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疫情防控】为什么要如实、主动、及时报告行程?

    Q

    为什么要强调疑似风险人群

    主动报告

    A

    疫情防控最有效的一个措施,就是切断病毒的传播渠道,为此就需要发现、追踪、分析病毒的传播渠道,这样才能有效地切断它的传播渠道。

    坚持及时发现、快速处置、精准管控、有效救治,才能有力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

    Q

    特殊时期个人行踪和身体状况

    为什么不能瞒报?

    A

    个人行踪和身体状况虽然属于个人的隐私,但是在疫情防控期间,确诊病例、疑似病例隐瞒这些信息,都会影响对病毒传播渠道的跟踪和了解,就可能对他人健康包括自己亲友的健康和社会安全构成威胁。因此,每个公民都应当按照疫情防控的要求,依法如实报告旅行史、居住史、体温检测、症状等情况,履行居家隔离、医学观察等法定义务,自觉参与到疫情防控工作中。

    此外,《传染病防治法》第12条规定: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内的一切单位和个人,必须接受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医疗机构有关传染病的调查、检验、采集样本、隔离治疗等预防、控制措施,如实提供有关情况。

    《国务院应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联防联控机制关于做好新冠肺炎疫情常态化防控工作的指导意见》也特别指出相关疫情防控部门要落实“四早”措施,做好疫情常态化防控工作。

    落实“四早”政策

    ▶及时发现。落实公共场所体温检测措施,加强预检分诊和发热门诊排查,做到对确诊病例、疑似病例、无症状感染者的“早发现”,并按要求“早报告”,不得瞒报、漏报、迟报。

    ▶快速处置。24小时内完成流行病学调查,充分发挥大数据等优势,尽快彻底查明可能的感染源,做好对密切接触者的判定和追踪管理。落实“早隔离”措施,及时对确诊病例、疑似病例进行隔离治疗,对无症状感染者、密切接触者实行14天集中隔离医学观察。对可能的污染场所全面终末消毒。

    ▶精准管控。依法依规、科学划定防控区域范围至最小单元(如楼栋、病区、居民小区、自然村组等),果断采取限制人员聚集性活动、封锁等措施,切断传播途径,尽最大可能降低感染风险。及时公布防控区域相关信息。

    ▶有效救治。指定定点收治医院,落实“早治疗”措施,加强中西医结合治疗。及时有效全面收治轻症患者,减少向重症转化。坚持“四集中”,对重症患者实施多学科救治,最大限度提高治愈率、降低病亡率。患者治愈出院后,继续集中或居家隔离医学观察14天。

    主动报告、如实报告

    病毒早发现

    传播早切断、康复早实现

    防控疫情

    你我共同参与

    2022-01-19
  • “密薪制”不应成侵害劳动者权益的工具

    员工打听同事工资被开除、晒工资单被解雇,企业借“工资保密”暗施“同工不同酬”……

    “密薪制”不应成侵害劳动者权益的工具

    阅读提示

    企业实行薪酬保密制度,强化薪酬激励,减少人员流失率,但也会造成部分劳动者难以享受同工同酬待遇。对于部分企业以员工讨论工资、违反公司密薪规定为由解雇劳动者的做法,律师指出,密薪制不能滥用,更不能成为侵害劳动者合法权益的工具。

    近日,某知名科技通信公司发布员工备忘录,宣布员工有权讨论工作条件和薪酬。一时间,“企业是否该实行薪酬保密制度”的话题再次受到关注。

    作为一项从国外引入的管理方式,薪酬保密制度已成为我国不少公司的明文规定。从企业角度看,在员工之间隔离“收入多少”这一敏感话题,有助于强化薪酬激励,减轻因攀比造成的人员不稳定,降低用工成本。然而,站在劳动者角度,禁止讨论薪资,有可能侵犯其同工同酬的权利和对劳动报酬的知情权。

    受访律师表示,企业密薪制不能滥用,更不能逾越法律红线,成为侵害劳动者合法权益的工具。

    企业内部制度,法律法规并无限制

    “这是从入职贯穿到离职的规定。”说到薪酬保密,曾供职于北京一家互联网企业的刘楠表示。

    2018年,刘楠通过社会招聘进入该公司从事大数据方面的工作。据他回忆,在劳动合同、员工手册中以及新员工培训会上,“禁止泄露自己的薪资、禁止打听同事工资”都是重要内容。

