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奋斗百年路 启航新征程·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丨生命至上 举国同心——抗疫精神述评

    新华社北京10月11日电题:生命至上举国同心——抗疫精神述评

    新华社记者侯文坤

    己亥之末,庚子之春,大疫突至。

    新冠肺炎疫情是百年来全球发生的最严重的传染病大流行,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遭遇的传播速度最快、感染范围最广、防控难度最大的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同时间赛跑、与病魔较量——一场疫情防控的人民战争、总体战、阻击战迅速打响,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下,14亿中国人众志成城,构筑起疫情防控的坚固防线,创造了人类同疾病斗争史上的又一个英勇壮举,也铸就了伟大的抗疫精神——生命至上、举国同心、舍生忘死、尊重科学、命运与共。

    生命至上:彰显人性光辉

    疫情暴发,湖北武汉,医护告急!病床告急!医疗物资告急!生活物资告急!……

    面对突如其来的严重疫情,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统揽全局、果断决策,以非常之举应对非常之事。党中央坚持把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第一时间实施集中统一领导,提出坚定信心、同舟共济、科学防治、精准施策的总要求,明确坚决遏制疫情蔓延势头、坚决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的总目标,周密部署武汉保卫战、湖北保卫战,因时因势制定重大战略策略,成立中央应对疫情工作领导小组,派出中央指导组,建立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

    “把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摆在第一位”“尽最大可能挽救更多患者生命”“最大限度提高治愈率、降低病亡率”……习近平总书记对抗疫作出重要部署。

    4万多名“白衣天使”从全国各地驰援荆楚,与死神竞速;与此同时,4万多名建设工人赶赴湖北,火神山、雷神山传染病专科医院在10余天时间内竣工交付使用,创造令人惊叹的“中国速度”。

    鲜红的党旗在疫情防控一线高高飘扬。在火神山医院,每一名党员的防护服上都贴上了党徽图案。“我们要用行动告诉患者,再危险的地方,都有党员和他们在一起。”重症医学一科副主任宋立强说。

    时任武汉市金银潭医院院长的张定宇抱病迎难而上,组建隔离病区,率先采集样本开展病毒检测,挺在最前面。

    护佑生命,不惜代价——

    “一定要让他活下去!”25天人工体外膜肺(ECMO)、50天呼吸机,辽宁、河南、福建等援鄂医疗队和武汉大学人民医院东院医务人员硬是将一名重症患者从死神手中“抢”了回来。

    全国最优秀的医生、最先进的设备、最急需的资源向疫情严重的武汉等地集中,为的就是最大程度提高检测率、治愈率,最大程度降低感染率、病亡率。

    从2020年2月中旬最高峰时的近1万例,到4月14日下降到57例,武汉新冠肺炎疫情中重症患者转归为治愈的超过89%。

    一张张口罩勒出伤痕的脸庞,一件件汗水浸透的衣服……4万多名白衣战士与54万名湖北省和武汉市医务人员以身为盾,给生命以最强劲的守护。

    众志成城:汇聚磅礴力量

    万家团圆的除夕夜,一个个白衣天使“逆行”武汉;短时间内,19个省份以对口支援的方式支援湖北省除武汉市以外的16个市州及县级市。

    无数人用挚爱守护苍生,凝聚起阻击疫情的磅礴力量。

    “我们把重症、感染和呼吸相关科室主任几乎都选派到了湖北,很多人都有抗击非典的经验。”北京协和医院副院长韩丁说。

    呼吸机、防护服、救护车等各类医疗物资全国调运,粮油、蔬菜、水果等各类生活必需品八方汇集……全国人民万众一心,同舟共济。

    得知火神山、雷神山医院建设急缺人手,河南太康县兰子陈村5名“90后”小伙自发组团赶赴武汉;

    从事餐饮行业的四川姑娘刘仙,听说武汉一些医护人员吃不上热饭,带着厨师和食材来到武汉,每天为医护人员送上热腾腾的盒饭;

    每天60多公里,快递小哥朱红涛一遍又一遍地穿过人影寥寥的武汉街头,不仅送包裹,还当社区采购员、给老奶奶买药;

    一段段音乐、播报,“90后”志愿者华雨辰用声音传递力量,作为音乐教师的她,疫情中,有了司机、搬运工、方舱播音员等多重身份;

    ……

    千万人口的武汉,“封闭”之下两个多月维持基本稳定,是亿万爱心扛起了这座城!

    科学战“疫”:贡献“中国方案”

    用1个多月的时间初步遏制疫情蔓延势头,用2个月左右的时间将本土每日新增病例控制在个位数以内,用3个月左右的时间取得武汉保卫战、湖北保卫战的决定性成果,进而又接连打了几场局部地区聚集性疫情歼灭战,夺取了全国抗疫斗争重大战略成果……2020年9月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表彰大会上发表重要讲话指出:“中国的抗疫斗争,充分展现了中国精神、中国力量、中国担当。”

    在这场抗疫中,科学的“硬核力量”成为阻击疫情有力的武器。

    从“四早”“四集中”到联防联控、群防群控;从实行分区分级差异化防控到抓好常态化疫情防控,因时因势制定重大战略策略;从中西医结合探索临床治疗有效方式,到50天内诊疗方案不断迭代升级;从抢建方舱医院,到开展大规模核酸检测;从运用大数据追踪溯源和推进健康码识别,到新冠疫苗研发和接种……我国在防控新冠肺炎疫情斗争中,救治经验不断积累,防控举措逐步完善。

    求真务实、科学求索精神,在抗疫斗争中淋漓彰显。

    由中国工程院院士、军事科学院军事医学研究院研究员陈薇领衔的军事医学专家组,在武汉连续奋战113天,为研发疫苗、构建免疫屏障竭尽全力。

    指导临床救治和科研攻关、中西医结合抗疫、持续准确判断疫情状况及趋势走向……这场前所未有的疫情防控斗争中,钟南山、李兰娟、王辰、张伯礼等多位院士一直奋战在一线。

    其后,在黑龙江、北京、新疆、辽宁、河北、云南、江苏等地,正是因为科学应对,及时有效控制了疫情。

    与此同时,中国同世界各国携手合作、共克时艰,为全球抗疫贡献了智慧和力量——

    本着公开、透明、负责任的态度,中国积极履行国际义务,第一时间向世界卫生组织、有关国家和地区组织主动通报疫情信息,第一时间发布新冠病毒基因序列等信息,第一时间公布诊疗方案和防控方案,同许多国家、国际和地区组织开展疫情防控交流活动,开设疫情防控网上知识中心并向所有国家开放,毫无保留同各方分享防控和救治经验。在自身疫情防控面临巨大压力的情况下,中国尽己所能为国际社会提供各种援助,有力支持了全球疫情防控,以实际行动帮助挽救了全球成千上万人的生命,以实际行动彰显了中国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真诚愿望。

