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国庆假期内蒙古免收小型客车通行费6076万元

    记者从自治区交通运输综合行政执法总队获悉,国庆假期期间内蒙古严格落实节假日免收小型客车通行费政策,2022年10月1日0时至2022年10月7日24时,7座及以下小型客车(普通公路以车辆通过收费站收费车道的时间为准,高速公路以车辆驶离出口收费车道的时间为准)共免费通行186.9万辆,免收通行费6076万元。其中,高速公路免费通行77.2万辆,免收通行费3681万元;普通公路免费通行109.7万辆,免收通行费2395万元。


    除此之外,内蒙古从2022年10月1日0时起至12月31日24时,对通行收费公路的所有货车实施通行费减免10%的优惠政策。国庆节期间,内蒙古高速公路联网收费系统运行正常,减免10%通行费政策全面落实到位,共减免85.4万辆货车,通行费减免2132万元。(记者高慧)

    2022-10-11
  • 近期内蒙古能源价格“两稳一涨”

    据各盟市上报的能源价格监测数据显示,9月第四周(9月28日)全区动力煤、焦炭价格继续保持稳定,天然气价格继续上涨。


    9月28日,全区动力煤平均坑口价格为399元/吨,环比价格持平,同比价格下降15.33%。其中,东部地区褐煤平均坑口价格为332.14元/吨,环比价格持平,同比价格上涨8.64%;鄂尔多斯地区动力煤平均坑口价格600元/吨,环比持平,同比下降30.03%。


    9月28日,全区焦炭平均出厂价格为2300元/吨,环比价格持平,同比价格下降31.55%。


    9月28日,全区国产LNG(天然气)平均出厂价格为7006元/吨,环比价格上涨5.73%,同比价格上涨20.63%。进口LNG平均出站价格为7150元/吨,环比价格上涨7.52%,同比价格上涨36.19%。LNG平均零售价格为7304.83元/吨,环比价格上涨6.20%,同比价格上涨16.20%;CNG平均零售价格为4.17元/立方米,环比价格持平,同比价格上涨17.83%。(记者李永桃)

    2022-10-11
  • 药香飘满园 致富有“良方”

    往乌兰浩特市西北约120公里,踏上科右前旗索伦镇的土地,中草药的独特香味扑鼻而来。这里地处大兴安岭南麓,是野生药材生长的宝地,苍术、防风、赤芍、桔梗等中草药远近闻名。


    过去,当地农民靠着上山挖药材、卖药材养活一家老小。如今,药材种植已经成为这里增收致富的优势特色产业。


    说起将野生药材成功搬到林下、庭院种植并发展成产业,就得提到一个人——科右前旗碧野鑫源中草药种植专业合作社负责人薛明武。


    前不久,在位于索伦镇旗杆山下的合作社野生中草药种子繁育基地,记者见到薛明武时,他正和几个工人一起除草。“这30亩苍术明年能为100多户农户提供种苗,帮助他们发展庭院经济、增收致富。”52岁的薛明武高兴地说。


    早些年,依托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薛明武的药材购销生意做得风生水起。然而,多数野生药材是多年生植物,生长速度赶不上采挖速度,村民们从山上挖到的药材越来越少,薛明武收到的药材也越来越少。“人工种植的药材药效、品质跟野生的没法比。”意识到野生中草药资源保护的重要性,2015年,做了多年药材购销生意的薛明武开始尝试野生药材育种。他将收购来的野生药材移植到承包的200多亩田地里,精心进行培植。起初,从山上移到田里,药材出现“水土不服”的现象,薛明武又不懂栽植管理技术,只能眼睁睁看着200亩苍术烂在田里。


    第二年春天,薛明武总结经验教训从头再来。经过两年摸索,2017年,苍术终于培育成功。可2018年夏天突如其来的一场暴雨再一次将希望浇灭,薛明武的努力又付诸东流。


    2020年初,新冠肺炎疫情席卷全国,中医药在抗击疫情中发挥出独特优势和作用。苍术、桔梗、防风等中草药也随之变得紧俏。看到中草药的市场前景,薛明武坚持下去的信心更坚定了。


    经过前期摸索总结,解决了水土不服和选地不当等问题,薛明武的中草药培育步入正轨。2020年8月,薛明武牵头成立了科右前旗碧野鑫源中草药种植专业合作社。


    早在2017年,当地政府就提出“好地种粮食、薄地种药材”的主张,打造“中药养生福地生态索伦小城”,引导农户在林下、自家园子种植药材。但因为药材种植周期长,要三四年才能看到收获,且种植技术不成熟,不少老百姓有顾虑。薛明武的成功探索,为大家蹚出了一条路子。


    自学成才的薛明武成了“土”专家,为合作社社员和愿意种植中草药的村民统一提供种苗、技术指导、加工销售等,不少村民们跟着他,将自家庭院“方寸地”变成“聚宝盆”,“钱袋子”越来越鼓。


    联丰嘎查李秋香家就是受益农户之一。走进李秋香家的园子,浓浓的药香沁人心脾,新种下的苍术还没有破土,而另一边的白鲜皮、赤芍马上就能采收。“以前我家园子种大棚蔬菜,跟着薛明武改种药材后,不仅能增收1万多元,还省了人力。如今我照料园子,我爱人出去打工,又多了一份收入。”李秋香说。


    药材好,药才好。为了保证药材的品质,薛明武严格种植标准,要求种植过程中杜绝污染,生产出的药材成为不少药企的定点采购对象,远销安徽、河北、广西、广东、四川等地。


    在碧野鑫源合作社的院子里,清洗、切须、晾晒后的一袋袋苍术摆放整齐,等待装车发往外地。“这些‘土疙瘩’就是村民增收的‘金疙瘩’。按照亩产鲜货3000斤、市场价13块一斤保守计算,一亩苍术收入不低于3万元。”薛明武算着账。


    让人高兴的是,利好政策接踵而至,当地中草药种植又迎来新的发展机遇。2022年初,医药健康产业被列入兴安盟20条重点产业链之一,索伦镇也积极争取资金,为在庭院种植药材的农户提供补贴。没了后顾之忧,群众的积极性空前高涨,全镇11个嘎查越来越多的村民参与药材种植。


    “下一步,在政府的推动下,合作社将继续扩大药材种植规模、提高药材品质,打出品牌,带动更多农户参与受益。”面对未来,薛明武充满信心。(记者霍晓庆)

    2022-10-10
  • 【央媒聚焦内蒙古】经济日报:筑牢北疆万里绿色长城

    “内蒙古有两道长城,一道是古人给我们留下的万里长城,另一道是我们正在打造的祖国北疆万里绿色长城。”此前,内蒙古自治区党委书记孙绍骋在“中国这十年·内蒙古”主题新闻发布会上表示。


    内蒙古横跨“三北”,草原面积超13亿亩、占全国的22%,森林近4亿亩、占全国的12%,湿地5700多万亩、占全国的16%,荒漠化和沙化土地面积均占全国的近1/4。“保护好这里的生态环境,是内蒙古义不容辞的责任,也是内蒙古对国家最大的贡献。”孙绍骋说。


