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抗疫中,我们众志成城④】全力做好群众生活物资供应保障

    光明日报北京11月29日电(记者张翼)批发市场物资供应充足,超市货架上米面粮油、肉禽蛋奶、蔬菜水果等生活必需品物资丰富……北京市商务局数据显示,近几日北京主要一级批发市场蔬菜上市量维持在2万吨以上,猪肉和鸡蛋的批发端上市量基本维持正常水平。同时,保供企业积极采取跨区调配骑手、共享员工等方式缓解受疫情影响严重地区网购平台的运力紧张。

    “目前,全国生活必需品市场供应总体充足。”商务部办公厅副主任、新闻发言人束珏婷在日前举行的例行新闻发布会上表示,受市场供给增加等因素影响,“菜篮子”产品价格有所回落。商务部市场运行监测系统显示,全国200家大型农副产品批发市场粮油价格基本稳定;肉类价格稳中有降,禽蛋价格略有下降,蔬菜价格明显回落。

    近期疫情多地散发,如何持续做好全国特别是疫情重点地区的生活必需品保供工作?据悉,目前,各地均已建立生活物资保障工作专班,并积极开展相关工作。内蒙古修订疫情防控处置预案,保障涉及民生保供的重点企业正常运行;广州修订生活物资保障方案,调整优化封闭区域终端配送举措;成都启动区域联保联供机制,指导三大农批市场和保供企业加强产销对接,确保货源稳定。

    束珏婷介绍,根据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统一部署,商务部统筹做好商贸领域疫情防控和居民生活必需品供应保障。细化优化疫情防控和市场保供举措,指导支持各地特别是疫情较重地区做好生活必需品市场保供。结合第九版防控方案和二十条优化措施要求,指导各地健全完善生活物资保障工作专班,调整优化保供预案。要求各地在封控区域,合理设置物资接驳站、固定接收点,保障末端配送力量充足,特别关注并满足老幼病残孕等特殊群体需求。

    商务部持续开展每日生活必需品量价监测,建立完善“红绿灯”分级预警机制,强化市场监测预警,及时采取针对性保供举措,防范化解苗头性、倾向性问题。摸清各地货源主渠道,完善常态化跨区域联保联供机制。组织投放中央储备肉,增加市场供应。同时,每日调度疫情较重地区市场保供情况,及时掌握当地保供工作中的困难和问题,随时做好联保联供机制启动准备。指导疫情较重地区借鉴行之有效的保供经验做法,督促强化货源组织和末端配送,切实保障好当地群众基本生活需求。

    “下一步,我们将继续加大对疫情较重地区的货源组织和调运力度,指导优化末端配送举措,全力做好群众生活物资供应保障。”束珏婷强调。

    2022-11-30
  • 战“疫”基层故事丨“帮居民跑好腿”——一位社区居委会主任的战“疫”故事

    53岁的谢兰别看是个“小个子”,可她嗓门大、语速快,走起路来步步生风。

    天色微亮,重庆两江新区邢家桥社区办公室里便传出了社区居委会主任谢兰的声音,她正召集社区工作人员和志愿者们开短会,新一天的工作开始了。

    邢家桥社区开放式单体楼多、流动人口和老年居民占比高,她在这里土生土长,在社区工作有20个年头,居民几乎家家都认得她。疫情突然来袭,如何服务好4200余户、1.1万余名居民,对谢兰和整个社区来说都是一次“大考”。



    11月27日,谢兰(右一)在邢家桥社区和党员志愿者们商讨工作安排。新华社记者王全超摄

    “群众反映的大多是小事,但疫情下这些都是大事。”她说,心里是不是装着群众,就看有没有帮居民“跑好腿”,疫情之下,“跑好腿”太重要了。

    让居民们吃上新鲜菜是谢兰最关心的事之一。近段时间,反映“买菜难”的电话,她一天就接到了十几个,这让谢兰感到着急。每天,她都要走访辖区内几家主要商超,了解情况,交流想法。

    她说,近期居民反映“买菜难”的关键症结是卡在了送达环节——配送人手紧张,接单率低。

    大家合计出一个办法:协调部分线下超市在小区门口设立临时保供点和物资中转站,并调配志愿者等开展配送工作。“尽最大努力给居民提供方便,帮助大家既把防疫做好,又保证日常生活所需。”

    在一处物资中转站里,堆起了一座小山似的白菜,这是来自爱心人士的捐赠,社区工作人员和志愿者们正在忙碌打包。“还要加快速度,尽快送到居民手中哦。”谢兰边说边快步上前,飞快地分拣白菜。

    疫情防控期间,特殊群体对医疗、生活照料等有更多需求。在往来巡检值守点的路上,谢兰的手机铃声经常伴随着振动声骤响起来。这不,视障人士周先生给谢兰打来电话,请她协助购买生活物资。

    “好,请放心!”正在超市附近的谢兰连忙折回,边接电话边转身进入超市,和正在采购的志愿者一道买上两大袋米、菜油和蔬菜给周先生送去。

    不擅表达的周先生很感动,一句“谢谢”重复了十几遍。“特殊群体要精准帮扶,这是每天必须要做的工作”,谢兰说,“这句谢谢,就是对我们‘跑腿’工作最大的肯定。”

    跟随谢兰巡访的路上,她掰着指头,嗓音已有些沙哑地向记者数道:“37名独居老人需要照顾,147名婴幼儿需要考虑奶粉问题,还有5名孕妇、5名失能人员……”

    1.3平方公里的邢家桥社区,她几乎走遍了每一个角落,手臂上大部分时间都佩戴着“沟通协调组”的袖章,这是她给自己分配的角色。

    “疫情下,疏导好群众的情绪是我们身处基层难度比较大的一项工作,各方言语不对,就容易产生矛盾。不过,只要耐心细致、入情入理,绝大多数人都是讲道理的。”

    结合刚处理的一起邻里摩擦,说话间,她就在微信志愿者群里提醒大家:“要更耐心做好群众心理疏导,减少矛盾。”

    她说,与疫情赛跑的当下,群众经常因小事堵心,有的反映出门做核酸时忘带家门钥匙,有的反映家里的下水道堵了……为防止漏接,她将手机一直握在手上。“这里的工作人员哪个不是每天接几十个电话。”

    “心里装着群众,我以前表过态、要求过同事,疫情正是一次考验,我不能让这些话落了空!”谢兰说,自己的主战场是在每一处志愿者值守点、每一个物资转运处,在每一户困难群众的家中。

