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为基层医院培养并留住“好医生”

    编者按


    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是维护群众健康的重要屏障,其人才储备水平直接决定了这道屏障是否坚实可靠。党的二十大报告在“推进健康中国建设”部分强调:“发展壮大医疗卫生队伍,把工作重点放在农村和社区。”如何多措并举夯实基层医疗卫生人才培养基础,有效壮大基层医卫人才队伍?光明智库就此对话相关专家。


    本期嘉宾:


    郝晓宁国家卫生健康委卫生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室主任


    方鹏骞华中科技大学健康政策与管理研究院院长


    张玲武汉科技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副院长


    主持人:光明日报记者李晓





    山东省济南市长清区大崮山村卫生室全科医生上门为老人检查身体。新华社发


    1.“小医院”缺少“好医生”


    光明智库:患者是否愿意选择基层医院就医,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小医院”有没有“好医生”。经过党和国家多年来的高度重视与切实建设,当前我国基层医院人才队伍状况如何?


    郝晓宁:近10年,我国基层医院人才队伍状况得到了显著改善。我国村医队伍中执业医师和执业助理医师数量从23.3万人上升到了47.6万人,本科及以上学历人数也在增加。


    与此同时,仍存在几点不足:从数量看,基层卫生人才尚不能满足当下医疗卫生服务需求,人才断层、人才流失等现象严重;从质量看,基层卫生人才普遍存在学历低、医疗知识匮乏、技术能力不足等问题,高学历人才占比较低,人才梯队青黄不接。现有全科医生中,有很大一部分是通过转岗培训或在岗培训获得的执业资格证书,医疗服务水平不尽如人意;从待遇看,基层医院人员工资普遍较低,部分村医仍属于农民身份,没有统一的退出和养老保障机制。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设置的高级岗位十分有限,晋升空间小,制约了医疗卫生人才成长的可能性与积极性。


    方鹏骞:《2022中国卫生健康统计年鉴》数据显示:截至2021年底,我国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人员总数达443万余人。与2017年相比,基层卫生人员总数增加了60万余人,全科医生增加了18万余人。可见,我国基层卫生人员数量总体增速较快,学历结构有一定优化,常见病多发病的诊疗能力得到加强。


    但是,基层卫生人力资源配置在不同区域之间、城乡之间仍不均衡,难以满足城乡居民的健康需求。当前,基层医疗卫生事业面临新形势、新任务,相关人员的基本诊疗能力、卫生应急管理能力、知识储备与更新能力均亟待提高。


    张玲:“十三五”期间,我国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建设取得了积极成效,通过补短板、强基层等举措,基层医院吸引了一批优秀人才,基层卫生人员队伍进一步壮大,结构持续优化。


    但是,我国基层卫生机构人才队伍在城乡和区域间仍存在数量、质量分布不均衡的问题。比如,2021年城市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本科及以上学历卫生技术人员占比为44.0%,农村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乡镇卫生院)为24.0%。


    又如,东部、中部、西部地区每万人口全科医师数分别为3.7人、2.7人和2.5人。“小医院”如何引得来、留得住“好医生”,成为医疗改革中一道重要命题。


    2.阻碍人才成长有几道“坎”?


    光明智库:基层医疗卫生人才招不来、留不住,且“医”与“防”两个系统之间存在人才流动壁垒。深层原因在哪里?


    方鹏骞:基层医疗卫生人才培养的沉疴旧疾会直接影响基层医疗卫生服务的供给与利用,带来机构运营不畅、服务水平低下、健康风险较大等问题,导致患者宁愿选择大医院就医,“小病进社区、大病转医院、康复回社区”的就诊秩序难以形成,从而阻碍了分级诊疗政策的落实。


    究其根本,可从三方面分析。从政府角度看,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人才队伍建设的顶层设计有待完善。目前我国基层医卫人才培养相关措施仅在分级诊疗、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建设等相关政策中涉及,缺乏针对性的发展规划及相应的配套措施。从基层医院看,人力资源管理尚未形成现代管理制度。很多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人事管理制度僵化,未将人才发展上升到战略层面,人员招聘方式、职称评审、绩效考核、薪酬制度与基层卫生机构发展不相适应。从人才流动看,大医院的“虹吸效应”日趋明显,很多基层医疗机构的业务骨干流向二、三级医院,基层卫生技术人才队伍不稳定、不安心。


    张玲:从卫生经费整体投入来看,全国大部分医疗资源主要集中在大城市、大医院,尽管近几年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建设方面的投入有很大增加,但仍不能满足群众卫生服务需求。


    待遇是一个重要原因。我国北上广深等地基层医院薪酬待遇具有一定吸引力,稳定了一批优秀医疗人才扎根就业,但中西部地区的基层医院人员仍普遍存在收入少、职业满意度低等问题,导致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有能力的执业医师和护士越来越少。另外,做多做少一个样、激励机制不够完善等问题也不容忽视。


    郝晓宁:目前,卫生服务体系主要包括医疗服务体系与公共卫生服务体系两大部分,由于两部分内容在体系设计和项目设计上存在诸多差异,使得预防和医疗服务处于相对割裂状态,缺乏联动协同,导致卫生服务体系条块化、碎片化,削弱了各自的服务能力。


    在基层,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主要靠公共财政支持,多数属于“收支两条线”机制。在收入分配上,绩效考核机制并未特别向公共卫生倾斜。加之基本公共卫生项目考核压力大、填报随访等工作任务繁杂琐碎,实际工作中往往会出现“战略性放弃”现象,即将考核比重低、难度又大的内容部分舍弃。由此,导致预防性公共卫生服务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难以被重视。另外,我国医学教育专业设计过于强调专科教育课程及与之相应的专业实践,医学生以治疗疾病为中心任务,对预防的作用认知不足。


    3.培育人民健康的“守门人”


    光明智库:全科医生是居民健康的守门人,也是完成分级诊疗“首诊在基层”的主力军。其培养的难点和重点在哪里,如何加强培养?


