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推动金融迈向高质量发展——新时代以来金融领域改革与发展综述

    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我国坚定不移走好中国特色金融发展之路,持续推动金融事业高质量发展。

    在习近平经济思想指引下,各地各部门持续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稳步扩大金融开放,统筹发展与安全,牢牢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风险的底线,合力推进中国金融改革发展事业稳健前行。

    金融支持实体经济质效大幅度提升

    金融是实体经济的血脉,为实体经济服务是金融的天职。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金融部门深化对金融本质和规律的认识,将服务实体经济作为金融业立业之本,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质效不断提升。

    金融与实体经济良性循环逐步形成——

    拥有全球最大的银行体系,第二大保险、股票和债券市场,普惠金融走在世界前列,我国金融体系为经济社会长期稳定健康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中国人民银行的数据显示,对实体经济发放的人民币贷款余额从2014年的81.43万亿元攀升至2023年9月的230多万亿元,年均增速保持在10%以上,与名义GDP增速基本匹配。

    直接融资渠道也在不断畅通。从2012年的不到30万亿元,到如今逾150万亿元的托管余额,中国债券市场不断发展壮大。“在超5200家A股上市公司中,战略性新兴产业上市公司近2900家,赋能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中国上市公司协会副会长孙念瑞说。

    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金融服务不断加强——

    近年来,金融部门持续加大对制造业、科技创新、小微企业、乡村振兴、绿色发展等领域的支持力度,促进金融资源向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倾斜。

    来自金融管理部门的数据显示,截至今年9月末,普惠小微贷款余额28.74万亿元,近五年年均增速约25%;绿色贷款余额、制造业中长期贷款余额、“专精特新”中小企业贷款余额、涉农贷款余额分别同比增长36.8%、38.2%、18.6%、15.1%,均远高于各项贷款增速。

    “服务经济高质量发展,调整和完善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体系,在激励和引导金融机构优化信贷资源配置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中国人民银行货币政策司司长邹澜表示。

    实体企业融资成本不断下降——

    近年来,市场化利率形成和传导机制日益完善,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改革成效不断显现,货币政策传导效率逐渐提升,推动社会融资成本明显下降。

    9月份我国企业新发放贷款加权平均利率为3.85%,比上年同期低14个基点,处于历史低位。

    有力有效防范化解金融风险

    金融安全是国家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统筹金融发展和安全,坚决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金融风险攻坚战,防范化解金融风险取得重要成果。

    金融资产脱实向虚势头得到扭转——

    针对资金空转、套利等现象,开展市场乱象专项治理;全面实施资管新规……近年来,金融管理部门坚决清理脱实向虚、乱加杠杆等活动,类信贷影子银行规模较历史峰值压降约30万亿元。过去几年,流向实体经济资金大幅增加。

    中小金融机构改革化险稳妥推进——

    近期,辽宁农商行获批开业,山西农商联合银行、河南农商联合银行获批筹建……我国稳妥推进中小金融机构改革化险的重要举措相继出台。

    机构整合、股权重构、市场退出……近年来我国扎实推动中小金融机构改革化险,一些改革重组后的机构正在逐步恢复造血功能,实现稳健经营。

    2022年第四季度,中国人民银行完成对4368家银行业金融机构的评级。结果显示,高风险机构数量较峰值压降近一半。10省市辖内无高风险机构。

    社会金融秩序基本实现“由乱到治”——

    严厉打击违法违规金融活动,《防范和处置非法集资条例》出台,齐抓共管、群防群治、各尽其责、通力协作的非法集资综合治理格局正在形成。我国非法集资新发案件数量、涉及金额和人数连续多年下降。深入推进P2P网贷专项整治工作,P2P网贷机构全部停止运营。

    多项金融政策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发展——

    近年来,受多重因素影响,我国房地产市场出现调整。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发展,成为有效防范化解重大经济金融风险的重要任务。

    配合推出3500亿元保交楼专项借款、设立2000亿元保交楼贷款支持计划、设立1000亿元租赁住房贷款支持计划、合理优化首付比例和贷款利率要求、稳妥降低存量首套房贷利率……金融“组合拳”发力,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

    防范化解金融风险,不仅要关注重点领域,更要建立健全长效机制。

    从整治股东股权入手,加强金融机构公司治理;出台《金融控股公司监督管理试行办法》《系统重要性银行评估办法》《系统重要性保险公司评估办法》……标本兼治,补齐监管短板,筑牢金融安全网。

    “坚持底线思维,增强系统观念,着力化解重点领域风险,严守不发生系统性风险底线。当前我国金融业运行总体平稳,防范化解风险各项工作有序推进。”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有关工作负责人表示。

    金融改革开放深入推进

    持续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稳步扩大金融开放……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金融改革开放有序推进,取得新的重大突破。

    金融监管体系不断健全——

    5月18日,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正式挂牌,新一轮金融监管机构改革迈出重要一步。

    组建中央金融委员会、组建中央金融工作委员会、组建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深化地方金融监管体制改革、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调整为国务院直属机构……今年3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党和国家机构改革方案》,其中多项涉及金融监管领域。

    业内人士指出,从上一轮金融监管领域改革设立国务院金融稳定发展委员会、组建中国银保监会,到本轮金融监管格局再次迎来重大调整,近年来我国不断深化金融监管体系改革,推动监管标准统一、监管效率提升。

    金融领域制度改革持续发力——

    设立科创板并试点注册制,支持和鼓励“硬科技”企业上市;创业板改革并试点注册制,不断改进对创新创业企业的支持和服务;设立北京证券交易所,打造服务创新型中小企业主阵地……围绕供给侧发力,找准金融服务重点,资本市场改革不断深化。

    近年来,改革成为金融领域的高频词。从推进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改革,到持续健全金融机构公司治理,从第三支柱养老保险改革试点取得重大进展,到股票发行注册制改革全面落地,系列改革为推动金融高质量发展奠定了制度基础。

