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超燃!乌兰图雅情系家乡放歌第十九届中国·内蒙古草原文化节

    又到草原水草丰美的季节,一场艺术盛会也拉开帷幕。7月30日晚,夜幕下的内蒙古体育馆华灯璀璨,宾客云集。第十九届中国·内蒙古草原文化节开幕式在这里举行,经典歌曲《草原上升起不落的太阳》拉开了开幕式帷幕,整台晚会以“内蒙古经典歌曲演唱会”的形式、穿插讲述人的深情讲述进行。

    开幕式群星闪耀、名曲荟萃,看到乌兰图雅、呼斯楞等新时代青年歌手,观众热情高涨、欢呼雀跃。开幕式上,乌兰图雅把《套马杆》《站在草原望北京》《点赞新时代》三首歌曲“串烧”,让人激情澎湃热血沸腾,也把开幕式演出现场带入高潮。

    著名男高音歌唱家莫华伦携内蒙古新生代歌手重新演绎的《赞歌》、呼斯楞的《鸿雁》、李玉刚的《青城不老》等等,无不让观众叹服草原歌曲的魅力。正如讲述人所形容,内蒙古的每一首歌都带着天然的草香,吸引越来越多的人,循着乐声来到草原,寻找诗与远方。伴随着合唱《我和草原有个约定》的动人旋律,第十九届中国·内蒙古草原文化节开幕式缓缓落下帷幕。

    “草原文化节开幕式简约、经典,邀请了我们20多位内蒙古文艺工作者参加,为我们提供了一个汇聚一堂歌唱祖国、歌唱内蒙古的舞台,我非常高兴能够和这么多艺术家一起,为家乡歌唱。”乌兰图雅认为,草原文化节为文艺工作者提供了展示和成长的舞台,也不断激励着文艺工作者传承经典,推陈出新。

    作为一名从内蒙古走出去的文艺工作者,乌兰图雅始终努力把民族音乐与现代音乐有机融合并完美呈现,通过音乐作品表现时代风貌,展现各民族大团结、大融合,无论是《站在草原望北京》《点赞新时代》,还是《锦绣小康》《中华民族一家亲》等等,都在唱响新时代赞歌,在人民群众中得到广泛传唱。乌兰图雅说,新时代文艺工作者一定要“心怀国之大者”,要与时代同频共振,与祖国发展同呼吸共命运。

    据了解,第十九届中国·内蒙古草原文化节2022年7月30日至8月31日在呼和浩特举办。草原文化节期间,还将演出大型交响合唱史诗《领航·百年辉煌》《东方红》,中外名家经典音乐会,红色经典歌剧《小二黑结婚》以及中华戏曲名家名段演唱会等优秀剧目。

    2022-08-29
  • 第十九届中国·内蒙古草原文化节 《名家与经典》交响音乐会激情上演

    本报讯(记者王中宙)8月2日晚,由北京音乐家协会、北京音协合唱团、内蒙古艺术剧院交响乐团共同演出的《名家与经典》交响音乐会在内蒙古艺术剧院音乐厅上演。

    作为第十九届中国·内蒙古草原文化节活动之一,本场音乐会在慷慨激昂、雄伟嘹亮的中国交响乐《红旗颂》中拉开帷幕。中国歌剧舞剧院交响乐团青年指挥家金刚担任指挥,霍勇、程志、黄华丽、瞿弦和、傲日其愣等区内外艺术家,用一首首经久不衰的动人旋律,讴歌中华民族奋斗历程,抒发爱国之情,为观众们倾情演绎《草原上升起不落的太阳》《父亲的草原母亲的河》《滚滚长江东逝水》《在那遥远的地方》《在希望的田野上》《游击队之歌》《重整河山待后生》《黄河颂》《共和国之恋》等经典歌曲。

    不同于一般演唱会的是,无论演出阵容、曲目编排,还是舞台效果,本场音乐会都堪称高水准、高规格,给观众带来了一场震撼人心的视听盛宴。

    演出现场的每个人都沉浸在音乐的世界里。最后,观众献上真挚的掌声和欢呼声。艺术家们也用充满惊喜的“安可时间”回馈观众们的厚爱,共同登台演唱的《我的祖国》将气氛推向高潮,音乐会在激情洋溢的全场大合唱中收尾。“我是傲日其愣的迷弟,今天不仅追星成功,还现场聆听了知名大家的演唱,真是大饱耳福!”观众凌嘉宇走出音乐厅后,激动的心情还难以平复。近年来,京蒙两地在文化领域开展了广泛深入的对口帮扶与合作工作,首都优质文化资源深入内蒙古,润泽人心,越来越多内蒙古的优秀作品也在京展演,取得成功。《名家与经典》交响音乐会不仅是京蒙两地团结协作、共同传承与弘扬中华文化的举措,也是共同推动京蒙文化交流水平再上新高度的完美实践。

    2022-08-29
  •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第十九届中国·内蒙古草原文化节优秀剧目展演——晋剧《武汉鼎》今晚感人上演