    目前,疫情还在全球蔓延,对人类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的威胁仍在持续;国内零星散发病例和局部暴发疫情的风险仍然存在,外防输入、内防反弹的工作仍很艰巨。我们坚信,伟大抗疫精神必将激励中华儿女战胜一切困难,直至夺取抗疫斗争全面胜利;这一伟大精神,必将转化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强大力量。

    2021-10-11
  • 「奋斗百年路 启航新征程——学党史 悟思想 办实事 开新局·先进典型」让党旗在工程一线高高飘扬

    在党史学习教育中,万家寨水控集团针对水利工程项目分布范围广、工地党员流动性大等实际情况,因地制宜、突出特色,组建临时党支部、利用驻地红色资源、开展“班前党课”、借助网络科技,把党史学习教育搬到工地一线,让学习阵地多起来、活起来、动起来。

    组建临时党支部,让党旗在工程一线高高飘扬。党史学习教育开展以来,为把党史课程送到工地一线,万家寨水控集团山西省水利建筑工程局党委根据党建工作实际,做到“工程项目到哪儿,党组织就跟进到哪儿”。在贵州工程项目建立了临时党工委,在小浪底、东山供水、新疆等工程项目建立了临时党支部,做到临时党组织责任不临时,真正使工地一线的同志学习工作“两不误、两促进”。

    开展“党员突击队”授旗活动。4月21日,山西水工局首批“党员突击队”率先在新疆项目部成立并举行授旗仪式。党员突击队队员代表说:“以党史学习教育为动力,加快项目建设速度,牢记责任冲锋在前,攻坚克难直面挑战,以实际行动践行入党誓言,让党徽在施工岗位上熠熠闪光,让党旗在工地一线高高飘扬。”

    5月31日,小浪底引黄工程施工V标项目部党组织开展“隧洞开挖最后100米冲刺”誓师活动,将“小浪底引黄工程7号支洞段水工突击队”的队旗插在桩号958的最高点,充分发挥党员先锋队的作用。6月29日,小浪底引黄工程全线贯通,党旗飘扬在施工现场。

    利用驻地红色资源,传承红色基因。项目部党组织利用驻地红色资源,开展党史学习教育主题党日活动,丰富党员活动内容。

    4月3日,新疆项目部临时党支部前往自治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奇台县烈士陵园,凭吊革命烈士,开展“缅怀革命先烈传承红色基因”活动。

    5月4日,贵州水投夹岩水利枢纽工程临时党工委联合建设方、施工方党组织,前往贵州省大关镇红军开仓放盐旧址“大关盐号”、四渡赤水纪念馆等参观,追忆初心使命、传承红色基因,凝聚项目推进工作合力。截至目前,山西水工局党委开展主题党日活动38次,其中驻外各项目部党组织就近利用驻地红色基地开展活动13次,参与人数达510人。

    开展“班前党课”,推动工作学习“两促进”。针对施工项目工期紧、党员学习时间不一致的实际情况,开展“班前党课”“工休党课”等形式多样的学习活动,利用项目部安全生产例会集中学习,或者在工休时组织专题学习、分组研讨交流心得体会,让党史学习更接实际、更接地气。

    在小浪底工程7#洞施工现场,以“黑板报、手抄报”的形式学习宣传党史知识、安全生产注意事项等,真正将党史学习教育开展到工程现场。

    借助网络科技,做到党员学习全覆盖。万家寨水控集团为了照顾省内各地各单位以及新疆、辽宁、贵州、江西等省外施工、监理、设计单位,引入云视频会议系统,开设100个分会场,邀请党史专家学者开展宣讲活动,近3500名党员共享党史理论“大餐”。此外,充分利用“学习强国”、微信公众号、单位网站等各类互联网宣传平台,将分布在省内外的工程施工点联系起来,筑牢党员学习阵地,营造浓厚的学习教育氛围。

    2021-10-09
  • 减,改,创——辽宁清原念好“三字诀”为基层减负

    “会议该合并的都并了,每周开一两次会,效率更高,更有时间跑基层了。”辽宁省清原满族自治县英额门镇党委书记杨雷切身感受到,现在做工作更能集中精力、可以深入开展调查研究了。

    国庆假日刚刚结束,杨雷上班的第一天,不是在办公室里报送材料、处理公文,而是带领镇、村干部深入一线,投入到推进“中药材产业强镇”的建设工作中。“我们正在推进万亩中药材景观带、种子繁育基地、千亩龙胆草示范基地的建设。从配备喷灌设备到采购种苗、化肥,方方面面都需要我们了解农民需求,帮助牵好线、搭好桥。”

    今年以来,英额门镇把80多个会议整合压缩到了30多个,更加注重工作的落实。开会主要是加强学习、集思广益、研究问题。经过踏踏实实的工作,全镇中药材生产形势喜人,已增至4万亩,并成功入选2021年国家级农业产业强镇创建名单。

    英额门镇的“精文减会”,是全县乃至辽宁全省的一个缩影。记者从清原满族自治县委宣传部了解到,全县严格要求能精简的会议坚决精简,能合并的会议合并召开,县直部门召开的全县性会议必须向县委办公室、县政府办公室报备后方可召开,尽最大可能为基层松绑,让广大干部更有精力深入一线、深入基层。

    辽宁省要求,坚决破除“靠开会发文抓落实”的路径依赖,提倡“短实新”文风,多发“小快灵”“接地气”的文件,少开会、开短会,开管用的会,开直接相关人参加的会。

    改,是清原满族自治县推进为基层减负的另一个关键词,全县多次开展非必要的微信群清退工作,改变“微来微去、群来群往”的局面。“应急、维稳、宣传等多项工作的政务APP、微信工作群原来有20多个,每天需要报送大量数据和材料。现在只有10多个,不必要的报表少了,指尖上的负担少了,工作效率提高了。”清原满族自治县委干部陈炫伊说。

    改变频繁重复报送,加强政务数据的整合,是辽宁推进基层减负的重点工作。辽宁省提出要加快推进“一网通办”“一网统管”“一网协同”,加强信息资源整合和信息共享,真正让基层干部“少跑腿”,让信息数据“多流通”。目前,省级层面40个部门、660项事项的办理进驻省政务服务中心,651项事项可以实现网上办理。

    创建权力清单,明确权力的边界,才能更有效地开展工作。记者了解到,根据上级部门要求,清原满族自治县还在创建全县、各乡镇的“权力清单”。截至目前,县级层面共涉及的26个部门中,已有24个部门完成了确认工作,还有两个部门正在制定过程中,乡镇层面清单也将根据上级部门要求,逐一落实。

    2021-10-09
  • 用真心实意换群众称心如意

    党史学习教育开展以来,我省各地持续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党员干部们将学习党史同总结经验、观照现实、推动工作结合起来,立足岗位,用心为民解难题。