    在这家企业工作的两年多时间里,刘楠几乎没听同事讨论过与工资相关的话题。在此期间,他曾提出一次涨薪申请,具体上涨幅度也是他单独与领导、人力资源部门负责人协商后确定的。

    身在成都的孟家洁,在一家大型房地产企业做人力资源工作。据她介绍,每有新员工入职,人力部门都会要求其阅读企业规章并签字确认,其中就包括薪酬保密规定。“据我所知,这是房地产行业通行的要求。”孟家洁说。

    记者调查发现,互联网、房地产、金融以及最早将这一制度引入的外资企业,普遍通过签订协议、口头告知等形式,要求员工不得讨论工资收入。

    2020年,刘楠因出国留学向公司提出离职申请,在办理手续过程中,人力资源部门要求他签署了包含“离职后仍不能与公司相关人员讨论薪资”等条款的协议。

    四川君唐律师事务所律师唐朗军表示,薪酬保密制度属于用人单位的内部规章,每个企业都可以根据自身的具体情况而定,但是应当遵守规章制度制定、公示程序,且其内容不得与法律法规相抵触。目前,国家的法律法规中既没有规定薪酬保密,也不禁止企业采用密薪制度。

    强化了薪酬激励,但可能有违同工同酬

    作为人力资源管理中一项颇具争议的举措,近年来学界对薪酬保密制度的研究越来越多。南京大学商学院人力资源管理学系教授张正堂研究发现,实行薪酬保密,能让企业根据员工绩效的高低提供差异较大的薪酬,提升薪酬激励作用,同时也能避免因为收入差距产生内部冲突。

    这也正是不少公司实行薪酬保密制度的主要原因之一。孟家洁以所在公司的会计岗位员工举例,虽然从事的都是会计核算工作,但由于具体地产项目不同,核算的规模、复杂程度不同,员工的收入高低就会有显著差异。

    在多项相关主题的研究中,研究者均提到,对企业的核心技术岗位以及难以量化考核的岗位,采用薪资保密制度有一定合理性。

    “这样既能按劳分配,又能防止员工对工资进行不合理比较,从而减少人员流失。”孟家洁补充道,当下,越来越多90后、00后进入职场,在他们看来,对收入保密也是尊重隐私的做法。

    不过,薪酬保密制度的负面作用也不可忽视。张正堂研究发现,这一制度可能降低员工的公平感和对企业的信任度。

    湖南天地人律师事务所曾佳魁律师发现,确有一些企业借薪酬保密制度违反劳动法规定,让一些从事基础、常规性岗位的劳动者,难以享受到同工同酬待遇。

    事实上,国外的薪酬保密制度最早就是雇主为降低人力成本而采取的与员工逐一谈判薪资的做法。

    刘楠透露,他研究生毕业后入职的第一家公司,在招聘笔试时要求应聘者填写预期薪资。工作一段时间后,一位和刘楠同时以应届生身份入职且从事同一岗位的同事,无意中得知自己的工资比刘楠少了近1500元,原因是其填写的预期薪资较低。“公司就以薪资保密的‘便利’,省了一笔钱。”刘楠说。

    多位受访者向记者表示,在互联网、金融等发展较快的行业,薪资倒挂现象较为普遍。“新人年轻且没有职务,但工作加班多,工资可能比‘老人’还高。”一位外资银行员工认为,这也是许多企业实行薪资保密制度的原因之一。

    违反就解约?“家规”不可大过“国法”

    2021年4月,一起涉及薪资保密的劳动纠纷案件二审宣判。北京某科技公司以员工赵某主动向他人透露个人薪资情况、违反公司薪酬保密规定为由,与其解除劳动合同。赵某认为该公司属于违法解除劳动关系,其诉求最终得到了法院支持。

    孟家洁坦承,她所在的企业就曾劝退过一位员工。“除了其工作表现不尽如人意,劝退前一段时间这位员工四处打听同事工资,也是公司做出该决定的一大原因。”

    记者检索发现,劳动者因讨论工资被解除劳动合同的情况时有发生。在司法实践中,这一行为最终被裁定为违法解除劳动合同的亦不在少数。

    在唐朗军看来,用人单位败诉的一大主要原因在于劳动者打听或讨论工资的行为,并没有达到劳动合同法第三十九条规定“用人单位可以解除劳动合同”之“劳动者严重违反用人单位的规章制度的”条件。“讨论工资,一般也难以造成企业所谓的‘严重后果’。”