    作为第十九届中国·内蒙古草原文化节一项重要节目,8月11日、12日20∶00,由呼和浩特市晋剧院排演的优秀剧目晋剧《武汉鼎》将在呼和浩特市民族剧场演出。

    晋剧《武汉鼎》是以“全国脱贫攻坚模范”“北疆楷模先进人物”——武汉鼎为原型,打造的一部现实主义题材文艺作品。全剧共六幕,通过第一幕寿宴起波澜、第二幕深情忆当年、第三幕热心助邻里、第四幕助学改命运、第五幕科技助脱贫、第六幕携手奔小康,讲述从20世纪60年代武汉鼎给党中央写信反映乡村兽医缺乏的问题,到亲身实践改造“土种羊”发展畜牧业,帮扶乡亲们养殖致富、教育致富,传授“三三制”种植法和“丰产沟”技术等真实故事,生动演绎了他60年如一日扎根基层的感人事迹。

    据介绍,该剧艺术地截取武汉鼎同志几个真实且典型的生活故事,采用倒叙、闪回、隔空对话、时空交错展现等多种切换手法来呈现人物的经历,巧妙回避了舞台上不易展现的诸多场景,同时通过演员“述民情、接地气、抵人心”的刻画,演绎出武汉鼎在带领村民脱贫致富的道路上与乡亲、与家人、甚至与自己所产生的矛盾冲突,进而突出事件矛盾、强调因果关系构成跌宕起伏的戏剧效果,热情讴歌了一名优秀共产党员扎根基层、服务群众的高尚情怀,淡泊名利、忘我工作的精神境界,以及扶贫济困、一心为民的责任与担当。

    “在音乐设计方面融入民歌、二人台、山曲等地域特色鲜明的音乐,既有黄土高原音乐特点的酣畅与空旷,又彰显晋剧音乐特点的高亢与激越。在舞美方面采集当地实景,以黄土高原、山脉、蓝天、大树等为场景,舞台空间追求自由性、流畅性、艺术性。”市文旅投集团晋剧院院长张福俊介绍,在服装设计方面,该剧从20世纪60年代到2018年选择不同时代的服饰,根据人物形象、人物性格进行设计,既保留了时代的特点,又经过艺术加工,在充分尊重和回归戏曲本体的同时,既有时代感又兼具创新,还着力强调了二者在舞台上的神韵美和造型感。

    为了备战本次展演活动,从7月下旬开始,晋剧院演职人员便投入到排练当中。记者日前在排练现场看到,晋剧院艺术总监、《武汉鼎》导演周胜利老师,针对演员的每一个调度、每一句唱腔、每一个神态进行精心指导,演员们则不厌其烦地进行着一遍遍调整和磨合。在主创团队强强联手的倾力打造下使得该剧紧接地气,引人入胜,人物典型鲜明,剧情跌宕起伏,唱腔高亢激越,节奏铿锵有力,语言通俗易懂,确实是一部彰显地方特色,既有泥土芳香又不失时尚风格的大众化剧目。

    张福俊说:“虽然这部剧演出多次,但此次演出我们还是做了一部分的调整,首先是压缩了剧情,使整部剧更加紧凑。在舞美设计上也做了一些精妙的设计,通过大屏幕和实景相结合,我们有信心把这出剧目的精彩演出效果呈现在这个舞台上。”

    近年来,市文旅投集团晋剧院在集团党委和上级部门的领导下,创作排演了反映民族团结的蒙古族历史晋剧《满都海》、廉政题材晋剧《巡城记》、脱贫攻坚题材晋剧《武汉鼎》、革命历史题材晋剧《青山英烈》等一批优秀剧目,为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及呼和浩特市戏曲文化事业发展作出了积极努力和应有的贡献。晋剧《武汉鼎》于2019年策划、筹备,2020年1月开始立项创排。为保障剧目精益求精的完成打造,特邀知名编剧张然明、王飞、张福俊,知名青年导演王香云、作曲家李静波,集晋剧院两位梅花奖演员及核心力量组成资深创作团队。

    该剧于2020年9月10日在呼和浩特市民族剧场进行首演,9月15日参加第三届内蒙古地方戏优秀剧目暨沿黄省区地方戏展演活动,荣获优秀剧目奖、编剧奖、导演奖、音乐奖、演员奖、新人奖等多项大奖。随后于2020年全国第七个“扶贫日”期间在内蒙古人民会堂连续公演三场,并通过线上直播等方式扩大受众群体。2021年举行展演活动3场,截至目前共计完成10场演出,受众群体达几十万人。

    2022-08-29
  • 自治区风光制氢一体化示范项目在鄂尔多斯市集中开工

    8月28日,自治区在鄂尔多斯市举行风光制氢一体化示范项目集中开工仪式。自治区党委副书记、自治区主席王莉霞出席并宣布项目集中开工。

    开工仪式主会场设在鄂尔多斯市准格尔旗,包头市达茂旗和鄂尔多斯市达拉特旗、乌审旗、鄂托克前旗分别设立分会场。首批8个示范项目集中开工,标志着内蒙古创新模式推进新能源建设取得重大进展,也标志着内蒙古氢能产业高质量发展进入快车道。