    金融开放蹄疾步稳——

    启动沪深港通、沪伦通、内地与香港债券通、互换通,中国债券纳入全球三大债券指数,放开外资金融机构在华持股比例限制,大幅扩大外资金融机构业务范围……近年来,我国金融市场展现出更为开放的姿态,外资机构不断加大在华投入。

    “中国金融市场向国际社会发出了清晰的开放信号,也推动全球金融治理体系更加完善,显著增强了全球市场信心。”全球财富管理论坛总干事李剑阁说。

    数据显示,截至今年9月末,来自52个国家和地区的202家银行在华设立了机构;从2020年至2023年9月末,在华外资银行增(注)资总计达187.3亿元。截至今年9月末,共有1110家境外机构进入中国债券市场,持有中国债券3.3万亿元人民币。

    人民币国际化稳中有进。环球银行金融电信协会(SWIFT)数据显示,2023年9月,人民币在全球贸易融资中占比为5.8%,同比上升1.6个百分点,排名上升至第二位。


    金融是国家重要的核心竞争力。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引下,各地各部门积极推动金融高质量发展,中国特色金融发展之路必将越走越宽、越走越好,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有力支撑。

    2023-10-30
  • 推动共建“一带一路”进入高质量发展的新阶段

    推动共建“一带一路”进入高质量发展的新阶段






    ——论学习领会习近平主席在第三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开幕式上主旨演讲


    “我们追求的不是中国独善其身的现代化,而是期待同广大发展中国家在内的各国一道,共同实现现代化。”习近平主席在第三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开幕式上发表主旨演讲,强调“中方愿同各方深化‘一带一路’合作伙伴关系,推动共建‘一带一路’进入高质量发展的新阶段,为实现世界各国的现代化作出不懈努力”,郑重宣布了中国支持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的八项行动,为“一带一路”明确了新方向,开辟了新愿景,注入了新动力。

    今天的中国,正在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中国式现代化既造福中国人民、又促进世界共同发展,是我们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康庄大道,也是中国谋求人类进步、世界大同的必由之路。中国始终把自身命运同各国人民的命运紧紧联系在一起,努力以中国式现代化新成就为世界发展提供新机遇,为人类对现代化道路的探索提供新助力,为人类社会现代化理论和实践创新作出新贡献。共建“一带一路”既是中国扩大开放的重大举措,旨在以更高水平开放促进更高质量发展,与世界分享中国发展机遇;也是破解全球发展难题的中国方案,旨在推动各国共同走向现代化,推进更有活力、更加包容、更可持续的经济全球化进程,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各国人民。10年来,共建“一带一路”不仅给相关国家带来实实在在的利益,也为推进经济全球化健康发展、破解全球发展难题和完善全球治理体系作出积极贡献,开辟了人类共同实现现代化的新路径,是各国共同走向现代化之路,也是人类通向美好未来的希望之路。

    构建“一带一路”立体互联互通网络;支持建设开放型世界经济;开展务实合作;促进绿色发展;推动科技创新;支持民间交往;建设廉洁之路;完善“一带一路”国际合作机制。习近平主席宣布中国支持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的这八项行动,是推动共建“一带一路”进入高质量发展的新阶段、推动实现世界各国的现代化的务实举措,得到各方积极响应和支持。这次高峰论坛形成的最重要共识,就是开启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新阶段。大家都支持进一步深化互联互通,建设高质量、可持续、有韧性的基础设施,不断提升基础设施软联通水平,构建开放型世界经济。大家都主张加快建设“数字丝绸之路”,促进人工智能健康有序安全发展。大家都认为应深耕“绿色丝绸之路”,合力应对气候变化挑战,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建立绿色发展投融资伙伴关系,为绿色发展赋能。大家都期待全面推进务实合作,促进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便利化,优化营商环境,发展蓝色经济,建设廉洁丝路,深化地方交流,开展丰富多彩的人文交流活动。

    推动共建“一带一路”进入高质量发展的新阶段,这对引领新形势下国际合作和全球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这将是亚欧大陆立体联通的新阶段,我们提出从五个方面支持构建亚欧大陆立体互联互通网络,包括加强以中欧班列为基础的铁路互联互通,开辟以公路直达运输为支撑的亚欧大陆物流新通道,建设跨里海国际运输走廊,推进“丝路海运”和陆海新通道以及建设中欧空中丝绸之路。这将是绿色丝绸之路引领的新阶段,我们将与各方在绿色基建、绿色能源、绿色交通等领域深化合作,加大对“一带一路”绿色发展国际联盟的支持,落实“一带一路”绿色投资原则,让绿色发展成为“一带一路”的鲜明旗帜。这将是数字丝绸之路赋能的新阶段,我们将与各方共同营造开放、公平、非歧视的数字经济发展环境,推动数字技术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缩小数字鸿沟。这将是中国同各国携手实现世界现代化的新阶段,我们将通过共建“一带一路”促进中国经济和世界经济更深融合发展,坚定致力于建设开放型世界经济,共同实现和平发展、互利合作、共同繁荣的现代化,推动落实习近平主席提出的全球发展倡议、全球安全倡议、全球文明倡议,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作为长周期、跨国界、系统性的世界工程、世纪工程,共建“一带一路”的第一个10年只是序章。习近平主席指出:“共建‘一带一路’走过了第一个蓬勃十年,正值风华正茂,务当昂扬奋进,奔向下一个金色十年!”这次高峰论坛,巩固了共建“一带一路”的国际共识,丰富了共建“一带一路”的合作成果,拓展了共建“一带一路”的光明前景,是共建“一带一路”历史进程中又一个重要里程碑。站在新的起点上,各方坚守初心、牢记使命、携手同行,深化“一带一路”国际合作,迎接共建“一带一路”更高质量、更高水平的新发展,一定能推动实现世界各国的现代化,建设一个开放包容、互联互通、共同发展的世界,共同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共同开创人类更加美好的未来。

    《人民日报》(2023年10月23日01版)