    简流程优服务提升群众满意度

    翼城县医疗保障局以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痛点堵点问题为着力点,进一步提高医疗保障服务效能,把医保实事办到了群众心坎上。

    该县将东西两个医保大厅合并,省去群众来回奔波的麻烦。10月8日,在医保服务大厅,前来咨询和办理业务的群众络绎不绝。合并后的大厅窗口环境卫生整洁,服务设施规范完备,医保15项受理业务全部实现了“一站式”办结。张娇辉就感受到了其中的便利,她说:“我来完善医保信息,再也不用像以前那样来回跑了,感觉很方便。”

    党史学习教育开展以来,翼城县医疗保障局通过在内部开展业务人员轮流讲课、每周四下午定时学习研讨等方式,让每个工作人员都能熟悉业务,及时掌握新精神、新技能。该县持续推进简化办事流程,减少不必要的证明材料,实行一次性告知制和首问负责制,实现了信息查询、参保登记等一般业务即时办结。针对医保报销时限长等问题,该县医疗保障局逐一梳理医保经办服务事项和流程,贫困人口门诊慢性病申请期限从一个月缩短到20个工作日。恶性肿瘤、尿毒症透析、器官移植后使用抗排斥免疫调节剂等申请期限从一月一次简化到随时申报、即时办结、当日享受待遇。异地就医备案所有的网上业务即时受理、即时审核。同时,该县推进门诊费用跨省直接结算工作,为省外的参保群众提供便利。截至目前,现场办理异地安置333人次,异地就医备案4726人次,让群众急匆匆而来、乐呵呵回家。

    翼城县医疗保障局局长程俊杰表示,下一步要继续贯彻落实为人民群众提供便捷高效医疗保障服务的部署要求,坚持以人民健康为中心,深化医保领域“放管服效”改革,持续推进“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增强服务意识,创新管理方式,强化能力建设,打造高效便民的医保服务体系,持续提升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进社区听民意小事不小暖民心

    手拿电风扇、电热水壶、吹风机等小家电的居民,等待维修人员“会诊”,各种小家电摆满了服务台;“帮我剪短一点,我要一个帅气的发型……”义务剪发现场,居民群众排着队,七嘴八舌地商量着理个什么样的发型……随着一顶顶帐篷陆续在居民社区撑起,阳泉矿区平潭街街道便民服务热闹“开集”,为满足辖区居民的日常生活所需“解渴”。

    在阳泉矿区,新式“赶大集”真正让惠民服务火起来,群众内心暖起来。

    “我正打算这两天去医院查一下血压血糖,刚好有专家来社区义诊,让我少跑了一趟路不说,还省了钱。”居民崔爱存高兴地说。在义诊区,居民量完血压后,围着医护人员咨询健康问题,医护人员耐心地回答,指导居民科学用药、正确锻炼、合理饮食,同时普及65岁以上老年人免费体检以及家庭医生签约项目知识。

    “建议社区提供一些象棋之类的娱乐工具,方便我们在凉亭娱乐”“小区的行道树长得太茂盛了,存在不安全因素”“疫苗什么时候能打啊,我不会用微信,到时候能电话通知我吗”……育才社区的便民服务大集开集,微心愿活动区聚集了不少居民,大家将最希望解决的问题写在卡片上,网格员将一个个微心愿汇聚成满载希望和期盼的“红色民意本”,变成了“红色账单”,并将其及时分类、筛选、汇总、分析。

    “在社会基层治理中,百分之八九十都是琐碎的小事,为了让群众的事马上办、立刻办,社区组织辖区党员及各行业志愿者的服务力量,以‘赶大集’这种接地气的方式,为居民群众提供更加多元、更加专业的‘靶向’服务。”平潭街街道党工委书记何芸霞说。

    “便民服务大集”活动,是阳泉矿区聚焦群众需求,扎实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的一个缩影。阳泉矿区区委书记张立强表示,我们党的根基在人民、血脉在人民、力量在人民。我们要通过一件件小事的解决处理,汇聚成为民服务的大事,把工作做到老百姓心坎上。

    沉下去融进去立足长远解烦忧

    “一看二想三算,掌握这三个字,按照这三个步骤去做,就不会出错……”在长治市潞城区实验小学西贾校区的教室里,来自潞城区实验小学的马俊杰老师正在讲课。与以往不同的是,不同的教学方法带给了孩子们不一样的体验和效果。

    潞城区今年进一步优化措施,继续选派优秀教师下乡进行支教,通过实施“建立名师工作室、实施名师培训和引领行动、实施城乡教师双向交流”等举措,推动义务教育均衡化发展和城乡一体化,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真正提升乡村学校的办学水平。今年,潞城区城乡教师交流达到了90余人次,惠及8个乡镇(街道),共30余所学校、2000余名学生。

    已是小学副高级职称的马俊杰今年主动向学校申请,作为下乡支教的第十六批老师来到了实验小学西贾校区。这所学校是一所新中国成立前的老校,一座典型的乡村小学,因教师年龄结构逐渐老化,师资力量相对薄弱,一直是全区教育帮扶的重点校之一。自马俊杰来到西贾校区后,就积极和在校教师沟通交流,进行课改实践,研究教学方法,逐步打造出一套适用于西贾校区学生的教学风格。

    优质资源的下沉让城市里更多的“马老师”来到了乡村学校,为乡村教师带来了先进的教学理念和特别的教学方法。如今西贾校区的教师们教育理念进步了,学生们的成绩有了提高,更多的家长也放心让孩子就近上学。而在潞城区,这样优秀的乡村学校比比皆是,好学校不再扎堆,优秀教师也随之流动起来,通过优秀教师资源下沉这一政策,集中城市优质教育资源,有效打通了教育服务基层的“最后一公里”,畅通了城市学校与农村学校的沟通交流渠道。(记者郭玉琴白雪峰李志江)

    2021-10-09
  • 有了社区食堂,真暖心(奋斗百年路 启航新征程·同心奔小康)

    中午时分,年过八旬的郑州市金水区甲院社区居民张玉玲和几位老姐妹相继走进社区食堂。

    “海米冬瓜,番茄西葫芦,还有大烩菜。”张玉玲点好了菜,与老邻居们围坐在一起。

    不一会儿,热腾腾的饭菜端上了桌。“这儿的饭菜合口味,吃得舒坦。”张玉玲说。

    曾经,张玉玲常为做饭犯难。“要照看老伴,还要做饭。去外头买,不合口味也不实惠。”她说。

    甲院社区常住居民2000多人,60岁以上的老人超过1/3,居民们盼着建一个社区养老服务中心。区里利用社区的一块闲置地,建成1500多平方米的养老服务中心。一楼设明厨亮灶的中心厨房和食堂,聘请专业团队运营。去年,社区食堂顺利开张。