    氢能作为一种清洁、高效、安全的二次能源,是现有能源形式的有益补充,是未来国家能源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双碳”背景下大力发展风光制氢,对于内蒙古做好现代能源经济这篇文章、加快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实现绿色低碳转型具有重要意义。据悉,内蒙古首批风光制氢一体化示范项目投产后,每年可生产绿氢7.2万吨,将广泛应用于重卡汽车燃料、化工、生物医药、冶金原料等方面。下一步,自治区将接续谋划建设第二批风光制氢一体化示范项目,带动全区氢能全产业链发展、高质量发展。到2025年,内蒙古将初步形成国内领先的氢能制取、储运和应用一体化产业集群,氢能产业产值将达到1000亿元,助力自治区能源行业转型升级。

    在准格尔旗期间,王莉霞还调研了玉晶科技优质特种玻璃综合利用一体化在建项目和天润化肥、久泰新材料、中科合成油、伊泰煤制油等企业。每到一地,王莉霞都详细了解企业生产经营和项目建设情况,仔细询问生产工艺、产品特点和面临的困难问题。她说,要加强企业间产业协作,招引上下游、左右岸企业前来投资兴业,加快延链补链强链,推动产业集群化、链条式发展。要促进氢能消纳,拓展应用场景、加强产销对接,推动氢产业规模化发展。要着力加强科技研发,打造促进创新驱动的良好生态,加快从原料和上游产品输出地向技术和终端产品输出地转变。要严格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压实企业主体责任,坚决守住安全生产底线。

    自治区党委常委、自治区常务副主席黄志强主持集中开工仪式并一同调研。(记者章奎)

    2022-08-29
  • 改革开放向纵深推进(奋进新征程 建功新时代·非凡十年)

    财政资金直达机制“一竿子插到底”,2260万元的留抵退税款及时打到了广东珠海中兴智能汽车有限公司账上,让企业资金周转难题迎刃而解。财税体制改革的成果惠及亿万市场主体。


    搭乘中欧班列,从湖北十堰运往德国杜伊斯堡的汽车智能化设备,原本需要30多天的车程缩短到半个多月。我国扩大开放的步伐坚定不移,为世界创造共赢机遇。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改革开放是党和人民大踏步赶上时代的重要法宝,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由之路,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也是决定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一招。


    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全面深化改革向广度和深度进军,许多领域实现历史性变革、系统性重塑、整体性重构,对外开放水平不断提高,形成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全面开放新格局。


    全面深化改革取得历史性伟大成就——


    只需网上提交开办企业的资料,营业执照快递到家;只要点开手机应用,补证、缴费、挂号,全都办妥……湖南宁乡政务服务“一网通办”“一网统管”“一网协同”,是“放管服”改革向纵深推进的生动写照。


    10年来,改革全面发力、多点突破:进一步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市场主体活力竞相迸发、充分涌流;文化体制改革不断深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入人心,国民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显著提高;建立健全生态文明制度体系,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迈出新步伐……从夯基垒台、立柱架梁到全面推进、积厚成势,再到系统集成、协同高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不断提高,党和国家事业焕发出新的生机活力。


    加快推动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


    在辽宁沈阳铁西区,一座占地290万平方米的现代化汽车工厂日前开业,这是宝马集团在沈阳落地的第三座整车厂。今年前7月,全国实际使用外资金额7983.3亿元,按可比口径同比增长17.3%。


    10年来,我国开放型经济跃上新水平。从外商投资法、企业境外投资管理办法出台实施,到外商投资准入前国民待遇加负面清单管理制度全面实行;从规则、规制、管理、标准等制度型开放加快推进,到自由贸易试验区和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蓬勃展开,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加快建设,推动对外贸易、对外投资、吸引外资量质齐升。目前,我国已成为世界货物贸易第一大国、服务贸易第二大国、使用外资第二大国、对外投资第一大国,成为近200个经济体的主要贸易伙伴。


    10年来,我国对外合作迈出新步伐。共建“一带一路”深入人心、成果丰硕,已成为当今世界深受欢迎的国际公共产品和国际合作平台;积极推动《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生效,与26个国家和地区签署了19个自贸协定,自贸“朋友圈”不断扩大。我国积极发展同各国友好合作关系,共同捍卫多边贸易体制,为完善全球经济治理贡献正能量。


    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10年来,全面深化改革始终遵循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导向,更加注重加强普惠性、基础性、兜底性民生建设。从统筹推进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到深化学前教育改革,教育改革凸显公平优质;从夯实基本医保全面联网等医疗改革基础,到进一步改革完善仿制药供应保障及使用政策等,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攻坚“看病难、看病贵”……我国在收入分配、就业、教育、社会保障、医疗卫生、住房保障等方面推出一系列重大改革举措,建成了世界上最大的社会保障网,为人民群众托起“稳稳的幸福”。


    传承和弘扬改革开放精神——


    “伟大梦想不是等得来、喊得来的,而是拼出来、干出来的。”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团结带领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坚持弘扬改革开放精神,大胆探索、勇于开拓,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呈现更加旺盛的生命力。


    走过千山万水,仍需跋山涉水。以更大气魄深化改革、扩大开放,以改革开放为经济发展增动力,我们一定能续写更多“春天的故事”,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中创造新的辉煌。

