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自治区财政安排九点八亿元支持牧场建设

    自治区财政厅最新消息:2022年以来,为了推动奶业振兴,内蒙古创新财政资金投入模式,自治区财政安排9.8亿元资金,以政府股权出资方式支持牧场建设。



    在此过程中,由内蒙古日信投资(集团)有限公司(下称日信集团)代表自治区政府与内蒙古优然牧业有限公司、现代牧业(集团)有限公司分别设立内蒙古优牧奶业投资管理有限公司、内蒙古现代犇牛投资管理有限公司(下称投资公司)。两家投资公司对自治区新建牧场进行股权投资,发挥财政资金杠杆作用,吸引社会资本投资牧场建设项目。

    今年以来,内蒙古在扎实做好稳市场主体、保就业、保民生工作的同时,进一步发挥财政资金引导作用,聚焦自治区奶业振兴九条政策措施助力奶业高质量发展。特别是在创新奶业牧场投资方式中,从多个方面同向发力,为推动牧场建设发挥了积极作用。自治区政府对奶业振兴投资实施方案批复后,自治区财政厅及时组织自治区农牧厅、伊利集团、蒙牛集团和日信集团设立投资公司并组织项目申报、牧场调研、托管银行招标等事宜,推动牧场建设项目加快落地。据悉,按照自治区奶业振兴投资实施方案,自治区政府间接持有新建牧场股权,撬动社会资本及金融资本投入,提高了财政资金使用效益,放大投资近10倍。

    2022-07-04
  • 内蒙古干旱面积减少5.66万平方公里

    记者从自治区气象局了解到,6月20日以来,两次降雨过程范围广、量级大、致灾性强。与6月24日相比,全区干旱面积减少了5.66万平方公里。


    6月20日以来,内蒙古出现了两次大范围降雨天气过程,降雨量在0至174.3毫米之间。12个盟市局部或者大部降雨量超过25毫米;赤峰和通辽局地超过100毫米;内蒙古气象台共发布18次相关预警信号,其中强对流7次、雷电5次、大风3次、暴雨2次、冰雹1次。截至6月29日,内蒙古干旱面积35.29万平方公里,占全区农林牧总面积的35.5%,以轻旱为主。

    预计7月内蒙古降水南多北少、气温偏高。气象部门建议,7月,内蒙古境内黄河流域下游、嫩江流域、西辽河流域、海河降水量较常年偏多,需防御阶段性强降水过程可能引发的汛情;全区偏北地区降水较常年略偏少,有阶段性气象干旱发生,需防范其对农牧业生产的不利影响;全区大部气温偏高,尤其是西部地区应注意阶段性高温天气对生产、生活的不利影响。

    2022-07-01
  • 两项引热入呼工程联合开工

    日前,呼和浩特市毫沁营热源厂和旗下营电厂引热入呼长输管网供热工程联合开工。2个供热项目建成后,可新增供热能力2060万平方米,每年减少用煤量47万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约85万吨、二氧化硫排放量343吨、氮氧化物排放量491吨,将有效改善呼和浩特市大气环境。记者李永桃摄

    2022-06-30
  • 内蒙古碳中和研究中心揭牌

    6月26日,内蒙古碳中和研究中心在呼和浩特市揭牌。

    碳中和研究中心由内蒙古经济学会、内蒙古龙维工程技术有限公司共同组建,主要致力于自治区“碳中和”技术和产业发展方面的研究与推进,为内蒙古实施“双碳”行动提供研究咨询服务。中心主要工作内容为课题研究、政策咨询、项目咨询、工程咨询、建立专家智库、派遣专家顾问、组织专题论坛、开展创新活动、建立产学研融合平台等。中心成立后,将着力打造自治区化工产业领域先进技术、研发成果和设备产品等引进和转化平台,与相关机构和企业合作开展以“节能减排、绿色发展、数字转型”为主要内容的企业高质量发展促进活动,推进相关领域产学研深度融合。

    在当日举行的内蒙古“双碳”行动研讨会上,区内外多位专家学者还围绕“双碳”目标与任务、绿色转型、科技创新、二氧化碳捕集技术应用等议题进行了深入研讨和交流。

    2022-06-29
  • 取消文理分科 实行“3+1+2”模式 内蒙古启动高考综合改革

    人民网呼和浩特6月27日电(寇雅楠)6月27日,内蒙古自治区政府新闻办召开“内蒙古自治区高考综合改革”新闻发布会。据悉,《内蒙古自治区深化普通高等学校考试招生综合改革实施方案》正式印发,内蒙古作为全国第五批启动高考综合改革的八省区之一,从2022年秋季入学的高中一年级学生启动实施高考综合改革。