    也有法院认定薪酬保密制度违反劳动法规定的同工同酬原则,因此判定劳动者胜诉。

    江苏省无锡市锡山区人民法院在2013年的一起案件中如此判决,理由是:在薪酬保密的情况下,劳动者缺乏知情权,其同工同酬的权益无以凭借,对一些基础性、常规性岗位,抑或同一工种的劳动者而言缺失公平。

    曾佳魁说,企业要实施薪酬保密制度,必须在合法性的基础上遵循合理性、科学性、完整性等原则。同时要发挥职工代表大会作用,诸如此类直接涉及劳动者切身利益的规章制度或者重大事项方案,必须提交职代会审议,并向职工公开。

    锡山区人民法院则认为,公开的薪酬制度能使内部沟通更为有效,可以减少误传,增强信任感。作为一种制度,薪酬的等级体系、岗位差距以及操作程序还应以公开为准则。(记者罗筱晓)

    2022-01-17
  • 网红椰子鸡“飞向”全国,地方美食何以“出圈”?

    新华社海口1月14日电题:网红椰子鸡“飞向”全国,地方美食何以“出圈”?






    新华社记者罗江、吴茂辉






    椰汁、椰肉熬制汤底,文昌鸡切块入锅,焖煮片刻香气四溢……源自海南的椰子鸡汤汁清甜、肉质鲜嫩,俘获南北食客味蕾。如今,各地消费者不用下馆子也能尝鲜,新亮相的椰子鸡火锅套餐“飞向”千家万户。






    临近春节,海南(潭牛)文昌鸡股份有限公司出货量达到平日的三倍。凌晨3点,该公司屠宰加工厂灯火通明。经过流水线屠宰、切块、包装,冷鲜鸡、椰子鸡火锅套餐将运往省内外餐厅和商超。





    海南(潭牛)文昌鸡股份有限公司工人抓紧备货。新华社记者吴茂辉摄


    在“无鸡不成席”的海南,一道白切文昌鸡是当地四大名菜之首。由于饮食喜好差异、保鲜难度高,颇具名气的文昌鸡以前总是“飞不远”。近年来,文昌鸡和椰子组团亮相,椰子鸡餐厅开到全国各地。广阔商机下,采购商将活鸡、椰子拼车运销出岛。






    然而,长途跋涉、层层分销的活鸡损耗率较高,价格频繁波动又摊薄了利润。企业纷纷建设屠宰加工厂,畅通冷链物流网络,销往各地的椰子鸡原材料变成精细分割的冷鲜鸡,销售半径扩张、利润稳定增长。






    椰子鸡“出圈”带动肉鸡需求快速攀升,养殖户实现“借鸡生财”。海南推广“公司+农户”模式提升标准化饲养水平,潭牛文昌鸡、传味文昌鸡等龙头企业向农户提供种苗、疫苗、饲料、技术,农户按照生产规程饲养后公司统一回购。






    从2019年开始与龙头企业合作养鸡,文昌市罗克堆村村民胡秋美已是技术过硬的养鸡能手。吃过早饭,她来到鸡棚倒下饲料,正在林下散步的鸡群迅速围拢,声声鸡鸣打破小村宁静。“过去自养风险高,碰到鸡群染病、价格低迷就得亏本。”胡秋美说,2021年,她和企业合作养了3万多只鸡,收入10多万元。






    养殖、加工升级实现产品标准化,品种保护和创新选育则从源头保障肉鸡品质。在文昌鸡国家级保种场,每只鸡独享“单间”,通过翅膀上的编码可查阅其“家谱”和产蛋性能、体重增速等信息。从这些“曾祖辈”的鸡算起,繁衍至第三代“父母代”种鸡用于生产商品鸡苗。





    文昌鸡国家级保种场选育的曾祖代种鸡。新华社记者罗江摄


    “把控好种源才能养出好鸡。”海南(潭牛)文昌鸡股份有限公司种禽事业部总监王秀萍介绍,公司2002年建立保种场,已选育20个世代文昌鸡,培育出的潭牛鸡配套系是海南首个通过国家审定的优质肉鸡配套系。选育提纯的同时,还根据椰子鸡等产品加工需求育种,提升屠宰加工性能。






    贯通上下游链条,“一只鸡”造就“百亿产业”。海南省农业农村厅总畜牧师郑轶说,海南形成以潭牛、传味、龙泉等龙头企业引领的文昌鸡产业化集群,2021年全省文昌鸡产量约1.1亿只,销往全国30个省份,总产值约120亿元,约80%的出岛产品为椰子鸡相关产品。