    郝晓宁:当前,急需破解“培养”和“使用”两者脱节的问题。应将全科医学作为医学院校教育发展的重点方向,抓好规划设计、师资配置、教改支撑、订单定向免费培养等重点任务。在医学院校设立全科医学专业学科,并将其作为重点学科支持。要从改革医学教育模式出发,逐渐转变医护人员对预防医学的偏见,打破专业界限思维,自觉融合临床与预防。全面推行医学生早期接触临床实践,普遍开展问题导向的教育教学,加强医学人文教育,注重培养学生的人文关怀精神和人际沟通能力。推动全科医学理论与实践创新,探索建立跨基础、临床、公共卫生、卫生经济学等多学科的全科医学教育体系,建立“产、学、研、防、用”五位一体的人才培养新模式。


    学校教育之外的继续教育是非常重要的补充手段。可通过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助理全科医生培训、全科医生转岗培训、在职专业硕士教育等多种途径,扩大全科医生培养规模;通过加强全科医学学科建设、基地建设和师资队伍建设,严格培训基地动态管理,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加大定向免费培养和在岗人员继续培训力度,加强脱贫地区全科医生队伍建设。


    方鹏骞:当前,亟须建立医学院校医学基础教育、医院实习与规范化培训、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卫生人员继续教育协同联动的全科医生教育与培训体系,使全科医生的数量与素质均能满足患者就医需求。


    在学校教育层面,要优化学科设置,建设全科医学学科,并对全体医学生开设全科医学概论等必修课程,开展全科医学理论学习与临床见习实习;医学院校要与基层机构建立协作机制,基层机构为全科医学专业学生提供实践教学基地,院校为医院培养储备人才;扩大医学院校全科医学专业招生规模,增加储备人才总量;继续实施农村订单定向医学本科生免费培养,推进农村本地全科医学人才培养;改革全科医生激励机制,提高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事前防范意识、事中应对能力。


    张玲:要成为优秀的全科医生,必须在基层医院反复历练。具体而言,可从三个层面下功夫:


    宏观层面,应出台相关政策,细化基层医卫人才薪酬待遇、晋升晋级等方面举措,吸引部分医学生自愿选择全科医学专业。


    中观层面,可开设全科医学专业师资引进绿色通道。高校与二级以上医疗机构、社区服务中心、疾控中心联合开展教学改革,提升全科医学专业学生的综合实践技能。同时,开展全科医生继续教学培训等工作。


    微观层面,应打通学界、业界人才交流通道,鼓励知名全科医生、技艺精湛的乡村医生受聘为高校教师,承担知识讲授和社区实践教学工作。


    4.让医卫人才融入基层、服务基层


    光明智库:要想让优秀医疗人才与基层医院“供需对接”,服务好广大群众,应如何施策引导?


    郝晓宁:一是完善基层人才晋升和保障机制。加快落实“定向评价、定向使用”的基层职称制度,推进基层人事制度创新、流程再造,建立符合实际需求、形式多样的人才晋升渠道。基层职称评审对论文、科研成果不作硬性要求,工作总结、教案、病案分析、技术推广总结、工程项目方案等均可作为评审的重要参考。提高工作量、工作实绩、业务能力和基层工作年限等评价权重,将工作成果的经济、社会效益和群众满意度作为职称评审的重要内容。不断完善基层人才薪酬分配、福利待遇保障机制及绩效工资总量调整管理机制。


    二是加强职业培养。以基层医务人员实际需求为导向,以补短板为目标,以提高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和家庭医生团队实用技能为重点,加强职业培训。充分发挥医联体传、帮、带优势,在派驻专家下沉的同时选派基层医务人员前往医联体上级医院进修学习。通过上级医联体的培训通道,以及三级医院、综合性医院和专科医院的优质资源,以授课、规范操作等方式壮大基层医生队伍,提升人员能力。


    三是适度推进改革,理顺管理体制。在适宜地区适度推进基层卫生机构统一归口管理,推行“县招乡聘村用”用人机制。通过“下挂下派”“轮岗派驻”等多种形式创新改革,畅通上下级医疗机构人员合理有序流动渠道。


    张玲:在政策方面须给予支持。一是充分发挥市级以上医院专家指导作用,在重症救治方面给予区县级医院专业技术指导。二是鼓励专业技术骨干直接下沉到乡镇卫生院,推动分级诊疗实施,推进专业技术帮扶。对于这部分业务骨干的绩效管理,建议核增下沉期间的绩效工资总量、发放临时性工作补助。在晋升晋级方面,弱化论文、课题等分数占比,将基层服务年数作为重要标准。通过完善人事管理制度,不断吸引三甲医院业务骨干下沉到基层,并通过传帮带形式提升基层医院医护人员整体水平。


    引导各级各类医疗机构回归本位功能,完善分级诊疗制度,让优质医疗资源下沉到基层,使居民愿意首诊去社区医院,提高基层医疗机构诊疗人次。逐步纠正基层医疗机构和医院在服务对象、服务范围上的交叉重叠现象,避免加剧医疗机构之间争夺医疗资源、服务无序化等不良现象。

    2023-02-09
  • 青年铁路人的群体风貌 折射交通强国前景

    2023年春运是中国疫情防控进入新阶段的首个春运,比往年面临着更大的压力,也承载着更大的希望。在中国铁路稳定有序运行的背后,青年铁路人发挥了重要作用。他们坚守岗位,排查风险,保障火车正常运行。春运期间,动车组专项修车间青年技术人员经常24小时作业,轮班交替,不分昼夜,奋力完成复杂的检修任务。正是这批青年技术能手坚守铁路一线,奉献青春,才能保障动车组列车的“中国速度”。当代青年铁路人在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中奋力前行,他们的过硬技术与坚定信念是推动中国交通事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保障。


    青年铁路人作为职业群体,其职业表现为我们透视社会发展与社会团结提供了重要视角。我们可由此进一步考察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青年与社会的关系。无论是青年个体与社会整体、青年群体与成人社会还是青年世代与其他世代的关系,触及的共同点是青年社会化以及代际关系模式,这种关系模式是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完成的。


    从这样的视角看,青年铁路人的成长发展印证了一代青年有一代青年的历史际遇,他们在历史机遇中实现自身价值,在投身高质量发展过程中接过前辈的接力棒、继续奋进,这样的代际更替将对中国式现代化的未来产生持久深远的影响。如今,铁路交通领域涌现出的一大批有理想、敢担当、肯奋斗的新时代好青年,无疑为铁路发展带来新的动力,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和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提供了重要人力资源和智力支持。