    草原“带薪休假”


    从20世纪90年代起,在牧区人口和牲畜数量增长以及干旱等自然灾害影响下,内蒙古出现草原生态恶化现象。为保护和恢复脆弱的生态环境,2011年起,在国家支持下,内蒙古全面启动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政策,有的地方禁牧,有的地方按草畜平衡要求减少牲畜数量,并给牧民相应补贴,相当于让草原“带薪休假”。截至目前,内蒙古自治区已连续实施两轮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政策,10.2亿亩草原享受到“带薪休假”,每年有140多万户490多万农牧民从中受益。


    “‘带薪休假’后的牧场,草群增加了,植被盖度和生物多样性也提高了,优质多年生牧草种类在草群中明显多了起来。”锡林郭勒盟苏尼特左旗林业和草原局局长巴雅尔图说。


    巴雅尔图介绍,过去苏尼特左旗十年九旱,再加上其他自然及人为因素,当地草场出现沙化现象,牧草种类逐渐减少,牧民养畜成本提高,生活水平明显下降。“经过这几年的休养生息,草场的沙化程度明显减轻,草群高度平均增加了2.6厘米,盖度提高了2.64个百分点,生物的多样性和植被恢复后的稳定性均有所提升。”


    锡林郭勒盟林业和草原局相关负责人介绍,这些年实施春季牧草返青期休牧政策,基层干部和广大农牧民群众保护草原生态的自觉意识进一步提高,自主组织,自觉落实休牧措施,全盟草原整体得以休养生息。牧民经营方式逐步由传统的粗放分散型向集约规模化转变,由单一的天然放牧向天然放牧与舍饲半舍饲相结合方式转变,初步实现了科学利用,为严格落实草原禁牧和草畜平衡制度奠定了坚实基础。


    林海“挂斧停锯”


    金秋的内蒙古大兴安岭进入最美季节,漫山遍野色彩斑斓,层林尽染,犹如浓墨重彩的油画,浩瀚的林海显得尤为壮观。


    2015年3月31日,三代务林人“挂斧停锯”,标志着当地全面停止了天然林商业性采伐,进入对森林生态系统保护新时期。


    “自参加工作就在伐木,采伐了20多年,停伐的那一刻印象深刻。这几年,林区的绿色越来越浓,野生动物越来越多。”7年后,原根河森工公司517工队员工王铁昌再次来到他曾经奋战过的地方,感慨万千。据统计,停伐7年,内蒙古大兴安岭累计完成森林抚育2901.9万亩、人工造林18.06万亩、植被恢复16.83万亩、退耕还林25.51万亩,森林资源年增长量达1200万立方米以上。


    党的十八大以来,赤峰市坚持不懈开展造林绿化等生态建设与保护工作。截至目前,全市森林面积达到4555万亩,较2012年增加93.7万亩;活立木总蓄积量6978万立方米,较2012年增加1179万立方米。在赤峰市喀喇沁旗马鞍山林场,养山护山已经成为人们的行动自觉。守护林场30多年的马鞍山林场副场长柴树岭介绍,林场建场初期,这里是一片荒山秃岭,经过几十年的植树造林、封山禁牧、抚育管护,一座座山头才披荫挂绿。尤其是近5年来,马鞍山林场紧紧抓住国家重点工程和森林植被恢复项目等重大项目实施的有利契机,累计完成人工造林面积5000余亩,森林覆盖率达到98.68%。


    良好的生态带动了旅游发展。林场范围内的马鞍山国家森林公园成为有名的旅游打卡地,带动发展农家乐10多家,同时,蘑菇、榛子、松子等林间野生特产也为当地百姓带来可观的经济效益。


    沙漠“锁边治理”


    在库布其沙漠北缘营造锁边林带45公里、6.7万亩,治理沙漠14.3万亩,这是杭锦旗库布其沙漠什拉召治沙站70年来植树治沙的丰硕成果。“过去只能听见风卷起沙子‘呜呜呜’的吼声,现在风穿过治沙站周围的林子,是‘扑簌簌’的脚步声。库布其的风变温柔了。”治沙站站长贾文义说。


    贾文义是家里第三代治沙人,18岁便成为治沙站的一名治沙林业工人。当年修建穿沙公路的时候,他跟着建设大军吃住在沙漠里,栽植沙障,防沙护沙,一干就是几个月。“除了造林,我们还要禁牧、防火、防治病虫害、保护野生动物。”这段时间,天干物燥,贾文义正带领同事分组巡查林地,开展防火宣传,保证治沙成果安全。


    在长期的治沙实践中,鄂尔多斯市持续开展科技攻关,不断加强技术引导,孕育形成一套成熟的治沙方案。与此同时,坚持以生态产业化、产业生态化思路指导荒漠化防治和生态文明建设,大力发展生态旅游、生态光伏、林沙产业等生态融合型产业,变沙漠“负资产”为“绿色资产”。


    除了库布其沙漠,内蒙古境内还分布有巴丹吉林、腾格里、乌兰布和、毛乌素、浑善达克等沙漠沙地,全区沙化土地集中、沙害严重、生态环境相当脆弱。正是一代代像贾文义一样的治沙人让荒漠添绿、沙里生“金”,内蒙古成为全国治沙成效最显著的省份之一。


    10年来,内蒙古自治区坚持不懈保生态、治污染、促转型,让广袤草原“带薪休假”,在兴安林海“挂斧停锯”,对重点沙漠“锁边治理”,累计营造林1.22亿亩、种草2.86亿亩,年均防沙治沙1200万亩以上,全区草原植被盖度和森林覆盖率分别由40.3%和20.8%提高到45%和23%,荒漠化和沙化土地面积持续减少,沙尘暴天数由每年4.9天减少到0.6天。


    内蒙古自治区党委副书记、自治区政府主席王莉霞介绍,这10年,内蒙古统筹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治理,全方位、全地域、全过程开展生态文明建设,一手抓护绿、扩绿,一手抓防污、治污,累计造林、治理草原、防沙治沙面积都是全国第一,全区空气优良天数比例较2015年提高了3.7个百分点,国考地表水断面优良水体比例较2016年提高了22.9个百分点。“概括地讲,内蒙古实现了全区森林覆盖率和草原综合植被盖度‘双提高’,全区荒漠化土地和沙化土地面积‘双减少’。”王莉霞说。


    孙绍骋表示,下一步,在建设生态安全屏障上,内蒙古将统筹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治理,持续在增绿、治沙、转型、减排四个方面下功夫,到2025年完成草原生态建设任务6500万亩、营造林1400万亩、退化林修复2800万亩,今后两年治理沙化土地2650万亩以上。(记者陈力余健)

    2022-10-10
  • 内蒙古开发区闲置资源要素大起底落地有声

    自治区工信厅全面推动开发区闲置资源要素大起底工作,截至9月30日,内蒙古开发区已上缴沉淀资金5893.5万元,整改完成85宗闲置土地,盘活闲置土地489.9公顷。


