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呼和浩特首列“铁路快通”中欧班列开行

    8月3日23时,在呼和浩特海关所属赛罕海关的监管下,一列装载有55个集装箱、货值314.04万美元机电产品的中欧班列从呼和浩特沙良物流园区缓缓驶出,将经由二连浩特口岸出境,于十余天后抵达俄罗斯下卡姆斯克站。这是呼和浩特市出口货物首次在当地通过“铁路快通”模式搭乘中欧班列出口。

    “铁路快通”模式是海关总署深化智慧海关建设和“智关强国”行动,为进一步畅通国际物流通道,促进中欧班列发展,提高境内段铁路进出口货物转关运输效率和便利化水平推广实施的一项业务模式。按照原监管模式,中欧班列(呼和浩特)出口货物在启运地报关放行后,需要办理转关手续发往出境地海关,由出境地海关进行转关核销、放行。新模式下,符合条件的企业无须另行办理转关手续,海关通过铁路舱单系统即对电子数据进行审核、放行、核销,具有时效快、便利性高的特点。

    “我们加大政策宣贯力度,主动与铁路、运营企业等建立专项工作小组,宣讲新模式的适用条件,全面梳理打通各业务节点,全力保障‘铁路快通’模式顺利落地。”赛罕海关监管一科科长张勃介绍。


    截至今年7月,呼和浩特市共发运“青城号”班列56列,已超过去年全年,搭载标箱6108个、货值1.09亿美元。赛罕海关将全方位做好“铁路快通”模式班列通关服务保障工作,提升通关便利化水平,支持“铁路快通”业务模式扩面增量提效,助力出口货物换挡提速。

    2024-08-07
  • 内蒙古拨付自治区本级残疾人两项补贴提标资金6346万元

    记者从自治区民政厅获悉,截至7月底,内蒙古拨付自治区本级残疾人两项补贴提标资金6346万元,惠及困难残疾人34.2万人、重度残疾人31.1万人。

    为认真落实自治区“温暖工程”要求,更好保障困难残疾人基本生活,经自治区人民政府同意,自治区民政厅、财政厅、残联共同印发《关于提高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和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标准的通知》,决定自2024年7月1日起,残疾人两项补贴自治区级指导标准由每人每月100元提高到每人每月125元。


    提高全区残疾人两项补贴标准,是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重要举措。内蒙古民政厅事务处负责人介绍,为进一步加强残疾人两项补贴资金发放程序衔接,自治区本级残疾人两项补贴通过财政惠民惠农“一卡通”打卡到人,确保资金及时足额发放到位。

    2024-08-07
  • 全国氟资源绿色发展创新大会举行

    8月5日,主题为“绿色循环,创新驱动”的2024年全国氟资源绿色发展创新大会在包头举行。会议由中国氟硅有机材料工业协会和包头市共同主办,150多名来自业内知名学者和企业代表围绕氟产业绿色发展、供应链的优化与协同等方面进行深入探讨,推动氟材料产业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方向迈进,推动行业高质量发展。

    近年来,我国氟材料产业取得重大进展,创新能力不断提升。包头市作为中国氟硅产业版图上一颗璀璨的明珠,在氟资源储量、绿色开发与利用及氟化工产业创新发展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正迎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

    会议强调,当前包头氟材料产业发展势头正盛、政策红利正足、投资环境正优,包头市将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把握机遇、发挥优势,全力招引头部企业和配套企业,加快打造全产业链条,推动氟材料产业集聚成势,共同打造我国北方最重要的现代氟材料产业基地。


    会议期间,举行了包头市氟材料产业技术研发中心揭牌仪式,与会人员还前往达茂旗氟化工产业基地进行了考察,并参观了金鄂博氟化工有限责任公司、内蒙古华电氢能科技有限公司、白云鄂博铁矿。