    持续的技术创新是确保青年铁路人助力高质量发展的基础,精湛技术与创新意识是青年铁路人练好内功、担当使命的前提。中国高铁的发展经历最初的技术引进、发展中的自主研发、实现跨越性技术赶超三个阶段,当前中国高铁在领先全球的背景下仍需更深入的自主性创新。这个重担自然落在了铁路新生代肩上。我们希望青年铁路人能一如既往地坚持学习、坚持创新,在实践中磨砺意志、锻造本领、增长才干,在高铁自主创新路上遇见深林可以辟成平地、遇见旷野可以栽种树木、遇见沙漠可以开掘井泉,不断为中国高铁高质量发展添砖加瓦。


    青年铁路人是助力中国不同区域均衡发展的重要力量。西部大开发、中部崛起等重要国家发展战略的提出就是要努力实现不同区域平衡充分发展。交通便捷是实现欠发达地区跨越式发展的关键,而高速铁路是关键中的关键。如今,中国高铁为实现城市经济圈快速联动发展立下汗马功劳,有目共睹。从这个角度来看,为中国高铁稳定安全运行作贡献的青年铁路人,也是实现中国不同区域均衡发展和共同富裕的一股重要力量。他们奉献的青春所护佑的人数以亿计;他们付出的努力所惠及的地方,远比他们精心耕耘的那条铁路要广阔得多。

    2023-02-07
  • 孙春兰强调 扎实做好各项准备工作 确保如期安全开学

    新华社北京2月6日电国务院副总理孙春兰2月6日到北京市第十九中学、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调研开学准备工作,了解学校教育教学安排、学生心理疏导、科研项目进展、有关物资储备等情况。她充分肯定三年来全国学校疫情防控工作,广大师生听从党和政府号召、以实际行动支持抗疫斗争,展现了良好的精神风貌。今年春季开学是新冠病毒感染实施“乙类乙管”后近3亿师生大规模集中返校,各级各类学校要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按照“乙类乙管”要求进一步优化学校管理措施,全面恢复正常教育教学秩序,把开学的各方面工作准备到位,确保教育系统广大师生健康和校园安全稳定。


    孙春兰指出,开学前要全面摸排师生感染情况,组织有序安全返校。开学后要发挥学校卫生室、校医院、健康驿站等作用,动态储备药品物资,加强师生健康监测和健康管理,中小学校、幼儿园要落实晨午检、传染病报告、缺勤缺课追踪等制度,指导师生加强营养饮食、规律作息、适度运动、日常防护,树牢健康第一理念,落实好自身健康责任。针对因疫情影响、一些师生产生焦虑情绪等问题,要持续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和疏导,结合不同年龄段学生特点组织开展文体活动,营造生动活泼、健康向上的校园氛围。


    孙春兰强调,学校要全面开展线下教学活动,针对学生学习实际情况,合理安排教学进度,认真执行国家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确保教育质量。要加强对师生的关心关爱,做好校园服务保障,持续落实“接诉即办”要求,及时回应师生关切。要加强校园安全管理,集中排查校舍安全、饮食安全、消防安全、实验室安全、校园周边安全,及时消除风险隐患。各级教育部门要通过开学检查和指导,帮助学校及师生解决学习、工作和生活中的实际困难,持续推动教育更加公平、更高质量发展,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2023-02-07
  • 新春走基层丨这顿年夜饭,他们从胃“暖”到心

    湖南省长沙县东北部的福临镇上,老人们不住地夸赞着癸卯春节这顿特殊的年夜饭。


    78岁的孤寡老人王雄沃说:“平时我都是一个人搞饭,家里从来冇得这么热闹,我觉得好幸福。”


    “王嗲,你要是喜欢,我们以后常来。”爱心年夜饭活动组织者吴炯接过话头。


    “欢迎欢迎!”老人连连点头。


    吴炯是福临镇树湘公益服务中心的负责人。春节前夕,他发动餐饮企业和40多名志愿者,为农村孤寡老人送去了爱心年夜饭,让老人们过上温暖年。


    福临镇的志愿者在准备爱心年夜饭。(受访者供图)


    在福临镇开餐馆的周创业,是当地出名的热心肠,曾参加过多种志愿活动。春节前原本正是餐馆生意忙的时候,可当他得知爱心年夜饭活动后立马积极响应:“给老人们做好这顿年夜饭的意义,不是能拿钱衡量的。”


    从农历腊月廿七开始,周创业就带着店里的厨师、服务员忙活起来,有的员工为此还延迟了休假。这顿爱心年夜饭非常丰盛,扣肉、八宝饭、“全家福”等湖南农村必备过年菜一样不少。“过年要吃鱼,我们专门做了清蒸鲈鱼,刺少、清淡,更适合老年人。”周创业说。


    打包好的爱心年夜饭,由志愿者开车送到老人家里。在福临镇影珠山村,志愿者陪着73岁的孤寡老人杨荣先围桌吃饭,欢声笑语不绝于耳。老人说:“饭菜很合我口味,特别是笋子,真好吃,这个年啊,我真高兴。”


    据吴炯介绍,让老人吃好饭的努力并不限于年夜饭。树湘公益服务中心于2022年9月发起“温暖餐桌”公益项目,平时每周五下午,社工和志愿者都会前往一位老人家里做晚饭,同时邀请附近的两三位老人一起来吃。


    专职社工黄韦说,福临镇的留守老人比较多,他们往往不缺钱缺陪伴。每次做饭时,社工和志愿者都会像家人一样,和老人交流想吃什么?有什么忌口?还会帮忙给家里换换灯泡、修修补补。


    除了服务老年群体,树湘公益服务中心还为留守妇女儿童提供手工编织课、公益课堂等服务。目前,这家公益机构有专职社工6名,保持长期联系的志愿者有1000名左右。


    福临镇副镇长范骥说,爱心年夜饭活动只是新时代文明实践所和公益组织、志愿者多方联动的一个缩影,当地还会组织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爱心人士共同参与,努力让文明实践志愿服务扎根本地、用心用情。

    2023-02-02
  • 数据向好 服务业回暖按下“快进键”

    餐饮门店销量大增,各大商圈客流如织,热门景点人头攒动,商品寄递需求旺盛……多项数据显示,春节假期我国服务业市场加快复苏,迎来“开门红”。


    业内人士表示,服务业回暖按下“快进键”。随着需求不断激活以及供给侧不断优化,全年服务业有望持续向好,为经济复苏注入更多动力。


    烟火足餐饮商贸市场红火


    春节期间,多地餐饮业一派红火景象,不少餐饮门店热闹重现,外卖订单持续走旺。


    首旅集团所属餐饮业态春节期间销售收入同比增长71.99%,其中,全聚德北京地区各门店堂食、外卖销量均创新高。连锁茶饮喜茶众多门店销量增长超300%,部分门店销量增幅达500%。