    2022-08-25
  • 蒙东首座抽水蓄能电站成功截流

    8月23日,作为国家“十四五”期间的重点在建项目,国网新源内蒙古芝瑞抽水蓄能电站下水库成功截流,标志着下水库工程建设全面铺开。该电站作为蒙东首座抽水蓄能电站,建成投运后将有效保障蒙东电网安全稳定运行。


    在现场,记者看到芝瑞抽水蓄能电站下水库泄洪排沙洞各项工程已经全部完成,成功截流以后,百岔河将从泄洪排沙洞进行导流,为下水库大坝全面施工创造条件。“截流成功以后现场具备干地施工条件,下水库拦沙坝、拦河坝提前进入全面填筑施工期,这也为我们下一步蓄水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国网新源内蒙古赤峰抽水蓄能有限公司工程部主任王勇介绍。


    内蒙古芝瑞抽水蓄能电站位于赤峰市克什克腾旗芝瑞镇境内,该项目是国家大(Ⅰ)型一等工程,项目总投资83.08亿元,施工总工期75个月。该电站主要由上水库、下水库、水道系统、地下厂房系统和地面开关站等组成。项目总装机容量1200兆瓦,安装4台单机容量300兆瓦可逆式水泵水轮机组,年发电量20.08亿千瓦时。截至目前,上水库大坝已全面填筑,地下厂房首层开挖完成,水道系统洞室已启动开挖,下水库大坝正进行坝基防渗施工。这两天,芝瑞抽水蓄能电站压力钢管加工车间正式投产,首节钢管提前生产下线,这为下一步水道系统钢管安装奠定了基础。据了解,该电站首台机组将于2026年12月投产发电。


    “我们力争2027年机组全部投产发电。投产后年平均发电量20多年亿千瓦时,实现销售收入13.65亿元,缴纳税金1亿元,减少风电弃电量7.16亿千瓦时,为保障蒙东电网安全稳定运行,充分运用风能资源和实现双碳目标贡献力量。”王勇说。(记者王塔娜)

    2022-08-25
  • 内蒙古地区肉牛核心种质构建与新品种选育项目启动

    近日,自治区种业科技创新重大示范工程“揭榜挂帅”项目——《内蒙古地区肉牛核心种质构建与新品种选育》项目正式启动。


    据悉,《内蒙古地区肉牛核心种质构建与新品种选育》项目为2022年内蒙古自治区种业科技创新重大示范工程12个“揭榜挂帅”项目之一。


    该项目旨在协助肉牛种业开发“自主核心育种要素”,破解生物育种共性关键技术,并加强高产、优质地方肉牛新品种(系)的培育与应用示范,实现提高优质种牛繁殖选育效率;解析不同地域蒙古牛的抗逆、抗病与繁殖性能的遗传机制,获得有育种价值的遗传要素与表观遗传元素;选育出具有适应性强、肉品质好的优质雪花肉牛新品系;建立起高品质牛肉高效生产技术体系,从根本上解决当地优质肉牛品种稀缺,助力内蒙古自治区肉牛种业振兴。


    此项目由拥有国内先进的全基因组选育及OPU/IVF/手工克隆等技术的草原和牛投资有限公司牵头,联合中国农大、中国科学院、内蒙古大学、山西农大等科研院所、高等院校以及内蒙古元牛繁育科技有限公司、阿拉善盟畜牧兽医技术推广中心、锡林郭勒盟畜牧工作站、呼伦贝尔农垦谢尔塔拉农牧场有限公司等核心育种基地和企业共9家单位的科研团队共同实施。

    2022-08-24
  • 首府地区卫生健康事业高质量发展大会召开

    8月22日,呼和浩特市与自治区卫健委共同召开首府地区卫生健康事业高质量发展大会。


    自治区党委常委、呼和浩特市委书记包钢出席大会并讲话。


    大会邀请国家卫健委体改司司长许树强,围绕推动公立医院改革与高质量发展作专题授课。自治区卫健委对首府地区推进卫生健康事业高质量发展作了工作指导。


    会议对推动首府卫生健康事业高质量发展作出安排部署,强调各地区和相关部门要把推动首府卫生健康事业高质量发展的责任放在心里、扛在肩上,科学规划布局城乡医疗卫生资源,与自治区合力打造国家区域医疗中心、联动优化优质医疗资源布局,全力建设高水平市级公立医院、完善基层医疗体系,努力让群众就近看得上病、看得好病。要加快补齐疫情防控和公共卫生服务短板,提升首府突发医疗卫生事件预警和处置能力,力争到2025年建成“健康示范城市”。要全面加强厅市共建,共同推动公立医院改革和高质量发展,积极打造自治区医疗卫生事业高地。要全力为首府卫生健康事业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强保障,要在组织领导、资金保障、人才培养上聚焦发力,切实让公立医院改革和高质量发展成效惠及人民群众。


    会上,对《呼和浩特市卫生健康事业高质量发展实施意见》《呼和浩特市公立医院改革与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方案(2022年—2024年)》《呼和浩特市医疗机构设置规划(2022-2025)》3个文件作了解读。(记者王雅静)

    2022-08-23
  • 包头:高效服务型政府是如何打造的?

