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智慧课堂让国通语学习更便捷

    为积极响应国家关于提升语言文字规范化的战略部署,并深入践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理念,近年来,乌兰察布市察右后旗蒙古族学校积极探索科技与教育的深度融合,通过实施“内蒙古自治区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应用能力提升项目”,在推广普及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

    2024年12月31日,记者走进察右后旗蒙古族学校的综合教室,只见教室里不仅有智慧黑板,每个课桌上还摆放着平板电脑,学生们正通过平板电脑进行课文朗读测评。

    2023年4月,该校引入了先进的“畅言智慧课堂”APP,并配备了智慧教室互动黑板、平板电脑、耳麦等现代化教学设备,为小学一年级至初中八年级的157名学生打造了一个全新的、科技感十足的学习环境。这一创新举措不仅提升了教学效率,更在潜移默化中培养了学生的语言规范意识。

    “畅言智慧课堂”APP在备课效率、个性化学习、课堂表现记录以及课堂互动性等方面展现出了巨大优势。学生们通过平板电脑还可进行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监测和朗读测评,系统能够实时反馈测评结果,并自动生成错题本,帮助学生精准定位学习短板,有效提升学习效果。

    二年级一班伊森同学兴奋地说:“在这里上课很有趣,这里的平板电脑能对话、写字、读课文,还能看动画,很好地提升了我对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学习兴趣。”

    蒙古族学校语文教师米娜表示:“通过使用平板电脑+课堂互动的模式,我们的教学变得更加生动有趣。学生们在抢答、随机提问和分组讨论中积极参与,不仅加深了他们对语文知识的理解,更激发了他们学习国通语的兴趣。这种教学模式让我们看到了科技在教育领域的巨大潜力。”

    值得一提的是,该校在推广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同时,也注重培养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通过利用科技手段,学生们能够更加直观地了解和学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从而进一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察右后旗蒙古族学校的这一创新实践,不仅为提升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应用能力提供了有力支撑,也为深化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促进各民族交流交往交融作出了积极贡献。

    2025-01-07
  • 引导群众使用国通语学法用法

    2024年12月25日,鄂温克族自治旗希温“石榴籽”志愿服务队、根河市敖鲁古雅鄂温克民族乡石榴籽宣讲队走进当地群众家中,面对面宣讲《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内蒙古自治区促进民族团结进步条例》等,让党的民族政策、法律法规入脑入心。

    新巴尔虎右旗乌尔逊学校高度重视各族儿童身心健康成长。2024年,定期召开“石榴籽育人小课堂”民族团结主题班会,引导学生使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学法、用法,增强学生的法治意识和民族自豪感。

    乌兰哈斯是鄂温克族自治旗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模范个人,她使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为牧民整理了鄂温克旗“六五”“七五”普法法律知识读本,监制并出演的反家庭暴力微电影《汗达的故事》在当地家喻户晓。她在呼伦贝尔广播电台定期制作法治节目,围绕《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等30多部法律法规,在线解答各族听众的法律咨询,为牧民免费代写法律文书,引导牧民学法用法,被牧民亲切地称为“牧民身边的法律顾问”。

    在呼伦贝尔,像乌兰哈斯一样,数万名法律服务工作者忙碌的身影随处可见,有的通过热线开展法律咨询,有的走进企业和校园讲授法律知识,有的深入嘎查社区化解矛盾纠纷……他们使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将“法言法语”通俗化、本土化,让牧民听得懂、听得进,把党的法治理念“种”进各族群众心里。


    近年来,呼伦贝尔市牢牢把握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主题,多措并举,为促进民族团结提供强有力的法律服务和司法保障,使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筑牢民族团结根基,走出一条法治宣传与民族团结深度融合的新路。

    2025-01-07
  • 教研共同体绘就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学新图景

    近年来,兴安盟扎赉特旗音德尔第九小学整合教育资源,发挥民汉合校的优势,在民汉教师间成立教研共同体,以相伴互助,相互交流,共同提升,促进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学工作。





    在音德尔第九小学,国通语授课教师走进原民族语言授课班级,以新颖别致的教学风格与灵动多元的教育思路,讲授一堂妙趣横生的课程。原民族语言授课教师在国通语授课班级授课时,以亲切温和的授课方式引领学生穿梭于知识的广阔天地,让课堂既沉淀着知识的深度,又氤氲着人文温度。