    美团数据显示,春节假期前6天,全国多人堂食套餐订单与去年同期相比增长53%。


    外出游玩也带动餐饮堂食消费快速增长。“我们预料春节生意会不错,但没想到这么火爆。”萌哒哒椰子鸡品牌运营负责人麦子财说,春节假期,该品牌位于三亚的5家门店营收创新高,其中异地家庭游客消费占比高达八成。


    中国烹饪协会最新数据显示,春节假期,受访餐饮企业营业收入与去年春节相比增长24.7%,客流量与去年春节相比增长26%。


    春节期间,越来越多消费者通过电商购物。农历小年以来,京东小时购销售额与去年同期相比增长超90%,除夕当天消费者下单额同比增长171%。


    值得一提的是,春节期间,服务消费也备受青睐。京东数据显示,春节期间生活服务、手机保障服务、家电维修、电池换新和电脑安装的成交额与去年同期相比分别增长302%、296%、83%、57%和53%。


    客流旺文旅消费热度攀升


    春节期间,旅游出行热度持续攀升。


    小红书数据显示,春节期间,关于旅游笔记的发布量同比增长近70%,很多人选择与亲友出门游玩。此外,根据各地发布的信息,不少旅游景区迎来客流高峰。


    庙会、灯会、非遗、文创、传统美食、沉浸体验……春节假期,新华联文旅旗下长沙铜官窑古镇、芜湖鸠兹古镇、西宁童梦乐园三大景区实行文旅融合,实现景区业绩新高,入园游客同比增长96%。


    文旅市场的火热,在不少平台数据中也有体现。携程数据显示,春节期间国内各大景区门票预订量同比增长3.2倍,海外景区门票同比增长超六成。飞猪数据显示,春节期间,境内长途游订单同比增长超500%;出境游方面,33个国家和地区的出境游相关商品预订量同比翻倍。


    值得一提的是,冰雪旅游热潮延续。春节期间,美团上全国雪场及周边住宿订单同比近乎翻倍;飞猪“冰雪游”相关商品预订量同比增长超1.4倍。


    “春节市场的火爆,为文旅产业快速复苏开了个好头。”驴妈妈旅游网CEO邹庆龄说。


    物流畅市场活力持续迸发


    物流快递是服务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经济流通大动脉。春节期间,不打烊、高质量的物流快递服务也在推动消费热潮。


    国家邮政局监测数据显示,春节假期,全国揽收快递包裹约4.1亿件,与去年春节假期相比增长5.1%;投递快递包裹3.3亿件,与去年春节假期相比增长10%。


    商家抓住春节消费旺季抢生产忙发货,消费者忙着走亲访友办年货。菜鸟直送数据显示,上海、杭州、广州、深圳、苏州等地迎来发货和收货两旺。为满足春节期间配送需求,菜鸟直送留守快递员与去年春节假期相比增加25%。


    旅游业的快速复苏也带动寄递市场增长。顺丰数据显示,春节期间,大理、丽江、版纳等热门旅游地的特色食品、手工艺品寄递同比增幅达150%左右。


    货拉拉北京负责人表示,今年新春货运需求比往年更加旺盛。平台数月前就开始组建专项小组,尽可能留住城市运力,同时通过数智化手段提高用户订单与车型的匹配度,使春节期间每一单货物都能以最合适的空间、最快速的时间送到千家万户。


    为保证春节期间冷藏车辆运力的稳定性,让冷鲜产品及时运出,运满满冷运推出“春节不打烊”活动,通过发放红包、技术服务费优惠券的方式鼓励运输。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首都文化和旅游发展研究院执行院长厉新建表示,春节期间,服务零售稳定向好的供需预期,成为行业发展和市场复苏的坚定力量。未来,快速复苏的生活服务业将成为扩大内需与提振消费的重要阵地。(记者班娟娟)

    2023-02-02
  • 重庆市第九人民医院两江分院工地——层层把关护安全(新春走基层)

    正月初八早上6时,天还没亮,在中建七局重庆市第九人民医院两江分院工程生活区,项目安全总监杨晓光戴上安全帽,朝着数百米外的施工现场快步走去。作为项目安全负责人,他像往常一样,第一个出现在施工现场。当天是春节假期后第一次上工,杨晓光要给每个进场的工友再上一道“安全保险”。


    “节后首次上工,再给大家提个醒,一定要注意安全生产,都要按照规范来。”杨晓光提醒每个来到施工现场的工友。待工人们全部进场后,杨晓光便像往常一样有条不紊地进行着现场安全巡检:基坑变形检测、临边防护、外架连墙、施工用电……


    临近中午,杨晓光来到塔吊下,塔吊高63米,检查一遍基本需要高空垂直作业40分钟左右,对体能要求很高。“塔吊共21个标准节,每节有4个螺栓,全都需要加固一次。”说罢,杨晓光系上安全带,提着3斤重的扳手爬上塔吊开始检查螺栓。在狭小的塔吊中间巡检作业,不到10分钟,杨晓光的头上便沁出了汗珠。


    等到杨晓光从塔吊顶上巡检下来时,由于长时间提扳手,他的右手已有些发抖,“手脚酸软会影响工作质量,我会适度调整一下,然后接着干。”杨晓光说。


    去食堂的路上,杨晓光取下安全帽、安全绳,使劲甩了甩双手双腿,使紧绷的肌肉尽快松弛下来,“安全是工程顺利推进的基础,也是广大工友安心投身建设的根本保障,作为安全生产的‘守护者’,我必须要更细心、更投入,确保工程安全推进、尽快投用。”

    2023-02-01
  • 海南省东方市乐妹村——缕缕花香富农家(新春走基层)

    正月初六一早,刚到村口,阵阵清香扑鼻而来。海南省东方市大田镇乐妹村驻村第一书记姚广龙正在兰花基地忙碌,分株、拔草、喷药……“兰花要悉心照料,品相美才能销路畅。”姚广龙说。他身后20余亩的基地里,放眼望去,泼墨石斛、水晶石斛、火焰兰等20多个品种的兰花争奇斗艳。