    事非经过不知难。邢家桥社区只有24名工作人员,疫情暴发之初,他们把行军床、被褥搬到办公室,但还是忙不过来。后来,谢兰和同事们发动了热心群众等300余人加入志愿服务队。战“疫”临时党支部也建起来,居住在辖区的38名机关企事业单位党员干部“就地上岗”。“有这么多力量的支援,做好工作更有底气。”她说。

    傍晚时分,谢兰回到了办公室,手机上记录的当日步数已经接近20000步,这是她最近的平均值。看到手机上弹出重庆社会面感染者比例明显下降的新闻,她立刻分享给工作群里的战友。

    放在一旁的盒饭已经凉了,谢兰的工作还没有停下来。她又向大家收集了一批待解决的问题,写进工作日志。微信群里,一位居民有感而发:“感谢有你们!我们同心战‘疫’,不麻痹、不厌战、不松劲!”

    2022-11-30
  • 王莉霞到鄂尔多斯现场办公推进现代煤化工产业发展

    11月28日,王莉霞到鄂尔多斯现场办公,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内蒙古的重要讲话重要指示批示精神,紧扣建设国家重要能源和战略资源基地,面对面征求鄂尔多斯市和相关企业负责人的意见,有针对性地解决现代煤化工产业发展中的实际问题。

    王莉霞实地调研了宝丰煤基新材料公司、中煤鄂尔多斯能源化工公司和中天合创能源公司,了解绿氢与煤化工耦合碳减排创新示范项目建设等情况。

    随后,王莉霞主持召开推动现代煤化工产业高质量发展座谈会,听取国能鄂尔多斯煤制油、荣信化工、汇能煤电、华星新能源、伊泰集团、久泰化工等8家企业负责人的意见建议。她说,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嘱托我们做好现代能源经济这篇文章,必须站位大局、立足长远,按照高端化、多元化、低碳化要求,纵深推进现代煤化工产业高质量发展。要进一步提高资源综合利用率和产业精深加工度,全力做好延链强链、集中集聚、绿色低碳、科技创新的文章,切实改变简单“挖煤卖煤”的粗放型资源开发模式。要抓紧研究出台支持政策举措,强化要素保障,为全区煤化工产业快速高质量发展创造良好环境。

    黄志强参加活动。

    2022-11-29
  • 打通特殊困难群体生活保障“最后一米”

    11月28日下午4点,呼和浩特市回民区环河街办事处社会事务办负责人马李鑫与同事提着米面油和蔬菜包走进了社区。


    “自本轮疫情发生以来,我们通过摸排建立特殊困难群体台账,进行‘一对一’帮扶。我和同事把电话号码一一告知了大伙儿,生活有困难,或是需要买个菜、配送生活物资,居民们可随时联系我们。这不,有位独居老人需要米面油和蔬菜,我们立刻给送了过来。”马李鑫说着来到了小区门口,与网格员对接后交接了物资。

    面对疫情,如何打通特殊困难群体生活保障“最后一米”?尤其是那些不会使用手机采购或是不方便拿取物资的老年人,他们的生活物资如何送达?为此,自治区和呼和浩特市两级疫情防控指挥部专门成立了“城市供应和居民生活保障组”负责具体执行。同时,呼和浩特市先后下发了《居民生活保障“最后一米”物资配送流程指导规范》和《服务保障老年人便携购物、安全出行10项措施》,不断提升重点人群服务保障水平。

    “目前,我们主要通过组建‘上门服务’工作组、开展‘一对一’‘一对多’结对帮扶、对特殊困难老人加大临时扶助、发放粮油和蔬菜包等方式,打通特殊困难群体生活保障‘最后一米’。”呼和浩特市民政局综合保障中心负责人孙琳红告诉记者。

    “上门服务”工作组以小区为单位进行组建,人员由社区干部、报到党员、志愿者等组成,负责将群众、特别是老年人等重点人员所需的物资送到楼门口、家门口。截至11月27日,呼和浩特市现有“上门服务”工作组3119个,人员达到14504人。

    开展“一对一”“一对多”结对帮扶,各社区对辖区内重点人员建立台账。要求“上门服务”工作组成员以“一对一”或“一对多”的形式与重点人员结成帮扶对子,及时帮助他们解决生活上的困难和需求。特别是对空巢、独居、失能、留守老年人,工作人员通过打电话、敲门等形式主动询问了解情况,协助老年人采买物资、送货上门,解决他们购买难和取货难问题。截至11月27日,呼和浩特市已建立帮扶对子13840个,覆盖重点人员50176人。

    对特殊困难老人加大临时扶助力度。疫情防控期间,为呼和浩特市户籍中60周岁以上城乡低保家庭及低保边缘家庭中的中度失能失智、重度失能失智老人,65周岁以上城乡特困分散供养人员,70周岁以上计生特扶老人、独居老人、市级以上劳动模范获得者、因公致残或见义勇为等为社会作出突出贡献人员,80周岁以上城乡低保家庭及低保边缘家庭中的老人等困难群体,发放200元的一次性消费券或等价生活物资。截至目前,呼和浩特市已发放17260人,合计320.07万元。

    与此同时,为54954名困难老年人发放了一次性生活补贴、粮油、蔬菜包,价值1401.33万元。

    据了解,呼和浩特市已经开展困难群众摸排267116人次,对因“疫”遇困群众实施救助160517人次,发放救助资金、物资4521.53万元。(记者郑学良实习生宋向华)

    2022-11-29
  • 【二十大代表在基层】刘智代表:让党的二十大精神在青年学子心中生根发芽

    11月10日下午,海南政法职业学院的547名大一学生早早来到学校大礼堂。大家穿着整齐划一的警校学员服,等待“刘所”的宣讲。

    整理好肩章和胸徽,戴好警帽,一身警服的“刘所”走上讲台,向台下的师生敬了一个标准的礼。同学们期待已久的“刘所”,就是党的二十大代表、海南省公安厅海岸警察总队第一支队红岛海岸派出所所长刘智。

    党的二十大闭幕后,刘智返回海口,此后,他便忙得几乎“脚不沾地”了:既不能耽误了派出所的日常警务工作,又要入警营、登渔船、下社区、进校园,把党的二十大精神及时带回基层。