    2024-08-06
  • 鄂托克前旗:“万企兴万村”助力乡村振兴

    盛夏时节,走进鄂尔多斯市鄂托克前旗乡村,四通八达的道路、干净整洁的村庄、繁荣兴旺的产业,目之所及,生机勃勃,一幅和美乡村的新画卷徐徐展开……

    在城川镇葫芦素村,鄂托克前旗铭丰万联钰锦商贸有限公司采取“龙头企业+村集体经济+农户”的产业化经营模式,实施乡村振兴种养殖惠民项目,统一整合生产、销售、资金、技术等资源,高于市场价回收农畜产品,有效解决乡村振兴过程中面临的销售难、品牌知名度低等问题,促进产业链全面延伸、供应链有序畅通、利益链不断完善、价值链持续提升。

    村民受益,企业发展。该公司在城川镇、敖勒召其镇成立中国一镇一品综合性乡村振兴便民服务站,为全旗农牧民群众在商品代买、农产品销售、餐饮服务等日常生产生活需求方面提供“一站式”服务,带动农牧民增收致富,提升农牧民幸福指数。

    “万企兴万村”行动实现了乡村所需与企业所能紧密结合,企业资源与乡村振兴有效对接。

    内蒙古劲牛现代农牧业开发有限公司今年总投资2.2亿元新建成的天牧梳绒厂,有效解决了本地及周边地区羊绒卖难、加工难等问题,延长了羊绒产业链条,增加了农牧民收入。

    恒科农牧业实施的“现代畜牧业百户示范联建工程”,100户优质牧户与企业签订3年合作协议,免费建造240平方米养殖棚圈,帮助牧户每年出售120只断奶羔羊。2022年建成高标准肉羊养殖园区,构建起“牧户养殖母畜接羔,园区集中育肥,企业屠宰加工,三个主体分红”的利益联结新模式。

    此外,天康汇通农业与上海庙镇签订《农产品消费帮扶框架协议》,计划向农牧民收购玉米及其他农产品不少于2万吨,消费帮扶金额不少于6000万元。“万企兴万村”从“点上开花”走向“面上成景”。

    从“百企帮百村”到“万企兴万村”,从“帮”到“兴”,从“百”到“万”,是村企携手奔富的真实写照。为使村企合作的基础更牢固、效益更长远,鄂托克前旗委统战部充分发挥桥梁纽带作用,形成“党委领导、统战牵头、镇级统筹、村企联动”的工作格局,促进村企同向奔赴,为乡村振兴蓄势赋能。


    如今,全旗96家共建企业与结对帮扶的68个嘎查村签订了“万企兴万村”助力乡村振兴行动村企共建协议书,确定帮扶重点项目17个,累计投入各类帮扶资金约2.6亿元。

    2024-08-02
  • 阳高县二人台剧种传习中心参加“2024冀蒙晋陕二人台艺术周”演出

    日前,由文化和旅游部艺术司指导,冀蒙晋陕四省区文化和旅游厅、张家口市政府主办的2024冀蒙晋陕二人台艺术周活动在河北省康保县文化广场精彩启幕。阳高县二人台剧种传习中心受邀代表山西省参加了开幕式及三场专场演出。








    演出现场。袁芬摄


    2024冀蒙晋陕二人台艺术周开幕演出以艺术的盛会、人民的节日为宗旨,坚持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理念,将传统二人台艺术与现代舞美表达有机结合起来,运用沉浸式、互动式演出形式,集中展演冀蒙晋陕四地普遍传唱、深受欢迎的二人台艺术优秀曲目。阳高县二人台剧种传习中心在艺术周开幕式上表演了富有地方特色的《闹元宵》《兰花花》等广为传唱的二人台经典唱段,与四省区的20余位二人台和地方民歌表演艺术家,以及100余名二人台演员一起,同台上演了“万人同唱二人台”的生动场面,全面展示了二人台传承发展的优秀成果,吸引了来自全国各地的3万余名观众到场观看。

    在山西省阳高二人台专场上,演出了二人台古装剧目《墙头记》《赶花轿》等经典二人台剧目具有浓厚地域文化艺术特征。与河北康保二人台艺术团合作了《古道新音》二人台坐腔音乐会。专场演出现场掌声雷动、高潮迭起,受到了专家和观众的一致好评,既是一次交流、学习、宣传二人台艺术的盛会,又为弘扬阳高二人台艺术做出了新的贡献。