    不仅文昌鸡,椰子入菜也创造出新的增长点。从收购青椰卖到岛外,到引进椰子水加工、灌装生产线为椰子鸡供应原料,海南绿康四季食品有限公司每月销售额突破百万元。





    海南绿康四季食品有限公司生产线进行椰子水灌装。新华社记者罗江摄


    “以前农民在房前屋后种椰子,现在许多人开始规模化种植。”该公司负责人陈华辉说,在需求增量带动下,文昌椰子收购价大幅提高。为保障原料需求,公司正与农户合作建设种植基地。






    眼下,椰子鸡迎来新风口。潭牛、传味、牧榕等文昌鸡品牌频频布局椰子鸡预制菜,借力电商推动销量增长。2021年,潭牛公司出岛销售文昌鸡300多万只,同比增长50%,销售额1.4亿元,同比翻番。





    椰子鸡火锅套餐。受访对象供图


    “瞄准全国消费市场稳扎稳打,今年力争实现岛内外销量各占一半。”海南(潭牛)文昌鸡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张旭丽说,公司围绕椰子鸡这道“招牌菜”稳步拓展供应链合作,并逐步到岛外布局加工中心。同时,以销带产扩大合作养殖规模,带动更多农户增收。

    2022-01-14
  • 人民日报再评就地过年:勿忘留守群体,如何实现“两头暖”?

    昨天(1月11日),我们发布的《人民日报评就地过年:倡导之外还要做好什么》一文,谈到各地区各部门倡导就地过年,要拿出一系列务实举措,确保群众真切感受到家的温暖。在留言区,一位网友写下这样一段话:“我作为一名刚刚脱贫(村)的村支部书记,在去年疫情防控期间,劝导许多务工人员就地过年,鉴于村的财力有限,只是买了点米和油对那些‘三留守’人员进行慰问,作为政府部门是不是该出台一些政策,考虑一下这个群体?只有这样,外出务工人员才没有后顾之忧,他们才能够安心就地过年。”


    一位村干部的心声,折射出当地对留守群众的关切之情,也道出了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疫情之下,鼓励在外人员就地过年,如何确保家乡亲人也能过好年?

    新冠肺炎疫情以来,人们就要迎来第三个春节。当前,疫情形势复杂多变,多地倡导就地过年。这一倡导,一头连着外出群众所在的“当地”,一头连着远行人们牵挂的“家乡”。这也意味着,那些留守在家的老人、孩子、妇女等群体,也要能过得暖心;这样,无法回家过年的人们才能更放心。这是谁都能理解的朴素愿望。

    留守群众如何过年,从政策层面上并没有被忽视。2021年,民政部就针对“就地过年”倡议对留守老人、空巢老人的影响,提出三方面要求,包括排查特殊困难老年人家庭情况、开展分类帮扶、把特殊困难老年人的保障工作纳入当地联防联控整体部署中等,明确给予相关群体关心和关注。在落实过程中,这样的政策导向应该保持不变,确保过年期间即便亲人无法回家,也要尽量做到亲人在外地、亲情在身边。重要的是,各地区各部门需要制定详尽方案、开展针对性地帮扶、尽量做到兼顾周全。人性关怀惟有落实落细、落实到位,才能尽显诚意、令人满意。

    其实,倡导就地过年,无论是流入地还是流出地,各种努力都指向同一个问题,即如何解决好“留”下来的后顾之忧。这是对各地区各部门提出的要求和期待,也切实关系到群众能不能真正过好年。既要因地制宜做好服务保障,也要贴近群众做好精准对接;既要丰富多样地提供物资供应,也要深怀感情开展心理慰藉;既要让一个个实招尽显暖心,也要让一项项工作更加贴心。措施越走心、办法越用心,人们才能留得越安心、过得越舒心。

    倡导就地过年,面向的是社会领域、关系的是众多群众。能否真正让人们感受到“两头暖”,检验着公共治理的温度。这需要在更大范围内、更广地域内让更多群众享受实实在在的福祉红利,也需要在分级分类基础上坚决不搞“一刀切”,且重点聚焦面临特殊困难的老人和孩子,既不落一人又重点保障。归根结底,治理中既要有民生温度,也要有过程意识和结果导向,才能确保最大多数人的公共利益,并兼顾特殊群体的切身利益。

    一位网友说得好:“有情便是年”。带着感情、信任、呵护与关怀,同心同向同行,不管在哪儿过年,人们就都一定都能平安喜乐,在同心协力战胜疫情后,喜迎下一个春天。

    2022-01-13
  • 海洋持续变暖,我国如何应对

    我国有3.2万公里海岸线,有广阔的海洋国土。海洋的持续升温对中国有什么影响?我们该如何应对?记者专访了报告的主要完成人、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副研究员成里京。


    记者:海洋持续变暖对我国有哪些具体的影响?我们应如何应对?