    “有了社区食堂,真暖心。”张玉玲最喜欢社区食堂的早餐,品种丰富又实惠,中午的米饭套餐,搭配花样多,60岁以上还享受八折优惠。更暖心的是,食堂还安排了社区志愿者免费送餐上门,“下雨天出门怕摔跤,打个电话,热乎饭菜就送到了。”

    养老服务中心也很受欢迎,二楼有老年人日间休息室、助浴间,三楼是老年大学。金水区引入专业团队,为老年人提供生活照料、助餐助浴、健康管理、文体娱乐等综合性、多层次、专业化服务。

    最近,方荣英老人外出的次数多了起来。老人独居在黄河路92号院,出门总是担心厨房没关火、大门没关好。社区工作人员在她家中安装了安全预警设备,一旦老人忘记关燃气阀、关大门,设备将第一时间通知老人。

    为方便独居老人,金水区提供视频监控、智能床垫、智能腕表、“一键通”紧急救援呼叫器等设备,将社区与区智慧养老服务平台及街道养老服务中心联网,服务精准度显著提升。

    金水区委书记张红伟介绍,我们把完善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网络作为重点民生工程来抓,目前全区17个街道、174个社区,已建成投用9个街道养老服务中心,125个社区日间照料中心。年底前再建成投用8个街道养老服务中心和17个社区日间照料中心,届时街道养老服务中心实现全覆盖,社区养老设施覆盖率达90%以上,基本形成区、街道、社区“三级联动、线上线下、以大带小、延伸居家”的养老服务模式。

    2021-10-08
  • 传承红色基因 书写华彩青春

    9月22日晚,2021级研究生开学典礼后,山东大学“沂蒙老战士后代讲党史”第四场报告会拉开帷幕。中国农民革命运动先导者彭湃烈士孙女,中国著名核动力专家、“时代楷模”彭士禄院士之女彭洁以“忠于理想的两代人——讲述彭湃烈士和彭士禄院士的故事”作专题报告。

    新学期第一周,思政课教师、北京科技大学党委常委、宣传部长彭庆红为大二学生开设课程,讲述百年来青年与中国共产党的紧密关系,激发学生爱党爱国热情。

    …………

    秋季学期开学以来,全国高校扎实开展党史学习教育和形势政策教育,努力引导青年学生坚定理想信念,争做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学习英雄人物响应伟大号召

    9月4日上午,清华大学党委书记陈旭以“继承传统,做新时代的清华人”为题,为3000余名2021级本科生作报告,全体本科生新生在线“同上一堂课”。陈旭勉励同学们牢记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清华大学时对广大青年提出的殷切期望,让青春在不懈奋斗中绽放绚丽之花。

    “人一辈子不一定要干多大的事,但一定要干一件有意义的事。”9月17日,北京大学在百周年纪念讲堂举办“学习英雄事迹,弘扬英雄精神”主题教育系列报告会,“七一勋章”获得者石光银讲述了自己40多年与风沙搏斗的经历。他勉励广大青年,要肯于吃苦、勇于坚持,树立崇高的理想抱负。

    9月30日上午,对外经济贸易大学组织各学院学生集体参观“中国对外经贸博物馆”,并由校党委书记蒋庆哲在博物馆内为新生开讲开学第一节思政课。蒋庆哲和同学们一起回顾学校70年风雨历程,感受博学、诚信、求索、笃行的精神内涵。

    …………

    新学期开学以来,各高校将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精神作为首要内容,各高校书记、校长带头宣讲,结合校史中的红色故事、校友中的先进人物,教育引导广大青年切实将伟大号召转化为奋斗前行的实际行动。

    四川大学、电子科技大学等高校结合学校科技报国的典型人物、感人故事,激励广大学生勇担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重任。西安交通大学开展西迁精神主题教育,激励学生唱响爱国奋斗人生主旋律。

    讲好百年党史赓续红色血脉

    “牢记使命与责任,诚信立身,精勤为学,致力于探索真理、传承文明。”中国石油大学(北京)校本部和克拉玛依校区6000多名2021级新生,在开学典礼上以庄严的誓词诠释“强国有我”的使命担当。新学期,学校通过典礼仪式、宣讲培训、专题党课、参观实践等形式,上好新生思想教育的“第一课”。

    9月18日至24日,北京理工大学组织1100名师生分批前往中国共产党历史展览馆,通过重温党的百年伟大奋斗历程和伟大成就,感悟初心使命、汲取信仰力量。

    9月14日,上海交通大学“形势与政策”课2021年秋季学期第一次集体备课会在闵行校区举办,备课主题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全面融入‘形势与政策’课教学”。有与会教师表示,将用更多时间和精力投入教学内容研究、教学方法创新、教学实效提高上,“用心、用情、用理”站稳讲台,尽职尽责打造一流思政课。

    …………

    记者了解到,新学期开学以来,各高校充分利用校内外红色育人资源,创新教育形式和载体,组织广大师生共上“党史大课”,教育引导广大师生从党史学习教育中树牢信仰、汲取力量。

    北京工业大学党史宣讲团27名成员以讲理论和讲故事相结合的形式,到二级党组织进行宣讲。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东北大学、北京语言大学等高校校领导带领青年学生系统回顾党的百年奋斗历程和辉煌成就,了解学校一代代师生科教报国的光辉校史,激励广大青年学生坚定理想信念。

    厚植爱国情怀激发奋进力量

    “1940年,新华广播电台一台3千瓦手摇发电机开始发电,把党的声音及时传递到全国各地。电力的星星之火在峥嵘岁月中顽强成长。”开学之初,华北电力大学能源动力与机械工程学院研究生新生赵树群参加了一场在校史馆举行的特殊主题班会——结合学校发展实际学习党史。打造有电力大学特点的思政课程,已经成为华北电力大学党史学习教育的重要特色之一。

    “方寸之间天地宽,蕴有文化意万千;方寸之中有乾坤,系挂党史树丰碑。在那横与纵的交汇下,有文化星火相佐日月,有百年征程历久弥新。”不久前,在北京邮电大学党史学习教育主题系列活动之一——《邮票中的党史》讲述活动现场,北京邮电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裴晓军老师通过讲述邮票中蕴含的红色故事,引导师生在方寸间感受党带领中国人民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历程。

    “报告,我从中国人民解放军73056部队退伍返校,前来报到!”“报告,我从中国人民解放军驻香港部队退伍返校,前来报到!”……今年,浙江大学又有32名学生告别军营光荣退伍。在每年新学期的学生军训总结大会上,学校都会举行欢迎仪式,勉励退伍返校学生再立新功,激励全体学生学习榜样,筑梦国防。党史学习教育中,浙江大学推进国防教育与思政教育深度融合,鼓励学生厚植爱国情怀。

    山东农业大学启动“百名党员专家联百村”实践活动。学校117名党员专家带领318名研究生,组成117支乡村振兴服务队,奔赴齐鲁大地生产一线。在田间地头、在农场企业、在生产车间,开展技术帮扶,助力农业生产,让群众得实惠、让学生受教育,把党史学习教育的成效不断转化为推动乡村振兴的动力。

    “寻找身边的红色文化”,这是北京林业大学大二学生韩雪丽的社会实践题目。她和同学一道,实地参观北大红楼、河北乐亭李大钊故居、李大钊烈士陵园,访谈近百名大学生,写下上万字的实践报告。

    …………

    记者了解到,开学以来,各高校结合学校特色,统筹用好校内校外、课内课外、线上线下学习资源,厚植广大师生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的深厚情怀,激发投身民族复兴伟业的强大力量。

    广大师生表示,要在学好党史践悟思想上当先锋,在砥砺奋斗成才报国上勇担当,在服务师生做好实事上作表率,传承红色基因,书写华彩青春!