    近年来,东方市与海南大学7个党支部结对共建,形成支委、驻村干部、第一书记每人包一个片区的帮扶方案,助力产业发展,带动村民致富。


    经过走访,姚广龙发现村里有不少闲置土地,在海南大学从事热带牧草研究的他想到了兰花种植。调研后,村两委干部谋划成立合作社党小组,由党员干部带头挨家挨户做工作,盘活闲置土地,建起兰花基地,随后又组织60多名村民到海南大学学习。“除了兰花种植专家,我们还邀请到农业机械化等方面的20多名专家定期给村民‘补课’。”姚广龙说。


    找准优势产业,乐妹村的发展进入快车道。如今,村口的兰花基地扩大到20亩,还衍生出铁皮石斛茶叶、手工皂等产品。“我们今年的订单十分火爆。”姚广龙说,兰花基地连续4年实现盈利,销售收入800多万元,村集体分红达150万元。


    “我们还利用闲置羊舍成立了乐妹兰花产业园研学基地。”姚广龙介绍,去年10月至今,研学基地已接待各类培训活动10余场,培训超过1800人。


    行走在村间小路,兰花、太阳花等植物点缀两侧。村民文奉英感慨:“这两年村里收入越来越高,环境越来越好,往后的日子啊,肯定比我们种的兰花还美!”

    2023-02-01
  • 春节农村地区疫情形势如何?药品供应和防疫物资是否充足?——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新闻发布会回应防疫关切

    新华社北京1月30日电题:春节农村地区疫情形势如何?药品供应和防疫物资是否充足?——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新闻发布会回应防疫关切


    新华社记者顾天成、李恒


    春节期间人员流动加大,返乡人员增多,农村地区是疫情防控的重点。全国农村地区疫情形势如何?城乡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诊疗情况如何?药品供应和防疫物资是否充足?30日,围绕公众关注的热点,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召开新闻发布会回应防疫关切。





    1月30日举行的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新闻发布会现场。新华社记者顾天成摄


    春节期间全国农村地区疫情形势总体平稳


    “目前全国整体疫情已进入低流行水平,各地疫情保持稳步下降态势。”国家卫生健康委新闻发言人米锋说,要始终紧盯关键环节,做好重点人群健康监测,全力保障群众的就医用药需求。


    农村地区仍然是当前疫情防控的重中之重。农业农村部农村合作经济指导司副司长、一级巡视员毛德智表示,春节期间,农村地区的疫情总体平稳,没有出现疫情上升情况。


    针对包括偏远山区、牧区、林区、海岛在内的“三区一岛”农村疫情防控薄弱环节,毛德智介绍,主要从以下四个方面重点做好疫情防控工作:一是落实重点人群包保机制,摸清老、幼、病、残、孕五类重点人群基础信息,开展“点对点”联系服务;二是开展巡诊服务,推动各地配足乡村两级医疗人员,开展医务人员“上山下海”诊疗、送医送药上门;三是加强药品储备,推动各地在防疫药品和医疗设备分配时向“三区一岛”倾斜;四是做好转运转诊,督促指导各地为乡镇医疗卫生机构配备救护车。


    城乡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诊疗平稳有序


    “总的来看,春节期间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医疗救治和疫情防控工作平稳有序。”国家卫生健康委基层卫生健康司监察专员傅卫说,为更好掌握各地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运行情况和疫情形势,坚持基层机构诊疗情况日监测、日调度、日报告制度。


    监测数据显示,自2022年12月21日以来,全国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发热诊室和普通门诊、急诊诊疗人次总体呈现先增后降趋势,目前正在平稳回落。2023年1月27日,基层机构普通门、急诊诊疗量为203.6万人次,与节前相比减少近三成。


    2022年12月29日,云南省镇雄县人民医院发热门诊的一名医生在开展救治工作。新华社记者林碧锋摄


    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是疫情防控和医疗救治的第一道防线。据介绍,截至2022年年底,全国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已实现发热诊室“应设尽设、应开尽开”。春节期间,全国发热诊室24小时开诊,正常运行,及时做好轻型患者对症治疗和重症患者早识别、早转诊。


    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药品配备状况持续改善


    春节前,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印发《加强当前农村地区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疫情防控工作方案》,要求保障农村地区物资储备和供应。对此,傅卫介绍,“我们坚持每日监测调度,动态掌握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药品配备、物资储备和使用情况,对各省配备情况及时进行通报和督促。”


    监测数据显示,2023年1月以来,全国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药品配备状况持续改善。目前,94%以上城乡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所配中药、解热、止咳三类药品可用一周以上,85%以上基层机构达到两周以上储备量,部分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还配备了小分子抗病毒药物。截至2023年1月27日,全国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共配备指氧仪289.4万个,制氧机21.9万台。

    2023-01-31
  • 奔忙乡间 物流更通畅(新春走基层)

    早上6点多,清江上还笼罩着薄薄的水雾,专线司机李志鹏就一头扎进湖北省长阳土家族自治县“淘菜菜”平台的分拣仓库。


    “里面早就热火朝天,有几个司机师傅已经进仓装车了。”李志鹏是长阳县都镇湾镇方向的专线司机,在海拔201米至2259米的山地间,分布着都镇湾镇的26个行政村。为了综合利用运力,发往都镇湾镇的快递,基本都由李志鹏运送。


    快递货物几乎覆盖了乡亲们生活的方方面面,产地也来自全国各地:云南曲靖的红皮洋葱、河南驻马店的香菇、海南澄迈的手指蕉……


    由于村落分散,快递难以全部直接送货上门。根据居住情况,李志鹏把全镇分成41个团点,“快递送到团点,村民来团点自取,派送效率大大提升。”


    这批快递总重近3吨,送完一个团点坐回驾驶室,李志鹏脸上已经挂上不少汗珠。春节假期,李志鹏依然坚守在岗位上,“乡亲们都盼着能早点取到快递包裹呢,一天也不能停。”李志鹏笑着说。


    货车在蜿蜒的山路上穿行,不时遇见田间的村民,李志鹏打着招呼:“你家的快递到了,记得去团点拿。”一路上,也不时有村民请他帮忙带东西到县城。“这边几乎人人都认识我。”李志鹏脸上洋溢着满足感。他说,今年准备让父亲买辆面包车,在都镇湾镇上协助他配送部分团点的快递,提高效率。


    晚上8点多,李志鹏终于回到了物流园。里程表显示,这一天跑了近250公里。装完第二天的部分快递,回到家已经晚上10点多。正是快递员们不停歇的奔跑和坚持,打通了乡村物流最后一公里,丰富了乡亲们的物质文化生活。