    “五个大起底”行动开展以来,自治区工信厅全面起底了2016年以来开发区待批项目、沉淀资金、闲置土地、停产企业、停建项目、开发区控制性指标等方面情况,细化了工作任务、工作时限和工作要求。同时,指导各盟市制定实施方案,细化工作台账和整改措施,明确整改责任部门、整改时限、整改方式,分类推进整治工作。


    “9月至12月,内蒙古开发区闲置资源要素大起底行动进入集中整治阶段,针对长期停产企业、僵尸企业和停建项目,争取在年内盘活、解决一批,力争3年内全部盘活。”自治区工信厅工业园区处处长沈鹏介绍,为推动大起底行动取得实效,自治区工信厅成立了工作专班,实行周调度制度,部署推动各盟市进一步细化和制定可行性整改措施,并每周报送大起底工作台账和整改进度。国庆假期期间多次召开工作调度会和视频督导会,听取各盟市进展情况,并对具体推进措施进行再部署再安排。


    此次大起底排查发现开发区待批项目共127个,同时将开发区以案促改发现的191项手续纳入待批项目一并整治,目前已办结11个待批项目,办理了86项手续。18户长期停产企业、21户“僵尸企业”和12个长期停建项目完成整改,共盘活土地608.83公顷。


    与此同时,自治区工信厅全面起底了全区56个工业园区入园项目的投资强度、亩均产值、税收等指标,目前55个工业园区已按照农畜产品加工、能源化工、新型化工、冶金、生物医药、装备制造等行业分类别分别制定了控制性指标。


    为推动大起底行动走深走实,自治区工信厅即将制定《全面加强工业园区管理的意见》,通过制定长效机制强化整治,解决开发区在土地、资金、人力资源等要素闲置和项目准入、基础设施等方面存在的问题。(记者胡芳康丽娜)

    2022-10-09
  • 【“五大起底”在行动】内蒙古开发区闲置资源要素大起底落地有声

    自治区工信厅全面推动开发区闲置资源要素大起底工作,截至9月30日,内蒙古开发区已上缴沉淀资金5893.5万元,整改完成85宗闲置土地,盘活闲置土地489.9公顷。


    “五个大起底”行动开展以来,自治区工信厅全面起底了2016年以来开发区待批项目、沉淀资金、闲置土地、停产企业、停建项目、开发区控制性指标等方面情况,细化了工作任务、工作时限和工作要求。同时,指导各盟市制定实施方案,细化工作台账和整改措施,明确整改责任部门、整改时限、整改方式,分类推进整治工作。


    “9月至12月,内蒙古开发区闲置资源要素大起底行动进入集中整治阶段,针对长期停产企业、僵尸企业和停建项目,争取在年内盘活、解决一批,力争3年内全部盘活。”自治区工信厅工业园区处处长沈鹏介绍,为推动大起底行动取得实效,自治区工信厅成立了工作专班,实行周调度制度,部署推动各盟市进一步细化和制定可行性整改措施,并每周报送大起底工作台账和整改进度。国庆假期期间多次召开工作调度会和视频督导会,听取各盟市进展情况,并对具体推进措施进行再部署再安排。


    此次大起底排查发现开发区待批项目共127个,同时将开发区以案促改发现的191项手续纳入待批项目一并整治,目前已办结11个待批项目,办理了86项手续。18户长期停产企业、21户“僵尸企业”和12个长期停建项目完成整改,共盘活土地608.83公顷。


    与此同时,自治区工信厅全面起底了全区56个工业园区入园项目的投资强度、亩均产值、税收等指标,目前55个工业园区已按照农畜产品加工、能源化工、新型化工、冶金、生物医药、装备制造等行业分类别分别制定了控制性指标。


    为推动大起底行动走深走实,自治区工信厅即将制定《全面加强工业园区管理的意见》,通过制定长效机制强化整治,解决开发区在土地、资金、人力资源等要素闲置和项目准入、基础设施等方面存在的问题。

    2022-10-09
  • 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全面推进土地资源节约集约利用的指导意见

    各盟行政公署、市人民政府,自治区各委、办、厅、局,各大企业、事业单位:


    为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和节约集约用地制度,深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进一步提升我区节约集约用地水平,现就全面推进土地资源节约集约利用提出以下意见。


    一、指导思想和主要目标


    (一)指导思想。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和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内蒙古重要讲话精神,紧紧围绕自治区第十次党代会决策部署,牢固树立和贯彻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坚守发展、生态和民生底线,积极转变用地观念,全面推进土地资源节约集约利用,以土地利用方式转变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产业结构转型升级,为打造祖国北部边疆亮丽风景线提供有效土地资源保障。


    (二)主要目标。


    ——严格控制建设用地总量。到“十三五”期末,全区建设用地总量不得突破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确定的建设用地总规模;全区单位国内生产总值建设用地使用面积下降20%。


    ——提升节约集约用地水平。通过实施引导增量、盘活存量、严格标准、提升效率、优化结构、加强管控等措施,进一步提升我区节约集约用地水平。到“十三五”期末,全区30%的旗县(市、区)获评国家级节约集约模范县(市)称号。


    ——健全完善节约集约用地长效机制。严格执行各项节约集约用地政策,落实共同责任,健全完善建设用地节约集约利用考核评价、供应管理、闲置土地处置及盘活利用等工作长效机制。


    二、坚守耕地红线


    (三)切实保护耕地、提高质量。各地区要优化用地结构和布局,引导非农业建设尽量少占或不占优质耕地,切实落实耕地保护责任,确保耕地面积基本稳定、耕地质量不降低。建立多元投入机制,鼓励社会资本参与土地整治和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积极推进山水林田湖生态保护修复和土壤污染防治工作,采取深耕深松、秸秆还田、增施有机肥、盐碱地改良、建设占用耕地耕作层土壤剥离再利用等综合措施,增加有效耕地面积,促进耕地集中连片,提升耕地质量,改善生产条件和农田生态环境,稳定和提高耕地可持续生产能力。严格执行耕地质量调查评价、耕地质量监测制度,为耕地质量保护和考核评价提供支撑。


    (四)严格划定永久基本农田。扎实做好永久基本农田划定工作,强化永久基本农田特殊保护。严守耕地保护红线和城市开发边界,按照布局基本稳定、数量不减少、质量有提高的要求,将城镇周边、交通沿线现有易被占用的优质耕地优先划为永久基本农田。加大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力度,及时将已建成的高标准农田划入永久基本农田。严格控制田间基础设施占地规模,合理缩减基础设施占地率,对基础设施占地率超过国家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相关标准规范要求的,不得通过项目验收。


    (五)推进耕地集约化经营。积极推进农村集体土地“三权分置”改革,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发展多种形式适度规模经营,引导农村土地经营权有序流转,促进土地资源的优化配置和合理利用,提高土地产出率和资源利用效率。


    三、严格建设用地规模管控


    (六)严格规划管控。各地区要进一步落实土地利用规划管理制度,严格执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强化规划约束性指标管控。严格土地用途空间管制,统筹各类建设用地规模、布局、结构和时序,有序推进“多规合一”试点,逐步实现产业发展、城乡建设、基础设施布局、生态环境建设等相关规划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衔接。按照各地区单位国内生产总值建设用地使用面积下降目标,严格实行“五年下降目标和年度下降目标”的双底线管控,对下降目标完成好的地区,给予用地计划指标奖励。