    2023-10-23
  • 岑溪:创新形式载体 庆祝建党100周年

    连日来,岑溪市以党史学习教育为引领,精心组织、主动策划,不断创新形式载体,庆祝建党100周年。

    岑溪牛娘戏,是广西壮族自治区第一批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岑溪组织、发动该市文艺家和文字爱好者,创作了《林培斌的故事》《百年奋斗路启航新征程》《岑溪人民颂党恩》等38个“感党恩跟党走”题材的牛娘戏文艺作品。组织100多支业余文艺(牛娘戏)团队,以牛娘戏曲的形式将党史学习教育唱进乡村、社区、校园、景区、机关、企业,加强对基层干部、群众的思想引领,目前,已开展线上线下宣讲500余场次,受众逾13万人,推动“红色精神”在岑溪遍地开花。

    同时,开展“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主题电影展映活动。重点围绕七月建党专题,精选《湄公河行动》《建党伟业》和本地特色禁毒牛娘大戏《林则徐》等电影,在该市巡回演播。此外,还创新推出“红色电影配音秀”活动,由党员群众上台做主角,通过配音、互动的方式,以主人公的身份去感受角色内心情感变化,通过重塑电影情景的方式与革命先辈来一场时空的对话。

    此外,岑溪市还举行“光荣在党50年”纪念章颁发、打造“红色流动课堂”开展党史学习教育、组织开展“三进四访五个一”联系服务群众活动等,进一步引领党员干部群众回顾党的光辉历程,增强党组织的凝聚力、号召力和向心力。(吴家宁陈玉承李宏燕)

    2022-06-16
  • 艰苦创业 团结协作——红旗渠精神述评

    “劈开太行山,漳河穿山来。林县人民多壮志,誓把河山重安排……”

    20世纪60年代,河南省林县(今林州市)人民在县委领导下,历时十年,绝壁穿石,挖渠千里,将“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团结协作、无私奉献”的精神之旗插在太行山巅。

    红旗渠在太行山上蜿蜒流淌至今,它是滋润百姓的“生命渠”,是催人奋进的“幸福渠”,更是永不断流的“精神渠”。

    (小标题)“生命渠”滋润心田

    晋、冀、豫三省交界的林州,山多水少,缺水是千百年来最深、最痛的记忆。在县志上,“大旱、连旱、凶旱、亢旱”等字眼频现。

    缺水久矣,盼水心切。尽管人们曾经努力,但缺水历史并没有终结,直到新中国成立后,还有人因打翻水桶而自责上吊。31岁的县委书记杨贵站了出来,多方考察后,县委决定从山西平顺县引浊漳河水入林县。

    这是一项充满风险的决策。杨贵不仅面临工程技术上的考验,还面临政治前途上的风险。

    “我们可以坐着等老天爷的恩赐,这样我们的乌纱帽肯定保住了,却战胜不了灾害,遭殃的是人民群众。”掷地有声的话语,体现了一个共产党人的担当。

    为民修渠,赢得百姓的支持与拥护。县委征求意见时,林县百姓说:“国家没钱,我们自带干粮也要修成,这是祖祖辈辈的大事。”

    “蓝天白云做棉被,大地荒草当绒毡。高山为我放岗哨,漳河流水催我眠!”红旗漫卷太行,人人斗志昂扬。上无寸物可攀,下无片地可立,人们腰系缆绳,飞荡峡谷开山炸石;物资短缺,农民自带工具干粮,自制炸药石灰。

    宁愿苦干、绝不苦熬。10万建设大军苦干10年,硬是用双手“抠”出一道长1500公里、被世人称之为“人工天河”的生命长渠。吃水问题得以解决,数十万亩耕地得到灌溉,一泓清水流进百姓的心田。

    (小标题)“幸福渠”催人奋进

    林州人骨子里是不甘落后的,红旗渠让他们的脊梁挺得更直。

    当年修渠,有一首为小推车所作的歌:“山里人生性犟,后面来的要往前面放。”意思是大家一起推车,歇脚时,走在后面的人一定要把车放到前面才停下来。

    修渠10年,一种逆流而上啃下硬骨头的劲头,融入了人们的血脉。

    张益智出生第二年,红旗渠全面建成。那是1969年7月,刚结束十年奋战的人们豪气干云。耳濡目染下,他继承了太行山石般的坚硬个性。

    由于家贫,张益智16岁就外出打工。他吃苦耐劳,勤学好问,19岁时成了瓦工班长;21岁,当上管理工人的工长;26岁,他成立建筑公司独当一面。2012年,张益智接手家乡几乎废弃的万泉湖景区,开始新的奋斗。张益智的经历是千千万万林州人的缩影——

    上世纪60年代“战太行”,人们用双手挖出千里生命渠;

    上世纪80年代“出太行”,10万大军在全国打响建筑金字招牌;

    上世纪90年代“富太行”,带着赚回的第一桶金,林州人回家建厂开工,富裕家乡;

    新世纪里“美太行”,林州转变发展思路,走向低碳环保经济。

    今天,林州打赢脱贫攻坚的硬仗,实现全面小康的梦想,走上了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新征程。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如今,林州百姓已不再为饮水而担忧,中国人民已不再为温饱而发愁,但默默流淌在太行山上的“幸福渠”,将一直见证中华儿女团结奋斗、追求幸福的努力。

    (小标题)“精神渠”永不断流

    “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团结协作、无私奉献”。很多到过红旗渠的人说,最难忘的是水中闪闪发亮的精神。

    曾经,修渠人把生命与水渠融为一体;如今,每个人用自己的拼搏抒写新的故事。

    2013年,55岁的王生有面临一个选择。担任盘龙山村党支部书记20多年的大哥王自有,在为村里修路奔波的途中突发心梗病逝,村里的“天”塌了。王生有常年在外做生意,因车祸失去一条手臂。乡亲们想让事业有成的他回村接任村支书。