    2023-01-31
  • 河北唐山港加快智慧港口建设——码头上的科技范(新春走基层)

    一边观察屏幕上的吊装现场实况模拟,一边推拉操作台上的手柄。在河北省唐山港京唐港区智慧码头控制中心,27岁的远程操控员王宁正在进行吊装作业。


    2公里外,吊具对准船上集装箱的锁扣,落下锁紧,随即“起”“转”“落”,稳稳地将集装箱放置到无人集装箱卡车上,卡车随后自动驶向堆场,整个过程行云流水。


    “操作员从户外搬进了办公室。”王宁说,过去,需要爬到40多米高的岸桥操作室,透过玻璃窗观察下方吊具和集装箱的位置,靠经验和眼力装卸集装箱。风急浪高时,集装箱还可能发生碰撞,带来危险,“现在既能智慧远程操控吊装,还能智能避障,更加安全,也缩短了装卸货物的时间。”


    安全、便捷、高效,源于唐山港集装箱智慧码头管理系统建设。


    2017年,唐山港启动智慧化升级改造,应用5G、人工智能等新技术,提升决策管理、生产指挥、商务物流、职能管控等板块,加快向现代智慧港口转型。


    在港口皮带输送机上,一台笔记本电脑大小的机器人随皮带滑动。机器人搭载的传感器,能自动采集并分析信号,实现对故障点位准确定位,提升巡检工作效率。


    “目前,智慧化升级改造,从单个码头向多个码头延伸,从集装箱码头向散货码头、液化码头等辐射。”唐山港集团技术信息部副部长于传合说。唐山港建成全自动化集装箱码头;以北斗定位与三维建模相结合的方式,实现了散货垛型可视化管控;全面完成门机半自动化改造,降低了50%的人工成本……


    作为服务重大国家战略的能源原材料主枢纽港,唐山港通过智慧港口建设进一步发挥作用。据统计,2022年,唐山港完成货物吞吐量76887万吨,集装箱吞吐量占河北港口集装箱吞吐量的一半以上。

    2023-01-30
  • 新春走基层丨湖北石牌镇:“豆腐郎”磨出新的“豆腐经”

    正月初七一大早,湖北省钟祥市石牌镇一家豆制品生产器具批发店门口,站着好几位前来采购的顾客,豆腐布、豆干机、煮浆机……一个个名词从他们嘴里蹦出,批发店老板把计算器键盘敲得飞快。


    人勤春来早。年还没过完,这些按捺不住踏上异乡、奔赴全国大中城市做豆腐的湖北石牌“豆腐郎”,急急忙忙采购豆腐制作器具,为年后大干一场做准备。


    “回来歇了几天,明天就要走,等不到过完正月十五了。”“豆腐郎”李传勇在批发店买完几十张豆腐布和一箱砂轮,便急匆匆离开,回家收拾行李。他15岁就跟着父亲学做豆腐,在福建省三明市开了家夫妻豆腐店。离家前,他特意到镇上采购一些生产豆腐器具带回福建。


    “今年要把小店规模扩大一些。春节前,明显感觉人们外出聚餐多了,豆腐需求稳中有升。这几天节还没过完,客户就陆陆续续打电话来催货了。得赶紧回去开张做生意。”李传勇说。


    地处汉江之滨的石牌镇是闻名全国的“豆腐之乡”,因为水好、豆好、工艺好,石牌豆腐味道醇厚、色泽纯正,受到市场欢迎。上世纪末以来,一批批石牌“豆腐郎”外出闯荡,在全国500多座城市以及新加坡、韩国、泰国等地扎下根来,做起豆制品生意。


    每到春节,在外的“豆腐郎”就像候鸟一样,回到挂念已久的“老窝”。今年返乡过年的“豆腐郎”格外多,镇上宽阔的双向四车道上,穿梭而过的车辆都挂着全国各地的牌照。


    “明年回家修一修老屋。”“今年努力,争取赚辆豪车。”“家里老人年纪大了,不跟着出去帮忙了,以后赚钱全得靠自己。”……这些忙着采买的“豆腐郎”,你一言我一语地聊了起来。


    “90后”的肖晓被称为新一代“豆腐郎”。“做豆腐是父辈留给我们的谋生之道。”肖晓说,如今消费市场和20年前大不相同,年轻人更喜欢新潮,豆腐要玩出花样、多开发新产品,才能受到欢迎。


    “花样再多,不能忘本。”“豆腐郎”黄明忠则一直坚持古法工艺。在本地做豆腐的他,往年总歇到正月十五以后才开工,今年大年初三就忙碌起来。这几天,黄明忠的豆腐工坊里始终雾气缭绕、豆香四溢。工人忙个不停,磨浆、煮浆、摇浆、点浆、压制……“今年过年生意蛮好,我们每天要消耗掉1000多斤黄豆,从春节到现在卖了10多万元。”





    “世上三般苦,撑船打铁磨豆腐。”做豆腐时常三更睡、五更起,非常辛苦。近些年,“豆腐郎”不断谋求生产工艺优化,减轻劳动强度,扩大生产规模。18岁起跟着哥哥做豆腐的鄢维斌,兴办标准化豆制品生产企业,形成加工、销售、物流一条龙的现代企业。


    “豆腐是石牌的招牌,全镇9万多人中,有八成从事豆制品及其相关行业,有3万多人在外做‘豆腐郎’。每年每户能赚几十万元甚至更多,带动周边乡镇10余万人外出就业。石牌豆制品制作技艺,被纳入湖北省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扩展项目名录。我们计划筹办石牌的古镇豆腐文化节和豆制品展览会,一定要打响石牌豆腐‘健康、养生、长寿’的品牌。”石牌镇商会会长周志强说。


    近年来,石牌镇做起豆腐文章,引进豆制品食品加工企业,建成了食品产业园。“除了鲜食豆制品,产业园主要生产豆粉、豆腐花、植物蛋白饮品等,通过机械化提高生产效率,形成本地产业集群,带动地方经济发展。”荆门长寿食品产业园负责人陈晓亮说。

    2023-01-30
  • 春节假期,能源系统职工坚守保供一线——温暖千座城 点亮万家灯(新春走基层·特别报道)

    习近平总书记春节前夕视频连线看望慰问基层干部群众时强调,能源安全关系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是最重要的安全之一。当前,我国正处于冬季用能高峰期。各地区各部门认真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坚持全国“一盘棋”,精心组织调度,全力做好煤电油气保供稳价工作,做好应对极端寒潮天气的准备,守住民生用能底线,确保群众温暖过冬,多措并举全力增产保供,确保经济社会发展用能需求。