    “老师很注重引导和启发,在讲解知识点时,会结合很多中国传统文化背景和实际例子,让我们觉得非常有趣,也扩宽了我们的视野。”扎赉特旗音德尔第九小学学生王嘉鑫说。





    “我在教学中侧重于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语法教学,在发音、语序构成上下功夫,让学生在学习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时从具体的字词和句子开始,逐步掌握语言的表达功能,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扎赉特旗音德尔第九小学语文老师于凤玲说。

    课后,民汉教师一起备课研讨,聚焦统编教材的具体教学内容,思考统编教材的教学设计思路,从课程架构的宏观搭建,到知识点讲授的微观技巧,结合新课程标准的学习、大单元备课,分享自己的教学理念、教研体会,让每一页教材都能以最契合学生的方式开启知识大门。





    “我们互相交流教学思路,分享教学资源,共同设计教学方案,实现了优势互补。汉班老师在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上给了我很多启发,让我受益匪浅。同时,我也向他们介绍了蒙古族的文化和教育特色,促进了民族文化的交流与融合。”扎赉特旗音德尔第九小学语文老师白峰林说。


    “音德尔第九小学根据教学内容与实际学情,互换课堂上课,打造‘一师双生,一生双师’课堂。教研共同体因其多元性、合作性、共享性与包容性的特点,促进了教师专业发展,推动教学改革与创新,增进民族团结与融合,也提升了学校整体办学水平。”扎赉特旗音德尔第九小学教务副主任吴娜仁通拉嘎说。

    2024-12-31
  • 让娃娃在语言学习关键期学好国通语

    “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近日,在乌海市海勃湾区第十五幼儿园举办的第二届“诗词润童心经典咏流传”新年诗词大会上,孩子们用稚嫩的童音高声诵读古诗词。

    本次诗词大会形式多样,设有“吟诗作对”“如诗如画”“诗韵新年”等环节,这些无一不考验着小选手的诗词积累和应变能力。孩子们认真思考、配合默契,一边在古诗词的文化语境中徜徉,一边感受古诗词所描绘的诗情画意。

    “此次活动让孩子们充分感受了诗词之美,语言之妙,在他们的童年撒下诗意的种子,为他们学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提供了很好助力。”该园园长郦凯莉说。

    近年来,乌海市高度重视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推广普及和学前儿童普通话教育,紧紧抓住幼儿语言学习关键期,大力实施学前儿童普通话教育“童语同音”计划,为儿童进入义务教育阶段学习奠定良好的语言基础。目前,该市各级各类幼儿园全部使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开展保教活动,在园幼儿全部具备普通话交流能力。

    在这过程中,乌海市坚持教师先行,大力提升教师国家通用语言文字能力,严格落实幼儿园教师持教师资格和普通话等级证书上岗制度,幼儿园教师资格申请人和新录用的幼儿园教师,普通话水平全部达到国家统一的二级乙等及以上标准。全市定期组织开展幼儿园教师、保育人员普通话专项培训,通过集中培训、送培送教、个性化辅导、同步异步在线培训等多种方式,做到应培尽培。

    以自治区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应用能力提升项目为依托,该市为全市各级各类幼儿园配备学前智能助教系统,为幼儿创造标准化的语言学习环境。对幼儿每学期开展不少于3次的普通话水平监测,实时掌握学前儿童国家通用语言发展水平,以常规监测促进系统提升,促进幼儿普通话应用能力提升。


    同时,乌海市还以深入推进幼儿园与小学衔接为抓手,结合举办“全国学前教育宣传月”“全国推广普通话宣传周”以及“六一”儿童节、教师节等重要节庆日,一体化设计开展“园对校”“师对师”“幼对小”“小手拉大手”等丰富多彩的活动,让幼儿多听、多说、想说、敢说、有机会说普通话。全市幼儿园作为“童语同音”计划的实施主体,积极创设丰富的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育环境,设计推广普通话、书写规范字等宣传展板,将国家通用语言文字贯穿于孩子的生活中,充分利用日常生活和游戏中交往的机会,鼓励幼儿大胆说普通话,通过环境浸润为幼儿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2024-12-30
  • 锡林郭勒盟锡林浩特市多方面浸润 让国家通用语言学习润物细无声

