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巨人”城市画像——河北沧州:锚定专精特新 助推“小巨人”动能迸发

    习近平总书记要求:“着力在推动企业创新上下功夫,加强产权保护,激发涌现更多专精特新中小企业”。


    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指出“支持专精特新企业发展”。目前,我国已培育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约9000家。今年,工信部公布了第四批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培育名单,河北135家入选,其总数达到335家,河北入选第三批中央财政重点支持的“小巨人”28家。这些“小巨人”成为中国式现代化河北场景中最具活力的组成部分。


    河北的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有什么“独门绝技”,所在领域又有哪些“单项冠军”和“隐形冠军”,各地党委政府支持力度如何?近日,人民网走访调研河北各地,推出《“小巨人”城市画像》系列报道,聚焦各地在为中小企业发展营造良好环境等方面的有效举措。








    在泊头市兴达汽车模具生产车间,工人正在吊运模具。受访者供图


    近日,河北沧州泊头市兴达汽车模具公司一片繁忙景象。该公司是国内排行前三的汽车模具生产企业。


    “我们主要生产轿车侧围、发动机罩内外板、顶盖等模具,为了保证按时、按质交付客户订单,我们正加紧生产,车间24小时运转。”兴达汽车模具公司董事长助理况亚介绍说,汽车冲压模具是该公司的主营产品,目前该企业订单增长强劲。


    “预计2022年营业收入同比增长16%,全年出口将达到1600万美元。”况亚表示,随着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兴起,汽车模具又迎来一轮新的发展机遇,特别是2022年,入选工信部专精特新重点“小巨人”后,公司呈现出了迅猛发展态势。


    据介绍,借助国家奖补资金和相关政策支持,兴达汽车模具公司正依托企业具有的省级产业技术研究院等4个省级研发平台,加大新产品、新工艺、新技术投入力度,力争持续推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产品。


    开足马力,赶制订单的不止兴达汽车模具一家。连日来,在河北沧州临港经济技术开发区,河北广祥制药有限公司生产线也正在“日夜赶工”。


    “现在订单已经排到了明年3月份,预计今年公司出口额突破一亿美元。”河北广祥制药有限公司董事长崔永斌说,2021年,入选河北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后,河北广祥制药有限公司借助国家相关政策支持,迅速建成科研创新平台。


    他表示,目前,河北广祥制药有限公司已经开启了争创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之路,他们已瞄准市场空白,准备深耕特色原料药领域,借助国家、省、市支持生物医药产业发展的一系列政策举措,持续加大科研投入,不断推动企业发展迈上台阶、实现新跨越。


    其实,兴达汽车模具和河北广祥制药是一个缩影。在沧州,专精特新企业争相发力的背后,有着深刻的发展逻辑。“近年来,沧州工信部门坚持围绕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培育持续发力,突出政策引导,强化服务指导,推动企业创新活力不断涌现。”沧州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党组书记、局长时金青介绍说。


    时金青表示,沧州先后制定了《沧州市加快“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挂牌上市培育工作方案》《关于支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和《沧州市专精特新企业及小巨人企业培育工作方案》,引导当地中小企业走专业化、精细化、特色化、新颖化发展之路,通过打造一批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形成引导当地高质量发展的企业领军梯队。


    “我们聚焦全市主导产业和县域特色产业,以产业龙头企业、高新技术企业、科技型中小企业等为重点,对符合相应条件的,纳入‘小巨人’企业储备库。”沧州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副局长唐国伟介绍说,当地每年从“小巨人”储备培育库中,筛选一批拥有核心技术的成长性好、专业化水平高、创新能力强、产品服务特色化明显的企业进行重点培育。


    “我们通过深度对接企业需求、推动企业加快创新,同时加大资金扶持力度、引导企业上市等多种手段,推动专精特新企业做大做强。”唐国伟表示,当地正以培育专精特新和“小巨人”企业为突破口,引导全市优质企业做大做强。


    数据显示,今年以来,当地开展(线上、线下)精特新申报培训服务企业500余家次,沧州市、县两级共组织银企对接活动173场,解决融资需求104.04亿元……


    职能部门的努力,也让当地专精特新企业创新活力不断迸发。2021年,沧州市专精特新中小企业研发投入占比达到了3.19%,当地涌现出一批行业和细分领域的领军企业和“单项冠军”。


    截至目前,沧州市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共有313家,位列全省第三名;省级专精特新示范企业96家,位列全省第三;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40家,位列全省第三;国家级专精特新重点“小巨人”企业6家,位列全省第四。


    “下一步,我们将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推动全市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加速发展。”时金青表示,到2025年,沧州市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要达到80家左右,“小巨人”企业对当地高端制造、新材料、整车和零部件制造、生物医药等产业重点领域的支撑作用也将更加明显。

    2022-11-14
  • 自治区紧急下拨1.3亿元确保受疫情影响等困难群众基本生活需求

    针对目前全区疫情防控有关情况,为充分发挥社会救助兜底保障作用,按照自治区党委、政府有关部署,自治区民政厅、财政厅印发《通知》,紧急下拨困难群众救助补助资金1.3亿元,确保受疫情影响等困难群众基本生活需求。

    《通知》明确,此次下达资金统筹用于因疫因灾等遇困群众基本生活救助、急难社会救助和困难群众价格临时补贴等保障性支出。同时,要求各地要持续绷紧困难群众基本生活保障这根弦,坚持“应救尽救、精准救助”的原则,高效妥善解决困难群众突发性、紧迫性的生活问题,及时将符合条件的困难群众纳入低保、特困供养、临时救助等兜底保障。对遭遇重大生活困难的,采取“一事一议”“一案一策”方式,提高救助水平。要采取有力措施,及时足额发放各类救助保障资金。密切关注物价走势变化,落实好阶段性调整价格临时补贴有关政策,将低保边缘人口纳入发放范围。