    (七)充分发挥土地利用计划引导作用。完善土地利用年度计划指标分配管理,将新增建设用地计划指标安排与区域资源环境容量、土地开发强度、供地率、闲置土地数量及处置率等节约集约利用指标相挂钩。实行有保有控的用地政策,新增建设用地计划指标要重点支持养老、旅游、物流、光伏等产业,以及大数据、“互联网+”、新能源、新材料、节能环保、高端装备、生物科技等新经济、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和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发展用地;着力保障铁路、公路、航空、市政、水利、能源、信息通信等现代基础设施网络建设项目用地;优先安排保障性住房、医疗、卫生、健康、体育基础设施、文化服务等民生项目。切实提高用地计划使用效率,每年9月底前土地利用年度计划指标使用率达不到80%的盟市,原则上不再另行追加用地计划指标。


    (八)严格执行建设项目用地标准。严格执行禁止和限制用地项目目录及工业项目建设用地控制指标,控制资源消耗高、环境危害大、产能过剩、土地利用强度低、投入产出效益差的项目用地。根据国家和自治区产业政策、产业发展规划、城乡规划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等相关规划,加强对新建项目用地规模审查。在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初步设计、土地审批、土地供应、供后监管、竣工验收等环节严格执行工程建设项目用地标准,建设项目的用地规模和功能分区不得突破土地使用标准控制指标。对尚未发布土地使用标准、工程建设标准和因安全生产、地形地貌、工艺技术等确需突破土地使用标准的建设项目,要开展节地评价,合理确定用地规模。


    (九)加强城镇建设用地规模管控。合理引导城镇建设用地布局,对人口集聚、增长潜力大和资源相对集中的呼包鄂城市群、通辽市、赤峰市和乌海市,要根据城市群发展战略和人口增长刚需,保障城镇建设用地合理需求,优化用地布局;对人均城镇建设用地较大、人口数量相对较多的呼伦贝尔市、乌兰察布市、巴彦淖尔市,要重点保障产业用地和基础设施建设用地,合理控制新增建设用地供给时序和城镇用地规模;对人均城镇建设用地大、人口增长较缓慢的兴安盟、锡林郭勒盟和阿拉善盟,要加大城镇建设用地内涵挖潜力度,通过有效控制城镇建设用地总量供给逐步提升土地利用强度。建立城镇建设用地增加规模同吸纳农牧业转移人口落户数量挂钩机制,按照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的要求,实行差别化进城落户人口城镇新增建设用地标准,对现状人均城镇建设用地在100—150平方米之间的城镇,按照人均80平方米标准安排新增城镇建设用地规模;超过150平方米的,按照人均50平方米安排新增城镇建设用地规模。逐步提高住宅用地容积率,城区常住人口100万以上的城市,规划区内的新增住宅用地容积率不得低于1.2;城区常住人口100万以下的城市,规划区内的新增住宅用地容积率不得低于1.0。到2030年,力争将我区人均城镇建设用地面积控制在150平方米左右。


    (十)整合规范农村牧区建设用地。结合新农村新牧区建设和精准扶贫工作要求,巩固农村牧区环境建设成果,健全完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全面深化农村土地三项制度改革,继续推动农村牧区土地征收、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试点工作。逐步完善宅基地制度,鼓励进城居住的农牧民依法自愿有偿退出宅基地,腾退的宅基地可以由本集体经济组织与原宅基地使用权人协商回购,用于宅基地再分配等集体建设用地需求。鼓励农牧民利用原有的空闲宅基地发展独具民族文化特色的庭院经济、家庭休闲农牧场和乡村旅游。积极实施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等优化建设用地结构布局的举措,推进农村牧区居民点的迁并和土地整理,减少零散、空闲、废弃的农村牧区建设用地数量,允许易地扶贫搬迁地区建设用地增减挂钩的结余指标在全区范围内使用,鼓励对具备复耕条件的废弃村庄进行复垦作为补充耕地,逐步改变我区农村牧区人口减少而建设用地逐年增加的不合理现象。


    (十一)提高开发区(园区)集约用地水平。积极推进工业项目及物流等产业项目向开发区(园区)和产业集聚区集中,国家和自治区级开发区(园区)新增工业项目容积率不得低于国家规定的建设用地容积率控制指标,新增工业项目建设用地亩均投资强度分别达不到150万元和80万元的,原则上不予供地。进一步落实开发区(园区)土地集约利用评价制度,加强评价成果的管理应用,及时对评价结果进行综合排序后公告,排名进入前1/3的开发区(园区),方可申请升级、扩区并优先安排建设用地指标。鼓励通过追加投资、推动产业转型升级提高存量建设用地集约利用水平,对符合规划和安全要求,不改变用途,在原厂区新建、扩建、翻建多层标准厂房提高土地容积率的,不再增收土地出让金。


    四、提升土地利用效率


    (十二)加强城镇低效建设用地再开发。各地区要深入推进城镇低效用地再开发,稳步有序对建设用地中的布局散乱、利用粗放、用途不合理、建筑危旧的城镇存量建设用地进行改造利用。鼓励原土地使用权人通过自主、联营、入股、转让等多种方式对其使用的国有建设用地进行改造开发。原划拨土地改造开发后用途仍符合《划拨用地目录》的,可继续按划拨方式使用。改造开发土地需办理有偿使用手续,符合协议出让条件的,可依法采取协议方式。原依法取得的工业用地改造后提高厂房容积率但不改变用途的,可不再增缴土地价款。利用现有工业用地,兴办先进制造业、生产性及高科技服务业、创业创新平台等国家支持的新产业、新业态建设项目的,经旗县级人民政府批准,可以继续按原用途使用,过渡期为5年,过渡期满后,依法按新用途办理用地手续。改造开发需变更原土地用途的,应当依法办理规划修改和用地手续。


    (十三)积极推进工矿废弃地复垦利用。以改善生态环境为出发点,坚持因地制宜、综合治理和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相统一,推进工矿废弃地复垦利用,提高土地资源的综合承载能力。有条件的地区要积极申请历史遗留工矿废弃地复垦利用国家试点,加强对历史遗留工矿废弃地(包括交通、水利等基础设施废弃地)的复垦利用,在治理改善生态环境的基础上,与新增建设用地相挂钩,合理调整建设用地布局。统筹推进工矿废弃地复垦与矿山环境恢复治理、绿色矿业发展示范区建设、土地整治等工作,发挥政策组合效应。


    (十四)严格落实土地开发利用监管制度。各地区要认真落实建设用地供应后的开发利用监管制度,重点做好遗留闲置土地的处置和盘活利用,加强新供应建设用地开发利用的常态化监管。落实政府处置闲置土地的主体责任,发挥国土资源部门调查认定土地闲置和处置工作组织实施的责任主体作用,坚持“规模控制、区别成因、分类处置、以用为先”的原则,制定切实可行的处置方案,消化现有闲置土地。建立闲置土地及时发现处置的长效机制,从根本上防止新的闲置土地再度累积为土地管理的突出问题。对闲置土地处置和再利用情况实行定期通报制度,对闲置土地数量较大的地区,按闲置土地面积相应核减下一年度土地利用年度计划指标;对闲置土地数量超过近五年年均供地量的地区,除国家、自治区重点项目和民生保障项目外,暂停新增建设用地审批;对闲置土地处置进展缓慢的地区,自治区将采取约谈等措施,推动闲置土地处置工作。