    “作为一名基层民警,能够当选党的二十大代表,我深感责任在肩,使命神圣。”面对台下平均年龄仅18岁的青年学子,刘智从“最长的一次掌声”“最触动自己的一句话”“最坚定的一个想法”“印象最深刻的一件小事”讲起,并结合基层公安工作经历,与同学们交流学习党的二十大精神的收获和感悟。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在社会基层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完善正确处理新形势下人民内部矛盾机制。刘智向同学们介绍了红岛海岸派出所践行新时代“枫桥经验”的具体做法:2019年,红岛派出所约谈辖区内存在欠薪问题的多个建设项目负责人,向他们提出严肃警告。在公安机关的监督下,辖区内约2900名工人的1.2亿元工资全部顺利发放。近年来,红岛派出所还通过“三维联调”平台,实行“警调衔接”“律师入所”,三年内高效化解各类矛盾纠纷1200余次,涉及金额累计2000余万元。2017年至2021年,红岛派出所辖区内的矛盾纠纷总量从每年1064起减少到每年568起……

    “听完刘所的宣讲,我对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的‘健全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制度,提升社会治理效能’有了更深刻理解和感悟。”学院22级应用法律系学生李想说。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深入群众、深入基层,采取更多惠民生、暖民心举措,着力解决好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刘智向学生们介绍了红岛海岸派出所创新打造的24小时无人自助服务系统。听罢警务服务永不打烊的故事,学生们豁然开朗。“解决好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一点儿也不抽象。我们现在要努力学习,增强本领,努力为群众提供更多方便。”学院22级应用法律系学生杨泽陶说。

    “十多年前,我也穿着一身警校学员服在校园里学习、训练,对未来的工作与生活充满憧憬。我想通过自己的参会感悟和基层工作经历,给未来可能进入政法系统工作的青年学子们鼓鼓劲儿。”刘智说,警察这个职业,每天要为群众解决不同的急难愁盼问题,解决好了,就会有满满的获得感。

    一个多月以来,刘智与同事们一道,持续推动警务工作与社会治理深度融合。通过社区民警引导孵化,12个平安类社会组织已经组建完成,共同维护社会安全。“我们推动警务工作与社会治理融合,正是在践行‘人民公安为人民’的庄严承诺。”刘智说。

    2022-11-28
  • 青春闪光须磨砺 技能精湛方有为

    载誉归来,六位世界技能大赛特别赛金牌得主这样说——

    青春闪光须磨砺技能精湛方有为

    编者按

    近日,一群平均年龄22岁的中国“技能小匠”刷屏了,在被称作“世界技能奥林匹克”的世界技能大赛上,他们凭借高超本领,勇攀世界技能之巅。

    2022年世界技能大赛特别赛9月至11月在15个国家分别举办,共设62个比赛项目。中国代表团36名选手参加其中34个项目的比赛,取得了优异成绩。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技能人才队伍建设。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加快建设国家战略人才力量,努力培养造就更多大师、战略科学家、一流科技领军人才和创新团队、青年科技人才、卓越工程师、大国工匠、高技能人才”,大国工匠、高技能人才再次被置于国家发展的重要位置上。在本届世界技能大赛特别赛完赛之际,我们特邀金牌得主中的6位代表讲述奋斗故事,并请专家建言如何让技能成才之路越走越宽广。

    【一线讲述】

    1761个日夜,只为站上世界级舞台

    讲述人:2022年世界技能大赛特别赛云计算项目金牌得主、深圳技师学院毕业生陈新源

    2015年9月,刚踏入校门的我就被眼前的巨幅海报吸引了,那是马韦欣学姐夺得世界技能大赛优胜奖的照片。技能学子也能站在世界级舞台上为国争光,我心里那团火瞬间被点燃。

    2017年12月21日,我加入校集训队,开启了1761天的逐梦故事。2018年11月,我把主攻方向确定为刚刚成为世赛项目的云计算。可没想到,第一次参加国家级比赛,却因失误只取得了第七名。

    永不放弃,再战一次,我下定决心。为了在赛场上状态更稳定,我以赛代练,参加了国内外多个邀请赛,在比赛中寻找问题、解决问题。

    2020年12月13日,在我加入集训队的第1087天,终于获得了第一届职业技能大赛暨第46届世界技能大赛全国选拔赛云计算项目金牌。最终,我的名字出现在第46届世赛特别赛出征名单上。

    这场比赛高手如林,但我越战越勇,以几乎满分的成绩完成比赛。当听到自己夺得金牌的那一刻,我奋力向领奖台跑去。实现我国在该项目上金牌“零”的突破,我做到了。

    1761个日夜,带来的不仅是金牌,更是为国争光的信念、技能成才的自信、不畏困难的勇气和刻苦学习的习惯。我想把经验与心得分享给更多技能青年,让他们在世赛舞台上绽放青春光彩。

    厚积薄发,源自精益求精

    讲述人:2022年世界技能大赛特别赛抹灰与隔墙系统项目金牌得主、浙江建设技师学院学生马宏达

    2019年8月,我在第45届世界技能大赛现场,为“国手”高宇宙加油助威。尽管此前在选拔赛上我遗憾落败,可我还是被现场的氛围所震撼,下定决心,一定要在世赛舞台上为国争光。

    三年后,我终于站上了世赛特别赛最高领奖台,实现了我国在抹灰与隔墙系统项目上金牌“零”的突破。

    我来自浙江瓯海,中考时,工匠出身的父亲建议成绩不理想的我学一门技术。于是,我考入浙江建设技师学院。刚进校,动手能力强、有些绘画底子的我就被推荐参加世赛梯队选拔赛。

    还记得当时“招募令”一发布,200多名同学踊跃报名。可每天与水泥、石膏板、瓷砖为伴,半天下来浑身粉尘、筋骨酸痛,很多同学放弃了。我想,既然选择了这条路,就好好干下去。

    为了备战,我每天早上8点开始训练,一天不少于7小时。夏天时,刚做几组动作就汗如雨下,一双常人能穿一年的钢头鞋,两个月就被我磨破了底。2021年12月,第46届世界技能大赛抹灰与隔墙系统项目迎来首次阶段性考核,厚积薄发的我顺利晋级。

    事实证明,抹灰与隔墙系统项目绝不是“刮腻子”那么简单。在世赛里,对操作精确度有极高要求,操作误差往往不能超过一毫米。项目赛程为期4天,赛题在比赛前夕才公开,我们不仅得迅速读懂英文图纸,还要在短时间内施工完成。