    回,还是不回?作为党员的王生有,扛起了全村人的期盼。经过多方奔走和努力,他带领乡亲们将坑洼不平的土路变成了平坦的水泥路,并继续绿化荒山,种植花椒、核桃、中药材,不仅使特色产业更红火,也为发展旅游打下基础。

    时光荏苒。从空中俯瞰,盘龙山村蜿蜒的山路如一条长龙,与远山间缓缓流淌的红旗渠遥相呼应。这是跨越半个世纪的沧桑变化,也是共产党员的初心见证。

    一切为民者,民则向往之。

    对于今天的共产党人来说,红旗渠,既是历史的答案,也是时代的航标。

    2021-11-11
  • 「奋斗百年路 启航新征程·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弘扬劳动精神 凝聚奋进力量

    央视网消息(新闻联播):光荣属于劳动者,幸福属于劳动者。“崇尚劳动、热爱劳动、辛勤劳动、诚实劳动”的劳动精神具有深厚的历史沉淀,是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的生动体现。在新征程上,劳动精神必将激励全体劳动者以实干笃定前行,谱写新的时代华章。

    这首家喻户晓的陕北民歌是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自力更生、丰衣足食的见证。开荒种田近4年,中国共产党战胜重重困难,把荆棘遍野、荒无人烟的南泥湾变成了陕北的“好江南”。



    凭借勤劳的双手,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取得了革命、建设、改革的伟大成就,全面建成了小康社会。凭借勤劳的双手,三峡工程竣工、南水北调、西气东输,“嫦娥”飞天、“蛟龙”潜海……是众多劳动者经年累月的辛勤奋斗创造了“中国奇迹”。凭借勤劳的双手,脱贫攻坚成果举世瞩目,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取得重大战略成果。亿万劳动者大军诠释着“人民创造历史,劳动开创未来”的新时代精神。



    让辛勤劳动、诚实劳动的劳动者能有施展才华的广阔天地。快递小哥宋学文也真切地感到了这份来自社会的尊重和关怀。在庆祝建党100周年大会现场,他作为首位获得全国五一劳动奖章的快递员,见证了这一光荣时刻。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在全社会营造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环境。如今,更多劳动者特别是青年一代走上了技能成才、技能报国的道路。

    2021-11-09
  • 山西武乡让红色遗址焕发蓬勃生命力

    “当时仅有14万人口的武乡县,就有9万多人参加八路军和各类抗日组织,可以说‘家家住过八路军,户户都有子弟兵’。”今年60岁的郝雪超潜心研究山西省武乡县境内抗战史,现在,他有了一个新的身份——太行干部学院教授。

    为了弘扬“太行精神”,山西在武乡县成立了太行干部学院,前来访问的群众络绎不绝。郝雪超每天忙得团团转。他介绍,武乡县红色遗产非常多,红色革命纪念地多达950处,列入《山西省革命文物名录》的红色遗址422处。“走在武乡这座‘没有围墙的八路军历史博物馆’,随处都有红色遗址。这些都是太行精神的生动写照,每个现场教学点,背后都是一段沉甸甸的历史和感人肺腑的故事。”

    当夜幕降临,太行的山水间,湖面泛着点点星光。突然从远处的山间闪出来几支火把,只见手持火把的八路军越来越多,不一会便汇聚成燎原之势。几乎每天晚上,实景演出《太行山上》都会上演。“实景剧只是一方面。武乡还连续举办了9届八路军文化旅游节、8届八路军文化研讨会,抢救性采访近百位八路军老将士……”武乡县委宣传部部长李颖媛介绍,“通过这些做法,将太行精神的内涵深挖,同时把历史留给太行山的文化遗产,通过创意转化为可感知、可体验、可触摸的文旅产品,继而来解读和弘扬太行精神。”(本报记者刘鑫炎乔栋)

    2021-11-03
  • 奋斗百年路 启航新征程丨弘扬革命传统 传承太行精神

    据央视新闻消息,1937年全面抗战爆发后,八路军开辟了以太行山为依托的抗日根据地。在当时极其恶劣的生存环境下,中国共产党领导太行儿女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斗争,铸就了伟大的太行精神。

    太行精神薪火相传

    1937年9月,按照党中央指示,八路军115师、120师和129师三个师挺进山西,主要依托太行山脉开辟敌后抗日根据地。

    太行干部学院特聘专家郝雪廷:我们要在华北创建自己的根据地,就需要发动群众、组织群众、武装群众,让广大群众来和八路军一道,这样的话我们创建根据地就有了基础。

    到1940年底,八路军部队的规模迅速扩充,然而随着日军的“扫荡”越来越疯狂,经济和交通封锁变本加厉,再加上连年自然灾害的侵袭,根据地物资匮乏的问题越来越严重。太行山的军民在党中央的指挥下开展大生产运动,边战斗,边生产。

    八路军太行纪念馆讲解员董文滨:我们看到这个是群众之前使用过的纺车,当年无论是抗日干部还是普通士兵(都是)一手拿枪一手拿镐,一面战斗一面生产,开展了轰轰烈烈的大生产运动。通过纺线织布,开荒种地等形式克服了重重困难,不仅减轻了人民群众的负担,也增进了军民鱼水情。

    与此同时,八路军依靠太行山区煤、铁等矿产资源丰富的优势,自力更生,创建了多所兵工厂来生产武器弹药。

    八路军太行纪念馆陈列部主任李东光:为了生产武器弹药,八路军兵工厂自己做焖火炉,还有制造枪炮子弹的工具。

    在艰苦卓绝的抗战中,八路军不但没有被困在太行山上,反而在艰苦的条件下,依靠根据地群众不断发展壮大,孕育了伟大的“太行精神”。

    太行干部学院特聘专家郝雪廷:坚定的思想信念就是抗战必胜。所以根据地的广大军民万众一心,团结一致。无论遇到什么困难,我们共同来克服,这也是太行精神一个非常重要的内容。站在“两个一百年”的交汇点上,我们共产党人应该始终保持对党对人民对事业的忠诚,始终保持同人民群众的密切联系,始终保持知难而进,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始终保持艰苦奋斗的优良作风。

