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扬思想之旗 凝聚奋进之力——二〇二二年全区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综述

    历史的如椽巨笔,在2022年留下浓墨重彩的篇章,激荡着全区各族干部群众的心怀。


    这一年,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描绘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宏伟蓝图。


    一年来,全区宣传思想文化战线紧紧围绕迎接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这条主线,紧扣落实习近平总书记交给内蒙古的五大任务,坚决扛起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的使命任务,为把内蒙古正面形象立起来、不断谱写现代化内蒙古建设新篇章凝聚强大精神力量。


    高举思想旗帜筑牢理论根基


    科学的理论,闪耀真理的光芒;伟大的思想,激发奋进的力量。


    一年来,宣传思想战线坚持把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首要政治任务,提升理论学习质量、加大宣传阐释力度、拓展理论宣讲广度,让真理的光芒闪耀祖国北疆。


    以上率下,大兴学习之风——


    全区上下始终坚持不懈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持续开展学习、培训、调研,深化理论武装工作。


    2022年一开年,全区领导干部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专题研讨班开班;9月,自治区党委举办习近平总书记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专题研讨班重要讲话精神专题学习班暨理论学习中心组2022年第9次集体学习……领导干部带头学、深入学,在学思践悟中,深化了思想认识,锤炼了党性。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有关辅导读本、分领域学习纲要和学习问答、《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四卷等理论读物成为党员干部案头常备书目,崇尚学习、改造学习、深化学习蔚然成风。


    面向大众,用大白话讲好大道理——


    “在‘80后’‘90后’‘00后’眼中,理论已不是沉闷的‘大道理’,宣讲也不是枯燥的‘走过场’,新的理论宣讲方式正被重新定义。”2022年4月至8月,由自治区党委宣传部指导、自治区党委讲师团主办的“理响新征程”理论宣讲大赛一经推出,便受到青年人的广泛关注。一场场激烈的比拼扣人心弦,一次次深情的讲解直抵人心,展示了自治区青年理论宣讲工作者对新时代党的创新理论真学真懂真信真用的责任与担当。


    让党的创新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一年来,全区宣传思想战线不断创新方式、拓宽渠道,运用大众化、通俗化的话语体系,让政策、理论走出抽象的殿堂、学校的大门,深入城镇乡村、田间地头。


    编写《新时代党的创新理论》分众化读本,常态化开展理论宣讲8.43万余场次,受众437.6万余人次;“我们的新时代”理论微视频大赛,《开卷有理·我们的十年》及《领航》特别节目《领航新时代启航新征程》,取得良好反响;“学习强国”内蒙古学习平台日平均积分居全国第3位。


    知之深、信之笃、行之实。一年来,全区宣传思想文化战线以体现时代性、富于创造性的方法举措,筑牢理论根基,让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这面思想之旗、精神之旗高高飘扬,指引着全区各族儿女奋勇前行。


    聚焦党的二十大激昂奋进力量


    历史的指针指向2022年的金秋十月,党的二十大在北京胜利召开。


    全区宣传思想战线把迎接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作为贯穿全年的一条主线,用平实务实的基调、温暖热烈的色彩,凝聚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的精气神。


    “欲事立,须是心立。”党的二十大胜利闭幕后,全区迅速掀起学习宣传贯彻二十大精神的强大声势。自治区党委印发关于认真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决定,率先举办党的二十大精神专题读书班暨中心组集体学习会,推动全区县级以上中心组采取专题读书班、集中研讨等方式开展专题学习。


    “必须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站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高度谋划发展……”在兴安盟科右前旗桃合木苏木乌申一合嘎查牧民老党员长江家,嘎查党支部书记苏道一边读着党的二十大报告原文,一边结合草畜平衡实例进行讲解。


    用接地气的形式宣讲党的政策主张,以生动的群众语言让党的创新理论走进百姓心田。


    三个多月时间里,自治区、盟市、旗县三级联动,通过领导干部带头讲、自治区宣讲团示范讲、两支“轻骑兵”分众讲、各级各类宣讲团分层讲、借助云端线上讲等形式,深入开展对象化、分众化、互动化宣讲,冬日的祖国北疆,处处涌动着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热潮。