    运煤列车昼夜不息、油气开采千米深钻、清洁能源大显身手、电力工人踏雪巡线……千家万户的光明和温暖背后,凝结着无数人的辛勤付出和汗水。


    兔年新春,记者同煤炭工人下井,随石油工人翻山,探访能源保供一线。


    ——编者


    在山西,塔山煤矿持续释放先进产能——


    但见乌金滚滚来


    本报记者乔栋郑洋洋


    下矿井,比想象中艰难。胶轮车行驶在起伏不平的路面上,发动机的轰鸣声在隧洞回响,头盔与拉手吊环的相撞声在耳边“功放”。综采队副队长李华说:“现在好多了,以前坐‘猴车’下井,又冷又黑、窝得难受。”


    这里是年产2500万吨煤的塔山煤矿,是山西省能源保供的主力,亦是全国抓好能源保供、持续释放煤炭先进产能的一个缩影。


    采掘


    当天由李华带班下井,这名90后是塔山煤矿最年轻的综采队副队长。


    早上7点,生产调度会召开。汇报完当日开采计划,李华赶到调度室,与地面集控中心调度人员做下井前的例行沟通。“井下巡检设备发出预警提示,今天已经进入‘周期来压’范围,要加快进度。”调度室工作人员陈建龙盯着电脑屏幕说。


    周期来压,是指煤炭在开采掘进过程中,顶部压力过大形成的自然垮落,会对液压支柱形成较大压力,影响采掘进度及人员安全。“我们会提高采煤机速度到每分钟5米,准备好单体支架,争取快速通过来压区。”李华心中有数。


    忙活完,才想起吃早餐。矿上早餐不错,鸡蛋、牛奶一应俱全。


    7点半,来到下井前的最后一个环节——换装备。记者还在笨拙地往身上挂氧气自救器,李华已换好装备。他拿出手机给妻子报平安,又放回柜子里。


    13人的综采队集结完毕。刚出门,一辆无轨胶轮防爆车停在门前,这是一辆下井专用运输车。一行人鱼贯进入,3分钟后,便驶到塔山副矿井门口。此处需要人车分流,矿工从一侧门进入,而运输车也将进行最后的入井检查。


    在如迷宫般的地下通道穿行40分钟后,车辆抵达位于一盘区西翼的8119工作面。这里距地面490米。李华指着洞的方向:“早着呢,往里走。”他掏出5G防爆手机,打开“打车”程序,预约了下午4点的“回程”车辆,“下午我们还是从这里回。”


    点名完毕,一行人从洞口进入,在黑暗中穿行,雨靴踩上坑洼里深浅不一的积水,10多个探照灯摇晃着前后相随。离工作面越近,巷道愈发逼仄。步行约30分钟后,终于抵达工作面,70台液压支架整齐排列。对面,十几米高的煤层亮闪闪,这些“乌金”将通过放顶煤开采工艺开采出来。


    检修


    检修部在塔山煤矿是一个大部门,除了作业前检查,电力、运输等不同工种的日常巡检也覆盖井下。保供期间,巡检工人与作业班组紧密配合,将交接时间缩短到半小时。此次同期下井的检修组长陈文新,已在井下一线干了近20年。


    “检修工作,说简单也简单,说难也难。”陈文新说,“随着智能化更替,设备检修看仪表盘数据即可。可难也正在于此——如果智能化设备坏了,必须得了解设备本身的构成和运作原理。”


    陈文新只有高中学历,但这两年将集控中心的集成面板电路、采煤机的编程电路搞得清清楚楚。听到对讲机里传来的问题,陈文新不慌不忙:“采煤机头有7个缺口,老王赶紧带人去补上;一组去检查液压支架缺液情况,二组去检查照明电路有没有问题……”


    “我刚参加工作时,每台液压支架对应一个司机,每前进一米都需要13个动作。有时,一个班一天得操作1000多次。”陈文新指着键盘,“现在一个司机可以管7台液压支架,输入指令就行。”


    检修完毕,“地面,8119工作面准备开工。”工作面入口处是智能化集控中心,李华抓住扶手一脚迈了进去,随着他按下启动按钮,采煤机开始高速运转。“以前是人工操作机器采煤,每刀厚薄全凭经验。后来发展到记忆割煤,人操作一遍,剩下的交给机器,但同样存在割煤不齐的情况。现在,程序割煤可根据井下煤层环境,自动测算每刀的最优路径。”


    在8119工作面上,他们每班作业可以割7刀、生产3万吨煤。经过刮板运输机和皮带传送,井下的煤源源不断运送到地面。


    运输


    260米宽的工作面上,记者走了几个来回,智能手表显示当天已走了1万步,10斤重的氧气自救器,此刻在腰间成了沉重的包袱。这是井下工人的“标配”,他们每天在距离地面近500米的地下,一工作就是8小时。


    随着采煤机开始工作,陈文新和巡检队员往巷道方向走,皮带开始运输。快到巷口时,陈文新遇到了从塔山主井徒步来的运输一队副队长孙小刚,后者已从井口沿着皮带巷,一路步行近6公里。


    矿井所有盘区生产的煤炭,都要汇聚到主皮带运出。一旦发生故障,每耽误一分钟,都会对保供大局造成影响。孙小刚是塔山煤矿研究皮带运输的专家——作为塔山煤矿最早引进的一批大学生,他从技术员干起,研究的“轴对中”技术解决了皮带运输过程中容易抖动、增加磨损的难题。


    由于岗位特殊,孙小刚已10多年没有回山东老家过年。“我们要打起十二分精神,确保运输不出问题。”孙小刚指了指皮带正上方的一个块状机器,“这不仅是摄像头,还是机器人。通过数据建模,即使在每秒5米的运输速度下,它仍能精准识别大块矸石、铁器等异物。”


    突然,5G手机响起。“机器‘抓住’了一个画面,有根铁棍混在煤块中,已通过巷道,即将进入地面筒仓。”此刻,地面监控中心的大屏幕上红灯闪烁,机器人发出语音警报。孙小刚马上做出反应:“如果筛查机器没有吸出来,马上停机,打开筒仓处理。”10分钟后,问题得到解决。“以前肉眼很难识别高速传送中的异物,现在的时空预警系统能提前15分钟预警,预判皮带可能出现超载,精准跟踪异物位置。”孙小刚说。