    各地财政、民政部门要加强配合,及时将资金下拨至旗县(市、区)。要加强对困难群众救助补助资金的使用管理,提升资金使用效益,真正把好事实事办到人民群众的心坎上,切实提升困难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记者张璐)

    2022-11-11
  • 呼和浩特:进一步加大城乡困难群众帮扶救助力度

    新闻发布会现场。呼和浩特市委宣传部供图






    人民网呼和浩特11月10日电(寇雅楠)11月10日,据呼和浩特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第71场新闻发布会消息,为切实保障困难群众和受疫情影响生活陷入困境人员的基本生活,呼和浩特市努力对符合条件的困难群众做到“应保尽保、应救尽救、应帮尽帮”。在发布会上,呼和浩特市民政局党组成员、副局长黄海龙介绍了近期呼和浩特市为进一步加大城乡困难群众帮扶救助力度新制定出台的四条具体举措。







    一是对城乡低保、特困人员、孤儿、事实无人抚养儿童、空巢、独居、留守老年人等特殊群体进行救助。在疫情较重的市四区、土左旗,发放蔬菜包、粮油包和200元的一次性生活补贴,在疫情较轻的托县、和林县、清水河县、武川县,发放300元的一次性生活补贴。







    二是对纳入低收入人口监测范围的低保对象、特困人员、低保边缘家庭和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家庭成员患重特大疾病、罕见病、慢性病需要治疗的,按照个人实际自付费用,给予不超过当地城镇低保月标准12倍的救助。







    三是低保对象、特困人员、低保边缘人员、孤儿、事实无人抚养儿童如确诊新冠肺炎,在实施相关救助基础上,按照每人1000元的标准,发放一次性生活补贴。







    四是对因受疫情影响无法返岗复工、无收入来源,生活困难且失业保险无法覆盖的农民工等未参保失业人员,以及临时遇困外来人员等困难群体加大救助力度,及时发放临时救助资金和生活物资,保障其基本生活。







    为确保各项政策措施落实到位,呼和浩特加大统筹指导和摸底排查力度,建立特殊困难群体台账和救助花名册,努力做到对特殊困难群体的生活状况“底数清、情况明”,精准对困难群众给予临时救助。







    黄海龙提示广大市民朋友,我们已经通过呼和浩特市民政局官方网站、微信公众号公布了救助政策和救助电话,为了不漏掉一个需要帮助的困难群众,希望有困难的群众也能够及时联系我们,我们一定会想尽一切办法,千方百计保障大家的基本生活。

    2022-11-11
  • 第六届全国119消防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揭晓 内蒙古3集体5个人受表彰

    近日,应急管理部决定,授予149个单位“第六届全国119消防先进集体”称号,授予195名个人“第六届全国119消防先进个人”称号,并分别颁发奖匾、奖章和证书。内蒙古消防部门3个集体5名个人获得表彰。

    兴安盟科尔沁右翼中旗消防救援大队、自治区森林消防总队赤峰市支队红山区中队、自治区森林消防总队呼伦贝尔市支队海拉尔区大队荣获“第六届全国119消防先进集体”称号;包头市固阳县怀朔大街消防救援站站长助理宝音白尔、包头市青山区公忽洞路消防救援站站长助理于权宝、自治区森林消防总队大兴安岭支队应急通信与车辆勤务中队班长苗中军、自治区森林消防总队通辽市支队霍林郭勒市中队中队长张旭、自治区森林消防总队特勤大队二中队政治指导员邬鑫荣获“第六届全国119消防先进个人”称号。

    这些受表彰的集体和个人,在加快推进消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防风险、保安全、护稳定各项工作中发挥了积极作用。(记者赵曦)

    2022-11-10
  • 把锡林郭勒大草原这块绿色招牌擦得更亮 ——访锡林郭勒盟委书记么永波

    深入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定生态优先的政治导向和价值追求,保持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定力,坚持扩绿、护绿、活绿协同发力,努力在千里草原筑起绿色长城。

    “党的二十大擘画了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蓝图,确定了新时代新征程党的中心任务,提出了一系列新思想、新理念、新战略,为我们奋进新时代、建功新征程指明了前进方向。”近日,锡林郭勒盟委书记么永波接受采访时表示,锡林郭勒盟将按照习近平总书记和党中央指引的方向,全力推动党的二十大精神落地生根,坚定不移地走好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导向的高质量发展新路子,奋力谱写锡林郭勒现代化建设新篇章,为“建设亮丽内蒙古,共圆伟大中国梦”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么永波说,坚持高质量发展不动摇,进一步增强经济综合实力。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主题,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产业结构调整优化升级步伐,推动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一是推动农牧产业提质增效。畜牧业是锡林郭勒盟的传统优势产业,我们将以延伸产业链、畅通供应链、提升价值链为主攻方向,坚持扩大数量、提高质量、增加产量并举,深入实施种质资源保护利用、加工层次提升、疫病防治服务、品牌建设促销四大工程,推动实现集约化、规模化、高端化发展,争做自治区建设优质高效农畜产品生产基地的“领头羊”。二是推动能源产业做优做强。锡林郭勒盟新能源装机规模位居全区第一,煤炭产量和火电装机规模均居全区第二,是自治区打造国家能源和战略资源基地的重要支点。我们将坚决扛起保障国家能源安全的政治责任,抢抓“双碳”政策机遇,优化煤炭产能结构,创新煤电发展方式,推动新能源大规模、高比例、新模式开发利用,全面建设服务全区全国的清洁能源产业示范区。三是推动旅游产业提档升级。按照全域四季、差异高端发展定位,积极探索常态化疫情防控条件下推动旅游业高质量发展的路径,着力构建全域、全季、全时、全业态旅游发展新格局,真正让旅游业热起来、服务业活起来,切实补齐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短板。