    弘扬太行精神推动转型发展

    地处太行山深处的河北省涞源县,群山连绵,沟壑纵横。80多年前,八路军依托太行山有利地形,展开了有声有色的游击战争。著名的黄土岭战役就发生在这里,日军所谓的“名将之花”阿部规秀在这里被击毙,他是抗日战争中被我军击毙的职务最高的日军将领。眼下,曾经有着辉煌抗战历史的太行山区,也在不断地摸索与历练之下迎来了全新的发展面貌。

    河北省涞源县发改局党组书记局长曹晓光:当时在太行山区流传着这样一首歌谣,最后一碗米用来做军粮,最后一尺布送去做军装,最后的老棉被盖在那担架上,最后的亲骨肉含泪送战场,在太行山军民身上表现出的是团结一心、不畏艰难的精神。

    为了守护绿水青山,同时也为当地乡村振兴发展打开门路,2017年涞源县关闭了原来的采矿企业,请教专家因地制宜地寻找适合本地发展的特色产业。经过一系列的尝试与努力,县里引入了养鸡龙头企业。

    河北省涞源县上庄乡乡长梁晓杰:我们全乡18个行政村全部成立了(养殖)合作社,合作社与公司进行合作生产,由公司负责提供鸡苗、饲料和后期的技术服务,并按照保底价收肉鸡,合作社负责饲养,收益由村委会进行分配。

    河北省涞源县上庄乡中庄村村民宋明:现在这建了养殖场,流转了我的地,我三亩多地,一年3000来块钱,现在我在这上了班,一天也是200多块钱,我觉得比出去打工强。

    目前,涞源县已建养殖鸡舍390栋,同时还建成了年屠宰规模为8100万只的肉鸡生产线,以及大型饲料加工厂,形成了集种鸡、饲养、深加工、有机肥于一体的全产业链条。

    河北省涞源县畜牧业发展服务中心主任赵书慧:除了养殖户,还直接带动3000余人在家门口实现就业,户均年增收3万元以上,通过种植饲料原材料,带动11000余人增收致富。

    2020年2月,涞源县实现脱贫摘帽。如今当地的绿水青山也换来了乡村旅游业的蓬勃发展。

    河北省涞源县白石山镇寨子村村民王小芳:以前都是夏季人们到这旅游,现在游客春天的时候到这赏花,然后夏天的时候来这避暑,秋天的时候来这采摘,冬天的时候到这滑雪,基本上一年四季都能吃上旅游饭,收入也能达到20多万,比以前翻了好几倍,觉得挺好,挺开心。

    传承太行精神筑起富民之路

    在转型发展中守望初心,在开拓进取中传承精神。抗战岁月中,巍峨险峻的太行山里留下了太多英雄故事。新时代里,为了打开山区发展的大门,这里的党员群众靠着万众一心、不怕牺牲、不畏艰险、艰苦奋斗的精神传承,将一条条道路修进山区,也让山区的老百姓走上了致富之路。

    河南省林州市地处晋、冀、豫三省交界处,险峻的太行大峡谷就在这里。抗战期间,著名的“林南战役”也发生这里。抗战胜利后,崎岖难行的山路却成了阻碍当地经济发展的难题。开山修路,七十多年的时间里历经几代党员和群众的携手建设,如今不仅实现了村村通公路,去年,林州市所有的通村公路全部实现了柏油化。

    林州市石板岩镇党委书记路红卫:路修通了,人也多了,我们政府统筹打出了一套组合拳。(旅游资源)整合以后,全年接待游客达到了350万人次,旅游收入也达到了10亿元。这条路也变成了我们的一条致富道。

    路的变化牵动百姓生活,也在一代代建设者的接力中传承着太行精神。林石公路还被交通运输部评为2019年度“十大最美农村路”。

    林州市交通运输局局长张军明:路的形态一直在变,不变的是党和政府为人民谋幸福的初心和使命,干事业谋发展的责任和担当。新时代新征程,我们要进一步弘扬好太行精神,把农村公路进一步织密,为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提供更好的交通保障。

    在山西,路的畅通也让小乡村迎来了大发展。深秋时节,山色烂漫。眼下,不少游客来到山西省长治市平顺县,打卡这里46公里长的山区公路美景。

    平顺县地处太行山南部,曾是国家级贫困县。为了打破山区闭塞交通造成的发展困局,多年来,这里的基层党员带领群众在悬崖峭壁上开凿山路。

    平顺县岳家寨村党支部书记岳先来:那时就没有路,出山(卖山货)很困难,主要靠肩扛人挑。这样出去(修路)党员起到先锋模范作用,由党员带头干,老百姓在后面跟。

    就这样几十年的时间里,党员群众齐上阵,一个村接着一个村修,一代人接着一代人干,硬是在悬崖峭壁上凿出了被人们称为“太行天路”的公路。如今这条升级改造后长约46公里的公路,带动沿途9个行政村505户建档立卡贫困户脱贫致富。

    原平顺县北秋房村驻村扶贫工作队队长郭万胜:脱贫攻坚以来,一靠党的政策,二靠党支部带领村民实打实地干,(把原来的村子)变成一个崭新的旅游名村。现在咱村上有9户农家乐,(仅农家乐一项)每户年收入在两万块钱。

    太行干部学院特聘专家郝雪廷:新中国成立以后的社会主义建设中,在改革开放阶段,在现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中,每一个时期,太行精神都是非常重要的一个鼓舞人心的一种精神,太行精神也在延伸也在放大。

    2021-11-02
  • 发挥优势 攻坚克难

    在海南文昌,新一代运载火箭力学试验与发射测试厂房成功投入使用;在广东、江苏等10余省份,废旧混凝土再生利用关键技术在近百项实际工程中得到应用;在河北保定,总重8万余吨的跨京广铁路大桥同步双转体成功合龙,创造转体重量、转体跨度两项世界第一……近年来,中国建筑集团取得了一大批具有标志性和影响力的创新成果,擦亮“中国智造”的亮丽名片。