    (十五)大力推进地下空间开发利用。加强城市地下空间立体开发,提高城市综合承载能力。对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城乡规划的,鼓励开发利用城市规划区范围内国有土地的地下空间,建设地下轨道交通、综合管廊、停车场、城市公交场站、商业服务、物流仓储以及人防等设施,促进土地节约集约利用。


    (十六)逐步缩小划拨供地范围。深化国有建设用地有偿使用制度改革,逐步缩小划拨供地范围,对经营性的基础设施和社会事业用地实行有偿使用。按照鼓励流转、促进集约利用的原则,进一步落实盘活原划拨土地利用政策。利用划拨方式取得的存量工业厂房、仓储用房等存量房产和土地资源从事养老、健康服务、文化创意、大数据、体育设施等新产业、新业态的,土地用途和使用权人可暂不变更,连续经营一年以上,符合划拨用地目录的项目可继续按划拨方式用地,不符合划拨用地目录的项目可采取协议出让或租赁方式办理用地手续。


    (十七)鼓励多方式供应产业项目用地。鼓励对国家支持的产业(房地产开发除外)项目用地实行长期租赁、先租后让、租让结合等多种供地方式,优化产业项目周期与土地使用权年期的匹配程度,降低企业用地成本。土地长期租赁、出让年限可根据产业类型和生产经营周期在规定年限内合理设定,采取分阶段管理,实现节约集约用地。长期租赁供地方式的确定、租金底价应符合国家相关规定。


    (十八)深入开展国土资源节约集约模范县(市)创建活动。进一步发挥国土资源节约集约模范县(市)创建活动的平台、抓手和典型示范引领作用,调动全社会特别是地方政府和群众节约集约利用资源的积极性,全面推进节约集约模式创新、技术创新、制度创新和管理创新。加强对已获评国土资源节约集约模范县(市)的复核和管理,建立能进能退、滚动创建的动态机制,继续对荣获国土资源节约集约模范县(市)的旗县(市、区)和给予用地计划指标奖励,不断提升国土资源节约集约利用水平。


    五、强化监督管理


    (十九)严格执行土地利用动态巡查制度。加强建设用地供应和供后开发利用全程监管,促进各类建设项目依法依规用地。充分发挥土地出让合同、划拨决定书的法律效力,在土地供后监管中将履行土地出让合同、划拨决定书的情况作为建设项目竣工验收的一项重要内容,无国土资源管理部门的检查验收意见或检查验收不合格的,一律不得通过竣工验收。运用信息公示、预警提醒、开竣工申报、现场核查、跟踪管理、竣工验收、闲置土地查处、建立诚信档案等手段,加大违法违规信息的网上排查和实地核查,切实加强对违法、违规、违约行为的综合防控。对批而未供土地建立批后核减或核销制度,采取新增建设费抵顶、指标核减、备案调整等措施,推进批而未供土地有效利用。加强全区土地利用情况通报,对供地率低的地区进行定期督导;将供地率作为年底新增建设用地计划指标调整和下一年度新增建设用地计划指标安排依据;对近5年平均供地率低于60%的盟市、旗县(市、区),除国家、自治区重点项目和民生保障项目外,要暂停新增建设用地审批。


    (二十)全面落实共同责任机制。完善节约集约用地共同责任机制,强化各级政府节约集约用地工作主体责任。各相关部门要加强协调配合,充分运用执法、督察手段,增强与审计、纪检监察、检察等监督或司法机关的联动,有效制止和严肃查处违法违规用地行为。


    2016年12月24日

    2022-10-08
  • 草原风光好绿电送全国内蒙古:向着清洁能源大区目标挺进

    从空中俯瞰,由19.6万余块太阳能光伏板拼成的巨幅骏马图跃然于金色黄沙之上,蔚为壮观。这就是国内最大的沙漠光伏电站--库布其沙漠光伏治沙项目“骏马电站”。


    2017年,鄂尔多斯市达拉特旗把荒漠化防治作为建设我国北方重要生态安全屏障、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战略举措,开始在库布其沙漠谋划建设占地10万亩、规模为2000兆瓦的光伏治沙项目。


    作为全国第三批光伏领跑者基地之一,2018年6月30日,达拉特光伏发电应用领跑基地动工,并于当年12月17日实现一次性全容量并网发电。其中,国家电投内蒙古公司投资建设了达拉特光伏发电应用领跑基地1号和4号项目,开创了133天建成300兆瓦沙漠光伏电站的先河。这其中就包括“骏马电站”。


    “我们采用‘林光互补’模式,板上发电、板下种植,在开发利用太阳能资源的同时,推动沙漠生态治理,达到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双赢的效果。”国家电投内蒙古公司党委委员、副总经理李国俭向记者介绍。


    “你给我一片沙漠,我还你一片绿色。”这是承诺,亦是责任。李国俭介绍,自投运以来,该项目累计输出绿电23.12亿千瓦时,相当于节省标准煤76万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185万吨,累计治沙1.6万亩。


    黄沙变绿洲,蓝海驰骏马。从昔日的黄沙漫漫到如今的草之幂幂,达拉特旗依托库布其沙漠经济先导区,打造出“光伏治沙”的达拉特旗样板。


    而这,只是内蒙古大力推进新能源开发利用的冰山一角。


    内蒙古“风”“光”无限,潜力无穷--风能资源技术可开发量14.6亿千瓦、约占全国的57%,太阳能资源技术可开发量94亿千瓦、约占全国的21%,内蒙古发展新能源产业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和条件。近年来,全区各盟市深挖资源禀赋,因地制宜发展新能源产业,走出适合本地区实际的新能源产业大规模、高比例、市场化、高质量发展之路。


    作为国家现代煤化工产业示范区、首批国家产业转型升级示范区,鄂尔多斯市把新能源作为调整能源结构的主攻方向,以能源结构转型引领带动产业结构转型、经济结构转型,全力打造“风光氢储车”五大产业集群,加快改变产业发展“四多四少”状况,建设国家现代能源产业基地的脚步铿锵激越。


    作为全国重要的煤焦化工和氯碱化工生产基地,乌海市每年工业副产氢约80亿立方米,发展氢能产业条件优越。近年来,乌海市大力发展制氢、储氢、用氢等氢能源产业,国内首座民用液氢工厂投运,国内首条氢基熔融还原法高纯铸造生铁生产线建成,首批海易通新能源装载机下线,氢能源公交车交付使用……目前,已初步形成覆盖全产业链的氢能发展模式,氢能产业为乌海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能。