    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凝聚起奋进新征程的主流思想舆论,离不开媒体的作用。


    自治区媒体在重要版面、重点时段、显著位置统一开设“奋进新征程建功新时代”“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等专题专栏,组织“新时代新征程新伟业”等重大主题采访,推出“伟大变革”“大美边疆”等系列专题报道。制作推出《主播说·二十大》《二十大报告我来讲》《内蒙古青年,这是青春与信仰的答案!》等系列融媒体产品,录制《领悟·一起学报告》《聆听》等电视节目……广大新闻工作者通过鲜活的笔触、镜头、声音,讲述奋进故事,用融合传播、全媒表达壮大主流舆论。


    一年来,全区宣传思想文化战线营造了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浓厚氛围,持续点燃了全区各族干部群众奋进新征程的火热激情。


    围绕中心工作营造良好氛围


    一个个紧扣中心的主题宣传,同步记录着内蒙古高质量发展的坚实步伐;


    一条条“沾泥土、带露珠、冒热气”的精彩报道,展现了内蒙古广大干部群众团结一心建设现代化内蒙古的精神风貌;


    一道道运用融媒体新技术烹制出的“新闻大餐”,让内蒙古的知名度和美誉度显著提升。


    一年来,全区宣传思想文化战线紧紧围绕五大任务做大做强正面声音,推出了一大批有思想、有温度、有品质的新闻作品,引导广大干部群众勇于担当、敢于作为,把内蒙古形象立起来。


    重大主题宣传澎湃有力。统筹做好重大主题宣传报道,自治区媒体持续办好“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新时代新作为新篇章”“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等专栏专题,推出“春天的约定”“总书记,我们向您汇报”“总书记和我们心连心”等专题报道,并聚焦落实五大任务、抓好“五个大起底”行动、树立内蒙古正面形象等主题,加强经济社会发展鼓劲宣传。开办“学先进勇担当”“重实干务实功求实效”等专题专栏,大力度宣传报道内蒙古充满正能量的人和事。内蒙古日报《内蒙古有多大》《内蒙古有多美》、内蒙古广播电视台《这就是内蒙古》《骄傲我的内蒙古》等系列融媒体产品“破圈”传播,“包你满意”“兴安岭上兴安盟”等盟市品牌形象宣传产生广泛影响。


    对外宣传好声音持续唱响。举办“中国这十年·内蒙古”主题新闻发布会。建立向中央媒体供稿机制,中央主要媒体刊播内蒙古报道1.8万余篇(条),其中人民日报《内蒙古坚持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新华社《美丽的草原我的家》、央视《亮丽内蒙古·非凡十年》、光明日报《内蒙古:打造祖国北疆亮丽风景线》等重点报道“刷屏”全国。


    疫情防控舆论引导准确有力。充分发挥新媒体优势开展疫情防控宣传引导,抽调业务骨干组成新媒体产品制作“突击队”,针对保供、就医、隔离、转运、复工复产等群众关切,采用网言网语、方言土语、贴心话语,让一系列充满人情味的新闻产品在朋友圈刷屏,一个个传递温暖和力量的短视频、微影像、网文评论,缓解了焦虑、带来了信心、凝聚了共识。


    媒体深度融合发展推进有力。自治区主流媒体品牌平台“草原全媒”“奔腾融媒”改版升级,下载量均超过750万。推进内蒙古新闻网、正北方网有机整合,实施北方新报媒体深度融合转型项目,实践杂志思想理论版和党的教育版实现并刊。印发推进盟市级媒体加快深度融合发展的实施措施,完成县级融媒体中心建设项目转移支付绩效自评,迈出媒体深度融合的铿锵步伐。


    树立价值标杆引领文明风尚


    “其实每个人的心中都有一束光,只要用心和责任去守护,不仅可以点亮自己,而且可以照亮一方。”第七批“全国岗位学雷锋标兵”张敬钰的这句话感动了很多人。


    过去一年,各类榜样再次照亮了人们的精神世界——


    内蒙古10人被评为“中国好人”,1人获全国“新时代好少年”荣誉称号,2个集体被命名为全国学雷锋活动示范点、1人荣获“全国岗位学雷锋标兵”荣誉称号,授予3名个人、3个集体“北疆楷模”荣誉称号……在全区上下树立了崇德向善的价值标杆,形成了崇尚先进、学习先进、争当先进的浓厚氛围。