    据了解,2024冀蒙晋陕二人台艺术周活动本次活动于7月26日至30日举行,为期一周。活动包括开幕式、剧目展演、研讨会、网络主播推荐、二人台戏迷票友展演、“遇见艺术”系列活动以及全国“四季村晚”示范展示活动暨冀蒙晋陕四省区“二人台好声音”大赛优秀作品展演等内容。

    2024-08-01
  • 产业工人有了成长成才“快车道”

    鄂尔多斯市总多举措推动“产改”,促进产业工人体面劳动、舒心工作、全面发展——






    产业工人有了成长成才“快车道”


    阅读提示

    开展劳动技能竞赛、实施技能培训、出台人才新政……鄂尔多斯市总工会持续加大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力度,为产业工人成长成才“搭台铺路”。

    在焊工技术比武现场,来自内蒙古自治区鄂尔多斯市君正能源化工有限公司的全市“最美产业工人”李玮琦半蹲在一台电动机旁,专注地盯着手中的百分表,心无旁骛地测量联轴器齿轮腔与齿轮的距离。

    记者近日获悉,近年来,为进一步推动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促进产业工人成长成才,鄂尔多斯市总工会推出了大力开展劳动和技能竞赛、实施产业工人技能提升培训、深化职工创新工作室及联盟创建、评选“最美产业工人”等措施。在一系列措施的推动下,越来越多像李玮琦这样的产业工人迅速成长起来。

    以赛促练强技能

    鄂尔多斯市总将技能大赛融入推动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的进程中,持续推动劳动和技能竞赛由“速度型”“体力型”转向“智力型”“效益型”,助力工匠人才破土冒尖。如今,每年举办的鄂尔多斯市职业技能竞赛,已经成为该市产业工人展示才艺、精进技能的舞台。

    2023年11月举办的鄂尔多斯市第十一届职业技能竞赛,设置了网络系统管理、电子技术、全媒体运营师、掘进机司机等15个赛项。2024年4月,《关于举办鄂尔多斯市第十二届职业技能竞赛的通知》下发,竞赛项目从15个扩展至29个。

    据了解,近年来,鄂尔多斯市总开展了9大类21个工种的全市职工职业技能大赛,累计有1976家企事业单位、27.6万人次职工参赛,为18名优胜选手发放奖金8万元。共推荐评选出“鄂尔多斯工匠”25名、“北疆工匠”7名,对2021年后新评选的“鄂尔多斯工匠”一次性奖励5万元、“北疆工匠”一次性奖励10万元、“大国工匠”一次性奖励20万元。

    以学促用砺精兵

    “通过培训,我与来自不同岗位的学员交流借鉴工作经验、思路方法,提高了自己的理论水平和工作能力。”参加鄂尔多斯工人科技大学产业工人技能提升培训的内蒙古能源发电杭锦发电公司职工辛伟帅说。

    为发现和培育高质量技能人才,鄂尔多斯市总实施职业技能提升行动,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推动实施鄂尔多斯市高等职业教育和专业建设方案、产教融合试点方案等,持续深化职业教育改革,逐步完善符合产业工人需求的现代职业教育制度。

    2023年4月,鄂尔多斯市总与鄂尔多斯职业学院联合成立鄂尔多斯工人科技大学,组织开展产业工人技能提升培训、技能等级认定以及非全日制专科、本科学历提升等服务。截至目前,共完成各类培训42场次1.1万余人次,完成产业工人学历提升近600人,开展37个工种、近4000人的职业技能等级鉴定。

    与此同时,鄂尔多斯市总深化职工创新工作室及联盟创建工作。各级职工创新工作室累计确立创新成果2851项,取得专利941项,获得经济效益12.6亿元。

    以制促惠暖人才

    近年来,鄂尔多斯市围绕重大战略、重大工程、重大项目、重点产业,组织召开多次全市“产改”联席会议、“产改”推进会,坚持上下联动、试点先行,构建联动高效的改革机制,先后出台“科技新政30条”“人才新政30条”及相关配套政策。同时,持续推动全市9个旗区依次成立推进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领导机构,推动将“产改”成效纳入地方考核。