    作为全国少有的Ⅰ类优质风光资源区,锡林郭勒盟依托风光资源富集优势,积极推进实施源网荷储一体化、新型工业绿色微电网、低碳零碳园区、园区绿电替代、燃煤自备电厂可再生能源替代等项目建设,引领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目前已建成新能源并网装机1165万千瓦,在全区率先建成千万千瓦级新能源基地。


    前瞻性思考、全局性谋划、战略性布局、整体性推进。在产业转型升级的压力下,在能耗双控的约束下,全区各地掀起发展新能源产业的滚滚热潮,新能源产业项目“遍地开花”。


    7月下旬,锡林郭勒盟再签总投资百亿以上新能源微电网配套产业项目,标志着锡林郭勒盟新能源产业集群再添新动能。


    8月上旬,鄂尔多斯市准格尔旗天合光能股份有限公司成功下线首块210光伏组件,标志着内蒙古光伏组件制造实现“零”的突破。


    8月下旬,自治区首批风光制氢一体化示范项目集中开工,标志着内蒙古氢能产业高质量发展进入快车道。


    9月上旬,总投资600亿元、千万千瓦级“风光储氢氨一体化”零碳产业园项目落户通辽,标志着通辽市建设风光氢储全产业链装备制造基地迈出新步伐。


    从建设工地到产业园区,从规划蓝图到现实画卷,奋进的号音嘹亮,奔跑的脚步铿锵,北疆大地处处涌动着新能源项目建设的澎湃热潮。


    草原风光好,绿电送全国。作为全国重要的能源基地,内蒙古将继续推进新能源大规模开发利用,力争到“十四五”末新能源装机达到1.35亿千瓦以上、在新能源领域“再造一个内蒙古”,率先在全国建成以新能源为主体的能源供给体系、构建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推动内蒙古由化石能源大区向清洁能源大区转变。(记者康丽娜)

    2022-10-08
  • 内蒙古生态“赶考”5年 绿色中找到财富

    “说着说着就说到种树了,可以说绿色中到处是财富……”


    29日,中国治沙劳模殷玉珍在此间召开的中国共产党内蒙古自治区第十一次代表大会上接受记者采访时说,“这是自己不知不觉形成的习惯。”


    居住在中国内蒙古鄂尔多斯乌审旗境内的殷玉珍,过去36年通过在毛乌素沙地种树,不仅让家乡筑起一道7万亩的“绿色屏障”,近年还发展起了旅游业,生产的小米等也成了这名农村妇女的“新品牌”。


    “现在种下的小米都不够卖。”殷玉珍认为,绿色无污染的小米符合大众对健康的要求,可以说适销对路。


    在殷玉珍看来,生态上要想有更好发展,还需要在文化上“琢磨”,“家乡的萨拉乌苏遗址,可以带动我的小米、水果产业的品牌知名度。”


    殷玉珍的经历只是内蒙古过去5年间生态“赶考”的缩影。


    在内蒙古兴安盟,当地媒体报道称,“走在乌兰浩特市钢铁大街上,马路整洁宽敞,行道树郁郁葱葱,很难想到6年前这里是乌兰浩特人不敢近距离接触的‘禁区’:天空灰蒙蒙一片,乌兰浩特钢铁厂的大烟囱冒着黑烟,附近的居民楼即使紧紧闭着门窗,窗台上也是厚厚一层灰。”


    兴安盟最显著的变化还在于,该盟对科尔沁沙地、盐碱地进行了深度治理;“兴安盟大米”品牌享誉全国。2021年10月14日,该盟还获评第五批“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


    在绿色中找到财富的还有内蒙古旅游城市阿尔山。


    阿尔山市委书记杨永久表示,作为一座新兴旅游城市,阿尔山市围绕建设“国内一流、国际知名”旅游度假区目标,正在打造温泉雪城度假区、天池景区、口岸景区、白狼林俗景区、奥伦布坎景区、好森沟景区六大景区,推动当地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赋能关联产业提质增效。


    “旅游业,必将为阿尔山当地民众带来巨大财富。”杨永久如是说道。


    记者注意到,在此间召开的中国共产党内蒙古自治区第十一次代表大会上,内蒙古通过生态高质量发展创造绿色财富已形成共识。


    官方消息显示,过去5年间,内蒙古全区一半以上国土面积划入生态保护线,森林覆盖率和草原综合植被盖度“双提高”,荒漠化和沙化面积“双减少”,分析人士称,内蒙古交出了一张合格的生态“成绩单”。


    值得欣喜的是,今后5年,内蒙古还将持续把保护草原和森林作为首要任务,落实林(草)长制,执行基本草原保护和草畜平衡、禁牧休牧等制度,禁止在草原上乱采滥挖、新开露天矿山,打击各类违法占用草原林地行为等。


    来自中国共产党内蒙古自治区第十一次代表大会的消息显示,今后5年,内蒙古将强化河湖长制,系统推进重点河湖、湿地、水体、流域生态保护和治理,深化“一湖两海”、察汗淖尔等综合治理,狠抓地下水超采治理,统筹做好水生态修复、水环境治理、水资源节约、水安全保障。在沙漠治理方面,内蒙古将科学推进土地沙化荒漠化防治,努力创造出更多防沙止漠的“绿色奇迹”。


    在内蒙古经济学家盖志毅看来,未来5年,官方应进一步细化“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行动方案,如建立碳交易市场以及绿色品牌塑造,发展生态旅游和康养产业等,一定会创造出更多绿色财富。(完)

    2022-10-07
  • 十年淬火炼真钢——走进“奋进新时代”主题成就展“全面从严治党”单元

    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陈昊杨文佳报道步入展区,迎面的展墙正中,一面电子屏幕滚动播放着记录党的十八大以来全面从严治党取得的历史性、开创性成就的视频,吸引着往来观众驻足观看。屏幕上方,金色党徽在红色墙面映衬下熠熠生辉。


    在党的二十大即将召开之际,“奋进新时代”主题成就展在北京展览馆开幕。展览第十二单元开设“全面从严治党保持党的生机活力”展区,聚焦党的政治建设、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纪律建设、制度建设等方面,生动展现了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坚持党要管党、全面从严治党,以伟大自我革命引领伟大社会革命取得的历史性成就、历史性变革。


    一张沙盘图:党中央从制定和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破题,开启了激浊扬清的作风之变


    在“持续加固中央八项规定堤坝锲而不舍纠‘四风’树新风”主题展墙一侧,一张关于习近平总书记调研行程的沙盘示意图格外醒目。


    2019年8月19日至2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甘肃省考察调研,四天时间里日夜兼程,自西向东沿河西走廊1000多公里,途中多次下车与群众亲切握手问候,以身作则带头执行中央八项规定。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从制定和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破题,开启了中国共产党激浊扬清的作风之变。坚持从中央政治局做起、从领导干部抓起,以上率下改进工作作风,持之以恒正风肃纪反腐,驰而不息纠“四风”树新风,踏石留印、抓铁有痕,推动党风、政风、社风向上向善,开创了新时代作风建设新局面。


    玻璃展柜中,一张请柬庄重大方。


    这是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大会的请柬。展品说明写道:筹备工作中,针对大会召开时间调整的情况,没有重新印制请柬,而是以贴纸改字的形式进行修改。从“印”到“改”,背后折射出党中央厉行勤俭节约、力戒铺张浪费的坚定决心和有力举措。在请柬旁,一同展出《人民日报》2013年11月关于《党政机关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条例》的报道图片。