    自治区教育厅相关负责人介绍,高考综合改革主要包括四个方面内容:一是完善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制度;二是规范普通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制度;三是深化统一高考考试招生改革;四是推动高等职业院校分类考试招生改革。到2025年,基本形成分类考试、综合评价、多元录取的高校考试招生制度,健全促进公平、科学选才、监督有力的体制机制。

    普通高等教育考试招生包括普通高校统一考试招生(普通高考)和高等职业院校分类招生。内蒙古实施“新高考”后,普通高考考试科目不再分文理科,而是实行“3+1+2”模式。与现行依据“全国统一高考成绩”的高校考试招生模式不同,改革后,内蒙古将采取“依据统一高考成绩和学业水平考试成绩、参考综合素质评价”,即“两依据、一参考”的高校考试招生模式,并实行平行志愿投档录取。

    “3+1+2”模式下,考生文化课总成绩满分为750分。其中,“3”即语文、数学、外语3门统一高考科目,不再分文理科,试卷为全国统一命题,每门满分均为150分。“1”和“2”为学业水平考试中的选择性科目,试卷由自治区统一命题。“1”就是考生在物理或者历史科目中选择其中1门作为首选科目,每门满分均为100分,以卷面原始分计入高考文化课总成绩。“2”就是考生在思想政治、地理、化学、生物学4门科目中选择2门作为再选科目,每门满分均为100分,按等级转换分数计入高考文化课总成绩。“3+1+2”模式下共有12种组合方式可供学生自主选择,文理交融,有利于考生扬长避短,增大考生的选择空间。

    在招生录取方面,2025年开始,普通高校考试招生采取“两依据、一参考”模式,一是依据全国统一高考的语文、数学、外语3门科目成绩;二是依据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的3门选考科目成绩。将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作为高校招生的重要依据,是“新高考”的一大亮点,旨在引导学生认真学习每一门课程,避免发生严重偏科,并为高校选拔人才创造条件。

    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分为合格性考试和选择性考试。合格性考试是普通高中学生毕业以及高中同等学力认定的主要依据,涵盖国家普通高中课程方案规定的思想政治、语文、数学、外语、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学、信息技术、通用技术、艺术、体育与健康13门科目。考试按照教学进度,学完即考、随结随考,考试成绩以合格、不合格呈现,成绩不计入高考总成绩,合格者颁发高中毕业证书。

    选择性考试作为普通高校招生录取的重要依据,与全国统一高考同期进行,成绩计入高考总成绩。考试科目包括思想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学6门科目。普通高中在校学生应在相应科目成绩“合格”后的基础上报考选择性考试科目。

    “一参考”是把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结果作为高校考试招生的重要参考,在考试成绩相同时,高校可优先录取和优先安排专业。综合素质评价是由学生本人、同学、教师和家长等多元主体参与的日常动态评价。评价内容包括思想品德、学业水平、身心健康、艺术素养、劳动与社会实践5个方面。目前,教育厅已经建立了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信息管理平台,对学生日常表现实行写实性记录,一经确认公示不能更改,确保公平公正。

    在高校招生录取环节,现行高考招生制度是文理分科,只有文综和理综2种固定的组合。实施“新高考”后,将按照考生选考物理组合、历史组合两个类别分别编制招生计划、分开划线、分开投档、分开录取。同时,把原来的本科一批、二批合并为一个批次,并实行平行志愿投档录取。

    高等职业院校分类考试实行“文化素质+职业技能”考试模式,一般安排在普通高考之前进行,报考高职院校但未被录取的考生还可以继续参加普通高考。通过高等职业院校分类考试招生录取和通过普通高考录取的学生,毕业证书效力完全相同,没有任何区别。

    2022-06-28
  • 自治区政府召开会议部署能源保供工作 王莉霞主持并讲话

    6月23日上午,自治区党委副书记、自治区主席王莉霞主持召开专题会议,贯彻落实全国迎峰度夏能源保供工作电视电话会议精神,研究部署能源保供工作。



    王莉霞说,维护国家能源安全,内蒙古责无旁贷。各地各部门要提高站位,强化担当,不折不扣把能源保供工作任务落实到位。要做好煤炭保量稳价工作,推动各类发电机组应发尽发、能发满发,满足能源保供要求和企业生产需要。要引导供需双方加强深度合作,保障中长期协议能够履约,维护好保供市场秩序。要进一步挖掘煤炭运力,全力保通保畅,确保产得出、运得走。要强化风险隐患排查治理,坚决守住安全生产底线。