    此外,为解决好产业工人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促进产业工人体面劳动、舒心工作、全面发展,鄂尔多斯市总出台建设“暖城e站”,推动职工“求学圆梦”行动,深化职工医疗互助保障行动,开展“鄂工暖心”就业创业服务、深化“文化暖城、‘工’益课堂”品牌等。通过评选“最美产业工人”、开展最美产业工人采风活动,大力营造关心关爱产业工人的良好氛围。


    鄂尔多斯市总工会党组书记、副主席金山表示,全市工会将持续深化“产改”,充分调动广大职工创新积极性,为推进现代化鄂尔多斯建设贡献“工力量”。

    2024-07-30
  • 鄂尔多斯新能源研究院在伊金霍洛旗启动

    日前,鄂尔多斯新能源研究院在伊金霍洛旗正式启动。

    鄂尔多斯市国有资产投资控股集团有限公司、鄂尔多斯市氢能投资有限公司、伊金霍洛旗减碳生态振兴基金会、海德氢能源科技(江苏)有限公司、成都赛科私募基金管理有限公司5家单位进行了集中签约,现场发布MTB高能量密度长寿命车储共用换电电池系统和干线车型、大功率零碳氨氢发电系统、绿氢全生命周期智能管理系统3项成果。


    鄂尔多斯新能源研究院是由鄂尔多斯市携手清华大学欧阳明高院士团队联合打造的“零碳”能源研究院,将持续追踪世界新能源技术前沿趋势,围绕绿色氢能、智能电动车辆及机器人、智慧能源三大产业开展业务,促进新能源产业高质量发展,支撑引领鄂尔多斯市产业转型升级。

    2024-07-29
  • 鄂尔多斯:深挖“北疆文化”,形成文艺新格局

    一座西部地级市,短短三年间,新增国家级各文艺家协会会员31人、自治区级协会会员238人;创办的文学期刊由诸多全国知名作家任编委,打造一流文学刊物效应初步显现……近年来,内蒙古鄂尔多斯市文联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深入挖掘“北疆文化”品牌内涵,创新举措出实招,文艺工作形成“新”格局。

    新机制:激活文艺创作“一池春水”

    30岁的陈明是内蒙古艺术学院油画系教师、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因为是土生土长的鄂尔多斯市人,他的多幅作品获得鄂尔多斯市马兰花文学艺术激励扶持工程的奖励。

    “‘马兰花工程’为文艺家们提供了实实在在的物质和精神激励,极大地激发他们的创作热情。众多文艺家纷纷投身于各类文艺作品的创作之中,以更饱满的热情和更高的标准追求艺术的卓越。”陈明说。

    鄂尔多斯市2021年出台《马兰花文学艺术激励扶持工程实施办法》,从创作、成果、活动三个方面,激励文艺工作者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推出更多优秀作品。三年来,成果扶持和创作扶持共有828个项目。

    鄂尔多斯市文联党组书记、主席冯世业说:“在快速发展的现代社会,文学艺术作为精神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繁荣与发展直接关系到国家和地区的文化软实力提升。鄂尔多斯市通过出台这样的激励政策,不仅为文艺家们提供了物质上的帮助,更为他们提供了精神上的鼓励,让他们能够更加自信、坚定地投身于文艺创作之中。”

    通过激励和扶持,一批有才华、有潜力的文艺家得到更多的机会和资源,他们的成长和发展为当地文艺事业的繁荣提供重要保障。办法实施三年来,鄂尔多斯市各文艺家协会共新增市级会员278名,自治区级会员238人,国家级会员31人。

    在政策的激励下,涌现出一批批优秀的文艺作品。这些作品不仅具有高度的艺术价值,而且深刻地反映当地人民的生活和文化特色,赢得广大市民的喜爱和认可。办法实施三年来,共出版书籍59部,在《人民文学》《诗刊》《十月》《大众摄影》等名刊发表文艺作品91篇(幅),艺术作品入选国家级展览展示34幅。

    新阵地:《鄂尔多斯》文学期刊“重新起航”

