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锡盟完成生态环境领域 “待批项目大起底”任务

    记者从锡林郭勒盟生态环境局了解到,截至目前,该盟顺利完成生态环境领域“待批项目大起底”工作任务,纳入台账的35个待批项目和28个补批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手续已全部办结,办结率达到100%。


    “五个大起底”行动开展以来,锡林郭勒盟第一时间成立工作领导小组及工作专班,同时印发工作方案,全面开展相关工作。该盟生态环境和发改部门梳理2016年至今立项的5684个项目,逐一核实项目环评手续办理情况,明确项目环评进展情况,每日按时上报待批项目台账和补办项目台账进展。


    行动中,锡林郭勒盟盟旗两级生态环境部门严格对照政策文件,指导项目选址选线合理避让环境敏感区,及时协调解决存在的问题,协助项目环评尽早具备受理条件,在审批时限内完成环评审批。与此同时,工作人员靠前服务,对项目建设单位加强业务指导及技术帮扶,针对环评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时答疑解惑,推进项目尽早获批。(记者巴依斯古楞通讯员张璐洁)

    2022-12-08
  • 鄂托克旗用闲置土地建设循环经济项目

    连日来持续降温,可在鄂托克旗东辰汇通选煤及煤矸石回收再利用项目施工现场,却是热火朝天的繁忙景象。多种机械设备开足马力,塔吊林立、机械轰鸣,200多名工人迎着寒风,正在紧锣密鼓地加紧推进皮带运输通廊、筛分车间等主体工程建设。


    “我们东辰汇通公司是由3个煤矿整合而成的,新建年产240万吨的选煤厂、100万吨的矸石处理。这个项目是从自治区五个大起底行动开展后开始建设的,旗委政府积极主动对接,把原蒙西建材闲置土地利用起来。今年10月1日开始建设,预计2023年3月1日建成投产,年产值将达12亿元,实现就业人员百余人。”12月5日,鄂托克旗东辰汇通选煤及煤矸石回收再利用项目负责人武光荣介绍说。


    全区“五个大起底”行动开始后,鄂托克旗盘存量、挖潜力,开良方、治沉疴,让‘沉睡’的土地活起来、用起来,将鄂托克经济开发区的352亩闲置土地建设成为选煤及煤矸石回收再利用项目,最大限度发挥土地资源的价值。


    鄂托克旗东辰汇通选煤及煤矸石回收再利用项目,自2013年以来一直处于闲置状态,全区“五个大起底”行动开始后,鄂托克旗委、政府积极对接企业,新建设的鄂托克旗东辰汇通选煤及煤矸石回收再利用项目环保节能无污染,同时盘活了原蒙西建材集团停产多年的闲置厂房和土地。


    “整个项目生产工艺无污染,煤矿挖煤不见煤,通过管道、电动重卡和集装箱输送,煤矸石处理成为种植土,可将资源彻底吃干榨净,对环境保护起到很好的作用。”武光荣说。


    据了解,选煤厂副产品煤矸石通过运用科学先进工艺,将其变废为宝,实现煤矸石100%资源化利用,减少环境污染。筹备建设年产100万吨煤矸石制人工生态种植土项目,将煤矸石活化培养形成种植土用于治理棋盘井地区的生态修复,形成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谈到今后的工作,鄂托克旗自然资源局党组书记、局长孙建华说:“今年,自治区自然资源厅下达鄂托克旗的任务量是24公顷,现已完成了14公顷的处置量,剩余10公顷正在走供地程序和撤销批文程序,预计年底前可完成任务。此次大起底行动使过去“沉睡”的用地重新被利用,也激活了僵尸企业,为准备上马的企业提供了建设用地资源。”(记者王玉琢)

    2022-12-08
  • 自治区党委推进“五个大起底”行动专项巡视完成进驻

    按照自治区党委统一部署,自治区党委派出13个巡视组,对自治区党委办公厅、自治区政府办公厅、自治区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自治区科学技术厅、自治区工业和信息化厅、自治区财政厅、自治区自然资源厅、自治区生态环境厅、自治区住房和城乡建设厅、自治区交通运输厅、自治区水利厅、自治区农牧厅、自治区林业和草原局、自治区能源局、自治区机关事务管理局15个机关单位党组织推进“五个大起底”行动开展专项巡视。