    印象最深的是创意模块,需要的技艺最多也最复杂。我的作品由红蓝白三色构成,红色的埃菲尔铁塔与蓝天交相辉映,顶部中央一枚卷起的白色羽毛被群鸽环绕,这一表达爱、和平与浪漫的作品成功打动了评委。

    一枚金牌,凝聚了无数人的托举和付出。感谢这个美好的时代,让我们的路越走越宽广。

    用精湛技能奉献制造强国

    讲述人:2022年世界技能大赛特别赛光电技术项目金牌得主、重庆电子工程职业学院学生李小松

    我来自江西农村,小时候家里没什么玩具,我就对身边电器“下手”,小到手电筒,大到电视机,都敢拆下零配件制作玩具车。当然,这“拆家”的乐趣,可没少让我挨“板子”。

    初入大学时,我加入了陈良国家级技能大师工作室智能电子产品设计工匠工坊,在蔡运富教练指导下训练技能。光电技术项目正式成为世界技能大赛新项目后,我成功加入重庆集训队,而后又进入国家集训队,拿到了2022年世界技能大赛光电技术项目比赛的入场券。

    备战世赛的那段日子,我在集训基地搭起行军床,每天早晨七点便投入训练,每天训练超过12小时。在比赛样题训练过程中,难题出现了:用比赛提供的耗材,我们无法按照旧方案按时完赛。团队不断尝试新的方案,但成效都不明显。经过一次次昼夜不停的技术攻关,团队终于找到了一种用时最短且最稳定的方案,让我能够提前1个小时完成比赛。大家终于松了一口气。

    经过重重考验,我终于站上了领奖台!这是所有为此付出的人共同奋斗的结果。获奖只是新的开始,今后我会继续发扬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为建设制造强国贡献一份力量。

    执着前行,为梦想深耕不辍

    讲述人:2022年世界技能大赛特别赛可再生能源项目金牌得主、广东省技师学院学生陈智勇

    2019年高考后,因为打小对“动手”的兴趣,我放弃了一所大专院校药学专业的就读机会,入读广东省技师学院机电一体化专业。

    入学不到一年,我抱着试试看的心态,参加了第46届世界技能大赛可再生能源项目的校内选拔,虽然进了集训队,但由于很多知识、技能都没接触过,排名比较靠后。为了尽快补上短板,我勤学苦练,遇到不懂的就及时请教教练和其他选手。经过几个月集训,我从二十几名挤进了前五名,并在最后一次校内选拔中夺得第一,代表学校参加广东省第一届职业技能大赛,又拿下了全省第一。

    2020年底,我代表广东省参加首届全国职业技能大赛。国赛的竞争激烈程度比省赛高出一大截,而可再生能源项目又是世界技能大赛的新增项目,没有经验可借鉴,这让我压力倍增。

    训练中最难解决的是速度问题。可再生能源项目对选手的技能要求非常高,尤其是光伏安装模块,要求选手在几小时内完成。而第一次接触时,我用了两天才基本完成。

    好在勤能补拙,经过每天十几个小时的训练,我的速度逐渐提上来了,自信心也找回来了。教练全程贴身指导,仔细分析我的每个动作,具体到每次抬手、每次弯腰、每个转身走动,时间都精确到秒。最终,我以较大优势获得了国赛金牌。

    进入国家集训队后,我更是一刻不放松,终于如愿代表中国踏上了世界技能大赛特别赛征战之旅。赛前,教练团队对几个竞争对手进行分析研究,为我制定了周密的训练计划。四天比赛下来,我在规定的17个赛时内完成了所有项目,有些项目还提前完成。最终,我们拿下了这个项目的历史首金。

    实现梦想,为国争光,我感到非常自豪。我不是一个人在战斗,背后是学院乃至国家的培养。未来,我会执着于梦想,在可再生能源行业继续深耕、不断创新。

    让中国家具之美被世界看见

    讲述人:2022年世界技能大赛特别赛家具制作项目金牌得主、江西环境工程职业学院青年教师李德鑫

    我今年22岁,出生在有着“木匠之乡”“中国实木家具之都”美誉的江西省赣州市南康区。真正爱上家具制作,感受到这门手艺的美感,是进入江西环境工程职业学院家具艺术设计专业学习之后。这次能代表学院、代表祖国征战世界技能大赛,感到无上光荣。

    家具制作是一项很考验动手能力的项目。这次比赛,要求我们18名选手在四天内指定的22小时里,完成一张同一样式的立式柜。比赛精细度要求极高,评分项细分到了146个。以1米高的桌腿为例,尺寸差要求在正负0.5毫米之内,做不到就得零分。此前,我为了参赛而刻苦训练,尤其是在纯手工制作双燕尾榫抽屉上下了大功夫。训练最密集的时候,教练为我制定了专门的训练计划,要求每天至少制作一个抽屉。那段时间,我有时连续制作五六十个抽屉,慢慢摸索出一套适合自己的加工操作方法,作品质量也越来越好了。

    比赛不单是技术的较量,更是心态的考量。虽然经过了长时间训练,但这次初到国外,一直没找到合适的场地训练,所以比赛开始我有些紧张。幸好中国技术指导专家组组长刘晓红一直鼓励我、帮助我,我很快调整好心态,进入了沉浸比赛、享受比赛的状态。

    记得那天,我把一份打磨好的榫卯结构半成品交给评委打分之后,迟迟不见归还。走近一看,评委们正围成一圈,对榫卯看了又看、摸了又摸。原来,因为作品细节处光滑无瑕,外国评委们觉得不可思议。随后,在我制作“双燕尾榫”这一细节时,他们纷纷围观,并向我竖起了大拇指。那一刻,我感到十分自豪。

    这枚金牌是我国在本次赛事中获得的首枚金牌,也是自参加世赛以来我国在这个项目上的首枚金牌。当有人问我以后的人生规划时,我想起了父亲的叮嘱:“当了世界冠军,还得戒骄戒躁,今后的路还长着哩。”对啊,我要继续努力,让中国家具之美被世界看见。