    过去一年,文明成为北疆大地最美的风景线——


    文明城市、文明单位、文明村镇、文明校园、文明家庭等评选持续开展,全区文明实践中心、所、站整体达标率达100%、培训覆盖率达94.3%,统筹推进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全民国防教育、公民道德建设“十大行动”、文明实践志愿服务、精神文明“六大创建”,全社会文明程度进一步提升。


    过去一年,文化事业、文化产业发展欣欣向荣——


    聚焦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深入推进“两个打造”,即打造更多政治性强、内涵丰富、意蕴厚重、接受度高的中华文化符号和中华民族形象,打造一批具有中华文化底蕴、汲取各民族文化营养、融合现代文明的书籍、舞台艺术作品、影视作品、美术作品,推出中华文化和中华文明系列宣传海报,举办“中华颂”主题展览,内蒙古日报《何以红山》《万里茶道话今昔》系列报道、内蒙古广播电视台融媒体直播《根脉》、电视综艺节目《长城长》《馆长·请亮宝》等反响热烈。


    积极引导文艺精品创作生产,实施文艺作品质量提升工程,完善文艺精品创作扶持机制。舞剧《骑兵》获全国“五个一工程”奖和“文华大奖”,歌曲《少年》、广播剧《有事儿找彪哥》获全国“五个一工程”奖优秀作品奖,散文集《隐藏于辽阔的时光》、电影《兴安岭上》《巴林塔娜》等10余部作品获国家规范性奖项提名奖,电影《海的尽头是草原》入围第12届北京国际电影节“天坛奖”,《内蒙古长城文化丛书》等24种出版物入选国家“十四五”出版规划……层出不穷的文艺精品,推动文艺创作从“高原”向“高峰”不断迈进。


    历史的画卷,在砥砺前行中铺展;时代的华章,在接续奋斗里书写。新的一年,全区宣传思想文化战线将踔厉奋发、笃行不怠,担当作为、勇毅前行,持续激励全区广大干部群众满怀信心奋进新征程、建功新时代。(记者白丹)

    2023-02-01
  • 鄂尔多斯招商引资推动一产重塑

    近日,以“链”上鄂尔多斯为主题的2023鄂尔多斯市一产重塑专场线上招商推介会在康巴什区举行,同时在北京、山东、江苏、四川、陕西5省市和鄂尔多斯市各旗区设立分会场。国内100多家央企、国企、民企和农商协会代表以线上线下互动的方式参与,鄂尔多斯市政府向各方推介展示了农牧业产业发展优势和一产投资潜力,诚邀各方企业来鄂尔多斯投资兴业。


    鄂尔多斯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市工作的重中之重,开展一产重塑行动,把一产招商作为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加快农牧业农村牧区现代化、促进共同富裕的重要举措。全市农牧业发展势头强劲、前景广阔,形成了羊绒羊毛、肉牛、肉羊、奶业等主导产业,产业链上下游都有广阔的发展空间和巨大商机。2022年,该市提出实施一产重塑行动计划,坚持“项目为王”理念,围绕农牧业延链补链强链,谋划储备“十四五”期间推进农牧业农村牧区现代化重大项目,全市拟实施千万元以上重大项目96项,计划总投资378.2亿元。鄂尔多斯立足建设“国家重要农畜产品生产基地”,深入实施一产重塑计划,正向着全区乃至全国重要的“粮仓”“肉库”“菜篮”“奶罐”“绒都”五大目标阔步前进。


    鄂尔多斯市委农牧办主任、市农牧局局长乔建江在招商推介会上表示:“鄂尔多斯市区位资源优势突出、政策红利密集释放、营商环境持续优化,农牧业产业发展潜力无限,这是我们招商引资的底气所在。”


    鄂尔多斯市地处北纬40°农牧业生产黄金带,水土洁净、光照充足,发展农牧业有着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禀赋。政策方面,围绕一产重塑,市委、政府先后出台促进乡村振兴若干政策、金融支持产业振兴办法,羊绒羊毛、肉牛、奶业、瓜果蔬菜和小杂粮特色产业发展实施方案等一系列文件全力支持农牧产业发展。同时,营商环境的持续优化,为企业投资兴业创造了安心的环境。该市连续两年在全区营商环境评价中排名第一,是内蒙古自治区首个中国营商环境评价招标投标领域优秀城市,2022年成功入选全国18个投资热点城市。(记者郝雪莲)