    创刊于1980年的《鄂尔多斯》文学月刊,2023年全新改版“重新起航”,致力于打造全国地市级一流文学刊物,目前成效初显。

    由鄂尔多斯市委宣传部主管、鄂尔多斯市文联主办的这一文学月刊改版后,特邀何建明、黄宾堂、徐坤、叶梅、王山、李朝全等国内名家和贺政民、肖亦农、全秉荣等本土名家组建一流编辑团队,推出更多文学新人、拢聚更优名作名家。

    正式改版后的《鄂尔多斯》文学期刊包括报告文学、中篇小说、短篇小说、散文、诗歌5个栏目,发表何建明、南翔、鲁敏、王剑冰、臧棣等实力派作家、诗人新作,先后培养了肖睿、娜仁高娃、李美霞、魏美琴、邓文静等一批中青年文学新人。一段时间以来,《鄂尔多斯》文学期刊作品被《小说选刊》《散文海外版》《小说月报》《作家文摘》《长江文艺选刊》《北京文学》等知名刊物转载,征订量大幅增加。

    “鄂尔多斯是一座美丽、温暖、幸福的城市,也是文学的城市。文学大刊,不在于在哪里办,在于谁在办、谁在写。”中国作协原副主席、中国作协报告文学委员会主任何建明说,“《鄂尔多斯》文学月刊与众不同,具有新鲜感、冲击力、时代性、区域性,这既是这一刊物的特色,也是提高刊物影响力的方式。”

    冯世业说,《鄂尔多斯》文学期刊以鄂尔多斯市为中心辐射全国,广纳名家、不薄新人,对推动新时代文学高质量发展具有积极意义。

    新气象:文艺精品“春色满园”

    清脆的马铃声响起,舞蹈演员们抬臂抖肩,仿佛在骏马上驰骋。马铃摇响,幸福起航,这支伊金霍洛旗乌兰牧骑创排的舞蹈作品《马铃摇响幸福歌》,将蒙古族舞蹈与走马竞技文化相结合,把人与马的和谐相处展现得淋漓尽致,彰显出各民族同心筑梦的强大凝聚力,2023年获得第十四届中国舞蹈“荷花奖”民族民间舞第一名。

    “这是鄂尔多斯文化的魅力,也是鄂尔多斯文化艺术的实力。近年来,我们聚焦创作生产,文艺精品佳作竞相涌现。”冯世业说。

    文学创作硕果盈枝。《穹庐》荣登第三届长篇小说年度金榜,中篇小说《裸露的山体》入选年度中国好小说,《大风》等7部作品获得内蒙古自治区文学创作“索龙嘎”奖,图书《蒙古文化功臣——曹纳木》《大漠流金:中国库布其精准扶贫纪实》获得内蒙古自治区“五个一工程”奖。

    舞蹈音乐登高攀峰。《黑缎子坎肩》《马铃摇响幸福歌》获得中国舞蹈“荷花奖”,《旃檀席热》等3部舞蹈作品、《纳林陶亥》等4部音乐作品荣获内蒙古自治区“五个一工程”奖,舞蹈《绽放》、音乐《天边草原》《牵魂线》荣获内蒙古自治区艺术创作“萨日纳”奖。


    电影电视蓬勃发展。纪录片《黄河在这里转弯》荣获国家广电总局国产优秀纪录片奖,《生生不息》获夏衍电影优秀剧本奖,《岩羊爸爸》等4部作品获“第十届亚洲微电影节”纪实影像单元最佳作品奖,《平原上的摩西》入围柏林国际电影节剧集单元,《蓝色列车》入围平遥国际电影节藏龙单元、塔林黑夜国际电影节主竞赛单元。

    2024-07-26
  • “好客山东”10地市农产品亮相“青耘中国”直播间

    “骁珉,我要出道题考考你,‘晶莹雪抱碧琳琅,紫玉流油急待尝。还未入唇神已醉,心融乃蛋满城香。’这描写的是什么美食?屏幕前的观众也可以把答案打在公屏上!”