    稳定发挥,直到最后一秒

    讲述人:2022年世界技能大赛特别赛印刷媒体技术项目金牌得主、上海出版印刷高等专科学校教师顾俊杰

    3天,21个小时,21项工作……作为全场最后一位完赛的选手,我稳定发挥到了最后一秒,最终将金牌稳稳拿下。



    回想起2019年,当得知世界技能大赛印刷媒体技术项目校队选拔开始时,我立志成为其中一员。功夫不负有心人,我一路过关斩将,最后成功进入国家队。

    在3天的比赛中,最紧张的时刻是最后一天最后一项工作——四色胶印,这是公认难度高、占分多的环节。不巧,我正赶上晚饭饭点。根据以往比赛经验,饭后大脑供血不足,可能会对肌肉动作和头脑反应产生细微影响。为了做到万无一失,我没有去吃饭,而是枯坐两小时等待评委们归来。当其他选手基本完赛在一旁庆祝时,我才开始胶印,怀着紧张且兴奋的心情,最终圆满完成,为祖国夺得了在这个项目上的首金。

    多年的梦想,终于圆了。接下来,我要带出更多更优秀的高技能人才,让他们在“技能成就梦想”的道路上大步向前。

    2022-11-28
  • “下”到一线 “沉”出担当

    近日,在疫情发生以来一直提醒大家下楼做核酸的小喇叭,多了不少关心关爱居民的通知,除了让大家下楼领取防疫和生活物资,还宣传一些防疫政策和知识。

    这是自治区直属机关党员干部下沉包联社区助力首府开展疫情防控工作以来,认真落实中央和自治区党委关于疫情防控的决策部署,坚决执行“三进”、认真回答“两个问题”、详细梳理“五本台账”发生的新变化。自治区党委直属机关工委疫情防控工作推进组实行“日调度”制度,对于各包联点汇报上来的问题,包联干部能协调解决的,立行立改,马上解决;包联干部解决不了的,由本单位党组(党委)协助解决;各单位党组(党委)解决不了的,由工委协调有关部门解决。在区直机关工委积极推动下,各单位党组(党委)的大力支持下,群众的诉求得到及时解决,态度由不理解、不支持变为理解、支持、点赞、加油。

    “同志,我有急事,我想让儿子来一趟。”自治区工信厅下沉干部钟龙经过询问得知,这位喊话的大娘常年独居,不会使用手机支付,经过长时间的封控,家里现金已花光,想找儿子给她取点现金。了解情况以后,钟龙第一时间联系大娘的儿子,亮明身份说明情况,征得老人和儿子的同意后,到最近的ATM机上帮老人取了现金。

    自治区党委宣传部两名下沉干部深入包联的馨苑小区后,第一时间完善信息台账,及时开展帮助滞留人员离呼、购买短缺药品、为独居老人派发生活物资等工作。当得知社区有位居民长期血液透析,受疫情影响家庭收入减少、生活困难,出现营养不良问题等情况后,自掏腰包捐助1000元,解决居民的燃眉之急。

    内蒙古科学技术研究院陈海军和白世明两位干部下沉到包联的国都世源小区后,针对老旧小区实际,总结出“大爷大妈工作法”,将心比心开展群众工作,为群众办实事解难题,得到居民们广泛认可。

    自治区国家保密局下沉干部根据包联小区居民的诉求,组织动员本小区居住的理发师,为小区居民理发,上门为独居老人提供免费服务,深受居民称赞。

    国家统计局内蒙古调查总队下沉干部积极建立小区住户情况台账,将台账放置于小区入口处,值守人员每日对出入人员的情况进行登记,尤其对于异地返回小区人员进行重点标注,配合网格员做好居家隔离等后续工作。

    为了更好满足群众需求,科学精准做好疫情防控工作,自治区科技厅将疫情防控要求制定成24小时值班值守工作制度“三字经”,便于疫情防控人员记忆,更好开展工作。

    自治区水利厅下沉干部进驻小区后还加入居民微信群,通过与群众拉家常、聊生活,收集梳理群众最关心的问题,及时解决群众的基本生活和用医用药需求。同时,在居民微信群发布官方科普信息20余条,起草《致水利宿舍北区邻居们的一封信》,宣传小区居民的“凡人善举”,用心用情用力做好群众工作,凝聚起共同抗疫的强大合力。

    为进一步关心关爱下沉干部和包联社区内困难妇女家庭,自治区党委直属机关工委联合自治区妇联为138个包联小区捐赠母亲暖心邮包、方便面、自热米饭、电暖宝等,价值合计46.5万元,传递了党组织的关心关爱。

    截至目前,296名区直机关下沉包联社区的干部,组织动员党员干部参加志愿服务累计9112人次,138个包联单位累计捐赠物资数额已达100万元。在下沉干部的带动下,有越来越多居民主动参与到疫情防控志愿者服务中,形成了上下同心、众志成城、群防群治的生动局面。

    2022-11-24
  • 2022金融街论坛年会主题论坛聚焦金融支持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11月23日,2022金融街论坛年会聚焦乡村振兴,举办“金融支持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主题论坛,探讨如何以高质量金融服务助力实现乡村全面振兴。论坛上,中国经济信息社联合中国农业银行正式发布《金融服务乡村振兴指数首期研究成果报告(2022)》,以数字化信息工具助力金融服务乡村振兴。新华社发


    新华社北京11月23日电(记者李延霞、丁静)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2022金融街论坛年会23日聚焦乡村振兴,举办“金融支持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主题论坛,探讨如何以高质量金融服务助力实现乡村全面振兴。

    新华通讯社副社长袁炳忠、中国农业银行党委副书记付万军、北京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李颖津、国家乡村振兴局副局长李敬辉出席论坛并致辞。

    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围绕如何提升金融支持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能力和水平,与会嘉宾深入讨论、建言献策。大家表示,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仍然在农村”,金融作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重要力量,大有潜力、大有可为。要发挥自身优势、聚焦重点难点、立足地方实际,完善农村金融体系,提升金融服务能力,以高质量金融服务助力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夯实中国式现代化的农业农村根基。

    论坛上,中国经济信息社联合中国农业银行正式发布《金融服务乡村振兴指数首期研究成果报告(2022)》,以数字化信息工具助力金融服务乡村振兴。

    2022金融街论坛年会由北京市人民政府、中国人民银行、新华社、中国银保监会、中国证监会和国家外汇局共同主办。

    2022-11-24
  • 民营上市公司已达3168家 资本市场助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