    2021-10-08
  • 奋斗百年路 启航新征程·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 精益求精 勇于创新——工匠精神述评




    6月12日,艾爱国(右一)在湖南华菱湘潭钢铁有限公司实验室和同事探讨焊接技术。新华社照片记者薛宇舸摄

    劳动者的素质对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至关重要。不论是传统制造业还是新兴产业,工业经济还是数字经济,工匠始终是产业发展的重要力量,工匠精神始终是创新创业的重要精神源泉。

    时代发展,需要大国工匠;迈向新征程,需要大力弘扬工匠精神。

    “执着专注、精益求精、一丝不苟、追求卓越。”2020年11月24日,在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表彰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高度概括了工匠精神的深刻内涵,强调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的生动体现,是鼓舞全党全国各族人民风雨无阻、勇敢前进的强大精神动力。

    精益求精

    擎起“中国制造”

    一把焊枪,能在眼镜架上“引线绣花”,能在紫铜锅炉里“修补缝纫”,也能给大型装备“把脉问诊”……在“七一勋章”获得者、湖南华菱湘潭钢铁有限公司焊接顾问艾爱国的眼里,不管什么材质的焊接件,多么复杂的工艺,基本没有拿不下的活儿。

    在所有焊接中,大型铜构件难度最大。因为需要在超过700摄氏度高温下,在几分钟的时间窗口内,精准找到点位连续施焊,稍不留神就前功尽弃。“焊的时候皮肤绷紧,手不自觉地颤抖,不知道能坚持到第几秒。”面对技术、意志力的多重考验,艾爱国将旁人望而却步的事情变成了自己的绝活。

    工匠以工艺专长造物,在专业的不断精进与突破中演绎着“能人所不能”的精湛技艺,凭借的是精益求精的追求。

    我国自古就有尊崇和弘扬工匠精神的优良传统。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共产党在带领人民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进程中,始终坚持弘扬工匠精神,神州大地涌现出一大批追求极致、精益求精的工匠。

    中铁二局二公司隧道爆破高级技师彭祥华,能在岩层间做到精准爆破,误差控制远小于规定的最小值;金川集团铜业有限公司贵金属冶炼分厂提纯班班长潘从明数十年如一日专注于铂族贵金属高效提炼技术,通过特定试剂溶解含稀有贵金属的矿渣,能从其溶液的颜色中迅速判断铜、铁等杂质含量……

    小到一枚螺丝钉、一根电缆的打磨,大到飞机、高铁等大国重器的锻造,都展现出工匠们笃实专注、严谨执着的匠心。正是一代代对工匠精神的继承与发扬,我国从一个基础薄弱、工业水平落后的国家,成长为世界制造大国。

    创新突破

    诠释“中国创造”

    在激烈的市场竞争和转型升级压力下,“工匠精神”被赋予以创新为导向、以技术为生命、以质量为追求的新内涵。

    伴随着“天问一号”探测器着陆,特种绳索制造方——青岛海丽雅集团技术团队走进大众视野。

    深空探索充满难以预料的危险。探测器从高空进入火星大气,超高速摩擦和巨大冲击力对着陆伞绳与着陆器之间连接处的耐高温性能要求极高。

    为了解决这一重要课题,该技术团队一年多来日夜攻关,仅选择材料就返工40余次。“整个过程很煎熬,但最终我们的技术经受住了考验。”技术团队中心副主任徐连龙回忆。

    一根绳索,让这个团队站上了中国特种绳缆的高峰。

    支撑创新驱动的根本是创新型人才,其中包括能工巧匠和高级技师。我国有超过1.7亿技能人才活跃在各行各业。大国工匠们凭借丰富的实践经验和不懈的创新进步,实现了一项项工艺革新,完成了一系列技术攻坚。他们是支撑中国制造的重要力量,也是锻造“创新中国”的劳动者大军。

    中集来福士海洋工程有限公司管路班班长杨德将,参与数十个大型海工项目建造,先后攻克多项被国际厂商垄断的钻井系统技术瓶颈;从我国第一座公路钢箱梁斜拉桥,到第一座采用整体节点焊接结构的钢桁梁桥,中铁宝桥集团有限公司电焊特级技师王汝运不断刷新焊接工艺的极限……

    一大批产业劳动者勇于创新、追求卓越的干劲,彰显工匠精神的时代气息,折射出共产党人顽强拼搏、锐意进取的时代精神。

    薪火接续

    传承“中国风范”

    只需在车间缓步走过,就能从机器轰鸣声中准确找出故障原因。

    从普通工人成长为柴油机装调与试验技能人才,在一汽解放大连柴油机有限公司的高级技师鹿新弟看来,过硬的基本功源于带他入行的师傅。“发动机是精密仪器,一分一毫不能马虎。师父严谨的工作态度,为我打下了很好的基础。”

    如今,鹿新弟有了自己的劳模创新工作室、技能大师工作室。他制定目标,在2025年之前,带领工作室成员取得一系列科技创新进步。

    工匠精神,在不断接力中传承“中国风范”。

    “铣工状元”董礼涛的“国家级技能大师”工作室已完成各类创新成果近百项,取得28项国家专利、命名操作法3项;成立于2015年的“韩舒技师创新工作室”,长期深耕变电站升级建设,截至目前已有十多项发明获得实用新型专利……老师傅展现榜样力量,青年人迸发拼搏热情,匠心技艺的传帮带,加快了产品更新换代节奏,更为产业储备了后续人才。

    2020年12月1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致首届全国职业技能大赛的贺信中提出“培养更多高技能人才和大国工匠”,并发出“走技能成才、技能报国之路”的号召,对广大劳动者特别是青年一代是巨大的鼓舞。

    通过举办职业技能大赛鼓励更多青年人走技能成才之路;大力发展技工教育,逐步提高技能人才待遇,拓宽技能人才发展通道……近年来,国家通过一系列政策、举措,努力让技术工人在发展上有空间、经济上有保障,大力培育尊崇工匠精神的社会风尚。“择一事终一生”的执着专注,“干一行专一行”的精益求精,“偏毫厘不敢安”的一丝不苟,“千万锤成一器”的追求卓越……我们相信,以工匠精神激励更多劳动者争做高技能人才,用实干成就梦想,必将汇聚起推进高质量发展的坚实力量,在新征程上创造新的辉煌!