    自治区党委常委、自治区常务副主席黄志强,自治区副主席艾丽华出席会议。(记者章奎)

    2022-06-24
  • 呼和浩特市卫生领域项目已开工11个

    记者近日从呼和浩特市发改委获悉,今年,呼和浩特市共推动实施卫生领域项目23个,总投资75亿元。截至目前,呼和浩特市蒙医中医医院新建医养中心、伊利敕勒川医院、恒和医院、博奥医学检验所实验室、呼和浩特市第二医院迁建、和林盛乐园区卫生院等11个项目已开工建设,已经完成投资2.5亿元。

    其中,呼和浩特市蒙医中医医院新建医养中心项目总建筑面积7.094万平方米,设置床位728张,总投资6亿元。目前项目主体已完工,正在进行水、电、暖施工。呼和浩特市第二医院迁建项目总建筑面积10.797万平方米,设置床位500张,建设门急诊医技楼、住院楼、科研办公楼、医护隔离楼及相关配套设施,总投资9.91亿元。目前报告厅、科研楼桩基已完成,急诊楼已建成。

    此外,伊利现代智慧健康谷敕勒川医院项目总建筑面积8.55万平方米,建设门诊病房综合楼和感染科楼等,设置床位495张,总投资7.36亿元。目前正在进行基础模板支设,钢筋绑扎、制作、焊接。内蒙古博奥医学检验所实验室项目占地3000平方米,提供出生缺陷及遗传病检测和新冠病毒核酸样本服务,总投资1.15亿元。目前项目已建成,部分设备已投入运营。(记者刘洋)

    2022-06-23
  • 内蒙古大学两场校园招聘会提供近3000岗位

    6月21日,内蒙古大学举办了“丁香扎根·百日冲刺——2022届毕业生夏季人才招聘会”和“鄂尔多斯市企业走进内蒙古大学专场招聘会”两场校园招聘会。



    据悉,“丁香扎根·百日冲刺——2022届毕业生夏季人才招聘会”参会企业共55家,涵盖农牧类、能源类、计算机类、教育类等行业,共提供各类岗位1161个;“鄂尔多斯市企业走进内蒙古大学专场招聘会”参会单位42家,涵盖教育教师类、能源化工类、生产机械类等行业,共提供岗位1698个。此次招聘会,该校南北校区全天参会毕业生共1150人。

    6月20至22日,以上招聘会同步在该校就业信息网线上开展,未返校毕业生可以网上投递简历。(记者白莲)

    2022-06-22
  • 自治区制定30条政策措施加强和改进新时代人才工作

    近日,自治区党委、政府印发《关于加强和改进新时代人才工作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实施意见》),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做好新时代人才工作的新理念新战略新举措,坚持人才引领发展的战略地位,大力实施人才强区战略,加快构建“一心多点”人才工作格局,全方位培养、引进、用好人才,为把祖国北部边疆风景线打造得更加亮丽、书写新时代内蒙古高质量发展新篇章奠定坚实人才基础。



    《实施意见》明确新时代全区人才工作指导思想和2025年、2030年、2035年“三步走”目标任务,立足新时代人才工作新任务新要求,对下一阶段全区人才工作作出系统谋划和部署,重点围绕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持续优化人才发展布局、加大力度引才育才聚才、搭建人才发展支撑平台、推动人才助力乡村振兴、营造人才发展良好环境等方面制定30条具体措施,政策体系更完善、覆盖面更广、含金量更高,是做好新时代全区人才工作的重要政策性文件。

    《实施意见》强调,要坚持和加强党对人才工作的全面领导,全面落实新时代人才工作的各项任务。各有关部门要抓好人才工作重大政策落实、重要工作推进、重点人才服务,加强本系统本行业人才队伍建设。加强对人才的政治引领和政治吸纳,引导广大人才坚定理想信念,增强政治认同感和向心力。深度挖掘各行各业优秀人才典型,大力弘扬创新创业精神,努力形成人人渴望成才、人人努力成才、人人皆可成才、人人尽展其才的生动局面。