    成里京:我国是受气候变化影响较大的国家,海洋持续变暖所引发的台风、海平面上升等结果,都将对我国特别是沿海城市产生巨大的影响。因而除了目前提出的减缓气候变化的“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之外,还需要着力加强适应气候变化的工作,加强对未来可能会遭遇的气候变化、极端事件的监测、预测和应对。

    记者:这项研究会持续下去吗?

    成里京:对科研而言,持续的研究,进行纵向、横向对比才能看出问题。我们所在这方面一直有投入。具体到这项研究,我们最近一些年会每年都做。2021年是联合国OceanDecade项目实施的第一年,这一项目旨在未来十年加强对海洋的理解、预测以及切实解决海洋健康面临的问题。未来十年对于应对气候变化是关键,也是实现2030年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基础,我们会每年提供海洋变化信息,为公众、科学家和政策制定者提供服务。

    记者:后续还有哪些深入研究?

    成里京:首先,我们需要更深入理解区域变化,并将海洋热吸收与气候风险评估、经济损失和收益等进行定量测算,以更好地在国家和区域尺度进行气候应对和适应。其次,我们需更理解海洋热吸收和碳吸收的关系,更好地定量测算热-碳吸收的关联,为净零排放目标提供更好的科学支撑。最后,我们将深入研究海洋热吸收和地表温度的关系,厘清海洋热吸收的快慢到底如何影响地表气温的变化。

    2022-01-12
  • 国务院教育督导办要求各地落实义务教育教师工资收入“不低于”政策

    中新网1月11日电据教育部网站消息,近日,国务院教育督导委员会办公室向各省(市、区)发出提醒函,要求各地切实抓好义务教育教师平均工资收入水平不低于当地公务员平均工资收入水平(简称“不低于”)落实工作,在发放2021年年终奖励性补贴及安排2022年度财政预算时,确保“不低于”持续落实落地。


    提醒函提出三条明确要求:一是将义务教育教师工资列为政府必保支出。各地要强化省级统筹,确保义务教育教师待遇保障长效机制和工资收入随当地公务员待遇调整的联动机制落到实处,持续兑现“不低于”。二是畅通民意渠道。省、市、县三级政府都要建立和畅通教师投诉、举报渠道,让教师有渠道了解政策、有平台合理投诉、有机会消除误解。特别是在发放2021年年终公务员和教师奖励性补贴时,要加强政策沟通、把解释工作做实做细做到位。三是强化督导检查。各省要加强监测和核查,对个别未实现“不低于”或者新欠义务教育教师工资待遇的县(市、区),严格执行《教育督导问责办法》,对相关责任人员进行问责。

    国务院教育督导委员会办公室2022年将继续密切关注各地义务教育教师工资收入“不低于”落实情况,对落实不到位的地方将实行挂牌督导。

    2022-01-11
  • 国家卫健委:9日新增本土确诊病例97例,分布在4省份

    诊病例103776例,现有疑似病例3例。累计追踪到密切接触者1455102人,尚在医学观察的密切接触者43224人。


    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报告新增无症状感染者42例,其中境外输入40例,本土2例(均在天津津南区);当日转为确诊病例4例(均为境外输入);当日解除医学观察14例(境外输入13例);尚在医学观察的无症状感染者699例(境外输入668例)。

    累计收到港澳台地区通报确诊病例30227例。其中,香港特别行政区12786例(出院12284例,死亡213例),澳门特别行政区79例(出院77例),台湾地区17362例(出院13742例,死亡850例)。