    2021-09-29
  • 【奋斗百年路 启航新征程 牢记初心使命 争取更大光荣】高标准高质量开好专题组织生活会 推动党史学习教育走深走实

    央视网消息(新闻联播):在党史学习教育中,各基层党组织围绕“学党史、悟思想、办实事、开新局”主题,按照“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要求,以党支部或党小组为单位,组织党员召开了一次专题组织生活会,将党史学习教育进一步引向深入。

    为开好专题组织生活会,各地区各部门各单位通过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读书班、研讨班、主题党日等多种形式,督促广大党员读原著、学原文、悟原理,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进一步强化党的创新理论武装。



    专题组织生活会前,各地各部门严格程序把关、征求意见、谈心谈话等环节,引导广大党员深入检视查摆自身问题不足,为开好专题组织生活会作好准备。

    专题组织生活会上,广大党员逐一发言,讲收获提高,谈差距不足,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



    县处级以上党员领导干部都以普通党员身份,参加所在党支部或党小组的专题组织生活会,充分发挥示范引领作用。

    与此同时,各地区各部门各单位因地制宜、因人施策,对流动党员、青年党员等进行分类指导,努力实现全覆盖。

    立行立改,真抓实干。针对查摆出来的问题,各地区各部门各单位都明确了整改事项、整改措施、整改时限,党员作出整改承诺,一项一项改进提高。

    2021-09-28
  • 必须大力弘扬劳模精神、发挥劳模作用

    “长期以来,广大劳模以平凡的劳动创造了不平凡的业绩,铸就了‘爱岗敬业、争创一流,艰苦奋斗、勇于创新,淡泊名利、甘于奉献’的劳模精神,丰富了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的内涵,是我们极为宝贵的精神财富。”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劳动模范是劳动群众的杰出代表,是最美的劳动者”,强调“必须大力弘扬劳模精神、发挥劳模作用”。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国是人民当家作主的社会主义国家,党和国家始终坚持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方针,始终高度重视工人阶级和广大劳动群众在党和国家事业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始终高度重视发挥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的重要作用。”1950年党和国家首次表彰劳动模范以来,在党的领导下,我国工人阶级和广大劳动群众与祖国同成长、与时代齐奋进,奏响了“咱们工人有力量”的主旋律,各条战线英雄辈出、群星灿烂。特别是进入新时代以来,我国工人阶级和广大劳动群众在实现中国梦伟大进程中拼搏奋斗、争创一流、勇攀高峰,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战脱贫攻坚发挥了主力军作用,用智慧和汗水营造了劳动光荣、知识崇高、人才宝贵、创造伟大的社会风尚,谱写了“中国梦·劳动美”的新篇章。实践充分证明,在当代中国,工人阶级和广大劳动群众始终是推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维护社会安定团结的根本力量,劳动模范是民族的精英、人民的楷模,是共和国的功臣!


    在各个历史时期,广大劳模以高度的主人翁责任感、卓越的劳动创造、忘我的拼搏奉献,谱写出一曲曲可歌可泣的动人赞歌,为全国各族人民树立了光辉的学习榜样。在革命战争年代,“边区工人一面旗帜”赵占魁、“兵工事业开拓者”吴运铎、“新劳动运动旗手”甄荣典等劳动模范,以“新的劳动态度对待新的劳动”,积极参加义务劳动,全力支援前线斗争,带动群众投身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解放事业。新中国成立后,“高炉卫士”孟泰、“铁人”王进喜、“两弹元勋”邓稼先、“知识分子的杰出代表”蒋筑英、“宁肯一人脏、换来万人净”的时传祥等一大批先进模范,响应党的号召,带动广大群众自力更生、奋发图强。在改革开放历史新时期,“蓝领专家”孔祥瑞、“金牌工人”窦铁成、“新时期铁人”王启明、“新时代雷锋”徐虎、“知识工人”邓建军、“马班邮路”王顺友、“白衣圣人”吴登云、“中国航空发动机之父”吴大观等一大批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干一行、爱一行,专一行、精一行,带动群众锐意进取、积极投身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为国家和人民建立了杰出功勋。进入新时代以来,“铁路小巨人”巨晓林、“桥吊状元”竺士杰、“金牌焊工”高凤林、“禁区勇士”胡洪炜、“当代愚公”黄大发、“深海钳工第一人”管延安、“大眼睛天使”陈贞、“贫困群众的亲闺女”刘双燕、“九天揽星人”孙泽洲等一大批先进模范人物,爱岗敬业、锐意创新、勇于担当、无私奉献,在平凡的岗位上创造了不平凡的业绩,用干劲、闯劲、钻劲鼓舞更多的人,激励广大劳动群众争做新时代的奋斗者。广大劳模铸就的劳模精神,生动诠释了中国人民具有的伟大创造精神、伟大奋斗精神、伟大团结精神、伟大梦想精神,充分彰显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是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我国正处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时期,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正意气风发向着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迈进。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必须充分发挥工人阶级和广大劳动群众主力军作用。我国工人阶级和广大劳动群众要坚定不移听党话、矢志不渝跟党走,把党和国家确定的奋斗目标作为自己的人生目标,以民族复兴为己任,自觉把人生理想、家庭幸福融入国家富强、民族复兴的伟业之中,做新时代的追梦人。要大力弘扬劳模精神,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养成善于学习、勤于思考的习惯,学以养德、学以增智、学以致用,增强创新意识、培养创新思维,展示锐意创新的勇气、敢为人先的锐气、蓬勃向上的朝气,适应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需要,密切关注行业、产业前沿知识和技术进展,勤学苦练、深入钻研,不断提高技术技能水平,当好主人翁,建功新时代。各级党委和政府要尊重劳模、关爱劳模,贯彻好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方针,完善劳模政策,提升劳模地位,落实劳模待遇,推动更多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竞相涌现。


    “社会主义是干出来的,新时代是奋斗出来的。”面对这样一个千帆竞发、百舸争流、有机会干事业、能干成事业的时代,我国工人阶级和广大劳动群众要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勤于创造、勇于奋斗,努力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上创造新的时代辉煌、铸就新的历史伟业。