    坚持高水平保护不停步,进一步筑牢生态安全屏障。锡林郭勒草原是内蒙古草原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锡林郭勒盟最为亮丽的底色和名片。抓好草原生态环境保护,事关锡林郭勒盟长远发展,事关国家生态安全。我们将深入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定生态优先的政治导向和价值追求,保持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定力,坚持扩绿、护绿、活绿协同发力,努力在千里草原筑起绿色长城。一是在“扩绿”上下功夫。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治理,持续推进重大生态修复工程,深入实施国土绿化行动,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努力把锡林郭勒大草原这块绿色招牌擦得更亮。二是在“护绿”上做文章。严守生态保护红线,全面实施生态环境分区管控,严格执行基本草原保护等制度,以零容忍态度整治生态环境领域突出问题,坚决摒弃损害生态环境的发展模式,守护好锡林郭勒草原这片碧绿、这方蔚蓝、这份纯净。三是在“活绿”上寻突破。全面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创新生态环境治理和绿色低碳产业发展模式,打通“绿水青山”和“金山银山”双向转化通道,切实把锡林郭勒草原的生态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

    坚持高品质保障不懈怠,进一步增进各族群众福祉。锡林郭勒盟地广人稀、居住分散,保障改善民生方面历史欠账多。这就要求我们在推进现代化进程中必须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因地制宜、突出问题导向,着力提高保障改善民生水平,不断实现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一是持续改善群众生活。加快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全面推进健康锡林郭勒建设,不断完善城乡基础设施,统筹做好创业就业、社会保障、疫情防控等工作,努力把民生短板补起来,把社会事业发展水平赶上来,让人民群众的幸福指数高起来。二是推动乡村全面振兴。持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统筹推进农村牧区五大振兴,着力提升基本公共服务水平,加快实现农牧业高质高效、农牧区宜居宜业、农牧民富裕富足。三是切实解决民生难题。坚持工作重心和力量下移,深入开展解决影响群众生产生活问题行动,推动“我为群众办实事”常态化、长效化,用心用情用力解决好群众的“急难愁盼”问题,进一步提升各族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坚持高效能治理不松劲,进一步维护安全稳定大局。锡林郭勒盟地处祖国北疆,维护安全稳定大局是锡林郭勒盟必须履行的重大政治责任。我们将深入贯彻总体国家安全观,把高效能治理贯穿维护安全稳定的全过程各方面,加快构建大平安体系,推动实现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良性互动。一方面,持续深化平安法治建设,着力提升维护保障国家安全、社会稳定和公共安全的能力,抓好法治社会建设、基层社会治理、社会治安防控等工作,确保社会更安定、人民更安宁、发展更安全。另一方面,大力发扬促进民族团结的光荣传统,全力创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盟,深入开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工程,切实防范化解民族领域风险隐患,努力推动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高质量发展,进一步巩固民族团结、社会稳定、边疆安宁的大好局面,努力把祖国北疆安全稳定屏障构筑得更加牢固。

    坚持高标准推进不停步,进一步深化全面从严治党。党的二十大对深入推进新时代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作出战略性部署。锡林郭勒盟将坚决扛起管党治党政治责任,全力抓好贯彻落实,以永远在路上的坚韧和执着,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一是在思想政治建设上持续精准发力。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坚持不懈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切实做到忠诚拥护“两个确立”、坚决践行“两个维护”。二是在干部队伍建设上持续精准发力。围绕实现干事创业有能力、有精神、有担当的目标,认真落实自治区激励干部担当作为十二条具体措施,统筹推进思想教育、能力提升、作风建设、机制完善等任务,更加旗帜鲜明地支持担当者、使用实干者,加快建设高素质干部队伍。三是在基层组织建设上持续精准发力。牢固树立大抓基层的鲜明导向,围绕提升政治功能和组织功能,统筹抓好基层组织建设各项任务,努力把基层党组织建设成为有效实现党的领导的坚强战斗堡垒。四是在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上持续精准发力。始终保持严的主基调,一体推进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持续放大正风反腐叠加效应和整体效能,不断营造风清气正的良好政治生态。(记者巴依斯古楞)

    2022-11-10
  • 【二十大代表在基层】李正赤代表:为推进健康中国建设贡献力量

    连日来,党的二十大代表、四川大学华西临床医学院(华西医院)党委书记李正赤积极向干部群众全面系统传达党的二十大精神,号召大家原原本本学习党的二十大报告,全面准确把握党的二十大精神。




    李正赤迎接援广安医疗队凯旋。资料图片

    10月24日下午2时30分,四川大学华西临床医学院(华西医院)召开第十一届党委第二次全体(扩大)会议。刚刚从北京返回成都的李正赤结合参会感悟,专题传达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

    李正赤说,从党的二十大报告到习近平总书记在闭幕会上的重要讲话,再到习近平总书记在二十届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同中外记者见面时的重要讲话,他印象最深刻的就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处处可见“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的为民情怀。

    “作为盛会的参与者、见证者,我深感使命光荣、责任重大。”10月25日下午,四川大学华西临床医学院(华西医院)厚德楼多功能厅内座无虚席,李正赤以“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为全面现代化贡献华西健康力量”为题,向来自全院的400多名听众作主题报告。

    李正赤在参会期间参观了正在北京展览馆展出的“奋进新时代”主题成就展。他说,当看到“抗击疫情”展区展示的华西医院援鄂医疗队在出征仪式上宣誓的照片,以及在地方展区展示的刘进教授捐赠1亿元设立“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发展基金”的照片时,自豪感油然而生。

    “过去五年乃至新时代十年,从脱贫攻坚、对口帮扶到带动优质医疗资源扩容下沉,从重大公共卫生事件处置到自然灾害应急救援,华西医教研管各项事业取得长足发展,让我们更加自信自强。”李正赤说到这里,现场响起了经久不息的掌声。