    2022-01-10
  • 国家卫健委:昨日新增本土确诊病例116例

    国家卫健委网站消息,1月6日0—24时,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报告新增确诊病例174例。其中境外输入病例58例(上海24例,天津9例,广东9例,广西4例,辽宁2例,河南2例,湖南2例,北京1例,浙江1例,福建1例,湖北1例,四川1例,云南1例),含5例由无症状感染者转为确诊病例(河南2例,浙江1例,广东1例,四川1例);本土病例116例(陕西57例,均在西安市;河南56例,其中许昌市28例、郑州市26例、洛阳市1例、固始县1例;浙江3例,其中宁波市2例、金华市1例),含21例由无症状感染者转为确诊病例(河南20例,浙江1例)。无新增死亡病例。新增疑似病例6例,均为境外输入病例(均在上海)。


    当日新增治愈出院病例97例,解除医学观察的密切接触者2580人,重症病例与前一日持平。

    境外输入现有确诊病例978例(其中重症病例3例),现有疑似病例7例。累计确诊病例11491例,累计治愈出院病例10513例,无死亡病例。

    截至1月6日24时,据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报告,现有确诊病例3359例(其中重症病例30例),累计治愈出院病例95300例,累计死亡病例4636例,累计报告确诊病例103295例,现有疑似病例7例。累计追踪到密切接触者1444595人,尚在医学观察的密切接触者42512人。

    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报告新增无症状感染者45例,其中境外输入42例,本土3例(均在上海,其中浦东新区2例、奉贤区1例);当日转为确诊病例26例(境外输入5例);当日解除医学观察16例(均为境外输入);尚在医学观察的无症状感染者632例(境外输入604例)。

    累计收到港澳台地区通报确诊病例30009例。其中,香港特别行政区12732例(出院12235例,死亡213例),澳门特别行政区79例(出院77例),台湾地区17198例(出院13742例,死亡850例)。

    2022-01-07
  • 31省份新增新冠肺炎确诊病例189例 其中本土病例132例

    中新网1月6日电据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官方网站消息,1月5日0—24时,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报告新增确诊病例189例。其中境外输入病例57例(上海20例,广东10例,浙江7例,福建6例,天津4例,广西2例,四川2例,云南2例,吉林1例,江苏1例,山东1例,河南1例),含6例由无症状感染者转为确诊病例(浙江3例,四川2例,河南1例);本土病例132例(河南64例,其中许昌市50例、郑州市5例、洛阳市4例、周口市3例、商丘市1例、固始县1例;陕西63例,均在西安市;浙江5例,均在宁波市),含30例由无症状感染者转为确诊病例(均在河南)。无新增死亡病例。新增疑似病例2例,均为境外输入病例(均在上海)。


    当日新增治愈出院病例198例,解除医学观察的密切接触者3889人,重症病例较前一日减少1例。

    境外输入现有确诊病例939例(其中重症病例3例),现有疑似病例2例。累计确诊病例11433例,累计治愈出院病例10494例,无死亡病例。

    截至1月5日24时,据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报告,现有确诊病例3282例(其中重症病例30例),累计治愈出院病例95203例,累计死亡病例4636例,累计报告确诊病例103121例,现有疑似病例2例。累计追踪到密切接触者1441120人,尚在医学观察的密切接触者41619人。

    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报告新增无症状感染者45例,其中境外输入35例,本土10例(河南9例,其中郑州市8例、固始县1例;浙江1例,在金华市);当日转为确诊病例36例(境外输入6例);当日解除医学观察12例(境外输入11例);尚在医学观察的无症状感染者629例(境外输入583例)。

    累计收到港澳台地区通报确诊病例29942例。其中,香港特别行政区12708例(出院12230例,死亡213例),澳门特别行政区79例(出院77例),台湾地区17155例(出院13742例,死亡850例)。

    2022-01-06
  • 福建医保局女处长张劲妮转正,曾因医保谈判“灵魂砍价”走红

    “你们是不是已经尽到最大的努力了?”“每一个小群体都不应该被放弃。”“觉得前面的努力都白费了,我真的有点难过。”

    日前,“70万一针的天价药进医保”登上热搜。随之走红的,还有国家医保局谈判代表张劲妮,以及她的“砍价金句”。

    随着新版国家医保药品目录落地,至今已有多名患儿迎来新生。长安街知事(微信ID:Capitalnews)注意到,就在元旦前,张劲妮也成功通过试用期,正式就任福建省医保局药械采购监管处处长。