    2023-01-31
  • 自治区新增2户国家级创新示范企业

    日前,工业和信息化部公布2022年国家技术创新示范企业名单,北方稀土(集团)高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和鄂尔多斯市西金矿冶有限责任公司2户企业入选。


    据悉,内蒙古上述2户企业的技术中心分别于1998年和2012年被认定为自治区级企业技术中心,且在制造业领域拥有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及产业化方面突出成果。截至目前,内蒙古共有15户企业被认定为国家技术创新示范企业。(记者康丽娜)

    2023-01-31
  • 呼和浩特:打造高质量发展“硬核力量”

    推进实施重点项目1100个,年度计划投资1284亿元;


    新引进亿元以上项目任务目标400个,完成固定资产投资任务目标500亿元,全年新签约项目不少于1000个,协议投资额不少于6000亿元;


    1000项事项实现“掌上办”,旗县区70%以上政务服务事项实现“一网通办”。


    ……


    项目建设和招商引资既是首府经济稳定增长的“核心支撑”,也是首府打造“六大产业集群”的重要引擎。2023年,呼和浩特市将以“非常之力”建机制,以“非常之为”招项目,以“非常之举”优保障,实现重点项目建设、招商引资、项目服务保障质的提升和量的增长,为全市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最强动力。


    加快推进“双一千”重大项目建设


    为深入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和自治区党委、政府决策部署,认真落实全区招商引资暨优化营商环境大会精神,呼和浩特市紧紧围绕国家和自治区重大战略、政策导向和资金投向,聚焦打造现代化区域中心城市,着力以新理念谋划新项目,以新项目积蓄新动能,持续在“链”上发力,向“质”上聚焦,以更多“含金量”多、“含新量”高、“含绿量”足的大项目、好项目,实现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和跨越式发展,昂首迈入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新天地。目前,全市共推进实施2023年重点项目1100个,年度计划投资1284亿元。为保证项目顺利实施,呼和浩特将采取四方面措施,加快推动重点项目建设。


    ——加快手续办理。落实《快审快办二十条措施》,通过开展集中审批月,加快推进新建项目的手续办理,针对项目前期工作中立项、用地规划、工程规划、环评、能评、水保、施工许可等主要手续,全面优化项目审批流程,高效推进项目尽快具备开工条件。


    ——强化项目调度。统筹储备一批、推进一批、建设一批、竣工一批,实行重点项目分级包联、专班推进、协同联办机制,建立分级、分期项目调度台账,制定重点项目开工时序作战图,推动2023年项目“开春即开工”,提前谋划上半年两次重大产业项目集中开工活动,紧锣密鼓推动项目加快建设。


    ——做好要素保障。统筹落实能耗、资金需求,全力做好重大项目要素保障,推动项目早开工、早建设;积极争取2023年中央预算内资金、专项债资金,用好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资产盘活贷,统筹抓好项目资金使用进度,保障重点项目顺利建设。


    ——加强项目谋划。紧紧围绕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新能源替代等重大战略机遇,超前布局重大基础设施,充分利用国家物流枢纽、骨干冷链物流基地、乳制品先进制造业集群、废旧物资循环利用示范城市、北方清洁取暖示范城市等国字号品牌,谋划一批投资体量大、示范带动效应好的重大项目,加快前期工作,推动项目尽快落地建设。


    全面吹响招商引资“冲锋号”


    按照全区招商引资暨优化营商环境大会精神要求及呼和浩特市委市政府的安排部署,呼和浩特市区域经济合作局将瞄准2023年度“新引进亿元以上项目任务目标400个,完成固定资产投资任务目标500亿元,全年新签约项目不少于1000个,协议投资额不少于6000亿元”的招商引资目标任务,统筹调度各旗县区和有关部门把招商引资摆在突出位置,围绕主导产业,开展精准产业链招商,持续引进建设一批延链、补链、强链的大项目、好项目,确保全年目标任务圆满完成。