    12月26日,在锡林郭勒盟锡林浩特市第六小学法制课堂里,锡林浩特市法院“温馨驿站”特邀律师王力正在用标准的普通话通过脱口秀的新颖方式,为该校3年级4个班160余名学生开展针对小学生的法制教育,这也是锡林浩特市“家庭教育星期天课堂”的进一步延伸。








    课堂现场。


    王力律师将校园中常见的“偷窃抢夺”“编造谣言”“欺骗撒谎”“脏话骂人”等微小事件,通过生动的ppt演示,为同学们做了全方位的分析讲解,让大家在轻松的讲座氛围中,对法律知识有了进一步的正确认识。








    律师讲解。


    “我今天收获很大,不仅学会如何去辨别一些违法违规事件,还学会运用正确的方式去解决它。”学生杨佳欣说。








    认真聆听。


    在“传音游戏”互动中,同学们积极踊跃用字正腔圆的国家通用语言回答问题,大胆谈着自己的看法与认识,流畅使用国家通用语言能力日渐凸显。








    回答问题。


    “通过这几年国家通用语言的学习,孩子们使用和书写能力越来越强,看到他们的学习信心越来越足,我特别欣慰,因为学习国家通用语言和文字是孩子们学习一切的基础,也是他们与人沟通,未来从事工作的重要一环,可以说是一把打开未来大门的‘金钥匙’。”教师郑旭东感慨道。








    现场氛围。


    近年来,锡林浩特市第六小学聚焦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工作,在原民族语言授课班级和普通班级之间开展“手拉手心连心、民族团结一家亲”主题实践活动,校际间开展“中华民族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民族团结主题活动,联合锡林浩特市第一中学党总支开展“共育石榴树、绽放民族花”等主题党日活动。








    充满兴趣。


    为巩固推进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育教学工作,该校开展政策解读、教师培训、结对帮扶、国通语说课备课等各类工作,同时结合“书香校园”创建工作,在学生中积极开展“经典诵写讲”“小小讲书人”等相关活动。

    为提升教师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听、说、读、写能力,加快教师专业成长,该校积极开展校际间结对共建和民语班数学学科结对帮扶活动及区域间结对帮扶支教。开展走出去学习培训,结束归来后向全体教师汇报,进行二次培训,形成一人培训,众人受益的良好学习模式,切实提高教师整体专业素养和教育教学水平。

    王力律师说,我们以前也经常到学校开展类似活动,与以往不同的是,今天感觉孩子们对于国家通用语言的理解和表达能力都有了明显的提升。

    2024-12-27
  • 呼伦贝尔:使用国通语走出法治宣传与民族团结融合之路

    法律宣讲队员使用国通语在牧民家宣传法律常识。


    12月25日,鄂温克族自治旗希温“石榴籽”志愿服务队、根河市敖鲁古雅鄂温克民族乡石榴籽宣讲队走进当地群众家中,面对面宣讲《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内蒙古自治区促进民族团结进步条例》等,让党的民族政策、法律法规入脑入心。

    新巴尔虎右旗乌尔逊学校高度重视各族儿童身心健康成长。年初以来,定期召开“石榴籽育人小课堂”民族团结主题班会,引导学生使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学法、用法,增强学生的法治意识和民族自豪感。

    乌兰哈斯是鄂温克族自治旗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模范个人,她使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为牧民整理鄂温克旗“六五”“七五”普法牧民法律知识读本,监制并出演的反家庭暴力微电影《汗达的故事》,在当地家喻户晓。她在呼伦贝尔广播电台定期制作法治节目,围绕《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等30多部法律法规,在线解答各族听众的法律咨询,为牧民免费代写法律文书,引导牧民学法用法。她被牧民亲切地称为“牧民身边的法律顾问”。

    在呼伦贝尔,像乌兰哈斯一样,数万名法律服务工作者忙碌的身影随处可见,有的通过热线开展法律咨询,有的走进企业和校园讲授法律知识,有的深入嘎查社区化解矛盾纠纷……。他们使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将“法言法语”通俗化、本土化,让牧民听得懂、听得进,把党的法治理念种在各族人民群众心里。

    近年来,呼伦贝尔市牢牢把握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主题,多措并举,为促进民族团结提供强有力的法律服务和司法保障,使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筑牢民族团结根基,走出一条法治宣传与民族团结深度融合的新路。