    今年是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建院130周年。130年来,华西人始终牢记建院初心,从抗日战争到抗美援朝,从“5·12”汶川大地震到“4·20”芦山地震,从抗击非典到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华西人一直冲锋在前,展现出国家队“中流砥柱”的本色。

    为庆祝建院130周年,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精心策划组织了系列活动,践行关怀服务的理念,让人民群众就近享受一流的优质医疗服务。10月30日,医院举行了建院以来最大规模、最强专家阵容的义诊活动。李正赤宣布义诊正式开始后,58个科室、130个亚专业、1300名医务人员,以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为13000人提供了免费义诊。参与义诊的医务人员,不少都是大家公认“一号难求”的大咖专家,包括欧阳钦、匡安仁等华西终身教授。患者及家属纷纷表示,华西医院以这样的方式庆祝自己130岁的生日,是实实在在的惠民、利民。

    “团结才能胜利,奋斗才能成功。”李正赤说,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要“推进健康中国建设”“把保障人民健康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完善人民健康促进政策”,希望大家勇毅前行,为健康中国、健康四川贡献华西力量!

    “我们要自信自强、守正创新,踔厉奋发、勇毅前行。”四川大学华西临床医学院(华西医院)干部职工纷纷表示,要抓紧学起来、干起来,牢记空谈误国、实干兴邦,坚定信心、同心同德,埋头苦干、奋勇前进,推动各项事业再上新台阶,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健康力量。

    2022-11-09
  • 京畿大地涌新潮 ——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入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观察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提出,“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高标准、高质量建设雄安新区”。

    连日来,记者在一线采访看到,京津冀三地干部群众正坚决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瓣瓣同心”携手同行,以实际行动努力谱写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新篇章。

    携手同心谋未来

    旭日东升,烟笼霞照,大运河碧水在北京城市副中心串联京畿,奔涌向前。

    京津冀协同发展,是习近平总书记亲自谋划、亲自部署、亲自推动的国家战略。

    在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引领下,北京通州区从远郊区跃升为城市副中心,地区生产总值和固定资产投资“双破千亿”。党的二十大报告关于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重要部署,让副中心建设者信心更盛、干劲更足。

    “新时代的伟大成就是党和人民一道拼出来、干出来、奋斗出来的!”党的二十大胜利闭幕后,党的二十大代表、北投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李长利立即返岗传达大会精神,将深刻感悟切实转化为推动副中心建设的行动力。眼下,他最关心的副中心剧院、图书馆、博物馆三大建筑进展迅速,正冲刺年底前基本完工目标。

    刚刚立冬的北京清晨气温逼近冰点,但“三大建筑”工地的工人们忙得直冒汗。江苏人王威已来京务工7年,如今不仅成为北京建工施工队队长,还是北京市劳动模范、冬奥火炬接力手。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在全社会弘扬劳动精神、奋斗精神、奉献精神、创造精神、勤俭节约精神”,让王威备受鼓舞,他正带领工友们全力确保节点目标完成。“对一线工人来说,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就是把手里的活儿干到最好!”王威说。

    规划建设北京城市副中心,与河北雄安新区形成北京“新的两翼”,是京津冀协同发展的重要组成,是千年大计、国家大事。

    习近平总书记高瞻远瞩谋划推动雄安新区规划建设,他强调,要贯彻高质量发展要求,创造“雄安质量”,在推动高质量发展方面成为全国的一个样板。

    5年多来,雄安新区从“一张白纸”起笔,如今,重点片区和重点工程推进顺利,累计完成投资4700多亿元。“目前,雄安新区启动区基础设施基本建成,科技创新项目、高端高新产业加快落地。”雄安新区规划建设局副局长、启动区指挥部常务副指挥长葛亮说。

    经过京雄两地的共同努力,北京市以“交钥匙”方式支持雄安新区建设的北海幼儿园、史家小学、北京四中三个学校项目已经全部交付,宣武医院项目将于2023年9月底竣工交付。“北京将加快推动这些项目与雄安方面签订支持协议,促进雄安新区公共服务水平提升。”北京市京津冀协同办相关负责人表示。

    交通一体化是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先行领域。进入11月以来,助力三地互联互通的交通项目捷报频传、振奋人心。11月6日,新建北京至天津滨海新区城际铁路南段工程正式开工建设;京唐城际铁路、京滨城际铁路宝坻至北辰段进入运行试验阶段;作为京津冀首条跨省轨道交通线路,北京轨道交通22号线正式进入全面建设阶段……

    北京市交通委协同发展处处长赵阳表示,以北京、天津为核心枢纽,贯通连接河北各地市的全国性铁路网基本形成,“轨道上的京津冀”初步建成,有效推动三地间人流、物流、信息流等要素加速流通周转,助力区域产业结构调整。

    协同发展蹄疾步稳

    “建设和管理好首都,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内容。”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首都发展,始终牢牢牵住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这个“牛鼻子”,坚定不移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

    走进位于北京地铁动物园站南侧的新动力金融科技中心,极具现代感的大厅内,服务团队正在为新一批入驻企业对接最新落地的相关政策。

    曾经的动物园批发市场,完成疏解腾退后,如今已成为金融科技企业的集聚地。“我们专门成立了加速器,为具有潜力的中小型金融科技企业提供专业服务。”新动力金融科技中心运营团队、北京熙诚金科科技服务有限公司总经理李倩说。

    “动批”蝶变是首都转变发展模式、推进区域协调发展的生动样本。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着力推进城乡融合和区域协调发展,推动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京津冀协同发展8年多来,三地牢牢牵住疏解非首都功能这个“牛鼻子”,推进区域协调发展,探索出一条实现高质量发展的新路径。