    2022-06-21
  • “双万计划”全区获批146个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

    日前,教育部公布了2021年度国家级和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名单,内蒙古19所本科院校的129个专业入选建设点名单,其中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50个,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79个。






    据了解,2019年,教育部启动一流本科专业建设“双万计划”,目标为2019年至2021年建设1万个左右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点和1万个左右省级一流本科专业点。“双万计划”启动以来,自治区教育厅指导各高校紧紧围绕服务国家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产业升级对人才的需求,健全专业随产业发展动态调整机制,加快布局新兴专业、升级改造传统专业,统筹优化专业布局,聚焦专业内涵建设,全面推进新工科、新医科、新农科、新文科建设,加强学科专业交叉融合,打造优势特色专业群,不断提高人才培养和社会需求的契合度,在一流本科专业的培育、建设和申报方面取得了重大成果。3年间,内蒙古共获批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146个,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189个。







    自治区教育厅高等教育处相关负责人介绍,下一步,教育厅将继续统筹做好三批国家级和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的建设工作,充分发挥一流专业建设点在专业改革创新、师资队伍、教学资源、质量保障体系等方面示范辐射作用,深化本科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升人才培养能力、教育教学质量及专业整体水平,形成特色鲜明的高质量本科专业体系,为自治区经济高质量发展培养更多创新型复合型应用型人才。(记者刘志贤)

    2022-06-20
  • 内蒙古积极构建“六位一体”未成年保护工作体系

    人民网呼和浩特6月16日电(富丽娟、实习生宋雪)6月15日,内蒙古未成年人保护工作新闻发布会在呼和浩特市召开,据发布会介绍,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施行一年来,内蒙古全区上下深化对未成年人保护重要性的认识,共同努力,积极构建家庭保护、学校保护、社会保护、网络保护、政府保护、司法保护“六位一体”的未成年保护工作体系,形成全方位、多层次、立体化的未成年人保护新格局。


    各地区、各部门全面落实自治区未成年人保护领导小组第一次会议要求,全力推动未成年人保护法贯彻落实,未成年人保护工作取得积极进展和明显成效。

    据了解,内蒙古自治区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加强未成年人保护工作。

    一、强化组织领导、统筹协调,形成高位推进未成年人保护工作新格局

    自治区党委、政府高度重视未成年人保护工作,将其纳入重要议事日程,纳入自治区第十一次党代会报告,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纳入平安建设考核评价体系,着力推动完善政策制度和保障措施,着力健全保护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工作机制,努力构建与内蒙古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的未成年人保护体系。

    二、强化部门履职、协同配合,积极构建未成年人六大保护工作体系

    自治区未成年人保护工作领导小组各成员单位突出重点领域、关键环节,履行尽责、主动作为,做实做细“六大保护”各项重点任务,构建全方位、多层次、立体化的未成年人保护体系,不断织密织牢未成年人关爱保护网。

    三、强化兜底保障、分类施策,全力推进新时代儿童福利服务体系建设

    为扎实做好“十四五”时期儿童福利和未成年人保护工作,出台了自治区首个儿童福利服务体系建设专项规划,提出儿童兜底保障、儿童福利和未成年人保护机构建设、基层能力建设、社会组织孵化四个方面20项具体指标。推动实施儿童福利保障、儿童监护、未成年人保护、儿童福利服务机构建设、儿童福利工作队伍提质、儿童服务升级六大工程,为“十四五”期间全区儿童福利和未成年人保护工作描绘了发展蓝图、明确了目标任务。

    据介绍,内蒙古将认真履行自治区未成年人保护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职责,充分发挥统筹协调、督促指导作用,与各成员单位协同配合,不断健全完善未成年人保护制度体系,合力推进《内蒙古自治区未成年人保护条例》修订工作,加强覆盖六大保护的配套制度建设。适时组织召开自治区未成年人保护工作领导小组第二次全体会议,定期召开领导小组办公室会议、专题会等,加强研究谋划,建立抓落实的长效机制。会同相关部门及时推动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重大问题,坚决督查督办侵害未成年人合法权益重大事件、恶性案件,确保未成年人保护的事有人管、责有人负,问题及苗头能够及时发现和稳妥处置。