    11月21日,证监会主席易会满在2022金融街论坛年会上表示,我们始终坚持“两个毫不动摇”,支持各种所有制经济利用资本市场发展壮大。“民营上市公司数量占比超过三分之二,近几年新上市公司中民企占到八成以上”。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优化民营企业发展环境,依法保护民营企业产权和企业家权益,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完善中国特色现代企业制度,弘扬企业家精神,加快建设世界一流企业。

    Wind数据显示,截至11月22日,民营上市公司累计IPO融资2.15万亿元,累计再融资4.42万亿元。资本市场服务民营经济成效显著。

    助力民营上市公司融资

    一直以来,资本市场深入落实“两个毫不动摇”方针,多措并举,通过多种工具满足民营企业多样化融资需求,推动民营上市公司做优做强,为民营经济健康发展提供有力支持。

    Wind数据显示,截至11月22日,A股上市公司数量达5000家,IPO融资合计4.74万亿元,再融资合计12.65万亿元。其中,民营上市公司数量达3168家,累计IPO融资2.15万亿元,占比45.36%,累计再融资4.42万亿元,占比34.94%。

    2010年在创业板上市的深圳市汇川技术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汇川技术”)就是一家受益资本市场的民营企业,2010年至2021年,公司营业收入和归母净利润分别增长逾58倍、33倍。公司副总裁、董事会秘书宋君恩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公司IPO募集资金净额为18.58亿元,为公司业务延伸、产能扩建等提供了有力的资金支持;自上市以来,公司总共实施了一次资产重组、一次再融资,以及十几次技术或产品类并购。利用资本市场多种融资手段,支持公司做大做强。

    “公司还实施了六次股权激励和一次长效业绩激励基金,对公司留住核心人员,招聘到优秀人才,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宋君恩说。

    中航证券首席经济学家董忠云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近年来,监管部门出台一系列政策,从基础制度层面做出改革,扩大直接融资比例,支持民营企业融资,如优化IPO发行上市、再融资条件等。其中,注册制下科创板和创业板多样化且极具包容性的上市条件,适应了不同类型不同发展阶段企业的差异化融资需求,有效缓解了中小民营企业融资难融资贵。

    截至11月22日,注册制下上市公司共计1014家,累计IPO融资金额1.15万亿元。其中,民企952家,家数占比93.89%,累计IPO融资额8031.74亿元,占比70%。

    川财证券首席经济学家陈雳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试点注册制以来,市场包容性更强,民营企业融资渠道得以拓宽,助力民企通过研发投入提升竞争力。

    与此同时,近年来,交易所债券市场作为服务实体经济的重要渠道,增强了服务民营经济发展的质效。上交所数据显示,2015年以来,民企在上交所市场累计发行债券1.3万亿元。截至今年9月末,上交所民企债券存量规模3226亿元;深交所数据则显示,截至9月底,深交所债券市场累计支持民营企业融资约2.7万亿元,民企债券(含ABS)存量占比约27%。

    民营上市公司集中于制造业

    从产业结构来看,民企集中于制造业。Wind数据显示,截至11月22日,共有3289家制造业上市公司,其中制造业民企数量达2314家,占比70.36%。民营企业充分利用直接融资工具,不断深化科技创新、产业升级,制造业民营企业累计IPO融资额达1.63万亿元,再融资金额达2.7万亿元。

    此外,截至11月22日,5000家上市公司中集聚了1025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公司,其中,民企860家,占比83.9%,累计IPO融资额2.64万亿元。

    上海联影医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于今年8月22日在科创板上市,市值曾一度突破1700亿元。

    “科创板发挥了促进资本和科技融合的示范和引领功能。”公司党委书记高静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随着民营企业发展环境的不断优化,有望进一步释放公司发展活力,增强发展动能。而融资渠道的丰富,降低了资金短缺对公司发展形成的制约,将进一步支持公司未来发展的规模化和全球化。

    高静表示,高端医疗装备行业具有研发周期长、资金投入大的显著特征。2019年至2021年,公司累计研发投入金额达到25.89亿元,占累计营业收入的比例为16.19%;2022年前三季度合计投入更是达到了10.05亿元,同比增长27.47%。

    同时,高静还表示,作为公众公司,公司还有望通过市场化机制进一步激发创新发展活力、加快创新资本形成,促进科技、资本和产业高水平循环,以智能制造引领高质量发展。

    “资本市场在推动科技、资本和实体经济高水平循环方面起着关键作用。战略性新兴产业民营企业前期研发成本高,有较强融资需求,需要借助资本市场融资来缓解资金压力,加大科技投入,推动产业转型。”董忠云说。

    持续优化民营企业发展环境

    近年来,我国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有效促进了社会资本形成和实体经济发展。高静认为,民营企业应该紧抓多层次资本市场发展机遇,借助资本市场资源配置等优势,推动企业转型升级、加快创新驱动发展。

    董忠云表示,民营企业是我国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制约民营企业发展壮大的关键难题是融资难、融资贵,资本市场可以从两方面解决民营企业融资问题,壮大民营经济。首先,发挥多层次资本市场作用,提高市场包容性,为不同发展阶段、不同规模的民营企业融资提供便利。优化各个市场间的转板机制,畅通民营企业上市渠道,支持民营企业高质量发展;其次,完善民营企业债券融资支持机制,推动债券产品创新,丰富债券融资工具,支持民营企业通过发行债券融资。

    宋君恩表示,目前,大型优质民营企业在融资等方面都没有什么障碍,难的是中小微民营企业。建议针对这些企业制定有针对性的特殊政策,并保证实施到位。要把“管”的思维变成“服务”的思维。

    “优化民营企业发展环境将极大增强民营企业家信心,激发企业家精神。”宋君恩进一步表示,而企业家有了信心,就会加大研发、市场和供应链投入,开展技术和产品创新,实施数字化升级,为中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证券日报)

    2022-11-23
  • 新时代新征程新伟业·二十大精神在基层丨黄河岸边加快崛起高质量发展新城——济南新旧动能转换起步区建设见闻

    开车穿过有“万里黄河第一隧”之称的济南黄河济泺路隧道,5分钟即可从黄河南岸的济南主城区到达北岸的济南新旧动能转换起步区。放眼望去,这里工地遍布、塔吊林立、设备轰鸣。


    济南比亚迪工业园区的总装车间里一派忙碌,大批工人和技术人员正在这处长度达1000米的车间内节奏紧凑地安装、调试设备。“这里即将迎来首辆新能源整车下线,从正式开工到实现投产用时不到1年。”济南起步区管委会经济发展部副部长潘兵说,项目计划总投资150亿元,未来将具备年产30万辆整车产能。