    ——精准制定包括“六大产业集群”、战略性新兴产业、现代服务业及新经济、新业态为主要内容的66个招商产业目录,做到定位精准、方向明确。


    ——明确招商引资责任主体。招商引资工作领导小组与招商主体签订招商引资责任状,量化任务指标,全年共引进项目不少于1000个。根据“六大产业集群”等重点产业区域分布,确定重点招商目标区,强化产业链招商。通过与知名商协会、专业机构等百家联盟成员单位合作招商,通过承办国家向北开放经贸洽谈活动、中蒙博览会、全球乳业大会以及招商引资推介等大型活动展示“美丽青城、草原都市”的魅力与活力。


    ——开展在谈未签约项目“大对接行动”。通过市级统筹、地区联动、专班推进,争取在谈项目早日签约落地。开展签约未落地项目“大起底行动”,建立从项目签约注册到开工等系统性整体性工作机制,纳入“精准招商及项目管理平台”进行调度推进,确保项目推进工作高效执行、迅速落实。开展招商进展“大点评、大排名行动”,通过建立完善“通报、调度、点评”制度,盯进展、找问题、上举措、要成效。开展招商成效“大考核、大奖励行动”,通过召开全市招商引资动员表彰大会,激发全市上下对标先进、比学赶超抓招商的干劲和热情,把招商引资工作实实在在抓起来、见成效。


    为项目建设提供高效服务环境


    2023年,呼和浩特市行政审批局以更好满足市场主体和人民群众办事需求为核心,以打造全区一流政务环境为目标,把加强项目服务保障作为“强首府”工程的重要内容,作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不断提升投资项目建设的便利化水平,努力为项目建设提供更加高效的服务环境。


    ——优化升级政务服务“一网通办”。到2023年底前,除法律法规规定或涉及国家秘密等特殊情形外,市本级政务服务事项基本实现“一网通办”,1000项事项实现“掌上办”;旗县区70%以上政务服务事项实现“一网通办”。


    ——深化呼包鄂乌“四城通办”。以“云见面”服务、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为依托,加快推动呼包鄂乌政务服务一体化协同发展,到2023年底前,640项依申请行政权力事项和360项公共服务事项实现呼包鄂乌“四城通办”,让群众和企业办事不再“两地来回跑”。


    ——开展集中审批活动。年初从发改、自然资源、生态环境等部门抽调骨干力量成立审批专班,在政务服务大厅采取集中办公的方式,利用1-3月的时间,通过集中联动审批解决项目前期手续存在的问题,推动项目建设早日落地实施。


    ——扩大工业项目“拿地即开工”覆盖范围。全面推行“项目前期策划生成”和“工业用地带方案出让”,在企业拿地前提前介入、主动服务,通过信用承诺、并联审批等方式,推动重点工业项目“建设用地出让、规划许可、不动产证、工程规划许可和施工许可”实现“五证联发、一日办结”。


    ——对社会投资房屋建筑项目实行“4×100”接力跑服务模式。针对建设项目用地、规划、建设、竣工等不同阶段,由发改、自然资源、住建等审批部门组建服务专班,帮助企业办理本部门职能范围内的审批手续,变企业群众“折返跑”为政府部门“接力跑”,切实提升审批效率。


    ——推行全程帮办代办服务。目前,呼和浩特市本级和9个旗县区已全部组建了由各职能部门业务骨干组成的帮办代办队伍。企业在办理审批手续时,可随时到市本级或9个旗县区政务大厅帮办代办专区,申请免费帮办代办服务。各部门通过会商联审机制,共同协调解决企业审批手续办理过程中的难点问题。(内蒙古日报记者郑学良呼和浩特日报记者刘军李海珍)

    2023-01-30
  • 内蒙古2023年征兵宣传手册

    2023-01-30
  • 2022年全区人民币贷款余额同比增长7.8%

    2022年,内蒙古金融机构精准有力落实稳健的货币政策,稳步推进稳经济一揽子金融政策,为稳住自治区宏观经济大盘提供了有力金融支持。人民银行呼和浩特中心支行统计数据显示:2022年末,全区人民币贷款余额达26919亿元,同比增长7.8%。


    全年各项贷款新增1953.9亿元,同比多增238.1亿元;企业贷款新增1421.9亿元,同比多增515.5亿元。存款保持高速增长,全区人民币存款余额32313.6亿元,同比增长17.4%;全年新增4779.6亿元,同比多增2215.5亿元。