    2024-12-26
  • 乌海实施“童语同音”计划让学前儿童学好国通语

    “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12月19日,在乌海市海勃湾区第十五幼儿园第二届“诗词润童心经典咏流传”新年诗词大会上,孩子们用稚嫩的童音高声诵读古诗词。









    海勃湾区第十五幼儿园第二届“诗词润童心经典咏流传”新年诗词大会。


    本次诗词大会形式多样,有“吟诗作对”“如诗如画”“诗韵新年”等环节,这些无一不考验着小选手的诗词积累和应变能力。孩子们认真思考、配合默契,一边在古诗词的文化语境中徜徉,一边感受古诗词所描绘的诗情画意。

    “此次活动让孩子们充分感受了诗词之美,语言之妙,在他们的童年撒下诗意的种子,为他们学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提供了很好助力。”该园园长郦凯莉说。

    近年来,乌海市高度重视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推广普及和学前儿童普通话教育,紧紧抓住幼儿语言学习关键期,大力实施学前儿童普通话教育“童语同音”计划,为儿童进入义务教育阶段学习奠定良好语言基础。目前,该市各级各类幼儿园全部使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开展保教活动,在园幼儿全部具备普通话交流能力。








    乌海市各幼儿园将国家通用语言文字贯穿于孩子的一日生活中。


    在这过程中乌海市坚持教师先行,大力提升教师国家通用语言文字能力,严格落实幼儿园教师持教师资格和普通话等级证书上岗制度,幼儿园教师资格申请人和新录用的幼儿园教师,普通话水平全部达到国家统一的二级乙等及以上标准。全市定期组织开展幼儿园教师、保育人员普通话专项培训,通过集中培训、送培送教、个性化辅导、同步异步在线培训等多种方式,做到应培尽培。

    以自治区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应用能力提升项目为依托,该市为全市各级各类幼儿园配备学前智能助教系统,为幼儿创造标准化的语言学习环境。对幼儿每学期开展不少于3次的普通话水平监测,实时掌握学前儿童国家通用语言发展水平,以常规监测促进系统提升,促进幼儿普通话应用能力提升。








    通过阅读学好国通语。


    同时,乌海市还以深入推进幼儿园与小学衔接为抓手,结合举办“全国学前教育宣传月”“全国推广普通话宣传周”以及“六一”儿童节、教师节等重要节庆日,一体化设计开展“园对校”“师对师”“幼对小”“小手拉大手”等丰富多彩的活动,让幼儿多听、多说、想说、敢说、有机会说普通话。全市幼儿园作为“童语同音”计划的实施主体,积极创设丰富的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育环境,设计推广普通话、书写规范字等宣传展板,将国家通用语言文字贯穿于孩子的一日生活中,充分利用日常生活和游戏中交往的机会,鼓励幼儿大胆说普通话,通过环境浸润为幼儿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2024-12-25
  • 项目赋能国通语智慧教学

    12月17日,在兴安盟科右前旗阿力得尔小学六年(3)班的语文课堂上,教师孙国林打开“畅言智慧课堂”系统播放了一段古筝曲,以此引入要讲授的《伯牙鼓琴》一课。

    “文言文相对于白话文更加晦涩难懂,我提前在电子课本里插入智慧课堂里的音视频、动画等丰富的资源,让同学们更加形象直观地了解文言文的含义,使知识点简单化、趣味化。”孙国林说,在提问环节,还可以利用智慧课堂进行随机提问,并对学生们的回答情况进行现场点评,点评情况会在系统内自动生成学生对应的积分,提升了学生课堂学习的积极性和专注力。

    “有了电子课本,我上课更积极了。老师展示出许多课文相关的视频和音频等,让课堂更加有趣,特别是课文跟读范读,可以帮我纠正一些错误读音,我的普通话学得更好了。”学生胥雅馨说。

    眼下,这样的智慧课堂,在科右前旗许多学校的教学一线得到广泛应用。畅言智慧课堂不仅为学生们带来新奇有趣的学习体验,大数据分析、备课云资源、教学设计等板块,也极大提升了教师备课效率和教学质量。

    近年来,科右前旗充分发挥学校在推广普及国家通用语言文字中的基础阵地作用,通过实施自治区教育厅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应用能力提升项目,利用智慧课堂有效提升教学质量。