    王文贵气喘吁吁地走进包头市政务服务大厅,眼睛向四周瞅了一圈后,直奔挂有“户政办理”标牌的C11号窗口,他急切地问:“这儿能补办身份证吗?”

    “可以。”值班民警曹荣爽快地回答。

    不足3分钟,王文贵就完成了填表、拍照等相关手续。他说:“我早就听说这里周末不打烊,没想到的确是真的,而且效率这么高。”

    这天,是8月13日,星期六。

    同样在这天,九原区政务服务局局长冯彦璋驱车30公里来到九原工业园区,与早已等候在那里的园区项目服务中心主任刘健一起商讨服务提质增效问题。

    刘健介绍,园区早在几年前就建立了“1+N”项目服务工作机制,“1”即一个项目,园区选派1名工作人员作为项目保姆。“N”即项目保姆负责帮助企业办理项目前期所有手续及开工前所有事宜,企业只对接项目保姆一人即可,直至项目建成投产。

    驻区企业、内蒙古光威碳纤有限公司行政部部长赵晶说:“正是有了这种‘帮办代办’工作机制和‘保姆式’的暖心服务,让我们这家从山东过来投资的企业提前8个月就办完了所有手续,这种服务和效率以前是从未见过的。”

    “本来,这个服务机制已经得到了园区所有企业的高度认可,可是,一向追求完美的冯局长,还想把服务质效再提升一下。这不,今天他又来了。”刘健笑着说。

    周末“不打烊”提升服务质效

    如果说周末“不打烊”是包头市在自治区率先出台的一项便民硬性服务措施,那么,冯彦璋和刘健的周末“会晤”则是主动加班。

    在包头,无论市本级还是旗县区、街道乡镇,所有政府部门均按各自行业特点,近两年累计推出数千项形式多样的惠企便民措施,如“办不成事窗口”“拿地即开工”、供电“三零”服务、“交房即交证”“24小时警局”“无人车管所”等等。

    包头市行政审批和政务服务局局长曾宪昌认为,这些政策措施的出台,目的就是为了解决企业和群众办事难、办事慢的问题,而这些问题要想得到有效解决,政府就必须转变为高效服务型政府。

    对此,包头市中级人民法院副院长杨富荣非常认同,他说:“为了解决企业和基层群众打官司难、慢、贵的问题,今年1月份,包头两级法院在全市所有乡镇(苏木)、街道、园区和部分社区、嘎查村共设立了131家法官工作站,到目前为止,共接待群众6000余人次,调解民事纠纷2906件。”

    据了解,法官工作站的服务内容主要包括法律咨询、调解指导、多元解纷、诉讼服务、普法宣传、巡回审判、党建活动等。

    设在“家门口”的法律义务服务好评如潮,而企业和群众的诉求可远远不止这些,其它的怎么办呢?

    今年3月,青山区大胆开展“向企业问需求,向群众问诉求”两问专项活动,29名县级领导带头深入10个街镇、53个社区、21个村、153家重点企业、118个重大项目走访调研,现场办公,现场解决问题;410余名科级领导干部下沉一线办公7793次。同时,开设服务热线、电子邮箱等260余个征求意见渠道。截至目前,共征集到问题建议1484条,现已办结1135条。

    青山区委常委、组织部长徐彩峰介绍说,为推动问题建议有效落实,从7月份开始,区委、区政府又开启了“为企解困、为民解忧”集中攻坚行动。各单位派出业务骨干组建了55支“助企帮帮队”、81支“惠民帮帮队”。60名部门单位主要领导“化身”各行各业从业者、窗口工作人员、办事群众等,开展“一把手服务日”65人次,解决问题101个。

    青山区委书记丁凯坦言,“两问”活动的开展,是转变干部工作作风的一次生动实践,也是践行“执政为民”“人民至上”宗旨的一次有益探索,意义深远。

    说起领导干部下沉一线帮扶解困,北奔重型汽车集团董事周亚伟一下子兴奋起来:“从3月份开始,包头市、青山区两级政府领导甘当‘推销员’,四处帮我们找订单。截至目前,已成功签订3200多台新能源重卡汽车,总价值20多亿元,让企业起死回生。”

    他举例说,张锐市长前段时间冒着酷暑亲自带着他们去鄂尔多斯、巴彦淖尔等地推销产品。“这是政府对企业最大的尊重和最有效的帮助,这种获得感是从未有过的。”

    “获得感”是衡量企业、群众需求价值的标尺,是需求内容的核心价值,也是企业、群众、商家、产业的“最大公约数”,更是政府服务迈向精细化、高效化的基石。

    近几年来,包头市刀刃向内、刮骨疗毒,以跑起来、抢时间、争一流的勇气与担当,对标国际先进、国内一流,全方位、立体化打造“包你满意”的营商环境,其目的就是让企业和群众有更多、更大的获得感。

    积弊“大扫除”强化作风建设

    的确,怎么执政?如何为民?是考量一方政府执政理念与治理能力的主要标尺,其关键因素在领导干部。

    今年3月,随着包头市委印发《关于开展强化作风建设学习实践活动的实施方案》,一场针对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和懒政的作风积弊“大扫除”在全市如火如荼开展,激励党员干部担当作为,旨在以强化作风建设打造高效的服务型政府。