    坚持党的领导、加强党的建设,持续巩固国有企业“根”“魂”优势,中国建筑集团以高质量党建引领高质量建设,为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保障和改善民生提供了重要支撑。

    完成“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坚决完成建设任务,为抗击疫情作出贡献!”去年1月25日,大年初一,火神山医院建设现场,一场庄严的党员突击队授旗仪式正在举行,中建三局火神山项目经理张正林带着128名工人党员在党旗下宣誓,确保按时保质保量完成任务。

    “早一分钟建成医院,就能早一分钟挽救生命!”时任中建集团党组书记周乃翔强调。

    10天建成武汉火神山医院、12天建成雷神山医院,这在一些专家眼中“不可能完成的任务”,最终圆满完成,充分展现了党组织在应对重大挑战时的巨大组织优势。

    一个支部就是一座堡垒,一名党员就是一面旗帜。中建集团不断创新组织设置形式,确保业务开展到哪里,党的组织就建设到哪里,发挥党组织凝聚力。

    据统计,中建集团党组织数量从2016年底的7281个发展到目前的10454个,其中党支部从6218个发展到目前的9090个。

    凝聚攻坚克难合力

    2022年,国家游泳中心“水立方”将华丽转身为“冰立方”,亮相北京冬奥会。这将是世界首个在泳池上架设冰壶赛道的奥运场馆,是世界唯一冰上和水上项目均能自由转换的奥运场馆。

    实现“水冰转换”,对于建筑行业来说是一件近乎极限的挑战。困难面前,施工方中建一局“冰立方”党支部将党员先锋岗的旗帜“插”在了制冰区等技术难点区域,通过技术培训、交流学习等方式集中攻坚钢架搭设、基础层和制冰管铺设等技术难点,最终选定综合指标最优的方案。

    同样得益于项目党建与生产经营的深度融合,生产效率得到了极大提高,工程提前180天完成消防系统验收,提前两个月完成空调系统改造。

    近5年来,中国建筑集团高质量完成二十国集团领导人杭州峰会会场、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会场等项目;高标准推进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的20余个场馆及配套项目建设,以实际行动彰显了“国家队”的使命担当。

    激活发展内生动力

    “这个电箱还能来回调整松紧度,直接预埋墙体,咱们把所有麻烦全省了……”当工友们看到朱文斌手中的电箱样品时眼前一亮。中建二局朱文斌在“党建创客空间”采用新加固的电箱替代临电木箱,预计为项目降低成本200余万元。

    “党建创客空间”是中建二局打造的原创党建品牌,最大限度凝聚了党员、职工群众的智慧和力量。

    2016年,中建二局廊坊中建机械公司党委成立首个“党建创客空间”示范点,由“党员工匠”领军开展课题“比武”,自主研发的器材达到国内先进水平;2018年,上海迪士尼项目创新组织设计、监理、运营等单位党员成立联合党支部,破解外方管理理念“水土不服”难题,建立顺畅的沟通协调平台;2019年,南京丁家庄二期保障房项目,“党建创客空间”研究的“保障性住房高品质工业化建造技术研究与应用”成果被认定为国内领先水平……

    中建四局党委则将基本组织建设与生产经营相融合,形成党委带头解决企业发展难题的工作机制,按照“把党员培养成骨干,把骨干发展成党员”理念,探索形成党务干部大轮训机制。

    2021-10-28
  • 奋斗百年路启航新征程·小康圆梦——后富隆山村:发展项目拔“穷根”

    一个曾经集体经济为零的贫困村,通过发展生态母牛繁育基地项目走上了脱贫致富路,它就是南票区的沙锅屯乡后富隆山村。

    南票区沙锅屯乡后富隆山村地处山区,山多地少,建档立卡贫困户达到128户188人,如何带动这100多户贫困人口脱贫致富,成了沙锅屯乡后富隆山村党支部最重要的工作。

    想要根治“穷根”,就要将“输血”变为“造血”。2016年,后富隆山村通过各级协调扶贫资金24.9万元,加上扶贫驻村工作队帮扶资金5万元作为项目启动资金,以“党支部+贫困户”成立合作社发展集体经济的模式,采取“党员干部带头、村民参与、贫困户全覆盖、对口扶贫单位助推”的举措,建立了“生态母牛繁育基地”。为了增加贫困户的收入,村党支部书记刘广兴还让贫困户来到牛场打工。贫困户李亚秋说在牛场里绞绞料、喂喂牛,活不辛苦还能拿着工资和分红的双份收入,稳定的经济来源让他们看到了生活的希望。

    经过苦心经营,后富隆山村的生态母牛繁育基地已经发展到占地11000平方米,牛棚2300平方米,仓储库100平方米,存栏量从初期的21头发展到现在的350余头。五年时间共为本村及覆盖村2052人次累计发放红利130多万元,村集体固定资产估值800万元以上,贫困人口全部脱贫摘帽。

    村党支部书记刘广兴介绍,通过延长产业链,后富隆山村将实现村集体经济更大发展,更好地带动全村人致富。

    2021-10-22
  • 国家能源集团:强根固魂让红色引擎更强劲

    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

    2016年10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国有企业党的建设工作会议上指出:“坚持党的领导、加强党的建设,是我国国有企业的光荣传统,是国有企业的‘根’和‘魂’,是我国国有企业的独特优势。”

    2017年11月,中国国电集团与神华集团联合重组,诞生了一家全球规模最大的煤炭生产公司、火力发电公司、风力发电公司和煤制油煤化工公司——国家能源集团。

    几年来,国家能源集团以党建工作实际成效引领保障企业高质量发展,推动企业重组融合高质量完成,主要生产经营指标均超重组前同期指标之和,充分彰显了“1+1>2”的重组效应。集团重组以来,利润总额年均增长8.9%,2020年实现营业收入5569亿元,2021年位列世界500强排名第101位。