    上文提到的“天价药”,名为诺西那生钠注射液,系全球首个脊髓性肌萎缩症(简称SMA)治疗药物。

    SMA是一种罕见病,在我国新生儿中发病率约为1/6000到1/10000,目前约有患者3万多名。它可以导致严重的肌肉无力,不进行治疗甚至会致命。

    2019年进入中国时,诺西那生钠注射液一针定价69.97万元,患者需要在前63天注射4针,往后每4个月注射1针,终身用药。

    2021年11月,经过医保部门八轮价格谈判,诺西那生钠注射液价格最终以低于3.3万元每针的价格成交。国家医保局谈判代表、福建省医保局药械采购监管处处长张劲妮也因“灵魂砍价”,走红网络。

    在谈判现场,第一轮报价,企业给出了每瓶53680元的价格。“希望企业拿出更有诚意的报价……如果这个药能进入医保目录,以中国的人口基数、中国政府为患者服务的决心,很难再找到这样的市场了。”

    经历几次商议,张劲妮对价格仍不满意:“相信企业感到很痛,但离我们能进一步谈,还有一定的距离。”

    “你们是不是已经尽到最大的努力了?”“你们确认尽最大努力了?”张劲妮反复同企业谈判代表商讨价格。她还说:“每一个小群体都不应该被放弃。”“我觉得套路对这种价位的药品是没有价值的。”

    第五次离席商量过后,医疗代表们给出了每瓶37800元的价格。张劲妮笑着说:“谈判桌上,我们作为甲方,这么卑微,真的很难。”但对于价格的底线,表现出了坚决不让步的态度。

    企业进行第七次商量后报价降到了34020元时,张劲妮的答复是:“觉得前面的努力都白费了,我真的有点难过。”

    经过谈判组的集体商议,张劲妮给出了33000元的报价,企业代表第八次离席商谈确认报价。一个半小时漫长谈判,随着“成交”二字,终于落下帷幕。每瓶药的成交价比最初的报价少了2万多元。

    2022年1月1日,新版国家医保药品目录落地。当天即有北京、上海、广东、浙江、山东等11个省份的医院近20名患者,接受了诺西那生钠注射液治疗。

    长安街知事注意到,日前,中共福建省医疗保障局党组发布人事任免通知:经研究决定,张劲妮同志任该局药械采购监管处处长一年试用期已满,经考核合格,现予以正式任职。

    公开报道显示,张劲妮毕业于福建医科大学临床医学专业,曾任福建省医保基金管理中心副主任。

    2016年6月,她出任福建省医保局药械采购监管处副处长(试用期一年,主持工作),2020年10月升任处长(试用期一年)。药械采购监管处的职责之一,正是“组织药品、医用耗材价格谈判”。

    2022-01-06
  • “防低头神器”火了 真可以拯救“低头族”的脖子吗

    近日,扬子晚报记者注意到在网上有些“防低头神器”热销,号称通过类似颈托样式的产品,可达到防止使用者低头、缓解颈椎疼痛的目的。不过这样的神器真的对于保护颈椎有效果吗?记者请教了南京江北医院副院长、骨科中心主任李涛。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见习记者吕彦霖

    售价不便宜,“防低头神器”销量甚好

    要说当代年轻人哪里最容易不舒服,颈椎绝对榜上有名。随着手机、平板电脑深入生活,“低头族”也越来越多了。很多人因为长时间使用这些产品也带来了不少身体上的不适,眼睛容易花,颈椎容易痛。

    近来,记者注意到,一些号称可以支撑起头部,减少对脖子压力的“防低头神器”热销。与过去大家也曾熟悉的专为学生设计的读写坐姿矫正器不同,如今的“防低头神器”更像是一个颈托,不需要夹在书桌上,而是贴合颈部、直接戴在脖子上使用。

    在网购平台输入关键词后,很快便有成千上万商品跳了出来。这其中,有国产品牌,也有号称来自日本、韩国等地的进口品牌。价格在100元左右至500元不等。以一款售价98元、月销量9000+的日本品牌“防低头神器”为例,在宣传中,该商品称其可“提供颈部支撑,减轻颈椎压力,同时维持颈椎的稳定性,避免损伤。”

    “脖子立马挺起来了,不能低头,低头难受。”“防低头效果挺好的,特别是平时上班用电脑比较多,也可以戴着预防脖子前倾或是得颈椎病,戴着颈椎也不会那么酸累。”大部分买家对此类商品留下了好评。

    可作为姿势提醒,但并无真正的治疗作用

    那么,这样托起脑袋、支起脖子的“神器”真的可以保护颈椎吗?南京江北医院副院长、骨科中心主任李涛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保护颈椎主要有两种,一种为应对急性损伤的,另一种则是应对慢性劳损的。