    这项活动突出“讲政治、强作风、抓落实、争一流”,号召广大党员干部一起动手来一次作风问题“大起底”,实现思想大解放、能力大提升、作风大转变、工作大落实、发展大提速。

    与此同时,全市成立4个巡回督导组,采取“四不两直”等方式,直插乡村振兴、项目建设、生态环保、安全生产等基层一线,及时查问题、盯进度、督落实,确保问题整改到位、清仓见底。市委、市政府联合成立督查组,累计下发督查专报129期,通报问题25个,督促整改问题2006个。市纪委监委成立纪律监督组,常态化开展作风问题暗访,以实打实、硬碰硬的真查实改,推动各级干部切实把坏作风破除掉,把好作风立起来,

    截至目前,全市20多万名党员干部已查摆问题327万条,制定整改措施555万条。

    几个月来,全市各级党员干部从思想上受触动转化为对标上寻主动,体现在破题上见行动,党风政风新气象犹如徐徐清风,吹遍大街小巷,各行各业涌动着担当实干、主动作为的新热潮。

    昆区区委常委、组织部部长米利新说:“随着这场实践活动的深入开展,昆都仑区党员干部干事创业的激情提高了,担当作为的意识增强了,迎难而上、奋勇争先的精气神提升了,全区上下呈现出一派团结进取的良好氛围。”

    变了,变了,包头变了!变了的不仅仅有党员干部的工作作风,还有在这种担当作为风气下形成的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和广大企业、群众的获得感。

    统计显示:今年上半年,包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完成1887.2亿元,同比增长6.8%。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7.1%,连续22个月实现两位数增长。固定资产投资增长31.4%,今年以来持续保持30%以上的高速增长。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8028元,同比增长4.2%;农村牧区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0405元,同比增长6.3%;城乡居民收入分别高于全国平均水平3025元和618元。

    面对一连串耀眼的数据,包头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刘海泉揉了揉疲惫的眼睛,站起身来说:“我再告诉你一个好消息,截至7月20日,今年全市招商引资累计对接企业3936家,签约项目902个,协议总投资8683.95亿元,已落地628个,开工427个。这些可都是新能源、绿色化、可持续的好项目呀,等这些项目全部建成投产后,包头一定会令人刮目相看!”

    “我们就是因为看好包头的营商环境、干部担当作为以及高效政府服务,才将两期总计176亿元的高纯多晶硅项目选择在这里。现在一期项目建设已经完成,二期也将在8月下旬开工。”内蒙古新特硅材料有限公司总经理夏进京说。

    展望未来,78岁的张宝柱老人按捺不住激动的心情:“作为一位普通市民,我是一天天地看着包头的变化长大的,特别是近两年,变化太大了,照这样下去,我还真想再活几十年。”

    其实,包头的变化可以无限放大,也可以精准缩小,但所有的画面都是蒸蒸日上的精彩定格,也是人民对美好生活向往的深度聚焦。(记者刘向平)

    2022-08-22
  • 内蒙古积极做好强降雨应急响应工作

    8月18日,记者从自治区防汛抗旱指挥部办公室获悉,目前内蒙古仍维持防汛四级应急响应,各级应急管理部门正在全力抓好各项防范应对工作,坚决守住不发生水库溃坝和人员伤亡“两个底线”。截至18日9时,内蒙古未收到人员伤亡报告,河流、水库、淤地坝运行正常。


    据气象部门预报,8月18日20时到19日20时,锡林郭勒盟东北部偏北、通辽市东部、兴安盟、呼伦贝尔市南部有中雨,锡林郭勒盟东北部偏东、兴安盟西部有大雨,局部偏大,上述地区伴有短时强降水、雷暴大风、冰雹等强对流天气。


    为应对好极端天气可能带来的险情,内蒙古森林消防总队3500名人员全时保持三级战备状态,已派出特种救援大队、鄂尔多斯中队、包头中队、巴彦淖尔中队共计200人在重点地域实施前置备勤,确保遇有情况及时处置。


    自治区防汛抗旱指挥部将继续密切监视雨情,及时协调气象、水利等部门会商研判,指导各重点地区有针对性地应对洪涝灾害,强化转移避险五个关键环节,做到提前转移,果断转移,全力避免人员伤亡。此外,还将预置消防、森防和社会救援等力量,一旦发生灾情险情,及时调拨救援物资,第一时间组织抢险救援。(记者帅政)

    2022-08-19
  • 呼和浩特市成为首批国家知识产权强市建设试点

    国家知识产权局日前发布《关于确定国家知识产权强市建设试点示范城市的通知》,公布了首批国家知识产权强市建设示范城市和试点城市名单,呼和浩特市被确定为首批国家知识产权强市建设试点城市。


    一直以来,呼和浩特市高度重视知识产权工作,全面贯彻国家和自治区关于推进知识产权强国、强区建设的战略部署,先后出台了《呼和浩特市创建知识产权强市实施方案》《呼和浩特市知识产权优势企业培育方案》《呼和浩特市知识产权资助及奖励办法》《呼和浩特市“十四五”知识产权保护运用规划》等政策文件,为知识产权工作稳步推进提供了坚实制度保障和良好政策环境。