    2022年,面对严峻复杂的经济金融形势和新冠疫情,人民银行呼和浩特中心支行适时开展窗口指导和政策引导,出台多项金融举措稳经济大盘,加强信贷投放的跨周期和逆周期调节,推动金融机构稳定存量、挖掘增量、拓展新量,加强对实体经济的信贷支持力度,围绕乡村振兴、普惠小微及受疫情严重影响行业和市场主体开展专项工作,发挥货币政策工具导向作用,引导金融资源向实体经济薄弱环节倾斜。


    在各项政策推动下,2022年,全区涉农贷款新增754.4亿元,住宿餐饮业、批发零售业和交通运输业中长期贷款新增177.7亿元。

    2023-01-29
  • 春节假期呼和浩特接待游客149.25万人次

    人民网呼和浩特1月28日电(刘艺琳)据呼和浩特市文旅广电局消息,2023年1月21日一1月27日,春节7天黄金周期间,呼和浩特市累计接待游客149.25万人次,同比增长2.36%,恢复到2019年疫前同期的80.28%;累计实现综合旅游收入7.07亿元,同比增长6.09%,恢复到2019年疫前同期的71.97%;游客人均消费473.40元,同比增长3.64%,恢复到2019年疫前同期的89.64%。全市旅游市场平稳有序,各项保障措施到位,无重大旅游投诉安全责任事故。


    数据显示,呼和浩特市文旅市场复苏回暖,假期前三日较去年同期均实现显著增长。各类活动供给充沛,呼和浩特市构建多元化的消费场景,打造了一批如文化庙会、冰雪运动、文艺演出、非遗展演等富有浓郁年味的消费场景,促进了文旅消费活力的释放,文旅消费市场快速复苏。


    据悉,呼和浩特市旅游人数占自治区比重35.5%;旅游收入占自治区比重31.6%,均为自治区各盟市第一。

    2023-01-29
  • 内蒙古二连海关——守口岸一线 保运行畅通(新春走基层)

    “指挥中心,集装箱查验组开始对进口中欧班列集装箱木材进行查验。”春节假期,大雪中的内蒙古二连浩特铁路口岸,海关工作人员王俊鹏正通过对讲机向指挥中心报告。


    除夕刚过,一场寒潮随之而来。即使是中午,气温也将近零下20摄氏度。虽然穿着最厚的棉衣,寒风还是带着雪花顺着领口不断灌进衣服里。不一会儿,王俊鹏的眼镜上就结了一层冰,眉毛和头发也变得花白。他只好暂停手里的工作,用手掌的温度将眼镜上的冰化开后再继续。


    “我们和铁路部门做好沟通协调,及时获取班列运行信息,提前做好工作计划。”王俊鹏一边查看系统数据,一边介绍,“还建立了微信工作群,提前告知查验计划,减少企业等待时间。”


    春节假期,呼和浩特海关所属二连海关合理安排值班人员,优先保障中欧班列查验效率,通过智能化、信息化等手段,进一步缩短查验时间。


    “二连浩特铁路口岸一直保持运行状态,这需要我们坚守岗位,确保进出境列车和中欧班列运行顺畅。”王俊鹏说,“今年以来,中欧班列日通关数量较去年有小幅度增长。希望新的一年中欧班列通行越来越顺畅、高效,我们也将深化‘中欧班列+’作业模式,服务中欧班列增量提效。”

    2023-01-28
  • 乌兰察布市全力构筑医疗救治防线

    为有效开展新冠病毒感染救治工作,连日来,乌兰察布市积极建立并完善分级分类诊疗体系,多措并举,构筑医疗救治防线。


    该市在原有14所二级以上综合医院发热门诊的基础上,为最大限度保障发热患者诊疗需求,将包括中蒙医、口腔、骨科、精神等在内的27所二级以上专科类医院全部纳入建设范围,全市发热门诊建设数量达到41家。168所基层医疗机构也结合自身实际全部设置发热诊室,满足基层患者诊疗需要。


    先后3次发文安排部署医疗救治药品储备供应工作,要求二级以上医院按照3个月动态使用量储备所需药品,基层医疗机构按照服务人口的15%-20%动态储备相关药品。先后向各地各级医疗机构调拨布洛芬片、布洛芬分散片、对乙酰氨基酚片219.84万片。