    2022-06-17
  • 内蒙古:打通乡村振兴里的“快递路” 促进全面释放“快递进村”活力

    人民网呼和浩特6月15日电(寇雅楠)6月15日,由内蒙古自治区邮政管理局组织召开的乡村振兴里的“快递路”新闻媒体见面会在呼和浩特市召开。据介绍,今年1-5月份,全区快递企业预计揽收包裹将达到1亿件,同比增长6%,其中有30%左右的业务来自农村。快递业务投递量预计完成5亿件,同比增长6%,其中有近40%包裹要投递到村,农村牧区居民月均使用快递达7件,平均每个人每4天就会收发到一个快递包裹。


    疫情正在改变农村牧区生产生活方式,网络直播、短视频社交、社区团购等新平台的出现,加速了居民对乡村生产的优质农副产品网购的消费热情。逐步完善的城乡一体化的寄递流通网络,有效地解决了很多农产品滞销的问题。

    2月20日,自治区人民政府出台的《2022年坚持稳中求进推动产业高质量发展政策清单》中明确指出:对实际发生的快递进村业务服务,按照每单不超过0.3元,由各盟市制定实施差异化后补贴政策,打通快递末端“最后一公里”。

    据了解,为推动各盟市尽快落实政策,内蒙古邮政管理局以人员成本、运输成本等45个指标维度为依据,对全区不同地区、不同模式下的“快递进村”平均单件成本进行了测算,下发了《内蒙古自治区“快递进村”差异化补贴政策成本测算指导意见》。同时,各盟市重点推进商务、乡村振兴等部门的政策下沉衔接,力争将“快递进村”补贴政策特别是村级综合快递服务站点建设纳入到乡村振兴年度考核体系,与县域商业体系建设政策形成互补,搭建快递进村、出村、基础设施建设等政策补贴体系。当前已有包头邮政申请资金230万元、阿拉善韵达申请资金400万元、清水河邮政申请资金418万元等企业已纳入县域商业体系建设项目库。

    内蒙古邮政管理局以电子商务与快递物流协同发展为重要举措,以满足农村群众生产生活需要、释放农村消费潜力、促进乡村振兴为根本目的,加快农村寄递物流体系建设。“工作推进中,全行业始终坚持‘快递末端是行业发展的根基’这一理念,围绕‘优化服务网络、融合资源要素、服务农牧产业’的工作思路,深化‘市-县-乡-村四级快递服务网络体系’建设,强化‘统一部署、深度调研、因地制宜、分类推进’的工作路径,快递服务网络能力不断夯实,快递服务深度显著增强,服务‘乡村振兴’效果明显。”内蒙古自治区邮政管理局党组成员、副局长王莉说。

    据悉,目前,全区共有规模以上快递物流园区28个,80个旗县中有75个旗县建立了旗县级快递物流集散中心,778个苏木乡镇实现快递服务网点全覆盖,全区11071个建制村中,已通快递的建制村数量达10156个,建制村快递服务覆盖率达91.74%。

    随着全区寄递物流体系网络的不断完善,邮政快递企业服务农村电商发展效果更加明显。1-5月份,全区共培育兴安盟大米、赤峰小米、巴彦淖尔葵花籽等全区快递企业服务现代农业项目26个,实现业务量508.33万件,业务收入1.39亿元,拉动就业人数4807人,带动农业总产值11.05亿元。通过整合邮政、快递、电商、物流、传媒等专业优势资源,打造了内蒙古邮政快递业服务乡村振兴战略的特色模式和长效机制,邮政业成为助力地方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

    建设农村冷链体系,是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的重要举措。据王莉介绍,目前行业自建冷库面积共计2万平方米,内蒙古邮政分公司已形成呼和浩特至北京、沈阳等7条省级冷链专线,实现全国118个城市次日递、200个城市隔日递。顺丰投入两架全货机,京东增开十余条航线,全区形成800余条线路组成的全程冷链网络。

    同时,自治区邮政快递企业利用自有电商平台造势而进、乘势而上。涌现出内蒙古邮政“邮牧飞羊”、内蒙古顺丰“牛羊鸣天下,顺丰领鲜”“草原有只我的羊”和内蒙古京东“羊帆起航,京东鲜到”等提供全程冷链解决方案的牛羊肉寄递项目。近年来,自治区主要邮政快递企业年均可运输寄递牛羊肉6万吨,产值近40亿元。

    2022-06-16

  • 首 页  上一页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下一页    尾 页  

    版权声明: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本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471-3130680

    蒙公网安备 15010502001696号 蒙ICP备16001043号-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