    如今,经过两年的建设和完善,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应用能力提升项目在科右前旗已全面运行。截至目前,项目覆盖科右前旗50所学校,2043名教师和13207名学生受益。

    2024-12-19
  • 为孩子们学习国通语营造浓厚氛围

    12月9日,在锡林浩特市第一小学一年级3班的课堂上,同学们正在老师的带领下,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学习。学生们跟随着老师标准的发音和规范书写,认真听讲,并不时与老师互动。

    1949年建校的锡林浩特市第一小学,现有24个教学班、1088名学生、98名教职工。近年来,该校以召开主题班会、参加实践活动、组织“石榴籽”微课堂、学习典型模范、参观展览等活动为载体,深化少年儿童爱国主义教育、民族团结进步教育,让爱党爱国爱家乡的精神深入每一名学生心中。

    在推行使用国家统编教材和推广普及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育教学工作中,该校以广泛开展每天一次三分钟演讲、每周一节古诗词阅读课、每月一次规范字展示、每学期一次诗歌朗诵比赛、每年一次三笔字基本功比赛等“五个一”系列活动为抓手,扎实开展工作,切实提高课堂效率。

    同时,该校通过组织全体教师手机下载“畅言国通”APP,每天练习准确发音、跟读等训练任务并按时完成线上普通话能力测试任务及为教师配备业务笔记抄写课程标准、练板书小黑板、硬笔字字帖等措施,不断提升教师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听、说、读、写能力。

    此外,锡林浩特市第一小学与市直另外4所小学结为共建帮扶学校,共开展34次“同城异校联片”教研活动,并与共建学校教师“一对一”结对,进行走进来跟岗指导、走出去实践操练。针对学习能力较弱的学生,邀请结对学校优秀教师进行“一对一”或“一对多”包联辅导,并在寒暑假期间开设知识补差托管班,多举措提升教育教学质量。此外,还组织校内语文教师与数学教师建立结对帮扶机制。


    “下一步,我们将加大推广力度,为孩子们学习国家通用语言文字营造浓厚的氛围,把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融入到学习和生活中,为孩子们创造更加广阔的未来。”锡林浩特市第一小学党支部书记、校长明环说。

    2024-12-11
  • 因材施教提高学生国通语应用能力

    近日,记者走进阿拉善孪井滩学校,看到八年级二班的学生们正在学习《愚公移山》,语文老师柴佳通过分析情节、抛出问题、引导互动的教学方式,让学生们在寓教于乐中汲取知识,课堂氛围格外活跃。

    “柴老师每次都以不同的方式给我们上课,让课本内容变得很有趣,在老师和同学们的帮助下,我现在的阅读能力和听写能力都有所提高。”学生海尔娜告诉记者。

    自推行使用国家统编教材以来,为了让学生们学业跟得上、课程衔接得好,阿拉善孪井滩学校的教师对各学科教材进行深入分析,针对难点部分,制定教学计划和辅导方案,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和手段进行讲解,结合教学实践,进行教学改革创新,形成了具有本校特色的教学品牌。与此同时,该校还开展教师轮岗跟岗学习活动,通过教育组团式帮扶,充分利用周边优质的教育资源、先进的教育理念和科学的管理经验,不断提升教师教育教学理论素养和教学实践能力,确保学生掌握和使用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

    “现在,我们的教学理念也在不断转换,由以往的‘教会学生知识’转向‘教会学生学习’,在授课时会根据学生的差异,有的放矢进行教学,激发孩子们的学习兴趣,培养孩子们的思维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从而提升学生掌握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能力。”柴佳说。

    书同文、语同音、人同心。阿拉善孪井滩学校在扎实推进国家统编教材教学中,坚持课堂教学与实践活动相结合,针对不同年级的学生,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融入各学科课程之中,通过升旗仪式、国旗下的讲话、读书分享会、朗诵比赛以及书写比赛等形式,鼓励学生多读书、读好书,培养阅读习惯,拓宽视野,提升文学功底;此外,还利用“开学第一课”“国旗下的成长”“民俗课堂”等民族团结教育活动和文化墙、板报和手抄报等教育阵地潜移默化地带动全校师生人人讲普通话,个个写规范字,从而推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进校园、进课堂、进头脑。


    “我们充分发挥学校作为普及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基础阵地作用,提高师生语言文字规范化水平,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真正落实到每一个细节中,让民族团结的种子在孩子的心中落地、开花、结果。”阿拉善孪井滩学校副校长何芳说。