    直播一开始,“青耘中国”主播张维恒旭就向谢骁珉抛出问题。“我觉得刚才这句诗描述的应该是鸭蛋。”谢骁珉回答说。

    近期,由共青团中央青年发展部主办,中国青年报社、济南职业学院承办的“青耘中国·夏耘梦想”济南职业学院专场直播助农活动在该校鉴诚楼电子商务实训直播间举行。多位学生主播出镜介绍全国各地特色农产品。

    据悉,本次专场直播优选了来自山东、北京、黑龙江、陕西、浙江、安徽、湖北、内蒙古、新疆、贵州、吉林、云南12个省份的50款特色农产品,直播从17时开始,持续近4个小时。

    50件特色农产品亮相山东专场

    当天,来自山东省滨州市的博兴金丝鸭蛋礼盒亮相直播间。这款博兴金丝鸭蛋运用“陈氏泥腌醉蛋”非物质文化遗产工艺进行腌制。“产地临近黄河,腌制鸭蛋所用的泥土是黄河滩土表层无污染的泥土,腌制出的鸭蛋所含人体必需的各种微量元素及维生素。”主播介绍结束后,不少观众通过直播链接下单购买了相关产品。

    据中国青年报社相关负责人介绍,在本次直播产品中的50款特色农产品中,有27款是由共青团山东省委推荐而来,分别来自山东省滨州市、青岛市、济南市等10个地区,产品种类包含鸡鸭蛋、大米等。此外,北京原生栗仁、黑龙江蜂蜜等也在直播间销售。

    “咱们‘青耘中国’的直播间不只卖货,还讲故事、讲知识、讲文化。”谢骁珉介绍,本次直播为观众带来精彩的节目,《好客山东好品山东》《玫瑰小镇》等视频展现了大美山东的独特景色;优美的《沂蒙山小调》勾勒出沂蒙老区绝美的画面;现场吟诵的辛弃疾《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李清照《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让人领略豪放和婉约两种不同风格的“二安”诗词魅力;山东青年韩修惠扎根新疆大地助农兴农的故事更催人奋进。

    “青耘中国”讲好传统文化故事

    “水拓画是中国一种古老的花纹制作技术,源起于唐代的‘墨池法’,14世纪经丝绸之路流传到了土耳其。”在直播间介绍完云南挂耳咖啡后,来自济南职业学院的王瑜接过了直播“接力棒”。当天,“青耘中国”直播间不仅准备了多种美食,济南职业学院的同学们还进行了多种多样的才艺展示。

    “现在我们的直播镜头正集中在同学手中陶泥龙年挂饰制作过程上,2024年是龙年,龙年挂饰不仅仅是装饰品,更承载了丰富的文化内涵和人们的美好愿望。”随着主播王瑜的介绍,直播镜头给到了2022级数字媒体艺术设计1班周致岐,她现场展示了这项传统非遗的制作过程。此外,该校2023级文化创意与策划班1班的于存海还现场展示了书法才艺,2023级环境艺术设计2班的李真带来软陶龙挂坠的制作过程等。

    “为配合好本次直播活动,同时展示学校文化育人成效,我们专门设计了同学们的才艺展示。”济南职业学院党委书记苏旭勇介绍说,“在直播带货的同时传播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提升了直播间的文化魅力,也为本场直播增添了更多生动有趣的互动元素。”

    近年来,济南职业学院主动服务乡村振兴、共同富裕战略,学习运用“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经验,讲好家乡故事,推介美景好物,拓展农民增收空间。

    2023年10月,该校就曾主动与山东省济南市商河县商务局合作,开展“电商直播带好品,访企问需送良策”系列活动。在玉皇庙镇“第一书记”代言农产品年货会上,电商工作室师生一起提前制定直播带货方案、制作宣传视频和海报、网络平台进行宣传预热、最后组织线上直播带货,助力当地“土特产”搭上电商快车出村进城。


    苏旭勇表示:“学校充分发挥地缘优势和电商直播类专业优势,服务‘农’字号品牌打造、产品推广,培训‘农’字号产品人才,校企合作共建产业学院,搭建公益性产教融合平台,提升产品电商营销水平,为济南市商河县、南部山区当地的大蒜、玉皇庙豆腐皮等乡村特色产业发展提供人才支撑,促进‘农’字号品牌产品的产业发展,取得了系列成效和成果。”