    截至9月19日,13个专项巡视组已全部完成进驻。自治区党委巡视组将按照政治巡视要求,突出“专”的特点,紧扣被巡视单位职能职责和所承担的起底任务,重点了解“五个大起底”行动工作推进情况、责任履行情况、担当作为情况等,主要受理与推进“五个大起底”行动相关的问题反映。其他不属于巡视受理范围的信访问题,将按规定交有关方面认真处理。13个巡视组现场巡视时间为1个月左右,受理信访截止时间为2022年10月16日。(记者白丹)

    2022-12-08
  • 鄂托克经济开发区:起底房产手续 助企安心发展

    按照自治区“五个大起底”工作要求,鄂托克经济开发区党工委、管委会高度重视、专题研究部署,在行业主管部门旗自然资源局的配合下,对影响企业发展的房产手续清单起底,彻底办结,助企安心发展。


    内蒙古德克斯科技有限公司建设规模为年产10.5万吨氰尿酸,副产21万吨硫酸铵,加工生产50万吨肥料,消化园区焦化企业的副产品硫酸铵,是园区内循环经济产业链上一家企业。生产前期,由于建筑物未完成全部建设任务,生产车间、原料仓库、办公楼、科技楼等房产证一直未办理。于2022年10月1日还清银行贷款后,在鄂托克经济开发区的统筹调度和旗自然资源局的协调下,企业房产手续已顺利办结。


    内蒙古德克斯科技有限公司主要负责人蔡鑫:“前后一共用了3天的时间,把这个房产证就办下来了,房产证办下来对企业也有莫大的帮助,首先企业的手续全部齐全了,然后对于车间生产及办公室人员工作也有很大的帮助,也提高了很大的积极性,对周边和一些外围客户,也起到了诚信信用的作用。”


    自“五个大起底”以来,鄂托克经济开发区大抓落实,紧盯问题清单、时间节点,加强与各行管部门的联动,主动服务企业,提高办结效率。目前,园区内涉及房产手续的2家企业已全部办结。(王玉凤)

    2022-12-08
  • 达拉特旗“五个大起底”有妙招

    开展“五个大起底”行动,是自治区党委作出的重要决策部署,是针对解决内蒙古经济领域长期存在的低质低效、闲置浪费问题开出的一剂良方。


    达拉特旗把“五个大起底”作为重大政治任务和“一把手”工程,强化统筹、集中攻坚、深入推进。截至11月中旬,全旗待批项目大起底,已办结项目92个,整体办结率73%;“半拉子”工程大起底,2000亩退耕还草任务已完成1084亩,剩余916亩将于2023年春季完成种植;批而未供和闲置土地大起底,涉及批而未供土地109.9公顷,已完成105.2公顷,完成率95.7%;沉淀资金大起底,上缴沉淀资金3294万元,上缴率100%;开发区闲置资源要素大起底,起底待批项目4个,已完成批办3个,手续办结率76%。


    办理中,达拉特旗依托政务服务大厅等平台,为待批项目、补批项目开设“线上专窗”“线下专区”“热线专席”,开展高效联动审批服务。首先,采取“上门取件、集中组件、扫描传件”的方式,扎实做好待批、补批项目手续办理工作,推行“一企一策”“一项一策”,实现“应批尽批”。其次,扎实开展线上审批办理,主动对接自治区、市级有关部门,累计线上审批办结待批项目手续79项,并创新思路,通过线上对接自治区林草局采取远程视频查验,为荣信化工年产80万吨烯烃项目办理草原征占用审批手续,实现了项目审批提质增效。再次,实行“一对一”或“多对一”的帮办代办和跟踪服务,旗水利局通过承诺制审批办理了达拉特经济开发区17个项目的水土保持手续和20个项目的取水许可手续。


    针对“批而未供”土地项目,实行“帮办代办”服务,帮助项目办理各类供地前置手续。同时建立激励惩戒制度,将批而未供土地消化处置按照属地管理原则纳入各苏木镇绩效考核范畴,对各苏木镇批而未供土地处置不力的实行追责问责,对成效明显的优先安排新增建设用地指标,优先纳入土地供应计划。


    “五个大起底”归根到底是思想理念的大起底,是工作作风的大起底,也是规矩制度的大起底。达拉特人以此为契机,实现了全方位“大起底”。(王枝莲、崔宇、王瑞)