    2024-12-09
  • 推广国通语构建书香校园

    近日,在巴彦淖尔市五原县第二小学的汉字听写大会上,学生们或蹙眉深思,或沉着应战,或奋笔疾书。孩子们起笔潇洒,顿笔有力,提笔自如,尽显语文素养与书写功底。

    这次汉字听写大会不仅是一场比赛,更是一次文化之旅。记者在五原县第二小学看到,各班利用早读时间开展“中华经典诵读”活动,学生们字正腔圆的朗读经典诗文;学生们利用课余时间,通过“啄木鸟行动”查找校园内外的错别字,增强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规范意识;该校四年级学生们通过心理剧与红色革命剧的展示,用标准的国通语,将心理剧和红色革命剧演绎得淋漓尽致……

    “我们从学生的实际需求出发,组织开展了推广国家通用语言文字主题班会、诵读经典、汉字书写等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活动,在全校范围内营造浓厚的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学习氛围。”五原县第二小学副校长李月梅介绍,学校还开展了“国旗下讲话”“主题班会”等一系列活动,整体推进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宣传工作深入开展,构建和谐、文明、美好的语言环境。


    据了解,五原县在各单位、学校、幼儿园积极开展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宣传活动,大力推广和规范使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同时,强化媒体宣传功能,充分发挥电台、电视台、报刊、户外显示屏、微信等媒介的作用,多渠道、多角度、多层次、多形式开展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宣传活动,在全社会营造学习使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良好氛围。

    2024-12-05
  • 用好国通语促进交往交流交融

    “当我以白云的高度俯瞰蓝天下的祖国,我发现有那么多的风景值得赞美……”11月25日,一场由乌海市海勃湾区滨河街道党工委主办的诵读活动中,社区居民代表以朗诵的方式抒发对祖国的真挚情感,饱满的热情、标准的读音使现场居民在耳濡目染中得到了语言文化的浸润。

    “我们街道经常开展这类活动,大家聚在一起交流,既拉进了彼此间的距离,也为我们讲好国通语提供了帮助。”居民白布和说。

    滨河街道位于海勃湾区中心城区,是一个多民族聚居的街道,这里生活着汉族、蒙古族、回族、满族等19个民族。“为了将各族群众凝聚在一起,滨河街道以国家通用语言文字为纽带,增强各民族群众之间文化的交往交流交融,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夯基固本。”滨河街道办事处党工委书记边宇说。

    为让各族群众讲好普通话、写好规范字,滨河街道积极组织群众开展“学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爱在七夕经典诵读”等相关主题活动,为群众介绍推广普通话和规范用字的意义,提倡大家在日常生活中养成说普通话的习惯。日常工作中,街道围绕《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等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开展学习,并利用电子屏、宣传栏、公众号等载体加大推普力度,筑牢强国语言基石。

    汉字作为情感的纽带和沟通的桥梁,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源头活水,承载着中华文明厚重的底蕴。平日里,滨河街道下辖5个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通过开展“市民书法大讲堂”等活动,让群众在翰墨飘香中受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熏陶。同时,街道以“我们的节日·春节”等为主题,邀请辖区书法爱好者以墨传薪,以笔诉情,一条条春联,一句句祝福,在平仄韵律中推广国家通用语言文字。

    童年是语言能力形成的关键期,为让孩子们在课后时间更好地掌握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滨河街道关工委依托“草原书屋”开展阅读、诵读等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活动,在一句一字中感知经典名篇中的优美语句,认识到中华文字的魅力。滨河街道还不断擦亮“大手拉小手,与你共成长”品牌,围绕睦邻文化创建、打造北疆文化、宣传民族团结、弘扬爱国主义精神等方面开展工作,通过“北疆文化小课堂”在孩子心中播下了传承和弘扬优秀文化的种子。


    边宇表示,接下来,滨河街道党工委将坚持把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推广作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基础工程,让辖区居民进一步知晓推广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重要意义,倡导居民在日常生活中养成讲普通话、写规范字的习惯,同时推动街道民族工作迈上新台阶。

    2024-12-03

  • 首 页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下一页    尾 页  

    版权声明: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本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471-3130680

    蒙公网安备 15010502001696号 蒙ICP备16001043号-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