认定,共有2431所学校新创建为中小学国防教育示范学校,涵盖小学、初中、高中、中等职业学校等各类型公办、民办学校。

    2024-01-16
  • 探寻汉字之美





    参观“光影汉字长廊”。



    近日,内蒙古新华书店开展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争做民族团结石榴籽”主题研学实践活动,来自呼和浩特市大学路小学滨河校区的30余名学生开启了文化之旅。学生们通过参观“光影汉字长廊”,在雕版印刷课中探寻汉字之美,在“全景汉字剧院”中学习汉字文化背后的中国故事,近距离接触历史文化和汉字传播历史。此次活动,为青少年寒假生活提供了多元化的第二课堂,不仅提高了学生的汉字语文素养,树立了正确的文化价值观,在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同时,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2024-01-16
  • 创新教学方法 提升国通语教学质量

    “结合读故事和演故事,通过身临其境的教学来引导学生的学习,使学生在阅读中获得更深层次的体验和认知,更好地理解课程内容,体验式故事学习法很适合原民族语言授课学生。”近日,在参加鄂尔多斯市东胜区蒙古族学校举办的首届“我们都是研究者”教学分享会时,语文教师乌雅汗分享了自己的教学经验。

    乌雅汗在推行使用国家统编教材教学过程中,把课堂理论与教学实践有机融合,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适合原民族语言授课学生的教学方法。她所说的体验式故事学习法,是通过实践和体验来认知知识或事物,使学生身临其境、全身心地参与学习过程,真正成为课堂的主角。这种教学方法,能够让学生的学习效率、知识理解能力以及知识记忆持久度得到大幅度提升。

    为提高原民族语言授课学校推行使用国家统编教材教学质量,东胜区蒙古族学校进行了一系列教学改革,鼓励教师研究适合原民族语言授课学生的教学方法,并建立学业质量监测反馈跟进机制,积极推动教研工作转型。在推行使用国家统编教材教学中,该校教师根据教学理论基础,结合本校实际,研究出一系列新颖教学方法,如体验式故事学习法、金字塔批注法、微电影“火箭升空”教学法等等,教学质量显著提高。

    东胜区蒙古族学校校长萨仁满都拉介绍,作为推行使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工作的主要阵地,该校将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工作融入学校教育教学全过程,通过脱产培训、校本研修、帮扶结对等方式,提升教师的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应用能力,同时将任课教师讲国家通用语言、写规范字作为日常新要求,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方针政策、法律法规和基本规范标准也被纳入教职工日常培训中。


    此外,该校还将传承中华优秀文化有机融入学校教育教学和校园文化建设中,深入实施中华经典诵读工程,各班级通过经典诵读和演讲等形式推广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取得了良好效果。

    2024-01-15

  • 首 页  上一页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下一页    尾 页  

    版权声明: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本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471-3130680

    蒙公网安备 15010502001696号 蒙ICP备16001043号-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