    “通过两轮疏解整治促提升,北京和天津、河北形成了协同发展的态势。”北京市发改委疏整促专项办有关负责人表示,北京正扎实推进这一专项行动,坚定疏解一般制造业企业,巩固区域性专业市场、物流中心疏解成果,推进教育、医疗等公共服务资源向外布局发展。

    从北京疏解出的产业,正通过机制创新,形成承接地新的经济增长极。在距北京200余公里的沧州渤海新区,北京·沧州渤海新区生物医药产业园在国内首开“企业在河北、监管属北京”跨区域监管体制先河,目前已累计落地知名医药企业60家。

    “2022年以来,河北深化与科技部和京津对接合作,推进协同创新各项重点任务落实落地,在重大创新平台建设、京津科技成果转化等方面取得明显成效。”河北省科技厅党组书记、厅长龙奋杰说。

    在国家超级计算天津中心,党的二十大代表、天河应用研发首席科学家孟祥飞参加完党的二十大后,马不停蹄地投入到新一代百亿亿次超算的应用研发创新中。

    “党的二十大报告在回顾过去5年取得的不平凡成就时,专门讲到了超级计算机等重大科技创新成果,让我们备受鼓舞。”孟祥飞说,新一代超级计算机已经成为京津冀地区科技和产业发展的利器,每天超过15000项计算任务在这里执行,其中三分之二来自京津冀地区。

    将“超级算力”等科技创新重大生产力布局优化,优势互补、高质量发展的区域经济布局和国土空间体系正在形成。

    高质量发展迈向更高水平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实现京津冀协同发展,是一个重大国家战略,要坚持优势互补、互利共赢、扎实推进,加快走出一条科学持续的协同发展路子来。

    站在新的历史节点,京津冀协同发展正走向更高水平。

    “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为我们进一步指明了前进方向,注入了强劲动力。”北京市发展改革委主任穆鹏说,北京将持续把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作为重要的政治任务和重大历史机遇,加强与津冀协同联动,积极构建现代化首都都市圈,打造我国高质量发展新增长极。

    在北京城市副中心站综合交通枢纽建设现场,建设者们正在抢抓工程进度。再过几天,站房核心区最底层基础底板混凝土浇筑即将完工。

    作为规划建设的亚洲最大地下综合交通枢纽,未来这里地上是繁华的都市生活圈,地下是四通八达的轨道交通网——连接北京6号线、22号线、M101线3条轨道交通线路,以及京唐、京哈、北京城际铁路联络线3条铁路线路。

    “我们将以优异建设成果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全力以赴加快推进副中心站综合交通枢纽建设,力争早日实现交通互联互通,让‘轨道上的京津冀’更加通达。”北京城市副中心站综合枢纽建设管理有限公司总经理曾国华说。

    “轨道上的京津冀”是建设现代化首都都市圈的重要组成。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提出,以城市群、都市圈为依托构建大中小城市协调发展格局。

    “北京将加快构建现代化首都都市圈,包括建设环京周边地区‘通勤圈’,京津雄地区‘功能圈’和节点城市‘产业圈’,带动协同发展重点领域取得新突破。”穆鹏说。

    提速扩面“通武廊”区域“小京津冀”改革试验,加快更多政务服务事项跨区域集成办理,持续开展资质、标准、检验检测结果互认……高质量推进体制机制改革和试点示范正加速在天津落地。

    “我们服务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取得了阶段性成果,当前京津冀协同发展进入新阶段、面临新使命。天津要与北京、河北携手并进,‘瓣瓣同心’合力书写新画卷。”党的二十大代表、天津市发展改革委主任戴永康说。

    10月底召开的河北省委十届三次全会提出,紧紧扭住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这个牛鼻子,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与北京合作谋划布局康养产业和养老服务业,高标准、高质量建设雄安新区,在对接京津、服务京津中加快发展自己。

    “党的二十大报告为沧州全力推动协同发展向深度广度拓展指明了方向、提供了遵循。”党的二十大代表、河北省沧州市委书记康彦民表示,下一步沧州将深化与京津雄产业、交通、科技等领域全方位对接,加快错位发展、融合发展。

    下好发展一盘棋,京津冀热土激荡澎湃。在党的二十大精神的指引下,京津冀协同发展必将取得新的更大成就。

    2022-11-09
  • 好记者有本事 好故事有温度 ——写在第二十三个记者节到来之际

    好记者,拿出好本事,讲出好故事。今年下半年,由中宣部、中央网信办、国家广电总局、中国记协主办的第九届“好记者讲好故事”活动面向全国新闻战线深入开展。参赛者讲亲历故事、说采访过程、谈内心感受。新闻战线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宣传阐释党的创新理论,积极传播党的声音,不断增强脚力、眼力、脑力、笔力,用心走好新时代群众路线,积极塑造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有力服务党和国家工作大局。

    《好记者讲好故事——2022年中国记者节特别节目》于11月8日在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视综合频道播出,10名记者代表讲述他们的采访经历、所思所想,反映近年来全国新闻战线取得的丰硕成果、展现出的良好精神风貌、新闻队伍建设取得的新进展,为新中国第二十三个记者节献礼。

    记录时代风云

    见证伟大变革

    飞驰的高铁让“流动的中国”更加生机勃勃,美丽乡村让人们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绿水青山正变成金山银山……这些精彩的故事,离不开广大记者践行“四力”,去书写、讲述、见证。

    河南日报社记者董娉12年都在进行高铁新闻报道,见证了河南在全国率先建成“米”字形高铁网,迈入“市市通高铁”时代。“聊起坐火车的感受,家里的四代人都有深刻的记忆:姥姥90多岁了,拥挤的绿皮车是最深的回忆;70多岁的母亲总提红色的快速列车;我从工作起就开始坐动车,朝发夕至是我的感受;而我的女儿俨然是复兴号的‘老乘客’了!”董娉说,“在这条路上,列车不仅跑得远、跑得快,它还跑进了人心。采访时每个人幸福的笑脸,是最好的答案。”