    2022-12-08
  • 赤峰市:全面起底 分类梳理 对症施治

    连日来,针对经济领域长期存在的低质低效、闲置浪费问题,赤峰市全面贯彻落实自治区党委、政府工作要求,深入开展待批项目、闲置土地、沉淀资金、“半拉子”工程、开发区建设“五大起底行动”,切实把内蒙古人办事有规矩、不拖拉的形象立起来。结合实际迅速行动,赤峰市先后制定印发《赤峰市待批项目大起底工作实施方案》《赤峰市“半拉子”工程大起底工作实施方案》《赤峰市沉淀资金大起底专项行动工作方案》《赤峰市批而未供、闲置土地大起底消化处置实施方案》《赤峰市开发区闲置资源要素大起底工作落实方案》,明确总体要求和重点工作任务,细化工作措施和时间安排,保证各项工作取得实效。


    加速盘活存量批而未供、闲置土地。连日来,赤峰市积极推进批而未供、闲置土地大起底消化处置行动,做到分类施治、精准处置,加速盘活存量批而未供、闲置土地。首先,各旗县区采取“一地一策”明确处置方案,继续通过加快土地供应、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完善供地手续、核销批文等方式处置批而未供土地,通过延长动工开发期限、有偿收回、无偿收回、“闲储置换”等方式处置闲置土地。其次,细化批而未供、闲置土地处置目标任务,各地确定专人盯办,建立台账,倒排工期,明确时间点和路线图,按时完成“大起底”任务。第三,对12个旗县区采取限批措施,除重点项目外,其他新增建设用地指标与消化2009年至2018年批而未供面积挂钩,消化面积与2009年至2018年批而未供匹配建设用地指标面积一致。第四,加大源头防范和预警提醒,坚决控制批而未供、闲置土地新增问题,杜绝“一边处置、一边新增”的恶性循环。截至8月24日,赤峰市已处置批而未供土地215公顷,处置闲置土地861公顷。


    坚持问题导向,狠抓待批项目和“半拉子”工程排查整改。按照大起底工作要求,赤峰市集中组织开展6轮梳理,对全市2016年至2022年7月底立项的17965个项目、市本级审批、政府投资的579个项目逐一进行起底排查。同时,组织各旗县区同步开展“半拉子”工程大起底专项行动。经梳理,全市已办理或无需办理项目15006个,因故不能继续实施拟在审批平台删除的项目2307个,待批项目652个、市级审批“半拉子”工程3个。下一步,结合前期梳理情况,将尽快建立待批项目、“半拉子”工程台账,逐一明确责任部门、工作要求和完成时限,审批1个销号1个,符合条件的待批项目年底前全部审批办结;盘活1个销号1个,争取在年内盘活、解决一批“半拉子”工程,力争3年内全部盘活销号。


    分行业、分领域、分类型制定新增工业项目控制性指标。根据目前起底情况看,赤峰市工业园区入园项目96个;闲置土地问题60项,占用土地437.13公顷。各旗县区、开发区对园区闲置土地和1000万元以上园区基础设施建设项目进行了调查摸底。目前,已建立《全面起底闲置土地台账》和《工业园区入园项目建设大起底台账》2个台账。调度上报了各开发区内30个已建成工业项目亩均年产值、亩均年税收、亩均工业增加值、投资强度、容积率等情况。各产业园已经依据本园区当前情况,分行业、分领域、分类型初步研究制定工业园区新增工业项目控制性指标。


    全面有序开展沉淀资金自查工作。在深入开展沉淀资金大起底专项行动中,赤峰市第一时间研究部署,结合实际制定并印发《赤峰市沉淀资金大起底工作方案》,召开全市沉淀资金大起底工作电视电话会议,解读方案内容、明确时间节点、安排职责分工,全面有序开展第一阶段自查工作。目前,全市各级单位自查工作已接近尾声,各旗县区及市本级财政部门正在抓紧核对汇总相关信息。同时,在单位自查的基础上,各级财政部门继续对全市单位账户信息多方比对、查缺补漏,掌握全面账户信息,确保专项行动统筹有序推进。(记者魏那)

    2022-12-08
  • “打头阵、当主攻”内蒙古全面起底开发区闲置资源要素

    人民网呼和浩特8月19日电(富丽娟、实习生白虎桭)8月19日,《内蒙古自治区开发区闲置资源要素大起底工作方案》(下称《方案》)新闻发布会举行。内蒙古自治区工信厅副厅长杨茂盛就《方案》相关情况做了介绍。