    2020年、2021年,呼和浩特市知识产权指标连续两年获自治区优化营商环境评价第一名,2022年呼和浩特市知识产权局被公安部和国家知识产权局联合表彰为“知识产权保护全国先进集体”。据统计,2021年全市专利授权6620件,今年上半年,专利授权3506件,同比分别增长20.52%、23.32%。截至今年上半年,全市有效发明专利3519件,同比增长20.97%,万人有效发明专利10.07件,同比增加1.63件;商标有效注册量88112件,同比增长20.8%。各项主要知识产权指标均居自治区首位。(记者刘洋李国萍)

    2022-08-18
  • 广西瑶乡第一书记书写驻村工作新篇章

    2021年4月27日是个普通的日子,可对于桂林市发改委驻灌阳县西山瑶族乡第一书记李鹤鹏来说却是个特殊的日子,正是这一天,他带着桂林市组织部和市发改委的任命和嘱托,背着行囊驱车四个小时来到灌阳县西山乡小源村担任第一书记。

    为了精准掌握村情民意,他加强学习,深入调研,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为了尽快投入到工作中,发扬退役军人雷厉风行的工作作风,一到驻地就开始了入户走访和调查研究工作。每天不管刮风下雨,还是烈日炎炎,不管是白天还是夜晚,与驻村工作队一起走家串户,与脱贫户、村民拉家常,了解他们的生活现状和真实想法,在脱贫户家里,在田间地头,在打工厂房,都留下了他们的身影。晚上,挑灯夜战,学习上级有关文件、惠民政策,整理相关档案台账,与村干部研究讨论,经过3个月的深入调查,全部走访了72户脱贫户和部分农户,精准掌握了村情民意,为脱贫后各项政策的落实和村“两委”决策提高了依据,他说:“脱贫户和老百姓的真实意愿和希望就是我们驻村的工作方向。”为充分发挥村党支部有战斗堡垒作用,他以村为家,以村民为亲人,看着村民淳朴的笑容,坚定了他要做好第一书记的信念,他坚信只要用心肯干,凡事为老百姓着想,没有干不好的工作。在平时,他率先垂范,模范带头,主动担当,严格落实“三会一课”和“四议两公开”制度,时时事事做到以大局为重,团结支部一班人,提高支部的凝聚力和执行力。与桂林市发改委机关党委结对共建,传经送宝,提高了支部党建水平,发挥了支部“领头羊”作用,2021年小源村支部党建工作在全乡名列前茅,绩效考评工作全乡第一。




    农村工作是复杂的,驻村工作更是艰苦的,作为一名有着20年党龄的共产党的退伍军人,造就了他不怕苦不怕累的意志。2021年11月,由于所驻村地处山区,气候潮湿,气温偏低,在部队受伤留下的腰椎间盘突出病又犯了,但正值广西、桂林市脱贫后评估考核,工作任务繁重,他硬是一瘸一拐坚持了下来,有时晚上疼得实在无法睡觉,就吃点止疼药,贴上膏药继续工作。由于驻村工作压力大,作息不规律,血压有时高到180,为了不影响工作,每天靠吃降压药维持稳定血压。以致妻子和儿子每次打电话第一句话就是:“不要忘了吃药!”村干部和脱贫户知道了,就劝他说:“请假回家休息几天吧”,可他却笑着说:“还有那么多脱贫户工作要做,不能因为我一个人影响了全村乡村振兴工作,不能因为我一个人的伤病让脱贫户伤心,坚持一下就过去啦”。

    “军功章上有你的一半也有我的一半”,家和事兴,和谐共进是做好地方第一书记的内在动力。他是一名军转干部,转业后在桂林市机关单位上班,妻子一直在阳朔县直单位上班,结婚20年来,都是聚少离多,现在又远在灌阳驻村,他和妻子、儿子相隔三地,但没有影响家庭的共同进步。20年来妻子从未给他增添烦恼,相濡以沫,尽心尽力照顾着家庭,支持着他的工作。在妻子的全力支持下,他积极进取,努力工作,在部队荣立过三等功,在转业后在机关单位曾连续6年被评为优秀公务员、优秀共产党员,荣立2次三等功。作为丈夫也深知妻子的艰辛,忙里偷闲,一有时间,就帮妻子分担家务,接送孩子,照顾孩子,陪伴孩子。有丈夫的理解和支持,妻子的工作也开展得有声有色,曾被单位连续6年评为优秀公务员,获得2次三等功。儿子在父母的影响下,从小乖巧懂事,知书达理,刻苦学习,每年被桂林市和学校评为三好学生,2022年以全市270名9A生之一的优异成绩被理想高中录取。只所以有这些成绩,更离不开父母的理解和支持。2021年9月,他的远在内蒙古的父亲被查出是肾癌,需要住院手术和化疗,对他来说如晴天霹雳,他要请假回去照顾父亲,可被父亲严辞拒绝,身为老兵且具有40年党龄的父亲在手术台上还安慰着他:“你跟父亲一样,曾经是一个老兵,也是一名共产党员,如果都像你一样都回家照顾亲人,工作谁来干呢,你就安心工作,不要担心爸爸,爸爸没事!”都说“男儿有泪不轻弹”,那一刻,他躲在房间里,他哭了,他掉下了无法尽孝道的无限愧疚的泪水,每次想到“爸爸的肾没了”,每次父亲去医院化疗,心里特别难过。2022年5月,远在阳朔的岳母突发低血压晕倒在路边,幸亏被好心的路人送到医院,抢救及时脱离生命危险,妻子为了不影响他的工作竟然没有告诉他,也没能回去照顾岳母。正是有了家庭和亲人的理解、支持和付出,才使他在第一书记的岗位上安心工作,把对家人的歉疚转化为工作的动力,也更坚定了为小源村更多需要他的家庭过上更好的生活而努力的信心和决心。