    “国家能源集团党组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坚定不移坚持党的全面领导,让国企红色基因底色愈发鲜明、红色引擎作用更加强劲,切实成为党和国家最可信赖的依靠力量之一。”国家能源集团党组副书记王敏说。

    将党建“软实力”转化为发展“硬支撑”

    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发展壮大国有企业,关键在党的建设。

    “5年来,国家能源集团旗帜鲜明讲政治,理直气壮抓党建,有力推动了党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和群众工作优势转化为企业的创新优势和发展优势,企业综合实力显著提升。”国家能源集团党建工作部主任张兴冠介绍,国家能源集团党组每年召开理论中心组专题学习会,连续4年全面开展“社会主义是干出来的”岗位建功行动,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职工埋头苦干、真抓实干,圆满完成重组融合,推动了企业发展提质、业绩稳增。神东煤炭、准能集团、龙源电力被国资委确立为管理标杆企业,一体化发展的能源企业生产运营协同调度系统入选标杆项目。集团连续4年获得央企业绩考核“A”级,连续两年获得央企党建责任制考核“A”级。

    用党建铸党魂,打造新时代高质量发展“动力源”。在“一带一路”建设中,集团在印尼、南非等10个国家成功运营17个能源项目。龙源南非德阿风电被誉为金砖国家能源合作典范,管理团队荣获“央企楷模”。在脱贫攻坚战中,集团连续4年荣获定点扶贫考核“好”的最高等次。在疫情防控期间,集团积极实施“一防三保”,迅速复工复产达产。2021年汛期,集团全力支持保障河南、湖北随州防汛抢险救灾,组织救援队千里驰援,保障能源可靠供应。

    “国家能源集团持续强化党的领导作用发挥,切实将党建‘软实力’转化为企业发展‘硬支撑’,卓有成效地发挥了落实国家战略主力军的作用。”张兴冠说。

    勇当能源供应“稳定器”“压舱石”

    2021年以来,能源市场波动牵动着市场各方的神经,保供稳价成为国家能源集团的首要任务。

    国家能源集团牢记“国之大者”,坚决担当央企职责使命。集团党组坚决落实中央“六稳”“六保”决策部署,发挥一体化运营核心优势,圆满完成重大能源保供任务,煤炭产销量、发电量分别占全国供给17%和15%,充分发挥了能源供应“稳定器”和“压舱石”的作用。

    “在高质量党建引领下,集团克服保供任务艰巨、市场波动剧烈、煤源组织困难等多重挑战,精心组织、深挖潜力,一体化调运量持续上升到日均100万吨新高位。”国家能源集团总调度室主任、党支部书记刘志江介绍,集团持续加强煤电协同、煤化协同、产运协同、运销协同,有效应对一体化运行水平大幅波动的历史性考验。

    集团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厚植党建根基,坚持党建工作和生产经营深度融合,持续释放高效“红色生产力”。迎峰度夏以来,在煤价高企、煤源紧缺,很多外部火电企业停机的形势下,集团公司优先满足社会用电需求,发电量连续两个月超过千亿度,火电增幅超全国水平10个百分点左右。同时,面对煤炭市场急剧波动,集团保持定力,发挥行业龙头引领作用,坚决维护煤炭长协定价机制,让利社会400多亿元。

    自觉走好绿色低碳发展道路

    “高质量党建引领集团走上高质量发展之路。”张兴冠说,在党建引领下,集团积极推进实施“2030煤炭清洁高效利用”等一批国家重大科技项目,攻克二氧化碳捕集封存等一大批行业共性关键技术,努力打造原创技术“策源地”和现代产业链“链长”。

    以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为引领,国家能源集团绿色低碳转型发展按下“加速键”。集团大力推进清洁能源规模化,风电装机及运营管理水平保持世界领先,积极布局建设大规模碳捕集等示范项目,取得全国碳市场交易第一单。

    作为能源环保领军企业,龙源环保公司勇当碳达峰和碳中和路上的排头兵。龙源环保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赵喆表示,龙源环保始终跻身污染防治主战场和最前线,用实际行动服务国家生态文明建设。通过产品技术研发、工程建设以及推动行业标准和政策制定,努力破解难题。2020年是燃煤机组超低排放收官年,国家能源集团已率先实现常规火电100%超低排放,给出国家能源集团大气治理解决方案,助力我国建成世界最大清洁高效燃煤发电体系。

    “落子”关键处,激活“整盘棋”。2021年9月,国家能源集团物资公司“基于大数据的智慧物资供应链协同管控平台”项目从上千个申报项目中脱颖而出,成功入选工信部2021年大数据产业发展试点示范项目。“我们始终坚持在完善公司治理中加强党的领导,以高质量党建引领现代化平台型科技示范企业建设。”国家能源集团物资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韩方运说,聚焦集团战略部署,物资公司全力推进平台化、网络化、集约化、智能化建设,以供应链协同管控为核心,以国能e购平台为载体,成功建立集团公司和供应商、银行、税务之间的动态协同,实现无感化对接。

    风正帆已劲,直当破浪行。“事实充分说明,坚持党的领导、加强党的建设是国有企业的‘根’和‘魂’。”王敏强调,“‘十四五’时期,国家能源集团将进一步坚持党的领导、加强党的建设,坚决把‘两个维护’体现在工作中、落实到行动上,努力把企业建设成为坚决贯彻执行党中央决策部署的重要力量,成为贯彻新发展理念、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力量,成为我们党赢得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胜利的重要力量。”

    2021-10-14
  • 学百年党史砥砺奋进 走新百年路谱写忠诚

    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回顾了我们党百年奋斗的光辉历程,展望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为新征程上党和国家各项事业发展指明了前进方向。近几个月来,全市公安机关认真学习好、宣传好、贯彻好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精神,积极践行于公安业务工作中,取得了良好成效。

    掀起学习热潮,统一全警思想

    全市公安机关迅速制定学习计划,组织全警开展学习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精神系列活动,迅速掀起学习热潮。