    据介绍,经过多年的建设和发展,开发区已经成为自治区工业经济发展的主战场、地区发展的增长极,为全区经济发展发挥了重要引擎作用。通过起底整治工作,要全面摸清全区开发区内闲置资源要素底数,将制定工业园区控制性指标,提升入园项目准入门槛;对部分园区进行再优化、再调整,提升园区发展水平;盘活园区内的存量基础设施,盘活停产企业、停建项目占用的闲置资源,加快开发区闲置资源向现实生产要素的转变,促进实体经济良性发展。


    本次公布的《方案》总体分为起底范围、工作任务、时间安排、工作要求、组织保障等五个部分。


    一是起底范围。自治区对前期开发区以案促改发现问题以及园区发展现状进行了总结分析,明确了起底的方向和任务。将全面起底2016年以来全区开发区待批项目、沉淀资金、土地利用、基础设施存量资产、停产企业和停建项目、园区各项指标方面情况。


    二是工作任务。对起底情况进行台账式管理,明确整改责任部门、整改时限、整改方式,分类推进整治工作,并建立长效整治机制。


    三是时间安排。开发区闲置资源要素大起底工作自2022年7月开始至2022年12月结束,分三个阶段进行。宣传动员阶段,已经在7月份召开了开发区闲置资源要素大起底工作动员部署会议,安排部署开发区闲置资源要素大起底工作。排查摸底阶段,8月份完成全区开发区起底工作,要求各盟市制定落实方案,全面起底并建立自查工作台账,高标准高质量完成自查工作。集中整治阶段,联合相关部门及各盟市,根据问题台账制定整治措施,明确整治时限,全力推进整治,年底前完成集中整治工作。针对长期停产企业、僵尸企业和僵尸项目、园区基础设施的“半拉子”工程,争取在年内盘活、解决一批,力争三年内全部盘活。


    四是工作要求。明确了各盟市和相关部门的责任,提出要强化督导检查工作,建立督导通报机制,对整改进展慢、完成质量差的地区要进行通报,确保开发区闲置资源要素大起底工作取得积极成效。


    五是组织保障。自治区工业园区建设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开发区闲置资源要素大起底全面指导工作,自治区发展改革委、科技厅、工信厅、财政厅、自然资源厅、生态环境厅、住房城乡建设厅、商务厅按照职能职责负责指导督促工作。


    自治区将以此次“大起底”工作为契机,通过全面摸底查找问题,深入整治促进发展,最大限度地激发开发区的内生动力,推动开发区在全区节约集约发展中“打头阵、当主攻”,在招商引资、改革创新上有新的突破,为自治区高质量发展作出更大贡献。

    2022-12-08
  • 内蒙古多地开展国际志愿者日主题活动

    12月5日是国际志愿者日。内蒙古各级妇联组织、巾帼志愿服务团队开展了丰富多彩的巾帼志愿服务活动,用行动向全社会弘扬志愿精神。


    当日,自治区妇联为呼和浩特市民政福利园近500名老人和儿童送去了价值30余万元的保暖衣物。赤峰市宁城县妇联为妇女儿童提供线上妇女维权、婚姻家庭纠纷调解、心理疏导等志愿服务,现场直播一个半小时、2.2万人观看,点赞量达到94.7万。呼伦贝尔市妇联联合该市消防救援支队,依托“行走的妇女之家”,通过“服务+宣讲”开展“巾帼志愿者在行动”主题活动。二连浩特市妇联开展中学女生健康教育线上培训,1403名女学生参与学习。阿拉善盟妇联组织巾帼志愿者开展“携手童心点亮‘心’文化——困境儿童爱心报刊捐赠活动”,惠及500余名学生。


    志愿服务是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一直以来,内蒙古各级妇联组织引导巾帼志愿者积极参与社会治理、社会公益事业,弘扬“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精神,弘扬传统美德、传播文明新风、争做伟大事业的建设者、文明风尚的倡导者、敢于追梦的奋斗者。(记者赵曦)

    2022-12-07
  • 11月内蒙古全区高速公路货车流量日均7.88万辆

    记者从自治区交通运输厅获悉,11月全区高速公路货车流量日均7.88万辆,较10月份日均数增长4.2%,恢复至正常值的87.6%;公路货运量日均255.9万吨,较10月份日均数增长6.6%,恢复至去年同期水平的70.1%。


    今年内蒙古已累计发放全国重点物资通行证31.28万张。自治区交通运输部门进一步明确通行证发放使用规定,纠正了部分地区只认本地通行证、不认全国或自治区通行证的行为,同时每日排查高速公路收费站防疫检查点,严防相关问题反弹。