    2021-09-27
  • 世界互联网大会召开 五个关键词读懂习近平的贺信

    9月26日,2021年世界互联网大会乌镇峰会开幕,习近平主席发来贺信。



    “中国愿同世界各国一道,共同担起为人类谋进步的历史责任,激发数字经济活力,增强数字政府效能,优化数字社会环境,构建数字合作格局,筑牢数字安全屏障,让数字文明造福各国人民,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如何让数字文明造福各国人民?习近平主席对数字经济、数字政府、数字社会、数字合作、数字安全五个方面发展寄予厚望。央视网《联播+》特梳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数字文明的重要论述,与您一起学习领会。


    2021-09-27
  • 红色传统在黑土地上发扬光大——黑龙江大学党史学习教育走“新”更走心

    为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激发广大师生爱党爱国的情感,黑龙江大学积极参加黑龙江省委教育工委组织的“传承红色基因,致敬建党百年”红歌接力传唱活动。资料图片








    “永远跟党走”红歌快闪暨“启程吧!人民红”快闪车活动走进黑龙江大学。资料图片










    9月16日,在陕西延安清凉山北麓、五孔窑洞旁,中央军委俄文学校旧址落成开展暨黑龙江大学80华诞火炬传递启动仪式在此举行。


    中央军委俄文学校的前身是1941年在延安成立的中国人民抗日军政大学第三分校俄文队,1944年7月更名为延安外国语学校。抗战胜利后,延安外国语学校师生先后被派往华北、东北前线,俄文队师生间关万里、挺进东北,后逐渐发展成为今天的黑龙江大学。


    从红色热土延安到北国边陲,从窑洞做教室、土砖搭课桌的军事学院俄文队到现代化综合性大学,建校80年来,黑龙江大学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红色血脉,特别是在党史学习教育中,创新形式用活红色资源,引领师生在红色文化中汲取前行力量。





    传承红色基因让红色旗帜高高飘扬


    “延河边洗漱,土窑洞住宿,露天用餐,树下上课……在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抗大的教学生活条件极为艰苦,却无法阻挡爱国青年奔赴延安,寻找民族光明与前途的步伐!”日前,黑龙江大学报告厅里座无虚席,学校党委书记王永清以《传承红色基因,致敬建党百年》为题,为干部师生上了一堂生动的党史学习教育专题党课。


    “根于延安,源于抗大”,黑龙江大学在党史学习教育中注重将党史与校史相结合,组织师生走进校史馆,开展系列“知校史·学党史”主题党课,在校史馆里学习党史知识,坐在小板凳上听校史故事,通过生动、立体、鲜活的现场教学,带领师生回首建校80年来的风雨历程,回望建党100年来的奋斗之路,引导学生坚定理想信念、增强社会责任感,让党的旗帜、马克思主义的旗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旗帜在学校高高飘扬。


    “种下一棵树,莫忘来时路。岁月如歌唱不尽,我心如初……”由黑龙江大学师生精心排演的大型校史话剧《姊妹树》正在震撼上演。从抗大学员热火朝天的学习操练场景,到战事紧张学校临时转移至佳木斯的艰苦岁月,从抗战胜利后延安欢天喜地的庆祝场面,到学校师生随部队奔赴东北,话剧通过不同时间、场景、灯光、舞蹈、音乐的切换,再现了王季愚、赵洵两位老校长心怀革命理想和教育者的激情办校治学的艰辛历程,让师生通过“沉浸式”“直观式”的真实体验,产生思想上、情感上的共鸣,让延安精神、抗大传统、黑大校训深入人心,引领师生在党史学习中坚守初心使命。


    “刚开始听到校史剧招募舞蹈演员的时候,我特别激动地报了名,在排练过程中,听老师们讲解历史背景犹如上了一次次生动的党课,深受鼓舞。为了能演好自己的角色,同学们都刻苦练习,没人懈怠喊累。”2020级西语学院的参演学生马琳深有感触地说。


    “黑龙江大学作为我党我军一手创办的红色大学,伴随着中国的革命、建设和改革一路走来,虽五次易地、十次更名,却始终守望着延安精神和抗大传统,逐步形成了‘志存高远、爱国奉献、艰苦奋斗、自强不息’为主旨的黑大传统。”王永清说,黑龙江大学校史既是黑大人与时代同行、与国家共命运的奋进史,也是黑大人孜孜不倦、励精图治的创业史。





    注重思想引领以红色文化铸魂育人


    “中共满洲省委与接续组织的建立”“东北抗日联军诞生的历史”“党领导人民军队在反抗外敌入侵的艰苦卓绝战斗中形成的东北抗联精神”……黑龙江大学新闻传播学院老师田雷的《东北新闻史》选修课,也是一堂精彩的党史课。


    新闻学专业依托学科优势和专业特色,在学院持续推进“新闻传播学科+课程思政”改革。新闻评论课堂上,教师会向学生们重点讲解介绍毛泽东同志创办并亲自主编的第一份正式报纸《湘江评论》;在播音课上,教师选择《焦裕禄》《回延安》《西去列车的窗口》等作为学生的训练篇目;在广播电视艺术概论课程中,教师着力将中国共产党的辉煌历史融入艺术教育之中,在讲述电视剧、音乐短片作品时多选取《建党伟业》《觉醒年代》等兼具艺术性和教育性的主旋律红色影片。


    在黑龙江大学,这并不是个例。结合党史学习教育,学校开展“让党史走进专业课,让党史在第一课堂闪光”专题教学实践活动,用活党史教科书,将党史精彩案例有机融入课堂教学,做到党史学习教育与“四史”学习结合起来,与黑龙江“四大精神”结合起来,持续增强学习效果。


    “学校始终坚持立德树人根本,把学校红色文化、思想政治工作体系融入教学体系当中,贯穿于人才培养全过程、各环节,打造全员育人、全过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格局。”黑龙江大学校长付宏刚说。


    这个暑假,学校青年学生宣讲团围绕“赓续红色传统,讲好红色故事”主题,赴延安开展了为期6天的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他们将专业知识与社会实践相结合,致力于开发红色系列微宣讲课程。其间,他们走访了红色教育基地、革命老区,采访革命历史亲历者和当地群众。“很激动学校为我们提供了前往延安追根溯源、实地学习的机会,让我们在实践中学习党史和校史,讲述黑大青年心中的延安精神和红色光荣传统,我们在宣讲中收获感悟,将学习成果分享给广大青年学生,带动更多同学参与到党史学习中来。”青年学生宣讲团成员、2020级研究生蔡可阳深有感触地说。


    将党史学习教育与立德树人相结合,黑龙江大学通过“研、学、讲、赛、访、践、读、观、展、创”等十种学习形式,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喜闻乐见的主题教育活动,带动全体党员学深党史、悟透理论,推动全校上下党史学习同频共振,形成人人学党史、人人讲党史的良好氛围。





    学党史办实事积极服务社会发展


    “在东北,铁锅炖的油豆角是很多人儿时的味蕾记忆,然而油豆角种植区域受限、低产是通病,我们团队的技术将打破这些瓶颈……”在近日举办的第七届黑龙江省“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决赛中,黑龙江大学园艺团队的“油豆角精艺育种产业化,拓展巩固脱贫攻坚新利器”项目获得关注,并最终斩获公益创业类金奖。