    济南比亚迪工业园内正在安装设备的生产车间。(济南起步区管委会供图)

    中科新经济科创园里,中科院工程热物理研究所等3家中科院分支机构和多个产业化项目已经落地;济南先进动力研究所完成20兆瓦燃气轮机研发制造,填补了国内技术空白……济南起步区目前已累计签约137个高端优质项目,总投资3300多亿元,其中世界500强、中国500强企业项目43个。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推动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融合集群发展’‘开辟发展新领域新赛道,不断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这为我们起步区产业发展提供了指引,也更加坚定了我们的信心。”济南市委常委、济南起步区管委会主任孙斌说,起步区着力打造以新一代信息技术、智能制造与高端装备、新能源新材料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和先进制造业为主体,高端服务业与现代高效农业为支撑的现代产业体系。

    1855年黄河改道流经山东济南,成为横亘在济南城区北部的一道天堑。此后历经多年,济南主城区形成以大明湖为中心,东西狭长、南北短促的带状格局,城市发展空间日益受限。

    2020年10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规划纲要》,明确提出“支持济南建设新旧动能转换起步区”。去年4月,国务院批复同意《济南新旧动能转换起步区建设实施方案》。济南迎来从“大明湖时代”迈向“黄河时代”的新机遇。

    “起步区规划面积与济南现有建成区面积相当,定位为济南城市空间拓展的主阵地,起步区的建设将让黄河从制约发展的天堑变为融合两岸的生态纽带。”济南起步区党工委专职副书记李国祥说。

    未来,起步区是产业新城,更是绿色新城、宜居新城。

    绿色新城,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初冬时节,在起步区的鹊山水库沉砂池,从西伯利亚到此越冬的天鹅正悠闲地嬉戏、觅食。大桥街道南范村党支部书记周克奇告诉记者:“自然环境好了,来我们村越冬的天鹅从几年前的不到10只,现在达到80多只。”

    “起步区内水系湿地、公园绿地和农田林地等蓝绿空间占比大于70%,并且每一个项目都体现绿色理念,每一栋建筑都是节能环保的绿色建筑,绿色是这里最鲜明的底色。”李国祥说。

    宜居新城,人人生活各得其所。正在建设中的济南起步区安置西区,小区内部建设有健身步道、全龄活动场地、室外健身场地;小区附近配套建设医院、中小学、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等设施,为居民打造15分钟生活圈。

    在孙耿街道智慧城市运营指挥分中心,辖区1.4万栋住宅、5.2万人口信息同步至系统平台,12345市民服务热线工单处置、火警信息监测、网格员管理都能实现“智慧管理”。

    济南起步区管委会经济发展部岳广飞说,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打造宜居、韧性、智慧城市”,是起步区的目标和方向。其中,济南起步区通过建设城市数字公共基础设施和城市信息模型(CIM)平台,打造数字孪生城市。“未来每栋建筑的每天用水量、耗电量等信息,以及交通、消防等各类社会民生信息,都能链接到‘城市大脑’,从而实现快速感知、快速调度、快速处置。”

    大河东流,不舍昼夜,踔厉奋发,只争朝夕。济南黄河岸边,起步区这座高质量发展新城,正在加速崛起。

    2022-11-23
  • 新时代新征程新伟业丨“不管多偏远的地方,都不会被落下”——十八洞村里宣讲二十大精神的“院坝会”

    编者按:为深入推动党的二十大精神走进基层、走进群众,进一步凝聚党心民心、鼓舞奋进力量,即日起,新华社开设“新时代新征程新伟业”栏目,重点介绍各地区各部门用党的二十大精神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的新思路、新举措、新成效;生动展示党的二十大代表回到工作岗位后带头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与群众共商大计的鲜活场景;集中反映基层干部群众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典型做法和良好风貌。今天推出第一篇《“不管多偏远的地方,都不会被落下”——十八洞村里宣讲二十大精神的“院坝会”》。

    新华社记者张玉洁

    11月15日上午10点左右,冬日暖阳下,十八洞村的第十场“院坝小讲堂”活动即将开始。

    在村内竹子寨村民家的黑瓦木屋前,青石板铺就的院坝上已聚起不少穿着苗服的乡亲。宽敞的院坝旁栽种着几棵果树,远处可见错落有致的苗族民居,微风徐来、鸟鸣清脆。

    19名村民、村干部代表围坐在木椅上,等待听党的二十大代表、十八洞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施金通对党的二十大精神进行宣讲。参加活动的村民不仅来自十八洞村,还有相邻的双龙村。

    为了让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入土家苗寨,湖南省湘西州用好各村(社区)的农家院坝、小广场,灵活利用宣讲问答、土家山歌、苗歌等形式,把百姓闲暇时的聚集地开辟成学习的小讲堂。

    施金通随身携带的笔记本,满满当当记录下“备课”的要点。听说来参加这次活动的以老年人为主,而当地不少老年人不会说普通话,他特意采用“苗语+普通话”的形式宣讲,并鼓励大家现场提问。

    “完善基本养老保险全国统筹制度”“扩大社会保险覆盖面,健全基本养老、基本医疗保险筹资和待遇调整机制”“推动实现全体老年人享有基本养老服务”……施金通把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涉及养老的内容一一道来。

    双龙村村民吴帕英的儿女都在外地务工,平日就她和老伴儿在家。听到这些,她忍不住问道:“施书记,我和老伴儿快70岁了,虽然有养老金,但就怕没人照顾,以后能不能搭上党的好政策‘享福’哦?”

    “两个村庄离得近,十八洞村返乡的年轻人多,我们可以考虑组建一支养老志愿服务队。”施金通用苗语回答道,未来两个村抱团发展,村集体经济壮大后,每一户人家都有补贴,你们也能够安心居家养老。

    “施书记,你说的这些场景都像是做梦一样!我们这里这么偏远,政策能不能落过来啊?”70岁的双龙村村民向成妹插话。

    向成妹一家5口人,曾经也是贫困户。如今,依托党的好政策,3个儿子都在外省有了稳定的工作。

    “这不是做梦!”施金通说,“就像精准扶贫一样,不管多偏远的地方,都不会被落下!共产党承诺的事情就一定会做到!”