    下午4点,运输车准时到达巷口。结束一天辛劳的班组队员,沿着来时的路往回走。不一会儿,隧道口的光照亮了每个人,他们脸上沾着黑煤粉,双眸炯炯有神。


    在陕西,延长油田夯实安全保障生产——


    只为石油汩汩流


    本报记者高炳


    翻过一道道沟,来到陕西省延安市安塞区,蓝天映衬下,座座橙红色抽油机正高效运转,将汩汩石油开采出来,运向远方。


    延长石油油田公司杏子川采油厂2800余名职工坚守采油一线,在川梁沟峁间度过春节。


    一个人的山丘


    探访建华镇小李沟,不容易。


    从安塞城区驱车30多公里,一路颠簸中,车辆渐渐驶入大山深处。绕过几道山梁,杏子川采油厂采油四队郝859井区映入眼帘。听见声响,53岁的任守满,笑着迎了出来。“山顶冷,多穿点。”话音未落,一阵大风刮过,寒冷刺骨。


    环顾一圈,两口井,两间房,一个人。作为一线采油工,任守满已经在小李沟山顶驻扎了9年。


    每天早上检查抽油机状况,是雷打不动的任务。“螺丝紧不紧,皮带松不松,有没有渗油,都是重点。”除了日常检查,任守满当天还要忙活每月一次的检修保养,抽油机的各大“关节”,都得细细清洁、润滑、紧固,一丝不苟。


    忙罢,已过晌午,任守满洗了手,准备做饭,“这是酥肉、炸丸子、小米黄馍馍。过年嘛,都是家里早早备好的。”


    饭菜热腾腾,刚扒拉两口,手机响了。对面山上,工友正在更换密封井口的盘根盒,电话呼叫“援兵”。“这活一个人忙不过来,得去搭把手。”任守满撂下筷子出了门。


    再回到宿舍时,已是两个小时后,工服上、手臂上,多了3道黑色油斑。桌上的饭菜,早已凉透。“饭菜可以再热,采油不能耽搁。”任守满说,“驻扎井区,就要站好这班岗。”


    杏子川采油厂厂长刘雪峰介绍,2022年,全厂生产原油85万吨,“能源保供,与这些默默无闻坚守一线的工人密不可分。”


    除夕那天,各井区的工友忙完手头活计,齐聚附近采油站,一起准备年夜饭。红烧鱼、炖羊肉、陕北八大碗,十几个大盘端上桌,大伙度过了一年中难得的欢聚时光。


    “我们采油四队,下设9个采油站、210个井区。”采油四队副队长韩春林说,除夕晚上,微信群里特别热闹,“9个站点相互拜年,还分别拍了美食视频,比拼年夜饭。”


    坐在桌角,任守满听着工友们拉话,跟着笑起来,“那一刻,身为采油工,是一件特别幸福的事。”


    一张图的探索


    与小李沟的单人守护不同,化子坪镇阳山梁上,是团队攻坚。


    沿山路盘旋,汽车驶入采油一队化38井区注气站,一座10米高的球形钢储罐,引人注目。“里边装的是液态二氧化碳。”采油一队技术负责人杨永钊介绍,“这里的‘注碳驱油’变废为宝,是我们的新探索。”


    井区角落,一张巨幅工艺图,清晰展现了技术人员的探索。储罐中流出液态二氧化碳,经注气泵加压、计量间计量,由井口注入地层。“传统采油,需要给地下注水。这里则注二氧化碳至地下1000多米深处,既能降低碳排放,也能提升原油采收率。”杨永钊耐心解释。


    说话间,一辆槽罐车绕过山梁,抵达井区门口。注气站站长白成军戴上防护面罩、防冻手套,协助将槽罐里的二氧化碳卸入球形储罐。春节期间,每天要运来六七车,约150吨。


    注气站里,大伙马不停蹄:6名队员,负责附近21口二氧化碳注入井。经注碳驱油,周围的受益井达89口。“各环节的温度、压力、流量等,有系统实时监测。每两小时再人工巡检一次。”巡检不分昼夜,队员们早已习惯,“夯实安全、保障生产,是最大的事。”


    能源保供,科技加持。“通过注碳驱油方式,杏子川采油厂年生产原油3万吨,采收率较水驱提高8.1个百分点。”刘雪峰说,项目已具备年10万吨二氧化碳封存能力,“相当于种下90万棵树,在这山峁上,又多了一份绿意。”


    一条线的守护


    白福财忙活的,是“一条线”。身为杏子川采油厂巡线队队长,他要确保开采的石油能安全运输至下一个加工环节。


    “我们20名队员,守护110公里长的输油管道。”说起日常巡线,白福财如数家珍:管道全线穿山越谷,9处跨越河流,5处穿越河流,途经24个村庄,翻越梁峁不计其数。


    吃过早饭,队员姚海龙背上水壶、揣好干粮,从驻地出发了。今年春节,是他连续第三年在山上过年。他轮值的“野家沟—踏坪湾林场”段,每天要翻3座山,耗时5小时。


    拨开蒿草,一道陡坡挡住去路。姚海龙手脚并用,爬上小道。隆冬时节,路旁的沙棘、刺槐、酸枣树并不友好,他侧着身,衣袖上还是划了两个口子。


    “最怕的还是夏天草里的蛇虫,再热高筒靴也得穿。”爬上山顶,姚海龙的脸冻得通红,内衣早已湿透,外套上却是一层薄冰。前方不远处,一个管道里程桩出现倾斜,他挥起铁锹,很快修整妥当。


    姚海龙“翻山”的时候,白福财正带着几个队友“越水”。不远处的沐浴河面,冰冻半尺多厚。大伙儿手握工具,在河面开凿。“管道在水下1.5米深处,凿开冰,没有彩色油花泛上来,就放心了。”白福财说。


    “110公里的输油管道全线,每天都要巡护一遍。”队员们干劲满满。自2011年成立以来,巡线队已累计安全护送原油900余万吨。


    太阳爬过山岗,巡线已近尾声。趁着山顶信号好,姚海龙拨通了家里电话。听到儿子的问候,他开心不已。下山的路上,谈及新年愿望,姚海龙不假思索:“家人平安健康,管道安全如常。”

    2023-01-29

  • 首 页  上一页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下一页    尾 页  

    版权声明: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本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85 8629 6259

    蒙公网安备 15010502001696号 蒙ICP备16001043号-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