    一是党委带头树榜样。市局党委班子成员和全市各级公安机关主要领导纷纷带好头、作表率,为全体民警的学习树立了应有的榜样。副市长、市公安局党委书记、局长黄海同志刚到任就带领市局党委班子成员重走习近平总书记在汕头考察路线,以结合历史感悟和接受现场红色教育的方式,深入学习“七一”重要讲话精神。



    二是全警学习勤讨论。全市各级公安机关迅速组织多场集中培训和学习讨论会,教育引导全体民警深入领会“七一”重要讲话精神的重大意义,切实用“七一”重要讲话精神武装全体民警头脑。组织全体民警认真撰写心得体会,在学习讨论中砥砺初心使命、传承红色基因、汲取奋进力量。



    三是形式多样覆盖学。在市局组织集中学习的基础上,全体民警热情高涨,坚持多种形式反复学,做到理解到位,入心入脑。市局借助市委党校的优质师资举办4期政治轮训班,邀请汕头大学专家学者举办专题宣讲讲座;全市各级公安机关先后召开40多场次的学习会、研讨会、分享会,加深学习体会,增强学习成效。

    积极开展宣传,营造学习氛围

    全市各级公安机关精心策划,周密部署,充分利用自有政务宣传平台,全面宣传报道全警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精神情况,营造浓厚的学习氛围。

    一是及时开展学习宣传。市公安局广泛发动公安新媒体矩阵,联动转载“七一”重要讲话内容和系列解读文章、社论文章,为全警的深入学习提供了及时、准确的指引和精神食粮。

    二是及时策划专题报道。在“鮀城卫士”微信公众号策划设立“公安心向党”专栏,发表专题报道8篇;在“平安汕头”抖音号、“鮀城卫士”视频号同步设立“颂党恩·献祝福”专栏,全方位播放汕头公安民警录制的主题短视频19个。

    三是及时分享学习体会。在“鮀城卫士”微信公众号开设“学习心得”专栏,刊发民警学习“七一”重要讲话系列优秀学习心得文章,先后分享全国公安系统二级英模余金华、李小燕、刘灿洲同志的心得体会,激发全警努力将学习中获得的启发转化为干事创业动力。

    深入贯彻落实,指导工作实践

    全市广大民警忠诚践行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精神的要求,始终将打击违法犯罪作为守护平安的重要落脚点,持续纵深推进常态化扫黑除恶斗争工作;坚守“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初心,着力打造社会治安立体防控体系,全天24小时开展路面巡逻管控,多角度全时段构建安全屏障,全力守护好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让人民群众真切感受到“看得见的平安,摸得着的幸福”。



    一是表彰先进树典型。市公安局以“七一”重要讲话精神为指导,切实做好“七一安保”战时思想政治工作,及时启动战时激励机制,广泛开展立功创模活动,及时选树、宣传一批先进集体和个人,7月以来,共有2个单位荣立集体二等功,7个单位荣立集体三等功,5名同志荣立个人二等功,25名同志荣立个人三等功,进一步激励全警提振精气神。

    二是服务群众办实事。市公安局着力推进“放管服”改革深入发展,实现政务服务事项标准化、信息化、动态化。大力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陆续推出全市公安窗口每周六对外开放、车管流动服务车、便利老年人办事服务等30项便民利民新举措,为全市营造了优质高效的服务环境,群众满意度不断提升。

    三是砥砺前行创佳绩。七月份以来,全市各项公安业务指标持续向好,成功破获一批大案要案,圆满完成建党100周年、国庆节假日等重大安保工作任务,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和交通安全秩序水平不断提升,接报“两抢”警情同比明显下降,人民群众安全感和满意度不断提升;全市各级公安机关切实把公安工作置于“工业立市、产业强市”任务中同频共振,全力护航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活力经济特区建设,以实实在在的工作业绩展示全局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精神的成效。

    2021-10-11
  • 各地持续抓好“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

    据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中国之声《新闻和报纸摘要》报道,各地持续抓好“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在办好民生“关键小事”中践行为民初心。

    在江西上饶市妇幼保健院专职医护人员的指导下,市民王成飞夫妇通过线上填写登记表,完成了孩子户籍、社保、医保等证件的申请提交程序,收到了“秒批”的信息回复,5个工作日后办理好的证件将直接邮寄到家。

    王成飞:全都是一次性搞定,我感觉非常好,值得点赞!

    在党史学习教育中,江西省上饶市紧盯民生关键小事,以“出生第一件事”为标准和范本,进一步推动上学、就业、退休养老等群众关心的“人生十件事”方便快捷办理。

    上饶市政务服务管理局局长徐饶花:通过实现“一表申请、一套材料、一链办理、一次办好”一站式联办,切实解决好人民群众的“急难愁盼”问题。

    浙江省推动群众得实惠,在丽水市景宁县英川镇,当地党员志愿服务队通过自筹资金,为村里独居空巢老人安装智能可视化系统,24小时在线守护老人。

    当地84岁的独居老人李海芝:身体不好,有紧急事,按一下,这些党员就知道了。

    英川镇驻村干部何伟东:我们可以第一时间掌握到这些老人的动态。党员也好,村民干部也好,都能够第一时间响应、救助。

    河南省扎实推进“我为妇女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面对今年防汛救灾和疫情防控双重考验,动员全省妇联干部、巾帼志愿者和广大妇女群众积极投身到灾后重建和疫情防控工作中。

    河南省妇联党组成员、副主席张宇辉:充分发挥12338妇女维权服务热线、“爱家热线”等热线的作用,提供心理支持1200多万人次;深入到“巧媳妇”基地等“妇”字号企业,引导企业抗灾自救、恢复生产。

    2021-10-11

  • 首 页 1 2 3 4 5 6  下一页    尾 页  

    版权声明: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本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85 8629 6259

    蒙公网安备 15010502001696号 蒙ICP备16001043号-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