    作为全社会复工复产的先导性、基础性支撑,邮政、物流服务必须先行。“随着情况的变化,为了进一步让道路畅起来、车辆跑起来、物资动起来,接下来我们重点服务对象将由货车司机为主向司机、企业全面兼顾转变,协调联动由区内为主向跨省转变。”全区物流保通保畅工作领导小组相关负责人表示。(记者高慧)

    2022-12-07
  • 自治区政府举行新任命国家工作人员宪法宣誓仪式

    12月4日上午,自治区政府举行新任命国家工作人员宪法宣誓仪式。王莉霞监誓并讲话。


    上午10时,宣誓仪式开始。奏唱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领誓人面向国旗和国徽,手抚宪法、领诵誓词,宣誓人跟诵誓词。


    王莉霞说,举行宪法宣誓仪式,是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践行习近平法治思想的重要举措,大家必须铭记誓言、勤勉履职,不忘初心使命,不负党和人民重托。她强调,要政治坚定、对党忠诚,始终忠于党、忠于国家、忠于人民、忠于法律,坚定捍卫“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要敬畏法律、依法履职,带头维护宪法权威、履行宪法使命,严格按照法定权限、法定程序行使权力。要坚守初心、造福人民,始终将群众的安居乐业、安危冷暖放在心上,努力让老百姓的日子越过越红火、越来越有奔头。要真抓实干、担当作为,只争朝夕地办、雷厉风行地干,高质量高效率推动落实。要廉洁奉公、守住底线,始终把纪律规矩挺在前面,清清白白做人、干干净净做事,带头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努力为建设亮丽内蒙古、共圆伟大中国梦作出新的更大贡献。(记者章奎)

    2022-12-06
  • 规范 精减 提速 自治区本级党政机关推动“两优”专项行动落地见效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推动全区各项工作“规范、精减、提速”,切实提升人民群众对政务服务的满意度,日前,自治区党委、政府部署开展“优化职能职责、优化工作流程”专项行动。


    专项行动开展以来,自治区本级党政机关迅速行动、主动作为、积极推进,通过深入调研、征求意见、自查自纠等方式,全面梳理职权清单、全面检视问题症结,扎实推动“两优”专项行动落地见效。


    自治区党委组织部重点对干部工作进行优化管理、提质增效,优化干部管理权限,将562个处级领导岗位的任免权限下放给盟市和区直单位党委党组。“我们调整简化干部管理程序,将晋升二级巡视员审批和处级干部调整备案程序简化,用好用活职务与职级并行等制度,规范优化干部调动程序,明确了办结时限。”自治区党委组织部部务委员何奕峰说。


    “把权力下放了多少、办事要件精减了多少、程序环节减少了多少、办事时限缩短了多少,作为检验‘两优’专项行动成效的重要标准。”自治区党委机构编制委员会办公室副主任宋佰庭告诉记者,落实情况将纳入部门单位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年度实绩考核,适时聘请第三方评估机构进行评估,自治区纪委监委机关强化监督的再监督,自治区纪委监委派驻纪检监察组跟进驻在部门落实情况,对工作开展不力的将追责问责,确保专项行动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切实推动党政机关高效运转、各项工作提质增效,服务保障自治区高质量发展。


    据悉,按照专项行动要求,各部门单位要进一步理顺权责关系,明确部门单位职责边界,强化工作协同,规范机关内部流程,提高机关工作效率;积极推动减权放权,全面摸清事项底数,该减的减到位,该放的放彻底,该管的要管好,对于下放的职权不能一放了之,一方面提供政策、经费、技术、培训等相关支持,另一方面建立完善监管机制,避免出现监管“真空”;持续优化工作流程,对保留的职权要打破惯性思维、传统做法,简化办事程序,精减办事要件,压缩办事时限,不断提高机关行政效率。(记者宋爽)

    2022-12-06
  • 伊金霍洛旗:低碳发展 “氢”启未来

    锚定“北疆绿氢城”,伊金霍洛旗按下能源革命“快进键”,以能源转型带动产业转型,将氢能打造成伊金霍洛旗绿色发展的新名片。


    如今,在伊金霍洛旗城区,会看到印有“氢动力”标识的氢燃料电池公交车在繁华的城市道路上穿行,市民王艳经常乘坐氢燃料电池公交车出行,她说:“氢能公交车起步轻,比以前乘坐的燃油公交车声音小了很多,坐着也更舒服了。”