    对全市31.65万65岁及以上老年人建立红、黄、绿台账管理机制。根据摸底排查掌握的重点人群情况,组织为38177名红色标识中70岁以上老年人发放“健康爱心包”,累计发放对乙酰氨基酚片15.32万片、维C银翘片45.82万片、咳速停胶囊45.82万粒、口罩11.4万个。


    在现有院前急救体系的基础上,将168所基层医疗机构中的88辆救护车全部纳入院前急救体系,最大限度缩短乡村急危重症患者抢救等候时间;建立120医疗急救指挥中心处级领导应急值守制度,强化院前急救能力建设。(记者皇甫美鲜通讯员师冰清)

    2023-01-28
  • 内蒙古出台推进数字经济发展政策

    为进一步激发数字经济发展活力,促进自治区高质量发展,近日,《内蒙古自治区关于加快推进数字经济发展若干政策》发布(以下简称《若干政策》)。


    《若干政策》聚焦内蒙古数字经济发展的堵点难点,提出了11个方面24条政策,包括加快5G网络建设、支持算力网络国家枢纽节点建设、支持壮大电子信息制造业和软件信息服务业、支持制造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改造、支持农牧业数字化转型、支持服务业数字化转型、支持政府数字化技术应用、支持数字科技创新、加强人才队伍建设、支持数字经济领域小规模纳税人、拓宽企业融资渠道。


    《若干政策》提出,支持智能工厂、数字化车间项目建设。对5G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在工业领域的典型应用场景项目,按照实际完成投资额的20%、单个项目最高不超过500万元给予奖补。鼓励企业利用5G、高分北斗、大数据、人工智能、物联网、云计算等新兴技术,在教育、医疗康养、文化旅游、交通设施、电子商务、智慧物流、文化创意、金融消费等服务领域开展数字技术融合应用。(记者康丽娜)

    2023-01-18
  • 锡林郭勒盟:确保“开门稳” 力争“开门红”

    刚刚闭幕的自治区两会,是在全区上下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关键时刻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对于全区各族人民团结一心、坚定信心、砥砺前行,奋力谱写现代化内蒙古建设新篇章,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目前,内蒙古各地掀起深入学习贯彻自治区两会精神热潮。内蒙古日报即日起,开设“强信心谋发展开新局”专栏,聚焦各盟市、厅局、高校、企业、基层一线学习贯彻自治区两会精神的新思路、新举措,充分报道各地干部群众切实让自治区两会精神在当地落地生根、开花结果的生动实践。


    谈到锡林郭勒,您第一个会想到什么?相信多数人的眼前立马会浮现“风吹草低见牛羊”的绿色生态美景。


    作为我国北方重要生态安全屏障的主要组成部分,锡林郭勒最大的价值在绿色生态,最大的责任在绿色生态,最大的发展潜力也在绿色生态。


    进入新时代,绿色不仅是锡林郭勒盟向世人展示的名片,更是这里100多万各族干部群众孜孜不倦的追求。经过多年的奋斗,于2022年底,锡林郭勒盟已建成“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盟”,生态文明建设成就更上一层楼。


    “但我们不能躺在功劳簿上。新的一年,我们要在全盟三分之二左右的国土空间划入生态红线,努力突显生态红线的保护作用,在此基础上奋力推进现代化建设。”自治区人大代表、锡林郭勒盟委副书记、盟长罗青在自治区两会期间接受本报记者专访时铿锵有力地表示。


    今年的自治区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做好各项工作,有两个大前提要始终牢记在心、保持定力。其中之一就是必须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导向;要努力实现“开门稳、开门红”,保持住稳中有进、整体好转的发展势头。


    对于锡林郭勒盟而言,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导向,贯彻落实好自治区两会精神,确保新年“开门稳”的底气在于重大项目的储备上。


    锡林郭勒盟发改委主任高海军介绍说,该盟今年初步列入自治区重大项目150个,总投资1568亿元,较去年增长55%;当年计划完成投资365亿元,较去年增长10.6%,预计拉动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0%以上。