    十年间,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从享乐主义、奢靡之风等歪风陋习抓起,一以贯之、步步深入。纪检监察机关深刻认识“四风”问题的顽固性隐蔽性,一个问题一个问题纠治,一年接着一年坚守,推动化风成俗、形成习惯。


    近年来,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统筹指导在16个省(区、市)试点,建设了基层小微权力“监督一点通”信息平台。展览现场,参观者可以通过展区设备模拟平台操作,体验问题反映、办理追踪、结果查询的全部过程。


    “通过平台不仅可以在线投诉,还可以查阅各类政策权力清单,各项信息公示情况。”观众林女士体验后表示,该平台的搭建,为群众提供了开展监督的有效渠道,老百姓反映意见更方便了。


    深入推进民生领域腐败和作风问题集中整治,围绕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开展过渡期专项监督,推进常态化惩治涉黑涉恶腐败和“保护伞”……十年来,纪检监察机关坚持人民至上,以民心所向为工作导向,把工作落脚点放在增强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上,让群众从一个个具体问题的解决中切实感受到正风肃纪反腐就在身边,感受到公平正义就在身边。


    一份函询通知书:坚持严的主基调不动摇,提高纪律建设的政治性时代性针对性


    “对我个人来说,这次函询是一次很好、也很及时的提醒和警醒,既体现了组织上从严管理干部的要求,又体现了组织上对我个人的关心爱护。今后,我一定引以为戒,举一反三,严守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认真遵守廉洁自律准则,更加严格要求自己,管好自己。”记者注意到,在“坚持严的主基调不动摇提高纪律建设的政治性时代性针对性”主题板块,展出了中央纪委国家监委有关部门发出的一份函询通知书,以及该函询的回复手写稿和采信通知。


    加强纪律建设是全面从严治党的治本之策。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站在坚持党的领导、加强党的建设、全面从严治党的高度,把纪律建设纳入党的建设总体布局,摆在更加突出位置,以严明的纪律管全党治全党,推动全党严肃查处有令不行、有禁不止行为,让党的纪律真正成为“带电的高压线”,从根本上扭转了管党治党宽松软的状况,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


    展柜中,中国方正出版社出版的《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等党内法规单行本依次陈列。


    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明确党内监督的任务是确保党章党规党纪在全党有效执行,维护党的团结统一,重点解决党的领导弱化、党的建设缺失、全面从严治党不力等问题。2018年新修订的《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深入总结监督执纪中的新经验新做法,进一步拧紧党纪螺栓、扎紧制度篱笆,着力提高纪律建设的政治性、时代性、针对性。


    《关于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政治建设的意见》……党中央制定出台的一系列制度规定,为新时代加强党的政治建设指明了方向。


    一个“规”字:以党内监督为主导,促进各类监督力量整合、工作融合,完善党内法规体系、国家法律体系,确保权力规范运行


    《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中国共产党巡视工作条例》《党政机关国内公务接待管理规定》……在“党内法规体系”展柜前,一部部党内法规文本构筑起一个大大的“规”字,集中呈现着新时代党内法规制度建设成果。


    党的十八大以来,共制定修订中央党内法规156部、占现行有效中央党内法规的70.5%,其中制定修订起“四梁八柱”作用的准则、条例45部,占现行有效准则、条例的90%。面对管党治党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党中央持续深入推进党的建设制度改革,不断把新时代全面从严治党实践总结上升为制度成果,党的制度全面深刻发力于管党治党、治国理政,治理效能充分发挥,为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坚持党要管党、全面从严治党提供了坚强保障。


    从“规”字墙移步向前,一份监察建议书进入视野。这是由中央纪委国家监委驻中国银保监会纪检监察组向中国银保监会发出的关于山西银保监局系列行政执法违规问题问责案件的监察建议。


    以监察建议书压实驻在部门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促进监督监管同频共振,正是驻银保监会纪检监察组坚持党的全面领导,以党内监督为主导,推动“两个责任”贯通协同、同向发力的具体举措。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改革完善监督制度,以党内监督为主导,推动各类监督贯通协调,党和国家监督从理论突破到实践创制、从重点监督到全面覆盖、从做强单体到系统集成,搭建起“四梁八柱”,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监督制度逐步成熟定型。


    一幅对比图:一体推进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成功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的反腐败之路


    来到“全面从严治党永远在路上”主题展墙,一幅对比图反映出内蒙古自治区鄂尔多斯市哈尔乌素露天煤矿治理前后的显著差异。近年来,根据中央纪委国家监委下发的纪检监察建议,内蒙古自治区开展煤炭资源领域违规违法问题专项整治,同步修复政治生态和自然生态,曾经地表沟壑纵横、植被稀疏的露天煤矿已变为绿色环保的新型矿区,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4个月来,我的内心充满悔恨、愧疚和自责,我要以一名接受组织审查的党员身份,真诚地向组织认错悔错,认罪悔罪……”云南省委原书记秦光荣的忏悔书手稿及中国人寿保险(集团)公司原党委书记王滨的立案决定书等展品吸引了不少观众专门前来浏览。


    党的十八大以来,越来越多的党员干部因敬畏而“不敢”、因制度而“不能”、因觉悟而“不想”。截至今年4月底,全国纪检监察机关共立案审查调查438.8万件、470.9万人;查处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问题72.3万起,给予党纪政务处分64.4万人,不敢腐的震慑充分彰显。


    展墙上,一幅江苏省扬州市江都区纪检监察干部在粮库排查“以陈顶新”问题线索的照片映入眼帘。去年8月以来,中央纪委国家监委部署在全国范围内开展粮食购销领域腐败问题专项整治,各级纪检监察机关加大案件查办力度,并深刻剖析涉粮腐败深层次原因,督促粮食主管部门、国有粮食企业加强产、储、供、销等环节建章立制、规范管理。


    党的十九大以来,党中央把反腐败和监督工作融入管党治党全局、嵌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成为管党治党、治国理政的重要制度保障。纪检监察机关立足职能职责,把监督体系与治理体系对接起来,把正风肃纪反腐与深化改革、完善制度、促进治理、推动发展贯通起来,取得了良好政治效果、纪法效果和社会效果。


    审议通过《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修订出台《中国共产党廉洁自律准则》《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颁布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监察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公职人员政务处分法》……坚持依规治党和依法治国相统一,统筹推进反腐败党内法规和国家立法一体建设,不能腐的笼子越扎越牢。


    展览中,《家风建设丛书》被重点陈列展示,其中有中国方正出版社出版的《领导干部违纪违法典型案例警示录》,以及收录了党的十九大以来获得国家级荣誉的25位英模党员在家风建设方面先进事迹的《清风传家》等。


    从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三严三实”专题教育、全面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到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和党史学习教育,印发《关于加强新时代廉洁文化建设的意见》……加强理想信念教育,解决好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这个“总开关”问题,不想腐的自觉显著增强。