    2015年,湖北广播电视台记者郝晋辉第一次到湖北鄂州市峒山村采访,那时,年轻人大多外出打工,村里千亩土地荒芜,仅靠传统农业“望天收”。7年来,在村干部的带领下,村里推广“虾稻共生”,有村民在一个小龙虾丰收季就能收入30万元。“越来越多的村民加入养虾的行列,回村创业的人也越来越多。”郝晋辉说,“乡村振兴是幸福新起点,在我的镜头里,峒山村的‘万亩湘莲’建成了,‘农文旅研学’的融合发展模式带来了上亿元的效益。我们新时代的美丽乡村,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

    “朝看黄海日出,暮赏渤海夕照,春迎东游海豹,秋送南迁候鸟。”去年,山东广播电视台记者杨成龙在山东烟台市拍摄纪录片《长山列岛》时,听海岛人这样描述自己的家乡。杨成龙说:“渔民们经历了过度捕捞、高密度养殖等过往岁月,海荒了、岛穷了,大家也迷茫了。党的十八大以来,随着绿色发展理念逐渐深入人心,有关部门开始推动建设海洋生态文明综合试验区。”

    杨成龙看到:“近海腾退,美丽的海岸线回来了;减少捕捞渔船,大海里的鱼虾回来了;污染企业退出海岛,蓝天碧海回来了。在这里,‘山、水、林、海、城’被视为一个生命共同体。渔民在海里投鱼礁、种海草、修复海底生态。他们还建起现代化的海洋牧场,迈进了耕海牧渔的新天地。”

    书写榜样事迹

    唱响奋进凯歌

    伟大时代呼唤伟大精神,崇高事业需要榜样引领。书写榜样事迹,唱响奋进凯歌,推动全社会见贤思齐、崇尚英雄、争做先锋,广大新闻工作者时刻在路上。

    去年,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王宁接到了一个特殊的任务——采访26位高龄专家。“深潜院士”汪品先在耄耋之年深潜3次,他每天坚持骑单车去办公室,“骑车锻炼身体,而且比走路省10分钟”;天文学家叶叔华院士每天中午自己到食堂打饭,吃不完的打包回家;“焊接泰斗”潘际銮院士反对“唯论文论”,呼吁学生们多去一线、多做实用的东西;“七一勋章”获得者蓝天野有近77年的党龄,他原名王润森,当成为党的交通员后改名为蓝天野,而这个名字,人们叫了他74年……

    王宁采访后说:“我要努力把他们这种生活里简朴、事业中坚守、信仰上忠诚的精神,传递给更多的观众。”

    伟大出自平凡,平凡造就伟大。

    10年来,中国石油报社记者徐远震奔走在祖国西部的荒漠、高原,记录建设新时代的普通人。气罐车司机郑有录的日常工作是把天然气从格尔木送到拉萨,他10年跑了521个来回;德令哈输气站的普通工人加羊多杰,远离家人坚守在高原油气管线上,最终突发疾病倒在荒漠里……徐远震在高原采访,看到了许多普通人的坚守和奋斗故事,“正是他们让我明白,在建设世界能源强国的征程中,‘能源的饭碗必须端在自己手里’的深刻含义。”

    去年,一名亮出党员徽章的新疆大叔感动了无数网友——几名游客到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游玩,车在行驶途中陷入泥潭,恰巧途经这里的阿布都加帕尔·猛德和他的同伴徒手将车辆推出泥淖,感动的游客拿出钱表示感谢,大叔连忙摆手拒绝并亮出了胸前的党员徽章。新疆克州广播电视台记者伊帕尔·阿卜力米提说:“在大叔看来,他只是做了一件微不足道的小事。我理解他,因为我们每一个新疆人都对这片土地爱得深沉,这就是我们守护祖国边境的人刻在骨子里的信仰。”

    “和平时期,并不是每一名中国军人都在战火与硝烟中冲锋。更多的中国军人是在没有硝烟的战位上默默坚守、牺牲与奉献。”解放军新闻传播中心记者王琢舒曾在零下43摄氏度、风力11级的极寒恶劣条件下跟随官兵巡逻执勤,她还听说了许多边防官兵的感人故事,感慨“‘以我之牺牲,换祖国山河无恙’已经刻入每个戍边军人的心底。”

    王琢舒说,“作为一名军事报道记者,我会一直坚守战位,用笔触和镜头,让更多的人看到中国军队和中国军人的‘好样子’”。

    讲好中国故事

    更好打动人心

    今年立春,在北京冬奥会开幕式上,一支来自大山里的儿童合唱团用希腊语演唱了一首奥林匹克会歌《奥林匹克颂》,淳朴的歌声打动了世界。

    “这是河北阜平县马兰花儿童声合唱团,”长城新媒体集团记者杨亚红讲述了合唱团的台前幕后故事,“都说咱中国小康了,可美好的生活到底什么样啊?这帮孩子站在北京冬奥会开幕式舞台上,就是对全世界的回答!”

    当前,仍有一些外国媒体戴着有色眼镜来报道中国。面对外媒对新冠肺炎疫情的歪曲报道,新华通讯社记者眭黎曦说:“我们要用铁一般的事实,用外媒听得清、听得懂的语言,与他们针锋相对。后来,看着95岁的重症康复者在我的镜头前侃侃而谈,那些外媒沉默了,外国观众则被触动了——原来中国真的做到了不放弃每一个生命。”

    眭黎曦说:“传播中国声音,也要用外国人能听到心坎儿里的方式去讲述中国故事。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之际,我们推出纪录片《我的朋友是党员》,用外国人的视角讲述中国共产党员的故事。有海外网友留言表示‘很愿意与这样的中国共产党员交朋友’。”

    全媒体时代,如何让报道更打动人心?