    听到这里,在场的人们都情不自禁鼓起了掌。

    过去的十八洞村因为闭塞落后,不少大龄青年找不到媳妇。如今,大龄青年“结婚难”已成为往事。

    29岁的石红丽便是“外嫁”来的媳妇,如今已是两个孩子的妈妈。十八洞村旅游发展起来后,她在村里的文化公司当茶艺师,也是一名旅游服务志愿者。

    石红丽对村子未来的发展十分关心。“施书记,现在村里发展得很好,不知道我的孩子以后能不能过上比现在更好的日子?”

    “你问得非常好!我们现在提的‘乡村振兴’就是为了让更多的年轻人、让下一代可以站在我们的肩膀上,过上更好的日子!”施金通说,但这需要时间,想要实现十八洞村的全面振兴,不是靠哪一个人就能够完成的,靠的是党的领导、是全村人民的共同努力,需要一代代人的接力。

    “我回到村里的第一个打算,就是思考如何巩固、拓展和经营好十八洞村的产业,壮大村集体经济收入。”施金通说,十八洞村和双龙村可以在旅游方面加强合作,在旅游路线设计上资源互补,通过乡村旅游发展,再促进养老产业发展。

    十八洞村是“精准扶贫”理念的“首倡地”。2013年,全村人均纯收入1668元,仅为全国平均水平的18.8%。如今,村内的猕猴桃、苗绣、山泉水、旅游等产业发展得如火如荼,到今年,人均纯收入已达23505元,村集体经济收入380万元。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坚持城乡融合发展,畅通城乡要素流动”“加快建设农业强国,扎实推动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振兴”……

    在谈及接续乡村振兴的奋斗时,施金通表示,十八洞村正在进行第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近期,他们正利用冬日旅游淡季对村内景区全体员工进行集中专项培训,采取专家授课、座谈讨论、职业技能实地操作、考试考核等方式整体提升景区员工的综合岗位技能,以便为游客提供更好的服务。

    施金通说:“现在,十八洞村已经是一张家喻户晓的‘名片’。下一步,我们要有序推进产业、人才、组织等各项振兴,当好下一代人的榜样!”

    临近中午,苗寨里缓缓升起炊烟,大家你一言我一语,讨论得热火朝天,对明天更加充满期待……

    2022-11-22
  • 踔厉奋发向未来·二十大精神在基层丨三件新事里的高质量发展图景——太行山区冬日走笔

    冬日里的南太行,静谧中孕育着勃勃生机。


    老旧小区“改”出居民幸福新生活、煤焦企业用焦炉废气制出高端纺织纤维、曾经的“污水湖”变成城市会客厅……记者近日在位于太行山区的山西省长治市走访发现,基层干部群众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奋力描绘出一幅推进高质量发展、打造高品质生活的生动图景。

    老旧小区换“新颜”增强居民幸福感

    “咱们小区70岁以上的老人有近200人,居家养老服务要跟上”“小区环境变好了,大家的精神文化生活也要丰富起来”……在多次学习党的二十大精神后,潞州区英华小区的党员和群众代表聚集在党群服务站,商量着怎么为居民办更多好事。

    群众代表王忠良是这里的老住户了,说起小区的变化,他的脸上笑意盈盈:“这里都是上世纪80年代的老楼房,过去15个老旧小区只有两个有物业,院子里到处是围墙和储藏室,电线绾成结挂在墙上,有的楼房没有单元门和照明灯。”如今小区改造一新,道路平整宽阔,新建的充电桩、老年助餐点、快递柜等便民设施一应俱全,物业还成立了志愿服务队。

    今年以来,潞州区通过党建引领,开展老旧小区改造,成立专门机构加强管理,全区像英华小区这样的127个小区全部实现物业入驻。

    “长期没人管的事儿有人管了,居民们的‘堵心墙’也没有了。”英华小区党支部书记常明立说,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加强城市社区党建工作,推进以党建引领基层治理。下一步要在发展居家养老、打造智慧社区、丰富居民精神文化生活方面加把劲儿,让老百姓的获得感和幸福感节节攀升。

    从黑炭到白丝提升发展“含绿量”

    一块煤炭,能有多少变化?传统焦化企业潞宝集团发力产业绿色转型,从原料供应转向精细加工,实现“炭中抽丝”。

    走进潞宝锦纶短纤维项目生产车间,一根根白色的纤维在集束架上快速上丝,经过拉伸、卷曲、定型、切割、装包后,成袋的锦纶短纤维呈现在眼前。

    “一个喷丝板有1150个喷丝孔,能让1.5克的原料抽出一万米长的单丝。”潞宝集团总裁秦芃说,从黑炭到白丝,煤炭变身为十多种高端副产品,附加值大幅提升。粗苯直接卖每吨6000元左右,加工成锦纶纤维后每吨可增加产值约2万元。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深入推进能源革命,加强煤炭清洁高效利用。秦芃表示,今后将通过不断加大科技创新力度,做强“煤-焦-钢-化-材”全产业链,在碳基新材料、氢能、原料药领域取得更多突破。

    一湖好景赛江南

    初冬时节,穿行在漳泽湖国家城市湿地公园,记者看到三三两两的行人徜徉其中,远处雾气缭绕,亭台隐现,氤氲出一幅胜似江南的美景。一个月前,漳泽湖内的“润泽园——湖中岛——壁头”航线刚刚入选全国50个水路旅游客运精品航线试点。

    漳泽湖是长治“母亲湖”,周边分布着78个村庄。多年以来,沿岸村民“靠水吃水”,“母亲湖”一度成为生态薄弱的“污水湖”。2018年以来,长治市下决心对漳泽湖进行水体治理和生态修复。通过综合施治,增加绿地面积近万亩,湖体水质达到Ⅲ类或准Ⅲ类。

    “现在的漳泽湖四季有景,生物多样,过去没见过的大雁、白天鹅等珍稀候鸟都来了。”摄影爱好者冀小军说,湿地公园已成为当地群众休闲健身的好去处。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中国式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我们要把学习贯彻的成效体现在生态文明的新进步上。”长治市发改委主任王灵恩说,以湿地公园为绿心,目前已规划出126平方公里的滨湖生态示范区,下一步重点发展金融、科教、都市农业、康养运动等产业,加快发展方式绿色转型,让绿水青山真正成为金山银山。

    2022-11-22

  • 首 页  上一页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下一页    尾 页  

    版权声明: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本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85 8629 6259

    蒙公网安备 15010502001696号 蒙ICP备16001043号-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