    锡林郭勒盟这150个重大项目中,新建项目80个、数量占比53%,年度计划完成投资139亿元、投资额占比38%;续建项目70个,年内计划完成投资226亿元。政府投资项目49个,年内计划完成投资41亿元;社会投资项目101个,年内计划完成投资324亿元,均较去年提高10%。能源项目57个、年内计划完成投资271亿元,工业及信息化项目19个、年内计划完成投资33亿元,基础设施项目31个、年内计划完成投资33亿元,社会事业项目27个、年内计划完成投资17亿元,生态保护与发展项目16个、年内计划完成投资11亿元。


    为确保2023年重大项目如期全手续开工,早在2022年8月份开始,锡林郭勒盟启动项目审批“秋季攻势”,11月份起,全面开展重大项目手续办理“清零攻坚”行动,共有116个手续完成企业组件,全部完成旗级审批或审查上报;9个盟级手续完成办理,17个自治区级手续取得了批复,共计新增手续全部齐备项目21个。截至目前,113个项目手续已齐备,手续齐备率75%,较上年同期增长20个百分点。在此基础上,该盟将对剩余的37个项目手续集中开展“清零攻坚”行动,坚持每日有推进、每周有进展,销账式推进;协助项目业主落实土地、用能、资金等要素保障,确保重大项目实现“开春”即“开工”。


    2023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是实施“十四五”规划承上启下的关键之年。


    如果说,重大项目实现“开春”即“开工”,能够确保2023年的“开门稳”,那么突出抓招商引资,引来更多好项目、大项目是锡林郭勒盟实现开局之年“开门红”的重要抓手之一。


    就在2022年,锡林郭勒盟充分学习借鉴先进地区的经验和做法,形成了系统完备的全盟招商引资政策体系——持之以恒抓好营商环境,为优质产业项目提供拎包入住、绿电直供的生产园区,达到一定产业水平和规模的,给予“零”地价支持;对重点招商项目,实行“一企一策一专班”,提供保姆式、全程式的反向跑服务,让企业办事零跑腿、服务零等待、投资零操心,努力构建高效的政务环境、优异的政策环境和公平的市场环境,营造重商、亲商、安商、富商的浓厚氛围,使得全盟招商引资工作有了质的突破和量的变化。


    在此基础上,锡林郭勒盟将2023年确定为“招商引资年”,全盟上下把招商引资作为“头号工程”和“一把手工程”,年内计划举办大型招商活动16场,对接企业1500家以上,签约产业项目300个以上。


    在全年的招商引资中,该盟将结合资源禀赋、产业基础和主体功能定位,围绕新能源、新材料、绿电+优质高载能、煤化工、新型环保绿色建材、绿色农畜产品精深加工、旅游新业态等重点领域,沿着产业链上下游、空白点开展链式招商,锚定靶向企业,采取以商招商、以会招商、产业链招商等形式,千方百计推动对接项目尽快签约、签约项目尽快注册落地、落地项目尽快开工建设,实现从招引“单一项目、单一企业”向“构建完整产业链、促进产业集群发展”转变。


    蓝图已绘就,奋斗正当时。地处祖国北疆的锡林郭勒盟将以实际行动高效推动习近平总书记交给内蒙古的“五大任务”,力争实现稳中求进、稳中快进、稳中优进的新开局,在服务全国全区的大局中,奋力体现锡林郭勒盟担当、做出锡林郭勒盟贡献。(记者巴依斯古楞)

    2023-01-18
  • 自治区十四届人大一次会议主席团举行第三次会议

    1月15日上午,自治区十四届人大一次会议主席团举行第三次会议。


    自治区十四届人大一次会议主席团成员71人,出席本次会议68人,符合法定人数。


    大会主席团常务主席孙绍骋主持会议。主席团常务主席林少春、张韶春、段志强、艾丽华、李秉荣、吴艳刚、施文学出席会议。


    会议听取了大会副秘书长、自治区党委组织部常务副部长周凯关于各代表团酝酿、讨论主席团提名的候选人情况和代表联名提出的候选人情况的汇报,决定将代表联名提出的候选人名单印发全体代表,与主席团提名的候选人名单一并酝酿、讨论。(记者陈春艳)

    2023-01-16

  • 首 页  上一页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下一页    尾 页  

    版权声明: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本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85 8629 6259

    蒙公网安备 15010502001696号 蒙ICP备16001043号-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