    “新千里江山图”呈现10年锦绣华章,《中国共产党国际形象网宣片》讲述中国铿锵足音……人民日报社新媒体全方位报道党的二十大盛况,收到良好效果。人民日报社记者左潇讲述了参与新媒体报道的经历和体会:“近年来,新媒体产品军装照H5刷屏、新媒体创意报道——快闪店‘时光博物馆’打动人心,系列产品让用户感受到国家发展与个人命运的紧密相连,触摸到了新媒体报道的‘温度’。”

    今年,左潇和同事们发起“带着我的梦想上天宫”征集活动。“香港培侨中学的陈蔓琳同学收到了航天员陈冬发自中国空间站的信件。好奇与憧憬,立志与拼搏,在这次通信中交汇,一颗努力奋斗、爱国爱港的种子生根发芽。”左潇感慨,“新媒体搭建的桥梁,‘跨度’很大,连接你我的现在与未来;又‘精度’极高,画出网上网下同心圆,让有意思的事情更有意义。”

    2022-11-08
  • 踔厉奋发向未来·二十大精神在基层|大连西岗区:给年轻人“种下”信仰的种子

    “青年强,则国家强”“让青春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火热实践中绽放绚丽之花”……4日清早,大连市西岗区人民广场街道办公室,党建办副主任徐晓彤高声领读、讲解党的二十大报告,7名同事认真记录,“毓桐之声”晨读微信群链接的网络会议室里,还有52个小伙伴聆听分享。

    20分钟“云晨读”理论宣讲,西岗区“毓桐之声”青年宣讲团已持续了443期。

    “党的创新理论需要走进青年,青年也需要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头脑。”共青团西岗区委书记、“毓桐之声”青年宣讲团团长王婷说,“年轻人日常学习、社交喜欢用什么方式,我们就努力把理论宣讲的‘入口’设在青年喜欢的生活中。”

    于是,每天清早的“云晨读”、上下班路上的“有声书”、诙谐幽默的“脱口秀”,都成为“毓桐之声”传播党的创新理论的有效载体。



    “毓桐之声”青年宣讲团成员徐晓彤通过“云晨读”进行领读。(受访者供图)

    西岗区委宣传部介绍,“毓桐之声”青年宣讲团自2019年成立以来,紧扣青年群体兴趣需要和关切,推出“党史青年说”“当一回发言人”等各类宣讲活动3000余次,一批兼具理论深度和感染力的宣讲课程,推动党的创新理论走进青年群体。

    以喜闻乐见的形式“抓住”青年人后,“毓桐之声”团队清醒认识到,从学到学懂、弄通的过程是艰辛的。为学深悟透,他们打破了讲、学界限。三年来,以各种形式走上“毓桐之声”讲台的年轻人已有560人次,全员宣讲、人人都是“讲”的主角是他们推动青年理论学习往深里走、往实里走的法宝之一。

    西岗区东关小学少先队大队辅导员王颖是8期“红歌里的党史”宣讲项目的主要参与者,她说:“呈现一碗水就要准备一缸水。创作理论宣讲课程的过程就是深入学习的过程。”

    制作《安源路矿工人俱乐部之歌》这期5分47秒视频课程时,创作团队参阅了数十份文献资料。王颖说:“视频录制成功那一刻,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领导工人运动的历史已经深深刻在我的心里,每每回忆党的奋斗历程都热血澎湃。”

    理论学习是为了长本领,吃透中央精神后更好地推动工作。西岗区住建局综合科科长赵倩说:“作为民生保障部门,我们注重研读中央关于住房保障和城乡建设的要求。”口袋公园建设时,住建局就把改善人居环境的内容做成宣讲视频,通过各种媒介广泛征集群众意见,找到国家政策和群众需求的契合点。

    “很多年轻人的金点子都变成了城市的美丽一角。”赵倩说。

    此外,“毓桐之声”注重围绕经济高质量发展搞宣讲,将经济、科技领域业务能手纳入宣讲团,宣传创新创业政策和科技成果转化政策。宣讲团通过政策推介,助力入驻在西岗科创园的大连理工大学博士创业团队——博澳智慧能源有限公司,将高温储热、水蓄能领域取得的一系列发明专利落地转化。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推进国有企业、金融企业在完善公司治理中加强党的领导,加强混合所有制企业、非公有制企业党建工作,理顺行业协会、学会、商会党建工作管理体制。加强新经济组织、新社会组织、新就业群体党的建设。

    理论宣讲在区直45个单位逐渐从有形覆盖到有效覆盖后,西岗区正努力将宣讲触角深入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和社会组织。西岗区委组织部组织科科长马林林说:“我们紧紧围绕就业创业、医疗卫生、教育培训等所有青年人关心的话题,以解决实际问题的思路,让青年人更深刻感悟理论的力量。”

    2022-11-08
  • 王莉霞在巴彦淖尔市宣讲党的二十大精神

    11月3日,王莉霞先后来到河套学院、恒丰集团,面向基层宣讲党的二十大精神。

    在河套学院,王莉霞围绕二十大对青年人意味着什么、大学生应该做些什么,对党的二十大精神作了深入浅出、生动具体的解读。她紧密联系二十大取得的重大成果、新时代十年的伟大变革、中国式现代化的战略部署,摆事实、讲道理、谈感悟,激励广大学生要始终听党话、跟党走,为生逢新时代而荣耀,为共创强国业、共圆中国梦而奋斗。她说,大学生在学生时代就要牢固树立对党的领导的信任、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信心,做有理想、敢担当、能吃苦、肯奋斗的好青年。