    十年浴火淬炼。通过前所未有的反腐倡廉斗争,全面从严治党政治引领和政治保障作用充分发挥,管党治党宽松软状况得到根本扭转,党在革命性锻造中更加坚强。


    即将召开的党的二十大,是在进入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关键时刻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大会,将科学谋划未来5年乃至更长时期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目标任务和大政方针,事关党和国家事业继往开来,事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前途命运,事关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踏上新征程,必须持之以恒推进全面从严治党,深入推进新时代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以党的伟大自我革命引领伟大社会革命。

    2022-10-07
  • “节约资源 机关先行”宣传周活动走进医院

    本报9月29日讯(记者王坤)9月28日,自治区“节约资源、机关先行”宣传周进医院活动在自治区第三医院举行。

    活动现场,自治区机关事务管理局向内蒙古自治区人民医院、自治区国际蒙医医院、自治区第三医院捐赠了价值60万元的高效节能灯具。


    “工作结束后,及时关闭电脑;下班后,随手关掉电灯;合理使用空调……这些都是随手可做的节能小事儿。”自治区第三医院的一位职工说。


    自治区第三医院副院长于东升表示:“多年来,医院一直秉承绿色、节能、节约发展,我们将以此次宣传周活动为契机,进一步增强资源节约意识,在全区党政机关推动资源节约工作中更好地发挥示范作用。”


    据了解,近年来,自治区各级医疗卫生单位积极发挥表率作用,集中力量开展资源节约集约工作,并取得了一定实效。

    2022-10-06
  • 节约资源贯穿于经济社会发展全过程各领域 少了浪费 多了文明

    勤俭节约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今天依然需要大力提倡的价值理念和生活方式。近年来,从整顿“舌尖上的浪费”,到启动节俭养德全民节约行动,再到发起“光盘行动”唤起餐桌新风,“厉行节约、反对浪费”的社会风尚逐渐形成,节约资源理念逐步贯穿于经济社会发展的全过程、各领域。


    勤俭节约成社会风尚


    “践行零米粒,勤俭传美德”“餐餐光盘,避免剩余”……在北京史家小学通州分校,老师每天都会对“光盘少年”进行拍照表扬。孩子们很珍惜这份荣誉,杨沐萱同学说:“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每个人都应该做到‘光盘’。”


    为了培养学生珍惜劳动成果和厉行节约的好习惯,北京史家小学通州分校还定期组织评选“零米粒好少年”“零米粒班集体”活动,在就餐学生中招募餐桌文明志愿者,劝导同学们文明用餐。现在,全校师生普遍培养起了勤俭节约的好习惯。


    在上海师范大学附属闵行第三小学南校的每个教室门口都有一台秤,工作人员会对每个班级的剩余饭菜过秤,掌握学生每天的剩余饭菜量。总量较少的班级会被授予“光盘行动示范班”荣誉。食堂工作人员则对剩菜剩饭进行分析,不断提升饭菜质量,力争做到让学生喜欢吃,从而轻松“光盘”。


    “除了‘斤斤计较’,我们还组织开展‘午餐光盘大PK’活动和‘天天打卡’行动。”上师三附小南校相关负责人表示,“‘光盘行动’开展以来,食堂每天的剩饭剩菜锐减,学生们也逐渐意识到每粒粮食来之不易。如今,‘厉行节约,反对浪费’真正地在广大师生中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近年来,一个个文明家庭带头厉行节约、节俭养德,让文明新风吹进千家万户。“能吃多少就备多少饭菜,购买节能家电,及时关闭水龙头,出行尽量步行或者乘坐公共交通工具,不使用一次性水杯、筷子,坚持垃圾分类……”在湖南常德,市文明家庭樊萍全家追求绿色生活方式,注意吃、穿、住、行、用等各个方面的生活细节,为邻里街坊树立了榜样。


    变废为宝促循环利用


    9月9日上午,浙江省宁波市首家垃圾分类“旧物焕新”超市在鄞州区白鹤街道紫鹃社区西门正式开业,周边居民纷纷拎着大包小包赶来。


    年轻妈妈黄翠玲正要搬家,她把孩子用过的小推车和玩具捐了出来,“这些东西都比较新,舍不得扔,现在拿过来义卖,让闲置物品‘重获新生’。”黄翠玲说。


    垃圾分类“旧物焕新”超市不大,室内分门别类摆放了书籍、玩具、鞋服、小饰品、小家电、植物花卉等几百件旧物。“这些物品一般为家庭闲置物品,或单位不再销售但尚有价值的物品,城管义工会对它们进行严格筛选和消毒,再进行爱心义卖,所得钱款用于支持公益慈善项目。”超市负责人、紫鹃社区城管义工队队长陈红英说,“超市虽小,但可让更多旧物循环利用,赢得了居民的认可和肯定。”


    “30个易拉罐就可兑换一支牙膏,18个塑料瓶可兑换一瓶洗洁精或同等价值商品……”在内蒙古自治区鄂尔多斯市鄂托克旗蒙西镇渠畔村文明团结超市,村民们拿着分类好的生活垃圾前来,盘算着换一些生活用品。


    文明团结超市门口整齐地摆放着8个分类垃圾箱,用于收集易拉罐、塑料瓶、废旧纸板、酒瓶玻璃瓶等生活垃圾。超市里,则有肥皂、牙膏、手套等家庭日用品。“以前家里的废纸、废瓶都被直接扔掉了,现在不仅会把这些垃圾积攒起来兑换物品,还会鼓励亲朋好友共同践行垃圾分类。”村民纷纷表示。


    从身边做起、从小事做起,当前,全社会的浪费行为越来越少,绿色低碳的生活方式日益流行。


    绿色发展让生活更美好


    “没想到,光靠林地未来的收益,就能贷到这么多款,既省了找担保人的麻烦,还能节省一大笔利息支出。”去年8月,浙江丽水龙泉市官浦垟村村民李汉清以林业碳汇为质押,向银行申请并获得“碳汇地役权”贷款,80亩“碳汇林”总共贷款20万元。他将这笔钱投入到茶叶种植和培育上,对未来充满期待。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丽水全市林地面积2199万亩,活立木蓄积量9885万立方米,森林覆盖率达81.7%。2021年,丽水出台《林地地役权补偿收益质押贷款管理办法(试行)》,并完成首批林地地役权补偿收益质押贷款发放,户均可贷8万元,可盘活资产近6亿元,真正实现资源变资产。


    近年来,废旧轮胎对生态环境带来的破坏日益严重,被称为“黑色污染”。对此,江苏南通建设“年处理20万吨废轮胎绿色再生利用新建项目”,将回收的废旧轮胎进行清理分类、清洗、粉碎、磁选过筛、常压再生、精炼等深层次处理后,加工成再生胶。每年可处理各类废旧轮胎及橡胶制品20万吨,节约用电1000余万千瓦时。


    近年来,在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观念引领下,全社会积极行动,正在让祖国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生态环境更美好……

    2022-10-06

  • 首 页  上一页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下一页    尾 页  

    版权声明: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本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85 8629 6259

    蒙公网安备 15010502001696号 蒙ICP备16001043号-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