    2024-07-25
  • 内蒙古225个农村公路建设项目开工

    据自治区交通运输厅消息,截至6月30日,内蒙古今年已有225个农村公路建设项目开工,开工里程2261公里,其中已完工89个项目,完工里程645.6公里。

    2024年内蒙古计划开工建设农村牧区公路5000公里、危桥改造150座、养护工程4700公里。目前,全区共有109座农村牧区危桥改造项目已开工,完工56座。全区共有375个农村公路养护工程项目已开工,289个项目已完工,开工里程2028公里,完工里程1471公里。


    截至2023年底,内蒙古农村牧区公路总里程达到17.7万公里,所有苏木(乡镇)和具备条件的嘎查(村)全部通硬化路和客车。全区现有“四好农村路”全国示范县17个。

    2024-07-25
  • 赤峰市红山区总工会开展“工会送清凉防暑保安康”慰问活动

    7月22日,内蒙古赤峰市红山区总工会开展2024年“工会送清凉防暑保安康”慰问活动。

    慰问组为坚守在岗位的货车司机、环卫工人和奋战在高温一线的职工送去消暑纳凉慰问品,询问了职工的工作和生活情况,并叮嘱他们在夏季高温下工作要注意休息、劳逸结合,保证自身健康。

    此次慰问活动共走访18家企业,惠及一线职工1500余人。

    下一步,红山区总工会将继续开展以送清凉物资、送政策宣传、送健康培训、送健康体检、送法律维权为主要内容的“送清凉”活动,把工会组织的夏日关怀送到一线职工身边,为酷暑“降”温,让爱心“升”温。

    2024-07-24
  • 全区住建和生态环境领域 违法问题集中整治专项行动有序开展

    连日来,自治区住建和生态环境领域违法问题集中整治专项行动工作组深入呼和浩特、包头、兴安盟、通辽、赤峰、鄂尔多斯、巴彦淖尔、二连浩特等盟市及部分旗县区,对集中整治专项行动进行监督指导。工作组采取听取汇报、查阅资料、交流座谈、暗访抽查、实地查看等方式,对发现的各类问题进行现场指导,推动各部门立行立改。

    按照自治区党委部署要求,自治区住房和城乡建设厅、生态环境厅、林业和草原局、公安厅于2024年6月下旬至年底联合开展住建和生态环境领域违法问题集中整治专项行动,聚焦城乡垃圾处置、建筑市场和房屋市政工程招标投标、危险废物管理、环境监测数据、毁林毁草等5个方面24项突出问题,采取“边排查、边整治”的方式,严厉打击违法犯罪行为,重点纠治群众反映强烈问题,严肃查处曝光一批典型案例,斩断不法利益链条,规范行业市场秩序,建立健全长效工作机制,从源头上防范类似问题发生。

    目前,全区各盟市已组建多部门联合工作组,全面开展摸底排查和执法检查工作。

    赤峰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对垃圾治理工作进行系统梳理,印发规范性文件,规范建设建筑垃圾消纳厂所、建立垃圾管理工作考核评分机制和建筑垃圾全链条监管平台,对建筑垃圾产生、收集、运输、处置各环节实施有效监控。全市共排查垃圾乱堆乱放问题222处,其中整改完成158处,正在采取整改措施64处,清理生活垃圾约0.95万吨、建筑垃圾约5.3万吨。

    兴安盟生态环境局强化全过程管理,对企业污染源在线监测设施运维情况进行突击检查,严厉打击环境监测数据弄虚作假行为,对中央和自治区历次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反馈问题和群众信访举报案件进行大起底,全面摸排问题线索。同时,将生态环境执法向乡镇苏木延伸,与乡镇综合执法形成联动机制,打击在农村牧区进行非法生产加工活动、偷排危险废物的违法犯罪行为,摸排企业46家,发现问题线索433条。


    “下一步,自治区住建和生态环境领域违法问题集中整治专项行动工作组将继续深入各地区监督指导,对重点问题线索进行实地核查,对问题整改情况进行跟踪督促,推动专项行动取得实质成效。”自治区住建厅有关负责人告诉记者。

    2024-07-23

  • 首 页  上一页   3 4 5 6 7 8 9 10 11 12  下一页    尾 页  

    版权声明: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本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471-3130680

    蒙公网安备 15010502001696号 蒙ICP备16001043号-5