    在恒丰集团,王莉霞对一线职工说,党的二十大就乡村全面振兴、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作出战略部署,内蒙古作为我国的“粮仓”、“肉库”、“奶罐”、“绒都”,一定要牢记嘱托、扛起责任,发挥农牧业资源优势,发挥龙头企业作用,往中国人的饭碗里多装粮、装好粮,装好肉、装好奶。

    王莉霞还调研了北京中医医院内蒙古医院项目进展、临河区核酸检测实验室运行等情况。(记者宋爽)

    2022-11-07
  • 感谢你们!千里逆行驰援

    11月6日上午,在呼和浩特市第一医院,重庆、广东两支援呼医疗队与内蒙古医疗队进行工作交接,两支医疗队的医务人员静默休整后,将于11月10日前后陆续返回当地。

    青山一道同风雨,千里驰援献大爱。在呼和浩特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最吃紧最困难的关头,自10月6日开始,江苏、浙江、河北、天津、黑龙江、陕西、广东、重庆八省市支援呼和浩特医疗队2000多名医护人员逆行出征、千里驰援,与当地医护人员一起守护呼和浩特人民的健康,用实际行动诠释着“敬佑生命、救死扶伤、甘于奉献、大爱无疆”。

    “我在呼和浩特一切都好。”江苏省支援内蒙古医疗队领队丁杰辉10月6日19时抵达呼和浩特,为妻子报平安后,便投入到呼和浩特市第一医院重症病区的抗击疫情工作中。结束了任务的丁杰辉说:“一个月来,能为这座城市抗击疫情助力,感觉累也值得。”

    “最难忘的不仅是患者痊愈给医疗队员们带来莫大的鼓励,来自内蒙古干部群众和大后方的关心照顾也让我们非常感动。”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重症医学科医师薛明说,“驻地酒店每天早上都会贴心地送上一碗鲜奶,并定期供应新鲜水果,提供丰富的生活物资。医疗队后勤保障组为队员们购买保暖内衣、羽绒服。江苏省卫生健康委给队员们运来鸭血粉丝汤、盐水鸭等家乡特产,让队员们感受到了家乡的温暖。”

    “深深体会到内蒙古真诚、热情的待客之道,深深体会到内蒙古的抗疫决心,渝蒙齐心、抗疫必胜!”临行前,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重症医学科主任张安说。

    必胜的信心背后,是来自于血脉相连、心手相牵的大爱力量。

    广东省支援呼和浩特医疗队在呼和浩特市第一人民医院亚重症医学科病区开展医疗救治工作时,也收获了感动。一位患者给医疗队写下这样的感谢信:“老父亲今年94岁高龄,经过一周的治疗,病情明显好转。我们是幸运的,在这生死攸关的危急时刻,能得到来自祖国南方广东省医疗队的及时救助。你们不顾个人安危,夜以继日、争分夺秒、全力以赴救治患者。用精湛的医术和无疆大爱,书写了广东省医疗队的抗疫英雄赞歌。”

    东莞市水乡中心医院医务科主任钟伟建说:“最难忘的是全体医护人员团结一致,进舱齐心协力配合。我们将铭记这段特殊战‘疫’历程,珍惜和大家建立的深厚情谊,祝呼和浩特市早日战胜疫情。”

    11月5日,黑龙江省支援呼和浩特医疗队结束了援助任务,写下“龙蒙同心,抗疫必胜”,为呼和浩特市打赢新冠肺炎疫情防控阻击战打气。黑龙江省医疗队401名医疗队员在客运东站方舱医院与内蒙古的医护人员在战“疫”中结下了深厚情谊。“病毒无情,龙江有爱;历经磨难,方得始终。希望疫情早日褪去,我们一起驰骋于美丽的大草原,共赏大青山无限风光。”

    感谢你们!千里逆行出征,大爱无疆守“呼”。(记者王坤)

    2022-11-07
  • 把“民之关切”作为“行之所向”

    10月27日,党的二十大代表、准格尔旗迎泽街道南苑社区党支部书记邓郁,怀着喜悦的心情回到工作单位,立即全身心投入到紧张的工作中。她和社区的同事们一边做好疫情防控,一边整理参加大会的心得体会。


    10月27日,邓郁在线上宣讲了党的二十大精神。她说:“作为一名基层党代表,能够亲身参加盛会,现场聆听习近平总书记所作的报告,我倍感振奋。报告突出了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字字句句都体现了人民至上的理念,让我感触颇深。”


    她说,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彰显于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弱有所扶等方面的持续用力。社区10年来取得的历史性成就,作为一名社区工作者,她有幸成为亲历者、参与者、见证者。


    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我们要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如何让党的二十大精神在基层开花结果,邓郁说:“面对新时代人民群众的新期待、基层治理的新任务,我们将自觉把‘民之关切’作为‘行之所向’,以‘党建引领,暖心服务’为主线,聚焦群众急难愁盼问题,织密服务网络,不断推进社区治理精细化,社区服务精准化。”


    谈到未来的发展,邓郁信心满满,欣逢盛世当不负盛世,新征程上,基层工作者要以党的二十大精神为指引,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重要意义,用初心坚守,用衷心担当,用创新提升,用暖心服务。


    准格尔旗兴隆街道退休干部李前唤说:“听了邓郁同志的宣讲很受鼓舞、很受启发,我们要在邓郁同志带领下,认真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


    准格尔旗沙圪堵镇民乐社区党支部副书记韩丽珍在线上聆听了邓郁的宣讲。她说:“同样作为一名社区工作者,邓郁的宣讲,让我感触颇深。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基层社区工作者要时刻与群众站在一起、干在一起,在自己的岗位上加足马力,将‘小社区微服务大民生’作为工作理念,继续用心意换满意,以恒心守初心。”(记者王玉琢)

    2022-11-05

  • 首 页  上一页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下一页    尾 页  

    版权声明: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本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85 8629 6259

    蒙公网安备 15010502001696号 蒙ICP备16001043号-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