    抢机遇,破难关,群众的期盼就是第一书记的工作方向。2021年6月《乡村振兴促进法》的出台,为当前如火如荼开展的乡村振兴工作指明了方向。如何把《乡村振兴促进法》结合村里实际得以真正落实成为摆在第一书记面前的一大难题。于是,他组织村“两委”班子和党员进行了反复的学习和研究,思路决定出路,制定了小源村推进乡村振兴发展的思路和规划,并逐步落实和推进。一是改变“等要靠”的观念。在走访中了解到部分脱贫人口文化素质低,思想消极保守,没有发展动力,安于现状,存在“等靠要”思想。扶贫先扶志扶智。他说:“要让村民的钱袋子鼓起来,除了靠国家的惠民政策,更要靠脱贫户自己的双手和智慧”。为此,第一书记带领工作队和村“两委”干部制定宣传手册发放脱贫户家里,宣传动员脱贫户勤务致富,发展好种植、养殖等传统农业,在微信群推送务工信息,鼓励外出务工,增加收入。同时,组织农业知识和技术培训,提高劳动技能,增加就业机会和渠道。目前,全村脱贫户有265人在外务工就业,平均年收入均达到5万元以上。鼓励多学习现代科学技术,利用现代信息和网络技术赚钱。脱贫户谢小春的儿子谢海华充分利用网络技术,上线抖音直播,每月收入均达到1万元以上。二是主动热心帮助脱贫户解决急难愁盼的实际问题。作为第一书记,心中牢固树立“老百姓的事就是自己的事”的观念,谁家有困难,都是力所能及的去帮助解决,解决不了的做好解释工,把扶贫工作做到脱贫户的心里,也因此受到了脱贫户的欢迎和称赞。2021年3月赵启成因突发车祸导致脑壳摔裂,肮组织严重损伤,经常性休克,他积极联系医院为赵启成做手术,申请临时救助,联系学校为其女减免学费,向乡政府申请办理全家低保,并按程序和要求纳和监测户,为其母亲申请了公益性岗位,帮助他们全家度过难关。每次去赵启成家了解情况时,赵启成的母亲袁素荣都哭着拉着李书记的手以表感谢,李书记说:“这都是党的政策好,也是我作为第一书记应该做的”。2022年3月,脱贫户蒋才军的儿子袁双发在学校上学时不慎从4楼摔下来,致使臀、腰部以下多处骨折,李书记积极多次协调学校解决其治疗费用问题,为他家4人申请了低保救助,帮助发起水滴筹,共收到捐助资金1万多元,并自掏腰包送去慰问金,鼓励他好好养伤,早日回到校园。三是增强“造血”功能,下力气解决制约村集体经济薄弱的瓶颈问题。受地理环境、交通不畅、无集体土地、历史经济因素的影响,小源村的集体经济多年来收入很少,只靠入股分红获得一些收益,每年村集体经济收入不到10万元。李鹤鹏通过爬山涉水现场查看,向村民、向种植专家、农业推广站、农业种植公司、农产品销售公司等多方咨询调研了解,找到了破解制约村集体经济发展的有效途径,充分利用小源村水质好、杉木多(全村3000多亩)、气候适宜的自然资源优势,大力发展林下中草药种植。为及早发挥经济效益,双管齐下,努力争取投资种植。一方面积极向后盾单位申报林下种植产业项目160万元,以达到规模效益;另一方面争取社会投资。2022年4月份,通过努力与灌阳尚农农业有限公司合作,积极发展林下种植,利用村乱石壳休闲公园300亩林地进行草珊瑚种植,使之建设成为草珊瑚种植示范基地,引领带动全村发展草珊瑚种植,增加村集体和村民收入。目前已种植了300多亩的草珊瑚、灵芝。2022年6月,争取桂林理工大学捐赠林下种植项目资金20万元,种植了草珊瑚100亩,预计每年可为村增加集体经济收入20万元。





    一年下来,村民的收入见长,脱贫户稳步走入新时代,欣欣向荣的景观一如村里那一片片草珊瑚,枝繁叶茂......,他以实际行动书写了第一书记驻村工作的新篇章。(中国日报广西记者站)

    2022-08-17

  • 首 页  上一页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下一页    尾 页  

    版权声明: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本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85 8629 6259

    蒙公网安备 15010502001696号 蒙ICP备16001043号-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