    驾驶员的直观感受更有说服力,“氢能公交车起步动力大,操控简单,最重要的是实现了零排放、无污染。”氢能公交车驾驶员李玉峰告诉记者。


    在内蒙古圣圆钢联新能源运营有限公司的氢能源车队,上汽红岩杰狮H6氢能重卡早已成为这里的“明星产品”,与传统燃油车相比,这里每辆新能源车每公里可减少二氧化碳排放1.2千克,每年可减少二氧化碳排放5220吨。


    “氢能重卡背后的绿色奥秘,在于重卡‘吃’的是氢,‘排’的是水,真正做到了0排放、0污染。”上汽红岩汽车有限公司内蒙古分公司装配车间生产工段长陈杨自豪地说。


    像燃油车需要加油站、电动车需要充电桩一样,燃料电池车也需要制氢厂和加氢站保驾护航。


    在距离煤矿不远处的国电智慧型撬装加氢站,工作人员把加氢枪对准注氢口,短短几分钟氢燃料电池车就“满血复活”了。


    “氢气加注15分钟,续航里程可达250公里。”加氢站工作人员刘超介绍说。


    为推动绿色制氢,圣圆能源制氢加氢一体化项目、圣圆正能制氢加氢一体化项目、内蒙古圣圆能源集团甲醇制氢加氢一体化项目正在紧锣密鼓地推进。“近期将有大量的氢能短倒运输重卡投入运行。‘十四五’期间,我们将推广替换新能源汽车1.3万辆,其中氢燃料电池重卡5500辆,换电重卡7500辆。”内蒙古圣圆能源集团总经理巴特尔告诉记者。


    在开足马力竞速氢经济赛道的同时,伊金霍洛旗强调协同才是关键,氢燃料电池若要实现大发展,首先要把基础设施完善起来。截至目前,伊金霍洛旗已有5座加氢站,正在规划建设3座制氢站和25座加氢站,为氢燃料车辆运行做好全方位保障。


    数字是最好的佐证。来自伊金霍洛旗能源局的一组数字显示:在“双碳”背景下,伊金霍洛旗大力发展氢能产业,先后引进上汽红岩、美锦国鸿、鄂尔多斯悦驰、捷氢科技等新能源车辆生产制造头部企业落户蒙苏经济开发区,全力培育“风光氢储车”新能源产业集群。截至目前,已累计在矿区推广应用近300辆氢能和电动新能源重卡,率先在全国打造以氢能源为主的新能源重卡应用示范基地,每年减少碳排放量约300万吨。


    低碳发展,“氢”启未来。随着氢燃料电池汽车整车相继推出、加氢站密集建设、开展氢能汽车示范运营……伊金霍洛旗在“制氢——储氢——运氢——用氢”等关键环节持续发力,向着打造“北疆绿氢城”的目标进发。


    今年4月,市政府印发《鄂尔多斯市氢能产业发展规划》,其中打造《“北疆绿氢城”行动方案(伊金霍洛旗先行先试)》(以下简称《方案》)颇为亮眼。


    《方案》提出,“十四五”期间,伊金霍洛旗氢能先行先试取得显著进展,建成可再生氢供给体系;建成龙头引领、布局清晰、配套完善的氢能装备制造体系,氢能及燃料电池核心环节及关键配套产业全面落地;氢能实现全场景引领示范;氢能装备产品辐射鄂尔多斯及周边地区。


    其氢能经济版图也随之勾勒而出,“到2025年,新能源装机达到330万千瓦,装机占比达到61%,非水可再生能源消费占比达到50.3%,超额完成可再生能源消纳激励权重;氢能重卡年产为2000辆,氢燃料电池汽车电堆系统8000台套,电解槽制氢设备达到1GW。氢燃料电池汽车示范3000辆,有轨列车示范1-2个线路,加氢站25座。”


    伊金霍洛旗正立足资源优势,依托丰富的应用场景、优良的政策环境、广阔的市场优势、雄厚的产业基础,在全产业链上谋篇布局,蹚出氢能发展新路子。


    “氢”风渐起,伊金霍洛未来可期!(记者赵元君通讯员郝媛渊)

    2022-12-05

  • 首 页  上一页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下一页    尾 页  

    版权声明: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本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471-3130680

    蒙公网安备 15010502001696号 蒙ICP备16001043号-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