    这支由现代农业与生态环境学院教授冯国军带领的科研团队已研究油豆角近30年,育成21个新品种,团队将课堂搬入田间地头,组织农户现场培训,参与田间管理,开展讲座交流,发放科学种植油豆角手册等等,用科技助力乡村振兴。


    “黑大驻村工作队来了之后,带动了全村人,村里现在是大变样。”齐齐哈尔市克东县光辉村的村民翟玉珍说。光辉村是学校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的志愿帮扶对象。为加快对口帮扶村实现农业机械现代化,学校围绕乡村振兴等内容,采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举办了“网络科技文化大讲堂”,场场火爆。


    农村教育资源薄弱,黑龙江大学发挥高校教育资源优势,学校党委组织39个二级党组织,与村里在读学生结成一对一帮扶对子,为他们做线上学业和职业生涯指导、价值观养成教育。通过“请进来”“走出去”的方式,黑龙江大学的专家、教师、党员干部多次进村指导村民种植技术,实现播种精准,指导做好村管理工作、建设文明乡村,帮助村民开展农特产品开发和销售,带动村民增收。


    除社会服务外,黑龙江大学还聚焦师生员工普遍关注、急难愁盼的问题,开展办实事推进情况专项跟踪调研,及时调整和规范办实事台账,多措并举推进解困行动不断线。


    “终于成功签约,很幸运成为专业里第一个收到offer的人!”2018级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学生杨苗苗兴奋地说。刚开始找工作的时候杨苗苗也很迷茫,在学校就业信息网的职业测评模块进行了个人职业测评后,他开始一点点找到自己的就业方向和适合岗位。通过在就业网上进行目标企业的筛选,杨苗苗定向投递简历。“相比于其他求职软件,学校的就业信息网发布的信息对毕业生来说针对性更强、匹配度更高,投递简历时也更安心。”他说。


    学校打造“互联网+就业”智慧就业新模式,加强就业困难学生包保帮扶、精准帮扶,通过强化就业“一把手”工程,重点帮扶就业困难群体近200人。


    “新学期返校后,校园景观和硬件设施焕然一新,办理各项报到手续非常方便快捷。”很多学生表示。黑龙江大学改造学术活动场所、部分基础设施和学生宿舍等,运用信息化手段,整合数据资源,优化办事流程,创新服务形式,进一步深化智慧校园建设,推进学生工作系统集约化建设、建立一站式就业网络服务平台、提供各类在线教学服务、开展线上后勤服务百余项。

    2021-09-26
  • 奋斗百年路 启航新征程·学党史 悟思想 办实事 开新局丨“不必纠结打卡点赞,不再费时发帖转帖”——江苏严治形式主义

    (奋斗百年路启航新征程·学党史悟思想办实事开新局)


    “不必纠结打卡点赞,不再费时发帖转帖”——江苏严治形式主义


    新华社南京9月23日电题:“不必纠结打卡点赞,不再费时发帖转帖”——江苏严治形式主义


    新华社记者沈汝发


    “每天不必纠结于打卡点赞,也不再沉溺于发帖转帖,手机依赖症明显减轻。”江苏一位基层干部告诉记者,“通过整治‘指尖上的形式主义’,我们再也不用过‘枕着手机睡觉,拿着手机吃饭’的日子了。”


    近年来,移动互联网应用程序在公务活动中广泛推广和使用,在方便工作的同时,也滋生了形式主义问题,挤占了基层干部过多时间精力,加重了基层工作负担。江苏省在2020年底开展专项整治,省市两级政务新媒体、政务App、公务工作群压减率分别达到40.9%、23.9%、34%。


    据江苏省委督查室副主任张京宁介绍,江苏省将清理重点集中在面向基层、增加负担的应用程序,在建立全省范围应用程序“数据库”的基础上,将其细分为政务新媒体、政务App和公务工作群组三大类。


    “既解决应用程序过多过滥的问题,又防止矫枉过正,简单化‘一刀切’。”张京宁说,重点对“僵尸类”“空壳类”以及多头重复的账号进行清理,省委宣传部、省公安厅等13家部门,压减率超过80%。常州、镇江、淮安、宿迁等地市同步开展拉网式排查,实现了省市县全面覆盖。


    “以前我有30多个工作群,需要不定时打开,‘爬楼’找到工作通知,再逐一回复‘收到’,有时一项工作还会在不同的群内重复布置。”泰兴市虹桥镇党委宣传委员孙刚说,“工作群专项清理之后,现在就只有2个群了,一个对上,一个对下,腾出的时间可以更好地干工作了。”


    为了将清理整治工作落到实处,兴化市将基层减负纳入党建考核,创新设立“减负监督员”,对本部门减负工作进行自我监督和纠正;对其他部门及上级机关违反基层减负相关情形进行及时反馈,反馈问题一经核实,在年底党建考核中予以适当加减分。


    “有一次我们接到一个部门下发的微信公众号投票任务,向兴化市委办反馈后,立即就取消了。”陈堡镇“减负监督员”葛亚萍说,“互动反馈机制切实听到基层声音,真正减轻了我们基层的负担。”


    江苏在大规模压减的同时,创新整合应用程序,大幅提高工作效率。苏州市推动“苏周到”App应用市域全覆盖,实现跨层级、跨地域、跨部门的数据共享和协同管理,通过功能替代,整合归并现有政务App。当地群众普遍反映干部坐办公室时间少了,到基层的时间多了。


    记者在泰州、盐城采访看到,当地建立了政务微信矩阵,聚合了市内各地、各部门官方微信,提供信息发布、政策解读、便民查询等各项服务功能。“以往群众反映一些政务新媒体发布内容良莠不齐、服务功能欠缺,甚至要求强制关注、刷票等问题。”泰州市委网信办工作人员姚巍说,“政务微信矩阵通过整合政务新媒体,形成规模集群效应,许多群众留言点赞。”


    清理整治须提防反弹回潮。南京引入第三方评估机构对应用程序使用情况进行评估检查;扬州、连云港纪委监委紧盯重点任务开展专项监督;无锡、南通细化出台党政机关工作群组规范管理办法;徐州对“指尖上的形式主义”突出问题实行清单化管控……


    “没有严格的制度,清理整治很容易陷入‘清理—反弹—再清理—再反弹’的怪圈。”张京宁说,江苏省市县从源头治理出发,建立长效机制,实现了对移动互联网应用程序的全覆盖监督和全流程管理。(完)

    2021-09-23

  • 首 页  上一页   1 2 3 4 5 6  下一页    尾 页  

    版权声明: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本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85 8629 6259

    蒙公网安备 15010502001696号 蒙ICP备16001043号-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