    “应对急性损伤是指建议高风险行业,比如大货车司机,包括坐云霄飞车或者过山车时,其实都应该是颈部固定的,主要是用来应付急性颈椎损伤。”但李涛指出,“防低头神器”其实是想用来应对慢性劳损的,“它确实在防止低头上有一定用处,但并没有真正的治疗作用。也就是说拿它做保护,作为姿势的提醒是可以的,但是作为治疗用途的话并不合适。”

    李涛表示,如果是颈椎问题已经严重到疾病状态,要第一时间到正规医院专科就诊。与此同时,当颈椎已经进入不舒服的状态时,也有些更有效的方法值得推荐。“建议大家学做一些颈椎保健操。比如每低头半小时以上,不超过一小时,此时可以做一些舒展、缓慢的颈椎保健操。”记者了解到,“米字操”就是时下比较受到推崇的颈部保健方法之一,用颈作笔杆,缓慢写“米”字。但李涛强调,颈椎保健操重在舒缓,做得太快、动作不到位,则会削弱其用处。

    低头超过60度,相当于颈椎承重27公斤

    近些年,颈椎不好无疑年轻化趋势明显,在李涛看来这确实与“低头族”们长时间低头有很大关系。不仅是低头玩电子产品,中小学生过长时间低头看书写字其实也是在不知不觉中逐渐累积对颈椎的慢性劳损,所以间断活动、休息非常重要。

    “业界有专门的生物力学测试。一个人站好了之后,从眼睛平视、不低头也就是0度开始,到慢慢地头向下低,其实颈部受的力量是慢慢加大的。”李涛直言,当我们一直低头,尤其是我们常用的低头姿势超过60度时,在我们头颈部力学汇聚点即隆椎处能够测到的力量大概在27公斤。这就意味着,若是我们保持看手机、读书写字的低头姿势长时间不动,相当于一个小孩骑在脖子上的分量。

    那么是不是只有依靠把头支撑住的“防低头神器”才能起到玩手机时保护颈椎的效果呢?

    李涛支了一招,“如果不花钱还想看手机脖子不疼,可以站在墙边上,两边臀部和两边肩部一定要接触到墙,在这四个点接触墙的情况下保持后脑勺也贴到墙上,这时候把手机拿起来就不会低着头看了。最好再向上5度到15度左右仰视,这时候看手机就没什么问题了。”

    2022-01-05
  • 31省区市1月3日新增本土病例“108+21”例

    1月3日0—24时,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报告新增确诊病例175例。其中境外输入病例67例(上海29例,广东13例,福建9例,广西4例,四川3例,云南3例,天津1例,江苏1例,浙江1例,山东1例,河南1例,湖南1例),含5例由无症状感染者转为确诊病例(广东4例,湖南1例);本土病例108例(陕西95例,均在西安市;浙江8例,均在宁波市;河南5例,其中洛阳市2例、许昌市2例、郑州市1例),含4例由无症状感染者转为确诊病例(均在河南)。无新增死亡病例。新增疑似病例3例,均为境外输入病例(均在上海)。


    当日新增治愈出院病例46例,解除医学观察的密切接触者3788人,重症病例较前一日增加8例。

    境外输入现有确诊病例893例(其中重症病例3例),现有疑似病例3例。累计确诊病例11326例,累计治愈出院病例10433例,无死亡病例。

    截至1月3日24时,据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报告,现有确诊病例3256例(其中重症病例30例),累计治愈出院病例94949例,累计死亡病例4636例,累计报告确诊病例102841例,现有疑似病例3例。累计追踪到密切接触者1434795人,尚在医学观察的密切接触者42293人。

    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报告新增无症状感染者54例,其中境外输入33例,本土21例(河南19例,其中许昌市17例、洛阳市1例、郑州市1例;上海2例,其中宝山区1例、奉贤区1例);当日转为确诊病例9例(境外输入5例);当日解除医学观察19例(境外输入17例);尚在医学观察的无症状感染者588例(境外输入540例)。

    累计收到港澳台地区通报确诊病例29851例。其中,香港特别行政区12677例(出院12219例,死亡213例),澳门特别行政区79例(出院77例),台湾地区17095例(出院13742例,死亡850例)。

    2022-01-04

  • 首 页  上一页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下一页    尾 页  

    版权声明: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本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85 8629 6259

    蒙公网安备 15010502001696号 蒙ICP备16001043号-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